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现状-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9-30 08:53:50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现状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现状

摘要: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和实现农业发展方式改变的战略选择,是事关乡村振兴成败的关键选择。本文以山东省为例,梳理出了新时期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做好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对策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培育新阶段职业农民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和实现农业发展方式改变的战略选择,是关系乡村振兴成败的关键选择[1-4]。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求完善新时期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培养一批既能深耕细作的行家里手,又兼容并蓄的复合型职业农民。2021年初,中央两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农民培育提出了新颖课题,为构建新时期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山东是我国重要种养大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常年位居全国第1位,农业农村人才资源丰富。自“十二五”以来,山东通过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全省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力支撑,逐步解决了未来“如何种地、谁来种地”,推动了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省份(2020年10190.6亿元)。我们以山东省为例,调查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现状,剖析了新时期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新时代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山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显性特征

(一)教育培训体系日益健全,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重点提出要“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之后,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项目,以提高基层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创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由此,新时代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逐渐成为了农业农村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先后建设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47个县次,有48个县次被遴选为省级示范县,覆盖全省农业大县比例近80%。在开展试点的过程中,山东农业系统以项目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推动、示范带动、督导促动,逐步建立了职业农民培育规范。2016年,山东印发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2016-2020)》,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公益性机构为主体,各级农业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机构等广泛参与,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服务组织、农业园区等协作发展的新格局,构建了上下贯通、部门联动、保障有力的“一主多元”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农广校 乡镇教学班 村级农民田间学校”五级联动抓农民培训的生动局面,真正做到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办在农村、办进农业产业、办入田间地头,基本实现了“产教融合、资源整合、相互链接、优势互补”。

(二)教育师资力量日益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根据新时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需要,山东率先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广泛吸纳“产 学 研 推”等机构专家教授为主要师资;同时,有序引导社会多元力量源源不断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兼职教师队伍和“乡村专家”培训队伍发展壮大,师资能力素质水平逐步提升,全省农广校体系专兼职教师已达到4000人,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农作物、畜牧兽医、农机服务、农村政策和农业创业等专业。同时,聚焦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提升,专注专业课程体系研发、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规范完善,根据各类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分产业研究编制了符合省情农情的农民教育培训教学大纲和培训管理制度,为教育培训质量提升提供强大政策保障。

(三)专用服务平台日益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

山东强力推进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开发了省农村“人才管理服务平台”和农民“在线教育平台”,采集发展潜力巨大、带动能力强的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等“头雁”信息5万余条,基本形成了“全省高素质农民人才地图”。融媒体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开展咨询、指导和宣传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覆盖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农业政策宣传等多方面。创新开展了“五新”(新时代 新平台 新服务 新农民 新动能)主题对接服务模式[5],举办了形式新颖、喜闻乐见的高素质农民技能竞赛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大众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和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农科频道等进行线上宣传培训,在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农科频道播出《锵锵新农民》和《山东农广校之窗》等专题节目近4000期,基本形成了多媒体推动、线上线下创新融合的现代化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四)教育培训成果日益成熟,教学模式叫响全国

近年来,山东突出教育培训重点对象,面向发展潜力较的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等创业创新“头雁”,坚持因地因材施教,推动分层、分类、分期的培育模式,切实提高新时期职业农民培育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基本实现了从职业农民“培训”到“培育”的转变。据测算,十二五以来,山东已累计培训农民200多万人,学员在农业农村各个领域不同程度地发光发热、贡献力量,许多学员成为所在行业的骨干力量或有用之材。据统计,各届学员中被推选为省级及以上劳模的近100人,获选省级及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有200多人,获得省级及以上“三八红旗手”表彰的有100多人,有近14万人担任了村干部,还有约5.3万人成为乡村农技推广骨干。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多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山东农民创业培训”入选全国十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轻视培育前调研,培育对象资源库有待建立

在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前期充分开展农业产业状况、培育对象情况等调查是做好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6]。通过调研并结合过去几年的实践表明,凡是调研工作做得扎实的地区,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就比较顺利,培育成效显著。但,目前仍有很多未针对培训对象开展调研工作或调研不扎实的地区,由于缺乏调查研究,培育工作目标不明,培育工作经常陷入被动应付状态。

