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知识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9-01 17:14:45

商务管理知识

商务管理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资源知识管理

认互联网作为主要载体的电子商务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极其迅速地改变着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为了在将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如何抢占先机,获取领先优势,进而把握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中,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可以把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及积累的时间经验和创新思想进行有效的挖掘、共享和利用,保持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优势。

1知识管理概述

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盖勒么·贝来兹·布斯塔曼特认为,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或显形知识。美国得而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结合我国的实际,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对有价值的信息,即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知识的强化,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分解、储存、传递、共享、价值评判和保护,以及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以促进企业知识化和企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

2知识管理的内容

举凡有关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流通、整合、保护、创新活动,都将知识视同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都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更进一步的探究有七大方面,包括: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创新的模式、条件、环境以及显隐性知识转换等;知识共享管理。如何通过知识转移缩小知识差距;知识应用管理。企业如何采取一整套的知识管理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去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知识管理激励。设计一套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制度来构建的系统;知识管理技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讨论知识管理的支持软件或工具;知识员工管理。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如何配合、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如何成为企业记忆、知识员工如何招聘与培养等;知识学习管理。企业如何通过五项修炼来使企业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

3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目标

知识管理的目标当然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知识管理包括:知识提取,透过知识地图、黄页、超文本的工具,让组织内的知识显而易见;知识分享,透过鼓励知识分享来发展知识密集的文化;知识分配,建立知识架构,如创造空间、时间与工具来促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

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知识化管理和整合。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最大影响在于社会经济环境、企业间竞争焦点以及企业战略三个方面。在经济环境方面,首先是基础发生变化,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形态,而不是工业经济下的劳动密集型形态。其次其主导型要素是人才,而不像在工业经济下的主导因素是资源与资本。知识经济中企业竞争的焦点在于谁能创造符合人们新的需求的事实标准,引导时代的潮流,比如微软逐渐将微软视窗系列发展成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事实标准系统。在企业战略上,企业投资战略重点转移到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同时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在竞争战略上,知识产权和各种专利技术成为竞争的武器;在成长战略上,由靠规模经济促进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成长。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应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适应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取得必须依靠员工的知识积累;第二,企业应具有永不间断获取各种新知识的能力,因为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第三,企业应具有高度集成性的特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到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

电子商务的实施为企业实行知识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传达给企业这样的信息:只有通过知识管理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一方面,电子商务使企业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到企业所需的有用信息,并可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使员工的个人知识方便地转变成可以在企业内部广泛共享和恰当利用的“企业知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使得企业从市场和客户那里获得信息和知识,以及建立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机制变得十分重要,企业必须把知识管理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知识管理借助信息技术,以重整企业业务流程为突破口,将原先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以知识共享为基础进行通盘管理,共享信息、简化交接手续、缩短时间。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知识正逐渐取代货币资本、劳动力等有形资产,成为企业发展中最关键的生产要素。

当今世界,面对诸如竞争全球化、市场“微利”化等一系列新浪潮的挑战,客观上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更好地了解客户、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提高科技在产品中的应用,提高企业智力资产的价值。知识管理已成为全世界认可的最重要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通过知识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发现、组织和利用知识,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响应能力、生产效率和技能素质,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4.1有利于新产品开发和业务的改进,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知识管理通过以下几方面促进技术创新:①试验功能。利用它能试验出不同因素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目标市场定位是否准确等,准确预测销售状况,更有效管理产品库存;②及时性。由于数据的分析和提取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因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取所需资料。

4.2加快电子商务企业的响应能力

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快电子商务企业的响应速度:①测试功能。利用它可以评判不同商业活动、策略(如产品促销、新产品)等的响应度,识别实施不同方法产生的效果;②交互功能。利用知识库,可以直接与各种不同顾客进行沟通,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提供特定服务等。根据数据库中的个人记录的特有情况,容易与顾客进行个性化沟通,而且具有很高响应性。

4.3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生产效率

具体表现为:①适应功能。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实时资料信息,可以随时根据需要为营销活动选择合适的时机,达到活动预期目标;②智能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生产过程中,系统会根据需求数据库,提供合理的生产计划。

4.4拓宽电子商务企业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的渠道

现代竞争强调创新的速度,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提供知识获取的途径,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领先优势。具体而言,知识管理在该领域具有以下功能:①选择功能。通过知识管理能对员工的情况了解较多,所以可以针对员工选择有效的培训和评估渠道等;②学习功能。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流动。通过知识管理,员工可以迅速提高业务水平和知识能力。

5电子商务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

5.1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战略选择

企业要想成功地进行网上经营,实现企业的管理知识化必须掌握两个核心的知识管理战略。

(1)技术的知识管理。电子商务的系统是在电子交易的引擎基础上建立的,这些引擎应与公司的交易流程相联姻,才能完成从获取顾客到货运仓储,记账,付款的全交易过程。两者的完美结合,需要公司的系统管理人员熟悉各种电子商务技术方案配置及它们的功能,掌握系统结构及操作界面,将它们融入企业的知识仓库。为此,企业应创造一个系统过程来持续地获取并管理电子商务所需的系统及工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管理知识还需不断更新,适应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必须首先追求自己的差异化战略,而不是互相模仿或仿效传统企业,必须从仅仅聚焦于价格中脱离出来,聚焦于产品选择、产品设计、服务、形象和其他能使企业差异化的领域。有些企业通过创造自己独特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也有一些公司通过互联网与传统方法之间权衡的细分市场,取得了成功。

5.2电子商务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途径

(1)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以全面利用市场信息的工作流程为基础,更深入地在企业内部推动知识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简单地利用信息到分析信息,到主动的产生新的信息,保证知识在企业内部能够流通起来,使企业能以对市场的深入理解为核心,全面地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2)增进对企业外部知识的利用。这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过程,通过从企业基层到顶层对信息的收集与使用的规范化,提高企业各层次的信息使用能力与专业化程度。

(3)加强企业知识网络建设。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人们相互交流时知识得到发展。为了充分利用知识使用的外因性,提高企业对相关知识的互动利用,企业必须加强知识网络建设。

(4)提高个人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知识是个人认知过程的实现,而不是一种实物资产。同样,知识的创新也只能发生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当中,而且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创新。这就要求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知识共享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让员工个人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发挥其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苏.美国企业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

2魏刚.浅谈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北方经贸,2001(7)

商务管理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资源知识管理

认互联网作为主要载体的电子商务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极其迅速地改变着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为了在将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如何抢占先机,获取领先优势,进而把握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中,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可以把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及积累的时间经验和创新思想进行有效的挖掘、共享和利用,保持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优势。

1知识管理概述

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盖勒么·贝来兹·布斯塔曼特认为,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或显形知识。美国得而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结合我国的实际,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对有价值的信息,即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知识的强化,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分解、储存、传递、共享、价值评判和保护,以及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以促进企业知识化和企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

2知识管理的内容

举凡有关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流通、整合、保护、创新活动,都将知识视同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都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更进一步的探究有七大方面,包括: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创新的模式、条件、环境以及显隐性知识转换等;知识共享管理。如何通过知识转移缩小知识差距;知识应用管理。企业如何采取一整套的知识管理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去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知识管理激励。设计一套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制度来构建的系统;知识管理技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讨论知识管理的支持软件或工具;知识员工管理。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如何配合、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如何成为企业记忆、知识员工如何招聘与培养等;知识学习管理。企业如何通过五项修炼来使企业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

