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育教育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2-04 17:14:54

幼儿美育教育

幼儿美育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安溪茶文化;幼儿美育教育;策略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安溪茶文化更具特色。在幼儿园美育教育中将这些文化精华融入其中有助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让幼儿体会到本土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在我国的文化历史中,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可以反映出我国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我国很多地区都种植茶树,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而安溪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安溪是乌龙茶之乡,是著名的铁观音发源地,具有闽南茶都的美誉。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安溪是我国著名的茶文化之乡,生活在安溪的幼儿们对于茶、茶树和茶花都有一定的经验。教师在进行美育教育时可以从幼儿的这些经验出发,选择茶花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在涂色过程中去表达自己对茶花的感受。教师在正式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可以讲述一个通话故事,通过这个童话故事吸引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出接下来的茶花涂色教学活动。这种既融入了幼儿现有的对茶花的经验,并结合了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后,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作激情。

二、将生活融入到幼儿美育教育中

安溪是我国的乌龙茶之乡,是著名的铁观音发源地,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茶已经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很多幼儿对于茶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他们的经验都比较零碎和浅薄,因此在美育教育中,教师还需要进行引导。在美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将生活和教育进行融合,让课程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将课程归还给儿童。在每年的春秋是收获茶叶的季节,在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茶叶的芬芳。幼儿们在和父母看茶、品茶和购茶过程中,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例如:我们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会将茶材料融入到教学中,把茶篓当做球框、把茶叶做成花朵等。由于幼儿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对这些活动就会非常感兴趣,每当教师提到这个话题,幼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会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话题中。任何和茶叶相关的话题都能够让幼儿们产生共鸣,教师在美育教育中融入这些相关内容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以幼儿生活经验作为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应当要从幼儿的兴趣、能力出发,采取适合幼儿发展的策略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不同的幼儿其思考能力、思维习惯、想象力等都不一样,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创作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安溪的幼儿们对于茶叶都很熟悉,但这不代表他们对于茶的经验是一样的。教师在进行美育教育时要尽可能保证幼儿可以自由创作,让幼儿能够自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教师强硬规定幼儿创作相关内容。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各种相关的茶园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看到的茶园景色描绘出来,又或是举办茶叶画活动,让幼儿利用各种茶叶去拼各种动植物。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创作,当然并不指教师完全不关系幼儿的创作,只是将着重点放在如何凸显幼儿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感受上。又例如:我们幼儿园开展了《咱是安溪人》、《中国茶都》等主题活动。通过教学构建美育课程体系,让幼儿在实操中思维得到启发,充分体现环境与教育的互动效应。

四、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评价一直是其中重要一环。教师需要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去对幼儿进行指导,通过评价不断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学习技巧。不过这种评价具有一定的缺陷,幼儿们都是被动接受评价,教师才是整个评价活动中的主体,这种评价失去了客观性和趣味性。幼儿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肯定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想同伴和教师倾诉,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当为幼儿们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内容,然后在观察、比较和分析基础上去对幼儿进行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评价。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美育教育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土茶文化的融入让美育教育发生了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已经无法适用,教师在进行美育教育时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采用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吴丽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以具有安溪茶文化特色的幼儿美术教育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18,23(05):33-35.

幼儿美育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幼儿美育;游戏礼仪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非常重视做中学,通过实践养成习惯。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幼儿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通过在循环往复的体验中形成正确的理性认识,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的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但是现在的幼儿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所以经常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不文明的礼仪行为或者习惯。特别是在幼儿园的户外游戏,我们经常会看见以下场景:

一、镜头一:沙池里

沙水是很多幼儿非常喜爱的户外游戏。有一次,在观察孩子们游戏过程中,有一个叫黄子越的孩子兴冲冲地拿着一个铁盒跑过来说:“老师,这个我打不开,帮我一下。”我用了很大的力气把这个盒子给打开了,黄子越拿着盒子就跑了。我愣了一下,就喊住他:“宝贝,我帮你打开盒子,你应该对我说什么呀?”他停顿了几秒钟,突然害羞地说了声:“谢谢老师'关键词:礼貌从小班开始我们就应该教会幼儿常说:“谢谢”“请”“对不起”。而且从古至今,我国就是礼仪之邦。要孩子学会礼貌,从说话开始。教师可以从早上来园、吃牛奶点心、午餐、午睡、离园等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引导幼儿学说有礼貌的话,做有礼貌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在游戏活动中能礼貌地与同伴交往,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一个从小就学会礼貌待人的幼儿,肯定能得到更多的同伴、老师、家长的善意。日积月累,慢慢习惯后,也一定会带给幼儿意外的收获。

二、镜头二.骑行区

奶奶,你最坏了,我让你早点送我来,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一大早在教室门口就听见胡一帆和他奶奶的对话,一帆就僵在教室中间一动不动,他奶奶怎么劝也没有用。于是我问他:“胡一帆,你今天怎么对你奶奶你发脾气呀?”一帆说:“紫色的手环没有了,我想去骑行区。”我想了想和他说:“没关系的,宝贝,明天早点来,或者你可以找一个骑行区的好朋友和他商量一下,有没有谁愿意和你交换一下哦!”一帆哭着点点头。关键词:协商我园实行的是自主选择区域游戏,以手环颜色为准则,每天手环盒子里最先被挑选完的就是骑行区的紫色手环了,可见每个幼儿都很喜欢玩,但是骑行区的数量却不能满足所有幼儿,于是在班级里教师和幼儿一起探讨幼儿去骑行区次数更为平均和合理。经过探讨教师和幼儿总结了一下几种办法:1.设计一张区域游戏记录表,每个幼儿每天玩过的区域都进行不同方式的记录。2.可以采用小组轮流的方式,总共五个小组,每天一个小组去骑行区游戏。3.幼儿之间可以采用协商的办法,决定去骑文章编号:1006-3315(2020)4-084-001行区的人选。经过这几种方式的使用,没有幼儿每天很早就来拿紫色手环了,也不会出现互相争抢的情况,都能友好地协商区域的选择了。

三、镜头三:小物件创意区

游戏结束音乐响起,大部分幼儿都有序地在整理游戏材料。忽然,悦悦跑过来告诉老师:“晨晨、希希他们都走了,不收拾材料”、彤彤也说:“老师,他们把游戏材料全都堆在一起,没有分开来放。”我回头一看,只有几个乖巧的女孩子在认认真真收拾整理游戏材料。关键词??合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一些低结构的材料或者半成品材料,如:提供游戏材料都有指定的存放空间和不同的整理方法。让幼儿学会整理游戏中的各类物品是非常重要的。在活动材料整理过程中,如何避免出现幼儿之间互相推倭,并且有序、快速地将各类材料整理到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可以放手,从材料的收集、摆放、整理等等,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探讨,让幼儿的记忆更加深刻。比如运用不同颜色的材料柜子,将各个活动区域的材料划分清晰。并且根据材料特征让幼儿进行简单的简笔画标记创作,贴在游戏材料柜子相应的部位,以示幼儿整理时应归放到某处。但是在整理的过程中,可能有些材料比较重,教师可以有意识弓丨导幼儿合作整理游戏材料,或者可以让男生负责搬运大型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觉得自己是游戏的主导者。

四、户外游戏评价

幼儿美育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美育教育;教育渗透

幼儿园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教育阶段,当前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在持续不断地增加,幼儿教育改革也在大力推进中。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既是新时期幼儿园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组成。因此,必须重视幼儿园教学的美育教育渗透,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教学中美育教学渗透的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是新时期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改革和优化方向。那么,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美育教育渗透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道德。美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幼儿追求高尚道德和美好精神的重要教育,是引导幼儿认知美好、向往美好的重要教学内容。其次,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能够有效开发幼儿智力,有效激发幼儿想象力,在幼儿思维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又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指标,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对相关知识和学生发展指导xueshengfazhanzhidao情感的掌握和体验。另外,美育教育渗透还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在丰富幼儿精神世界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的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从幼儿的发展入手,真正将美育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学的各个方面。

