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的意义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2 17:28:02

跟踪审计的意义

跟踪审计的意义篇1

1 建设工程审计

建设工程审计传统概念是基本建设经济监督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审计机关或社会、内部审计组织依据国家有关的方法、政策和法规,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对建设单位投资过程进行审计监督,作出客观公平的评价,并出具审计报告,以贯彻国家投资政策,维护国家或业主、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严肃财经纪律,如实反映造价,促进加强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的经济监督活动。

2 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意义

建设工程审计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国家《审计法》颁布后,才正式实施的。整个审计重点放在对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结算审计,是一种事后审计监督,事前、事中审计部门没有完全介入。建设工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进行系统的监督和管理,为了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防止和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建设项目高效、优质、有序地进行,应逐步建立健全“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实现由传统的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结算的转化。实现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对建设工程相关的审计、建筑、招投标等法律法规,维护一切法规的权威性及执行法规的严肃性,避免政策法规理解和执行的偏差。

2.2 有利于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及有关管理制度,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经批准的投资计划,严格遵守建设程序,实施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价,防止乱上项目、擅自开工建设,避免出现投资决策失误,降低建设项目决策风险。

2.3 有利于监督建设工程的各行为主体单位。建设、施工、监理、招投标、工程咨询及项目管理等单位,由于所处地位及出发点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或冲突,通过跟踪审计及时协调,使之各方求同存异、顾全大局、发挥其整体管理效益作用,并降低因多方矛盾激化引发的风险。

2.4 有利于防弊纠错,维护经济秩序,通过跟踪审计,对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审计意见,及时予以纠正,对于舞弊、违纪、违规行为予以揭露;对于建筑工程中的不正之风采取响应的措施予以制止,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证投资的合理使用,促进廉政建设。降低违规和领导渎职犯罪引发的法律经济和领导责任风险。

2.5 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对建设工程的参与不再是“局外人”,可减少“未审风险”。有利于审计人员自觉依法审计,并接受各有关部门对审计执法的监督,同时,因审计领域拓宽,内部审计职能也因此由监督、评价两个主要职能逐步向管理审计方面延伸,审计人员不得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也降低了有关人员的责任风险、工作技能风险、职业道德风险。

2.6 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工程管理活动和环节进行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加强管理,从而提高投资的宏观的、微观的经济效益,针对行业审计,对投资结构,资金投向和投量上的问题,提出调整意见和建议,促进宏观调控,提高投资效益。另外,通过对审计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促进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

3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

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涉及到资金、管理控制、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责任以及人、财、物等方面。因此,以控制建设项目投资为目标的效益审计,必须抓住项目实施过程的关键阶段。

3.1 决策阶段: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审计是决定和影响投资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做出关于投资方案、投资实施方向性决策,这个决策不仅要明确回答拟建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和推荐较好的投资选择,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应是进一步规划、设计和实施工程项目方案指导的原则、框架和基础。重点是审计投资估算和资金的筹措,主要是审查建设资金安排是否合理、估算和概算内容是否完整、指标选用是否合理、资金来源有无正常的来源渠道、贷款有无偿还能力、投资回收期是否正确等等。

3.2 设计阶段:在项目做出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一般工程项目采用两个阶段进行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程设计制约着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在建设资金总额确定的情况下,为达到有限资金取得最大效益,必须对建设方案进行评价,评价的基本原则是技术上先进和经济上合理。经济上合理的前提条件是工程预算编制准确。

设计概算审计主要是审查概算编制依据的合规性、概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概算总体主要内容的真实性。

施工图预算与设计概算相比,内容更深化、计算更细致更具体,其重要性在于施工图预算是实行建筑安装工程包干、确定合同价款、进行工程结算、考核工程成本、实行经济核算的依据。也是招投标中评标、确定施工中标单位的依据。预算审计主要是(1)直接费用的审计,包括土建、安装、水暖、电器照明工程量的计算审计。(2)预算定额的套用,主要审查是否按预算定额的规定正确套用单价,避免高套、重套现象;定额换算是否符合规定;调整系数是否合理。(3)间接费用的审计,包括企业管理费、费率和其他间接费的审计。(4)利润和税金的审计。

3.3 招投标阶段:主要包括建设工程设计招投标的审计、建筑工程施工的招投标审计、投标报价的审计和合同的审计。对重大建设项目、重要工程物资采购要实行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施工单位和供应商,防止暗箱操作。要按照招投标有关规定,审查项目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对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从源头上遏制建筑市场上的腐败行为,促进建筑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3.4 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审计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及签证实行有效控制。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避免投资失控。对施工方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反索赔,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对工程付款进度进行控制,防止工程款超付。另外要加强对主要隐蔽工程的跟踪及工程验收的审计。

3.5 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阶段: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和竣工审计,审查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合理确定项目投资总额,确定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工程竣工决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依据,无论施工单位还是业主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计结算。因此,竣工决算审计对控制投入节约资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直接体现了审计的效益性。

3.6 后评价阶段:作为对整个建设项目的一次综合性评价,也是项目工程造价的总结。因此,审计应该及时总结有效控制、全面管理造价的经验,并分析在控制造价方面的不足,尽可能找出因主观原因而影响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因素,避免今后新建项目重蹈覆辙。

跟踪审计的意义篇2

关键词:审计机关 基建项目 政策跟踪审计

我国经济社会处在转型期,各领域都在进行深化改革。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深化改革的需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只有切实的被执行和实施,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基层审计机关在上情下达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基层机关应该实施政策跟踪审计工作,了解政策在基层机关的执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当前我国基层审计机关在实施政策跟踪审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跟踪审计的重要意义

针对要审计的事项,在它实施的全过程,对其时时开展审计工作,这就是跟踪审计。政策跟踪审计就是对政策全面的执行过程进行时时跟踪,了解政策执行的具体情况,监督政策的贯彻和执行。跟踪审计对行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跟踪审计是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随着政府工作重心的变化,审计工作的目标和范围也必然要发生变化。现阶段政府高度重视重视民生问题,制定了各种方针政策改善民生,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要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适应政府工作的需要[1]。跟踪审计也是社会公众有效监督的需要。我国正在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监督要求不断提高,希望政府的工作能够更加公开、透明、公正。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行跟踪审计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

二、审计机关对基建项目实施政策跟踪审计现状

(一)不重视政策执行绩效的审计

在基层机关的审计工作中,政策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是遵循性审计,而对政策执行绩效的审计不够重视。一般认为政策执行绩效不仅包括政策执行的效果性和经济性,也包括政策执行的效益性。另外,由于在我国不同领域的政策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这也阻碍了绩效审计的开展。

