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账户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10-15 08:19:57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个人账户范文篇1
关键词: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
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设立
1.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产生背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最早产生于新加坡。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进行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医疗费用上涨和医疗效率低下等问题,核心是建立起以医疗储蓄计划为主的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强制储蓄,为参保个人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于支付自己(部分地方可为本人近亲属)的医疗费用。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抑制对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主要方式是通过强化个人义务,也即分担责任;二是提高应对重大疾病或未来疾病风险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强制储蓄累计账户基金,增强支付能力。新加坡建立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多个国家开始效仿,相继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建立起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但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医疗服务市场等因素的不同,各国对个人账户的应用存在诸多差异,其实际作用和影响并不完全相同。2.我国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设立1994年,我国“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在九江和镇江两市启动。1998年,国务院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对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进行变革,改变传统模式,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实账运行,企业缴纳的作为统筹基金。其中,个人账户借鉴了新加坡方案,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户中直接支付,账户不足则由个人支付。我国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同样基于两大目的:一是个人要为自己的医疗承担部分责任,即自己从月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费用,明确在医疗保障中的义务和责任;二是明确规定,个人账户的累计资金归个人所有,强化医疗消费行为的自我约束,防范道德风险,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中国“统账结合”的模式实践至今,主要有两种方式。(1)“通道式”模式镇江医保是“通道式”的典型代表。该模式个人账户、个人自付和社会统筹资金分别发挥作用,按照规定的顺序承担不同部分的医疗费用,其中,个人账户用来支付最低段的医疗费用。(2)“版块式”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采用“版块式”的模式。该模式对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进行了界定,划分了“功能区”即用于支付门诊费用,而社会统筹基金主要支付起付线以上的住院费用和少数几种门诊慢性病费用。
二、个人账户的目标与功能
在实行个人账户之前,我国传统的劳保、公费医疗保障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企业承担职工的医疗费用,看病属于“企业办社会”的范畴,导致企业间、行业间医疗费用负担畸轻畸重;二是支付主体在企业,个人基本不承担付费责任,约束力不强,导致医疗资源浪费严重,且效率低下;三是对医疗机构缺少监督,导致药品虚开,服务滥用,医疗费用增长过快。个人账户医疗保险改革之后,“统账结合”制度可以有些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利用社会统筹来解决企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个人账户的建立,强调个人责任,即个人需要为自己看病买单,对于平稳解决公费、劳保医疗向社会保险过渡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给职工带来的震动。从实践中看,我国医保个人账户的功能主要有:一是通过明确医保个人账户的个人所有权来促使个人约束自己的医疗消费。二是用于支付现时的门诊或小病医疗费用。三是通过个人节约使用账户资金,从而促进医保个人账户的不断积累,以应付将来年老、患大病时的医疗费用支付风险。
三、医保个人账户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自“两江试点”以来,学者们对个人账户的看法持不同观点,讨论从未间断。1.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成效(1)通过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明确了个人在医疗保险中的责任,约束医疗消费行为,控制医疗总费用。在传统的公费、劳保医疗中,个人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造成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与浪费。而个人账户明确了个人的医疗缴费责任和个人医疗支付的责任,促进个人医疗行为的自我约束,提高医疗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无疑对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减轻了国家和企业的沉重负担。(2)医保个人账户具有一定的积累作用。尽管医保个人账户资金首先用于当前的医疗门诊消费,但一部分年轻、健康的参保人员较少发生医疗消费,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得以积累下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滑医疗费用的作用,可以应付将来年老、患大病时的医疗费用支付风险。因此,个人账户具有纵向积累资金以分散风险的作用。2.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缺陷与不足作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个人账户制度至今已运行了15年,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人们在承认和肯定医保个人账户在明确个人责任、约束医疗消费和积累资金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开始探讨医保个人账户存在的缺陷和不足。(1)医保个人账户社会互济性差由于医保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归属权较为明确,使得医疗风险无法在不同的参保人之间进行转移,降低了医疗保险制度的互助共济功能,这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原则。特别是医保个人账户不能在健康者与多病者,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实现医疗资金的调度使用,结果导致部分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重,特别是慢性病人、老年人和大病患者。他们的门诊或住院费用较高,医保个人账户远不能满足需要。虽然,按年龄确定医疗个人账户划拨比例体现了一定的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互济性。但是这种互济性作用非常有限,无法与社会统筹相比。另外,现行“统账结合”制度规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不能互相挤占,导致当期统筹基金供给减少,个人账户累计额度人群间畸轻畸重,部分人群支付压力加大。(2)个人账户的约束作用、控制医疗费用的效果不佳在实践中,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控制医疗费用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是个人账户的过度积累不仅不利于发挥对个人医疗消费的约束作用,反而容易加大监督成本,刺激了医疗消费。二是存在冒用现象。主要是没有个人账户的人员冒用参保者的个人账户,以及家庭中的年轻人冒用老人的个人账户。三是诱导小病大治。这主要是基于医疗领域的信息不对称,一部分应该由个人账户支付的费用被设法转移到统筹基金,可以在门诊诊治的疾病被纳入住院治疗。(3)医保个人账户“异化”使用现象严重目前,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使用普遍缺乏监管。存在个人账户资金用于购买保健品、生活用品等,甚至套取现金的现象,造成了医疗基金的流失。此外,由于基金的结余在使用上存在较多限制,个人账户可购买的药品有限,容易带来参保人和定点药店的不规范行为,如果监督不力,很容易发生串药、套现、冒卡、购买日用品等违规行为。
四、个人账户是否应该取消的讨论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是否应该取消个人账户的观点主要有两种。1.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效率低下,应该取消理由在于个人账户的保险机理与大病医疗费用统筹相悖。随着医疗费用的膨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层出不穷,因病治疗所引起的财务风险也在增大,无论从医疗保险供方还是需方视角分析,社会医疗保险都应该保大病,相应发展和完善大病医疗费用统筹机制,通过横向上风险共担以分散收入起伏风险,而个人账户的保险机理在于纵向积累资金以分散风险,所以个人账户没有存在的必要,应予取消。持有此类观点的人如薛新东等(2007),他在系统分析了导致个人账户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在对比新加坡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建议减弱甚至取消个人账户。郑秉文(2007)则认为,如果监督缺失,个人账户很可能会导致账户的滥用,甚至恶性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医保制度的资金统筹能力,而取消个人账户将是大势所趋。2.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可以完善,应该保留这种观点认为,个人账户存在缺陷和不足,但是“统账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普遍建立起来,相当一部分参保者的医保个人账户积累了资金,突然取消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是不现实的,医保个人账户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可以通过改革制度运行中不合理因素以提高制度的效率。如王宗凡(2005)和裴颖(2008)等人认为个人账户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有存在的必要,在实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如合理投资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差别费率、合理规范账户使用范围等等。本文认为,建立个人账户利大于弊。从制度运行20年来看,个人账户的引入的的确确提高了社会保险的效率,特别是它强化个人责任,防范了部分道德风险,也树立了被保险人的费用节约意识。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疗压力与日俱增,个人账户的资金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作用,缓和了对医疗保险的统筹资金的冲击,通过社会互济保障与自我保障的有机结合,将个人的现时消费与未来消费进行纵向的资金平衡,帮助人们合理规划医疗资金在年龄层的分配,体现了社会效率,而通过统筹资金,将更多的资金分配给更有需要的人群,则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
五、政策建议
从医保个人账户出现问题的原因出发,我国医保个人账户需要明确功能定位即以“支付功能”为主。其次,个人账户积累过多资金不利于参保人互助共济,并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应该减少个人账户资金积累。另外,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个人账户适用范围增加个人账户的互济性。1.实现以“积累功能”为主到以“支付功能”为主的转变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社会统筹基金,我们应该调整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设计时积累功能定位而将支付功能作为医疗个人账户的首要功能,这也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相适应。2.降低个人账户缴费比例,提高社会统筹缴费比例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个人账户实际上挤占了社会统筹基金,使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大为降低。为了更好地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互济作用,可以考虑增加社会统筹基金占整个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比重,强化个人对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互济责任。3.适当调整使用范围和方式,引入互济功能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扩大医疗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有已经有了初步尝试,如在个人账务有所剩余的情况下,允许参保人员使用其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或补充医疗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将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有机融合,扩大了个人账户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也增强了社会医疗保险的互助共计特点。另外,如果将个人账户的适用范围扩大到直系亲属,借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积累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济,更能够体现出保险的初衷,也将个人医疗保障与家庭医疗保障结合起来发展,减少社会统筹部分的压力,有效地提高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互济效用。
作者:薛承景 单位: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陈群.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节余因素与释放研究——仅以苏州市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10):48-50.
