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结构分析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3 17:42:43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篇1

关键词:盈利结构;盈利水平;盈利稳定性;盈利持续性;盈利趋高性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162-01

盈利结构分析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分析企业总利润中各种利润所占的比重。分析盈利结构是为了对企业的盈利水平、盈利的稳定性和盈利的持续性等做出评价。一般来说,企业的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盈利的总规模,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总盈利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它不能揭示企业的内在品质。企业盈利的内在品质就是指盈利的趋高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只有通过盈利结构分析,才能得出这方面的信息。

1 盈利结构对盈利水平的影响

盈利水平可用利润总额来反映,有时也可有利润率来反映,它与盈利结构存在着内在联系。企业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盈利水平,一般情况下主营业务是形成利润的主要因素,它对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起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越扩展,主营业务利润占总利润比重越高,企业盈利水平也会越高。企业收入水平高而相应成本引用水平较低的业务,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的盈利水平也会越高。通过结盈利结构的分析,不仅要认识其惯盈利水平的影响,更要预计其对未来盈利水平变动趋势的影响。

2 盈利结构对盈利稳定性的影响

盈利稳定性指企业盈利水平变动的基本态势。盈利水平可以说是企业的收益率,盈利稳定性则表明企业盈利的风险。如果企业盈利水平很高,得缺乏稳定性,这也是一种不好的经营头部。盈利的稳定性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企业盈利水平的上下波动的波幅较小,企业盈利稳定;另一种理解是企业盈利水平向下波动的波幅很小,向上波动的幅度很大,也说明企业的盈利稳定。在现实中一般是按第二种理解来解释盈利的稳定性。一个企业在一定盈利水平的基础上,盈利水平不断上扬,应是企业盈利稳定性的现实表现。

盈利的稳定性首先取决于收支结构的稳定性。当收入和支出同方向变动时,只有收入增长不低于支出增长,或者收入下降不超过支出下降,盈利具备稳定性;当收入和支出反方向变动时,收入增长而支出下降,盈利稳定。反之,不稳定。除此之外,收入和支出各项目所占比重不同,会对盈利稳定性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如果主营业务的收支较为稳定,包括两者的关系和增长的势头较为稳定,则企业的盈利稳定性就有了根本保障。

盈利结构也会影响盈利的稳定性。由于企业一般会力求保持主营业务利润稳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变动相对非主营业务来说较小。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所占的比重,可以反映出企业盈利稳定性的强弱。

3 盈利结构对盈利持续性的影响

盈利的持续性是指从长期来看,盈利水平能保持目前的变动趋势。盈利的稳定性与持续性的区别是,盈利的持续性是指目前的盈利水平能较长时间的保持下去,而盈利的稳定是指盈利在持续时不发生较大的向下波动。可见,盈利的持续性是指总发展趋势,而盈利的稳定是总发展趋势中的波动性。

企业盈利结构对盈利的持续性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的业务一般可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部分。长久性的业务是企业设立、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企业正是靠它们才能保持盈利水平持久。临时性的业务是由于市场或企业经营的突然变动或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由此产生的利润也不会持久。长久性的业务主要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所以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比重越大,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去的可能性越强。

4 盈利结构对盈利趋高性的影响

盈利的趋高性是指企业的盈利水平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盈利的持续性和趋高性都是指企业盈利的长期趋势,不同的是盈利的持续性指目前的盈利水平能否长久地保持,而盈利的趋高性指在保持现有盈利水平的同时体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可以说,盈利的趋高性是盈利的持续性的一种特殊表现。

盈利是否具有趋高性与企业产品市场生命周期有关。一个产品一般都要经历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四个阶段。处于启动期和成长期的产品,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产品,会带来不断增加的收益;处于成熟期的产品,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较稳定;而处于衰退期的产品,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有下降的趋势。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篇2

购买推荐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苏宁易购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互联网企业成长与盈利模式创新研究》以网络经济运行规律为出发点,着眼于互联网企业所采用的各种盈利模式,理性分析其构建和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期望能围绕加强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并带来企业成长这一总目标,利用理论分析、走访调查、文献分析和案例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地研究,探讨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与企业成长的规律。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互联网企业的成长规律研究。探讨一般企业的成长规律,提出基于核心能力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逻辑。②研究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与盈利模式的相互作用机制。③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途径、规律以及构成要素研究。通过对目前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进行新的划分,总结每种模式的特点并进行比较;通过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以及对互联网企业经营业务的分析,得出这些盈利模式的一些共性,并分析它们成功的原因。④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途径研究。研究网络经济的特性和网络环境下竞争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经济对企业盈利方式的影响。⑤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研究。就互联网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的具体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1.1.2 网络经济的特征

1.1.3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趋于多元化

1.1.4 盈利模式的困局及其对互联网企业成长的影响

1.1.5 本书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1.2.2 国内的研究发展状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成长要素分析

2.1 企业成长的概念界定

2.2 企业成长外生论

2.2.1 竞争优势外生论

2.2.2 环境要素影响论

2.3 企业成长内生论

2.3.1 企业成长进化论

2.3.2 组织控制论

2.3.3 资源基础论

2.3.4 企业交易费用理论

2.3.5 企业认知发展论

2.3.6 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控制论

2.4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成长理论

2.4.1 多种企业成长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论的比较

2.4.2 企业核心能力论

2.5 互联网企业成长系统的思想

2.5.1 网络经济两大递增规律

2.5.2 互联网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

2.5.3 基于核心能力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逻辑

第3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与核心能力形成

3.1 核心能力理论与盈利模式创新

3.2 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以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为例

3.2.1 资源要素分析

3.2.2 能力要素分析

3.2.3 环境要素分析

3.3 通过盈利模式创新提升互联网产品的黏性

3.3.1 互联网产品黏性的相关定义

3.3.2 用户黏性影响因素

3.3.3 黏性与重复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

3.3.4 互联网企业提高产品黏性的策略

3.4 通过盈利模式创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4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的途径

4.1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分类

4.2 网络广告

4.3 增值服务

4.4 网络游戏

4.5 产品销售

4.6 即时通信

4.7 搜索引擎

4.8 多盈利模式结合

第5章 国内互联网企业盈利的特点

5.1 免费

5.1.1 以免费的基础业务吸引用户

5.1.2 免费策略的经济学分析

5.1.3 由“免费”产生的盈利危机

5.2 平台化

5.2.1 基础平台加增值服务的模式

5.2.2 平台注册会员收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5.2.3 阿里巴巴平台的收费模式

5.3 模仿中创新

5.3.1 模仿与创新

5.3.2 模仿、创新与自主研发

5.4 多元化战略

5.4.1 企业的成长性高低与企业多元化程度

5.4.2 业务横向或纵向的多元化

5.4.3 多元化的经济学分析

5.5 差异化战略

5.5.1 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

5.5.2 差异化基础上的垄断竞争

第6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要素分析

6.1 梅特卡夫定律的困境及客户价值论的提出

6.1.1 梅特卡夫定律的困境

6.1.2 客户价值论的提出

6.1.3 互联网企业的价值链

6.2 web1.0环境下的三代互联网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3 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互联网盈利模式结构及特点

