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济管理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27 08:27:31
建设经济管理范文篇1
1.1大数据含义和特征。大数据,即一个具备庞大规模的数据群,这一数据群的主要特征有以下3点:(1)数据规模大。大数据的庞大数据规模涵盖了编码方式、数据种类、数据格式等众多维度的数据信息资源。(2)处理要求高。(3)数据高速持续。大数据对于数据信息资源的储存突破传统数据储存的时间限制,能够实现高效快速和长期的海量数据储存[1]。1.2云计算。云是对网络和互联网的一种比喻的说法,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2]。云计算强大的运算功能可以预测市场发展趋势、气候变化,模拟核爆炸,让人们体验十万亿次美妙的运算速度。根据美国技术研究院对其的定义,云计算是根据用户使用量进行收费的,用户只需要利用电脑、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网络设备,按照自己的需求进入计算资源共享池,就能提取出相应的信息资源,十分方便快捷。
2经济管理类数据的大数据特征
大数据时代,最明显的就是经济管理类数据库供应商的不断增多。随着近年来国内外规模化的数据库数量的不断增加,很多新型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平台正在加速产生,可以想象,未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带来数据收集、存储和规模的显著增加。现阶段,客户在对经济管理类数据库的访问途径上,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云端服务器。传统的本地镜像型数据访问模式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数据存储需求,其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服务器访问模型替代镜像型数据访问模式已经成为必然。
3大数据与云计算背景下几种经济管理类数据库建设的有效途径
3.1旅游经济管理的大数据库建设。当前旅游行业欣欣向荣,已经成为新时期的朝阳产业,加快建设旅游经济管理数据库是当前旅游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这对于提升旅游经济效益、实现旅游业高效发展意义重大[3]。新时期,各地旅游业正在不断加快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力求实现各方旅游要素资源的汇聚,科学把握旅游经济运行规律,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阶段,旅游业发展出现新特点,点多面广、过程连续、动态变化,而且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很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与之息息相关的餐饮业、酒店行业、工艺品业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旅游业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传统的采样调查统计方式难以实现对旅游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旅游行业需要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时掌握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科学统筹推进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要以“旅游 ”为主线,按照规范采集、互通共享、安全可靠的原则,以纵向能衔接国家、省和区县旅游局平台,横向能与地区相关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能扩展为目标,有效整合各方面的旅游数据,实现旅游数据的多维度挖掘整理、统计分析、科学预测,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工作,具体如图1所示[4]。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应以打造旅游数据统计系统、客源属性分析系统、游客行为分析系统、客流实时监控预警系统为目标,实现对地区旅游产业运行的动态监测,有效整合分析游客性别、文化程度、来源地分布、出游信息等以及景区的实时流量、游客承载量、饱和度预警等数据内容。同时建立旅游数据云平台和数据可视化平台,在数据终端立体展现全市旅游产业动态情况,实现旅游数据的实时查看和导出。3.2财务监管数据库建设。信息技术在当前的财务监管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利用“大数据”开展财务监管,向“过程控制”“精细化”和“日常性”转变成为新时期财务监管工作的关键。各地财务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着力破解各项瓶颈,积极落实《财政部关于加强财政预算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近年预算监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探索整合加工各项分散数据,以数据一体化为目标,尝试搭建数据库模型,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为科学决策和风险防控提供支撑,有效提升财政业务监管水平[5]。构建财务监管数据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尝试搭建预算单位基础数据库,推进预算单位的监管和覆盖。对重点工作和常规性事项内容进行整合,梳理转型以来各项预算监管工作,逐一分析各项工作数据元素,保证数据库的可行性、数据搜集方式、数据保存介质以及数据可利用率。结合各项预算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将决算审核、授权支付等监管工作数据资源汇总整理,以二、三级预算单位为基础查询元素,创建模板,使得电子表格的数据自动存入数据库,集中存储,并在不同部门和岗位间共享,实现预算单位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并将逐步完善预算单位的基础情况、预算监管业务等信息嵌入“一户式”数据库内,实现对属地中央预算单位财政管理全覆盖。(2)尝试搭建监管业务问题数据库,推进监管业务全覆盖(见图2)。结合开展的决算审核和授权支付监控情况,将决算审核报告、记录表、发现的问题以及授权支付动态监控违规事例汇总整理,按问题类型分类形成问题数据库,以问题类型为目录索引实现同一类型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审核依据和问题发生单位的快速检索。图2财务监管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3)尝试搭建转移支付项目库,推进转移支付流程全覆盖。以转移支付资金下达拨付情况为基础,整理相应年份的转移支付中央下达和地方二次分配的文件,分别形成文件资源库,逐一对照文件,按转移支付项目名称将下达和分配情况一一对应形成转移支付项目库,明确支付类型、下达方式等,细化项目资金情况,规范项目类别、项目代码、收支科目、管理职能司等基础信息,研究利用数据库实现转移支付资金全流程管理。(4)依托电子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理念,全面整合和采集能源、物资、资源、人员、信息、资金等方面的年度数据、季度数据、月度数据和专题数据,实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逐步构建财务数据集中统一、资源共享的宏观经济数据库,将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权威的、基础性的数据支持和咨询服务。3.3能源经济管理数据库建设。在能源行业中,跨安全分区数据交互、面向海量关系型数据的复杂统计和应用级容灾是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目前能源行业使用的跨隔离设备的数据同步工具,实现生产区与管理区的数据同步,保障了业务系统数据的及时对接。通过数据守护技术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实时在线灾备,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mpp集群以及行列混合存储等技术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如图3所示,该系统借助光纤存储通道,跨距离100km内实现数据同步,从生产中心到同城容灾中心,实现数据的交互传递。
4结语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当前社会中的先进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对于数据库建设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经济管理类数据库建设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够实现数据库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对于经济管理类企业发展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晓艳.云计算环境下大数据处理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20):139-140.
[2]张振勇.大数据与云计算在房地产估价数据库建设中的作用[c].北京: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2013.
