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范文10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2-25 18:26: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绿色矿山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绿色矿山

同志们:

刚才,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的《省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通过了专家论证。这是我省第一个通过专家论证的《省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标志着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创建省级绿色矿山的试点工作进入了实施阶段。我代表省国土资源厅对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专家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关心和支持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省级有关部门、湖州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绿色矿山试点工作的矿山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就开展创建绿色矿山试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创建绿色矿山是生态省建设在资源领域的生动实践

绿色矿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矿山,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山,是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的矿山。一是体现了资源管理的全新特点;二是反映了提升矿山企业水平的现实需要;三是反映了现代矿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矿山将“绿色”贯穿于矿产开发的全过程,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同步,长远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矿产资源开采科学有序;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依法管理,实现开采技术水平高,工艺设计新,“三废”处理好,资源利用率高;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创建绿色矿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省的需要;是规范开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文明开矿,探索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是实现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

摘要:指出了绿色矿山建设是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江西某建筑石料矿山建设规划为例,介绍了该矿山的基本概况,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并对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的原则、目标及绿色矿山建设规划重点工程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建筑石料类矿山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建筑石料

1引言

绿色矿山建设是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一项全面、科学、系统的工程[1~3]。该工程包括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等众多方面内容。以江西某建筑石料矿山为例,紧跟绿色矿山建设的发展形势,紧密结合水泥灰岩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和基本要求,本着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科学合理、尽快达标的规划原则,立足于矿山实际状况,对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和重点工程进行规划和部署,为加快本矿山绿色矿山建设进程,争取早日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提供指导。

2矿山简介

矿区处于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本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性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工作区内的地表水系不发育,地表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矿区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坡地特征,大气降水可顺坡快速排至工作区外,因此,矿床地表水充水较易通过人工疏干。矿区土壤类型主要岩性为棕褐色-黄褐色粘土夹砾石、碎石。顶部为浅灰色腐殖土层,植物根系较多,粘土呈棕褐色,砾石为复成分砾石,颜色混杂。矿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区,生态环境条件优越,由于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覆盖率约为70%。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下统栖霞组、茅口组、二叠系上统乐平组以及第四系,区域构造以近东西向复式褶皱为主,同时发育一系列与褶皱构造相配套的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区域岩浆活动不发育。区域内矿产主要有水泥用灰岩、建筑碎石用灰岩等。其中,建筑石料用灰岩属于海相沉积型矿床,岩性为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成分主要为caco3,另有少量sio2、mgco3和泥炭质等沉积。该矿山为露天开采,采用垂直边坡走向倾斜分层阶梯式开采方法,从上而下,先剥后采,贫富兼采的原则进行生产。

为了深化矿山企业综合整治成果,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改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推进生态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市生态建设规划》、《**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矿山企业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现就创建绿色矿山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创建绿色矿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市为目标,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促进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二、绿色矿山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核发的采矿许可证。

(二)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保“三同时”验收。

河北全省已建立20多个国家级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区,80多个省级“绿色矿山”与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区,50余万名矿区群众从中受益。

曾经山清水秀的武安市西石门村,由于附近开矿,不仅环境被破坏,人均耕地也由3亩减少到了0.3亩。如今,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变———村里平整了开裂的土地,将多余的砂石运到村边的河滩上筑坝造田。几年来,共增加耕地1050亩、果园30亩,3800亩荒山得到了绿化。

变化,来自于我省大力实施的“绿色矿山”建设。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20多个国家级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区,80多个省级“绿色矿山”与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区,累计治理矿区面积3万多亩。500多个曾因矿山开采而饱受环境破坏之害的村庄重新焕发了生机,50余万名矿区群众从中受益。

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矿业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矿山一度达到2万多家。矿产在给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使一些矿区的生态和地质环境遭受了巨大破坏。裸露的山体、塌陷的大坑、纵横的地裂和随意堆放的矿渣,一度影响了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每年因矿山开采造成土地无法耕种的都在千亩以上,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地质灾害频发。