3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目标

知识管理的目标当然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知识管理包括:知识提取,透过知识地图、黄页、超文本的工具,让组织内的知识显而易见;知识分享,透过鼓励知识分享来发展知识密集的文化;知识分配,建立知识架构,如创造空间、时间与工具来促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

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知识化管理和整合。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最大影响在于社会经济环境、企业间竞争焦点以及企业战略三个方面。在经济环境方面,首先是基础发生变化,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形态,而不是工业经济下的劳动密集型形态。其次其主导型要素是人才,而不像在工业经济下的主导因素是资源与资本。知识经济中企业竞争的焦点在于谁能创造符合人们新的需求的事实标准,引导时代的潮流,比如微软逐渐将微软视窗系列发展成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事实标准系统。在企业战略上,企业投资战略重点转移到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同时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在竞争战略上,知识产权和各种专利技术成为竞争的武器;在成长战略上,由靠规模经济促进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成长。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应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适应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取得必须依靠员工的知识积累;第二,企业应具有永不间断获取各种新知识的能力,因为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第三,企业应具有高度集成性的特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到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

电子商务的实施为企业实行知识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传达给企业这样的信息:只有通过知识管理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一方面,电子商务使企业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到企业所需的有用信息,并可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使员工的个人知识方便地转变成可以在企业内部广泛共享和恰当利用的“企业知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使得企业从市场和客户那里获得信息和知识,以及建立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机制变得十分重要,企业必须把知识管理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知识管理借助信息技术,以重整企业业务流程为突破口,将原先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以知识共享为基础进行通盘管理,共享信息、简化交接手续、缩短时间。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知识正逐渐取代货币资本、劳动力等有形资产,成为企业发展中最关键的生产要素。

当今世界,面对诸如竞争全球化、市场“微利”化等一系列新浪潮的挑战,客观上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更好地了解客户、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提高科技在产品中的应用,提高企业智力资产的价值。知识管理已成为全世界认可的最重要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通过知识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发现、组织和利用知识,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响应能力、生产效率和技能素质,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4.1有利于新产品开发和业务的改进,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知识管理通过以下几方面促进技术创新:①试验功能。利用它能试验出不同因素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目标市场定位是否准确等,准确预测销售状况,更有效管理产品库存;②及时性。由于数据的分析和提取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因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取所需资料。

4.2加快电子商务企业的响应能力

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快电子商务企业的响应速度:①测试功能。利用它可以评判不同商业活动、策略(如产品促销、新产品)等的响应度,识别实施不同方法产生的效果;②交互功能。利用知识库,可以直接与各种不同顾客进行沟通,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提供特定服务等。根据数据库中的个人记录的特有情况,容易与顾客进行个性化沟通,而且具有很高响应性。

4.3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生产效率

具体表现为:①适应功能。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实时资料信息,可以随时根据需要为营销活动选择合适的时机,达到活动预期目标;②智能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生产过程中,系统会根据需求数据库,提供合理的生产计划。

4.4拓宽电子商务企业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的渠道

现代竞争强调创新的速度,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提供知识获取的途径,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领先优势。具体而言,知识管理在该领域具有以下功能:①选择功能。通过知识管理能对员工的情况了解较多,所以可以针对员工选择有效的培训和评估渠道等;②学习功能。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流动。通过知识管理,员工可以迅速提高业务水平和知识能力。

5电子商务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

5.1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战略选择

企业要想成功地进行网上经营,实现企业的管理知识化必须掌握两个核心的知识管理战略。

(1)技术的知识管理。电子商务的系统是在电子交易的引擎基础上建立的,这些引擎应与公司的交易流程相联姻,才能完成从获取顾客到货运仓储,记账,付款的全交易过程。两者的完美结合,需要公司的系统管理人员熟悉各种电子商务技术方案配置及它们的功能,掌握系统结构及操作界面,将它们融入企业的知识仓库。为此,企业应创造一个系统过程来持续地获取并管理电子商务所需的系统及工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管理知识还需不断更新,适应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必须首先追求自己的差异化战略,而不是互相模仿或仿效传统企业,必须从仅仅聚焦于价格中脱离出来,聚焦于产品选择、产品设计、服务、形象和其他能使企业差异化的领域。有些企业通过创造自己独特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也有一些公司通过互联网与传统方法之间权衡的细分市场,取得了成功。

5.2电子商务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途径

(1)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以全面利用市场信息的工作流程为基础,更深入地在企业内部推动知识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简单地利用信息到分析信息,到主动的产生新的信息,保证知识在企业内部能够流通起来,使企业能以对市场的深入理解为核心,全面地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2)增进对企业外部知识的利用。这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过程,通过从企业基层到顶层对信息的收集与使用的规范化,提高企业各层次的信息使用能力与专业化程度。

(3)加强企业知识网络建设。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人们相互交流时知识得到发展。为了充分利用知识使用的外因性,提高企业对相关知识的互动利用,企业必须加强知识网络建设。

(4)提高个人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知识是个人认知过程的实现,而不是一种实物资产。同样,知识的创新也只能发生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当中,而且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创新。这就要求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知识共享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让员工个人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发挥其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苏.美国企业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

2魏刚.浅谈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北方经贸,2001(7)

商务管理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电商物流;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

一、电商物流课程体系构建

1、专业培养目标

电商物流专业服务于电商企业、物流运输行业、快递行业,旨在培养兼备电商业务知识、运输管理知识、仓储管理知识、客户服务等多方面专业管理知识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电商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应该熟悉电商物流平台,对平台建设、基本操作和交易流程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并熟悉企业一整套的从前期采购到仓库管理、货物配送、装卸、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并具备数据库开发、处理和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利用物流和电商的双方面知识解决仓储、配送、运输问题,拥有一定的实操经验,能在岗位上迅速发挥作用。

2、课程体系构建

电商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的目标就业岗位为采购员、仓库管理员、信息系统管理员等,据此,本专业课程设置如下:1)素质与职业规划模块此模块课程旨在学生的基本素质技能和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包括思想品德修养、高等数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概论、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英语、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等课程。素质与职业规划模块的课程全部设置在大一学年,在此期间,鼓励学生打好计算机和英语基础,通过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兴趣所在,引导学生以意向岗位需求为纲,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在以后的学年补充。2)专业课程模块此模块为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旨在根据目标岗位对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电商物流产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对电商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技能。本模块课程包括物流专业课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电商物流交叉课程三部分。物流课程包括:《仓库管理》、《物流快递服务》、《物流成本管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运输》、《供应链管理与组织》《物流法规》等7门专业必修课;电子商务课程包括:《电子商务原理》、《电商实务》、《电商数据处理》、《数据库》等4门专业必修课;电商物流交叉课程包括《电商物流配送》等多门必修课和实践课程。目前,高校教材中对电商和物流的融合性和交叉部分的讲解仍较少,还是以物流教材和电子商务教材居多,因此此部分课程是高校课程设置的重中之重,高校应该把电商物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迅速补充原创的电商物流教材。另外,高校还设有从学生的不同就业意向出发而设置的《采购管理》、《国际物流》、《经济地理》等专业选修课以及旨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订单生产模拟》《技能操作实务》、《职业体验》、《毕业实习》等课程。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强制参加的、有学分的物流实务技能竞赛作为校内实习项目,以赛促学,重在拓展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与领导技能。3)职业拓展技能模块此模块的课程性质以专业选修课为主,旨在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意向,培养学生特定岗位所需的拓展技能。本模块课程包括:《协商谈判概论》、《商务沟通》以及《领导组织学》等。