[2]林枫.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j].中国卫生经济,2004,(4):30-33.
[3]刘国恩,董朝晖,孟庆勋,等.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和影响(综述)[j].中国卫生经济,2006,(2):61-64.
[4]刘国恩,唐婷婷,雷震.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基于镇江医疗保险数据的面板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9-12.
[5]刘国恩,唐艳,刘立藏.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研究:个人账户与医疗支出[j].财经科学,2009,(1):45-53.
[6]陆洁,荣建东.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把脉[j].中国医疗保险,2012,(2):38-40.
[7]裴颖.医保“个人账户”去留问题的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8,(3):65-70.
个人账户范文篇2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对策
1医疗个人账户特征及其作用
1.1医疗个人账户内涵
医疗个人账户主要指保险单位为参加保险个人所开设的账户,各个单位员工会获得医保存折,并将资金存入医保账户之中,而储存金额则要依照各年度银行相同时期活期利率计算利息。医疗账户之中的经费与最终利息则是参加保险的个人拥有。该笔资金功用性在于可负担个人门诊医疗、急诊医疗的相关费用,并可支持个人到定点药店购买所需药品的开支。另外,个人在生病住院就医的过程中,该账户资金还可冲抵一部分的医疗费用,同时可实现结转应用,具备继承功能。
1.2医疗个人账户特征
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对医疗保障制度的要求标准也逐步提升。更多的人群选择在自己年轻体壮、精力充沛的阶段储蓄部分劳动所得,以防年老体弱、身患重病之时可将逐步累计起来的账户金额负担不断提升的医疗费用。医疗个人账户管理方法同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存在本质不同。后两者为身体健康程度不同的人群之中,也就是健康之人同患病之人之中实施医疗经费横向平衡以及再分配的过程,医疗个人账户是纵向上个人目前消费同未来医疗消费之间的平衡。
2医疗个人账户计入及其管理
2.1医疗个人账户计入
医疗个人账户依照参加保险不同人群年龄水平、缴纳费用基数以及养老经费标准进一步明确。如果参加保险人员年龄低于35岁,则需要依照其自身上缴费用基数3%进行计入,如果年龄大于35岁、小于45岁,则要依照自身上缴基数的3.5%进行计入。另外,如果年龄高于45岁,则应依照本人上缴费用基数的4%进行计入。一旦到达退休年龄,则应依照自身医保基数6%的水平计入。企业单位退休员工医保基数依照其每个月的养老金进行明确。除此之外的退休员工医保基数则按照人社部以及财政部的共同商议明确,同时上报市政府审批执行。年龄低于70岁的退休员工各月计入个人账户经费如果低于60元,则应进行补发,使其达到60元,而年龄高于70岁的退休员工,如果各月计入经费低于90元,同样应补充使之标准达到90元。
2.2个人账户应用及其管理
我国管理政策明确要求各区域应划定统筹经费以及个人账户承担的具体范畴。个人账户只可负担医疗消费,因此需要按照基础医保的药品以及就诊项目进行支付。医保经办单位自行创建的数字化网络管理体系,则可为各个参保方个人下发医保卡,如果有就医买药的需要,则参保主体可持卡至经办单位利用数字化网络体系实现医保定点机构的经费结算。同时经办方以及医保定点机构在经费结算的阶段中应针对有否科学诊治以及合理用药做好全面检查核准。
3个人医疗账户成效及其包含的问题
3.1医疗个人账户取得成效
(1)利用创建医疗个人账户可进一步清晰医疗保障过程中个人主体承担的职责。我国以往的公费医疗以及劳保医疗体制之中,个人主体通常不会担负具体职责,他们无需上缴费用,也较少或几乎不需负担医疗费用。经过发展更新,新型统帐集成管理体制之下,对个人需要上交费用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划分,同时还利用创建个人医疗账户,使他们支付医疗经费的责任更加清晰,当前个人需要担负门诊医疗或是较小病种的就医费用。当账户余额无法满足具体应用需要之时,个人还需要负担现金满足就医。通过清晰划分个人医疗保障之中的具体职责,可全面提升我国医保经费的应用效率,优化管理效果,其对管控抑制医疗经费的加快提升,缩减政府部门各个行业单位的经营发展负担发挥了极为有利的影响。(2)个人账户可有效约束各项医疗消费行为。顾名思义个人账户由个人支配应用,可实现结转应用,同时可依照法律集成,这样一来令大众可积极有效地对自身医疗消费的具体行为形成良好约束。具体来讲,个人在制度约束之下会缩减无需要的门诊就医,同时自愿来到就医费用水平更低的小型医院、社区中心进行诊治,缩减不合理的医疗救治、大量的药品需要。通过多年实践不难看出,个人账户对于个人医疗消费的行为约束效果极为明显。
3.2包含的不足
随着医疗个人账户的不断发展,大众对需要承担的个人职责,规范的医疗消费行为,合理的积累资金等促进作用逐步认可,同时自觉遵守。另一方面,个人账户始终无法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就医需要,因此抱怨、不满意之声日渐增多,足以见得医疗个人账户仍旧包含较多不足。(1)个人账户管理存在松弛性。基于医疗个人账户管理涉及到较多工作任务,因此势必难度提升,加之参加保险人员不积极接受,经办单位管理个人账户制度松散,应用医疗账户欠缺对应性核查监控,因此令该项工作陷入管理建账、不过问去向的尴尬境地。松弛的管理模式虽符合了参加保险人员便利应用的需要,降低了投入成本经费,然而却对医疗单位的不良诱导行为开启了便利的大门,这样将令就医患病人员承担的负担日益增加,使参加保险人员享有利益遭到不良侵害。(2)个人账户使得个人就医负担不断加重。当前新医改发展进程中,更多的群众反映出个人负担不断加重的共性问题。据统计分析,接近90%的单位员工发表意见,医疗改革实施后,个人担负的医疗费用较医改前期明显增加,尤其是患重大疾病、慢性病的人员、高龄人员,其门诊就医或是住院治疗需要承担高额的费用,而个人账户则远远无法符合其需要,使自身面临了较大的压力。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医疗个人账户有失公平合理性成为一大首要因素,该体制无法实现健康人群、易患病人群、年龄层次不同人群之中的相互平衡以及互补发展。(3)账户持续积累以及保险金贬值存在矛盾。由我国医疗保险内在特征来讲,保险需要的是平衡收支同时存在一定的节余。倘若预测征收基础保险经费同基金支付精准科学,管理阶段中却发生过多节余的问题,则表明被保险方医疗需要或被压制或是定点医疗机构得到的偿付不充分,这样一来,两方人员均无法最终满意。
4医疗个人账户科学对策
4.1调节医疗个人账户应用范畴与方式
为有效弥补缺陷与不足,应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将当年交纳个人账户的费用来支付社区医疗经费,推动门诊救治发展的合理公平性。通过该类方式,参保主体在获得初级救治服务的同时仍旧需要自身负担一定百分比的就医经费,尤其是采购药品的费用。再者,支付社区就医看病的经费需要为当年度的缴费,如果此年度上缴费用不足,需要个人以现金进行补充,这样无需用掉过往个人账户之中的积累资金,可确保以往辛苦积累的费用用于日后支付身患重病时的就医花费。
4.2合理划分医疗个人账户百分比
实践工作中可依照以往制度划分出若干年龄阶段,为参加保险人员划定对应性记账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计入百分比也应提升,退休人员虽不涉及个人缴费,而记账百分比却应设置成最高档次。
4.3强化医疗个人账户的监督管控
个人账户范文篇3
关键词: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优化;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渐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建立,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开始向新型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也开始了进一步的改革。人们希望能够在全面展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建立、健全更加合理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并且能够迎合目前各个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的现状,使得缴费标准由统筹地区政府根据各方面的实际负担能力制定,并调整这种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和职工个人账户相分离、个人账户资金归个人所有的机制。在医疗保险实践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资金构成,以及支付范围更为优化和合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不断调整其支付比例。
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设置的前提和背景
(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定义。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指的是由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按照规定划入个人账户,一般来说是由用工单位缴纳的,也有自行缴纳的,这种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范畴,而个人账户实行的储蓄额利息,依法纳入个人账户的其他资金构成,所有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原则上归个人所有,只能用于基本医疗保险,目前根据参保人的实际情况结转使用,用于其他医疗费用支出。(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公费医疗和劳动保险医疗的制度,这种医疗保险制度可以保大病,也可以保小病,为我国的公职人员和企业职工及其家属的健康提供了保障,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医疗保险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公费医疗占据政府卫生支出的比例逐年上升且一度增势惊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负担政府和企业所需要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我国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在门诊和住院方面都必须要有新的缴纳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与之相适应。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就是为了减少改革阻力而设立的一种对于门诊进行保障的尝试性制度,这种新的模式在积极的发展过程中,持续地建立起适合社会统筹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按照老百姓的需求提高实际医疗保障水平。
