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职称论文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7 17:08:04

申报职称论文

申报职称论文范文篇1

申报高档: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宣告论文2-3篇或在具有cn刊号的专业期刊宣告论文1篇以上,以及处理杂乱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证明)陈述2篇以上。

申报中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宣告论文1篇或在具有cn刊号,以及处理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证明)陈述1篇以上。

【特殊情况1】北京市评职称不需求宣告论文,只需结束相应数量的论文,参加论文答辩即可。

【特殊情况2】湖南省申报中级职称不需求论文,申报高档职称只需求宣告1篇论文。

职称论文需求满意的标准:

职称论文提示独创性常见于这样三条途径:

(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善;

申报职称论文范文篇2

迄今为止,各职称系列(专业)仍沿袭传统的、滞后的职称论文规定,评价效果不甚理想;乃至评价机制本身的缺陷,所带来的导向偏差及其负面作用,已经直接影响到职称评审的质量和声誉,须予以认真反思。

职称论文规定,涵盖了所有职称系列(专业)中、高级职务,界面过大,层面过宽,不切实际。

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卫生技术、各类教师、经济专业等计29个职称系列(专业)。目前为止,会计、审计、统计、经济、卫生等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采取“以考代评”获得,论文条件被自然免除,其余的仍要求论文作为申报评审的必备条件之一。

评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确需执行同一性、普遍性的评审标准,方可起到综合平衡的作用。但是,切不可忽视不同职称系列(专业)之间、即使同一职称系列(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差异性、特殊性。

仅举科学研究人员与艺术专业人员为例。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工作性质有较强的探索性、挑战性和创见性。其研究课题、水平能力、创新思维、应用价值、科研成果、业绩贡献等,通常以学术论文、论著等方式反映出来。对科研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尤其破格申报副研究员、研究员的对象,要求高水平、多篇数的专业论文,实不为过。但是,艺术专业职务(艺术等级)则不然。

它所囊括的编剧、作曲、导演、指挥、演员、演奏员、舞台美术设计、舞台技术、美术、文学创作、艺术管理、电影放映等,门类繁多,情形各异,问题复杂。岗位性质和特征,明显表现为实践性、经验性、创意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造诣、艺术风格、创作技巧等,主要靠实践历炼和长期积累,并得到社会、业内认可;更何况舞蹈演员等专业人才的峰值期,还受制于生理性等客观原因。艺术系列规定,凡申报评审艺术专业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须分别在省级以上、部级刊物上发表2、3篇本专业论文;破格申报演员、演奏员专业高级职务,应有2篇本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有关文艺刊物发表等,这些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职称论文规定,助长了偏重的刊物级别、发表篇数、名次排序等攀高之风。

固然重要,但不能视同或等同科技成果本身。其道理很简单,如三峡水利工程、杂交水稻推广等都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然而并非表现为大量的学术。

但是,各职称系列(专业)的论文要求,太偏重的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发表篇数、名次排序,太看重这些表层性、易见性的外在形式;对破格晋升对象更是层层加码、框框甚多,惟恐本职称系列(专业)“矮人一截”,有失体面。如,高校教师职务评审规定,凡破格晋升副教授职务,要求在正式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出版10篇以上论文,均应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署名。教授职务本应体现教书、授业、育人。其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实验工作量的完成结果及其业绩表现,乃是核心的评审标准、重要的破格晋升条件。同样,卫生专业技术系列(专业)评审医师职务,应侧重于医师的临床医术、经验和医德。诸如体育教练员、工艺美术专业人员、翻译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等,也都属于类似情形。

重论文数量、重文凭“产地”,极易趋同概念化。即把“两文”硬件简单相加,导致了评审标准和评审质量的降低。盲目追求论文篇数的做法,忽略不计论文质量的结果,直接影响了论文的价值性和贡献率;“以量界定”而不是“以质取胜”的潜规则,间接影响到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建功立业。据业内人士坦言:目前,毫无价值或价值甚微的论文,发表得太“乱”、太“滥”,约估高达80%左右;反之,高“含金量”的一篇论文,可谓“以一抵十”。

职称论文规定,诱发了利益驱动,导致抄袭剽窃论文的行为和现象屡见不鲜。

由于论文在职称评审的总“盘子”

里占有主要“份额”,且评聘与待遇挂钩,一些人为了评上职称,既长“面子”,又多“票子”,受功利驱动,托人情、拉关系、雇“”;社会上甚至冒出专门炮制职称论文的“经销商”。

此外,论文造假竟然在原本“一方净土”的高校、科研等部门滋生蔓延,影响恶劣,令人遗憾而痛心!有的教师在网上下载论文,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旋即变成自己的;有的学者为了拼凑应急,居然把早期专著,肢解为若干篇系列等等。

论文造假还悄然波及到编教材、办讲座、评奖项等其他学术腐败。就连一些功成名就的专家学者也因公然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而东窗事发。据报刊披露,原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美籍华人学者杨杰,在博士点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申报材料中,把2004年发表于《肺癌》(lungcancer)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列入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清单。经查办,杨杰被解除同济大学教授职务,将不再承担任何教学事务。可见,通过行政、经济、法律、道德等诸种手段,加大论文打假力度势在必行。

职称论文规定,催生了不当竞争、利益均沾,致使正确的价值观和学术观受到影响和破坏。

凡开展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各职称系列(专业)主管部门,都规定了申报材料要求和报送截止时间。论文要在哪一级刊物发表、什么时间发表、发表的篇数和字数能不能达到规定要求,这些都成了一些申报者伤透脑筋又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桩“心病”。特别在环节上,为了赶时间、抢速度,煞费苦心,各显神通,悄然演绎着一股不当竞争的“暗流”涌动。有关系或肯花钱的人,即使文章不佳,内容雷同,一年内可以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若干篇论文;而没有门路的人,也想方设法,四处活动,其情形不亚于政界上的“跑官要官”。

