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疾病预防知识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0 17:40:26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1
【关键词】 预防接种;态度;认知;调查
【中国分类号】 r18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32-01
深圳市福田区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大,儿童免疫预防工作开展难度大。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的态度和认知是影响主动接种、儿童免疫覆盖率和疫苗针对性疾病发病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于2010年对辖区526名儿童监护人进行了随机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0-6岁的儿童监护人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全区八个街道办事处,计划每个街道办事处抽取60名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以街道办事处所在地为中心,随机抽取近、中、远三个社区工作站,每个社区工作站抽取20名儿童监护人,预计全区共抽取480名儿童监护人,实际抽取503名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
1.3 统计方法: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所有资料均采取双输入的办法,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了526名儿童家长,去除不合格问卷23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03份,有效应答率为95.63%。
2.2儿童父母的预防接种态度:95.6%的家长主动带孩子去接种疫苗;94%的家长认为有必要接种疫苗预防相应疾病;对于接种疫苗是否能有效预防相应疾病,85.1%认为可以,12%认为不一定,0.3%认为不能,2.6%的不知道;对接种疫苗是否安全的问题,81.1%的人认为安全,17.1%认为不知道,1.8%认为不安全;对于接种自费疫苗的态度,46.8%的家长综合考虑价格和作用,32.1%医生推荐就接种,18.3%价格可接受就接种,仅2.8%的家长不接种。福田区绝大多数儿童父母对预防接种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并肯定预防接种的效果。
2.3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及来源:将儿童父母的预防接种知识给予赋分,即正确回答一道问题赋值1分,反之为0分,将所有分值相加得到预防接种知识总分,总分为28分。最低分为8分,最高分为27分,中位数得分21分。将深圳市
3 讨论
了解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助于了解本地区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开展现况及存在困难,为如何更好的开展免疫预防工作提供依据。福田区儿童家长大多数对预防接种持积极态度,94%的家长认为有必要接种疫苗预防相应疾病,95.6%的家长主动带孩子接种疫苗,大部分家长肯定预防接种的效果。本地区调查的结果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郑志刚、谭莹等人在广西、广东小榄的研究结果高[1-2]。同时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18.9%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安全性问题存在疑虑。近年来,随着疫苗接种数量增多,社会关注度增加,预防接种的不良事件频频曝光,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安全性担忧加重,可能会对预防接种的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基层预防工作人员需加强对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的健康教育,引导家长正确认识预防接种的益处及风险,消除顾虑,保持接种积极性。
要形成健康的行为,除了需要以良好的态度、信念作为动力,还需要以正确的知识作为基础[3]。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知晓率中,4种使用时间较长,所预防疾病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的乙肝、卡介苗和糖丸三种疫苗为绝大部分家长知晓,近年来,随着我市开展多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及麻疹的宣传,麻疹的知晓率也较高,发病较少的百白破、乙脑及新纳入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家长知晓率相对较低。儿童家长对进一步的问题如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等知晓率也较高,表明我区开展的接种后的告知及预防接种宣教是成功的,这也与我区高接种率水平是相符的。总体来说辖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知识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较薄弱的是百白破、乙脑和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几种疫苗及相关疾病的知识,今后需加强这几种疫苗及相应疾病的宣传,有利于提高这类疫苗的接种率及接种及时率。
参考文献
[1] 郑志刚,蒋玉燕,杨仁聪,等.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07,12,13,(6):336-338.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兰州市幼儿园的在园儿童和前来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入托前儿童,年龄3~6岁。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80份,收回有效问卷1214份。
问卷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儿童的基本情况、日常表现及口腔不良习惯的表现部分,由儿童家长填写;口腔疾病的检查部分由口腔科主治医师先对被调查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询问,再根据检查结果按照临床症状分类分别填写相关记录。
统计分析: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运用x2检验和分析。
结果
口腔不良习惯状况:在被调查的儿童中,存在各种口腔不良习惯739例(60.9%),具有3项或3项以上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为260例(21.4%)。在各个分项中,具有“托腮、脸贴桌面读写、偏侧睡眠等不良姿势”的儿童最多,有343例(28.3%);其次为“夜间或睡眠时磨牙”的儿童251例(20.6%);喜欢“咬文具、衣物或啃指甲”的儿童有230例(18.9%),排在第3位;其他口腔不良习惯从高到低依次为吮指221例(18.2%);口呼吸195例(16.1%);偏侧咀嚼173例(14.3%);咬唇160例(13.2%);吐舌120例(9.9%),下颌前伸102例(8.4%)。从口腔不良习惯的总体情况来看,4~5岁的儿童比3~4岁儿童严重(p