[3]王晓磊.大数据与云计算对经济管理数据库建设的作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7):225.
[4]张红燕.cnki和springerlink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比较分析——以经济管理文献检索为例[j].现代情报,2011(7):153-155.
建设经济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步入正轨。在经济建设与发展当中,农业经济建设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建设新农村,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尤为重要。目前,国家已经积极出台和推行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资力度。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影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是保证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2影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2.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相对滞缓。想要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建设完全、全面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机制十分重要。但是,在我国农业经济当中,由于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局限,土地经营权难以集中,大多数农村土地都是以小农式经营模式出现,加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从事农业的主要人群变为妇女和留守老人,缺乏新技术和掌握新技术的专业农民,导致我国当前农业难以向大规模现代农业方向发展。2.2农业产业金融体系和产销联结机制建设效能较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当中,管理者缺乏系统管理观念,难以科学合理系统地安排农业金融产业,导致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转换速度缓慢。同时,由于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水平滞后,用于提高农产品生产的资金远远不够,造成严重的金融资源流失。
3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3.1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发展新机制。首先,为了保证农村土地的合理化利用,当地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和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和确定,建立全新的土地流转体系,推动原有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规范农村土地使用,建立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集约化、高效化农村土地系统,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土地权益。同时,还需要积极制定和推行更多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提高农民的受益,减缓劳动力向城镇流失的问题。其次,积极发展农村生产资源集约化经营模式。传统的小农式经营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劳动力、土地资源利用的浪费。所以,将传统的小农式经营模式转化为农村生产资源集约化经营模式,是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集约化的农业经营模式还有利于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与农业产业企业的合作,加强农民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产销联结效能。3.2优化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结构。首先,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受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大多数农业经济管理者更加偏重于对农作物、粮食作物生产水平的管理,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想要提高农民受益,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就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加大农产品的生产,开拓销售渠道,力求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其次,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农副产品的加工是提高农业产品价值、提升农民受益的关键。单纯的初级农产品销售很难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当地农业经济管理者应该切实引进更多全新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严格监督农副产品的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保证农产品质量,保证产业销售链,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优势,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水平。3.3提升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装备水平。首先,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管理者还需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针对当前农业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例如建设农业电网、防护林网、农机道路网等,通过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田稳产效益。其次,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种类越来越多,将农业机械运用于农业建设当中,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消耗资本,促使我国农业经济朝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力,不但需要加大培训专业机械化农业人员,还需要加大农机市场的投入,确保农业机械器具安全,保证售后工作。同时,政府也需要对农机购买提供一定的补助,减少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顾虑,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上,国家还需要注重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可以从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发展新机制、优化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结构、提升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等方面入手,充分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康绍大,陈金香.基于农业经济视角探讨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的优化方向[j].农业经济,2016(1).
[2]范力军.黔东南州特色农业发展视角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以凯里学院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6).
[3]贾俊敏.优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研究——以保定市为例[j].农业经济,2016(9).
建设经济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资源配置;核算方式;支付形式
传统医疗机构的经管机制在资源利用、效益分析、药品管理、风险控制、核算方式以及支付形式等方面存在滞后性,无法适应现代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需求。为此,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经管系统,强化医疗单位人力、物力资源规划与配置效率,能够在提升医疗信息管理效率的同时,通过动态监管机制,及时、全面的对医院经济状况进行反馈,提升医院发展决策的实践性与科学性。
1医院经管信息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实践作用
1.1医院经管信息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1)经济管理机制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当前阶段,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机制缺乏统一的运行标准,经管指导原则与执行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尽管部分医疗机构的技术手段较为先进,但在实践管理中,对医疗人员的工作安排不合理、经济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管理结构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增加了经管的风险控制难度,医院的经营效益难以得到保障,管理理念过于滞后,影响了医疗机构经济增长的速率。(2)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国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得医院面临的就医人数不断上涨,医疗资源的配置结构与居民的医疗服务质量息息相关。为了缓解就医压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医院管理部门通常选择增加医疗投入的方案,如增设床位、提高药品储备等,使得医疗资源发生了不必要的闲置情况。1.2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具体作用。(1)强化医疗物资管理效率。医疗经管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物资数量多、利用形式不同,实际的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统筹医院物资,利用信息化医疗资源管理平台,能够面向医院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提供更便捷、高效、全面的物资信息服务,对医疗资源的价格变动、使用期限、库存时间、损毁率等进行系统的统计,降低因存储、取用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物资损耗。(2)建立全面、系统的药物管理平台。不同类型的疾病需要的治疗流程、使用的药物类别与数量存在差异,因此,医院药物管理的品种、存储量、价格、成本等属于经管工作的重点内容。建立药物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对医疗机构购买、存储的药物名称、类别、厂家、有效期以及购买标准、存储数量等进行统计,并结合药物利用情况及时调整网络数据,通过智能化管理,掌握药物的取用情况、位置、状态等信息,在提升药物管理实际效率的同时,有效避免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药物损毁问题。(3)优化医院财务控制运行机制。在医疗经管领域建立起信息化财务控制平台,在推进医疗信息数字化进程、建立智能化医疗服务平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依照智能经管平台,可以对医疗、管理等相关职员的管理范围与岗位责任进行划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人员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与存储,通过信息反馈掌握医院的经营情况,提供更准确、真实、可靠的财务指标,提升医院决策规划的可执行性与科学性。
2在医疗经管系统中全面推行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有效举措
2.1构建以分级成本为重点的核算体系。信息化经济管理平台的建设转变了医院财务核算方式,构建了以分级成本为管理重点的核算机制,在医疗机构内部设置了两级核算标准,拓展了成本核算的实际范围。具体来讲,医院在全面推行现代成本核算机制的过程中,应对院级、科室两级核算的范围、形式进行明确设置,建立以经管信息为纽带的成本管理协作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优化成本核算的效率与质量,对医院内部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进行科学统筹。在这一过程中,管理阶层应注意对核算监管机制的设定,采用独立调节为主导的形式对核算工作进行监管。2.2建立全过程动态经管监控体系。为全面、有效的对经济管理进行全过程监管,应建立起动态的信息监控体系。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保证监控机制的透明性,从而为患者提供透明且真实的医疗卫生信息。通过业务监控的方式,管理者就能掌握各个环节的卫生经济事务运行现状。在监控业务执行的过程中,医院监控的关键点应当在于费用支出,对此还需要研发新型的信息化软件。例如医院在设立自动提醒的基础上,可以明确各个阶段支出的经费,从而实现自觉的防控。从软件的更新方面看,医院也可以运用数字化平台来增加收费监管的模块,以此来提供透明的收费信息。2.3创新医疗支付模式。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有的医疗支付形式发生了转变,创新医疗支付模式也成为提升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便捷的支付手段有利于方便前来就诊的患者,转变了以往繁琐的支付流程。信息化平台用于医院支付的典型特征就是增加了便捷性,例如患者可以选择运用储蓄卡或者ic卡来支付医药费,或选择支付宝、微信等网络支付形式,先进的支付手段也杜绝了资金支付的风险。在网络的推进下,近些年来诞生了很多新式支付手段,例如电子钱包和虚拟货币等。在优化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支付方式的实践中,有关部门还需要不断改进现行的法规,确保为数字化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支付方式提供法律保障。
