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建设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3 17:43:07

林下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建设篇1

关键词:现代林业 高等林业教育 林业经济管理 学科建设

伴着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的材料技术在林业中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促使着林业在发展的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尤为突出的就是生产力的提升,同时在林业的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方面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些方面的进步带动着林业迈向了现代化阶段。为了更好的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生产要素的增长和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利用率的提高。所以,在加大建设林业管理学科,进行创新理论实践指导,加大培养在林业方面的高素质实业人才,都具有重大意义。剖析现代化林业建设的实质意义,对现代化林业建设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分析,针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林业建设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进步的方案策略。

一、现代化林业建设的本质含义

随着现代化林业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广泛应用,结合在长期发展中的不均衡性等特征,我们将现代林业的含义定义为:在现代社会深入的了解森林演变规律的情况下,以互相了解社会经济体系和森林生态环境体系的基础下,现代科学普遍应用进行生产、应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系。来提高整体的林地生产力高度,提高民众参与度和认知生态文明知识的程度;并且创办科学的现代林业发展体系和有效的利益分配制度,达到在利用森林资源来满足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程序。

从林业的地位功能、经营理念。发展的源动力、发展的环境上来讲,与过去的林业相比较,现代林业建设发生了很多变化。主要取决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在此基础上,保护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并以完善的生态环境体制与发达的体制目标来达到林业的长足快速的发展则是林业产业的重中之重。

二、林业经济管理完善的体系保障建设和侧重点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着压力,主要是由于快速发展和变更的林业经济活动内容、形式和程序的变化。所以,一个完整的工程体系必须具有主要的工作重点,且利用这个系统有重点的开展工作加强保护措施。

(一)林业管理学科建设的重点内容

培养优秀的林业人才,加强教育。主要是依据发展要求,在以培养先进的林业人才为主的前提下,对人才制定发展方向;在教程的整合别注意对经济学和实际方法论知识的普及,侧重培养人才的思辨和研究能力;注重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学习。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学习中,侧重与林业有关联的现代管理经济和政策的理论学习,构建起一个关于林业管理、政策、经济基础、森林资源、林业社会学、生态经济学的整体框架,为以后的林业理论研究课程做铺垫。同时结合国内前沿热门研究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讨论,依据本源特色做出整体的规划格局;加强学术交流和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一批有学科教研能力的且在林业方面具有影响力的人才,加强国内外林业人才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注重引进国际上的前眼睛里理论思想,以此来提升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领域的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

(二)林业管理保障体系如何建设

在开展培养优秀人才和加强学术教育的重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加强建设和完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制,有力的保障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对于现代化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来说,加大创新力度,培养创新意识,将教学内容和现代林业建设实际相结合,加大培养出一批符合现代化林业建设要求的,具有很高林业时间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加强推进全面建设,提高人才服务现代林业实践的技能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对于现代林业教研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高层领导非常注重现代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进程,已经把对现代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学习列为了国家非常重要的学术学科研究,同时也得到了教研体制建设方的大力支持。但是,现代林业经济的社会地位而言,只有北京林业大学唯一一所高等院校进入了国家大力培养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高校,这还是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真正需求。面临着各种困境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体制建设,还应需要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去克服困难。所以,身为现代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一员科教人员,更应该持续认真专研且始终致力于为林业建设做贡献的科研工作中去。

三、结束语

在现代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大时代背景下,只有把握住林业建设中的特点及属性的基础上,将学科应用到经济学的范畴中去,努力加强培养一批有利于现代林业建设的实干人才,努力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与合作,汲取国内外最先进的林业建设教学体制和科学研究意见,来促进我国现代化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长足发展,使我国现代化林业建设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谢屹,温亚利,刘俊昌.试论现代林业建设背景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j]. 中国林业教育. 2012.(01)

[2]徐寿军.我校首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隆重开幕[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05)

林下经济建设篇2

1.1选择合适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

在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注重固碳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应用,提高园林绿地中植物固碳的效率。经过多方面查阅资料,总结世界各地学者的研究成果知道,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同,其中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有麻栎、碧桃、广玉兰、醉鱼草、夹竹桃、垂柳、火棘等。

1.2科学配置绿化植物,建造高效、低碳的城市园林

要建造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地,不只是要选择合适的种类,还必须注意不同种类植物的搭配,使其在空间上和固碳能力上可以优势互补,使植物在分布上错落有致,最大限度地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的群体固碳能力,建设低碳的城市园林。依照某市的城市园林建造现状,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植物配置:

1.2.1高大乔木与矮生灌木搭配。

科学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同,其中灌木的固碳放氧能力显著高于其它高大乔木树种,灌木的固碳能力也远远高于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另有在相同面积上种植不同种类植物的试验显示,在固碳能力上常绿灌木固碳放氧能力最强,其次是落叶乔木,再则是常绿乔木,与前几种相比,落叶灌木的固碳放氧能力最弱。所以,在选择搭配园林绿化植物时,要注意适当加大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的配置比例,合理搭配,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放氧固碳能力,而且园林一年四季都充满生气。

