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书管理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0-13 17:32:54

电子图书管理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篇1

电子图书安全的本质是国家主权、政治、经济、国防和社会安全,而电子图书安全保护又是政府行为的体现,从战略上讲,有必要把握电子图书安全保护的一些战略控制点,如电子图书安全总体控制、计算机办公产品的信息安全设计与控制等。在电子技术日渐普及的今天,电子图书己获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大学生的青睐。它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突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同时能够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需求。但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更理性、更高效的安全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3],注重电子图书安全保护,对于加强电子图书安全,促进电子图书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电子图书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

风险存在于电子图书管理的方方面面,开展图书信息安全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图书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不仅仅是关注信息档案的现行效用和运行效率,以及是否及时归档等表面工作,而且还要创新档案工作者管理信息档案的思路。

(二)减少电子图书信息遭破坏所带来的损失的需要

图书档案信息遭破坏易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对于许多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来说,它们一旦被破坏,即意味着历史记录的丢失。即使软硬件修复后,信息系统即可恢复运行。但是人们为此付出的主要是经济代价或信息价值。

二、电子图书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电子图书安全管理是指保护电子图书中的信息系统相关资产免受任何可能的威胁和损失,保持其中信息资源完整性和可用性并保障其实现所设定信息服务和其它功能的行为。电子图书安全管理是基于电子图书的服务目标,结合业务流程,对所有这些要素进行适当调配、组织,确保其正常发挥作用的完整体系。电子图书安全主要包括安全政策、过程管理、访问控制、备份与容灾、应急响应等内容。

(一)电子图书安全的保障措施

电子图书只占用电脑的存储空间,而不会占用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因此,相比印刷图书,电子图书的馆藏更方便,检索也更便捷。但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及技术的应用、电子图书内容的保护、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的维护等都需要引起图书馆的重视。在电子图书管理中,图书馆要根据具体的安全建设目标和战略,制订有效的信息技术安全保障措施,对电子图书的数据库建设、图书馆管理运行、日常维护和服务进行持续的监控和改进,并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与流程规范,这些工作是电子图书管理安全管理的保障。

(二)电子图书安全的过程管理

就电子图书的内容保护而言,一种方式是将采购的电子图书存放在供应商的服务器里,图书馆提供链接,用户登陆供应商网站,在供应商服务器里浏览或者下载相关内容,这种方式的不足是,图书馆因此成了供应商的机构,丧失了它作为公益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位置。一旦电子书供应商退出服务领域,图书馆将要承担丢失电子图书的风险。此外出版商还要对这些存放在图书馆服务器中的电子书应用加密、解密技术进行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保护。另一种方式是将采购的电子图书存放于图书馆的服务器中,用户通过登陆图书馆网站进行在线阅读,不过这需要图书馆硬件设备的支持[4]。所以在电子图书管理中,必须结合电子图书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过程管理目标。电子图书安全的过程管理体现在确立电子图书安全目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职责,进行角色分配、风险评估、安全审计、系统分类、制订预案、事故处理、回顾检查和改进的过程进行管理这些方面,并通过持续的执行这些过程管理使电子图书的安全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在电子图书的管理中,应根据具体实际,摸清现有系统的情况,对其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相关资产所面对的各种威胁和脆弱性进行评估,对已存在的或规划的安全措施进行鉴定,了解其弱点、威胁和风险所在,制订相应的对策和预案,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三)电子图书的访问控制和环境安全

电子图书安全管理的访问控制包括:(1)由于电子图书的网络性和可达性,因此要建立全面的用户访问控制管理,避免系统的未授权访问。并应明确告知用户其可访问的权限,明确其权利及所承担的责任。(2)在电子图书服务中,应尽量关闭网络设备与主机系统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减少系统被非法利用与攻击的可能。利用应用与系统的分类采用不同的防护手段等级划分不同的防护区域,使外部非法访问内部服务器的可能降低。(3)电子图书管理环境安全的基本要求是确定物理环境安全区域,明确责任部门与人员,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并注意在防火、防水、配电、温湿度控制、防静电、防雷及电磁防护等物理安全方面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要加强机房环境的安全,应注意出入人员管理,对来访人员的控制,有必要时加强门禁控制与视频监控手段。

(四)电子图书的备份与容灾

电子图书的备份和容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既定的电子图书关键数据、处理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可以恢复和重续运营的过程。电子图书的备份与容灾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异地备份方案。异地备份应注意信息资源的加密与传输中的一致性,以确保可靠安全与运营恢复。在电子图书安全管理中,可以根据需要分类分级制订备份与容灾预案。同时,要根据应用与资源的特性合理选择备份介质、频率周期,并定期检查及测试备份内容与恢复程序,确保在预定的时间内正确恢复。

(五)应急响应

电子图书管理应急响应包括应急计划和应急措施两个方面。电子图书管理应急计划的制订至少要考虑紧急反应、阻止事件发展、恢复措施三个因素。电子图书管理应急措施可以包括应急预案、软硬件备份、信息资源备份和快速恢复措施等。相关计划与措施都应注意做好测试、培训、演练与维护。可根据电子图书运行情况相关的安全预警信息,并根据安全事件的发展情况向公众或定义的用户群体公告信息。