3结束语
网络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经济管理形式成为医疗领域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整体质量、规范管理工作流程的重要改革方向。为此,医疗机构应加强现代经管理念的宣传与普及,大力推行信息化经济管理平台建设,拓展就医人员与医护工作者的沟通路径,运用智能信息管理平台,划分物资管理、病患资料、就诊信息等服务模块,建立动态监管机制,提升医疗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为医疗产业的平稳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奇.关于数字化医院统一的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研究[j].数码世界,2019(1).
[2]唐艳秋.浅谈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和应对对策[j].经济师,2019,359(01).
建设经济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高校教育;经济管理;教学创新;实验教学;网络平台
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出现了新特征和新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实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重要路径[1]。在经济管理学科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正确的理念指引与教学方式,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整改升级。
1.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特点
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具有诸多特点,是开展创新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开展学科研究、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的重要场所。与传统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具有很多新特点,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经济管理学科与互联网技术出现了深度融合,整个网络社会出现了高度的开放性和融合性特征,基于此,开展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自身来说,要建设高水准的实验教学平台,必须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在硬件方面,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具备一般实验室的器材和设备,包括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设备[2]。在软件方面,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整合多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运行软件,包括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国际贸易模拟软件、物流管理软件等等。通过整合利用软件和硬件资源,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水平,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2.经济管理学实验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实践来看,高校经济管理学科一般都采取学分制和选课制结合的教学的方式,一方面保证学生学到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同时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让学生自由选取适合自己的专业学科。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实验平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平台利用效率较低,并且利用程度不够灵活,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在传统的实验平台模式下,为学生所利用的教学资源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学生必须要在实验基地内才能进行实验操作,另一方面,学生使用实验室也要受到时间的限制。近年来,我国经济管理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传统知识开始与网络知识呈现出深度融合的状态,强化提升互联网教学水平,是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与现在正在大力建设的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明显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此外,很多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实验平台缺乏开放性,无法实现数据和软件的动态更新,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传统的知识很容易就被现代经济形势所淘汰,因此,构建动态化的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构建经济管理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高校教育体系也在进行深刻改革。毋庸置疑,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构建一个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建设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突破固有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实现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3]。从学科本质来看,经济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同时对于人才的专业应用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刚好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通过运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运用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综合水平,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4.经济管理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建设思路
从平台本身来看,高校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包括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应用终端等组成部分,其中服务器是核心部分,应用终端则是学生参与平台运营的重要切口。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方面,要注重创新性和教学性,提升教学软件的使用价值,既要与现代知识对接,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4]。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构建上,既要考虑教学实际情况,同时也要与现代企业对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业训练机会,提升教学专业化程度。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学生端口对接,提升平台的实用性,提高综合教学水平。从目前高校网络建设实际情况来看,现代高校基本都实现了网络全覆盖,这也给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创造了基础性条件。在平台建设上,要坚持“实用为先”的平台建设思路,不管是在基础框架构建还是细节设计上,都要充分考虑实用性,进而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综合水平,发挥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载体作用,让平台成为学生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教学的优势,实现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目标,适应现代高校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5.经济管理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应用模式探究
5.1凸显平台开放性特征
在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中,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充分突出平台的“开放性”,通过平台的整合作用,将网络资源与学生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对接。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和学习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注重把握教学进度[5]。教师在利用平台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要素,进行科学安排,合理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安排学习内容,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在利用平台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导入个人信息,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动态完成实验学习内容,提升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2注重平台利用的多样性
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充分注重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在传统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和枯燥的问题,很多学生比较抵触利用实验平台开展学习,缺乏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创设和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整合融入多种教学要素,提升实验教学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举例来说,电子沙盘等都是比较常用的经济管理实践演练工具,通过有效整合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高校经济管理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利用效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5.3科学构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在利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开展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时候,要科学构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分数来简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下,教师要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科学合理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释放学生学习动力与活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到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中来,通过学生的参与来推进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实现平台综合建设水平的提升。
5.4注重软件与硬件之间的衔接与搭配
作为一个教学综合体,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具有一定的复合型,体现出软件设施与硬件设备之间的有机融合,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搭配,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实际效果[6]。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与教学实践中,既要投入资金,更新基础设施,提升硬件层次,同时要注重软件开发,提高软件与教学的适配性,提高教学效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经济管理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创新开展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水平,促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整改提升,作为高校经济管理教学工作者,要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充分释放学生发展活力,为学生打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实现现代高等教育目标,提升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竞争实力。
作者:姜少慧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冯研,赵芝彬.创建“世界大学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j].中国市场,2014(31):187-188.
