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专业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2-06 17:38:11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中医临床专业

中医临床专业范文篇1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中医学是实践性学科,决定了中医学人才培养必须以临床实践训练为核心,临床实习作为中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阶段,其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角色的重要转换。如何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确保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的综合性中医人才的培养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各中医药院校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要解决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需要建立起完整、有效的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对中医学专业临床实习质量的有效监控。

1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研究背景

高等医学教育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临床实习,确保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成为各高校的关注重点,并开展了促进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和监控的各式研究。川北医学院在长期的质量监控研究中把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作为实施质量控制的前提,认为没有质量标准的监控是无目的的监控[1]。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引进把以人为本、以过程为本、以质量为本作为管理理念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过程管理,监控并反馈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质量[2]。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从临床实习文件、实习流程、实习监管和实习考核4个环节对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3]。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怡等老师从管理模式、信息反馈方式、毕业实习质量评价、制度保障这4个方面对如何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成功构建将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加快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能[4]。南京医科大学就把“临床提升”作为发展战略,注重校院协同,完善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认为对临床教学的检查是落实教学质量监控的必要手段[5]。第三军医大研究表明,对临床实习质量效果的评价,宜从实习条件、实习过程和实习效果三方面进行,并以其中的临床实习效果作为重点[6]。广州医学院通过由学院组织的毕业考试加强了对毕业实习质量的全面监控[7]。江西中医药大学认为临床实习考核是检验临床实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发现临床实习薄弱环节、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

2中医学专业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临床实习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评价中医药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作为高等中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中医临床思维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9]。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多年来福建中医药大学在长期的临床实习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临床教学管理方法,采取各种举措大力加强学生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工作,强烈感受到建立起中医学专业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是不断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临床医生的必然要求。

2.1建立临床实习质量监控管理机制

建立学校-学院-医院三级质量监控管理机制,学校教务处主要负责临床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负责临床实践教学的建设、组织与协调等工作,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明确的临床教学质量目标和标准,督导学院和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各项实际工作的实施;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教学巡视反馈等方式,充分了解各实习医院的临床教学条件、教学科研情况、师资队伍建设等,积极发挥医教协同作用,遴选综合实力强的优质实习教学资源,严格管理,规范运行。学院负责临床实践教学目标和标准的具体落实以及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具体管理工作,及时沟通和反馈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医院重点实施质量过程控制,形成医院、科室、带教教师“三位一体”的临床教学管理模式,从院领导、科教科、教研室到临床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临床教学指导组、临床教学督导组等,建立了“监督—反馈—整改”的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确保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临床实习质量监控管理机制完善过程中,除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外,还要结合教学实际,设置教学质量监控目标。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可以为监控过程提供方向指引,进而有效避免教学过程与临床实习过程中的轨迹偏移问题。就临床实习而言,临床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监控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教学质量,为医疗建设培养专业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流于形式,一方面,要结合实际考虑研究与论证基础上,不断改革与创新监控方法,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监控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结合具体落实情况科学制定监控目标,以此来达到预期控制目的。在目标设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临床医学专业特点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与合理组织监控目标,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为实现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贡献力量。另外,此监控管理机制目标定位要建立在优质医学服务基础上,要求实习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临床医学知识,还要建立高尚的职业情操,进而有效满足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需求。

2.2修订实习大纲和临床技能考核标准

根据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和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要求,修订专业实习大纲,凸显中医学专业特色,合理安排临床实习计划,加强中医特色门诊教学,强化中医思维训练,提高中医临床实践技能;优化临床教学环节,科学设置自选实习科室周数,学生可根据自身实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知识体系的强化或补缺补漏。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明确实习轮转科室及各科实习基本要求,包括对实习科室的教学内容、入科教育、科室带教内容及出科考核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采用量化质量监控指标,对临床思维、应诊表现、基本技能操作、医患沟通以及人文素质等各个实习环节设置量化评分表,赋予一定的分值,各科实习完成后进行出科考核,考核不合格,应予补考。实习结束,在统一站点设置、统一考试命题、统一评价标准的“三统一”前提下,组织osce临床技能考试,建立有效的考试反馈机制,将考试结果运用到临床教学评价当中,以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一环。

2.3强化师资培训,规范临床教学工作

建设一支学历层次较高、能力较强、工作作风良好的临床教学师资队伍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核心,通过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同时也要加强医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对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组建专家库,通过征询基地医院意见和建议,组织业务水平高、有较高威望的专家、教授、优秀教师定期前往各地区进行片区式教学及管理培训,开展专题讲座、现场示范教学,总结交流临床实习带教和管理经验等。通过多途径、多方位、多步骤立体了解各基地医院临床教学各环节的运行管理情况,重点抓好临床教学质量,实现精准指导,帮助指各基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学组织建设,明确工作思路,增强教学意识,健全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

2.4加强基地检查和评审,全面提升临床教学工作

临床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涉及优化基地建设与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10]。因教学基地等级、师资水平、管理模式等不同,存在着教学模式、带教方式、考试模式等的差异,导致各临床基地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11]。由学校领导带队,临床教学专家、行政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教学检查团队,以定期检查与非定期巡视相结合的方式,按教学基地建设计划,依据临床教学基地评估指标体系和专业检查项目标准,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师生座谈、现场考核等形式从医院教学基本条件、临床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情况、实习生管理、临床带教能力及师资管理等方面,对医院的临床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察和判断,对教学基地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到教学基地,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和评估表彰奖励制度,以提高临床教学基地自身建设的自觉性、自律性,从全局上改进教学工作,推动临床教学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2.5构建实习管理网络,强化实习生管理

实习生是临床实习的执行对象,是质量监控系统是否有效的最佳体现者。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实习积极性不高、临床技能操作弱等原因都直接影响实习质量。实习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培养[12],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包含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和患者诊疗、职业精神和素质、科学性和临床探究、人际和沟通能力等在内的7个领域[13]。从关心实习生成长及教育着手,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又要跟踪掌握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完整的实习管理网络,搭建校院教学管理交流平台,提高实习管理科学性和时效性。以学生实习轮转科室落实为目标、过程管理为抓手,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保障,最终实现临床实习质量的提升,并通过实习全过程数据的有效反馈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有效支撑,促进教学改革与产教融合的建设。在构建实习管理网络过程中,学校可借助网络平台与信息工具为学生构建信息网络反馈渠道,让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在线评课,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结合反馈结果,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为体现出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可设置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结合不同分段设置不同指标体系,将百分制、评价表等模式引进考核体系。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可设置教师互评监控体系,引导教师相互评价与监控,教师之间可进行相互听课,对他人教学活动进行记录与分析,以此促使教师不断增长教学经验,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学生可以问卷形式对教师线上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此,学校可设置针对性评价平台,让学生输入个人密码便可进入系统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为学生展示教师照片与相关信息,以确保评价活动的针对性与准确性;当评价活动结束后,可将其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优指标中,以此形成及时反馈。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教学管理成本,还可以有效提升办公效率,进而构建出学校信息化、现代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6树立质量意识,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监控体系