(二)把握不准审计项目的介入点

把握不准审计项目介入点是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政策跟踪审计可以分为三种不同情况,一种是适时介入跟踪审计,一种是全程介入跟踪审计,还有一种是重点介入审计。从政策制定出来到政策产生效果,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什么时候介入政策进行审计,是不好把握的。介入早了获得的效果肯定不理想,介入晚了时过境迁跟踪就没有了意义。

(三)审计方法比较传统

在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方法还比较传统。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时候,审计人员大多还采用传统的分析法,比如趋势法、比较法等。通常一项政策的实施需要涉及很多的部门,影响到众多的人群。站在不同的立场,对政策的评价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是不强的。

(四)缺乏对政策本身的审计

在基层审计机关,政策跟踪审计已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特别重视对政策执行效果和过程的审计,而忽视对政策本身科学性、合理性的解释。政策制定出来,政策执行者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式,以实现政策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并不是总符合政策制定的初衷,有时候会相差很远。所以应该也要对政策本身进行审计,分析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预期研判,及时发现问题,规避执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对政策本身审计应该成为政策跟踪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审计机关对基建项目实施政策跟踪审计的改善策略

(一)合理评价政策执行绩效

政策执行绩效审计应该成为政策跟踪审计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基层审计机关。通过对政策进行绩效审计,可以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比如执行的效果性、经济性和效率性等,可以对政府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扩展传统的审计内容,让政策跟踪审计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二)科学论证审计切入点

对所要审计的政策,应该进行科学的论证,对它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包括落实时间、产生效果时间等,找到合适的和切入方式。比如国家重大的宏观发展政策,它们执行周期一般较长,产生效果也较长,适合采用多点介入进行政策审计,分阶段分时期。比如一些短期民生政策,执行周期短,政策产生效果快,为了及时的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适合采用全程介入的审计方式。

(三)应用数据分析法

基层审计机关在进行政策跟踪审计时,应该应用数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建立一个数据模型,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新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工作中应用数据分析法,可以拓宽审计的分析面,分析文化、经济、社会等因素受政策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四)客观评估政策本身

审计政策本身对政策跟踪审计来说是非常重要。不能单纯的围绕政策目标而进行政策审计,需要对政策本身进行客观评估。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问题,应该敢于对政策本身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达到对政策的动态绩效评价,保证政策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机关应该实施政策跟踪审计工作,了解政策在基层机关的执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以上本文介绍了跟踪审计的重要意义,分析审计机关实施政策跟踪审计现状及相应的改善对策,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跟踪审计的意义篇3

目前,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跟踪审计的概念尚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事项发生后,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或公共资金运行全过程分阶段、有重点进行的持续性、过程性审计。跟踪审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表述是泛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执行进行的审计,狭义的表述仅指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的过程性审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确定若干重点建设事项,由审计人员随着建设进程,及时对各阶段的审计对象或确定的重点事项进行审计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设,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其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益。我们暂不对跟踪审计的概念作出明确定义,但有必要对跟踪审计的内涵和特点作一阐述。

跟踪审计的本质是一种提前介入的实时审计。跟踪审计并不是事前审计,也不是事后审计,而是审计关口前移至审计事项发生但其尚未完成时所进行的实时审计、同步审计。跟踪审计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预防性。跟踪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它通过审计的提前介入,及时发现审计事项中的苗头性问题,在问题的萌芽阶段即提出建议,防范问题发生;第二,过程性。跟踪审计是对审计事项全过程的审计。但对全过程的审计并不是全面审计或全部审计,而是对分阶段有重点地对审计事项的过程进行审计。与以往强调“结果”不同,跟踪审计更强调“过程”;第三,动态性。跟踪审计重在“跟”,区别于以往的事后静态审计,一定要强调出“跟”的动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优势;第四,时效性。跟踪审计“跟”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问题的萌芽,在问题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浪费与不良效果之前立即整改,及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第五,威慑性。此特性要充分掌握,要通过审计的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监督的威慑性,形成审计跟踪的高压态势。

二、目前跟踪审计工作开展中的几点困惑

目前,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几个方面的困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加大审计风险。

(一)审计监督与业务监管的界线模糊。跟踪审计要求提前介入、全程参与监督,审计成为审计事项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频繁地参与业务,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在对建设项目的审计中甚至可能排斥监理的位置,踏足决策者的位置。审计无意中参与到审计事项的决策与管理之中。审计不能缺位、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这种度的把握在实践中给审计工作者带来了不少困惑,经常会由于不能够准确地把握审计监督与决策、管理、施工监理的合理的尺度而徒增审计工作量,同时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建议、审计整改与审计处理的博弈。跟踪审计的特点是提前介入,重在预防,要做到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这就要求在问题出现的萌芽阶段就要发现,并且有关单位应立即整改,这不同于以往的审计的事后处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浪费,更加避免了事后审计无法挽回损失的难题,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因此,跟踪审计不同于以往审计事后下审计决定的做法,而是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频繁地提出审计建议和审计整改要求。与审计决定、审计处罚相比较,审计的处理处罚力度有所减弱,同时由于前者的法律效力不强,一些单位并不能够很好地执行跟踪审计提出的要求和建议,未能做到按时按要求整改。这样,不仅影响了跟踪审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增加了审计服务功能的同时减弱了审计的监督职能。

(三)审计效果与审计成本的权衡。加大跟踪审计力度,必然要加大审计成本。从理论上讲,跟踪的时间越长,跟踪的范围越广,跟踪的效果越好,相应投入的审计成本也越高。但这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目前审计项目多与审计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下,如何权衡跟踪审计效果与审计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在考虑审计成本的前提下,跟踪审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最优选择呢?何时跟踪,跟踪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二者的最优状态呢?是困扰审计人员的一个问题。就目前跟踪审计的开展方式来看,有全过程跟踪审计、定期跟踪审计和不定期跟踪审计;从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来看,有全程介入、适时介入、重点环节介入等方式;从跟踪审计的重点来看,则更是不一样。哪种方式好,哪种方式能达到审计效果与审计成本的最佳组合,需要权衡考虑。