二、电商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建立由行业、企业、高校三方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高校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定向企业人事专员和高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会议,通过公开课、教学目标和成果汇报等形式邀请行业、企业对专业教学实时监控、提出宝贵意见;通过组委会的教学方法、目标研讨,将先进的电商物流学术理论和丰富的实操经验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诉求的对接。高校能够随时掌握企业的人才诉求,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进行课程调整,提高了人才的可用性。

2、工学结合,利用企业的优势教学资源

高校教育不应崇尚书本、以理论为纲,而是要与当地经济、行业发展状况相呼应。高校应该树立“工学结合”的观念,一方面,对于一些实训课程和实务竞赛,可以聘请电商物流企业资深业务员和管理人员来校进行教学讲解,对学生进行实操培训,把从实践中发展和总结而来的、超越专业理论框架的实用技能传输给学生;另一方面,在暑期实习中,可以把学生带进企业,亲身进行业务参观和体验,根据真实的业务活动进行情境教学,把企业作为高校的实训基地,可以大大节省学校的教学成本。另外,高校和企业应该利用各自优势,大力开展科研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设备支持,高校发挥自身科研实力,推动地区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踏上新台阶。

3、引进“订单式”培养模式

高校针对物流专业人才稀缺的行业现象,可以与德邦物流、顺丰速运等电商物流企业签订合作项目,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即企业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对高校下“订单”,由学校依照订单要求选择学生“原材料”,再通过四年的“加工”,量体裁衣,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实务教学,将合格的人才输送给企业。这不仅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还极大地加快了企业新员工的岗位适应周期,为企业节省了岗前培训成本。

作者:郭俐 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德洲,夏文燕,巩向玮.电商物流课程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3:168-169.

[2]郑宁,孙有望.基于pvr-cdio模型的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5,14:149-151

商务管理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是一个1983年就已经开设的专业,我国有近600所高校开办了此专业。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趋缓,产业处于结构升级,国际形势日益复杂,整个中国经济将出现“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相结合”的格局。面对这样的政治经济形势,一方面,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大量的工商企业招不到具备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究其原因,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将市场需要、专业属性及学校特色进行有机的结合。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笔者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出发,分析工商管理专业面向的行业,寻找其典型的就业岗位,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要求,进而重构其课程体系。

1工商管理专业面向的行业和人才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是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综合性管理专业,其毕业生服务的行业有第一产业的交换部门、第二产业的管理部门、第三产业的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就业行业非常广泛。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定位可分为研究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应该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通过综合分析,该专业面向的岗位和岗位群可以总结为:企业运营管理岗位群、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群、市场营销岗位群、财务管理岗位群、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岗位群、项目管理岗位群、连锁经营管理岗位群等,此外还可以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综合管理和一些文化管理岗位。从专业面向的行业和岗位需求出发,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的属性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具备的特色,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国家工商领域及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具有必要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具有扎实的工商管理理论功底,具备企业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项目管理等一个及一个以上专门方向的知识技能,能够在工商管理领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果分析

仔细分析工商管理专业面向的各类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我们发现它们有一个核心的基本工作过程,即工商领域的调查工作、工商领域经济分析工作、工商领域的管理操控工作。要完成这些核心基本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同时我们还发现要完成工商管理专业面向的各类岗位群的工作,还应该具备一些共性的专业技能,如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形象设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当好公民是做好专业事的基础。新时代的大学生首先是当好公民,大学期间应该加强公民知识和综合素养的修炼。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毕业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果。成果一:综合素养、公民意识。先做人,后做事。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素质、国际化视野、互联网思维和健康的体魄,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爱党、遵纪守法、职业道德良好,思想道德文化修养高,具备的一般业务素质,拥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成果二:工商领域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是工商管理之源,没有资料的收集,工商管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要搞好工商管理工作,就必须认识管理对象及其环境,掌握工商调查知识,学会工商调查技巧和方法,养成脚踏实地、研究工作的素质和作风。成果三:工商领域分析。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国民经济和工商部门的运行规律。管理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像钓鱼必须知道鱼儿的迴游规律一样。规律有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按技术规律办事,就必须掌握工商领域生产过程和工作过程的知识和技能,按经济规律办事,就必须掌握国民经济及工商领域价值增值过程和运行流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掌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手段、工具和方法。要养成批判性思维、战略思维、聚敛和发散思维的基本素质。成果四:工商领域管理操控。了解了工商领域的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摸清了其发展规律,找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就必须用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技巧进行管理操控。管理操控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包括综合管理、要素管理、过程管理的知识和技巧。应提高学生对管理对象进行操控的素质。综合管理知识和技巧主要是对管理对象进行的战略、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创新、规范等综合性的管理。要素管理知识和技巧主要对人、财、物、信息等进行管理。过程管理知识和技巧主要对供、产、销等过程进行管理。既培养工商管理通才,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培养要素管理及过程管理专才。成果五:专业相关技能。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要搞好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一是写作能力,不会写总结、计划、策划书、报告和相关文书,就算不上合格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二是沟通能力,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和沟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素养和能力;三是形象塑造能力,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具备塑造组织形象的能力,又要具备塑造自身形象的能力;四是创新创业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素质人才,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技能和素质,应培养组织内部创业者和革新者,要教会学生在模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通识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遵循obe理念,从工商管理的工作过程出发,兼顾传统课程体系,可将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为五大模块。3.1“综合素养、公民意识”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对应成果一。主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演讲与口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活动、中国商道、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自然科学与艺术选修课等。3.2工商领域调查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对应成果二。主要课程: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图书情报知识及文献检索、商务办公软件。3.3工商领域分析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对应成果三。遵循技术规律分析课程:商品学、机械工程基础、经济地理、商务技术基础。遵循经济规律分析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组织行为学、技术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分析基础与工具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数据库技术等。3.4工商领域管理操控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对应成果四。综合管理课程: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公司治理、经济法、国家税收、企业资源计划等。要素管理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过程管理课程: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电子商务管理、国际贸易管理等。工商管理专业通才培养和专才培养相结合,工商领域管理操控课程模块除了设立以上管理操控通才平台,还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立管理操控专才方向平台,学生须选修完成两个及两个以上方向平台课程方能毕业。企业运营管理方向课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课程:工作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方向课程:品牌管理、广告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项目管理方向课程:项目管理、项目品质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综合管理。财务管理方向课程:财务分析、成本会计、货币银行学、中级财务会计。3.5专业相关技能模块。该模块主要对应成果五。写作能力课程:大学写作、财经应用文写作。沟通能力课程:商务沟通、商务谈判、商务英语。形象塑造能力课程:商务礼仪、公共关系、photoshop、网页制作、flash。创新创业能力课程:创业基础、商务策划、创业技能实训。工商管理专业的五大课程模块既包含理论教学又包含实践教学,同时还包括素质教学。实践教学体系还可以进一步总结为:专业模拟实验、专业认知实习、情景教学、毕业实习与设计、职场教育、职场训练、项目训练等。素质教育体系包括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能力等级资格认证两个方面。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包括学生社团活动、党团组织活动、社会调查活动、支农支教活动、社区志愿服务。能力等级资格认证包括英语等级认证、计算机考级、职业资格认证、从业资格认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李艳双,于树江,杨思捷.基于价值链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体系设计[j].高教学刊,2017,(13).