口腔疾病状况:本次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872例(71.8%)。各类口腔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龋病共438例(36.1%),具有3颗以上龋齿的儿童207例(17.1%),因龋缺失牙齿的儿童38例(3.1%);其次是乳尖牙磨耗不足402例(33.1%);排在第3位的是乳牙反颌,有254例(20.9%);其他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深覆颌127例(10.5%);上颌前突69例(5.7%);上牙弓发育不足42例(3.5%);颌面异常34例(2.8%);下颌前突16例(1.3%);开颌12例(1.0%);双颌前突3例(0.2%)。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看,女孩比男孩高(p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能够每天坚持刷牙的儿童977例(73.4%),从总体来看,男孩663例,每天刷牙527例(79.8%),女孩551例,每天刷牙449例(81.6%),女孩口腔卫生略好于男孩,但无统计学意义(p=0.652);城乡比较,城市儿童口腔卫生好于农村(p
家长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状况:共调查学龄前儿童家长1196例,认为“儿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长918例例(76.7%);认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对儿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长828例(69.2%);认为自己知道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家长94例(7.8%),认为知道一些但不全面的家长914例(76.4%);有37.5%的家长希望社区及医疗保健机构经常进行儿童口腔卫生及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有58.1%的家长认为应当加强宣传,还有4.2%的家长认为无所谓。调查中城市家长及独生子女的家长比农村家长及非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加注重儿童口腔保健,两者之间差异非常明显(p
社区宣传与服务情况:对社区或医疗机构是否在你所在的社区进行过幼儿口腔保健知识方面的宣传或培训的问题,有1%的家长认为经常,有17.8%家长认为有过,其余81%的家长认为从无。在社区宣传与服务方面,城乡社区并无明显差异(p=0.986)。
讨论
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社区宣传,提高儿童口腔疾病的家庭防病意识:调查中大部分的家长都不了解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也不清楚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对口腔疾病的影响,所以并不懂怎样有效的预防口腔疾病并破除不良习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联合社区及辖区幼儿园开展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活动,向广大居民普及儿童龋齿、错颌畸形等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使广大居民认识到口腔不良习惯的危害,帮助家长们在宝宝发育的早期就预防和纠正吮指、吐舌、咬唇等口腔不良习惯的出现,从而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
建立社区普查制度,降低儿童口腔疾病发病率: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实施,社区基本医疗保障日趋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社区服务,定期开展社区、幼儿园及学校等口腔疾病高危人群的普查与保健,引导儿童形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出现问题早发现、早阻断、早治疗,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重视社区培训,提高家长口腔保健的综合素质:儿童口腔疾病与口腔不良习惯密切相关,具有饮食不良习惯的儿童,还常常伴随着紧张、焦虑、抑郁、偏执、强迫、固执、自卑等心理问题。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家长过于严厉的处罚或不当斥责,往往会加重其不良心理反应,出现对立情绪和抵触行为,造成饮食不良习惯反复出现,难以矫治[1]。所以,对待儿童的口腔疾病及饮食不良习惯问题,不但要积极矫治其不良习惯和行为,还要注意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2],从而通过改善儿童的不良认知和情绪状态,提高儿童饮食不良行为的矫治效果。因此,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当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口腔保健与心理卫生方面的讲座与培训,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的心身健康和发展[3]。
参考文献
1马迪,张丽梅.儿童功能性厌食256例治疗及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35(32):5014.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3
【关键词】 儿童;系统化;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儿童保健的要求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提上了一个新台阶,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做、怎样做好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方面,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对此有了明确的要求。
儿童早期是儿童体格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容易发生各种营养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儿童心理行为的问题也往往在这个时期种下根源。营养性疾病如近年来的肥胖儿童的增多,其中城市儿童肥胖高于农村,尤其对幼儿园儿童体检时表现的更为突出。另外,儿童口腔龋齿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都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等心理问题与有直接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向“社会形态-心理-生物医学标准样式”的转变,儿童保健也应在三个水平上进行。①增进性措施,也称一级或基础预防;②防病于未发之前,称二级预防,如新生儿缺陷病的筛查;③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及时彻底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称三级预防。要做到以上三个水平的保健,要求我们做好儿童系统化保健管理。
1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进行0-6岁儿童的系统化保健管理