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个人责任缺失滋生医疗资源浪费。公费医疗和劳动保障医疗的时代,医疗保障的资格和职业有关,个人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就可以进入到医疗保障体系。同时,医疗费用常常用于职工家属的医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支付的比例较低,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个人在医疗保障中的责任严重缺失,伴随着医疗费用的猛增,需要明确参保人员的缴费责任,以便约束其过度就医的行为。个人账户在明确个人责任的基础之上被设计出来,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内被广泛应用。(二)公平视角下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运行存在问题。医疗保险改革之初,对于统筹结合的设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板块式的方式,另一种是通道性的方式,社会统筹基金可能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开使用,也有可能将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使用相通,在发生医疗费用的时候,从个人账户支出,当个人账户用完之后再进入统筹基金,个人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在实践的过程中,少数地区使用的是通道式的共济方式,大部分还是使用的板块式的共济方式。也就是说,住院费用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而门诊费用则使用个人账户的基金,这样的话,基金的共济性不足,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住院费用为主,那么个人账户的基金使用的比率不大。由此可见,个人账户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大量无法使用的结余。加上个人账户退保时候可以全额退余额的现状,使部分参保人员形成了“个人账户消费的是自己的钱”的思维习惯,产生了有病尽量采取住院、依靠统筹基金解决的行为模式,形成住院费用猛增的挤压效应。除此以外,个人账户按个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划拨,虽然多劳多得体现了效率优先,但却抑制了老年人的医疗消费需求。而年轻人账户的大量闲置资金,却不能被正常消费,也造成个人账户资金的大量沉淀。产生的过多资金沉淀,甚至会出现个人账户套现等道德风险。由此可见个人账户不但不能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还会造成资金运行效率低下、社会统筹基金支付能力降低等显失公平的问题。
三、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优化发展路径
(一)有效降低个人账户的比例、淡化个人账户的作用。随着医疗费用的增长,以及社会统筹部分支付范围的逐渐扩大,社会统筹部分积累的增幅已经逐渐减缓,少数地区甚至出现了医疗保险基金费用的赤字,而个人账户的累积却逐渐增多。因此,过多的累积带来了过度医疗的行为,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而且基金的保值增值很难根据实际的情况快速调整和灵活展开,基金反馈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带来了很多医疗保险保障领域内的发展缓势,应该要求在不同地区实际现状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尽可能的缓解社会统筹部分的支付压力,将单位缴费部分纳入到社会统筹之中,而淡化个人医疗保险账户的范围和作用。(二)完善门诊慢性病报销制度。目前,很多人在进行个人医疗账户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要使用医疗账户来进行慢性病的报销,个人账户发挥的作用逐渐的弱化,因为基金划拨比例在逐年降低。为了能够在未来将个人缴纳部分逐步纳入到社会统筹领域,实现平缓过渡,需要循序渐进地让参保人员有一个适当的心理适应过程。在实施门诊慢性病报销制度时,可以通过完善门诊慢性病报销制度来替代个人账户的作用,减少改革的阻力,又可以将有效的医保基金用于最需要的群体,在个人账户的群体性慢性病患者,用药时间长、费用较高的特征之下,要求普通门诊患者发生医疗费用的总体费用让渡于慢性病支出,杜绝个人医疗账户的滥用和浪费行为。(三)广泛开展门诊统筹制度。门诊统筹是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形式之一。通过把超过一定金额的门诊支出纳入到统筹基金的报销范围内,是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共同负担门诊费用。通过采取这一措施,能极大地缓解个人账户淡化期所产生的各种不适应,既遏制了住院偏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共同分担医疗费用的局面,并能逐步提高门诊待遇水平。目前我国各省市已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开展起来了这一制度,其在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早日协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现优化发展。(四)适当扩大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除了以上三种优化发展思路。也可以采取适当扩大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的措施,用来缓解当下已经形成的个人账户结余问题。具体的措施包括将支付范围逐步扩大到药品目录以外的“国药准字号”药品。在政策上形成通过个人账户支付健康预防等相关产品的路径,用个人账户支付各类疫苗、体检费用甚至可以用来支付部分住院床位费等。拓宽个人账户适用范围与近年来提倡的国民大健康理念相一致,不但能提高民众自我健康保健意识,更能有效缓解个人账户资金沉淀,让个人账户充分发挥共济功能,使“死钱”变成“活水”。
四、结论
为了提高医疗个人账户积累的效率,加强个人账户部分和社会统筹部分的共济性,保证个人能够解决一般性的医疗风险,能够应对未来的疾病风险,同时能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需要重新对于医疗个人账户的功能进行定位和调查。按照个人账户的目标,科学的制定管理方法就可以使我国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走向优化发展之路,使得医疗账户发挥更合理的作用,制定新的统账结合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支付方式,使得住院和门诊有效结合控制和减少门诊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增强住院费用的支出比例,同时能够淡化个人账户发挥的社会作用,强化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之间的结合度。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功能优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2]房珊杉.中国城镇医疗保险项目的挤出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陶飞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筹资模式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
[4]王颖.中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5]徐婷婷.完善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功能的对策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
个人账户范文篇4
一、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在职的一代人既要继续承担供养上一代老人的义务,又要为自己将来养老进行部分积累,即个人账户积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后,省劳动和保障厅也将“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正式列入20****年度工作计划。“做实个人账户”的根本意义,在于落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确定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待遇结构模式,维护个人对“个人账户”的所有权,从而恢复养老保险基金的“部分积累”,形成基金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实施办法和步骤
(一)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办法。
我市从××××年以来,每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总付都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需要借用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才能保障企业养老保险待遇的正常发放。至××年××月底,全市企业养老基金结存××万元,其中: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赤字××万元、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金结存××万元。从我市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及基金结存情况来看,如果目前要全面启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一下子需要xx亿元的资金是不现实的;为实事求是扎实稳步推进做实养老个人帐户工作,拟在对个人帐户信息进行全面清理和所需资金的测算完成的基础上,采取“分步走”办法给予落实。拟采取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从20****年7月至20****年6月底止,做实当期企业退休职工和1998年7月至20****年6月底已退休职工的个人帐户,所需资金××万元。
第二步,从20****年7月1日至20****年6月底,做实当月参保职工的个人帐户,每月所需资金××万元,全年所需资金××万元。
第三步,从20****年7月1日起,分13年按从93年5月至20****年6月从前到后逐年计划,做实在职职工的养老个人帐户,每年所需资金××万元左右,13年所需资金约××万元。
(二)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具体步骤和测算过程。
按照分三步走的思路,做实养老个人帐户的基金测算如下:
第一步:20****年7月至20****年6月底,做实当期企业退休职工和1998年7月至20****年6月底已退休职工养老个人帐户。
20****年7月至20****年6月底,做实当期企业退休职工和1998年7月至20****年6月底已退休职工养老个人帐户共需资金为××万元。
资金来源:财政划拨。由于当前我市企业养老基金的收支仍未能实现较多的结余,如果没有财政的补助资金,在20****年下半年我市要启动做实个人账户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需要由财政帮助解决当期退休人员和已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账户所需资金××万元,列入20****年财政预算。