(四)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的考量。跟踪审计要求对审计事项的全过程进行适时跟进审计。这对审计的技术方法是一个挑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之后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因为是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审计人员参与了审计事项决策、管理、运行、维护等全部过程,如何合理厘清决策责任、管理责任与审计责任,需要认真考虑,加以研究。同时,在审计人员尽到审计责任的同时,又需要承担怎样的审计风险呢?暂不考虑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与知识储备之间的差距而带来的风险,由于跟踪审计的项目周期都比较长,不同时期的跟踪审计的重点和方式的选择也不一样,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与理解也存在差异,都会加大审计风险。

三、强化跟踪审计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对关键控制点的跟踪审计力度,做到内容突出。“重点突出”是对所有审计项目的要求,跟踪审计也不例外。但由于跟踪审计是对审计事项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往往容易误解而形成全面审计。突出跟踪审计重点,不仅有利于提高跟踪审计效率,而且有利于厘清审计监督与业务监管之间的界线,优化审计成本效益。对一个审计事项而言,在全程监督的同时,必须突出对该事项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监督。对于资金的跟踪审计,应将确定资金筹集、拨付、使用过程和环节中的关键点进行跟踪;对于项目,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为例,则应在摸清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打出关键控制点。一般认为,建设项目关键控制点表现为这样几个环节:(1)前期决策;(2)勘察设计;(3)招标投标;(4)施工准备;(5)隐蔽工程验收;(6)各主体工程部位验收;(7)材料与设备的采购;(8)工程款的支付;(9)生产准备;(10)重大变更;(11)竣工验收等。审计人员在进行跟踪审计时,应合理选择关键控制点进行跟踪审计,提高跟踪审计效率。

(二)加强对履职行为和程序的监督,做到程序突出。跟踪审计不同于以往事后的静态审计,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因此必须加强对相关单位和人员在审计事项中的履职行为和程序的监督。这也是从动态的角度体现跟踪审计的效率。跟踪审计开展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履职行为正在进行中,其履职的程序是否规范,效果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审计事项的进展过程,加强这方面的监督,会从程序和源头上加强对审计事项的跟踪审计监督效果。

跟踪审计的意义篇4

【关键词】科研基建工程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63

科研事业单位的基建工程项目,为科技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物质基础和工作环境,是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此同时,由于基建工程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及科研事业单位向科研工作的重点倾斜性,科研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中质量、腐败问题等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基建工程的审计监督,是科研事业单位避免基建项目出现质量、腐败等现象的重要手段。

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大型基建工程的审计监督主要以事后结算审计为主,直接结果是部分重大问题在工程完工后才被发现,导致无法补救,或者补救成本过高。而跟踪审计采取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的形式,在实现事前预防的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苗头,将问题及早扼杀。目前,跟踪审计已在部分公共工程建设项目上得到采用和使用,也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和认可。本文从科研事业单位大型基建工程项目的特性出发,探索其跟踪审计模式,为科研事业单位开展大型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提供参考。

一、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及组织模式

(一)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

近年来,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方式,在节约工程造价、预防腐败等方面发挥出了具体的作用,受到理论界和实践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关于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定义,尚未有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其中曹慧明(2005)认为跟踪审计,是指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建设实施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效益。

笔者认为,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一种全过程的造价控制,是审计部门对基建项目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各个阶段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

(二)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模式

从实践来看,单位开展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模式,基本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外包跟踪审计服务。单位由于人手等原因,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将跟踪审计委托专业跟踪审计单位开展。

二是自行开展跟踪审计。单位由于内部人员具有工程造价、建造等职业资格,基建专业能力强,可以自行开展跟踪审计。

三是外包与自行开展相结合。既借助专业跟踪审计单位的力量,又充分利用自身人员熟悉单位的特点,将二者结合,共同服务跟踪审计。

以上三种跟踪审计组织模式,各有特点:外包跟踪审计服务,能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在跟踪审计方面发挥专业力量,出具的报告更具有信服力;自行开展跟踪审计,能更好地结合单位特点,咨询意见更贴近单位实际;将外包与自行开展相结合的组织模式,使专业力量与内部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

各单位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工作的侧重点出发,选择了不同的组织模式,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控制工程造价,对基建项目各个阶段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效益性进行监督。

二、科研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组织模式的选择

(一)科研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特点

由于科研事业单位主要核心业务是开展科学研究,其基建项目是为科研服务,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工作基础,因此,科研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建设呈现出如下特点:

1.从建设内容来看,大部分基建项目要根据科研活动的特点,专门建设专用建筑物或者专用部位。在基建项目的设计阶段,需要使用该基建项目的科研人员参与,明确科研活动所需场地的大小、设备的摆放、辅助配套设施等。如某些生物研究,就需要专门的洁净室,在设计阶段,应提前明确。

2.从资金来看,科研事业单位的基建资金,除了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或者各单位主管部门的基建投资经费外,科研事业单位会自筹相当比例的资金。由于自筹资金的压力,科研事业单位更需要控制基建项目的建设成本,有效利用资金,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满足科研活动需要。

3.从基建管理角度来看,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并非每年都有,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未专门设置基建管理部门,和配置较多基建专业人才。

(二)科研事业单位跟踪审计的选择

科研事业单位,从基建工程特点出发,基于最优的原则,应选择符合自身的跟踪审计组织模式。

由于建设内容的特殊性,专业的跟踪审计单位不了解科研活动规律,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基建项目的内在使用方向;同时,从资金角度出发,处于控制工程造价成本的角度出发,围裙律,就需要专门的基建完全委托跟踪审计单位,费用将较高,因此,外包跟踪审计服务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由于人才的缺乏,不仅仅是与基建相关的建造专业较强,还有工程造价专业也较强,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无法自行开展跟踪审计。

因此,本文认为,科研事业单位,基于最优的原则,从成本和效益角度出发,应选择将外包与自行开展相结合的跟踪审计组织模式。

三、外包与自行开展相结合的跟踪审计组织模式的具体实施内容

(一)科研单位充分借助跟踪审计单位,做好各项管理

1.选聘优秀的跟踪审计单位。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等相关规定,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业绩良好、信誉度高、专业技术力量较强和审计费用合适的专业跟踪审计单位。

2.做好沟通和协调。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强调跟踪审计单位是为基本建设项目服务,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不偏不倚,发挥专业的造价咨询意见。在沟通渠道和方式上,科研事业单位建立与跟踪审计单位专门的沟通渠道,强调跟踪审计单位不直接与施工方沟通,其造价咨询意见首先反馈给科研事业单位,由其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在协调机制上,科研事业单位建立与跟踪审计单位的定期协调会议,专门就双方了解的情况进行协商。这样,保证跟踪审计单位真正为科研事业单位所用,代表其利益。

