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培训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2-11 17:14:38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中医治疗培训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篇1

1工作策略

1.1规范化救治,加强政策引领

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计划》(国中医药[2004]42号),河南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领导小组,结合本省的疫情特点,提出了“三统一三结合”的工作指导原则: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治疗方案,统一观察指标,临床救治与科研相结合,固定方药与辨证施治相结合,中医药治疗与抗病毒治疗相结合。本原则的提出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五级网格化诊疗管理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2因地制宜,建立诊疗管理模式

诊疗管理模式的建立是改善患者就医,促进中医药救治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河南当时面临患者就诊难、管理难的状况,为给分散于各地农村的hiv/aids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中医药救治,河南省提出建立五级网格化诊疗管理模式: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项目县中医院为依托、以村卫生室为主要治疗场所,以省级专家为指导、以县级医师为主体,由县、乡、村三级医生组成的治疗小组负责日常诊疗工作,由省、市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每月定期巡诊会诊,构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网格管理体系。每2位省级专家组成员组成一个省级专家小组,负责两个县的督察、会诊及验收工作。各县区将所辖的患者进行全员分组,按照就近原则,以hiv/aids患者所在的自然村为单位,每50人左右为一个医疗小组。属地乡村医生配合各级专家治疗、管理患者、协助县级医生发放药品、观察用药、病例的书写记录及阶段小结等具体事宜,每位县级医生负责一个小组的治疗,每组省市级专家负责二个医疗小组,大约100名患者的治疗。各级专家每个月到所辖地区开展巡诊会诊。各级专家定期巡诊与会诊是五级医疗构架的主要运转模块,是维持整个诊疗项目高效运转的核心动力。

1.3加强常态化培训,构筑专业技术队伍

为加强医疗队伍能力建设,保障诊疗队伍稳定,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办公室组织的省级培训≥2次/年,重点项目县培训≥3次/年。包括师资培训、专科培训、临床技术方案培训、医护人员的艾滋病防护培训、患者数据信息管理培训及患者依从性教育培训等内容。十余年来,逐渐建立了一支千余人的艾滋病中医医疗专业技术队伍。

1.4加强药品管理,保障药品的持续供应

为使中药制剂低成本、准时、安全的送达各项目县,河南省制定了项目专用制剂和中药汤剂的管理制度:由省级专家每月下乡巡诊时将专用制剂随车带到项目管辖的市或县卫生行政部门,由负责人签收后,逐级发放到各村卫生室,医疗小组根据专用制剂的处方将药品发给hiv/aids患者,需要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由当地中医院进行辨证发放。药品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了hiv/aids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救治。

1.5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中心,严格数据保密管理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数据质量控制中心,实行严格保密管理,所有患者在诊疗时填写《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临床观察表》,建立病历档案,每个月记录症状体征、服药情况和临床指标,同时进行电子化信息采集,形成了《河南省中医中药艾滋病项目数据库》[3]。每个项目县由专人管理数据信息,由省级数据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每月统计各项目县的病案信息报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河南省中医中药艾滋病项目数据库》为客观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建设科研技术平台奠定了基础。

2工作成效

2.1改善症状体征

在五级网格化诊疗管理模式的应用下,各项目县(区)通过开展中医药诊疗,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体征。通过对379例hiv感染者30个月的临床观察显示: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积分分别下降了0.30、0.55、1.00分[4]。48个月的研究发现患者感冒次数减少到1.16次/月、平均体重增加了2.18kg[5]。130例艾滋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5个月的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药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38%[6]。116例艾滋病合并皮肤损害患者30个月的临床研究发现:症见皮疹、疱疹、黏膜溃疡、皮肤瘙痒的病例数分别下降了21.71%、27%、7.35%、52.01%[7]。对9402例hiv/aids患者的研究显示中医组患者的贫血患病率较非中医组降低了3.1%[8]。

2.2患者cd4细胞计数增加,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通过应用五级网格化诊疗管理模式,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增加,提高了生存质量。通过对1349例hiv/aids患者60个月的临床观察显示:cd4细胞计数上升的占46.80%,病毒载量下降及稳定者占90%[9]。通过对1112例hiv/aids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分析显示,中医治疗组在生存质量评价、身体健康评价、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领域等领域的积分均高于非中医治疗组[10]。

2.3降低病死率,临床救治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对448例患者中医药干预治疗发现,中医治疗组(死亡密度为2.12/100人年,累计死亡率14.6%)比非中医治疗组(死亡密度为3.94/100人年,累计死亡率26.1%)8年的病死率低11.5%。非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中医治疗组患者的1.90倍,中医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艾滋病的病死率[11]。

3经验与体会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篇2

1主要做法

通过建立并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使省、市、县、乡、村各级别医疗机构成员之间形成一体化的协作配合,并实施省市专家负责制度[1]。不同成员分工清晰,互相合作,采用基层首诊、专家巡诊与远程会诊相融合、上下合作、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hiv/aids患者管理体系。

