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新技术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2 17:28:19

放射医学新技术

放射医学新技术篇1

【摘要】放射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很好的应用,它是一项根据影像诊断来判断患者疾病的技术。放射技术与诊断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临床诊断中离不开放射技术的应用,它给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图像资料信息。深入研究放射技术和临床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放射技术的诊断水平,提高放射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治愈疾病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放射技术与临床的关系,加强放射技术与临床相关专业问的联系,可以避免临床诊断与患者病情不相符而导致拍片错误,减少患者在进行拍片检查时的辐射剂量,也可以减少放射技术在应上的成本,避免因此造成的医疗纠纷。深入研究放射技术与临床的关系,对医治患者的病情和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类型、特征等有很大的帮助,对能更好地利用放射技术诊断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临床;诊断;放射技术

近年来,新兴影像设备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得到很广泛地运用,在医疗上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放射技术,应用更新的现代放射技术。放射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诊断上,提高放射技术水平对能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具有很大的帮助。深入研究放射技术与临床的关系,对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医院开始朝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放射技术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也不断的提高,医疗设备不断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

一、放射技术的发展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大型医院的各种检验技术、管理技术也日益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化放射科日益兴起。随着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放射科也将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放射科包括pas、ris和数字成像设备系统,而数字化成像设备系统是实现管理放射科数字化的基础。普通放射技术中的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设备已具备实现数字化的条件。

放射技术人员是放射科室中的设备操作人员,是放射科重要的主体,负责放射科的技术工作,放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医院放射科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也关系着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提高放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与利益,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事实依据.

二、放射技术与临床及各学科的关系

放射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上,放射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水平的高低。放射科是属于医技科室,而医技科室是为临床研究服务的,这就奠定了放射技术与临床诊断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医院在多年的医疗经验中慢慢形成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即医技科室要无条件的为临床科室服务,局限性认为放射技术只是服务于临床研究,这样的认知过于片面。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放射技术人员对放射科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导致在放射技术的运用过程中,时常遇到临床诊断结果与患者伤势情况不相符,从而造成错照或者是重复拍片,浪费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医师的工作量。重复多次的拍片就会使患者和放射技术人员重复接受辐射,这对人体是不利的,严重则会造成医疗纠纷。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应与临床方面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了解,密切放射技术工作人员和临床诊断医师之间的联系。在遇到临床方面与放射技术方面的矛盾或者分歧时就能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两者间存在的问题。放射技术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与临床方面相关的放射技术知识,临床医师也要提升与放射技术相关的临床知识。加强放射技术与临床间的横向联系,通过开展讲座,加强放射技术方面与临床方面的相关知识,增进放射技术与临床相关科室之间的交流。

在如今的医疗技术中,放射技术人员不仅仅是操作和维护机器那么简单,他们被赋予了更高的责任。放射技术人员的工作已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拍摄图像的后处理以及相关的计算机方面的技术。而为了能更好更熟练的操作数字化设备,要求放射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能力:

(1)严格遵守和执行放射防护的条例,保证被检查者的安全。

(2)在工作中,要准确把握投照的方法,严格掌控投照条件。

(3)医院实现数字化后,使用的设备大部分只有英文说明,为了保证被检查者和自身的安全,要求放射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因此读懂说明书是放射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动力,也是其在实际操作中不出现差错,达到熟练使用机器设备的保证。

(4)要求放射技术人员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掌握资料的查询和图像的处理,学会检索文献,了解网络运作方面的知识。

(5)学习新的医学影像设备,能够熟练使用新设备。

三、放射技术在临床上的运用

近几年来,放射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包括一些肿瘤、脉管畸形等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放射治疗。随着放射物理学与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放射设备的不断更换,对放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普通性放射治疗到精确的放射治疗方法,不断地向新技术发展,这将会促进疾病治疗水平的提升。同时,不断改进用药方法,变换给药途径,迎接新型化疗药物,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的治疗效果。

四、小结

综上所述,深入研究放射技术与临床的关系,对医治患者的病情和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类型、特征等有很大的帮助,对能更好地利用放射技术检查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放射技术与临床方面相关技术的横向关系,对患者疾病的治愈、医师治疗技术的提高、降低医疗的成本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的诊断离不开放射技术的应用,为了能更准确的判断疾病,增加患者的康复率,就要不断的提高放射技术的诊断水平。而放射技术的运用离不开放射技术人员,所以放射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做到对患者负责。放射技术根据影像来诊断病情,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设备得到不断更新,对放射技术和诊断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研究放射技术与临床的关系,不断提高放射技术水平,对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患者生命的保障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放射医学新技术篇2

1990年,陈鸿达先生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并获得“二级放射技师”职称。他从1989年开始,创立了香港放射技师协会,并担任会长,为维护技师的权利而日夜操劳,为加强放射技术的交流而辛勤付出,为推动香港放射技术的进步而不遗余力。

医者父母心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速发展,新型医疗设备不断涌现、更新换代。放射技术设备的进步,对放射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陈鸿达先生说道:“香港的医院与国际接轨,拥有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同水平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医疗技术更加没有国界,更加需要加强交流,因为这是关系到全人类健康的事,怎容懈怠?”

