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路径-欧洲杯买球平台

上传:judyleesun 2022-10-14

被举报文档标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路径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路径

德育与生活不能分离,早在100多年前,杜威就提出了“生活教育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主张“生活即教育”。德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当下,中学德育课程丰富而多元,是知识与生活的和谐统一,指向了人的“完整性”发展。在中学德育课程中,以学生的生活为主要线索,以学生的知行合一为德育依据,以培养人的“主体性”为前提,以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为中心,形成了整合道德、法律、心理、政治等内容的公民教育体系。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生活能力和分辨认知能力,在中学阶段进行德育,有助于使德育从依从走向认同,最终形成内化。

一、影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因素

启智增慧,培根铸魂。在“五育并举”中必须注重德育工作。而初中班主任又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落实者。不同学科都需要走向“立德树人”,班主任应该成为德育课程的组织者、协调者与指导者。新课程改革、新课标的修订和新的育人范式要求班主任必须关注以“人在课中央”视野下适切的德育样态。

(一)学校因素影响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进入中学阶段,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业水平评价上,容易忽视对学生德育的评价,造成了“一考遮百丑”的现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重中之重是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德育工作容易停留在历史、政治等科目上,在其他课程学习中只讲“知识”、不讲“育人”的现象较为突出。在课程中进行德育、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在生活中进行德育,是初中德育的主要路径。但是当下的初中德育分离了学习与生活,甚至误认为生活会影响学习。这些成为影响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阻碍,其背后原因是学校没有准确把握当下教育的真正意义,没有把握育人的基本原则,没有形成有效的德育方式。同时,对于班主任德育的赋能发展,学校一般不够重视,在班级管理中,往往将“安全”置于头版头条,或者将德育与班主任工作分离开来。这些举措从某种程度上看,影响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家庭因素影响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进入中学阶段,学生普遍进入了青春期。这是学生心理与认知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但是家庭不重视德育,比如,利用传统节日进行德育是家庭育人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家庭生活中,不过传统节日,却热衷“洋节”的现象比比皆是。再如,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生活中,家庭生活的浪费非常严重。《家庭教育法》的正式颁布,意味着家长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这需要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德育工作的指导,形成德育合力,指向德育的一致性。但是在当下的中学班主任德育中,班主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话题还是集中在成绩上,这也需要班主任转变思想,“增慧”先“润心”,“学习”要“育人”。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作为学生行为习惯的榜样,要成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找到进行德育的有效机会。比如,在马路边看到环卫工人在辛苦工作,家长可适时渗透德育思想,帮助孩子看到环卫工人身上不辞辛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因时顺势,找到进行德育的时机,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班主任为家长提供有效的德育方式,指导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有效德育。

(三)社会因素影响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生活教育,意味着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建构。中学生的“德育”不是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在课程知识的帮助下,形成完整的认知建构,帮助自己更好地在生活中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中学不同学科的课程都凸显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课程中的“德”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素养,还包括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诸多方面。近些年来,一些中学生存在着德性的丧失,性格的扭曲问题,一些学生缺少“礼让”的习惯,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奉行“个人主义”。纵观网上信息,不长时间就会暴露出校园欺凌的新闻,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屡见不鲜。很难想象,这一切暴力行径的参与者竟然是一群初中生,面对这些令人发指的事件,我们的德育应该怎么做?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意义,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要重视德育,让学生懂得真善美。”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不良思想,班主任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认知能力动态,让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如影视作品中,“小鲜肉”现象的盛行,就是当下一种审美发展问题,男演员过度“化妆”问题,“娘娘腔”问题等,都体现了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庸俗的审美病态。但是这种“病态”又容易受到学生欢迎,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关注到这些不良的审美追求,必然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