二、幼儿园教学中美育教学渗透的途径和方法分析

随着幼儿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幼儿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正在逐步被相关教育人士和家长所认可,结合幼儿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从幼儿园教学的实际出发,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美育教学的渗透。(一)多角度开展幼儿园美育教学渗透。幼儿好奇心强、爱玩,对事物有着新鲜感和探究欲望,针对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在开展幼儿园美育教学渗透的时候,建议幼儿园教师要做好多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从多个角度对幼儿开展美育教学渗透。一是开展主题美育渗透教育活动。基于某一个主题,设置一些活动来开展美育教学渗透,是幼儿园开展美育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比如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我们设置了一个“我是大班哥哥姐姐”的主题活动,通过“我长大了”“我的新班”等一系列具体的活动,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幼儿去主动关心和帮助其他小朋友,尊敬教师、热爱班级。在具体的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首先通过故事《我当哥哥了》,提醒大班的小朋友自己在新学期的“身份”。然后结合新生入园的契机,开展“大带小活动”,让大班的小朋友去接待、帮助刚入园的小朋友,学习关爱和照顾弟弟妹妹,比如午餐后帮助弟弟妹妹洗手,尝试着去安慰刚入园不适应而哭闹的弟弟妹妹,让大班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鼓励、表扬,并且将这些表现反馈给幼儿家长,让幼儿家长也赞扬幼儿的行为,以帮助其获得更好的成长。二是注重美育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多样化的美育教学活动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从多个维度形成对幼儿的美育教学渗透。比如我们结合大班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设置了重点为“冬天里的人和事”的美育教学活动,目的是引发幼儿对社会性情感的深层次思考。通过社会、艺术两个维度制定一系列的活动,引发幼儿关爱他人、感受冬天不一样的温暖和快乐的情绪。具体的,我们在美工区组织开展剪窗花、制作红花的项目,并组织学生将这些手工作品送给交警、城市环卫工人;在阅读区放置一些阅读材料,如《冬天的童话》、《不怕冷的大衣》等,让幼儿自主阅读,深化认知和情感。(二)提高教师美育教学素质和能力。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幼儿接触社会的第一群体,因此,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的人格塑造,幼儿教师的美育教学素质则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广大的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分析幼儿、掌握幼儿发展规律和美育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通过科学、合理、有趣的美育教学活动,增加幼儿在美育教学中的情感感受,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例如,在手工区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身边的“美”,进而让幼儿在直观感受中形成美感。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制作,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的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有能力去挖掘身边的这些具有美育教育的素材,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当然,这也要求幼儿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为幼儿课堂增加亮点,才能为幼儿正确审美意识的形成做出贡献。

三、幼儿园教学中美育教学渗透需注意的问题

综上可以看出,在幼儿园渗透美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考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美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要转变幼儿教师教育思想。近年来,幼儿阶段的教育不提倡小学化,也就是说,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教授幼儿一些拼音、数字、单词等相关知识,而是要从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入手来进行授课。所以,要想确保美育教育能够有效渗透,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转变教育思想。反之,教师教育思想得不到转变,上文中提到的相关策略就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审美教育质量也得不到提升。因此,要想确保审美教育的顺利开展,做好思想的转变是关键,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一问题。第二,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有效。在上文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开展主题活动以及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所以,要想真正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这些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效,切记不能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比如,“我是大班哥哥姐姐”这一主题班会的开展中,我们一定要真正组织大班的幼儿去照顾小班的幼儿,真正将一些活动落到实处,不能简单地使用口头概述,这样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当然,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作为一线教师要时刻将幼儿的发展与健康的成长放在第一位,要通过恰当活动的组织与应用,来为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夯实基础。

四、结语

幼儿园美育教学是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教学。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方法开展美育渗透,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卿.浅谈音乐游戏在幼儿美育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8(10):180—181.

[2]翁麦虹.幼儿美育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尝试[j].美术教育研究,2017(20):164.

幼儿美育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优秀民间艺术;幼儿园;美育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不仅要“开足开齐美育课”(第八条),更要“统筹整合各方资源”[1](第十五条),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优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曲艺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民间艺术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民族智慧与人文关怀,传递着隶属于地域与民族的精神魂魄,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是学校美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在肯定优秀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美育价值的基础上,对民间艺术融入学校美育活动进行深入调研与观察,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审视幼儿园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能够为我国幼儿园美育工作的深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与实践逻辑支撑。

二、民间文学在幼儿园美育中的现状与问题

(一)民间文学的审美属性

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决定了其在幼儿园美育活动中的方式、效果与路径。从文学与民俗学的双重视角中,诞生与传播于人们口耳之间的民间文学不仅仅传递着根植于民族基因之中的母语,还通过活灵活现的话语表演传承着不被时代所抹去的优秀传统价值观与厚重情感。民间文学粗线条的叙事手段与不事雕琢的艺术特点正好切合儿童对语言文学“稚拙”的追求,贴合着儿童审美认知特点,因而就具备了其他文本阅读所不具备的教育价值,在“口耳相传”之间向儿童传递着一个国家、民族、区域民众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内涵,具有着非凡的幼儿美育价值。

(二)民间文学在幼儿园美育中的实践样态

优秀民间文学在幼儿园美育中的应用,是在现代儿童观的视野下挖掘和整理传统民间文学中适合进行儿童美育的资源,并将其与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融合,以促进儿童多元发展的过程。根据对幼儿园美育活动的观察,“民间文学”在幼儿园美育活动中的实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重要样态。1.民间童谣的念唱童谣(或称儿歌)是可供儿童听赏、念唱的重要韵语文学,被称为“人之初”的文学。耳熟能详的民间童谣,如《春节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拉大锯,扯大锯》等,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与质朴的艺术表现力,传递着人类共同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能够促进儿童语言、情感、道德、认知的发展,成为了幼儿园语言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幼儿的听赏、念唱为主要活动形式。2.民间故事的欣赏、讲述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儿童接受范围为广的一种文学类型,如《田螺姑娘》、《白蛇传说》等,其所塑造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充满幻想的故事情节以及具有口语讲述性的语言形式都深受儿童喜爱。幼儿园的教育应用多以书面语言形态的故事欣赏、绘本听赏以及口语故事的听赏为主要形式,较多应用于幼儿语言相关活动中。3.民间文学的改编、创作具有原始风貌的民间文学本质上还保留着民间艺术粗犷的特点,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往往要进行现代加工与创作,使之转变为真正能够为儿童喜爱的文学资源。民间文学的现代性转化是创作者根据地方传统民间文学文本素材,重新构思创作(包括口语创作与其他媒介创作),是独立于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作品再创作的过程,在幼儿园美育中以创意美术、绘本制作、戏剧表演等多种形态出现。总体上来讲,民间文学在幼儿园美育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以语言活动为中心的相关教育领域,以儿童文学的主要样态出现,究其是否发挥了自身艺术形态的美育价值,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三)民间文学在幼儿园美育实践中的问题