1.2.2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搭配。

依据植物学研究结果,速生树种的固碳放氧能力远远比慢生树种高,不过这只是一个短期的,但就长久来看,把二者搭配种植,不仅可以提高固碳速度,而且可以在植物景观和生态方面获得长久的效益。

1.2.3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搭配。

常绿植物在一年四季都有很强的固碳放氧能力,这与落叶植物秋季落叶后的固碳能力几乎为零相比好很多。但今年相关领域的研究表明,由于秋季落叶植物会出现彩色,这种叶片由于其叶片内花色苷的存在和分布差异,增加了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增强了固碳放氧的能力,同时秋天叶色变化可以增加观赏性。所以,常绿作物与落叶植物搭配可以相互弥补,以保证四季都有较高固碳能力,还可以增加观赏性。

1.2.4低龄树与老龄树搭配。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盛行直接移栽高龄的大树,从固碳放氧方面来讲这种现象是不正确的,因为低龄树木的固碳能力远高于高龄的大树,虽然就单株固碳来看,古树可能远远高于常规树木。但由于其数目少,且几乎不再生长,总的来说吸收二氧化碳较少。就观赏性来看,古树、大树更加具有观赏性,而且这也有助于保护濒临灭绝的古树种类,所以将不同年龄的树木搭配种植,既可以增加固碳能力,建造低碳园林,还可以增加观赏性和保护濒危树种。

2总结

林下经济建设篇3

关健词:生态林区建设 可持续 绿色产业 林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011-02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来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祖国的未来。同志在正定县就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平衡发展的经济结构,强调发展多种经营是改变经济结构单一,使农民尽快富起来,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他主持下制定的《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了林木权属,坚持谁种谁有,合造共有,维护林权不受侵犯,林果承包合同坚持15年以上不变等项措施,大大地促进了正定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志在正定的论述对于带岭林业实验局的发展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如何发挥带岭林业实验局的生态优势,遏制日益减少的木材资源,寻找替代产业,使其走上林业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正确轨道,这是关系到带岭林业实验局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因此,摸清家底,充分掌握带岭林业实验局的现有情况,制定出符合带岭区生态经济环境特点的发展战略,是我们目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伊春市带岭林业实验局(以下简称带岭局)基本情况

伊春市带岭林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哈佳铁路中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28º;37'46"129º;17'50",北纬46º;50' 8"-47º;21'32",年均气温0°c左右,年极端最低温-43.9°c,夏季最高温38°c,年降水量676mm,无霜期120天,为北温带湿润气候区。林业总经营面积96742公顷,有林地面积90879公顷,森林覆被率高达94.3%,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水曲柳、椴木、榆木、黄菠萝等等。目前年采伐量10.5万立方米。辖区内有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最大的稀有树种红松种群就在其中;另有碧水省级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黑熊、马鹿、猞猁、水獭、飞龙、鸳鸯等240余种。尤其以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最具代表性,它标志带岭有最好的适合野生动物、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华秋沙鸭已被国际保护组织列为濒危物种,几年来,带岭省级秋沙鸭保护区开展的人工繁殖计划已经获得成功,为秋沙鸭物种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野生草药400余种,果类及山野菜30余种,这些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每立方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50000个每立方厘米,是北京、上海的1000倍。良好的生态环境,曾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伊春市带岭区于1937年开发,1946年建局,1952年定为原林业部直属实验局,1964年下放地方,政企合一至今。现既是国家大型二级企业、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的直属实验局;也是伊春市人民政府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辖一个街道办事处,9个经营林场,8个行政村,总人口37500人。结止目前,带岭局已向国家累计提供木商品材10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林业用地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00立方米,为支援国家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经过多年的开发,带岭林业局可以开采的活立木蓄积不断减少,成过熟林蓄积减少了60%。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显著的混交林、成熟林蓄积量明显减小,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130立方米下降到70立方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带岭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保护好带岭局仍具有的地理生态环境,抓住机遇,寻找带岭局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适合带岭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之路。

二、创造发展环境

1.根据带岭的实际情况,要以生态建设的观念指导全局,寻找有利于带岭局发展的突破口,从舆论入手,打破传统的思维格局,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两个文明一起抓,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又要注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体现政治、经济、文化内容,又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地制宜以“发展低碳产业、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目标,实施森林生态恢复保育、再造秀美山川。

林下经济建设篇4

1林业生态经济在“美丽广西”建设中的作用

1.1生态林业经济发展为“美丽广西”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美丽广西”建设重大活动以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民风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城镇生活条件,转变农村生产方式,优化生态环境,突出法治引领和推动作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资源环境综合执法,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努力让广大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实现环境优美、城镇居民生活宽裕、服务保障有力、乡村和谐幸福的总体目标。开展“美丽广西”建设重大活动,是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在广西的具体体现,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和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双核动力”的配套工程。广西发展生态林业产业有资源、有基础、有潜力。自2013年深入开展“美丽广西”村屯绿化专项行动以来,森林资源不断增长,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各级林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果树、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抓好森林经营,有序推进树种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森林质量;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拓展林下经济发展空间。目前,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已达到333.3万hm2,惠及林农超过1600万人,并带动了森林旅游、现代林业物流、林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