1.1 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生后,医院为新生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出院后1周内,村级保健人员到产妇家中进行访视新生儿。了解出生时的基本情况、是否进行预防接种,是否进行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观察产妇居住条件,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大小便情况、睡眠情况、是否出现黄疸、脐部是否感染、口腔发育是否正常等。同时为新生儿测量体温、测量体重、身长,检查囟门大小,听诊心肺是否正常等体格检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发育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护理知识和常见新生儿疾病预防和指导。查验新生儿疾病筛查证明和听力筛查证明,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告知家长到儿童出生的医院做这两项筛查。对于异常情况的儿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1.2 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月后,村级保健人员到产妇家中进行随访。测量体重、身长,进行发育评价,观察新生儿的喂养情况、睡眠情况、大小便情况、黄疸、囟门大小等情况,同时进行发育评估。
1.3 婴幼儿健康管理 村级保健员分别在儿童3、6、8、12、18、24、30、36月龄时到儿童家中随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重、身长,进行发育评价,同时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的添加时间和种类、心理行为发育,疾病预防、口腔保健与龋齿预防、及常见疾病的健康指导。同时建议儿童家长带儿童去附近医院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8个月时进行儿童ddst检查一次。
1.4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村级保健员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保健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的测量,视力筛查,口腔检查,心肺检查,腹部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同时对儿童的膳食情况、患病情况等进行询问和指导。建议儿童家长带儿童去附近医院每年血常规检测和肝功能检查。
1.5 健康问题处理 村级保健人员对在儿童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给出科学的建议。
2 对村级保健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1 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村级保健人员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2.2 从事儿童健康管理的村级保健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乡村医生证),并接受县级妇幼保健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同时要有责任心和耐心,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
2.3 从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村级保健人员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预防接种,村妇联等多种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做好儿童的健康管理。
2.4 加强宣传,向儿童父母告知具体的服务内容,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儿童健康服务。
2.5 每次服务后及时做好记录,纳入儿童健康档案管理。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4
一、工作目标
1、在全县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检查,儿童口腔检查率达100%;
2、在全县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达100%;
3、为全县适龄儿童进行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儿童龋齿充填率达到30%以上;对符合适应症儿童开展窝沟封闭,窝沟封闭率达到50%以上;
4、加强我县基层口腔疾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防治水平。
二、工作范围和实施对象
龋齿充填干预对象为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和小学1—5年级儿童。
窝沟封闭干预对象为8周岁儿童(小学三年级学生),经口腔医生检查,根据窝沟封闭适应症确定干预对象:即儿童口腔中完全萌出、窝沟较深或具有患龋倾向的第一恒磨牙,可免费接受窝沟封闭。
三、工作内容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儿童口腔卫生干预工作,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儿童口腔卫生干预工作,要明确专人负责,做到县、镇、村三级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2、强化宣传造势,全面开展宣传发动和健康促进。县疾控中心、各镇卫生院,各小学幼儿园要大力开展适龄儿童口腔疾病干预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张贴宣传画以及举办科普讲座等宣传形式,营造人人关注口腔卫生的良好社会氛围。对适龄儿童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基本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
3、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口腔疾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相关镇卫生院要根据工作任务严格筛选,明确口腔疾病干预工作人员,并进行专项业务培训,确保准确掌握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等业务技术。
4、严格操作规程,认真组织开展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对辖区内小学1—5年级和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按照“自愿参与”原则,对参加的儿童按照操作规范,现场操作应严格按照消毒隔离的要求进行,防止交叉感染,确保工作质量和儿童身心健康。对患有龋齿和适宜窝沟封闭的儿童发放通知单,由家长陪同到到指定的镇卫生院进行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
5、加强信息收集、统计和分析。各镇卫生院要及时准确输入、整理、统计和分析相关数据,并按要求上报有关信息。
四、工作实施技术流程:
【健康教育,宣传发动及各项准备工作】【1-5年级及幼儿园中班以上儿童口腔健康筛查】【选择符合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的患儿】【按规范实施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填报相关数据表格】