从1996年开始,陈鸿达先生就经常参加亚洲等地尤其是祖国大陆的中华医学会等学会的学习交流大会,互相交流医学经验。因为他知道,随着大众对医护人员期望的提升,作为放射技师必须积极进取,终生学习,使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而提高自身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加强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作为国际放射协会成员的陈鸿达先生常常要在第一时间了解韩国、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大陆以及台湾等地的技术新突破及成功治疗案例,并进行传播分析,以帮助大家,造福人类。

在给病人治疗过程中,陈鸿达先生会告诉病人及病人家属:“什么是放射?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留意什么?”同时他还向政府提出一些相关联的有效建议,以帮助更多的人增强防御意识与能力,保证健康的生活。应不应该从长寿的角度去考察一个地方的医疗是否进步?先进的医疗仪器是否决定了一个人寿命的长与短?陈鸿达先生说:“生活质量更加重要。”

在香港,医生的地位很高。陈鸿达先生说:“作为一个医生,一切为病人着想是必须而且是首要的任务。我们要热爱自已的工作,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度责任心为大众服务。放射工作是群体工作,拍照与看片虽然是分开进行的,但是只有将各项工作需要互相配合,充分把握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才能圆满完成病人在放射科的检查和治疗工作,才能履行作为医生的职责。”也正因为如此,医生才受到大家尊敬。

专心做专业

“在最近的四至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都设立了专科。”陈鸿达先生介绍说,“因为在放射技术里,不同的专科有不同的特点,所以需要专注于一个专科。比如说mri(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即核磁共振成像,后改称磁共振。它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而超声波是一种波动形式,它可以作为探测与负载信息的载体或媒介(如b超等用作诊断);超声波同时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当其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它就可以通过与传播超声波的媒质的相互作用,去影响,改变以致破坏后者的状态,性质及结构,用作治疗。而且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所有专业都研究透彻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顾此失彼对在工作上特别要求一丝不苟的医务人员来说,是大忌。所以专注对自身是一个提高,对病人来说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陈鸿达先生担任香港放射学会会长已有多年,他希望会员们能多些经验,专心研习放射技术。而他培养的学员们对医疗机器的操作都相当的熟练。他说:“不同的学员虽然在兴趣爱好上不尽相同,但是在操作技术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同学员拍摄的同一张片子都是一样的。”

对于自己的医学事业,陈鸿达先生表示出十分的热爱之情。他说:“自已的专业,只有热爱才会有不断进取的力量,才会认识放射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自已的工作,才能给病人的康复带来帮助与希望。”

陈鸿达先生每天下班回到家,除了陪伴自己三个可爱的儿子,多数时间就是用来看书,学习。他说:“这是一个前进着的时代,科学技术在飞速地发展着,作为香港放射技师协会的会长,必须以身作则,带领会员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放射技术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陈鸿达先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要求放射技师协会会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基础,用丰富的临床经验,来不断更新知识。“给病人带来福音,是任何一个医生必须要做的事。”他说道。

采访接近尾声,陈鸿达先生对笔者说出了心中的愿望,他希望自己能在医疗方面多进行一些推广,以帮助大家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陈鸿达先生是个行医者,他以医德先行――医者,父母心。

放射医学新技术篇3

关键词:乡镇社区医院;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

从我们国家医院办公数字化系统实践整体过程视角来审视,乡镇社区医院安装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从上线应用到现在,给众多医务相关人员创造出一个交流和协作平台,对医务工作相关流程起到了规范作用,对工作重点加以明确,使传统医务工作执行效果大为改观。该篇文章对乡镇社区医院安装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一番浅谈,希望对相关工作者会有所帮助。

1 我国乡镇社区医院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的应用及研究

纵观我国众多乡镇社区医院发展现状,有些县中心医院可能最基本his系统都不具备,部分医疗机构单纯设置急诊、药房等收费模块,病患预约挂号、病历、医生医嘱、护理等都仍然沿袭手工模式。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基于乡镇社区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安装并完善一个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是形势所趋。可喜的是,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因为其本身在功能与机制方面的强大优势,在乡镇社区医院的核心信息体系系统中逐渐被大面积的利用[1]。从乡镇社区各医疗组织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应用角度来看,系统运行状况是非常不错的,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是可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存储的系统,可以说是整个医院信息体系建设的核心,不单对医疗数据的采集,处理还有分析与传送等一体化有很好促进作用,并且综合提升我们国家各医疗组织整体的服务质量。我国家乡镇社区医院安装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应用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变得十分成熟了。

1.1我们国家乡镇社区医院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在应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伴随我们国家公立医院不断加速改革,我国数字化的医院也已经是初见规模了,医院管理准确性与时效性相关标准也逐渐攀升。如此这般,为我们国家相关医疗事业不但带来了先机也带来了挑战[2]。另外,协同管理相关理念也不断深化,深植于人们脑海之中,我们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新医改相关政策,因此乡镇社区医院推行安装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应用势必会变成医院综合创新的管理模式。

1.2乡镇社区医院安装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在应用方面的高效性研究 结合实践证明,乡镇社区医院安装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实际应用还是比较高效的。以物态发展眼光审视乡镇社区医院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应用的整个过程,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应当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作为研究主要方向,用无纸化作为标志,对建,管,用等方面实现多面掌握,使医院管理逐渐趋于智能化,医疗信息趋于数字化,机关办公实现自动化,最终保障医院管理的优化,数量的增长,品牌的拓展还有质量的提高。乡镇社区医院安装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应用发展进步使得我国全面构筑数字化信息化医院迈上了一个新的征程,而在科技日益发达,社会日益进步的当下,乡镇社区医院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现如今,各乡镇社区医院的任务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独立模式,应用系统也逐渐走向多样化发展模式,对于各个系统协同作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人们可以更迅速的交流与共享数据,也使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环境兼容性变得更大了。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为我国医疗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基础[3]。伴随科技的巨大变革,各乡镇社区医院也在发展中求生存,而相应的提升医疗技术也变得是那么的重要,这就对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首先从意识上与时俱进,紧随科学医疗步伐,稳占科学医疗先机。