第二步:从20****年7月1日起至20****年6月30日止,做实当月参保职工的个人帐户。
全年度做实参保职工个人账户所需资金××万元。
资金来源:所需资金××万元列入20****年度财政预算,累计个人帐户划转。
第三步:从20****年7月1日起,分13年按从93年8月至20****年6月从前到后逐年补划资金做实参保职工养老个人帐户。
每年所需资金××万元左右,合计所需资金××万元。
个人账户范文篇5
1999年以来,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在我国凸显,这就意味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所面临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保险基金收支失衡,政府挪用个人账户资金来弥补资金缺口,形成巨大的“空账”规模。中国老龄化加剧所造成的抚养比增高,使人们开始重视养老保险。保险制度缺陷和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愿意去参保养老保险,逃费、欠费多有发生,造成收支失衡,账户亏空。2016年企事业单位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为8.31%。下图是2015年度部分省市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由图1可见,以2015年部分省市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为例,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大都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近,其利率水平大都在3%左右,这种低利率的运行状态并不能对人们的缴费形成激励。人们总是习惯性拿记账利率与银行利率作对比,如果记账利率不够高,从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流动性考虑,人们则更偏向于其他金融理财产品。而2016年记账利率的大幅度升高则意味着个人账户中的基金以更快的速度增值,这不禁让我们感到担忧:是否会加大个人账户空账规模?是否会给政府造成过重的财政负担?因此,记账利率的合理设定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稳定运行的需要。
二、记账利率视域下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存在的问题
(一)记账利率与“空账”规模。在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金模式下,很多老人因为之前没缴过保费,或是缴费的时间不够,个人账户积攒下来的资金很少。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标准的需要,使得政府只能把正在缴纳个人账户的基金拿出来给先一代的老人们发养老金,造成的结果就是,虽然这些上班者的个人账户显示有资金,但是实际上资金已经亏空,形成了有数字没有资金的空头账面。记账利率的增加,对个人缴费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让更多人觉得投保养老保险是很好的选择,养老基金则扩大了规模。然而大部分个人账户资金的挪用使其“虚有其名”,记账利率的大幅提高反而代表着更多的个人账户资金被用来弥补年度征缴的收入和基金支出之间的缺口。在这种死循环下,“空账”规模持续性攀升,未来的养老资金支付如何保障将成为难题。(二)记账利率与基金保值增值。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制定要能够促进个人账户累计基金增值保值。记账利率和cpi指数之间的相对指标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增值保值息息相关。由图2可以看出,我国cpi指数呈上升趋势,而cpi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性。在只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下,cpi为银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额。随着物价上涨,即cpi指数增加,如果名义利率保持不变,则实际利率减小,此时存款人的资金收益率降低。当cpi继续上涨,大于名义利率,此时实际利率为负,存款人的资产将遭到损失。因此,银行名义利率应与cpi指数同方向变化才能使得实际利率不至于下降,也即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应随着cpi指数同方向变化才能保证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因此为了保证这部分养老金的“含金量”,政府必须考虑合理提高记账利率水平。(三)记账利率与养老金充足性。养老金的充足性可以从给付水平和替代率两个方面来衡量。其中替代率指标指职工退休后养老金的计发金额所占其退休之前工资的比例。该指标越高则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差异越小。当记账利率升高,个人账户中所积累的基金收益率升高,表明退休人员在未来可以领取更多的保险金,养老金替代率也随之提高。在这种激励机制下,面对客观的收益率,人们更愿意把资金投资于养老保险。由此可见记账利率的高低与养老金充足性成正相关。近年来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在60%与70%之间浮动。一味地提高记账利率虽然会使替代率上升,但这也会加重养老基金发放的压力,加之养老基金在投资渠道上的局限性,并不能有较高的投资收益,所以,在提高记账利率以保证养老保险充足性的同时,也应考虑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的拓宽。(四)记账利率与长寿风险。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应考虑参保者退休后的平均剩余寿命。退休以后的剩余寿命是很关键的精算参考指标,计发月数要按照退休以后全部人的平均寿命做相应调整。个人账户每月发放养老金数额为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总额除以计发月数表规定的计发月数得出。退休越晚,则计发月数就越小,在退休后计算得出的养老金计发金额缴费越多。由此可见,根据预期寿命所得出的计发月数表已经严重偏小,这显然有悖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准则,社会养老金可能会因此背上沉重的支出包袱。长寿风险的解决要计算出承担长寿风险的全部费用,把这些费用从我们计算出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中扣除掉,以此使剩余的养老金免受长寿风险影响。
三、记账利率视域下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的对策
(一)采用名义账户制度。名义账户制属于确定缴费型的一种养老金制度模式。它在我国有其适用性。首先,名义账户制有助于解决“空账”问题和转轨成本问题。在名义账户制下,人们所交保费全部被用于当期支付,不存在基金积累,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空账”问题,不需做实个人账户,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养老金制度转轨成本问题。其次,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名义账户制对金融市场较弱的依托性使得金融投资产品的风险降低。最后,名义账户制下可以灵活选择退休年龄。“多缴多得、长缴长得”使不同行业的人们可以对退休年龄灵活选择,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劳动力市场可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二)建立记账利率自动调整机制。建立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自动调整机制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养老保险由于通货膨胀使购买力下滑,让退休人员分享发展成果,它与物价水平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等挂钩,并根据市场通货膨胀率以及工资增长率对记账利率做出相应的上调或下调。当物价水平上升或者工资刚性上涨时,养老金待遇相对降低,失去激励的人们不再热衷于投资养老保险,造成养老金收支失衡。此时,在自动调整机制下,记账利率根据市场通货膨胀率和工资增长率做出相应的上调,这样能够有效地遏制养老保险病态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稳定性不高,自动调整机制对养老保险市场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并能够长期促进养老金的收支平衡,从而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型保驾护航。(三)建立记账利率科学的设计规则。科学的记账利率体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坚持制度的公平性,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应统一规范,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其次,对于参保人员有激励作用。合理的记账利率使人们能够积极地参保,积极地缴费,有利于资金的筹集。再者,保证养老保险计发待遇最低标准,使养老金替代率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标准,使他们老有所养。最后,记账利率应充分考虑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等因素,并在制定中体现出精算平衡,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四)建立养老基金多元化投资机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提高需要充足的养老基金支持,而养老金的充足要得益于养老基金良好的投资收益。我国养老基金大多通过银行储蓄来增值,其安全性高,但收益性低,这对于日渐增加的养老金需求是不够的。所以,应该对债券基金市场和股票市场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将养老金引入这些收益性较高的市场进行多元化的组合型投资,这样既能分散风险,又能实现养老金良好的增值。
参考文献:
[1]柏杰.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对经济增长和帕累托有效性的影响[j].经济科学,2000(01).
[2]王新梅.全球性公共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中国的选择———与相连的空账比与资本市场相连的实账更可靠更可取[j].世界经济文海,2005(06).
[3]郑秉文.中国社保“碎片化制度”危害与“碎片化冲动”探源[j].甘肃社会科学,2009(03).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养老保险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路军.基金风险管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命脉[j].理论导刊,2005(11).
[6]贾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分析[j].北方经济,2007(18).
