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收支管理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0 17:40:27
资金收支管理篇1
广电部门“收支两条线”的特点
由于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不同,“收支两条线”在这两个领域实施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广电部门实施“收支两条线”主要出于两个目的 :(l)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以实施收支两条线为切入点;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内部控制系统,通过高效的价值化管理来提高效益。
与财政“收支两条线”相比,存在以下特点:
1、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在实现利润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各单位的收入与支出。而财政部门的收入和支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2、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在收入环节除了对已到账的现金进行管理,还要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在支出环节则与支出体系相关,要“量力而行”,合理控制费用支出;收支又要与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相结合。对于行政单位而言,其收支相对比较固定和简单,两条线管理的“发散性”较弱。
3、现金流量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可以以“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为平台和切入点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
“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
“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从规范资金的流向、流量和流程三个方面入手:
1、资金的流向方面:要求各部门或各单位在内部银行设立两个账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并规定所有收入的现金都必须进入收入户,收入户资金由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而所有的货币性支出都必须从支出户里支付,支出户里的资金只能根据一定的程序由收入户划拨而来,严禁现金坐支。
2、资金的流量方面:在收入环节上要确保所有收入的资金都进入收入户,不允许有私设的账外小金库。另外,还要加快资金的结算速度,尽量压缩资金在结算环节的沉淀量;在调度环节上通过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金收支计划实现对资金的精确调度;在支出环节上、根据“以收定支”和“最低限额资金占用”的原则从收入户按照支出预算安排将资金定期划拨到支出户,支出户平均资金占用额应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效的资金流量管理将有助于确保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地回笼,各项费用支出受到合理的控制和内部资金的有效调剂。
3、资金的流程方面:资金流程是指与资金流动有关的程序和规定。它是收支两条线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关于账户管理、货币资金安全性等规定;(2)收入资金管理与控制;(3)支出资金管理与控制;(4)资金内部结算与信贷管理与控制;(5)收支两条线的组织保障等。
需要说明的是,收支两条线是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它与各个广电部门的发展战略、管理文化和组织架构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在构建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以管理有效性为导向。
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在实行收支两条线过程中,应对现金收支部门或分支机构银行账户的开设、使用和清理实行严格的集中管理,下属单位可不在银行开户而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开户。
2、强调结算纪律。严禁现金坐支。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中,不仅收入的现金不得直接用于开支,银行收入户的资金也不能直接用于开支,所有支出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支出户。为了杜绝现金坐支,还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强调结算纪律,如当日收入的现金应及时缴存收入户,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必须通过银行支付,以及不得白条抵库等。
3、以现金流转为核心来进行财务管理。这一观点正在被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同。只有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支出的受控,才能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预算管理中,各项预算项目应以现金流为控制源头。因此,应有意识地围绕现金流转这一核心,借助于收支两条线这一平台,结合实际情况来构建适合于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
4、在实施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有关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流程,并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其落实到位。
资金收支管理篇2
关键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特点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相较于普通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拥有自己的特点。据笔者汇总,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资金充分体现了社会性
其实社会性,也是资金本身的一种特征,但是在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中,这种社会性的特征被更加鲜明的体现了出来。虽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不同于全额拨款等其他类型的事业单位,但是其资金的投放,在为了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仍然是将多数资金投放在科研、教育、卫生等仍然属于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之中, 因此,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资金充分体现了社会性。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资金活动范围有限
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无论是资金筹措渠道,还是投放领域都不同于一般企业。其资金活动范围相较于一般企业要小许多,基本局限于社会条件的建设。比如,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科研技术和设备、改进服务质量、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很多企业进行的经济项目,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无法涉及。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这种狭窄的资金使用范围以及相对明了简单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得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都得到了一定降低,从侧面能够帮助其提高财务活动管理的效率。
(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资金投放不以市场调研为基础
通常,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一般会经过严格的市场调研来寻求最佳投资方案,并以此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于其存在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使得投资项目的选择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且还要结合职责范围进行不断完善与调整,以便使得资金的投放活动满足服务活动的要求。由于其特殊性的存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资金投放并不以市场调研为基础。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现状
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目前状况来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体制的转变,各事业单位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投入资金的使用与分配不当,市场观念淡薄,不重视资金的回收效益的情况,造成有限的资金被流失或者被闲置,继而使得资金利用率低,使用效果差。经笔者汇总,当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制度约束乏力
当前,很多自收自支性事业单位对资金管理不到位,缺乏监管力度。财务部门或资金管理部门对资金管理没有落实到制度的层面,直接造成制度对资金支出行为的监管力度不足。尤其是当有些支出行为超预算或者不合理时,领导对此的态度多数是予以姑息,使得财务部门或相关人员难以实施强力而有效的监督,最终使资金管理流于形式。
(二)财务内控作用无法充分体现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自负盈亏,理应对财务管理相当重视。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自收自支性事业单位延续了事业单位的特点,普遍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高,使得财务人员的能力和财务内控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多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是承担了简单的服务性工作,比如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等。而对具体业务和相关决策了解并不多。除此之外,财务人员对各项资金拨付使用活动也并没有进行良好的事前和事中辅助控制作用,更无需说根据业务的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财务内控作用无法充分体现。还有些财务人员没有精力也缺乏十足的专业知识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使得自收自支性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成为“真空”。
(三)资金管理的预算工作准备不到位
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收益归该单位所有,支出也由该单位负担,有结余不用上交国家,有缺口国家也不给予弥补。不执行政府机关的收支两条线政策。作为资金管理的基础,预算的作用极其重要。但是,从一些自收自支性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情况来看,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不十分充分和详细,相关财务人员在制定预算计划时不够仔细和认真,而且制定出的预算并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之中。明显表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对资金管理的预算重要性和意义把握不足,直接造成资金预算不到位、责任主体缺位。
(四)绩效评价体系形同虚设
若要资金的使用有效,管理健全,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然而,当前很多自收自支性事业单位对绩效评价体系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得资金在列支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除此之外,资金在支出方向上也缺少跟踪机制,财务部门甚至对资金使用环节、流向何处、资金的重点支出事项,以及究竟还缺少多少资金数额等情况并不确知。而且对某些领导为了政绩而做表面文章的负面行为也无法第一时间掌握,使资金的管理运用受到极大影响。
三、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资金管理实则还是属于财务管理,因此,若要实现优良的资金管理,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是根本。笔者认为,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转变思想观念,追求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财务人员在熟知财务专业知识和业务的前提下,还要具备灵活运用投资管理、基建等知识的能力,唯有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方能保证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和实施。相关会计工作人员要适应现代化的经济形势和管理要求,将国家当前政策与法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完善知识结构,把基础的财务工作逐步向与资金投资相关的核算、控制、决策、反映和监督等方面转变。
2、实现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自收自支性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在充分考虑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的要求,实现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等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以此达到提高和控制资金使用效益、维护资金使用安全的目的。最终实现资金约束监督和有效管理的一体化目标。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全程监控资金的使用过程,加强资金的使用成果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对资金管理的全过程,不妨利用信息化管理。即从预算编写之初的预算指标设定、资金用款计划,以及资金流向等方面,引入财务软件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不但能够节能一定的人力物力,使财务等资金管理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统筹的安排,而且,拥有信息化这一保障,在信息沟通顺畅的同时,还能第一时间掌握资金使用的状态。从根本上有利于杜绝挪用资金和挤占资金的现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利用信息化手段全程监控资金的使用过程,尤其有利于降低资金的管理成本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增加了财务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三)加强日常审计工作,赋予内审人员充分的审核权力
资金动力,是审计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因此,加强对资金的内审力度变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管,通过有力的监督和科学的管理,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能。面对自收自支繁多的资金情况,始终要持有一种端正的工作态度,无论项目的金额是多少,都要坚持认真做好日常审计工作。但是,相较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在强制性和独立性方面较弱。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单位外部部门以及政府时,单依靠现在内审人员所具有的职能,不可能仅凭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这一点也是造成内审力度薄弱的关键所在。对于此,笔者认为,在要求内审人员审计义务的同时,应适当赋予其充分的审核权力,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内审这一直接的监管作用,来实现资金的最佳使用效能。
(四)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