五、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县教育局成立儿童口腔卫生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儿童口腔卫生干预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导评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建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示范区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儿童口腔卫生干预工作的日常事务。
2、各小学幼儿园负责龋病/窝沟封闭适应症筛查工作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对患有龋齿和适宜窝沟封闭的儿童发放《县龋齿充填/窝沟封闭通知》。
3、卫生院负责为辖区内幼儿园和小学适龄儿童口腔卫生干预工作的具体实施,对患有龋齿和适宜窝沟封闭的儿童,免费进行进行窝沟封闭,患有龋齿的儿童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龋齿充填,以及相关资料统计上报工作。
4、县疾控中心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资料汇总等工作,并协助县卫生局和县教育局做好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
六、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
1、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本次活动动员、培训和器械设备等准备工作。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5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的有效措施,笔者对2008~2012年昆明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
1临床资料
我院2008~2012年共死亡1026例,其中2008年死亡262例,2012年死亡169例,共有院前死亡428例。新生儿449例、1~12月335例、1~5岁242例。
分别对2008~2012年儿童死亡报告卡及门诊或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主要死亡原发疾病进行排序分析。
2结果
2.1死亡原因构成与顺位 见表1。从中可看出,2008~2012年我院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为窒息、肺炎、中枢感染、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和先天异常。占死亡总数的89.96%。
2.2 2008~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 见表2。从死亡地点看出有43.08%的儿童死于到医院途中或家中必须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进行宣传活动,使基层医务人员和家长对儿童疾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和早治疗,从而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
2.3 2008~2012年5岁以下死亡儿童年龄 见表3。新生儿死亡占43.76%,1岁以下儿童占32.65%,5岁以下儿童占23.59%。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是新生儿期。因此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在于降低新生儿的死亡。
3讨论
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结果显示,昆明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2012年病死率比2008年下降35.50%。而在死亡儿童中以婴儿为主,婴儿中又以新生儿为主[1]。很明显,不从根本上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千年发展目标》就难得实现。死亡原因中以窒息为主,其次为肺炎。因此加强主要死亡原因的预防与控制,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措施有:
3.1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要求进一步加强产科质量建设,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适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医务人员接生技能及窒息复苏业务进行培训,以降低宫内窘迫、出生窒息、肺炎等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加强产科、儿科医师合作。
3.2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 三级网的建立健全仍然是妇幼保健工作重点,必须要政府部门的协作和参与,积极发挥三级网的作。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能力,对常见疾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或及时转诊;使儿童确实能享受保健服务,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3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 对孕妇进行有效的卫生和营养指导,防止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提倡母乳喂养,做好产后访视,以确保每一个新生儿都能够顺利度过这一个最危险的时期。
3.4加强疾病的防治提高其诊疗水平 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随着经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经有所下降,但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因此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诊断率和抢救质量,掌握正确的转诊指征,做到及时转诊,增加家长对疾病的知晓程度,及时识别疾病,及时就医[2]。
3.5宣传保健和安全知识 大力宣传婴幼儿保健和安全知识,防止常见多发病的发生,尤其是要加强急性疾病的管理[3],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儿童及家长安全防范意识,杜绝死亡的发生,从而减低死亡率。只有采取各种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霍薏钦,石新民.199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99-301.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6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富民 650400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了解和需求,以便提高儿童的预防接种率。方法 设计计划免疫知识的调查问卷,对我接种门诊2012年3月—8月接种的362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并且将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文化程度在专科以上的家长得分最高,文化程度最低的家长得分则最低。结论 应该加强对儿童家长的计划免疫知识宣传,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家长,使他们更加全面的了解计划免疫知识,从而使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开展。
[
