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援助计划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4 13:15:31

员工援助计划

员工援助计划篇1

内容摘要:企业的员工援助计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概念,它有助于企业员工的个人成长和组织绩效的提高。为了实施该计划,企业应该争取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认可和支持,并将员工援助计划纳入企业管理体系。

关键词:员工援助计划实施

员工援助计划是由企业组织为其成员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解决员工及其家人的心理和行为等问题,以促进员工个人成长,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危机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减肥和饮食紊乱等多个方面,但是,它的核心内容还是解决员工及其家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员工援助计划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美国,60-70年代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应用,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被引入欧洲及其它地区,并且被发达国家的多年实践证明了是解决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最好方法。近年来,员工援助计划逐渐引入我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员工援助计划产生和发展于西方,在引进我国的过程中,势必会象其它西方管理理念和技术一样,遇到文化适应性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员工援助计划尽快更好地落地我国,本文提出以下思路和建议。

争取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和认可

员工援助计划要在企业得到顺利实施,首先是争取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和认可,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对员工援助计划的投入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它可以保证企业的有效发展,从而给予员工援助计划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员工援助计划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从个人角度来讲,它可以促进个人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企业人才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智力因素,同时也取决于人才的非智力因素以及企业能否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良好的行为方式。同时,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企业人才要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前提条件是他的低层次需要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满足。员工援助计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心理和行为问题,并且帮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今后遇到的相似问题,促使他们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断发展和成熟,成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武器。

从组织发展的角度看,员工援助计划可以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但是,国内企业目前希望采用该计划的热情度并不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不愿采用员工援助计划的原因是担心员工援助计划的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国外的研究和事实证明,员工援助计划可以通过减少错误解聘、降低缺勤率、提升公众形象、鼓励员工士气、改进生产管理、改善工作氛围等带来高的投资回报率。密西根大学对员工援助计划的122名使用者调查,发现五年内他们至少为该大学节省了6851美元。虽然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关于企业员工援助计划投资回报率的实证分析,但我们从理论上的分析及国外公司的实证,仍然可以看到它可以为组织带来高投资回报率的前景。此外,国内许多企业管理者不愿投资员工援助计划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员工援助计划不像其他投资一样见效快。我们国家正处在转型时期,转型时期的不确定性和动荡性使得许多管理者存在着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这种心态导致他们更看重眼前的利益,更看重可以尽快带来回报的新项目。但是,员工援助计划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计划,只有给它一个相对较长时期的评估,才能发现它的真正价值。

从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来看,员工援助计划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构建和谐社会,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国民的和谐心态。企业作为国家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它的和谐健康的发展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员工援助计划对于个人、组织、国家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计划。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意义和价值,才可能认可与支持它,从而促进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

使员工接受员工援助计划

员工援助计划只有被广大员工接受,才能最终发挥它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宣传使员工接受该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在被员工接受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员工对这个新兴事物的态度。在国外,当人们进行心理咨询时,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在国内,许多员工会认为心理问题不算病,而且他们对这些问题难以启齿,特别是在企业内部,人们担心采用员工援助计划会被别人认为不正常,担心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知道。因此,他们宁愿独自去承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愿向员工援助计划伸出救援之手。

要改变员工对员工援助计划的态度,会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解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海报、讲座等形式向员工介绍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及其意义和作用,帮助大家对员工援助计划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在员工援助计划执行之初,最好聘请资深的外来专家进行服务,以提高员工信任度,并且打消隐私被内部人士知道的顾虑。随着大家对该计划认识的逐步深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用内部专业人员取代外部专家,因为员工援助计划不等同于心理咨询,它是一个和本企业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要求提供服务的人对企业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在员工援助计划执行之初,采用的方式最好是集体服务为主,通过讲座、培训游戏等方式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培训,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我、面对挫折、缓解压力、调整心态,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员工援助计划的体验和认识。员工援助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样取决于员工的接受和认可。

将员工援助计划纳入企业管理体系

员工援助计划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必须有一套清晰的、书面表达的政策和程序,用以规定员工援助计划在企业中如何运行和执行。要明确员工援助计划在企业中应发挥的作用和目的;构建员工援助计划的运行流程,规定它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及它在组织中运行的机构保障;制定员工援助计划的评估指标及方法,评估的指标应该体现系统性和长期性,不能仅以短期内的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建立良好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监督部门一方面要保障员工援助计划能达到最初制定的目标,另一方面要保证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尊重来访者,严守秘密,保证员工的隐私权。此外,员工援助计划工作小组需要及时将咨询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管理部门(非个人隐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员工援助计划要体现文化性

员工援助计划篇2

key words: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nterprise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018-02

0 引言

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社会转型、企业改革、用人机制变化等因素,造成员工各种诉求增加,企业员工的心理、行为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个别员工和群体出现偏激滋事,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队伍稳定。因而笔者认为,适时导入和借鉴国外大型企业普遍运用的“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验,形成具有国内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员工援助机制,是帮助和引导员工解决心理、行为认知障碍、情绪困扰等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1 确立企业导入员工计划的思路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企业员工援助计划,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

eap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初的美国,当时仅为解决员工因酗酒、吸毒及滥用药物影响工作绩效而发起;到了六、七十年代,由于美国社会的变动,工作压力、家庭暴力、精神抑郁、法律纠纷等众多个人问题接踵而来,企业于是加大了对员工的帮助力度,这就是最初的企业员工援助计划;从二十世纪末至今,员工援助计划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压力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随着eap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一些涉及到员工心理问题的组织管理与风格设计、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等也成为其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由此带来的各方面问题对企业员工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员工思想的多元化、行为的个性化使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和挑战。

职工的心理问题日趋显现,反映到工作上,使管理者普遍感到“员工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较以前“懂得多了”、“会讲条件了”;部分员工针对改革的牢骚、怪话有增无减,有的因为来自社会、家庭、健康等方面的压力过大,烦躁易怒。《2012年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61%的职场人士感到工作压力较大,近三分之二的员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因而,在企业中适时引入eap,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国情、社情、厂情的现实情况,导入eap不能盲目照搬,要明确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①更新管理理念。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认为,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智慧、健康、幸福、高效、向上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管理绝不是单纯的“控制与惩罚”、“指令与执行”,更多、更可靠的是“服务与支持”。②明确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和方向。员工援助计划不是简单的实施一项管理手段和措施,而是从以人为本出发,为员工厘清思想症结,解决思想疑虑,提高企业的组织效能和整体竞争力。企业确定员工援助计划不仅要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宣传,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心理障碍的矫治。还要改变企业内部沟通方式,改善现有的管理模式与风格,大幅度的提升组织人事管理水平。③搭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实施平台。目前来看,有些专家认为采用外包为主的实施方式比较好。根据目前的国情、厂情,笔者认为,只有根据企业实际,采用灵活多样实施方法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2 积极探索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途径

eap在国内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和范例,但是只有充分分析员工的思想动态、环境认知、文化传统,结合国情、厂情,合理借鉴其经验和做法,才能走出自己的eap之路。

2.1 充分了解和全面掌握企业的环境因素 通过多种方式,如问卷、访谈、观测等摸清员工思想脉搏,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估,建立动态观测的数学模型。笔者认为,建立详细准确的员工信息资料库,是开展员工援助计划的前提条件,可以将企业人事部门、党、团、工会等部门各自掌握的资料进行系统整合、补充完善、动态更新;在不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前提下,掌握员工的职业经历、成长业绩、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经济条件、兴趣特长等信息,以真心关爱、真情帮助为出发点,真正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目前,部分企业为了及时掌控职工的思想动态,自下而上逐级进行舆情周报,立足抓早抓小、有的放矢,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2.2 积极有效的推广心理健康知识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工作压力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上焦躁、抑郁等问题。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对各级管理者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使他们用健康的心态引领员工走向心理健康之路。第二,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卫生部门的相关信息显示,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的排名中已居首位,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

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它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只是身体健康并非真正健康。其实,每个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感冒发烧一样是正常的,主动及时的进行治疗和调整是必需的。在美国,有30%的人定期看心理医生,80%的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甚至总统们的心理问题也无法隐蔽,1972年开始,美国政府就在白宫特别设立“总统心理健康委员会”,专门为总统提供心理咨询。要通过宣传,使员工自觉认可、接受“企业员工援助计划”,提高员工对心理健康的自我认知程度,达到以每位员工个体细胞的健康来确保企业整体组织的强健。

2.3 注重个体心理问题解决 企业基层党支部有着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承上启下、地位重要;基层党支部书记贴近员工,应当成为“企业员工援助计划”的中坚力量。个体心理问题解决过程,与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会帮扶工作并行,可以有效控制、化解各类风险,具体实施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通过专业的方式,耐心倾听,使其适度宣泄释放;适时引导提示,找准问题症结。二是优化单位与员工良好的互动关系,重视员工提出的意见,对员工提出指导、建议。三是从员工利益出发,进行力所能及的帮扶,为其排忧解难,倡导、鼓励员工自立自强,尽力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要。

3 员工援助计划在企业施行的效果预想

国有石油化工企业在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管理制度等方面具备导入“企业员工援助计划”的条件,随着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参与国际竞争程度的加深,更加显现出实施这一计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eap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和施行,特别像美国已经非常普及,早在1991年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就有近8%的实行eap,现在就连员工仅在100至490人的企业也有75%以上接受eap服务,而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扩大,我国的石化企业施行eap后的效果预想。

