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程管理制度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4-29 17:55:30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培训 学分制 晋升 职业生涯

一、学分制的应用

1.学分制的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企业发展环境的日新月异、员工素质的普遍提升,传统培训机制在提升员工整体素质能力方面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比如培训时间与工作生活相冲突,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基于个人发展的学习安排,课程及师资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制度与企业绩效无法衔接,缺乏团队学习与系统思考的机制设计,培训配套的检查考核机制缺失等等。真正有效的培训应能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职业发展双重需求,针对员工知识技能缺陷、岗位素质能力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课程培训,促成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学分制是用学分来衡量学习的量,“学分”根据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定义是指计算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单位,一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小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学分制通过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习质量,在高校中应用比较普遍,其基本做法是:对每个专业设定公共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每修完考过一门课程可获得若干个学分,累积够一定学分便可获得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延伸到培训中指通过学分来体现培训总量,确保受训者能力持续提升并创造更大价值。学分制管理对于解决上述培训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体现为四个特点:一是选课差异化,每个人都能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课程,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时间自主化,员工能够根据工作生活情况选择培训时间,避免了培训与工作生活交叉的可能;三是学习动力化,通过将培训结果与考核晋升等激励措施挂钩,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收益;四是师资优秀化,自主选课增强了讲师的竞争意识,利于增强培训效果。

2.学分制的框架

培训学分制的建立要求全员必须积极参与培训活动,获得学分,为自己的成长、提升提供有力佐证。培训学分制以员工职业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员工工作能力为核心,注重培训过程中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评估反馈、考核晋升激励,对培训工作进行整体管控。学分制的主要框架如下:

(1)学分设置。积分制要求规划培训时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都不一样,对任职者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应的培训课程定有所差异。须结合岗位分析、公司发展要求、员工职业规划等综合考量,设定每个岗位的年度培训必须课、选修课的积分。如高速公路收费员的培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制度、车型车种鉴别、假钞鉴别、礼仪服务、沟通技巧、电脑操作技能、摄影技巧、纠纷处理技巧等,其中企业管理制度、车型车种鉴别、假钞鉴别、纠纷处理技巧为必修课程,其余则可以为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分别核定每门课程的学分数,再核定对各岗位要求的全年培训学分总数。员工获得培训学分的途径是参加企业内外部培训、学历教育及公司认可的其它方式。员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修课程的培训,出勤率达到规定且考试成绩合格,则按每学时固定学分计入个人年度培训学分,累计计算学分。员工参加外派培训,由培训管理部门根据外派培训的学时和成绩核准学分;公司认可的其它方式,作出对应的细则,由培训管理部门负责考评管理,出勤率和考核成绩达到要求,按相应学分标准记人个人年度培训学分。

(2)课程体系。学分制要求课程设置体现专业化,培训课程库既要针对企业具体岗位及其知识和技能要求,又要兼顾员工晋升通道过程中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课程库要具有开放性,在课程积累的基础上,重视课程的创新,关注当前管理趋势和专业知识前沿,动态进行课程的创新和补充。学分制要求课程设置体现纵向与横向的层次性,纵向的层次性是指专业技能的由浅到深,比如高速公路收费员的技能层次培训,从一星级收费员到二星级收费员与从四星级收费员到五星级收费员的培训要求与重点应该是递进的;横向的层次性是指与技能类同列的管理与文化类课程也需要突出差异化,比如高速公路收费员班长与基层收费所所长的领导力课程的重点与要求也是不一样。每类岗位员工必须按照对应的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且修满学分,通常包括管理文化类、专业知识类、岗位技能类课程。同时,根据外界形势变化、企业发展需要、员工队伍现状,定期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不断完善现有课程,充实新的内容,淘汰过时课程。

(3)师资建设。培训师主要候选人员是公司各级领导干部与业务骨干员工,必须加强对候选培训师的培养,组建合适的内训师队伍。同时,强化动态管理,定期淘汰不合格内训师、选拔优秀候补人员作为内训师,并适时引进、建立外部培训师队伍。学分制还要求加强培训师的考核激励,对于讲课生动、培训效果好的讲师,要进行年度评优,给予薪资职位晋升的倾斜及增加课时费,从机制上确保有效建立优秀师资队伍。同时,鼓励培训师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来提升培训效果,比如高速公路隧道所的消防培训就可以现场演习培训。通过教学相长,促进培训师提高。培训管理部门还要根据课程需求的动态变化,筛选、培养优秀的师资,以符合公司发展需要。

(4)课程评价。培训效用最终体现在培训结果上,只有课程评价准确真实了,培训管理部门才会清楚如何进行后续改善,进而提升培训效益。课程评价包括课程目标与计划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等。这些内容同等重要,尤其是要关注实施效果评价,目前比较成熟的是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包括观察学员的反应、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考察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不管是培训后的反应(学习是否满意)、学习(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收获),还是行为(工作行为改变)、结果(工作绩效提升),都应在分层、分级的基础上有所评估,注重实效。评估的时候还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着力解决发展瓶颈问题;以此为关注焦点,开展pdca循环管理,切实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5)考核激励。积分制的考核激励主要体现在即时激励与远期激励。即时激励是指对能按照要求完成学分制培训的员工立即给予奖励,比如高速公路收费员完成多少积分组合的培训就可以授予对应的星级员工称呼,甚至与当月的考核激励或者年度的薪资调整挂钩。积分制的远期激励体现在薪资增长与职位晋升上。比如硬性规定晋升职等或加薪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该员工上年度或者上次加薪到本次加薪期间培训需要达到一定的积分总额,以确保其知识与技能是符合公司发展需要及与薪水增长对等。无论何种考核激励,都是通过学分制的落实,来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3.学分制的特点

从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看,在企业培训中推行学分制管理的条件日渐成熟。但学分制管理并非适合所有企业,其应用于企业培训,对积分管理、课程体系、师资建设、课程评价、考核激励等工作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而言,大中型企业管理规范、培训经费充裕、培训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各项机制健全,比较适合采用学分制;小企业由于受到培训经费、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限制,不太适宜采用学分制。

学分制应用要充分发挥其优势,须加强培训学分的系统管理,比如运用计算机进行系统管理,对每位员工的参训、积分、课程明细等进行具体汇总,建立培训资料数据库等。同时,培训课程不易变化太频繁,否则企业投资成本将加大、培训收益降低甚至负效应。另外,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将扩大积分制的培训效应。

二、学分制的深化

学分制从企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对组织学习的方向和内容进行系统规划,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学习渠道,从而形成员工个体和组织团队的系统学习。在此过程中,规定公司中优秀的群体员工(如科长及以上管理职、专业的高知识或技能职等)在每年的培训学分中必须以一定的自己优秀经验为课程的内部讲师课时作为要求,则可以在公司内部营造优秀群体将个人经验有效分享的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的运行,将这些优秀的经验分享、培训、强化到对应的职业群体员工。这些员工再在工作中对这些优秀的经验加以应用,就会将优秀员工的个人经验转化沉淀为整个公司的组织行为,从根本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将优秀员工的个人经验转化沉淀为公司组织行为的过程中,要重视公司整个职业群体的职业通道发展体系的建设。可以将企业职位群体划分为管理类(行政职务类)、专业技术类(人力资源类、财务类、销售类、质量安全类、生产运营类等等)、技术工人类,参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制度或专业技术职称等级制度,结合岗位素质模型,在公司内部各职群中建立全面的职业等级制度(如划分成3-6个等级),依此为参照,建立全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道。此通道建立并完善后,就可以对培训分学制进行深化,要求职业等级低的员工必须每年听取多少学分的同职群优秀员工的内训课时、并将学分达标作为晋升加薪的必要条件。在机制上,确保学分制深化的价值与意义。

培训学分制通过学分奖励、内部规定等方式鼓励部门和员工进行知识传授。培训者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在准备授课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吸引员工参加培训;参加者则有机会吸取和借鉴他人宝贵经验,通过不断循环提高,激发了组织和成员对知识的运用、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以培训学分制为基础的职业等级晋升制度为员工与企业双赢发展提供了更具体的实现路径,最大化地实现了将优秀员工的个人经验有效转化沉淀为整个公司的组织行为。加强学分制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与深化,对于做好企业培训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群,陈永进,程君.简论学分制管理理念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j].职教管理,2009(6):46-47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电网企业 培训体系 建设 探索 实践

目前,电网企业的培训体系建设与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探索和实践,本文介绍了以“系统化思维”方法搭建全方位的培训体系,以“用”为核心思想对各子体系进行落地建设的思路,在培训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重点抓“五体系一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五体系”是指培训管理体系、课程(学习项目)体系、培训师资体系、培训基地体系、网络培训体系。“一机制”是指培训体系运作机制。其中,学习项目体系是培训体系建设的重点和主线,培训管理体系、培训师资体系、培训基地体系、网络培训体系紧紧围绕学习项目体系展开,有效支持学习项目体系建设。培训管理体系为学习项目体系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培训师资体系、培训基地体系和网络培训体系为学习项目体系提供资源保证,培训运作机制为学习项目体系提供科学的管理流程和评价指标,实现各体系系统有效运作。

一、培训体系建设内容

1.培训管理体系建设

培训管理体系是培训工作的保障,培训管理体系建设应按照“转变培训工作定位,强化一体化、规范化管理,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思路,从管理体制和机制着手,建立“管理科学、界面清晰、职责明确、运作规范”的一体化培训管理体系。

(1)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按照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原则,规范企业本部、培训中心与直属单位各层级职能和岗位职责,明确管理界面和管理职责。建立和完善各级培训组织机构。实现培训管理一体化、业务专业化、运作规范化和服务属地化。

(2)建立统一完善的制度体系。全面梳理现有制度和标准,研究制定一体化制度和标准清单,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涵括培训目标考核、员工积分管理、培训经费管理、持证上岗管理、培训质量管理标准等内容。建立人力资源部门归口管理、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基层单位分级实施的管理模式。完善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根据企业战略和组织绩效,优化调整培训目标考核指标和数据统计分析,形成一体化的培训指标考核体系。