“一定要解放思想,辩证地认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局部利益、当前利益的关系,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一条必须把握住的底线。”基于此,2003年,我省下发《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方案》,首次明确“绿色矿山”的七条标准,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全省50%的已建矿山和闭坑或接近闭坑矿区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到2010年全省矿山或矿区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几年来,除多渠道筹措资金改造老的国有矿区外,为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真正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2006年底,我省还出台行政法规,要求从2007年起,对省内矿山企业征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采矿权人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经验收合格后,保证金本息返还采矿权人。此举进一步督促企业主动保护、治理矿山环境,避免出现新的“企业采矿、政府买单”的局面。

摘要:中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已全面开展。对绿色矿山概念进行了阐述,简要分析了中国绿色矿山的发展现状,以及新疆地区煤炭行业绿色矿山的发展形势,说明了建设绿色矿山的必要性。以哈密大南湖二矿为例,总结了大南湖二矿绿色矿山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而为今后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提出建议与看法。

关键词:新疆;绿色矿山;煤炭行业;大南湖二矿

煤炭工业属于资源型基础产业,煤炭占全国已查明能源资源储量的94%左右。相对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中国煤炭具备储量大、价格低、对外依存度低等优势。依据国家能源战略规划,截止到2020年形成石油替代能力4.0×107t以上、煤制烯烃2.4×107t、煤制油3.0×107t、煤制天然气5.0×1010m3的能源格局,初步分析可知需要增加煤炭需求量约6.5×107t[1]。煤炭作为中国的主体消费能源,需求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增长,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改变煤炭工业粗放经营现状,促进煤炭地区率先实现绿色转型,从而带动其他能源资源产业的转型,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建设绿色矿山是新形势下保证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绿色矿山的概念及内涵

“绿色矿山”是指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将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与社区和谐化的矿山[2]。从学术上来看,绿色矿山强调“矿产资源开发最优、矿山环境量扰动最小”,包括充分估计区域环境承载力、优化采选过程(无毒、少污染)、修复和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等,是矿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3]。建设绿色矿山的目标是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追求可循环经济为前提条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将绿色生态的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绿色矿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将矿山复垦和绿化,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硬件的绿化施工、节能减排等,也有软件的制度完善。绿色矿山建设以依法办矿为前提,从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六大方面全面贯彻落实绿色矿山的目标,实现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互协调统一,解决日渐突出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等问题,最终建成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山[4]。绿色矿山概念的提出顺应了中国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阐释了今后矿产资源科学合理开发管理和矿业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矿山企业应与时俱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山,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促进中国绿色矿业的发展[5]。

2绿色矿山建设现状

摘要:江西省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其矿产资源开采范围也不断增加。目前,因为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省内矿山开采环境持续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基于此,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山开采技术创新研究,通过保水开采,分区发展定位和方向,推行现代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以及生产过程清洁化推动绿色矿山的建设。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矿山;开采技术;创新

江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业省份之一,全省蕴藏矿产大约有170多种,探明出的储存量约有100种,而其中的15种位居全国第1位,20种位居全国前4位,70种储量位居全国前8[1]。矿业开发为我国以及江西省的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贡献,可同时江西省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由于对矿山生态保护缺乏一定的认知,再加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受到“有水快用”片面思想的影响,乡镇企业、个体采矿呼拥而上,导致省内矿山生态环境急剧恶劣,造成土地和植被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采空塌陷、次生地质灾害频频发生。而学术界目前对绿色经济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同其关键就是资源循环利用。从本质而言,以上观点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互为表里的[2]。走矿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建设矿山(矿山城市)“双型社会”,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的目的,是我国现阶段矿业政策的必然选择,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绿色经济的重要部分。在中国矿产资源需求量比较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部分矿种存在供需不均衡,优劣矿不一的状况下,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山开采技术创新

