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6 00:58:08

隧道施工

隧道施工范文篇1

洞口施工原则及所采取的措施

(1)隧道洞口施工必须坚持18字方针(2)必须坚持采用弱爆破或人工、机械等开挖的方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护围岩的完整,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3)洞口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辅助措施:做好洞口修建前的地形、地质条件调查,提前采取措施应对不良地质灾害;提前做好防排水系统,尤其是含水量大的地区以及雨季施工的时候;尽量少开挖边仰坡土石方保护好既有的植被,生态环境;提前编制进洞专项施工技术方案。(4)要高度重视洞口超前支护和超前预加固处理措施:超前支护主要包括管棚加固法、超前小导管加固法、超前锚杆法、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封闭法、抗滑桩等;超前预加固中主要指的是超前预注浆,包括地表注浆和洞内超前钻孔注浆。

进洞前施工准备工作

(1)清表和清除危石:进洞施工前应将洞顶地表范围植被清除,特别是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的危石。(2)做好截水沟施工:部分洞口地表地势较平缓,大部分又处于沟谷,雨水经常汇集洞口,故进洞前应认真施作截水沟,以及时截除地表水。尽早完成洞口排水系统。(3)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边坡、仰坡的放线刷坡,自上而下的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开挖中对地层动态应进行监控量测。(4)尽早施工洞门端墙,防止边仰坡滑塌,避免落石对施工人员和机械伤害,损坏,确保施工机械、人员的安全。(5)地表加固:根据洞口地表表层岩石风化破碎情况,为了确保隧道进洞施工安全,在进洞施工前,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地表加固。

单向进洞法

隧道施工范文篇2

本隧道地处鄂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多雾、雨量充沛,区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洞内以ⅲ、ⅳ级围岩为主,地质主要以寒武系上统耗子沱群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中厚产状,弱风化。但是断层、溶腔、夹层频频出现,节理裂隙较发育。本隧道全长2651m,分进出口掘进,进口里程为dk238 669,出口里程为dk240 300。

2破碎地质带与隧道的关系以及对施工的影响

破碎地质带是指松散地层、岩溶、断层、软土地段、土加石、溶腔等不利于隧道工程施工的不良地质环境。在施工中发现,不良地质地段的变异是非常复杂的,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和施工方法以及防范措施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破碎地质在隧道施工中会经常出现,如认识不够,施工工艺安排不合理,会造成塌方,这样不仅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困难,而且耽误工期,并且会带来安全隐患,甚至会造成安全质量事故。因此隧道不良地质带的施工必须制定安全、稳妥的施工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施工措施,切忌盲目施工。不良地质的发现一是要熟读设计文件、掌握设计意图以及详细的地质情况;二是要勤观察并要对症下药,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地质发育情况,必要时采取有效的辅助措施,如tsp、超前钻孔、红外线探水、地质雷达探测等超前地质预报措施。

3破碎地质的施工原则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如遇到不良地质段,首先要对地质、水文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严格按照“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衬砌、”的指导原则。

(1)先治水:在有水地段,应采用引、排、堵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好岩溶水,消除隐患。

(2)短开挖、弱爆破:不良地质段,应遵循多打眼、浅打眼、弱爆破、短进尺的原则,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

(3)强支护:及破碎地段,应采取锚、喷、网联合支护的原则。如果喷锚支护仍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护能力时,应及早装设钢架(工字钢或格栅钢架)支撑加强支护。

(4)勤量测:及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如变化较大,应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5)早衬砌:在监控量测反映围岩变化稳定、边墙完成后,衬砌结构尽早封闭,改善受力状态,确保衬砌结构长期稳定、坚固。

4长鹰坝二号隧道的开挖方法

由于长鹰坝二号隧道地质情况复杂,节理较发育,溶洞、断层、土夹石岩层等不良地质频频出现,所以全断面开挖法已经不再合适,结合实际地质情况,我们采取了上下断面顺序开挖法,采用减轻震动控制爆破技术。下面就以dk239 705~ 770段岩溶处理措施为例,浅谈一下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方法。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如果围岩的整体性差、稳定性差、风化程度比较严重时,一般多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方法。上下台阶开挖法,就是上半断面施工(包括支护)一段距离后(至少50m),再进行下半断面的开挖和支护。这种情况的施工难度取决于围岩破碎的程度以及填充物的含水性、活动性。

(1)长鹰坝二号隧道进口施工至dk239 710时线路左侧出现粘土填充物(附图1),通过超前钻孔探测发现前方20m范围内仍是破碎岩层并向线路右侧发展,围岩破碎程度严重,自稳能力差。施工不当极易造成侧壁整体滑塌,应注意辅以钢架和喷锚网联合加强支护。我们采取了在侧壁不良地质的范围布设¢42小导管注浆固结岩体;与线路方向成15°夹角、长度为6m,施工方法采用先两侧、后中间,短进尺、快支护的原则,较顺利的通过了该地段。

(2)施工至dk239 720时拱部出现大量的砂砾土填充物,随着进尺填充物逐步扩大,因考虑安全起见,改为人工配合机械施工,以人工为主,尽量缩短进尺,一般为一榀钢架间距的进尺。

(3)至dk239 750时隧道大部分断面都在破碎岩层中,且破碎程度比较严重,随时有掉块、滑体现象发生。在开挖方法上采用了分部开挖法,即先开挖破碎带,开挖完成后立即采用¢42小导管注浆封闭岩体,待注浆效果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开挖较好围岩。在开挖时可采用风枪与小炮相结合,但必须考虑减少对已封闭好破碎带的振动。在下断面施工中,必须使上断面钢架与下断面钢架之间焊接牢固、下断面钢架座落稳定。

5破碎带的支护方法

在开挖的同时,应及时施做初期支护,这是破碎地段施工的原则。以免围岩暴露时间过长,产生松动、变形或掉块以及坍塌现象,所以应遵循“早支护,强支护”的原则。一般在破碎地段采用喷锚网联合支护方法。在必要时,应采用超前小导管或超前管棚和钢拱架加强支护。在dk239 710时虽然我们对破碎带进行了注浆固结,但这只是临时支护,考虑到整体结构的稳定,对该段我们进行辅以钢架加强支护,施做钢架从dk239 705开始,钢拱架间距50cm,纵向连接钢筋用¢22螺纹钢间距加密至50cm,因为在线路左侧出现大量粘土填充,基底极其松软,为了使钢架座落稳定,我们在左侧基底设置p43槽钢并延伸出破碎区段如图2所示,这样确保钢拱架座落稳定不下沉,并且整体性较强。每榀钢架在边墙位置设置长3.5m的锁脚锚杆与槽钢焊接成一体。

dk239 730左侧为粘土填充,即易发生坍方或掉块现象,所以在钢拱架架立完毕后,在左侧设置3.5m长的小导管并注浆加固岩体,小导管施工如图3所示,梅花型布置。上断面施工至dk239 750时,线路左侧发生塌方现象,隧道左边形成一空腔(纵向2.8m,高度无法测出),这种空腔处理就不能再以简单的钢架支护。首先,考虑到安全起见,要对空腔周围的危石、险石进行处理,然后进行钢架架立。钢架后面钢筋网片和纵向连接筋焊接牢固后,支模喷射c20混凝土,待喷射混凝土达到一定程度后,拆除摸板,用c25素混凝土施做1m厚护拱,在护拱上垫至少1m厚砂土,对空腔内的落石起缓冲作用,防止破坏钢架支护结构。如图4所示。