二、提升德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德育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做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初中生要接受到预期的教育形态,就要形成与之适应的生活形态。学生要想健康,就要过健康的生活;要具有艺术审美,就要过艺术的生活;要想会劳动,就要过劳动的生活。在好的道德认知环境中,学生如同林中之木;在坏的道德认知环境中,学生如同禾中之莠。只有将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在生活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比如,在现代生活中,很多学生去参加艺术培训班,除了一部分是真正爱好艺术,还有一部分学生成了家长的“理想”,成了考试加分的工具,成了“拼娃”的资本,存在一定的功利性。琴棋书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我国古人早就意识到琴棋书画在人的德性养成中的陶冶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注重联系生活与教育,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生活与教育是一致的,德育不能脱离生活。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自然活动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使学生的心灵在自然环境中得到陶冶。比如,中学历史教材中加入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而且有一定的方法指导,从内容选择上,再到怎么去了解、收集资料,整理历史信息,用什么方式去记录,最后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课堂上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的兴趣。鼓励每位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互动式体验式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合作,激活学生考虑他人感受、尊重他人等一系列的情感体验。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去,在大自然中探索。班主任要做好不同学科实践活动的牵头人,要整体协同好不同学科的实践任务,以具体的项目任务指导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

(三)拓展德育资源,丰富学校的德育空间

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在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利用可以利用的人、事物等资源,拓展德育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比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七个一”拓展德育资源:看一本红色书籍,观一部红色影片,访一位红色英雄,寻一处红色经典,唱一首红色歌曲,画一幅红色作品,写一篇红色日记。再如,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渗透德育元素,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株草木会育人,或者围绕中队名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班级命名。通过“命名”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在班级建立“小主人岗位”,让学生获得个体意识的发展。学校还可以通过隆重的节庆仪式,如传统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让学生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体育节、艺术节、阅读节、课程节等,实现“五育融合”;通过青春成长仪式、入学仪式、毕业典礼、表彰典礼等,让学生在丰富的德育资源中得到教育,获得成长。

(四)培养有“自省心”的学生,让学生独立生活

德性的养成,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学生的自我教育,班主任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从阅读教材中学会终身学习。在经典中与大师对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不教之教”,鼓励学生尽可能地独立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从周围发生的事、从身边的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主见,让学生能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地完善自我。比如,班主任发现七年级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集体,随着环境的变化、课程的增多、学习节奏的加快,部分学生不适应中学生活,班主任就需要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通过好友结对、亲情电话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快速渡过初中生活的适应期。这些方式尽管不是显性的德育过程,但是在潜移默化中蕴藏德育内容。包含了集体主义教育、克服陌生环境的教育、学习时间分配的教育等。课堂上的德育是不够的,只有在生活这个大环境下,才能真正地落实德育。这样,学生才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省、自悟,积极健康地生活。

三、德育改革需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班主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总是按照“老一套”的方法去教育学生。特别是在统编教材的使用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主动加强对德育理念的学习和感悟,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应对各种挑战。践行“生活教育”理念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与学生平等对话。有一些教师居高临下,不能低下身子去看待学生。比如,不能正视学生的差异,不能很好地引导调皮的学生,导致师生之间出现矛盾。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德育水平,与学生真诚对话,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

(二)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在生活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终身学习,班主任需要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制定不同年龄段的评价机制和德育标准,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外界评价相结合。当学生出现德育滑坡,有制度、有规则来约束他,当学生德行比较好,也相应地受到激励。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以致更长远的人生阶段,从家庭到学校再到工作单位,都有一定的德育评价体系,使他们终身受用,学生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有促进,有约束。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使他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让德育之花处处开放。在评价过程中,班主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过程性评价,德育不是通过考试就能直观得到一个“分数”的考查性项目,而是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因此班主任要在生活中进行观察与指导;二是终结性评价。班主任还需要促进其他教师、家长、班级学生的共同参与,对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整体评价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

(三)实现德育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初中班主任进行德育,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空穴来风”,要实现与生活的有效融合。一是要发现生活中可以进行德育的因素。比如,在餐厅吃饭的过程中,有的女同学想“减肥”,故意少吃。班主任要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从学生生活出发,结合初中生的现实特点和成长需要,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美丽”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要挖掘生活中可以进行德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不是一直显现在班主任面前的,班主任要拥有一双“慧眼”,及时通过“冰山一角”找到隐藏在“水面”下的德育元素。比如,“神十四”上天,表面上是中国宇航员再一次进入太空,但其中蕴藏了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包含了中国航天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在面对这些事件时,班主任要及时关注,使之成为德育内容。总之,生活教育视域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是关注“人”的德育,是将学生置于“生活”中的德育。在这样的德育中,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活泼的独立个体,将德育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将德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路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教育,得到成长,成为一个幸福完整的生命个体。

作者:邹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