3.加强跟踪审计单位的评价和总结,把好出口关。由于大型基建项目的跟踪审计,是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的跟踪审计单位开展,科研事业单位有必要对其工作进行评价。在结算审计中,审减金额或审减率是委托单位评价审计价值、审计效益的重要标准,但跟踪审计的成效不仅仅体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了工程造价,还对建设过程进行了监督评价,使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在工程管理中及时纠正。这些工作成果是隐性的、无法量化的,所以不能主要以审减率来简单衡量跟踪审计的价值,应从各个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跟踪审计的成果。这样通过建立健全跟踪审计单位的业绩评价考核机制,引导专业机构发挥跟踪审计的最大效用,更加深入了解基建项目的内部特性,服务科研基本建设,同时,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淘汰不合适的跟踪审计单位,培养一批了解科研单位基本建设特性、配合默契的跟踪审计单位。

4.以内部培养为主,强化队伍建设。“没有合适的人,就做不好合适的事”。科研事业单位在依托跟踪审计单位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过程中,要把培养跟踪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科研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下大力气。

(二)跟踪审计单位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1.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责。科研事业单位与中介机构签订审计合同,明确各自的职责。跟踪审计机构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按照行业规则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审计结果负责;科研事业单位负责对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抽查与监督,监督其公平、公正依法开展审计。

2.跟踪审计单位要制定详细、可行的跟踪审计方案,明确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和要求、审计资料及审计报告格式等,规范自身行为。

3.跟踪审计单位要选派优秀的跟踪审计人员,组织项目小组。小组内不仅仅要配备懂造价的土建、安装工程师,还要配备懂现场施工的建造师,和懂经济、财务等专业的人员。

4.跟踪审计单位要在关键节点,在基建项目现场驻点,将重要信息拍照留存,以便日后工程的结算、索赔纠纷的处理,以此控制工程造价。

5.跟踪审计单位建立严格的跟踪审计工作流程。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建立严格的工作流程,并按照流程开展工作。跟踪审计应遵循监督而不是替代管理职责的原则,坚持在建设单位内部管理的原则上,实施再监督。

6.保持学习的态度。由于科研活动的特殊性,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跟踪审计单位对于特殊的事项,要向科学家虚心学习、请教,从科研的角度控制造价。

主要参考文献:

[1]邓芳,王娜.加强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 2010(13):90.

[2]张崇莉.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支海坤.高校基本建设中“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新思路[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4).

跟踪审计的意义篇5

一、医院基础工程内部审计工作的未来趋势

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对基建项目全过程的审计,也为审计部门参与工程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对于更加直接和有效的实施监督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从医院基建工程审计现状来看,不少医院采用的是事后、静态审计方式,也就是单一竣工结算审计。而因为工程前期管理效率不高、基建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审计资料不完整等问题,使得在结算审计中,审计人员处于相当被动的处境,进而出现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和决算策超预算等不良问题,最终导致基建投资失控[2]。因此,为了控制医院基建工程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则必须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事前、事中与事后均进行审计,堵塞管理漏洞,从而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二、医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管理分析

(一)重点审计是跟踪审计的核心

基建工程跟踪审计范围广,因此审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把握重点,进行重点审计。重点设计的项目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准备、竣工验收和项目评估等。做好重点审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准备阶段审计:项目立项与批复、选址与设计、规划设计等,严格审查资金到位情况,评估项目进度效益,并签订施工合同保密协议;二是施工过程中的审计重点:材料与设备价格、资金使用情况、工期与质量控制、设计与施工标准,以及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隐蔽工程等项目,为审计重点;通过审计,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竣工结算审计提供线索和依据;三是竣工后期审计:工程竣工结算、工程财务决算、交付使用审计监督等为审计重点内容,应及时纠正审计中弄虚作假、高估冒算问题,准确确定结算价款,并作为结算的依据[3]。

(二)积极推行内外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

推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与效率。工程项目审计涉及面广,在目前医院管理体制下,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联系,保证工程跟踪审计的健康运行。同时,在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审计力量,最大限度发挥专业人员的能量,提高跟踪审计工作水平。

(三)审计人员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素质

工程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均较强的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一些医院的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模式、方法相对落后,尚且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审计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易遗漏重要问题。

医院基础工程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包括具备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并熟练掌握和应用审计、财务方面的方法与技巧,精通基建工程审计业务。在审计过程中,力求客观事实、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程序和法规政策办事。同时,也要注意审计领域的新动向,与时俱进,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四)医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跟踪审计过程中,会有很多矛盾关系,比如要妥善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具有全局观和法制观念,而不得掺杂个人感情色彩。以审计实际情况为依据,深入现场收集资料,给出审慎的建议,确保事实清楚、评价公正、处理合规;

其次,规范化开展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医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模式正处于审计初期,相对缺少可借鉴的经验,所以为了提高审计的效果,应保证每个阶段均有规可依,确保审计数据可真实反映工程情况,而不能随意对待审计共工作;

第三,全面、认真审查工程量与定额单价: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定额单价套用是否正确,为基建工程审计的重点所在。在审计中,由于工程造价大,因此应重复审计重点。按照以往经验,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工程造价,主要是在定额和工程量两个方面。所以在审计过程中,应做到实地测量,认真调查研究分项工程量单价与定额单价是否相符合,及时剔除不符合规定部分[4]。

跟踪审计的意义篇6

1.1跟踪审计的含义概述跟踪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及人员,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运用审计技术,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使用的整个过程进行真实、合法的监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提前介入到审计的对象中,早做安排以预防建设项目的造价风险、施工风险和管理风险等,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和质量。

1.2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意义跟踪审计把高职院校的建设项目作为一个审计对象,从各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提供一个总的发展方向。跟踪审计在高职院校确定建设项目之后便立即发挥作用,通过专业的审计人员对市场情况的调查以及内部情况的分析,总结出审计的结果为高职院校领导层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第二,保证政府性资金和社会公益资金能够得到真实的使用。高职院校的建设不仅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是地方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他们投放的资金能否得到充分的使用、减少贪腐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第三,跟踪审计能够有效的减少风险的产生。跟踪审计的特点也是关键点的就是“跟踪”,它不间断的对高职院校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核,尤其是最初的审核性意见的提出,能够有效的预防建设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出现,同时也提高了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1.3跟踪审计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的任务分析跟踪审计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设工程投资立项前的审计工作。在高职院校确定建设项目后,跟踪审计人员必须对单位年度的工程建设规划进行审计,这项工程建设是否与总的建设项目冲突;施工队伍的资质是否具备,能否满足工程建设的标准;施工图纸的设计是否科学以及相关部门的审核情况;招标工作是否按照招标的程序和编制的程序进行的等。其次,施工阶段的审计工作。工程的建设施工阶段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在这个阶段必须对工程的材料质量及使用、施工进度把握和工程建设管理等,其目的就是建筑材料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工作人员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工程建设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再次,竣工阶段的结算审计工作。竣工阶段的结算审计就是对整个工程建设最终的造价进行审核,其中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以及工程问题补救费等,高职院校的建设项目资金除了学校承担外,还有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业的投入,而这个阶段的审计是关系到高职院校工程建设最终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应当格外的重视。