2 乡镇社区医院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给患者带来的切实利益

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是医院信息网数据源与核心环节,在构筑医院的信息网、建设数理化医院、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节省医院开支、提升医院科研能力与医疗水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为一类结合医学影像,网络通信及硬件技术对信息予以获取,查询,存储,打印,显示与异地通讯等一套信息数字化系统,它由本质减少医护工作者工作量,提升其工作效率,也为患者节省大量时间,实现医院现代化影像建设。乡镇社区医院数字化会极大提升我们国家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发展态势,推动e-health快速实现,让民众百姓可以享受高效率、高品质医疗健康综合。假使可以将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切实应用到乡镇社区医院建设当中,换句话讲就等于将远程放射系统同his进行有机融合,为双方提供会诊医生完整且更加确切的患者资料,诊断准确性也将会提升不少。除此以外,通过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可第一时间获取无损数字化医学影像,进一步确保图像质量,同时尽可能满足诊断需求。所以可以说乡镇社区医院安装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应用是真正给患者带来了福音[4]。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让医学图像处理还有新时期医院放射科带领其它科室服务模式步入新纪元,代表新时期放射医学占领数字信息发展前沿!它不单是网络、通讯、计算机与数字化技术在放射科和医院推广,应用及普及进程!同一时间它更代表医学观念创新,医疗制度体系改革进程中极富历史性与前瞻性的一步。

综上,随着我国现代化各种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广泛普及,为人类日常办公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当代社会下,电子信息相关工程普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研究及应用要靠电子信息相关技术支撑和优化。对于我们国家乡镇社区医疗机构未来发展角度来说,安装放射远程会诊pacs系统是对陈旧工作模式一种很好的替代,对各组织机构工作环节管理效率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进一步改善我们国家医疗机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庞涛.县级医院pacs需求分析及建设要点剖析[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06:48-55.

[2]任彦军,李坤成,梁志刚.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的发展状况与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3,06:7-10.

放射医学新技术篇4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热点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bstract: with progress of technology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akes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osition in the medical field will be even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show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he achieve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and discuss what will be the next hot area.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develop;hot area

宇宙之万物,无不由分子组成。而组成分子的原子,则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人们通过对分子,原子的研究, 终于在1895年伦琴发现了x-ray,这是20世纪医学诊断学上最伟大的发现。x-ray透视和摄影技术作为最早的医学影像技术,直到今天还是使用最普遍且有相当大的临床诊断价值的一种医学诊断方法。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包括原理、方法、装置及程序),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 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derices.ccd)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1.2 x-ct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他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这种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先到断层成像”(fat),另一种模式是“光子迁移成像”(pmi)。

1.3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1.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

2 数字化摄影技术日臻完善

1981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15届国际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数学化x线成像技术的物理概念及临床应用结果。使医学影像技术步入了数字化的新纪元。事实上,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趋势在近10多年已渐趋明晰。时至1998年,体现国际医学影像技术最高水平的“北美放射学年会”,不论从学术报告及展览中均体现出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导体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品硅层在加tft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结构上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阅读

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4 pacs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应运而生。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pacs系统的产生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到来。完整的pacs系统应包含影像采集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部分,可将各种不同成像系统生成的图象采入计算机网络。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存储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陈列等都是目前较好的存储方法。数据传输主要用于院内的急救、会诊,还有可以通过互联网、微波等技术,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质量对于医生利用临床影像资源的效率起了决定作用。综上所述,pacs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1)用户查找数据库;(2)数据查找设备;(3)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主动寻找用户。

5 新型技术----分子影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今天已具有显微分辨能力,其可视范围已扩展至细胞、分子水平,从而改变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只能显示解剖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由于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学的物质基础。weissleder氏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基因表达、治疗则为彻底治愈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与基因治疗,这就是21世纪的影像学。 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要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其关键是借助神奇的探针--即分子探针。到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i、核医学及光学成像技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由于诊治兼备的介入放射学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因此,分子影像学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6 学科的交叉结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致力于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根据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所以,影像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影像诊断学更密切地沟通与结合将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开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贡献。医用影像诊断装置用于详细地观察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还可以进行器官功能的判断 。还有医用影像诊断装备情况,已成了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7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下一个热点

医疗保健事业在经济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没有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的影像技术的、相对沉寂的时期,延续了一些现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影像技术能对影像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谱(mrs),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学成像(oct或nri)。他们有可能很快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影像技术,将为脑、肺、乳房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7.1 磁源成像

人体体内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可形成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可产生磁现象,检测心脏或脑的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心磁图或脑磁图。这类磁现象可反映出电子活动发生的深度,携带有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7.2 pet和spect

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和正电子成像(pet)是核医学的两种ct技术。由于它们都是接受病人体内发射的射线成像,故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ect依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理进行体内诊断,要在人体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分辨率低。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促进推广ect的应用。

7.3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过对人体加电压,测量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组织电导率变化的图像。 目的在于形成对体内某点阻抗的估计。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所采用的电流对人体是无害的,因而对成像对象无任何限制。这种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很好,因而可连续监测实际的应用,已实现以视频帧速的医用eit的实验样机。

7.4 光学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表明,光学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成为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的影像设备。它的优点是:光波长的辐射是非离子化的,因而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可重复曝光;它们可区分那些在光波长下具有不同吸收与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术识别的软组织;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够获得功能信息。它正在开辟它的临床领域。

7.5 mrs

mrs是一种无创研究人体组织生理化的极有用的工具。它所得到的生化信息可与人体组织代谢相关联,并表明它正常组织的方式有差别。目前mrs还没有常规用于临床,但已有大量技术正在进行正式适用。