[2]陈芝旭,陈森,魏婧等.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购物研究与实践[j].商业经济,2013(11):83-84,118.
[3]于慧静.浅谈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j].现代营销,2015,(1):68-68.
[4]侯赟慧,杨琛珠.网络平台商务生态系统商业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软科学,2015,29(11):30-34.
建设经济管理范文篇5
经济与管理实验室于1980年开始在国外初步建立。在我国,经济与管理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立,这是实验教学形式首次引入经济管理学科。1994年第一个经济学实验室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之后的几年中,中国大部分综合大学都相继成立了经济管理实验室。2000年高等教育部门召开实验教学专题研讨会,确立了举办全国高校首届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峰会,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17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强,尤其是信息化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突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不少高校获得了很多初步成果,致力于不同学校和地区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管理。然而,目前中国大部分经济管理实验室仍处于建设阶段或优化阶段,只有少数实验室已进入综合阶段。从总体来看,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
2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实验教学的理解不足。目前大多数实验课程都属于理论课程,这导致我们今天使用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取决于课程管理。与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相比,经济管理实验室被认为是“只有输入,不输出”的实验室。所以大多数高校都喜欢投资于能够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室投入不足将导致实验室建设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2.2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现有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是相似的,当每门课程的总体教学都有明确的定义时,就减少了多学科融合与创新实验设计的机会。这种无效的教学设计使得实验教学很难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和创新意识。此外,许多实验系统已经过时,大多数与理论课程重复,缺乏系统更新。因此,实验课程体系的某些部分重复率高,导致教学资源如人员和财产的浪费。2.3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激励机制。长期以来,高校的实验教学只是根据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评估,很少考虑学生在实验中学到的知识。这使得实验教学成绩过度依赖学生的实验报告,导致实验报告被严重拷贝而没有质量的现象,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4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大多数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功能分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同时会带来重复实验内容和方法,浪费教学资源和时间。由于大部分实验课程坚持理论课程为主导,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紧紧围绕理论课程管理,管理缺乏针对性,这种无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要求。
3建议
根据相关研究,实验室建设和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一套有效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系,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室团队建设,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教学计划动态调整,以及软硬件建设,尤其是软件平台建设。本文将从前三个方面提供了一些可行性高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和建议。3.1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重视实验教学。为解决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各级领导要认识到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需要培养实验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职称评定,评估奖励,认真对待职业发展。推行岗位聘任制的方式来吸纳高新技术人才,建立实验教学专项管理和执行队伍。同时,应该打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界限,让主讲教师树立榜样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既要引导实践,又要理解教学情况。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除了鼓励专职教师参与实验教学,还需要激发具有适宜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特长的实验教师进行理论教学。这将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的优势。3.2改革管理体制,完善规章制度。目前,我国有三种经济管理实验室的管理体系。第一种类型,教学和教务办公室统一管理,主旨是为理论课程提供服务,实验教师是唯一的工作人员。我们测量实验教师的工作量作为整个实验室的工作量,这很容易管理。第二种类型,实验室归部门管理,有关部门教研室可以利用它。实验教学团队由教师和一些实验室工作人员组成,并由学校统一评估团队成员的教学工作。第三种类型,学校管理实验室。学校派出的一些部门进行管理,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学校网络计算中心。学校独立配备和管理实验室的全体人员。要改革管理体制,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定。完善规则和协调人员,确保实验室稳定有序地工作。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于制度实施至关重要,因为人总是在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的考核,遵循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并由学校制定量化评估指标。量化的评估指标的准确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规范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措施。例如,如果某人无能,并且在一定时间内无法纠正,应该不加思索解雇他。因此,实验室应该合理设置人员职位,以防止实验室团队人员臃肿,这对建设高素质的实验室工作队伍非常必要。3.3改变或调整现有的教学计划。通过调查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如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实验中心,山东大学管理实验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示范中心,可以得出结论,调整教学计划直接指导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改革方法是一种重要途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要以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为抓手,改变或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增加课程实验学分。改变教学计划和调整培训计划都是至关重要的,所有现有的课程教学都应该进行修改调整,或者可以开设一些实验教学计划和培训计划的课程,鼓励教师在课程中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同时,为了确保实验过程能够高效,不仅要对实验案例进行严格的筛选与合理安排,也要对实验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适当提高。其次,我们鼓励高职称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探索实验教学的新途径,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4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已成为高校建设的基础条件。要建设和管理经济管理实验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变这样一个概念,即不需要社会科学实验室是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即使它太过艰难。其次,要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让团队成员共享分享教学资源。除了实施现代远程教学体系外,经济管理实验室转而成为实验教学和专业实践的重要基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将会越来越多,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会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李刚.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一体化和平台化的发展综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04).
[2]曹中一,刘新星,潘清林.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1).
[3]杨建新,孙宏斌,李双寿,等.美国高校创新教育实验室和社会创客空间考察[j].现代教育技术,2015(05).
[4]肖小溪,代涛,李晓轩.美国国家实验室的改革动向及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3).