6超前预报工作

隧道破碎带的超前预报工作在隧道施工中是一项基础性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它又是隧道动态设计的主要决策依据。因为不良地段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如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依然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将导致塌方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因此,要根据实际地质变化情况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得以实施原则:在隧道施工中要做到“加强探测,强化治理,不留后患”的原则。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掌子面地质素描法(2)物探法(tsp203,地质雷达法,红外线法)和钻探法(超前深孔钻探)。根据以上几种方法得出的地质资料再结合实际地质素描,进行初步的地质分析,判断破碎岩体的发育情况。隧道破碎带在隧道中是有一定的延伸长度的,它的出现也是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的,若隧道局部围岩破碎、石质较差,且围岩软硬分界明显,应小心对待,可根据岩层的走向、倾角等预测前方可能出现的地质变化情况。

在实际开挖作业中,若钻速突然加快,岩浆有异常变化时,则肯定存在明显的软硬岩层分界面,应探明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对重点怀疑地段,采用超前水平钻孔。根据岩芯和钻进过程中的岩粉、钻速和水质情况,判断前方水文、地质条件;取岩芯,并利用岩芯作试样进行试验,对钻进的地质状态进行判断;钻速测试,根据钻机在岩石中的钻进速度和岩石特性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7监控量测

7.1监控量测的目的

现场量测是隧道工程监控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了解围岩变形和应力变化的动态过程,掌握隧道围岩的稳定情况,判断支护系统地可靠程度,是直接为施工和支护系统的设计服务的。通过现场量测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规律,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工程预测,确定施工对策和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

7.2量测部位的确定和测点的布置

尤其在围岩破碎地段,更应该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在破碎段,一般都是边开挖边支护,所以在支护工作完成后立即布设量测点(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进行量测工作。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测点应尽量布设在同一断面上,量测断面间距一般在5m左右(破碎段),尤其在洞口埋深较浅地段更应该缩小量测间距。通过每次的量测数据,及时汇制时间与位移之间的变化曲线图,从而可直接了解该点的围岩变化情况,为施工提供依据。

总之,量测试监控的手段,监控是量测得目的。监控过程可分为:现场量测——数据处理——信息反馈。

8结束语

隧道施工范文篇3

关键词: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对于大断面隧道工程施工,要基于隧道工程现状,并结合经济技术论证,对施工开挖等工艺进行选择。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的受力条件较为复杂,其衬砌结构通常承受着较大的围岩压力。另外,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施工工序转换,且开挖隧道会多次对围岩造成扰动,极易导致围岩失稳,甚至破坏隧道结构。为此,必须把握施工工艺要点,有效保障隧道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1施工工艺

1.1三台阶七步开挖工艺。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对ⅳ级隧道围岩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该施工工艺能实现对大型挖装设备的充分利用,能大幅度提高施工功效,并有效减少临时支护的成本,从而提高隧道工程施工的综合效益。隧道洞口段通常埋深较浅,且地质状况相对较差,岩层极易出现破碎、风化等现象,缺乏良好的稳定性。为此,要严格遵循“早进晚出”的施工原则,先支护后开挖,及时开展衬砌施工将洞口有效稳住,并避免盲目开挖。对洞口实施衬砌施工,实现简支梁构造后,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逐步推进[1]。1.2双侧壁导坑工艺。双侧壁导坑法,又称为眼镜工法或者双侧壁导洞法。该施工工艺主要是在隧道主体两侧对侧壁导坑进行开挖,对洞口段以及围岩破碎段的隧道较为适用。对导坑进行开挖,要避免直接或间接对围岩造成扰动。导坑断面要近似地保持为椭圆状,确保其周边轮廓圆顺,防止应力过度集中。在初期施工阶段,要选用挂网以及格栅钢架作为施工支护,及时开展施工作业,确保断面及早闭合,实现对围岩自承能力的有效利用,对围岩变形进行有效控制[2]。另外,要针对围岩支护结构构建相应的监控测量系统,提高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合理调整各项施工工艺和相关设计参数,有效保障施工安全。双侧壁导坑施工工艺如图1所示。

2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施工实例

2.1工程概况。某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工程1号隧道左幅长度为740m,其中暗挖段实际长度为370m,2号隧道左幅和右幅长度均为520m,其隧道净宽为19.5m,净高为9.5m。该隧道工程1号隧道及2号隧道的最大埋深分别是38m和29m,开挖断面超过250m2。该隧道工程施工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工艺和双侧壁导坑工艺进行比较试验。其中,三台阶法以4榀钢拱架作为支护,进尺2.4m;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总天数为9天,以9榀钢拱架作为支护,进尺4.8m,每天平均进尺0.53m。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相对于三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引发的地表沉陷较少,但开挖断面存在较多分块,且对隧道围岩造成了较大扰动,初次支护期间,全面闭合耗费了较长时间。在开挖后,各分块立即实现闭合,但施工速度相对缓慢,施工成本较高。从施工成本和施工进度来看,三台阶法相比双侧壁导坑法更具优势;从施工安全来看,则双侧壁导坑法相比三台阶法更具优势[3]。2.2施工工艺要点。(1)隧道开挖施工若隧道洞口软弱段存在的ⅴ级围岩是砂土状全风化花岗岩,则直接实施机械开挖,或通过爆破法实施开挖。在爆破施工期间,要严格控制实际装药量,在一定范围内对爆破振动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严重影响围岩。要分阶段进行隧道开挖,并对进尺长度及台阶长度进行严格控制[4]。要将左右侧壁导坑相应的前后间距控制在20~40m范围之内。通常分为上台阶和下台阶对侧洞进行开挖,每次开挖均需将循环进尺严格控制在0.6~1.8m范围之内,将台阶长度控制在10~20m范围内,将衬砌滞后开挖控制在25~40m范围内。(2)隧道防排水施工防排水施工要遵循因地制宜和综合治理的原则,防、堵、截、排有效结合。将排水边沟设置在行车道前进方向的左右侧边缘,将φ10cmhdpe纵向排水管设置在衬砌两侧相应的墙脚外侧,并用φ10cmhdpe排水管横向连通排水边沟[5]。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沿隧道全长设置厚度为2.0m的eva防水板,并使用规格为300g/m2、幅宽在2.0m以上的无纺土工布。将埋式塑料止水带设置在沉降缝中,将遇水即发生膨胀的止水膏用于纵向施工缝以及环线中。在防水层与锚固支护二者间,环向设置mf12塑料盲沟,盲沟间距控制在10m。二次衬砌施工要选用抗渗等级在p8以上的混凝土[6]。明洞段衬砌需使用两布一膜的外贴防水层,洞顶回填时设置两道黏土隔水层。截排水沟设置于洞顶,以避免雨水破坏洞口及坡面。防水层施工时采用无钉铺设工艺。基面处理至少要比防水层作业超前两个循环。防水层施工则要比隧道二次衬砌超前5~20m。铺设开始前,要预先对初期支护的喷射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确保其表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在铺设防水层的过程中,要借助设备仪器在施工作业面对复合防水板进行固定,然后会用到热熔衬垫以及射钉固定的专用防水板。防水层之间的搭接宽度控制为10cm。根据射钉的实际温度,并结合设计速度实施焊接。焊接完成后,要对焊缝进行气密性检测,将气压增加到100~150kpa,若气压在3min内保持不下降,即认定焊缝合格[7]。(3)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仰拱施工完成后进行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在隧道围岩以及初期支护的变形保持基本稳定时,实施二次衬砌施工。若隧道的水平收敛速度为0.1~0.2mm/d,且拱顶位置的下移速度保持在0.1mm/d,则认定隧道围岩稳定。对于ⅴ级围岩及ⅵ级围岩而言,二次衬砌施工时,要基于衬砌具备的承受能力合理设计围岩压力,并以测量结果为依据,确定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间[8]。若衬砌段的围岩变形超出允许范围,且缺乏足够的初期支护力,除了对初期支护进行强化外,还要深入研究二次衬砌的相关参数,有效保障变形稳定。要借助液压衬砌台车对正洞拱墙相应衬砌实施整体浇筑,采用泵送入仓的方式,并借助插入式振捣器实施振捣。通常,养护时间控制在36h以上。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再拆模。拆模之后,要养生14d以上。在洞外设置混凝土拌和站进行集中拌制。衬砌混凝土的实际质量受运输、浇筑以及振捣等施工环节的影响。为此,要严格遵循施工方案设计中的各项要求,以现场试验结果为依据开展施工。根据隧道实际情况,制作大型模板,在台车上设置捣固器,通过外部振捣法实施对混凝土进行捣固,并严格控制振捣时间。

