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欧洲杯买球平台
上传:zhouguomin 2022-08-25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从21世纪以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它经历了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双基目标”到“三维教学目标”的改变,即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融入其中。而从2016年以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是新时期对塑造教育全新的阐释。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此为依据,根据重新修订或者制定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与时俱进。但是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对于新课改的变化,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并未真正理解其新要求和新变化,这就导致他们对“教学质量”理解存在误区。首先,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思维惰性”,特别是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积累的教师并未真正研究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依然坚持“经验主义”,在新课改理念的落实上做得不够,影响了教学质量。其次,“唯分数论”的质量观依然存在,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依然固执地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就是保证了质量”,从而忽略了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这也会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真正提升。
(二)语文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从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实施的建议来看,鼓励教师立足于语文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倡导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收获知识,还能够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熏陶感染学生,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然而从实际教学统计来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较为普遍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但是它只是为教师的讲授法教学提供了新的形式,这样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被动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难以真正被激发出来,导致学生学习收获较少。因此,这样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会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三)学生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发挥
从教学质量的内涵来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保证课堂教学预期的教育结果最有效的方式。因此,衡量教学质量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更要考虑教师在学生学习特征的基础上设置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情况。所以说,学生在小学语文学科学习中的态度、学习能力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情的关注度远远不够,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中,依然是以知识为中心,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重视不足。教师要根据新时期对学生素养培养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各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往往觉得语文学习空泛且难以呈现实效,认为投入再多学习时间在学习成绩上也变化不大,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不强,依赖教师的指导与督促,这也最终会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观念上的与时俱进,充分了解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要求,在此基础上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为小学语文教学行为的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依据教学质量的内涵我们可以知道,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较多,不仅与教师素养、学生素养密切相关,也与教师的教学规划、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不过,最终呈现教学质量的因素还是学生学习的状况,也就是学生是否在语文素养上真正得到提升。这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真正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实际上是对原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是对新时期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要求。受此影响,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教师要摒弃旧有的以“知识”或者“分数”为质量评价标准的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教育观和学生观,认真深入地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实施建议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力争有效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使小学语文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同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定要强化理论学习,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统编版教材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的小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把如何提升教学质量纳入校本教研的环节中,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进行深入研讨,力争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语文教学策略,为高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二)提高认识,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
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这道出了习惯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中,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有效预习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同时,预习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学习意识,这实际上是在间接地提升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养成有效预习的习惯。所谓有效预习是指学生不仅能够在教师的要求、指导下完成基本的预习任务,例如字词的熟悉、语篇阅读、分段等,同时还可以针对个人的理解大胆提出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课堂学习的针对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听课习惯。课堂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需要语文教师认真地准备,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且有效地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听课习惯。首先引导学生“会听”。所谓“会听”,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集中精力,还要动脑思考、细心观察,重视理解和消化,必要时要学会做笔记。其次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来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再次要求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敢于质疑,真正把所学内容学懂、学透。再次,养成课下巩固与复习的习惯。复习是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及时的复习不仅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通过复习也可以弥补知识、技能的缺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一般还是把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当作复习的主要形式,这样的理解不全面。对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布置多样化的作业,还要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进行符合个人实际的训练,如课外阅读、书写、写作等;也要告诉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尽量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而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则要及时解决,切实发挥作业促进学习的作用。最后,要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了经典阅读环节,这进一步凸显了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够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学习的认识,而且对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这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这方面的素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规范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中,并且定期开展相关的活动,如朗读比赛、制作课外阅读手抄报等,逐渐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树立开卷有益的意识,在阅读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三)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近代语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学方法重要性的阐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发挥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语文教学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为了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来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首先,可以尝试开展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结合教育心理学中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设形象直观且能够引发其情感共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情感认知。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音乐情境、表演情境等。例如,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校园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典型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给学生以“水到渠成”的学习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也会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其次,适当开展合作学习。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基础,在教学中要坚持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使人人都能够参与语文学习,人人都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发展,所以学生整体学习的效果也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参照。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因为其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这也导致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开展合作学习能够通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纳入语文学习中来,这样能够实现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助合作,以及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完善考评机制,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考试与评价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主要的一种途径,其中考试在质量评价中应用的更为广泛,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呈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对知识的考查可能更多,也就难以真正反映出语文教学的质量。对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完善考试、评价机制,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另一方面可以开展“乐考”活动,也就是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融入学生喜欢的活动中,这样能使学生全面展示自己,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好方法。总之,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质量是反映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参照,也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主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优化,进而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芳.浅谈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8(19).
[2]李志清.追求有生长力量的语文课堂[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5(1).
[3]陈丽华.构建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7).
[4]张凌芳.刍议“交互式”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构困境与对策[j].新课程,2019(5).
[5]庄红艳.移情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小学生(下旬刊),2018(1).
作者:何俊文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中心小学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2022-08-25 09:36:56 阅读:0
推荐度: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2011-10-17 15:53:00
2014-06-30 15:53:27
2014-06-26 11:49:40
2011-09-21 17:02:00
2015-07-14 10:49:31
2010-09-14 17:40:00
精品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