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教育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9-20 16:54:05
智慧化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远程教育;程序设计;资源建设;评价机制;身份认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成人(继续)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1]。传统远程教育专注理论型通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2],对工程实践型平台研究较少。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技能,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3]。本文剖析工程型远程教育教学特点,从智慧身份认证、教学资源重构和评价体系建设三个维度出发,探索智慧化程序设计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创新远程教育教学服务模式,对创建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一、工程型远程教育的特点
成人(继续)教育的对象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成人,其参与工程型远程教育旨在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5],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晋升任务,具有很强的学习目的性。(1)突出实践性,专注技能提升。工程型远程教育不同于常规远程教育,实践性环境对配合理论学习、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所有学习者都是为了增强岗位竞争力这一核心目标。(2)职业阶段不同,水平参差不齐。远程教育的参与者来自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其职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知识储备差距较大,专业技能提升目标也不尽相同,“同质化、普教化”教学模式及平台无法满足需求[6]。
二、平台的整体规划
(一)系统架构。基于远程教育的智慧化程序设计实验实训平台立足工程型远程教育特点,围绕智慧身份认证、教学资源重构和评价机制建设三个核心问题,将人脸识别技术[7]引入远程教育过程监控,实现智慧身份认证,保证远程教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重构远程教育程序类课程,以知识块为建设单元,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依托oj系统,建设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多样化专业技能提升,切实改善远程教育智慧学习环境[8]。实验平台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二)功能分析。1.智慧身份认证。该模块包括人脸样本特征库管理、人脸图像自动采集和上传、人脸识别、预警控制等功能。系统接轨校园信息化建设,构建所有学生的人脸图像特征信息库,通过人脸自动采集和上传、特征提取和人脸识别等技术,根据系统配置在平台登录环节和其他实验环节中实时进行身份验证[9],防止中途离开、代替学习等不良情况发生,实现远程的过程监控,保证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由学生本人进行,确保教学效果的真实有效。2.教学资源重构。该模块包括程序设计知识点库管理、课程实验项目库管理、课程考试题库管理、科研孵化项目库管理、企业实训项目库管理、程序测试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围绕专业技能提升目标,重构程序设计类课程,凝练基本语法、顺序结构、选择结构、队列、图等程序设计核心知识块,再以知识块为建设单元,融合行业主流应用,校企、校校合作成果,构建各类实验教学项目库。在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提升需求个性化选择知识块,重构个性化课程,满足个性化学习[10]。3.多元评价机制。该模块包括编译器智能选择、程序智能测评、分布式并发处理等功能。融合行业主流开发语言编译器,实现程序代码统一托管,引入oj测评系统,融入代码抄袭检测[11]、代码等功能,针对编译、运行、数据测试等各个环节给出细致合理的评判标准,推行多元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程序运行过程,并能根据不同的评判结果进行快速有效的修改,加深对程序语言设计的理解。同时,针对大规模远程教育特点,实现多服务器的分布式系统部署[12],确保测评服务的快速响应。4.系统管理。该模块包括系统日志管理、预警控制配置管理、数据库管理等功能。系统详细记录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操作,形成系统操作日志,针对系统运行的关键节点和各类故障情况,形成系统运行日志,保证对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完全掌握。实现与智慧身份认证模块、多元评价模块的无缝连接,管理人脸识别参数、程序智能测评参数等配置信息。同时,实现对数据库的定点备份、指定还原等功能。5.用户管理。该模块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和教师信息管理等功能。实现对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的批量添加、指定删除、定时备份等功能。6.统计分析。该模块包括成绩管理、图形统计分析、统计报表导出打印、综合查询等功能。针对教师和学生的整个教与学的相关信息,包括学生每次实验成绩、教师班级总体实验情况等,能够实现多条件的复杂数据查询,并针对各类对比性数据能形成直观的对比数据图表,同时还提供了相应数据的报表导出和打印功能。
三、平台的关键实现
(一)智慧身份认证。智慧身份认证的核心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保参与远程教育的是本人,防止代替学习、中途离开等情况。智慧身份认证适用于远程教育的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将其开发成功能独立的模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net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 和html5等开发技术[13],接轨校园信息化建设,将学生注册时的电子照片作为人脸识别训练库,运用opencv构建平均人脸、特征脸和特征值(比率)等指标,创建学生人脸样本特征库,实现客户端自动人脸采集、上传和在线识别。同时,与平台学生信息进行共享,实时更新学生人脸识别训练图片库,保证人脸样本特征库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其核心流程如图2所示。学生登录平台进行学习或测试时,系统自动驱动客户端摄像头进行用户人脸图像获取,并自动上传到识别服务器,在识别服务器中通过特征脸(pca)方法与样本特征库中的对应学生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比对值在允许范围内,则身份认证通过,继续学习或测试。否则,身份认证失败,给出提示信息。(二)教学资源重构。教学资源是指课程视频、实验项目库、考试试题库、实训项目库等。传统远程教育只注重单一理论课程资源建设,同时存在“同质化、普教化”等问题。本文从成人教育特点出发,区别全日制高等教育,遵循obe教育理念[14],以行业专业技能提升为目标,重构程序设计课程群,凝练核心概念、经典算法和关键技术等,以知识块作为教学资源构建单元,形成树形知识点库,创建mooc、微课、虚拟项目等多样化教学资源库[15],实现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具体建设中,重构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凝练出基础语法、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队列、堆栈、图等一级知识点,再对选择结构构建if语句和switch语句,对循环结构构建for、while、dowhile等二级知识点,以此类推,构建完善的程序设计知识点库。同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职位对程序设计能力的不同要求建设相应的实验项目库、工程实训库和考试试题库等。技术实现上,本文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以.net sqlserver2016作为开发平台,以ajax方式进行数据请求,以json方式组织数据传输,既保证开发的高效性,又保证系统部署和维护的便利性,确保信息管理的高效性和使用操作的友好性。(三)多元评价建设。多元评价突出体现不同行业、不同职位对程序设计能力的不同要求,与重构后的教学资源实现匹配考核。通过分析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数据库工程师、软件测评师、程序员和测试员等职位的岗位履职能力要求,平台实现了完全拷贝、修改注释、重命名变量、重排代码块、常量替换、修改操作符或操作数顺序、修改数据类型、增加冗余语句或变量、拆分表达式、替换控制结构等代码抄袭或检测方法,创建了代码抄袭或、编译、链接、运行、测试数据验证、消耗时间和消耗内存等智能测评点,设计了ce(编译错误)、se(系统错误)、re(运行时错误)、pe(输出格式错误)、wa(答案错误)和ac(答案正确)、tle(运行超时)和mle(内存空间超出)等评价指标库。在进行远程教育时,根据学生的不同职位和提升目标,组合不同的方法、智能测评点及评价指标,形成个性化考核评价体系,开展达成式考核评价[16],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专业技能。多元考核评价的核心是智能测评,面对多用户、高并发的程序测评请求,本平台采用多服务器分布式系统架构,测评服务请求通过webservice方式进行通信,模拟数据库连接池构建程序测评请求池,通过负载均衡服务器中的任务分发控制器进行负载平衡[17],将测评请求分发到相应的测评服务器上,实现快速高效的程序测评服务响应。
四、平台的应用及意义
智慧化教育范文篇2
1智慧教育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智慧教育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通过查阅众多文献得出,智慧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重要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不等于把智慧传授给学生,是通过智慧、科学的方式传授知识而培养学生专业的核心能力的教育形态,同时也是通过基于智慧化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渐提高学生知识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因此,智慧教育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1提高教师素质和创新能力。基于智慧教育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接触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和信息,直接连接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创新能力。首先,智慧教育体系便于教师制作易于理解且有趣的教学课件,丰富课堂学习资料;其次,有利于合理、缜密地设计教学各环节,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便于教师布置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后练习任务,及时巩固课程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实践练习能力。1.2有利于资源共享,多方协作。运用智慧教育进行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设立教与学一体的开放式平台,集中资本、人力、物力、设施设备等资源,充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管理的统一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开放式平台开通校外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合作渠道,学习和引进校外优秀的资源和技术,如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管理人才,或在专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教学人员,增强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育信息化高校应用和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3有利于培育应用型智慧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在于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的能力,这是应用型高校区别于研究型高校的特点。所以基于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有利于建造适于学生锻炼实践操作的教学设施和环境,让学生在锻炼中学习,不断通过自主练习、探索实践的过程成为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2目前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困难
2.1技术人员及信息化应用水平欠缺。首先,技术人员引进难度大,在高校技术岗位福利待遇不具优势的情况下,难以引进优秀的技术人才;其次,技术人员经验不足,高校引进的技术人员往往是刚工作的青年人,实践经验和技术经验欠缺;另外,信息化应用的管理人员存在年龄普遍偏大的情况,而且技术交流不充分,管理人员长时间任职信息化建设岗位,导致工作上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不足,技术信息不能与时俱进,影响信息化建设的突破性变革。2.2无配套的管理措施。关于本科应用型高校在配套管理措施有三大不足。首先是课程安排,教师在课程上的选择性不强,而且课程安排并无新意,不能因为突发状况进行临时调整,不利于在信息化教学拓展。其次就是在学生选课上,孔子在两千年对学生教育就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甚至部分高校没有开放选课平台,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根据本身兴趣爱好进行选课,这样便失去了大学生选课的意义。最后就是在师资管理这块,信息化教学成为教育界重要口号。但是很多老师还存在旧思想、旧观念,依旧保留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应用多媒体、互联网及各种趣味性教学方式。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是冲突的,最终将延缓教学信息化应用进程。2.3信息化应用难以推广。资金支持方面,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使用新型的信息化设备、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而这需要较为大量的资金支持,许多高校因预算有限,难以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教学考评方面,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工作量计量方式为课时统计,对于教学效果的考评也只是学生打分,这种考评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因此不利于智慧教育的应用推广。