论文作者与出版单位之间,按照不成文的“契约”进行交易,“互利双赢”。一方为评职称而写论文,不但没有稿酬,反而“倒贴”,刊登一篇论文须花费500元至800元不等,且价位一路攀升,据媒体透露,有些医生,则让医药代表花钱搞定某些医学刊物;另一方“屈尊”谋利,有辱斯文,凭关系、分时间、定篇幅,异化为“交费论文”,有价值论文却被缓登、不登。

这些事实已是不争的、公开的“秘密”,群众多有烦言。知真、从善、爱美,乃学界人士孜孜以求的价值观和学术观,一旦被扭曲或长时间受到侵蚀和影响,若不及时遏制,将在知识领域造成更严重的学术腐败。

职称论文规定,涉及到的评价方式,过于陈旧、封闭,适应性差,灵活度不够。

目前,职称论文的评价方式有三种:即论文鉴定、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论文鉴定和论文评审长期沿用至今,形成普遍使用和基本手段的主流评价方式。

论文鉴定方式,要求送审者的代表作隐去姓名、单位等标识后,由相关系列部门负责送交两位专家进行鉴定,并按照规定时间及要求,写出定性评语,确定等级意见。专家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鉴定结果大相径庭。提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外,论文鉴定费虚高不下,社会传闻颇有微词。

论文评审方式,一般由相应的专业组或评委会,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对申报者的论文进行审阅评议。鉴于专家鉴定意见,极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沉锚”心理效应,或被专家鉴定意见所左右,或专家鉴定意见替代了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意见。此外,高校、中小学、卫生系列等专业组或评委会,每年一次性集中评审对象多达七、八百人甚至上千人,在评审量大、时间要求紧、工作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论文评审过程中难免出现“前紧后松、外紧内松”的起伏波动。有的评审对象戏言:

“论文能否过关,一靠评委脾气,二靠个人运气”。

论文答辩方式,是改革职称评价机制的新举措,值得充分肯定和倡导。

但目前仅适用于破格晋升和“选优”对象;在论文答辩的实体和程序规定方面,缺少开放性,技术含量低,答辩时间太仓促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职称论文规定的改革

俗话说“矫枉不可过正,过犹反倒不及”。“叫停”职称论文规定,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利于深化职称改革。

的数量和质量,是代表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科学界定职称论文的适用范围,采取哪些有效的评价方式,扭转“为评职称而写论文”、“以职称论文多寡论大腕”的不良风气,使论文评价效果真正得到社会、业内认可。

职称论文规定,要适应不同职称系列(专业)、不同专业技术职务层次的特点和需要。就论文的实用性而言,哪些职称系列(专业)更适合它的要求呢?

目前29个职称系列(专业),按照专业技术岗位性质和职责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属于研究型。主要从事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图书、资料专业人员,文物、博物专业人员,出版专业人员。第二类属于研究专业型。既有较强的研究成分,又需要较丰富的专业经历;如,高等学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经济专业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新闻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统计专业人员、审计专业人员、律师、公证员。第三类属于专业技能型。岗位特质凸显实践性、经验性和技巧性;如,体育教练员、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艺术专业人员、档案专业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小学教师、技工学校教师、翻译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海关专业人员、船舶技术人员、航空飞行技术人员。

一般意义上讲,研究型和研究专业型的职称系列及其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技能型的高层次人才,列入论文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较为合适。

职称论文规定,要突出论文的价值性。换言之,求其精、患其滥。旨在激发、鼓励、支持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撰写大量新水平、高质量、有价值的论文;不能简单地、片面地强调论文数量、或没有发表、登载论文的刊物级别等,掩饰或取代论文质量;切忌忽视论文在部级或省级学术会议上宣读获奖,被引用、检索或被引用多次等相关要素;对极有价值的原创性论文,应予以特别优惠对待。

职称论文规定,要发挥与时俱进的引领功能。尊重论文主体,尊重智力成果,尊重科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就;论文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既有常规性,亦有超常规性,乃至为“自选动作”预留空间;多视角、全方位地公平、公正评价论文的实用性、价值性,激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和思考,按照分类管理、动态管理的原则,本文拟提出以下四种基本模式,改变以往那种“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和弊端。

模式之一:“以评为主”

研究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所从事研究领域的某一方面应当有一定或全面的开创性研究。其知识积累,理论修养,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创新业绩成果等,没有穿越时空隧道、耐得住寂寞的坚韧精神,是难以做到的。对申报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非但不能放宽论文条件,而且要适当提高评审标准。即规定任现职以来,应撰写并发表较高水平、较多篇数及字数要求的本专业论文,提交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

发表本专业论文的报刊目录等予以明确,便于人事部门进行资格预审。如,申报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须在《社会科学权威学术报刊目录》之列。

长期以来,部分系列主管部门要求论文代表作送审,此举事倍功半,不仅程序繁琐,费时耗资,且封闭性强,弊多利少。其做法应逐步淡出,适时取消。解决论文代表作的实用性、价值性的途经和方法之一,可以由若干名同行专家组成的论文鉴定小组,对论文进行梳理分类,集中审阅,形成合议性意见,提交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

此外,有分正高的系列(专业),申报正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对象数量少,评审标准高,作用影响大,论文质量仍以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为主。

模式之二:“以考代评”

研究专业型的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专业性强,适用性广,分布面宽,在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且系列排序多居较突出位置。

如果评价方式能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公信度高,解决好论文的实用性、价值性问题,将对职称评审工作产生很大影响和推动作用。

前述提及会计、审计、统计、经济、卫生等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采取“以考代评”获得,论文条件已自然免除;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实行“考评结合”机制。