商务管理知识范文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电子商务;实践能力

1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1.1服务地方经济和职业院校自身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世界范围内各大企业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急需大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市场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加强电子商务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和造就大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直接影响地方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从而间接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职业院校,更加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更新自身专业设置。

1.2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许多传统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成为企业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障碍。而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加大的同时,企业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如掌握经济管理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国在推进企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的同时,还要不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2职业院校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

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但是当前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课程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互联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反观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仍然存在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不足之处。对此,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要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围绕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调整,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适应性。

2.2理论教学企业需求脱轨

随着中职教育大众化,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然而,从当前职业院校课程的内容看,基础理论部分占有很大的部分,而忽视与电子商务职业实际相联系的部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属于复合学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本就是双轨同步发展的,不仅包含深厚的理论性,更多体现在运用信息系统实践的过程,但许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只要学生了解、掌握理论知识即可,对学生的企业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需要等实践能力不闻不问。受此观念的影响,教学自然有所偏重,使得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理论教学与学生无法产生共鸣,严重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电子商务技术理论与电子商务企业无法很好的对接应用。

2.3学生实践技能丢失

电子商务技术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具有极高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对其衔接性的实践学习。但就其课程内容而言,往往出现重复颠倒、连贯性差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同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来说,大多都不具备真正的实践技能能力,理论知识充足但实践技能相对缺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实际工作中针对性的技术,无法满足现代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丧失了对实践的学习机会。

3如何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的实践环节

3.1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要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相应的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构建一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进行电子商务仿真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而在软件方面,可以购买、录制光盘,或者开发符合自己学校教师和学生特色水平的电子商务仿真模拟教学系统软件,以提高教学的起点和授课信息量和教学的质量。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也是目前各职业院校最为主要的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方式。

3.2组织学生进行创业项目

在电子商务的核心专业课程中,都有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部分。任课的老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申请针对性的项目基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创业。学校也可以设立创业基金,鼓励能力强、有好想法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将所学的电子商务知识进行大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以及人际沟通能力。

3.3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许多企业的对人才的要求是马上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对于毕业生来说,增强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直接影响其毕业后的发展。职业院校应充分重视社会与毕业生的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实习实验、科研立项、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等教学环节,开展第二课堂,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接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实用性。同时探索校企合作,建立具备鲜明电子商务特色的复合型实习基地。组织老师到企业实践、学生实习,根据企业需要和学生认知规律,提炼专业必备知识。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直接从实习生里挑选优秀人才,一举两得互惠双赢。

4结束语

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学校开设电子商务实践课,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认知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用创新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作者:曲妍睿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商务管理知识范文篇6

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电子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则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军,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网络营销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课题。网络营销的人才也必将成为企业人才结构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类。网络营销就是在企业在营销中,传承传统的营销原则,使用网络的技术手段,利用网络这个面向全球的平台开展的营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企业要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一种崭新的商务运作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上每个企业都与网络营销有了一定程度的接触。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达92.7%,规模较大的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更是接近100%。43%的中国企业拥有独立网站或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店;57.2%的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应用水平为42.1%。企业越来越重视网络营销,不仅通过网络进行企业及产品的广告宣传及市场推广,越来越多企业逐渐形成网络销售渠道的建设,最终在线上直接达成销售。

例如,2008年4月.李宁官方网上商城开张。目前,李宁每个月的网上销售额与开张时相比,已经增加了十几倍,李宁公司表示对未来线上销售渠道很乐观。越来越多品牌企业和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热情持续高涨,对这方面的人才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企业在招聘中发现只能招聘到市场营销专业或者电子商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来满足企业网络营销的需求。但企业要求网络营销人才不但需要懂得网站管理和相关计算机技术,还需要对市场营销有一定的理解,具有营销策划的能力和很强的网络热点敏感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等院校对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的不足。目前,高校专业设置中还没有网络营销专业。我国极度缺乏的是既懂网络技术又懂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成为制约网络营销发展的一大障碍。基于这种现实思考,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将网络营销作为一个单独的专业,从电子商务或者市场营销中独立出来,培养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是非常有必要而且顺应时展需要的。

二、我国高职院校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与网络营销相关的专业,但还没有专门的网络营销专业,只有少数相关专业开设了《网络营销》课程,并且在教学中一般都沿用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方法,没有突出网络营销的专业特点。另外,网络营销是一种复合性的应用学科,其专业基础是市场营销学,应用技术则为计算机网络,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策略和方法,还应该学会在网络上施展和运用。仅仅以一门课程来开展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显然不足以形成足够的知识体系和应用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环境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就促使高校必须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网络营销进行单独的专业设计,对其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既具备发展的潜力,又具有直接上岗的能力。

三、网络营销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从目前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的岗位来看,大致分为如下三种:

1.应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人员。这部分人员要求对网站的内容适时进行更新、网站的安全进行维护。要具有较强的网站设计、实施能力、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的编辑和处理能力。

2.搭建网络推广平台:即企业的网络推广人员。目前有企业的做法是雇佣专业的网络推手,又称“水军”,这部分业务对学历要求并不高,但是对网络推广工具(如网站、博客、邮件、微博等)的应用能力要求很高,要求有极高的网络热点敏感度和网络动手能力(如视频制作、图片加工)。

3.应用传统意义的营销原则,进行网络营销人员。这类人员对企业级产品在网上进行广告宣传及营销策划。这个岗位要求掌握基本的网络营销策略,具备统计、分析能力,能以互联网为平台,搜集、查询产品营销所需的各相关信息,加以筛选、分析和研究,进而优化设计,逐步架构出自身企业产品的网络营销体系。进行广告策划、文案编辑及网络营销布局,最终应用网站维护人员以及推广人员达到宣传推广的目标。

商务管理知识范文篇7

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物流管理创新性转型的要求,首先需要了解何为创新,创新如何在物流管理中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创新性发展,也的确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实现创新发展还有待深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要求全面收集客户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可以做出良好的利润评估,同时及时与商务公司进行交流和沟通,确定出最优的产品订购方案,同时加强对库存、仓库、运输等方面的管理,实现创新性物流管理模式。

2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缺陷

2.1物流管理基础设施陈旧

物流企业作为新兴的企业,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物流企业,进入21世纪后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仍然表现出基础设施相对陈旧的问题。在包装、运输、储藏等方面的设施,我国的物流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各环节存在重复建设现象,系统的基础物流设施相对短缺等。

2.2物流管理有关监管制度不够健全

各地区的物流行业管理部门庞杂,将物流企业按照职能的不同分开管理,由于各地区划分原则不同,致使物流企业管理在全国呈现混乱的局面,同时由于各个部门职能划分混乱,地方政府对物流企业管理也渐渐出现失控局面。各地缺乏统一的监管制度,相关的管理条例、政策等也显得杂乱无章,缺乏一致性。

2.3物流管理信息自动化程度较低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信息自动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物流管理的信息自动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仍然依靠人工完成物流的各个环节。这主要在于我国对于信息自动化研究还未达到全面的程度,信息自动化技术还未完全被掌握,不能实现全方位、各行业的应用。主要表现为物流管理缺乏信息技术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数字化资源相对匮乏,使得信息共享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相距甚远。