3.1 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员工的心理问题少了,个别人的不良嗜好和习惯改变了,身心健康了,家庭和睦了,工作压力减轻了,这样就提高了工作和生活质量,促进改善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社会的关系。员工工作的倦怠感降低了,牢骚和怨气少了,责任心提高了,自然会减少误操作,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笔者所在企业党委在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中,吸收并应用员工援助理念,采取员工易于接收、适合员工心理特点的工作措施,针对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各年龄段心理特征,两级党群工作人员点对点、点对面或面对面,倾听交流、分析问题,适时提出温馨建议,帮助人员克服紧张焦虑、迷茫困惑,使员工有效协调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针对个别员工涉及高息参储、债务纠纷及有关不良嗜好等苗头问题,厂党委及时组织两级党群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生活、务实生活、安全生活的“口碑宣传”、温馨提示,避免误入纠纷陷阱。预防过激事件。笔者所在单位个别员工性格偏执,向单位提出不合理诉求,在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多次缠访、闹访甚至出现过激行为。经过认真分析、有效疏导、适时干预,加之感化、帮扶,使其从心理误区中走出,转入正常的工作、生活轨道。

3.2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和效益提升 一是降低员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二是降低员工缺勤率和病假率,减少企业人才流失。三是减少劳资纠纷,提高员工士气。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每投入1美元,可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5至16美元。注重事前预防。改革措施出台或落实重要工作前,企业党委总是先期做好风险评估、宣传引导,利用内部局域网宣传阵地、谈心座谈、职工论坛等,将改革发展、从严管理、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以易于接受“重点关注”、“基层写事”、“员工风采”、“工余抒情”等,加强心理暗示,为各项措施的落实创造正能量的舆论氛围。实施过程控制。在安全生产、装置检修改造等工作中,注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方面放手锻炼“新人”担纲重任,一方面注重发挥老员工经验优势,形成互补、协作和竞争,工作中,厂、车间及部门领导通过倾听交流、走访慰问、制度安排、解决实际问题或专业疏导措施,解决工作压力、效率等问题。

员工援助计划篇3

[关键词] 员工援助计划压力管理

一、eap介绍

“员工援助计划”是英文“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的直译,一般简写为eap,它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心理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以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eap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一些企业注意到员工的酗洒、吸毒和其他一些药物滥用问题影响到员工和企业的绩效,于是有的企业建立了一些项目,聘请心理专家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1917年,美国纽约梅西(macy)百货公司所建立的员工咨询系统。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剧烈变动,工作压力、家庭暴力、离婚、法律纠纷等问题越来越影响到企业员工的情绪和工作表现,eap项目也因此日渐增多。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eap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甚至在日本一些企业中出现的管理模式(设立放松室、发泄室、茶室,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或制定员工健康研修计划和增进健康的方案,帮助员工克服身心方面的疾病)也是eap部分内容的翻版。在此过程中,有关eap项目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982年,walsh首次正式提出“员工援助计划”概念,此后,gooding(1987)对eap进行了诠释,认为它是企业通过合理干预方法,了解、评估、诊断及解决影响员工工作表现和业绩的过程。bohlander和scherman(1992)着重强调eap是解决员工在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员工工作和生活质量的目的。dessler(1994)把eap看作是企业内部正式系统的项目,为面临情绪、压力、等问题的员工提供咨询及治疗措施的过程。如今,eap已发展成一种综合,内容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饮食习惯、减肥等各方面,以期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在我国,eap的引进较晚,到2001年,联想公司才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率先实施了国内首个完整的eap项目――联想客户服务部的员工帮助计划。随后,国内开始出现专门的eap服务机构,eap服务逐渐迈向了专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

二、eap内容

consad研究公司1999年出版的eap手册总结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作为一种资源提供给有个人问题的管理者;第二,为培训和发展提供援助;第三,为使雇员发挥最大潜力提供援助;第四,在成本控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使用福利;第五,为提高和保持高产和有效率的工作环境提供援助;第六,使组织的社会责任最大化;第七,作为一种资源为协会代表服务;第八,保证照料的质量。根据国际eap协会的指导手册(2003版),其核心内容包括:第一,提供咨询、培训和援助给那些处于困境的员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雇员工绩效,并培养雇员及其家人了解eap服务的工作组织和领导者;第二,为雇员和客户所关心的个人问题提供保密和及时的问题甑别和评估服务;第三,运用建设性面谈、激励和短期干预的方法,帮助员工处理可能遇到的影响工作绩效的问题;第四,为员工推荐诊断、治疗和援助服务以及案例监控和跟踪服务;第五,在工作组织与提供其他服务的供应商建立和保持有效联系以及管理供应商契约方面,为其提供咨询;第六,为工作组织提供咨询,鼓励适用医疗和行为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酗酒、药物滥用以及精神和情感混乱)的健康保障的实用性和可获得性;第七,鉴定为工作组织和个人工作绩效提供的eap服务的效果。优良的eap服务常常能够改善组织效益。对企业,eap服务能够明显改善组织气氛,增强凝聚力;有助于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降低离职率和缺勤率,稳定企业人力资源;改进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与工作绩效;帮助员工适应不断变换的工作环境;增加劳资双方沟通的渠道,创造和谐的劳资关系;改善了用人单位的福利水平,消除员工不满。对员工,eap服务协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上的问题,缓解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员工之间和谐良好的人际以及工作关系,消除员工的不良嗜好和行为习惯,促进家庭和睦;提高工作积极性,协助员工成长和发展。

三、eap在压力管理中的应用

员工援助计划针在压力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压力诊断、宣传普及、教育培训、压力咨询等几项内容。第一,对员工心理状况的调查是有效开展eap的前提,该工作需要心理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来评估员工心理生活质量现状,旨在发现和诊断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导致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第二,搞好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利用海报、自助卡、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树立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员工在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提高员工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同时也提高对eap项目本身的关注。第三,开展全员培训。通过压力应对管理、挫折应对、情绪调控、积极思考、健康心态、自我成长等一系列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尤其需要掌握员工心理管理的技术,面对心理困扰能够及时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第四、提供心理咨询。对于那些无法自我排解的心理问题,通过提供咨询热线、团体辅导、个人面对面咨询等服务,使得员工能够顺利、及时地获得心理咨询及治疗的帮助和服务。同时,通过帮助员工改变不合理的认知结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途径来减少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最后,在压力管理过程中,如果员工心理压力问题比较普遍和严重,那么改善组织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可以考虑通过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工作轮换、员工生涯规划等手段在企业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尽可能消除诱致压力的各种外因。

参考文献:

[1]刘亚林:员工援助计划研究综述.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5

[2]曹 蓉:员工援助计划及实施.商业时代,2006,8

[3]陈子林:eap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3

员工援助计划篇4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员工援助计划 eap 心理援助 培养方案

1.员工援助计划(eap)概述

1.1员工援助计划(eap)的定义

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简称eap),是美国19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企业界所推行的一种福利方案,以帮助员工解决酗酒、身心健康、家庭、经济与职业发展等方面问题。从学科分类上来说,可谓是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集成。就本质而言,eap以应用心理学为技术支撑,最终的落脚点为管理学。

eap的中文翻译有许多种,如台湾和香港地区习惯将之翻译为员工协助方案,内地相对习惯称之为员工援助计划、员工帮助计划。对于eap的定义,国内外还没有达成统一共识,未形成权威的界定标准,众多国内外专业人士根据各自的理解对eap进行了不同阐述。特别是我国eap的领军人张西超博士,他根据员工援助计划在我国具体的操作实际指出:eap是由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和建议,以及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的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旨在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氛围,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

1.2员工援助计划(eap)的发展

员工援助计划(eap)最早起源于美国,最初是针对工人在工作场所酗酒问题拟定的一个戒酒计划。通过70多年的发展,其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也在不断丰富完善。eap是目前员工压力管理、情绪控制和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美国应用得最为广泛。纵观eap的发展历程,eap的发展分成七个阶段,即eap产生的原始萌芽期、eap发展的萌芽期、eap的初步发展期、eap的快速成长期、eap的发展成熟期、eap的发展瓶颈期和eap的未来展望期。现在越来越多的eap服务项目陆续在国内公司涌现,eap也由初期的以福利服务及员工辅导为重点,演变为全面完整的eap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到一种新的eap形式,即员工提升计划(employee enhancement program,eep),在不久的将来,它可能取代eap。

2.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实施员工援助计划(eap)的原因分析

目前各高校在校生人数少则数千,多则十几万,学生人数比扩招前翻了几番。近年,“90后”年轻人群体也到了大学适龄年龄,逐渐成为了大学校园的生力军,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后,成长于祖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高速进步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数量的增多和学生结构的变化要求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在新形势下必须创新管理手段。

我在厦门大学做过一个关于学生家教服务时压力、情绪和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问卷的第二、三、四部分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在平时学习、工作和生活交往中的心理情绪反应和目前大学生需要得到何种性质的帮助而设计的。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3.6%。

根据问卷第二部分结果统计显示:“经常感到疲劳”,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分别占28%和2%;“有头疼、气闷、耳鸣等身体不适的情形发生”,选择同意的占12%;“胃口不好”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分别占8%和2%;“容易烦恼和激动”选择同意的占24%;“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分别占20%和2%;“感到孤独与苦闷”选择同意的占10%;“业余爱好兴趣下降”选择同意的占18%;“与人交往兴趣下降”选择同意的占16%;“焦虑和情绪低落”选择同意的占26%;“平常上课学习注意力不如以前集中”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分别占30%和6%;“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满意”选择同意的占16%。如下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压力、情绪和心理状况调查

根据问卷第三部分结果统计显示:有78%的学生曾经做过心理辅导或参加过学校的心理健康讲座;有48%的学生希望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相关活动;有78%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压力的心理援助;有86%的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全面的个人发展计划,包括个体训练、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训练、健康教育课程、相关业务培训;有84%的学生表示,当有学生因工作学习压力产生精神焦虑去找心理老师或医生时,表示支持。如下图2所示:

图2 希望学校提供相关援助调查

根据问卷第四部分的提问,关于“你认为最需要的服务”选项,有32%的学生选择个体和团体专业咨询;有10%的学生选择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26%的学生选择奖学金;有22%的学生选择管理能力培训;有10%的学生选择素质拓展训练。如下图3所示:

图3 你认为最需要的服务

这次调查虽然是针对家教服务学生进行的,但从部分选项和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正处于青春成长期的大学生们,虽然身体特征已和成年人无异,但心智还不成熟。一方面他们拥有热情、积极处世的态度和快速行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易烦恼、激动和焦虑,情绪波动大,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事业发展的期望值很高,并把这些期望衍射到学校,希望能从学校习得更多除了大学学业课程和实践学习之外的能力。目前,许多高校提出了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的学校已在这方面按规划进行探索式运作,我们把员工援助计划引入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来,不但创新了eap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而且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提供了一个理论参考和实践方法。

3.eap在高校实施面临的问题

eap在我国兴起不到十年,国内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不多,可供参考的理论和实践案例不多。现有的eap成功案例或培训心得都是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进行的,到目前为止没有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实施eap的记录和相关文章发表,这在eap内容上加大了其实施的难度。我们现在虽然确定了eap服务的对象,但是方案内容如何选定、实施人员如何选择、评价标准如何确定都是目前所面临的困难。面对广大学生的需求、国外现成的理论及国内外企业实践成功案例,eap究竟能否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试金石,战胜国内匮乏的实施标准和高校学生管理这一未知领域这两只拦路虎,是目前eap在高校实施中面临的难题。

4.eap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4.1学生特殊群体团体辅导成长训练

特殊群体在高校广泛存在,在某些环境中,他们可能与常人表现无异,但在一些特定场合他们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具有表征性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在总结以往带学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先后在部分高校进行过二十余场学生特殊群体团体辅导活动,收效甚好,过程成果在一些经验交流会中,也受到同行的认可和好评。把学生特殊群体团体辅导作为eap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一个内容,成本低、收效好,学生易接受。下面就开展的部分特殊群体团体辅导内容进行介绍。

4.1.1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团体辅导

主题:发现伟大的你――大学生自我提升训练营。

目标:了解自我、接受自我、热爱生活、自信自强。

对象:在每个班级自愿报名基础上选取参与者。

时间:共4次,每次3小时。

过程:相逢是首歌――团体成员相识,建立团队凝聚力和信任感,阐明团体契约,练习人际交往技巧(相识接龙、无家可归、盲行);感恩的心――引导成员认识和接纳自我,用感恩的态度去认识和接纳身边的人和环境(同舟共济、我的素描、感恩人世间、手语、感恩的心);贫穷贵公子――引导成员怀着感恩的心认识和接纳贫困,了解优势,提高信心(行为放大镜、感恩贫困、我的百宝箱);美丽心情――学习践悟理性疗法,改变不合理认知,培养积极的理性认知方式(午睡起来做午操、理情训练);潇洒走一回――提高成员应对压力的能力和时间管理的能力(成长三步曲、互相按摩、压力管理训练);花样年华――引导成员思考和规划未来,乐观地面对分离(十年后的我、红色轰炸)。

4.1.2压力管理团体辅导

主题:给自己一个轻松――大学生压力管理训练营。

目标:处理危机、体味生活,勇于面对。

对象: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大群体。

时间:共3次,每次3小时。

过程:见到你真高兴――团体成员相识,建立团队凝聚力和信任感,阐明团体契约,练习人际交往技巧(交朋友、松树大树、放大镜);感受孤独――设定场景,引导成员感受孤独,用感性的态度来表达感受(一元五角、围圈);拉帮派――引导成员说出心里话,得到周围成员的帮助,发现自己的优势,提高信心(八人小组、三个主题、目标话题探讨);我们小组争先进――头脑轰炸,提供尽可能多的建议,舒缓心情,发散思维(车水马龙、行为训练);潇洒走一回――提高成员应对压力的能力和时间管理的能力(成长三步曲、互相按摩、压力管理训练);花样年华――引导成员思考和规划未来,乐观地面对分离。

4.1.3情绪管理团体辅导

主题:心灵驭手训练营。

目标:增进对自己情绪的觉察,了解非理性想法对情绪的影响,学习修正非理性想法,了解自己情绪的来源,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

对象:情绪异常化群体。

时间:共2次,每次3小时。

过程:有缘千里――认识团体、了解和澄清期望、团体规范(hello伙伴、真情相约);情绪气象站――提高团体凝聚力及成员参与度,检视平时的情绪与反应(情绪气象站);秘密大会串――引导深入觉察自己的情绪,让成员了解情绪产生受认知影响(秘密大会串);心灵加油站――检测平时处理情绪的方法,学习合理宣泄情绪(心灵迷宫、可怜的小猫);美丽人生――回顾团体过程,整理团体经验及心得,彼此交流,回顾与收获(爱的反馈、团体评鉴、珍重再见)。

4.2管理能力训练

管理能力培训作为eap项目内容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大量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和面谈总结后选择实施的。我走访福建沿海城市部分管理咨询公司,参考他们能为企业提供的各种管理培训方案内容,同时选择一些成功的员工管理培训方案。结合当今大学生的特点,我准备在所带班级学生中组织实施,根据实施效果再进行方案修订,同时完善评估标准。

拟实施的管理能力训练包括领导才能训练、团队建设能力训练、沟通能力训练、激励能力训练、问题解决能力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六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的训练内容,比如领导才能训练模块就包括角色认知、目标管理、用人管理、激励管理、沟通管理训练等十一个模块;团队建设能力训练包括团队目标、团队执行、团队协作、团队信任、团队沟通等九个模块;沟通能力训练包括沟通方式、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问能力、提高倾听能力训练、提高与上级沟通能力训练、提高与下属沟通能力训练等八个模块;激励能力训练包括目标激励、潜能激励、行为激励、感情激励、逆境激烈、自我激励训练等七个模块;问题解决能力训练包括分析能力、沟通能力训练等五个模块;创新能力训练包括逻辑思考、逆向思维、创新方法应用、学习创新训练等八个模块。这些管理能力培训模块内容丰富,具体操作实施简单、易懂,以管理游戏的形式模拟实际场景,选定时间、地点,固定参与人员,事前精心准备好各项实施步骤和方案预案,并由专人组织实施。这项工作成本低廉、便于操作。

5.结语

eap的内容十分丰富,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eap还可以表现为个体亲情交流咨询、社会人群生活援助、感恩父母活动、个人危机感疏导等。eap在目前的应用范围只是冰山一角,作为组织进行压力管理、个人素质提升训练的一个高效而系统的工具,eap逐渐走进了企业管理者和管理学、心理学界专家们的视野。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植入eap,其内容丰富,其中有许多模拟场景、心理游戏、管理训练,学生容易接受、学习和掌握。我们给出了部分eap服务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步骤,一方面为eap实践的改进提供了有力补充,另一方面也为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生心理调节和素质训练的新方案。

参考文献:

[1]时雨,罗跃嘉,徐敏,时堪.基于组织危机管理的员工援助计划[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7.

[2]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员工援助计划篇5

香港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公共福利金计划、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及紧急救济。

①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计划。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简称综援计划,起初称为公共援助计划。它是香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目的是通过政府提供资金、以收入补贴等方式,为那些在经济上无法自给的社会成员提供资助,使他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应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该计划于内地的对贫困社会成员所实施的社会救助制度中的最低生活保障比较类似。

综援计划的资金援助包括援助金、特别津贴和补助金层次不同的三项内容。援助金主要用于维持基本生活的支出,保障基本生活;特别津贴则考虑到了基本生活以外的额外支出,具有福利特性。补助金大致可分长期个案补助金、单亲补助金和社区生活补助金三种。

②自力更生支援计划。自力更生支援计划的目的是鼓励那些有工作能力而又失业及从事非全职工作的综援受助人寻找有薪的全职工作,从而达致自力更生的目标。即失业的人员及有工作但薪酬较少不足以维持生活的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使其能够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而无需继续接受综援计划的资助。该计划主要包括积极就业援助、社区工作和豁免计算入息三项内容。

③综援长者广东及福建省养老计划。这是向符合申请资格并选择到广东或福建省养老的综援受助老人继续提供现金援助一项社保制度。

④公共福利金计划。为应付因严重残疾或年老而引致的特别需要,香港政府为严重残疾或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现金津贴,称之为公共福利金计划。这项计划包括普通伤残津贴、高额伤残津贴、普通高龄津贴及高额高龄津贴。除普通高龄津贴外,在该计划下发放的津贴均无须申请人接受经济状况调查。

⑤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为了让那些因暴力罪行或因执法人员使用武器执行职务以致受伤的人员或这些人员的亲属能够有体面的生活,香港政府为其提供了经济援助。该计划申请人无须接受经济状况调查。

⑥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旨在向道路交通意外受害人或这些人员的亲属迅速提供经济援助。该计划不考虑受惠人的经济状况和有关交通意外的责任人。援助金按受害人的伤亡情况支付;至于财物损失,则不在援助范围内。

⑦紧急救济。紧急救济服务是为自然灾害或其他灾祸的受害人提供膳食(或现金代替膳食)及救济物品,主要用紧急救援基金支付。紧急救援基金旨在提供现金援助给因火灾、台风、水灾或其它自然灾害而需要紧急救援的人员;所发放的补助金属援助而非赔偿性质。社会福利署负责发放伤亡补助,其它补助金则分别由地政总署、海事处及渔农自然护理署负责。