1.1保水开采。近年来的实地调研资料表明,采矿容易引发大量的水土污染事件,比如江西铜矿山的废水年排放量是20416×114m3(这里包括降水对废石堆浇淋产生的污水),其中某铜矿废水是直接排进大坞河,且废水流量占河水总流量的14.8%以上,河水ph值呈严重酸性,仅为2.67,总cu大约是13.65×10-6,河流长度14km以内的水生生物基本绝迹。大坞河和另外一条藏污河洎水在戴村周围汇合流入乐安河,出口处河水的ph总值是4.01、cu7.55×10-6、fe72.12×10-6,导致乐安河绝大多数的分河段受到严重污染,入河口下游3km以内的水中cu为0.5×10-6,ph值在5.5左右,18km以后ph值才逐渐升至6.1左右。加上河流沿岸村民采金活动频繁,导致乐安河全段238.5km河水ph始终低于国家规定的6.5,大坞河和乐安河的两岸稻田土壤与稻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酸及铜污金属污染。其中大坞河沿边土壤ph值大致在3.39-6.04,乐安河(宝库太白、凤州二乡大概全长在18km左右)沿岸土壤ph值在3.17-6.53,总cu分别是22.89-1685×10-6,33.7-1537×10-6。大量实验表明,土壤ph值低于3.9,会造成水稻绝产;ph值小于6,严重阻碍水稻正常生长。而煤炭矿坑产生的废水又是地质环境污染的一大来源,尤其是高硫矿区,矿坑废水通常会呈现酸性,对矿井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采煤时,由于关键层的逐渐破开,在该区域内地下水会形成下降漏斗趋势。地下水位是否可以恢复正常,这主要取决于地表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中是否存在软弱岩层被重新压实造成地下裂隙重新闭合而形成的隔水带。重视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就必须在实际开采中实现保水开采,即开采后即使地表水暂时形成下降漏斗依然可以恢复到原本状态,如图1所示。1.2分区定位发展方向。根据江西省内主体功能分区的具体规划、江西省矿产资源规划、鄱阳湖生态区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的颁布要求,鄱阳湖生态区、赣南区、赣西北区、赣北区和赣西区五大区域都属于江西重点开发区,生态廊道与生态重点功能区则划分为限制开采区,其他区域一类划分为普通开发区。从行政管理层面上出发,各个分区基本上是以县为基本单位实行划区,生态廊道根据有关管理要求划分为一定面积的带状区。重点开发区域通常进行重点工矿业的开发。其区域发展定位归类为促进全省经济持续有效增长的重要增长带,执行区域发展总规划、推动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重点开发区域需要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损耗、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其区域发展方向上,努力发展新兴矿业,普及循环、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利用科技手段改造传统能源产业,主动提高能源的清洁水平,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能源损耗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积极发展服务业,强化产业的配套能力,推动产业群落的发展。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有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手段。限制开发区域有必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矿业的持续性开发。在其区域发展定位上,努力构建江西省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示范区。在其区域发展方向上,必须严格控制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预,其开发活动不可以以损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性为前提,慢慢减少开发活动所占用的生态空间。江西省现存的矿业开发必须逐渐加以改造,使其成为低损耗、高循环、少排放、“零污染”的生态型绿色矿山。至于普通开发区域,在其开发与保护上需要注重统筹发展。在其区域发展定位上,致力于发展为江西与地方大宗矿产品的能源供应基地,确保江西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需求,推动矿业开发和地方经济社会共赢。1.3推行现代生态农业。泥石流灾害在露天矿区与地下矿山都会发生。露天矿区由于雨季滑坡、山体的倒塌都很有可能会出现泥石流,并冲入露天矿坑内,造成重大地质灾害。在地下矿山,尤其是取用崩塌法开采的矿山,当崩塌范围连接地表的时候,地表泥石以及水很容易从崩塌地道一同涌入地下开采工作面而形成泥石流。泥石流既威胁到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又会威胁到矿山周遭人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江西富家坞铜矿在1998年6月底就曾发生过一起重大地质灾害,当时在暴雨的冲击下形成100多万立方米的山体滑坡,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转为泥石流,形成固体堆积物45万立方米,堆积物的覆盖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矿山内的厂房以及相关设施绝大多数均被泥石所淹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0多万元。该矿因此而停产至今,总经济损失超过两个亿,宣告破产。矿区环境主要是指以开采、加工、研发矿产资源以及衍生产品的作业区和以矿区为中心的生活、经济区域。在绿色开采技术的支持上,必须全面利用绿色矿山生态系统,在科学规划以及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实行现代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如此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能源,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这必定会促进我国绿色矿山的构建。在矿区生态系统重建,建立生态农业时期,必须综合全面考虑到本区域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以及矿区内的生态环境,构建因地制宜的生态运转系统。所以,在高产、高效生态规划中必须率先进行地表沉陷地稳定性验证,通过矿山开采的沉陷理论,预计地表下沉情况,精准预估出稳沉后的地形、地貌,为矿山开采规划提供科学依据。1.4生产过程清洁化。构建绿色矿山,必须彻底转变以往矿山开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就必须落实清洁生产,科学调整原料比例和生产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控:首先,原料把控,在原料的采买与挑选过程中,重视对无污染原料的采集,提高燃料和资源的利用率;其次,流程控制,使用科学的技艺和现今的仪器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保证生产过程的有序化、清洁化;再次,终端控制,采取先进的仪器设备,根据国家对绿色矿山有关污染物排放的具体标准要求和尾矿的综合利用要求,对生产环节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循环应用,将以往矿业开采中侧重于污染物的终端处理转化为生产过程的清洁处理。构建绿色矿山至关重要的流程就是生产过程的全面清洁化,从而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的清洁生产,不仅有能够效提高矿产企业的生产率,也使矿产资源获得了有效利用,进一步缓解了江西省在人口、资源、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而这也是发展绿色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发展方向。