3结语

综上所述,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三台阶七步开挖工艺以及双侧壁导坑工艺。在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施工中,要把握隧道开挖施工、隧道防排水施工以及隧道二次衬砌施工等施工工艺要点,有效保障隧道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明均.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6,14(5):37-38.

[2]徐晨,吴艳.喀斯特地区单洞4车道隧道支护参数及开挖方法探讨[j].交通科技,2016(3):92-95.

[3]钟恩.单洞四车道特大断面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17(z2):158-159.

[4]张涛.浅埋偏压超大断面公路隧道洞口施工方案研究[j].中国水运月刊,2016,16(7):219-220.

[5]张志常.公路隧道大断面改扩建施工开挖方案[j].低碳世界,2017(25):233-234.

[6]黄伦海,钱七虎.公路隧道大断面改扩建施工开挖方案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6,53(5):145-153.

[7]赵倩.四车道特大断面大跨度隧道的开挖与支护力学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6(6):145-149.

隧道施工范文篇4

【关键词】隧道工程;安全风险;施工管理

1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

隧道工程是城市交通轨道项目、高速公路项目、铁路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普通的工程项目,隧道工程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安全风险较大,所以在实际施工设计中需加强安全管理,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设置安全目标。施工单位应结合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安全风险类别,灵活设计可参考的“安全管理目标”,使施工人员以此为导向,规范施工操作流程,抓住隧道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点。2)确定安全管理主体。为使施工单位有序地完成隧道建设中的开挖、爆破工作,相关人员需提前进行隧道勘测、实地测量工作,所以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应从该阶段入手,评估隧道勘测、现场施工准备、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并制订科学、合理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方案。让一线施工人员能够基于安全管理措施,树立安全意识,主动、积极地防范安全风险,并且能够在隧道施工期间快速识别安全风险,规避风险损失。3)安全风险监测。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导致其风险性较强,因此,安全风险监测同样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相关人员需借助详细的风险监测数据,识别、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制定出利于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隧道施工现场的财产安全,将各类安全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1]。

2隧道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分析

2.1隧道施工方案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技术体系逐渐成熟,但在解决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时仍存在隧道施工方案针对性不强的情况:(1)隧道施工方案在具体实施时没有对安全风险起到制约作用,施工人员在落实各类施工方案时,尚未结合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来源、类别来分析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未分析施工技术方案对安全风险的防控作用,最终使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时施工方案安全管理效能不明显。(2)隧道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施工人员可能会面临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所以对安全管理的灵活性有着较高要求。但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持续地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制订的施工方案、安全管理计划与实际安全风险不符,最终引起不可预估的风险损失。

2.2施工时的现场管理问题

隧道施工现场管理是在现场勘测隧道工程的现场环境后,设计隧道施工方案,组织一线施工人员落实隧道设计图纸的管理工作。隧道施工现场管理包括材料堆放管理、施工组织指导、现场支护管理、隧道洞口开挖管理等内容。现阶段,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在于支护管理、隧道开挖,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较大,频频发生塌方这类安全问题,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为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质量,还应重视隧道施工中的现场管理。

2.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缺乏

施工人员作为隧道工程现场管理、安全控制的主体,其安全意识、安全管理能力均会影响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的防范效果。但根据以往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知,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严格遵守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施工操作不规范,从而使得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安全损失。

3隧道工程现场控制措施

3.1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1)隧道洞口开挖。隧道工程建设中,洞口石方应通过“弱爆破”的方式进行开挖,隧道边坡、仰坡则需采用机械、人工开挖的方式,人工开挖过程中应采用“锚喷支护”增强该区域的稳定性。洞口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提前进行支护、防塌陷处理,优化防排水设计,基础防护措施实施完毕后,及时加固隧道洞口的基地,进行明洞、洞门施工。为优化洞口开挖技术方案,洞门施工时可配合组合钢模、模板构件环框式洞门,并通过整体衬砌的方式确保各结构有效连接。在此期间,为在隧道工程现场控制中加强安全管理,还应明确隧道开挖流程,全方位做好安全支护处理,具体开挖顺序如图1所示。2)明确隧道初支重点。初次支护是隧道工程现场控制、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人员在隧道开挖出渣后需尽快进行初次支护,避免隧道内部岩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初次设立支架时应基于围岩等级,合理布设支架,若围岩较差,施工人员应在设立支护拱架前期进行混凝土初喷,防止后期岩石掉落。另外,初次支护完毕后,施工人员应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设置沉降监控点,但不同围岩等级,其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会有一定差异性。比如,ⅴ级围岩、ⅲ级围岩、ⅳ级围岩的观测点设置间距分别为10m、50m、20m。3)重视隧道仰拱施工管理。隧道仰拱施工时,ⅲ级围岩的仰拱与隧道现场的“掌子面”间距应控制在89m以内,ⅳ级围岩为50m,ⅴ级围岩为39m。并且由于隧道仰拱施工包含电工作业,所以应提前设置照明设备,岩层出渣时应加强安全防护,组织专人指导该环节的施工作业。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应定期检查、维护仰拱栈桥,使行人、车辆能够安全通过,且该区域的安全通道与掌子面距离应保持在15~25m范围内。