由此推及,可以试行论文“以考代评”模式。即由省职改办会商有关系列主管部门,委托省人事考试机构,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论文或类似论文科目考试办法。如为应试者提供相关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以进行论证和提出对策为主要内容,检测、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适用对象为高校教师、农业技术人员、新闻专业人员、律师、公证员,高级经济师、副主任医师(药、技、护),以及工程系列的建设工程、信息技术工程、工程技术等技术性、通用性较强的部分专业申报中、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论文考试成绩合格,作为评审条件之一;、论文代表作送审等相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免除。

模式之三:“以辩代评”

专业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重在实践经验、业务技能、艺术造诣、传艺带徒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以及特有的风格、影响和威望被同行认可程度。从岗位特质和人才特点看,申报评审中、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宜设置的门槛。

不作为必备条件,并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对此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逻辑思维和写作水平的要求,而是寻求切合实际的评价方式,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校教师培养了质量高、数量多的优秀生、特长生,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教案分析报告、教研成果总结、有关素质教育或德育教育的经验总结;工艺美术人员结合设计、创作、参评作品,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创作体会等凝结智慧与经验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虽已发表但毫无价值的论文相比,“此地无声胜有声”。有关业务工作报告和经验总结,只须经所在单位或部门确认系本人独立撰写,即可作为专题答辩材料。

答辩工作由同行专家小组承担。

根据申报人所提供的专题答辩材料,以业绩成果、创新潜能、文章价值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互动式答辩和量化式测评,由同行专家小组讨论,形成答辩结果的书面意见,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优劣取舍,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不再进行论文评审。

对专业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以辩代评”模式,既能发现具有真知灼见的优秀人才,又能爱护、稳定和凝聚一大批真才实学、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骨干。

鉴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信息资源不对称、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实际情况,现阶段,“以辩代评”模式同样适合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如卫生系列(专业)申报评审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临床医师的病例分析报告,药、技、护人员的业务工作总结等,都可以作为专题答辩材料,由同行专家小组进行答辩认定。

模式之四:“辩评结合”

论文答辩反映动态性、直观性的特征;论文评审具有静态性、间接性的属性。因适用范围和对象不同,评价效果各有利弊。两者之间如何兼并包容,优势互补,值得探索与尝试。

“辩评结合”模式,即采取论文答辩与论文评审相结合的方法,从具体措施和优惠政策上,发现和选拔各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适用于极有价值的论文和特定的评审对象。

众所周知,在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过程中,创新是分层次的,改进和完善是一种创新,原始创新才称得上高层次创新。各职称系列(专业),凡申报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任现职以来撰写有创见性、高水平的本专业论文,在省(部)级以上cn刊物发表;或在省(部)级以上专业技术学术会议上宣读获奖,被引用、检索或被引用多次,经同行专家小组专题论文答辩,达到高水平等级评价标准,即可提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确属极有价值的论文,可作为正常晋升或破格晋升的重要依据,论文数量不作硬性规定。公务员之家

为了推动行业建设,适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发展的特殊需要,对特定的评审对象,也可以采取“辩评结合”模式。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是我国经济领域的5个重点行业。目前,致力于提高重点行业的运用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头戏”。

申报职称论文范文篇3

一、评副高职称鉴定论文要求:

关于具有规则学历、资历的副高档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需论文2篇(申报医学科研副研讨员须供给3篇);不具有规则学历,副高档专业技术任职资格需论文3篇(申报医学科研副研讨员须供给4篇)。

二、鉴定副高职称论文需具有的条件:

1.在部级学术刊物揭露发表研讨方向共同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

2.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揭露发表研讨方向共同的专业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底层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减少一篇论文,但要求供给一篇能够彻底反映自己任现职以来专业作业数量和质量的作业总结。

作业总结应包含专业技术人员完结的本专业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数量指标应从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的作业业绩数量来体现;专业作业质量应经过专业作业取得的作用、做出的奉献、社会、同行的认可程度来衡量。

3.国家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本专业科技着作一部,自己编撰部分不少于3万字,并一起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揭露发表研讨方向共同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4.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及以上奖一项(为额定获奖人员,并有一级证书)或相关荣誉奖项,并一起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揭露发表研讨方向共同的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期刊收稿一般以版面为单位,所谓的版面实际上是一本杂志的页面,一般为16开的规范。但由于一些期刊对字体大小有不同的要求,其特点是不同的。加上除了文字外,还包含标点符号、空格等。在论文中,如果它涉及到图像、形式、空间占用必定的空间,而且还能够根据必定的字符空间。因而,每个期刊的版面编列都是有限的,一般一个版面字符数在2000-3000左右(不算图或表格)。

申报职称论文范文篇4

1、字数方面,“论文要求每篇不少于3000字”,如职称文件对字数未做明确规定,咱们主张字数在3000字以上,主要是考虑到现在大部分科研机构、职称评定单位对3000字以下的论文根本不认可,尽量防止由于字数问题导致评定未能过关;

2、内容方面:“在揭露出版发行的报刊上宣布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有必定的水平的学术论文”。通过逻辑论说,说明作者的学术观念,答复学科开展及实际工作问题的文章。它有必要包括论题(研讨目标)、观念(观念)、论据(根据)、定论、参考文献等。凡对工作或事务工作现象进行一般描绘、介绍(报导)的文章(不含评介、总述),不能视为论文。

3、有必要是申报人独立编撰的工作研讨类论文,观念正确,论据充沛,对本专业的理论问题和开展趋势有独到见解,对实际工作有指导含义。可所以在有关报刊上宣布过的,也可所以为申报职称专门编撰。