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和配合[14]。就目前中医学专业临床实习教学而言,其不仅需要政府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同时也需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以此强化实习教学的监督,同时也需要全体师生的广泛参与,以此确保实习质量的不断提升。全员参与的质量监控理论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树立良好的医学实习教学质量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起源于企业管理中的管理理念,其注重以客户为主导,所有的产品与服务均建立在客户满意基础上。将其应用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管理过程中,其所面临的客户便是学生、患者及社会,因此在临床实习质量管控中,要时刻以学生、患者与社会需求为依据,不断优化与调整制度体系的相关内容。二是构建全方位质量监控模式。影响临床医学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较多,从主观层面分析,影响质量的主体主要涉及带教教师、学生、院校管理者等人员。从临床实习教学过程层面分析,影响质量的主体主要包括学生各阶段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技能、实习质量等。从教学质量监控层面分析,其主要包括过程监控与过程外监控两大类。这就表明在构建临床医学实习教学质量监控模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个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全方位的监控模式。三是构建全员参与监控模式。中医临床医学实习教学监控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教学评估相关人员与监督管理人员的支持,同时也需要院校领导、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因此在构建过程中,要加强与各部门、各机构的协调与管理,结合实际实习需求,改进监控模式。但目前多数院校在构建监控体系时,容易忽略学生、患者、社会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进而使其监控成效不高。因此,在构建过程中,学校要以学生基本需求为核心,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作用;以家长意向为指导,学期结束后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与实习情况,要求家长填写相关意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主导,学校通过社会渠道获取毕业生就业信息与基本情况,充分挖掘医院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以此为基础强化教学监控体系的完善与调整。四是构建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模式。多数学校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要实习,教学评估手段,将学生的实习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估重要依据,此手段缺少一定的客观性与全面性,难以客观体现学生的实习效果,无法全面展示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即便学生可以参与到评教考核中,但由于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学生难以提出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无法体现质量监控的实质性成效。因此,学校要实施实习教学过程的全面化监控,将学生各节点各时期的考核成绩、实习成果、实践成果等内容纳入考核与监控体系中,除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外,要将院校领导、医院管理部门、实习教师等纳入考核主体范围中,进而构建出系统化、全面化的质量监控体系。

3结语

中医临床专业范文篇2

论文摘要:目前,中医药高等教学规模日益扩大,却存在其培养的学生临床技能不强,就业竟争力差等问题,文章就此探讨了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思路,认为中医教育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向市场办学,加强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培养,切实保证教学质蚤。

高等中医教育起源于上世纪中叶,发展到今天,在校学生人数,办学规模,固定资产,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高等中医教育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中医学专业高等人才,从这一点看高等中医教育是成功的。但是,从目前中医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来看,并不太理想。目前的就业情况是:西医院基本不录用中医学专业毕业生,一部分中医院也不愿录用中医专业毕业生,更有甚者,宁可录用西医院校本科毕业生,而不录用中医院校临床硕士研究生。为什么一个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没有西医院校一个本科生有竟争力?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劣势在什么地方?换句话说,中医教育失败在什么地方?

就我的看法,这缘于很多中医专业毕业生进人医院工作,临床工作能力不强,病房管理能力及急诊能力差,不能为医院创造效益。与同期被医院录用的同样经过五年西医院校教育的临床专业毕业生进行比较,临床工作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就是已经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中医师,工作后也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补习西医课程。对录用人员,医院经过比较,当然会选择能给医院带来最大效益的人员,而且还会为以后的录用工作提供一个参照标准。由于更多的中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被医院录用,不能从事对口的临床工作,影响到中医从业人员的数量一直得不到提高,中医临床阵地萎缩。从中医教育对中医临床事业的发展来看,非常有限。因而,培养和提高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是中医教育觅待解决的问题。

1树立教育服务理念

随着教育的产业化,中医院校实行收费教育,学生付费上学以来,大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随着“教育服务,教育消费”成为一种理念,人们开始思考自己所付出金钱、时间与所接受的教育服务是否等值、有没有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既是教育消费者,又是教育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必须由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为社会所接纳来检验。如中医学专业五年在校教育,毕业后能否被医院这个市场认可?能否从事对口的临床工作?五年的中医学本科教育投人,毕业后能否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针对这种情况,中医院校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服务理念,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中医教育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合法要求,维护学生的利益,同时也推动学校朝着更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方向变革,真正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有所值,真正成为合格的中医教育产品。

2维持适度的规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招生和就业成了中医院校发展的两个重要的瓶颈,高校为谋求发展,努力扩招。虽然扩招促进了学校发展,但是对医学院校来说,扩招带来了诸多问题。学生数量增加了,而原有的教学资源却不能同步增长,师资力量有限,教室、实验设备、网络设施、后勤保障等处于一种超负荷运行状态。符合临床教学要求的临床教学基地和临床教学床位严重不足,学生临床实习机会减少,缺乏正确的指导和规范化培训,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不强,劣质产品源源不断地流人医疗市场。中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多是面向中医院,目前国内很多中医院的发展举步维艰,规模较小,就业缺口小。而中医院校的大量招生,导致培养的学生质量下降,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临床,更谈不上发展中医。因此,招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临床教学基地的规模,确定中医学教育的办学规模。因为没有充足的临床教学资源,就不能保证学生基本的临床实践活动,直接影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3以市场为导向

中医学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培养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医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就业奠定必要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高等中医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大学生如何面对人才市场的选择,由市场来决定人才的培养和供应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中医教育的效果最终体现在社会需求上,对人才就业市场进行调研,明确市场所需,使高等中医院校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质量标准真正符合市场需求,是我国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要改变现行高等中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陈旧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使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由于中医学在当今社会的从属地位,自身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中医教育必须适应医院的模式。为此,高等中医教育要为医院与医生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要主动适应医院的建设需要,要与时俱进。适应医院的模式,即是适应市场的模式,就是适合学生的模式,也是适合学校的模式。中医人才市场需求多来自中医医院,我国中医医院数量有限,大多数效益不理想,人才需求有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医院的工作始终要围绕社会与经济效益这两个中心进行,这就要求医院的所有医生,不管你是中医师或是西医师,都要能胜任门诊、病房、急诊工作,还要能保持和发展自己中医的特色与专长,以促进医院的建设发展。

在现代医疗体制下,一个只具有中医临床能力的毕业生,是很难进人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而一个具有西医临床能力的人,可以进人西医院、也可以进人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从中医师的成长历程看,低年资中医师很难有中医市场,中医临床能力需要厚积薄发,很多中医师都是人到中年才有所成。从培养目标的可行性和市场性来说,高等中医教育培养的目标应该首先是一个具有西医临床能力的临床医师,其次才是一个具有初步中医临床能力的初级中医师。

世易时移,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片面强调是中医院校,一味强调加强中医课程,固守学科传统是不明智的,必须使学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学科如果不被市场所认可,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最终可能走向湮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出发,从中医学和高等中医教育发展大局出发,在保证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中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加强现代医学知识的传授,积极培养现代医药学知识。

4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主要表现为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教学作为人才实战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整个中医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目前中医教育全程中的瓶颈,可以说,中医学生与西医学生的差距很大部分是在实习这一年形成的,实际上这也是由于中医院与西医院的差距造成的。为此,在毕业实习这一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应该重视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应根据高等中医教育的要求选择教学医院,不降低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与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使之符合用人单位与社会的需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竟争。

4.1规范临床带教医师的技能教师在中医教育事业中应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是中医教育的第一资源。所谓名师出高徒,带教老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规范操作。制定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日标,在临床医疗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教学查房、管理病人、病例讨论,以问题为中心的讲座等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4.2中医临床实习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历史上,传统中医师基本上均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的。部分院校倡导的本科生导师负责制值得推荐,能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提前实现中医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培养中医临床能力。