6.3.1 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互联网盈利主体关系结构

6.3.2 价值链的整合

6.3.3 淘宝网价值链的特点

6.4 互联网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4.1 利润点分析

6.4.2 利润对象分析

6.4.3 利润源分析

6.4.4 利润杠杆分析

6.4.5 利润屏障分析

6.5 a8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5.1 数字音乐市场现有的主要盈利模式

6.5.2 a8音乐业务系统

6.5.3 目标客户和盈利模式

第7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

7.1 界定和锁定利润对象

7.2 为客户提供有核心价值的产品

7.3 打造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利润点

7.4 提高用户的参与程度

7.5 关注特定线上空间个体之间关系的建立

7.6 盈利模式创新——基于3g手机网页游戏

7.6.1 3c网页游戏的特点

7.6.2 3g手机网页游戏新盈利模式

第8章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

8.1 知识的溢出效应与盈利萎缩

8.2 网络经济市场秩序的失灵

8.3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变特点

8.3.1 网络经济特征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8.3.2 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深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8.3.3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业务流程重组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条件

8.3.4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8.3.5 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8.4 基于知识资本的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

8.4.1 以特殊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4.2 以整合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4.3 以配置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5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分析——以乐视移动传媒网为例

8.5.1 网络视频行业产业链与盈利分析

8.5.2 乐视传媒网提供的基本产品与服务

8.5.3 乐视传媒网的盈利模式创新

8.5.4 乐视传媒网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8.5.5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乐视网成长途径

第9章 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创新与迅速成长

9.1 腾讯公司盈利分析

9.1.1 腾讯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9.1.2 盈利主要来源

9.1.3 收入结构分析

9.2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腾讯战略分析

9.2.1 腾讯战略定位:以为中心,构筑产品金字塔战略布局

9.2.2 基于技术与应用创新的腾讯竞争战略

9.2.3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腾讯竞争战略

9.2.4 基于创新的腾讯核心竞争力形成

9.3 腾讯成长路径分析

9.3.1 网络经济下腾讯的成长框架

9.3.2 网络外部性、正反馈与腾讯的壮大

9.3.3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腾讯成长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篇3

摘要:本文选取信息技术业92家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财务数据,计算资产结构变量与企业盈利能力变量指标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到资产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业;资产结构;盈利能力

一、引言

资产结构指的是企业各项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资产结构的研究对企业各项资产投资比例有着重要影响,能优化各种资产的占用量以及资产减的比例失衡,以达到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资产占用成本,最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信息技术产业属于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将研究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和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寻求较优的资产结构进行一些探索。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拟通过检验以下假设来获取相关数据:

h1:货币资金占比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货币资金是收益性最弱的资产,所以货币资金占比过高会引起经营上的浪费,导致资金闲置,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因此本文假设货币资金占比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h2:存货占比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存货是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也是企业盈利的直接来源,但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较弱的资产。只有将存货顺利变现,才能是企业得到充足、稳定的现金流。而存货占比过高则会引起经营上的浪费,导致资产闲置,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因此本文假设存货占比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h3:流动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与其盈利能力成负相关关系,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大,其流动性行越高,但企业的盈利能力随之降低。因此本文假设在信息技术行业中,流动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h4:固定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发展水平。适当的提高固定资产比率,形成规模经济,将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因此本文假设固定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h5:无形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企业在经营和竞争中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较之于其他行业,无形资产对于信息技术行业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资产。它能明显的提高企业的价值。因此本文假设无形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二)变量选取

1.变量选取

根据实证研究的需要,本文考察上市各公司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主要涉及的变量有三类: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了五项指标来反映资产结构,作为自变量:货币资金占比=货币资金/总资产,存货占比=存货/总资产,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总资产,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总资产,无形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总资产。选择了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作为因变量。

此外,本文还选取了三个控制变量:一是企业规模,取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为替代变量。二是企业资产周转率,以营业收入占总资产的比例来衡量。三是资产负债率,以负债总额占总资产比例来衡量。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财务数据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在选取样本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一下原则:

(1)剔除仅有或含有b股、h股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告准测、发行方式和发行地上,b股、h股与a股有很大的差别,其相关财务指标缺乏可比性,必然会给实证分析带来误差,故不选取发行股票中含有b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

(2)剔除st、pt公司。由于st公司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出现异常;pt公司属于近三年来连续亏损等情况,其股票暂停上市。因此,在选取样本时剔除这两类公司。

最终,本文选取信息技术行业中的92家企业,连续3年共276组样本。使用的全部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三、实证研究及结论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

在2009-2011年间,在全体样本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偏低,仅为5.73%,反映出该行业内企业的资产结构存在明显的问题。货币资金占比和流动资产比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3.42%和71.93%,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固定资产比率较低,为11.90%,这都将大大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存货占比以及无形资产比率分别为13.83%和3.29%,属于合理水平。

(二)相关系数

从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可以得出,货币资金占比、存货占比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固定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支持本文的假设。流动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本文假设相悖,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检验值为12.593,显著性水平为接近于0的正数,小于0.05,统计意义上显著,回归方程拟合结果具有可行性。从表格5得知,方程的可决系数调整r2为0.253,标准估计值为0.055,可以看出方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从表格6中可以看出vif值均小于10,说明每个变量和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较低。

(四)结论分析

通过上面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我们选取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指标来衡量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时,得到的结论只有第五条假设完全一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分析:

无形资产比率对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整体业绩来说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即在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的投资比例合理,收益率较好。货币资金占比、存货占比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现出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在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中,现金与存货管理效率偏低,还有改善的空间。固定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在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中,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低、收益能力低,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流动资产比例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预期完全相反。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信息技术行业中应收账款过多有关,在后续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比平均值达到了17.37%,在各行业中处于较高的水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经济的不景气,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增加销售量,其中赊销就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这便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可以运作的资金量将大受限制,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张军华,2011,资本结构_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第12期(78-80页)。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篇4

(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

1、以净利润为基础的盈利能力指标。

以净利润为指数的指标是评价盈利能力最基础的指标,对其他指标以及整个指标体系起着关键性作用。(1)总资产收益率(roa)。其公式为:roa=净利润/总资产,其中“总资产”指企业负债和股东权益之和,具体项目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房屋设备及办公用品、土地或矿产资产。一般来说,由于各行业对资金利用程度的大小不同,roa水平的高低评判也相应不同。对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等重资金运作的企业来说,roa的评判更为重要。总资产收益率是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相比较,反映了公司管理者运营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和效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企业总资产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率越高,投资盈利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财务分析主体可以根据该指标与同期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判断财务杠杆作用情况。(2)净资产收益率(roe)。其公式为:roe=净利润/普通股股东权益。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一定时期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率,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的核心,也是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排序中,该指标被列为首位所需披露指标。(3)每股收益(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从财务分析角度看,每股收益主要取决于每股账面价值,即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总额减去优先股权益后的余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的比值,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每股的权益,也有利于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