4、紧密结合申报人担任现职称以来所从事的计算管理工作及专业特色进行写作,一方面既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另一方面要具有必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申报职称论文范文篇5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两份(人社局在评审表上加盖b006章、主表章、副表章,请大家不要在封面上自行标记);各考评结合专业考试成绩合格单等粘贴在主表最后一页,副表粘贴复印件各一份)。

2、事业单位管理平台打印的《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人员情况表》,加盖单位公章;《个人信息确认表》要求个人签字确认,加盖单位公章;

3、任现职以来发表的论文、论著原件(并有“知网”的论文查询结果,查询结果需要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

4、工作岗位证明

5、学历证书(申报人员根据各系列文件要求提供各层次学历证书或现学历证书);

6、现任职资格证书。评审类的专业申报材料提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复印件及中级证书原件;考试类的中级任职资格申报材料一并提供《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复印件;

7、《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书》原件(蓝色聘书)及聘用合同原件;

8、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全省机构编制网络管理平台事业单位人员信息表》(由单位加盖公章确认)和《工资兑现表》复印件。

评副高职称称论文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1、评副高职称称需要几篇文章

评副高职称称的等级通常会划分为:助理、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等,则评审中论文篇数需求也就不同。助理职称需要有1篇论文,中级职称一般需要有1-2篇,高级在需要有2-3篇。当然了具体的还需要看职称文件的需求,还需要注意的就是职称文件的质量等级需求要掌握。

2、评副高职称称论文有时间限制吗

评副高职称称论文有时间上的限制,论文撰写一般都是在半年或是一年的时间来进行的。有关也是有时间要求的,论文的发表与论文收录成功都需要相应的时间,不管是什么时间限制上需要研究者将其各个时间点掌握好了,就不用愁论文不被收录发表。

申报职称论文范文篇6

一般评中级工程师职称只需要在国家正式认可的部级或许省级相关刊物宣布1-3篇左右的论文即可。当然要求论文被知网、万方、或许维普等大型数据库录入。

具体来说的话,评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作品条件主要有:

获得工程师任职资历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主要编著者(前三名,独撰不少于5万字)公开出书本专业学术作品1部以上;

2、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书的学术期刊上宣布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3、独立撰写自己直接承当项目的技术陈述(项目立项陈述、可行性剖析陈述、科学实验陈述、研讨规划陈述、技术论证陈述等)3篇以上。

其中专业论文要求:必须亲自撰写,不得抄袭;要结合自己工作和岗位实践;字数不少于3000字。

评工程师中级职称除了对论文要求篇数外,对学历也有要求:

中级职称的申报要求

1、大学本科结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并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结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并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结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并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申报职称论文范文篇7

1.作者和申报单位签订的诚信承诺书各1份。

2.《送评资料目录单》1份,粘贴于送评档案袋上。按要求填写申报专业;按顺序填写申报资料目录。

3.《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评前公示情况表》1份,须有单位负责人签名和单位盖章,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

4.《申报职称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普通)》1份。(必须要填写清楚近期的工作单位电话和作者手机号码)。

5.《职称评审表》1份。表格打印要规范,按填表说明,如表内填写内容有涂改,任意改变表格结构的不予以受理。

6.《()级职称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采用竖表,要求a3纸打印。申报机电专业高级资格的,一式25份;申报中级资格的,一式19份;申报初级资格的,一式11份。均要求1份为原件,其余为复印件。

7.提交近3年度或聘任期满《考核登记表》1份。

8.《专业技术工作总结》高中级各5份。用a4纸双面打印,着重总结任现职以来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经历)、业绩成果等情况,字数不超过3000字。

9.提交申请人的学历(学位)证、非学历教育、任职资历、专业技术资格证等证明资料原件,验证后交复印件1份。

10.《业绩、成果资料(获奖资料)》1份。对照所申报的资格条件,提交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著作、奖励等证书、证明及其他辅助证明资料(设计人员附图纸图签复印件;非个人的获奖项目,应注明个人的排列名次),合订成册,经所在单位审核确认后加盖单位公章和个人签章后提交。提交的资料应与《评审表》、《登记表》所填内容相符。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的发明创造、学术技术成果、专业技术项目,必须在申报资料中如实注明作者所做的工作内容、所起的作用及排名顺序。申报人获得的发明创造、学术技术成果以及完成项目等的奖励、表彰,应在申报资料中注明授予部门和等级。

11.论文(著作)。提交的论文应代表作者任现职以来的最高水平,且申报人必须是论文的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提交的著作(限1本)应代表作者任现职以来的最高水平,且申报人必须是著作的主要作者。申报高级资格的,须提供2本发表了论文的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在这一点中要对职称论文如何容易发表、如何选择刊物等信息详细掌握。

申报职称论文范文篇8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两份(人社局在评审表上加盖b006章、主表章、副表章,请大家不要在封面上自行标记);各考评结合专业考试成绩合格单等粘贴在主表最后一页,副表粘贴复印件各一份)。

2、事业单位管理平台打印的《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人员情况表》,加盖单位公章;《个人信息确认表》要求个人签字确认,加盖单位公章;

3、任现职以来发表的论文、论著原件(并有“知网”的论文查询结果,查询结果需要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

4、工作岗位证明

5、学历证书(申报人员根据各系列文件要求提供各层次学历证书或现学历证书);

6、现任职资格证书。评审类的专业申报材料提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复印件及中级证书原件;考试类的中级任职资格申报材料一并提供《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复印件;

申报职称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职称评审;论文

高等学校实施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即职称评审)是对教师教学、科研等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评价的方式之一。评审需要以高校教师已获得的各方面成果为依据,充分考虑教师的德、能、勤、绩等因素,对教师能否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做出判定。而学术论文无疑是评价教师已获成果优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学术论文的评定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资格评审中论文要求的现状