1.过度开发,割裂民间艺术的审美特质目前国内对于优秀民间文学美育资源的挖掘显示出惊人之势,大量打着“优秀传统文化”旗号的读本、绘本、课程层出不穷,表面上看似极大限度地开发了民间文学中所蕴含的的美育资源,但是实则却并未把握与理解民间文学最深层的审美属性。对民间文学单纯意义的文字改编、配图本质上不同程度地消解了其最具魅力的“口头性”,将民间故事由“活态文学”转换为“静态文学”,虽一定程度上拔高了其语言文字艺术,却削弱其口语表演艺术。用郑志明先生在《民间文学的研究范畴及其展望》中的话来讲,“如果民间文学只能转换成文字的存在方式,那么可能变成另一种形态的‘通俗文学’,而非民间文学了。民间文学可以被采集,以文字方式出现,其真正的生命还是在口头语言上,惟有还原到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情景,才能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浓厚情感。”[2]当民间文学丧失了其民族性与活力,在对于儿童美育的上就难以触摸到最深邃的民族情感,自然在美育实践中的作用就会被大大削弱。2.样态单一,资源利用形式老旧从对幼儿园民间文学的应用观察中不难看出,民间文学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重点关注其作为儿童文学样式的教育实践,对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认知仅停留在表面,美育资源审美属性挖掘并不深入,就导致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在进入美育实践中时伴随着形态单一,缺少创新性与现代性的问题。3.评价缺失,美育质量测评缺位美育具有着非凡的育人功能,但是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美育实践中却依然是最为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还在于对学校美育质量的监控与测评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对美育内涵、目标、形式、路径缺乏系统的认知与理解,将“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长期混为一谈,单纯地将艺术素质(如舞蹈动作是否标准、绘画技巧是否娴熟)作为美育实践的单一标准,无疑将美育引向了功利化、单一化的道路。整体上来讲,民间文学美育资源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开发不彻底、利用形式单一的突出问题,直观反映了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美育实践中的困难,究其原因,与美育理念落后、幼儿园美育资源配备不足、学校美育体系尚未健全等实施要素都有着密切关系。

三、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美育的相关路径

从对国内幼儿园美育实践的观察来看,“竹琴”、“皮影戏”、“剪纸”、“地域民间故事”等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民间艺术已经以各种形式进入幼儿园的美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积极路径。现结合《意见》所提出的导向性意见,就民间艺术如何融入幼儿园美育有以下逻辑路线可供参考。

(一)逻辑起点: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是美育的逻辑起点

在现在的幼儿园美育实践中,民间艺术更多地是以教育资源与手段的面目出现,突出了教育价值,却弱化了其审美价值。美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理解、体验、评价、表现和创造,从而提升人审美素养、人文素养的过程[3]。审美教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审美教育比艺术教育更广泛、更深刻。这就要求艺术主体不仅仅只作为对象、手段、方法,更是媒介、视角与思路。审美教育的逻辑起点不在于如何教育,而在于美,在于如何发现艺术之美,如何借助艺术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美,或艺术的审美属性应该是美育的逻辑起点。幼儿园美育实践之所以存在着资源开发不彻底、利用形式单一等问题,其本质其实就在于对审美艺术形式认识与理解上存在着关键偏差。若幼儿教师对于“艺术”本身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认识层面上,那么带给幼儿的美育就自然难以深入与彻底。就拿民间文学为例,质朴而充满幻想色彩的节日故事,如“端午节的故事”、“年的故事”等民间传说经常在幼儿园的特色节日活动中如浮光掠影般出现,在当代话语与价值体系中儿童只知其大致的故事情节,对其与节日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情感的浸润仅停留在表面,更不用说美育的效果如何了。民间文学特殊的审美属性蕴含着浓郁的中华民族审美特质,得以延伸出丰富的美育资源。以一首民间童谣《张打铁》为例,“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割大麦/割一合/喂麻雀/割一斗/喂黄狗”,其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踏实勤奋的劳动精神、体贴亲人的质朴情感蕴含着不同层面的美育精神,每一个层面都可以延伸出不同形态的美育活动。以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为起点,得以挖掘其所蕴含的语言美、劳动美、心灵美多重美学特质,每一重又得以延伸出不同形式的美育活动,层层推进,相互融合,最大限度发挥民间艺术的美育功能。诚然,对艺术审美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无疑是对于幼儿教师美学素养极高的要求。不过,从师范院校幼儿教师美学素养的培养、幼儿园专业美育师资的配备、幼儿教师职后的继续教育,再到各级社会机构提供的多层次智囊支撑,都可作为幼儿园解决美育师资配备、提升美育能力的重要探索方向。

(二)科学定位:以美育目标为价值引领与评价标准

美育目标是美育的质量标准,对于学校美育目标的科学定位能够有效撬动美育实践活动的实施与评价,是开展美育的重要支点。《意见》(第六条)在美育课程目标上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要“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1],形成了有梯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目标体系框架(见下表)。学前教育阶段美育目标不仅成为学生审美素质养成的“第一颗扣子”,也将决定美育课程体系的整体走向与内容框架。在构建大中小幼的美育课程体系中,学校美育工作的目标逻辑建立在学生“审美素养”发展的核心基础之上,突出了“素质养成”(即素养)的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通过对学生审美核心素养内涵的深入分析,就得以建立起学前教育阶段学校美育的目标体系。审美素质是指主体对美的事物(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进行感知、理解、体验、评价、表现和创造的基本品质与能力的综合。在《意见》(第九条)中也将学生的审美核心素质概括为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四个方面。综合来看,对学龄前儿童的美育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进行。明确学校美育目标,也就是进一步确定了幼儿园美育的内容、手段、过程以及质量评价,以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与幼儿的审美特点为逻辑起点,以美育目标为逻辑思路,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的美育活动才能够有效开展。

(三)融合机制:建构多元、融合的美育课程体系

美育课程是落实幼儿园美育目标的根本路径,在“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的同时,如何“开好、上好美育课”才是关键。在幼儿园美育活动中,如何选择“美”的课程资源、采用怎样“美”的教学手段将决定美育效果与质量。在美学视野中,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美是难的”,对于“美”的内涵、标准的界定向来是难解的命题,体现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特殊的审美取向与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进而表现美、创造美,就不能拘于某一时代、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认识,要在“宽容而开放”的视野中,在“跨越与融合”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审美认知特点,积极拓展美育资源、丰富美育手段。1.开设综合美育课程美育课程区别于音乐、书法、美术等艺术类课程,是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对相关学科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的综合性课程,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而幼儿园课程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也具有融合性的突出特点,正如《意见》(第四条)提出的“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可以说为幼儿园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实施路径。以民间文学为例,在深入挖掘民间文学内含的语言美、勤劳美、艺术美、行为美等美育资源的基础之上,美育课程得以扩展出诸如阅读、表演、绘画、亲子活动、社会实践等多领域、多角度的主题活动,将美育与劳动教育、德育、智育相融合,综合提升幼儿核心素养。图2以民间文学为核心的综合美育课程框架2.将儿童观、教育观与审美观深度融合“和”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西方美学对“美”的重要阐释,“和”所指向的“和谐”、“中和”、“多样统一”是“美”的具体表现,也应是审美教育应当秉持的基本理念。学校美育在幼儿园美育中秉持“多元、融合”的教育理念,就要将儿童观、教育观、审美观相统一,建立深度融合的美育理念。(1)艺术审美特质与儿童教育相融合(艺术与教育);(2)儿童审美精神与幼儿园美育相融合(儿童与成人);(3)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传统与现代)。以上“三个融合”分别指向了幼儿园美育资源的开发、美育内容的选择以及美育课程教学手段的深度整合,指向了中国优秀美育文化的审美内核。3.将课程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学校美育活动是一个涵盖社会、学校、家庭的整体生态系统,以学校美育课程为核心,学校校园环境、社会美育氛围与配套设施、家庭美育态度对育人效果都有着重要影响力。《意见》(第四、十五条)明确指出要“推进课程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推动基本公共文化艺术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就是意味着学校美育课程需要向社会、向家庭的延伸,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四、反思: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美育的价值归向

幼儿美育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安溪茶文化;幼儿园;美育课程

美育教育是以幼儿生活为蓝本,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来自生活层面的“美”,进而提升幼儿的审美理念与审美品位,发掘幼儿潜能,提升其对生活的探索能力与求知意识。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美育教育课程中,大部分幼儿园主要借助美术教育或手工工艺的方式,实现对幼儿的美育教育,难以提升课程本身的文化内涵,无法促使学生获得我国悠久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体验,因此将安溪茶文化融入美育教育课程中,具有其必然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美育课程的基本内涵