(二)学员选拔标准低,缺少规范严格的遴选手段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是否针对性选拔“有培育意愿”、“有思想认识”、“有知识需求”、“有创业潜力”的农民学员是整个培育工作的关键[6]。目前山东部分地区在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前存在学员选拔方式单一、标准不高,学员接受培训意愿不强、认识不高、比例失调等问题。其结果是组织培训越来越难,培训内容受到一定的限制,学员反映千差万别,培训效果高低不齐。

(三)培育主体不明确,师资能力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民培育的对象、内容、方式都出现了新变化。新阶段要求更加突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还要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更多的从事乡村治理、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等带头人。目前山东工作重心更多放在“农业”和“农村”,对“农民”事业关注还不够。随着农业科研院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工作交叉、职责不分、责权不明,效率低下等问题逐步凸显。同时,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培训师资的个人综合能力[7]。目前山东仍然存在高水平师资缺乏、生产一线师资配比太低、师资实践指导能力不强、知识更新不够等方面问题。

三、优化新时期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把握发展机遇,全面优化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政策保障是实现新阶段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解决学员遴选难、培训组织难等问题关键[8,9]。近年来,国家重视越来越重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国家领导多次批示指示要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民和知农爱农人才。连续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都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和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做出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等培训机构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作用。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应紧紧抓住新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充分调动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构建“一主多元”的新时代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体系,强化优势互补、共建共享、高效协作,加快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能力,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更关键作用。

(二)加强条件建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水平

一是加强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为适应新阶段我国职业农民培育需要,以重点提升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基础条件为核心,探索实施线上课堂、田间课堂和流动课堂等一体化建设,为职业农民培育及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实训条件等。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眼新时代新征程,要推动教师队伍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分级分类开展培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要以求是的态度,务实的举措、扎实的作风为农民群众干实事、办好事,树立一批作风优良、技术过硬、成效显著的先进典型。三是创新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依据“三类协同”(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社会服务)的原则分别确定教育培训对象,实施精准培训。根据农民学习需求和特点,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促进理论教学与生产经营融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四是建立职业农民培育与成人教育的衔接机制。通过建立累计学分制度、科学设置课程等办法,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职业农民培育可以像其他职业教育,获得学历认证,实现职业农民培育与成人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打造特色品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参谋助手

让新型职业农民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是做好新时期职业农民培育和扶持工作的核心。一是举办“农业品牌建设培训班”等特色培训,通过理论培训和生产实践等多种形式结合,助推职业农民培育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打造新时代职业农民特色品牌,鼓励职业农民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积极协助申报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认证,引导职业农民共同参与挖掘农业农村的多元价值。三是探索“区域品牌 企业品牌”、“合作社 企业”、“产品 文化”等多类别的产销模式,供新型职业农民选择。四是创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产品品牌,以此作为平台,吸引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加入,同时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品牌的管理、宣传等工作。

(四)创新方式方法,激发推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是要实现乡村“产业 人才 文化 生态 组织”五方面的全面振兴,必须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在培育方法上,一定要结合当地农民学习和生活特点,以方便农民为出发点。可以举办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会,通过发放技术明白纸、开设农业宣传栏、制作农业技术指导短视频等,多渠道多方式宣传农业农村政策、农业科学技术和农村创业典型[10]。在培训方式上,要做到“与关键农时季节”和“与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多方面相结合,在关键农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召开现场示范观摩会,组织各级“产 学 研 推”等部门农业专家现场教学指导[11]。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与创新性,增强农民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责任感,从而激发推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五)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职业农民培育良好氛围

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不仅需要科学规划,更需要技术支撑。宣传引导是深化群众思想认识、加速营造职业农民培育良好氛围的重要举措。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新闻媒介要强化对职业农民培育公益性的正向宣传;积极推介优秀农民创新创业典型,加速形成“教育有料、培训有效、学有所为”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对农技中心、农机中心、农广校等农业农村部门工作成效的宣传,因时、因地、因苗、拿出技术方案,线上线下开展技术培训,做好连接科学技术和农民的重要桥梁纽带。要密切关注数字农业发展,积极利用最新信息化成果,提高农业农村智慧化水平,加快形成“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农民欢迎”的社会氛围。

四、结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12]。面对新阶段新形势,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新理念新格局,勇于迎接新机遇新挑战。要加大政策保障和改革创新力度,创优环境,持续优化新阶段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强化对接服务,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同时,应持续优化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发挥才智的广阔空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流到乡村、服务乡村,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王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