2、以市价为基础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在评价体系中适当反映市盈率、市净率等与股票市价相关的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盈利分析是必需的。(1)市盈率(p/eratio)。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亦称价格与收益比率,是用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每股净收益比较而得的一个数值。反映了股价与股票发行者取得经营利润能力的关系,常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公司的盈利状况。(2)市净率(pbr)。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是把每股净资产与每股市价联系起来,可以说明市场对公司资产质量的评价以及股票的投资价值。

(二)各方面对盈利能力指标的影响

1、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与企业息息相关,其中税收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反之,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往往容易忽视国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2、利润构成。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从而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3、经营模式。

企业的经营模式就是企业如何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独特的经营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较好的经营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

4、利润及利润质量。

对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的问题。只看重利润的多少,不关心利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利润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缺乏准确性。

5、历史与未来。

在财务分析时,一些财务人员所计算、评价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情况,都是来源于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历史资料。而对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不仅要分析它过去的盈利能力,还要预测分析它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不仅与前期的积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强弱有关,还与企业未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关。因此,如果仅以历史资料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很难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一个完整、准确的判断。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一般来讲,一家公司的能力主要分为四种能力,即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而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宋献中教授的一句话,道明了上市银行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重要性。“总资产收益率反映的是总资产的盈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银行的举债能力越强,利用财务杠杆的效果就更好。”以上专家的话告诉我们,针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分析,一般要从总资产收益率(roa)开始。下面就应用杜邦分析法,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盈利能力分析。

(一)杜邦分析法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指标。

财务分析中,杜邦分析体系一般主要是对企业、上市公司等非金融机构进行分析,其最初所采用的财务分析比率也是针对非金融机构提出来的。因为商业银行与企业的运营机制不同、盈利路径也不相同,因此在用杜邦分析系统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应该在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建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因素分析模型。权益净利率主要受资产收益率和权益乘数的影响,我们借鉴传统的杜邦分析法,将权益净利率作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因素分析模型的核心。在分析过程中,将权益净利率作为分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然后对这一比率进行层层分解,分析构成这一比率的要素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构成要素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1、权益净利率分析。

借鉴杜邦分析体系,将权益净利率与资产收益率以及财务杠杆联系起来,分析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权益乘数将资产收益率和权益净利率联系起来,即:权益报酬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权益总额)=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2、权益乘数分析。

权益乘数是将资产与权益相比较,比值越大,权益乘数越大,商业银行运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经营的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资本风险越大。所谓财务杠杆效应,就是当资产收益率为正数时,权益乘数越大,权益净利率就越大,银行的收益就越高。但是,财务杠杆具有两面性,它在增加收益正面影响的同时,也能够扩大损失的负面影响。如果两家银行的资产净利率都是负数,权益乘数大的银行损失越严重。在实际工作中,银行业的权益乘数通常是由监管法规规定的。因此,资产收益就成为评价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比率。

3、资产收益率分解分析。

通过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解我们可以掌握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费用支出的具体情况。因为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不同,在对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时,我们要结合商业银行特殊的业务内容和业务结构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我们采用如下指标:(1)净利息收益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利差收入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净利息收入是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净利息收益率=净利息收入/资产总额。(2)中间业务收益率。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与传统业务相比,中间业务具有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多样化等特点。(3)营业费用支出率。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营业费用与一般的企业相同。在分析过程中,为了统一口径,文中的营业费用是指商业银行因为经营业务所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商业银行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设立银行网点的各项费用。(4)所得税支出率。所得税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税收支出,对银行利润有重要的影响。所得税支出率=所得税支出额/资产总额。

(二)招商银行盈利能力分析与评价。

招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简称招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由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创办,是中国内地规模第六大的银行、香港中资金融股的八行五保之一。总行设在深圳市福田区。2002年4月9日,招商银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6年9月8日,招商银行开始在香港公开招股,发行约22亿股h股,集资200亿港元,并在9月22日于港交所上市。资本净额超过2,900亿、资产总额超过4.4万亿。招商银行在所有股份制银行中,各方面的排名都靠前,它的零售业务开办得最早,信用卡发行量非常大,管理机制也很好,总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下面通过招商银行近五年的年报进行盈利能力分析:(1)对招商银行资产收益率的分析。我们要分两个阶段进行。2010~2012年,roa开始稳定上升,增长幅度较大,整体来说,还是保持一个良好的盈利状态。2013年开始,roa又有小幅回落,这不仅是受股市小幅震荡、欧债危机和整体经济环境的间接影响,更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对其后零售时代的二次转型效果不满意、银行的国企作风日益明显,失去了原先的锐意进取、创新能力和灵活机制,对市场的灵敏度和反映度也落后于其他上市银行。(2)净利息收益率。近5年变化不大,但利息收入的绝对金额在增长,主要是由于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张,贷款与垫款利息的收入仍然是招商银行利息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中间业务收入稳步增长,说明招商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2010~2014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增长较为明显,特别是2013年、2014年,中间业务的发展比较迅速,主要是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结算与清算手续费、银行卡手续费、财务顾问咨询手续费增加。(3)营业支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整体费用支出较大。影响营业支出的因素较多,下面对营业支出进行进一步分析。业务及管理费用占比由2010年的74.14%下降至2011年的70.24%,下降速度明显,但2012年又回升至75.19%,而2013年、2014年则是稳步下降。受人员增加影响,员工费用的总额虽然是逐年上升的,但占营业支出的比重却在下降。招商银行通过改进费用预算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日常费用管理等措施,深挖费用管理空间,切实提高成本效率和费用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费用管控成效显著,费用平稳增长,增幅小于营业收入增幅。说明业务及管理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折旧与摊销费用下降比较明显。近5年,资产减值损失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大幅上升,2010年招商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占比为14.32%,到2011年上升至16.85%。2012年,政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减值损失下降至10.29%。但是,2013开始由于经济下行,资产质量下降计提拨备增加,同时对产能过剩行业进一步增提风险补充拨备,特别是2014年贷款减值损失达312.54亿元,较上年增长206.53%,贷款减值损失是资产减值损失最大组成部分。由于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幅增加,使营业支出的整体构成发生了变化,资产减值损失成为营业支出中比重较大的一部分。

(三)提高盈利能力的建议

1、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提高非贷款业务比重。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家金融法规的完善,金融业务进一步朝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现代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银行增强盈利能力的创新点。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发展互联网上的“家庭银行”、“企业银行”等高科技化智能型的金融产品,拓展为客户服务的渠道,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使客户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银行服务。同时“,余额宝”等第三方平台通过自身优势的加入使本就竞争激烈的银行业更加残酷。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发展网上银行业务也可以弥补网点不足的缺点,扩大银行服务的范围,以高效便捷的服务争取更多的客户。