1.1省级

为解决医联体中基层医疗人才匮乏的问题,推进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充分吸引和发挥省级专家对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建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在河南省中药治疗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制定并完善医联体治疗艾滋病工作的具体方案,负责中医药救治艾滋病的技术性工作;服从项目安排,参加艾滋病的会诊工作;每月下乡一次,检查患者情况,指导病历及病程记录的书写,解决技术问题;对下级医师进行技术指导;落实项目的管理工作,督导治疗方案的实施,病案资料的审核和验收。

1.2市级

在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负责本辖区项目的实施工作;组成市级专家组,组织巡诊、会诊工作;确定选入中医治疗项目的患者;审核专项资金的使用和药品的发放管理;解决辖区内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各种报表的填写、汇总并按时上报[2]。

1.3县级

具体负责本组hiv/aids患者的中医药救治,包括登记造册,详细记录药物的发放情况,记录服药后的疗效及症状变化情况等;对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患者,如实记录使用的中西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天数);对于重症患者随时进行抢救治疗,必要时提前请上级专家会诊,详细记录抢救经过。

1.4乡村级

乡村医务人员需要协助主管医生,根据省、县专家巡诊时间安排,做好患者的通知和召集工作;掌握本村hiv/aids患者的基本情况,做好健康教育,督促患者按时服药;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或突然变化应立即通知县主管医生给予处理。对死亡病例及时上报。

2成效

2.1患者就诊不再受地域限制

由于河南省hiv/aids患者多分布在偏远农村,医疗条件差,中医医联体模式改善了上述问题。省市专家定期巡诊,患者在村里也可以得到优质的治疗[3]。模式覆盖范围包括8个省辖市的31个县(区)181个乡(镇)、803个行政村,1361个自然村,并且规模不断扩大。

2.2参与患者人数不断增多

在国家政策支撑下,更多患者参与到中药治疗艾滋病的免费项目中,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4]。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治疗人数达到9830余例,并且近三年失访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不超过0.2%,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2.3促进医疗资源整合

中医医联体“五级一体化”患者管理模式在形成县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到省市三级综合医院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治疗模式的基础上,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对医联体内各级医院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包括国家专项经费分拨、中医药制剂发放、经验交流、专业化培训等[5]。同时对于我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基地文献成果转化,以及对于我国艾滋病管理的医联体模式的发展和探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工作体会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篇3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在西班牙讲学期间对西班牙中医医疗和教育现状的调查,认为西班牙的中医医疗和教育目前存在7个方面的状况,文章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应提出了7方面的对策。

西班牙是欧洲较早开展中医药教育和医疗的国家之一,也是在世界上中医药推广较好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医药在欧洲的不断发展,我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与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签订了双方联合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有关协议,由我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定期派出教师赴西进行短期中医药教学工作。笔者有幸于2005年9月中旬受邀赴西,在西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讲学和考察工作。现将笔者在西期间对西班牙中医药教育和医疗状况的调查情况作简要介绍,并提出个人的意见。由于在西时间较短,调查不细,管窥之处,敬请斧正。

1现状和分析

1.1中医医疗没有法律的保护,政府支持管理无力

中医药在欧洲及澳洲盛行已10多年,但至今,西班牙政府仍然没有承认中医药在西的合法地位。由于政府担心放开了对中医的政策、中医药进人西班牙后,这种传统的自然疗法有可能会影响他们长期使用的西医药疗法的利益,因而,西班牙政府不承认在西中医药教育的学历及学位,不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不承认中医生的“医师”资格,公费医疗只能享受西医医疗服务。

尽管如此,西班牙政府也了解中医药在欧洲及本国的影响力,故只要没有医疗纠纷,政府对各种机构开设的中医学校及诊所不予以干涉,对市售的各种中成药及单味药颗粒剂不强行制止。

1.2中医药教育规模小,但专业尚全

在90年代中期,我校曾与西班牙塔拉戈纳国家医师联合会合作,在加泰罗尼亚开办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也与西班牙律师拉蒙合作在塔拉戈纳省组建了“中国传统医学高等学校”,两校分别开设了针灸、推拿的硕士课程和5年制本科课程教育。上述两校于1996年合并重组为“欧洲中医基金会”,在西班牙多个城市设有教学点和医疗点,开展中医教学和医疗工作。

现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仍有一所中医药高等学校,该校招收全日制学生,专业设置有中医、中药、针灸、自然医学等,学制有4年制及5年制,有学士学位和大专学历。而“欧洲中医基金会”所举办的学校随着学员的减少和教学成本上的上升,教学机构逐渐萎缩,该基金会现已无学历教育课程,仅在马德里、瓦伦西亚和巴塞罗那3个城市开设有3个集教学、医疗一体的小型学校,学校设有4一5年制周末班和函授班,一般有1一2个教室,教室最大者仅有50一60时,仅能容纳60名左右学员,相应的诊所也设在学校内。