目前,在我省高校职称评审工作中对学术论文一般划分为以下3个级别:(1)权威期刊。在国家部委、全国学会(不含下属研究院、所和分会)、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或相当上述级别的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学论文;(2)学报级期刊。在部委及所属研究院(所)、全国专业学会及分会(不含省级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大学学报上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科学论文普通期刊。学术刊物(须有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批准的刊号或准印证)或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科学论文。期刊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权威期刊、学报级期刊、普通期刊。

我省在高校各个系列职称评审中对论文的级别、数量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在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时论文的级别和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是教师能否晋升的必要条件,教师为了能够晋升高一级职务也必定会为此努力发表相应级别的学术论文这在很大范围内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激发了教师投身研究的热情,提高了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因此,以学术论文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量化条件之一是教师资格评审中十分必要的一环。

二、评审中论文规定存在的问题

学术论文虽然能够较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但以学术论文作为衡量教师能否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却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术论文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以刊物级别衡量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1)刊物级别划分过于笼统。如不管是国际上公认的影响力极高的刊物或是国内影响力不高但主办单位级别较高的期刊都算权威刊物,在职称评审的论文规定中几乎没有加以区分。

仅以主办单位来认定期刊级别的方法不够科学。尽管一般认为期刊的主办单位等级越高其主办的刊物中论文的学术水平也越高,但是随着办刊方式越来越市场化,往往存在期刊挂靠主办单位、一个主办单位办多种期刊等现象。目前,我省一般认定全国性学会主办的权威期刊只能有一种,而现在这种挂靠和一单位多刊的现象就造成了刊物级别认定的困难,究竟认定哪一种期刊为权威期刊往往是由省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其公开性、科学性有待商榷。(3)对期刊单位主办的增刊、专刊、专辑等与其正刊在论文级别认定中没有完全区分。(4)刊物级别高低与论文学术水平不能完全划等号:级别高的刊物所收录的文章不一定就好,级别低的刊物所收录的文章不一定就差,仅以期刊级别认定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论文规定中仅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完成的文章作为职称晋升条件,对第二作者以后属名发表的文章缺乏评价机制。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有许多的研究工作是在2个甚至多个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如果将论文排名第二及以后作者的贡献排除,则有失公平。另外,通讯作者署名的文章在职称评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与国际上衡量作者对论文贡献的原则不相符。在当前高校中,教师在攻读高一级学位时完成的科学研究论文通常在文章发表时会将指导老师作为通讯作者加以署名指导老师也往往对文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通讯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就不应被忽视;相对的,作为被指导者的教师虽然其文章发表署名为第一作者,但是其对文章的实际贡献力则应相应有所减弱。只有考虑每一位作者对文章的贡献情况,才能将论文的学术水平充分反映为教师的实际能力。

(二)高校教师各系列职称学术论文规定单一化

目前,我省高校教师、科研、实验3个系列在职称评审中均依据闽教职改[1997]010号文件执行对科研和实验系列教师的论文要求也是参照教师系列同级别的论文要求,没有考虑这3个系列在职责要求、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区别,混淆了高校教师不同系列职务之间的要求,不利于高校按需设岗和激发不同系列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论文规定没有考虑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门类学科间的区别。对于高校的体育、艺术、美术等学科教师在职称评审中与其他学科教师采取无差别的论文评审规定不符合这些学科通常的评价标准。体育、艺术、美术类教师更应以其实践能力、技术水平、成果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采取“一刀切”的职称评审方式抹杀了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区别,不利于高校各个学科的发展。

(三)时间要求的规定不够合理

在每年度的职称评审中均对论文的发表时间有所要求,即时间需在任现职后至申报当年的12月31号之间。但时间与拿到期刊的时间往往并不相同,这样尽管论文确定发表时间是申报的当年,申报教师取得期刊原件却有可能在次年职称评审会议开始之后。而在目前的规定中,若评审会议开始时无法提供期刊原件的论文不得作为当年的评审条件。这看似符合程序,却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最终造成部分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因为期刊无法及时取得而错过了当年的职称评审。

当前的资格评审一般耗时较长,从资格申报到评审结束往往要花费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而若申报者在这一段时间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则该论文既不能用于本次申报,也不能在申报者本次晋升职称后用于下一次职称晋升申报。这种对时间上的规定不利于激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改革论文评审要求的思考与对策

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量化是当前职称评审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评审的硬件之一普遍被认为是最为容易量化的标准之一。但从目前资格评审中论文规定所存在的问题来看,任职资格量化评审在建立合理的论文量化前提下还须进一步加强资格评审的相关体制建设。

(一)建立科学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

彻底改变仅以期刊级别判定论文质量的现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学术论文质量认定评价体系。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必须能够真实、准确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对期刊级别的认定必须将期刊的主办单位、刊物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刊物是否被较权威的检索、索引所收录一并加以考虑。判断文章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力还必须充分考虑论文作者人数以及是否有通讯作者等情况。对论文学术水平的判断还可以参照论文的被引用率、论文是否被权威检索数据库收录、论文获奖情况等方面。

当然,我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还可以引入论文的量化赋分方法,即将论文划分若干个级别后分别赋以论文基准分,论文实际得分=(论文基准分 论文影响因子得分)×作者排名系数。这种论文量化赋分的方法可以作为资格评审中论文评价的一个模式,不过量化赋分应以科学的期刊级别划分方法为基础,分值计算还必须考虑论文引用率及通讯作者的贡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有利于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量化赋分评价体系。