2结语

为巩固和深化矿山企业综合整治成果,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改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推进建设环境友好、平安幸福之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确保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创建“绿色矿山”活动,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之城为目标,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重点,通过创建“绿色矿山”政策激励机制,推进矿山企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促进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4年时间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对全市81户非煤矿山(不含有色集团公司、海螺水泥公司),实施总量控制,规划调整和关闭淘汰一批,最大限度减少矿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加快矿山实施环境、工艺和设施的投入改造,实现一批“绿色矿山”,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开展,最终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和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省省级绿色矿山创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土资发[20*]20号)及金华市国土资源局和金华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金华市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金土资[20*]82号)精神,为进一步改善我市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市建设,现就创建绿色矿山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创建绿色矿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矿山企业为主体,以建设生态市为目标,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促进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二、绿色矿山的基本条件

(一)矿山企业证照齐全,具有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涉及林业的,具有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征(占)用林地手续。

(二)具有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

摘要:信息化技术的长足发展不断影响着传统采矿行业,使煤矿企业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探讨数字化矿山、智能化矿山、绿色矿山和人文矿山建设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对煤矿企业智慧绿色矿山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煤矿;数字化矿山;人工智能;绿色矿山

煤炭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的长足发展逐渐影响并改变了采矿业,使其从传统采矿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变[1]。传统的煤矿单一追求生产、安全需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不止国家产业政策引导煤矿企业朝着智慧绿色矿山发展,更重要的是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基于当前战略形势,煤矿企业开展切合自身的智慧绿色矿山发展方向研究十分必要,为矿井转型升级、改善面貌、提高竞争力助力加油。