3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3.1优化教育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不断优化教育管理系统是现实教学发展情况的客观要求。因此,根据当前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并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优化教育管理系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教育管理系统包括教学管理、考务管理;学生的学籍管理、毕业管理,其中教学管理包括课表管理(含教学计划、排课)、学生成绩管理、教材管理、教学质量测评和网络报名等管理模块。教育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是教务部门参照管理系统下达教学计划和教师教学任务、任课教师安排、课表编排、课表调整、教学检查统计、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及教学评价、考务管理、成绩管理、学生成绩导出等。优化教育管理系统,建设基于智慧教育的高校教育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教育信息化等方法优化教育管理工作,在教育管理系统中共享教学信息及数据,并在统一平台中公开、透明,实现多渠道互通,如图1。3.2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重点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利用智慧教育大背景下技术与教育的双向深度融合建设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运用智慧教育中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者的“个性化的知识建构”。在新兴的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模式,摒弃“重结果轻过程”、“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平板电脑、数字星球、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工具和平台引导学生提高知识感知度和情境代入感。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增加教学活动方式、活跃课堂氛围的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4结论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为当前我国教育注入新动力。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信息化教育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系统的结构和形态正在发生变革与转型,所以高等院校应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及时采用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智慧教育。当前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等院校积极进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需要具有新理念、新技术的智慧教育的应用和融合。本文结合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特点,首先阐述了慧教育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目前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应用探索,旨在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转型,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兴龙.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智慧教育体系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3):34-43.
[2]陶耘,杨荣明,项桂娥.地方应用型高校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7,(4):135-138.
[3]李梅,王其巨,李代凤.“互联网+”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17,(3):162-164.
智慧化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教育智慧教师专业化教学机智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叶澜教授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等几个方面。我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的一种品质,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整合统一,是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新境界。
一、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
(一)独特性
独特个体性是教师智慧的首要表征。教育智慧具有高度的个体性色彩,体现着教师区别于他人的、个体的、个性化的独特教学风格。教育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是某个人不断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与重组的结果;是教师基于专业上的需要,通过发现、修正与内化等复杂的过程所建构的。教师不断将既有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并经过个人的重新诠释与转换过程,使智慧的生成符合现有的环境需求。所以,教育智慧是个体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体验、感悟、思考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是受教师个体的思维、个性、知识储备、自我形象、职业动机,以及所处的教育环境等的影响。它蕴涵了教师将一般理论个性化,及与个人情感、知识、观念、价值、应用情况相融合的结果。
(二)情感性
“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复杂的关心品质”。①对教育的责任感与情感是使教育智慧充满真善美的重要条件。教育智慧之所以是教育智慧,一方面说明它的确是智慧,即高尚的才智,另一方面说明它在教育问题的解决中的确能够发挥作用。更深入地思考,教育智慧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因为它是教育活动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它是巧妙的;对学生的爱是创造性运用教育规律的动力;对学生的爱保证了教育思考必然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情感的渗入是教育智慧美的重要特征。教育智慧是使用爱的智慧,教育的使命要求教育者对孩子有责任与关爱,它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教育者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三)科学性
教育智慧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和复杂多变的问题,依靠教师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裁决,从而采取不同的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方式和方法,以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沟通、融合。经过对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发现他们对教学情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对问题的分析更为清晰和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恰当性,即拥有丰富的“教育智慧”。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能够在解决问题时从多角度加以整体把握,洞察多种可能性,并迅速做出决策。
(四)缄默性
教育智慧是不能通过语言进行逻辑说明的,不能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是“潜移默化”“近朱则赤”“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智慧是人们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知觉而获得的,往往缺乏清晰的条理与明晰的意识,是“非批判的知识”,也很可能不在教师清晰的意识范围之内,也无法清楚的表达或理性的加以反思,但它往往与教师日常的生活与经验仅仅相联,甚至可能是教师自己也说不清从什么地方获得的,是只能意会的一种体验。
(五)艺术性
教育智慧是科学化的艺术力量,又是艺术化的科学力量。教育智慧的力量具体表现为这样几种能力:一是对教育问题的逻辑化理解能力;二是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能力;三是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都能显现出科学的穿透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基本上是一个科学问题。自然,理解教育问题的能力基本上是一种科学能力。但是,教育智者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其角度、方式,完全可以上升为艺术。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几乎就是艺术。但是直觉之所以能够发生,却一定是建立在无数次逻辑把握基础上的。假如教育者没有深厚的教育科学、人文科学的素养,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即使发生也很难靠得住。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具有很强的艺术特点。观察教育智者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就等于是在欣赏教育智者的艺术表演。观察者深知其美,深知其妙,但无法重复,无法获得。
二、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一)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内部条件
1.高尚的教育道德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核心。
(1)爱岗敬业
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责任感在于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业。
(2)爱学生
师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作到“四有”,即:一有对学生爱的情感。二有对学生爱的行为。三有对学生爱的能力。四有对学生爱的艺术。
(3)爱美
只有爱美的教师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培养好的人才。我认为教师的爱美,主要表现为自爱。自爱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包括仪态美、语言美、书法美等;二是内在的,包括人格美,情感美等。
(4)爱知识
首先是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其次要向外行人学习。第三要向书本学习。第四要向社会学习,向大自然学习。
2.科研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而且也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的成功之路。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化,正是教师创造力的表现,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
(1)科研意识的培养
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教育科研意识由三个要素涵盖,即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
(2)在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就是通过实践者在自然情境下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研究,它以自主、实践、开放、反思为主要特征,以研究与开放式研讨为原则,以实践情境为主要研究场所,研究旨在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者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措施是否有效,实践者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行为的成败,以达到研究者理性的自觉,进而切实地改变现实。行动研究有三种研究起点:
第一种研究起点是:研究起始于“不明”的情况。也就是指教师常可以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开始进行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长期存在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第二种是以现象的追问为起点。把自己放在里面以对现象的追问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必须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第三种是教学即研究。现象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研究理所当然要根植于实践。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3)建立激励机制,创设科研氛围