建设经济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时效性;具体措施
经济全球一体化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提升,在有效推动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同时,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时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企业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时效性,既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质量,又能够帮助企业降低一定的资金管理风险,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阶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资金管理时效性的提高,因此,企业应积极转变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有效提高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时效性。
1建筑经济管理的基本概述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以及涉及环节多等特点,建筑经济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建筑经济管理是对建筑施工中设备费用、技术费用、材料费用以及人员费用进行全过程的经济性管理,既包括费用的支出考量、成本核算等工作,又包括各种成本的经济管控工作。就企业管理而言,加强资金成本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在既定的施工周期内完成,使企业资金成本处于控制最佳、成本最优的状态,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另外,完善企业的建筑经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企业按照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纸开展建筑工程建设,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建筑施工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施工规划,从而切实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2提高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时效性的意义
2.1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能力
提高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时效性,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质量与管理能力。具体而言,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会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例如物资流管理、资金流管理等。其中,物资流管理的作用是为建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所需要的物资,并且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进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施工物质浪费、损坏等现象。资金流的管理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企业加强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与交流,并且通过提高建筑经济管理的方式,有效提高企业资金建设的时效性,保证企业资金管理的共享性与公开性。
2.2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管理风险
在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会涉及大量的资金管理工作,如果管理不当,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风险,还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整体进程。加强企业建筑施工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资金管理风险,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会向银行申请一定的贷款,进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提供资金保障,但是,如果企业资金管理不当,就会直接增加企业的资金风险系数,甚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建筑经济管理的方式来提高资金建设的时效性,从而保证企业各项工作能够稳定、有序地进行。
2.3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盈利能力
由于建筑工程的资金管理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施工企业如果想要有效提高资金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就需要通过完善建筑经济管理的方式来提高企业资金建设的时效性,进而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资金流动,保证企业的建筑工程能够正常、有序运转,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企业因资金流通不畅而出现不良问题。此外,提高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时效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收获更多的资金支持,拓宽建筑施工企业的未来经济发展空间,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3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建筑经济管理模式落后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传统的建筑经济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企业发展需求,但是,受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建筑行业仍在使用传统的建筑经济管理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还与社会的实际发展形势相背离。具体而言,由于建筑企业并未意识到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储备停滞不前,没有紧跟时展的脚步进行更新与完善,进而导致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无法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管理需求。同时,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过于重视多样性与美观性,却忽视了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导致出现建筑方案设计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合以及施工建设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另外,相关调查显示,在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中,资源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建筑施工成本,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资金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众所周知,由于建筑施工项目涉及大量的资金,大多数施工项目都是在签订预付合同的基础上完成的,并且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项目贷款过程中出现问题,建筑施工企业会采用预付款的方式进行费用支出,即从建筑工程施工前期的材料购买到施工过程的资金使用,最后到工程竣工,均采用预付款的方式垫付各种费用支出。这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但是很容易导致施工项目支出金额远高于工程整体造价,不仅会使建筑工程企业承担巨大的预付款压力,还会直接降低企业资金建设的时效性,进而给企业的发展进程造成阻碍。
3.3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较差
人既是建筑经济管理的执行者,又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对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以及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只有保证资金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成本管控意识与风险管理意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金建设的时效性。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建筑工程企业的资金管理人员均不具备基本的成本管控意识与风险管理意识,进而给建筑工程企业的资金管理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目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采用粗放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人员对许多环节的费用支出均未进行精细化管理,导致企业在实际建筑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与预期费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资金使用数量的增加,不但会给企业的资金流动造成较大影响,而且会严重阻碍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
4提高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时效性的具体措施
资金是支撑建筑施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时效性,通过建立健全建筑经济管理模式、完善建筑成本管理以及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等方式,保证企业资金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运转,从而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顺利、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4.1健全建筑经济管理模式
第一,优化施工方案。在施工建设开始之前,施工企业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条件匹配程度等,预估施工工期与施工预算,并且需要深入考察各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形、建设资金、周边建筑、地貌等(如图1所示)。其中,建设资金是建筑施工项目方案设计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不仅会直接影响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还是建筑施工企业获得社会信誉以及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以此为依据,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施工设计方案。第二,加强合同管理。建筑施工中无论是原材料购置合同、建筑设备使用合同,还是建筑外包合同,均会涉及大量的交易资金,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转变以往的企业管理理念,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企业管理技能以及知识储备,保证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资金监管体系,督促资金管理人员在进行合同管理时,能够做到有制度可循、有章可依,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质量。第三,构建资源管理机制。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通过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展,科学规划建筑施工的资源管理机制,要求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时,能够对建筑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进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现场的资源浪费现象,有效提高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时效性。
4.2完善建筑施工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达到节省施工资金投入的目的,则需要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而有效避免出现企业施工项目支出金额远高于工程整体预算造价的现象。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严格管控预付款费用支出。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资金的周转情况,为企业管理人员签订预付款合同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进而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付款费用支出的合理性。②科学分配施工人员。人员费用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成本支出之一,因此,企业想要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则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分配,有效避免同一个岗位出现多名施工人员的现象,从而避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③施工环境的有效治理。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治理措施,有效保证建筑施工质量不受施工环境影响,从而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水平,降低施工成本。
4.3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养
企业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与风险管理意识会直接影响企业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时效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与风险管理意识。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定期开展专项培训。一方面,在线下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解,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地认识风险管控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为员工提供在线教育,让员工及时掌握目前最先进的风险管控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资金建设时效性的目的。②建立奖惩机制。对一些专业能力以及风险管理意识较强的员工,企业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风险管理积极性;而对一些风险管控意识以及成本控制意识较差的员工,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惩罚,倒逼员工正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从而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时效性,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能力、降低企业资金管理风险,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盈利能力,但是,我国部分建筑企业仍然存在建筑经济管理模式落后、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较差等问题。因此,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建筑经济管理模式,不断加强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亚林.建筑经济管理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运用探究[j].砖瓦,2021(6).
[2]邓丙炽.房地产项目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21(15).
[3]赵玲.建筑经济管理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运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8).
[4]纪梦云.分析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3).