美育教育是审美教育、心灵教育、情操教育的总和,既能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更能影响幼儿的胸襟、气质、趣味以及情感,温润幼儿心灵,激励幼儿精神。而将美育教育植根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发掘人类文明丰厚的哲学思想,能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与道德观,构筑坚实的民族情感、创新意识与激发想象。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特征,将传统文化融入美育课程中,构建具有文化底蕴的演绎课程,能够在传承并发展文化的过程中,使幼儿以新的方式、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感受生活中的美,以此推动我国幼儿园美育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二、安溪茶文化中的美育内容

中国安溪是乌龙茶的原产地,有“闽南茶都”的美称,伴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安溪茶文化逐渐拥有了丰富的人文内涵:飘香茶歌、高雅茶艺、多彩茶俗及古代先贤所流传下来的茶画、茶诗。可以说安溪茶文化集饮食、礼仪、民俗、经济、历史为一体,融戏剧、诗歌、散文为一堂的文化体系。“和、礼、雅、纯”是安溪茶道所独具的精神,美与静相得益彰,是安溪茶艺所独有的特征,将安溪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育教育中,教师可从多个领域、多个层面为幼儿呈现我国文化的美,无论是历史美、文学美、还是礼仪美、乡俗美,幼儿都能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以此提升美育课程质量与效率。

三、构建幼儿美育课程的策略

(一)展现安溪茶文化。幼儿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安溪独有的茶文化,从基本的安溪茶道开始,将茶文化与传统文化区分开来,使幼儿在接受茶文化时,感知茶文化的外在表现,进而激发兴趣,参与到茶文化的学习中。随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安溪茶道的方式品尝茶,感受茶,畅所欲言,表达对茶文化的理解与感受。并在此。过程中,渗透与茶文化相关的礼仪知识、历史知识、文学知识以及美学知识,将茶文化作为美的载体,美的象征,利用生动的比喻,使学生感知茶文化中的美。(二)体验茶文化的美通过对茶文化的体验与表达,幼儿已对茶文化的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如何使学生真正的发现茶文化中的美育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安溪茶文化内涵及美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构建体系完善的情景教学模式,利用游戏的方式,使幼儿通过古人的视角,了解茶文化在古代礼仪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乡俗生活中的必然性。继而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随后教师将茶文化置换为现代文化,将茶换作饮料,以此重复以上环节,引导幼儿说出两者间的差异。(三)寻找茶文化的美。茶文化蕴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文学、历史及礼仪当中,教师应鼓励幼儿从生活中寻找茶文化。譬如市场中的茶叶、电视节目中的茶话、艺术作品中的茶道等等。教师要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切勿逼迫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以致学生将社会实践作为普通作业。随后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成果,引导学生阐述茶文化的美,抒发内心对茶文化的感受,进而将茶文化作为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口,充分提升幼儿的审美体验与审美能力。

四、结语

美育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融入文化意蕴深厚的安溪茶文化,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安溪茶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美、历史美、礼仪美,培养幼儿发现美、体验美、感知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以此提升我国幼儿园美育教育课程的教学水平,推动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美育教育范文篇6

一、幼儿园音乐剧表演艺术教育概述

1、音乐剧表演艺术的教育功能幼儿教育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为幼儿教育做好准备的关键。在幼儿阶段实现对幼儿的美育教育,对幼儿健全人格的训练和培养而言至关重要,同时还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提高幼儿形象思维功能。2、音乐剧表演艺术的教育目标音乐剧表演艺术教学是幼儿素质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面推进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方法,幼儿学习音乐剧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音乐天赋,同时还能提高幼儿表现力,培养幼儿自信心,让幼儿养成对音乐和舞蹈的积极态度,帮助幼儿在情感、个性等方面得到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音乐剧表演艺术的主要目标可以分为三点进行阐述:第一,是让幼儿感受音乐剧中的美,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赏析能力;第二,利用音乐和舞蹈表演互动的形式,帮助幼儿实现自我情感交流,让幼儿感受音乐剧表演的艺术性和乐趣,进而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特点;第三,加强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幼儿音乐剧艺术表演意在让幼儿参与到音乐艺术表演当中,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3、音乐剧表演艺术的教育内容在幼儿音乐剧教学当中,幼儿需要接受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歌唱。歌唱是音乐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而言,他们的器官发育还并不完全,所以对发音的控制能力较差,存在发音不准的情况,而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声音控制力,在教师正确引导和教育训练的同时,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发音方式,让幼儿能够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音调。第二,培养幼儿情感。在音乐剧表演艺术当中,对幼儿情感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需要具有充足的表演情感才能在表演当中释放和表达自身情感。第三,要培养幼儿的舞蹈能力,在音乐剧表演中需要幼儿具有一定舞蹈功底,通过舞蹈表达的方式来抒发内心情感。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二、音乐剧表演艺术在幼儿园美育教育中的应用对策

一部优秀的儿童音乐剧表演能够对幼儿进行情感方面的熏陶。幼儿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美的理解与感受还不全面,通过音乐剧表演艺术的欣赏和参与,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幼儿潜在创造力与表现力的深入挖掘,促进幼儿审美情趣的提升,进而实现幼儿美育教育。1、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剧艺术美感儿童音乐剧表演艺术对幼儿具有一定引导性作用,能够培养幼儿树立积极的思想情感和帮助幼儿提高道德品质。动听的歌曲和有趣的舞台表演往往能够让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而回味无穷,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广泛影响,甚至对幼儿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一定影响力。2、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儿童音乐剧教学内容,将儿童音乐剧中的丰富内涵和道德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实践相结合,进而引导幼儿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在进行儿童音乐剧创作和编排时,教师要尽量选择新版教育教材,并结合幼儿平时的品质特点等,分析在幼儿品质中缺失的内容,进而对音乐剧进行改编和创新,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幼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促进幼儿思想道德情感的提升。3、注重幼儿主体地位在幼儿教育教学当中,接受教学内容的主体是幼儿。因此,教师应当意识到在音乐剧教学中将幼儿作为主体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尊重幼儿学习主体地位,在音乐剧排练和创编的过程中,都要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理解能力等进行剧本的选择和挑选,尽量选择好记且容易理解的音乐剧,以简单的歌曲形式传递美育教育内容。4、营造教育良好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帮助幼儿进一步培养美育教育和提高幼儿音乐剧鉴赏能力的关键,能够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儿童音乐剧表演艺术教育时,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渗透儿童音乐剧教育教学,同时还要营造积极的教育教学环境与氛围,进而让儿童音乐剧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让音乐剧的美育教育能够由内而外地延伸发展。简而言之,环境是教育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儿童音乐剧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走进音乐覆盖的情感世界当中。5、提高幼儿审美心理对幼儿审美心理的培养是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更容易提高幼儿审美心理,促进幼儿的协调健康发展,让幼儿能够不断积累审美经验,构建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因此,在儿童音乐剧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欣赏儿童音乐剧的方式来提高幼儿审美心理。

三、结论

幼儿音乐剧艺术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幼儿审美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综上所述,儿童音乐剧表演对幼儿美育教育而言具有重要促进性作用,有利于帮助幼儿提高审美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一部优秀的儿童音乐剧需要教师与幼儿全面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的寓教于乐,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身边的美好事物,满足幼儿美好童年成长发展的根本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恩大.浅析音乐美育与家庭音乐教育的关系[j].黄河之声,2019(16):133.

[2]卢玥.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学[j].音乐天地,2018(10):25-27.

[3]金美琳.浅谈儿童音乐剧表演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戏剧之家,2018(07):167.