2香港社会保障模式的借鉴意义

虽然香港与内地社会制度不同且经济水平也有差异,但从其社会保障的经验中我们仍能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①立足国情,寻找恰当的社会保障模式。香港社会保障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并未对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照搬,而是根据其特有经济背景、文化社会背景以及政治制度进行设计。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不断深化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建立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寻找到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恰当模式。

②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监督机制。香港政府部门设立多个管理监督机构各司其职,还对社会民众公布监督投诉电话等,加大了监管力度。

目前内地的社会保障立法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大多是作为政府的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颁布的,或以政府政策的形式出现,不具备国家法律的形态,其刚性和约束力较弱。中国正面临着建立全国统一、完善、规范的社会保障制体系的迫切任务。

③建设高素质的社会保障队伍。香港民间的福利工作是由一些热心公益的人士、社团或宗教团体本着慈善为怀的精神,出钱出力组成志愿机构,担当救灾济贫的道义责任。

中国目前社保经办机构人员不仅文化素质低,而且缺乏依法行政和服务意识,要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保专业人才队伍。

④重视家庭地位,支持家庭保障。香港的福利服务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家庭养老的地位突出,注重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社会福利与家庭福利相互补充。

内地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对“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过度批判,淡化了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使得社会养老的负担加重。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在全面科学地对待“养儿防老”的观念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家庭养老计划。

摘要:文章分析了香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对中国内地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借鉴

关键词:香港社保;模式;借鉴

员工援助计划篇6

    关键词:香港社保;模式;借鉴

    1香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

    香港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公共福利金计划、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及紧急救济。

    ①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计划。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简称综援计划,起初称为公共援助计划。它是香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目的是通过政府提供资金、以收入补贴等方式,为那些在经济上无法自给的社会成员提供资助,使他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应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该计划于内地的对贫困社会成员所实施的社会救助制度中的最低生活保障比较类似。

    综援计划的资金援助包括援助金、特别津贴和补助金层次不同的三项内容。援助金主要用于维持基本生活的支出,保障基本生活;特别津贴则考虑到了基本生活以外的额外支出,具有福利特性。补助金大致可分长期个案补助金、单亲补助金和社区生活补助金三种。

    ②自力更生支援计划。自力更生支援计划的目的是鼓励那些有工作能力而又失业及从事非全职工作的综援受助人寻找有薪的全职工作,从而达致自力更生的目标。即失业的人员及有工作但薪酬较少不足以维持生活的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使其能够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而无需继续接受综援计划的资助。该计划主要包括积极就业援助、社区工作和豁免计算入息三项内容。

    ③综援长者广东及福建省养老计划。这是向符合申请资格并选择到广东或福建省养老的综援受助老人继续提供现金援助一项社保制度。

    ④公共福利金计划。为应付因严重残疾或年老而引致的特别需要,香港政府为严重残疾或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现金津贴,称之为公共福利金计划。这项计划包括普通伤残津贴、高额伤残津贴、普通高龄津贴及高额高龄津贴。除普通高龄津贴外,在该计划下发放的津贴均无须申请人接受经济状况调查。

    ⑤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为了让那些因暴力罪行或因执法人员使用武器执行职务以致受伤的人员或这些人员的亲属能够有体面的生活,香港政府为其提供了经济援助。该计划申请人无须接受经济状况调查。

    ⑥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旨在向道路交通意外受害人或这些人员的亲属迅速提供经济援助。该计划不考虑受惠人的经济状况和有关交通意外的责任人。援助金按受害人的伤亡情况支付;至于财物损失,则不在援助范围内。

    ⑦紧急救济。紧急救济服务是为自然灾害或其他灾祸的受害人提供膳食(或现金代替膳食)及救济物品,主要用紧急救援基金支付。紧急救援基金旨在提供现金援助给因火灾、台风、水灾或其它自然灾害而需要紧急救援的人员;所发放的补助金属援助而非赔偿性质。社会福利署负责发放伤亡补助,其它补助金则分别由地政总署、海事处及渔农自然护理署负责。

    2香港社会保障模式的借鉴意义

    虽然香港与内地社会制度不同且经济水平也有差异,但从其社会保障的经验中我们仍能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①立足国情,寻找恰当的社会保障模式。香港社会保障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并未对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照搬,而是根据其特有经济背景、文化社会背景以及政治制度进行设计。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不断深化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建立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寻找到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恰当模式。

    ②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监督机制。香港政府部门设立多个管理监督机构各司其职,还对社会民众公布监督投诉电话等,加大了监管力度。

    目前内地的社会保障立法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大多是作为政府的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颁布的,或以政府政策的形式出现,不具备国家法律的形态,其刚性和约束力较弱。中国正面临着建立全国统一、完善、规范的社会保障制体系的迫切任务。

    ③建设高素质的社会保障队伍。香港民间的福利工作是由一些热心公益的人士、社团或宗教团体本着慈善为怀的精神,出钱出力组成志愿机构,担当救灾济贫的道义责任。

    中国目前社保经办机构人员不仅文化素质低,而且缺乏依法行政和服务意识,要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保专业人才队伍。

    ④重视家庭地位,支持家庭保障。香港的福利服务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家庭养老的地位突出,注重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社会福利与家庭福利相互补充。

    内地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对“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过度批判,淡化了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使得社会养老的负担加重。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在全面科学地对待“养儿防老”的观念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家庭养老计划。

员工援助计划篇7

关键词 欧盟 对外援助 战略政策 组织管理 有效性

欧盟对外援助主要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简称“欧共体”)集中管理。欧共体是经合组织(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简称“dac”)所有成员中唯一既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提供援助,又对其他机构和欧盟(euro.pean union)成员国起“联合”作用的组织。欧共体及其27个成员国的对外援助占dac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简称“oda”)的一半以上。

一、欧盟对外援助战略及政策

在dac中,欧共体是唯一既是援助者又是多边组织的机构。它既提供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也在其他机构和欧盟成员国中承担“联合”的职责,因而其对外援助战略及政策也更为复杂。对其自身,欧共体对外援助的主要战略是明确目标、加大强度、提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第9期高效率;对于其他机构和成员国,则主要担当“联合”的职责,协调内部机构与各成员国形成一个清晰的欧洲对外援助政策。

(一)对外援助战略

总体看来,建立战略性对外援助体系,提高对外援助水平,协调成员国的对外援助是欧盟对外援助战略的核心内容。欧盟委员会的《欧洲发展共识》为欧洲发展政策确立了方向。

1.《欧洲发展共识》拟定了欧盟对外援助的总体战略方向

传统上,欧盟发展政策由条约、惯例和特别合约组成。2000年欧盟委员会围绕其长远构想制定了发展政策框架,2005年12月欧盟委员会对该框架进行了更新和修改,最后将其体现在一份题为《欧洲发展共识》(europeanconsensus on development)的声明中。之后,《欧洲发展共识》成为欧共体和欧盟成员国共同的对外援助战略。

《欧洲发展共识》从三个方面更新了欧盟的发展合作战略:体现了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安全、移民和全球化方面出现的新问题;考虑了欧盟的12个新成员在欧盟发展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考虑了新的国际宣言,例如《巴黎宣言》的要求,并加强了对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goals,简称“mdgs”)的支持。《欧洲发展共识》中写道:“欧盟发展合作的主要目标和总体目标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消除贫困,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欧洲发展共识》进一步明确了欧盟委员会在发展合作中的职责及其在欧共体层面的运作方式,具体包括客观、透明的资源分配标准,欧共体的行动领域,特别领域方法的强化以及管理改革的推进。

《欧洲发展共识》还重申了其在发展合作方面的承诺,包括共同原则的遵守(主事权,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关系,深入的政治对话,公民的社会参与,性别平等,解决国家的脆弱性);交付更多更好的援助(增加财政资源,更有效的援助,合作以及互补);提升发展政策的协调性(在贸易、安全、环境、移民等领域);应对全球挑战(和平,可持续增长,非法移民及贩卖人口)。

2.成员国对欧盟发展合作的监督

欧盟的27个成员国通过欧洲议会下属的成员以及部长会议,对欧洲发展合作进行监督。欧盟委员会目前按照2006年通过的《关于预算原则以及完善的金融管理的机构间协议》(inter-in-stitutional agreement on bud-getary discidline and souiad fi-nancial management),起草并执行国家、区域和主题战略文件,维持与议会的对话。

根据欧洲共同体条款第251条,欧盟委员会发展合作的一般预算大多运用共同决策程序。通过该程序,欧盟委员会的提议可由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共同接受或进行修改。2006年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建立的发展合作工具(development co-operation in-strument,简称“dci")系统管理2007-2013年的预算,简化预算流程中的监督。但对于特殊的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african,caribbean and pacificcountries,简称"acp")群体的关系,议会的职责非常有限,这些国家主要由欧洲发展基金(euro―pean development fund,简称“edf”)进行援助。

(二)对外援助政策

在对外援助战略方向的指导下,欧共体对外援助政策的重点是将《欧洲发展共识》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机制。欧盟对外援助政策侧重于促进援助的有效性、推动欧共体与成员国间的合作并加强国际合作。

1.促进对外援助的有效性

2004年5月欧盟委员会《让蒙特雷共识成为实际行动:欧盟的贡献》(translating themonterrey consensus into prac―rice:the dontribution by the euro―pean union)决定继续利用蒙特雷共识推动发展融资。2006年3月欧盟委员会报告《欧盟援助:更多、更好、更快地交付》(euaid:delivering more,beret andfaster),承诺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将共同实施9项措施以提高欧盟援助的有效性。其中包括:

(1)全面建立国家战略文件(country strategy papers,简称“csps”)。csps回顾了援助国与受援国历史上的合作,并根据援助国的目标和计划以及受援国的现状,制定对受援国的中长期援助战略。csps的制定有利于帮助受援国深入了解多年的援助计划,并使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在项目进程中步调一致。

(2)开放援助。为了进一步提高援助效率,欧盟委员会计划逐步开放其援助。一方面欧盟委员会在欧洲层面与援助机构展开交流,推动开放援助的计划;另一方面,欧盟委员会向各个成员国发起提议,共同促进援助的开放。

(3)保证援助资金。欧盟委员会要保证长期援助资金的可预测性和oda资金数量的长期稳定增长,并为有效利用资金提供便利。

2.推动与成员国的合作

2007年欧盟委员会的《欧盟在发展政策中职能划分的

行为准则》(eu code of conducton division of labour in develop―ment policy)制定了为提高欧共体与成员国间的互补性和职能划分的行为准则。该行为准则中的原则包含了发展援助有效性的《巴黎宣言》的基本要求,也与《欧洲发展共识》的目标和价值观相符,是基于基层援助实践以及成员国共同的经验而制定的。

3.加强国际合作

欧盟委员会很重视与国际上其他援助国或援助机构的合作,尤其是与联合国的合作。目前欧盟委员会与联合国的合作还不成体系,但是其已经开始努力改进双方的合作框架,包括建立多年计划工具,利用csps增加项目的透明度;修改欧洲共同体的融资规则(financial regulation)以增加对联合国机构融资的灵活性;调整与联合国之间的框架协议,以促进欧盟委员会在联合国项目和计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外援助政策的协调

近年来欧盟不断改善其发展政策的协调性。2001年欧盟理事会通过了“武器除外的所有商品(everythingbutarms)”倡议,对49个最不发达国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lcds)所有商品(除武器和军火外)进入欧盟市场免除关税及配额。2002年欧盟委员会强调了贸易发展政策的重要性。2003年欧盟委员会建立了协调发展政策的非正式网络(infor-mal network)。2005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2015年之前达到千年发展目标的决议,并得到了理事会的支持。欧洲第八个千年发展目标是:促进发展建立全球性的合作关系,理事会特别肯定了该目标关于在建立全球性合作关系的大环境下促进发展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对推动发展政策协调性的承诺。

理事会确定了12个进行发展合作政策协调的优先领域,分别为:贸易;环境;气候变化;安全;农业;渔业;全球化的社会面,就业与有尊严的工作;移民;研究和创新;信息社会;运输;以及能源。为跟进上述12个发展政策协调性的承诺,《欧洲发展共识》引入了滚动工作计划(rolling workprogramme),为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确定在发展合作政策协调中的职责和优先顺序:根据该工作计划,欧盟理事会建立决策制定机制,综合考虑发展政策的协调性和每一个相关的政策领域,理事会各工作组相互告知发展合作行动;欧盟委员会则要监督12个优先领域的进展,对其进行评价并建立影响力评估系统,最后在各个层级上推动发展政策的协调性;至于成员国要让各自的机构在12个优先领域中发挥作用,并交流经验,并在其各自的系统中对相关政策进行政策协调。

欧盟委员会试图提高自己在成员国和基层发展合作中的协调作用。一方面它需要对欧共体代表团、成员国,特别是大型的成员国,发出更清晰更协调的政策指导,另一方面需要协同代表团一起协调政策的立场与信息。

二、欧盟对外援助概况

(一)对外援助总量

欧共体的对外援助额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欧共体oda为134.44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4.5%,占全世界oda数量的半数以上,图1为2002年到2009年欧盟oda的数量。

欧共体同时也承担着确保欧盟作为一个援助整体,增加援助质量和数量以履行国际承诺的责任。2005年联合国世界首脑会议上,欧盟委员会推动成员国做出了比其2002年3月在蒙特雷会议上承诺的更高的oda数量的承诺。为了达到联合国设立的2015年oda占gni0.7%的目标,欧盟所有成员国都已承诺2010年达到0.51%gni的中期目标。目前一些成员国的oda总额已接近达到或者已经超过该中期目标(个别已经达到了0.7%gni的目标),但是还有一些成员国相差较远。

(二)对外援助分配

欧共体的对外援助分为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因为欧共体自身也是成员国基金的多边接受者,所以其绝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双边援助,大约占93%,而对其他多边机构的分配在过去的20多年中基本维持在7%。近年来,这一比率还有所下降。

1.双边援助

根据图1所示,欧盟双边oda总额在过去8年中稳定增长。2009年双边oda总量为130.21亿美元。2009年双边oda占oda总额的96.9%,这一比率在2005年以前基本维持在93%,2006年以后逐渐上升。

(1)地域分配

欧共体的oda在145个国家(2005年)进行分配,是dac成员中分布最广的,这尽管能使其援助覆盖极其广阔的范围,但是为增强与成员国的互补性,欧共体认为有必要减少受援国的数量。

按照受援国的地理位置划分,非洲是最大的援助区域,2008-2009年非洲平均接受了欧共体65.97亿美元的援助,占欧共体oda总额的51.06%,远远高出dac平均水平33.7%,其中大部分援助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北非和欧洲两个地区得到欧共体的资助都远高于dac平均水平(高于平均水平三倍)。对亚洲的oda从2002到2009年基本维持在20%的水平。对美洲的资助在过去三年中约为10%。对大洋洲的oda每年都是1%左右,与dac平均水平相当。

按照受援国的收入水平划分,2009年欧共体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占其援助总额的30.2%,高于dac23%的平均水平。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则低于平均水平――2005年为14%,低于dac的20%平均水平。相反,对中高收入国家(upper mid―die-income countries,umics)的援助高达12%,高于dac平均水平四倍,并在最近五年内基本保持稳定。

(2)部门分配

近年来,欧共体加强了其具有比较优势部门的援助,减少了对其他领域的援助,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与各成员国在援助领域的互补性。目前,其主要的援助部门为民主治理、社会基础和服务、基础设施、性别平等以及人道主义援助和食品安全。

民主治理部门主要由欧共体领导层强烈的政治意愿推动。为了强化民主治理和受援国的主事权,欧共体对非加太国家分配援助时主要采取两步行动:其一,在项目之初基于欧共体的分配模型进行初始分配;其二,当受援国解决了协议中的民主治理问题时,可以得到高达初始分配35%的额外“奖励付款”。

在双边oda中,社会基础和服务占欧共体援助的最大比例。欧洲议会建议35%的oda应当以社会部门为目标。2000年到2005年,欧共体对这一领域的援助从占所有援助的26%显著

上升到42%,远高于dac34%的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也是欧共体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2005年到2009年,欧共体对该部门的援助达到双边援助的15%,稍高于dac平均水平。

性别平等是欧盟发展合作的五个共同原则之一。欧共体于2004年4月了《改善性别平等和发展合作》(promoting gen-der equality and developmentco-operation)的规定,设立了性别平等在oda总额中占35%的重要目标。

人道主义援助同样是欧共体资助的优先项目,大约占双边oda的11%,近期食品援助改由人道主义援助总署(echo)负责(之前由欧洲援助管理)。

2.多边援助

欧盟的多边援助仅占总oda数量的7%,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提供给联合国机构,另外三分之一提供给世界银行。欧共体的功能更像多边援助者而非双边援助者,它与其他多边组织关系更像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或合约机构而非捐助者。

欧共体多边援助的50%用于信托基金(trust funds),并且特别用于大型灾难(比如海啸、战争等)的救助。欧共体对国际组织(联合国系统和世界银行)的援助往往有特定的目标,因而并不注入其核心基金当中。

3.债务减免

欧盟委员会是重债穷国倡议(hipci)的支持者,在过去10年中欧盟委员会在债务减免方面共支出16亿欧元,其中6.8亿用于欧盟的贷款,9.34亿用于hipc信托基金。但债务减免不是欧共体援助的重要部分,相对于dac总体22%的平均水平来说,欧共体“与债务有关的行动”在其oda中不占重要地位。

(三)对外援助工具

欧共体发展合作工具随着发展合作新构想和新计划的出现而不断变化。2007年欧共体发展合作工具由原先的35个统一为更容易管理的10个,表1中总结了新工具以及其替代的原有工具,其中也包含预算外的欧洲发展基金。

欧洲发展基金(edf)和发展合作工具(dci)是欧共体的发展合作的主要金融工具,包含了oda支出总额的绝大部分,但创建和管理edf及dci的方式并不相同。edf是多年基金,主要向非加太(acp)地区发展中国家及海外国家或领土(overseas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简称“oct”)提供支持,由欧共体预算外的成员国自愿捐助组成。dci直接由欧共体预算拨款,并且主要对亚洲和拉丁美洲以及中亚、中东和南非地区的项目提供发展基金,由外部关系总署(relex)管理,由欧洲援助执行,具有一套与edf不同的规章制度。作为近期改革的结果是两个都运用相同的财政和管理程序。

三、欧盟对外援助组织与管理

目前欧盟对外援助组织的形式和方向起源于历史上的援助活动,从成员国早期的殖民活动到欧洲睦邻政策(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的建立,再到欧盟的扩张,层级作用造成了欧盟援助机构的冗余和低效。近年来,欧盟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对其组织机构进行改革。