(二)细分不同学科、不同系列教师评审条件

对教师(包括教学型教师与科研型教师)、科研、实验等不同系列资格评审的论文规定应有所区别。评审教学型教师职称应相对弱化对科学研究型论文的数量要求,转而可以对教学、教改方面的论文提出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要求,同时在资格评审中对教学效果及其他教学实践环节侧重评价,如可以对获得教学贡献奖励的教师在评审教学型教师时给予适当加分。对评审研究型和自然科研系列教师职称的论文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以突出显示研究人员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同时应对其承担各级别的科研项目立项及完成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条件突出者相应降低学术论文要求。对实验系列也应相对弱化论文要求,转而侧重对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创新水平的评价。

另外,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师应区分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论文规定细则。对于体育、美术、艺术等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学科应弱化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转而侧重考察申报者专业技术掌握情况。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术论文激励机制

职称晋升是当前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激励的重要手段,而作为职称评审重要内容的学术论文评价也同样要以鼓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投身本学科研究、多发高质量论文为目的。

在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评审中,若申报者当前职称为确定而非评审晋升获得,则将时间要求定义为任现职以来是合理的。但若申报者当前职称为评审晋升获得,那么则会造成申报者在半年评审过程中发表的论文不能用于当前及更高一级职称评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将任现职当年的1月1日作为符合评审条件论文的起算时间。

只有将二者加以区别才能够较好衔接“申材料截止月31日”这一规定,才有利于全面评价申报者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论文条件,有利于调动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积极性。

建立论文评价的事后补救机制。针对符合评审条件的申报者因部分期刊的印刷或出版问题致使刊物不能及时取得的情况,应同意该申报者参加当年的职称评审,并在评审会议中由学校人事部门对该申报者的论文情况向评委会做出说明。在评审会议结束之后,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审核该申报者期刊原件取得的情况。对于在日后确能提供期刊原件的申报者应对当年的评审结果给予确认,对无法提供期刊原件的申报者应取消其本次职称晋升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职称论文评价机制的改革归根到底仅仅是职称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岗位设置的完成必定要求改变当前评聘结合的职称评审模式。

职称的评聘作为高校一种自身的社会行为,不应受政府行为过多的干预。因此,改革我省职称评审制度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高校完全下放职称评审权。(2)对不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新办本科和大专层次院校加强评审指导。(3)对研究型、研究专业型、专业技能型种类型职称,采用不同的评审模式:以评为主、以考代评、以辩代评、辩评结合等。(4)高校要尽快出台自主评审以及岗位聘任的相关规定。(5)完善岗位管理与考核程序,制定职称评审晋升及岗位竞聘的约束机制。公务员之家

无论是高校自主评审或是政府、社会组织评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论文规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是关系职称评审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职称评审中的论文要求一定要以激励高校教师投身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为导向,按照分类管理、细化评价要素、量化评价指标的原则,最终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委员会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福建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一九九六学年高等学校教师

[2]左惠凯,李晓燕.完善高校职称评定中学术论文量化标准[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申报职称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图书资料;论文;科研

我国恢复专业职称后,图书馆专业即设立了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和助理馆员职称系列。近年来高校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日益规范化,图书馆员在业务职称方面步步提升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职业发展道路。学术论文是个人科研成果的主要产出形式,因此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参评人员要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以此作为晋升高级职称举足轻重的必备条件之一。也确实有成千上万的专业干部通过专业期刊,使之成了专家和业务骨干。笔者就此谈一些感想和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高校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的论文要素

由于职称晋升机制的建立,高校图书资料人员职称评定条件中对中、高级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的评定都有“论文著作”的基本数量要求这一硬性指标。尽管不同地区情况有所差别,从论文数量指标和具体要求上看,也存在着有的过于严格,有的则较为含混、宽松,而造成了同一级别的职称,水平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相差甚远的状况,这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背景等的差异有关,也有人为的因素,但总而言之,晋升高级职称还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要求参评人员除了论文以外,首先必须通过国家或省组织的职称外语(古汉语)和计算机考试,以及还有一定学历的要求,如40岁以下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对申报人员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团结协作、集体观念、敬业精神、继续教育等方面以及对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现年终考评都有一定要求,其中对高校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条件中的科研要求,即对论文要求的评价和分析,以下摘录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对论文要求的有关章节:(省去破格)

1.1申报副教授资格

1.1.1科研要求: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高水平、有创见的本专业学术论文:文科4篇以上、理工科3篇以上;或者撰写正式出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本专业学术著作,本人撰写8万字以上,同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高水平、有创见的本专业学术论文:文科2篇以上,理工科1篇以上。

1.1.2申报教授资格:科研要求:撰写正式出版的高水平、有创见的本专业个人学术著作1部(15万字以上),同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本专业高水平、有创见的系列学术论文:文科5篇以上,理工科4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在本学科权威性刊物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本专业高水平、有创见的系列学术论文:文科8篇以上,理工科6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在本学科权威性刊物上发表。(图书资料系列基本参照该条列)??从2001年起,在增刊、内刊、专辑、论文集上及作为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或参编个别章节的书籍不得作为评审材料送同行专家鉴定及上报省教育厅。

由此可见,对要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本学科权威性”、“本专业高水平”的论文要求,应该说是可望可及,但不容易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目标,若想水到渠成,须长期积累,脚踏实地,潜心钻研,业精于勤。

二、期刊分析和在专业期刊上

2.1专业期刊专业期刊是一种有固定名称、定期或按宣布的期限出版的出版物。与图书相比,期刊的历史只有300年左右。但它已成为各种科技类文献中内容丰富,情报价值高的一种文献信息源,专业期刊最突出的特点是出版迅速、内容新颖、能迅速反映某项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的新信息。由于它的出版周期短,发表文章快,而且具有连续性,因而能为报导不断运动发展着的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这一特点,使专业期刊成为人们寻找研究上的新发现、新思想、新见解、新问题的首要信息源。据统计:在2001年我国出版的期刊中,专业期刊数达到4420种,占期刊总数的49.73%。其中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有70种。