2、增加负债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有大多数银行负债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依靠吸收存款获取资金,在存款业务种类和利率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存款业务方面创新的空间不大。股份制银行应该合理利用金融市场,开展主动型的负债业务。

3、加强管理水平,严格非盈利性资产支出和营业费用控制。

毋庸置疑,商业银行的非盈利性资产和营业费用支出的失控会降低其盈利水平。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管理水平,尽量减少非盈利性资产的支出,加强对营业费用支出的控制,降低资产费用率,从而提高其盈利能力。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篇5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活动的范式和计划,其核心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模式;对比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模式(model)最初从物质形态领域形成,后移植到认识形态领域,目前已逐渐转变为一种方法体系、范式体系和结构体系(翟亚军,2011)。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等人于1972年提出,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教学模式应是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要素与教学结构的教学活动总和(高坤华等,2014)。国内学者关于教学模式构成要素的观点如表1所示。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活动的范式和计划,其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置比较

如表2所示,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性质为专业课,其学分数为2或3。

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比较

笔者对几所高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比较,具体见表3。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与最终境地。如表3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等;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企业价值评估等。

四、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比较

教学内容除传统的课本教材之外,应有经典专著和参考教材、文献资料作为补充,还应包括学科前沿、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科研成果等。这些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必须进行系统重构(高坤华等,2014)。目前,以下几所高校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上海财经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基本原理及基本报表;财务分析的基本内涵;财务分析的方法;流动性及风险评价;经营效率评价;盈利性评价;成长性评价;现金流量状况评价;综合分析。(2)东北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分析与预测分析;企业价值评估。(3)南京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构成;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扩展和综合运用。(4)首都经贸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基于价值评估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损益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非财务信息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风险分析;盈余特征、盈余质量与盈余预测;盈余操纵分析;盈余预测;基于盈余预测的价值评估与投资决策。(5)江西财经大学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概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6)南京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7)南京审计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融资活动分析;投资活动分析;经营活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分析;信用分析;前景分析与估值;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综合案例。(8)上海金融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上市公司特定指标分析;财务综合分析;会计操纵与财务预警分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通过以上汇总可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如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涵义和目的、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与方法等;二是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如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三是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如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四是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五、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比较

如表4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六、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比较

如表5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为主。

七、研究结论

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其教学目标在于: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和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其教学方法主要有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参考文献:

[1]高坤华,余江明,段安平,雷磊,李新潮.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

[2]乔伊斯,威尔.丁证霖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3]宋夏云.本科会计学《会计前沿》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

[4]万伟.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1).

[5]王雪芹,奚凤兰,陈士强.《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1).

[6]臧凯,李英.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5,(12).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篇6

关 键 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因子分析;面板数据;股权集中度

企业盈利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从企业的经营过程来看,企业的外部因素影响到企业的销售量、产品价格、原材料成本等,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外部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税收、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企业自身的产品竞争力、产品生命周期、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组织决策、投资项目风险选择则构成了影响企业盈利的内部因素。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除了实际生产过程的价格因素外,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杠杆、股权结构、行业、规模等因素会通过对公司治理效率的作用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正是公司财务理论对盈利能力分析所要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和样本区间

我们考察2000-2004年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所有公司在1999年12月31日前已经上市。计算变量的各项指标取自wind资讯。我们只分析沪深股市上市的a股公司,因此含b股的上市公司从样本中剔除。由于st、pt公司存在着较大的异常值,同样不予考虑。金融类上市公司按照习惯也从样本中剔除。最后得到660家上市公司。

(二)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

由于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些指标存在局限性,我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评价。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或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对样品是相似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或样品)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相似)关系,但在这里,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称为因子。因子分析方法的计算步骤包括原始数据标准化、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求r的特征根及其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对因子载荷阵施行最大正交旋转、计算因子得分等步骤。由于各因子反映的原始指标信息量的不同,因此,在计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综合评价值时,因子所占的权重与反映的信息量能否一致是综合评价是否有效的关键,可以用各公司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因子相应的权重并据此得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三)实证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面板数据来进行分析。面板数据是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混合,这样既可以分析个体之间的差异情况,又可以描述个体的动态变化特征。面板数据可以有效地扩大样本容量、有效地削弱模型中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提高模型的估计精度,还可以反映一些被忽略的时间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是难以观察或量化的。

对于期限较短而截面数据较多的样本,可以认为模型参数只与个体差异有关而与时间的变化无关,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横截面的不同个体之间,即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同时,由于我们是通过面板数据来考察其盈利能力决定的一般因素,因此可以假定斜率系数是常数,即个体之间的资本成本的差异只表现在截距项上。因此我们的任务是要区别是采用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抑或是随机效应的变截距模型。

检验一:对于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在个体效应不显著的原假设下,应当有假设1成立:

假设1: α1=α2=…=αn

我们可以采用f统计量来检验上述假设是否成立,

f=~f(n-1, nt-n-k)

其中,s2表示不受约束的模型,即我们的固定效应模型;s3表示受约束的模型,即混合数据模型的残差平方;n为截面样本点的个数,t为时序期数,k为解释变量个数。

检验二:对于混合回归模型还是随机效应的变截距模型, 可以通过breusch和pagan的lm统计量进行检验,其原假设为=0,相应的检验统计量为:

lm=

在原假设下,lm 统计量服从一个自由度为1 的卡方分布。如果拒绝原假设则表明存在随机效应。

检验三: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还是随机效应的变截距模型,可以通过hausman检验来确定。hausman 检验基于如下wald 统计量:

w=〖b-〗′[b-]~χ2(k-1)

其中,b和分别为固定效应模型的ols 估计和随机效应模型的gls估计,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协方差矩阵进行计算。当原假设成立时,w渐进服从自由度为k-1的χ2分布。在给定的显著水平下,若统计量w的值大于临界值,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本文采用的面板数据模型为yit=αi xitβ uit

其中yit为企业盈利能力,xit为影响盈利能力的自变量,β为固定的截距。

二、盈利能力的统计分析

我们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核心业务总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每股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这七项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计算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f。

按照分类标准,我们将样本分成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公共事业和综合企业类。我们计算了全部样本和五个子样本盈利能力的均值,表1和图1显示了综合评价的盈利能力指标和各年的变化情况。

从表1和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各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以2000年为例,从样本均值上来看,公用事业的盈利能力是最高的,而房地产和商业类的盈利能力是最低的。公用事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与其所固有的垄断等行业特性密切相关。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房地产类的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盈利与行业增长出现背驰状况,对此的解释有两方面:一是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规模偏小、老公司较多及再融资能力偏弱,这一特征在短期内将难以得到改观(李迅雷,2002);二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在土地收入的确认上过于保守,不排除“玩报表”行为的存在(牛丽静,2005)。从2000年到2004年,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下跌的,而在这五年里,从2000年到2001年的下跌幅度是最大的,2001年到2003年的变化并不大,从2003年到2004年,其他四个行业的下跌幅度又开始扩大,但商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却异常的开始上升。考察中国经济在2002、2003年的投资增加和通胀压力,企业盈利能力的这种年度变化可能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三、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我们以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f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由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要运用f统计量检验、lm统计量检验和hausman检验,我们采用计量软件stata8.0进行数据处理。自变量指标的含义及其预期方向如表2所示。