4.3医临床实习作为一个现代中医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西医临床能力,要能胜任医院的病房工作和急诊工作,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接纳。面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面对医院临床工作的实际,必须培养中医学生的西医临床基本功。中医学生与西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差距,就我个人的看法,很大部分是由于实习医院的差距造成的。综合性西医院在病源、病种、诊疗方面,比中医院具有优势,学生临床机会多。有条件者,如能设立西医院临床实习基地,使其与医科院校的实习生共同实习,一定对西医临床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4.4建立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不断完善,接近于真实的模拟教具将被广泛应用。中医院由于本身的综合实力不强,竞争力差,医疗的开展不尽人意,学生动手的机会不多。这方面的弥补学校应根据学生实习需要,建立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配置心肺听诊、肝脾触诊、复苏和智能模拟人等系统,建立模拟诊室、模拟医院、模拟病人,以及小型的教学诊室、门诊、医院,供学生临床见习,尤其是解决有创伤性的技能操作训练,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给学生创造反复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际操作奠定较好的基础。

4.5设立严格的教学质量监管机制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医学教育更是如此。任何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的最终判定都要看其毕业生的素质,所以素质保障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各临床教学点设立相应的教学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严格的考核制度,形成管理部门、科室、实习小组、带教老师等多级管理网络,逐级承诺,层层落实。建立在科考勤和出科考核制度。严格出科考核,内容包括病历书写、回答问题、操作技能等。管理部门按时督促检查,缺勤或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出科。

中医临床专业范文篇3

关键词:中医骨科;护理带教;pbl教学法;传统带教方法

护理专业医学生进入临床岗位前需进行临床实习,临床实习为护理专业医学生提前了解临床岗位性质以及工作内容,提高自身护理技能,巩固临床护理专业知识提供了途径,骨科属于医院外科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科临床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等相关操作,上述操作实施过程中中医医师以及中医骨科护理人员临床技能以及医护配合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1-2]。传统中医骨科护理带教模式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带教,护理专业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被动接受临床护理知识,难以激发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积极性[3]。本次研究为论证中医骨科护理带教中pbl教学法临床应用价值,比较我校中医骨科2018年8月—2019年8月实习生66名分别行传统带教、pbl教学法,应用2种不同教学模式干预护理专业实习生出入科考试成绩、实习积极性以及对临床教学方法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中医骨科66名入科护理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带教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名。实验组(n=33):男、女分别2、31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为(21.02±0.12)岁;生源学校:源于中专院校、源于大专院校,源于本科院校分别有8、11、14名。对照组(n=33):男、女分别2、31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为(21.02±0.12)岁;生源学校:源于中专院校、源于大专院校,源于本科院校分别有8、11、14名。2组护理专业实习生性别、平均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在校就读专业均为护理专业,且均自愿入中医骨科实习,中医骨科护理实习为期4周。(2)中医骨科实习期间均严格遵循中医骨科护理管理制度,未迟到、早退或请假时间超过3d的情况发生。排除标准:(1)实习期间迟到、早退或请假时间超过3d的护理专业实习生。(2)确诊神经系统疾病、有药物滥用史、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护理专业实习生。1.3教学方法。1.3.1对照组(传统带教)。选取中医骨科有3年带教经验的护理专业护理人员为带教老师,根绝护理专业实习生数量以及护理专业带教老师数量,合理分组,每位护理专业带教老师带3~4名护理专业实习生。护理专业实习生跟随带教老师实施临床护理操作,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结合中医骨科收治患者,向护理专业实习生讲解中医骨科穴位按摩、中药熏蒸、中药敷贴、膳食疗法等特色中医骨科知识以及特色中医骨科护理临床实践操作要点,并在实施穴位按摩、中药熏蒸、中药敷贴等特色中医骨科临床操作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解,从而使护理专业实习生掌握临床操作要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实施带教过程中作为护理带教老师应为护理专业实习生提供临床实践机会。1.3.2实验组。(pbl带教法)pbl带教法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结合科室典型案例组织教学活动,pbl带教法具体步骤如下。(1)查房前:护理专业实习生每日应参与科室早晨交班以及定期查房等常规科室流程。中医骨科护理专业带教老师应结合科室患者疾病诊断,分别针对穴位按摩、中药熏蒸、中药敷贴、膳食疗法等特色以及医护配合常规心理护理作为临床教学目标,确定每次查房目的与任务。在查房前一日大体向护理专业带教老师复述次日患者入院疾病诊断,请护理专业实习生有针对性地提前通过上网、阅读《诊断学》《中医骨科》专业书籍等方式,回顾中医骨科护理相关知识。(2)查房过程中:中医骨科带教老师结合案例向护理专业实习生介绍中医骨科穴位按摩、中药熏蒸、中药敷贴、膳食疗法等特色以及常规心理护理的重点、难点,向护理专业实习生提供患者入院诊断、入院后相关检查结果,请护理专业实习生按照中医骨科临床护理程序明确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复述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引导护理专业实习生可结合患者病情有效落实医嘱。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应示范专科护理操作,启发护理专业实习生总结中医骨科护理特点、要点。(3)查房结束后:护理带教老师应请护理专业实习生总结教学重点、难点,并结合查房过程中患者疾病诊断、病情发展以及护理干预中遇到的问题,如“患者抗拒实施穴位按摩、中药熏蒸、中药敷贴等特色中医骨科护理干预怎么办?”“中医骨科手术患者如何借助膳食疗法改善病情?”从而促使护理专业实习生通过期刊、网络、专业书籍等多种途径,归纳问题答案,并在次日请护理专业实习生交流答案,带教老师总结问题答案,并评估护理专业实习生答案。1.4观察指标。(1)观察比较2组护理专业实习生入科和出科时理论知识、操作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评分等考试成绩。实习生入科和出科时理论知识、操作知识三项考试内容总分在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专业医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越高;(2)观察比较2组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积极性。中医骨科带教老师结合学生平时表现评估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积极性,实习积极性分为积极、较积极和不积极;(3)并随访比较2组护理专业实习生对教学内容满意度。2组护理专业实习生出科时询问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若护理专业实习生认为带教紧扣知识点、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且与临床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则表示十分满意。若护理专业实习生认为带教知识较全面,临床专业特点以及临床专业知识未紧密结合则表示基本满意。若护理专业实习生认为带教未紧扣知识点,未结合科室护理专业特点,未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则表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人数 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1.5统计学方法。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应用х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出科和入科考试成绩2组入科的理论知识、操作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科的理论知识、操作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成绩高于入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科的理论知识、操作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积极性。实验组护理专业实习生护理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护理专业实习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实验组护理专业实习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护理专业实习生临床实践有利于护理专业实习生将学校所学专科知识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为护理专业实习生未来走向护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常规中医骨科临床教学模式为一对一或一对多带教,中医骨科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护理专业实习生被动接受中医骨科专业知识,无法激发护理专业实习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无法为临床培养所需人才,且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传统带教中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对此,总结国内外带教经验,优化带教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4-7]。pbl带教法即以情境问题为教学基础,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医骨科护理带教中pbl教学应结合科室护理特点以及实纲,选择中医骨科有代表性的案例[8]。中医骨科护理pbl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前请护理专业实习生自主回顾相关知识。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护理专业实习生提供患者相关资料,以利于护理专业实习生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并融入到特定情境中,以思考带教老师提出的问题[9-10]。护理专业实习生从问题为出发点,自主通过教材、医学期刊、网络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以总结问题答案,护理专业实习生彼此交流答案,借此优化临床护理干预方案,最后由带教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并评价护理专业实习生答案,pbl教学模式可激发护理专业实习生学习积极性,改良中医骨科护理带教内容,使中医骨科护理带教内容与中医骨科接诊患者实际情况相结合[11-12]。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护理专业实习生出科成绩优于对照组,实习积极性高,且对教学方法满意度高,综上所述,中医骨科护理带教过程中pbl教学模式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朱伟珍.pbl教学法在肿瘤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127,129.