幼儿美育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幼儿美育;舞蹈教育;绘画

针对当前的幼儿教育来说,教师需要对其多元化的技术进行全面的培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美育教学活动来完成全面的创新。而针对美育教育来说,其存在多种定义和概念,当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即是审美和展示美,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中能够符合相关要求的即是绘画与舞蹈,作为最为直观展示美和提升审美能力的学科,在当前的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创新有关的教育方法,使得幼儿的各种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并且对学生来说,其应当有效实施世界观教育,综合的让其可以在美育教学中起到更好的作用,针对幼儿来说,完成意识、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全面提升,才能够保证幼儿在之后的成长和发展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最大程度地使其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

一、幼儿美育教育的介绍

对于幼儿来说,适当使用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得到茁壮成长,在幼儿阶段其观察能力松散,同时注意力不够稳定,并且幼儿更加愿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思维,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特点。而在幼儿时期其各种能力都在飞速的发展,他们能够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去完成对各种知识的全面学习,并且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去探寻各种知识,以此来完成相关能力的综合提升,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来说,其更多的是关注模仿学习、操作学习和交往学习,通过有效调动幼儿好奇心来保证教学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如何把握住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知识教育,这就是教师应当重点观察的内容之一,并且也是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针对此阶段来说,如何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幼儿在发展时期的重点所在。幼儿美育主要指培养幼儿认识美和爱好美的能力教育,同时在此过程中应当教导幼儿的创造美能力,以此来综合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这种能力的培养能够确保对幼儿发展时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艺术来说,其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教育是幼儿的身体和大脑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与基础知识教育不同,幼儿的艺术教育能够使其在身体和对于审美能力上有所提高,配合基础知识教育完成了相关的多元化发展,所以将艺术教育融入到生活当中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帮助,在艺术教育当中主要分为视觉艺术、戏剧、舞蹈和音乐四大学科,只有把四大学科进行整体融合,才能够完成对幼儿的整体审美能力培养,综合的使其可以满足具体的发展需求。在此过程中舞蹈和绘画同属于艺术范畴,其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舞蹈和绘画来说,其是可以独立完成教学的学科,两者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同时也有着具体的差异,但是相互直接的共同点也较多,因此全面结合实践活动,更好的保证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所以针对性开展美育教育,合理使用舞蹈和绘画发展,对幼儿的各种能力发展能够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舞蹈与绘画结合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

舞蹈和绘画都是人类非语言之外的表达,并且对于幼儿来说,这两种表达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掌握多种表达方式是不可缺失的,但是在幼儿阶段完成绘画和舞蹈等知识的传授,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幼儿的整体能力提升效果,所以在当前的实际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创新有关的研究方法。让其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让其在不断的摸索当中可以得到能力的提升,在幼儿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术之后,在其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时可以使用绘画的方式来进行内容的表达,综合地让其可以展示自己。并且舞蹈和绘画在幼儿的表达中有着相互的联系,其犹如点与线之间的关系,舞蹈能够成为绘画当中的造型,对幼儿的实际能力提升也有着较好的帮助,所以舞蹈和绘画之间的相互联动,能够有效地提升有关的教育效果,综合地使其可以满足实际发展需求。

三、舞蹈与绘画结合发展幼儿空间感知能力

空间是舞蹈当中较为重要的元素之一,而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空间一样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不同,舞蹈使用立体空间,绘画使用的则是平面空间。两者对于空间的使用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相互之间却有着一定的联系,两者结合能够逐渐地将美感呈现或者展示出来。简单来说,一个舞蹈视频,能够让幼儿观察到舞蹈美感,而在要求幼儿将其用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这就是对欣赏美的一种转换,不同学生一定会出现差距,但是也能够了解幼儿之间的相互状态。同时对于幼儿来说,舞蹈和绘画的全面结合能够让幼儿感受空间的能力得到增强,保证其实际的空间感知能力可以得到逐步的提升,全面地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此过程中对线条和空间都有着一定的理解,全面地对幼儿提高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综合的让其可以直观地理解空间,保证了幼儿对舞蹈和绘画美感的全面理解。

四、舞蹈结合绘画发展幼儿的身体运用能力

舞蹈可以帮助孩子强身健体,同时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体,这样一来能够全面地保证幼儿的肢体协调,对幼儿的平衡、控制和力量能力都有着较好的提升,因此在幼儿的舞蹈过程中,各种能力培养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而传统的绘画学习,其最多只能够锻炼幼儿的绘画手部能力,而舞蹈与相关绘画的全面融合,能够让其各种力量都得到综合提升,保证其全身的肌肉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此过程中相互之间的配合对综合能力是一种全面的提升,让其可以最大程度符合实际发展需求,并且针对相关的能力培养可以得到全面提升,综合地让其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五、舞蹈与绘画结合提升幼儿思维及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也叫做审美教育,是提升幼儿掌握审美基础、形成一定审美能力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对幼儿来说,基础理论知识重要,而各种能力和素质也更为重要,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才能够保证幼儿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针对审美教育来说,其不但包括传统的对美的认识,同时也包括相关的心灵、行为、语言、体态的整体培养,确保幼儿的各种能力都可以得到一定提升。这种综合的培养能够让幼儿的思维意识得到逐渐转变,使其具象化思维逐渐地向着抽象思维转变,并且可以综合地奠定其实际的基础,幼儿时期的学生在审美观察能力上都是比较传统的,它们对于整体和传统都是无法兼顾的,所以只有使用各种活动方式来完成引导才能够让其逐渐地从细微处进行提高,简单来说幼儿的综合能力只有在其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上得到提高,综合的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并且让舞蹈与绘画在欣赏和交流中进行提高,全面的保证幼儿各种能力的综合提升。

六、舞蹈与绘画结合保护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舞蹈在幼儿时期的教学多是关注身体与技术动作,通过成套的舞蹈动作来锻炼幼儿的各种身体协调能力,但是对于当前的舞蹈发展来说,街舞文化逐渐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当前较多儿童都开始完成街舞的学习,在街舞发展过程中斗舞是一项重要的组成活动,舞者根据音乐来完成动作展示,并且以卡住音乐节拍最多的人获得胜利,对于幼儿来说,虽然其无法完成更多的斗舞动作,但是在斗舞过程中其对于各种动作的使用和全新动作的研究在逐渐出现,这就让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一个全面提升。在说道绘画,这个是极度需要想象力的活动,因此针对舞蹈和绘画来说,幼儿完成相关的作品创作就能够满足其实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这些也都综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提供材料和条件。使得幼儿可以在安静和尊重的环境下完成作品和内容的创作,全面地让幼儿可以得到能力提升,如此能够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培养。总而言之,幼儿注意力不稳定,注意力个人的需要和兴趣为转移,单一的活动持续性长容易引起幼儿产生乏味的感觉。舞蹈与绘画艺术相结合,没有学科以及方向的限定,实行综合的幼儿艺术美育教育,不再追求单一学科和技能教育的美育,结合各学科的优势增强孩子对艺术的感受力。在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的终极目标上,综合的艺术活动将是艺术美育活动的新趋势。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其是保证相关能力提升的基础所在。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幼儿的注意力不够稳定,其会随着个人需要和兴趣来完成转移,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并且结合当前的美育教学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通过不断完善教学计划的方式来提升幼儿自身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不能够追求单一学科和技能教育的美育,同时要加强优势增强对幼儿艺术美育的教育能力,在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上,综合的艺术活动将是艺术美育活动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袁倩.例谈纸艺活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作用[j].新智慧,2019,35

[2]吕娟.缤纷纸艺其乐无穷———幼儿园纸艺活动探索[j].甘肃教育,2020,5

[3]魏燕云.浅谈幼儿园纸艺活动的有效开展[j].新智慧,2020,18

[4]方玲娣.“剪纸 写生”———大班新纸艺活动的实践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

[5]吴有宸.基于美术核心素养下幼儿纸艺劳动的实践[j].华夏教师,2020,21

[6]许秋灵,刘万清.让智慧在孩子的指尖绽放———浅谈纸艺活动的实践和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

[7]张圣炅.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的有效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8

[8]王旭.浅谈建筑节能中采暖通风技术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20,7

[9]罗潇.新媒体视域下健美操课程利用微格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j].福建茶叶,2020,3