良好的氛围和高涨的积极性是促进教师科研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在这两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氛围的创设,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指导教师开展科研等,通过活动促成良好科研风气的形成。二是建立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精神上的表彰与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得科研资助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反思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的引领。理性思维就是从日常教学情景中获取价值的第三只眼睛。而这种充满智慧的理性思维的养成,本身就与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与勤勉不殆的实践思考密不可分。一线教师最大的问题就是工学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简单办法就是要养成学习理论的好习惯,同时要学会围绕所思考的教育问题组织资源,开展研究。这样,研究、学习就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而教学实践也就成为对教学假设的实证性研究。当工作、学习、研究三位一体时,教师也就实践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想。
(2)要具有问题意识。教学反思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的问题的关注,是教师走向研究者、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问题意识至少包含了这样一些要点:这是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有根据吗?这个问题有针对性吗?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当我们用这些疑问去思考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现象时,也许就会从中发现那些真正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从方法上讲,采用文献法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开始。只有通过查阅文献,才能够知道别人在这一点上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了,也才知道自己的研究有没有价值。如果我们善于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问题)开展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就能够由此而上升到研究的层面。
(3)积极对话。对话,是走出个人视界的平台。教师作为个体的精神劳动者,更需要多元的精神碰撞与交流。教学反思,如果总是停留在个体的层面,客观上就会影响到反思的深刻性,影响到反思者个体的成长。与同伴、专家的对话、交流则会丰富反思的内涵,扩张反思的效果,修正反思的偏差,提高反思的品质。
4.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凝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学机智是教师巧妙应对变化了的课堂场景或灵活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机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和果断的意志力。二是教师具有对学生深度的了解和诚恳爱护和尊重的态度。三是教师具有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教育技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凝练教育机智:
(1)抓住不同个体的认识矛盾和思维碰撞,在师生共同的问题探讨中化解矛盾冲突,展示教学机智。(2)正视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流向,在学生出其不意的问题发难中稳住课堂阵脚,彰显教学魅力。(3)捕捉学生平凡中的发现,在对事物的比较探究中抓住问题实质,提升教学品位。(4)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一反常态的问题处置中吸引学生视线,凸显教学风采。(5)发掘与课堂关联的教育因素,在猝不及防的教育情境中巧于化害为利,发挥教育智慧。(6)以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吸收学生独具慧眼的教学建议中把握认识标高,提高教学境界。(7)关注学生的举手投足,在解读学生的弦外之音中师生感同身受,展现人格魅力。(8)确立正确的教材、教参观,在对教材的质疑批判中注重创造发现,强化教学艺术。
(二)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
1.建立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一经形成便成为学校成员所共有的和必须遵守的(有主动和被动遵守之分)的学校普遍文化,并对学校成员所共有起着规范和束缚作用。不良的学校文化组织只会妨碍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使教师不愿创新或不敢创新,教师只有按照教材、教学大纲和各种教学纲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允许教师进行革新、为教师各尽所能提供空间。在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中,教师享有学术自由,充分享有教学和管理的权利。学校行政人员过多的咨询、顾问、视察等使得教师的自由权受到了侵犯,以致于教师本人也满足于驯服的执行学校的规程、上级的行政指令,而不把自己看作专业技术工作者。少了行政不必要的监督,教师更能自由表达自己,自觉自愿的进行教学创新,探究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自由的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得以真正的释放。
2.学校要创设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首先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学习的氛围就是一种校园的文化,特定的校园文化形成有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需要领导和教师树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每一个人都为之而不断的努力奋斗。作为一校之长和学校的领导集体,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思想和理念的高度重视自身的学习,并积极与教育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作为教师自身来说,也要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是一个专业,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和新知识,都不得不重视学习与吸收,把握新的形势和新的信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其次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学习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里,让教师们一起分享教学中的喜怒哀乐,一起学习新的理念与内容,一起畅谈体会心得,一次来丰富教师的生活,获得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理念,获得乐观的生活心态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在学习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求新求异。看教育理论书籍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可以在听课中学习,研讨交流中学习,思考现象中学习,网上论坛中学习……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造就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
注释:
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
参考文献:
[1]刁培萼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7
[2]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3-166
[3]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j]社会科学家,2002,3
智慧化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智慧课堂;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
1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学变革
伴随着便捷、智慧、高效、大数据几大特征的来袭,智慧化学习环境的搭建已逐步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了云端补救学习平台、互动电子白板、互动教学系统、即时反馈系统、电子书包学习系统、智慧助教以及实物提示机,等等。
1.1云端诊断分析服务
使用云计算技术的学习和诊断分析服务,教师可以自动上传学生的作答并收集和分析数据,即时生成诊断报告,深入分析全体学生测试的表现,从横向和纵向展开分析,精准点出学生弱点,掌握整体和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补救策略,学生可根据个人诊断分析报告了解自身的优劣之处,改进学习进度与策略。比如在有关刀具的章节中,有的学生就因为对数学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从而不能对刀具的几何角度进行很好的理解,教师就可以通过反馈的信息,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侧重讲解。
1.2智慧辅助系统
教师在互动白板、平板或智能手机、即时反馈系统、智慧助教或实物提示机等构成的智慧化教室中进行教学,其中也包括遥控器、接收器等辅助教学智能设备,利用教学互动系统采集、统计、处理和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人学习行为,改善课堂教学。依托技术辅助手段,为智慧教育提供了可能,为开展高效课堂提供了保障,通过参考其它模式,笔者提炼了技术辅助下的高效课堂模式。如零件加工这一章节的学习,教师可以先用计算机在课堂上演示,然后再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相关习题的发放,方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2智慧课堂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2.1课前准备
通过云端诊断分析系统采集前测数据产生的学习分析报告,教师结合报告分析学情,并对课本新知识特点进行分析,完成相关电子课本资源、视频或导学案等学习资源的编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资源的,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进行交流讨论,及时反馈预习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反馈情况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制定智慧三维目标,设定智慧模式下的教学重难点,进而预设教学过程;设定教学情境并导入新课,比如以微视频、生产案例等形式来完成激起导入环节,在此环节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互动,从而能更好地为课中环节做准备。比如在《铣削加工》一节的教学中,我就下载了一些铣床、铣刀的视频,让学生对这些机器产生兴趣,从而方便接下来的课程开展。
2.2课上互动
首先,通过课前设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采用问题驱动课堂的方式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兴趣,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其次,教师推送学习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探索知识,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互动活动,发现共性问题并解决问题。课中教师利用教师端遥控器、学生端遥控器、智能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通过互动教学系统中的即时反馈功能实时获取学生课堂数据,获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抢权或挑人功能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师依据课堂生成的学生学习数据来制定教学步调。再次,教师可依据课堂中产生的教学数据,分析数据结果即时调整教学计划,开展拓展提升环节,升级任务资源,学生再次展开讨论交流,可利用提示机或智慧助教系统进行典型案例的展示,并利用挑人功能挑选代表进行讲解,完成拓展,促进知识的内化。最后,利用系统中编制习题功能,对学生进行知识测验环节,依据对学生个人测验结果数据剖析点评课堂,此环节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组合,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可利用系统中的奖励机制来完成评价环节,促进学生智慧生成。
2.3课后提升
教师通过移动终端向学生推送个性化资源及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查漏补缺。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提交,教师查看作业并反馈,及时针对学生个性化疑难问题完成补救,同时学生之间也可进行课后交流互动,总结反思不足之处,教师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提升并反馈学生学习结果。
3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具有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语言难以描述的特点。通过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成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机械制造知识,从而实现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伟光.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3):3-4.
[2]崔晓慧,朱轩.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6(27):39-42.
[3]方振龙,陈国才,于福权.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8):157-158.