1数字矿山建设关键技术

1.1专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技术。智慧矿山空间数据框架是指在同一区域内抽象定义的、使用频率最高、最基础、最具有权威性的矿山空间数据资源[2,3],专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技术是专门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处理存储的专业转件技术,其发展和应用取决于空间数据基准和编码标准、信息元数据标准的统一和数据库的建设和丰富。随着国家行业标准的推进建设、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平台技术功能更加完善、处理速度加快。1.2面向智慧矿山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先进的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4],实现煤矿企业的传统六大灾害的超前探测和预报,并将数据进行传输、保存等,实现矿井智能感知。此外,对煤矿生产流程(包括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也应通过物联网技术(如三维模拟等)进行集成处理,将各种信息通过可视化平台呈现和传输、操控。1.3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移动互联技术。随着智能手机和通信技术即将进入5g时代,目前煤矿已建立基于移动终端的短信预警平台技术、生产信息共享技术,但并未充分发挥智能移动终端的作用[5]。煤矿移动终端在功能发挥方面大有可为,通过对矿山现有系统进行集成和升级、功能扩展,可实现矿山各类系统集成、多级联网、综合监管、应急指挥、安全信息管理、安全监管办公、矿山信息共享、矿山移动社交生活平台等功能。具体分为:(1)服务职工生活办公,通过软件开发和集成,可使煤矿职工通过统一的办公平台(类似于移动oa系统)进行公文传输、会议室预约、考勤、远程会议、网络票选、社交平台、移动支付等应用。(2)服务煤矿生产,通过权限划分和软件开发,实现各级领导可根据权限远程查看、了解矿井地面和井下生产、运输、灾害等安全生产信息以及操控设备。

2智能矿山建设关键技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函》(国土资厅函〔2017〕1392号)有关精神,结合《关于印发省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8〕9号)要求和我县实际,为有效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我县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

(一)概况。地处中腹地,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辖7镇8乡3街道,总人口45万。南距省会城市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110公里,位于连接两大城市的次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较为便捷,贵开高等级公路使县融入市一小时经济圈,四条高速连通,三条铁路一个港口使客货运输高效通达。境内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5.65%以上。

(二)矿产资源情况。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全县经勘查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磷、煤、铝土矿、铁矿、钼矿、重晶石、高岭土、石灰石、粘土、白云岩、地热水等35种主要矿产。目前,累计探明的磷矿资源储藏总量达19亿吨,特别是被称为“三阳开泰”之首的磷矿是国内磷矿富矿石的重要产地,其中p205(五氧化二磷)含量高于32%的优质富矿储量占全国80%以上,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磷矿之一,与湖北襄阳、云南昆阳并称“三阳开泰”。磷矿主要分布在金中、双流、永温、冯三、花梨、龙水等6个乡镇。依托资源优势,磷化工已成为县主导产业之一。县域内有效磷矿山23家,而洋水河流域有15家磷矿山,其中开磷集团占6个,因此洋水河流域成为县最重要的磷矿产地。根据已取得的找矿成果,县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以下特点: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分布不均衡;非金属矿产磷矿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深部潜力巨大;能源矿产煤炭分布不均,种类较多、煤质较差;金属矿产种类多、资源量不大;地热水资源较丰富,是全县新兴的潜在资源。

(三)开发利用情况。全县有效矿权56个,其中,磷矿23个、铝土矿4个、高岭土矿1个、地热矿泉水1个、石灰岩矿2个、硅石矿2个、砂石土矿23个。23个磷矿山11个正常生产,12个停产,而洋水河流域有10个生产, 2020年磷矿开采量1174万吨,其中,开磷集团830万吨,民营矿山344万吨;4家铝土矿山,现仅有县马场镇楠木渡铝矾土矿(鑫联公司)达到生产条件,2020年共生产9.75万吨;2020年23个砂石土中有16个为2020年底新设采矿权,现正在办理环评、安评、临时用林用地手续,2家企业自行停产,3家企业正分别办理环评、临时用地用林等延期手续,仅1家企业正常生产;硅石、重晶石等矿山均处于停产状态。

(四)矿山环境情况。随着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也不断出现,矿山开采导致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等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139处,其中因采矿活动引发的有27处,威胁人数达25185人。全县矿山采空区面积约20.98km2,占县域总面积的1.03%,其中开磷集团矿区采空区面积约16km2;其他矿山采空区主要分布于双流、永温、花梨、冯三等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