在计算托宾q值时,考虑到我国独特的股权结构,修正后的公司的市场价值=流通股市值 非流通股价值 负债的账面价值,其中流通股市值=流通股股份数×流通股价格,由于非流通股一般按照每股净资产进行转让,因此非流通股价值=非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公司的市场价值=流通股股份数×流通股价格 非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负债和总资产的价值以账面价值代替。

我们首先对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从表3的全样本回归结果看,lm统计量检验结果为chi2(1)=324.20,prob>chi2=0.0000,表明随机效应非常显著。hausman检验结果为chi2(6)=205.31,prob>chi2=0.0000,而置信水平为0.005的wald 统计量值为18.548,hausman检验结果远大于相应的临界值,因此固定效应模型要优于随机效应模型。而f统计量检验结果为f =2.92,prob > f = 0.0000,这说明固定效应模型要优于混合回归模型。因此我们最后采用的是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

从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的回归结构看,最后进入方程的是资产负债率、债务期限结构、成长性、企业规模、流通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而股权虚拟变量和股权集中度指标都没有进入回归方程。从方向上看,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负相关,这与既有的研究相一致,而债务期限结构与盈利能力正相关,这意味着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利用长期负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性有利于企业盈利和高管持股的正向激励作用在这里得到了证实,但是流通股比例却意外的与盈利能力显著的负相关,与我们的预期恰恰相反。

由于工业类上市公司占据了全样本公司数的63.33%,以上的回归结果可能更多的受到工业类的影响,行业的差异可能没有完全反映出来,而前面的图1已经显示出了不同行业在盈利能力水平上的差异。有必要深入的考察行业之间的差异。采用与前面全样本回归相同的步骤,我们对每个行业进行了f统计量检验、lm统计量检验和hausman检验,对究竟是采用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抑或是随机效应的变截距模型进行了识别(见表4)。

从行业的检验结果看,除了行业三采用混合模型,其他的四个行业都适用固定效应模型。在五个行业中,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和流通股比例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并且其方向与全样本回归结果和预期都完全一致,证明这三个变量在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时具有稳定性。

债务期限结构仅在工业类的回归中进入了方程,而企业成长能力除了对公共事业类没有影响外,对其他行业都有显著影响,高管持股比例则仅对工业和商业有显著影响,考虑到公共事业类的特殊性,可以认为企业成长能力和高管持股比例对一般竞争性行业有较大的影响,而债务期限结构的作用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所有的行业中,股权性质是惟一一个没有进入任何回归的指标,表明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性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影响。

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则更为复杂。在股权集中度进入的三个行业中,公共事业类行业的盈利能力与股权集中度成u型关系,房地产类行业的盈利能力与股权集中度成倒u型关系,而在工业类回归中,由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没有进入回归方程,盈利能力与股权集中度成正相关关系。这里也进一步反映出了行业之间的差异。

从总的回归结果看,资产负债率和流通股比例是与资本结构理论预期差异最大的。按照标准的资本结构理论,负债可以增加企业价值,但是中国的实证研究却普遍得出相反的结论。在西方国家,股权资本成本要高于债权资本成本,在风险与收益权衡之后,存在着一个最优的负债率。但是在中国,上市公司具有股权融资的偏好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西方国家企业负债中公司债券占有很高的比例,而我国债券市场极不发达。西方国家长期债务在总债务中的比例很高,而我国则以短期负债为主,并且短期债务以银行贷款和企业之间往来账款居多,债务融资不能起到西方财务理论中的作用,负债增加的同时又增加了财务危机成本和破产风险,限制了企业进一步的融资能力,制约了企业运营效率的发挥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流通股比例的提高通过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和接管控制功能发挥作用,有利于减少国有股股东监管缺位时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但现实情况是中国股市的低效率,中小股东既无监督公司的动机,也无监督公司的能力,流通股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流通股比例的提高必然意味着非流通股比例的下降,流通股比例越高,同等情况下主管部门或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的部门从该上市企业获取的利益就越少,对于管理层监管的积极性和力度也就相应的下降。流通股比例的提高一方面降低了原有产权监管者的监管,另一方面又没有相应的流通股股东监管,其结果就是总的监管减少,因此出现流通股比例与盈利能力的负相关。

四、结论

本文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核心业务总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每股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这七项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计算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f。我们发现各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公用事业的盈利能力是最高的。从2000年到2004年,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下跌的,但是不同年份的下跌幅度有较大差异,企业盈利能力的这种年度变化可能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和流通股比例这三个变量在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时具有稳定性。股权性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则更为复杂,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盈利能力随行业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stulz,r,(1988),managerial control of voting rights:financing policie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25-54.

[2]jensen,m.c.andw.h.meckling(1976),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 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305-360.

[3]milton harris and artur raviv, 1991,“ 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e, no. 1, 312. 297-355

[4]李宝仁,王振蓉.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

[5]张继袖.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行业特征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4,(3).

[6]汤青.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2).

[7]苑德军,郭春丽.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5,(9).

[8]肖作平.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5,(3).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篇7

论文关键词:资产质量融资结构影响理论分析

论文要:文章从资产质量定义、资产质量特征分析入手,结合融资结构定义和理论,就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

一、资产质量定义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备条件,资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兴衰和成败。截至目前为止,资产质量还没有确切定义。王生兵、谢静(2000)提出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水平。资产的盈利性是指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大小。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周转能力,其核心是变现能力。资产的安全性是指资产盈利和流动的不确定程度。李树华、陈征宇(2000)提出,资产的实质是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一特征是确认资产的最重要标准。从理论上讲,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待摊费用及递延资产的经济实质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或者其效用潜力已经消失,应将其作为调整项目。张新民等(2003)指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观点关注的角度不同,王生兵关注资产的盈利能力、流动能力和安全能力,李树华关注资产的未来经济效益,张新民关注资产的变现能力、利用效率和与其他组合增值的能力等。每个观点各有侧重,并不能全面地概括资产质量,因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企业的资产不但具有单一资产的物理特性,同时也具有作为企业整体资产的系统特性,因此,资产质量包括资产的物理质量和资产的系统质量,资产的物理质量是通过资产的质地、结构、性能、耐用性、新旧程度等表现出来。在描述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尤为重要。资产的系统质量是指在企业整体系统中发挥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先进质量和盈利质量(现在盈利质量和未来盈利质量、单一盈利质量和与其他资产组合的盈利质量)等方面。从财务角度考察资产质量,更关注后者,即资产的系统质量。