个人账户范文篇6
关键词:个人账户;医疗保险;激励型账户
一、个人账户的基本知识
(1)个人账户设计的初衷。我国实行个人医疗账户的目的是通过对劳动者在职期间的强制性储蓄达到部分医疗自我保障,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展开来讲,建立个人账户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明确个人在医疗保障中的责任。即个人要为自己的账户缴一部分费用,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或小病费用,用完账户里的钱后由个人自付;二是通过明确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促使个人主动约束不合理的医疗消费。从功能上讲,支付现时医疗费用是个人账户的直接功能,约束医疗行为和积累医疗基金是间接功能。
(2)个人账户的优点。第一,个人账户的选择和建立对平稳地解决公费劳保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缓解了经济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给职工带来的震动。第二,个人账户的建立弥补了共济型医疗保险的缺陷,使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更有可持续性。
(3)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个人账户资金来源于两部分:一是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记人个人账户;二是用人单位檄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30%左右划人个人账户,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和继承。
二、个人账户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违背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报告中指出个人账户的设立降低了医疗保险的互济功能。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没有互助互济,不能在群体之间分散医疗风险。现行个人账户制度规定的支付范围很不合理,这不仅会导致当期基金供给减少,统筹压力加大,也不能让个人账户在参保人医疗风险出现时发挥更有效作用。
另外,个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随机性的,不可能先积累后消费;引人积累制并不符合医疗需求规律。“大病统筹,小病自费”的制度设计,违背了“预防为主”的医学规律。另外个人账户支付的只是门诊费用,是小额的医疗费用,这都不是个人医疗费用风险所在。而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是用来防御疾病风险,所以作为基金之一的个人账户是不符合保险原理的。
2.2主管部门监督不力
(1)监督人员不足,手段困难。医保部门的编制,多是在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确定的,随着参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医保部门的工作量在不断加大。而人员却没有增加,因此人手不足是医保部门面对的普遍难
(2)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目前,除了作为主管部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没有一个机构和部门对医保中心的业务进行直接监督。就医保中心而言,医保定点机构的选择、日常考核与监管,还有医保定点机构的报销,都是医保中心说了算。这种“自我监督”的运作模式,也使得监督相对缺乏。
2.3个人账户管理成本高,收益小
个人账户的建立需支付很大的管理成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参保人发放个人账户卡。参保人持卡就医、购药后,医保经办机构还要通过网络系统向医疗机构结算费用,并在结算过程中对是否合理诊治和用药进行监督和审核。加之小额医疗费用面广量大。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个人账户的管理成本大,收效小也就成了必然。
2.4个人账户的约束功能没有实现
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通过个人账户控制医疗消费,但运行中不仅没有达到目的,甚至起到了反向刺激作用。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认识有误区,认为个人账户的基金归自己所有,是自己的钱,可以随便花,加之个人账户资金中有一部分来自单位缴费,人们对账户资金的珍惜程度便远远不如对个人手中的现金的珍惜程度了。
2.5个人账户的积累功能没有得到体现
在积累方面,一些地方的管理松弛也使积累功能得不到体现。由于个人账户管理的工作量大,参保人又希望使用个人账户更方便,相当一部分地区医保经办机构对个人账户的管理十分宽松,不仅没有相应的监督、审核,有的甚至完全放开不管,“只管建账、不问去向”。加之部分参保人员对医疗保险卡的作用认识有误,认为卡不是钱,随意借用给他人刷卡购药,或者一人参保全家持卡购药这便加快了个人账户基金的流失。使得个人账户积累的功能受到限制。
三、个人账户的出路
个人账户出现了太多的问题,从其设计到其运行操作,都显得象个烂柿子,所以有专家提出要废除个人账户,如中国社科院社会所研究所社保专家郑秉文所认为,取消个人账户是大势所趋。有报道还透露,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个人账户的存废”问题。
那么个人账户应不应该取消呢?笔者认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它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当前中国老百姓已把个人账户视为国家给予的一种福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取消个人账户,容易引起强烈反应。所以对于个人账户应当采取改进的态度,逐渐淡化其功能和作用。
最先在疗保险制度中引入个人账户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于1984年建立了强制储蓄型个人账户,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和家庭(配偶、子女、父母)的住院医疗费用和一些昂贵的门诊费用。它强调家庭的责任,不注重社会共济。根据对新加坡的个人账户的了解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笔者认为中国的个人账户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引入互济功能
个人账户的设计没有体现社会保障的互济性,这也是它不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个人账户设计之初就是归定由个人支配的,所以既便在最早使用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新加坡,互济的问题也很难解决,但是新加坡政府作出了一定的措施——调整了个人账户的功能,允许个人自愿从账户中拿出一定额度参加大病统筹或互助医疗保险;同时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规定了最高限度。
根据我国个人账户的运行情况,调整个人账户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重新定位个人账户功能,调整个人账户管理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在个人账户上,政府应控制其规模,适当放松对个人账户管制,允许并鼓励参保单位将个人账户定向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保障,将互济引入个人账户使用。
3.2推广健康保险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目前个人账户变“购物卡”的现象主要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认真研究的是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使用问题,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有专家提出,可以在健康人群中通过推广健康保险来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针对参保人员中患有疾病的人通过保险的方式给予事后经济补偿,是疾病保险,不是兼有预防保健功能的健康保险。而许多国家的医疗保险已经从疾病保险向健康保险过渡。相比之下。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保障方式,因为只有预防抓得好,患病的人才少。如果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能够结合起来,使得那些还没有得病的健康人和亚健康人能够用自己个人账户内积累的资金用于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上,既有利于减轻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也有利于实现健康的最终目标。而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结合的途径,也使得个人账户找到了发展出路。
3.3建立激励型个人账户
我国,既没有政府保证的基本利率,也没有考虑对患者使用个人账户资金的额度做出限定。因此,账户持有人存在着提前支取和使用不断贬值的个人积累的强烈动力和充分自由。
所以,要实现个人账户的积累目的,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更重要的是引导。政府在监督其专款专用的同时,要限制提前过度消费和鼓励储蓄动机。
这就要求建立激励型账户。现在有很多职工虽然参保了,但仍对有病时多不愿支付现金,如有可观的个人账户来支付,则能解决很大的问题。所以应当提高个人账户的利率,以吸引更多的职工自觉地积累个人账户里的基金。如此反复则使个人账户的基金越积越多,产生“滚雪球”效应。职工的富足感和安全感也随之建立。为鼓励积累,在计息方面,应高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利率。
如果能对激励型账户合理的操作,那么便能增强参保职工对个人账户的合理使用的意识,使医疗保险工作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3.4放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宣传个人账户的用途
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被规定的过死,应当有管理地放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由个人支配,定向用于与医疗相关的用途。也就是说允许个人账户支付门诊医疗费用或其他医疗费用外,也可以为自己购买保险,用于预防、体检等。另外,许多人虽然建立了个人账户,但是对个人账户的了解还很不足,所以有关部门应当宣传个人账户对参保人的益处。使其主动参加,积极有效的使用个人账户,使其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
3.5加强对医保定点医院、药店的管理。改进管理措施
针对医院药店出现的违规现象,许多地方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镇江的一些做法是比较成功的,可借鉴性很强。具体做法是:公务员之家
①加强医保行为管理,大力推进社会监督机制成立医保行为督查小组,专门负责医保行为的督查工作。让社会直接参与医疗保险行为的监督,使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的医保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②不断完善结算办法,加大人头人次比指标的考核力度。
个人账户范文篇7