在宏观层次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主要是从资金的列支计划、可行性分析、资金耗费预算、具体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制定规范的操作标准和程序。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具体详细的资金管理办法,尽量涵盖较为全面的资金使用情况,并且明确各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和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赵品春.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非税收入会计核算的探讨.交通财会,2011;12
[2]金晓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浅析.财税科技,2010;31
[3]沈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审计与理财,2007;11
[4]欧阳蓉.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财经界,2007;10
[5]彭源波.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6]庄序莹,毛程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与改革设想.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12
[7]周郁慧,李伟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7;5
[8]财政部办公厅.财税改革探索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资金收支管理篇3
一、企业“收支两条线”的特点
由于企业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不同,“收支两条线”在这两个领域实施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企业作为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营利组织,实施“收支两条线”主要出于两个目的:(l)对企业范围内的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以实施收支两条线为切入点;构建企业添财务管理体系动内部控制系统,通过高效的价值化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而政府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及时、足额的回笼,更重要的在于能有效消除滋生腐败的温床,为加强廉政建设服务。
由于企业与政府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目的不同,企业“收支两条线”与政府财政“政支两条线”相比,存在以下特点:
1.企业实施收支两条线,要在考虑投入产出比、实现利润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各单位的收入与支出。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2.企业“收支两条线”管理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在收入环节除了对已到帐的现金进行管理,还要对企业的应收帐款进行管理;在支出环节则要与企业的支出体系相关,要“量力而行”,合理控制企业的费用支出;收支又
都要与企业的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相结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收支相对比较固定和简单,两条线管理的“发散性”较弱。
3.由于企业“收支两条线”“发散性”较强,加之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有可能以“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为平台和切入点构建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而行政事业单位,只要“收支两条线”相关工作实施到位,就可以有效地达到严肃财经纪律和规范财政秩序的目的。
二、“收去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
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多个独立的现卖收支部门或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企业构建“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明确划分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的流动,严禁现金坐支;(2)确保收入的资金能够及时、安全、足额地回笼,并能实行有效的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3)围绕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根据预算合理安排支出,并保持企业持续经营所必需的最佳现金余额。(4)建立“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在上述原则指导下,企业“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从规范资金的流向、流量和流程三个方面入手:
1.资金的流向方面:企业“收支两条线”要求各部门或分支机构在内部银行或当地银行设立两个帐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并规定所有收入的现金都必须进入收入户(外地分支机构的收入户资金还必须及时、足额地回笼到总部),收入户资金由企业资金管理部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而所有的货币性支出都必须从支出户里支付,支出户里的资金只能根据一定的程序由收入户划拨而来,严禁现金坐支。
2.资金的流量方面:在收入环节上要确保所有收入的资金都进入收入户,不允许有私设的帐外小金库。另外,还要加快资金的结算速度,尽量压缩资金在结算环节的沉淀量;在调度环节上通过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金收支计划实现对资金的精确调度;在支出环节上、根据“以收定支”和“最低限额资金占用”的原则从收入户按照支出预算安排将资金定期划拨到支出产,支出户平均资金占用额应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效的资金流量管理将有助于确保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地回笼,各项费用支出受到合理的控制和内部资金的有效调剂。
3.资金的流程方面:资金流程是指与资金流动有关的程序和规定。它是收支两条线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关于帐户管理、货币资金安全性等规定;(2)收入资金管理与控制;(3)支出资金管理与控制;(4)资金内部结算与信贷管理与控制;(5)收支两条线的组织保障等。
需要说明的是,收支两条线是一种企业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它与企业的性质、战略、管理文化和组织架构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在构建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以管理有效性为
导向。比如、把资金从收入户向支出户划拨就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总公司统一划拨,便于集中控制;二是经营单位就地划拨,便于灵活控制;三是经营单位的上一级单位划拨、便于平衡控制。选择哪一种划拨方式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三、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注意的
在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银行帐户的管理、在实行收支两条线过程中,应对现金收支部门或分支机构银行帐户的开设、使用和清理实行严格的集中管理。单位应就收入户和支出户的使用同银行签定协议,利用银行资源来维持收支两条线管理。设有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的单位。下属单位可不在银行开户而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开户。
2.强调结算纪律。严禁现金坐支。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中,不仅收入的现金不得直接用于开支,银行收入户的资金也不能直接用于开支,所有支出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支出户。为了杜绝现金坐支。企业还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强调结算纪律,如当回收入的现金应及时缴存收入户,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必须通过银行支付,以及不难白条抵库等。
3.以现金流转为核心来进行财务管理这一观点正在被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同。只有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支出的受控,才能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预算管理中,各项预算项目应以现金流为控制源头。因此,企业应有意识地围绕现金流转这一核心,借助于收支两条线这一平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构建适合于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
资金收支管理篇4
关键词: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通信企业
收支两条线本是政府为了加强财政管理和整顿财政秩序对财政资金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当前,许多大型集团企业也纷纷采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通信企业也不例外。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企业范围内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减少资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构建“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几个基本原则:其一是明确划分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的流动,严禁现金坐支;其二是确保收入的资金能够及时、安全、足额地回笼,并能实行有效的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其三是围绕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制定合理的预算安排,保持企业持续经营所必需的最佳现金余额。根据以上原则,通信企业“收支两条线”要求实行收、支分户管理,在当地银行分别设立收入账户及支出账户,相互之间不得进行资金调拨。收入账户包括收入归集账户及一般收入账户:收入归集账户用于对外收款,定期对内归集收入及向上级公司上缴资金;一般收入账户用于对外收款及定期对收入归集账户划拨资金。支出账户包括运营性支出账户、资本性支出账户及其他必须设立的支出专户。省通信公司对各市分公司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收入资金全额上缴,支出资金按预算核拨。市分公司对下属县分公司实行报账制管理。
为确保资金运转的有序、高效,省通信公司拟最终实现“自动型零余额”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即收入账户资金自动清零上划,支出账户资金实行“限额控制、日间透支、日终清算、零余额”管理。由省公司统一与银行签定零余额帐户协定,对每个分公司规定支出限额。每天分公司起始余额为零,可在支出限额的基础上要求银行支付,银行办理支付后,分公司银行帐户为负数,银行对每天的支出总额进行合计,每天与省公司进行核销,省公司拨付相应的资金到开户银行指定帐户,分公司银行帐户保持零余额。而且各个银行对于当天清算的资金不按贷款处理,省公司不够资金进行清算时银行才计贷款利息。实行零余额帐户管理可以实现两个目的:最大限度地将资金保留在省公司帐户上,可保障省公司有最大量的资金沉淀,实现资金的良性周转。“自动型零余额”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规定:1、收入归集专户设置:省、地市及县三级公司分别开设收入归集专户,各级分公司可以选择在中、农、工、建中的一家或多家开设收入归集专户,但一级公司在一家银行仅限开设一个收入归集专户。如下一级公司在中、农、工、建开立了收入归集专户,上级公司须在同行开立收入归集专户。2、出透支专户设置:省公司经营性支出透支户已在某行开立,相应地,为实现资金透支功能,各市公司经营性支出透支户必须在同行开立,支出透支账户必须专户使用,严禁串用。县分公司原则上仅限保留一个支出账户,不设透支功能,由地市公司直接拨款。收入账户资金的归集要求各级公司的中、农、工、建所有收入账户的资金均在每个工作日自动定时归集至本级公司的同行收入归集专户,再自动归集至上一级公司的同行收入归集专户;其他银行的收入账户根据资金的存量和划拨资金的成本等因素考虑划拨频次,原则上其他收入户最少一周向本级公司收入归集账户划拨一次收入。支出账户资金的透支管理要求省公司定期核定下级公司的支出账户透支限额,各支出透支专户只支不收,日间零余额透支,日终逐级自动清算。
通信企业在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银行帐户的管理。省公司对各分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管理和监督,各分级公司所有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均需省公司审批后上报集团公司审批,集团公司批准后方可办理,未经集团公司审批开立的账户,视同“小金库”;各分公司所有银行账户信息需纳入资金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账户开立、变更、撤消等信息的变动应及时在资金管理系统中更新;省公司对所有银行账户实行统一编码制度:个银行账户对应唯一编码,以此作为银行账户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所有银行账户应严格按照指定用途办理资金的收、付业务,严禁超范围使用。
2、强调结算纪律。严禁现金坐支: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中,不仅收入的现金不得直接用于开支,银行收入户的资金也不能直接用于开支,所有支出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支出户。为了杜绝现金坐支,每次收入的现金应及时缴存收入户,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必须通过银行支付。不准白条抵库,要确保所有收入的资金都进入收入户,不允许有私设的帐外小金库。
3、利用网上银行在线操作加快资金的结算速度,尽量压缩资金在结算环节的时间,保证业务处理的及时性。
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对通信企业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它实现了真正的财务集中管理,将全部营业收入纳入全面预算管理。它实现预算内外收支的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增强企业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资金集中使用效率。分公司开设收入专户,收入一旦进入专户,资金权属省公司,各级分公司均无权借用,在最大限度内保障了资金的集中。它实现了财务经营的规模效益,避免整个企业在资金筹措、资金运营等方面的低效率;同时可以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通信企业通过集中收入,将全部的资金先集中在省公司,再通过全面预算的实施将分公司的运行成本拨付下去,除了正常的运行成本外,分公司只有依照总公司的统一部署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集权性得到加强。其次,收支两条线使收入的真实性得到了保障,最大限度内减少虚报收入:长期以来,基层企业报喜不报忧,企业领导为政绩,在业务收入为基础的考核体制下,千方百计提高收入,甚至不惜采取做假账、利用核算漏洞增加收入。收支两条线对这种做法在制度上和根本上进行了约束,收入只要进入收入户就会向省公司归集划转,不会存在虚假收入。而从前实行收支差额管理时,分公司只用上缴差额,在存在大量资金进行周转的前提下,甚至可以采用一面列收入,一面出成本的方式,使收支差额不受影响,水分将持续性地增长并被隐瞒,直到下一任领导上任后,才有可能暴露,给上级部门的收入、支出预算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再次,实行收支两条线,省总公司集中了资金,就可以由省公司统一支付大宗物品采购资金和适合集中支付的其他资金。市县分公司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但款项由省公司来支付,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这样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从根本上杜绝了克扣、截留、挪用资金的腐败现象。总之“收支两条线”的资金集中管理办法使通信企业财务管理更加先进,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巧梅.论企业应用“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j].太原科技,2006,(7).