(3)建立运作高效的工作流程。通过工作分析,优化再造工作流程,建立管控到位的培训管理标准和要求明确的工作标准,有效保障公司和基层单位培训管理和实施,实现上下承接对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固化工作流程,使工作流程落实到位、执行到位,以流程优化为手段,推进培训管理持续完善。

(4)编制简单实用的工作表单。为了更清晰、简便地按照工作制度、流程要求有效地开展培训管理工作,需要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思路,根据对应的培训项目整理编制出简洁实用的工作表单,并利用信息平台和移动终端技术实现表单的实时应用。

(5)强化各级培训中心职能,发挥培训主体作用。各级培训中心是培训实施机构,应发挥培训主体作用。其工作重点应放在统筹协调培训整体性和全局性工作上,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和使用;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和关键技术技能培训,组织对关键人才的培养;培养专家型师资队伍,促进培训质量提升和培训效果转化,从后勤服务者转变为成培训职能的具体承担者。

2.学习项目体系建设

学习项目体系是培训体系建设的主线,要坚持以企业战略和组织绩效为导向,紧紧围绕组织能力需求,全面梳理内部知识,以关键技术技能培训标准和课程课件建设为突破口,实现对内部知识的系统管理。

(1)编制各专业(工种)、岗位的作业目录。以各项工作的作业指导书为依据,通过作业目录的梳理,使每一个员工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要学什么,要会什么,要专什么,要补什么,清楚自己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和技术技能,以及学习提升的目标。

(2)制订系统科学的员工能力培训规范和评价标准。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岗位说明书、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以及设备和技术参数、关键绩效指标等为依据,对应专业(工种)、岗位和作业目录,制订覆盖企业管理、技术和技能专业领域的、以应知应会为核心的一体化能力培训规范和评价标准。

(3)开发学习项目课程课件。借助国内外企业培训先进理念,从课程设置和课程设计入手,开发菜单式培训课程,使每一个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模块化,形成具有电网企业特色的学习项目培训系列教材、讲义和电子化课件。

3.培训师资体系建设

培训师资体系是培训体系建设的关键,培训师资体系建设应以健全师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完善培训标准、课件和师资一体化培养机制,建立各层级各专业各项目专家型师资队伍。

(1)制定培训师队伍发展规划。开展培训师现状盘点工作,进行培训师资需求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培训师的数量、素质进行整体规划,分解每年度建设计划,发展大规模、分层次、分专业的培训师队伍格局,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专家型师资队伍。

(2)健全培训师激励机制。制定培训师管理办法,健全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兼职任教激励机制。适当提高授课师资的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力度,加大培训师选拔、培养、使用和考核力度,按专业线条分类,按授课水平分级(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导师级),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

(3)规范培训师管理流程。培训师管理流程标准化、一体化和规范化,组织开发培训师工作文案,如《培训师推荐申报表》、《培训师课程评估表》、《培训师考核表》、《培训师工作指导手册》等,以学习项目体系建设为平台,实现师资培养与培训课程课件开发同步,实施“双认证”――培训师认证与课程认证相结合,保证培训师队伍培养、认证、选聘流程化和规范化。

(4)建立专业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资源共享的动态培训师资库。采用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的方式,配齐配优各级培训中心培训师队伍。加强培训师培训和技术交流,分层面分专业选聘各类专家人才担任培训师;注重以课程开发和培训项目策划等形式培养培训师,建立以各级领导、技术技能专家和生产骨干为主的兼职师资队伍。通过每年的考核对培训师实行动态管理。推行人人可成为培训师的理念,倡导员工互教互学,做大做强后备师资队伍。

4.培训基地体系建设

培训基地是培训实施的重要载体,培训基地体系建设要立足现有培训资源,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软资源配套,打造规划科学、管理一流、功能完善、涵盖企业所有业务需求的培训基地体系。

(1)制定培训基地建设规划。结合企业小型基建规划工作,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合理布局,清晰定位;标准统一,经济适用;技能优先,突出重点”的总体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基地建设规划。

(2)规范培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制定培训基地管理办法,按照培训管理一体化、资源集约化的原则进行管理。统一建设标准,合理分工,突出培训特色,明确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基础建设体现经济性、适用性,培训设备技术与生产现场体现一致性、先进性。

(3)开展重点培训基地建设。整合现有政策、土地、设备、资金等优势资源,结合企业业务工作实际需求,分期开展培训基地建设,以涵盖所有管理业务和生产作业实操需求为目标,力争重点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

(4)开展小型技能实训室建设。为实现更为便捷、高效的分布式培训,综合利用各生产单位现有场地、设备等资源,设立小型实操实训室,以满足本专业工种员工的基本技术、技能的培养。

5.网络培训体系建设

网络培训体系是员工自主学习的平台,网络培训体系建设要坚持以网络培训建设规范为依据,软硬件建设和应用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推进统一共享的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运作,构建知识产生、沉淀和分享的知识管理平台。

(1)加强网络培训管理。制定网络培训管理办法,建立常态化网络培训考试机制,制定网络培训课件建设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应用,建成一体化网络学习中心,充分发挥网络培训效能,拓展员工学习空间和时间,满足其自主学习的需求。

(2)搭建网络培训平台。建立统一、实用的网络培训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实现在线培训、在线测评、项目管理、学习统计等功能,构建以实践案例、技术和技能课件为核心的电子知识库。搭建学员、培训师和系统内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促进体系建设成果和最佳实践推广和应用。

(3)开发电子学习课件和考试题库。加大电子课件(包括移动学习的微课件)和考试题库的开发力度,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依据,以岗位培训规范和评价标准为基础,以重点业务为补充,快速推进网络学习内容建设。对课件和题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作实际不断积累和补充,定时更新课件和题库内容。

6.培训体系运作机制建设

培训体系运作机制是培训工作的支撑,培训体系运作机制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以“一把手负责”、“三方联动”和“闭环管理”为核心的运作机制和以iso10015为依据的培训质量管理标准,实现培训持续改善和系统化、体系化运作。

(1)建立三方联动机制。三方联动必须明确“业务部门、人事部门和培训部门”的责任,业务部门是培训需求责任主体,人事部门是培训管理责任主体,培训部门是培训实施责任主体。建立常态化的三方沟通协调机制,如会议机制、联系机制,加强信息交流,打通部门界限,确保培训需求准确、培训实施到位、培训评估有效,实现培训管理无缝衔接。

(2)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企业和下属各单位第一负责人为培训负责人,主管培训工作,并将培训考核纳入到对各单位一把手的考核任务中。各单位一把手要抓教促学,形成自上而下的良好的培训环境和学习氛围。

(3)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培训闭环管理重点以iso10015为依据,建立企业统一的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标准,优化“培训需求、培训策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的闭环管理流程和评价指标,实现培训系统化运作。

二、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步骤

培训体系建设以项目群管理的工作方式进行全过程控制,具体实施步骤按“五体系一机制”建设计划推动,及时总结经验,修订调整、充实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按照关键里程碑管理,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进度,分为以下五个步骤:①方案准备阶段,梳理整体思路;②优化整合阶段,协调形成一体化实施方案;③实施阶段,公布方案并进行培训宣贯;④过程管控阶段,以月度会议、工作简报等方式检查项目进度,解决实施问题;⑤深化推进阶段,评估成果并提出下一阶段改善方向。

三、培训体系建设成果

1.培训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成果

制定出企业的《教育培训管理规定》、《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标准》、《教育培训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调整优化统一企业各层面的培训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以及理清职能定位和管理界面、管理职责,形成科学的一体化培训组织体系。

2.学习项目体系建设工作成果

制定出各专业(工种)、岗位和作业目录;开发出企业各类管理和技术技能培训标准、课程、教材和题库。

3.培训师资体系建设工作成果

编制出企业《培训师队伍发展规划》;制定《培训师管理办法》;建立动态管理的培训师资库;选聘培养出经过认证的合格内部培训师;编写出《培训师工作辅导手册》。

4.培训基地体系建设工作成果

编制企业《培训基地建设规划》;制定《培训基地管理办法》;构建覆盖所有专业(工种)、岗位和作业实操需求的培训基地体系。

5.网络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成果

制定企业《网络培训管理办法》;完成企业网络培训系统和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完成各专业网络培训电子课件和微课件的开发使用;初步建立以实践案例、技术和技能课件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库。

6.培训体系运作机制建设工作成果

成立企业教育培训委员会;完善三级教育培训员网络;制定《三方联动机制实施意见》;制定企业《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标准》。

综上所述,培训体系的建设是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方法论和工作套路的,实现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的难度,只要按照既定的规划逐步推进,就会在培训管理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增强培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缓解工学矛盾和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王世英.培训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王成.从培训到学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朱春雷.学习路径图[m].南京:培训杂志出版社,2009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013-02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0年6月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从发展趋势看,远程教育已成为国际终身教育的首选。然而,当前的农村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培训观念滞后,优质资源短缺,培训针对性不强,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根据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管理的特点和实际,结合重庆市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的典型经验,提出了农村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的管理策略。

一、核心概念

(一)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的概念

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是指通过音频、视频、课件等形式,运用实时和非实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将远程课程培训传输到受训校长那里的教育形式。具体包括收看培训课程、研读学习材料、在线交流互动、专家辅导答疑和本地集中研讨等方式进行培训。该培训:一是参训学习方式简单,实现比较容易,解决工学矛盾;二是共享性好,课程资源丰富;三是学习模式优化,组织方式灵活,互动性强;四是节省经费。

(二)培训管理策略

培训管理策略特指培训机构根据管理需要对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活动而采用的管理方法及调节与控制系统。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管理策略是伴随着培训活动的展开而形成的;管理策略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进行沟通的操作系统;管理策略会随着被管理者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二、校长远程培训的管理策略

针对农村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的实际,提出了人力资源的人性化管理、课程形式的最优化管理、培训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多元化管理等策略。

(一)人力资源的人性化管理(a)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做好培训团队和培训学员的科学管理。