三、结论与建议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篇2

图书管理创新工作的真正落实,首先要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可以说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开展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图书管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图书管理质量,需要从三方面创新理念:第一,加强特色图书管理。在图书管理现有资源基础上,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在共享资源下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第二,创新图书馆传统发展模式,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多是封闭式的经营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信息建设需求,需要强化图书馆区域合作交流,在社会领域共谋发展;第三,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则,对图书馆功能进行重新定义,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2.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对制度体系创新提出全新要求,可以从四方面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第一,创新图书管理综合制度,如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图书管理人员编制、图书管理职责执行、图书管理岗位设置、图书管理权限等;第二,创新图书管理行政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和奖惩;第三,创新图书管理业务制度,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重新界定图书管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馆藏资源的采编等;第四,创新图书管理服务规范,基于图书读者的需求,界定读者权利和义务,创设舒适的读者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服务至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高读者图书借阅率。

3.创新人员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为满足图书管理创新需求,应同步创新人员管理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图书人员管理工作,创设开放竞争的工作氛围,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人员发展规划和管理计划,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人员工作技能,完善人员管理培训机制,在图书人员管理制度内构建良性竞争体系,实行终身培训机制,为图书管理提供人才支撑;第二,基于图书管理的人员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并稳步推进员工考核机制,强化员工工作危机意识,提高员工图书服务能力,确保图书员工相对稳定性。另外,图书管理应鼓励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研究图书管理知识,培养优秀的工作员工。

4.重视安全建设

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下,不仅要求优化图书硬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模式,意味着图书管理硬件设施的优化建设,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利于图书馆优化阅读资源,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但是,在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中,应时刻具备危机意识,时刻关注工作中的风险,高度警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信息被盗、信息丢失等现象,定期检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及时发现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管理漏洞,避免系统危险发生,做好图书安全管理工作。

5.创新技术应用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篇3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具有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此图书馆系统以局域网图书馆的需求为背景,分为管理员、老师、学生三种用户。在不同的身份下有不同的功能实现,管理员主要实现图书添加、图书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老师主要实现借书登记、还书登记;学生身份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个人信息查询、借阅情况、借阅历史查询、超期催还、个人密码修改等功能。此外,电子图书下载和留言板功能不需要身份登录可直接使用。

本系统使用 sqlserver2000进行开发,系统运行结果证明,该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借阅者、图书馆管理员两方面的需要。本文将对该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功能做详细介绍。

关键字:图书管理系统;借阅;下载;;c#;sqlserver2000

3.系统需求设计

3.1用户角色需求

根据图书馆系统的特点,本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用户应该分为三类,即学生、教师和管理员。

学生登录后可进行在线书籍查询、借阅历史查询、修改密码;教师能手工添加借书、还书记录;管理员则主要负责用户及角色的管理、书籍信息修改、新书加入等。

3.2功能需求

根据初步的需求分析,系统功能应该主要包括在线查询、借换书登记、用户管理等。以下将按照不同的角色权限对功能进行具体描述:

电子图书下载、留言板支持所有用户使用。

3.2.1学生

对于学生身份而言,主要包括在线查询、借阅历史查询、超期催还、密码修改四大功能。

(1)在线查询:学生可以任选时间进行在线查询,找到自己需求的书籍信息。

(2)借阅历史查询:学生可以在线查询以前借阅过的书籍。

(3)超期催还: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借阅书籍是否超期。

(4)密码修改:学生可以自己修改登录的密码。

3.2.2教师

对于教师而言,主要包括借阅登记、还书登记功能。

(1)借阅登记:对学生的借阅书籍进行登记。

(2)还书登记:对学生的换书进行登记。

3.2.3管理员

对于管理员而言,主要包括用户管理、书籍管理、新书添加、密码修改四大功能。

(1)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用户;对用户信息进行修改。

(2)书籍管理:对已有的书籍进行信息修改。

(3)新书添加:添加新书。

(4)密码修改:对管理员的密码进行修改。

3.3性能需求

图书馆管理系统对在线查询有较高要求,所以整个系统应该性能良好、安全可靠。此外系统应当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维护简便。数据库要求运行速度快,稳定性高,安全可靠。

4.系统设计

4.1本系统的设计目标

图书管理系统代替了原来的手工操作,从而快速、准确地对读者及图书等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具体有四个目标:

(1)支持学校完成并实现规范化的图书管理;

(2)支持高效率的完成图书管理日常工作的运行,其中有新书入库,读者信息建立、读者查询图书等方面的维护更新工作;

(3)使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等广大读者更方便快捷的进行图书查询、借阅和电子图书下载。

(4)校园图书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各种读书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准确地增加、修改、删除、查询。使管理人员对所有读者信息和图书信息的基本概况一目了然,便于管理。

4.2系统功能整体设计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如下:

(1)图书查询模块:包括读者对所需文献的参考,查询等各项工作。

(2)借书、还书模块:主要是处理读者的借书、还书问题。

(3)读者信息维护模块:读者可以自己查看信息、借阅情况、借阅历史、超期催还、修改密码。

(4)电子图书下载模块:主要提供电子图书的下载。5)留言板:用户对图书馆的建议和意见。

(6)管理员管理模块:分为用户信息维护、图书信息维护、管理员密码修改3个小模块。

1)用户信息维护:添加、删除用户,设定用户权限。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图书管理;建设;措施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普及应用,使得信息技术彻底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人们分享与传递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包括图书领域。图书是人类宝贵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图书承载着对人类优秀文化的传递作用,但是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图书也受到了信息化所带来了一些影响,在给传统的图书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然而,信息时代作为一种时展的趋势,图书管理只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努力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而如何建设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成为了当前图书管理领域所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二、信息化与图书管理

信息时代给图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对图书管理的方式、图书管理的技术以及图书管理人员的挑战三个方面:首先,给图书管理的方式带来的挑战主要在于图书管理的范畴包括对图书资源的管理和各种设备的管理,当前我国不断地将信息化的成果大量运用在了图书管理之中,从而使我国图书管理从落后的人工操作转变为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操作方式,有效改善了传统的图书管理所无法满足广大读者对信息与知识检索和反馈的需求,这将给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带来巨大的挑战。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给图书管理的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和媒体不断出现和运用在工作生活中,比如我国当前关于图书信息的机构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但是信息技术的功能设置使得用户的检索系统与管理者的管理系统所无法兼容,因此给信息资源和图书资源的整合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从而难以真正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最后,信息技术的运用给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图书管理的结合给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其的职业技能有着全新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其原本的知识结构和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都无法适应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尤其是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四通八达的当今,信息资源的安全化直接关系到整个图书管理行业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的到来给图书管理人员关于掌握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都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三、新时期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未能全面共享数据资源。检索馆藏图书馆的分类信息应该是图书管理的基础工作,而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图书管理中的运用,使得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扩大了图书管理的范畴,图书管理的对象不再仅仅是纸质的载体,而包括各种以网络为载体的电子图书资源。但是目前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使得各种电子图书的共享仍然无法全面实施,从纸质化图书到电子化图书的转换还需要一段时间。二是广大读者使用计算机等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低。对读者的管理也是图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管理人员和广大读者共同实施完成,而广大读者的主要义务就是能够真正享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服务,为其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这样才算是成功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我国很多读者无法正确操作计算机和互联网,不会运用信息技术去检索图书信息,从而浪费了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资源,最终导致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出现信息化严重失衡的现象。三是目前图书管理对数字化的图书资源利用率低。虽然很多图书管理机构已经逐渐在实现和完善信息化的建设,逐渐实现了图书资源数字化和电子化的目标,但是对这些成果的利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广大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图书不再是唯一的来源,从而导致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无法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的窘境之中。

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第一,图书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开发出有效的图书管理系统。由于当前广大读者对信息化图书资源的共享还无法实现,因此各个图书结构应该根据自身的规模特点,建设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一是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有关图书管理方面各个角度的互动信息,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专业和更好的服务。二是该系统要具有联动性,让图书相关的各个行业都能够依托这个系统,同时将读者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有序、便捷地开展图书管理的各项活动。第二,创新图书管理的方式。随着各种媒体以及终端设备的出现,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网络图书平台,该平台不仅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源,还可以进行图书的借阅与预定,为广大读者与管理者之间提供交流对话的机会,让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广大读者而对图书信息的反馈,从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管理模式。再者,创新管理模式可以减轻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电子化与数字化的工作内容。第三,加强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运用给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图书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先进的计算机与互联网、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图书管理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有效的培训,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知识储备与操作技能,从而能够为每一位读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作者:汪海燕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继坤.浅议图书管理现代化[j].安顺学院学报.2008(03)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模式

图书馆中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料,能为大众提供包括阅读、参考和收集整理资料等多种服务,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图书馆中保存着人类文化遗产,并能容纳大量的信息资源,还能在社会教育中发挥作用,是人们进行教育、科研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学术机构。目前,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出现了很多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传统图书馆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而是更倾向于从数字、电子图书馆中获取图书资料。

一、目前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的单一

目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十分丰富,可受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的书籍在图书馆的作用是收藏,并没有发挥图书馆书籍的价值,使得大量的图书资源被闲置、浪费。图书馆藏书的收藏形式较为单一,多数书籍是纸质印刷品,且大部分印刷品都是手工完成的,从而造成了图书资源共享困难的问题。图书馆中缺乏很强专业性的图书资料,这类书籍往往存放在相关单位内部,且受到当地管理机构的管理和限制,并不能与其他读者进行共享。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的图书资源利用效率低,相关资源浪费等现象。

(二)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的局限性

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并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影响着图书馆现有的管理模式。受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一时之间难以在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上提升,并不能胜任相关工作岗位,而在信息化发展速度最快的高校图书馆中,这些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人员老龄化、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工作热情等都需要得到图书馆的重视。

(三)经费紧张,信息平台难以建立

由于建立系统、数据库和增设电子阅览室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另外,纸质刊物价格上涨,造成了单位部门无法负担相应的费用,从而也放弃建立信息平台,降低了信息资源的通畅性,隐藏了纸质刊物的价值。