[2]曹选刚.集团企业资金管控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
资金收支管理篇5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 意义 收支两条线 应用
随着市场全球化不断发展,企业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与集中性的要求也变得日益紧迫。从企业集团的角度看,将开户银行个数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或将资金统一放在企业集团层面进行管理,是体现集团集中化资产管理优势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资金存在于账户中,因此,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前提,是实现企业账户的集中管理。通过监控和管理成员企业的各类账户,企业集团不仅可以及时、准确了解成员企业状况和存量资金分布,还可以动态监控企业流量资金的运行、方向和特点,从而有利于集团公司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集团公司资金状况,有利于风险控制和正确决策。只有使自身的资金管理达到均衡和高效,就是最优的管理模式。为了减少因分散管理而导致的资金沉淀增加,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节约资金成本,集团公司对各分公司的资金实施统一结算。
一、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
1.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有效规范资金使用,控制支付行为,加强集团内部监督。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建立的企业集团内部结算账户,可使成员企业的资金流动、流向、存量完全置于企业集团的管理之下,确保资金信息传递渠道畅通,有利于保证资金安全,防止资金浪费,防范资金风险,符合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
2.集团通过财务公司管理平台,对子公司实施预算管理,在财务公司协助下,监督成员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并对执行情况和预算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提高集团整体预算管理执行力。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系统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将大大促进集团预算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将有效提升资金监控能力。按预算实施监收控付,从源头上管理资金的流向,杜绝了企业不按制度规定乱借款、乱担保、乱投资、乱开支的现象,真正实现了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和灵活高效运作,一个帐户管住全部企业。(1)预算的编制应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法进行编制,这样既考虑了子公司的意见,照顾了子公司的利益,又有利于集团公司审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综合平衡,从而使预算的执行能够做到相互配合和协调。(2)预算编制应以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为依据,这样可保证集团公司计划目标的实现,同时预算又给每个子公司以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各方的责权关系,便于子公司进行自我控制、评价、调整。
3.优化资金约束机制,抓好资金结构管理。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把分散于各成员企业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资金合力,由企业集团总部在成员企业之间进行调配,把资金从盈余企业有偿调配给资金缺口企业使用,实现资金在企业集团内部均衡、有效流动,减少资金沉淀,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配置、使用效率。 针对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经营资金。生产经营资金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必需资金,按照各个生产单位年度、月度计划,这部分资金必须满足供给,不得挤占或挪用。非生产经营是跟生产经营相对联系不太紧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本着宁可少花、不可多花的原则,力求压缩总额开支。同时,结合费用的厉行节约和有效管理,杜绝企业之间攀比开支、大手花钱,严格控制费用支出,避免资金分配的畸轻畸重。
4.建立资金循环机制,狠抓资金流程管理。为保证资金满负荷、高效益运营,发挥内部银行的蓄水池功能,调节资金余缺,重点支持成员单位生产所需资金。内部调剂使用的资金,一律实行有偿制,严格监控,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涉及的单位多,金额大,笔数多,因此,在实行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构建合理的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流程,还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账户使用和管理制度、账户核对制度(包括银行账户核对和会计往来账务核对)、预算审批制度、考核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等,并保证其落实到位。
5.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企业集团的存在,也是由于通过其统一管理能够以较低的内部交易成本替代较高的市场交易成本以降低企业集团的总成本。集团各所属公司之间根据内部转移价格相互提品和劳务,共享资源和信息,从而提高集团整体的效率和效益。以内部银行为中心的资金管理解决了不论企业内外,不论金额多少,均需通过银行的做法,既方便了企业之间的往来款项结算,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大量票据、手续费用。有效调剂使用资金,集团公司在资金使用规模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反而大幅度减少了利息支出。
二、多账户收支两条线的应用
多账户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由于是通过不同的实体账户来区分收入支出资金,因此相对较为容易实现。通过网上银行,企业集团可以人工按需进行资金上划或下拨的处理,各分公司都有自身的财务部门、有独立的帐号(通常是二级帐号)进行独立核算,拥有现金的经营权和决策权。
1.在资金上收方面,可根据集团公司在管理上的不同需求实现月终余额集中和日间实时集中两种上收资金模式。月终余额集中是指根据事先约定,在每月日终时,银行对所指定成员单位的收入户的余额进行判断,将余额资金,由该子公司的收入户自动上划至管理单位的收入户,目标余额是零余额。日间实时集中是指根据事先约定,在每个营业日日间,银行对所指定成员单位的收入户的每笔到账资金进行判断,当单笔到账资金大于等于事先约定的目标金额时,则将该笔到账资金全额实时自动划转入财务公司收入户,目标金额可以是零或零以上的目标金额。
2.在资金下拨方面,由于集团公司不可能完全了解所有分(子)公司的情况,在集团公司及分(子)公司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分(子)公司财务人员会尽量多申请款项,而集团公司则不希望过多的资金滞留在子公司,降低资金使用效益,因此有时会出现子公司虚报支出项目金额。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这样的问题:一是需要将预算做细,将年度预算分解到季度、月度甚至是周、日,在预算范围内的项目才予以审批,将事先约定的目标金额的资金,由集团公司支出户自动划入所指定成员单位的支出户,企业自行将款项转到银行,付款。二是可以加大对现金流量预算准确性的考核力度,每月报表时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及现金流量预算完成表。
3.超限额的部分履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后,方可下拨资金。由于市场情况不断变化,预算不可能对所有情况都进行准确的预计。在出现预算范围之外的款项支出时,应由分(子)公司提出申请,经分(子)公司相应领导审核确认,并报集团总部审批,在审批后再予以拨付。
资金收支管理篇6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全区共有2家乡镇卫生院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试点单位,核定编制216名,共有干部职工213人,其中在编在岗112人,在编不在岗59人,在岗不在编42人,退休人员60人。
全年取得收入1134万元,比去年同期735万元增加399万元,增长54.3%。其中医疗收入330万元,比去年同期275万元增加55万元,增长2%。药品收入207万元,比去年同期308万元减少101万元,下降32.79%。财政补助收入466万元比上年同期100万元增加366万元,增长366%。全年发生支出1018万元,比上年同期718万元比较增加300万元,增长41.78%。其中工资和福利支出420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296万元;药品支出20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36万元;其他支出59万元。
二、主要作法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切实加强领导。明确政府在医疗卫生体制尤其在乡镇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的主导作用,完善乡镇卫生服务补偿机制,稳步加大预防保健经费保障力度,落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经费。出台《掇刀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补偿暂行办法》,制定了《掇刀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机制,不断研究和探索农村群众健康需求的项目性工作,根据健康需求,有目标的扩大基本医疗需求,探索医疗保险基金增长的系数。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政策落实到位。认真省医改五项重点投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2011年,在确保现有支出的基础上增加提取专用基金、住房公积金、社保缴费支出132万元,增长幅度达121%;职工工资总额309万元,增长幅度达19.8%;在加大医改投入的同进时,不断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助资金,按照确定的投入政策和财政负担标准,把各项财政补助资金足额列入预算,切实履行本级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并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要求,把基层医疗机构核定的收支差额足额列入预算,确保资金及时落实到位。
三是严格收支管理,合理编制预算。一方面年初预算,由各个乡镇卫生院以前三年的平均收入为基数,综合考虑取消药品加成、限制药品使用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制度调标、服务任务变化等因素核定编制年度收入预算。另一方面,规范编制支出预算。各个乡镇卫生院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编制支出预算。同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资金全部纳入区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行收支两条线。所有收入采取集中汇缴的方式,缴入区级财政部门的“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后,按国库集中支付的流程拨付,截止目前,全区共拨付医改资金 1162万元,全部以国集中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支付方式直达各乡镇卫生医疗机构。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规范了收费行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将统一规范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药物价格,录入乡镇卫生院药物进出库系统,乡镇卫生院在执行收费和药物出库时,只需点击收费和药物目录代码,即可获得收费标准和项目,避免了医疗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随意性,杜绝了乱收费;对住院病人每日出具清单,组织编印了上万份掇刀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宣传资料,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减轻了就医负担。2011年,全区乡镇卫生院发生门诊诊疗62063人次,比上年同期42690人次增加19373人次,增长45.38%;门诊人次费用负担14.92元,比去年同期24.5元下降9.58元,降幅39.09%;住院床人均费用由去年同期417.48元下降为238.43元,降幅42.89%。居民就医习惯明显改变,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资金收支管理篇7
企业构建“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几个基本原则:其一是明确划分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的流动,严禁现金坐支;其二是确保收入的资金能够及时、安全、足额地回笼,并能实行有效的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其三是围绕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制定合理的预算安排,保持企业持续经营所必需的最佳现金余额。根据以上原则,通信企业“收支两条线”要求实行收、支分户管理,在当地银行分别设立收入账户及支出账户,相互之间不得进行资金调拨。收入账户包括收入归集账户及一般收入账户:收入归集账户用于对外收款,定期对内归集收入及向上级公司上缴资金;一般收入账户用于对外收款及定期对收入归集账户划拨资金。支出账户包括运营性支出账户、资本性支出账户及其他必须设立的支出专户。省通信公司对各市分公司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收入资金全额上缴,支出资金按预算核拨。市分公司对下属县分公司实行报账制管理。