[2]金花.探讨pbl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4):183,185.

[3]商文娟.pbl教学法在肿瘤外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3):136-137,140.

[4]谭琼.pbl教学法在临床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开展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4):120-121,124.

[5]田延芳,田婧.骨科护理带教中的问题式学习教学法联合案例分析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2):122-123.

[6]陈艳.pbl教学法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9,8(10):122.

[7]王雁红.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6):113-114.

[8]王莉娜.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4):107-108.

[9]王小平,杨芳.pbl教学法在骨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推广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8):156-157.

[10]闫鹏,朱野萍,赵辉,等.pbl结合循证医学在骨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7):3-5.

[11]沈以.问题式学习教学法联合案例分析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2):134-136.

中医临床专业范文篇4

关键词:学术型研究生;中医经典;临床思维

随着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2016—2030)》的颁布,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期[1]。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的竞争优势,以创新激发新的发展动力……建成一批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是中国特色,要达到国际一流,必须提升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层次[2]。然而,自2014年之后中医临床规培教育制度推行以来,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年下滑。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中医学术型研究生也得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导师、学校都意识到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学术型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

现代医学研究生教育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2个类型培养,自2014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中医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中医临床规培教育制度,这一举措促进了中医专业型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却造成了中医院校的学术型研究生数量的递减和培养质量的下降。出于各种原因,优秀的中医学本科生更倾向于攻读专业型学位,这直接影响了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创新与学科的学术发展[3]。此外,中医学术型研究生还承担着较重的科研任务,如果想达到毕业要求,他们至少需要在科研上投入1年以上乃至2年的时间,这就大大挤压了学术型研究生去临床实践的时间,学术型研究生的专业基础、临床思维、临床技能都得不到锻炼。虽然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大多选择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自己的就业去向,但在中医药事业被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要继承好、发扬好中医学精髓,中医药人才降了需要具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相关的其他科学知识研究中医中医药的科研创新能力,对中医经典功底、中医临床能力的要求更高。

2提高研究生经典水平的措施

中医经典理论为形成、建立中医药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对确立辨证论治体系有着巨大贡献,它虽然成书年代较早,但在现在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经典在总结了古代名医治验精华的基础上,又经数千年来人民的实践和检验。经典学习是提高临床能力的基石,是解决临床问题的钥匙,只有掌握了经典,才能举一反三,才能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1办学术论坛

中医经典孕育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特色理论以及诊治疾病的原则、思路和方法,为中医学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中医经典是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法宝[5]。但是,从目前中医院校教学计划上,尤其是从经典课时的安排上,可以看出学生投入在经典学习上的时间远远不足。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对研究生的成长十分有益。参加学术讲座论坛、学习中医经典、研读各家学术思想,都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中医思维。中医思维是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中医师承或者家传的背景,仅在大学里进行的中医传统文化熏陶与经典教学,并不能满足专业要求,更遑论中医思维的培养与形成。因此,如何通过学习经典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中医思维也是重中之重。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中医大家进行授课,或者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中医经典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重视、热爱经典。此外,在专业教师的指导、解读下,学生才能避免在学习经典的道路上走弯路、绕远路。

2.2诵医学经典想要学好中医,就必须在阅读、背诵

经典上狠下功夫。研究生阶段更应加强对经典的学习。中医历来重视背诵经典。《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阅读经典,可以让中医研究生对医学的感悟更加深刻,对经典条文的理解更加透彻。熟练记诵了经典条文,可以提高研究生们的临床技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运用。背诵不仅是“书熟”的重要途径,也是临证自信心的根本来源。中医研究生若想夯实中医基础,必须熟谙中医经典著作,在诵读经典中强化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在理解、解读中医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寻经典的真谛。导师可以组织研究生定期定量背诵中医经典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等,营造出学习经典、背诵经典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热爱经典,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论坛讲课或比赛,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充分查阅相关知识,让专业教师参与讨论并讲解所属专业的相关知识,对研究生的经典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20年10月开展了首次全国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试点联考工作,以考促学,推动中医学类专业学生中医经典的学习与运用能力。虽然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联考目前仅在部分中医药高校开展,但此举的意义重要非凡。中医经典等级测试的开展,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的经典学习水平有了更加准确的量化评定标准,是国家推动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提升中医经典的学习与运用能力,进而全面提高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又一重要举措。

2.3勤医案学习

医案即病案,是医生诊治疾病时对病情、辨证、立法及处方用药和疗效的记载。它最早起源于西汉著名医家淳于意所创“诊籍”[6]。医案作为重要的临床资料,不仅可以模拟、还原当时的诊治经过,我们更可以将医案中的经验进行分析、归纳,以方测证,推敲医者的临证辨证思路,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医案是中医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与体现,医案学习是夯实研究生中医理论知识基本功、培养锻炼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分析、讨论中医流派的经典医案,不仅可以让研究生融会贯通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更可以充分发挥研究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研究生主动去思考、揣摩医案之外的东西,提高研究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思维辨证能力[7]。中医经典的学习离不开医案,与枯燥的经典条文相比,医案更显得活泼生动,贴近临床,其趣味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更深。学术型研究生虽无太多时间扎根临床实践,但通过学习医案亦可掌握疾病的辨病方法及理法方药,启发中医临床思维,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对经典的理解,让研究生做到能用经典、会用经典、熟用经典[6]。

2.4重师承教育中医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师承教育

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子相传、师徒相承”的师承教学模式在培养中医人才的中医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师承教育是中医教育不可或缺的培养模式,想要培养出优秀的中医学人才,必须要采取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复合培养模式。家传师承是传统师承教育的主要模式,该模式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师父出诊临证,口传心授、注重临床是师承教育的标志性特征。在院校教育的背景下,研究生在上学期间跟导师出门诊,某种意义上也是古代师承教育的延续。虽然学术型研究生承担着较重的科研任务,但他们更应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更努力地学习体会导师的中医思维、辨证方法及临床经验,做到细观察、勤提问、详记录、敏思悟,通过对多种疾病的临床观察体验,使自己的中医临床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培养。

3结语

中医临床专业范文篇5

[关键词]三全育人;ssp教学;中医儿科学

“三全育人”是指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为模式的现代课程思政理念,有利于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综合提升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水平。“三全育人”理念契合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符合中医学高校教育的理论体系。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既有中医学临床课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又有小儿“哑科”的特殊之处。中医儿科学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外,人文素养、以人为本的优秀医德医风也占有同等地位。同时,中医儿科学还需要医者有良好的耐心、细心以及诚心。学生标准化病人(ssp)教学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儿科临床不同角色的特点,身临其境地感受患儿、家属、医者之间的现实问题,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多元化融合。ssp教学是“三全育人”理念与临床课程实际需要的融合创新,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儿科学高端人才。