建设经济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建筑行业;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失效性
建筑行业的经济管理是控制建筑成本提升建筑管理的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企业经济状况的决定因素是对经济科学管理,建筑行业的经济管理相比于其他行业来说管理起来更加复杂,牵扯的管理因素更多,这主要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工程工期长,施工任务重,从而导致投资的比例较高。建筑行业的高投资现状必然致使资金的浪费,因此加强对建筑资金管理与控制对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效益十分有必要。
一、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建筑本身的复杂性,建设工期长以及涉及的因素复杂,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与资金建设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融资恶性循环问题。建筑企业运营环节复杂、运营期长,因此杂融资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融资问题也成为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由此企业需要向银行贷款,而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资金问题必然又将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断向银行征求帮助便成了融资过程中的恶性循环问题。
(二)资金短缺成为建筑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瓶颈。固定资产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发展源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在许多的建筑企业中已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可仍然存在部分建筑企业只顾着眼前的短暂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效益,导致资金短缺问题循环出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建筑企业对建筑资金调控不合理也是当前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资金的调控不当时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不合理的集中体现。就目前的资金调配来看,许多的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对资金的配置方式较为粗旷,尤其是在资金的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配置制度,同时资金的管理调控难以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再加上部分企业缺乏对资金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入,从而直接导致建筑企业的长期性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同时资金配置的不合理也同样容易对企业资金造成严重的浪费,降低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提高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的相关措施
针对当前大部分建筑企业在资金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建筑企业资金建设的实效性,一方面要遏制企业资金融资恶性循环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扩大建筑企业固定资金的来源以支撑建筑企业大规模可持续的发展。在资金建设过程中建筑企业围绕以上两方面内容,建议建筑企业从经济管理的成本控制着手,在提高建筑成本利用率的基础上,对于提升整体资金建设的实效性,加强对相关方案的制定,同时在施工后期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提升对施工后期的成本控制。具体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一)加强对建筑企业相关成本的控制,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成本的控制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建筑项目的施工工期长以及施工复杂度高的现状,建筑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加强基于施工全过程的成本动态管理,从涉及施工的方方面面着手,严格控制好施工的成本,同时对于施工过程出现的意外成本,做好充分的成本管理预案,加强对施工成本的动态化管理。其次对于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成本管理的风险,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分担措施以及手段,降低成本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的效率。再次,在建筑企业的成本可控过程中积极实现开源节流措施,不仅从施工各个方面着手提升成本控制的整体效率,更应该采取开源节流的具体措施,提高建筑企业成本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二)企业加强对阶段性施工方案的完善。增强建筑企业经济资金建设的实效性,完善施工方案是基础性内容。建筑企业的施工前的方案完善包括一方面对施工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核,根据工程的需求合理的配置企业的资金资源,提升资金配置的科学性,增强资金整体利用率,另外,在施工方案额制定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施工成本风险的预测,根据施工的实际经验,对可能出现的造价成本进行合理预测,并制定出相关的预备方案,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加强地资金建设实效性要从建筑企业的招投标环节着手,在建筑企业举行招投标时,本着公开公正的招标原则,保证招标方式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建筑企业施工分包商和相关的施工负责人要通过对方案的详细分析,确定最佳方案。
(三)对于施工竣工后的产生的资金成本,建筑企业应该加强管理,这也是增强企业资金建设实效性的关键性举措。施工竣工后的资金建设主要从对工程的验收环节着手,对于不合格的施工内容进行及时的补救,并落实施工责任,加强施工惩戒。在最后的资金结算阶段,建筑企业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提高资金结算的整体效率。
三、结束语
面对激烈的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建筑企业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加强对经济管理,提升经济建设的实效性对于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要。在现阶段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主要存在企业融资恶性循环以及资金短缺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限制建筑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宜从控制建筑施工的成本着手,完善施工方案,同时加强施工后期的成本结算环节,提升结算的整体效率几方面着手。
作者:田鹤 单位:临沂市兰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考文献:
[1]付广冬.如何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时效性[j].现代商业,2013(26):181.
[2]李星丽.如何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时效性[j].中外企业家,2014(5):75-76.
建设经济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时效性;策略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周转时间长、范围广,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建设资金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完善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实效性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实现长久发展的建设目标,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1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当下,我国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速度较快,广大群众也较为关注建筑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大建筑单位加大了技术创新,在建设过程中更愿意使用先进的技术以及环保型的建设材料。然而受到建筑经济管理方式的影响,在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的筹备,相关的资金会出现施工时间分节的情况,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建筑行业在作业时工作效率低,没有参照政府相关的辅助条例,筹备完善的建筑资金使得建筑规模日益庞大、施工时间较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建设。第二,在施工时,由于工程的规模发生变化,可能过于随意化,建筑企业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大多数都是私人承包的,一部分的施工建设团队为了谋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随意更改施工方案,不利于后续施工进行。第三,在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使用的经营方式过于落后,大多数建筑施工场地是私人承包的模式,虽然国家在此方面的规范较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形式过于老套,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第四,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脱离实际,我国建筑单位在设计层面并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大部分的设计内容都是参照以前的经验进行。除此之外,大多数建筑单位在完成施工作业以后,没有做好现场核查工作,导致后期建筑质量不佳,埋下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的实效性,不利于建设企业稳健发展[1]。
2建筑经济管理的总体特征
通常情况下,站在建筑工程施工角度来说,建筑经济管理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建筑经济管理是指在建筑过程中,相关的建筑企业通过定量计算的方式,对实际成本中所涉及的工程造价进行准确计算,还需要结合成本对项目整体使用情况进行核算。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过程包括材料、设备、资金等一系列的内容,需要站在多个角度对成本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建设资金支出的科学把控,对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才能让企业谋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满足经济建设的管理需求。尤其是企业资金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经济管理相关内容,做好全方位的资金管理规划工作。目前,大多数的建筑企业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资金建设和成本控制来说,它是经济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建筑企业必须做好全方位的资金管理规划,参照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完善。现阶段,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发挥资金的时效性和科学性。综上所述,在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的建筑企业,仍然使用落后的经济管理模式,不能融入新时代的发展元素,这就使得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与本企业发展相契合的管理模式,给建筑企业的发展造成阻碍。除此之外,大多数的建筑企业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拉低了建筑企业的整体效率,出现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就导致建筑企业产生不可逆转的经济损失[2]。
3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时效性的策略
3.1做好方案设计工作。目前,在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资金建设的实效性,需要做好方案设计工作。首先,建筑单位在前期设计阶段,需要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实地调研,考虑到建设区域的地质、水源、交通等各个内容,做好全方位的布局,详细调查,然后出具有关施工状况的信息表,交由相关的设计人员。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初步规划。其次,在设计初期阶段,设计人员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状况和成本进行分析,设计出最优方案。与此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设计单位和施工团队之间相互探讨,针对存在疑义的情况进行修改,确保工程顺利开展。最后,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还需要时刻关注施工状况。对建设各个环节所消耗的资金进行记录,避免由于工程成本消耗过大产生问题。3.2加强建设过程的成本管控。在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大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控。相关的施工团队要严格地参照设计方案中规划的内容进行施工,在最大范围内完成工程作业,还需要设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对整个施工现场的质量状况进行监管,在最大范围内提高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的实效性。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应该做好监管工作。可以借助先进的互联网和新闻媒体,引起更多建筑企业对真实的资金状况进行披露。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3]。3.3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无论是管理人员、设计人员,还是作业人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成本和风险管控知识。在新时代背景下,市场对建筑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成本管控和预知风险的能力,完善资金建设的实效性[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要改变传统建筑经济管理模式、强化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大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控,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雁.完善建筑经济管理重视建设资金时效[j].经济视野,2014(24):438.