1.2“美丽广西”建设中的问题

虽然当前很多省市都开始建立与林业发展相关的生态经济系统,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城市化趋势下的林业生态经济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管理组织建设不全面、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产业同质化等。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没有将自身的功能与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生态经济体系在建设的时候呈现了盲目性,经济利益的追求停留在短期目标上,而不具备长远发展的条件。“美丽广西”在建设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虽然已经开始认识到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性,从短期发展看是有一定的益处的,但是没有指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美丽广西”的建设中着重提出进行林业生态建设,能够让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明确自身的功能与地位,促进城市的生态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找到当前生态建设中的不足与问题,对此进行反思,通过有效的途径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促进广西生态环境的改善。

1.3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和提业支持

“美丽广西”的建设是要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林业生态经济建设与这一发展目标相符,通过有效的途径发掘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取较高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又加强了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重视程度,在保护中开发。“美丽广西”建设离不开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往的建设工作都是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政策,而缺乏与生态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这种现象就易导致社会发展滞后,无法适应“美丽广西”建设要求。林业生态经济的建设能够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从而推动“美丽广西”的整体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的融合。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可以让更多的人与组织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林业管理部门、林业企业、林业农民以及政府部门等。这些群体参与度的提高能够为“美丽广西”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项目的建设,使人力、物力与财力的配套得以完善。

1.4推动广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林业资源可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生态经济体系的建立可以充分实现其经济价值,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等方法,使更多的人融入生态经济建设中。建设“美丽广西”是要推动社会资源与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效流动与循环,进而促进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发展的可持续化。林业生态经济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了林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既保护了环境又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可以说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

1.5林业生态经济的独特地位

林业生态经济建设是发展“美丽广西”的基础与前提,是重要的物质条件。广西地处南部边疆地区,与东南亚相邻,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具有临江、临海、临边等多种优势。由于位于亚热带,广西具有雨量大、阳光充足等气候条件,这些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林业资源。有统计显示,全国每7棵树木中就有1棵出自广西。广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居全国第四位。广西的生态优势较为突出,但经济优势薄弱,因此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林业资源。广西在近年来的林业建设项目包括公路与城镇道路的绿化、江河湖周边绿化以及发展人工林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发展,更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使经济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现阶段,广西已经开拓出大片的商品林,每年的林产值将在一千亿元左右。因此可以看出,林业资源在广西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林业生态经济的建设将为“美丽广西”提供经济基础与物质基础,其生态效益又是生态建设的必要保障。

2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推动“美丽广西”建设的策略

2.1需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为目标

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缺一不可,因此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时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建设商品林,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另外,推动生态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保护生态林,促进林业资源的再生,利用经济与政策上的扶持提高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促进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例如应当对从事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人员予以适当的生态补偿。从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来看,广西发展林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广西”的建设需要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支持与双重发展,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必须对当地有利的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林业资源刚好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合理的开发,能够实现发展的平衡。

2.2运行与发展需遵循必要的原则

在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中不能够偏离主要目标,还应当遵守一定的原则。首先,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建设都应当遵循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我国社会的发展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林业经济在开发时也应当遵循市场原则,以市场为主导进行开发与利用。商品林的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站在全局的角度,推断市场现阶段与未来的需求。例如高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希望通过旅游来缓解生活压力,因此在“美丽广西”建设中可以对生态旅游业进行必要的开发,促进其发展。将独特的林业资源与喀斯特地貌等开发成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广西林木覆盖率在55%以上,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将林业资源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发展策略与方案的制定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综合协调林业资源保护与林业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保证发展协调性与合理性。最后一个原则是开放合作原则。社会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为了使广西林业建设的利益最大化,应当与省外地区进行互动与合作。广西有着临江、临海、临边等多种区位优势,对外沟通极为便利。除了与我国其他省份进行合作外,其林业资源也可以进行出口销售。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经济的发展活力,缩小与其他地区发展的经济差距。

2.3需遵循必要的运行与管理机制

社会的发展都需依赖于一定的机制,从而避免发展盲目。由于社会各个部分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发展中也可能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了保证建设行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必须制定合理的发展机制,并在发展机制的调解下,实现自身的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建设具有复杂性,林业资源在管理与经营上需要进行分类,各种类别的林业资源管理与经营模式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以众多的机制为基础。第一是市场调节机制。这一机制是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必须以这一机制为运行与管理的基础。第二个机制是资源评价机制,在进行资源的开发之前,需要对资源进行准确的评价,以保证开发工作是有意义与有价值的;第三个机制是法律约束机制,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林业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符合法律要求,对林业资源的过度开采与破坏是要受到法律的惩罚的;第四个是多方参与机制,林业资源的开发是“美丽广西”建设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政府、林业部门以及普通群众等方面的共同参与,需协调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只有在各种机制的约束下,林业经济生态建设以及“美丽广西”的整体建设才能够完成。