为确保资金运转的有序、高效,省通信公司拟最终实现“自动型零余额”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即收入账户资金自动清零上划,支出账户资金实行“限额控制、日间透支、日终清算、零余额”管理。由省公司统一与银行签定零余额帐户协定,对每个分公司规定支出限额。每天分公司起始余额为零,可在支出限额的基础上要求银行支付,银行办理支付后,分公司银行帐户为负数,银行对每天的支出总额进行合计,每天与省公司进行核销,省公司拨付相应的资金到开户银行指定帐户,分公司银行帐户保持零余额。而且各个银行对于当天清算的资金不按贷款处理,省公司不够资金进行清算时银行才计贷款利息。实行零余额帐户管理可以实现两个目的:最大限度地将资金保留在省公司帐户上,可保障省公司有最大量的资金沉淀,实现资金的良性周转。“自动型零余额”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规定:1、收入归集专户设置:省、地市及县三级公司分别开设收入归集专户,各级分公司可以选择在中、农、工、建中的一家或多家开设收入归集专户,但一级公司在一家银行仅限开设一个收入归集专户。如下一级公司在中、农、工、建开立了收入归集专户,上级公司须在同行开立收入归集专户。2、出透支专户设置:省公司经营性支出透支户已在某行开立,相应地,为实现资金透支功能,各市公司经营性支出透支户必须在同行开立,支出透支账户必须专户使用,严禁串用。县分公司原则上仅限保留一个支出账户,不设透支功能,由地市公司直接拨款。收入账户资金的归集要求各级公司的中、农、工、建所有收入账户的资金均在每个工作日自动定时归集至本级公司的同行收入归集专户,再自动归集至上一级公司的同行收入归集专户;其他银行的收入账户根据资金的存量和划拨资金的成本等因素考虑划拨频次,原则上其他收入户最少一周向本级公司收入归集账户划拨一次收入。支出账户资金的透支管理要求省公司定期核定下级公司的支出账户透支限额,各支出透支专户只支不收,日间零余额透支,日终逐级自动清算。
通信企业在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银行帐户的管理。省公司对各分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管理和监督,各分级公司所有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均需省公司审批后上报集团公司审批,集团公司批准后方可办理,未经集团公司审批开立的账户,视同“小金库”;各分公司所有银行账户信息需纳入资金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账户开立、变更、撤消等信息的变动应及时在资金管理系统中更新;省公司对所有银行账户实行统一编码制度:个银行账户对应唯一编码,以此作为银行账户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所有银行账户应严格按照指定用途办理资金的收、付业务,严禁超范围使用。
2、强调结算纪律。严禁现金坐支: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中,不仅收入的现金不得直接用于开支,银行收入户的资金也不能直接用于开支,所有支出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支出户。为了杜绝现金坐支,每次收入的现金应及时缴存收入户,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必须通过银行支付。不准白条抵库,要确保所有收入的资金都进入收入户,不允许有私设的帐外小金库。
资金收支管理篇8
【关键词】 电网企业 资金 “零余额”
一、导言
《现金为王:企业危局求生的破冰之斧》道出了企业得以良性运作的诀窍:合理管理现金。企业的现金如同潘多拉的盒子,运用得好便会给企业带来无穷的机遇与活力,运用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一个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不断思考应该如何管好用好资金,找寻合理的资金结构,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以求得高回报,促使资金迅速并良性流动实现盈利最大化的目标。资金只有用活了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一滩死水永远无法让企业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对现金流的管理。任何企业的行为离开了现金流都是空话。
今年4月下旬,南方电网公司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日间透支,日终补足”的方式向各分、子公司提供零余额结算服务,从而减少资金在各分子公司下属单位的沉淀,实现各分子公司对其下属单位资金的有效管控。该措施自3月份起在超高压公司及其下属10个分公司顺利开展,当月累计办理透支交易758笔,透支结算金额达5700万元。“零余额”管理在大型国有企业――南方电网成功打响了第一炮。
二、实施资金“零余额”管理的必要性
总体而言,伴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个电网企业都在积极主动地引入国外先进的资金管理模式。但由于国内电网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观念上存在严重滞后现象,导致资金管理水平一直难以上升。具体表现为:第一,电网企业严重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学习能力不足,忧患意识不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网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发展,使之与电网企业体制改革产生巨大差距。第二,我国电网企业内部具体项目资金下达日期滞后,预算单位因时间关系产生当月银行账户无法支出导致形成“资金池”,该项资金无法得以盘活。第三,电网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申报使用资金的部门编制的预算及所签订的施工合同中对支付款项缺乏精确计量,只是粗略地统计一个大约数,由于数据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给企业资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第四,我国电网企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在业务项目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就事论事的现象,财务就是财务,数据就是数据,预算管理成为摆设,企业内部监控力度极弱。第五,电网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一问题在我国各个行业普遍存在。国内企业对资金管理的重视才刚起步,资金管理方面的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在相关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状况下,企业资金管理显得步履维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电网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存在明显问题,资金的“零余额”管理的实施无疑是针对这一症状的一剂良药。
三、资金“零余额”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
零余额账户是指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办理预算资金支付清算的账户,其日终余额在与设立在中央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后结零。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看出,零余额账户是一种办理预算资金支付清算的账户,是一个过渡性账户。从集中支付的角度来看,零余额账户以零余额为核心,即始终保持账户日终余额为零,确保国库单一账户对预算资金的集中管理,体现集中控制的原则。
总体上来看,“零余额”管理办法主要是在电网企业原有资金收支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所有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进行零余额管理。具体过程如下。
1、收入账户的零余额管理
在我国,电网企业主要通过四大银行――工、农、中、建――来实现收入账户的零余额管理。首先,四大银行的收入账户按照资金归集原则建立省市多级联动账户体系,这样一来银行可以将收入账户资金实时划转至省公司账户,而市县级分公司收入账户日终余额始终为零。市县级子公司在四大银行以外收入的资金通过转账划入省公司账户。一般要求,这些子公司每天应将在四大银行以外的银行开设的收入账户金额转入四大银行收入账户,再由四大银行通过多级联动账户体系将该类资金逐级上划至省公司账户。整个过程中,各分公司必须每日核对收入账户资金明细,及时与开户行核实材料,确保资金划转的准确性,实时监控。
2、支出账户的零余额管理
我国电网企业针对支出账户的零余额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先拨款后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支付方式,而是采用市县级电网公司资金日间透支、省电网公司账户当日将资金缺口补足的方式,实现支出账户的零余额目标。市县级分公司透支资金金额一般由省公司根据其申请额度进行批复,在未审批前透支限额以预付额度为准。市县级分公司发生支出时直接从支出账户中透支,所透支款项当日由四大银行自动从省公司账户中扣除,这样一来,市县级分公司支出账户余额始终为零,同时不发生任何透支利息。
在支出账户的零余额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市县级电网公司透支资金的申报。市县级电网分公司必须结合当年预算,准确并合理地预测下月资金需求同时编制经营性资金申请表,逐层上报上级财务部门,再由省电网公司设定支出户的透支限额,最后逐级将透支限额下放到各级子公司。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上级电网公司必须做好透支核对与监控工作,确保资金的良性运作。
四、对资金“零余额”管理的评价
1、资金“零余额”管理的优点
首先,资金零余额管理保障了电网公司收入的真实性,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收入虚报的可能。一直以来,各级电网分公司都是报喜不报忧,为了粉饰自己的政绩基层领导往往不惜做假账、钻财会空子来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资金零余额管理规定收入只要是已进入收入账户就必须及时划入省公司总账户,杜绝了虚假收入的产生。以往的资金管理实行收支差额管理,一些基层领导会采用同时列示收入和支出的方法来隐藏收入,减少上缴的收入,严重的话就会造成腐败现象的发生。零余额管理要求收入资金需及时划转到总公司账户避免了这一现象。
其次,资金零余额管理确保了省电网公司对支出的控制。以往省电网公司对资金支出的管理采取层层下拨的方式,市县级电网子公司所需资金往往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到账,造成资金支出的滞后,影响分公司开展各项业务。同时,省电网公司只是对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对支出的明细状况不能实现全面了解,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资金零余额管理实现了市县级子公司支出和省公司支出的同步进行,资金的使用过程也尽在母公司掌控之中,这样做将更加有利于管理部门对公司整体资金形势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此外,资金零余额管理也使得资金被中间层挤占、克扣、挪用的现象明显减少。
最后,资金零余额管理实现了省电网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根本上克服了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头寄放的弊端,加强了企业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市县级电网分公司的日收入及时划转到省电网公司账户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金的集中,便于实现财务经营的规模效益,更有利于企业筹措资金,也有利于总公司的集权性。同时,省总公司集中了资金可以进行统一采购大宗物品和集中支付相应资金,也减轻了电网企业支付贷款利息的负担。
2、资金“零余额”管理的缺点
首先,资金零余额管理对企业业务流程要求高,国内大部分企业一时很难达到这一条件。同时,没有业务管理的精益化就不可能实现资金的零余额管理。企业业务流程模糊不清,组织结构混乱,职责权利划分含糊等都会严重阻碍企业推行资金零余额管理。
其次,资金零余额管理要求各个分公司制订准确的资金预算表,对资金的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预测,这对分公司的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是个考验。如果企业缺乏财务方面的人才,那么财务预算工作只能是粗略的估计,很难准确地预测企业资金的需求变动情况及趋势,资金的零余额管理也就很难实现。
最后,资金的零余额管理要求分公司日常透支额度以省公司审批的额度为基准,超过额度的透支需要上报经批准后方可透支。这样虽然显示了公司资金支出的谨慎性原则,但超额度透支在逐层上报的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时间,上层领导还需要时间对该项透支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做出决定,分公司缺少自主性,由审批带来的时滞很可能给企业造成经济利益的流出。
五、实行“零余额”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省电网公司应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对市县级分公司所开设的银行账户进行管理监督。各个分公司银行账户在开立、变更、撤销时均需要得到省公司的审批,经省公司同意后方可办理相关业务。对于那些未上报审批便开设的账户一律视为“小金库”处理。分公司所有账户信息都要纳入资金管理系统由省公司统一管理。账户在开设、变更、撤销时需及时上报省公司,更新资金管理系统。省电网公司对分公司所有银行账户实行统一编码制度:每个银行账户对应唯一指定编码,作为银行账户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所有银行账户都必须按照指定用途使用,不允许超范围使用。
