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转型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11-28 11:03:35

被举报文档标题:内部审计转型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内部审计转型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摘要]内部审计转型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调查显示:浙江省17家省级医院在内审部门设置、队伍建设、审计范围和数字化水平等方面参差不一,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此提出“业审融合”和增值性审计的思考,探索内部审计转型路径,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2年1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90号公布新修订的《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就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健全审计协同机制、拓宽数字化运用、强化审计问题整改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也对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对浙江省17家省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进行调研,探索内部审计转型路径,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1内部审计转型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药品与耗材零差率、drg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支付方式等实施,给公立医院传统运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公立医院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绩效评价机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公立医院既要重视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又要兼顾效率,规避各类经济风险。新形势下结合新《规定》,作为医院的“经济安全卫士”,内部审计要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转型升级。

2浙江省17家省级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浙江省省级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整体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仅有一家医院在财务科设立内审职能,其余均在2010年后设立内审部门,并逐步把内审职能从财务条线划至纪检监察条线。调研发现,浙江省17家省级医院在内审部门设置、人员配备、审计范围、数字化水平等方面参差不一,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1内审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17家省级医院中,11家医院设置了独立的内审部门,其中6家医院的内审部门为一级职能部门,与财务部、组织人事部等平行,5家医院的内审部门设在纪检监察室,为二级职能部门,独立运行;尚有6家医院未明确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由纪检监察室执行内审职能。在领导分工上,3家医院由主要负责人直接分管内审部门,其余14家医院由纪委书记分管。省编办在医院内设机构编制设置批复上内部审计为一级职能部门,应由医院主要负责人直接分管。另外,内审和纪检监察室合署办公,存在业务、权责不清的问题;加上有些医院管理者对内部审计业务不熟、重视不够,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2.2内审人员配备和专业结构不完善

浙江省17家省级医院中,专职内审人员配备最多的是4人(有2家医院),其余医院的专职内审人员大多为2~3人;内审人员专业覆盖相对齐全,涉及财务、工程、审计、法律等(见表1)。人员组成上,内审部门负责人大多从财务部门调转,而内审人员大多从工程管理部门或其他部门调转,个别医院存在临时转岗调配的情况,转岗前对审计业务接触较少。工作方式上,深入临床一线不多、“闭门”核查资料居多,难以及时发现医院运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另外,医院内审人员普遍较少参加培训,缺少审计相关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升的系统性学习交流平台。

2.3内审内容和职能范围不清晰

调查显示,17家省级医院中开展经济合同审核业务的有13家(占76.5%),内审人员参与合同会签流程,区别于其他行业内部审计。主要原因是经济合同审核作为医院内审部门设立之初的主要职能之一,各医院之间互相参照并延续执行。目前仅有4家医院面向合同审计开展工作,不直接参与合同审核(见表2)。新《规定》第十八条提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采购、招标、投标、合同管理等可能影响独立、客观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工作”。目前医院内审部门把经济合同审核作为主要职能之一,参与经济合同管理,有些医院内审人员甚至担任项目招标的谈判专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难以保证客观公平。同时,由于内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合同审核上,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专项审计反而开展较少。

2.4专项审计广度和深度欠缺

调查显示,省级医院专项审计工作集中在财务收支审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等,也有一些医院开展捐赠审计、三公经费审计、采购审计等,但专项审计范围和种类相对单一。近年来,虽然部分医院开始关注事前、事中审计,但自觉转型开展增值性审计的不多,缺乏对问题原因的深入分析和挖掘,未与医疗业务有效融合。

2.5审计方式落后,缺少信息整合

调查显示,仅有1家医院初步建立了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2家医院正在尝试建立,其他医院的审计方式相对传统、审计技术相对滞后;审计档案的留存方式也比较多样,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留存过程效率不高、查找不便、风险增加等弊端凸显,与新《规定》提出的推动内部审计数字化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同时,调研发现医院的内部审计、纪检监察、财务监管、外部审计等部分监督职能交叉重合,缺少针对性,出现多部门重复审查现象,既增加被审计部门的负担,也浪费内审人力资源。