智慧化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智慧教育;高校;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一方面面临着教育质量优化、自我发展革新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面临着智慧教育环境带来的新挑战。而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我国高校发挥办学特色、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在智慧教育等新兴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如何有效培养新时代人才,正确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使其可始终充满想象力、求知欲及好奇心,是高校教学改革应思考的问题。
1智慧教育基本概念与特点
1.1智慧教育基本概念
所谓智慧,即生物以神经器官为物质基础,探索、思考与分析真理的高级综合能力。于中文语境下,智慧是可以正确、快速且灵活认知事物并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而智慧水平与知识掌握多少正相关,知识涵盖技巧、认知与经验等要素,是指导具体决策与行为的结构性信息,能够通过学习获得。通过智慧对知识进行充分整合,要通过体验与经历来实现,所以具有较强洞察力,可预估事物发展走向,从而提前做出决策与行为。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高校以智慧教育为依托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切实提升教育效益与质量,是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促进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
1.2智慧教育主要特点
智慧教育具有三大鲜明特点,具体表现在技术、资源与教学层面。首先,技术特点。智慧教育以智慧校园为依托,技术方面的特点可基于微观及宏观两个维度展开探讨。基于微观维度,具体表现利用智慧教育设备营造学习环境,借助诸多平台获取学生学习特点,针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展开全程记录和跟踪,同时对于学习关键展开全面感知与及时调节。基于宏观维度,通过智慧校园构建的顶层设计与诸多网络的深度结合,针对各项应用、业务流程与数据加以整合。其次,资源特点。智慧教育始终贯彻共享与开放的先进思想,借助新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共建,让资源建设真正呈现出新特点。最后,教学特点。在新一轮智慧教育发展进程中,教育和学习打破了传统时空束缚,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空间与时间。智慧教育在知识讲解过程中,也引导学生们利用智能化手段进行学习,教育资源可被学生随时储存与捕获,大量教育资源均可被实时获取,进而实现开放性、动态化与灵活性的课堂教育。
2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人才培养触及教学改革工作的诸多层面,特别在智慧教育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在教育关键环节中获得实质性突破及创新是重点所在。智慧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集中表现,其要求教学全方位与多维度的转变以往教育模式,使传统教育向均衡化与个性化方向不断前进。与此同时,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机遇,最大程度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诉求的新时代人才,获得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胜利的核心点。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学改革工作对于人才强国及科教兴国等战略的推进具有直接影响。智慧教育的不断发展,为高校教学改革实施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及新背景,所以在智慧教育环境下进行高校教学改革有着现实意义。与以往教育环境相比,智慧教育环境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通过智慧教育相关技术,采取远程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以往教育模式中的弊端。借助网络与智能设备可以远程实现多元化教育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及时提供丰富的教育及学习资源,为学生们创造舒适及灵活的学习环境,真正呈现出智慧教育所具备的个性化及数字化优点。另一方面,新时代智慧教育可为学生们提供随处可学、随时可学以及人人可学的终身教育环境。所以,智慧教育可以为学生们提供高效的智能学习形式,这不但有助于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也有助于培育学生自学能力及行动能力,发掘学生们创造和创新潜质。
3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传统教育重视理论内容讲解的深度与数量,所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普遍有着均值高与量多面广等特征。然而,传统教育亦存在部分问题和弊端,且伴随智慧教育不断发展,这些弊端与问题无论在认知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均愈发显著。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传统教育观念把理论知识等同于实践知识,且局限在理论知识传授方面,传统教育将习得理论知识视作核心目标。近些年,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以智慧教育为依托进行高校教学改革工作,仅仅只有专业知识内容积累的人才难以充分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网络与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社会,诸多知识均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得。智能教育以机器深度学习作为主要代表,此种学习模式有着积累与识别海量知识的特点,这比以往传统知识学习和积累方式更有优势。在此环境下,高校教学改革必须转变以往教育将把理论知识等同于实践知识且局限在知识传授的错误观念,摈弃以往教育模式的封闭性及单向性,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调动学生们兴趣,同时重视学生责任感与自信心等优质人格的塑造。在经济社会背景下,其发展需要各领域的创新驱动为支撑,高校所培育的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不可仅是具有理论知识积累的人才,这是当今高校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着眼点。
4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4.1完善教学改革顶层设计,各项政策制度先行
智慧教育是集透明度高的教育质量管理、多媒体教育、教育视频资源、交互式教学、教育设备工具的科技化管理以及新型教育模式建设为一体。因此,若想推动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完善教学改革顶层设计,促进各项政策制度先行。而创设智慧教育环境和氛围是智慧教育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学校方面要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对智慧教育成效展开全面、客观评价;要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工程发展,以此来让教师和学生们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新体验;要改善教育管理质效,真正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资源和信息;要丰富学校教育改革与智慧教育实践经验,构建并完善青年教师队伍培训的长效机制,让高校发展专业教育和特色教育更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智慧教育真正转变了以往教育模式,把创设教育环境、优化教育管理及评价教育质量充分融合,摆脱线下和线上、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构建新型教育模式,从而为教育活动实施设计更加完善与合理的工作流程。
4.2提高教师队伍数据素养,明确智慧教育意识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智慧教育应运而生,技术手段逐渐被运用到教育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教师工作中的部分劳动。在此环境下,教师可借助智能技术帮助自身教学,减少普及性答疑与重复性劳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有注重课程思政教育,其过程是情感创造与交互的过程,大学生情感经历与主观感受等因素均会对最终学习成果产生影响。在智慧教育改革的同时,渗透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优化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业观等。由于智能技术无法融合学生生活体验与情感经历进行实际问题分析,也无法为学生们评价报告所蕴藏的意义进行全面、精准地解析,从而无法提供具有适应性和针对性地解决方法,这是智能教育开展面临的主要瓶颈。而教育工作者作为打破该瓶颈的重要主体,则必须具备较强的数据素养,拥有信息化、智慧化教育能力。身为新时代教师,要能够以人的思想和情感为基准了解学生感受,以人的智慧为依托解决学生困惑。若想实现该目标,教师应提高自身数据素养,在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的同时,分析数据动态、解读数据背后的意义,为学生们构建智慧教育环境与智慧学习空间。构建智慧教育环境与智慧学习空间,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为基准,客观且全面掌握学生个体学习动态、学习优势和学习偏好,从而准确面向学生群体推送契合其基本特点的学习资源,调动其学习热情,改善学习效率。构建契合每名学生个体诉求的智慧学习空间,需要教师明确智慧教育意识,始终坚定以生为本观念,清晰与深刻掌握学生个性化需要,善于分析与挖掘数据信息,同时恰当地为学生们推送有益信息和资源,带领其展开智慧学习。
4.3积极开展生产化的服务,促进教育服务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了高校教育服务工作的智慧化发展。教育属于特殊化的服务,而智慧教育所涉及的业务是为了学生和学习。智慧教育主要以教师的高效工作与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根本目的,而智慧服务所需解决的问题便是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和共建,同时推动教育资源体系的公共服务建设,从而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公平。首先,教育资源信息的智能化分配。建设教育资源信息是实现智慧教育改革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在面向学生群体提供教育服务时,应利用科学的统筹设计,建设合理、完善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促进教育资源实现合理、有效分配,实现精品课程、教育设施、网络课程以及教育软件工具等资源的共享。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应将以人为本观念为导向,落实教育成效的最佳化,从而优化教育质量。在教育工作中有效处理自由和控制、服务与管理之间的矛盾,把教育规律、管理规律以及学校实际充分结合,实现高度统一且协调发展。其次,智慧图书馆建设。智慧图书馆作为智能建筑和管理数字化、自动充分融合及创新的产物,在高校智慧教育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智慧图书馆将借助物联网完成智慧化管理与服务,从而实现人、物之间的互联互通,改善智慧教育服务效率及质量。事实上,智慧图书馆融合了人文与技术两个层面,可以完成传统图书馆无法实现的事情,在技术层面具有智能化、数字化与网络化等外在特点,促使其有着知识信息共享性优势。建设智慧图书馆,有助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及发展,也有助于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等作用的发挥,进而为学生们创设平等、开放与自由的智能学习环境。最后,智慧教育的数据统计尤为重要,教师需根据教学效果和相关数据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和优化。
5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的发展与普及,是信息技术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依托于智慧教育进行高校教学改革,既能够推动教师个体数据素养发展以及技术运用水平提升,还可发展学生们智慧学习意识与能力。唯有教师拥有整合技术、教育内容与方法的观念与能力,基于学生学习现状,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加强学生兴趣与教育效率,才是真正意义层面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泳欣,雷行云,陈荃,谢莉琴,胡红濮.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流行病学智慧教育体系发展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21):4029-4032.
[2]张伟,等.智慧教育环境下中国茶文化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探究[j].福建茶叶,2019,41(05):256-257.
[3]张文.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mooc革新重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9):24-28 32.