二、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下管理的创新研究

(一)改变传统观念,利用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传统图书馆的职能正在发生变化,因此,图书馆应加快创新步伐,及时转变观念,拓展信息资源共享途径,发挥图书馆纸质藏书的真正价值。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传统优势,新增包括网络信息查找和资源共享等功能,共同推动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培养自身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强对网络大环境的了解,通过开发自身的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二)改变信息化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目前图书馆管理模式大多为被动的服务模式,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需要的多元化、多样化、深入化的图书信息,因此,图书馆需要强化服务方式,新增图书信息网络检索功能,变被动服务模式为主动服务模式。另外,图书馆能够通过建立自身图书软件,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做到既能向大众提供纸质的图书资料,还能提供电子化的图书资料。图书馆能够利用开展网络化的服务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体现出文献信息服务的价值。在数字、电子图书馆中,用户能够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借阅,帮助读者随时查找相关的图书资料,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电子图书馆具有更多的文献载体形式,并能做到一份文献资料供多人共享,还能够提供下载离线阅读功能,读者能够随时在电子图书馆上搜索文献馆藏单位,查阅不同专业的文献资料。数字、电子图书馆的发展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扩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然而,传统图书馆仍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机构,传统图书馆中拥有者大量的固定资产,只要传统图书馆不断改进自身的服务方式和形式,就能为信息服务做出自己的贡献,并能够在扩展自身信息服务功能的过程中,吸收新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图书馆应抓住网络化发展的机会,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扩大馆藏信息的数量,不断发挥出自身优势。

(三)提高图书馆馆员队伍素质并学习各种网络传播新技术

网络本身就具有高科技性和发展迅速性的特点,其特点决定了图书馆必须要在网络技术推广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水平,以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环境。另外,图书馆还需引进大量技术性和综合性人才,既要熟悉掌握图书馆基本管理知识,还有具备信息技术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和系统操作。图书馆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制定符合时展的创新制度,时刻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归属感,积极主动参与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来,不断加强集体创造的作用,帮助图书馆适应网络信息化的发展。

(四)利用互联网传播平台,加大图书信息传播力度

图书馆应加强自身在网络时代的影响力,将自身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积极传播正能量。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还需增强对网络信息知识的传授,帮助图书管理人员认识和了解网络化图书馆的服务特点以及工作性质,引导其开拓思维,主动学习,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开拓图书馆发展的路径,推动图书馆工作进入新台阶。

三、结语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等学校;图书资源;管理模式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 ”的推广和普及,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和速度也更加广泛和高效。但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对信息资源的接受、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往往又是各种各样的。对于高校而言,图书资源是一种无形知识汇集和有形信息资源的整合,合理分配好、利用好这种资源有利于高校职能的运用和发挥,真正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学术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如何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优化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和提升资源共享途径,提高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让读者了解并利用好图书资源是图书管理工作者必须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

利用图书馆是大学师生获取知识、充实自我的有效途径之一。图书馆资源是一种动态的资源体系和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体,但目前图书馆资源利用受到网络环境和自身建设存在问题的影响,利用现状不容乐观。1.学生入馆情况。学生进入图书馆主要进行自习、借阅相关书籍,但调查表明去图书馆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以班级学生为统计对象,31.4%的学生几乎没有去过图书馆,51.5%的学生每月入馆3—6次,只有17%左右的学生每月入馆超过10次。由此可见,学生入馆的频率相当低。2.教师入馆情况。教师作为高校的主要组成人员,基本都配有工作室。通过对50名教师的调查,80%的教师不去图书馆,20%的教师每月入馆2—5次,其入馆频率更低。部分入馆的教师主要是进行借还书籍和咨询查新等业务。3.阅读方式现状。由于师生入馆频率的下降,导致阅读纸质图书资源的概率受到很大影响。另外,随着电脑、笔记本和手机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人们更多的阅读方式由纸质图书资源逐渐向电子资源转变,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4.馆内藏书现状。目前,我校图书馆馆内设有新书阅览室、人文社科书库、文学书库、语言书库、艺术史地书库、自然科学书库、生物医学书库、工业技术书库、计算机科学书库、外文书库、特藏书库、报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到482.30万册,其中纸质书刊239.43万册,电子图书277.43万册,数据库75个,自建特色数据库3种。而师生对各类书库的了解和借阅情况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的学生不了解如何使用各类书库。5.电子资源利用现状。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高校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发展迅速,师生运用手机、电脑的时间和频率也越来越频繁。通过调查发现,80%的教师和30%的学生在使用电子资源,但使用电子资源的类型较为单一,学校拥有的电子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图书馆在业务培训、资源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和提高。6.影响读者利用图书资源因素。从以上图书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可知,网络环境下影响读者利用图书资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硬软件设施建设、师生阅读习惯、资源宣传力度、馆内管理制度及开放环境等。要从学校的政策引导、学习氛围、宣传力度、设施环境建设、管理制度及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和服务效率。