(一)对外援助的组织机构

1.欧盟的机构

欧洲共同体发展合作的主要机构有:发展与非加太国家关系总署(directorate-general for de-velopment and relations wichafrican.caribbean and pacificstates,简称"dev");外部关系总署(directorate-general for exter-natrelations,简称"relex");欧洲援助合作办公室(direc―torate-general for eurooeaid co-operation office,简称“欧洲援助”);人道主义援助总署(direc-torate-general for humanitarianaid,简称"echo")。

dev负责制定发展合作政策,协调欧盟委员会与欧洲发展基金

(european developmentfund,edf)对所有国家(主要是acp国家中的78个国家)的援助,同时负责管理与非洲联盟(africaunion)区域经济集团以及海外国家和领土(oct)项目。

relex负责制定外部关系政策,包括外交政策和安全、发展、人道主义援助、贸易的政策,并负责协调与国际组织以及超过120个海外代表团的关系。

欧洲援助是欧共体发展合作(人道主义援助除外)的专业技术管理中心,实施由一般预算以及edf提供资金的对外援助,并管理援助计划的所有阶段(包括设计、财政决定、实施、监督和评估)。

echo提供紧急救助并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难民及欧盟以外遭受武装冲突的难民。

总体来讲,欧盟总的政策和关键战略由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各成员国委员会和欧洲议会负责制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由dev、relex和eu―ropeaid在2001跨服务协议(in―ter-service agreement)下进行;实施的责任则基本下放给基层的代表团。欧洲援助与这些代表团密切合作,共同为援助的实施提供便利。

除了上述的关键机构外,还有一些“附加”机构在对外援助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机构包括贸易总署(dg trade)、扩大总署(dg enlargement)、经济和金融事务总署(dg economic andfinancial affairs)以及位于卢森堡的欧洲发展银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eib)、欧盟统计局(eurostat)、欧共体统计当局fcommunity’s statistical authofi-ty)和审计院(court ofauditors),它们分别负责欧盟的商业政策、欧洲国家融人欧盟、金融协助、贷款、收集数据以及审计账目、评议预算等工作。

2.非政府组织

在发展合作领域,欧共体还直接与数量众多的发展导向的非政府组织(non-govemmental organisations,ngos)合作。合作领域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政策对话、援助宣传以及援助项目的实施。第一类合作主要由欧洲非政府组织的统一团体和网络维持,它们代表了数百个欧洲非政府组织,常常就发展合作问题为欧盟委员会的方案提供不同的观点。第二类合作由欧盟委员会的基金推动,涉及上百个欧洲和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主题通常为欧洲发展教育行动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计划。

3.与成员国的分工

“互补性”是保证欧盟委员会

和成员国各机构工作价值最大化的组织原则,这要求欧盟委员会与成员国间在发展合作领域进行职能划分并实施协调合作。欧洲共同体援助机构的交叉领域为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的合作提供了空间,据此可以引入更有效的共同发展基金,以更好的方式应用共同的人力及金融资源来管理这一基金。

(二)对外援助管理

在《欧洲发展共识》的指导下,欧共体致力于对其对外援助的管理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具体的措施包括改革内部组织机构,编写csps和区域战略文件,下放决策权利,采用结果导向型监督系统以及采用更先进的人员管理方式。

1.改革组织机构

欧共体对其发展合作的组织机构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2001年欧洲援助的创设,欧洲援助负责按欧共体指令开展欧洲层面的发展援助工作。在欧共体发展援助中,欧洲援助的职责能否很好地履行,是影响驻在地代表团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2.规范发展援助战略和项目的编制

欧共体发展合作战略及项目编制的流程主要包括:首先,欧洲联盟条约(european uniontreaty)(第177条)为欧共体发展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欧洲发展共识》(第一章)中的阶段性远景对欧洲发展合作的构想与实施进行了更清晰的描述。再次,《欧洲发展共识》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合作的主题或区域战略。最后,国家代表与受援国及总部共同协作,推出各受援国的csps,并制定特定的项目或实施计划。2006年理事会通过了一份《csps共同框架》(commonframework for country strategypapers),指导各国制定csps。

为提高欧共体发展合作项目计划编制的质量,2001年欧共体引入“跨服务质量支持小组(111.ter-service

quality

supportgroup)”将质量控制元素融入到编制过程中。2005年欧洲援助还创设了新的操作质量支持指导(directorate for operations ouali-t),support)并建立了一个政府质量支持小组(office quality sup―port group)。

3.下放对外援助项目管理权

外部关系总署(relex)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管理权对外地代表团的下放。2000年权力下放在“管理和决策应在最接近事件发生的地点进行,而不应当在布鲁塞尔声明”的指导下开始,而后欧盟委员会做出了重大努力。尤其是2004年,欧盟委员会将relex由一个集权性的机构转变为实质权力分散在81个外地代表团的机构。表2是对外援助项目执行流程,可以看到项目的实施主要都由代表团主导。在流程层面,欧盟委员会管理、融资决策及总体承诺由布鲁塞尔负责;个别委托、投标、签约和支付都由当地代表团来负责。在内容层面,布鲁塞尔负责编制总体和主题项目并提供质量支持。代表团参与项目设计、可行性评估、以及项目的实施评价。

4.实施结果导向型监督系统

21世纪以后,由欧洲援助管理的一个结果导向型监督系统(result-oriented monitoring sys―tern)开始实施,其使用独立的专家系统阶段性评估外地计划和项目。该系统的数据评级显示近年来欧盟发展援助项目的相关性、效率、效力、影响和可持续性等各方面总体上呈现有规律的进步。同时,欧共体越来越多地使用审查工具来评价发展援助项目的表现。目前常规的审查内容是对发展援助项目进行3“es”(projectefficiency,economy and effec―tiveness,即项目效率、经济和有效性)的评估。

5.使用新系统进行人员管理

2002年dac同行评议对人力资源的重视推动了外部服务(extemal service)改革并促进了代表团统一人员政策的应用,包括职业发展、职位选择和技能培训。总部的发展援助官员及专家由relex负责招聘,地方人员则由代表团在relex的授权下进行招聘。权力下放使发展援助机构有充分的动机将其最优秀的官员安排在基层,第一线人员正在逐渐成为系统内的决策的重要参与者。

四、欧盟对外援助的有效性评价

欧盟在援助有效性方面所做的努力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其自身实施《巴黎宣言》,提高其援助的质量;第二部分是鼓励其成员国落实《巴黎宣言》,并领导它们提高其援助的有效性。

欧共体在《巴黎宣言》中有五个承诺,本文根据这五个承诺来评估欧共体援助的有效性。

1.主事权

欧共体基本支持受援国的主事权,也支持贫困削弱战略(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prss)的发展,但是事实证明一国主事权的大小取决于受援国现行政府在这方面的能力和决心。有些国家政府积极承担责任,获得主事权,当地代表团则给予强烈的支持。但是在另外一些地区,欧共体的援助主要是进行援助项目的管理,并没有帮助加强当地的主事权。另外,许多布鲁塞尔决定的项目几乎没有参考该国的计划或优先顺序。

2.联盟

联盟是欧盟委员会最具优势,并且对受援国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欧盟委员会也做出了大量的努力。首先,csps的建立是欧盟委员会向联盟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础,csps是代表团在总部的支持下,在考虑当地需要、机遇和实际情况后制定出的一国发展战略。欧盟委员会在巴黎宣言2006年的调查报告了其在33个国家的活动,如表3所示。由于援助的流向大部分与国家优先顺序相关,因此“援助符合国家优先顺序”得分高达81%,接近2010年85%的目标。同时,欧共体对一国的大部分援助都列在csps中,这样援助的可预测性在项目周期开始就有所保证。

其次,欧共体有意在其发展援助中增加预算支持,预算支持既是达到“主事权”和“联盟”目标的重要部分,又是提升援助有效性及提高援助交付的关键。预算支持在一些国家已经编入发展援助项目,包括(1)贫困削减战略;(2)稳定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3)提高公共财政管理的项目。欧盟委员会也为其工作人员制定了《预算支持指导》(2006);目前又更新了2003年的《部门支持指导》。2003年到2005年之间,预算支持的使用在acp国家超过40%,近年来在继续增加,欧盟委员会希望该比率达到50%。

3.协调

协调欧共体与成员国间的援助是欧盟委员会具有优势的领域,能够大大提升欧盟援助的有效性。欧盟委员会目前在这方面的努力包括联合项目和职能划分。

联合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欧盟委员会与成员国在csps框架下应用共同格式,第二阶段与受援国建立联合战略,最终目的是建立共同融资体系,统一对外援助。但是目前联合项目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相对而言职能划分则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划分职能,欧盟委员会已创建了一些有用的工具,比如《欧盟援助者地图》(eudonor atlas),其中展示了成员国活动的重叠部分和空隙部分。而且,欧盟已经起草了援助机构间职能划分的行为准则(code ofconduct)(欧盟委员会,2007),该准则基于巴黎宣言就如何开展职能划分做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指导。

4.结果导向型管理

欧盟委员会一直在加强对结果导向管理的重视,包括对所有项目进行期中和期末项目评估,建立结果导向监督系统,运用统一的方法评估不同的项目。代表团也开展了年度管理计划(an.nual management plans),包括年度目标、结果以及各项活动的各项指标。

员工援助计划篇8

一、援外成套项目的特点

中国援外的基本考虑是以援助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以合作实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繁荣。实现发展是中国援外的核心。较之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在对外援助中坚持平等互利、不干涉、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基本原则。《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将中国援助的特点总结为:“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 援外项目的政治色彩较重,很多援建的项目都是为受援国召开国际性会议、举办国际性比赛而建,“后门关死” 情况很常见。相对于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中国的援外项目的工期短、见效快,“中国速度”经常在紧要关头帮助受援国解决了燃眉之急。援外成套工程项目因其国际性和政治性两大特点,使得实施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中有别于国内项目和一般国际承包项目。