1.团队管理:培训团队是培训的第一要素,是重要的培训人力资源。对培训团队的管理,包括对培训专家、指导教师以及培训机构的班主任、管理人员的管理。如专家资源库的建立、指导教师准入制度和导学机制、远程培训班主任的职责等都是重要的管理内容。

2.学员管理:对培训学员的管理,可以通过建立有关的管理机制来实现,如准入机制、参与机制、合作机制、创新机制,以及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成果机制等。

(二)课程形式的最优化管理(b)

在远程培训中,要让“平台”课程和“面授”课程合理搭配,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可控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远程平台”为中小学校长提供远程学习的优质课程资源,并为参训学员提供良好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和条件保证;另一方面,还需要适当的“面授”课程给参训学员提供“面对面”学习的机会。因此,要做好平台管理和面授管理。

1.平台管理:首先,要根据中小学校长的需要,将“远程平台”的课程资源设计成培训学员的必需和选修课程模块;同时,提供良好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和后台服务。

2.面授管理:在远程学习中,还要根据中小学校长的需要,提供适当的“面授课程”,让指导教师与参训学员之间有“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这样不仅可以使学习更深入、更生动,还能进一步了解学员远程学习的实际状况,实现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学控制。

(三)培训过程的精细化管理(c)

在培训过程中,要重视精细化管理。“远程平台”和培训机构要依靠弹性化的学时学分登记制度和网络管理系统,对学员学习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并建立记录制度、论坛制度、答疑制度、检查机制、反馈机制和跟踪机制等。具体实现三级管理:

1.班级管理:在培训中,要以班级为管理单元,对学员的课程学习、在线交流、完成作业等任务进行全程的管理。班主任要建立工作日志,随时记录并掌握班级学员学习进度,通过班级简报、公告、qq群等方式进行管理。

2.小组管理:在培训中,又要以小组为管理单元,让学员通过组内和组间交流学习,培养学员的合作意识和精神,达成学习目标。具体可按照区县进行分组,小组长负责制。每月由小组长结合区县的实际,及时组织学员到指定地点进行相关主题的学习研讨与交流,做好研讨记录和学习简报。

3.个体管理:在培训中,还要以学员为管理单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员要学会自我管理,要主动地、真实地参与到培训之中,自觉、认真地进行网络学习。

(四)质量监控的多元化管理(d)

质量管理是指“远程平台”和培训机构对培训质量进行监控而开展的管理。要做好质量管理,必须具有多元的思想,并建立多元评价管理机制和质量跟踪管理机制等。

1.多元评价管理:为了确保培训质量,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形成教师评价、学员评价、课程评价等多元评价形态。

2.质量跟踪管理:为了进一步监控培训质量,在培训中对培训学员进行质量跟踪,并建立有关的机制,如跟踪机制、交流机制等。

三、效果与启示

(一)效果

为了探索该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操作性,近两年多来,对重庆市教育管理干部校长培训分中心“农村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进行了实证性研究。2011年11月,对参加远程培训的学员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3份,对学习的课程内容、授课专家、互动交流、作业评定、管理制度、班务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82%的学员对培训网站课程模块的内容设计是满意的;有85%的学员对培训网站的技术服务表示满意;有80%的学员对在线学习过程中的班级交流、专家答疑等栏目表示满意;有88%的学员对学习管理制度表示认同;有88%的学员对培训班主任的管理表示认同;有86%的学员对培训整体效果表示满意。可见,绝大多数学员对整个远程培训是满意的。

(二)启示

为了进一步落实以上管理策略,需要从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等三个层面进行管理;管理的主体有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培训中心和远程培训中心等。

1.规划与引领:教育行政部门主要从宏观层面进行管理。负责制定校长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和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校长远程培训组织管理体系。与培训机构之间形成指导和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关系。如制定学员的选派办法和考核制度,建立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等,以实现宏观管理。

2.管理与指导:地方培训中心主要从中观层面进行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具体的实施,以实现管理,重点是对学员和团队进行管理。如对学员学习水平的管理,对班级事务的管理,对教师指导状况的管理等。

3.实施与监控:远程培训中心主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管理。重点是对课程和质量进行管理。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的要求进行培训课程的研发和创新,建立以理论基础、战略思维、业务能力为框架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形成多元、开放、自主的培训模式;另一方面,要对培训平台进行技术指导。尤其是要重视对互动交流平台和质量监控平台的有效管理。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企业大学;“三个对接”;队伍建设

一、引言

“三集五大”改革后,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三步走”建成与冀北公司相适应的企业大学。第一步,形成具有冀北特色的管理培训项目和课程体系,打造一支职业化的培训团队,培育一批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管理型的品牌培训师;第二步,对课程体系进行改进完善,建立系统、完善、规范、具有冀北公司特色的培训项目体系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现场实战能力、创新能力的研究团队和课题带头人,形成一系列品牌培训项目和课程,打造专职培训师授课的管理类精品培训课程;第三步,建成冀北公司企业大学,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培训项目,进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第一方阵,要有一批系统内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课程和知名培训师。

二、 企业大学培训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服务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的需要

管培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与冀北公司职能部门深度对接,加强纵向沟通,主动协助职能部门开展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专业管理项目开发、各专业比武竞赛集训等工作,打造一支与公司集约化培训模式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真正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助推器和加油站,实现对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的支撑。

(二)引领并服务公司发展的需要

新定位、新职能催生了新认知,管培中心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面对“侧重对公司发展战略和管理前沿课题的研究,引领并服务于公司发展”的新职能,明确“建成与冀北公司相适应的企业大学”的战略目标,管培中心与公司要广泛对接,提升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成为“两个价值最大化”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三)提升自身人才队伍素质的需要

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企业大学进程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实现全员能力转型,打造一支职业化的培训师队伍,提升培训授课能力、课题研发能力、培训管理能力。二是要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打造一支懂管理、能管理、会管理的高绩效团队,增强决策支持能力、统筹策划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三是要深化品牌建设意识,打造一支素质优、口碑好的服务保障队伍,提高服务意识、客户意识、品牌意识。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管培中心需要与自身战略转型的需要紧密对接,深度挖掘内部人力资源,达到内质外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公司经营管理提供管理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企业大学培训师队伍建设的典型做法

(一)创新人才培训机制,打造学习平台,提高核心能力

1.建立上岗、转岗强制培训制度,形成“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转岗”的常态机制。推行持证上岗及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大取证力度,提升专业化水平。

2.推广培训积分制,培训积分与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能力评价、先进评选挂钩,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集约化培训组织体系。一是加强培训规划与调研,科学、系统地分析管培中心的发展需要与培训需求,结合《人力资源分析诊断报告》,编写《教育培训规划》与《教育培训2013年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中层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训方案。二是加强培训组织管理,严格执行“三考”(考核、考试、考勤)措施,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与分析,合理利用e-mis管理信息系统培训课件与培训资料。三是加强培训组织保障。人力资源部设教育培训专岗,负责培训方案制订,组织培训项目实施,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各部门设兼职培训管理员,协助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资料的整理归档。四是扩宽培训学习渠道,实施“助理听课制度”,将旁听学习作为正式培训的一种补充手段,鼓励管培中心干部员工旁听公司各项培训课程,深化专业知识,捕捉专业动态,开阔与业内专家的沟通渠道。推行“走出去”与“请进来”活动,加强与公司系统内各单位的业务交流,增进与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打开工作思路与研究视角。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成长平台,实现中心战略目标

1.岗位对接(兼职)双向进行。“岗位对接(兼职)”是管培中心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是将各管理专业教研室的年轻培训师对接到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的相关岗位,在开展管理业务实践、提升管理能力、积累管理经验的同时,搜集管理类培训素材;另一方面是让各管理部门的中层干部在对应的管理专业教研室兼职主任培训师,主持开展各专业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和前沿课题研究。岗位对接(兼职)将有效盘活管培中心内部的人力资源,加速实现青年培训师和中层干部的“1 1”(1个通用管理领域 1个专业管理领域)能力转型,进一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

2.内外结合,培养优秀培训师和课题研究带头人。首先从内部挖潜,组建培训项目研发团队,培育项目研发带头人和品牌培训师;其次是外部借力,与知名的专业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战略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关系,培养一批优秀的培训师、课题研究带头人和项目团队,实现课题研究和培训授课两项能力“质”的提升。

3.加强青年员工的培养,引导青年员工与中心共同成长。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思想教育,每年坚持对新进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和召开青年座谈会,提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青春光明行进社区、读一本好书”活动、“青春态度征集令”、“五微”活动之一“微演讲”比赛、文体交流等活动,引导青年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搭建成长平台,深化岗位对接,建立青年培训师培养计划,加快青年培训师的成长。

(三)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打造成长平台,激发中心内在活力

创新培训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全员绩效管理办法》、《绩效薪酬管理办法》、《对接(兼职)人员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协调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为了实现青年培训师岗位对接的最大化效果,人力资源部前期加强了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选派有志于在管理培训领域长期发展的青年培训师进行对接,到岗后由各部门资深业务专家进行一对一岗位培训,使青年培训师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在进行相应的薪酬激励和制度保障的同时加强考核评价,进一步激发青年培训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创新人才服务机制,打造发展平台,促进中心和谐发展

1.营造“家”文化气氛,凝心聚力,宣扬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党委、工会、团委等相关部门通过建立摄影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组织青年培训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培训师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创造条件,为培训师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对中心的荣誉感、归属感,为中心继续发展增添了精神动力。

2.培训品牌建设以服务公司人才发展战略为前提,坚持满足服务公司发展战略和自身发展的双重要求,打造“培训质量可靠、培训服务可信赖”的培训品牌,大幅提升管培中心在冀北公司发展战略中的综合服务和引领能力。