1“三全育人”理念符合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

高校教育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核心部分,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展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文化传承者和实践者的必要因素,是做好其他高校工作的前提[1]。高校对中医人才的培养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严格落实“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2]。“三全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为教育核心,使课程思政内容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符合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切实需要。徐张杰等[3]以“三全育人”为指导,进行中医临床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建设探索,雷磊等[4]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索中医妇产科学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创新改革。同时徐凯等[5]研究发现“三全育人”理念在中医课程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模式的优化,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指导,中医院校纷纷探索课程思政在各专业教学中的融合,使得教学与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应,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宗旨,培养专业知识过硬、医德医风优良的综合素质医学人才[6-7]。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加之中医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的突出优势,结合“三全育人”的理念,更加有利于中医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们的大医情怀以及对中医文化的自信[8]。

2“三全育人”理念与中医学整体观良好契合

实践证实,“三全育人”的这种理念与中医学整体观思想良好契合,在中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三全育人”理念,有望实现医教协同、因材施教,培养知行合一、见微知著、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中医人才[9]。区别于既往单纯课程思政存在“生硬”“片面”等不足之处,“三全育人”以“整体观”为导向,强调课程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全方位,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10]。结合中医学自身专业特点,形成学校、医院、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中医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中医学天人合一、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传统理念,以及中医经典医家思想、事迹等,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家国人文情怀、大医精诚品质、守正创新的初心和使命,让学生的思想境界逐步从“学医术”“悟医德”升华到“行大爱”,实现中医学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授课目标的融通[11-12]。

3ssp教学符合中医儿科学教学需要

ssp教学属于情境模拟教学范畴,是为临床医学课程教育量身定制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创新内容。其结合临床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完整模拟临床诊疗过程,包括患者、家属、医师的角色扮演,以及患者就诊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展现,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病史采集、中医望闻切诊、西医体格检查、中医辨病辨证、遣方用药、病历书写、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临床综合能力[13]。ssp教学模式为培养符合实用型、技能型的中医临床人才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切身融入临床诊疗程序的模拟情境,直观地感受临床实际状态,学生们可通过这种参与感增强自身的自主能动性,并提升专业学习的兴趣性。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体现,以及以医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出既能“动口”,又能“动手”的综合中医人才,避免“高分低能”的存在。同时,通过在高校教学、规培教育等群体的实践研究,实际验证了ssp教学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14-16]。

4“三全育人”理念下ssp教学与中医儿科学的融合具有良好实践探索意义

中医儿科作为“哑科”,临床诊疗过程相对于成人内科具有一定难度,尤其在病史采集、医患沟通方面困难重重。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ssp教学的融合可使中医儿科学的临床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通过情境模拟,使得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从家属、患儿、医师不同的角度切实体验中医儿科临床诊疗过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换位思考家属及患儿的需求和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共情能力、人文关怀精神的修养。将“三全育人”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理念融汇贯穿ssp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模拟过程中融入医德医风素养,培养临床以人为本的执行理念。二者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大医精诚”的全面型优秀中医儿科临床人才。张丽丽等[17]、刘平辉等[18]结合儿科学的临床特点,对儿科护理以及临床实习同学实行ssp教学,结果提示ssp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儿科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医患沟通等临床综合素养。“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ssp教学有利于学生们早期接触临床,开阔学生临床思维,提高医患沟通、四诊采集、临床查体等能力,为正式进入临床做好准备。孙丽平等[19]基于“三全育人”的培养理念,将国医大师王烈教授的学术思想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于中医儿科教学,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儿科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刘丽婷等[20]以课程思政为指导思想,将ssp教学运用于中医内科学本科教学过程中,研究表明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思维、技能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医患沟通以及医学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等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仁心仁术、患者为本的医德修养。这为融合了“三全育人”理念的ssp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支撑依据。基于此,笔者拟以“三全育人”为理念,以我校中医儿科学本科班为研究对象,探索ssp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优势,有望获得可靠进展。

5结语

综上,课程思政元素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ssp教学生动直观,对于临床技能、思维提升效果优良,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对中医儿科专业的热爱,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探索专业知识,可有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三全育人”理念作为目前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导思想,有别与既往课程思政内容“生硬”“单一”的插入课程教学,学生学习热情不足的问题,其结合课程实际循序渐进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全程。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合进ssp教学过程,契合中医的整体观,学生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提升。基于“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将ssp融入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中医儿科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蓉,楼天晓,刘样,等.“三全育人”理念下医教协同开展《针灸学》课程思政实践之探析[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4):111-112.

[2]彭锋,陈伟炜.中医药院校二级院系“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1):27-30.

[3]徐张杰,区锏,桂雄斌,等.三全育人视角下中医临床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3):147-150.

[4]雷磊,邓敦.基于高校三全育人新理念探索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5):18-20.

[5]徐凯,李庆林,车志远,等.“三全育人”视野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就业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185-188.

[6]杨永刚,高一人,王健,等.新时期中医院校“三全育人”教育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管理,2020,6(6):550-554.

[7]孙美灵,宋素花,刘亚娟,等.温病学教学中的“三全育人”战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5):90-92.

[8]徐桂华,王明强,狄留庆,等.抗疫齐动员育人不断线———构建“三全育人”线上教育教学新模式[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1):1-4.

[9]李雪晶,葛金文,周小江.中医整体观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探析[j].高教学刊,2021,7(14):149-152,157.

中医临床专业范文篇6

一、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县中医院核定编制54个,共有卫生人员87人,实有编制32人(其中4名为见习生),占总人数的36.7%,缺编22人;聘用55人,占总人数的63.2%,其中聘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0名,占总人数的45.9%。在学历结构方面,本科学历共8人,占总人数的9.2%,其中在编5人,非在编3人;大专学历共14人,占总人数的16.1%,其中在编6人,非在编8人;高中学历共12人,占总人数的13.8%,其中在编6人,非在编6人;中专学历共48人,占总人数的55.2%,其中在编15人,非在编3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2人,占2.9%;中级职称共14人,占20%,其中主治医师5人,主治中医师2人,主管护师1人,其余6人为中级按摩师(非在编);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54人,占77%。

二、科室建设中人才资源配备情况

根据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细则相关要求,按照科室配备要求,中医院应设立5个临床科室和3个医技科室才能迎评审。县中医院已经结合实际分为肺病科、脑病科、老年病科、妇产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五个临床科室。按省中医院专家评审建议,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3个中医临床医生,五个临床科室至少需中医临床医生10-15人。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目前,县中医院现有医师共14人(其中临床医师就有5人,助产医师1人,临床影像医师1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职业助理医师)仅7人(主任中医师1人,主治中医师2人,中西医结合2人,中医学2人),比例仅50%。由此明显可见,中医类别临床医生人才非常地缺乏。

在3个医技科室(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人才配备方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中药房负责人中,应当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煎药室负责人等均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院配备有负责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提供中药咨询服务,促进中药合理使用。且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0%。目前,县中医院的中药房全体人员无一人为中药学专业的,主管中药师任科主任、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煎药室负责人等人员均不达标,医院无临床中药师。且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为0。此外,放射科的科主任不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人才队伍的严重不足,造成诊疗科室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制约了县中医院各项诊疗科室医疗服务工作的全面地开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目前,县中医院尚缺:临床一线中医医师至少5人,护理人员18人,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6人(妇产科、老年病科、肺病科、脑病科、放射科、药剂科),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5人。