关键词 ] 计划免疫知识;需求;认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122-02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和谐稳定。为了减少儿童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率,必须对所有的适龄儿童进行相应疫苗的接种,从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1]。本文针对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与需求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中心接种门诊对2012年3月—8月期间接种的362名儿童的家长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为中心自行设计。接种人员向家长讲解清楚调查的目的,请家长填写问卷上的内容,再将调查问卷收回。
1.2问卷的设计
整个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儿童和家长的基本情况,第二个部分是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了解情况,内容包括预防接种的意义、接种疫苗的种类、哪些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第三个部分是对计划免疫的认知需求情况。
1.3数据处理
将我中心接种门诊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家长的基本情况
总共调查了362名儿童家长,其中有192名母亲(53%)、170名父亲(47%)。家长的学历在专科及专科以上的有129位(35.6%),高中(中专)专学历的有59位(16.3%),初中学历的有98位(27%),小学以及小学以下学历的有76位(21%)。当地户口的儿童家长有311名,(85.9%),流动儿童家长有51名(14.1%)。
2.2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认知情况
在362名儿童的家长当中,文化程度为专科以上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知识、计划免疫注意事项等部分的得分最高,平均得分分别为8.7分、7.1分、9.4分。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家长得分最低,平均分为4.1分、3.6分、5.3分,p<0.05。详情见表1。
2.3家长获得免疫知识的途径
在362名儿童家长当中,有198名家长是从预防接种人员及医院产科医务人员处了解的计划免疫知识,占54.7%;有99名家长是从网上、电视上得到的计划免疫知识,占27.3%;有41名家长是在从亲戚、朋友、家人处获得的免疫健康知识,占11.3%;有24名家长是在小区、医院的宣传栏中了解的这方面的知识,占6.7%。由此可见,家长获得计划免疫知识的途径有很多,但预防接种人员及医院产科医务人员起了主要的作用。
2.4不同学历的家长对计划免疫注意事项的认知
由下表可以看出,学历越高,对免疫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越深。详情见表2。
3讨论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由于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弱,很容易感染上各类疾病,比如麻疹、乙型肝炎、结核病、甲型肝炎、小儿麻痹症等等[2]。因此需要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从而减少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儿童能健康的成长。被列入计划免疫的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a群流脑疫苗、麻风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a c流脑疫苗、白破疫苗等[3]。打疫苗之所以能够有效的预防传染病,这是因为疫苗中含有能够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刺激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又被称为抗体。不同的抗体能够和相对应的细菌、病毒结合在一起,致使这些细菌病毒失去致病力。但是一种疫苗只能对一种细菌或者一种病毒产生作用,所以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通过这些接种这些疫苗,能够很好的预防疾病。因个体差异,在接种过后难免会出现不良反应,家长应正确对待。反应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全身反应主要有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4]。轻度反应家长不必过于紧张,一般不需临床处理,3 d可自行恢复。如果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并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除了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的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了解得较多以外,其他学历的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得不够全面,甚至缺乏一定的常识。家长如果不了解预防接种方面的知识,或者不了解预防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就会导致儿童漏种、迟种,甚至出现副反应。因此,必须加强计划免疫方面的宣传,使广大的家长能够正确的认识预防接种。
社会要加大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儿童的家长宣传计划免疫方面的知识,使儿童能够按照规定完成计划免疫。并且还要强化预防接种措施,及时的建卡、建证,让儿童免疫能够及时的落实。此外,医院还应该提高儿科、产科医护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加强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培训。由于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而且出现了很多新的疫苗,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及时的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从而适应广大群众的需要。上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家长获得计划免疫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预防接种人员及医院产科、儿科的医务人员,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也都是从医生处进行咨询的。所以,医护人员还需要了解儿童的早期教育、喂养、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使计划免疫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和进行。
[
参考文献]
[1] 吴映玫,谢满容,黄笑芳,等.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传染病控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5.
[2] 叶仁俊,梅茂冬.江苏盐都县健康儿童流脑疫苗免疫成功率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7):39-40,53.