其次,省电网公司应不断加强结算纪律管理。为了杜绝现金坐支的情况发生,省电网公司在进行资金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限制资金的使用,收入的现金和银行收入账户的现金均不允许直接用于开支,所有支出所需资金必须出自银行支出账户。同时,收入的现金应该做到及时上缴存入收入账户,超过限定额度的支出必须由银行支付。禁止白条抵库和私设“小金库”。
最后,鉴于网络技术的提升,网上银行业务不断推广。各个公司可以利用网上银行在线操作资金结算相关业务,缩短资金结算时间,加快资金结算速度,实现公司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和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电网企业必须围绕资金零余额管理这一核心,从企业经济利益的内在需要出发,结合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责任,在保障资金的同时,兼顾资金零余额管理,把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与财务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电网企业对网络系统的定期安全维护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六、结束语
我国电网企业推行资金“零余额”管理已初见成效。在不断实践过程中电网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优化并规范业务流程,精益化进行财务管理,从而更好地完善“零余额”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资金“零余额”管理在电网企业的顺利推广也有助于其他行业的资金管理,成为别的行业的楷模。同时,高校也应培养资金管理人才,为企业推行更有效的资金管理提供人力保障。总之,“零余额”管理资金的理念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深化将更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丁伟:以资金“零余额”为控点强化财务精益化管理[j].云南电业,2011(2).
[2] 张秋霞:关于供电行业资金零余额管理模式的实施[j].财经界,2010(12).
[3] 李巧梅:论企业应用“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j].太原科技,2006(7).
资金收支管理篇9
我国传统的国库收支制度是一种分散型的收支制度,这种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国外比较规范的国库收支制度一般都是集中收支制度,我国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建立一套自己的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在2000年已开始在少数地区进行试点改革,2001年国务院确定几个有代表性的部门(水利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行改革试点,地方上的改革试点也进一步增加。2002年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暂未全面实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部门和地区,先对包括政府采购资金在内的一些专项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拨付,在率先改革财政资金支付发生的同时,相应规范收入收缴程序,争取在“十五”期间全面推行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1.我国传统的分散型国库收支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分散型国库收支制度下,财政资金分为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还设立“小金库”、帐外帐等截留财政资金。预算内收入通过征收机关直接缴入国库,预算内资金支出时,先由支出单位(预算单位)编制预算草案,由财政部门审核汇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财政部门按计划按预算直接将预算资金从国库经中国人民银行拨付到支出单位(预算单位)开设在商业银行的帐户上,支出单位(预算单位)再根据有关规定和预算要求,自行支付购买商品和劳动的各类款项,并在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决算报表,报送同级财政,图1为预算内资金支出的支付程序图。预算外资金目前未纳入预算管理,其收入不直接纳入国库,而是由财政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按预算外支出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经批准后从财政专户拨付单位,各单位将返还的预算外资金自行向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商支付。其实并不是所有单位的预算外资金都能作到收支两条线,我国目前还有些单位自行开设预算外资金专户,进行坐收座支。
我国的国库资金管理存在着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政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多头开户,转移、分散财政资金。
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国库管理制度中规定国库存款不计息;另一方面由于各商业银行为了多拉拢存款,将存款任务层层分散,落实到个人,财政资金就成了大家竞相争夺的对象。很多财政部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取利息多头开户,并把预算内资金转化为预算外资金,躲避预算管理。按照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方法,只能开设收入支出各一个帐户,但实际上不少单位也存在多头开户现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不仅存在将预算内资金转入预算外资金的现象,还存在设立小金库及帐外帐,分散国家的财政资金的现象。由于各财政和各预算单位都有多头开户现象的存在,使得国家无法了解所有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从而造成资金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2)不包括预算外资金的国库资金不利于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
我国目前将财政资金区分为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预算内资金是国家集中资金,是缴入国库的,并通过各级财政层层汇总成为国家预算资金,是我国目前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础。而预算外资金是由预算单位自行支配的资金,是分散的,尽管现在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缴入帐政专户,支出由财政返回,但还不是全国集中的资金,不缴入国库。国家在制定宏观财政政策时所依据的应该是全部的财政资金,但现在由于纳入预算的只有预算内资金,国家无法完全掌握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制度外资金一般以“小金库”和帐外帐存在),所以制定宏观财政政策时往往以预算内资金为基础,但实际上大量的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的存在会影响宏观财政政策的运行效果。例如当预算内资金存在着大量的赤字,而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又存在大量结余时,本来财政资金可以自身平衡的,但由于国家只掌握预算内资金,为了平衡预算内资金就会增发国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执行。
(3)分散型的收支制度实行“以拨定支”制度,造成资金沉淀、财政支出信息失真。
在这种收支制度下,当同级财政部门把财政资金拨付给预算单位时,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就作为财政支出处理,而财政资金真正的支出并不是这一阶段,应该是在预算单位向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支付帐款时。帐面支出阶段和实际支出阶段的不一致会造成财政支出两方面的信息失真:一方面是财政支出金额的失真。财政部门拨付的金额并不等同于预算单位向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支付的金额,往往是前者大于后者(因为如果是后者大于前者,预算单位就会继续向财政要钱),从而造成资金沉淀的在预算单位。所以就会出现财政预算资金帐面赤字而实际有结余的现象,从而影响财政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是财政支出用途的失真。“以拨定支”的分散收支制度下,财政部门按预算和计划指定的用途向预算单位拨款后即作为相应的支出处理,就不再对预算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使用权属于预算单位,预算单位就有可能在获得预算资金后变更预算资金的用途而挪作它用,这样就会造成预算支出的帐面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这也反映了国库资金(我国的国库资金就是预算资金)的运用没有得到国库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有力监督。
(4)国库资金结算环节多,影响了国库资金的及时入库、降低了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分散收支制度下,从收入环节看,一方面有些征收机关为了完成征收任务,设立过渡帐户,把其当作税收的蓄水池,人为增加财政收入的结算环节;另一方面由于国库经收处设在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与国库的中国人民银行必须通过同城票据系统才能结算。这两方面都会影响财政收入的及时入库。从支出环节看,分散收支制度并不象集中收支制度那样建立集中的政府支出系统,国库资金统一由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的提供者,而是先由财政部门将国库资金划入支出单位的帐户,再由支出单位安排支出;同时很多支出单位在商业银行设立很多帐户,这使得支出单位的资金运动从一个银行帐户到另一个银行帐户,使国库资金滞留在银行结算环节,大大降低了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目前由于财政、征收机关、国库、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联网,银行之间高效率的电子化结算体系也没有能完全建立,这也影响了国库资金的入库和使用效率。
(5)在分散型收支制度下,国家对国库资金的监督不力。
在我国传统的分散型收支制度下,国库管理部门与国库出纳部门不分;国库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多头开户;财政“以拨定支”,拨款后就不再监督国库资金的使用;没有专业的内部和外部监督人员和机构等等原因,造成我国一直以来对国库资金收支的监督不力,经常出现全国人大刚刚通过预算,同时调整预算就来了,无法用预算约束国库资金支出的现象。
2.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好处
在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国库分散收支制度,这一制度使得我国的国库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监督不健全,官僚腐败现象严重。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的建立与改革,国库分散收支制度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国库集中收支制度是国外普遍采用的国库管理制度,在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好处:
(1)有利于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
首先国库集中收支制度改变了“以拨定支”的原则,而是以国库资金的实际支付为支付,没有资金沉淀在支出单位,可以使在分散收支制度下原本沉淀在支出单位的闲置资金被有效的盘活,同时在集中收支制度下收和支的信息真实,为国家制定正确的收支计划提供依据;其次在国库集中收支制度下,国库直接将资金支付给商品和劳务的提供者,不必象分散收支制度时经过层层拨付最后才由支出单位支付给商品和劳务的提供者,从而大大减少了支出的结算环节,同样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建立国库单一帐户后,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预算内外资金)都集中在国库,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库款调度更加灵活,同时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本期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各支出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
(2)有利于缩小财政赤字、减少短期国债的发行,同时还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
建立单一帐户后,所有的财政资金包括预算外资金都集中在国库,财政部门就可以综合运筹预算内外资金,调余补缺。目前我国预算内赤字较大,而预算外往往有结余,通过预算外资金补充预算内资金,就可以缩小财政赤字,也可以减少因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短期国债。另一方面,国库单一帐户建立后所有的财政资金的进出都必须经过这一帐户,各级财政和各级中央银行就可以真确掌握财政资金的全貌,为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总行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