2.4物流管理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专业的服务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

近几年来物流行业急剧膨胀,导致物流人员相当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物流公司以高薪大量招聘物流人员,而招聘对象即面向全社会。物流管理人员大量充斥着拥有较强劳动力的人员,而专业水平要求则相对较低,甚至没有要求。这主要由于物流企业仅注意货物的运输与仓库管理等环节,而忽视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增值利润等方面的内容,在物流方案设计上缺乏一定的专业性。

3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

3.1政府增加重视程度,完善行业管理机制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导致各方面相关体制管理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对成熟的行业管理体系。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物流管理行业的法律法规,让物流管理行业在运营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可守。第一,要加大力度制定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建立起物流运送系统,促进物流行业的信息自动化。第二,注意推广物流专业技术,积极引导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投资力度。第三,建立系统的物流运输网络,扩大物流运输范围。第四,建立健全统一的物流管理制度,做到国家与地方之间的统一,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统一,使物流管理形成完整的管理网络,促进物流企业方便、快捷地运营。

3.2加快物流管理结构的转型,促进信息自动化管理

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是各物流企业仍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物流信息资源和物流配送上都存在缺陷,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物流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信息自动化管理模式,将物流各职能统一起来,从采购到储存、配送等过程,形成各个企业内部一体化操作,从而提高物流企业运营效率。首先要做到货物存储的电子化管理,注意货物进出的信息数据采集;其次注意数据跟踪,智能选择最优配送路线,节省运途时间和成本;最后注意物流信息数据存储,分析物流信息增值价值,提高企业增值利润。

3.3加强物流专业人员培养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拥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物流人员是一个物流企业运营的重要前提。首先,政府、高校、研究所等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物流行业的人员不仅掌握一般的物流管理知识,更要具备管理财务、处理数据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为物流行业输送优秀的复合型专业人员。其次,各物流企业要及时更新物流管理知识,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定期开展物流专业知识讲座,组织从业人员积极学习。最后,严格管理物流人员入职要求,定期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建立企业管理奖惩机制,激发物流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3.4完善物流管理基础设施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创新策略还应立足于物流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又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一方面,物流企业拓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同时引进外资和民间投资;另一方面,引进金融管理人才,缩短企业资金周转,降低物流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各物流企业进一步完善物流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物流系统的宏观调控,协调各地区的物流配送路线,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

3.5建立多方物流配送联盟

多方物流配送联盟观念引自国外,在我国尚未发展成熟。多方物流配送联盟是指除了供需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配送企业。这些物流配送联盟通过相关的合作协议为供需方提供独特的物流配送服务或者全面的物流配送信息,使供需双方有最优的选择方案,这样既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又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信息自动化管理。

4结语

商务管理知识范文篇8

1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一种崭新的商务运作方式,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98亿人,位于世界第一位。2008年一年中国网民增加了88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41.9%。在所有互联网应用中,网上购物使用率为24.8%,用户人数达到7400万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了15000亿元。按照国家规划,到2010年前,我国大型企业采购的物资至少要有25%在网上完成。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有关专家指出,未来5年仅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就达100多万。然而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奇缺,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却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意味着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迫切需要改进。

2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清

电子商务是一个既宽又广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这个专业的建设肯定是有问题的。一些传统、成熟的专业,比如金融、会计、营销、贸易等,都有着很明确的方向和定位。学生在学这个专业以前,就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学什么,以后会从事什么工作。电子商务专业却不一样,目前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学生学这个专业大都是因为它听起来很时髦,觉得学这个专业很不错。但是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后怎么就业?这些问题学生都是模糊的。

2.2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不平衡

当前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基础上创建,这种情况下设置的课程侧重于计算机技术,专业课教师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转型而来,培养出的学生技术能力较强,但商务管理知识偏弱。另一种是在管理系的基础上创建,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课程则侧重于市场营销、商务管理等,专业课教师在商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较强,相对前一种情况而言,学生的管理知识比较全面,但技术知识又比较偏弱,对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不够强。不论是哪种专业设置模式,都不够全面、合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明显不平衡。

2.3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效果欠佳

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子商务的实践环节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学校内部的专业实验室采用一些模拟的教学软件进行实训,另一种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这两种实训方式相比而言,第一种方式由于模拟软件受学校资金分配、软件商配套服务等等条件约束,很难随着电子商务实践应用的飞速发展,做到及时进行升级换代,同时由于这种实训方式是一种理想的模拟状态,与实际工作尚有差距,故而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而第二种方式虽然较第一种方式与实际工作结合更紧密一些,实训效果也更好一些,但对于学校来说,确保长期拥有或自行建设这样的实习基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当前各高校基本都是以第一种实训方式为主,效果欠佳。

3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思路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人才市场发展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应当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3.1明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明确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面向学生的实际能力,面向数以百万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类岗位,培养综合素质优良,职业道德优良,既了解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懂计算机信息技术,既掌握了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现代商务运作流程的复合型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只有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才有可能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电子商务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够快速实现学校实训到企业实践转换的电子商务人员。

3.2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专业设置

针对市场需求,目前,一些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细分,比如可以将电子商务专业分为三个方向:网站建设方向、网络营销方向和物流管理方向。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不同的细分方向,但不管怎么细分却都使得这样一个大而广的专业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至少在大专业的背景下有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厚专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综合素质比较高,在市场上才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大专业,多方向,重应用”应是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针对这种指导思想,可以让学生先学习公共基础课模块、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模块和商务交流课程模块,在最后一学年上学期每个学生在继续学习本专业共同的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选修该方向的强化课程,以利于形成专业特长和培养个人核心竞争能力。最后一学年下学期每个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活动,深入了解企业电子商务活动如何开展和应用,能够成功将所学知识和能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贯彻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通过公共基础课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基础能力;通过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经济管理和商务贸易能力;通过商务交流课程模块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通过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较突出的专业核心竞争能力。在调整体系中,贯彻“大专业,多方向,重应用”的指导思想,可以将课程分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三个方向构建较为清晰完整的体系。对所有方向而言,都强调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这条主线,因为这是学生成功切入企业岗位的必要条件,也是支持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保障,因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电子商务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宽广的大专业,从课程体系设计而言,“理论以够用为度”,这个“度”有两层涵义,第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第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宽度。

3.3改革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方式

电子商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要求非常突出的学科。如果要达到培养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深谙经济活动规律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这样的目标,必须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另一方面在现有实践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根据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结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状

况的具体分析以及本专业学生应用创新的能力。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应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感知型实验、模拟型实验、模仿型实验、实际经营型实验和毕业实习实验。

(1)感知型实验。

电子商务教学中,有一些知识很难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比如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申请数字证书、进行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等等。这些知识课堂讲授起来枯燥难懂,但是只要通过具体操作,学生一下就会明白掌握。通过学生的动手将所学知识形成感性认识,从而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的实验就是感知型实验。

(2)模拟型实验。

这是电子商务教学中应用现有模拟教学软件进行的实验,它主要是在一种虚拟的场景中,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代表一个特定的电子商务活动参与者角色,然后进行仿真电子商务运营。通过这种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了解电子商务流程。同时,通过模拟运营与角色互换,可以使学生了解各种岗位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对电子商务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这也是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3)模仿型实验。