2.6内控评价及风险评估覆盖不全

《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要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防范财务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调查显示,虽然17家省级医院内审部门都开展了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但有15家医院的内控评价范围仅限于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基建、合同六大经济业务层面,对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尚未开展医疗、科研、教学、互联网医疗、医联体、信息化新增六大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虽然内部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但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和广度需要延伸和拓展,在监督经济业务的同时,也要关注医疗业务层面的运营风险。

2.7社会审计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公立医院可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补充内审力量薄弱的缺陷。调查显示,17家省级医院都委托或曾经委托过社会审计机构开展工程、财务等专项审计。但由于社会审计服务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审计水平参差不齐,若过分依赖社会审计机构,医院可能会有一定的经济风险。

3新《规定》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转型路径

3.1高站位谋划,强化内审理念转型

(1)突出医院党委在顶层设计上的领导作用。结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医院管理者要提高站位,突出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尤其要强化党对内审工作的统一领导。从顶层设计入手,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调整内审部门的层级设置,突显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客观性。

(2)转变科室层面的审计定位,推进“业审融合”。融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理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将科室层面的内部审计职能拓展为“监督、评价和建议”[1]。同时,转变内审工作方式,内审人员要主动深入医院业务部门,加强沟通,推进“业审融合”,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规避内控风险。

(3)监督与服务并重。医院内部审计要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的理念[2],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咨询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助力高质量发展。

3.2高标准准入,提升内审队伍素质

内审人员的工作能力决定了审计工作的成效,医院要挑选符合专业要求的优秀人才,扩充到内审队伍中。同时,为内审人员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保障培训经费和培训时间,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能。

3.3高标准对表,实现内审模式转型

(1)从“财务型审计”转向“绩效型审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内审部门进一步拓宽审计内容、扩大审计范围,要从传统的财务收支“舞弊纠错”转型为内控评价、风险评估以及创造效益和价值的增值性审计,如开展大型专科设备绩效审计、高值耗材专项审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及落实情况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医院发展规划制定及执行情况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审计等。同时,关注医院运行中效率不高、制度不全的问题,从关注“制度有没有”转向“流程好不好”“方式优不优”。

(2)从“发现单一问题”转向“梳理系统问题清单”。可借鉴审计部门提供的“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梳理医院内部审计共性问题清单,涵盖医改控费、财务收支、科研经费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对外合作管理、资金绩效、内控制度等方面。根据清单共性问题,指导业务部门分析原因,建立预警机制,做好相关经济运行流程风险提示,推动关口前移。同时,督促落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按年度实行问题“销号制”,加强整改反馈和成果运用[4],将内审工作做实、做细、做精。

(3)从“事后审计”转向“全过程审计”。事后审计有时间差和滞后性,医院内部审计要向事前和事中管理渗透,如开展政府采购全过程审计、基建工程全过程审计、设备绩效运行全过程审计等,保障医院重点工作、重大风险、重要支出、重大工程等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3.4数字化赋能,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

(1)审计方法从“传统模式”转向“数字化模式”。审计方法的数字化转型是内部审计转型升级的关键。新《规定》要求建立健全智能化审计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和审计整改智能化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实现审计-整改-规范-提高的闭环管理,全面提升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审计价值增值。对此,医院要从传统的手工台账操作升级到运用信息系统审查,转型到数据验证、数据模型、数据挖掘的内部审计模式。

(2)审计范围从“经济层面”转向“涵盖医疗层面”。加快推动公立医院“经济 医疗”的大内控信息化建设,将内控业务流程标准用信息化模块固定下来,通过预警提醒,调整实际业务流程和内控流程不相符的情况,规避流程风险。

3.5促进资源整合,从“独立监督”转向“协同监督”

(1)医院内部审计要配合国家审计,加强与审计机关、巡视巡察、财务监管协同,挖掘审计重点,节约审计资源。同时,新《规定》要求内部审计加强对社会审计的指导检查、监督评价和质量控制,建立社会审计报告的审核机制,促进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支力量的协同贯通,形成内外部审计监督的合力。

(2)厘清院内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联动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监督合力,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伟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2(1):143-145.

[2]苏永萍,吴伟俞,濮阳,等.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卫生经济研究,2021,38(4):60-68.

[3]朱雅妮.gp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7.

[4]吴梦强.医院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成果转化探析[j].卫生经济研究,2022,39(2):85-88.

作者:朱真伟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