二、资产质量特征

根据资产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存在性、先进性、收益性和变现性四大特征。

资产的存在性是指符合资产定义的资产是否真实客观的存在。因为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资产的会计存在属性和实际存在属性有差别。例如,变质的存货,企业的会计账目上还反映其存在,而实质上对企业的经营已经不存在。从财务角度考虑,只有存在的资产才有意义。

资产的先进性是指存在资产的更新度和周转度。主要指固定资产的更新状况和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资产也面临着快节奏的更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流动资产则面临着周转速度问题,流动过缓的资产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资产的先进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更新度和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更新度高和周转速度快的资产则代表资产的先进性好。

资产的收益性是指资产的收益能力特征,包括现在的收益能力和未来的收益能力,以及和其他资产组合的收益能力。资产的收益性即盈利能力要从资产的整体来看,不仅面对现在,更要面向未来;不单考察单一资产,还要考察企业整体资产的盈利能力,才能综合判断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

资产的变现性是指具有物理形态的资产通过交换能够直接转换为现金的属性。

资产的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联系。资产的存在性是先进性、盈利性和变现性的前提,先进性是盈利能力的前提,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衡量企业资产质量,要进行综合分析,从多角度进行衡量。

三、融资结构定义和理论

融资结构主要也称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的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不同比例的组合。债务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等融资渠道;权益融资包括留存利润融资和股权融资,而股权融资主要是指股票的初次发行、配股和增发。

关于融资结构的理论,主要有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旧资本结构理论包括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包括mm理论和权衡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包括激励理论、信号理论和控制理论。

四、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1.资产收益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资产收益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主要依据权衡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融资结构权衡理论放松了mm理论关于无破产风险的假设,在考虑负债带来的减税利益的同时,引入了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对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在负债的税收利益和财务拮据成本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trade-off),当两者之间的权衡使总成本最低时,就是最优资本结构。根据权衡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资产收益性大,则公司破产风险就小,财务拮据成本就小,进而可以使得企业负债的承受力向右延伸,即可以承受较大的资产负债率,预期资产收益性与资产负债率是正的相关关系。

融资优序理论是myers和majluf于1984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在融资时首先偏好内部融资,因为筹集这些资金不会传送任何可能降低股票价格的逆向信号;当企业需要外部资金时首先会发行债券,股票发行只是放在最后关头,这个优先次序的产生是因为债券的发行不可能被投资者理解为一种坏预兆。如果企业内部人比投资者拥有较多的企业资产价值的相关信息,则股东权益被低估时,经理是不愿意发行股票进行项目筹资的(假设经理的行为是为了满足现有股东价值最大化),只有在股票价格高估时才愿意发行股票。投资者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存在,因此,认为股权融资是不好的信息,将会降低股票的价格,这是经理不愿看到的。因此,在面临项目融资问题时,企业更喜欢采取内部融资或无风险举债融资或非高风险债券融资,而不采取发行股票融资,即融资优序理论。根据该理论,企业再融资时,首先考虑内部融资即保留盈余,然后才采用外源融资。对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而言,会存在更多的保留盈余,相应它的外源融资需求就少。由此可以看出,资产收益性强的企业,其负债比率较低,除非在其项目需求的融资很大时,内源融资不够,需要进行外源融资,首先是负债融资,负债比率有所提高。即资产收益性与企业负债比率是负相关关系。

由上述分析知道,如果资产收益性与企业负债比率是正相关关系,则支持权衡理论,否则支持融资优序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中,陆正飞、辛宇(1998)、吕长江、韩慧博(2001)研究发现,企业的获利能力与负债率负相关;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2000)等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本结构形成的可能因素加以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盈利能力对与其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与资产负债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洪锡熙、沈艺峰(2000)以1995年-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21家工业类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盈利能力与企业负债比例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见,在我国资产收益性对负债比率的影响并不存在一致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不同的学者采用的样本不同;二是盈利能力对杠杆的影响不是单独作用,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学者并没有对样本进行细分,以区别不同盈利能力、不同规模等进行分析;三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许多企业融资偏向于股权融资。

2.资产变现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资产变现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信号理论和myers的模型。将不对称信息理论较早地引入到资本结构的研究中来是ross(1977)。ross在mm定理的基础上放松了完全充分信息假定,运用了全新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与mm定理完全不同的结果。他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一般只能从企业公布的信息如财务报表等来了解、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及发展前景。而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变动情况就是其中的一个信号机制。经理人通过企业资本结构在ross模型中,每个经理均了解其企业收益的真实分布,而外部的投资者则不知道。由于破产的概率与企业的质量负相关而与负债水平正相关,所以外部投资者把较高的负债水平视为高质量企业的一个信号。也就是说,低质量的企业无法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务来模仿高质量的企业,因为同等条件下,低质量企业的边际预期破产成本较高。企业质量的高低是通过资产质量的高低得到体现,资产收益性、资产变现性等都是资产质量的重要表现,具体到资产变现性,主要指企业资产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低于资产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售的能力(keynes,1930)。资产变现性好,则资产售出的价格越接近其内含价值,企业面临破产时,其破产成本就小,对负债的偿还能力就强。因此,企业可以利用较高的负债水平来传递企业资产质量好坏的信息,即资产变现性与资产负债率是正向相关关系。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篇8

关键词:酒店行业;治理特征;盈余质量;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021-04

1 概 述

自我国加入wto十多年以来,国际大型酒店旅游类企业长驱直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雄厚的软实力使我国传统的酒店企业一时难以招架;在此情形下,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把转变经济发展结构、大力促进服务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到战略发展的层面,鼓励服务产业走出去。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未来趋势,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我国酒店旅游类企业如何提高自身优势、如何软硬实力并举、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所有酒店旅游类企业管理层共同思考的问题。

衡量一家企业竞争实力如何,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技术,二是制度,三是文化。可见,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硬件”条件的比拼,更是“软件”实力的竞争。公司治理特征是公司制度的一种外在体现,其中股权结构是公司的“先天体现”,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高管薪酬、职工参与治理和组织效率均是各种规章制度作用的效果。

在公司治理的盈余质量之衡量方面,由oecd所公布的公司治理原则可得知:公司治理不应只注重到短期的获利力,稳健、长期的利润才是企业永续经营的条件。

因此,本文通过构建盈余质量修正系数模型来修正公司账面盈余质量(eps),之后以修正后的公司盈余质量和公司治理特征构建回归模型,通过统计研究,分析会计盈余质量和治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关系。

2 文献综述

2.1 公司治理概念及其特征

公司治理的定义各有不同,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迄今没有形成一致性的认识。如mayer colin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公司治理是“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随市场经济中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又如我国学者吴敬琏从管理学的角度认为:所谓公司治理,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系列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

公司治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①责权分明,各司其职。公司治理结构的领导体制由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各个机构相互配合,促使公司有效运行;

