唯物辩证法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7-28 09:13:27

唯物辩证法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高校专业纷纷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本文结合我校自身医学背景,就生物化学学科内容与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融合,挖掘蕴含在该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实施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丰富学科专业教学的内容,增加学科专业内容的深度,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教书育人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物化学;唯物辩证法;学科专业;教育

课程思政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到各类教学中去[2]。课程思政重在改革创新,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场所,就应该将课程思政纳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去,以课堂为主渠道、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生物化学是医学院的基础生命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各种代谢反应错综复杂,较难理解与掌握,无形之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本教研室深度挖掘该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唯物辩证法的相关观点,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予以实践。

1课程思政目标

《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课中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唯物辩证法作为广泛适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可以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和理解生物化学当中复杂的知识点的同时,养成辩证思考的习惯。从辩证法角度来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普遍联系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发展。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一般规律的,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将这些规律渗透到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唯物辩证法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1普遍联系机体通过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氧气等成分来合成自身所需的物质,同时将自身不需要或者过剩的物质排出体外,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各种生化反应是机体与外界环境密切联系的途径,也是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共同发展的基本路径。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不仅包含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表现在事物内部各要素、各部分、各环节的联系之中。机体是由数以亿万计分子量大小不等的分子组成,糖、脂质、蛋白质以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更是以其特有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在机体各种生物学功能的执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生物大分子的代谢途径各有不同而又彼此联系,诸多生化反应彼此竞争又协同,共同维持各种化学成分的动态平衡和整个机体的稳态。普遍联系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理解机体功能的执行及其协调机制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生物化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设置相关情境,结合案例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学生认识到代谢相关疾病与生化过程之间的密切联系,强化学生预防重于治疗和“健康中国”之路任重而道远的意识[3]。作为在校大学生,远离家乡和父母,只身在外求学,更要学会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担心,也是孝道的一种体现。适时启发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想,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立志。2.1.2永恒发展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而物质世界的运动中又包含着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从机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其诞生、成熟以及衰老的过程都是在普遍联系的基础上,持续动态发展的结果。在发展过程中机体不断受到外界环境与自身内部环境变化的刺激,进而引起机体自身的更新。去除刺激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吸收其带来的有利因素,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在维持机体动态平衡的过程中促进机体的持续发展。我们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相对孤立的生化过程放到普遍联系之中,更要放到动态变化之中,引导学生剖析动态情境下生化反应的调节与变化。从生物化学这一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从“叙述生物化学阶段”对机体化学组成成分和各种独立生化反应的研究开始,逐渐探明动态的物质代谢规律,生物化学进入“动态生物化学阶段”;继而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物质代谢和生物遗传等机体内部的各组成部分和发展环节的联系得以广泛建立,生物化学来到了“机能生物化学阶段”。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机体与环境的普遍联系和动态发展的特征得以进一步揭示,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阶段。学科持续发展过程的揭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我们在建立知识横向联系的同时,更要充分的向学生展现知识的纵向联系,从中体会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促进学科发展的手段与技能,进而引发对当下科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2.2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2.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分析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比如《dna的损伤与修复》这一章节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dna损伤对自然界的物种来说是究竟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两组同学先进行组内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分享。在倾听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矛盾双方的观点,意识到dna的损伤总是具有两面性,以此来指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拓宽学生看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学会辩证的思考问题。dna的损伤与修复之间是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如果dna损伤可以被完全修复,那么dna就恢复到正常结构;如果dna损伤不能被完全修复,那么会诱导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物种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生物不断的进化,才能筛选出更适应环境的物种,出现物种多样性。