3.2优化施工组织管理

为优化隧道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减少安全、质量风险,施工人员应合理选择隧道施工方案,明确不同类型隧道工程中各类隧道开挖工艺的实用性。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应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及其他方面,优化施工组织管理。对于隧道工程而言,材料进场时,应重视材料质量检验。进度管理的关键在于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管理人员应全面安排材料进场、人员管理、作业协调、设备调用等工作。日常管理过程中检查隧道施工进度,分析各道工序、工程所需时间,监测各项施工方案的实施情况,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使施工人员高效完成隧道工程中的各项作业。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应加强隧道工程中的人员组织管理,优化隧道施工组织结构设计,明确相关主体在隧道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中的责任,使其依据相关管理制度,积极履行自身责任与义务。

3.3做好隧道施工人员管理和安全风险培训工作

1)在隧道工程中,应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让施工人员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安全防护、安全施工的方法,将隧道施工中的各类安全措施应用在施工中。比如,隧道高空作业时,建设单位可提前对施工人员展开安全培训,使其了解高空作业时应进行的安全管理内容,严格遵守高空作业时的安全制度。2)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观看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案例,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安全培训、安全施工的价值,能够主动记录、分析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并在施工活动中自觉规避各类安全风险,警惕安全事故。最后,建设方应定期检查隧道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同时设计安全警示标识,对于从事危险施工作业的人,可在加强安全培训的前提下,为其购买安全保险。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应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全方位落实现场的安全监管工作,将安全检查作为现场管理的重点内容。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合理增加安全管理投入,配置可靠的安全设施,成立安全监管小组,不定期进行现场施工作业的检查[2],排查安全风险隐患、违规作业,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为隧道现场施工中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助力[2]。

3.4加强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和交流

1)确定监测项目,选用监测设备和仪器。隧道施工活动中监控量测的主要项目有“现场地质”“现场支护情况”“拱顶下沉”等,可用的量测仪器有iss30a数显收敛计、钢尺、水准仪、水准尺等,具体监控内容包括隧道开挖面围岩的“自稳性”、隧道洞口浅埋地表的下沉情况、围岩收敛量、支护设计合理性、拱顶下沉值等。2)正式量测时,施工人员应选择具有防震功能的测试元件,并将其埋设在隧道工程的现场“测点”处。量测前期应注意检查设备参数、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问题,确认其状态良好后投入使用。测试完毕后整理所用仪器,记录量测后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其他量测资料。3)设置量测点时,施工人员可根据隧道开挖后全断面的水平基线,分别布设3个量测点,隧道起拱处水平布设1个量测点,隧道基面、起拱线下方均设置1个量侧点。隧道施工中,相关人员应重点量测隧道周边水平位移、拱顶下沉情况。首先,埋设量侧点时,施工人员应在喷锚支护完毕后,使用风钻机在隧道周边钻孔,钻孔规格为深度20cm、孔径40mm。钻孔后灌入“锚固剂”后应用固定杆件,但杆件在钻孔处的外露长度应控制在45mm以内,避免在后期因外部受力而受损。在此过程中,相同水平基线处的测点应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先线段上,确定各量测点后启用隧道数显收敛计,分别量测隧道周边水平位移情况。其次,将固定杆埋设在拱顶的量测区域,杆件外露区域需要布设挂钩。对于拱顶下沉的量测活动,量测点大小应符合量测要求、量测环境。在隧道施工中设置支护结构时,相关人员还应避免损伤量测点,若量测点因意外被掩埋,量测人员应及时重新布设量测点,保证量测数据采集的持续性。量测拱顶下沉值后,还应结合隧道实际埋深以及隧道开挖面的净高确定地表下沉的量测点。在水准尺、水准仪的作用下,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量测精度较高,量测数据的精度值可控制在2~3.5mm范围内。获取完成的量测数据后,相关人员应分析、整理所有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曲线,以此促进量测后的信息反馈与交流,使施工设计人员能够结合量测后的各区域特征曲线,了解隧道施工中各区域的变形、位移情况,从而监控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加强现场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比如,特征曲线图中发现支护区域的围岩存在变形情况后,管理人员可快速识别安全风险,组织人员撤离。

4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安全生产,安全建设”的基本目标,隧道工程施工应加大隧道安全管理力度,持续优化施工组织管理,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增强其安全管理意识。在此过程中,隧道建设单位还应从技术角度出发,用先进、适用性较强的技术方案保障隧道开挖、爆破、现场支护中的施工安全,保障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施工管理质量,提升我国隧道工程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喇英阁.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智能城市,2020(3):21-22.

隧道施工范文篇5

关键词:隧道建设;安全;管理措施

太佳高速公路吕梁段,全长119.55km,共有隧道18座(其中:石质隧道2座、土质隧道16座),单洞长45133m,占总里程的19.24%,宝塔山、架梁山、临县3号隧道为特长隧道,难度最大,且为全线的控制性工程。由于本项目地处山区,地形地貌地质非常复杂,建设工期又短,因此,如何安全组织管理好全线隧道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培训,落实责任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建设符合工程实际的安全生产文化;提高安全生产认识,认真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包括光面爆破技术、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黄土隧道分部开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培训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知识。建管处根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多次通过会议、文件及现场督导等多种方式,促使各施工、监理单位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做好了隧道塌方、涌水、瓦斯、交通事故等各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器材、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按规定报监理单位批准并报建设单位核实,并进行了多次预演;各施工单位组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了隧道开挖、喷锚支护、二次衬砌施工的岗前技术、安全培训,建管处组织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将地质超前预报、洞内通风、钻爆设计和爆破器材的管理、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及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防水堵漏、临电管理等工作作为主要控制点,通过巡检、专检、旁站、指令、专题会议等手段进行监控;对预防坍塌、漏水、突泥、瓦斯爆炸事故措施的落实以及应急预案的审查和演练情况进行监控。

2强化组织,规范现场

严格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把安全生产、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控制、应急救援预案等作为主要内容。对穿越断层破碎带、软岩变形、膨胀土、富水黄土等不良地质地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共同组织编制,经监理部审核、建管处审查以及专家评审论证后实施,并由施工员、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督。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现行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对隧道的开挖、锚杆施工、钢筋网加工及安装、钢支撑的加工及安装、喷射混凝土、仰拱全幅施工、二次衬砌、隧道防排水以及隧道辅助措施等各分项工程进行了逐级交底工作。施工中,严格工序管理,规范作业流程,加强对进入隧道人员的管理,建立出入隧道登记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火工品进行管理,火工品专库存放专人管理,雷管、炸药、导爆索分库存放,严格执行火工品的出入库登记和使用登记制度。对纳入合同的安全生产费用,必须保证足额投入,绝不允许挪作他用。

3超前预报,实时监测

对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超前地质预报方案,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预报的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配备符合信息判断、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的先进仪器和能够胜任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技术人员。同时,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实施。超前地质预报显示地质条件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在上述前提下,将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制定详细的监控量测方案。配备监控量测专业人员,并根据地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建立最大日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的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布点量测,确保监控量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支护参数。并及时反馈量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设计验证后及时根据量测数据调整设计参数,随时调整开挖轮廓、支护参数,根据量测数据指导施工生产。

4严细程序,稳妥进洞

隧道进洞前,由建管处组织设计单位、技术专家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参加,详细调查洞口地质、地形特点,对洞口段100m范围内每2m实测横断面,对洞顶冲沟发育情况进行掌握,并查看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结合隧道洞口的实际情况。每一个隧道洞口均进行了大管棚超前支护,短进尺、强支护、预留核心土、三台阶开挖支护的进洞方案。进洞施工专人负责监控量测,逐榀开挖,及时支护,进洞15m后仰拱封闭成环,并且在进洞前衬砌台车进场,对洞口段尽快施工衬砌,确保了安全进洞。