(3)有利于强化对国库资金的监督和预算约束。
实行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后,全国就要建立一个集中的政府支付系统,所有的资金支付都通过国库的单一帐户体系,这使得国库和财政部门可以严格监督财政资金的最终支付,改变了过去分散收支制度下国库和财政只监督和管理资金的分配和拨付。同时在严格的监督下,预算约束也会进一步得到硬化。
(4)有利于进一步配合政府采购制度的深化改革。
政府采购制度与国库集中收支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都是公共支出管理的主要内容。国库集中收支容易引起支出单位和商品、劳务供应商的合谋,只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才能提高支出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从而实行对国库资金的严格控制和监督。另一方面,实行了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将财政资金全部集中于国库,从而全面压缩了所有在途财政资金,大大减少了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阻力,保证了政府采购制度的全面实行。实行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后,政府采购实际上是国库集中支付的一项具体表现形式。
二、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收支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由于有些相关政策和制度并没有相应的进行改革,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全面改革。
1.预算管理体制不规范
首先,我国财政资金中只有预算内资金纳入预算,成为国库资金,所以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只能是预算内资金的集中收支。我国一直以来把财政资金分为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而真正意义的集中收支是指所有财政资金的集中收支,所以要实现真正意义的集中收支制度必须取消预算内外之分,并努力减轻预算资金的流失,减少制度外资金。
其次,在预算编制的时间方面,我国目前预算编制时间从上年11月份国务院下达编制下一年的预算指示开始到来年3月份左右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批准,历时不足半年,时间太短,预算编制势必会造成编制过粗、不科学和不够准确,从而造成预算执行过程中调整多、预算监督无法严格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当年的预算草案在当年的3月份或更晚些时候才通过,而之前的财政收支就没有办法依照法律进行,就无法满足国库集中收支制度中规定的“各支付单位的每项经济业务必须根据当年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向财政部按用途提出用款申请”的要求,如果要达到按当年批准的预算作为财政收支的依据,则我国的预算批准时间必须提前在年度前确定,或将我国的预算年度从历年制更改为跨年制。
再次,预算编制细化方面,目前我国对预算单位的收支计划一般都是根据国家的财政状况、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度核定单位年度预算收支规模,预算支出仍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即使在预算执行中各预算单位还编制季度分月用款计划,但也不是逐笔核定的,不象国外的预算中除政府采购支出外,其他所有支出都细化到部门、项目和个人。
2.财政信息系统的缺乏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的不完善
一般有着规范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国家都象加拿大政府一样有着两套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即政府帐务处理的中心会计系统和银行的资金收付系统。我国的政府帐务是由征收机关、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的国库部门同时管理的。财政部门只进行经费拨款等粗线条的核算并不进行逐笔支出核算,逐笔的支出核算是分散在预算单位进行的,这样财政无法实现对财政支出的逐笔审核和管理。即便有中央银行的国库会计,但由于我国中央银行的国库会计是不独立的会计系统,依附于中央银行的银行会计,所以不能体现自身的特点,不能充分和全面地反映国库收支状况,不能符合有效管理财政收支的要求。最后,财政、征收机关、预算单位、国库还没能做到全面联网。所以建设政府帐务网络,建立独立的国库会计,完善财政信息系统是势在必行的。同时财政信息系统的完善不仅表现在设立政府财务网络,也表现在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管理系统等的建设上。另一方面,银行资金清算系统的不完善影响了国库资金及时有效地收付,因为在国库集中收支制度中存在着大量的资金需要在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或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往来。
3.国库组织机构的不健全
我国目前并没有区分国库管理机构和国库出纳机构,将两者混设在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中的国库部门由于人员的观念意识问题和国库存款不计息、划款不收费的无偿等原因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并缺乏一定的独立性,这严重影响了国库部门各职能的发挥,尤其是监督职能。同时国库组织机构的不健全还体现在有些地方的国库委托商业银行,有些地方未建立乡镇国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国库的管理职能无法开展,甚至连出纳职能都不能有效及时地进行。实行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必须单独设立在财政部门设立国库管理部门,如我国试点方案中提到的国库支付机构,同时强调国库出纳机构在中央银行中的独立性。
三、我国各地试点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抓紧研究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改革方案时,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已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进行了国库集中收支制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分析并纠正这些问题有利于我国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完善。
1.单一帐户设置不规范
有些试点地方的单一帐户并未设置在中央银行,而设置在商业银行。这会造成四方面的不利:一是将单一帐户设在商业银行,会增大财政资金运用的风险。因为商业银行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有可能会遇到资金运转不灵、甚至于遇到破产的市场风险。在资金周转不灵时商业银行有可能将财政资金挪作它用,在商业银行破产时财政资金有可能坏账,这严重威胁着财政资金的安全,从而影响一个地方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二是由于将单一帐户设置在商业银行,使得国库资金向商业银行转移,不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货币手段的实施。国库资金向商业银行转移后,国库资金的余额都沉淀在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国库资金余额大大减少,中央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大大减少,不利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业务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业务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三是各地政府对单一帐户设置银行的选择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各商业银行为了争取政府这一大客户,用尽各种手段进行无序竞争,扰乱了金融秩序,严重影响了金融业的正常运营和正当竞争,同时也为政府官员的腐败提供了可能。四是削弱了中央银行对国库资金的监督。由于各地政府将单一帐户设置在商业银行,使得国库资金成批拨入商业银行的单一帐户,由商业银行进行逐笔支付,这使中央银行无法对国库资金的具体运行进行严格的监督,甚至不如改革前的监督力度。因为改革前国库资金是由中央银行直接拨入到各预算单位的帐户上,大致还能了解国库资金的去向,但改革后中央银行将资金成批拨入商业银行的单一帐户,无法了解国库资金的去向,也就无法进行严格监督了,等于将具体监督的职能转移给商业银行,但由于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不可能会尽心尽力实行监督职能,这与改革的本意即加强对财政支出的严格监督相违背。
2.集中收支范围不统一
各地在试点时集中收支的范围不统一,主要是支出的范围不统一。从理论上讲,理想的做法是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都纳入集中收支的范围。而实际上各地都有一部分财政资金未纳入集中收支的范围,并且未纳入的部分各地也不统一。这样一方面使得各地政府对各预算单位的管理不统一,不能很好地调动已纳入集中收支的预算单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有些预算单位纳入集中收支,有些没有,使得政府没有办法对各预算单位实行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最后由于各地的做法不一致,也不利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由于各地的做法不一致,使得各地各种支出的核算口径不一致,使得中央政府无法正确掌握各种支出信息,中央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就缺乏客观的依据,不利于国家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财政资金还是区分预算内外,分别对待
各地的财政资金还是区分预算内外,分别对待,即便是2001年3月16日印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也把财政资金区分为预算内外,预算内资金纳入国家的单一帐户,预算外资金未纳入国家的单一帐户,只通过财政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设立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进行收支。预算内外资金的区分既不利于国家宏观财政政策的制定,也有可能造成预算内资金的流失;另外,预算外资金不纳入国家单一帐户,只通过商业银行的专户收支,等于脱离了国库的中央银行的监督范围,依靠商业银行对其进行支出监管是不现实的;而且由于预算外资金没有纳入国家单一帐户还会造成中央银行统计的财政收支信息的失真,从而也不利于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
4.选择哪个商业银行设置财政零余额帐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帐户没有客观的标准
在选择哪个商业银行设置财政和预算单位的零余额帐户方面没有相应法律条文,也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商业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从而影响金融秩序。
5.各地一般都实行集中收支、集中核算的做法,而中央试点部委实行集中收支、分散核算,两者不统一
近年来,各地一般都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或财政核算中心或资金结算中心或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在保持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了预算单位的银行帐户和会计人员,将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到“中心”,统一在商业银行开立帐户,实行集中收支、集中核算、集中管理。这样做强化了预算执行监管,便于财政部门集中调度统筹安排,但由于预算单位自身未参与自己的财务管理,不利于其对自己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及其净资产的分析及有效管理;另一方面《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又规定集中收支、分散核算的做法,这种做法正好与集中收支、集中核算相反,有利于各预算单位对自己的收入、支出、资金、负债及净资产的分析及管理,但财政部门对支出的监督力度不如前者,另外这一试点方案已在中央的一些部委实施,造成了中央与地方的不统一。比较理想的做法就是中央与地方统一,都实行集中收支、集中核算与分散核算相结合,当然这首先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
四、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建议