三、新形势下图书资源管理特点

新形势下的图书资源管理工作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1.网络信息技术为工作人员图书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图书资源有效管理效率得到大幅度改善。但图书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不完备,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统,必须尽快建设性能齐全和运行稳定的图书资源管理系统,对其升级换代。2.图书资源服务管理模式与以往的传统借还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借还的自助化、无人化逐渐越来越受欢迎。但师生对图书管理系统及借还程序的操作还不是很清楚。3.图书管理人员层次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需要接受培训和再教育,有的自身需要熟练图书馆各项服务管理业务;相当一部分人员缺少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不能及时适应网络信息环境的要求。4.图书馆对图书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未全面了解本单位的图书资源,对新书、新的电子资源服务未能及时掌握和运用,导致部分图书资源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的状况。总之,从管理系统、管理模式、人员结构和宣传推广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以适应新形势图书资源管理。

四、新形势下图书资源利用和管理模式探索

基于网络环境新形势下的图书资源利用与管理新特征,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特点,抓住主要面临问题和工作环节做好各项工作。1.纸电互融。纸质图书可以供读者反复琢磨,认真研读,可读性强;电子图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操作便捷。作为图书资源工作者应结合高校读者的分布特点,将电子资源与纸质图书协调分配,发挥各自优势特点,适当增加电子资源比重,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和使用频率。2.自助共享。结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并改进自助借还系统,扩大开放资源力度和数量。将阅览室、自习室、研讨室、电子阅览室等空间资源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管理。增加开放时间和共享平台,实现网上预约、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免费下载、科技查新、信息通报等服务项目的一体化。3.实时查询。加大图书资源和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和升级,馆内各书库和阅览室全部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开放式服务,将图书资源的后台管理、前台查询、借阅、送还、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所处状态实现实时动态管理和监控,建设面向读者的信息查询网络应用app平台。4.资源推广。加大新书通报、电子资源、共享服务等宣传推广力度,定期对在校师生进行培训,提高图书资源的透明率和馆藏状态。在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方面下功夫,努力把我馆建设成馆藏特色鲜明、文献资源丰富、设备和技术手段先进、服务优良的开放式、多功能、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的现代化图书馆,并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五、结语

网络信息时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在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的更新升级,结合目前图书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管理方面出现的新特点,发展“纸电互融、自助共享、实时查询、资源推广”的图书资源管理新模式,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学术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对今后高水平大学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健.基于图书资源利用数据时间序列模型的图书采购质量控制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02):41-46.

[2]王向真.高校图书馆oa学术图书整合众筹机制研究[j].图书馆界,2018,(01):18-24.

[3]佘晓黎,张敏.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建设调研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72-79.

[4]边璐.网络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管理新模式探究[j].管理观察,2017,(07):82-83.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篇7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服务类型多样化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前者的优势更加显著。传统图书馆主要以馆藏资源为基本内容,为师生提供大量固定式的图书资源服务,供用户筛选出图书馆现存的资源。而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则将读者放在第一位,根据读者的标准、需求来为读者设置相应的服务模式和项目,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简单来说,传统图书馆呈现出静态的效果,而信息技术下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则是动态的。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促使图书管理人员可以熟练掌握图书库存的基本状况。通过对纸质版本图书的借还登记,读者和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馆藏图书的具体情况,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计算机系统清楚地了解某类图书的馆藏数量以及借阅的历史记录,还包括图书的具体借阅时间、借阅人的姓名、归还时间等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书籍管理更趋向于规范性和标准性,使读者减少了借阅书籍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校数字图书馆获取了全新的资源库。在图书馆的授权允许下,读者可以借助网络在家和办公室等地点获得相应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得到扩大。在此情况下,读者也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登录图书馆的网站并提取相关的信息资源。管理统一化很多高校图书馆通过计算机内部联网,图书馆中的每个部门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充分了解彼此的工作,加强彼此之间在工作方面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图书馆的主管部门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最新的信息资源、公告等,还可以召开网络形式的会议,使图书馆的服务体现出更多人性化的设计。信息技术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实践应用在信息检索方面的应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针对馆藏信息资源的应用,最主要的是进行合理化的资源检索。信息资源检索是针对所需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展开对比分析,方式不当会导致整体效率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传统图书馆的图书目录主要编写在相应的卡片上,并将卡片按照相应的顺序安放于检索柜中,读者想要查阅需要的图书资源时需要在多个柜子中不断翻找,反复寻找卡片,并利用笔将需要记住的卡片号码记录在笔记本上,再根据图片索引,前往相关资料的具体馆室,导致时间被大量浪费。高校数字图书馆采用创建数据库的方式来确保馆藏的公共查询功能,实现电子馆藏的信息检索功能,为读者查阅相关图书资源提供更多便捷的渠道。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检索服务逐步由手工检索朝信息化、数字化检索方向发展,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读者可以在互联网畅通无阻的条件下,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数据库检索服务与总体中心展开人机形式的对话与沟通,寻找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源,并在检索过程中随意更改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直到查询到最理想的资源[1]。网络检索不会受到空间方面的约束,多个阅读者可以在同一时间展开图书检索。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检索的速度快、功能多,信息的输出也比较灵活、便捷,不仅为高校师生节省了更多的时间,也为其提供了更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采购中的应用高校图书馆的采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了解最新的出版动态,及时掌握图书的出版信息。现阶段,很多图书出版单位都积极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出专属的网站和网址,通过网络平台将相关信息于社会中。各类书刊的具体价格及时间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查询出来。这样,高校图书馆就可以及时了解新款图书发行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与出版社进行沟通与联系,展开科学化的采购,保证为学生提供充实的图书资源。另外,因为高校数字图书馆所面向的群体主要是教师或学生,对于阅读人群的各方面需求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及时向出版单位提供阅读人群的要求信息,展开双向性的沟通,构建出图书馆、出版单位以及高校师生之间的互动桥梁,减少过多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消耗,满足新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在图书资源共享方面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更多丰富化、多样化的文献资源保障,文献数字库的创建也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以教学科研为核心,建设出可以呈现图书馆资源整体面貌,并凸显高校优势及特点且富有特色韵味的数字图书馆,是现代化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任务和主要目标[2]。所以,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要更加注重内部的图书资源,并在此前提下构建出富有本校特色的数字库。现阶段,随着各地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深度合作,逐渐凸显了“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价值作用。在经济条件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各地区高校图书馆通过互动合作,将各自有限的资金应用于特色文献数字库的创建方面,不但为高校的科研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文献服务,也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的概率,促进了各地高校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提高了高校数字图书馆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源需求的水平。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应用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无论是社会公共图书馆亦或是学校图书馆均如此,因为管理水平涵盖着图书馆服务效率以及工作人员个人综合素质、图书品质对阅读人群需求的满足等方面。专业化图书馆和高校构建的图书馆,需要全面思量图书馆在不同环境下所具备的各项功能,并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想要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及科学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图书馆就需要利用局域网技术在图书馆内部搭建局域网络,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反馈各个部门和阅读人群在工作和学习方面的需求信息,并交由管理人员展开合理的规划,解决和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高校数字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图书存储方面的应用