[10]李娇璐.浅析舞蹈教学中舞蹈美感的培养[j].菏泽学院学报,2019,1

幼儿美育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美育;审美

美育可以理解成一种属性,这个属性在人身上的最终体现就是品格、修养与情感。美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声乐教育,而审美教育是美育教育的核心。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组成,声乐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教学完成于审美的过程中。换而言之,就是说教师引导每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的美,对其学习兴趣进行逐步地培养,使其能够在基础兴趣的支撑作用下而完成审美过程,并且不断获得审美经验的积累,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感知美、认识美以及创造美夯实基础。

一、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

美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懂得鉴赏美、感受美,养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谈及美育,人们容易联想到的就是音乐、美术及相关学科。因为美育能够帮助人们发现美、享受美、追求美与创造美,因此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声乐。人们掌握了声乐技巧之后便能通过科学的发声技巧与艺术化的语音加以结合,释放出悦耳动听、生动多姿的听觉形象,也就是所谓的歌声,使内心的情感以及凝练的文字以恰当的旋律表现出来。专业化的声乐教育中有人们熟知的通俗唱法教学、民族唱法教学与美声唱法教学等,但都是较为专业的唱法,而本文研究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教师需要学习的声乐演唱。针对声乐教育这种艺术类的科目而言,美育教育就如同血液一般存在于声乐教育的各个细节中,可见,声乐教育中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所在。

二、学前教学声乐教学中美育渗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在学前教育中涉猎的声乐教育,并非是想要培养出一位位优秀的声乐演唱者,而是将主旨放在如何培养这些幼儿教师学会科学的演唱方法,正确理解歌词与歌曲旋律所要展现的情感以及美感,从而帮助孩子对演唱产生兴趣与爱好。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挖掘声乐中的美感,正确的对其进行鉴赏并尝试去创造美,这样才能使学龄前儿童更好的感受到教师传达的美。

(一)合理选择声乐教学内容

在声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注意筛选,主要教授蕴含丰富哲理与思想的声乐作品,帮助学龄前儿童获得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讲,可将优秀作品划分成以下几种类型:反映严肃历史题材的;具有强大号召力和时代感较强、源自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反复锤炼和加工的民族性较强的;富含丰富的情感性的抒情类等等。人们的聪明智慧以及辛勤的汗水均凝聚在这些作品中,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应当注重要和儿童的接受能力相适应,通过教师的多次教授,使儿童可以在较小的年纪就能够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以及优秀的文化产生相应的了解,奠定其对祖国的热爱与崇拜,使儿童的情绪更加积极、乐观,从而简单地了解声乐内容中提及的人物、事件以及情感,在此过程中获取美育的渗透。

(二)掌握良好的声乐技巧

在声乐教学中,最为基本的特征就是声音,是歌唱者通过自身发声器官对音乐作品予以演绎的一种成果。声音的审美是在审美主体与声音客体之间的对应关联上建立起来的,对于任何人而言,其能否具备美的特质,需要对其声音固有的特质进行一系列相关检验。不同人的声音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的人声音委婉低沉,还有人声音豪迈粗犷,那么两者对应的声乐训练以及适合的乐曲风格自然各不相同。只有选择合适的节奏与旋律,才能使之良好的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最佳的效果。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就是演唱儿童歌曲,因此,幼儿教师想要在学前教学声乐教学中更好地实现对美育的渗透,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音准与节奏。所谓正确的演唱方法指的就是正确的发声方法、呼吸方法以及咬字方法等。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在正确掌握了这些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儿童掌握这些方法,从而正确地学到歌唱的技能。正确的音准与节奏表现在教师不仅能够将歌曲正确的传授给儿童,也能对儿童演唱过程中的节奏与音准加以识别。即便是儿童,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他们也能够从歌曲的演绎上审视出歌喉的美丽与否,所以作为幼儿教师,音准与节奏的正确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三、以往声乐教学中的不足

(一)声乐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一般的教师进行的是示范讲解和自身单纯经验的教授。实际开展歌唱活动时,很多学校缺少相关的音乐器材与设备,使得学龄前儿童在声乐方面的学习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当前一些幼儿教师在歌唱活动中很少会使用到丰富的音乐器材,导致教学方法较为枯燥,也难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同时,这种方法的教学上,教师因为缺乏器材的辅助,只能单纯的从语言的角度上指导幼儿进行学习,教学效果不够明显。这样的声乐学习方式,不能使孩子活泼的天性与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来,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育教育的渗透。

(二)声乐教学目的不明朗

现今,艺术院校的不断扩增,使得家长增加了选择上的困扰。之所以家长如此重视声乐教育,就是因为其认识到了声乐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声乐技能,才能更好地获得音乐技能,使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许多艺术院校或机构创办者在音乐设备的硬件上引进较为先进和全面的国外器材,在师资力量上也以声乐教师的既有学历作为聘用和收费的衡量标准,这也致使家长对高学历的教学成果信赖有加。但是这种表现恰恰反映出了声乐教学目的的偏差,同时仍需引起注意的就是一些家长在社会传媒的严重影响下,单方面的推崇声乐学习,不惜在孩子的声乐学习上投入较大的资本,以此希望孩子可以发展成优秀的歌唱家,这种思想无论是在荣誉方面还是经济方面均展现出了功利性。相关调查表明,很多孩子最开始都不是主动要求参加声乐学习的,而是家长们强制性要求与督促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孩子自身都未能对声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引起重视,声乐教育中美育的渗透也因此难以开展。

(三)与幼儿之间感情的贯通较为缺乏

在现代教学中,包括声乐教学在内的各个学科都存在三个基本的功能,就是实现该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生自身感情的发育。可以说,整个音乐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关于声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离开特定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水准,音乐作品的演唱和表演都将成为空谈。专业技巧是敲门砖,只有通过娴熟的业务技能和精湛的声音技巧才能使作品的艺术演绎趋于完美。虽然歌唱技巧十分重要,但是想要使艺术得到成功的表现并不是说仅仅具备成熟的歌唱技巧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单纯的对歌唱技巧进行不断的训练是不足以将艺术成功的展现出来的,只有歌唱者同作品本身实现情感上的交融与共鸣才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但是一些幼儿教师在声乐教学上单方面的对声乐技能进行传授,却忽视了对情感的指引,导致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效果可见一斑。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包括声音力度与语言讲解能力在内的音乐技能与独特艺术手段,还需要通过感情与儿童在声乐教学上形成情感的共鸣。

四、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的建议

(一)正确理解与教授歌曲的内容与内涵

一些幼儿教师在演唱歌曲的技巧上虽然不会存在问题,但是若仔细聆听其对儿童歌曲的演绎就会发现其缺乏感情、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这种情况表明教师在演唱时没有歌曲的歌词与旋律进行仔细的斟酌,单纯的为了演唱而演唱。若仔细思考,则可以发现,很多儿歌都能勾勒出美好的童真画面,演绎上也存在明显的强弱对比与欢快的节奏,若能在演唱时对这些特点与细节引起注意,便能够使歌曲拥有鲜活的生命。只有在演唱的过程中应把歌曲表现得丰满有活力,才能吸引孩子,并且每个孩子在聆听歌曲的同时会有不一样的想象,这即是享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二)善于引导儿童自由发挥想象

幼儿教师应当根据歌曲节奏的不同种类对儿童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将自己真实的情感与想象自由的发挥出来,可以让儿童在聆听教师演唱的同时自由的做出肢体上的律动,这样儿童就会在欣赏美的同时不由自主的对美进行创造。众所周知,“音乐是全世界人民共通的语言”,歌声本就是美的体现,是音乐最具体而通俗的体现,而对美的认知要从孩童时期就开始。幼儿教师在进行声乐教育时,应当认识到歌声中的美是时刻存在的,歌声不仅是美的一种载体也是美的一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师更好地在声乐教学中将美育渗透给孩子。

(三)按照儿童的喜好甄选歌曲

想要使儿童对声乐教育感兴趣,就需要寻找到容易吸引其注意力的关键点,以此引导其感受与体会歌曲中存在的美感。此外,由于儿歌在旋律上存在不同的形式,有上行的、下行的,还不乏波浪形的,每一种旋律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的帮助儿童鉴别每种旋律所表现的情绪,从而对音乐表现出的语音加以认识。教师也可以用朗读歌词的形式,让儿童自由想象歌曲表达情景,从而产生美的感受。结语综上所述,文章简要叙述了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从合理选择声乐教学内容、掌握良好的声乐技巧两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学声乐教学中美育渗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认为以往声乐教学中的不足表现在声乐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声乐教学目的不明朗、与幼儿之间感情的贯通较为缺乏三个方面;最后从正确理解与教授歌曲的内容与内涵、善于引导儿童自由发挥想象、按照儿童的喜好甄选歌曲三个方面提出了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的建议。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汪伟林.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律动情感教学方法策略[j].音乐时空,2012(04):103-104.

