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在民事诉讼法的运用-欧洲杯买球平台
上传:jiangyanxiang 2021-11-17
摘要: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目前高校民事诉讼法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应试化、教学内容抽象性、教学方式传统化等问题,导致理论知识的灌输过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一般等问题,对于实现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而通过模拟法庭教学方法与民事诉讼法课程的结合,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务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法律职业者。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模拟法庭;教学方法
民事诉讼法是教育部确定的法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民事诉讼法的课程内容更为繁琐复杂,除了涉及法学理论知识外,还涉及大量与法律实务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其中的诉讼程序规定。虽然通过理论教学,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民事诉讼规则,但是掌握理论知识和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司法实践中,是两种不同的要求。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法学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法官、检察官、律师、公司法务等,这些职业都对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决定了民事诉讼法的教学,要尤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两相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培育为优秀的法律职业人员。基于课程教学对实践性的要求,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进行角色划分、案情分析、证据材料收集、诉讼文书写作、法庭审理等民事诉讼环节,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则,也能在亲身的体验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刻掌握民事诉讼法,使教学从书本上走到实践中。
1目前高校民事诉讼法教学的现状
民事诉讼法是一门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更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从目前高校民事诉讼法教学的情况来看,呈现出以下的状态:首先是教学目标应试化,不利学生的职业发展。民事诉讼法在大多数学校均被设置为法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从教学目标实现的评价方式来看,主要以考试为主,基本上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很少有考查学生法律文书写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法律实务能力的考核方式。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学生普遍存在着考前突击复习的做法,忽视了平时的学习,也忽视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出现理论知识单薄、法律思维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等现象,无法学以致用,不利于其长远的职业发展。其次是教学内容抽象性,导致学生理解上存在偏差。在教学内容上,民事诉讼法课程主要讲授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从当事人起诉、法院受理到法官审判的整个诉讼过程及其中的诉讼规则。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对民事诉讼活动知之甚少,日常生活中对此少有接触,更没有亲身参与过[1]。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当事人适格、回避制度、管辖权的确定、证据与证明等诉讼规则相关的授课内容,学生很难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师仅从法律规定的角度出发,对相关规则进行讲解,容易让课堂变得抽象而乏味,也可能会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最后是教学方式传统化,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式上,民事诉讼法的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基本上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较少关注学生的反馈,也容易忽视学习效果。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也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2模拟法庭与民事诉讼法教学的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都更为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法学理论的传授,而对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关注不足。然而,不论是从个体的职业发展来看,还是从国家法治建设的目标来看,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技能。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对于实现民事诉讼法的教学目标具有积极意义。不过,模拟法庭要恰到好处地融入民事诉讼法的课程教学中,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学目标上,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模拟法庭这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是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开展的,其目的是为了检验理论教学的效果,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从教学目标上看,运用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仅仅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不够的,还可能会产生本末倒置的倾向。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要以理论讲授为基础。教师在理论授课中,需要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与司法实务相结合。而在模拟法庭的过程中,也要以课程内容和重点知识为基础,模拟诉讼程序时,力求映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在教学内容上,要关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2]。民事诉讼法以民事诉讼立法、民事诉讼活动(包括审判实践)和相关诉讼理论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兼具应用性和理论性的部门法学。民事诉讼法的课程内容包括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制度,民事诉讼基本流程及其要求,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特殊程序、执行程序的特点等。虽然民事诉讼法的课程内容中包含很多程序性规则,但是要在实践中掌握这些规则,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主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课程内容、重点难点有一个全面、体系性的把握,既要兼顾整个课程的教学,又要突出重点难点;既要体现实践教学,又要关注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现代的教育理念来看,谁获得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在民事诉讼法的教学中,也是如此。一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丰富与知识点相关的案例,并结合案例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线上学习平台中上传模拟法庭的视频、法院庭审直播的网址,供学生课后的学习和思考。在模拟法庭的过程中,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作为诉讼中的当事人、诉讼人、审判人员、书记员、证人等,真正参与到法庭审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设置场景、提出问题,而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模拟法庭对民事诉讼法教学的意义
从各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以大陆法系国家为代表,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另一种是以英美法系国家为代表,注重将学生培养为法律职业者。我国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在2011年提出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制定的总体目标是:“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科学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理念,形成开放多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从教育目的来看,我国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法律知识,还希望能提高学生的法律实务技能。然而,我国法学教育在长期的实践中,都存在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务技能的现象,最终与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仍有差距。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法律实务技能,对于实现民事诉讼法的教学目标、实现法学教育的培养目的,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一,模拟法庭的教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够有效实现民事诉讼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兼具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将学生塑造成为优秀的法律职业者。其二,模拟法庭教学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有助于实现学以致用。从教学内容上看,模拟法庭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案情、收集资料、起草法律文书、模拟法庭审理等环节,主动参与了与司法实务相同的各个诉讼阶段。这个过程既有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有对实务技能的提升。其三,模拟法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效实现了以“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变革,从而带来教学主导地位的变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地“听法”到主动地“找法”[3]。通过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学生增强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带来学习效果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利红.高校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教学困境与方法改进[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3):119-121.
[2]赵春兰.民事诉讼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以合作性学习模式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175-177.
[3]张莉初,纪晶.高职法学教学中模拟法庭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法制博览,2020,(31):163-164.
作者:丁薇娇 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上一篇:
- 下一篇:
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在民事诉讼法的运用
2021-11-10 10:03:07 阅读:19
推荐度: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2006-04-30 13:44:00
2007-04-25 17:37:00
2006-07-12 12:25:00
2011-10-07 10:27:00
2006-04-30 12:02:00
2007-04-25 17:24:00
精品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