三、人才培养情况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专业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长。县中医院具备副高职称人才缺乏,本科学历少,靠院内跟班培养存在很大的压力和困难。因为大部分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偏低,以中专学历居多,专业技术水平低,专业技术职称低,甚至有的无专业技术职称。并且培训经费紧缺,无法将相关卫生技术人员派往省级或更高级别的中医院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此外,由于受聘人员的工资待遇低,无编制等因素的制约,留不住人才。

四、建议

中医临床专业范文篇7

关键词: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中医药理论

临床药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以具有专业教育背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过程、指导患者用药为特点,使药物治疗及疾病预防达到最合理化的学科。随着我国各级医疗单位的不断发展,临床药师在疾病治疗及药物合理应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县级及以上医院设立了临床药学科,配备了相应数量的临床药师,这不仅使临床药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还对其培养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中医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保障国民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各级医疗单位中,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中医院占有一定比例,同时中医药也是很多患者选择的常用治疗方式之一。作为临床药师如何正确指导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这也对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所在教研室在临床药学专业教学实践及授课反馈中,发现补充中医药理论基础知识有助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理解生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有利于其未来在临床药师实际工作中对生药能熟练应用,突出临床药学专业教学特色[1,2]。

1中医药理论在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临床药学专业是药学类专业中与临床合理用药关系最紧密的一个专业,学生将来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及特点,要求其掌握的临床医药知识范围更广、难度更深。生药学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目前国内医药类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主要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药学》,内容以生药的植物来源、形态、采收时期、性状理化鉴别、药理学研究等为主,比较适合传统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来说,传统药学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生药学中占较大比例的生药植物来源、采收时期、性状鉴别等内容,在临床药师工作中应用较少,而药理活性、功效、用药禁忌及临床应用等知识,则是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在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及考核中,生药的功效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但是目前教材中药物功效部分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内容相对较难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学习过中医药理论,对生药的功效特点、配伍等存在一定困惑。学生对于传统中医药基础知识,如阴阳五行理论、寒热虚实等八纲辨证知识、药性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配伍中的君臣佐使等没有概念,导致在学习生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时无法结合中医药理论进行准确理解。因此,在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课程中合理、适当引入相关中医药理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必要性。笔者所在教研室根据临床药学专业特点,组织生药学课程授课教师学习、探讨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相关知识。为使学生全面理解和系统掌握生药的功效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除对生药学传统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外,着重结合中医药理论讲解生药的药性、功效及临床用药特点。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文献及相关报道进行综合分析、讲解,使学生不仅掌握生药的基本性状、理化鉴别、炮制等知识,还对临床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临床生药学》教材的编著与探索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充分掌握适合本专业、具有较强应用性的知识,是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师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及教研室相关授课教师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学生反馈信息,针对临床药学专业特色和学习特点,提出了编著《临床生药学》教材这一计划。我们先组织授课教师对接受生药学教学的临床药学专业班级进行调查,针对教材内容理解难易度、实用性、编排方式收集学生反馈信息。调查结果显示,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对生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内容存有一定困惑,对常见生药的毒副作用及急救措施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结果,结合未来临床药师工作特点,我们对《临床生药学》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将传统《生药学》教材中生药的植物形态、拉丁名、采集方法和时间等内容进行了相应的缩减,在总论部分增加中医药理论基础知识,着重讲解阴阳五行理论、八纲辨证、药性四气五味及配伍禁忌等内容。同时还对与临床应用联系较紧密的药理学作用以及生药的毒副作用、急救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补充,更新来源于生药的新药及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在总论中增加中医药理论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后期各论学习中对生药功效及临床应用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临床生药学》教材编著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生药的药性知识和临床应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除在教材中增加中医药理论基础知识外,编委会还提出以常用中成药方剂的临床应用为实例展开教学。筛选临床疗效确切、应用范围较广的各类中成药的处方进行案例编写,如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常用中药制剂,按照生药组方构成和《药典》规定用量,参考相关文献、古籍等对其适应证、禁忌证进行总结归纳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生药的临床应用及常用中成药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解。学生通过对《临床生药学》教材内容的学习,可以从个体单味生药和整体中成药方剂两方面进行学习比较,对生药的功效有了从局部到整体的概念,为其今后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安全用药打下坚实基础。

3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特色

临床药学专业是药学类专业中具有较强特色的一个专业,同时临床药师工作与临床治疗、合理用药关系十分密切,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药学相关基础知识和临床用药知识。如何结合临床药学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授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3,4]。

笔者认为目前使用的生药学教材和教学大纲,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我们提出在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中引入中医药理论基础知识,并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开展案例教学、访谈等活动,使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目的是进一步强化临床药学专业教学特色,为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提供科学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岩,王健慧,段静雨,等.临床药学专业特色教育中生药学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3):73.

[2]王健慧.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内容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97-98.

[3]张春平,陈谱,乔红,等.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课程案例结合访谈教学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8):97.

中医临床专业范文篇8

[关键词]中医教育;临床教学;教学管理;调查研究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素养形成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奠基石[1-2],但是,目前社会医疗环境不佳,医学生就业压力大,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实习医院更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医学人才培养,多种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实习教学质量[3-5]。如何在临床培养阶段将院校教育和毕业后规范化培养有机衔接,切实提高医学本科生后期教学质量,是医学院校实习教学基地所面临的问题。为此,笔者对2012级217位中医学专业实习医生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初步形成一套可行的改进方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实习的临床中医学专业实习医生。1.2调查方法。针对医学生专业认同感、职业发展信念、医学人文素养、中医综合能力提高、后期临床教学管理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实名制形式由各班组织现场填写调查问卷。有1项以上(含1项)漏填者视为无效问卷。

2结果

2.1调查问卷填写情况。本次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收回217份,收回率为90.4%;有效问卷为100%。2.2实习生对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发展信念。我院实习生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认为临床技能培养重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信心,并在实习前预习了医学“三基”知识。(见表1)2.3实习生对医学人文素养的认识和综合能力提高情况。实习生都认识到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通过一阶段的实习综合能力得到提高,98.2%同学医患沟通能力得到提高,94%同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95.9%同学临床思维能力提高,94.9%同学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2.4实习生对临床带教质量和临床教学管理的认识。调查问卷有81.7%实习同学认为医院安排的临床实习合理,64.6%实习同学对科室开展的技能培训满意,65.4%实习同学认为出科考核形式比较合理,笔者对各科室的实习教学计划、教学查房、科室小讲课开展情况作了多选项问卷,结果见表2~3。