2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应坚持跟踪审计思路分析

2.1在高校建设项目中建立完善的跟踪审计机制跟踪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用于高校建设项目中的历史也比较短,在很多方面都还不是很完善,如校内审计人员的水平相对较低,要想充分把跟踪审计的作用发挥出来,必须有完善的跟踪审计制度确保跟踪审计工作水平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保证跟踪审计人员的工作有规章可循。高职院校的建设项目承受着政府、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期待,如果校内审计人员的水平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就要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来执行,而完善的审计制度能够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完善的审计机制也是审计人员防守工作的保证,不仅使审计人员的工作顺利开展下去,也能得到其他部门的配合,同时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也是一种监督。

2.2在保证建设项目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益高职院校的建设项目关系到学校自身的长远发展问题,在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的招标设计、合同签订、材料设备的购买以及工程建设的进度等都是与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学校利益挂钩的。跟踪审计通过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仔细的测算、严格的监管,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和无乱操作等现象的发生,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只有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有了保障,减少了质量问题造成的整改费用,才是提高高职院校建设效益的有效途径。

2.3提高建设项目资金流转的透明度高职院校与一般的高校不同,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大,所以资金问题是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审计的重点,一旦资金不到位或者建设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贪腐事件,那么从近期来讲影响到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质量,从长远来看影响高职院校的形象,也就不利于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在审计的各个环节必须对资金的流转情况进行严格的把关,做到日清、月清以确保建设资金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建设项目中,透明的账目审计管理也是对施工单位和人员的一种鞭策与鼓励,同时也能树立高职院校较好的信誉和形象,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

3结束语

跟踪审计的意义篇7

[关键词]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

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模式,它通过动态监督各阶段的运作, 有效克服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实现审计工作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从而更加公正、合理、及时、准确的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达到提高工程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并有效节约资金的目的。同时,在堵塞管理漏洞、防范腐败风险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因其适时性、效益性显著,己成为各地审计机关开展投资效益审计的主要模式。本文就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应注意的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含义和特点

1.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基本含义。所谓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就是审计机构以国家的法律、法规等为依据,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投标、合同、施工、材料,设备的采购计价、结(决)算等全过程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控制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服务与评价。

2.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特点 。与传统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相比,基建工程项目过程跟踪审计有其突出的特点。首先,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工程造价进行的主动控制。其次,从时间角度来看,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事前、事中过程审计与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

二、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设计阶段的审计工作。设计阶段是决定建筑产品价值形成的关键阶段。设计单位在设计方案时,往往只重视专业技术而轻视甚至忽略经济成本。而相对建设单位而言,由于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通常情况下只能对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提出修改意见,很少有能力核对设计图纸的全面性、周密性和经济性,设计中的疏误往往到施工时才会被发现。因此,应特别重视设计阶段的审计工作。

审核设计方案。核查设计编定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是否与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相符,有无超规模、超标准问题;设计的规模、结构、选材等方面是否进行了反复论证,是否实行限额设计;核查各专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有无互相冲突和矛盾之处;核查设计选材是否脱离实际,过于追求“高、精、尖”和“高、大、全”,是否在最大限度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否做到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

严格把好图纸审核关。图纸审核是事前审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各类施工图纸的技术经济指标审核分析,尽可能的将各专业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在招标之前,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同时也为工程量实物清单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图纸审核主要包括:设计总说明的内容是否完整、清晰,各类设计是否符合招标合同要求,土建、水、电、暖等设计是否合理、配套,有无相互冲突和矛盾之处。

2.跟踪审计工作的定位。跟踪审计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务必保持审计独立性,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在开展跟踪审计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审计的职能是监督和服务,特别是在事前审计过程中切记要正确处理好与基建管理、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二是将跟踪审计工作等同于传统的事后审计,将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与工程建设的其他工作隔离开,只关注工程造价,不能动态地监督全过程各阶段运作是否正常,也就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有效的审计建议,从而形成审计风险隐患。因此,跟踪审计工作一定要定位准确。

3.跟踪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传统审计工作重点放在事后对数据和文字资料的审核上,审计人员很少深入施工现场,不了解新工艺和新材料而可能会导致审计结果失真。再加上部分审计人员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理论和方法缺乏了解,思想还停留在传统审计模式,从而使跟踪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因此,要高效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崇高的工作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审计制度,让审计人员充分了解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制定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和实施细则,才能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

4.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由于建设项目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项目特征、不同施工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跟踪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切实可行,真正对审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5.设置审计查证作业关键控制点 。根据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工程造价的形成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都密切相关。因此开展跟踪审计时,应当以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为主线,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实施跟踪。为了保证跟踪审计质量,应对建设工程全过程中对工程投资有较大影响的环节予以重点关注。在实施审计时,可在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设备材料采购、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变更签证、索赔和竣工决算环节设置审计工作关键控制点,制订各环节跟踪审计细则,确保建设项目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三、结束语

跟踪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一种方式,已经在大中型建设项目审计中采用,只要我们准确进行审计定位,把握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质量保证体系,把握跟踪审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就会使跟踪审计工作有效地进行开展。

参考文献:

[1]税成虎.浅谈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关键点的把握方法.2010

跟踪审计的意义篇8

关键词 建设 项目 跟踪审计 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pay attention to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 status of the track audit countermeasures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rack audit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relevant conten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rack audi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29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 1年审计署颁布的《政府投资项月审计规定》第五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以及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工程,应当有重点地对其建设和管理情况实施跟踪审计,这对审计机关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跟踪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理论的实践内容,已在各地审计机关广泛开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有效地增强了审计的时效性,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认真分析跟踪审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积极探索完善跟踪审计工作的方法,对提高跟踪审计质量,更好地发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查、监督,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t程造价.维护合法权益,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点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创新手段,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以下优点:

(一)从静态向动态转化

一方面,传统审计模式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结算审计,这时要面对如在施工阶段各个施工程序中发生的大量签证。而跟踪审计可以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审计,使审核思路更清晰,可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可以分析前后阶段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可以动态地监督全寿命过程各阶段的运作。

(二)从事后审计向与事前、事中相结合审计转变

在传统的事后审计时因隐蔽工程或多次变更部位的一些细节记录不详,很难区分清楚、判定正确。跟踪审计可从源头上解决此类现象的发生,如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已及时深入现场,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作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过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的矛盾与纠纷,为后期确认签证、审核结算作好准备。

(三)减少时耗,提高工效

如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汇同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签字认可了实测记录后,可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工程数据,避免了推诿和以往长期不签证,大量积压的弊病,将较长的传统审计周期提前压缩消化在事中阶段,使过去过于集中的量尽可能均匀分散在施工阶段,从而加快了结算审核速度,加大了审核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以施工阶段的审计为重点向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延伸

传统审计模式以建设项目开工到竣工的施工阶段为审计重点。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验收时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审计与监督,它不但强调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且已注重对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深入开展对设计质量的跟踪审计,积极介入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使审计工作向多元化发展。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理论上来讲,跟踪审计可以对建设项目从正式立项到竣工决算的全部建设过程进行的就地审计,通过多种审计方法,揭露问题,达到审计的预期目标。但是,实践中跟踪审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定位不准。对跟踪审计工作的认识及定位还存在一些偏差。如:有的过高估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的作用,盲目扩大审计范围;有的则过于谨慎,认为这项工作法律法规依据不够充分,而等待观望;有的地方参与项目管理,超出了审计的职能范围。这些认识和定位上的偏差都对正常跟踪审计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应引起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二是审计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化。审计内容不够完整,重点环节不够突出。有的仅关注工程造价,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各阶段运作是否正常,未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未能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有效的审计建议。三是审计风险较大。法律法规制定相对滞后,缺乏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审计评价规范准则。目前,审计署没有制定统一的审计制度规范,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审计操作指南,审计的随意性大。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跟踪审计的期望值较高,交办任务较多,超过了审计机关的承受能力,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人员力量和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工作要求。另外,审计独立性不够、廉政纪律执行不严等问题的存在,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3.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针对目前跟踪审计遇到的现实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其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下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监督。

(二)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跟踪审计作为一种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是从立项时介入.还是从开工时介入.是从概算编制后跟踪资金运行路线,还是从施工合同签订后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建设项目情况不同.选择的方式也就不同。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审计都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

(三)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

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四)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关键环节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全天候的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等。

(五)规范跟踪审计收费,优化跟踪审计人员配备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因自身的审计力量有限.往往借助社会中介来进行协审.而跟踪审计又具有工作量大、任务重的特性。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社会中介机构来说.规范跟踪审计的收费。就显的尤为重要。这样.规范了跟踪审计的收费.审计机关才能更好地整合审计资源。利用自身熟悉专业业务。易沟通等优势。并结合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储备较好。专业相对力量较强的优点。相互协作,更好地开展跟踪项目审计工作。

结束语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为了解决事后审计的弱效性问题。强调事先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监督、控制、鉴证、评价和初审的职能.是现行建设项目审计领域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为了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实践中广泛地开展,必须健全、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和法规,积极探索跟踪审计的路子.使跟踪审计起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杜伟飞.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和实施ⅱ】.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10(6).

跟踪审计的意义篇9

传统的项目审计方式总是脱离项目管理过程和本身的内容, 或把审计放在项目竣工以后进行审计, 没有把审计与项目管理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 使审计难以有效及时的施行, 导致风险的存在; 人们对跟踪审计并不陌生, 但作为一种现代审计发展方向和方式, 人们正在不断研究和探索, 对高校建设项目, 尤其新校区建设投资项目, 建立跟踪审计的项目管理新模式, 更具现实必要性。 跟踪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在不少文献已有论述, 本文从跟踪审计与高校项目管理整合的层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1. 跟踪审计与项目管理的内在关系

两者既存在着各自的个性又有内容和目标一致的共性。项目管理, 是指组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 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周期内的所有工作( 包括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 评估论证、 设计、 采购、 施工、 验收、 后评价等) 进行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控制项目目标 ( 造价、 质量、 进度) 最终实现项目的功能以满足使用者—— —人的需要, 三大目标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 1][ 2]所谓跟踪审计, 是指审计机构依法依规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进行事前、 事中、 事后的咨询、 鉴证和监督活动。www.133229.com其实质是实时审计,又被称为同步审计。其目的是将传统的事后审计的关口前移, 及时有效地预防经济风险, 促进项目各方的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 降低建设成本。这种审计方法的使用, 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 由于审计体制的不同, 各国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审计介入的时间、 审计内容与审计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跟踪审计江苏省政府明确的将其列为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坚持的第五项制度( 其他四项制度为招标投标制、 合同管理制、 工程监理制和项目法人制) 。就两者的关系来看, 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目标和内容是跟踪审计的对象, 跟踪审计不能独立于项目管理之外, 项目管理目标的成功实现依赖跟踪审计, 这种内在关系使得两者的整合显得必要和可能。 两者的整合从深层意义上看, 实质是对人的管理, 是人本原理的体现。

2. 跟踪审计与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整合[ 3 ]

一是进行管理部门的整合, 从组织的原理和职能来看, 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有分工有协作, 用权力和责任制度来进行组织活动并实现组织目标, 把跟踪审计作为项目目标的管理者之一,通过社会招标 ( 或高校内审部门参与) , 确定跟踪审计单位, 以合同的形式参与到项目管理中来, 从一开始其就作为项目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跟踪到位, 组织到位, 从组织上给于保证。目前我校新校区的建设采取这一模式, 效果很好。 审计组在项目现场设立办公场所, 与施工、 监理、 建设单位建立定期例会制度, 参加工程项目例会, 并且作好会议记录, 及时了解、 掌握项目有关情况, 提出审计意见。二是管理职责的整合, 胡总书记曾说过, 失去监督的权力等于腐败, 而失去对权力使用过程的监督则等于流于形式, 这就是跟踪审计的制度意义。 跟踪审计打破了建设项目的传统管理模式, 是制度创新, 对项目管理进行整合, 把参与建设项目管理的各方管理职能和权限从制度上合理界定,明晰各方责、 权、 利关系, 能使各管理方工作到位而不越位, 各司其职。 针对目前我国建设项目管理在一定程度存在设计不到位、 施工不到位、 监理不到位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通过跟踪审计, 可及时、 及早发现问题, 以利堵塞漏洞, 有效防范项目管理中风险。跟踪审计具有 “复位” 功能。跟踪审计同时具有结算审计创新职能, 在土方、 基础、 主体等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 可进行阶段性的结算审计, 而且通过对建设项目施工合同、材料设备价格、 工程量签证、 进度款、 隐蔽工程和索赔内容进行咨询和鉴证活动, 能促进高校基建管理部门的合同管理、 材料质量及价格控制, 工程进度款的控制, 同时对施工现场跟踪, 促进了施工方的质量、 安全管理, 加强了监理方责任意识, 促进了监理工作到位。 审计的介入, 有力地促进了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 监理管理、 财务管理, 优化了项目管理, 这种多重管理效益显著。