5严格工序,均衡推进

隧道施工既不能盲目追求单工序的超前,也不能单单把开挖进尺作为隧道进度的考核指标,而是应科学组织、严格工序。均衡推进。我们一是做好了开挖支护断面上中下分部施工之间的工序衔接及质量控制,确保在各台阶分部转换时隧道沉降、收敛变形受控,保证开挖支护安全顺利进行;二是坚持以新奥法指导施工,开挖后立即初喷混凝土封闭,及时进行初期支护施工,缩短岩面暴露时间,充分发挥围岩自稳能力,保证洞身稳定;三是坚持“仰拱超前,衬砌紧跟”,v级洞口段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30m,二衬距掌子面不大于40m,不留隐患。

隧道施工范文篇6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管理;事故频发原因;管理措施

1引言

铁路隧道施工管理是铁路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铁路隧道施工管理工作,对于完善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降低施工事故的发生率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近年来,我国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单位也开始重视其施工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各项强化措施来保证铁路隧道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铁路隧道施工中事故频发的原因

2.1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现阶段,造成我国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建设单位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够重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危险因素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进而导致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难以为实际的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制度支持。另外,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使得铁路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相关管理人员在施工安全检查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且施工安全监督机制也有待完善,最终导致铁路隧道施工事故频发,在很大程度上也威胁着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1]。2.2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这也是造成铁路隧道施工中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1)在铁路隧道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瓦斯爆炸、洪水、山体坍塌等事故,这都需要施工人员在正式开始铁路隧道工程的建设之前,加强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对于在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提前制定应对措施。但是,就目前我国铁路隧道施工管理的基本现状来看,部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没有重视对铁路隧道施工的现场调查,进而使得施工工作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2)由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为了缩短工期,存在盲目的赶工现象,无形中也增加了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3)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经常需要用到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科学技术,而部分施工人员对于施工机械设备和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还不够熟练,导致施工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3加强铁路隧道施工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铁路隧道建设单位要想加强铁路隧道施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作用,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为实际的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供完善的制度支持。为此:(1)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铁路隧道工程的分析,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以此来作为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指导;(2)施工单位在建立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实现工程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的优化配置,加强对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精细化管理,并做好各个施工工序的衔接,在每一道施工工序完成以后,施工单位都需要安排相关的监理人员进行检查,在检查合格以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3)施工单位还需要明确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重点,增加工程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建立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相关的责任制度,加强责任落实,有效保证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3.2加强现场管理。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以此来提高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水平:(1)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技术的优化,促进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2)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分析,不断提高施工图纸的可行性,并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保证施工图纸的有效落实;(3)施工单位还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协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责任制度,让相关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的施工和管理工作中做到各司其职,保证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的有序性。3.3加强钻爆施工的管理。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钻爆施工的管理,明确钻爆施工在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使其熟练操作爆破的机械设备,并在取得了相关的合格证以后方可上岗工作;(2)在实际的爆破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对光面进行科学的爆破,从而避免在施工中出现超欠挖、塌方等安全事故;(3)施工人员还需要保证爆破面的平顺性,避免在施工中出现支护开裂等不良情况,促进施工的顺利开展。3.4加强二次衬砌的施工技术的管理。铁路隧道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对二次衬砌的施工技术的管理,具体操作如下:(1)在二次衬砌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对隧道净空进行检查,以确保二次衬砌厚度。(2)在进行防水层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在二次衬砌施工前,需要先施工防水层,并对其进行检测,在检测合格后,方可施工二次衬砌。另外,施工人员在浇筑二次衬砌前,应清除防水层表面灰层并洒水养护。(3)施工人员在进行钢筋安设的时候,需要在防水层施工结束后,按照设计数量和要求安设衬砌钢筋。钢筋和模板间需要采用与二次衬砌混凝土相同配比的细石混凝土或砂浆制作垫块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二次衬砌结构两侧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能伸入保护层内。3.5加强防水层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铁路隧道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防水层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防水层的施工技术,具体可以根据铁路隧道工程的建设要求选择,综合黏结法和防水卷材的方法来进行防水层的施工。同时,在进行防水卷材的铺设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顺着拱部环向进行,并合理控制搭接和黏结的程度,以此来保证防水层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3.6加强信息化监控监管水平。在实际的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单位要想提高其管理水平,还需要加强信息化监控监管水平。为此,首先,单位需要引进信息化设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将铁路隧道工程管理信息输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其次,单位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使其在日常的铁路隧道施工管理中可以熟练应用各种信息化管理的设备,保证工程信息化监控监管的水平;最后,单位需要加大工程信息化监管的资金投入,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及时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更新,实现其管理效益的最大化[2]。

4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隧道工程是我国的一项社会基础工程,对我国的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意义重大。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保证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最终促进工程的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1】丁军强.铁路隧道施工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5):1570.

隧道施工范文篇7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施工管理

隧道施工在环境上具有特殊性,因此,决定了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的必要性。对隧道施工进行安全分析时,首先要对隧道施工之前的地质、气候等条件进行分析,还要进行相关的地质评估,确保隧道施工有地质方面的保障;其次,在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时,要考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考虑进行评估时需要对其投入的资金以及人力成本等问题。不能片面地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要提高管理层人员以及现场施工人员对隧道施工的安全意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是整个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保障,因此,对隧道施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是非常有必要。

1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对隧道施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在完成工程地质勘测之后。这时候整个工程的地质勘测已经基本结束,但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为了更加安全地对隧道进行施工,还需要对隧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做好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提升人员的思想意识,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是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点,对于隧道竣工后能否投入使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勘察,对周围环境和气候进行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条例,在施工要求和具体的施工目标中将安全管理条例贯彻到各项施工工序中,确保施工的顺利完成。

2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

在进行隧道施工时,由于外部因素带来的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以及人为施工过程中不合理行为带来的安全风险,都是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两项影响因素当中,人为因素占主要地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操作人员的管理进行约束来降低安全风险。2.1外部因素带来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在进行隧道施工时,外部因素会对施工带来安全风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引发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是:①工作面出现坍塌,在开挖隔水层地段时,会出现涌水现象,造成初级支护时间延后,进而形成变形;②结构坍塌,在一些围岩条件不足的位置,会引发隧道周边土体变形较大,造成建筑物和地面交通的不良影响,在软弱地区特别是含水量较多的地方,人工干预开挖的上层进行回填土工作后会造成地层自稳能力的降低。2.2人为因素带来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人为因素带来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第二,施工队伍操作不规范。第三,安全风险管理流于形式。第四,围岩测量手段落后、操作不规范。(1)在进行隧道施工时,施工方案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施工方案设计的不合理,包括在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缺乏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或者安全风险评估非常笼统,不具体,使安全风险评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会给整个工程带来安全隐患,或者施工方案不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计,设计出的施工方案并不符合当地的地质情况,或者在施工方案当中考虑到的安全因素不充分,设计的安全方案不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进行应用,都是影响整个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因素。(2)施工队伍操作不规范,风险意识不足。对于施工工艺的控制不够严格,私自改动施工方案,导致施工成果和施工设计不符,进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延误施工进度,因此,施工队伍的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整个施工过程是否安全。因此,对施工队伍的管理不能够太过松弛,要对施工操作进行严格规范降低风险。(3)安全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整个安全风险管理并没有落实到实处,而是还停留在计划阶段。安全风险管理只停留在管理阶层而并没有落实到工程实施当中,这都是安全风险存在的因素。如果安全管理只是流于形式,会导致在隧道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紧急事故,不能对事故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不但影响整个隧道施工过程的进度,同时还对施工队伍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4)围岩测量手段落后,执行不规范会导致在整个围岩测量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数据。在施工时,对整个围岩的情况处于未知状态,这在施工过程当中是很危险的情况,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围岩的破损不能及时进行修补,影响工程的进度,还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比如坍塌等事故,安全风险系数非常大。