上述的几个先进的技术,究竟哪一个能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要有最大效益、安全和经济是最为重要的。在逝去的20世纪,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孕育、成长到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可以断言它在防治人类疾病及延长平均寿命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一切“以人类为本”的21世纪中,人们将继续用医学影像技术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严汉民. 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临床应用[j]. 医疗设备信息,2003,18(8):1—2、12

[2] 杨秀琼.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进展[j]. 世界医疗器械,1995,1(1):45—48、58

放射医学新技术篇5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际应用;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19-01

引言:医疗影像技术的进步是离不开现代科学经济的进步,网络时代的革新掀起了各行各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医学影像学是医疗领域重要的医疗技术,通常应用于放射科、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科室。而现阶段很多医院仍处于使用最多的常规x线机,只是医学影像技术的模拟方式,除了部分使用了影像电视x线机外,绝大多数都只能用胶片记录,对拍摄的图像处理、存储传输都受到极大的限制,给医生诊断病例上也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医学领域中,医院应该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把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让医学影像以数字方式输出,使这些影像数据可直接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从而导致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1医学影像技术的实际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里有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可分为三类分析:一是,医学影像技术室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农村医疗条件差的地方,也可远处医疗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及时传患者的信息、医学图像和诊疗信息等,实现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二是,用在医院放射科部门。医院的放射医疗室最需要有足够的图像显示技术,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高速通信网络的辅助下,实现把影像和静止图像同传的能力。三是应用在医院内部的图像分发系统里,特别是在急诊室和特护房。随着网络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引入,医学影像技术将信息集成在操作模式中,在信息提取中更为便捷。无论医学影像技术在那个方面的实际应用都能起到它关键的作用。

2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技术改进

x射线是医学发展技术中最早的图像装置,应用中可以让医生顺利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但影像技术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改进,超声、磁共振、单光子等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大量涌现,在医学影像技术上也有所突破,让医生在出示诊断中提供更为详细、精确的信息依据。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正逐步替换传统的屏片摄影,医学影像技术的得到了全新的突破和发展,实现将数据远距离传输,远程诊断,提高了患者诊断病例的效率,而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改进还是需要的,新型的分子影像技术,正在一点点渗入到医学影像技术革新中,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了曙光,为治疗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提供了可能;同时磁源成像技术也是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个改进,用于检测心脏或脑,从而得到心磁图,脑磁图;单光子发射成像和正电子成像也是核医学的两种技术,也是根据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来景象体内诊断;对人体加电压,检测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阻丝电导率变化的图像,也叫阻抗成像,因其分辨率高,对人无害的特点,开始实现其实际应用;还要光学成像等等,以上的几种技术都是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是要以最安全、最大经济效益出发点,将医学影像技术达到更为先进的技术,造福人们。

3结语

通过对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仍需要一个渐进的推广过程,近年来,临床手术和治疗方面正在朝着微创或无创的方向发展,这种技术的实施是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辅助的,为,微创、无创手术或治疗的精准定位打下了基础,通过接下来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改进,一系列的如磁共振谱(mrs)、正看电子发射成(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等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医学治疗技术有更大的突破,对脑、肺等各个部位的成像都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不仅给医生一个很大的治疗帮助,同时还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省时省力,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提供了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洪军,成建萍,司同,等.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评价[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放射医学新技术篇6

黑龙江齐齐哈尔解放军203医院放射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 放射学科是现代医院医学检查、诊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准确、高效地进行放射诊疗不仅能促进医务工作者的技能提升,还能降低医患的经济成本,改善医患关系。本文对放射学科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放射学科管理发展的对策。

[

关键词 ] 综合性医院;放射诊疗;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071-02

放射技术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在当今医院中,尤其是综合性的医院,放射科是医疗技术科的组成部门,也是一个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科室。医院中的放射诊疗主要是指使用放射性装置和放射性同位素对患者进行医学诊断、治疗以及检查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称。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手段,医师要以影像为载体,以病患主诉、临床病史、各项检查结果等参数为依据,进行细致、准确地分析,以得出结论。不仅可以较好地为患者服务,也可以对临床科室起到支撑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运动医学科、骨科等科室的发展。

1放射学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疗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一些不正当竞争存在,给放射学科在管理和运行上带来了很多问题和难题。

1.1 管理模式分散

医院中的放射科一般设有ct室、透视室、摄片室等,而且被人为地分为介入放射科、ct科、放射科、mri科等。这种分散的模式,人为地割裂了不同诊疗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而且,有时还会出现不同科室相互矛盾的诊疗结论,不仅给临床医师的工作增加了压力;反复的检查,更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2 人才资源配备不合理

放射科室的人员配备与其他科室相比,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影像医学系统由传统x线、mri、ct、超声、介入放射以及核医学影像系统,但是分散的管理模式和医护人才培训方式,造成影像医学医护人才资源配置紧张。这种紧张不仅表现在相应的人员数量短缺、更是相应需求专业结构不合理,而且还会造成人员质量不优等矛盾。有的医院甚至要招聘临时人员代替技师进行放射护理工作。

1.3 技术能力不系统

现代医院的放射学科,不仅需要相应的医学知识,还需要对计算机影像及数字处理系统有着较高的知识掌握,因此,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资源。但是,很多医院由于领导重视度不够,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没有一个固定、长远的规划,现有专职医护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不多,导致放射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现代放射学科的发展要求。加之盲目追求放射设备硬件的现代化、高端化,忽视放射科学需要“软件”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造成“硬件”与”软件“之间对接矛盾,现代化的设备很多功能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不能创造出更多的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加了医院和患者双方的经济成本。

1.4 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

制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而很多医院没有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如果充分地激发出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很多医院都是有计划地进行“承包”、“分件”,以完成任务作为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的发放依据,必然会导致医护人员将硬性指标作为首要完成的目标,影响人才学习、进步的积极性。而过于强调医师的“ct”、“mr”分科,各医师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知识面狭窄、沟通存在障碍,造成人才的片面发展。