模仿型实验就是按照老师的指导或教材的提示,依照一定的步骤,模仿老师讲过的或书本上现成的一个类似的例题,完成指定的实验项目。这种实验主要应用在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等课程中,学生通过“模仿-消化-吸收-创新”,可以快速地把别人的经验、方法快速消化,并为我所用,进而有所创新。通过模仿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就会给学生以成就感,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思维。

(4)实际经营型实验。

实际经营型实验就是让学生自己开设一家网上商店进行独立经营,从而亲身感受商务运营的真实过程,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应用、总结,了解商务的真实内涵,积累商务经验。通过实际经营,学生不仅能不断创新,彻底领会所学的知识,让所学的知识真正达到融会贯通,还可以有一点收入。在这些收入刺激下又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学习实践的良性循环。目前在淘宝、易趣等网站上都有现成的网店模版,可以免费开店,有的还配有开店的知识学习流程,通过这些流程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毕业实习实验。

为了让学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很多学校针对专业特点都加强了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更为重要。通过毕业实习,可以使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对新环境、新岗位的适应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是电子商务的时代,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求贤若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最优化的,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邵兵家.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唐吉,关南宝,吴娜.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改方案[j].商场现代化,2007,(35):127.

[3]马继刚.谈新就业形势下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j].电子商务,2007,(1):87.

商务管理知识范文篇9

1.1“商务(business)”的定义

“商务”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的词典意义至少有20多种。那么,在商务英语中的“商务”到底指的是什么?它的界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都具有重大意义。有学者认为“商务”这个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申报报告中写道,狭义的商务指做生意,广义的商务是指包括贸易、金融、投资、旅游、外事等在内的业务和公务活动。但这种定义太过宽泛,并没有对商务英语中的“商务”进行准确定义。在英语中,“business”这个词在商务用语和普通用语中含义不同。《剑桥商务英语词典》网络版的解释是“买卖商品或服务的活动,或以从事此类活动的组织、公司或个人以求赚钱的工作”。在这种语境下,“business”的特点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这也是“business”最初始的内涵意义,即我们汉语中“商务”的意义范畴,可以称其为狭义上的“business“。例如:?ourfirmdoesalotofbusinesswithoverseascustomers.(business:theactivityofbuyingandsellinggoodsandservices)?sheownsseveralbusinessesinthecity.(business:狂companyororganizationthatbuysandsellsgoodsorservices)?he''''sinthefrozenfoodbusiness.(business:workthatyoudotoearnmoney)在《剑桥英语高级词典》?这部普通英语词典(网络版)中,"business"除了表示以上含义外,还能表示个人所做的事情或只涉及个人的事项,或是个人参与其中并给出意见的情况或活动。这种用法中的“business”的特点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不能把它翻译成“商务”,只能译成“事务”。例如:?whatshedoeswithherlifeisherbusiness.(business:thethingsthatyoudoorthematterswhichrelateonlytoyou)?imakeitmybusiness(=ifeelitismyparticularduty)tocheckthemonthlyaccounts.?arrangingatripabroadisatime-consumingbusiness.(business:asituationoractivity,oftenonethatyouaregivingyouropinionabout)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中的“商务”应该指狭义上的“business”,即与盈利相关的商务贸易活动、组织或工作。而“以盈利为目的”是“商务”的重要特征,因为正是这一特征,最终从性质上确定了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差异。这一意义的确定,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1.2“英语”的定义

商务英语专业中的“英语”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语专业)的“英语”并非同一个概念。在现行的英语教学中,英语专业是以文学英语为文本进行的普通英语教学。而商务英语中的“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由于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具有国际商务活动的特性,所以与普通英语相比,商务英语中的“英语”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特征,如正式、准确、精练、专业性强等。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研究应该是以合同、信函、演讲、报告、货币支付、保险等商务内容为文本,教学研究重点是商务交际中所使用的英语语言特点,包括词、句、篇章、语体、语用、修辞、写作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所存在的差异(张武保、严新生,2008:102)。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来,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文本与英语专业的并没有太大区别,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和改进。

1.3“商务英语(businessenglish)“的定义

“商务英语(businessenglish)"一词的定义在目前也存在很多争议,主要分歧在于作为专业的定义与作为课程名称的定义的混淆。我国学者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对商务英语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例如:张佐成(2008:28)认为:国际商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其活动参与人采用/化用商务惯例和程序,选择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以及视觉、听觉符号资源,通过书面、口头或/及多种模态,以实现其交际目的。商务英语就是以这个策略性交际系统为内容的教学活动。翁凤翔(2009:7)认为:商务英语是人们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以及国际商务学科所1涉及的英语。简单来说,商务英语就是普通英语 国际商务行业英语。从学科角度看,商务英语是研究商务英语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以及英语在国际商务环境中所使用的规律的科学。陈准民、王立非(2009:5)认为:商务英语指在经济钱化的环境下,围绕贸易、投资开展的各类经济、公务和社会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具体包括贸易、管理、金融、营销、旅游、新闻、法律等。总结以上观点,“商务英语”一词主要指的是两种概念:(1)指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语言概念;(2)指商务英语的专业概念。当“商务英语”指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语言时,它实际上是一种交际工具,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传递知识信息的语言载体。根据之前提到的“商务”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商务英语”定义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个人在买卖商品或服务的国际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语言”。当“商务英语”指商务英语专业的时候,它指的是以涉及贸易、管理、营销、金融、法律、外事、旅游等方面的国际商务活动为内容的英语专业教学。商务英语作为满足特殊商务目的的学科在语言层面上有自己的术语和形式,在需求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大纲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尤亚敏、张武保,2011:160)。至于我国的“商务英语"是否应该叫做“国际商务英语”,正如翁凤翔(2009:98)所说,我国的“商务英语”其实已经等同于“国际商务英语”了。对中国人来说,英语本身就是一门外语,我们通常所提及的商务英语就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英语,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就必然会涉及国际支付、国际金融等涉外领域,因此商务英语自然就具有国际性。换言之,在我国,“商务英语”就是指“国际商务英语”’而“商务”就是指“国际商务”,“国际”二字只是被省略了。

2.商务英语专业中旳概念

目前我国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英文表达方式主要有“businessenglish”和“englishforinterna-tionalbusiness”两种。虽然中文同为“商务英语”,但这两者的关注点是否相同?另外,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应该是什么?下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2.1“businessenglish”与"englishforinternationalbusiness”的异同