在数字化信息时展的趋势下,dvd、cd及硬盘等数据存储介质,以自身容量大、图文并存、检索快捷方便以及使用年限较长等优势凸显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与传统纸质出版物的展示方式相比呈现出一定的优越性。现阶段,很多图书馆内部藏有很多珍贵的录像磁带、古典文集和实物等,因长时间的搁置或保存效果不佳,有一些已经处于损坏的边缘,所以人们在平时应用与阅读的过程中应该谨慎小心[3]。硬盘、光盘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将这些珍贵的文献信息通过专业的扫描仪器转换成高清的文字或数字图片,将录像带转换为数字音频和视频等,将这些文件全部刻画到光盘中,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阅读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保护了珍贵的馆藏资源,还可以充分发挥这些馆藏资源自身的价值与作用。高校数字图书馆也是在存储技术的发展进步中逐渐形成的。从整体来看,数据的存储在高校图书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图书馆的数据存储功能缺乏安全性与稳定性,会为校内阅读者带来更多困扰,使阅读者无法寻找图书馆中相应文献的具体位置。当代信息网络形式的数据存储技术主要包括网络附加储存、直接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三种类型。但根据现状分析,高校图书馆中最常用的是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其涵盖着存储设备和系统部件,所有的通信功能全部通过应用于单独的网络框架上实现,其主要功效在于对数据的存储、备份和连接,并为读者提供群集系统的支持。

完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对策

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

信息技术促使传统的纸质图书馆逐步迈进数字图书馆和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之路。但是,部分高校图书馆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是学历较低的聘用者,这些聘用者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足。为了满足当代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标准和要求,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指导,促使数字图书馆可以全方位发挥出自身信息完整、密集以及查阅便捷的价值作用。培养阅读人员的自助服务能力电子图书馆的利用率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优势作用能否得到很好的发挥。现阶段,高校内部有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数字图书馆的价值,依旧以观看纸质版图书为科研教学的主要方式。很多高校学生也没有理解数字图书馆的具体意义。所以高校图书馆需要构建出专业化、科学化的资讯组织机构,可以在规定时间为师生创设相关的知识论坛和讲座,为教师和学生传授与数字图书馆有一定联系的知识和理论,促使教师与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此项资源。优化图书馆的引导和更新在网络信息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发展之际,读者会通过图书馆的网站来了解图书馆的馆藏状况、服务范围、图书借阅情况以及资源类型等。所以,高校图书馆需要做好网站构建和资源定期更新的工作,让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图书馆内部的资源情况,为读者查阅电子图书、网络资源库等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帮助读者掌握借阅的规范标准、图书借阅证件的办理流程及阅读规定等方面的要求,并在网站上及时新书的采购与引进以及图书馆近期的发展状况等信息,让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数字图书馆[4]。

拓展服务范围

现阶段,移动设备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较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也要加强对无线智能终端的引入工作,进一步拓宽图书馆服务的范围,比如根据实际情况创建社交媒体账号或移动图书馆等,并在其中加入资源推荐、线上查阅、线上学习、预定图书等功能服务。图书馆可以在线上组织各种媒体推荐图书资源,在线下组织“读好书”的分享活动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约束,为读者构造出自由的阅读空间。注重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分配比例纸质版的图书、期刊等是传统图书馆的核心资源,通常情况下,以馆内含有图书的数量、类型等作为衡量图书馆实力的标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电子信息资源也逐步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重要馆藏资源,对图书馆的衡量依据除了纸质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以外,还有电子信息资源的储备量。信息基础建设的完善、图书的更新效率以及资源的丰富程度都纳入了新时代衡量图书馆能力的参照指标。另外,为了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网络数据库也是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关键评价指标。高校图书馆通常藏有十余种网络数据库相关资源,同时,为了给读者提供更良好的服务,图书馆的服务场所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扩大,对服务对象产生的服务项目和形式也不断改变,所以,现阶段电子图书和网络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资金投入最多的领域。但是,现在很多高校的网络数据库和电子图书主要以在线检索的方式投入使用,在网络条件卡顿或数据服务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无法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源。所以,纸质图书的采购与电子图书的采购需要合理分配,不能一味地采购电子图书或网络数据库内部的资源,也不可以完全依托纸质图书和文献的建设。图书馆要在合理运用电子资源的过程中,将某些关键的电子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纸质版本的图书文档并加以储存,使其成为图书馆的固定资源。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所以,信息技术需要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进一步普及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德英.大数据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13):33-34.