3. 跟踪审计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整合

跟踪审计技术路线: 预防、 服务、 监督三位一体, 项目跟踪审计是与项目管理同时进行的, 平行作业。审计随时发现一些问题, 随时纠正问题, 随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决定, 以增加审计工作的时效性,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跟踪审计的思想代表着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项目管理的技术路线: 对工程项目周期内的所有工作 ( 包括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 评估论证、 设计、 采购、 施工、 验收、 后评价等) 进行计划、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把跟踪审计引入项目管理过程, 从技术管理路线上进行整合, 如设立的跟踪审计点, 既可以是一个施工过程、 一项施工管理活动, 也可以是审计设置的一个独立于管理的程序。在项目施工中, 一些对工程质量、 投资及施工安全有较大影响, 事后又无法对其审计取证的, 在跟踪审计时, 把其确定为跟踪点, 目的是便于审计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 并在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程序履行的情况下, 对工程施工中的投资、进度、 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审计。 审计参与施工管理活动而言, 主要是对施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 如单位工程以上的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图纸会审、 技术交底、 设计变更、 工程建设例会、 特殊情况下召开的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会议、主要材料设备检验、 材料试验、 化验的取样等。实践中把审计技术与项目管理技术进行整合,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通过计划、 控制、 分析等技术手段, 进行纠偏, 达到成功的项目管理目标。符合 “建设工程项目应坚持自主创新, 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 ,“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的规范要求[ 4 ]。

4. 跟踪审计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流程整合

传统的审计将审计通知书- 审计作业- 审计报告- 审计复核- 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作为一种程式, 其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往往在竣工审计结束后作出, 审计主要是查错防弊。 而跟踪审计围绕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跟踪、 咨询和控制, 参与到建设项目管理的流程: 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竣工交付使用阶段, 审计目标是及时、 客观的提高项目质量和控制项目造价,千方百计为提高投资效益服务。 实践证明, 跟踪审计能够更加有效地为学校预防风险, 增加价值。具体来讲, 在建设程序中, 审计人员及时参与, 如审计组可根据跟踪审计实施方案, 要求参与各方按照审计组规定的时间和方法报送工程结算资料, 并及时确定审计结果。 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阶段性的工程施工完成, 相应的工程结算审计基本结束; 对发现问题, 及时下达审计意见, 通过整改, 优化管理流程。

5. 跟踪审计对项目管理的创新与融合

5.1 跟踪审计, 不局限于 “量” 的跟踪, 更是“质” 的度量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的事前、事中、 事后的咨询、 鉴证、 监督管理活动, 是对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除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跟踪、 调查、 现场计量等就地审计外, 跟踪审计还要对施工单位结算书进行量、 价、 费的审计, 对设计、概算、 施工预算、 投标书、 合同、 签证、 变更、 材料设备价格、 索赔、 隐蔽工程等环节进行全面、 全程审计。 其监督职能, 充分体现了审计咨询、 鉴证职能,扩充了审计的功能, 寓监督于审计服务之中, 体现了现代审计理念。 跟踪审计优于事后结算审计, 减少了结算审计时的许多矛盾, 审计结果更真实更合理, 提高了审计的 “质” 。5.2 不局限于 “图纸” 的解读, 更是 “实物” 的甄别我国推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对建筑产品实行以实体工程量为计算依据, 决定了跟踪审计及时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现实性和必要性。而不仅仅是对施工图纸的认知和了解。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一种重要方式, 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成果。 在审计中与施工、 监理、 建设管理等工作密切结合,审计参与管理, 坚持审计相对独立性原则, 在现实中, 对建筑 “物” 的认识和跟踪, 有利于跟踪审计逐步步入程序化、 规范化、 制度化的轨道。5.3 不局限于 “价” 的跟踪, 更是对 “人” 的关心跟踪审计体现管理的人本原理, 体现关心人、尊重人、 服务人、 为了人、 发展人的理念, 使施工、监理等参与各方了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及应配合的要求, 自觉接受审计。传统审计中, 无论是财务收支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还是经济效益审计, 都是事后进行的, 是 “秋后算帐” , 具有管理的滞后性。跟踪审计是将结算审计最终造价结果涉及到的内容, 通过跟踪审计进行事前造价咨询和过程造价控制, 寓监督于跟踪服务之中, 加强了建设项目造价过程管理, 防范了经济风险。 跟踪审计具有及时性、 预防性和建设性的特点, 是对人的关心。5.4 不局限于 “利” 的是非, 更体现 “和” 的理念跟踪审计从单一的监督职能到监督与服务的双重职能, 有利于和谐社会、 和谐校园的建立, 有利于工程项目管理中利益的协调、矛盾冲突的处理。传统审计职能是监督、 评价和鉴证, 基本职能是监督。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现了从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咨询和事中控制的延伸拓展, 实现了传统审计职能向现代审计职能的转变, 是质的飞跃。跟踪审计从查错防弊到注重价值,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制度创新, 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由于跟踪审计的贴近现场、 及时等特点, 能非常快捷地配合基建部门解决许多技术层面的难题, 从而加快了工程进度, 提高了工作时效。 由于跟踪审计的明显效果, 逐步消除了一些部门的认识误区和狭隘偏见, 使各相关部门的配合更加紧密, 更加协调, 管理更加和谐, 促进了相关部门工作的规范化, 大大提升了综合管理水平。5.5 有利于 “跟踪审计” 职业化的形成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发展, 可类似工程项目监理制度的形成一样, 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 应逐步形成职业化、 专业化、社会化的功能, 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 实现与项目管理的真正整合。5.6 有利于审计环境的优化高校跟踪审计环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需要有关部门理解、 配合。 因此, 优化审计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跟踪审计与项目管理的整合, 有利于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创新, 有利于对传统审计的程序、 内容、 方法进行革新, 使跟踪审计能健康发展, 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服务。因此, 要从制度着手, 建立健全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 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跟踪单位, 准确掌握审计参与管理的程度, 为跟踪审计人员与其它各方管理人员提供具体指导,与高校建设项目进行整合, 使两者相互配合, 协调运转, 促进跟踪审计步入规范化、 程序化、 制度化的轨道, 进而优化高校的建设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 1] 韩同银, 刘庆凡. 建设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 [ m]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 14- 15.