2.4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达标创建工作

为打造“美丽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注重和谐、注重民生,协调好生态平衡与城镇化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必须把广西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公共绿化配套、城市生态文化服务领域等资源优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规划布局中。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结合“美丽广西”与“城乡一体化”,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节能环保设计与实施,以保障“绿色、低碳、可持续”新型城镇建设要求;二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模式,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作为引领,技术产业驱动应优先于地产驱动。在“美丽广西”的实践中,生态文明建设应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优先选项。强化各类生态指标和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力度,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力度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水平,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程度,配合城市创建规划和建设方案,积极融入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示范区等各类生态文明城市达标创建活动之中,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业生态经济。

3结语

林下经济建设篇5

【关键词】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

林业是所有生态建设的主体,同时其又可以是规模巨大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林业生产的物质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目标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林业又是生态文化的源泉。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森林经营理念,体现在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的发展,通过科学、政策、技术和不断进步的管理措施,通过不断地适应寻找到适合我国社会自身发展情况的道路,以期达到林业资源的多方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现就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论述。

1.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1现状及主要问题

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一直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些年来社会发展加快、人口快速增长、物质需要成倍增长,导致自然界的森林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 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也必须进行调整和改变,不能持续先发展后治理的老办法,必须要坚持经济和生态环境共同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现代林业建立在标准林的基础上,应注重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试图在林业生态发展和林业经济发展中找到平衡,使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走上又好又快的道路。目前,在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呈几何速度恶化,自然生态系统被污染和严重过度索取,大量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和后续乏力,其中林业资源也是其中之一。按常理来说,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林业,只要统筹科学、开发合理,是可以持续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但是,我国森林产业的现实状况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比建设速度快,局部好转,总体恶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缺位、供体错位,载体即林地和林木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每年数百亿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势在必行,必须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1.2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的经济意义重大

森林是大陆生态系统的主要环节,也是林业经济的最重要载体。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完整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持续提供生态效益也能持续提供经济效益。被破坏的退化的森林不仅在物质生产能力上明显衰退,森林的其他效益功能也必然相应减少。我国现有森林生产力只相当于其潜在生产力的1/3,这是国内林业产业界内的共识,因此恢复、开发和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此外,林业生态环境可以支持复合经济体系的发展,可以帮助建设和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在成熟健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共生的,如果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的效益,都会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失去推动力与生命力。因此,完全可以在建设功能性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的同时,形成以林业资源为依托、以商品林基地为龙头、以林业商品产业和绿色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如木材、林果、花卉、草坪等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逐步形成比较发达、系统和绿色的林业产业。

2.促进森林及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发展的对策

2.1积极调整保护森林及林业生态的产业政策

一是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生态优先并非不考虑经济功能,只有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才有物质基础;应分清国家对天然林和人工林管理的政策界线,切实保护天然林资源,按照森林经营的技术要求合理利用人工林;遵循林木生长的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采伐利用,让林业在发挥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提高林农的积极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林业部门划定采伐区域、数额,企业与林农实现“订单林业”,减少了企业的灰色支出,使林农直接受益,可有效提高森林加工企业和林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林业要素市场建成后,通过林权有序、规范流转,可以盘活林木林地资产,解决森林资源经营周期长、效益兑现慢、生产风险大的问题,提高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通过林权证抵贷款,解决林农发展林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社会闲散资金与银行资金流向林业,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2.2强化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改变传统林业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森林所能提供的最主要资源——木材上面的偏见,促使林业资源综合利用,提供远比木材更多的产品,促进其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是林业生态环境最主要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也开始日益重视,森林旅游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也是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途径,并且正在我国迅速生成和增长。完善的森林资源是森林旅游的基础,森林旅游业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可以发展出主要如森林公园、交通运输、餐饮、商贸、旅行社、娱乐等多种依托森林资源的经济体。此外,还可发展各种层次的辅助服务机构和组织,这些都是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多方支点。

二是促进林业副产品产业的开发。林业资源除了能够提供木材之外还能提供很多林副产品,如动物、林果、花卉、次生动植物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林业资源特色,可以建立不同的副产品产业,最主要的有野生动物资源产业、林果深化加工产业、次生动植物开发产业等。深化开发林业资源的副产品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遇。

三是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产业。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持续的生态工程,需要有组织的、科学的、专业的主体承担,这一投入过程本身就对经济建设有着积极作用。要发挥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时社会和人民的力量,在保护林业环境的同时把林业融入到自然——社会大系统中去,使其成为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生态建设和生态服务的工程。要突出“以人为本”和发挥人的主体性参与性,做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使林业保护产业社会化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到林业保护产业中。

四是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要继续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大力推进退耕还林、防护林、速生丰产林、绿色通道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严防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健全林业法治,切实加强林地、林木保护管理。同时,将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全社会投入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大力招商引资,为造林绿化事业注入活力;加强科技支撑,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凯亮.林业生态建设研究[j].吉林林业,2009(2):29-34.