四、实施效果

(一)通过人才培训机制,加快了培训师能力转型

坚持全员参与,全力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举全中心之力,全员参与,不分年龄、不分专业、不分岗位,集中精力,全员投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在现场培训实施过程中达到提升研发能力、授课能力、培训管理能力的目的,形成具有冀北公司特色的培训品牌。开展“全员参与、全员投入”教学培训实践活动。借助培训平台,积极倡导“我来上一课”,每位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高级主管通过精心准备、认真备课,走上讲台,促进每一个岗位的职工都成为建设企业大学的积极实践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各种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开展了三次覆盖全员的岗位适应性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岗位履职能力和工作效率;梳理了管培中心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后勤管理的重点流程。展开了五次全员制度宣贯活动,使管培中心的基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了中层干部、管理人员、培训师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综合素质。“五微”活动共形成“微成果”14项,使广大员工的授课能力、课题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7名35岁以下年轻培训师走上管理人员全员培训课堂,使年轻培训师在现场培训授课中不断学习、锻炼和成长。

(二)通过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了培训师的最大价值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青年培训师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思想教育,每年坚持对新进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和召开青年座谈会,提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青春光明行进社区、读一本好书”活动、“青春态度征集令”、“五微”活动之一“微演讲”比赛、文体交流等活动,引导青年培训师思考和参与中心管理工作,为中心发展建言献策。搭建成长平台,深化岗位对接,建立青年培训师培养计划,加快青年培训师成长,组织青年培训师参与助教听课。“岗位对接”为培训师搭建了难得的成长平台,是挖掘更大潜力、实现更多突破、创造更大价值的重要渠道。5名青年培训师已经迅速成长为管理专业的业务骨干,并且在管理人员全员培训项目中承担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党群建设和行政管理专业的9门课程。8名中层干部成为了兼职教研室的管理咨询顾问,已经开展了集体企业、人才开发模式、财会智库建设等相关领域的前言课题研究。另外,1名培训师经过历时半年岗位对接的锻炼,成长迅速,业绩优秀,被管培中心聘任为管理人员培训部主任助理,进一步促进了“两个价值最大化”。

(三)通过人才服务机制,提升了品牌形象

通过服务与品牌的对接,管培中心提升了“可靠可信赖”的品牌形象。在服务团队的齐心努力下,管培中心“用心服务”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组织建立了vip服务系统,实现了个性化服务方案的制订,建立了质量和安全检查制度,坚持服务满意反馈和考评;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突破性、超规格完成了各项服务接待任务,餐饮服务满意率、客房服务满意率、会议服务满意率持续保持在100%。

五、结语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高效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培训师队伍能力素质为核心,大力开展全员培训考试,完善教育培训评估体系,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益;以培训资源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完善培训标准和教材体系,提高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这些做法为公司培养和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大学培训师队伍,有效地解决冀北公司人才培养发展的问题,确保培训品牌建设的可持续性,为建设具有鲜明冀北特色的“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篇5

pdca的工作思路贯穿始终

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各部门对个性化培训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按照需求调查、方案制定、资源整合、系统建设、计划编制、项目实施、培训评价和工作总结等多个环节开展工作(如图1所示)。

需求调查: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对公司直属各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进行个性化选学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整合形成个性化培训计划。

方案制定:通过制定个性化培训项目工作方案,明确整个项目工作流程,说明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事项。

资源整合:基于科学系统的资源利用,将个性化培训计划与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常规业务培训计划整合。考虑资源现状、学员需求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形成集中面授、在线直播(大讲堂)、网络自学、在岗培训等多种教学模式。

系统建设:以个性化选学培训项目为载体,通过座谈、访谈等措施与课程研发部、网络教育培训部等进行深入沟通和协作,加快配套资源体系的开发建设。

计划编制:在基于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经过整合优化,编制个性化选学培训计划,明确分层分类的实施主体和学习管理要求。

项目实施:组织网络自学、大讲堂、集中授课的具体实施,发文通知,跟踪反馈,按月度做好实施情况总结统计,确保培训过程有序开展。

培训评价:全面梳理并分析培训考核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基于网络平台系统设计并分类实施一、二级评估,同时增加对课程、师资的评价反馈,持续完善提升。

工作总结:进行各个时期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和总结反馈工作,优化工作流程,持续对课程、师资、网络平台进行完善,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个性化、流程化、信息化”的实施模式

确保培训实效

目前公司个性化选学培训已经涵盖了公司系统各类人员,包括县区级单位(县区局(分公司))的部门、乡镇供电所、班组。2013年累计有10156人参加选课,选课总人次达5万多。2014年有32362人参加选课,选课总人次达11.4万。

个性化定制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对公司直属各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进行个性化选学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充分了解员工培训需求,对“症”实施,提高了培训效率。将培训需求与现有课程匹配整合,发现课程缺口,明确后续课程资源的建设和配置方向,使个性化选学的课程库内容与员工培训需求紧密结合,提高了个性化培训的针对性。其次,对多种培训形式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网络自学、视频大讲堂、集中面授等不同的培训形式,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实现了培训效率的有效提升和培训成本的合理控制。

流程化跟踪与推进过程管理

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把控多个关键环节和里程碑事件,确保培训实施的有序推进和工作流程的高效执行。图2所示为项目里程碑事项图。

在2013年基础上,2014年个性化选学培训新增实操技能课程481门、管理和技术课程17门,新增实操技能培训套餐34类,在线直播新增通用管理大讲堂2期(2013年已开展8期),推荐凤凰网、腾讯网公开课等外部公开课。网络学习的满意度总体平均值为96.88分,在线直播大讲堂课程总体满意度为97.02%,各期讲师的满意度得分均在85分以上,个性化集中面授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7.14分。

信息化驱动需求调查与效果评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了个性化选学培训的系统功能需求,在公司已有的教育培训信息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个性化定制,实现了按需选课、需求分析、学习包同步、学员考核管理、管理员账户等多个功能模块的开发完善,推动了网络学院的应用。针对集中面授和网络自学,组织学员统一进行在线评价,将结果反馈至直属各单位,同时也能了解课程满意度情况。针对在线直播大讲堂培训,要求参培学员完成在线学习后,登陆学习系统完成一、二级评估,包括学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培训班满意度和师资满意度等。

“四位一体”的有益实践推动培训模式创新

实施按需选课,满足个性化学习要求

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对员工进行个性化选学问卷调查,制定员工个性化培训计划。实行按需选课,让员工在完成公司的培训要求之外,还能够按照个人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选修课程。

加快课程开发,锤炼多层次精品课程

在公司已有的课程基础上,制定新课程开发方案,组织相关人员积极研发涵盖不同人员类别、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课程,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滚动修编和完善,逐步锤炼出一批精品课程。

拓展考核方式,完善评价激励体系

对各类培训方式制定对应的考核评价办法,如视频教学采用在线一二级考核评估;网络自学组织学习分享会,根据学员自学情况进行评分;集中面授统一进行培训考核评估。通过多渠道进行培训考核评价,完善公司培训评价激励体系。

完善系统功能,打造综合化学习平台

推动网络学院的建设应用,构建系统的各项功能,如支持在线选课、网络自学、即时在线考核等,逐步打造一个集个性化选课、在线学习管理、在线考核评价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篇6

一、2019年培训基本情况总结

1.培训组织情况。一是在参训组织上10期培训共组织740名片区、加油站经理、委托团队负责人参训,整体参训率90%,其中,片区经理、专职副书记参训63名,参训率61%,站经理676名,参训率98%;二是在培训形式上,以开放式授课形式为主,增设户外素质拓展、专题研讨、迎检汇报专项演练等课程以及随堂问答积分制,丰富授课形式,充分调动学习参与度;三是在氛围营造上,专门安排了每日党建学习“金句”分享、安全经验案例分享和培训心得推文推送等项目,充分突出交流学习氛围。

2.内训师授课情况。组织零售内训师授课396课时,围绕零售重点业务完成培训课件8项,分别为促销管理、客户管理、加油卡管理、员工管理、现场管理、精益服务管理、安全数质量管理、加油站迎检汇报,并通过授课培训使得内训师得到了充分的实战历练,授课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逐步提升,为河北销售内训师资力量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3.迎检汇报演练情况。每期培训除加油站迎检汇报课程外,另安排8个课时进行站经理迎检汇报模拟演练,要求各参训学员梳理迎检汇报初稿,上传加油站主要区域及亮点工作照片,结合照片进行现场模拟汇报,由加管处及内训师按照《加油站经理迎检汇报打分表》进行打分点评。目前100%参训学员已完成迎检汇报演练并完成迎检汇报初稿,演练平均成绩86.25分,其中,未达标297名,占比40%,在12月份零售运营中心重点工作会上,已明确零售运营中心将站经理迎检汇报纳入省、市日常下站检查项目,加强站经理综合业务水平。

4.结业考核情况。结合公司零售重点内容宣贯及培训课程重点知识,组织结业考试10场次,并将每期参训学员的考试成绩、迎检汇报演练成绩、日常表现、班级贡献等情况综合统计进行排名。参训学员平均成绩94.06分,其中,平均分以上分段438名,占比59%,平均分以下分段302名,占比41%,并将每期培训的学员综合表现成绩通过协同系统下发给个单位,要求各单位针对成绩靠后学员加强日常督导与培训。

5.培训亮点情况。结合学员参训综合表现,共评选优秀学员104名,其中,“优秀班干部”32名,“学习标兵”72名,10期培训共计发表心得推文966余篇,其中刊登省公司网站4篇,制作课程总结“美篇”10篇,逐一将各期参训学员培训亮点纷纷呈现。同时参训学员还自发组织各类集体活动,第二期培训恰逢“七一”,班长李晓东组织全体学员齐唱《我为祖国献石油》,为党的生日献歌,第四期培训班长邢台王忠伟组织大家录制参训亮点视频,展现中国石油站经理良好形象等等各类活动,全体参训学员积极参与,极大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和企业归属感。

二、2019年培训组织工作不足

1.对学员培训管理仍需加强。在培训过程中发现个别学员上课专注度不够,主要问题在手机的使用管控上,本次培训针对手机管理设置了专门的手机存放处,做出了明确保管要求,但个别学员仍存在多次外出接打电话等情况,在学习管理上必须持续严肃参训纪律。

2.对学习氛围的营造仍需加强。为带动参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每期培训围绕做好精益服务和发挥品牌优势等主题安排了专题研讨沙龙等多种经验交流分享环节,但部分学员在讨论发言和心得撰写等环节的参与上不够积极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班委及小组组长在学习组织上的带头作用,加强学员学习主动性。