[3] 李萍,申莉,闫丽颜,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状态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6):479-481.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7
关键词:小儿;预防接种;护理干预
优生优育政策实施,每个孩子出生后进行相应计划免疫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减少小儿患病几率使他们可以健康成长[2]。这是种花费较少却效果显著的措施,保证着广大小儿具有疾病防预的重要手段。我国在法律上是有防预接种制度的给予每个儿童这种权利。根据多年小儿临床经验总结,有效安全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可以保证儿童健康地成长。故从我院预防保健科从2012年2月~8月进行预防接种的120例儿童进行不同护理观察。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预防保健科于2012年2月~8月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1个月~9岁,平均年龄〔6.48±3.26〕所有儿童父母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护理干预理措施〕。接种疫苗类型:卡介苗、骨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国家规定疫苗〕两组儿童一般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3],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给所有小儿进行常规体检,并建立相应档案。详细记录小儿身体各项指标。询问家长及小儿有无过敏史,及禁忌症等。给家长进行较为全面预防接种知识宣教。接种时让父母给予陪同与鼓励,减少小儿恐惧紧张情绪,以便疫苗接种成功[4]。
1.2.2 接种疫苗均是合格有效疫苗,接种前需核实有效期及生产期。确保每支疫苗都是安全可用的。注射时鼓励安抚小儿,达到配合。选取适当部位进行疫苗接种,一人一用,无菌操作技术,三查八对规章安全可行[5]。
1.2.3 接种后,让小儿勿挠勿抓注射部位,以免造成感染或者假特异性反应。疫苗注射后让家长看护好小儿,避免剧烈运动。注射部位尽可能避面冷热刺激且保持洁净,避免感染。若疫苗接种后出现呕吐、高烧、红疹、腹泻等应及时返院就医。两组小儿在常规护理下进行疫苗接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两组小儿在不同护理措施下进行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及小儿父母对接种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见表1。
3 讨论
预防接种是一种对小儿实施机体防御保护手段。孩子从出生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免疫球蛋白渐渐减少不足以保护小儿不受疾病感染。小儿因为抵抗力弱,体质较成年人差故是疾病易感人群,需要受到适当防护措施进行保护。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儿童在出生之后都具有育苗接种的权利。这也是国际上所提倡方法,用较少费用安全有效对儿童进行育苗接种保护儿童健康[6]。
大多农村父母对于疫苗接种意识度差,与对防疫接种不重视。导致很多孩子错过最佳接种时间,造成儿童健康不同程度影响。孩子因为年级小,害怕打针吃药,哭闹拒绝接种疫苗,家长因为心疼往往选择不打疫苗又因疫苗接种次数较多,时间又因疫苗类型不同大相径庭。又因工作忙碌造成疏忽,往往错过最佳接种时间。造成儿童疾病感染率增高。给家庭带来困扰及经济损失。因此,防预接种人员应配合护理人员做好免疫接种宣传,从儿童出生之前就对儿童父母进行接种意识灌输,强调接种育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原理切实告知接种疫苗的优点及未按时接种疫苗会对小儿带来危害及影响。从根本上让国家政策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享受接种育苗的权利。提高小儿防预接种率,降低小儿患病几率,对临床护理防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7]。
从我院防预控制中心这120例儿童在预防接种中根据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后得出,加强知识宣教及预防接种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实施中能安全有效为儿童提高疾病防预能力减少疾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成杰.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766-767.
[2]陈雪平,李志慧.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 ,2013,(32):293-293,294.
[3]门朝霞.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57-58.
[4]韩顺惠.小儿预防接种全程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2,25(1):58-59.
[5]黄息凤.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910-1911.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8
[关键词]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74.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201-01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流动人口涌入量迅速增加。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成为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计划外生育、收入水平较低、居无定所、频繁流动、家长对免疫接种认知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难以全面落实,增加了管理难度[1-2]。为了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卫生部办公厅于1998年下发了《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来解决流动儿童免疫的薄弱环节。笔者针对平顶山市新华区2007~2008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进行研究分析,现将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流动儿童现状
流动儿童常常因为生活条件等有关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且因为经济原因、文化素质等使家长预防疾病的意识淡薄。很多流动儿童有漏建卡、漏接种现象发生。
2 影响因素
2.1来源地因素
由于流动人口多数来自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使卫生防疫人员难于进行跟踪服务。
2.2文化因素
儿童家长由于文化层次低,卫生防病意识淡漠,自我保健意识差和对计免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得这类儿童计免现状存在着严重的“三低一高”现象,即四苗覆盖率低、建册率低、认识低、相关传染病高[4]。
2.3 棉衣服务因素
免疫服务不到位,服务单位应每月一次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调查走访。但少数工作人员没有做到挨门挨户调查走访导致部分流动儿童漏建证簿、漏接种。
3 对策
3.1 加强领导辖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做好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等工作。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流动人口居住证等手续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信息。同时动员本区内流动人员的适龄流动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3.2 严格执行接种证制度
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应及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儿童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报告,并督促其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当地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5]。
3.3 改变现行管理模式
行政部门在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时,应进行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部门要做好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知识宣传工作,积极引导流动人口主动参与。督促适龄儿童及时到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完成适龄流动人口儿童调查及预防接种任务。
3.4 详细接种工作
在辖流动人口聚居地设立规范的接种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和完善接种制度,提高预防接种率。要加强辖区内流动人口儿童的登记管理,及时收集辖区内新出生、迁出、迁入流动人口儿童的情况,准确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儿童基本情况。
3.5 鼓励与补助工作
收集流动人口儿童资料,对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乡村医生和其他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市级财政对困难县、区开展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
3.6 严格执行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要定期组织对辖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内容包括:是否掌握流动人口儿童数量、免疫服务策略、预防接种服务计划、预防接种实施与效果[6]。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总之,人口大流动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管理好流动儿童既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将全区的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一样,加入到免费计划免疫的行列,享有同样的预防接种待遇。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释义[j].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16-202.
