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站位-欧洲杯买球平台
上传:duan_aiping 2021-11-17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它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方向,也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立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任重而道远。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雷声大雨点小、方法不正确、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同时也面临部分师德失范行为影响教师整体权威以及不良西方价值文化渗透误导教师角色定位等挑战。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需明确“立德树人”的基本立场和时代内涵,在此基础上寻找师德师风建设的突破口,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新时代;立场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党的召开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随后教育部又制定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其中《意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指出:“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1]而《行动计划》强调“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2]这表明,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以及“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要求,对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宣布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时展以及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3]从这大篇幅的讲话可以看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任重而道远。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清楚知道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高度重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首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给出了明确答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而培养人就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高校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古语有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面向的对象是学生,由于教师工作具有独特的示范性,而学生学习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这要求我国高校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引导教师注重自我修养,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和以德施教。其次,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3]教师的道德水平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并且教师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因此,大学建设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重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再次,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问题。在党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4]但是,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需要一支师德师风高尚的人才队伍。因此,抓师德师风建设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二、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教师的德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同时,也要看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5]当前,在社会转型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行动不到位,方法不正确、效果不理想。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虽然有些高校意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也对此比较重视,但雷声大雨点小,工作仅仅停留在号召阶段,流于形式和表面化,没有实际行动。甚至还有一些高校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无关紧要,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持过于乐观的态度。正如《意见》中所指出的“有的地方对教育和教师工作重视不够,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亟须加大。”[6]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和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今天,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已成为高校发展共识,但出现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双一流”建设指标,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师德师风建设的现象。此外,还有些高校虽然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但缺乏长效教育机制,工作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和落后,跟不上时展要求。如师德教育局限于灌输式讲座,内容空洞乏味,脱离教师发展实际,而且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师德师风建设效果,做不到从根本上提升教书育人水平。(二)部分高校师德失范行为严重挑战师道尊严和教师社会地位。教师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以及新闻媒体的日益发达,个别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完全暴露在公众视野。尽管只是“个别教师行为”,但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示范性,不良行为极其容易诱发社会舆论关注和大众质疑,还会严重挑战师生和谐关系。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在社会深化改革转型的今天,部分高校教师在道德上缺乏自律,育人意识淡薄,存在教学敷衍、学术不端、收受礼金、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失范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教师群体形象,削弱学生和家长对社会整体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一旦社会大众对教师失去信心,师德师风重建将异常困难。过去,学生对教师敬重有加,但是,在部分师德失范行为日益曝光的今天,社会出现以偏概全、全面诋毁教师形象的行为,这也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带来巨大挑战。(三)不良西方价值文化渗透误导教师角色定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和不良价值观正面冲击我国高校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高校教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众所周知,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但还有部分高校教师仍存在政治意识淡薄、社会主义立场不坚定等现象,不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在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日益蔓延的今天,有些高校教师忽视教育的本质,急功近利,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奉献意识。但教师的本质价值在于教书育人,有些教师因为受西方不良文化影响,对教师角色定位错误,这导致他们出现爱自己胜过爱学生,重视自身利益胜过重视学生发展等问题,这些都是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立德树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站位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对师德师风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换句话讲,“立德树人”既是高校师德风建设的立场站点,也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归宿。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立德”是指立何德?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视域下的“德”主要是指高校教师的品格和德行,包括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等。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其自身的道德品行尤为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立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立教师之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良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言传身教,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此外,还要提高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素养,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爱育人;二是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德,即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奉献力量;三是立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美德,包括“修身、齐家、治国”、“爱国、敬业、奉献、自强”等内容。教师立德树人需要增强自身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和奉献意识,修身立德,以身作则,充分发挥传统美德的育人作用。“树人”是指树何人?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6]根据新时展需求以及对“立德树人”的阐述,可知“树人”主要指树以下几类人: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现代教育的本质不仅仅在于教育和发展人,还在于培养一批具有社会主义信仰,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立德树人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全方位育人理念,培养德才兼备型的综合人才;三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育需要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拔尖人才。
四、立德树人站位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明确“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指出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目的在于找出师德建设的具体路径。在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创新长效机制、筑牢思想根基、更新教师育人理念、优化师德建设环境,从多角度提升师德水平。(一)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对提高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高校需要深刻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上重视师德教育,把师德建设当作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尤其要关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关心教育事业,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此外,还要根据新时展要求创新师德建设方法,建立师德教育长效机制,包括师德建设领导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在师德建设领导机制方面,要明确领导主体。有些学校在“教务处”、“党委部门”和“人事处”之间相互推诿,因此要落实责任主体,不管是哪个部门负责,都要注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要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完善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定、学校评定”的评价体系;在监督机制方面,要形成“学校内部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相统一”的监督模式;在激励奖惩机制方面,要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同时也要追究师德失范责任,力求做到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以失德反面为惩戒。(二)筑牢思想根基,强化教师立德树人使命“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它包括立社会主义之德和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需要筑牢高校教师的思想根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社会主义立场,坚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在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切实将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融入师德建设工作中去。广大高校教师要积极学习和理解系列讲话精神,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此外,教师还要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发展以及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三)更新教书育人理念,提高教师服务意识立德树人,教师为本。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更新教师育人理念,全面提高教师服务意识。当前,有部分高校专业教师片面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学和传授知识,而思想育人是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专任教师的服务意识,导致部分教师缺乏立德树人的动力。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主体的高校教师,其工作不仅仅在于“授业”,还在于“传道”和“解惑”,因此,要更新教师育人理念,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模式。全员育人是指积极整合发挥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政干部、思政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的育人作用;全程育人是指高校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发展;全方位育人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四)弘扬优秀师德文化,优化师德师风建设环境。环境的好坏与师德建设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环境往往孕育出高尚的师德师风。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营造学校环境方面,要大力弘扬优秀师德文化,抓师德典型,树师德榜样;在营造社会环境方面,要坚持正确的师德舆论方向,不片面诋毁教师形象,努力捍卫教师尊严和主体地位。其次,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让师德失范惩罚机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优化师德生态,真正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再次,要创新师德师风教育载体,把师德规范和高尚师德师风贯穿到高校教师培训、优秀师资培养和社会服务活动过程中;最后,要关注教师的合理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教师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为他们立德树人解除后顾之忧。
五、结束语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始终站在立德树人的立场,充分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根据立德树人的新时代要求创新师德教育长效机制,筑牢思想根基,更新教书育人理念,优化师德建设环境,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作者:唐志凤 单位:广东医科大学
- 上一篇:
- 下一篇: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站位
2019-11-20 15:54:49 阅读:64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