3.团队分组竞争氛围仍需加强。10期培训均采用分组排桌的授课模式,并采用学员积分制,但各小组间的竞赛比拼氛围不理想,培训组织方式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例如开篇的素质拓展分组未能跟课堂分组相结合,团队组成不连贯。应建立每日团队积分通报制度,有效调动起各学习小组的组内学习气氛。

4.整体课程环节设计仍需细化。一是在课程环节设计上,理论与实操的比重需进行调整,在课程引入上,多增加情景模拟、随堂测算等形式,以互动增强学习的理解与运用;二是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课件中的典型案例不够丰富,要将当期公司重点工作内容进行及时补充,内训师对课程整体流程的把控不足,调动学员参与氛围不够充分,“培训收益”目标不清晰。

三、2020年加油站业务培训改进提升措施

在一季度完成内训师队伍建设和培训课件完善的基础上,4-10月份,以公司内训师队伍为授课主体,分10批次开展2020年度站经理培训工作,参训人数达到800人次以上,确保公司现有站经理的100%全覆盖,

1.细致筹划站经理培训流程。在培训管理上突出“学习氛围”、“团队氛围”和“竞争氛围”的打造。一是在“学习氛围”上,调整结业考试分值结构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日常表现占比30%、站经理汇报占比30%、结业考试成绩占比40%,其中日常表现为课堂问答、心得撰写、班级贡献、考勤纪律4个方面,同时设置小组活动、网站推文等加分项目,不断加深学员参与度;二是在“团队氛围”上,将素质拓展训练分组与课堂分组相结合,在授课环节上加强团队互动研讨,优先加强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三是在“竞争氛围”上,建立学习日通报机制,每日通报各学习小组、各学员的学习积分排名情况,突出小组间、成员间的比拼竞赛,激发学员主动学习性。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 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模式 培训流程

员工培训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源头性和战略性工程,也是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已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也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的培训制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培训职能未能发挥、培训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价机制,培训产生的效果未能被准确地衡量,企业不愿在培训方面过多投资,培训工作经常陷入“效益好时没时间培训,有时间培训时效益又不好”的两难境地。

一、培训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培训产生以上问题,究其本质,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完善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主要体现以下的“七不”:

(一)培训定位不明

未能将员工培训提升到与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单位领导虽重视,却难有时间参与;没有制定培训长远发展规划目标,培训成了“临时抱佛脚”;培训项目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脱钩。

(二)培训责任不清

缺乏企业管理层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支持和理解,未能将员工培训工作纳入各职能部门及单位主要领导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被误认为是员工培训部门的事,跟其他职能部门无关,培训工作缺乏互动性;鼓吹培训是福利,忽视员工参加培训的义务。

(三)培训需求不准

没有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工作没有针对性;培训项目设置不合理,因而培训目标不明确;结果要么重视高层、要么侧重基层、要么跟踪“流行”。

(四)培训环境不佳

误解培训是万能的;不注重塑造一种有利于培训的氛围;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平台使培训成果得到应用;轻视培训与其他人力资源措施的连接;没有建立职工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管理机制,造成培训人才无用武之地而流失。

(五)培训资源不齐

缺乏对培训进行有效的资源支持;工学矛盾突出,难以保证培训时间;培训资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缺乏培训资金支持;很少培训专业人员的投入,现有师资也难有进修机会。

(六)培训实施不实

培训教师选择随意或没有依据培训内容而定;培训方法单一或选择不当;课程设置没有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过程中的缺少有效沟通,有些培训成了走过场,偏离培训目标,敷衍应付,培训效率不高。

(七)培训转化不力

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不健全,不便于进行培训的有效评估;缺乏培训有效转化的过程跟踪、监督和测试。

二、构建完善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

通过对企业培训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要做好培训的基础,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培训体系,才能有效开展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殖,从而提高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

(一)构建公司员工培训管理模式

(1)应建立公司、车间、班组三级教育培训管理模式。1)公司员工培训工作实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教育培训管理体制。结合公司运输管理体制和生产力布局状况,建立公司职工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分工负责制。实行由总经理挂帅、主管副总经理主抓,职工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各业务部门分工参与,综合部门支持配合,车间具体负责落实的职工教育培训逐级负责的管理体系。2)各部门、车间设定一名副职负责员工培训工作,并根据生产实际配备专职教育管理人员和培训教员,专(兼)职教育管理人员和培训教员由本部门、车间中级及以上技术人员或技师及以上等级员工担任,负责车间各项培训和演练工作;班组要求设置教育辅导员,负责岗位练兵和日常业务学习。

(2)应界定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和车间的主要培训职责。1)员工培训部门作为公司员工培训的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公司员工培训工作、统筹公司员工培训资源、牵头组织公司级员工培训项目、协调各专业系统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公司的员工培训工作。工作职责具体为:为制定公司员工培训规划、计划和管理制度;健全公司-车间-班组培训管理网络,管理公司培训资源;实施新职、转岗、晋升人员的初级资格性培训,制定日常岗位适应性培训计划并督促实施;负责统筹研究制定职教培训制度、培训需求和规划,组织编写培训教材;负责员工培训队伍建设和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公司级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公司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负责员工培训经费的管理;对各专业系统员工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根据人事劳资部门通知,负责员工定职、改职、转岗、晋升培训考试的实施。2)各专业职能部门作为专业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全面掌握本系统专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情况,负责提出本系统专业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与员工教育部门共同组织本系统公司级员工培训项目,指导监督检查本系统的员工培训工作,各专业部门要确定一名负责人分管,并设置专人具体负责本专业系统员工培训工作。3)其他职能部门工作职责。计划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员工培训经费和新技术培训经费的全额提取,为员工培训提供资金保证和监督,审批员工培训设施设备更改投资计划。党群部门主要负责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路风教育培训,参与组织员工学技练功活动。人事劳资部门主要负责将员工培训规划和计划的实施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为员工培训提供人员到位和必要培训时间的支持与保障。4)车间主要工作职责:各车间是落实员工培训工作的主体,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主体力量,制定本车间培训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编制本车间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将培训工作纳入达标升级和劳动竞赛的评比中,对班组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考核,指导、检查、监督班组业务学习和岗位练兵等培训活动的开展。

(二)优化设计员工培训管理流程

能否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是培训体系规范有效的衡量标准,而一个优化畅通的培训管理流程对提升培训效益,实现培训目标至关重要。从需求到计划、执行,再到评估,需对培训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调查,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设计、实用高效的课程内容选择、质量上乘的培训机构确定、科学客观的效果评估实施。

(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管理流程的首要环节,是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培训活动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需求分析一般包括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三项内容:一是组织分析――考虑的是培训是在何种背景下发生的。通过组织分析来决定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战略、可用的培训资源以及员工的上级和同事对培训活动的支持一定的情况下,培训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各部门、车间必须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目标,充分考虑组织战略的变化、业务的调整,以及应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来提出需求。二是人员分析――确定培训对象,即那些人需要培训。分析判断个人生产作业过程中未能胜任岗位工作标准是何种原因引起的,是知识、技能或能力不够,还是由于工作动力不足,或者是工作岗位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因而确定谁需要培训。三是工作(任务)分析――首先确定员工需要完成哪些方面的任务目标,然后确定为了帮助员工完成他们的这些任务,应当在培训中强调哪些知识、技能以及行为。

(2)培训计划制定。一是公司员工培训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以公司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为规划期,一般为3至5年,制订公司中长期员工培训规划,以此统领规划期内的员工培训工作。二是公司员工培训部门汇总各职能部门和车间的培训需求后,在对培训需求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在每年元月制订并实施的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三是各车间应按照公司年度计划,结合车间生产实际,制订本车间的年度员工培训计划。

(3)培训课程设计。包括培训课程规划、培训资源选择、教学设计和学员手册编制等四大部分。培训课程规划:课程规划应以培训目标为依据,同时注意培训对象所在岗位、层级的不同,分层分类确定培训课程。主要包括明确课程目标、培训教案提出、考虑各种培训方法、选择培训方法、培训内容深化、课程测试与评估。培训资源选择:培训资源选择包括教材教具、课程选择、场地和讲师。课程选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内部,一个是企业外部。外部选择主要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咨询培训公司等,应综合地进行评估选择。外部培训师擅长介绍前沿理念或管理思想,但是外部培训师的培训内容较宽泛和教条,与企业实际工作结合的东西较少,培训费用也较高,而内部培训师更加了解企业,培训更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费用一般较低。总之选择讲师应从课程目的与目标出发。接着是对培训场地的选择,最后是选择教材和教具。教学设计与学员手册编制:即设计培训计划表、培训进度表、培训评估表、培训汇总表以及学员手册、教案印刷和培训效果跟踪方式等。

(4)培训组织实施。一是培训计划管理,公司员工培训部门要按照公司年度计划要求,策划、组织具体的培训开发活动,各部门、车间要计划及时送培,同时各车间也按本车间的培训计划,按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二是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员工培训部门应按照培训项目管理要求,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时分配、培训教材、授课人员、培训方式和考核要求等。三是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员工培训实行项目负责制,送培部门、车间和员工培训部门均指定专人负责。四是严格培训学员管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学员管理制度,将学员培训与单位工作等同管理,纳入考核,学员到课按单位考勤制度办理。

(5)培训效果评估。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培训评估体系,保证培训效果,提高培训工作对公司生产运营的价值贡献。二是确定培训评估层次,培训评估一般分为四个层次:观察学员反应――授课满意度;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授课吸收程度;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实际应用程度;衡量公司生产经营业绩的变化――对个人与组织的成果。三是撰写评估报告,评估的方式有评估调查表填写、评估访谈、案例研究等,员工培训部门对评估调查表和结果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并整理合并,再结合学员考核结果,撰写出公正合理的评估报告。四是评估结果反馈,培训结束后,员工培训部门及时将学员成绩和学习情况反馈到各送培部门及车间,同时应与培训主管、管理层、受训员工、部门车间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分别进行沟通。