3讨论

经过调查发现,实习过程普遍存在有以下问题,一是临床实习与考研、就业冲突,无法保证实习时间[6];二是带教老师临床负荷较重,很难有时间、精力督促监管实习生学习[7];三是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对实习生信任和配合程度低[8];四是进入临床实习生较多,而带教老师相对不够[9]。如何调整加强实习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意识、注重实习生能力培养,成为摆在实习教学医院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加强实习生教学管理,提高后期教学质量,针对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培养建议采取以下管理措施。3.1注重人文感受性培养。医学人文感受是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起点,是让医学生从情感、心理、主观上获得“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10]。医学生必须对医学人文知识和医学职业道德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在日常职业行为中自觉践行医学人文精神品质。通过岗前培训、入科教育、床边教学、名医课堂、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实习医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医疗行为上充分感受人文精神,树立职业信念,为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牢固的“以患者为本”职业规范行为基础。这次的问卷调查有97.2%的实习医生认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很重要,98.2%的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得到提高。83.7%的实习医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充满信心。3.2重视教学管理。作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同时肩负着“人才培养、医疗服务”双重职责[1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理念,为实习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医院建立了院级、教研室(临床科室)、带教老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12]。医院负责实习生的管理教育,制定教研室、临床科室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组织成立专家教学指导小组和督导小组。各教研室(临床科室)制定实习生临床培养计划,做好入科培训、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小讲课、出科考试等常规教学管理。医院教学职能部门加强与各带教科室、实习生干部加强联系与沟通,互相反馈信息,将检查反馈的信息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有81.7%同学认同医院对后期临床的教学管理,还仍有18.3%的同学认为医院的管理影响实习质量,主要表现为临床轮科安排不合理、实习生自由支配时间不够等。3.3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13-15]临床教师是承担实习生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影响临床实习质量。因此,需注重加强临床教师培训,如临床教师教学培训、临床技能规范化教学培训、名师讲座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以学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示范教学查房、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临床教师教学意识,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这次问卷调查中,有82.9%同学对带教老师表示满意。带教老师“敬业乐业、认真带教、言传身教”的品格对实习同学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3.4夯实中医临床基本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学教育质量重要的指标之一,其形成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尤其是临床实习阶段[16-18]。在医院开展名医大讲坛、实习医生参加名医工作室活动、跟师门诊,病房开展经典、经方晨读、规范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整理典型病历等,让实习医生逐渐形成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加深中医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夯实中医临床基本能力。实习生比较满意中医临床能力培养方式依次为:名医跟诊(86.6%),名医讲座(70.0%),教学查房(65.4%),病历书写(56.2%),病历讨论(50.6%),经典、经方诵读(41.0%)。3.5强化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19-23]学校对医学类专业学生下实习前进行了中医基本技能和西医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医院为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文书书写、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等,临床科室为实习医生制定了临床技能培训项目及考核内容。93.1%的实习同学认为临床前的强化训练很重要,对各科室开展的培训项目满意度为64.6%,对临床科室出科考核制度满意度为65.4%。

中医临床专业范文篇9

1做好总体规划,完善规章制度

1.1组织机构方面

科主任挂帅监督,临床教师齐抓共管,临床秘书实际操作。详细记录温病临床教学文献,随时反馈信息,调整方法,提高质量。

1.2规章制度方面

按照临床见习、实习管理规范和规定,有监督有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1.3总体规划

1.3.1温病见习

中医7年制第4学年《温病学》课堂教学期间均安排穿插课间见习,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开放临床教学基地,组织同学利用晚上、周末、假日等休息时间进入温病病房见习,由病房临床教师负责介绍温病典型病例,以组织讨论的形式,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早接触多接触临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其临床实践能力。如斑、疹鉴别见习和风温、湿温、暑湿等病种见习,使温病教学真正理论结合临床,实现“课堂教学,课间见习”的温病教学新模式。

1.3.2温病实习

按班种、阶段不同要求,各有侧重。第一阶段:课间实习(第5学年的课间3个月)。要求了解温病常见病种辨治,同时要求掌握温病常见病的鉴别诊断和中医辨治。第二阶段:毕业实习(第6、7学年间18个月)。除要求掌握温病常见病外,还要了解岭南温病特色和最新发展方向。而温病学专业7年制学生则要求掌握温病常见病中医药辨治特色和温病与现代医学相关诊治。

2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条件

2.1完善教学场所,改善教学设备

完善必要的教育用房,如病区示教室、实验室、医生办公室及必需的电化教学设备。尤其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经过多年努力,现已经建成与重点学科相配套的具有岭南温病特色的病区温病实验室(分子生物试验室),为7年制学生进行临床课题研究和岭南温病研究提供良好条件,为高水平的现代中医药临床科研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2.2提高师资力量,重视学科建设

教研室承担了临床教学工作,因此,重视教研室的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是搞好临床教育的关键所在。在科主任挂帅下,选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医师作为临床师资,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同时,科室多年来形成“一帮一,一带一”的帮带传统,即由一位老资历教师帮带一位年轻教师,每一位新毕业到科室的老师都要挂靠一位老资历教师,通过老专家教授的传、帮、带作用来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室还通过外派进修,分阶段深造等方式积极为临床教师创造良好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条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申请科研课题,充实教学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基地学术水平。

2.3增强教学观念

科室上下时刻不忘教育学生,人才培养这一根本。增强责任感,树立临床教学观念,对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在临床教学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同学以示范。尤其是科室元老,学科带头人93岁高龄的刘仕昌教授,身为名老中医、终身教授,仍坚持每周一到病房查房,临床带教示范和会诊中医疑难病例。刘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模范行为为学生作出很好表率。正如孔子言:“其身正,不令也行。”这种良好的医德医风无疑对同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4积极教学改革,探索岭南温病特色教学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教学管理制度的转换,教研室积极配合学校临床教学和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探索新型中医7年制临床教育运行机制。在临床温病教学中,注意结合临床病例和学科多年研究成果,重点强调岭南温病具有明显的热象偏盛、易伤气津和多夹湿为患的特点,治疗上宜清化并举,顾护气津,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伤脾。突出中医特色和岭南温病特色。我们根据岭南气候、环境、人体体质特点提出岭南温病理论,使古典医学课程内容不断新生(有关成果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3强化专业思想,重视专业基础

从基础抓起。首先,强化专业思想,在温病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外院久治不愈的发热病例的成功辨治,让同学亲身体会中医药的优势,增强对中医药的信心。如本院2005年3月收治1例经外院治疗无效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例。该病是脑部深部真菌病,临床极少见,治疗棘手,疗程久,易复发,死亡率极高,但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多月,尤突出中医温病辨证优势,使患者各方面恢复良好,随访4个月未复发。这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说明中医药在某些疑难重病救治方面的优势。通过亲自参加发热病例的辨治,增强了学生对中医药救治热病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中医专业的兴趣。其次,要求学生起码掌握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这是温病临床学习的中心。最后,要求同学熟悉温病常用方剂。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带教老师在查房时随时抽查学生,监督他们勤学、多练,打好基础。

4重视教学方法,立足综合育人

以争取最佳临床教学效果为目的,实施多方位、多途径临床教学法。具体措施如下。

4.1主治查房

每周的主治查房内容丰富,是对学生中西医基本技能的培训。

4.2主任、教授、老中医查房

每周的主任、教授、老中医查房,更是内容丰富,通过这些“指点江山”的老专家对疑难病例的精辟讲解和讨论,使同学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提高专业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把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如刘仕昌、彭胜权教授曾会诊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西医治疗无效转请中医。刘老、彭教授予停用全部西药,中医按卫、气、营、血辨治,早期予清热凉血解毒,中期予养阴凉血,后期予补血凉血,效果斐然,使患者从垂危状态恢复稳定,坚持纯中医治疗,使血小板从2000上升至8~10万。诸如此类的病例分析使同学们深得中医精髓。

4.3疑难病例讨论

每两周1次的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临床的疑难病例讨论,加深了同学对一些疑难病的了解,巩固临床所学,效果显著,深受同学好评。

4.4小课制

举行每周1次的结合临床和专业的小课,加深对一些特殊病的了解,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巩固临床所学提供了极大帮助。