林下经济建设篇6

关键词:林下经济;古蔺县;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161-02

1引言

当前,我国提出了“完善生态体系、发展产业体系和繁荣文化体系”的现代林业发展方针。在林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林下经济也随之应运而生,其不仅能够提高林业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使林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助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古蔺县可依托自身的林业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模式,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使林业资源利用从传统的林业生产转向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进一步开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娱乐功能,逐步实现林下经济集约化,这既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古蔺林业综合经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举措。

2古蔺林下经济发展的困境

2.1劳动力不足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林业技术水平也随之提高,部分劳动逐渐被机械取代,但当前林下经济水平远远达不到完全依靠机械的阶段。尽管机械可以代替人工劳力,但是相对成本较高,对于古蔺县农民来说,大多数仍会选择手动的劳动形式。林下经济是劳动密集型经济,同时需要保持农林产品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所以人工作业必不可少。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劳动力转移的现象日益明显,造成农业青壮劳动力大量输出,出现“青壮去务工,种田童老姑”的现象,缺乏劳动力的问题已经成为林下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瓶颈。

2.2基础设施不足,技术支撑薄弱

林下经济适宜在古蔺林区、山区发展,但配套设施很难完善,造成产品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得不到提高。山区、林区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导致一些先进技术无法推广。同时,林业经济没有新技术、新品种的支撑,造成地区生产水平落后,加之技术信息传播速度慢,农户沿用传统种植方式,缺少科学技能培训,致使林下产品产量下降。

2.3市场组织松散

根据古蔺林下经济的实际调查发现,自集体林权改革成分山到户以来,农户对林下经济的热情比较高,但是却对如何经营好林业资源感到困惑。如何提高林地的产量、林下应该种植什么、养殖业如何发展,都成为困扰农户的难题。虽然近年来古蔺县林下经济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是缺乏正规的市场组织,整个林业市场比较混乱。农户独自经营,不管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均不能形成规模,不具备专业化的发展格局。这种状态造成林业产量低,资源利用率低,深加工产品较少,经济效益增长较慢。

2.4农户积极性较低

古蔺县林业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薄弱。山区交通不便利,水利、通电设施不完善,造成信息、渠道不通畅,栽培养殖技术发展速度缓慢,制约了林下经济发展。由于农户未能得到明显的经济收益,发展林业经济积极性普遍不高。加之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不及时,缺乏资金扶持,种植养殖专业技术指导等相关服务不全面,导致林业经济规模化发展遇到困难。

3古蔺林下经济发展的完善对策

3.1政府加强扶持和引导

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林业的发展成为政府重点扶持项目。林下经济不仅能提高农户的经济水平,还能促进林业产业化升级。县政府应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主导发展林业经济,促进落实林业惠农政策。通过完善基础保障政策,调动广大农户对林业生产积极性;由林业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林业、种植业、养殖业专家组成技术团队,向农户讲解林业、种植业、养殖业综合生产知识,解决农户心中疑问;扶持林业经济龙头企业,促进林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3.2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山区、林区由于地理位置边缘化,很多地方水利、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配备不完善。道路不便是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电力、水利的发展是促使林下经济技术配套设施全面覆盖的基础。县政府应全面落实发展林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加大对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主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将林业发展作为古蔺县政府发展的重点项目,支持林区引进林下经济配套设施,创建良好的林下经济发展环境。

3.3引进现代化生产技术

挖掘林下经济必须依靠现代化农业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药、种草、种蔬,发展以土鸡、马头羊、肉牛和蜜蜂为主的林下养殖,在新建木本油料区域内套种树莓、辣椒、紫土豆等矮杆经济作物。采取立体开发模式,提高投入产出效益,重点采取“乔灌结合种植模式”、“林、草、畜循环经济模式”、“林下养殖模式”、“林蔬复合种植模式”等发展模式,建立立体高效、规范化的林下经济模式。县政府应主动引入高校及科研单位的高新技术,林业相关部门承担沟通责任,搭建技术平台,积极向林区推广林下经济现代化生产技术,帮助农民和企业解决林区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根据古蔺各地区不同林下经济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生产计划和配套技术及设施,提高地区林业产业技术水平。

3.4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应先加强组织化,更好地连接市场。政府对林下经济创业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创业规划、创业指导、创业项目、创业资金等全方位服务。逐步引导林下经济走向产业化、组织化。建立专业合作社,集合生产资源,更好地适应经济市场。建设林下经济信息服务平台,供求信息、技术规范等,为农户和企业建立起沟通平台,形成“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模式。

3.5发展特色林下经济产品

利用古蔺的主导产业,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传统的林下经济产品不具有当地特色,应保持属于当地的区域文化,引入品牌概念,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引进或培育能够体现古蔺特色的产品,使古蔺在竞争激烈的林下经济市场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古蔺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但农业劳动力不足、基础设施欠缺、市场缺乏管理、农民积极性低等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完善古蔺林下经济发展,应积极发挥政府职能,推动惠农政策落实,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具有古蔺特色的林下经济。

参考文献:

[1]隋洪滋,陈舟宝.林下经济:新事物・新概念・新天地・新举措―黎祖交教授专访[j].绿色中国,2012(18):42~49.