2.2核心期刊

这是由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文献的大量需求导致了出版物的迅速增长,但这与人们的购买资金收藏空间,以及使用者的时间,精力不足的矛盾日趋尖锐而产生的。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人们在为数众多的期刊中加以系统的研究,认真鉴别它们的水平与质量,了解它们的学科专业的地位与作用。于1990年在国内第一次大规模地采用了载文量统计、文摘量统计、引文分析、综合筛选、学科专家鉴定等科学的方法,在约1万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2174种核心期刊,并于1992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以后的每四年里,重新修订一次,不断完善、优化评价方法,最新的2004年版的《总览》(简称)中,有1798种被定为核心期刊,在70种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中选出17种为核心期刊。这些核心期刊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比普通专业期刊更能迅速地反映该学科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和最新的研究状况。其次,学术价值高,情报密度大,信息量集中,并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一些高校、科研机构评定职称往往以此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其次,我们还会看到一种称为“方阵期刊”与“部级期刊”这也都是期刊之精华,其所载论文总的来说都具有国内最高或较高水平,但各有侧重:核心期刊是纯专业的学术期刊,是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渠道,学术性是其灵魂。方阵期刊有学术性期刊,也有休闲类、家庭生活类、科普类期刊等,除学术性外,还要考虑效益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至于部级期刊,除学术权威刊物外,由于主管机构的行政属性决定了一部分的部级刊物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2.3论文要求

我校馆员晋级的论文要求(除去专著因素):我校《实施意见》(简略)中,的“??在本学科权威性刊物上发表;或......发表本专业高水平、有创见的系列学术论文......”等字样里,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字标明核心期刊,尽管社会上对核心期刊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在评定职称过程中核心期刊还是起关键作用的。

就图书馆究竟定位文科,还是理科说法和理解不一,这对职称评定论文数量要求就有所不同,图书馆学的学科属性还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以我国为例,1991年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图书馆学划归“文学类”的门下;而1991年到1996年期间,则把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并列归入“管理学”门类,后来又出现了建议把它再度回归为“文学类”的意见;到1996年10月至今,决定把文献信息管理定为“一级学科”,而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并列为它的二级学科。就以我校副高级职称为例,3篇(按理科数量要求),但实际上3篇或者4篇都是不够的,因为,3篇只是一个底线,每次都将会有总参评人员的20%~30%,甚至更高的比例被筛掉,如果要想不被淘汰出局,那么,论文的数量,尤其是期刊的级别在这里将起决定性的作用,我校主要采用的是3级体系对学术论文量化评估。第一级为被国际四大检索型刊物(sci,ei,ca,istp)收录的论文(因数量极少故不作专题论述);第二级为国内核心期刊论文;第三级为国内一般刊论文。

2.4的难度

据《中国图书馆年鉴(1999)》统计,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有413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3920人,占9.49%,中级职称核心期刊者15815人,占38.29%。全国约有25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从业人员中,教授、研究馆员近5%,副教授、副研究馆员近10%,馆员约40%,近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学在校学生达4千多人,有20所高校图书馆招收研究生。那么,就以全国从业的有中级职称人员均要在若干年内晋级为例,将有近8~9万人要,每人以最少的3篇计算,在专业期刊上将要发表24~27万篇论文,就70种专业期刊而言,其中95%以上是季刊或双月刊(据2004年统计),虽说近两年我国期刊厚度和信息含量有所增加,每期的容量也都在25~35篇之间,如果都按最大量计算,包括还有部分大学学报,和一些极少量的交叉学科,能够刊登图书情报专业的文章,那么,即使花10年的时间来刊登都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核心期刊上更是难上加难。这里还不包括其他层次和各类别的科研论文,也都必须在专业期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由此看来评定职称要求提交论文,既是对参评人员专业学识水平的一个检验,又是对其学术研究能力的一种认定。因此,将论文这一硬性指标列评定的必备条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2.5稿费与版面费对专业期刊而言,稿费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些很正规的出版社也出现提出适当收取版面费(或称稿件审理费之类)的现象,应给予充分的理解。

要看到现阶段我国专业期刊与其他种类的期刊一样,已进入准市场化阶段,在这样的阶段中,我国专业期刊办刊经费严重不足,真可谓举步维艰,现在足额拨款的期刊已经极少,相当数量的经费缺额部分都要求杂志社自己解决,而绝大多数的专业期刊又没有多少创收能力。我国每种专业期刊的发行量都很少,据统计:在2001年全国出版的期刊中,每种专业期刊的平均期印数最少,只有0.77万册,与最多的少儿读物类期刊18.84万册相比,相差将近25倍,因而一般很难揽到广告,大多数专业期刊的生存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然而,一些时尚休闲类杂志就不同了,如《:家庭医生》的稿费为:300~600元/千字《;知音》的稿费高达1000元/千字,而专业期刊能支付稿费30~50元/千字,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大多数专业期刊而言,收取版面费根本不能弥补办刊经费的缺额部分。按每页平均收取100~150元计算,每篇平均4页的论文,100页的期刊可刊载25篇。每篇论文收取400~600元版面费,以每篇论文经过3审,每次审稿费50元计算,每篇需审稿费150元。每页2000字,稿费以最低标准每千字30元计算,每篇需支付稿费240元。每篇版面费实际收入仅为10~210元,一期收入250~5250元,还不足以支付印刷费。由于印数少,其中一部分又以赠送的形式发行,尤其是纯理论、纯学术性的科技专业期刊,曲高和寡,订户更少。专业性强的科技期刊还有一些订户,专业性不强的则基本没有订户,高校学报就基本没有订户。期刊发行收入就微乎其微了。