3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对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应从管理层面出发,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整个隧道施工可以顺利安全进行。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安全管理进行分析。3.1采取相应管理手段,加强对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外界因素监控。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安全风险因素就是外界因素。因此在进行安全管理时,要考虑对外界因素进行管理来降低安全风险。在对外界因素进行安全管理时,要有专业的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对隧道周围的气候条件变化以及环境条件变化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便于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3.2建立完善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相对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风险。在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时,要有相对权威的部门来制定并要严格地进行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要明确、简洁、具体,尽可能减小在实施过程当中的阻碍,每个部门,每个阶层都能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来进行工作。3.3实行隧道施工安全动态风险评估,全方位保障风险评估的可靠性和功能性。(1)根据隧道施工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隧道施工方案,实现施工方案的动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外界因素当中的气候情况、天气条件以及湿度变化等,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安全风险系数,或当事故发生时尽可能减少损失。(2)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相关风险评估数据量测采集,保障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要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使管理人员以及施工队伍当中的人员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可以自觉遵守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约束,并且在对隧道工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执行,采取精确有效的数据对整个隧道施工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危险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到的危险进行分类,系统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降低整个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系数,保障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①在对隧道地质勘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传统方法勘测不到的数据,要应用安全风险评估进行采集以及分析。精确勘测到不同地段岩石由于成分不同、温度以及湿度不同,长期所处的气候不同,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也有所不同,在进行施工前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了解。以便对采集的精确数据进行分析,最大程度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②在监测和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时,要有专职人员对整个勘测过程以及制度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保证整个隧道施工过程可以顺利实施。

4结语

由于隧道工程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隧道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危险系数非常大,因此,考虑隧道实施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非常有必要。不仅能够保障整个隧道工程的进度,还能确保施工队伍人员人身安全,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田卫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现场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2]范玉祥,何亚伯,汪琴,等.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1):46-50.

隧道施工范文篇8

关键词: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最近几年来,我国基础建设不断增加,隧道工程作为重要的交通工程,也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但是,当前在隧道施工中,还是存在很多的安全事故,这些事故造成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风险评估和控制方式进行研究,从而减少这种安午安事故的发生,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当前,层次分析法是十分常见的,它是十分简单的决策方法,此方法比较适合在目标较多,而且没有多准则,没有结构特性这类复杂问题中,在应用该分析法时,经常用的流程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开展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开展一致性检验”。(二)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综合性的评标方法,它是基于模糊数学产生的,这种方法通常结果十分清晰,而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强,可以利用在模糊和难以量化的问题中,其通常的流程是:“建立因素集→建立权重集→建立评价集→建立一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二、对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实例

(一)工程概。况杨林隧道为本项目工程重点单位工程,为双线分离式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杨林隧道起讫里程为左线:zk13 250-zk22 712,全长9462m,本工区承揽k13 250-zk19 740,总长6490m;右线:k13 270-k22 680,全长9410m,本工区承揽k13 270-k19 740,总长6470m。杨林隧道进口洞口段主要工程量为开挖土石方13933立方米;成洞面喷射砼121.6立方米,钢筋网3836.6公斤,φ22砂浆锚杆5433.8公斤;水沟m7.5浆砌片石226立方米,明洞回填m7.5浆砌片石1431立方米,碎石土回填5614立方米,三维网植草376平方米。(二)风险评估。分析隧道工程的分析评估,在本文中,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形成对隧道的风险评估,基于此,制作出了在隧道施工中,技术的评估层次模型。根据技术风险评估,按照不同风险的层次结构,可以将各个因素集合起来,建立在施工技术中数集,利用9标度法,得出因素集权重。在本文的研究中,所有的判断矩阵源都来自于专家的调查问卷。在本研究中,对隧道的施工技术风险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很低、低、一般、高、很高”,用公式表示为bi=aiori={bi1,bi2,…,bin},从中可以分析出开挖因素、支护因素、和环境保护因素等等的一阶模糊综合评价向量。利用公式计算,计算出二阶模糊综合评价向量:b={0.310,0.310,0.270,0.088,0.022}如下图所示,不同的风险评估级别对应不同的得分,其中“很低、低、一般、高、很高”,由此,可以得出公式。

三、风险控制措施

(一)严格爆破工艺的控制。根据设计围岩情况并结合现场,斜井进口段v1级围岩施工采用两台阶光面爆破方法,具体方法如下:(二)严格隧道监控量测控制。在隧道施工时,对其监控量测是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监控量测工作要严格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还要立足于不同的隧道围岩状况,具体如下:①布置监测断面。根据施工的规范和要求,立足于隧道建设的实际,在左右线对于监测断面进行布置。②监测频度。按照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根据开挖时间、变形速率和距开挖面距离等等,来确定监测频率。③分析监测成果。对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水平收敛变形的变形速率,分析其与时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判断施工的安全状态。(三)严格施工中的通风和排水控制。1.通风在隧道施工中,要做好通风控制。在进口处,设置十台24m3/min空压机组成的空压机站房,从而将高压风输送到洞内。在斜井口xjk1 120左侧,设置空压机房,利用十六台24m3/min和2台10m3/min空压机,形成空压机站房,将高压风输送到洞内。在杨林隧道的施工中,利用压入式通风方式,在每个洞口,安装2座264kw的风机,并配设置风带。在隧道斜井施工中,立足于杨林隧道的特征,在隧道斜井中,采用压入式通风,在洞口,分别安装两座264kw风机,然后打造成巷道通风条件,采用巷道式通风,射流风机导流。2.施工排水①隧道洞外排水方案。在此隧道中,纵坡从进口端方向为下坡,坡率为-0.198%。隧道顺坡排水时,采用污水泵,将废水抽到已完工的隧道两侧,通过水沟排出洞外;②洞内反坡排水。利用反坡排水,在洞内每100m~200m处,分别设置集水坑,并将其和工作面的移动水泵相结合,在每个集水坑,设立三套抽水设施,一套用来工作,一套备用,另一套检修,排水管规格是φ300mm的钢管,通过集水坑,依靠机械接力,将水抽排至洞外。(四)超前地质预报控制。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必须要利用超前地质预报,从而提前探测到前方的地质问题,发现地质状况,对于破碎带,要进行及时掌握,对其规模、性质和稳定性,做出科学的方案,及时处理,从而保证在施工中的安全,使工程正常进行。(五)预防坍塌事故措施。隧道塌方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坍塌的预防措施:①塌方预防。要做好对超前地质的预报,从而今早发现,提前掌握地质情况,从而使技术具有针对性。其次,要做好监控和量测,及时分析所测量的数据。对于洞顶危石,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其掉落。还有加强设计,设置救援管道。②防止塌方扩大。发生坍方以后,必须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从而防止坍方扩大。具体措施是在坍方范围的顶部或者两侧,喷射混凝土,从而形成支护;加固原有的支护,从而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尽快对坍方的两侧进行局部的衬砌,防止坍方扩大。③塌方处理。对于已经发生塌方的地方,要有围岩监控测量,或是通过施工人员的巡逻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监控量测资料说明某处的支护发生变形,那么就要禁止洞内施工,告知施工人员尽快撤出,然后进行加强支护。(六)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交方法、交工艺、交标准在施工中,要经常对于施工设计进行检查,严格施工落实方案,从而使施工能够正常进行。2.在施工中,要做到“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建立整个工程的“一条龙”管理方法,使施工前有交底,施工中有检查,施工后有验收,形成完善的流程,从而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3.做好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公路隧道施工质量评定和验收的标准,对于那些有缺陷的工序,要及时改正,做好不合格的返工工作。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隧道的施工中,对于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风险控制的对策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提出了风险评估的方式,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从施工中的各个方面分别提出了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这也是本研究的实践价值所在。同时,希望将此利用在实际的施工和研究中,为相关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靳世鹤,严松宏,孙红斌.兰州地铁穿黄隧道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02):84~89.