4.5学生跟师

每位学生每周都安排1次跟导师出门诊学习时间,直接学习导师经验。

4.6转科考试制

要求每位同学在本科室实习结束前参加转科考试,由带教老师考核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收治病人书写温病病历的能力。考试成绩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实习成绩。

中医临床专业范文篇10

1.1现有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以来,卫计委下属的各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蓬勃发展,所培养的大批临床药师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7年7月12日,卫计委颁布了《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强调推进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转变,这也是多年来临床药师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成果。目前大批临床药师活跃在医疗第一线,与医护人员一起组成治疗团队,参与临床查房、会诊、病例讨论,面向医护人员提供用药咨询,也面向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出院带药指导,并第一时间识别并上报药物不良反应,开展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等。为了培养临床药师这种既懂医又懂药的专门人才,自2008年以来我国有数十所高校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其课程设置涉及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多个学科体系[2-4],以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牢靠,结合一年的医院临床轮转实习,积累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但是,笔者在带教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西药和医学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但对中药和中成药的使用缺乏足够的专业背景知识。究其原因则在于现有的临床药学课程设置中对中医药学科的忽视。1.2当前临床药学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在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设和发展医联体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将是医改战略推进的重要方向。让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依靠医联体的上下贯通,社区、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解决民生中“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那么,在三级医院的临床药师除了加强对疑难杂症诊疗和危重病人的临床药学服务外,还需要对社区及二级医院临床药师发挥引领指导和教育培训的作用。未来培养的大批临床药师会面向社区和二级医院去基层开展工作,面对众多老龄化慢性病患者,他们每天服用数种药物,既有西药又有中成药,如何指导他们正确用药,如何保障其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临床药师的知识储备是否足够,这是在人才培养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调查发现国内绝大多数医药院校开设的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中,中医药基础往往是选修或未设置,且没有任何涉及中医诊断方面的内容。必修课中仅设置生药学或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另一方面,综合性医院的西医经过漫长的通科和专科培养,对各自领域的西药(化学药)运用熟稔于心,但中成药的运用,往往只看说明书,提到病名便对号入座,这无疑会造成疏漏和用药不当。此时治疗团队中的临床药师,若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用药不当,就真正发挥了患者合理用药保护者的作用。此外,在我国批准注册的中成药中,有数百种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即含有化学药的中成药。对于这类药物,不能简单地按中成药或西药的用法去使用,其使用不当可能引致不良反应的发生[1,5]。例如,中成药和西药的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时使用,易导致对乙酰氨基酚的超量使用,出现肝肾损害及过敏反应。因此,临床药师和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应加强对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更好地协助和指导医生正确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中医药基础课程的建议

2.1围绕临床药学课程特点,优化精简内容突出重点。在设置课程的时候,需要注重临床药学专业特色,以明确课程的整体框架结构。伴随着分级诊疗下各级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开展和中成药的广泛使用,未来培养的临床药师们面对的患者可能既服用西药也服用中药,故临床药师需要有中药相关知识储备。笔者调查了江苏省几家开设临床药学五年制专业的高校,其中部分学校把生药学列为必修课程,有的学校则把中医学基础列为选修课,有的没有设置中医药相关课程[6]。已开设的课程多为基础课,而中医药临床应用方面则没有相关的课程设置。在传统中医临床中,中医多讲究辨证论治使用汤剂,汤剂中各味药以君臣佐使共凑药效,那么熟识各味中药材质量,懂得其炮制加工是对中药师的基本要求。但对于培养临床药师所设置的中医药课程设置并不是像培养出色的中药师那样需要鉴别药材的真伪,熟稔药材的采收、加工、炮制,而是需要了解中医基本理论和掌握辨证施治的药物治疗原则,以此来指导中成药的使用。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可以综合参考中医学及中药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将中医学课程与中药学课程中的有机结合,并安排临床合理使用中药的相关课程,如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学有机结合设置“中医基础与诊断”的课程、将中药学、方剂学与中成药学相结合设置“临床中药与中成药”的课程,提炼出最精华的内容,把“理、法、方、药”的骨架先帮学生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探索满足临床药学工作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2.2开展课程整合,适当增加临床中药学等内容。鉴于在西医医院大量中成药的使用以及中西药普通合用的情况下,临床药师应兼备中西药的基础知识,并作为医疗团队中的一员,补足药学短板,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药师需要掌握辨证施治的基本思路,才可以在临床上正确指导中成药的使用。例如,现有课程中只是说明了三七或当归是活血药,仅仅知道这点对于医疗团队在临床实践中是远远不够的。另外,中成药的制药厂商在产品说明书中,不能仅描写西医病名和中医证候,还需要把中医证候所具体表现的症状详细列出,以便临床药师判断其使用的合理性。因此,如果可以按照“分类-中药-方剂-常用中成药”这条主线,开展课程整合,编写相关的教材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将更利于他们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以辩证的思路使用中成药。面对上面提到的问题,也有相关专家提出了建立并发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学科分支,即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为特色,重视中医药学的理、法、方、药的组成,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力量研究中药药理,中药给药方法,中药临床应用及其在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但目前其学科体系尚未建立,且工作模式还有待探索[7]。同时临床药师和临床药学学生还需要加强西药和中成药合用的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充分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是不是单纯药物组合的使用。比如,中西药间pk-pd如何相互影响,药理机制相似西药与中成药应该如何使用等,应秉承和创新结合,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和手段,进行中医药现代化探索,一方面可以充分研究中药来源的成分使之成为新的单体化学药进行化学合成和工业生产。对于这样的药品,与西药品种是一样的,研究药物间相互作用,指导其合理用药与现代临床药理学的方法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对于复杂中药方剂(中成药)体系中的药效物质基础,在当前没有研究透彻的时候需要认真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病人的合理用药,并关注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出现的新不良反应及时上报,系统研究其机制,或者在其主要药效物质基本明确的情况下,进一步深入研究药效物质群,与疾病状态、效应靶点、合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思路和科研上新进展都需要在课程中向学生灌输,激发他们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研究新领域的学习热情。2.3结合临床药学课程体系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开展临床中药学教学。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药/中成药在临床病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类比归纳法等[8]。由问题导入,溯本求源,引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时,与抗血小板治疗药物联用应该选择几种、疗程和剂量究竟如何。一方面要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尽可能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用最优的药物组合治疗患者的疾病,以pbl或开放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探索,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

3结语

综上所述,融会贯通中西药使用知识的临床药师可更加有效地发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源性损害的重要作用,满足患者所需要。因此,为了能够给健康中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笔者对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中医药必修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围绕临床药学课程特点,提出了优化精简内容,突出重点、开展课程整合,适当增加临床中药学和中成药课程,开展pbl或开放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等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王桂倩,廖星,谢雁鸣.药品(中成药)安全性监测报告核心要素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4):4483-4487.

[2]张庆柱,邵伟.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现状[j].药学教育,2010,26(5):34-36.

[3]霍强,刘浩,张春福,等.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之思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17):1486-1487.

[4]张庆柱,郝国祥,邵伟,等.临床药学专业办学规范的思考与建议[j].药学教育,2014(1):19-23.

[5]王宇光,金锐,强思思,等.骨科中成药“辨证辨量辨毒”合理用药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350-353.

[6]吴丽,郑仕中,陈蕾,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内容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0(27):2586-2588.

[7]曾聪彦,梅全喜.医疗机构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药师,2015,18(7):1136-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