[2]朱培林,房海灵.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14,42(6):35~40.

[3]罗晓燕,鲁定伟,蒋莹.田园镇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研究[j].绿色科技,2015(5):109~111.

林下经济建设篇7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林业;复合经济;研究

生态林业的生产种植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运用科学有效的生态林业建设和林业复合经济管理方法,达到人与自然互利共存的状态,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条件。运用科学的生态建林措施,降低林业资源的耗损,改善我国林业复合经济的现状,并在进行林业复合经济整改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强化管理技能,才能更好地对生态林业建设和资源采取保护措施。

1 明确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发展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在木资源充足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还要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增长。不仅要达到林业资源的可协调发展,还要实现经济层面的可协调发展;既要更新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对林产品的需求,又要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满足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因此,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是林业发展的2个不同点,但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要意识到生态林业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共生关系,通过提高生态林业建设,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运行。正确定位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林业发展期间,没有足够重视生态林业建设,甚至是忽略建林这一环节,严重限制了林业的发展,要加大对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视力度,正确定位建林的作用。生态建林是通过保护森林植被资源,发展森林规模和提高生态效益。林业产业是在森林资源基础上发展产业取得效益。

森林有着庞大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林业产业的发展就是了解掌握森林的内在运转规律,结合先进科技方法,尽可能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把森林自然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加以推行运用。再从生态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两者相结合就是生态经济效益。林业发展要将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统一建设为民谋福利,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致性,能够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对林业生态效益进行维护和建设,实现生态经济效益。

2 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复合经济探讨

如今经济增长势头良好,随之带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林业建设养护和调整复合林业经济关系应有明确认识。林业建设养护是推动林业经济进步的前提,传统无节制的开采方式对生态带来了难以修复的损伤,无法满足当前经济的需求。从长远来看,要重视林业建设养护,不仅要实现经济目标,还要维护生态效益,因此,必须明确养护的重要性。林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林业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加工离不开林业养护,缺乏足够的林业养护,很难实现复合林业经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建立健全和市场经济相协调的调控体系,实现符合新时期林业发展需求的先进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等。

强化对人工林的培育,由以往的开采天然林方式转变到开采人工林,强制性的培育人工林。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结合我国广阔的林产品市场、充足的农村劳动力和山地面积广泛等条件,合理推行“退耕还林、还权于民”的政策,依靠政府补贴,提高农民对林地保护和利用的积极性,推动林地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林地资源不充足的地区,推广多种经营方式的运行,带动社会资金的引进。对经济压力小、生态区位的关键地区,主要发展生态效益。

林下经济建设篇8

关键词: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策略

引言

林业建设可以优化人们生活环境,也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如今更应该从林业的生态效益出发,从而提高营林能力,建设出一条符合实际林业发展的经济道路,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提高林业生态发展能力,下面通过林业生态发展战略思想,进一步分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方面内容:

1发展林业的战略思想

从发展角度分析,发展林业的目的在于持续平衡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环境发展为根本,坚持生态林业建设,从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出发,开发出一条符合实际发展的林业建设道路,从而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明确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林业生态发展战略下,也要从居住环境和农业与工业生存条件出发,做到生态战略上的有效发展,并且有计划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方面建设能力。通过最佳的经营策略,不断提高战略思想转变,明确林业发展阶段不同特点,从而选择不同经济发展战略。从实际建设内容出发,在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林业发展战略下林业的长期稳定建设。从客观方面分析,在林业生态发展战略下的林业开发与保护是一场持久性的战略,其发展更是有着不同的意义。

2最优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与重要性

最优森林经营是“持久战”战略的基本目标。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生产力,提高森林利用率,提高森林的社会效益。

2.1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原则

生态战略发展下,必须保证森林覆盖率,在这一原则基础上,需要从资源优化出发,从林业开发与保护出发,相关工作人员与部门必须明确林业发展也代表了国家建设能力,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方面,在维护自然生态与人们生活环境方面必须把握好尺度,如今,各个国家都在积极保护林业生态,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标准,明确覆盖率建设目标与基本保护的内涵,同时结合实际经济发展效益,找出符合物质建设方面,包括林业的结构、树木的品种,结构、林龄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有规划,也要有布局,通过这些问题之间的有效协调,使得林业资源种类丰富起来,这样以覆盖率为基本原则,提高林业数量。从而进一步发挥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2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原则

提高森林生产力,是森林经营中的一个中心任务。也要积极分析影响森林生产力水平变动的因素,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林业发展能力,明确不同地区发展不同林木营林,明确适宜林木生长的环境因素。要保护好良好的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必须要保护现存的常绿阔叶林,并积极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自行调节、自行施肥能力,改善立地条件,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森林生产力。