隧道施工范文篇9

①由于每个地区的具体环境都不相同,所以公路隧道的建设也都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更改,所以在隧道工程开工以前,首先要对施工环境进行考察,做好现场调查研究工作。

②核对设计文件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预测隧道施工可能对地下已设结构物的影响。

③积极了解施工现场的天气、施工材料和运输情况,对施工现场可能会出现的用电问题、水量问题(雨水冲刷)以及材料供应等作好准备。

④对交通运输条件和施工运输便道进行方案比选,合理安排施工工具,现场核对隧道平面、纵面设计等。

⑤对施工地周围的生活供应、医疗条件以及电力通信、劳动力等做好勘察,并测试周围的水源、水质,拟定供水方案。

⑥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方案或技术的不同,工程实施前需要预先准备好施工所需要的一系列材料,比如砂石、水泥和钢筋等,还有一些特殊的防水材料或钢材。这些原材料在投入工程使用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筛选,坚决杜绝使用劣质材料,而符合国家规定的材料也要进行合理堆放,避免施工人员由于材料乱堆放而导致其他事故的发生。

2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技术

2.1公路隧道建设环节的相关技术

公路隧道在施工时除了要按照隧道施工的技术规范行事以外,还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并围绕新奥法原理来按照“紧封闭、勤测量”的原则来对各种复杂的施工技术问题进行处理。随着科技的进步,隧道施工方法也比较多,比如我国常用的新奥法人工钻爆施工等(台车钻爆和人工钻爆),下面我们就人工钻爆技术进行分析。

2.1.1洞口施工

公路隧道由于地势原因,在洞口施工时很容易出现山体滑坡、失稳等现象,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及时勘察地势,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进洞位置和加固方案,这样才能在出现滑坡现象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一些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还有在洞口开挖之前,要及时进行边仰坡的排水工作,检查周边的排水系统是否完好,避免出现水流倒灌的问题。另外,要及时清除基坑中的废物杂物,洞口之上的仰坡坡脚如果有损坏,要及时修补,在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2.1.2洞身的施工

完成了洞口开挖之后,先要进行超前支护,才能再进行洞身施工。洞身的施工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全段面法、台阶法、眼镜工法和超前支护法等,而如何选择具体的施工方案则要根据具体的围岩情况。

2.1.3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是为了加强隧道围岩的自承力,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护体系,是复合式衬砌的重要组成之一,属于早期支护。进行支护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来施工。在公路隧道建设中,部分围岩的自稳能力极差,根据新奥法原则,需要在软弱破碎的围岩地段及时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机械和劳力组织,三台阶开挖和初期支护同时开始,同时完成,形成一个循环的两大步骤。

2.1.4监控测量

监控测量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细致的监控测量能为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监测信息,通过信息来反馈具体实际的施工情况,并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具体的数据资料在工程建设中能起到许多重要作用。

2.1.5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不仅对围岩起支护作用,而且还美化了隧道外观,所以衬砌质量必须要达到内实外光的效果,以保证隧道的美观。如果初期支护的围岩变形,且变形速率无减缓迹象,严重超过规范要求,初期支护多处开裂时,必须及时采用临时应急支顶措施,如果因此影响到二次衬砌的质量,就必须对支护类型和参数进行及时调整,做到既能有效控制变形,避免塌方发生,又能保证工程质量。另外,在挑选二次衬砌所用的台车时,要尽量挑选表面平整、接缝严实的大模板或整体式模板台车,必须要满足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刚度,减少模板变形等问题,这样才能保证衬砌表面的光滑平整,还有就是做好防排水措施,避免渗漏水。

2.2新奥法施工技术

新奥法施工是世界通用的国际工法,在隧道施工时可以根据地段的不同来选择性采用钻爆法施工,实施光面爆破。在具体操作中,要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作为出发点,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可以考虑采用“中洞超前,预留光爆层,光爆扩边”的复式开挖法。首先开挖导洞,根据隧道断面尺寸来确定导洞断面大小,钻孔前测量中线和水平线,按画好的炮眼位置和顺序钻孔,装药和填炮泥与一般隧道爆破相类似;然后再二次开挖,根据隧道情况的不同来确定导洞挖掘的深度;最后开挖光爆层,通过复式开挖法让光面爆破痕留存率达到90%以上,使隧道开挖轮廓与设计轮廓更加吻合,降低围岩的扰动,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新奥法的施工优点。

2.3施工过程中的难点管理

2.3.1施工进度问题

由于公路隧道工程的复杂性,很容易出现一些突发的危险问题,所以为了能够确保工程能够在工期内完成,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执行公司所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在设计工程方案时,要对工期做好科学合理的安排,对施工团队和现场的管理人员做好相应的专业培训工作。

2.3.2对工程质量的检查

如果将劣质的材料投入工程使用,会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整个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需要监督部门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严格按照质量验收制度的规范来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测,发现问题,必须要严查,这样才能大大减少工程质量问题。

3结束语

隧道施工范文篇10

【关键词】隧道设计;隧道施工;公路隧道工程

1工程概况

小佛寺隧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锦绣川镇,主要通过的村落为东崖村、团飘村。隧址区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260.0耀510.0m,相对高差250m,左右线进口自然坡角约5毅,左右线出口自然坡角约9.6毅。隧址区植被发育,多为核桃树、果树、杂木以及杂草等。其隧址区地层岩性简单,上覆第四系残坡积覆盖粉质黏土层(q4pl dl),下伏(沂)石灰岩、页岩。地下水补给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埋深变化较大,水位深度为23.0m耀150.0m,局部钻孔未见地下水。