[2]李磊.谈学前教育声乐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法[j].音乐时空,2015(13):129-130.

幼儿美育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滨海古镇文化;教育资源;幼儿园美育

一、突出滨海风情古镇特色的美育环境

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天美,我们对园内环境进行统筹安排,墙壁和走廊的美化都尽量做到和谐优美、造型生动、色彩鲜明,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使美渗透到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幼儿园园标设计成两只海星在海浪中快乐玩耍;幼儿园大门设计成古船,突出铜山古船文化;廊道上以捕鱼网为背景,悬挂各色手工制作的鱼、虾、蟹和海草等海洋生物的作品;在种植区内种植芦笋,可供幼儿体验和观察芦笋的种植过程,观察、记录芦笋的成长过程。在教室门口的墙壁上悬挂捕鱼网,供幼儿编织,让幼儿在编织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快乐,还锻炼手眼协调能力;门廊悬挂铜山十八景剪纸;东山海岛特色的贝壳、海石画、鲎壳画悬挂在回廊;铜山小巷做成益智游戏贴在走廊地板;铜山渔歌让幼儿了解铜山每月盛产的鱼,门厅的大渔箱养着螺、鱼、虾……使幼儿时时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美的表现需要和动机,进行美的创造。

二、创设古镇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

幼儿喜欢游戏,幼儿通过游戏可以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愉快地接受各种训练,受到生动形象的教育。可以说,游戏是让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向幼儿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手(福建省东山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漳州363400)段。我园根据本地文化特点,在区域游戏的创设中紧紧围绕这个幼儿园的大目标来创设。如小班创设“铜陵古镇我的家”活动区,把活动区分成三个大区:铜陵人家、我认识的铜山小巷、铜陵新貌。有小巷人家:切菜、洗菜、煮饭,给娃娃喂饭、洗衣服、晾衣服、折衣服。语言区:我会讲铜山话。美工区:南门海边的小鱼、小船(创意纸小制作、刮蜡画)、小手变小鱼。玩色吧:团结路上的车(涂色撕剪拼贴)、南门海边小剧场等。幼儿在游戏中自由地想象、创造,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对美的独特理解,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想法。中班创设“趣游关帝庙景区”活动区,下分五个大区:景区好风光、铜陵特色小吃城、特色工艺精品店:铜陵三雕、“铜陵古镇是我家,美丽东山我爱她”、南门海堤。有手工区:牡蛎煎、烧腱灵、猫仔粥、荷花包、春卷、肖米、鱼丸制作,紫菜加工厂;建构坊:玩沙,关帝庙景区,角色游戏:我是小导游;美术坊:沙画;语言区:说说铜陵三雕。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语言、学习制作东山小吃,感受家乡特色之美,从感受4a级景区关帝庙景区的美到理解家乡美和表现家乡美。大班创设“美丽铜陵”活动区,下分四个大区:印象顶街、孙家大院、关帝文化节、大澳渔港。有语言区:东山歌册、听阿嫲“讲古”、东山三句半。手工区:织渔网;操作区:踩咸菜、磨米做粿;表演区:关帝祭祀舞蹈、庆祝关帝文化节、踩街、抬神;美工区:旧衣服自由创作美丽的表演服、关帝爷的新衣和祭祀用品。在语言区投放东山渔歌小画册,方便幼儿随时阅读《东山渔歌》;在表演区中投放了许多和渔歌相关的表演材料,幼儿可以通过自己大胆的表演体现渔歌的生活情境;在长廊里设置了孙家大厝,里面摆放了许多有古镇特色的家居,有织网桶、芥菜罐、提水井、关公像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制作满足活动的手工制作。幼儿们在游戏中学习铜陵本地话,不但传承了祖辈们的诙谐幽默人文资源,而且激发了幼儿热爱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从而懂得了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启迪美的心灵。

三、美育教学活动中的融合与运用

对滨海古镇文化的挖掘、遴选和合理利用,既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能让本土文化资源走进幼儿园,促进幼儿园美育教学,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启迪思维,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滨海古镇的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音乐: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歌册、潮剧、东山三句半、铜山渔歌;自然景观:东山风动石、石僧拜塔、仙脚桶、关帝庙景区;传统工艺:贝雕、海柳雕、砗磲雕;特色建筑:关帝庙、文公祠;饮食文化:牡蛎煎、烧腱灵、猫仔粥、荷花包、春卷、肖米。(1)东山歌册在传承创新中提升教育价值。东山歌册是老一辈多年传唱下来的民间智慧结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精心筛选出适合幼儿的曲目,如《十月渔歌》《东山特产展不完》《织网歌》等。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先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们掌握了传唱中的“观姑调”独特唱腔后,开始认真钻研,将东山歌册编成童谣,以幼儿们喜闻乐见的形象化图示粘贴在区域活动场所,编成入园曲在校园反复播放。渐渐地,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都会唱不同的东山歌册,充满儿童情趣。我们还进行歌册创编,在创编中保留浓郁的地方特色,加入新时代的元素,曲目丰富,深得小朋友喜爱。如《谷文昌精神代代传》《我家有个小弟弟》《幼儿园里好事多》等,教师结合律动、舞蹈,用动作、音乐、造型等形式让这朵珍贵奇葩走进课堂,走进幼儿们的心中。陈坤华老师在进行语言教学《东山特产展不完》时,利用图片、视频展示东山的十个乡镇特产,结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幼儿通过琅琅传唱,感受家乡语言的韵律美。(2)在美术活动中融进滨海古镇文化,运用多种材料,通过蜡笔画、水墨画、纸工、泥工等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对美的领悟和表现美的欲望,使他们通过美术活动来提高审美感受能力。如夏天来了,就让幼儿到海边去看海观涛,使幼儿感受到夏天的气息。这样,幼儿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家乡的海之美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在参观了贝雕作坊和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海洋生物标本馆后,幼儿对贝雕产生了浓厚兴趣,李育莉老师趁热打铁设计了一节“我爱东山贝雕”美术活动,让幼儿用粘、压、剪的方法,制作各式各样的贝雕作品,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将传统习俗融入体育活动中,使幼儿们的体育锻炼富有情趣,让幼儿感受韵律美、节奏美。东山县有些习俗具有趣味性,伴随朗朗上口的童谣,深受儿童喜爱。我们把这些素材收集起来,从幼儿们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适当改编,使其更具娱乐性。如元宵节晚上东山人民都爱玩的“跨火墩”。用废旧渔筐、竹筒、木枝在地上架起一个火堆,大人和小孩从火上跳过,边喊“跨火过,百二岁”,寓意是健康活到一百二十岁。我们把这个游戏改编后运用到体育活动中,把儿歌设计得更有趣,如“跨火过,百二岁,跨火墩,年年春,跨会过,多一岁,跨没过,没大减一岁”用来配合活动的开展,可一人跳、两人对跳、两人抱住一起跳,在跳动时还可以设计漂亮的动作,这样就把一个单纯的身体跨越游戏变成多种体能锻炼的游戏,富有游戏情趣,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提升美的创造力。铜陵滨海古镇风情的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将其融入幼儿园美育,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激发幼儿持久的审美兴趣,增进幼儿对家乡的了解,提升幼儿的综合审美素养,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家乡,长大以后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美好情感。

