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健康素养的培养-欧洲杯买球平台

上传:jwr117 2023-02-15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健康素养的培养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健康素养的培养

摘要:健康素养培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学课堂的基础教学目标。掌握健康素养的内涵,认识健康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并探究有效的培养策略,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整合健康素养的内涵,分析健康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以促进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健康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健康素养;核心素养;生物学教学

近几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高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也较高,初中以下学历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效果不佳[1]。教育是健康素养培养的重要渠道,而学校是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高中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既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又提高学生的健康生活能力。实际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对健康素养认识不清、健康教育方式陈旧单一以及课程教学任务繁重、课时不足等现象[2],导致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被忽视。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熟悉掌握健康素养的内涵,充分认识健康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并有效落实健康素养的培养。

一、健康素养的内涵

健康素养一词由simondssk提出,他倡导制定学生健康素养的最低标准。此后,健康素养被陆续开展研究。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素养定义为一种认知和社会技能,即人们获取、理解、采纳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2008年初,我国卫生部公布了公民健康素养的66条具体内容,把健康素养界定为: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推进健康的能力[3]。2011年,江洁、杨金侠提出了健康素养内涵的四维模型,分别是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与健康行为,其中知识是基础,理念是关键,技能是推动力量,行为是外化表现[4]。2016年,魏保建、黄名等人通过分析青少年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表明了健康素养是个人在特定领域的环境中通过推进健康所获得的能力与技能[5]。健康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在生物学科中与“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密不可分。生命观念即对生物学知识的内化,包括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和稳态与平衡观等,可作为诊断健康生活的理论指导,体现健康素养的水平。社会责任强调担负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可将其提炼为关爱生命、健康生活、主动宣传和社会参与等要点,对学生健康素养的具体要求表现为: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坚持培养自身的健康行为习惯;积极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和健康生活的知识内容;主动关注社会的热点健康问题,参与讨论并去伪存真,传播正确的生物学概念[6]。简而言之,健康素养体现学生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本领,是学生建构生命观念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践行并维持健康生活的能力。

二、健康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

我国坚持健康优先发展的原则,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行动纲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纲要建议中小学采取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加强健康教育进而普及健康生活[7]。教育部要求在2022年全年贯穿“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落实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融合。提高国民的健康素养,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建设健康中国,促进全民健康。

(二)是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但高中生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在身体方面,高中生有熬夜、偏食、缺乏锻炼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在心理方面,高中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存在固执、焦虑等负面情绪,欠缺自我调节能力且社会适应性不强。健康素养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高效“催化剂”,要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通过健康素养培养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锻炼学生的健康能力,为社会培养健康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三)是落实生物学教学的需要

高中生物学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包括“健康生活”,并鼓励学生为中国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健康生活作为自主发展的效果追求之一,要求学生具有珍爱生命的意识、健全的人格和自我管理能力等[8]。健康知识贯穿在高中生物学的整个课程体系中,除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在选修课程中被建议开设“健康生活”“传染病与防控”等模块。基于生物学教学目标,落实生物学教学任务需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健康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加强理论素养提升,为健康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近年来,虽然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在整体上有了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视,但是仍然有教师对健康素养认识模糊,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力度不够。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健康素养的理论学习,补充营养健康、心理健康和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把健康教育的“一桶水”给装满。正确认识健康素养的内涵是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通晓广博的生物健康知识是健康素养培养融入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有力武器。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开发健康素养培养的教育资源,为健康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丰富自身的健康知识,可促进健康生活意识的增强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这不仅仅潜移默化地转变着学生的健康观念,引导学生健康地学习与生活,还提升了教师的生活形象和学术魅力,实现教学相长。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准健康素养培养的切入点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的健康素养,生物学教师需要认真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健康素养培养的切入点,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渗透健康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根本宗旨,新教材部分章节的正文及“与社会的联系”“思考·讨论”等栏目中涉及了合理饮食、人类疾病治疗和科学运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可成为健康素养培养的渗透点。以三个事例为证:首先,《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章介绍了细胞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让学生知道过量摄入无机盐、糖类、脂质的危害以及必需氨基酸与饮食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营养健康并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其次,《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一节的“与社会的联系”栏目介绍了血液透析治疗肾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尿毒症和血液透析的原理,强化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最后,《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一节的“思考·讨论”栏目介绍了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明白伤口包扎的注意事项、破伤风芽孢杆菌的呼吸方式及治疗的注意事项、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好处,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拓宽资料获取渠道,丰富健康素养培养的素材