2.6防范非法期刊

有不少人在评职称中,投稿心切,为了急于,被不法分子利用了这种心态,而上当受骗,希望我们提高对非法期刊的防范意识,对一些不明杂志社发来的征稿通知、论文参赛通知等要认真分析,提高鉴别能力,谨防上当受骗,目前出现的非法期刊一般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2.6.1期刊的“名头”都很大,具有诱惑性。例如,《中国教育**》,在封面上注着“国际中文核心期刊”、“世界**期刊”、“**统计源期刊”等。刊物主办、协办、支持单位都是“中国**研究院”、“香港现代**研究会”、“亚太**交流中心”等;2.6.2期刊都标有标准刊号或统一刊号,既有国际标准期刊刊号即issn号,也有国内统一刊号即cn号。但刊号根本就不符合正规刊号的结构式;2.6.3期刊都不通过邮局发行,没有邮发代号。即使编上一个邮发代号,也是虚假或盗用其他期刊的邮发代号。从邮局或国家报刊发行网上是查不到他们任何信息的;2.6.4大多数非法期刊,社址、编辑部地址或注册地址都在香港、深圳、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通信地址一般只注明“**信箱”、或“**楼**座”,也常常在异地设办事机构;2.6.5从网上查询,常常发现这类非法期刊同名现象很多,同一名称的期刊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刊号。

例如同是《×国教育》就有3家;2.6.6非法期刊都以盈利为目的,所有要发表的文章,都要交纳为数不菲的版面费。

三、建立学术规范端正心态写好论文

3.1建立学术规范

实践证明图书馆员通过撰写论文,可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及文字能力;通过撰写论文,使自身知识不断深化,能力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由此可见,撰写论文,既是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图书馆员职业水平的一个很好的措施。

在此要提请注意的是,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学术规范和端正心态,那么,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有些人带着浓厚的个人功利主义思想来撰写论文,有些人往往因为要评职称了,赶快抓紧写论文,而且有些论文写得也十分漂亮,文章气势恢宏,结构严谨,但很少有经过深入研究,认真思考或工作实践,在学术的某一点上能够立论的论文,文章中要么“人云亦云”,不断重复着别人的观点,没有一点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新意,要么就是简单的“组装”、“粘贴”人家的成果,所以许多论文读起来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说是职称文章使然。这种浮躁的撰写论文方法,导致了学术尊严的贬低,产生的只是学术泡沫。谈不上学术价值和科研成果。只有建立良好的学术规范,全身心地投入学术研究,不带任何功利性,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而且要有激情,要能产生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使研究工作取得成效,撰写出来的论文才能有新意,才是真正体现职称评定要义的合格论文。

3.2高校图书馆的科研现状

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学术研究状况不容乐观,首先由于定编定岗,馆领导大都忙于日常事务中,不可能从有限的人力资源中抽调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等前瞻课题进行研究,因此遇到评职称、研讨会之类的需要,写论文只是一种个人行为,大家各自为政,常常是闭门造车,无论从选题或是研究方向上都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虽说在第一线的图书馆员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才能写出来一篇好的论文。然而,凭着个人的力量毕竟势单力薄,比如,对一些课题的精选、调研,数据的采集、计量都十分困难,还比如,有些计算机、情图专业毕业的馆员专业能力十分强,但文字能力稍弱,而有些馆员是毕业于中文系的,如能互补、组成团队,进行科研,那么,如虎添翼,一定会写出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都达到较高水平,具首创性的研究论文。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存在较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也有不少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做得十分突出,在此不妨看一看2004年蔡丽萍在的《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状况分析》一文中统计的2000~2002年全国大学图书馆发文排行榜,从中能否得到些启发:①浙江大学图书馆:发文81篇;②清华大学图书馆:发文72篇;③汕头大学图书馆:发文48篇;④北京大学图书馆:发文45篇;⑤天津大学图书馆:发文39篇。

3.3对策和措施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于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议规程》第24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有条件的还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项目”。这种法规形式的表述,确定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说明科研工作同图书馆业务工作一样受到重视。在这样的前提下,建议:

3.3.1图书馆应设立馆内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行使相对的科研管理权力,为广大馆员从事科研提供日常行政事务上的服务与指导性帮助;公务员之家

3.3.2建立和完善内容详细而且完整、公正的科研成果评审和奖励机制;

3.3.3织业务培训活动,开展业务学习,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活动,彰显健康的学术风气,有计划地组织参加图书馆及相关学科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申请加入国内和国际学术组织,派出专业人员考察、进修和访问,以此了解当前本学科热点和发展动向;

3.3.4图书馆科研管理机构不但起到管理、执行各种学术规范细则的作用,还起到把握图书馆方向,规划、组织、指导图书馆选题立项和指导馆员专业论文选题、撰写和投稿,促进科研成果中展示的各种科学方法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调控作用,将学术研究、专业水平,以及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带来质的飞跃,如果能这样从制度上保证图书馆科研活动的效果和质量,那么,图书馆员撰写的专业论文在职称评定中还会有什么大问题吗?

图书馆员努力写好科研论文,积极参与职称评定工作,不断完善自我职业发展道路,这样既有利于发挥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调动图书馆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图书馆的科研和业务水平,对稳定图书馆队伍,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金庆。图书资料系列高级职称评审随想[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5):45,52.

[2]薛万新,王坤英。也谈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标准改革[j].图书馆建设,2000,(1):27~29.

[3]穆尧,仪芸。走出职称峡谷[j].新华文摘,2001,(9):178~180.

[4]贺子岳。论图书馆的职业开发。2004,(2):30~33.

[5]张蕙,王敏。中国期刊业离集团化还有多远[j].科技与出版,2004,(5):12~14.

[6]苏州科技学院。2005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z].苏科[200],200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