参考文献:

[1]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幼儿美育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美育;学前音乐教育;学前艺术教育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继我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学教育”的重要部署的具体落实与明确要求,是一个在我国学校美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由此可见,美育教育在提高学生审美与素养、促进个人综合发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美育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早在1912年时任教育总长的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已经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方针,提出了“世界观与美育主义”的宗旨,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方针,再到1917年北京神州学会发表演说《以美育代宗教说》时正式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①的观点,这一观点对中国美育发展影响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从一百多年前的“以美育代宗教”再到如今的对美育教育的加强和推进,肯定了美育之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触及人类心灵情感的教育,让人类在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行为中更好的理解生命的意义,理解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和谐统一。笔者认为以美育人应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中国美育网总编李田在第二届全国美育大会上发表名为《呼吁完全美育,打造美育中国》的讲话,作者认为美育的美是一个大概念,是人类文明世界万事万物的万象之美,亦即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的各种各样之美的总称,并没有专指哪一种美。美育必须是万美入教的万美之育,而万美入教在事实上仍是取万美中的那些最有代表性的经过历史检验且素有定论的典型美入教,其主要来自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和人的美,万美入教也是实现完全美育的实体性标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虽然艺术教育并非实现美育的唯一途径,但我国的美育主要还是依靠艺术教育这一形式展开的。艺术作为审美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加之人们的主要审美活动也多数是在艺术范围之内,因此,艺术课程也是实施美育最为便利的途径。《意见》②中提到“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主要是依托构建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课程和艺术实践活动这两个主要方面,因此各阶段学校需要做的是如何在现有艺术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政策、当地特色、实际情况来充实和丰富艺术教育课程、创新艺术教育形式。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美育确实是整个教育事业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还需真正意识到美育对于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美育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这样的观念意识是很多家长、老师甚至是整个社会所缺乏的。各个年龄段的学校教育都存在或多或少“重文化课程培养,轻艺术课程教育”的情况,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过少的甚至完全接触不到艺术教育课程,这是非常不利于个人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的,更进一步说,对个人对“美”的认识理解和情感体验都是不利的。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小初高这样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些学龄前的幼儿教育也加入了这样的队伍,某些幼儿园对孩子们提前展开文化知识的灌输和教育,以“无缝衔接小学教育”为名过多的给孩子开展文化课教育,而艺术课程就只是走过场或者是任由孩子们自己玩耍,不做引导,这样的状态在一开始就违背了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学前教育阶段作为整个人一生教育过程的开端,是引导、培养孩子对学习建立兴趣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应该是结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开展的。孩子们本该快乐的童年被沉重的文化学习负担影响,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无疑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大环境下,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之路怎样才能走得更好。作为学前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学前音乐教育无疑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韵律活动和歌唱活动等形式的音乐教育,让儿童在美好的音乐世界里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无疑是以美育人的便利途径。笔者认为《意见》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不仅能让我们从大的角度和环境来思考美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能为学前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以下是笔者对美育之于学前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学前音乐教育的目标

人类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目标指导和支配着整个教育过程,影响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也影响着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所以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学前音乐教育是实施学龄前儿童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各种音乐艺术活动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美的体验,因此学前音乐教育目标的明确也能为学前儿童美育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可以参照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艺术领域教育总目标和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各年龄段儿童发展目标。根据《纲要》的精神,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引领儿童在艺术活动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指南》中则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从《纲要》和《指南》中可以看出,学前艺术教育要引导鼓励孩子能够感受和喜爱周围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通过参与艺术活动,真实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们的学前艺术教育要遵循幼儿自身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客观规律,设计健康、快乐的课程,积极开展各式游戏活动,培养小孩子快乐、善良、健康的性格。因此笔者认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应该着重体现以下方面的教育目标:首先,乐于感受自然界、生活环境中所蕴含的美的事物,初步体验各种音乐艺术作品和乐器、身体韵律所呈现的独特美。其次,对各种形式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表现出喜欢的态度和参与的意愿,并能简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达自己对音乐和美的感受和体验,能大胆展现出自己的思想,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再次,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各种音乐游戏活动中(比如歌唱游戏、节奏游戏、打击乐演奏游戏)探索美的世界,增进自身的内在审美体验。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发展儿童自身的音乐创作能力(歌曲编创、韵律编创、即兴打击乐演奏等内容),体验音乐创作和即兴教学的乐趣。

二、加强学前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

艺术教育的审美吸引和审美感动是贯穿艺术教育过程的性质。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都必须注意审美性这一原则,才能使参与活动的学前儿童获得审美愉悦。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以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活动教育的内容之一,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符合这个年龄学生的认知,而且贴近学前儿童的兴趣,再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音乐教育活动之中,能加强他们对艺术活动的参与度,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学前儿童在艺术活动体验中所表现出对美的趋向性,本身即是个人成长性需要的表现,学前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获得的审美体验不具有功利性,而是依靠艺术活动本身带来的满足。因此学前儿童在获得精神满足和愉悦的前提下不断健全自身人格,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对审美的敏感度和审美情趣。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丰富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来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刺激学前儿童对艺术活动的体验欲望,增加孩子们对美的体验经历。

三、丰富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学校的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这里面除了音乐、舞蹈和美术之外,其他的课程是大众接触较少的,但不得不说戏剧、戏曲、影视和书法等课程里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民族民间艺术底蕴是非常丰富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文化的创新和繁荣是真正大美的体现。基于现实的教育情况,很多学校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开设以上所有类型的艺术课程,因此综合性的学前艺术教育也是值得提倡的,这种指向艺术共性的综合性艺术教育能让儿童通过艺术共性的体验,发展更加深刻的艺术理解力和表现力。就学前音乐教育领域而言,如果能在学前教育这一启蒙阶段适当地在原本的音乐课程内容里再增加一些其他艺术类型的教学元素,呈现更为丰富的音乐课堂,则更能提高孩子们对艺术、对美的感受能力。近年来,学前儿童戏剧教学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有许多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材中也有专门针对集体戏剧教学活动的内容。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是在舞台以演员的动作和对话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样式。如果能将戏剧元素融入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堂中,形成“通过模仿和动作反映生命、反思生活的活动”的幼儿音乐剧,不仅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参与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同时也能形成自我概念的意识,进一步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实施意见》③中提到要加强美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充分挖掘广东省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雷剧、瑶族刺绣和舞曲等民间美育资源,鼓励民间美育资源进课堂,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这点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也是有所启发的。我国著名的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专家黄翔鹏先生曾经说过“传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种形式的传统艺术自诞生那天起,就深深扎根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当中,生根发芽。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积淀等各方面都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如《实施意见》中提到的,广东省有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美育资源无疑也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能把这些素材融入课堂,尝试开展儿童戏曲音乐教学、特色民族民间舞蹈律动教学等内容,从小让孩子们接触到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感受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孩子们获得对传统形式的美育资源的审美体验,也能让传统的艺术形式在课堂里收获新的发展。

四、结语

美育将会始终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教育过程,而对美育的理解和思考也会始终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实现真正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需要将美育放在特定的中国文化语境当中做出更为细致的解读,全民美育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实现美育的途径之一,也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李田.呼吁完全美育,打造美育中国[db/ol].2017-03-21.

[2]杜卫.当前美育和艺术教育关系的若干认识问题[j].美育学刊,2019(03):2.

[3]王惠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5]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z].2016-07-25.

[6]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第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5.

[7]王玉苓.艺术概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09.

[8]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第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