智慧化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教育联盟;智慧教育;管理智慧;管理效能
一、智慧教育生态培育呼唤智慧的学校管理
智慧教育既是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最新发展态势,也是这场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持续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教育制度等全面创新与深层次变革。同时,智慧教育生态的构建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构建和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参与,尤其是需要一线学校层面因地制宜地做好智慧教育的顶层设计,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智慧教育生态培育。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针对学校层面的相关研究中,只是初步探讨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结构、学习方式、课堂形态、教师素质、师生关系等,很少涉及学校管理问题,一般只是简要指出未来的学校将采用弹性学制和扁平化管理,并通过大数据提供精准服务。实践中,虽然教育技术的应用呈现出移动学习、云计算、泛在学习、byod(自带设备)、数字内容、翻转课堂和个性化学习等发展趋势,但通过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学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比如网络学习和翻转课堂的实践一直未显现令人信服的效率提升;极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反而使人们获得满意的机会越来越少,有的教师也忘记了选择资源的初衷。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需要智慧教育生态培育,智慧教育生态培育呼唤学校的智慧教育管理。智慧教育管理理念实质是融合、共享、开放、包容、深层。智慧教育管理是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通过统一规范、数据共享,在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的支持下,逐步将现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成为包括业务管理、动态监测、教育监管与决策分析等功能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系统。智慧教育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教育可视化管控、教育智能决策支持、教育安全预警以及教育远程督导四个子系统。智慧教育生态培育的管理智慧就是学校对教育效率进行管理的活动,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一是通过管理提升新技术在配置学校资行动实践源上的效率;二是通过管理提升新技术在促进学校育人上的效率。
二、智慧教育生态培育的管理智慧模式构建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种多样、高效及时的学校管理支持系统层出不穷,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载体,形成了可视化、自动化、交互化的智慧校园管理方式。部分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有些甚至已经成为“痛”点。因此,学校依托腾讯智慧校园系统对原来的教育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适度的改造,重点解决了学校管理的痛点,使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更加协同和高效。(一)观念的智慧化转型。智慧校园的目标是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校园运行的各种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多次处理,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文化等各方面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综合实力以及服务功能。在推动观念智慧化转型的过程中,学校的领导层是决定因素,需要在学校整体工作的顶层设计中确立大数据意识、信息智慧化意识。第一,学校领导班子要做大数据时代智慧管理的引领者。要将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学校变革的决心展现在教职工面前,让广大教职工认识到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新时代,智慧校园发展是必然趋势,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和运用奠定思想基础。第二,行政干部要做智慧管理的推动者。智慧校园是大数据时代的新产物,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更需要在建设和运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管理层是学校整体智慧管理的设计者,要有整体的谋划和把握,要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来推动智慧校园的发展。第三,管理层要做智慧管理的践行者。我们的校长能否直接参与和应用智慧校园平台,我们的中层干部能否坚决执行智慧校园管理体系,关系着智慧管理的落地生根。由上而下的践行才是智慧管理的根本所在。(二)管理方式的智慧化转型。1.遵循pdca循环管理原则。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并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分为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目前,pdca循环作为一种精细化管理和过程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事务管理场合,成为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学校管理应遵循pdca的原则,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业绩水平。2.流程去单一化。学校在使用智慧平台之前,管理流程采用的是单一化流程,工作一级一级地传达,一层一层地落实,这样的管理最大的弊端是时效性低,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出误差。以学校开展的教职工考评为例,按传统的方式,考核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基于智慧化平台管理的同一项工作,只需要两天的时间就能全部完成,且误差率极低。3.管理方式转型的一校一特色,各个学校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和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以笔者所在单位成都市大弯中学为例,学校改变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运用智慧校园平台,实现管理的扁平化,通过oa办公室系统,减少中间的管理层次,扩大信息沟通的范围和速度,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构建现代管理体系。通过对平台的设计→运用→检测→改进的路径,达到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学校智慧管理实施的进展与效果
(一)实现移动化、无纸化办公。现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接收、转发各类文件,迅速做出反应,并对文档进行收藏存档。各部门通过“超级表单”功能,能轻松diy各类表格并推送给教师,能轻松统计、分析和存档,解决了教师厌烦重复填写各类表格的问题。有效监控和及时反馈基于微信的腾讯智慧校园系统能利用微信的原生态功能(地理位置、gps等各类传感器技术)变革原来的工作流程,使其更具有规范性、真实性、便捷性。例如,通过掌上检查单,学校的各类检查评比能及时反馈到各班。这样依托信息技术能解决传统业务流程的管理难点、痛点,真正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扁平化。我校一直推行“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扁平化运行模式,并通过oa办公系统、网络教研、视频会议、微信、qq等媒介切实下移管理重心,降低教育管理的边际成本,让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之间可以直接沟通、及时互动,信息流通更加顺畅,多元参与成为常态,人力成本有效降低,管理实效大为提高。同时,学校建立了官方微信、微博,班级建立了微信群、qq群,全部由专人负责、专门管理,定期学校的各类活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等内容,并对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的回复与互动,让社会、家长等多元力量参与办学的活力得到了释放,也推进了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二)实现无障碍数字化教学。我校引入了北京四中网校、锐意通数字教育平台,实现了操作简单、自动统分、自动分析的智慧教学管理。老师在批阅试卷的同时自动将成绩录入电脑,并在后台统计分析出得分率、失分点等各种数据,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我校还引入了智慧课堂“随堂答题”功能,利用答题器当堂进行客观题评测,直接生成测评结果,并对学生的分数、作答情况等统计数据记录保存。这样,不仅能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表现,还可以根据课堂记录报表,详细追踪学生、班级的学习过程,以此调整授课内容的重难点,给予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大增强了课堂管理与互动实效。
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是运用互联网的人是有形的,以此传递出来的思想是鲜活的。为此,我校坚持虚拟与现实结合、网上与网下结合,把虚拟空间的对话讨论、互动交流转化为发现问题的有效载体。如通过对贴吧、家校互联、微信群、qq群的浏览和关注,可以发现社会各界对我校关注的热点,归纳出学校管理、学生身上存在的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然后通过校长接待日、家长进课堂等面对面沟通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149教育联盟”的催生下,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的智慧化管理已经开启,智慧校园建设是优质高中新的发展方向,实现管理的智慧化,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要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转型,必然要实现从观念到方式到运用的彻底转变。更加高效、科学、合理的管理才是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的初衷和归宿。
参考文献:
[1]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8,(1):35-39.
[2]钟晓流,宋述强,胡敏,杨现民,李海霞.第四次教育革命视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9,(4):34-40.
智慧化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教室;功能需求;系统架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设在第十九章,其中强调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1],体现了我国在教育信息化进程方面的整体战略和谋篇布局。十年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支撑终身学习”[2]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历史使命。2017年,我国首届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智慧教育宣言》:“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实施以发展学习者的学习智慧、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具有创新性、个性化、自主性、高效性、融通性以及持续性等六大核心特征的智慧学习。”[3]2018年,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高校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打造智慧学习环境,重塑教育教学形态”[4]。按照这一讲话精神,我国高校在实施智慧教育目标上,通过创建智慧教室(或称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学,用课堂革命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2020年肺炎疫情影响下,更多的线上教学使“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调控的空间,教师则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和评价者。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型恰恰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融合的核心价值[5]。
1多媒体教室的困境
早期智慧教室基本是以多媒体教室为主、教师单机操作的、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完成教学任务的信息化环境,其主要困境有:(1)因传统教室布局受限,教学模式一般采用讲授型或演示型,形式单一,教学互动少,难以开展个性化、探究式协作学习;(2)因开启智能终端的线上讨论而产生大量的交流信息,缺少快速统计、提取和保存信息的手段,造成师生、人机交互对话中有效信息迅速被覆盖;(3)因受网络环境限制,在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如果校园无线网络建设不完善、覆盖不全面或终端不稳定,就会难以满足师生网络教学互动和访问学习资源,也会缺少为合作学习、线上学习等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4)因缺少课程实时录制教室,不仅难以及时采集学生学习效度数据,也容易造成校本课程教学资源的大量缺失。
2智慧教室概念及其系统功能需求
智慧教室是“能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便利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具有情境感知和管理功能的新型教室”,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6]的物化,具有记录学习过程、识别学习情景、联接学习社群和感知物理环境四大特征[7]。在智慧教室的“smart”概念模型中,内容呈现、环境管理、资源获取、及时互动、情境感知五个维度正好体现了智慧教室的特征[6],其中环境管理和情境感知是智慧教室装备的共性要求。物联网技术下的高校智慧教室应通过物联网 智慧化设备 智慧化应用体系,实现对各项教学资源的综合感知和访问[7],支持教学活动的智慧开展。基于“smart”概念模型,智慧教室系统功能需求包括软硬件两大方面:软件应用需求主要包括环境智能感知、采光智能控制、通风智能调节、室内智能实时监测、门禁智能运用、监控管理系统智能兼容平台等。硬件应用需求包括:(1)实现管理和监控所有设备、系统、资源的能力,如对环境信息采集与传输的智能终端,主要包括摄像头、教室环境监测分析和数据存储硬盘等硬件设施;(2)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如对教室温度湿度、照明强度、光线色彩、气味等参数的自动控制功能,其中包括对教学辅助工具如电动投影设备的开关、升降、节目源的切换等智能控制;(3)针对物联网系统的集成控制系统[8]如开拓物联网管理平台的综合集成,通过技术和环境的结合,在空间结构的灵活调整、随堂资源的实时保存、个性教学的精准有效等方面做到以人为本,为师生实现定制信息推送和资源共享、交互方式友好高效、泛在式学习融合和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提供信息化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详见图1.