[2]郝彦娜,李云翠.新媒体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03):44-45.

[3]龚泉升.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1):136-137.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篇8

1信息化视角下的图书管理模式

1.1内涵

所谓在信息化视角下来创建图书管理模式,可以简称为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该种模式实际上就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技术来实现图书管理。该种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加入了信息技术的使用,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推动管理人员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信息知识储存方式多样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其根本就是将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与图书管理相结合,使得我国当前的图书发展,可以与科技信息的发展形势相匹配。从而推动我国整体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发展。

1.2特征

将信息技术引入图书管理中,自然可以得到与传统图书管理不同的效果,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应该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图书借阅服务的“便捷性”。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让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同步化,在借阅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以面对面的形式,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第二,图书储存的“无限性”。传统的图书管理,纸质图书管理,需要多少对应的空间场所,才可以实现图书的收藏。而信息技术下的图书管理,它是以虚拟网络作为储存场所,因此,图书馆的可收藏容量将会大幅度上升。第三,图书内容的“共享性”。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下,各个图书馆的信息内容都是以纸质为媒介,在借阅的过程中,需要以实际馆藏来作为基础。然而,信息化图书管理,可以有效地将多个图书馆连接起来,使得其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不必太拘泥于信息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的去寻找信息。

2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建设的必要性

2.1提升图书馆的存在价值

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图书馆存在受到严重的质疑,甚至有不少呼声,都希望可以直接关闭图书馆,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约。然而,图书馆的存在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是文化的象征,具有不可取代性。因此,图书馆必须存在。然而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使得其使用价值降低,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其存在价值。

2.2整合图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馆作为信息的收纳中心,在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信息地位。然而,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相对滞后,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整合我国当前的图书资源,使得原本相对较为分散的图书资源集中化,然后再将其存入网络之中,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3如何建设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

3.1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中,图书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管理技能相对较差。信息化图书管理,必然会引入新型的技术来作为支撑,因此,在图书管理人员的选择上,需要适当地提高其素质,对其管理技能与信息技术相关技能需要有所要求。

3.2引进信息管理技术

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必须要信息技术来作为支撑。因此,在建设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时,需要引进信息管理技术。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图书管理整体滞后的状况下,笔者认为可以统一引入,以提高其应用效率。

3.3改善图书管理的设备

设备是信息技术实现的载体,信息技术的实现需要对应的设备。传统的图书管理,需要一定的空间来作为支撑,而信息化图书管理则需要对应的硬件设备。这些在我国当前的图书馆中配置较少,且质量缺乏,面对该种情况,笔者认为需要对其加以改进,适当购入信息设备。信息设备的购入需要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一致就好,不可过于追求先进化,避免提高不必要的图书管理成本。

4结语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信息化;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

所谓的图书馆信息化就是信息储存的数字化、传输手段的网络化、管理控制的智能化及管理人员素质的信息化。图书馆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借助最新的信息技术提高其自动化管理,进而促进其现代图书馆的形成。公共图书馆作为大众知识的重要储存宝库,不断加强其信息化的管理关系到大众的信息掌握及获取质量。

一、公共图书馆信息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数据共享困难。从传统意义上讲,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查询及分类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共图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伴随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网络的逐渐扩大化,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的电子化、数据化成为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对象为纸质的信息截然不同,其还广泛涉及到依托计算机及网络的电子图书、影视等资料。但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还需要一个过程以实现全面的电子化及数字化;此外,我国不同的图书收藏渠道在内部有其各自不同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很难实现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定性对接。(二)用户信息获取能力低。众所周知,公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需要依靠广大的公众及管理人员共同协作才可以完成的,也就是说,并不只是单纯依靠管理人员去进行的,只有公众真正意义上享受到信息化服务,真正感知到其对自己生活带来的便捷,这样的变革才是成功的。但是目前来看,读者的文化程度高低、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是否熟练都直接影响到了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三)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低。当前中国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正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从资质资源向电子化、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实际的发展结果而言,真正可以使用这些电子资源的读者并不多,在公用图书馆中真正享受这些信息资源的读者比较少,数字化与数字资源利用率之间并没有呈现出等量的增长趋势。