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简称esp),它具有应用于特定职业领域的特殊目的性以及内容专门化的特点,而esp的教学理论就是要针对学习者特定的目的和特定的需要进行英语教学。在esp理论下,商务英语还可以分为普通商务英语(englishforgeneralbusinesspurposes,简称egbp)和专业商务英语(eng-lishforspecificbusinesspurposes,简称esbp)。egbp是以各种不同的商务背景为综合教材内容的商务语言培训,而esbp则对商务专门知识的要求较高,是指特定行业的专业语言培训(张武保、王维,2011:306)。前者的培训对象是粗放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国际商务活动中各个学科领域的商务英语有所了解,掌握基本的商务英语知识。而后者的培养对象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学生以学习普通商务英语为基础,同时学习较为系统的国际商务基础知识以及某一国际商务学科的专业知识。目前’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外的语言培训模式,其特点是短期性、针对性、课程性、商业性等,属典型的esp理念研究范畴。中国早期的商务英语教学取名为“eng-lishforinternationalbusiness",就是受了esp理念的影响。这一类的教学模式能够针对不同职业领域进行英语培训,也更利于培训机构针对市场需求做推广,属于专业商务英语。而另一类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就是我国大学里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具有全日性、复合性(语言与专业并重)、专业性、服务性等特点,属于普通商务英语。商务英语专业的英文名称虽然为“busi-nessenglish",但实质上只是“english",其课程设置与英语专业的没有太大区别,有些甚至连教材都是一样的,这就导致了概念的混淆。因此我们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从教材、课程设置、师资等方面着手,彻底从“english"转变为“businessenglish"。为了更好地区分普通商务英语和专业商务英语,我们提议可以把普通商务英语称为商务英语(businessenglish),如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就属于这个范畴;而把专业商务英语称为efx(englishfor...),如“englishformarketing"、“englishformanagement"等,以便于研究和区分。

2.2商务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的比较研究

2011年底,教育部把商务英语专业正式列入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中,商务英语成为了与英语专业平行的一门专业。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下称“《要求(试行)》”),商务英语专业中英语语言能力课程、商务知识课程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的比重是6:3:1。然而,通过对比商务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①可以发现(详见附录一),商务英语专业有55学分的英语课程与英语专业的相同或相似,有34学分的商务课程与管理专业的相同或相似,它们分别占了商务英语专业总125学分的44%和27.2%,合计超过70%。所以说,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实际上是把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和管理专业的商务课程进行了拼凑的结果。虽然这是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初期的必然现象,能够帮助一个新兴专业快速成型,但如果商务英语专业一直保持这种借鉴已有专业课程设置的过渡时期产物,而没有自己的独创性,长此以往必然会失去生命力。一旦英语专业加大商务课程的比重,或管理专业加大英语课程的比重,那商务英语专业的存在性就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此外,?要求(试行)》中英语语言能力的课程约占了总比重的60%’在商务英语专业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我们应探讨这样一个问题,英语作为一种技能,是一种载体,在商务英语专业中大家都将其称之为工具。如果把工具与专业内容的比重倒置,这样合理吗?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英语专业中获得一些启示。根据2000年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下称“《大纲》”),此前的问卷调査早已证明,参加调査的国有企业、外经贸公司和教育部门等对于单一外语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已降至零。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对英语专业的大纲进行了修订。2000年的《大纲》把英语专业的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其中专业技能课程占总学时的65%,专业知识课程占总学时的15%,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总学时的20%。虽然相关专业知识(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的比例得到了增加,但从2010年开始,英语专业连续3年都被教育部列为中国大学十大“红牌”专业?,成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月收人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英语专业这个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却变成了“红牌”专业,它是否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是否偏重?如果把语言这种工具当做是本科专业的核心,是否欠妥?毕竟只有在大专或中专这些培养层次才是以工具或技能为培养核心的。相比之下,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与英语专业如出一辙,除比例上有少许差异外’内容上几乎趋于一致,这样又是否恰当?从英语专业的《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每年仅需要少量的英语与文学或语言学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但却大量需要英语与其他学科,如管理、法律、科技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英语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顺应时代新需求应运而生的商务英语专业,其专业核心内容应该是“商务”,即以英语为载体的商务学科知识。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文3.3中评述。

2.3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根据《要求(试行)》,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陈准民、王立非,2009:5)。而英语专业《大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那么,商务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到底有何差异呢?如果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也能满足《要求(试行)》所提到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又何必另设商务英语专业呢?此外,“英语人才”指的是什么人才?是否只要能够用英语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就算是英语人才了?如果是的话,以此类推,只要能用汉语从事某种活动的人也算是汉语人才了。这显然不合乎逻辑。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应该是国际化的商务人才,而非英语人才。英语只是国际化人才必备的技能,而非他们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知识范畴。英语不应该、也不能够成为高校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以英语为载体,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主干课程为主修内容,培养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直接有效地进行各种国际商务活动的国际化人才。目前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较权威定义是:“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念、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注重多元化的吸收,并具备良好的文化“免疫力”,注重综合素质、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掌握一种或多种外语,并善于进行国际间的文化合作、沟通及信息处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但这个培养目标很宽泛,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关注点应该更为集中,即培养国际化的商务人才。那么,何谓国际化的商务人才?为了结合我国市场的实际需求,我们进行了一个《国际化商务人才知识技能调査》(下称"《调査》”),收集了来自不同行业的108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见附录二)。调査结果发现’受访企业普遍认为管理知识、跨文化商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国际贸易知识、经济学知识、中国商务模式知识以及国际金融知识是国际化商务人才必备的重要专业知识,而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执行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商务英语听说能力等,则是国际化商务人才应该具备的技能。总的来说,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在国际化商务背景下,掌握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国际贸易知识、跨文化商务知识、中国商务模式知识等商务专业知识,具备跨文化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技能,了解中国国情,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直接有效地从事以国际商务服务、国际商务运作、国际商务管理为主的国际商务活动的国际化商务人才。

2.4关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讨论

在讨论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之前,有两个定义必须理清,那就是“curriculum"和“sylla-bus"。“curriculum"可以翻译为“全部课程、必须课程”,它是对一个学科或专业的总体课程规划,包括学科或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等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和学习活动等;而“syl?labus"则可理解为“教学大纲、课程大纲”,是某一门课的教学计划,重点是在一门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上,同时还规定了课程的进程安排。可以说,“syllabus”与“curriculum"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是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可混淆。根据《要求(试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主要由语言能力课程、商务知识课程、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4个模块构成,各课程群开课时数的大体比例为:语言能力:50%~60%,商务知识:20%~30%,跨文化交际能力:5%~10%,人文素养:5%~10%。虽然“试行”中的课程设置体现了跨学科的特性,但从英语语言、商务知识以及跨文化知识的课程约为6:3:1的比例中可以看出,英语语言这个“工具”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商务专业知识的比重偏少。在上文我们巳经提过,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实际上是把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和管理专业的商务课程进行了拼凑的过渡时期产物。为了突出商务英语专业所应有的独特教学模式,其课程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目标集中原则: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顺应国际化、全球化和改革开放趋势;(2)商务名著原则: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国际流行的商务教材与专著;‘(3)中外兼顾原则:教学应兼顾中外商务理念、商务实践和教学模式;(4)专业突出原则:教学应突出本专业特色和独创性;(5)动态变化原则:中国以往的国际化教育以“引进来”为主,现在应兼顾“走出去”。根据以上原则,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可以调整为三大主要模块’即商务英语知识课程、商务知识课程和商务文化课程。其中,商务英语知识课程包括综合商务英语、商务写作、英语语言学等课程。笔者认为,此模块的教学应定位为基于商务内容的语言教学,将目标内容域的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因此,将商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渗透到基础阶段的语言学习当中是极为必要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在英语教材中加入经典商务内容为教学文本,如michaelporter^adamsmith等的名家名著,通过对商务知识与语百技能的合并交融,使学生在商务内容学习中“习得”语言,在商务语境下实际使用和操练语言。语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商务知识,而商务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会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水平,两者相辅相成。第二个模块商务知识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应该是我国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国际化商务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根据调查所反映出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专业知识的需求,本模块的专业知识应该包括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国际贸易知识、法律知识、经济学知识等;而且,本模块课程应该采用灵活的双语教学模式。例如,采用全英课本、双语授课的教学模式,以求帮助学生把中英双语的商务知识融会贯通,遇到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时,老师也可以用中文解释,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学生一知半解,或只懂英文不识中文的尴她局面。最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现在的中国除了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因此,第三个模块商务文化课程除了有跨文化商务、西方文化、企业伦理等课程,还应该加人中国元素,如中国文化、中国商务模式等,以达到中西结合,突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特点。另外,“6:3:1”这种固定的课程比例设置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其实是不利的,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阶段侧重、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的比重,从输人和输出两个阶段入手培养学生,将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开发(张武保,2011:9)。如图1所示,在大学一、二年级的语言能力培养阶段,商务英语知识课程、商务知识课程和商务文化的比重为6:3:1,对学生进行大量密集的英语教学和训练,使学生突破英语的听、说、读、写关;同时,在这一段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商务背景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商务专业词汇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为第二阶段的专业教学奠定基础。此为“输人”阶段。而在大学三、四年级的商务专业学习阶段,课裎比重则调整为“3:6:1”,并采用灵活的双语教学方式。此外,学生还需要参加各类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在实战中检验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此为“输出”阶段。商务英语专业动态教学模式体现了“双重复合”的特征和“知技并举、阶段侧重、先知后行、转识为智”的专业发展理念,也体现了“先英后专、由浅人深、先利其器、后善其事”的实施战略。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能够突出商务英语专业的独特性,也是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的成功保障之一。