3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教室系统架构
物联网技术下的高校智慧教室管理系统一般分为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应用层是为智慧教室提供设备监控和故障恢复;网络层的功能体现多媒体教室控制功能;感知层包括rfid、无线通信、传感器、摄像头等。物联网技术下的高校智慧教室系统架构可按“数据分层、功能分布”的思路架构,保证核心功能的多样性和应用的延展性,自上而下可分为终端层、应用层、服务层、网络层、基础设备层等。详见表1。终端层的核心功能是全面连通智慧教室的多媒体工具和传感器设备,在管理系统控制下实现高效、便捷的智能化运行体系,创设全新的教学模式,并获取和处理教育资源,从大量隐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9],通过处理分析实时收录的数据,提供智能化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应用层为智慧教室提供应用系统集成和设备远程控制,可处理已收集的感知数据,包括对录播系统、网络资源、视频网站、远程互动等各类软件系统数据的管理控制和整合分析;服务层通过采集和分析各类数据,为智慧教室提供信息技术和基础设备支撑,利用课堂录播系统记录、收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以便跟踪学习过程和监测学习结果,保障智慧教室功能正常和数据安全;网络层为智慧教室提供网络技术和可靠传输保障,部署在每一间智慧教室内,随时随地使用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传感网络等物联网组网技术,并通过物联网网关连通各种传统网络设施;基础设备层不仅涵盖服务于智慧教室的pc机、服务器、大型机等多媒体设备,还包括智慧教室网络中控器、摄像头、无线访问点等教学管理设备以及对室内环境如温度湿度、灯光、门窗等智能控制设备。
4物联网技术下高校智慧教室建设的原则与路径
物联网技术下高校智慧教室建设应统一管理设备,建设思路应遵循以下原则:(1)需求导向。遵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原则,为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提供可靠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与环境支撑。(2)简单操作。遵循突出应用和服务的建设理念,关键技术的应用注重方便快捷实用,保障系统在教与学中的流畅和安全。(3)个性服务。精准数据分析是智慧教室环境区别于传统教室的技术支撑,创设有效的教学方案,提供各类教学数据便于教师因材施教。遵循让学生获得定制式学习体验的原则,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突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效果。在设计思路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智能环境。智慧教室应体现数字化及互动性[7]。数字化方面可采取“物联设备 双屏配备 智慧监控系统”的形式,支持师生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利的学习工具,也能将智慧监控系统用于安全监控以及录制授课视频、评估教学环节中。互动性方面可采用“智慧拼合桌椅 教师平板 学生互动平板”的形式,改变传统教室的空间布局,根据教学模式调整座位布局,可灵活变成“秧苗式”“圆形”[6]形式便于学生或自主学习、或深入探究、或小组讨论等。手持或移动设备的灵活性能使课堂利用率大大提高,方便学生随时组成小组协作讨论。(2)智能便捷。目前,高校多校区办学成为常态,但不同校区、不同型号、不同操作流程的设备无形中增加了教学和管理的难度。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教室设计,应将各校区多媒体教室的所有感知点统一连入传感网络再并入校园网,与排课系统、一卡通等系统互通共享,随时获取各个教室的设备感知情况,实现对多校区教室的全面感知,及时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智慧教室。(3)智能控制。包括对教室内温湿度、照明设备、门窗设备、通风系统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温湿度、照明可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完成教室温湿度和灯光亮度的采集、传输和分析,获取和保证温湿的舒适度和光照的合理性;门窗可通过门窗设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开启与关闭门窗,按照预设时间参数和对学生人数的监测结果完成智能控制任务;空调和换气扇设备构成通风系统,可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气体浓度结果,系统自动调节通风系统的运行状况,保持良好空气质量。系统可实时调节室内教学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各类教学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0,46(z3):4-17.
[2]黄荣怀.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1,37(1):36-40.
[3]首届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会务组.智慧教育宣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30(6):102.
[4]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54(z3):4-10.
[5]徐瑾劼.肺炎疫情下全球教育体系的应对与在线教育的挑战-基于oecd全球调研结果的发现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20,56(6):3-10.
[6]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2):22-27.
[7]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8]张海霞,陶红娜.高校智慧教室建设探讨[j].智库时代,2019,3(51):101-103.
智慧化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语言教室;智慧教育;教学智慧
2018年4月教育部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指出“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 ’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蓬勃发展,教育的智慧化之学习环境则为信息技术大发展框架下的必然趋势,较大程度影响着教与学。
一、智慧语言教室的特征及基本功能
智慧语言教室是智慧教室与传统多媒体语音室相结合的产物。智慧教室最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smart-classroom”一说,智慧教室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智慧语言教室为实现高效的外语教学课堂,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监控,促进学生智慧学习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大学学生的成长,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更为优质的外语学习环境,是变革教与学方式的内在条件与基础。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智能化教学环境,使之成为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有效智慧化组成部分。智慧语言教室具备的强大功能,智慧语言教室是把声频、视频、计算机题库和大数据、云计算、计算机网络技术融为一体,适用于外语教学的一个平台。它能使使语言学习意境生动,使教学丰富多彩。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充分利用智慧语言教室平台的核心,合理的教学方法、策略、形式才能充分发挥智慧语言教室的特点。
二、智慧语言教室的通常具备以下几种基本功能
1.课文讲解集合了教师常用的教学训练方式的智能化模块,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工具从而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还可根据教材自动识别生成生词列表,老师可利用列表进行课后训练,及时的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收程度。2.口语教学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专项教学和训练模式。跟读,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的发音更加准确,电脑可自动打分;配音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语境中掌握口语交流的技巧;口头表达一般具有有口头作文和问答模式两种模式,可以方便教师提问,同时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小组讨论是对学生之间主题讨论提供的一种多人互动训练模式;口译则有利于提升学生口头翻译能力。口语教学功能使口语训练更加真实化、立体化。3.听力讲解是针对学生听力能力的专项教学和训练的教学模式。复听是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反复听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听写和听力选择则是对学生听力能力的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水平,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不足,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4.自习辅导是教师课后跟踪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块,方便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协作写作模式是通过仿真写作、命题写作,翻译来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其训练方式主要分为小组写作和个人写作,小组写作时小组内学生语音,文字相通,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升,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5.英语随堂口语测试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测试模式,提供跟读和朗读两种训练模式。跟读提供了电脑自动打分,教师可以了解到到学生跟读的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学生则可以在维度评分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加强锻炼。朗读则是主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录音,教师可以根据录音进行详细讲解。6.随堂听力测试是通过课堂的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作答能力以及听力水平,教师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听力水平进行及时的反馈讲解。7.英语随堂阅读测试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理解作答技巧而设计的模块。8.智慧语言教室还具备考试分析、学生学习评价、情报管理、考勤管理、班级管理、教材编辑等丰富多彩的功能。
三、教学智慧与智慧语言教室功能的融合才是真正的智慧教育
智慧语音教室是信息技术的载体,是教学环境的创新,智慧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能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而教学智慧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否卓有成效地使用、是否提升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才是衡量智慧语言教室建设成效的关键。智慧语言教室与教学智慧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智慧教育,是智慧语言教室的生命力之所在。1.智慧语音教室能帮助教师更好的优化教学资源。建构智慧型课程是智慧教育的核心。因此智慧型课程应是着力培养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富有智慧地学习,教师更富有智慧地教育教学的课程。智慧语音教室的英语随堂口语测试、随堂听力测试、英语随堂阅读测试等功能对教学数据进行采集,为后续教学提供精准数据参考。教师可利用数据进行精确诊断,高效开展学情分析,适时、适度、适当地为学生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教学内容、知识点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充分利用数据的课堂教学互动才是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2.智慧语音教室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智能互动。大学英语教师要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进行角色的定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和语言的解释者的角色中走出来,避免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学生发展提升,充分关注课堂生成。给学生良好的师生互动体验,有利于学生产生自我肯定的情绪,适应新时代智慧教育的形式。新的教学环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要避免让课堂成为炫耀技术的场所,要避免为技术而技术,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点,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和方法。3.充分利用智慧语音教室提供的资源库以及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可以独立学习、可以主动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最新信息技术的融合。智慧语音教室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将附有相关视频、图片和文档等课程章节任务的辅助资料上传至平台。教师基于网络资源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布置课前自学任务,让学生基于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花不同的学习时长进行自主学习,实现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图书馆等实体学习空间和mooc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教学管理平台、网络学习社区等虚拟学习空间融合打通,从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系统化的支持与服务。学生可以通过教师上传的相关辅助资料和学习任务要求等进行学习,对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进行提前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查找本课的相关基础知识,在课前完成自习。4.创新创意是智慧语音教室的成长点,是衡量智慧语言教室建设成效的关键,智慧语言教室与教学智慧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智慧教育。首先,教师应当是大学英语课堂的设计者,教师是一个学习团队的指引者。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对教学进行总体设计,把英语学习与智能语音教室相融合,课上和线下教学的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构建学习语言知识、进行语言技能实践、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模式。其次,教师是学习资源的发掘者和甄别人、教学信息的开发者。教师可以合理适时地利用智能语音教室提供大量的线上线下资料,建立对不同专业学生都相符的信息资源库,方便学生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教师应加强数据智慧养成,提高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力,及时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状况。利用数据信息转化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开发,进一步提高考试命题和个性化学习推荐的信度和效度,提出相应改进策略或优化模式。
四、结论
智慧教学是“互联网 ”引领下的教学模式与理念的创新,对于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深刻影响着语言教学的未来发展。在信息时达的今天,互联网得以实现实物资源和虚拟资源的整合,它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圈牢,具有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更科学的教学过程设计、更全面的课堂内外的评估策略,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围绕智慧语言教室的建设和应用,强调主体性、个性化的深度学习,注重以人为本、开放多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改变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琳,陈耀华,李康康,赵苗苗.智慧教育核心的智慧型课程开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
[2]陈耀华,陈琳.互联网 教育智慧路向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9).