2公路隧道设计遵循原则

公路隧道设计应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设计,隧道中线与洞口等高线斜交,则洞口可采用斜交结构设计,隧道中线及端墙交角应跃45毅[1]。施工图纸设计应考虑到隧道内轮廓,隧道洞口设置洞门,可采用削竹式、端墙式、柱式、台阶式。洞门设计应符合实际施工特点,满足工程地理条件。内部轮廓设计应确保排水、照明、管理、通风等设备所需空间。洞门设计应按照地质条件及施工需求,结合工程周边环境确定。若隧道位于城镇、村落等建筑物附近,应更加注重隧道的美观性,确保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及环境保护的协调。

3公路隧道设计

3.1隧道勘测。在开展公路隧道建设前,对施工区域科学勘测是确保设计有效的基础。前期勘测应注重确定隧道位置、类型、施工方案、环境保护后期运营养护等。要对公路隧道区域地貌、地质及地下水分布、水量等进行详细分析。在隧道勘察中应开展地质勘探,了解各区域更详细的围岩类型。围岩条件对隧道稳定、使用寿命及具体施工方案有较大影响,应针对围岩等级及岩性选择合适的隧道设计方案。以小佛寺隧道为例,其地质调绘及钻探显示,隧址区地层分为粉质黏土和中风化闪长岩,粉质黏土呈现换褐色,图纸均匀,有可见铁锰质氧化物,含少量碎石(直径1耀4cm),[fa0]=140kpa。小佛寺隧道围岩级别统计如表1所示。中风化闪长岩呈现灰绿色,岩芯柱状,岩溶及节理裂隙发育带赋水性良好。其补水方式为大气降水,通过风化裂隙汇入地下水,地下水以地下径流及泉水排除,施工区域地下水埋深变化大,水深23.0耀150.0m,中风化石灰岩渗透系数k=0.007耀0.015m/d。涌水量qs=629.71m3/d。3.2隧道选线。隧道位置决定了工程造价、建成后养护及安全运营多方面内容。在勘测设计中,应确定路线走向,深入调查后,科学设计方案。若路线开挖深度跃30m,应和隧道及深路堑方案比对,综合考虑施工难度、成本、运营、维护等内容,同时兼顾政治、经济、国防、环保等需求来确定采用的方案是否合理。隧道平面及纵面线形应和隧道两端路线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一致,在隧道起点、终点、中间点以“线路最短”为概念,落实“成本最低”理念。不同控制点可通过反复穿线、插点、结合区域地形特点,确定道路中线位置,避免隧道洞口高边坡。在地质条件上,注重洞口及隧道总长设计,在设计中要考虑高程及路线长度,针对线路、地形、地质确定隧道位置及长度,特长隧道考虑辅助坑道及通风设置,洞口位置考虑边坡及仰坡稳定。3.3隧道纵断面设计。隧道纵坡需满足线路设计限制坡度要求,纵坡形状采用单坡及人字坡,单坡可在高程路线高差大时便于展线,人字坡便于施工排水及出碴。平纵面线形应顺应地势及确保隧道洞内外线形一致,且和区域景观保持一致,分析地质及场地对施工难度影响,应避免平曲线设置不合理造成行车及通风不便。受地形、地质限制较大时,平曲线可不设超高[2]。3.4隧道内轮廓设计。隧道内轮廓设计应考虑公路等级、车道数、侧向宽度及余宽,如何设置人行道、检修道。隧道内轮廓不得侵入隧道建筑限界,具体内轮廓如图1所示。

4公路隧道施工工艺

4.1隧道掘进。在公路隧道工程中,隧道掘进需符合政府规范要求,开挖后设置支护。应重视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加强监控,掌握掘进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掘进方式可选择手掘式、半机械及机械式掘进等。按照挡土形式分为明挖和暗挖:明挖方式,其开挖面从隧道外直接观测,在城市浅埋隧道施工中应用广泛;暗挖方式,不能直接观测到开挖面,需以固定装置间接掌握开挖面,在贯穿高山隧道中应用广泛。4.1.1地质预报。地质预报需具备超前性。隧道开挖中围岩、特殊地质、渗水都会影响开挖效率及质量,应及时掌握情况,指导工作,这就需重视地质超前预报。在开挖中,随着掘进深入,新问题将接踵而来,可采用打超前探孔、地震波法、超声波探测等方式,也可参考地质专家判断,针对地质构造特征对施工前方地质进行判断。4.1.2中线及高程控制。在公路隧道中线测量前,应考虑隧道开挖打通后其偏差数据。应针对隧道长及平面形状,在图纸上布置测点及预计贯通点,在平面图上测量必要尺寸,以规范极限误差计算测角及量距精度。4km以下的隧道中线贯通极限误差控制在依100mm,4耀8km隧道中线贯通极限误差控制在依150mm。隧道高程数据对控制建设规模有重要影响,短隧道采用通用水平仪控制,长隧道采用精密水平仪建设,确保高程能达到需求精度,高程贯通极限误差在依50mm。在隧道开挖中,应注重对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掌握隧道纵向坡度和方向偏离,实时调整隧道掘进状态。4.1.3掘进方式。可采取盾构法进行施工。隧道松软地质以盾构法开挖,盾构是圆形钢结构开挖设备,其前端为切口环,中间支撑环,后端为盾尾。开挖中,切口环切入底层,掩护施工人员工作,支承环承担主要荷载,可安装多台推进盾构千斤顶或其他设备。盾尾随切口环和支承环前进,保护施工安装铁管片及混凝土管片安全。盾构法在松软地层区具有实践意义,能确保施工安全,避免超挖出现。掘进机法在隧道断面上施工,以连续掘进设备施工,普通掘进机前端为金属圆盘,具有较强旋转及推动能力。圆盘上附着多把刀具,用以切割地层,圆盘周边存在铲斗,对切割后碎石倾入运输部分,由后方运出。其机身部分有数对可伸缩支撑机构,刀具切割地层,其外伸撑紧岩壁,平衡扭矩及推力。掘进机法对围岩影响小,速度较快,操作人员少,可有效减少人力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工期[3]。4.2隧道支护。4.2.1复合式衬砌。以喷锚网或单喷作为初期支护后,泵送混凝土形成拱圈作为二次衬砌,形成喷锚网支护 混凝土衬砌。考虑隧道防排水需要,在初支与二次衬砌间铺挂排水管、防水板等,建立防水层。4.2.2喷锚。锚杆种类繁多,在施工中应针对围岩及设计需求,选择喷锚方式,确保支护稳定。喷锚方式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无论采用哪种喷锚方式,都应确定合适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其满足强度、喷射要求,喷射材料选择水泥、粗集料、细集料、速凝剂、水。施工前应清理喷岩面,确保喷射混凝土与岩面有良好的粘结力,控制混凝土厚度,使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具有足够保护层,发现局部脱落及时补喷。

5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隧道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有力支撑,应积极探索现代化技术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合理应用,以新技术增加施工安全性,提高工程质量。为确保车辆在隧道中行驶的安全性和快捷性,应针对隧道所处区域道路独特性及环境特点分析,以科学设计及施工工艺,提高隧道安全性,为区域化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2】刘富强.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7):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