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培训管理体系,规范优化培训流程,明确各部门对培训的职责与监督培训,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才能有效开展培训工作,真正提高员工素质能力。

(作者单位为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篇8

当下幼儿园新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工作中存在新园长自身专业发展能力有限、培训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培训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以西安市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项目为例,从新任园长自身专业发展、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制度建设三方面提出一套适合西安市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满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符合《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要求的培训经验,最终实现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关键词:

新任园长;园长培训;对策

自《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出台以来,幼儿园园长专业化问题成为幼教领域讨论的热点。该标准对制订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全面推进《标准》的落实,认真审视新任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对西安市2015年连续两期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进行调查,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为全面了解园长参加培训的意愿及需求,获取较为可靠的数据,本研究依托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平台,对2015年7月参训的西安市某区幼儿园新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102名园长和2015年12月参训的西安市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班62名园长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4份,实际回收162份,其中有效问卷160份,问卷有效率97.5%。在接受调查的园长中,男女园长比例是1:16;在任职年限上,1-2年的占参训人数的59%;3-4年的占参训人数的23%;有近20%的在接受任职资格培训时是拟任园长。大专及以下学历园长占总数的35.7%;本科学历园长占总数的62.2%;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总数的4%;专业技术职称方面,具有幼儿园二级职称的园长占总数的8%;具有幼儿园一级园长的占31.6%;具有幼儿园高级园长的占12.2%;无职称的占47.9%。所学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占72.4%,19.3%园长所学专业为非学前教育专业;8.2%的园长所学专业是非师范类。说明新任幼儿园园长的学历水平中等,近半数园长没有评定职称。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是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要求的五项基本理念、六项专业职业导向及《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培训工作水平评估标准体系》根据项目分析编制而成。问卷内容包括幼儿园园长基本情况、培训评价、培训需求调查等内容。为了弥补问卷调查法的局限,研究者还访谈了10位参训园长。最终调查数据采用excel2010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目前,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作为国家指令性的政策规定,已经成为新任或拟任园长必备的“持证上岗”培训项目。根据本次调查的西安市两期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降次排序为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83.9%)、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82.3%)、研修方式方法(72.6%)、培训课程体系建设(70.9%)。说明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研修方式方法、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改善。

(一)新园长自身专业发展能力有限

1.新园长处于角色冲突阶段

新任园长在任职初期,必然要面临从普通教师到管理者的角色冲突问题。“社会心理学认为角色学习是解决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即通过观念的培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等提高角色技能[1]。”因此,以参加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形式进行的角色学习是帮助新任园长解决角色冲突、缓解职业困惑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的任职资格培训在目标设置上,仍以满足园长们短期内“持证上岗”需求为主,忽视了这一阶段园长专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即最大限度的降低角色冲突,实现角色转换。

2.新园长职业认同感较低

职业认同感是一个管理心理学概念,用来描述当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或是自己从事的职业或研究领域受到威胁时,产生的不稳定、不安全感觉。在一项关于新任园长职业认同情况的调查中,80%的新任园长承认自己在成为园长后,面临了更多困难;64.7%的新任园长认为园长的实际工作与任职前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42.4%的新任园长认为自己现在工作的幼儿园并不理想;63.5%的新任园长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认为工作难度日益增大。以上调查显示,新任园长整体的职业认同感偏低。

3.新园长缺少教育管理经验

在调查担任园长方式问题上,48.9%是通过授权方式担任;28.5%通过竞聘方式产生;民主选举产生仅占6%;其他方式产生占16%。说明多数园长不是通过民主方式产生,75%的新园长在任园长职位以前没有担任过副园长、保教主任等领导职务,也没有教育管理学习的相关经历,这样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任园长职业困惑,一旦走上管理岗位,其管理能力往往力不从心。这也暴露出目前幼儿园园长的选拔和资格准入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尚需进一步完善。

(二)培训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

陕西省规定:“对所有新任和拟任校长(园长)进行不少于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主要内容涉及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设置以“应知”、“应会”为重点,采用“学前教育科学模块、学前教育领导与管理科学模块、文化学模块”综合的培训模式。”[2]目前,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幼儿园园长都对参加任职资格培训的热情颇高。但是,在培训师资、培训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师资队伍缺乏管理

师资队伍是培训的核心,建设一支合格的培训师资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自2011年教育部公布“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库以来,一些“国培计划”、“省市”优秀专家成为培训市场中的稀缺资源,与此同时,培训师资队伍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方面,优秀专家为了完成不同层次项目的讲授任务,疲于应对而无暇顾及不同层次的专业发展差异,造成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没有邀请到优秀专家的培训机构为完成既定的培训计划,只能降低标准聘请一般的培训教师,在培训中临时更换培训教师的情况时有发生,培训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统筹培训专家资源,进一步规范园长培训的师资队伍结构是培训管理部门亟待研究的问题。

2.培训模式缺乏融合

目前,任职资格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培训与研讨、返岗实践研修、汇报交流三类培训模式。在一项“根据需求程度选择培训形式”的问题中,调查结果按照降次依次排序为幼儿园现场观摩(3.35)、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3.28)、专家讲座课程进修学习(2.92)、返岗实践研修(3.09)。这说明,类似“幼儿园现场观摩”、“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返岗实践研修”一类的实践培训模式,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把学习放到具体的、有意义的现实情境中,使新任园长形成较为积极的职业形象认知,成为更受参训园长们欢迎的培训形式。但是,任何培训模式都不能称之为最好的培训模式,每一种培训模式都既有优势,又有其局限性,上述各种模式之间并没有形成相互支撑。

3.培训课程设置缺少标准

目前,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对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主要是参照《全国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职责和岗位要求(试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及《陕西省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中有关任职培训提出的专业要求设置的。西安市某期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班集中培训与研讨的课程安排情况。从培训内容涉及的领域看,主要包括教育领域、管理领域、领导领域课程共19个专题。由于缺少权威性的培训课程标准,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整合。

(三)培训制度不完善

1.园长资格制度不完善完整的园长资格制度应该包括园长资格考试制度、园长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其中最核心的是园长资格证书制度,是园长专业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园长专业化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就园长资格证书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园长不是都在考取了园长资格证后才能上岗,特别是在一些民办幼儿园,园长“无证上岗”或者明知需要考证而不去参加培训考试的现象依然存在。

2.培训研究制度滞后

深入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园长培训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随着《标准》的贯彻与落实,大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先后实施。但是,与园长培训的实际需求相比,培训研究、培训课程的资源开发明显不足。笔者以“园长任职培训”为主题,检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学位论文库,发现有关园长培训的研究论文不足20篇。尽管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可以为园长培训研究提供借鉴,但是,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没有很好解决之前,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本身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供园长培训借鉴的研究成果比较有限。

3.实践实训基地缺少遴选办法

陕西省要求“园长培训课程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文化拓展课程不少于20%[2]。”这说明实践性课程已经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那么,实践实训基地的遴选工作必然对最终的培训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参加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园长多数是新任或拟任园长,主要缺少的是实践管理经验,所选的实践实训基地要以能够提供交流、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学校管理现场诊断的优秀幼儿园为基本条件,使园长们能够在类似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启发。目前,陕西省只出台了《中小学教师部级、省级培训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还没有对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培训的实践实训基地出台相关的遴选或管理办法,也没有明确已经授予实践实训基地的权利与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培训机构都是根据培训课程设置情况自行确定的,存在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等问题。

三、建议与策略

基于新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的问题,对调查结果从新任园长专业发展、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此梳理出改进培训效果的措施。

(一)新任园长专业发展方面

1.实现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是指个体因社会任务和职业生涯的变迁,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的过程。[1]”《标准》对园长的60项专业要求主要是针对园长的不同职业角色提出的。虽然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存在很多不同,但幼儿园园长与中小学校长一样应该集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种角色于一身。新任园长必须明确这三重基本的角色定位,在掌握园长职业的地位、性质及其职能基础上,完成角色转换。如果将所选样本的培训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学习领域,即领导力课程、管理课程、教育课程,对应非常、比较、基本、不四个层次,以4、3、2、1进行计分。根据重要性程度,降序排列为“领导课程”(3.68)、“管理课程”(3.29)、“教育课程”(3.13)。根据平均分,三类课程的得分都在3分以上,说明园长们认识到角色转换的重要性。

2.明确专业自我

借鉴美国学者凯尔克特曼(kelchtermans)1994年提出的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任务知觉、未来前景等六个方面在内的教师专业自我概念[3],以明确幼儿园园长的专业自我,实现角色转换。园长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意象———对“作为一个园长我是谁”的认识,即园长对自我在领导过程中形象的认识;自我尊重———园长对自我在工作中的专业行为被接纳和自我价值被认可;工作动机———园长进行职业选择并长期坚守岗位的动力;工作满意度———园长对自身工作境况的满意度;任务知觉———园长对自身工作内容的理解;未来前景———园长对幼儿职业生涯工作境况和未来发展的期望。诚然,新任园长不可能仅仅通过短时间内的任职资格培训,完成上述的专业自我过程,但是,这提示我们,在帮助园长学习专业标准中模式化、程序化的专业要求的同时,更应关注新任幼儿园园长的心理成长以及专业精神的发展,这对于新任园长明确专业自我,实现职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3.学习教育管理课程

对于很多幼儿园园长来说,能够从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管理者和领导者证明了园长在担任教师时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但是,新任园长在教师阶段积累的专业能力仅适用于“教学领域”,而担任园长后急需的“管理知识”和“领导知识”却知之甚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强烈的知识重构意识,才能实现从“教学专业”向“管理专业”、“领导专业”的转换。针对这一现状,在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开设一个无门槛的任职资格培训,让一部分有志于从事幼儿园管理的教师提前学习部分教育管理课程,不是为拟任园长提供“上岗证”,而是让他们明白园长的岗位职责,帮助他们在“教育者”与“管理者”和“领导者”身份上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二)培训组织管理方面