[3]刘邦奇.“互联网 ”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
智慧化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践智慧
如何有效的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的素质与职业能力,实践智慧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审视与反思,并帮助幼儿教师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的顶岗实习是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将自身的知识运用到职业实践中的重要方式,顶岗实习不同于在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幼儿园教师作为引导幼儿对外界事物形成初步认知的重要导师,肩负对幼儿的身心、能力、思维培养的重任,在顶岗实习中促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形成实践智慧,在教育教学中形成反思性、注重个体经验的生成性,如何有效的关爱幼儿,进而帮助幼儿健康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实践智慧的重要性与特征
1.顶岗实习中实践智慧的重要性。第一,实践智慧有助于学前教育学生关注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完成基础技术理论课程以及教学实习之后,由学校安排在校生到对口专业单位实习的一种方式。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顶岗实习是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到实践中,更好的建设一直有智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借助顶岗实习的契机,有助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热爱幼儿、关注学前教育。第二,实践智慧有助于全面评价顶岗实习教师的能力。实践智慧最初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的概念,指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事情采取行动的真实的、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美国学者格林在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基础上,将实践智慧与教育相结合,用实践智慧评价与分析教师的道德感知、道德选择。学前教育实践智慧是指在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自身的知识以及经验恰当处理学前教育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学前教育中教师的专业影响力不仅是知识资本的影响力,更多是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实践智慧,把握幼儿发展的特点、能够有效的借助实践智慧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组织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习惯,学习良好的品质。2.顶岗实习中实践智慧的特征。第一,实践性。实践是主体付诸于对象的活动,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实践智慧的形成是在具体的学前教育活动中,离开了学前教育的顶岗实习的实践活动,其实践智慧是脱离于实践的“纸上谈兵”,是一种“空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实践智慧形成无法脱离学前教育的实践,顶岗实习时学生需要全面的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的在园表现行为,从整个学前教育的事件、场景对幼儿的行为语言等表现以及归纳幼儿的规律,都需要以实践智慧作为支撑。第二,个体性。实践智慧是个体在实践中形成的,每个顶岗实习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其成长、个人的知识与经验都存在差异性,实践智慧的生成也受到个体的影响,顶岗实习生的实践智慧难以被复制,顶岗实习中每个学生对于学前教育的职业态度、对幼儿的关爱行为都不同,无形中会影响其实践智慧的形成。第三,生成性。学前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生的实践智慧具有生成性,其主要是与书本知识、教学实习经验的预设性对应的,在实习中,做什么、幼儿学什么,怎么去安排课程等都可以通过计划安排的方式推进,但是实践智慧是在综合的教育实践中生成的,是受到幼儿的实际情况、教育活动的环境情况、顶岗实习中学生的专业能力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顶岗实习时学生不断的与周围的环境、教育对象进行沟通而生成的,是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积累。
二、顶岗实习中实践智慧形成的阻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中实践智慧形成具有复杂性,而且影响顶岗实习生的实践智慧形成的因素是多层次的,从影响因素上看,主要从学生个体、幼儿园以及高职院校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顶岗实习中学生的教育信念与实践能力限制实践智慧的形成。学前教育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但是其作为幼儿启蒙的重要阶段,对于幼儿的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一种具有崇高信仰的文化活动,顶岗实习中学生的不同教育信念对其实践智慧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对于教育的平等与尊重的观念无法有效落实,对教师的职业角色认知不全,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不仅影响顶岗实习中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发展,也对学生的实践智慧形成产生影响。2.幼儿园的环境与文化影响顶岗实习中学生实践智慧的生成。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实践安排,顶岗实习学生的实践智慧受到幼儿园的环境因素的影响,顶岗实习学生与幼儿园教师的关系,其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沟通与讨论、帮助与支持,顶岗实习学生与其他教师的不同教育观点都会对实践智慧形成产生影响。开放、和谐、自然的幼儿园文化环境影响顶岗实习生实践智慧生成。合理、科学、安全的幼儿园文化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实践智慧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而幼儿园中强制性的文化氛围容易导致顶岗实习学生对幼师职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制度影响顶岗实习学生实践智慧的形成。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是其教学实践必不可少的阶段,但是从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制度的设置现状上看,其存在模式化、功利化的倾向,一些高职院校在与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合作时,存在忽视对学生的持续监督管理的现象,导致幼儿园为顶岗实习生提供的环境、保障条件不健全,过度要求实习生照搬所在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影响顶岗实习生在学前教育中的独立性思考等能力,导致顶岗实习生容易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不均衡发展,以及追逐功利等心理诉求,制约顶岗实习生的实践智慧水平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中实践智慧的生成与实现路径
1.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提升教研实践能力。迈耶认为,信念是教师面对环境挑战时拥有的武器。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上看,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的教育信念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智慧形成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信念,在正确的教育信念的支持下开展顶岗实习工作,才能促使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对学前教育的保教活动进行深刻的反思,对内容、方法、理论进行系统化的反思,不断的提升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教研实践的能力,借助反思去解决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增进顶岗实习中学生的实践智慧。2.幼儿园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促进实践智慧生成。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幼儿园中开展,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实践智慧的生成场域,幼儿园的环境与文化因素直接影响实践智慧生成。幼儿园需要创造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与氛围,减少功利性的任务与压力,让顶岗实习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专注于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让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安静的环境中发挥与生成自己的实践智慧。3.良好的高职院校制度支持环境,减少实践智慧生成的制度影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制度是为了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实践智慧生成,但是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模式化、效率化的改革,导致幼儿园成为无明显成果、无特色成果的实验场所,顶岗实习生成为幼儿教师的助手,做的是辅助性的工作,不利于顶岗实习生实践智慧的生成。因此,需要转变模式化的顶岗实习制度环境,给予顶岗实习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注重顶岗实习生的个体经验以及独特教学风格的培养与形成,帮助顶岗实习生在顶岗实习中形成具有自身教育教学风格的智慧,鼓励顶岗实习生进行独立性的教育教学思考,防止实践智慧发展固定化。
参考文献:
[1]何叶.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杨彩霞.幼儿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过程与机制[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智慧化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育智慧;以人为本;“智慧型”生活方式
教师教育是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过程。基于时展的要求和教育实践中的困境,走向教育智慧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何谓教育智慧
深入地认识教育智慧的内涵是走向教育智慧的教师教育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关于教育智慧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教育智慧是人的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如教育智慧是教师感受的敏感性、教学机智、与学生沟通等能力的综合[1]。二是教育智慧是一种基于能力而达到的境界。如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质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完善自身的教育认知、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育直觉等,体悟生成的教育适切性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教育境界”[2]。三是教育智慧是一种心智思维品质。如教育智慧是指教师在其专业领域深刻体验与执着思考的基础上,对教育本质与教育过程所持有的的一种深刻洞察、精确理解、迅速判断等成熟完善的心智思维品质[3]。四是教育智慧表现为一种教育机智。范梅南认为,教育智慧“不是一种行为准则、技术或方法”,因而不能够传授,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关心品质”[4],它表现为教育机智。这种教育机智是对儿童体验的理解,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打动”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采取适切的教育行动,与儿童结成一种教育关系,从而促进儿童的成长。这些观点主要是运用知性思维的方式对教育智慧的内涵进行揭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没有从根本上把握教育智慧的内涵。知识和能力都是形成教育智慧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知识和能力并不是教育智慧本身。从存在论的思维方式来看,教育智慧是人们在认识教育活动和从事教育实践时所表现出的心灵活动(知、情、意)的一种整体存在状态,它以观念的形式内在于人,并作用于教育过程,指向学生的成长,其中既凝结着体现价值取向的德性,又包含了教育活动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二者融合于人的教育能力中,其核心表现是教师对教育事理深广的理解力、教育意义敏锐的觉察力和教育实践有效的决断力。教育事理深广的理解力意味着对宇宙万物、社会百态、人类心灵的深刻洞见和领悟,以及对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学生的本质特征、教育情境中学生的真实状态的深刻认识,它标识着教师对从事教育活动所需的丰富知识、观念和经验的自由链接和合理创造。教育意义敏锐的觉察力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教师能够真诚地关心学生、聆听学生和自己内心的声音,迅速地察觉到学生内外部的各种细微变化,并理解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学意义,从而有效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开启学生的智慧。教育实践有效的决断力是建立在教育理解力和觉察力的基础之上,将人们内在的教育智识外化为处理现实问题的教育能力的关键环节,是顺利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解决教育问题和处理教育事务的根本保证。
二、教师教育为何要走向教育智慧