2 促进放射学科管理发展的对策

2.1提高认识,重视人才培养

医院领导要提高认识,对放射学科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制定稳定、长期的培养计划。按工作要求去培训所需的专业人才;而对于现有的在职技术人员要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也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学者来院指导、交流等不同的方式,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两个方面共同来提高放射学科人才的综合素质。

2.2 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医院领导和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充分意识到放射学科集中、整合的重要性。要将ct、透视、摄片、介入放射科等一起融合在放射学科之中。将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要选准主攻方向,集中重点建设方向,提升放射科学整体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例如,可以将x线、ct、mr等数字化(数字化是指在放射科内实行医学影像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浏览及管理,以无胶片化、无纸化的信息化模式取代传统放射科以胶片实物和手工方式进行的图像和文本存储、传输和管的管理模式)影像设备,通过pacs联网,将独立的各项影像设备整合在一起,将学科优势的聚合效应发挥到最大。

2.3 加强建设,实现队伍团队化

放射学科的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是学科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注重人才队伍的结构、知识水平及能力建设。不仅要将“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作为个人发展的目标,同时,要注重团队的培养,凝聚团队的力量去促进放射学科的发展。

要大力开展学习型科室建设,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积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将学习重点侧重于各类、各级医护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要树立榜样和先进,培养科室带头人,以榜样力量带动一流团队建设;要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团队关系,发挥合力作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配置工作,以解决放射工作人员的分散问题。

2.4 凝聚力量,开展协同工作

根据职能不同,现代放射学科是一个由放射诊断、放射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物理、护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组成的,各个领域相互配合,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可以成立急诊诊断小组、科外影像检查技术小组、影像指导治疗策略小组等,针对影像检查诊断需求、图像处理等进行资源合理利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急诊诊断小组可以缩短ct、x线的检查报告时间;科外影像检查技术小组可以为临床提供一个移动而便捷的检查服务。

2.5 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制度

准确和安全是放射学科的生命之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对资源进行有序管理,才能保证合理运用设备和资源。要以安全、准确、高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一个由设备安全运行制度、影像诊断制度、介入治疗的常规制度、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组成的制度机制,引导学科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2.6 量化指标,建立长效考评机制

介入放射科、ct科、放射科、mri科等不同科室要根据职能任务、工作特点、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个由“工作实绩、工作效率、治疗过程、医疗成本、患者满意度”为基本内容的长效考评机制。

各科室要针对不同工种,编制医师手册和技师手册,制定考核方法和奖惩标准,量化考核指标,设定绩效目标,科学、公正、透明地评价工作实绩和工作效率,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要充分利用各科室配备的his、ris、pacs等结合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放射工作流程,提升医师诊疗水平,降低医院和患者的经济成本;确保医疗安全性,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医疗风险。

制定“患者满意度”和“医生随访”制度,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将患者的满意度,作为医生的追求;将患者的反馈,看做医生查找不足和改进的动力。

[

参考文献]

[1] 谭孝华,王庆林,易秀英.军队医院放射学科管理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12):1199-1200.

[2] 廖钦,任海,宋彬,等.大型医院放射科科室管理模式与方法探讨[j].华西医学,2012(27):1265-1267.

[3] 陆叶珍,余华,张秀来.医院放射诊疗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4(5):112-113.

[4] 陈凯,赵池,徐兵.基层医院放射科管理问题探讨[j].大家健康,2013(12):313.

[5] 徐丽萍,沈根松.提高基层中医院放射科管理能力的实践体会[j].2013(4):412-414.

[6] 董大伟,平昭.体检康复专科医院放射科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6):983,989.

放射医学新技术篇7

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本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

(一)放射治疗;

(二)核医学;

(三)介入放射学;

(四)x射线影像诊断。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执业条件

第六条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

(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

(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

2、放射影像技师;

3、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具有专业的放射影像医师。

第八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设备: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至少有一台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并具有模拟定位设备和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等设备;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具有核医学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具有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数字减影装置等设备;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或ct机等设备。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一)放射治疗场所应当按照相应标准设置多重安全联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影像监控、对讲装置和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配备放疗剂量仪、剂量扫描装置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和存放场所;配备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三)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一)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

(二)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四)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第三章放射诊疗的设置与批准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设置放射诊疗项目,应当按照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的类别,分别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和设置放射诊疗项目申请:

(一)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二)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三)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同时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的,向具有高类别审批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第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医疗机构应当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申请进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预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经审核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的,方可施工。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资料,申请进行卫生验收:

(一)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申请;

(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资料;

(三)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四)放射诊疗建设项目验收报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当提交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和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在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前,应当提交下列资料,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放射诊疗许可申请:

(一)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复印件);

(三)放射诊疗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放射诊疗设备清单;

(五)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当即时受理;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资料或者不予受理的理由。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合格的予以批准,发给《放射诊疗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格式由卫生部统一规定(见附件)。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办理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手续。执业登记部门应根据许可情况,将医学影像科核准到二级诊疗科目。

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或未进行诊疗科目登记的,不得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第十七条《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申请校验时应当提交本周期有关放射诊疗设备性能与辐射工作场所的检测报告、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和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医疗机构变更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向放射诊疗许可批准机关提出许可变更申请,并提交变更许可项目名称、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等资料;同时向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提出诊疗科目变更申请,提交变更登记项目及变更理由等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做出审查决定。未经批准不得变更。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原批准部门注销放射诊疗许可,并登记存档,予以公告:

(一)医疗机构申请注销的;