②委托―,纵向授权。公司中,各层级之间是由一组委托一关系连接起来的;

③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存。在公司委托一关系中,公司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通过对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的激励约束过程来实现的。由于人可能发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这两种情况下,委托人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失。为了尽可能避免损失,委托人有必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2.2 企业盈余质量定义及其度量指标

企业盈余质量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与后续发展能力等企业内部效益方面以及社会效益。不仅是企业经营状况的静态描述,而且是涵盖持续发展等理念的动态表征。也不仅仅表现为企业对于自身经济利益(经济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还表现在为对社会效益的贡献。

公司盈余的衡量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公司的账面绩效,比如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

另一类是公司的市场绩效,即公司的股票收益、托宾q值。

但是,至今都没有定论说哪一种方法更为合适。从股东的角度来看,用股票收益来衡量比账面价值更为合适,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直观而且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最为相关。

然而我国资本市场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股票价格的波动并不能真正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3 实证分析

3.1 样本选取

本文所选定的行业是酒店旅游行业的上市公司,笔者通过ccer数据库的行业分类,发现餐饮、旅馆和旅游类的上市公司共有43家, 为了确保回归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笔者剔除了2012~2014年中,被st或者st*的企业,最终得到38家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见表1。

3.2 指标、变量选取

在修正系数模型中,本文引用(杨琼,2009)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 软件输入了26 个从理论上分析将对会计盈余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变量,筛选出五个相对差距较大且从理论上对会计盈余未来持续增长能力有较强解释力的因子指标,分别是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衡量盈余持续性),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衡量盈余现金保障性),销售增长率(衡量企业成长性),自有资金比率(衡量收益安全性),总资产周转率(企业综合运营效率)。

在公司治理特征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的回归模型中,具体变量,见表2。

3.3 假设的建立

cr5指数,是指当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其比例较高,就表明其大股东越能够影响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议,从而对于公司的经营决策、人员安排和利润分配方案等重大事件可以及时作出决策安排。

故,提出假设1:

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正相关。

在股权构成理论中,股票分为流通股票和非流通股票。怀心强(2007)年在对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特征与相关性研究分析中,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流通股比例占总股本比例越小,公司盈余质量越好。

故,本文提出假设2:

流通股比例与盈余质量负相关。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所处核心地位,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就取决于董事会的治理。董事会规模对董事会运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董事会规模过大,董事会成员间会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尤其在董事会成员们所持有股份较少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故本文提出假设3:

董事会规模与盈余质量负相关。

酒店旅游业企业发展初期,企业创始人往往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不存在两权分离。随着经营管理活动日益复杂,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渐渐出现两权分离的现象。聘请企业外部具有专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经理人员参与企业高层管理,在理论上有利于公司盈余质量的改进。

故,本文提出假设4:

董事长及总经理二职合一与盈余质量负相关。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一套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不管是理论上分析还是经验分析结果都表明,公司的业绩水平与公司经理人员努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大多数情况下,经理人员的努力程度又与其收入水平是正相关的。本文选择了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ggxc)作为衡量指标。指标越高说明激励强度越大,高管就越努力工作。

故本文提出假设5:

高管薪酬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

根据“理性经济人理论”,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与其获取的报酬成正比。因此,本文选择员工平均工资作为衡量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特征变量。

故,本文提出假设6:

员工人均工资与盈余质量正相关。

职能部门协调效率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并无具体指标来衡量,在本文中,采用管理费用率(glfl),也就是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来代替。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一个企业收入管理费用的高低必然与企业的组织效率相关。

故,本文提出假设7:

职能部门的协调效率越高,就越好。

3.4 模型建立

3.4.1 盈余质量修正模型的建立

本文对盈余质量修正模型的建立,引用(杨琼,2009)根据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输入了26个从理论上分析将对会计盈余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变量,筛选出五个相对差距较大且从理论上对会计盈余未来持续增长能力有较强解释力的因子指标。见表3。

对于表3中所示的权重数值,通过以下步骤予以确认:

第一步,根据选取的数据计算出每年各单项指标平均数xk的数值。

第二步,以年限为类别,用算数平均法分别计算每年各指标标准差sk。

第三步,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差系数,它反映各指标的相对变异程度:

vk= sk/xk(k=1,2,3,4,5)

第四步,对标准差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权数:

wk= vk/∑vk

第五步,对每年计算出来的权数进行平均处理,以此作为各基本评价指标的权重值wk。

笔者稍微调整了最终权数并得出各指标比重,见表4。

将各指标权重指数代入,见表5。

其中:单项指标得分=比重 (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每分的比率差。

综合得分=∑单项指标得分

λ=综合得分/100

最后:ceps==eps×λ

3.4.2 公司治理特征和盈余质量相关性模型的建立

在公司治理特征和盈余质量相关关系的模型中,本文笔者引入修正的每股盈余(ceps)作为被解释变量,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流通股比例(eli)、董事会规模(ds)、两职兼任状况(t)、高管薪酬(ggxc)、职工参与治理特征(rjsr)、职能部门协调效率(xtxl)作为解释变量,资产规模(size)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ceps=a β1cr5 β2eli β3ds β4t β5ggxc β6rjsr β7xtxl β8size

根据假设,与cr5、ggxc、rjsr和xtxl显著正相关,所以 β1、β5、β6、β7系数应该为正;并且,与eli、ds、t显著负相关,因此β2、β3、β4系数应该为负。

3.5 描述性分析

通过盈余质量修正模型所确定的修正系数计算出修正的每股盈余,计算公式为ceps=eps*γ,然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修正后的每股盈余最小值为0.49,最大值为3.9701,表明餐饮行业上市公司中,两级分化较为严重。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中,最大值为85.59%,最小值为10.37%,且平均值为49.50%,表明在餐饮行业,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股权较为集中。对于高管薪酬(ggxc),最大值为5854900,最小值为316000,表明餐饮行业中,高管薪酬差距较大,这或许与公司盈余相关的缘故。

而对于职能部门协调效率这一特征变量,最大值为15.1 351,表明每发生一元的管理费用能创造15.1 351元销售收入,而最小值为1.4 834远远低于平均水平9.4 161。

3.6 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运用spss.17统计软件,建立餐饮行业公司治理特征和会计盈余质量相关性模型,并将各变量代如模型中,得出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

ep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残差分布直方图,如图1所示。

通过对多元回归模型方程的系列分析可见:

①模型方程的拟和优度一般。复相关系数r值较小,r2=0.200完成了回归方程的建立。f=13.301(sig=0.000)显著。

②dubin-waston=1.902≈2可以认为不存在自相关。

③表6中利用方差膨胀因子(vif)进行检验多重共线性,方差膨胀因子均不超过10时,该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在容许界限之内,因此可以认为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残差分析图可知,残差基本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