二、援外成套项目人员的配置

1. 采用中国的施工技术规范,管理人员以中方为主。自2005年起,商务部规定需申请备案登记的援外成套项目工程管理岗位包括:施工技术组组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专职质检员、安全员、国内后勤组组长,俗称“六大员”。除了以上岗位外,通常还要配备相关专业工程师、材料员、合约预算、翻译、资料员、取样员、试验员等,通常的管理班子人数从15到20人不等。

2. 工人的配置,主要考虑项目施工技术的要求、当地的劳动力价格和技能水平作为主要的评价因素。在充分考虑受援国工人的工作效率和项目进度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中、外工效比和用工比。通常是采取中国的技术工人和国外的辅助工人相结合的模式。用工比按照综合用工比的原则确定。根据项目类型、地区差异和工种差异,现行的援外投标管理办法中推荐使用下列用工比指标:

三、国内人员选派基本素质和条件

总理曾经提出,援外专业化骨干队伍需要具备以下各种基本素质:政治合格、技术过硬、反应迅速、善打硬仗。我们对于以上素质的诠释是:(1)政治合格:拥护党的外交和经济方针和路线,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政治意识强,顾全大局,关键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2)技术过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或管理水平;(3)反应迅速:政治敏感性强,涉外工作经验丰富,能快速应对和处理紧急、突发事件。(4)善打硬仗:具备丰富的援外项目管理和施工经验,具备较强的国内外援外资源的组织能力。

成套项目管理人员本着“精干、高效、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一岗多职”的原则,选派的基本条件是:符合国家有关出国人员的规定,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爱岗敬业,具有胜任海外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心理和身体健康,工作认真负责,遵纪守法。

项目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和境外工作经验。操作工人,应具有其相关岗位的技术等级证书或者特殊工种岗位证书。

四、援外项目的人员管理

俗话说“人机料法环”是建筑项目管理的五个核心要素,而“人”在其中占据了首要的地位,人工费在我司工程总的造价中占比约20-30%。配备一支高素质的援外工程管理和施工队伍援外项目能否优质高速实施成功的关键。

1. 以人员计划为抓手,确保项目连续施工。援外项目因涉及到受援国签证、工作许可证的办理,对于项目的策划和计划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提前100天”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理念和保证措施。包括施工进度、采购、人员、资金、成本的五大计划相互配合,确保工程的连续进行。在人员计划方面,还细分为人员岗位、工种配置计划、整体和每月派遣计划、培训学习计划、生活管理计划、护照签证办理计划等。

2. 以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为基础,为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最佳保障。

(1)出国前。除了岗位技能的培训提高外,严格实施出国前教育制度,也是规范人员管理,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外派人员在出国前,必须接受海外部组织或委托组织的出国人员培训,接受外事纪律、对外礼仪、安全保密及旅途须知等教育。做好家庭地址和家属信息的备案登记,妥善处理好家属等有关事宜,保证“轻装上阵”。组织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诊断,并通过购买意外伤害,提高抗击风险的能力。为外派人员的护照建立条形码,实现人员信息数据化管理。

(2)境外工作期间。每个项目都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建立项目人员管理和外事纪律规定,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和派出单位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服从驻外使馆和项目(经理)部的领导和教育,坚持请示汇报制度,不与外国机构和外国人进行非法交往,不准私自出售日用品和药品,自觉遵守出国人员守则。遵守受援国的法律、法令和风俗习惯。讲文明,有礼貌,互爱互助,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对护照采取统一登记保管制度,并通过内部管理系统,登记并输入人员的签证信息,实现国内外信息的共享。外派人员在国外期间须服从项目部统一安排,集体行动。如确有事需外出,必须经项目经理同意,由二人以上结伴而行。

同时,通过坚持“把支部建在项目”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落实各项维稳措施,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有效控制,为援外项目圆满实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人员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还有作息时间、值班安排、生活、后勤、医疗、突发事件处置等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对于出国人员的家属采取“五必访”的措施,最大程度上解除外派人员的后顾之忧。

(3)回国后。管理人员需撰写工作总结,并由项目负责人对其工作表现进行评定。回国后将根据出国时间的长短,确定休假的天数。并做好后续的衔接安排。

五、属地化人员的管理

尽可能招聘使用属地化工人,并主动培训当地员工,传授技术知识和管理技能。对于外籍工人的管理,主要的做法是:

1. 规范化的聘用流程。通过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招聘工人,择优录用,并建立个人信息档案。按不同的工种分组并配备中国带班师傅,负责技能培训和管理。

2. 制度化的管理手段。包括聘用制度、工地进出制度、奖惩制度、工资发放制度及公告栏制度等10多项制度。工人在工地工作期间,统一着装,每日考勤,且对于出勤率、劳动态度、技能、品行等方面进行每月综合考评,作为奖惩的依据。

3. 人性化的待遇设施。为当地工人配备更衣区和衣帽箱,搭建专用的厕所、烧饭炉灶和休息间,对临时加班的当地工人提供食品和住宿。工资每周结算,定期与当地工人沟通听取意见和建议。

六、人力资源在援外项目中的发展

1. 对于中国员工的培养,熟悉受援国的环境,学习当地的施工工艺、规范,把中国标准、中国规范带到受援国。通过提升援外专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工程技术人员在通过实施援外项目使得个人能力素质增值更快。另为援外专家提供除了援外项目管理之外的其他培训,如外交、宗教风俗知识、外语、国际规范、心理自我疏导等。另还需重视对援外工程技术人员的心理疏导、排遣压力,帮助企业建立一支在一线“政委”、“书记”队伍。

2. 对于受援国的受雇佣的工人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供了就业和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建好了工程,也培训了一批属地化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引导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甚至带到第三国就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充当好“民间大使”的角色。重视企业对于项目实施中的社会环境影响评估,重视对当地影响方面的培训引导

3. 培育和提高企业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能力。对援助方而言,通过援助可以对受援方的自然人文环境,经济社会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把握,这样的实践工作无异于为企业后续开拓该地的商业性市场做足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企业可充分把握对外援助项目实施的机遇,将此作为企业在对象国扩大影响,自我宣传的重要手段,让援助发挥企业“走出去”的先导作用,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员工援助计划篇9

香港某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一个项目。主要开展针对社区内中年失业群体开展的综合就业援助计划。

自力更生支援计划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计划下的一项计划,目的是鼓励及协助40―59岁失业人员(以下统称申请人)寻找有薪的全职工作,达到自力更生。计划内容包括三方面:(1)积极就业援助计划及综合就业援助计划。(2)社区工作计划。(3)豁免计算入息。社区工作计划是社署直接安排申请人到社区从事每周不超过3天的社区义务工作。综援计划设有豁免计算入息的安排,目的是鼓励受助人就业和持续工作。豁免计算入息是指在评估受助人应得的综援金额时,无须再援助金额中扣减的工作入息。积极就业援助计划和综合就业援助计划。申请人会被安排参与社署的积极就业援助计划或者由非政府机构协助营办的综合就业援助计划,接受普通或者深入就业援助服务。其中服务主要包括普通就业援助服务和深入就业援助服务。短暂经济援助,社署委托服务机构为有需要的参加者提供及时的经济援助,协助他们应付在寻找工作期间或者就业初期所需的开支。

二、香港某社区服务中心介绍

(一)便捷的服务设施

中心设有就业信息栏不定期更新招聘信息,此外中心提供报纸、网络等工具供中年失业人士寻找工作机会,这样中年失业人士即使自身缺乏通过现代科技寻找工作机会的能力,也可以在中心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中心还设有个案面谈室、电脑培训室、会议室等活动场所,供接受服务的中年失业人士使用。

(二)服务内容

该中心面向社区提供的就业辅导服务,一方面承接政府的一部分行政工作,如社区计划、短期的经济援助的审批和监管、豁免计算入息、普通就业服务;另一方面中心本身开展深入就业援助服务,如进行社交技巧、劳工就业法律咨询、技能训练和求职面试的培训。中心会邀请一些专业的人士(如本机构的其他同工、大学教授、企业资深人士等)来中心提供就业辅导讲座或者培训课程,保证讲座和课程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三)中心与区内企业的网络化联系

中心社工与区内企业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联系,主要是以上门拜访的形式或借招聘会的时机同企业接触,中心向企业宣传自身的服务理念,影响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企业如有招工信息也可以及时通知中心社工,由社工推荐适合的人员到企业面试,达到中年失业人员在本区内直接就业的目的。

(四)与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的联系,有利于转介工作的展开

香港的社会服务是以政府直接提供和非政府提供两种形式。无论是政府还是非政府机构,地区间社会服务机构的联络和配合必不可少。以该中心所处的地区为例,该中心是该地区从事就业辅导工作的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服务机构从事家庭、青少年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机构之间都有定期的联系,所以当一个服务对象有某种需要但是超出这家机构的工作范围时,机构便可以为服务对象开展转介工作了。

三、反思

同香港的就业社会辅导社会工作相比,国内有关就业的社会服务才刚起步,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毕竟两地的社会体制不同,所以在学习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形成具有国内特色的就业社会工作模式。

(一)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平台

内地专门针对中年失业人士开展的就业社会工作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许多不足之处亟待完善,如目前就业信息的基本上主要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1)各市或各区的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劳动保障中心;(2)依赖妇联、劳动部门定期开展的一些大型招聘会;(3)依靠街道的职业介绍部门一些就业信息。针对以上渠道问题在于工作岗位少、时效性低。而中年失业人士在信息不畅的前提下再希望获取合适的工作岗位更是如大海捞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改变主要依赖政府的形式,以目前社会服务机构在社区驻点成立的社区服务点建立自己的就业信息平台,让居民能够得到最近的招聘信息。