3.结语

商务管理知识范文篇10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教育模式

我国在经过20多年“校企合作”式的发展后,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1]。电子商务因其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并不断刷新传统商业模式,成为最适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专业之一,电商创业之路成为众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创业选择。

1创新创业教育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意义

我国大量传统企业由传统领域向电商行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对电商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电商专业从诞生便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是互联网的基因,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电商专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及其相应实践活动的教育[2]。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切实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塑造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及教育环境的搭建,培养学生的自信力、领导力、抗打击力和沟通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2增强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开设电商专业课程,更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财务管理知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增加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吸收,还可以增强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1.3提高就业率,满足企业需求。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还可以改变他们的传统就业观念,通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实现多种途径就业。100ec.cn显示,截至到2018年12月,企业人才需求结构变化大,除了传统的电商运营、客服、技术等人才缺口外,新媒体、社群、视频动画等方向的人才需求增长更加迅猛。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需求也逐步放大[4]。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大量应用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

2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国内对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少、调查少,研究停留在表面,对策性的建议过于宏观。当前中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都停滞在纯理论和摸索阶段,仅有极少部分的学校进入了后续实质性的创业教育层面。2.1师资力量薄弱。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5]。电商专业教师无创业、管理和经营经验,实践操作能力较弱,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限制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发挥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校方聘请的企业专家实战经验丰富,但由于受到创业资金、校方支持度、创新创业硬件和平台等因素的制约,一般只停留在创业案例的讲解,无法进行关键的创业实践,制约了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2.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同于一般的课程体系,具有自己完整的、独立的教学计划,明确的、独特的教学目标和独立的考核体系。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正式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在开展中无所依托,由一个个独立的活动组成,导致活动很难持续进行并产生成果。同时,由于没有系统的课程支撑,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多围绕专业课应付考试,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边缘化。2.3缺少真实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电子商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职开展的电子商务实践训练,大多使用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学生不能切实感受真实的运营数据和客户信息。现有职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趋于形式化,学校领导重视的缺失与资金的短缺,阻碍了实践基地建设的持续扩展。即便部分学校有能力扩展实践平台,增设实践课程,成立学生创业基地,却因无后续资金支持,与企业的联动间断以及校内资源枯竭等问题无法建立“持久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3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北京市商业学校重点专业,特别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以及缺少真实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问题,本校鼓励企业带入真实的实践项目入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辅助开展专业教学指导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大力促进产教融合。3.1校企共同进行顶层设计,为双创教育做好准备工作。本校联合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导),双方以教育主体的身份共同进行顶层设计,对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各要素进行系统配置和组合,制定实施路径和策略,开启“双主体”办学模式,形成一条校企深度合作,产教高度融合的特色之路。包括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本校投入场地以及软硬件教学设备等资源,聘请企业专家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顾问;博导投入5位企业导师、多名行业专家、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等资源,为双创教育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3.2组建三位一体师资团队,提高双创教育质量。凝聚校内外多方力量,按照师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与开拓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社会经验和阅历等多元化要求,组建学校骨干教师、企业技术能手、创业实战专家三位一体的师资团队,进行联合授课,为培养高素质的双创人才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双创教育质量。校企双方主体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分享办学效益,实现深层次的校企合作。3.3制定完整的课程体系,保障双创教育目标整个创业班教学,分为两期,创业一期主要是以微商城作为平台进行新媒体运营;创业二期主要是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店铺的推广运营。以真实项目运营为载体,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本校与博导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化工作(授课)计划,制作教学课件和教案、设计教学工作页。避免由单方制订授课计划带来的弊端,真正做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实现双创教育目标。3.4构建真实平台,绩效考核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以真实项目运营为载体,从选品到全网营销,均进行真实性操作,在“创中学”,在“学中创”,与专业教学无缝对接,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公司化组织、真实化绩效考核,项目引入企业化的日志考核系统,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5校企合作开发创业教材,教材和创业有效对接。校企合作开发《电子商务创业实务之微商创业》教材,以“项目—任务”形式设计学习情景,引入真实案例。使学生对微网店的创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能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微网店开设及推广工作。实现教材和创业实际的有效对接。创业教材的开发,对教师来说提高了专业知识,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对学生来说,更贴合创业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为学校的课程建设积累经验。3.6三方评价机制,为评优、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为了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创业过程中,实施企业制度化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为学生在运营过程中指引方向;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潜能,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制定校企教师和学生三方评价制度,三方评价构成学生的整体得分,对学员的过程行为进行日常记录,进行价值判断和跟踪,强化了诊断和促进的功能,为评优、优化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依据。3.7利用社交平台,进行课堂有效延伸。为进一步提升团队荣誉感和向心力,实现零距离教学,搭建扁平化的线上全员沟通平台;前期成立导师授课讨论群、创业班微信群、创业班qq群,之后开发创业项目运营管理平台,将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以及学员三者组织起来,搭建三者之间的桥梁,实现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扁平化、高效沟通,及时交流、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将课堂进行了延伸。

4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4.1增设财务管理课,为创业保驾护航。财务管理是学生创业活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本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增设了财务管理课程。让学生在制订创业计划之初就重视财务管理知识,从创业初期就有财务管理方面的意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门财务人员,从而保障在创业初期不会出现严重的财务管理问题,为创业顺利开展保驾护航。4.2企业化项目管理,满足企业需求。项目团队由教师和学生以公司职员的身份共同组建,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特长、按照公司岗位分工,权责清晰。学生负责推动项目运营,教师宏观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项目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任务标准化,实现教学知识点和企业标准完美结合,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进行创业实践,提前适应企业管理模式,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4.3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将集中授课、分组讨论、分享互动、技能实训等授课方法有机融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基于真实的交易和管理情境,主动参与学习。实践证明,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班的同学与普通班同学比,与教师之间交流的频率更高,提出的问题更多,提出的方案更具有建设性。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