1.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国库集中收支制度是预算管理体制的一个核心制度,预算管理体制中还有其它相关的制度,只有好的相关环境,才有可能建设完善的国库集中收支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效率。第一,财政资金不再区分预算内外。即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都纳入预算内,并都通过设置在中央银行的单一帐户进行收支,从而使国库收支真实反映所有的财政收支状况,并使所有的财政收支都纳入国库的管理和监督范围;同时在真实财政收支信息下才有利于国家宏观财政政策的制定,有利于缩小财政赤字、减少短期国债的发行。第二,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制度。一是给预算编制留足够的时间,一般要提前一年编制下年预算,试编3年的滚动预算从而有利于预算的磋商和论证。二是改变预算年度的历年制为跨年制,或改变各级人大开会日期。我国的预算年度是1月1日到12月31日,即历年制,但审批各级预算的各级人大一般都是在3月或更晚些时候开会,这使前几个月的预算执行缺乏法律依据,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实行跨年制如上年的4月1日到第二年的3月31日等或改变人大的开会日期,使得预算执行前预算草案就得以通过,全年的预算都有法律依据。三是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我国目前预算科目比较笼统,不利于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运行,所以有必要从功能上、性质上进行预算科目规范分类,建立多级预算科目体系,每项支出都要有相应的对应科目,把预算具体到部门、单位和项目。
2.建立高效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
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是实行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技术基础,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是财政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一般包括预算编制系统和预算执行管理系统、收入管理系统、国库现金管理系统、国库收支帐务系统和债务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网络系统。通过这些管理系统,可以节省财政管理的时间,充分收集财政管理所需的资料,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在高效而健全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下,国库集中收支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率。尤其是国库收支的帐务系统和国库支付管理系统,实质上就是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组成部分。通过国库收支的帐务系统,既可以克服集中收支、分散核算的缺点,又可以克服集中收支、集中核算的缺点,实现集中收支、集中核算与分散核算的结合,这种理想的模式下,既有利于国家对国库资金收支逐笔管理审查,也有利于各预算单位对自身收支状况的充分掌握和分析管理;国库支付管理系统和国库资金的银行清算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国库资金支付效率和加强对国库资金严格监督。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所以应该抓紧时间建设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为了配合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改革,首先应建立国库收支账务系统和国库支付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国库集中收支制度需要通过银行的资金清算系统进行资金结转,顺畅的资金清算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国库资金的利用效率。银行资金清算系统也是一个电子化和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国库资金,国库资金的清算系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资金支付系统,独立于其它银行资金的清算。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实施需要这一独立的国库资金清算系统,加快财政资金拨付到帐的时间,提高国库单一帐户清算业务的效率。
3.健全国库管理和国库出纳机构
由于我国未区分国库管理机构和国库出纳机构,将其混设在中央银行内,这非常不利于国库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尤其实行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目标就是为了加强对国库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所以有必要把国库管理机构与国库出纳机构分离开立,形成它们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局面,从而完善国库对财政资金的监督职能。借鉴国外的做法,我国可以在财政部门内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库管理机构,如我国已设立的国库司,或正准备建立的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等,应抓紧在全国推广。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健全国库的出纳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中央银行的国库部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人员意识薄弱、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了国库职能的实施,所以健全在中央银行的国库出纳机构也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在时机成熟时,像国外那样建立一个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出纳署。
4.完善单一帐户体系
我国的一些试点地方将国库单一帐户设置在商业银行,会造成多方面的不利。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国库单一帐户设置在中央银行,其实质即是坚持委托金库制,如将国库单一帐户设置在商业银行就是实行银行制。银行制除了国库成本较低外没有其他优点,一般国家都不采用。另一方面单一帐户体系中的零余额帐户的设置也应该有客观的标准和法律条文,才有利于提高国库资金的清算业务,同时也有利于维持金融秩序,避免经济寻租的现象产生。最后在完善单一帐户体系中应逐渐将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中,与预算内资金一视同仁。
5.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
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为了保证国库资金的有效运用,其应该包括国库部门自身的监督职能、国库内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监督、国库相关业务往来的外部监督;日常的监督和专业监督;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当然这些监督又是相互交叉的,具体地说:应健全国库部门自身对国库资金收支的监督职能尤其是国库支付部门对国库资金的运用应进行严格的逐笔审核制度;建立国库管理部门与国库出纳部门的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央银行应严格依照国库支付机构的拨付指令行事,对商业银行办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进行严格监督;财政部门应对国库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监控;政府审计部门应结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加强对国库资金运行的外部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也应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加强对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的外部监督;政府支出部门和供应商也应该具有对国库资金的结算速度和效率进行监督义务。
6.完善相关法律,同时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增强国库资金管理意识
实行国库收支制度后,原来建立在分散收支制度基础上的相关法律应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如修订《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预算会计制度(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税收征管会计制度、国库会计制度);制定《国库收入管理办法》、《收入退库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
国库集中收支制度改革影响了有些部门和有关人员的既得利益,受到了来自于这些部门和人员的改革阻力,所以我们还应该让他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积极配合国库集中收支制度改革,同时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增强国库资金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 汪艳仙。讨论国库单一帐户制度改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3)。
[2] 张通。关于建立现代国库制度的思路[j].财税与会计,2001,(1)。
资金收支管理篇10
关键词: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集团管理;网上银行
一、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从货币资金的周转环节来看,包括收入环节的管理和支出环节的管理;从货币资金的存在形式来看,包括银行存款的管理和库存现金的管理。
(一)货币资金收入管理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收入环节的管理包括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专项经费资金管理以及自营创收资金管理三个方面。外宣期刊出版单位以对外宣传为办刊宗旨,刊物政策导向性强,盈利能力相对薄弱,经营收入比重较小,财政拨付的预算资金和上级单位拨付的专项经费是其货币资金的主要来源。
(二)货币资金支出管理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支出环节的管理包括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专项经费支出管理以及自有资金支出管理三个方面。外宣期刊出版单位的主体业务围绕着期刊的出版与发行展开,财政预算资金和专项经费资金是其货币资金支出的主要渠道,自有资金支付相对较少。
(三)银行存款管理
银行存款是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的主要存在形式,银行账户管理是其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外宣期刊出版单位一般开设两个银行账户――零余额账户和自有资金账户。
零余额账户用于办理财政预算资金的收支。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预算,定期向预算单位下达用款额度,预算单位在批准的额度和范围内,通过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自有资金账户用于办理财政预算资金以外的款项收支,包括上级单位补助拨款的收支和自营创收资金的收支等。
(四)现金管理
现金作为货币资金的一种存在形式,虽然在货币资金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却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因此,遵守现金管理制度,控制库存现金数量,也是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资金收支监管不严
财政预算资金存在不严格执行预算、不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的现象;专项经费资金存在相互占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现象;经营创收资金存在监控不力、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设计有缺陷,存在岗位职责不清晰、印鉴管理不规范、账目核对不及时、审批流程不合理、会计控制不严格等现象。
(三)资金缺乏统一管理
从出版集团整体来看,资金过于分散,管理不均衡。有的单位资金闲置,存在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有的单位则资金不足,面临筹资成本高的问题。
(四)忽视网上银行管理
对网银风险认识不足,存在流程设计不科学、u盾管理不严格、大额支付不设限等问题,导致资金安全存在隐患。
三、加强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收支管理
1. 加强财政预算资金收支管理
(1)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财政预算资金收支通过零余额账户管理。对于基本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及规定;对于项目支出,要严格按照预算批准的用途使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
(2)加强财政预算资金支付管理,严格执行公务卡制度。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在制版、印刷等出版发行方面的开支均采用财政直接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支付方式,由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提交支付申请,审核通过后由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开出支付令,直接将款项支付给收款单位。财政直接支付款项的收支通过国库直接办理,因此资金风险较低。
财政授权支付由单位自行在支票等付款单据上填写授权支付信息后,即可通过零余额账户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灵活性较强,因此应当加强监督和管理。