(二)服务内容

通过香港的参观考察了解到就业辅导工作可以多种形式开展,如基本社交技巧、求职技巧、法规咨询及技能提升训练。在获取培训导师的资源方面可尝试联系一些高校、企业的专业人士作为义工义务为中年失业人员开展就业辅导讲座。

(三)与企业、媒体的联系

就业辅导工作与企业和媒体的联系密不可分。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才能为中年失业人士提供优质的工作选配服务;另外邀请媒体及时参与活动的报道,可以借传媒之力让社会更多关注中年失业人群的需求,也可以让政府及时了解社会现实,有利于政策的制定。

员工援助计划篇10

摘 要 目前,英国是世界上法律援助制度最完备的国家,其对其他国家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英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 英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政府部门 服务计划

作者简介:马燕,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现代法制建设起步较早,是当今世界上法律援助制度最完备的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从英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总体现状来分析,还有提升的空间和完善之处,因此,需要专业的对口律师,着眼于更多大众的利益,为最有需求帮助的困难人们,争取最有利的结果,以确立英国现代意义上的最具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

一、英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起源

在英国,由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的法律援助制度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这也为现代英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成功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944年5月,应司法部长要求,英国拉什克利夫委员,针对法律援助的相关问题,对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为应该扩大广大公民向法庭寻求平等的司法救济,为社会司法公正、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法律权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促进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实现社会司法公正方面,法律援助又发挥着其他制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拉什克立夫委员会提出要建立法律援助制度,通过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资助私人执业律师为广大经济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要在所有法院均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并建议由法律专业界而非由政府部门或地方当局开展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工作。

二、法律援助资源的配置

首先,人力资源的支配使用。目前,英国法律服务委员会总部以及分部,其人数其计约为1700人,这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队伍保障,保证法律援助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尤其是现代化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法律援助工作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法律援助工作的效率也大大地得到了提升,促进了法律服务委员会职能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的提高了法律援助管理效率,提升了服务管理能力。所以,为了保证在今后效率的更加提升,政府决定将法律服务委员会的专职人员减少一部分,根据相关资料表明,预计将减少到1000名左右。如英国政府从2001年以来,要求法律服务委员会研究中心每年都要举办公平公开公正的调查活动,一是民事调查;二是社会司法调查,在调查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群众以法律援助的形式,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并且在工作中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从而为以后法律援助工作的进行指明正确的方向。因此,在法律援助工作中,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好内外部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而为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决策。

其次,法律援助经费的配置使用。对于法律援助经费的使用和配置,一定要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通常情况下,日常行政办公经费和英国法律援助业务经费是分开拨付的。司法部长要根据《1999年获得司法公正法》中的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履行相应的法定职责,将适当数额的法律援助经费拨付予法律服务委员会,为其履行相关的职能和责任以及民事法律服务提供重要的支持,与此同时,司法部长还要将相关的日常行政办公费用及时拨付于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在保证其各项专业职能顺利完成的同时,满足其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因此,司法部门每年的预算要包括法律援助服务委员会的经费,并且日常费用也要纳入其中,进而保证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的正常有序展开。

从世界范围内分析,英国法律援助是世界上经费保障最充足的法律援助制度。在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直接表明:

在1996—1997年间,法律援助业务经费开支15亿英镑/年;在2007—2009年间,20亿英镑/年,38英镑/人;在2009—2011年间,为1.135亿英镑。

而且,目前这种局势正处于不断上升状态,据统计,当前正在以每年5.7%的增长率上升。

三、英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应用

首先,法律援助服务计划。一般情况下,社区法律服务计划主要为困难群体提供以下法律援助服务:一般的法律知识和信息,以及如何取得法律服务等;就具体的法律适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告知当事人如何预防和避免法律问题的发生;通过和解或者其他合法途径帮助当事人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程序上的帮助;提供其他法律援助服务。大部分的法律刑事案件都可以获得法律援助服务的帮助,另外还有一些土地边界纠纷案件、人身伤害案件、物权转移案件等等,也可以获得法律援助服务。其中,其服务方式,主要是通过法律帮助、法庭帮助、律和服务以及调解服务等方式进行,但是一定要加强个案申请评估,针对不同的结果,进而为当事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而对法律援助资格也是一项重要的计划内容。对于法律援助申请人而言,既要通过案情审查,也要通过经济审查,方可获得民事法律援助。一是申请人的案情审查,其主要内容包括案件胜诉的可能性评估以及经济耗费评估。二是申请人经济状况审查,包括申请人的经济收入,生活支配以及政府补助等等。只有在以上两项内容通过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申请人获得应有的法律援助服务资格。

另外,还有刑事辩护服务计划,其主要的认定程序同民事法律援助服务计划大致相同,其中不同的就是在资格审查时,为了保证法律服务机构以及相关人员的规范性,要引入服务合同制度,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志标准制度,以及完善的审查制度,保证法律援助工作的正常进行。

其次,法律援助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近年来,英国法律服务委员会为了保证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以及法律援助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对法律服务机构加强了评估,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加大了投入,致力于法律援助法律体系以及质量监管体系的完善,建立起了一套适用于不同阶层的评估方法和管理制度,提升了法律援助制度的适用性,扩大了其适应范围。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论文网]

第一,服务合同制度的建立。政府部门为了要保证法律服务机构的规范性和确保相关人员的资质,引入了服务合同制度。由于服务合同的引入,英国所有的法律服务机构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不能像原先拿着账单要求委员会付款,而需要先与委员会签订合同,以合同的内容和规定为标准,在保证服务完成后,才可以获得应有的资助,这样,一方面,强化了法律服务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规范了服务机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加强了对法律援助服务经费的管理,另一方面,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最需要帮助的人获得法律援助服务,得到经费帮助,保证了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最大限制地提升了服务效果。

第二,相关内外部质量标志标志和评估方法的建立。众所周知,监督管理制度包括档案审查制度、质量变化统计报表制

度、专业质量标准、同行审查制度等质量标志标准制度和评估方法等。在这些监管制度以及质量标准的前提下,要想顺利地从事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英国的各个法律服务机构,都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审查方可进行,如对于某个质量标志的申请,尤其需要法律援助服务委员会提供经费时,就更加需要加强对其质量标准的检验,要求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资质一定要符合相关的质量规定。

第三,其他质量标准制度的建立。对于英国法律援助制度而言,不仅要统一的质量标准,而且也要具备相关的其他类别的质量标志标准制度,如某一案例中的个案帮助,或者是一般帮助等,因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其他个性标准来作为支撑和补充。但是,对于个别化的质量标志标准制度,在享有了法律援助服务的同时,却不可以得到相应的经费支持。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英国法律援助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法体系,其又可以称之为是世界上最完备,也是最为复杂的法律援助控制体系,目前,世界各国都以英国的法律援助体系为标准,加强对自己法律体系的完善和修正,而且,其也要受到了世界众多学者专家的一致好评。如荷兰著名的律师学者guido,针对英国法律援助服务控制体系,进行了实地考察,在经过严格的项目审查后,提出:“同行审查是最有效的、最能发挥自我激励作用的质量控制工具。”因为,在整个审查过程中,不仅组织专家进行办案,加强对办法过程的控制,而且,针对具体的案件,提供了合理的经费,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有效地评估审议。与此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还发挥了很大的激励作用,通过审查结果,同行法律援助律师可以加强经验分析总结,并且从中找出自己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为以后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英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

(一)明确目标

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来分析,英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就在于法律援助服务效率的提高以及法律援助服务物有所值原则的实现,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要保证人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确保人们在享有法律权利和获得司法公正机会的同时,也要不断地社会弱势群体以及边缘化群体得到法律帮助的实现;二是要加强对法律援助经费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加强对法律援助经费的重新关注,保证更多困难的人们获得应有的帮助。另外,在追求法律援助工作效率的同时,要保证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法律援助服务物有所值最大限度地实现。

(二)改善管理方法,拓宽领域范围

首先,要加强对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领域改革。虽然,英国政府在2007年引入了合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法律援助服务的范围,如包括非营利机构和事务律师在内的所有的法律服务机构。但是由于法律的本身的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存在和影响,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不仅涉及到法律服务机构的利益,而且涉及到广大社会公民的切身利益,后来只是签订了相关的意向书,并没有升成法律条文,接着在2008年,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获得法律援助方式和程序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等进行针对性的探讨,引入了纠纷调解机制。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还需加强进一步的改革,这就需要司法部门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强化对年轻一代律师事的培训,实现法律援助服务一体化更好更快发展。

其次,要加强对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领域改革。在2008年,为了保证法律援助的顺利改革和实施,政府组织专家,在改革办公室展开了法院试点计划,而这项计划更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以视频会议的形式,来快速提升刑事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加快服务的审查过程,提高服务效率。经过多方的努力研究,在2010年在部分警察局展开了进行,而该试点活动会在2013全面推广实行。另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法律援助改革的需要,还要加强对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自身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找到工作的重点,深化改革,针对具体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加强实时监督,与此同时,要以当前的市场机制为基准,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加强对法律援助服务的约束力,不断地激励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进步,突出其优势作用,为更多的社会困难群体解决问题,进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

(三)建立完善刑事法律援助电话咨询服务网络

英国的cdsdirect可以方便公众及时获得法律帮助,同时又以较低的经费,在初期化解大部分的法律纷争,节省司法资源。更重要的是,cdsdirect系由承担法律援助的私人律师或公设辩护人进行服务,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足以保证电话咨询服务的质量。随着法律咨询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而职业化运作,法律咨询在法律服务中的地位在上升,这也对英国刑事法律援助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网络服务体系仍旧不完善,因此,要加强对相关因素的分析,从中找出不足,保证全天候的服务,并且要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有效地分开,建立相关的咨询岗位,由专业的法律援助中心人员负责,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好好的法律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