1.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

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来组建复合型园长培训的师资队伍。其中,专职师资主要负责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兼职师资主要负责课程讲授。目前,培训师资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方高校或教科所中对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二是熟悉国家教育政策及发展战略以及地方教育发展现状的教育行政官员;三是具备先进办学理念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优秀幼儿园园长。最后,在培训市场上还活跃着一批已经从专业技术岗位上退休,但仍然有能力从事培训服务的专家教授,他们以个人身份进入培训市场,作为培训师资的有益补充,为培训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师资队伍既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类别课程的讲授任务,又可以有计划地对培训专家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有效调控。

2.多元融合培训模式

目前,园长培训已经形成的几种相对固定的培训模式都有其优势,也各有其局限性。其中,安排专题讲座课程,可以使培训机构根据参训学员的共性需求确定培训内容,是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等培训机构开展全员培训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培训形式;现场观摩则是以优质幼儿园为基地,为参训园长提供生动的管理实践教学;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可以就幼儿园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工作坊是一种专业引领和专业分享平台,一般是以一名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教育专家为核心,引导参训园长共同探讨某个话题,这种开放式的学习交流形式,立体化地实现了对新任园长的专业发展路径导引;在影子培训中,把参培园长放到真实的幼儿园管理场域中,通过细心观察专家园长的日常领导和管理行为,使新任园长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办园思想、理念、制度、方法等方面的间接经验。因此,采用以专题讲座为主,以现场观摩、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工作坊、影子培训等实践模式融合为辅助的方式开展培训,更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培训的针对为辅和实效性。

3.制定培训课程指导方案

任职资格培训的培训对象是幼儿园新任园长或拟任园长,培训目标是为帮助园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办园思想,培养履行职责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近年来,随着民办幼儿园急剧增长,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需求逐渐加大。尽快制定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指导方案以及课程标准,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培训机构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力图通过规范化的、系统化的课程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使参训园长达到:形成正确的幼儿园管理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具备相应的幼儿园管理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幼儿园管理方法;具备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相应的管理策略;具备反思教育与管理实践能力,认真总结办园思想和管理经验,有效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三)培训制度建设方面

1.出台规范性培训制度

《标准》的实施意见部分指出:“幼儿园园长培训机构要根据园长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完善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改革培训模式和方法[4]”。目前,结合西安市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实际现状,应从培训课时、培训师资、考核评价等方面明确有关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的规范性要求,初步构建起省、市、县三级三类培训体系,实现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一体化的园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园长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形成新任园长资格培训的规范市场。

2.建立培训研究制度

省、市、县三级培训机构要做好训前的培训需求分析和训后培训效果跟踪调查工作,与参训园长共同确定培训方案,在当下的培训格局中,应尽快成立中小学校长(园长)培训研究机构,以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为基础,就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各阶段的专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满足不同层次、类别、岗位园长的培训需求,实现以研促训,研训一体化。

3.建立实训实践基地库

尽快建立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共同遴选实训实践基地库。其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遴选出一批优秀的企事业文化单位作为文化拓展培训实践基地;培训机构负责遴选出一批优秀中小学和幼儿园作为实训实践基地[5]。”基地遴选时要注意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实训基地。首先,所选企事业单位必须特色鲜明,在管理模式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所选学校在文化建设、团队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有一定的经验,具有展示、借鉴和示范性。再次,所选园长自身参与过中小学、幼儿园园长返岗实践研修或影子培训等实践培训活动,具备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和研究能力,熟悉实践培训流程。最后,教育管理部门对所选实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基地开展实训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给予表彰或批评。

作者:杨帆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洁,李爱华.促进新任校长的角色转换———对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目标的再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8):31.

[2]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的意见[eb/ol].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6—67.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企业移动培训管理 互动平台

一、依托互联网 时代背景,培训管理模式创新达到新高度

现今世界的发展格局,伴随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各行各业争先恐后进入互联网 的新型平台。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渐渐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以及治理方式。2011年后,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逐渐纳入到世界经济轨道,如何提高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参与世界经济体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知识经济竞争优势,核心就是“人才”,因而企业更为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地深化企业人员培训,以提高竞争优势。而在互联网 发展的趋势下,企业更应探求培训管理的一些新的模式,来解决现有状态下企业培训管理凸显出的一些问题及难点。

(一)传统培训管理模式制约企业发展壮大

1、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人员规模及管理业态不断增加和变化,培训需求不断扩大,培训的内容、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给培训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及增加了工作量。

2、同时根据企业培训对象不同,如何完善企业内外部培训体系,打造适合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创新平台,让培训管理更系统化、有序化,兼顾好企业内部纵向、企业外部横向的培训管理也是企业厄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 趋势下,培训管理走向“四个现代化”

1、学习模式多元化。从pc端过渡到移动终端的发展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学习模式,用终端app进行阅读、分享、观看视频成相较于传统的pc提供了更优选择。

2、学习方法一体化。鉴于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空间需求的灵活性,线上、线下学习互为补充,在线学习平台使得企业线上、线下培训一站式管理成为可能,合理的兼顾了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的安排。

3、学习课程个性化。培训课程的个性化是指通过以不同企业培训内容需求而单独设计与开发,进而形成自己的定位和特色。

4、学习时间碎片化。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割整理,形成一个个可以快速灵活学习的小单元,方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最快的强化自身。

面对互联网 经济,企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相应的培训管理模式也要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基于用户需求,体现用户差异,使知识碎片化,移动化,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学习的移动培训管理和学习互动平台,让用户自我产生,在平台中共享智慧,在社交中互动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二、构建移动培训管理和学习互动平台,助力企业培训管理的创新

下文以平安集团知鸟移动学习平台(以下简称“知鸟平台”)为例,旨在研究企业培训管理平台如何提供竞争优势,以供其他企业参考。

(一)移动培训管理和学习互动平台的作用

面对企业培训管理的新形态,企业应建立一个个性化专属的“移动培训管理和学习互动平台”,平台具备强大的功能,为企业能借助互联网、轻松、自主、便捷地推动各类培训管理工作;为员工能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图文、视频、游戏等手段让员工快乐主动,随时随地学习。知鸟平台就是一个从应用功能设计、版面设计、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在操作上兼顾便捷易操作、美观实用的性能,构建的创新移动培训管理和学习互动平台。

(二)知鸟平台的应用功能体现

1、灵活的用户属性管理:企业可自主按照公司总部、分公司、部门、岗位职级等对员工的属性进行便捷管理。

2、严谨的课程保密权限管理:课程上传时,可进行可见性(指定用户可见)和阅读权限(指定用户有权阅读)两类保密设置。

3、精准的人课匹配:根据培训需求,企业可根据员工属性和学习需要,实现定向推送,必修、选修等。

4、020培训班管理:可延伸做活动的和报名,打通线上和线下,整合报名、签到、线上学习和问题互动、考试、调研、学习评估等功能。

5、即时考试系统:输入题库和答案,轻松配置上岗考试、证书考试、考题考试等,考试结果即时输出。

6、轻松配置调查问卷和投票:轻松配置调研和问卷,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直接插入某课程或活动中。

7、企业专属的互动讨论圈:企业可设置内部讨论圈,按主题需要自行定义多个讨论板块,为员工提供专属互动区。

8、视频直播和语音直播:可轻松设置视频直播和语音直播,重要的领导讲话及会议、培训等让员工随时随地参与学习

9、微课制作工具“来做课”:“来做课”,内置多样化图文、图文 视频/语言、通关、交互游戏等模板,让您轻松制作微课,基于移动学习平台,企业可快速,将通用、应知应会、标准化等的培训内容轻松上线,支持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制作,绝大部分的课程企业可以轻松自行制作完成。

10、学员学习数据输出和分析:培训管理者可对学员的已学课程、在线时长、活跃度、学习爱好者、活动参与、考试结果进行管理。

11、企业个性化平台设置:可视化自定义页面,5分钟轻松设置自有的个性化平台。企业可按需,对平台欧洲杯买球平台首页名称、logo、功能图标、栏目布局,功能呈现等进行个性化配置。

12、总分―分总模式的平台建设:设置好集团总部页面,下属公司或区域公司页面。

(三)核心定制化功能的运用

1、属性管理、权限管理、课程配置:按公司、按区域、按班级、按自定义用户属性,管理用户名单,根据需要实现定向必修等的配课,设置后台―课程设置,前端―必修学习。

2、020培训班管理,系统的创新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系统通过报名推送、员工报名菜单自动生成班级;系统还设置了训前学习、训前互动、面授签到、课堂测验、课堂调查、评价反馈、训后学习互动等功能。

3、考试系统:使培训测试、上岗考试、证书考试、人才测评等轻松移动化,考试结果可实时输出。

4、调研问卷和投票:有线上可轻松完成调研和问卷功能,可查询统计结果,如查看问卷的分析报表,培训服务满意度问卷调研结果统计等,并且可以导出excel,查看问卷统计的数据清单。

5、专属讨论圈:轻松建立内容丰富的企业内部自己的讨论圈,多种话题分类,增进交流互动。

6、微课制作:知鸟独家配套“来做课”微课制作工具,与知鸟帐户、管理后台等打通,让员工可以“傻瓜式”的制作课程,一键上传。

(四)培训课程内容的产生

通过微课制作,让您的企业内部知识和实践轻松上线,推动外部精品课程和企业实践,共享图文、视频、游戏、动漫、通关等,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

1、基于移动学习平台,企业可快速将通用、应知应会、标准化等内容轻松上线。移动online课程形式有:图文、游戏、视频、通关、语言、测试、幕课等;offline课程形式有:行动学习、安全学习、大咖分享、互动交流、兴趣互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

2、移动online课程内容:有战略文化类、制度类、产品、流程、能力提升、实践案例,“来做课”支持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制作,绝大部分的课程企业可以轻松自行制作完成。

3、丰富的课程形式:让学习变得有趣,纯视频、纯图文、图文 视频/语言、交互动漫、测试闯关类。

4、外部精品课程:知鸟为企业用户整合了部分顶级商学院、培训机构、名企实践等系列的精品课程,企业和学员可轻松使用学习。

(五)知鸟平台适用场景

知鸟平台聚集了培训和信息传递的核心应用场景,线上学习、020混合学习、考试应用、兴趣学习、评价交互、主题互动、金币体系、视频直播、语音直播、考试、课程测验、通关学习、调查问卷、投票评选、活动和重大新闻。