[2]孟娜.论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时效性的策略[j].中国标准化,2019(12):25-26.
[3]徐天福.有效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时效性[j].纳税,2018,183(3):226.
建设经济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经济管理;管理措施
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农村经济处于基础地位,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以及国家的建设作用都很大,进行农村经济管理需要依托地方自然情况,也要遵循地方市场规则。要想管理好农村经济,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农村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和调配,并开创新产业模式来更新生产方式,有效缓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实力的快速提高。
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实力也呈上升趋势。但是就当下而言,我国农村建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管理方面,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相关领导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且执政能力较差。农村经济管理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农业发展情况决定了农民的经济实力。这几年来,党和政府下发过很多有关提高农村经济实力的指导政策和战略方针,对我国农村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来说效果并不明显。深究原因,是因为当前农村基层领导对农村发展方针政策存在不正确的认知,很多基层领导执政能力低下,无法有效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而且很多农村基层领导均由村民选举而出,知识水平较低,知识结构并不完善,因此导致无法有效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第二,农民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当下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很多科技产品均已被使用到农业生产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农业生产人员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农业发展趋势,没有认识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对政府实施的农村建设相关政策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建设现代化发展脚步,无法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相关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建设缓慢,不具备先进的管理模式。三农属于当下我国首要解决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对农村进行改革,但是农村建设依旧存在很多不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依旧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要求。农村经济管理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当下农村基层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完善相关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因此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革新管理思想。农业经济是民生之本,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要想保证农业经济大重要地位,相关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重视自身的职责,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农村所在政府部门也要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有效提高政府执政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素质水平,保证相关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符合农村经济管理要求。为有效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上级政府部门可以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对管理人员普及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并定期派遣工作人员下乡检查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有效监督各项改革措施的正常执行与否。因此,只有革新农村经济管理思想,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对新农村的建设。为了解决该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当地政府派遣相关技术人员下乡,将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推荐给当地农民,并给当地农民进行了技术指导,彻底改变了该农村落后的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和理念。两年以后,该农村所有居民均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且还会有很多的余粮,农民将余粮变卖,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由此可见,革新思想观念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因此农村地方政府要重视对农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确保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二)优化管理模式。社会经济的快速使得经济管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管理工作关系密切。因此地方政府管理人员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对农村经济进行科学管理,并明确自身的农村经济管理职责,积极参与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并始终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为保证当地政府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管理农村经济,相关上级领导需要定期开展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的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重点在于相关上级领导要督促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明确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我国经济体系的基础作用,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能够以百分之一百的精力参与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实力的快速提高,促进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例如,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某农村地方政府采取了具体的措施,对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更新。政府上级领导定期对管理人员开展了素质培训工作,长期下来,该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政府上级领导根据农村建设要求,督促管理人员充分履行自身管理职责,积极参与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如今,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该村所有农民基本已经实现小康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对农村建设工作的巨大影响,各地政府部门要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方式,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加快对新农村的建设脚步。(三)建设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为三农问题,为有效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相关政府部门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并在实际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制度充分适应当下社会发展需求。农村地方政府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农村经济管理各项工作要求,建立可行新高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充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保证农民在经济管理制度的作用下,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建设全面小康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时候,地方政府要特别重视农村食品安全和原材料安全问题,并在管理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市场建设措施,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四)加强知识培训。就目前来说,我国城市与农村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很多农村教育水平生甚至还没有过高中,依然停留在初中阶段,这使得农民知识水平较低,新农村建设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而且在农村的中小学教育中,缺少对农业知识的相关教育,导致学生无法使用学到的知识指导相关农业生产工作,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低下,新农村建设进度缓慢。很多农村学生及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是由于缺乏相关农业知识,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回报家乡。针对这个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聘请相关农业知识人才开办讲座,并鼓励广大农民以及学生参与到讲座中,有效提升农民农业知识水平以及经济管理意识,并号召农民因地制宜,积极种植相关农作物,避免种植以往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的农作物,改变农业生产规模和农业种植形式。地方政府还可以广泛吸收其他优秀农村的农村建设方法和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五)强化生态保护。因此要想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在保持农村生态不变的情况下,采取相关改革措施,有效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国家共同富裕。地方政府要想提高农村经济建设水平,需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力度,同时还需要重视对相关资源的重复利用,避免一味的索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利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对于煤矿资源丰富的农村,地方政府要根据煤矿开采要求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严格的煤矿开采制度,限制煤矿的日开采量,有效利用煤矿资源。发现违规开采煤矿资源,地方政府要采取法律手段对这种行为进行打击,防止煤矿资源的滥开滥采,给地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因此相关国家政府要重视对农村经济的管理,采取相关措施对农村经济进行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不当的问题,及时转变农村生产管理思想,确保农民能以现代化生产理念开展农业活动,有效促进农村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增加农民幸福指数,保证农村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高彩娥.探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j].山西农经,2020(18):73-74.