二、公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开发切实可行的图书管理系统。针对目前不同的图书馆之间难以实现共享的现状,所有的图书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基于各自发展的特点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图书管理系统。为了实现这一标准,实现图书馆之间的共享,首先需要全方位反映广大读者与公共图书管理部门、图书管理部门与市场之间及与出版社之间的互动情况,形成互动机制,从而保证整合与服务的进行。此外,还需要在互动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联动性,保证图书出版、市场反馈及读者需求之间可以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很快了解对方的需求,进而有目的性地开展与图书管理相关的各项活动。(二)规范图书管理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制度是维系管理的重要保证所在,但是从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现状来看,图书丢失、损坏、逾期不还的现象广泛存在。在追求公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可以仿效银行管理机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征信体制,完善公共图书馆的信用管理及机制,对公共图书馆出现的损坏、不还等问题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及赔偿说明,进而保证公众的图书责任和自律意识。因为只有个人能充分认识到网络化的信息渠道与个人的图书行为和信誉相关才可以有效的约束自身的行为,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三)革新管理方法及模式。依靠新媒体及其他的终端设备可以建立与广大读者之间的联系和对话平台。该平台不仅应该具备最基本的图书借阅和预定功能,还应该支持读者与图书馆等载体之间进行交流及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针对性的服务及管理,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另外,还应该注意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广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实现电子化办公、科学化办公,使网络成为管理的重要依托,使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四)加强公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其管理人员的素质应该是多方面的。管理人员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业务知识外还应该不断学习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掌握最新的信息及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应该对其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紧跟时展的潮流不断提升其文化知识水平,进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外,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依托网络技术,使其通过网络构建读者与图书之间的纽带,帮助读者了解其对电子信息资源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用图书馆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目前我国大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及广大读者的文化知识水平。但是从目前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因而广大公用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必须不断紧跟时展的潮流,依托自身的发展提升其个人的业务知识及网络信息技能,进而为我国公用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保驾护航,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尹慧.关于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3):257.

电子图书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医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医学信息的更新速度加快,医务人员对于信息的获取需求也与日俱增,传统的封闭式医院图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当下医院图书管理的需要,网络式、开放式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1]。医院图书馆是承担着教学、科研及医学信息传递与使用任务的综合性部门,同时具备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储、检索和下载功能,它是收集与传播最新医学信息的中心,是医务人员与最新医学信息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医务人员进行信息获取和知识更新的重要平台[2]。

1医院图书信息化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1投入资金不足

医院图书馆大多属于医院的附属部门,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图书馆的建设、运行及维护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医院投资。因此,医院图书馆的经费多少,很多时候会取决于医院领导层对于图书馆的重视程度。而目前多数医院的领导层,对于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往往存在顾虑,造成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困难[3]。

1.2图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足

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意味着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医院图书的信息化管理,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备管理学知识,熟练计算机及有关管理软件的使用,同时还需要懂得一定的医学知识。然而,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图书馆管理人员,都不是图书管理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及网络的熟练程度也有待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限制医院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1.3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医院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医务人员,由于医务人员本身工作较为繁忙、对于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意识不高及不熟悉电子图书馆的使用等原因,使得图书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医院的图书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应。这种情况将加大前文提到的医院领导层对于图书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顾虑,形成恶性循环。

1.4资源的共享存在障碍

由于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发展都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缺少一个部门来统一协调工作,加之人们对于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抱着“只希望共享,不愿意共建”的态度,使得各医院大都只重视自身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而对于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却不够积极。

2医院图书信息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医院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理解医院图书馆对于医务人员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重要性,重视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图书管理部门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向医院领导经常性地请示、汇报工作,使医院领导层认识到医院图书馆发挥的作用,减少领导层的投资顾虑。有了充足的经费投入,医院图书馆才有能力配备更好的管理软件、计算机及网络,为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此外,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医院的优势、重点领域的文献资源库建设加大投入,对于其他领域的投入可以相应减少,从而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

2.2建设现代化的图书管理人员队伍

医院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图书馆人员的业务水平。多数医院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存在管理理念落后、不熟练信息化操作的问题。医院要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提高其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水平。同时,要重视对于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引入,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图书管理人员队伍。

2.3提高资源利用率

医院图书馆是医务人员获取最新医学信息、了解最新行业动态的窗口,医务人员要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意识,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馆来获取信息、更新知识。图书管理部门要合理安排实体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尽量避免与医务人员工作时间的冲突,要及时通知用户图书资源的更新情况。同时,图书管理部门要经常性地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文献信息检索、利用的能力,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

2.4促进资源共享的建立

资源共享对于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解决许多中、小型医院在图书馆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信息资源少的问题,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资源共享的良好基础是共建,这就要求医院的管理部门,如卫计委,对各医院图书馆的建设进行统一协调,包括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图书管理软件系统的选择等。

3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医院图书馆也充分地利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使自身得到不断的发展[4]。针对医院图书管理的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医务人员、图书管理人员、医院领导层及医院的主管部门等的共同努力。医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资源,了解最新的医学信息、提升自身的医术水平;图书管理人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满足当下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医院领导层要重视医院图书馆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卫计委部门应当做好统一协调的工作,为医院图书馆的共建共享起到督促作用。

作者:李岩 单位:河北省优抚医院

参考文献

[1]纪汉华.医院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30(7):173.

[2]金陇.基于信息化的医院图书管理问题研究[j].医学信息,2015,29(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