(二)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

(三)校验或者办理变更时不符合相关要求,且逾期不改进或者改进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四)歇业或者停止诊疗科目连续一年以上的;

(五)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第四章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兼)职的管理人员,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

(三)组织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

(四)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五)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四)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同库储存;储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泄漏等措施,并安装必要的报警装置。

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存入、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的制度,做到交接严格,检查及时,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记录资料完整。

第二十二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第二十五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实施检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二)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三)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四)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五)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x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的,应当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周密的普查方案,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卫生部批准。

第二十八条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前,应当进行影像学、病理学及其他相关检查,严格掌握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对确需进行放射治疗的,应当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实施:

(一)对体外远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在进入治疗室前,应首先检查操作控制台的源位显示,确认放射线束或放射源处于关闭位时,方可进入;

(二)对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使用专用工具拿取放射源,不得徒手操作;对接受敷贴治疗的患者采取安全护理,防止放射源被患者带走或丢失;

(三)在实施永久性籽粒插植治疗时,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随时清点所使用的放射性籽粒,防止在操作过程中遗失;放射性籽粒植入后,必须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认植入部位和放射性籽粒的数量;

(四)治疗过程中,治疗现场至少应有2名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并密切注视治疗装置的显示及病人情况,及时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严禁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治疗场所;

(五)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放射治疗操作规范、规程实施照射;不得擅自修改治疗计划;

(六)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验证治疗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离计划现象时,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本科室负责人或者本机构负责医疗质量控制的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开展核医学诊疗的医疗机构,应当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规程,防止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人体、设备、工作场所和环境;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接受体内放射性药物诊治的患者进行控制,避免其他患者和公众受到超过允许水平的照射。

第三十条核医学诊疗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液及患者的放射性排出物应当单独收集,与其他废物、废液分开存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和处置放射事件的应急预案;发生放射事件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防止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发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一)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

(二)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

(三)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

(四)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污染的;

(五)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其他放射事件。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定期检查放射诊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保证放射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情况;

(二)放射诊疗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健康监护制度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放射事件调查处理和报告情况。

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

第三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实施检查、检测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检查时,应当保守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三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二)未办理诊疗科目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校验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变更放射诊疗项目或者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条医疗机构违反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有关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购置、使用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的;

(二)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的;

(五)发生放射事件并造成人员健康严重损害的;

(六)发生放射事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

(七)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放射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放射治疗:是指利用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核医学: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诊断或治疗疾病或进行医学研究的技术。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引导下,经皮针穿刺或引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技术。

x射线影像诊断:是指利用x射线的穿透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

第四十四条已开展放射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当于*年9月1日前按照本办法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并重新核定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

放射医学新技术篇8

而先进影像将临床影像从单纯评估肿瘤的形态学推进到了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的显像,包括磁共振弥散、灌注、频谱、血氧依赖水平成像等,而这些先进成像技术随着高场强磁共振(3.0 t)的普及和进入临床,得到了全功能的发展。强磁场磁共振不仅能提供更优越的软组织对比度和高分辨率成像,形态学影像用于在rt计划中的分期和靶区定位,同时也正更多地发展成为有潜力显示肿瘤的功能特性以及分子水平定量化成像的平台。

4月3日下午,基于mri为基础的现代放射治疗技术进展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国首台大孔径mri模拟定位机开机庆典,在北医三院隆重举行。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多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就以mri为主要成像设备的放射治疗技术在不同肿瘤中的最新应用做了主题发言和热烈讨论。

今年恰逢北医三院放疗科建科15周年,大会主席、北医三院放疗科主任王俊杰教授在发言中对各位专家的到来和一直以来的帮助与支持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希望未来共同努力,为推动我国放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韩国天主教大学医学院hongseok jang教授、youngnam kang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申文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绿化教授、李晔雄教授、张红志教授,北医三院乔杰院长、袁慧书教授、王俊杰教授,中国人民空军总医院夏廷毅教授共同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核磁模拟定位室”揭牌。

学术报告阶段,两位韩国专家为大家带来了韩国放疗最新信息,hongseok jang教授介绍了韩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临床经验以及sbrt治疗中的放射生物学研究,youngnam kang教授则介绍了韩国mri技术规范与临床应用,与会者就其提到的韩国天主教大学联合多家机构共同研发关于ct和核磁分别与加速器整合为一体的新型放射治疗设备的近况进行了提问。

北医三院袁慧书教授的报告就mri成像技术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展开,重点阐述了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核磁图像与ct图像的配准与融合以及mri在肿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

放射医学新技术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扩大,放射诊疗设备在医疗和科研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给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fal。如何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不仅关系到医院建设和医疗安全行为,也直接影响到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但目前许多医院放射防护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放射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人员放射防护意识较淡薄以及放射防护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放射工作从业人员的放射防护基础知识储备不够。因此,放射工作人员在校学习期间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加强该专业学生的放射防护意识对今后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放射防护教学课程的必要性

在放射线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人类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x射线应用早期,由于不知道其可能带来的危害和潜在危害而受到了过量的照射,不少放射科技师、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随着对医用射线辐射危害的认识增多,放射防护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放射工作从业人员对放射防护知识的充分掌握是放射防护工作的基础,要加强对放射工作从业人员的放射防护法规、标准及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认识到医用射线的辐射危害和放射防护的必要性,明确放射防护的职责和义务,自觉做好放射防护工作,从而达到规范管理与科学操作。

2 放射防护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放射防护知识掌握欠缺

目前,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在一份针对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护调查显示:有些医疗单位和放射工作从业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不强,尤其随着放射设备的不断改进,部分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有所下降;近年来,放射设备使用单位配置了多种大型放射诊疗设备,但因放射防护监督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使得放射防护管理监督力度不够。按照相关法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培训,培训时间每2年)5d,而实际情况是近50%的从业者未遵循该规定,这既与放射防护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有关,也与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密切相关。培训前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相关知识的知晓为盲区,尤其对电离辐射基本知识和放射应急知识的知晓率偏低,提示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的能力和防护意识还需提升。