多年来,我们××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所始终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社会保障政策,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所上下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在基金征缴任务大,扩面缴费困难多的情况下,仍较好地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了增强养老保险政策的严肃性,维护企业和群众的利益,规范行政行为、确保依法行政,在接到××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所《关于开展企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文件后,所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安排,参照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对照分析,细心寻找不足。现就我所自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养老保险政策落实情况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切实做好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我县从1998年7月起,将城镇各类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纳入统筹范围,统一了缴费基数和比例。严格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全县×××名参保职工建立了个人账户。为使养老保险这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偏不倚,我们始终以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一系列中央、省、市养老政策为切入点,以拿、准、吃、透政策为目标要求,规范工作程序,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服务,不断提高我们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我们还在大厅醒目位置悬挂了业务承诺一览表,在每个股室张贴了业务流程图,使得这项政策最终能够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业务管理情况
1.个人账户管理情况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期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养老保险缴费记录微机化,是提高养老保险业务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建立健全在职职工数据库,完善做实个人账户更是实现养老保险微机化管理的基础。对企业参保建账人员,我们坚持以本人原始档案为主,严把缴费、工龄、年龄关,认真核对,准确记录,截止××××年5月,全县应参保职工×××人,实际参保职工×××人,参保率100%,实际缴费×××人,缴费率71%,为参保职工建立了个人账户,建账率100%,按国家规定要求,为参保人员做实个人账户资金万,个人账户储存额按银行同期居民存款利率计算,每年7月份公布个人账户,向参保职工发放个人账户清单,并要求企业收到对账单以后与职工个人见面、核对,并在本人手册上由本人签字。截止5月底,进入微机管理参保人员××××名,共为××××人办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移和继承元,无一差错。个人账户的信息化管理,在微机化核算养老金和转移养老金工作中发挥了它数据准确、资料完整的优越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以后养老保险的网络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信息系统控制情况
近年来,我所加大资金投入,先后购置了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所有的办公用电脑均能通过宽带接入互联网,实现了各项业务工作网络化管理。对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每台电脑均安装有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升级,设定了计算机用户口令密码,严格禁止非业务人员操作,购买了移动硬盘,一天小备份,每周大备份,确保了数据的安全。××××年××月,按上级要求,我们购买使用了较为先进的实达养老保险系统4.0,将每名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信息统一录入电脑,通过微机随时查询缴费情况,极大的方便了参保群众。
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1.微机录入问题。我们本着对职工本人负责的态度,对进入微机管理工作严格要求,通过审验职工本人身份证、档案等原始材料,一一比对,确保进机数据的准确和安全,但由于我县大部分参保企业处于关、停、破、转状态,单位职工管理体系名存实亡,职工本人自行前来进行查询缴费的相当多,核算、填单、开票、上账业务量大,再加上我们工作人员紧张,所以参保人员微机管理输入工作进度迟缓,影响了其它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2.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问题。我县能够严格按省政策规定的口径进行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数的核定和缴纳。职工和个人缴费比例及调整时间能够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申报缴纳不及时,有瞒报、漏报现象;企业非劳动合同关系用工人员的工资没有进入企业缴费工资;企业缴费公示制度虽已实行,但在执行中因部分企业长期停产,改制后企业职工不能上班等原因,效果不明显。
个人账户范文篇8
关键词:个人账户政策研究制度分析
一、个人账户改革前后对照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行纵向基金积累制度。这种制度既有现收现付的横向互济的再分配功能,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收现付制度无力面对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问题。但在个人账户的运行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使得积累机制的作用有限,严重阻碍了个人账户积累作用的发挥。因此,对个人账户进行制度性创新,改进个人账户的使用效率,提高个人账户支付将来风险的能力,都是值得我们深深探讨的命题。
(一)个人账户改革前的情况
自镇江市医保改革的95年以来,年龄段划分上,从当初的以45岁和退休为界划入不同个人账户比例到2002年起以35岁、45岁和退休为界;在划入比例上,从1995年按年龄段划入缴费基数5%、7%、5%的账户资金,经过1998、1999、2002年三次调整为按年龄段3%、4%、5%、6%划入账户;在账户资金来源上,从原来仅有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入到在此基础上的公务员、劳模险种的补充划入;在账户支付上,从原来完全用于目录类费用到可用结余资金支付乙类药品的先付部分,从仅用于医疗消费扩展到可自愿用积累多的账户资金购买住院补助保险等等。
2008年改革前,镇江医保个人账户的情况是,个人缴费(2%)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另外从单位缴费中划入一部分记入个人账户。每个人的账户如何记账,主要是划出几个年龄段,分别确定不同的记账比例,年龄段越高,记入比例越高,退休人员虽没有个人缴费,但记账比例最高。具体是在职35岁以下划入缴费基数的3%,35岁~45岁划入4%,45岁以上划入5%,退休划入6%。
(二)个人账户改革的推动力
2008年前镇江医保个人账户采取的是通道式的统账结合方式。通道式结合的特点是:不论门诊、住院,首先由个人账户支付费用,账户用完后个人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然后由统筹和个人共付,即以账户用完为条件使用统筹基金。镇江由于实行的是通道式统账结合方式,账户用完后可以进统筹报销,对个人账户管理较严格,不仅要求个人账户必须用于医疗消费,必须执行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
改革前的个人账户主要优点是,明确了参保人员在医疗消费中的自身责任,约束了个人不合理的医疗消费,按年龄段划入账户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基本解决了参保职工的门诊或小额医疗费用,以及使得个人账户具有了一定的积累。
改革前的个人账户主要缺点是,缺乏公平性。个人账户属于参保人员个人所有,没有互助共济,不能在群体之间分散医疗风险。不同收入、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人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医疗不平等,弱势人群(贫、病、年老)在消除医疗风险方面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因此,迫切需要改革、延展个人账户的功能,这既是完善当前医疗保险制度的需要,也是解决医改实际运行中存在问题的需要。个人账户显现了诸如不能有效发挥积累作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体现互济性等弊端,就必须研究如何尽可能地将其用于当期医疗消费。目前镇江市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已累计结存近5亿元。个人账户资金作为医保基金的一部分,如果长期沉淀且沉淀额越来越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基金效率的发挥,而且将面临保值增值的巨大压力。
(三)镇江医保个人账户的改革
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市新修订出台的《镇江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已正式实施。在这个办法中为鼓励参保人员积累自己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对个人账户的定位和功能作了完善。这其中最主要的改变就在于将个人账户分设为一级账户和二级账户。
1.一、二级账户的构成。个人账户现分设为一、二级账户,上年账户余额超过3000元以上的部分转入二级账户,其余金额及当年账户金额构成一级账户。
例如:某参保人员2007年账户余额为4000元,新政策实施后,该余额划分为一级账户3000元,二级账户1000元,08年当年新增加的账户金额也转入一级账户。
2.一级账户的用途。参保人员的一级账户用于支付当年发生的符合医保规定的医疗费用;有结余的,可以支付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体检费用、药品费用个人先付部分和诊疗项目费用个人先付部分。
3.二级账户的用途。二级账户可用于起付线以上个人支付的抵冲,参加特殊医疗补充保险,办理住院医疗补助保险等用途,以及市政府规定的其他医疗费用的个人支付。二级账户的设立扩大了个人账户的使用功能,延展了个人账户的保障功能,提早进入统筹支付阶段,且可用于支付统筹自付部分,减少了个人现金支付。
二、对二级账户的发展展望
(一)如何发挥个人账户的用途
一是每个参保人员都要加强自我保险意识,要争取早参保及时参保,督促自身或所在的用人单位及时参保。这样才能及早及时划入账户,积累个人的账户资金。
二是参保后还要及时关注跟踪参保情况,关注自己的权益,对用人单位是否如实为自己申报缴费工资总额等情况要掌握清楚,否则影响个人账户金额。
三是在患病就医时,应摈弃老观念,小病应就近选择社区医院,这样可节约使用个人账户资金。
四是要积极参加补充保险。以个人身份参加特殊医疗补充保险的,缴费金额为工资总额的2%,其费用可直接从个人二级账户扣划,无需交纳现金。参保人员可用二级账户积累资金,按规定的缴费标准一次或多次办理一份或多份住院医疗补助保险。这样,平时多积累账户资金,以后就可以享受更多的医疗保障待遇。
(二)对二级账户管理的建议
无论一级、二级账户都是完全属于参保人员个人的账户,为参保者个人拥有和使用。账户结余资金每年参照银行同期城镇居民活期存款利率,年终予以结息并入个人账户,结转下年。
二级账户使用可以灵活一些,运用范围广一些,不仅可以支付“三个目录”范围内的费用,也可以通过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服务支付一些自费、自付部分等,以提高参保人员保障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个人对账户的实际支配权,对延展的二级账户功能应赋予参保者更多的账户支配权,允许参保个人自行决定二级账户的使用方向,是继续用于积累还是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允许动用其实际账户余额支付断保期间的补缴基金;允许符合特定条件人员用账户续保;允许账户在家庭成员间转移支付;允许以个人二级账户的结余资金用于个人医疗体检:允许二级账户的资金用于购买补充的商业医疗保险:等等。这对提高参保者的续保积极性,约束医疗消费,鼓励账户积累,鼓励参保者的自我纵向保障具有积极