由以上分析可最终确定的回归方程为:

ceps=0.131cr5-0.453eli-0.047ds-0.572t 0.274ggxc 0.037rjsr 0.031xtxl 0.01siz-0.217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前三名薪酬、员工参与治理特征、职能部门协调效率与ceps呈现正相关关系;流通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两职兼任情况与ceps呈现负相关关系。

至此,假设1――假设7成立。

4 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

本文通过构建盈余质量修正模型,确定了修正系数的数值,同时通过公式ceps=eps*γ确定了各样本中的ceps。之后将ceps作为被解释变量,前五大股东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流通股比例(eli)、董事会规模(ds)两职兼任状况(t)、高管薪酬(ggxc)、职工参与治理特征(rjsr)、职能部门协调效率(xtxl)作为解释变量,资产规模(size)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得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前三名薪酬、员工参与治理特征、职能部门协调效率与ceps呈现正相关关系;流通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两职兼任情况与ceps呈现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4.1 本文的不足之处

在回归分析中,虽然回归分析结果与假设基本一致,但是本文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①员工参与治理特征变量和职能部门协调效率与ceps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只在10%内通过显著性检验,与理论逻辑的推理相差较大。可能原因是现阶段,我国酒店餐饮企业在员工参与度和职能部门协调效率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比如员工的参与度没有在工资薪酬上予以“体现”。

②虽然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比例、董事会规模与ceps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本文没有考虑到两者之间曲线关系,应该将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构建一元二次函数,讨论其曲线关系。

4.2 提高我国酒店行业治理情况的对策

通过对持股比例、流通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两职兼任状况、高管薪酬、职工参与治理特征、职能部门协调效率与盈余质量的回归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我国酒店行业治理情况。

4.2.1 完善薪资考核体系

由上文可知,员工参与治理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显著性不强。笔者通过与有关企业管理层了解沟通后,现阶段公司对员工的考核体系未将参与公司治理情况纳入,影响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积极性。

4.2.2 建立职能部门沟通机制

在回归分析中,职能部门协调效率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职能部门的有效、及时沟通能提供公司整体治理效率、效果。完善的沟通机制能避免各职能部门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决策不及时性,压缩决策时间。

4.2.3 提高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

股东持股比例影响股权结构,分散的股权结构不仅不利于公司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同时还有可能成为“资本巨鳄”狙击的对象,不利于公司股价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mayer.colin. corporate governance market and transition economics[j].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shanghai, october.

[2] bhagat.s, black.b.the un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board composi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j].business lawyer,1999,(54).

[3] 李斌,闫丽荣,郜亮亮.董事会特征与研究――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 验分析[j].财贸经济,2005,(12).

[4] 盖凯程,李俊丽.现代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效率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5,(4).

[5] 怀心强.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特征的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 报,2007,(2).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篇9

关键词:盈利能力;财务分析;现金流量

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正确决定其投资去向,判断企业能否保全其资本的依据;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内容,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在报表分析中更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

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

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会计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

(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

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计算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一)现行利润表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缺陷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配比基础之上的则务业绩报告形式,在这张报表中列报的主要是己实现的收益。它在物价基木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于是,采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已成为必然,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即由于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损益是否在收益表中确认。如果不在收益表中确认,就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全部收益,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会使得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达到公允而充分披露的要求,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财务指标体系自身的缺陷

1.当前的财务指标带有浓厚的政府考核色彩。由于财务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偏重于满足政府宏观调控对财务信息的需要,因而对这些评价信息能否切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未作充分考虑。

2.指标数值具有浅层次和一定的不可靠性。出于保护自身商业机密和市场利益的目的,企业公开于社会的各项指标数值通常仅限于浅层次、一般性的财务信息。同时,考虑到对市场形象的影响,并由于得到政府及其金融机构良好评价,企业往往还会对这些应公开的信息加不同程度的修饰。因此,投资者依据这些指标数很难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理财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对于企业经营决策者来讲,仅靠这些浅显的指标值同样也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实绩以把握,对企业经营者真正有用的一些深层次、涉及商业机密的、详尽的财务信息,则无法从财务标体系中找到,这势必影响企业借助财务分析手段,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分的作用。

3.在指标的名称、计算公式、计算口径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规范性;在分析时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等。 鉴于以上原因,必须对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

四、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与完善

(一)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1.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分母是年末净资产,另一种分母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即用后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 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末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计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末净资产更趋合理。

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企业获得利息收入,这笔利息收入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该分红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并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与利息支出之和就更趋于合理。

3.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

(二)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并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即引入现金流量制定盈利能力指标来对企业的相关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财务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明、郭大伟,《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林业财务与会计,1997年第3期

2.陈红权,《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学术天地,2005年第4期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篇10

关键词: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的目的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将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企业对外的财务报告,是根据全体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对于不同的使用人,他们的分析的目的不完全相同:

(一)投资人

为决定是否投资,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为决定是否转让股权,分析盈利状况,股份变动和发展前景;为考查经营者业绩,要分析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能力;为决定股利分配政策,要分析筹资状况。

(二)债权人

为决定是否给企业贷款,要分析贷款的报酬和风险;为了解债务人的短期偿债能力,要分析其流动状况;为了解债务人的长期偿债能力,要分析其盈利状况;为决定是否出让债权,要评价其价值。

(三)经理人员

为改善财务决策而进行财务分析,涉及的内容最广泛,几乎包括外部使用人关心的所有间题。

(四)政府

要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政府法规和市场秩序的情况,职工收入和就业状况。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不同的报表使用者,由于其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同,因而相应地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也不同。但概括起来,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结构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资金,包括从债权人借人和企业自有两部分,是以不同的形态分配和使用。资本结构的建立和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实力的充实和经营基础的稳定与否。分析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或债权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有无过量投资,有无因设备短缺而导致生产不足,有无因资产闲置而导致利润降低,凡此各种问题,皆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人士所关切。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企业经营之目的,在于使企业盈利且使其经营与规模不断成长与发展。

各方信息使用者无不对企业盈利程度寄与莫大的关切。投资者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报酬是从中支付的,如果是股票上市公司,企业盈列增加还能使股票市价上升,从而使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来源。政府有关部门关心的则是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各种税费上交的可靠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可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来评价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获利水平。

(四)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讲,该指标也至关重要,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大小以及资产变现速度的高低。

2、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 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 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

(五)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财务需求能力进行财务评价。常用指标有销售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和现金满足内部需要率等。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趋势分析、结构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等几种。

(一)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观察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比较各期的有关项目金额,分析某些指标的增减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判断其发展趋势,从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趋势分析法,报表使用者可以了解有关项目变动的基本趋势,判断这种趋势是否有利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二)结构分析法

所谓结构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报表中某一关键项目的数字作为基数(即为100%),再计算该项目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以分析总体构成的变化。从而揭示出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相对地位和总体结构关系。

(三)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将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或比率与其他的相关资料对比来确定数量差异,以说明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企业财务数据的对比,可以揭示企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分析原因、挖掘潜力指明方向或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