[2]高允生.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初探[j].财经界,2020(30):11-12.
建设经济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我国可以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对于农业的具体发展而言,为了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落实效果,必须要重点从农业管理入手进行分析和控制,尤其是农业经济管理,更是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仅需要从管理人员入手进行有效培养和教育,还需要重点从技术层面进行不断优化创新,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就是为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提升现行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具备较强的积极作用效果。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出现的问题
1.1成本高,效果一般
结合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对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来看,虽然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了这种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价值,也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引入和运用信息化技术,但是从落实效果上来看,投入的成本比较高,但是取得的成效却并不理想。我国虽然很多地区都构建了自身相配套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也都促使这一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较好运用,但是因为其对于该项工作的认识并不是特别清晰,前期投入往往比较大,不懂得如何进行信息化系统构建中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节约,在实际处理中还存在着明显的过分求好现象,最终也就无形中提升了构建成本;而从该体系的具体运行中来看,大部分人员都不是特别熟悉如何操作和使用,尤其是对于绝大部分的农民群体而言,其更是在该体系的运行中存在着明显的困惑,如此也就必然会导致该信息化体系流于表面,难以发挥出最强的应用成效。
1.2农业信息和用户需求差异性明显
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目的而言,其主要就是为了发挥出较强的服务效果,能够满足于用户提出的各方面需求,但是从实际落实效果方面来看,这种需求的满足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说,相应的农业信息内容和用户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这一方面的问题和缺陷表现主要就是因为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信息数据不具备清晰的目的性,难以围绕着用户需求进行处理,最终影响其应用效果。
1.3技术人才少,基础工作水平低
从现阶段从事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人员结构中来看,虽然很多部门已经配置了充足的人员,从数量上能够满足于具体的工作任务需求,但是其从具体的人员素质和技能方面来看,依然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和问题,尤其是专业的技术人才较少,进而也就很难满足于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当前我国从事于该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人员大部分不具备较为理想的信息化知识,对于相应的技术操作也不是特别熟练,甚至存在很多人员是直接由其它部门调配而来,如此也就必然会严重影响其最终的管理效果。此外,对于一些较为偏僻落后的基础部门,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部门的人员配置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人员数量也难以满足于相应的基本需求,出现的问题比较多。
1.4农民利用信息的有效性较低
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具体应用对象上来看,其绝大部分用户均为农民,而农民群体绝大部分都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对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等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此也就很难促使其熟练运用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从事于相关工作的开展,最终导致其应用效果不理想。当然,这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在农民群体中的利用效率较低问题还和自身系统的构建不合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在构建中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群体的知识水平,设置程序过于复杂,相应标识也晦涩难懂,最终同样会限制农民对于信息的有效利用。
2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信息化建设的创新
2.1政府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的作用
为了更好促使今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得到较好创新发展,还需要首先从政府部门入手进行处理,促使政府机构能够发挥出相应的职能作用效果,尤其是需要促使其能够围绕着信息化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构建以及应用需求进行及时满足,进而才能够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对于这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中政府部门相关功能的有效发挥而言,其需要首先发挥其指导功能,促使其能够较好指导整个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合理构建和应用,促使其能够在规范化的监管下落实,最终也就能够切实提升最终的应用价值效果,规避了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正规化效果。此外,政府相应的功能还需要从资金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也是较好规避相应信息化建设中出现资金浪费问题的重要手段,从整个投资力度和许可方面进行审查,保障各项资金的应用都能够较为合理可靠。
2.2做好资源的整合,强化各部门的合作
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而言,还需要重点从各项资源的整合方面进行处理控制,因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并非是某一个部门,甚至是某一个人员的责任,其要想达到较为理想的落实效果,必须要由各个部门进行协调调动,并且还需要切实保障这些部门的所有资源都能够得到整合运用,如此才能够提升其最终的应用价值效果,促使其各个人员都能够较好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最强作用,通过协调管理实现信息化发展的最大效率。同时需要保证不同项目制度的统一性,再次基础上不断推进农村的信息化网络构建,实现网络资源和农业资源的融合,对关系到农村地区发展的信息数据进行共享和传播。
2.3重视农民的培训和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建设
第一,提升农业经济的信息化水平,首先,需要针对农民朋友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做好知识的宣传教育,将信息化的功能传递给农民,提升农民朋友认知和学习操作的现代化,提升广大农民朋友的农业经营实力和素质,实现农村地区信息化教育的推广和普及,针对性提升农村地区诸多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的信息化认知和科学技术理解。第二,需针对农业经营的队伍进行拓展,扩大农业服务的范围,不断积极地和农业相关生产部门联合,依照村干部、经纪人和合作社或者中介组织来形成一个整体农村地区网络信息资源传播的资源库和网络组织,利用多样化的在线培训和在线教学的方式来强化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第三,发展农业信息经营的全方位专业人士,还可以利用优惠措施引诱专项人才参与到农业信息的系统研究和创新工作中,提升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层次。
2.4加快示范基地建设
示范基地是一种形象教育,其具有显著的指引作用,由于农村地区实施信息化建设对于农民来说认识的重要性还不足,由此体现出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重要作用。在建设示范基地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良好的村来建立,利用政府补贴、企业优惠或者项目带动等形式实现示范基地的信息化建设,确保当地的农民能正确使用计算机,获取农业发展信息。
3结束语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民的积极配合,从而使农业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使农业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快速提升。
作者:肖雪莲 单位:四川省渠县农林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参考文献:
[1]田春霞.针对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建设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9):19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与实践 2023-05-04 08:46:07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3-03-30 11:56:43
博雅教育理念下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3-03-24 10:20:13
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优化研究 2023-03-22 17:49:56
高校财务队伍建设探讨 2023-03-20 09:38:3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研究 2023-02-15 0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