参考文献:
[1]林枫,《医疗保险统账结合模式分析思考》,中国社会保障,2002年6月
[2]陈新中,《从新加坡经验再看通道式个人账户的功能》,社会医疗保险,2007年3月
个人账户范文篇9
关键词:个人账户;医疗保险;激励型账户
1个人账户的基本知识
(1)个人账户设计的初衷。我国实行个人医疗账户的目的是通过对劳动者在职期间的强制性储蓄达到部分医疗自我保障,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展开来讲,建立个人账户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明确个人在医疗保障中的责任。即个人要为自己的账户缴一部分费用,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或小病费用,用完账户里的钱后由个人自付;二是通过明确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促使个人主动约束不合理的医疗消费。从功能上讲,支付现时医疗费用是个人账户的直接功能,约束医疗行为和积累医疗基金是间接功能。
(2)个人账户的优点。第一,个人账户的选择和建立对平稳地解决公费劳保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缓解了经济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给职工带来的震动。第二,个人账户的建立弥补了共济型医疗保险的缺陷,使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更有可持续性。
(3)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个人账户资金来源于两部分:一是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记人个人账户;二是用人单位檄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30%左右划人个人账户,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和继承。
2个人账户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违背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报告中指出个人账户的设立降低了医疗保险的互济功能。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没有互助互济,不能在群体之间分散医疗风险。现行个人账户制度规定的支付范围很不合理,这不仅会导致当期基金供给减少,统筹压力加大,也不能让个人账户在参保人医疗风险出现时发挥更有效作用。
另外,个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随机性的,不可能先积累后消费;引人积累制并不符合医疗需求规律。“大病统筹,小病自费”的制度设计,违背了“预防为主”的医学规律。另外个人账户支付的只是门诊费用,是小额的医疗费用,这都不是个人医疗费用风险所在。而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是用来防御疾病风险,所以作为基金之一的个人账户是不符合保险原理的。
2.2主管部门监督不力
(1)监督人员不足,手段困难。医保部门的编制,多是在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确定的,随着参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医保部门的工作量在不断加大。而人员却没有增加,因此人手不足是医保部门面对的普遍难
(2)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目前,除了作为主管部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没有一个机构和部门对医保中心的业务进行直接监督。就医保中心而言,医保定点机构的选择、日常考核与监管,还有医保定点机构的报销,都是医保中心说了算。这种“自我监督”的运作模式,也使得监督相对缺乏。
2.3个人账户管理成本高,收益小
个人账户的建立需支付很大的管理成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参保人发放个人账户卡。参保人持卡就医、购药后,医保经办机构还要通过网络系统向医疗机构结算费用,并在结算过程中对是否合理诊治和用药进行监督和审核。加之小额医疗费用面广量大。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个人账户的管理成本大,收效小也就成了必然。
2.4个人账户的约束功能没有实现
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通过个人账户控制医疗消费,但运行中不仅没有达到目的,甚至起到了反向刺激作用。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认识有误区,认为个人账户的基金归自己所有,是自己的钱,可以随便花,加之个人账户资金中有一部分来自单位缴费,人们对账户资金的珍惜程度便远远不如对个人手中的现金的珍惜程度了。
2.5个人账户的积累功能没有得到体现
在积累方面,一些地方的管理松弛也使积累功能得不到体现。由于个人账户管理的工作量大,参保人又希望使用个人账户更方便,相当一部分地区医保经办机构对个人账户的管理十分宽松,不仅没有相应的监督、审核,有的甚至完全放开不管,“只管建账、不问去向”。加之部分参保人员对医疗保险卡的作用认识有误,认为卡不是钱,随意借用给他人刷卡购药,或者一人参保全家持卡购药这便加快了个人账户基金的流失。使得个人账户积累的功能受到限制。
3个人账户的出路
个人账户出现了太多的问题,从其设计到其运行操作,都显得象个烂柿子,所以有专家提出要废除个人账户,如中国社科院社会所研究所社保专家郑秉文所认为,取消个人账户是大势所趋。有报道还透露,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个人账户的存废”问题。
那么个人账户应不应该取消呢?笔者认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它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当前中国老百姓已把个人账户视为国家给予的一种福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取消个人账户,容易引起强烈反应。所以对于个人账户应当采取改进的态度,逐渐淡化其功能和作用。
最先在疗保险制度中引入个人账户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于1984年建立了强制储蓄型个人账户,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和家庭(配偶、子女、父母)的住院医疗费用和一些昂贵的门诊费用。它强调家庭的责任,不注重社会共济。根据对新加坡的个人账户的了解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笔者认为中国的个人账户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引入互济功能
个人账户的设计没有体现社会保障的互济性,这也是它不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个人账户设计之初就是归定由个人支配的,所以既便在最早使用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新加坡,互济的问题也很难解决,但是新加坡政府作出了一定的措施——调整了个人账户的功能,允许个人自愿从账户中拿出一定额度参加大病统筹或互助医疗保险;同时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规定了最高限度。
根据我国个人账户的运行情况,调整个人账户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重新定位个人账户功能,调整个人账户管理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在个人账户上,政府应控制其规模,适当放松对个人账户管制,允许并鼓励参保单位将个人账户定向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保障,将互济引入个人账户使用。
3.2推广健康保险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目前个人账户变“购物卡”的现象主要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认真研究的是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使用问题,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有专家提出,可以在健康人群中通过推广健康保险来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针对参保人员中患有疾病的人通过保险的方式给予事后经济补偿,是疾病保险,不是兼有预防保健功能的健康保险。而许多国家的医疗保险已经从疾
病保险向健康保险过渡。相比之下。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保障方式,因为只有预防抓得好,患病的人才少。如果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能够结合起来,使得那些还没有得病的健康人和亚健康人能够用自己个人账户内积累的资金用于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上,既有利于减轻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也有利于实现健康的最终目标。而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结合的途径,也使得个人账户找到了发展出路。
3.3建立激励型个人账户
我国,既没有政府保证的基本利率,也没有考虑对患者使用个人账户资金的额度做出限定。因此,账户持有人存在着提前支取和使用不断贬值的个人积累的强烈动力和充分自由。
所以,要实现个人账户的积累目的,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更重要的是引导。政府在监督其专款专用的同时,要限制提前过度消费和鼓励储蓄动机。
这就要求建立激励型账户。现在有很多职工虽然参保了,但仍对有病时多不愿支付现金,如有可观的个人账户来支付,则能解决很大的问题。所以应当提高个人账户的利率,以吸引更多的职工自觉地积累个人账户里的基金。如此反复则使个人账户的基金越积越多,产生“滚雪球”效应。职工的富足感和安全感也随之建立。为鼓励积累,在计息方面,应高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利率。
如果能对激励型账户合理的操作,那么便能增强参保职工对个人账户的合理使用的意识,使医疗保险工作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3.4放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宣传个人账户的用途
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被规定的过死,应当有管理地放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由个人支配,定向用于与医疗相关的用途。也就是说允许个人账户支付门诊医疗费用或其他医疗费用外,也可以为自己购买保险,用于预防、体检等。另外,许多人虽然建立了个人账户,但是对个人账户的了解还很不足,所以有关部门应当宣传个人账户对参保人的益处。使其主动参加,积极有效的使用个人账户,使其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
3.5加强对医保定点医院、药店的管理。改进管理措施
针对医院药店出现的违规现象,许多地方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镇江的一些做法是比较成功的,可借鉴性很强。具体做法是:
①加强医保行为管理,大力推进社会监督机制成立医保行为督查小组,专门负责医保行为的督查工作。让社会直接参与医疗保险行为的监督,使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的医保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②不断完善结算办法,加大人头人次比指标的考核力度。
个人账户范文篇10
关键词:个人账户;医疗保险;激励型账户
一、个人账户的基本知识