随着财政领域防腐体系建设的发展,推行公务卡成为进一步加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向职工做好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公务卡制度,及时办理公务卡的报销及还款手续。对未使用公务卡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但规定可以暂不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情形除外。
(3)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会议费和“三公”经费开支。“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这类开支最容易引发腐败行为,应该加强管理,严格审批程序。
由于零余额账户年终清零,有些单位在年底集中“花钱”,大额开支前未进行可行性论证,导致盲目采购,造成严重浪费。因此,应当合理编制资金预算,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严格控制资金支付环节的风险。
2. 加强专项经费资金收支管理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的专项经费一般由上级单位和项目主管部门拨付,通过自有资金账户收支。专项经费具有指定的用途,应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原则。专项经费要独立核算,建立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跟踪问效机制。
3. 加强自营创收资金收支管理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通过开展日常经营活动,取得发行、广告、劳务等收入。自营创收资金通过自有资金账户收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的直接管控较少,因此应严格管理,不得设立账外账。
对于自有资金账户中暂时闲置的资金,应当选择收益较高、动用较方便且本金有保障的存款方式,例如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等。对于现金收支也应严格管理,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不得“坐支”现金,严防“白条抵库”现象。
(二)加强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内部控制
1.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1)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明确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收款的经办与记账、支出的申请与审批、付款的审批与执行、现金保管和盘点清查、业务经办与会计核算、会计记录和审计监督等,均属于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职务。出纳作为货币资金管理的关键岗位,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在出纳人员缺岗时由会计人员代管库存现金、代办银行业务,这种做法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制衡性原则。
(2)加强银行印鉴管理,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印鉴保管人员应配备专门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3)加强对账管理,关注资金异常流动。外宣期刊出版单位与货币资金管理相关的对账主要包括债权债务账目的核对、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分类账进行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等。通过对账,不但可以发现记账错误,而且可以查出挪用公款、贪污舞弊等违法行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安排出纳人员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这种做法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制衡性原则。
2. 授权审批控制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当明确各类开支的审批流程,规定相关岗位的审批权限,对大额支出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付款前,财务部门应对内容的真实性、单据的合法性、手续的完整性进行审核,把好支出环节的最后一关。
3. 实行归口管理
在收入环节,外宣期刊出版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在支出环节,应当明确归口管理的开支项目,增加归口部门审批程序。例如,稿酬及校订费开支由总编室审批、探亲路费开支由人事部门审批、教育经费开支由培训部门审批、招待费开支由外事部门审批、交通费开支由公车管理部门审批等。
4. 会计控制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建立健全财会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保障财务软件安全。会计软件管理人员应根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禁止不相容岗位之间交叉使用账号操作。
(三)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从出版集团层面来加强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统筹规划,分级管理
从出版集团整体来看,不同的出版物,出版周期各不相同,因而每个单位的资金循环周期也各有特点。在同一时点上,有的单位资金闲置,有的单位资金不足。为优化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出版集团可以设立结算中心,以吸收银行存款的形式把下属单位暂时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再以发放贷款的形式分配给资金短缺的下属单位。下属单位对所筹集的资金进行运作,落实资金投放的责任追究制度;出版集团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并协助资金的调度和回笼,从更高层次参与下属单位的资金管理。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实行分级管理,可以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实现内部调剂资金余缺,既减少了资金沉淀、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又增强了下属单位之间的联系。
2. 统一预算,全面监控
出版集团应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和现金流量分析制度。下属单位按照规定预测全年现金流量、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月度用款计划。出版集团通过对下属单位预测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调整下属单位编制的资金预算,并汇总编制集团整体的年度资金预算。在分析下属单位资金循环周期和使用需求后,调整下属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出版集团应当依据资金预算控制资金支出,对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进行合理调控,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对超预算支出的审批流程严加规范,约束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实现对资金总额的管理控制。
3. 收入汇总,统一结算
出版集团可以通过结算中心对下属单位的收入进行汇总,再通过结算中心办理下属单位的资金支付,实现集团对资金的统一管理。通过对内统一结算、对外统一支付,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及时掌握下属单位现金流的情况。通过审查各项收支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实现对下属单位资金运作的监控。
4. 统一融资,降低成本
出版集团通过内部资金融通,可以盘活存量资金、减少整体贷款数量。当集团整体资金不足时,由集团统一从外部融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增加集团活力。取得外部融资后,在完成外宣任务的前提下,结算中心应整体平衡内部放贷,一方面向经营状况良好的单位倾斜,鼓励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要对经营状况不佳的单位提供扶持资金,帮助其渡过难关。通过对集团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创造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
出版集团通过实行现金集中管理、银行账户集中管理、结算集中管理和融资集中管理,来实现对下属单位资金的统一管理;通过统筹规划、统一预算、统一结算、统一融资来实现对下属单位的协调运作,从出版集团层面来加强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对货币资金的管理。
(四)加强网上银行管理
随着网络结算的普及,网上银行管理也成为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网上银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建立网上银行管理制度,加强网上银行风险管理
网上银行可以办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公务卡还款等一系列业务,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资金安全风险。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当建立网上银行的管理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向管理层报告网上银行的重大缺陷、重大隐患和重大变更等事项。单位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应当提供相应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保证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符合网银使用要求,并为网银运行环境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2. 遵循制衡性原则,实行操作流程控制,规范使用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是网银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当明确数字证书的申请、领用、保管、挂失、注销等各环节的审批流程,对使用数字证书的人员、场所、时间加以限制,明确网银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每个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的对公网银用户至少配有两个u盾--经办人和复核人各一个,付款业务只有经过复核人确认才能办理成功。有的单位为了简化手续,两个u盾均安排出纳保管,由出纳操作网上付款的全部流程,这种做法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制衡性原则。
3. 设置支付限额,实行动态监管
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当根据日常开支情况设置网上银行的支付限额,实现对交易金额的自动控制,防止大额资金流失,维护账户安全。为实现对银行账户的动态监管,出纳人员应当每天对银行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进行查询;对账人员应当定期将网银交易明细与银行对账单和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银行使用自动回单柜向客户交付业务回单,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客户等候时间,但最大的弊端是容易发生单据存放不及时和单据丢失两种情况。出纳人员收到银行回单后,通过网上银行进行逐笔核对,可以及时发现缺少单据的情况并向银行补办手续。
综上所述,外宣期刊出版单位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从收入和支出两个环节对财政预算资金、专项经费资金和自营创收资金进行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利用网上银行的优势,通过出版集团对资金的集中管控,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盈利能力,全面做好外宣期刊出版单位货币资金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曾金平.浅谈出版行业营运资金管理[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
[2]齐亚芬.出版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构想[j].天津经济,2013(02).
[3]靳先德.出版集团母子公司资金集中管理[j].会计审计,2014(30).
[4]黄东红.后改制时代下的出版营运资金管理[j].管理观察,2014(25).
[5]窦为恒,李莉.新闻出版行业资金集中管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9).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整合探讨 2022-12-26 08:36:48
2022-12-20 08:48:36
2022-12-08 15:01:48
2022-11-25 13:50:57
2022-10-24 09:06:12
2022-09-29 10:30:33
精品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