[ 2] 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 [ m]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4 203- 204, 220- 221

跟踪审计的意义篇10

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年度项目计划时,需着重把握三点:一是其年度项目计划一般应由审计署直接确定,适时下达,并由地方审计机关根据署定要求统一纳入年度计划。二是审计署职能机构在编制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前,应当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如选择积极财政、稳健货币、公平税务、科教兴国、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招商引资、强农惠农、保障改善民生、保护土地耕地、文化发展扶持、市场宏观调控、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广泛深入开展立项调研,充分听取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或向全国公开征集项目计划,汇总形成有“项目名称、可靠依据、明确目标、对象范围、内容重点、组织方式、实施单位、资源保障、时间步骤、措施要求”的审计项目计划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报经审计长会议审定。三是每年可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全国人大政协会确定的政策措施,选择审计项目计划。如可围绕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基调,围绕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调控、产业结构调优、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政策措施,选定“经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项目。同时要整合国家审计系统资源来参与实施项目计划,优化全国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资源配置,集聚审计系统整体效能。审计署可成立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发挥统领作用,调动全国审计系统人财物资源,精心研制方案,细化任务要求,强化督导检查考核,确保完成政策执行跟踪审计项目计划。

关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范围内容

一般分为对外和对内政策,如经济政策等。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组建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宣传、准备、试验、全面实施、统筹协调及控制监督等各环节行动,将政策观念表述内容贯彻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在法定职责内,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所涉及的政策范围,应是党和国家对内政策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所审计的对象范围,主要是政策执行主体,涉及各级党政部门、相关单位组织和具体执行者;所审计的时间范围,主要是政策实施的有效时间范围;所审计的过程范围,包括政策执行的各环节全过程。所审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政策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部署的根本任务完成、规定的行动原则遵循、要求的工作方式运行、安排的一般步骤实施、细化的具体措施落实等情况;所审计的内容重点,包括政策制定贯彻执行的总体情况、主要成效与问题,特别是与政策执行直接相关联的重点项目、相配套的中央资金、相对应的地方对策进行深入跟踪审计,重中之重是自始至终跟踪审查政策是否得到及时全面有效落实。

关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组织管理

开展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应坚持“组织规范统一、管理优质高效、实现审计目标”的组织管理原则,做到集中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权责匹配对等、统分有机衔接、密切协调配合、发挥整体功能,确保统筹周密组织、分级精细管理,探索创立中国特色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方式方法。在组织管理方式上,可借鉴采取2011年、2012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方式,遵循“多统一”原则,加强全国审计系统协调配合,创建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新方式,发挥系统整体效能。在组织管理格局上,可借鉴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办法,进行科学谋划布局,系统安排部署,对审计资源、要素、成果等实行优化组合统筹管理,探索构建“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大格局”。在组织管理方法上,可借鉴现行多种审计类型有效结合的做法,坚持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与其他跟踪审计和财政金融、资源环境、经济责任审计及专项审计调查的广泛深入结合,以改善和强化审计组织管理。

关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质量保证

实施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应当采取适应其特征要求的质量保证措施,形成其特有的质量保证体系,坚持“全力跟踪政策、突出跟踪重点、确保跟踪质量”的原则,把跟踪政策执行与跟踪政策资金、项目、业务、对象、效应等要素有机融合,开辟以跟踪政策执行为主题、资金为主线、项目为主要、业务为主导、对象为主体、效应为主旨的中国特色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质量保障途径,做到量力而跟、有所跟而有所不跟,尽力而审、有所审而有所不审,跟踪不贪大求全,跟随不紧得过度,跟进不超出现实,防范化解跟踪审计越职、越权、越利等风险,以保障审计优质高效。同时要健全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如制定质量标准与管理规则等专业制度;要推行全系统、全组织、全方位、全过程、全职员的“全质管”模式,即对全国审计机关系统、全部审计组、全方位各环节工作、整个跟踪活动全过程、全部参审人员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要开展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项目质量考核评价,如制定项目质量考核和优秀项目评选办法,注重从目标任务完成、成果作用影响、经济社会成效方面进行综合质量考评,以促进提高整个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质量。

关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成果绩效

为提升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成果,一要加强审计结果综合利用,提升成果层次。即强化对全国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结果情况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和研发利用,拓宽成果利用渠道,实现成果资源共享,致力开发提炼成果精品、宏观高端极品。二要搞好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增强成果效力。即加强所跟踪审计的经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增强所跟踪政策与相关政策的协调衔接,促进发挥国家政策的整体效力。三要坚持审计结果公告公开,扩大成果影响。即把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与社会公众监督有机结合,加大审计成果公告和信息公开力度,提升审计开放透明程度,扩大审计成果影响广度。同时要通过推行政策执行跟踪绩效审计,开辟提升审计绩效新途径,并健全有利于审计成果绩效提升的科学考评机制,促进提高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法规和健全体制机制中的高层绩效,突出提高其在推动经济发展、加快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结构和确保质量效益中的经济绩效,兼顾提高其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全面绩效。

关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自身建设

为搞好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审计机关应当积极创造条件,着力加强自身“三化”建设,夯实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可持续推进的根本基础。一是职业化建设。要通过教育培训锻炼,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熟练掌握、深刻领会、准确运用、坚定贯彻、督促落实、推动完善”政策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支善于开展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职业化审计队伍。二是法治化建设。要通过加强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依法规范审计行为,提升审计法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三是信息化建设。要以数字化为基础,创立政策执行跟踪电算化审计模式,健全其电子审计体系。要在金审工程中建立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创建现场跟踪审计实施系统,探索联网跟踪审计组织方式,试行政策执行联网跟踪审计。同时创建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管理系统,推动形成数字化管理模式。特别在建成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时,要完成政策执行跟踪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和数据库建设,结合数据积累,完善对整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适时跟踪审计、汇总分析和综合评价机制。

关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