(1)个人账户设计的初衷。我国实行个人医疗账户的目的是通过对劳动者在职期间的强制性储蓄达到部分医疗自我保障,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展开来讲,建立个人账户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明确个人在医疗保障中的责任。即个人要为自己的账户缴一部分费用,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或小病费用,用完账户里的钱后由个人自付;二是通过明确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促使个人主动约束不合理的医疗消费。从功能上讲,支付现时医疗费用是个人账户的直接功能,约束医疗行为和积累医疗基金是间接功能。
(2)个人账户的优点。第一,个人账户的选择和建立对平稳地解决公费劳保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缓解了经济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给职工带来的震动。第二,个人账户的建立弥补了共济型医疗保险的缺陷,使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更有可持续性。
(3)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个人账户资金来源于两部分:一是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记人个人账户;二是用人单位檄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30%左右划人个人账户,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和继承。
二、个人账户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违背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报告中指出个人账户的设立降低了医疗保险的互济功能。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没有互助互济,不能在群体之间分散医疗风险。现行个人账户制度规定的支付范围很不合理,这不仅会导致当期基金供给减少,统筹压力加大,也不能让个人账户在参保人医疗风险出现时发挥更有效作用。
另外,个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随机性的,不可能先积累后消费;引人积累制并不符合医疗需求规律。“大病统筹,小病自费”的制度设计,违背了“预防为主”的医学规律。另外个人账户支付的只是门诊费用,是小额的医疗费用,这都不是个人医疗费用风险所在。而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是用来防御疾病风险,所以作为基金之一的个人账户是不符合保险原理的。
2.2主管部门监督不力
(1)监督人员不足,手段困难。医保部门的编制,多是在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确定的,随着参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医保部门的工作量在不断加大。而人员却没有增加,因此人手不足是医保部门面对的普遍难。
(2)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目前,除了作为主管部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没有一个机构和部门对医保中心的业务进行直接监督。就医保中心而言,医保定点机构的选择、日常考核与监管,还有医保定点机构的报销,都是医保中心说了算。这种“自我监督”的运作模式,也使得监督相对缺乏。
2.3个人账户管理成本高,收益小
个人账户的建立需支付很大的管理成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参保人发放个人账户卡。参保人持卡就医、购药后,医保经办机构还要通过网络系统向医疗机构结算费用,并在结算过程中对是否合理诊治和用药进行监督和审核。加之小额医疗费用面广量大。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个人账户的管理成本大,收效小也就成了必然。
2.4个人账户的约束功能没有实现
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通过个人账户控制医疗消费,但运行中不仅没有达到目的,甚至起到了反向刺激作用。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认识有误区,认为个人账户的基金归自己所有,是自己的钱,可以随便花,加之个人账户资金中有一部分来自单位缴费,人们对账户资金的珍惜程度便远远不如对个人手中的现金的珍惜程度了。
2.5个人账户的积累功能没有得到体现
在积累方面,一些地方的管理松弛也使积累功能得不到体现。由于个人账户管理的工作量大,参保人又希望使用个人账户更方便,相当一部分地区医保经办机构对个人账户的管理十分宽松,不仅没有相应的监督、审核,有的甚至完全放开不管,“只管建账、不问去向”。加之部分参保人员对医疗保险卡的作用认识有误,认为卡不是钱,随意借用给他人刷卡购药,或者一人参保全家持卡购药这便加快了个人账户基金的流失。使得个人账户积累的功能受到限制。
三、个人账户的出路
个人账户出现了太多的问题,从其设计到其运行操作,都显得象个烂柿子,所以有专家提出要废除个人账户,如中国社科院社会所研究所社保专家郑秉文所认为,取消个人账户是大势所趋。有报道还透露,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个人账户的存废”问题。
那么个人账户应不应该取消呢?笔者认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它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当前中国老百姓已把个人账户视为国家给予的一种福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取消个人账户,容易引起强烈反应。所以对于个人账户应当采取改进的态度,逐渐淡化其功能和作用。
最先在疗保险制度中引入个人账户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于1984年建立了强制储蓄型个人账户,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和家庭(配偶、子女、父母)的住院医疗费用和一些昂贵的门诊费用。它强调家庭的责任,不注重社会共济。根据对新加坡的个人账户的了解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笔者认为中国的个人账户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引入互济功能
个人账户的设计没有体现社会保障的互济性,这也是它不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个人账户设计之初就是归定由个人支配的,所以既便在最早使用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新加坡,互济的问题也很难解决,但是新加坡政府作出了一定的措施——调整了个人账户的功能,允许个人自愿从账户中拿出一定额度参加大病统筹或互助医疗保险;同时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规定了最高限度。
根据我国个人账户的运行情况,调整个人账户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重新定位个人账户功能,调整个人账户管理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在个人账户上,政府应控制其规模,适当放松对个人账户管制,允许并鼓励参保单位将个人账户定向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保障,将互济引入个人账户使用。
3.2推广健康保险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目前个人账户变“购物卡”的现象主要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认真研究的是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使用问题,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有专家提出,可以在健康人群中通过推广健康保险来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针对参保人员中患有疾病的人通过保险的方式给予事后经济补偿,是疾病保险,不是兼有预防保健功能的健康保险。而许多国家的医疗保险已经从疾病保险向健康保险过渡。相比之下。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保障方式,因为只有预防抓得好,患病的人才少。如果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能够结合起来,使得那些还没有得病的健康人和亚健康人能够用自己个人账户内积累的资金用于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上,既有利于减轻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也有利于实现健康的最终目标。而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结合的途径,也使得个人账户找到了发展出路。
3.3建立激励型个人账户
我国,既没有政府保证的基本利率,也没有考虑对患者使用个人账户资金的额度做出限定。因此,账户持有人存在着提前支取和使用不断贬值的个人积累的强烈动力和充分自由。
所以,要实现个人账户的积累目的,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更重要的是引导。政府在监督其专款专用的同时,要限制提前过度消费和鼓励储蓄动机。
这就要求建立激励型账户。现在有很多职工虽然参保了,但仍对有病时多不愿支付现金,如有可观的个人账户来支付,则能解决很大的问题。所以应当提高个人账户的利率,以吸引更多的职工自觉地积累个人账户里的基金。如此反复则使个人账户的基金越积越多,产生“滚雪球”效应。职工的富足感和安全感也随之建立。为鼓励积累,在计息方面,应高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利率。
如果能对激励型账户合理的操作,那么便能增强参保职工对个人账户的合理使用的意识,使医疗保险工作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3.4放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宣传个人账户的用途
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被规定的过死,应当有管理地放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由个人支配,定向用于与医疗相关的用途。也就是说允许个人账户支付门诊医疗费用或其他医疗费用外,也可以为自己购买保险,用于预防、体检等。另外,许多人虽然建立了个人账户,但是对个人账户的了解还很不足,所以有关部门应当宣传个人账户对参保人的益处。使其主动参加,积极有效的使用个人账户,使其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
3.5加强对医保定点医院、药店的管理。改进管理措施
针对医院药店出现的违规现象,许多地方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镇江的一些做法是比较成功的,可借鉴性很强。具体做法是:公务员之家
①加强医保行为管理,大力推进社会监督机制成立医保行为督查小组,专门负责医保行为的督查工作。让社会直接参与医疗保险行为的监督,使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的医保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②不断完善结算办法,加大人头人次比指标的考核力度。
- 上一篇:
- 下一篇:个人账户基金范文
个人账户范文
时间:2022-10-15 08:19:57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教育模式推动学生个人素质发展探析 2022-11-15 13:47:35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策略 2022-09-09 11:02:27
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优化措施 2022-08-30 11:04:00
美颜自拍对用户个人形象自我认知影响 2022-07-08 10:26:03
互联网消费金融个人征信体系建构探讨 2022-07-07 10:44:41
个人信息权益保护问题分析 2022-06-22 15:59:19
精品范文
10个人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