2.3林业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林业生态战略在建设过程具有非常的意义,尤其在具体发展战略落实方面,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是一体的,在可持续发展情况下,实施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基础上,一旦这种关系被破坏就会影响可持续发展进程,严重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在当前发展背景下,林业资源的生态作用非常明显,必须以生态系统建设为主体,明确可持续发展重要性,在林业产业化发展前提下,以优化经营为主,找出符合发展的可持续利用优势。这样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找出实施与定位的有效项目,进一步深化发展,从而不断建设生态林业。

3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3.1通过对林业生态发展的实际问题分析

就要能够通过针对性策略进行应对,笔者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了探究,制定了相应策略,希望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对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将自然和经济、社会等复合于一个系统当中,而可持续林业目标只有在自然以及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才能得到有效实现。这就需要对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有效专业技术进行研究,将森林资源承载力进行有效提高,对森林生态过程进行有效维护,这样才能对人们的林业需求得到满足。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要将国家意志转化成有效自觉的地方行动,还有是要能够建立以及完善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及法律体系等,这样才能有效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

3.2对林业生态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科学的采取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明确林业经济的促进作用,重视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确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会造成经济发展限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积极发展林业建设,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要重视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做到开发有度,优化有效。从木材的生存向生态建设转变,发挥出更高效的生态林业功效,从具体措施与实际操作过程出发,对于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积极给以完善,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落实,针对林场等企业,要加强管理与监督,转变经营思路,通过造林成效的提高,保证我国林业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3.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存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前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而受到制约,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前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其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综上,从林业发展情况看,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这也明确了林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部门,必须从林业生态发展战略出发,结合有效制度,进行强化管理,同时更要坚持发展林业建设,明确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做好林业生态发展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开发,提高林业生产效率,为林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保证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李丛.林业生态建设中政府职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4.

林下经济建设篇9

【关键词】林业产业;建设;有效策略

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林业产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重要性的提升,人们发现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尚存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林产品较低的科技含量,林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等。因此,深入探讨加快林业产业建设策略,以期推动林业产业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林业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重要性不断提升

在目前所处经济环境中,林业产业作为多功能性产业,综合效益十分巨大,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助力 。林业产业不但有助于更高经济价值的创造,还能够发挥出较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且林业产品附加值较高,是促进林农就业增收、繁荣区域经济、拉动生态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其他产业所难以比拟的优势。

林业产业也是绿色产业,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已渐成引领健康消费浪潮的时尚。当前,我国gdp消费,人均已超过四千美元,不断提升的消费层次,使得绿色健康、可降解再生的林产品更加受到追捧和青睐,需求持续保持迅速增长态势。

2.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建设的必然性

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2.1要实现林业产业现代化必然要求加快林业产业的建设

传统林业产业立足于传统农耕经济模式,其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差的特点十分突出。现代林业产业要转变经营模式,根据市场调研,建立合理的现代林业产业模式,并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以及人们生活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引领林业产业建设发展。

2.2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建设是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

由于传统林业产业不仅具有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的特点,而且经营管理模式相对也比较落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是一种不具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只是初级生产,需要较高的林木资源,浪费还较为严重,缺乏必要的深度加工或是循环利用。因此,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建设,注重科技投入,以及林副产品深加工,并注重对加工产生废物的再处理和利用,使之成为可循环利用资源,从而形成可持续的、良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增加林业经济效益。

2.3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建设是林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林业产业拥有的森林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依靠丰富的林业资源,传统林业产业应运而生,在资源消耗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下,这成为考验林业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建设,就是把资源优势转变为林业产业的经济优势,是推动现代林业经济结构合理调整的有效举措。例如,推动林区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林区生态资源优势,使区域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这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林业产业化发展大方向的,不仅仅是保护了森林资源,更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从而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一致。

3.加快林业产业建设的策略

3.1切实加强把控,推动林业产业规划不断完善

要做好林业产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就应结合林区实际进行科学布局,充分发挥优势以打造特色,通过林业帮扶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来推动林业产业取得更好更快发展。特别在发展布局上,要针对林业具体特色,选择符合平原、丘陵、山地等不同林业地形的经济林作物,并捆绑使用资金,引导经济林建设无论在基地规模、数量,还是经济林品种选择和配置上,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审视林业经济发展形势,提高对林业经济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必须包含区域生态园林规划,以及林区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等,并使相关规划衔接及时,才能使林地保护和利用规划更切实际,才能减少不合理造地,才能推动林业产业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体系,以指导具体实践。

3.2明确区域林业发展重点,不断提升林业产业化的水平

针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只有把握住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针对林业产业需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而这需要积极培育带动力强、支撑力大的优势产业,才能使林业产业链不断做强。