[2]徐缓.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6):376-377.
[3]严有望.我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8,12(1):31-32.
[4]余晓琼,路秀平.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j].中国计划免疫杂志,2005, 11:73-75.
[5]何建平.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80-81.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9
【关键词】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目的;实施效果
根据国家规定免疫程序的计划免疫工作,是指有计划利用疫苗预防接种,增强人群免疫力,尤其是儿科的保健基础,对于降低感染性疾病、控制儿童并发率、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康教育作为计划免疫工作的有效促进手段,在临床上应广泛推广。笔者选取医院所管辖区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接受免疫接种家长1800例,以各种形式给予免疫健康教育,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计划免疫工作的目的与实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所管辖区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接受免疫接种家长2800例,其中男性700例,女性1100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38.4±7.8岁,文化程度:1150例大专及以上、550例中学及中专、80例小学、20例文盲。
1.2方法
1.2.1接种前仔细收集家长基本信息,主要包含计划免疫的一般情况、认知水平,制定针对性的宣教形式。向儿童家长、产妇详解而儿童多发性疾病、常见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同时宣教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注意事项等。通过画报、网络、图片、宣传册子、照片等形式,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介绍计划免疫基本知识给家长,根据不同年龄段,介绍各种免疫基本信息、接种方法,以使家长了解接种重要性[1]。
1.2.2接种时在接种时,向家长详解有关疫苗接种适应症、禁忌症、疫苗名称、接种时间、接种作用、注意事项,以及接种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同时,需告知家长应在儿童身体处于健康水平条件下,方可进行接种疫苗,获取家长配合,提高接种率,防止促发副反应。
1.2.3接种后完成接种后,当天给予儿童充分休息,不洗澡、多饮水,仔细监测儿童体温变化、局部反应。如果儿童体温大于38.5摄氏度,可服用退热药物。若出现轻微局部反应,无需给予特殊处理。若出现严重局部红肿,可采用干净毛巾进行热敷,如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防止出现不良反应[2]。
2结果
经过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家长、儿童的配合实施,提高了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的主动性,了解疫苗接种的禁忌症与适应症,以及接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实现预期目的。儿童建卡率为100%,计划内儿童免疫苗接种合格率为99.3%,计划外免疫苗接种率为93.6%,在接种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感染性疾病。
3讨论
因生长发育关系,儿童的机体、免疫系统等均无发育完全,属于传染病易感人群,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最有效的方法即及时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指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近年来,随着疫苗接种技术的进步,接种后保护率达92%以上。然而大多数儿童家长缺乏对计划免疫的相关认知,仅接受i类免费疫苗,对于非规定类、接种率较低、费用较高的ii类疫苗,主要呈现一种不支持、不理解的状态,许多家长持有一种有病现治、无病不防的态度。例如,有些家长明知宝宝有接种禁忌证,但仍心存侥幸,接种前不向医务人员说明情况,这样接种疫苗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对于所有家长,特别是儿童母亲、育龄期妇女、孕产妇,实施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健康教育的目的:①通过多样化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免疫接种率。设立疫苗知识宣传栏、宣传牌于计划免疫候诊厅,可使家长直观化的了解接种疫苗的禁忌症、适应症、年龄范围、时间范围、接种后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同时,利用宣传单的形式发放给家长,可使家长了解接种的重要性。接种儿童加重可能是老年人,应强化口头指导教育,在接种疫苗前,向老年人细心讲解,以提高接种工作的配合性、主动性。②强化流动儿童家长健康教育,保证疫苗的及时接种。因我国城市流动人口较大,增加了计划免疫的难度。因此,计划免疫人员熟悉、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定期到家发放接种疫苗的相关知识手册,并向家长细心讲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使其了解接种疫苗作用,提高疫苗接种主动性、接种率、及时率。③通过加强计划免疫人员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常规培训中纳入健康教育培训,每周开展业务学习,选择不同方式,轮流培训每一个计划免疫人员,向其培训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相关知识,不断更新知识,要求培训人员作出学结,鼓励提倡合理化建议。疫苗接种存在途径差异,对于接种针头类型、针头大小、接种部位、接种角度、接种深浅等,均有严格要求。例如,在接种百白破疫苗时,若接种部位太浅、疫苗不均匀,极易导致无菌性化脓感染。在接种卡介苗疫苗时,若误注入肌肉、皮下,极易导致局部淋巴结肿大、局部脓肿等。因此,在计划免疫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加强三查七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接种疫苗,避免发生疫苗错种、漏种、误种献血,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4]。
健康教育的实施: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进行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接种疫苗健康教育工作是由社会不同结构的成员组成:接种疫苗人员、家长、政府、群众等等,同时存在各种文化程度差异,所以,我们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学习,在接种疫苗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是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宣传栏、宣传手册、口头宣教等形式,使儿童家长可提高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充分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接种率、及时率等问题[5]。在本组实验中,经过分析后得知,儿童建卡率为100%,计划内儿童免疫苗接种合格率为99.3%,计划外免疫苗接种率为93.6%,在接种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感染性疾病。
综上所述,针对计划免疫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目的在于提高接种率、接种及时率,可提高儿童的接种率,降低传染病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艳,岳秀艳.健康教育入社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47-2048.