所以,dna的损伤与修复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教师课后可根据学生论点进行点评打分,最后进行总结。此外,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蕴含着能量的释放与储存也体现了对立与统一规律。人类每天必须从外界摄取足量的食物来维持生命所需,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道的一系列分解代谢,最终转变成能量货币atp,而atp又能转化为维持体温所需的热能,用于肌肉收缩所需的机械能以及合成代谢所需的化学能等,以这样的方式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去。从其本质而言,不同的过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体现了矛盾的对立性。但是就人类整体而言,二者只有相辅相成,协调一致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功能,体现了矛盾的统一性。借此教育现代大学生们要学会从实际出发,用思辨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做出最科学的判断,建立正确的方法论。2.2.2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构成了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它体现的是持续性变化和根本性改变的统一。量变是指事物量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则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飞跃。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例如在长期的生物演进过程中,生物体时刻受到来自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dna的损伤不可避免。部分可以被生物体自身的损伤修复系统修复,部分却不能被完全修复,则会出现dna突变,诱导细胞发生功能改变,甚至可能出现衰老、细胞恶性转化等病理变化。如果这些损伤长期且大量的在体内蓄积,最终将会量变引起质变,导致肿瘤的发生,机体许多其它疾病的发生亦是如此。从质量互变规律出发,揭示了疾病的表现则表明机体的不良因素积累已经超过了健康的“度”,从而发生质变,进入疾病状态。而疾病的预防往往体现于“量”的控制,教育医学生日后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健康科普工作,以减少人类日常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摄入,例如及时终止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此外,“量”作为区分同质事物的尺度,就疾病这一状态而言,疾病的早期与晚期亦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于同一疾病,应提倡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疾病状态下不良因素的进一步积累,增加疾病治疗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治疗效果。同时借此教育现代大学生要把握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次作业,这些都是量变的积累过程,只有做好了积累,才能实现从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也要有量的要求。2.2.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曲折性,但在曲折中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表明了事物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表现出一个周期。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是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正如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就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阶段。早期,基因治疗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基因治疗的理论可行与实际治疗效果之间的不确定性。随着1990年首例基因治疗案例的成功,世界各国都掀起了基因治疗的研究热潮,进入了基因治疗的“肯定”阶段。然而在1999年,美国一位患者在接受了基因治疗后,体内产生了严重的超敏反应,成为首名死于基因治疗的患者。并且在随后的两年里,又陆续出现2例因为基因治疗导致白血病的患者。这使得基因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基因治疗的发展跌入了低谷,进入了“否定”阶段。从辩证否定的角度出发,此时对基因治疗的否定并非全面否定基因治疗,而是对之前基因治疗所暴露出来的严重不良反应和精确度不够的缺乏重视的否定。这一否定本身也是基因治疗技术自身的发展。此时,基因治疗的主要矛盾转变为有效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在之后的时间里,随着基因疗法的各类技术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基因治疗的认识、监管机制和法律条规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在肯定基因疗法巨大应用价值的同时,严格把控不良事件的发生。基因治疗的发展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目前全球已开发了多种基因治疗药物,给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基因治疗技术在今天还有所需解决的问题,其必将经历一个又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会使其愈加完善。教育学生树立辩证的否定观,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告诫学生在将来的科学研究和探索中,难免会遭遇挫折,要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要坚定信心,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既要看到道路的曲折,更要看到前途的光明。

3课程思政应用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灵活的采用理论知识与思政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政魅力,使课程思政教育能够真正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基于生物化学相关知识背景下,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分析评价社会、健康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复杂问题,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4]。4结语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将它所包含的一些哲学原理融入到《生物化学》当中,这样既避免了马克思主义中高深难懂的原理,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其内在蕴含的哲学规律。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客观的思维方式,使课堂更好地成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5]。不仅要彰显本专业的学科特色、更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发挥思政教育和智育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而最终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专业课思政教育之路还很漫长,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孔宇,龙建纲,李剑君.生物化学的课程思政内涵与实施范式探索及效果分析[j].生命的化学,2021,41(7):1441-1446.

[2]李锋,郭超.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融入《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实践研究[j].艺教论坛,2021:105-107.

[3]马丽萍,王建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医学院为例[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2.

[4]韩四海,吴影,李佩艳,等.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探索[j].广东化工,2021(12):224-225.

[5]刘昱,吕权真,仲华,等.浅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21(34):110-112.

作者:周倩倩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