可以说,只要针对具体林区特点,合理运用独特资源及区位优势,做大做强区域内极具特色的林业细分产业,才能真正将资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林业产业建设的健康发展。例如,可针对不同优势,在林产品生产及深加工产业、林下作物产业、林药产品产业、森林蔬菜产业等产业中,选择符合区域林区林业经济,且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重点培养和开发,以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3.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林业融资渠道

林业是一项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回报慢的产业,仅靠林区、山区群众和少量的政府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因此,应加快制定林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来增加林业经济投入。一是要广开门路,招贤纳才,聘请有能力的林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充实林业产业建设力量;二是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投入,制定并提高林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低产林改造项目的扶持标准;三是鼓励林农以林地、林木入股,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产业,探索建立工业反哺林业的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林地流转机制,解决投资者在林权、采伐等方面的问题。

3.4实施科技兴林,提高林产品的竞争力

推进科技兴林。要制定科技兴林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理顺、健全林业产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强各林场产业科技能力建设,提高林业总体科技水平,搞好科技示范,在重点林区设立产业技术辅导员,延伸科技服务功能;加强对产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努力铸就一支研究推广能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林业产业人才队伍,提高研究和推广指导水平。同时,还要加快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林业科技产业,筛选并组装集成一批技术成熟、应用面广、见效快的科技成果予以重点推广应用。可以说,加大对科技兴林的支持力度,能有效提升科技进步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4.结语

林业产业建设的过程长期而复杂,不仅涉及人员、资金和政策等方方面面,还有很多细微的环节有待完善。因此,必须立足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突破发展瓶颈的制约,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才能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服务国民经济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下经济建设篇10

[关键词]林下经济 发展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46-01

1.引言

林下经济的兴起是林业经济创新升级的必然要求,其本质上是林业产业在一定要素积累的基础上的产业结构的演进和产业内涵的外延。林下经济系统是一个包括种、养、加工系统的庞大体系。强调多种用途树种的合理配置,其最大特点是对土地多方面的、可持续性的利用,具有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发展林下经济,本质上是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转变为综合利用林地资源、生态资源、景观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随着黑龙江省林区“禁伐政策”的实施,林区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简要分析林下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

2.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提升林地综合效益

近年我省大力发展丰产林,使林地面积不断增加,因此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木材生产模式,并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业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模式,不断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2.2 有利于提高林地产出率

林地是林业最基本的生产基础,合理的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发展林业产业的立体经营,促进传统的单一林业转变向现代化的复合林业,不仅是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以及循环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也是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极大的促进林业资源利用率和林地产出率的提升。

2.3 有利于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发展林下经济,通^充分利用自然地貌、林下闲地和空间资源,发展养殖、种植业,实施林地多种复合经营,实现林下经济的多样化产品发展加工业,并且让农民能够合理的安排林业生产活动,进而有效的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使得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创富。

3.林下经济的发展困境

3.1 管理体制有待加强

随着林下经济产业的不断拓展,优质低价、易产难销现象显现,品牌效应、“滚雪球”效能发挥不足,仅靠林业部门形式上的指导推进难以起到实效,急需归口一个综合部门加以管理运行。

3.2 资金投入仍需优化

虽然县镇两级可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但终究是杯水车薪,广大农民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3.3 市场体系急需健全

虽然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一定进展,但还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类型偏同、结构松散等问题,组织化程度不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3.4 林地流转难度较大

由于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认识差距,极易形成“想发展的没地,有地的缺乏认识、资金或技术不想发展”的现象,加大了土地流转的难度。加上部分林地栽植不规则,不宜设施种养,使林地经营难以成片,规模效应难以显现。

3.5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多数林区存在交通不便,水、电、路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困难,林产品进入市场成本高,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和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

4.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把林下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林业建设规划,强化行政推动。研究和制订具有地方特色的,又体现优惠、扶持、促进原则的经济调节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建立激励机制,把林下经济建设工作纳入林业工作考核范围,制定相关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林下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把林下经济作为林业新亮点、经济新支撑点、大产业努力推进。

4.2 坚持生态优先

科学利用并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充分分析林地生态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林下经济的种类和规模,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项目。同时,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调动和保护农民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科学确定发展重点、规模和布局,积极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经营。

4.3 合理统筹规划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情况、林下产品适生性等,科学制定林下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的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农民意愿,灵活选择各种适宜模式,进行多元化组合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及农户向“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一区一优势”的方向发展。不搞“一刀切”,避免盲目跟进、一哄而上,贪大求全。

4.4 创新政策机制

创新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及组织机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首先解决农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经营。通过财政投入、企业和农户出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提高补偿标准,调动农民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要努力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有效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解决农民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的问题。积极争取税务部门支持,比照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对林下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在林业发展资金和建设项目中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

4.5 健全产业体系

搞好产业服务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鼓励发展壮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引导创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林农、林下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服务领拓展到良种供应、信息提供和产后的加工、流通等领域,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民能够信任的、带领农民走向市场的龙头,将服务领域由单一生产向精加工、流通等领域拓展。同时要整合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市、县、乡三级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着力创建林下经济科技示范园,创新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搞好疫病预防和控制,保证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