2.2 放射防护技能掌握不到位

放射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效果与其掌握的防护知识和技能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对放射诊疗的危害和注意事项认识不清,就不能在工作中自觉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日常工作中极易因操作不当带来放射危害,还威胁到其他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健康与安全。此外,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也会使放射工作人员在面对紧急情况和特殊事件时处理能力不强,导致综合处理问题能力降低,容易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影响到诊疗工作的质量和速度。如无法准确分析报告结果、主观臆断以及不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关操作,从而影响对一些临床问题的预防、判断和妥善处理,也不能及时为医生提供正确诊疗信息,给治疗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课程教学十分必要。

3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放射防护教学需加强的内容

3.1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在统一规范与约束全社会的放射防护与安全行为方面,我国的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并初具规模,其体系可以分为4个层次: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②国务院颁发的与放射防护相关的行政法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③我国政府各有关部、委、局制定的部门规章,主要的规章有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原卫生部颁布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④技术标准,是为贯彻执行前3个层次的法律法规而制定的大量有关放射防护具体技术规范和要求,是放射防护监督执法和监测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由4个层次构成的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是需要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3.2 对放射防护基本知识的认知

放射防护的基本概念包括:放射防护的目的、辐射的类型、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办法等,这些概念是放射防护的基础,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1)控制辐射照射的目的。在不牺牲或不过度限制辐射给预防、诊断和有效治疗疾病带来明显益处的情况下,把可能存在的危险降到最低。

(2)辐射的类型。x射线、y射线和粒子辐射,其中粒子辐射包括a粒子、a粒子(电子)、质子及中子当k、寸。

(3)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正当性、最优化和潜在危害告知义务与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4)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尽量减少源的强度和照射野面积;缩短受照时间(时间防护);增大人体与放射源的距离(空间防护);利用屏蔽物进行防护。

(5)常见放射防护的屏蔽材料。①屏蔽a粒子最好选择铝、有机玻璃或混凝土一类的低原子序数物质;②屏蔽x射线和y射线的材料分为2类:1类是高原子的金属材料,如铁、铅、铀,1类是通用的建筑材料,如土、砖、混凝土等,实践中,一般都选择铅和混凝土;③屏蔽中子通常用石蜡、硼或含硼塑料板等轻质材料;④个人防护用品是由含铅(或等效物)材料制成,一般有铅眼镜、铅胶背心、铅胶围裙、铅胶衣以及铅胶手套等。

4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放射防护教学内容及方案

4.1 不同临床专业应用医用辐射的放射防护知识要点

(1)医用诊断x射线的放射防护。x射线诊断是应用最广泛的医疗照射,常用的dr、ct、牙片机以及乳腺机等都属于x射线诊断设备,每家医院都会有x射线诊断设备。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不仅要保障x射线工作者的放射安全与健康,减少操作者受到的职业性照射,同时更要保护好受试者,使其避免接受不必要的照射。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操作要求和受检者的防护要求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2)核医学诊疗的放射防护。核医学是利用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进行诊断、治疗疾病及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与其他医疗放射活动不同的是,核医学会涉及到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品和放射设备一样,也是核医学放射防护的重要环节,而且放射性药品是临床核医学中辐射危害因素的主要根源[oz}

核医学的防护与一般x射线诊断及ct检查不同,核医学工作中不仅会受到外照射,还可能将放射性物质导入人体内受到内照射,而且还存在着患者排泄物的放射性影响因素,因此核医学内照射的防护基本原则和防护有效措施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3)放射治疗中的放射防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射线,和各类射线装置如x射线治疗机或直线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离子束等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按照放射线在组织中的射程,放射治疗又分为远距离和近距离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不同于影像学利用放射线成像间接服务于临床,放射治疗患者接受的剂量是影像诊断的上万倍,多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放射治疗的实施者,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放射治疗应遵循的原则、肿瘤放射治疗防护的特殊性、远距离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特点、放射治疗设备使用场所的要求以及国家对放射治疗相关人员的要求。

(4)介入放射学的防护。介入放射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从西方兴起的一门新学科,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用穿刺插管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采集细胞,或开展灌注、引流、血管栓塞以及扩张成形等微创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方法简便、创伤轻、痛苦小及临床合并症少等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发展趋势很快,已成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

介入放射学是操作者和患者接受辐射剂量最大的医用电离源之一。操作者和患者都置身在介入设备的机房内,有些患者皮肤所受的剂量接近癌症患者分次放射治疗所受照射的剂量,如果操作不当或使用不适当设备,会给操作者和患者造成严重的放射损伤。因此,关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应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对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单位的要求,对介入放射学设备、机房和人员的要求,介入手术过程中辐射剂量控制。

4.2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放射防护教学的课程设置

在目前的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大纲中,无关于放射防护的专门课程设置,可在不改变当前教学大纲的情况下,在“临床医学工程学”和“医学影像技术”这两门课程中增加放射防护相关课程。

“临床医学工程学”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重要分支,其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现代工程学和管理学的方法与技术,研究和解决医院诊疗技术相关的工程学问题,是支撑现代临床医学的重要应用技术学科[0。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讨论临床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介绍临床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国内外临床工程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因此,在目前临床工程学课程中的生物体的物理特性和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中增加放射防护管理的内容,主要介绍放射防护的基本概念、我国放射防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