迫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教师往往只渗透教材中的健康知识,导致学生的见闻不足,跟不上对学生健康素养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尝试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搜集并筛选健康教育资料,借助丰富的健康教育素材激发生物学课堂的活力,促进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第一,贴近生活,就地取材。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立足生活,选取学生或周围人的经历作为健康教育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强化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第二,查阅文献资料,整合网络知识。在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除了可阅读健康类的纸质书籍、报刊,还可在网站上查阅相关的电子书、期刊等,以及借助一些社交软件平台获取健康类的热门新闻、视频短片等。第三,咨询专家人士,合作交流信息。面对复杂的知识体系,教师可尝试与健康专家交流,汲取高质量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咨询专业人士之余,教师还可和同事合力搜集、筛选并整理健康素养培养的资料,共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教学素材。

(四)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变通健康素养培养的方式

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中健康素养培养的优势,但教师的教育方式陈旧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参与度低,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发挥生物学科优势,灵活变通健康教育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优化学生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过程。1.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流趋势之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突出学科优势,真实有亮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要避免与生活实际和课程内容的脱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紧扣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素材,精心创设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探究知识并提升能力。例如,在“病毒”“特异性免疫”和“疫苗”等内容的教学中,以新冠疫情的动态消息为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可从病毒的结构、人体免疫应答机制以及疫苗接种渗透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并掌握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方式,同时教师要注意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见闻讨论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措施,帮助规范学生的健康行为,并鼓励学生积极向他人传播预防新冠肺炎的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2.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标在“教学过程重实践”的课程理念中,强调生物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经历,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运用知识并丰富体验。因此,健康素养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课外的实践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当的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作为课外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要注意改变以往作业的传统形式,尝试根据具体学情布置形式多样的开放性作业。例如,视频或图片作业,驱动学生体验生活,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健康生活能力。在学习必修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为家人做一顿营养均衡的饭菜和编制一份科学合理的家庭食谱,用视频或者图片来做记录并提交作业。再如,论文或问卷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健康知识,打开健康素养培养的新方式。在学习必修2“基因的突变”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央视《生活圈》栏目推出的“健康管理在行动”节目并查阅资料,写一篇防癌的小论文或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探究生活方式对患癌影响”的问卷。3.举办专题讲座,健全学生知识体系作为一种培养和塑造人才的手段,专题讲座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因此,教师可举办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健全学生的健康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一方面,教师可抓住班会的机会来渗透健康素养的培养,和班主任协作开展关于健康的主题班会。健康主题班会的具体安排要结合班级学生的情况,采用有效的活动形式,训练学生的健康技能。例如,以“和垃圾食品说再见”为班会主题,教师让学生提前调查、走访和查阅资料来了解身边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活动交流,领悟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食品安全的现状及相关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法律维权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可提议学校邀请健康专家或者医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权威人士的健康科普对学生有着更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例如,开设“三减三健”健康知识讲座,让学生正确认识“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含义和重要性,倡导学生制订并实施科学的饮食计划和锻炼计划,鼓励学生督促亲朋好友推进健康生活的新方式。

四、结语

健康素养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它影响着国家和个人的健康发展。目前,健康素养的提升已经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应该自觉参与健康教育,肩负起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核心素养的责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准确掌握健康素养的内涵,强化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还需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改进健康素养的培养策略。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选取恰当的切入点,结合丰富的教学素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巧妙渗透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还可借助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和健康教育讲座,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健康生活的技能,优化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基,实现健康素养培养在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李本燕,白露露,吴楷雯,等.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的难点与对策探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1(1):53.

[2]刘颖.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生活教育的方式[j].现代教育科学,2019(10):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eb/ol].

[4]江洁,杨金侠.健康素养内涵模型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9):646.

[5]魏保建,黄名,李春玉.青少年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3):26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7]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8]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2):145

作者:韩如欣 王天仕 单位: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