[2]陈伟,朱向军,高志刚,等.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4):466-468.
[3]张兴玉.系统化健康教育在儿童计划免疫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09-1110.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10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国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全体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上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健康档案的建立,存在电子档案的录入与纸质档案不同步现象,部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信息不能完全一致,各项重点人群的筛查率远低于理论数字。
2、 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询活动次数未达到项目要求。
3、 慢病管理频次及管理率不达标。
4、 慢病随访和其电子录入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个别随访无意义,甚至不真实。
5、 档案未很好的利用,多数成了“死档”,失去了建档的意义。
三、 长期工作安排:
1、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
2、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至少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定期进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对其电子录入。利用随访宣传防病知识,做好资料汇总和信息上报。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同时加大筛查重点人群,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实,有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季节防病重点,每两月更换一次室外及室内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内容,印刷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在上门访视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每个月组织动员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及6岁以下儿童家长等以重点人群为主的本地群众参加我院举办的健康教育讲座;每个月利用集市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活动;循环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六种;提供不少于十二种的印刷资料;其相关资料(通知、照片、记录、教案、试卷等)必须规范存档。
4、老年人保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护和伤害预防、自救 等健康指导。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辅助检查工作。确保65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体检。全年对上述人群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做好宣传发动,积极参与强化免疫,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5、档案(纸质和电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未建档的建档;建档的充分利用档案,如信息的更改,内容的填充,随访等。
6、预防接种。建立规范化的免疫门诊,建立健全计免制度,规范计免接种操作,每月接种不少于8天,同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为我乡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熟练掌握接种前、后的全面情况,做好接种反应事故的处理登记,加强冷链管理,做好疫苗的进出管理、冷链远转管理、失效报损登记。根据上级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相关疫苗的强化和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的传染病。新生儿建卡、建证、入托学生验证。
7、传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组织和传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规范使用门诊日志,建立健全发热、腹泻门诊登记,认真做好疫情报告、疫区管理及疫情登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让医务人员全了解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分类、法定报告人、报告时限、方式、程序等业务知识。同时让更多人群认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及时完成疫情登记。
(2)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开展病人的追踪治疗及随访管理,督促其定期复查,并将信息及时上报贺州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普及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规范的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
8、儿童保健。加强儿检工作,四到六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0%以上,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0%以上,新生儿访视率达90%,做好儿保建册工作,加强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及时发现与治疗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依法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管理。对新入托园的幼儿一律进行体检,合格者方能入托。
免费向我乡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同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辅食的添加等营养及护理的咨询指导,对常见病的预防、心理发育、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对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等疾病进行预防,规范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
9、孕产妇保健。免费向辖区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规范孕产妇保健,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等工作。继续加大实施母婴安全工程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龄妇女和孕妇情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减少孕产妇死亡。叶酸及孕产妇分娩补助及时发放。
10、重性精神患者管理。完成四次的随访等工作,如患者等情况许可,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聋哑儿童社会适应体育干预探讨 2023-01-17 09:02:27
2022-10-17 14:42:45
2022-10-17 09:04:42
2022-10-02 10:02:26
儿童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线上教学模式 2022-09-30 15:18:45
2022-09-19 09:19:59
精品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