“医学影像技术”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影像仪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主要介绍医学影像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和成像方法。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各种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成像原理和应用特点,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医学影像仪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医学成像技术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为将来从事医学影像仪器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和应用开发打下宽厚的基础。该课程介绍了影像诊断设备、介入放射设备和核医学设备,因此可以分别在这些设备的授课内容中增加x射线诊断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的放射防护内容。

放射防护的教学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理论教学后,还应在本科生的实习计划中增加了解放射防护的内容,使学生在医院的实习活动中,了解放射诊疗过程中的放射防护。

5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放射防护教学的初步效果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是目前医院放射工作者的重要来源,在本科阶段就应接受基本的防护教育,使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具有自觉的放射防护意识,采取正确的放射防护措施。尤其是在见习期间,在还未接受国家规定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前,就具备了在校期间放射防护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参加工作后的规范操作,为以后接受放射防护培训,提高放射防护培训的效果打下基础。

通过分别对本科生在接受放射防护课程前后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升高,电离辐射基本知识、放射防护基本知识、放射应急知识及放射卫生相关法规标准的知晓率从34.88%一51.38%增加到87.55%一91.63%。而对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同样可以增强放射工作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在日常工作、教学及科研中更主动地采取放射防护措施,从而明显降低个人照射剂量;经过培训后,放射工作人员受到职业照射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从(0.98 ± 0.08)m5v降低到(0.53 ± 0.09)m5v。

放射医学新技术篇10

关键词:放射科 管理 医疗纠纷 投诉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4-02

1 放射科新、旧形势下的对比

要分析、讨论一个科室医疗纠纷、投诉的原因及预防,必须先了解该科室的新、旧运转模式及其自身的特点,逐一解剖、分析,尚可认清事实的真伪,从而可有针对性的加以预防、控制。

1.1 既往放射科特点及工作模式:既往国内放射科均为单一的医技科室,而且医疗设备较为单一,仅涉及到普通x线透视及摄片且患者行放射学检查的患者数量少。同时人们对放射科的认识也比较淡薄,法律维权意识更加淡薄。因此,放射科医护人员数量少、压力不大、工作强度不高,各方面的觉悟性也就相对较差。其工作特点决定了以“一过性”为主,工种相对较简单,单纯的为患者摄片及出具报告。

1.2 新形势下放射科特点及工作模式: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科在医院的功能和作用上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以其专业种类多、学科跨度大、工作范围广、技术更新快和投入产出多为特点。国内首次开设放射本科专业是在1983年,起初本科为4年,后鉴于放射专业所接触病种繁多且复杂,改为5年制本科。国内外重点大学及国内部分重视放射专业的二类大学(如:川北医学院、泰山医学院,等)放射专业学生所学课程涉及所有临床及医技知识。在医疗设备方面:首台用于医学临床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机(x-ct)是在1972年。短短三十余年,x-ct已经经历了五代更新,1992年又出现了双排螺旋ct,此后多排螺旋ct方兴未艾,16排、32排、64排螺旋ct接踵而至,近年256排乃至320排螺旋ct,以及双x线源ct相继问世。

2 新形势下放射科医疗纠纷或投诉的原因剖析

2.1 医德素质差、责任心不强:放射科个别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医德素质欠佳,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缺乏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态度生硬、冷漠,对患者没有同情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时,对其不能够作出耐心的解释或用词不当,特别是当需要患者配合时不能认真地讲清楚,常常表现为“话难听、脸难看”。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严肃,上班时间嬉戏打闹。随意讨论和分析患者的病情和诊治手段的优劣。

2.2 业务素质差、工作失职:业务素质决定了医疗水平。少数工作人员对各种常规操作检查、造影检查和诊断信息认识不够,不能结合临床资料用客观科学的态度来综合分析影像表现,仅凭经验和主观想象来进行诊断,忽略了影像检查的局限性,疾病表现的特殊性。某些医务人员工作中不遵守诊疗操作规程,,疏忽大意;影像资料归档时张冠李戴。

2.3 相互沟通不够、风险意识不强:在医疗活动中,临床科室和放射科应相互沟通。应尽量减少检查资料和信息不准确而造成患者或家属再次增加检查项目,并交费时引起的不满。避免因医务人员不足、工作安排不合理或相互沟通不够,而导致患者东跑西颠,以及划价不准确,特别是有时要患者及家属从中间传话,就会使患者感觉有“被踢皮球”的感觉,容易产生误解,引起不满,进而可能发展为医疗纠纷。

2.4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要求逐年增高: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规章制度不理解,对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个体差异认识不足,完全忽略了影像检查的局限性。个人患者苛求一种或一项检查就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诊断结果,不知道个体疾病的复杂性及人类知识能力的有限性,一旦因诊断不清或要求进一步检查就产生不满。认为医师故意让其多花钱,对医师无理取闹。此外,部分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过度炒作,社会公众同情弱者的心态,也是导致医疗纠纷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

3 新形势下放射科医疗纠纷或投诉的预防

3.1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医疗单位预防医疗纠纷的根本所在。加强医德遗风教育包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修养,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要改进工作方法,讲究言谈艺术,做到既关心体贴患者,又坚持医疗原则。不随意议论他人医疗行为,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泄露患者隐私。

3.2 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弘扬敬业精神:提高业务素质,减少漏诊、误诊、误治是放射科防范医疗纠纷的重中之重,医技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诊疗质量的关键因素。平时应加强“三基训练”,重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3.3 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法律意识: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各项操作规范和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健全规章制度就是要严格执行各岗位各环节质量管理标准化和制度化。科主任应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坚持集体阅片制度,建立科内各种医疗质量登记制度,加强对胶片及其它医疗文书的管理,在举证倒置的今天尤为重要。增强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月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法规学习,增强员工的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