1、纯线上推送课程学习:将应知应会、通用类、实践类等课程,搬到“线上”学习,让学习更加有趣。

2、020 培训新模式,线上 线下020培训,综合线下培训班和线上微课功能,打造混合式020学习闭环。

2、完善考试应用场景:(1)专项模拟/正式考试;(2)课程测验,随到随考;(3)通关测试课件。

3、战略和文化宣传:覆盖广,手段多,效果好,可通过微课学习、现场直播、录播、评论等形式提升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影响力。

4、新产品:企业可快速复制岗位能手和高手,打造一线业务精英实践案例,推动榜样的力量,实现一带多,多带一片,培训助力业务的发展。

5、按兴趣,员工自主学习:员工可根据自已兴趣,通过分类、搜索、排行等,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

6、商和供应商培训,创新客户服务模式

过去:组织商到公司来,或者安排讲师去全国各地进行培训。

现在:知鸟微课,按人群配课,即时传播,不受区域限制,实现轻松学习,效果追踪。

7、增加交互功能设计,学习和交互相结合,让学员更有参与感

(1)学习交互功能:评论:课程学完讨论;评分:课程/班级/老师均可评分,转发: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

(2)朋友圈交互功能:设置公开和私密讨论圈,覆盖吃穿住行玩各领域粉丝运营提高平台活性。

(3)商城交互功能:看精品,设置花金币才能看,并设置礼品兑换,可以跟福利体系对接,金币换礼品。

8、信息和交流平台:1、头条信息;2、会议直播功能;3、问卷调研功能。

9、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进行保密:

(1)在法律层面,知鸟作为第三方平台,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法务审核,条款明确提及“确保课程数据和用户信息安全”。

(2)在技术层面,知鸟具有独立的数据存储、高级别容灾备份、客户数据保密、秘密课程权限设置等。

(六)知鸟移动学习平台在企业培训管理中的成功推行

平安集团的知鸟移动学习平台自2015年9月面市以来,迅速成为行业标杆,超700家大型企业选择了“知鸟”移动互联平台,这些企业类型囊括了各行各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终端支持。多家企业均利用基础平台进行深化创新定制培养模式,应对经济冲击下多元化的岗位能力需求。

三、结论

从平安知鸟移动学习平台的成功建立及其投入市场后受到企业的青睐可见,面对互联网 时代,企业逐步走向用互联网思维和全景视角引导培训活动及开展培训管理。未来的企业培训管理就是要建立一个以“部门主导” “自主学习” “头脑风暴”相融合的全新“互联网 培训”的体系。用户以自身为中心,通过学习终端、微课制作、管理后台三大模块,打通培训的“供应”和学习的“需求”以及自我的“创新”。这种具有独立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管理培训平台。在本身具备强大的基础功能下,同时为企业能借助互联网、轻松、自主、便捷地打造各类适应企业本身的培训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互联网 时代的7个引爆点/新浪科技编著,―北京:中国

铁道出版社,2015.10

[2]互联网 时代大变革:社会重构、企业再造与个人重塑/

刘涛著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计,2015.10

[3]三天读懂互联网 /王春燕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5.7

[4]互联网世界观/李善友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12

[5]互联网 传统企业的自我颠覆、组织重构、管理进化与互

联网转型/王吉斌,彭丽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4

[6]互联网思维:传统行业如何做电商/陈杰著,―北京:中国

华侨出版社.2014.6

[7]创新引擎:互联网 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华海敏编著,―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8

[8]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彭剑锋,中国人力资

源开发,总第310期

培训课程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 需求分析 培训体系

一、事业单位含义及特征

“事业单位”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经专家学者考证,“事业单位”一词首次出现在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中,自此事业单位一词逐步开始广泛使用。1998年国务院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对事业单位的定义即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它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现有事业单位包括教育事业单位、科技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等18大类,126万个事业单位在职人员4000万余人。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各项人事制度,对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在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队伍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日益成为决定事业单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事业单位稳步发展的进程中,应始终把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作为单位生存、发展和创新的核心任务,培训体系的建设对于组织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员工的知识、技能等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事业单位有计划的运用培训手段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为事业单位竞争力和组织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国内外培训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外培训体系现状

国外的培训体系建设,虽然受各国国情、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的影响而不尽相同,但都是把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逐步建立并完善了较为完备的培训体系。美国培训开发协会研究调查表明,组织在培训中每投入1元钱将收获25元的回报;美国生产力提高的26%是由于对员工和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培训。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不同素质的员工对降低成本的作用不大相同,一般员工的作用是5%,受过培训的是10-15%,受过良好培训的是30%,并且受过良好培训员工的工作效率是初始效率的6倍。通过对国外现有培训现状的了解和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培训原则一致化。目前,各国培训的原则愈来愈趋于一致,都强调有的放矢,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理论与实践紧密配合。

培训前进行系统的需求调查。从用人单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出发,调查组织与员工面对的现实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规划,以达到实用有效的培训目的。

培训形式多样化。在培训方式上,各国的培训形式比较灵活,既有常规性的培训,也有员工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的选择性培训;既有公共行政学院专门组织的培训,也有通过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既有专家学者指导的一至两年的系统培训,也有短短几天的专项业务培训。

培训内容全面化。国外在培训的内容上注重全面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而不是偏重于政治理论知识。其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有提高理论素养的基础知识培训,有提高专业技能的专业知识培训,有提高实践技能的依法行政培训,有培养员工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职业道德培训,还有提高员工反应能力、机智能力的智力训练等。

2.我国事业单位培训体系现状

我国事业单位当前的培训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有些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完整的培训体系,培训工作只局限于某一个培训项目或某一项培训要求,忽视培训体系的战略性、长远性和适用性。由于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缺乏有力支撑,难以获得努力创新的兴趣点,从而可能导致员工无法进取向上,组织发展缓慢。通过对现有培训现状的了解和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未进行系统的培训需求分析。很多事业单位往往忽视课程与本单位的适用程度,并且在培训前未做培训需求调查分析,选择了不适合本单位或员工的培训课程,使培训难见实效。

培训内容及形式较为单一。事业单位组织的人力资源培训通常是理论型培训,基本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缺少针对方向型人才及针对特定岗位的专业性、技能性、知识性的培训。

培训有效性有待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培训内容与员工发展需要出现脱节,导致单位培训显现出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及缺乏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导致培训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对培训讲师较为依赖。我国事业单位培训的现状经常是外请一位老师,找一间教室就完成了一次培训,忽视了培训内容是否是学员真正的培训需求。培训讲师只是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一部分,培训内容应根据单位与员工的具体需要和现实情况制定。

3.培训体系的发展趋势

面对当下国内外培训体系建设的现状,培训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

从重视“学习内容”到注重“学习效率”。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由于知识更新的变化速度逐渐超过了员工的学习速度,从而引发了员工在学习能力上的不适应。因此,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重视培训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2)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第一,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根据所选择的培训需求调查方式,分层次、按步骤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第二,分析培训需求。主要关注受训员工的现状、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受训员工的期望等内容,并根据单位、部门、个人三个层次进行沟通访谈工作。第三,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通过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及培训需求分析结果,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2.合理制定人员培训计划

明确培训需求后,制定培训计划,保证培训需求能真实的反映在培训计划中,并且得到落实。培训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培训目标、培训计划的制定。

(1)制定年度培训目标。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单位培训的总体目标,并建立具体的、可衡量的培训目标,培训目标的制定一般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

(2)制定各类人员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后,就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将培训目标转化成可操作的行为。培训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的培训计划是依照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设立培训课程、编制培训预算;短期培训计划则根据事业单位的现有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对培训内容、活动进行具体规划。

3.综合设定人员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教案设计是一项具体、细致的系统性工作,也是决定整个培训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培训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受训者个人经历与背景、岗位与职责要求等方面的因素。

(1)根据岗位类别确定培训层级。在事业单位中,可根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将其分为高、中、初三个层级,例如:管理人员可依次分为处级领导、科级干部、一般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此分为高级、中级、初级等进行培训;工勤人员可分为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等进行培训。

(2)结合培训层级制定培训课程。结合岗位类别及培训层级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主要包含增值培训、专业培训、岗位培训、岗前培训等,具体如下:第一,增值培训。这类培训课程针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高级层次人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与科技发展趋势、成果、国家及行业的政策法规有关的适应性、拓展性培训。第二,专业培训。这类培训课程针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中级层次人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行业最新知识、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素养的提升。第三,岗位培训。这类课程主要针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初级层次人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及任职资格考试培训等。第四,岗前培训。这类培训课程主要针对新入职员工,根据调查显示,各类岗位人员认为新员工培训应包括组织介绍、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4.加强培训实施的过程管理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本,以方法创新为途径,以严格管理为手段,从而实现单位与个人的共同提升。

(1)多措并举,完善制度。将单位的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人才激励制度等有效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培训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2)统筹计划,有效安排。结合单位《培训计划》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由人力资源部统筹计划,以部门为单位细化安排,将培训计划逐步分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以确保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5.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培训流程的监控和反馈,也为下一次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1)结合岗位特点,选择适当评估方式。调查显示,专业技术岗位的员工有65%选择调查问卷,管理岗位的员工有50%选择心得报告,工勤技能岗位的员工60%选择比较考试。事业单位可根据单位实际及员工需求,结合各类岗位特点,选择适合的效果评估方式。

(2)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效果评估确定是否已经完成预先设定的培训目标,结合员工对于培训工作的反馈,不断总结培训过程的不足之处并逐步完善,为下一年度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定期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合理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综合设定人员培训课程、加强培训实施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培训体系,能够实现事业单位与员工共同发展的要求,为事业单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发展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增强员工对组织认同感的同时,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徐颂陶等.神圣的天职――中国现代人事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209

[2]徐芳.培训与开发的理论与技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朱朝霞.论培训机制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4]任莉星.浅论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培训的价值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