教师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走向教育智慧,意味着教师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教师教育为何要走向教育智慧呢?1.教育智慧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是为了智慧和需要智慧的事业。教育为了智慧,意味着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的智慧。知识和能力固然是教育应该追求的目的,但都不是最终的目的。教育是为了人的生活。人所生活的世界是以整全的方式存在的,并通过人的活动与人发生着意义关联,这不是仅仅依靠知识和能力所能够把握的,而是需要人的智慧。教育需要智慧,意味着教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胜任教育工作。拥有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正因为教育是为了增进人的智慧,这才需要从事教育实践的教师具有教育智慧。教育实践充满了偶然、意外和不确定性,“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对象的发展特点,通过对教育情境变化的感知、辨别、选择,并探寻合理有效的行动方式”[5]。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具有教育事理深广的理解力,才能洞彻宇宙、人生、社会的奥秘,掌握教育的根本规律,具备教育所需的丰富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因而可胜任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并启发学生的智慧;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具备教育实践有效的决断力,可在基于教育理解力的基础上,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活化,能够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迅速做出判断,采取决定,从而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解决教育问题和处理教育事务;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具有教育意义敏锐的觉察力,能敏锐地感知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在基于教育事理的理解的基础上,发现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教育意义,进而做出教育价值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成长。2.教育智慧是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迫切需要。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和更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知识。在这个知识内储化时代逐渐趋向衰落,而知识外储化趋向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智慧也就真正要从掌握知识过程中成长的“附属”角色,转换为“主要”角色了[6]。这意味着今日的教师无须、也不可能成为知识的百科全书,但必须拥有教育智慧。教师拥有了教育智慧,就可以深刻地理解事物,觉察事物和情境的教育意义,并在教育实践中采取合理的决断和行动处理教育问题。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更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有效地实现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迁移,从而启迪学生智慧的生成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当今的教育实践领域,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我们的教育改革在持续地进行。然而,在我们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一些关乎课堂生存与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各种深层次问题却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导致这一现象“最关键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将各种理论引入、移植到课堂,在要求教师接受时,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的作用,甚至压抑了这种作用的发挥”[7]。当下的课堂,最缺少的是教育智慧,教师的素质中亟待加强的也是教育智慧。因而,教师的教育智慧是当今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迫切需要。3.教育智慧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动力。教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智慧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首先,教育智慧有助于教师专业理想的建立。教育事理深广的理解力所包含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加深教师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意义敏锐的觉察力融合渗透了个体的教育信念、习惯和价值观,体现着教师对人生意义的关怀和价值追求,可以为教师提供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教育实践有效的决断力可以为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建立提供可靠的执行力。其次,教育智慧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教育智慧使得教师能够正确地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的规律,理解教育的原理,从而有助于教师实论走向教育智慧的教师教育现专业知识量的扩展、质的深化和结构的优化。再次,教育智慧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实践有效的决断力可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抉择,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可供参照的标准和现实路径。最后,教育智慧有助于教师专业特点的形成。教育智慧可以促使教师进行积极的自我体验,并为教师形成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式提供条件。
三、走向教育智慧的教师教育之建构
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是教师教育的最终目的。基于教育智慧的特性和生成规律,构建以教育智慧为目的的教师教育是实现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径。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而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生的幸福,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乃是教师教育的根本要义,理应成为走向教育智慧的教师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师教育所确立的“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教师教育要尊重教师作为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既是指“人之为人”的类本性,也指每个人的个性。人的类本性最重要的体现是人的主体性,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个性表现为个体的差异性。教育所面对的是每个鲜活的个体,每个个体身上是人的类本性和个性的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师教育就是要尊重和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激发教师求知的天性和创造性,将教师教育的目标指向教师本身的发展,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尊重教师生命的多样性,呵护每个教师的独特性,基于教师的个性差异,实现个性化的教育,以充分发展教师的个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要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它主要表现为关注教师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增进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促进教师的人生幸福。教育智慧是内在于人的,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必然要指向教师本身,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可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智慧生成的内在要求,理应成为教师教育的指导思想。2.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师教育目标的关键。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学科教育、教师专业教育、实习这四大模块是不可或缺的”[1]。围绕教育智慧的生成,教育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形成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能力。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与智慧涵养更为相关的诸如哲学、文学和艺术等人文课程的地位,适当增加它们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西方哲学和中国的“性道之学”以有别于知识、技术、器物之学的方式把握世界,构成了智慧之思的实质内容。哲学是“爱智慧之学”。哲学类课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思维和教育的根本看法,揭示了它们普遍的规律。学习哲学可以培养人对真理的不断追问、反思的习惯和方法,因而学习哲学的过程就是涵养人的智慧的过程。文学和艺术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或优美的文字,可以培养人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智慧的基础。二是突出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科学课程,如语言学、数学、逻辑学等课程的重要地位。形式科学具有重要的思维训练价值,更具有迁移性,而发达的思维能力是智慧生成的基础和核心。三是设置名著研读课程,尤其是将哲学、心理学、文学、教育学名著列入课程内容。名著都出自伟大的知识分子之手,包含了对人类永恒主题和普遍真理的探求,揭示了共同的人性,蕴含了人类的智慧之光,因而加强名著的学习与交流,可以增进教师的教育智慧。四是必须格外重视教育实践类课程。因为教育能力是在掌握教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的实践而得到提升的。另外,从其现实表现上看,教育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教育的实践智慧只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体悟、追问和反思,将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情境的实践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有效生成。因而,要加大实践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比例,通过教育实践涵养教师的教育智慧。3.引导教师形成“理论学习。人格修炼”的“智慧型”生活方式教育是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并通过生活而进行的。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是蕴含在教师的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走向教育智慧的教师教育,要引导教师形成以教育智慧的生成为根本目的、以“理论学习•实践反思•人格修炼”为途径的“智慧型”的生活方式。深入的理论学习和长期的生活实践经历,以及基于二者的追问和反思是涵养教育智慧的主要途径。自古以来,凡有教育大智慧者如孔子、荀子等都非常重视“好学”。孔子关于“六言六弊”的论述突出地表达了“好学”与智慧的关联性[8]。荀子的《劝学篇》开篇即说“学不可以已”;惟好学的君子才可以“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加拿大学者康奈利认为,教师通过自传、日记以及个人叙事等自我反思的方法,可以促进教育实践智慧的生成[9]。人格修炼应贯穿于人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过程之中,为教育智慧的生成提供动力和保障,理应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佛家和儒家都认为,人格的修炼可以增进人的智慧。《大学》中也讲到,心“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心静就是要不为名利和各种欲望所累而理性地行动。教师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坚守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充满对教育事业的爱,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每日精进,形成“理论学习•实践反思•人格修炼”的“智慧型”的生活方式,就可实现教育智慧的生成。4.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教育知识、能力和经验都不是教育智慧本身,但传统的教师教育评价方式总是立足于对教师各种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因而难以实现考察教育智慧的目的。教育智慧的生成固然离不开教师教育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但它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思考而慢慢地涵养出来。因此,教师教育应该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方式,以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教师教育注重过程性评价,就是要将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贯通起来,通过教育智慧生成的日常途径来考察和评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从职前教育开始,建立每个老师的专业成长记录档案,以此为依据对教师的教育智慧进行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过程评价。成长记录档案由教师的日常生活所构成,主要包括教师日常的教育实践与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堂实录、理论学习的心得、教师之间学习交流的记录以及教师的教育研究记录等内容。以教师的专业成长记录作为对教师进行评价的依据,目的在于使教师将教育智慧的涵养落实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教师形成一种智慧型的生活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顺应时展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建构走向教育智慧的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路径。只有立足于教师自身,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引导教师过一种“智慧型”的生活,才能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从而实现教师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
[2]文雪,林叶舒.教育智慧的内涵理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49-52.
[3]裴跃进.教师教育智慧内涵构成初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8):3-6.
[4]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9.
[5]蒋茵.教育实践智慧的建构及其价值[j].现代教育管理,2012(2):87-90.
[6]杨启亮.体验智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境界[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3-6.
[7]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50-57.
[8]陈来.论儒家的实践智慧[j].哲学研究,2014(8):36-41.
- 上一篇:办公档案管理范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项目全过程智慧财务管控体系 2023-03-22 09:52:49
智慧建筑消防物联网技术分析 2023-03-20 09:53:31
智慧城市三维地下管网研究 2023-01-16 09:41:18
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信息化探讨 2023-01-16 09:32:13
智慧医院建设实践探讨 2023-01-10 09:42:22
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策略 2023-01-05 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