此外也还有一些私立机构举办的中医药短期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主要从事短期的中医药教育培训工作,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培训班的开班时间不定期,学习时间多少不等。

1.3教师魔乏,没有规范教材,教学时间偏少

目前,在西班牙讲授中医药的教师中,大多数是在本国接受了中医药培训的当地人,也有少部分中国赴西班牙定居的中医药工作者;教师中以兼职者居多。由于中医药学校的教学时间少,故兼职者平时在诊所中进行中医医疗;教师中多数只具有中级职称,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偏少,教学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至今为止,欧洲还没有一套符合当地中医药工作实际的统一的中医药学教材,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有的使用自行翻译的中国不同版本的本科或专科教材;有的使用我院于90年代中期为西班牙编写的中医药系列教材。毕竟经历了10余年时间,当时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从教学时间看,4,5年制的周末班或函授班由于教学周期不短,学习的时间及效果相对有保障;许多短期培训班的学员往往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课堂所学的内容极其有限,学时过少,只能把握中医大致的要领,难得精要。西班牙的学员大多重实用而轻理论,他们一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予重视,但对实际治疗方法尤为注重。如笔者在给学员进行的中医神经系统疾病专题讲座时,在讲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等内容时学员们似懂非懂,不予提问,一旦讲到具体治疗方法时,则学员们集中精力听讲,相应的问题增加,当介绍到针灸疗法时,则问题各种各样,问题要求具体并具可操作性,比如进针的角度、深度等等。这一现象与西班牙中医药教育程度不高、但针灸在西推广较好有关。

1.4缺乏中医医疗机构,执业规模太小,但就诊及治疗环境较佳

在西班牙的公立医院内,一般没有中医药专科。但在部分医院中设有“疼痛门诊”,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本国学习过针灸的医生为诸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西班牙的中医治疗大多在诊所内进行。中医诊所在西班牙的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其规模较小,大的诊所有100多扩(含教室),小的仅有20余m2。诊所内的设施大多简单而实用,除了就诊桌外,有进行针灸治疗所必需的治疗床,有银针、艾条、梅花针等器械和针灸经络挂图,有中医药书籍、经络人等治疗常用的工具,还有部分外用的中成药。

西方很重视保护患者隐私。在诊所内,一位医生一个诊室,治疗室内各个治疗床之间有隔离板和隔离门帘,床单整洁干净,这样,便于患者坦诚向医生诉说病情,有利于治疗的隐蔽;患者使用治疗床时采用一次性床单,一人一换,让患者在诊所内感觉舒心、安全,毫无顾虑,能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1.5中医治疗以针灸为主,难用汤药

由于西班牙政府不承认中药为“药品”,故不允许中药饮片进人本国,禁止在其国内使用动物药和矿物药。现在西班牙国内仅有由其他国家生产的100余种单味药颗粒剂,50余种中成药,这使得以汤药为主进行治疗的内、儿、妇等科的医师们显得无力施展才华。当然也有少数中国籍或本国精通中医药理论的医生在适当的时候会给患者开具汤药,服用单味药颗粒,或从法国等欧洲国家配方用药。

相较之下,非药物的针灸疗法在西班牙推广较好。在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绝大多数是针灸专业的,针灸治疗的病人主要有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腰腿痛等慢性病,还有一些疑难疾病患者。

1.6中医师业务知识欠缺,辫证论治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西班牙行医的中医师们,少部分是在国内中医药院校取得了学士学位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公派到西讲学或工作,掌握了一定的西班牙语后,滞留或重返西班牙的中国针灸医生;大部分是在本国经过上述培养方式或其他培训方式培养的医生。

由中国培养的医生赴西后由于从业范围较窄,仅能接触部分轻症患者,进修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不多,又无适宜的临床基地,故缺乏高水平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仅能处理简单的病症;而在西班牙本国或其他国家培训出来的中医医生,则因学习时间太短、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实践的空间,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难以把握。所以,西班牙的中医生大多只能运用针灸的简单疗法为患者治疗。

西班牙中医药爱好者职业涉及面较广,年龄覆盖面大。比如笔者在西讲学的学员中,有中医(针灸)工作者,也有药师、护士、制药企业员工、医疗设备生产商、教师等;就年龄而言,有二三十岁者,也有六十多岁的人。学员中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名曾到中国学习过中医的学员尽管辨证论治的水平不高,但还会使用“桂枝附子汤”;而有的学员连阴阳五行、脏腑辨证尚不知晓。

1.7缺少宣传报道,民众知之甚少

西班牙的许多民众知道有“中医”这一传统医学疗法,由于政府不倡导,在公众媒体不能对中医药进行宣传,因而中医药知识不普及,不只是一般的民众盲目,就是中医药爱好者,许多人还不知道中医为何物,也不懂得怎样用中医药的知识对自己进行医疗和保健。

至今,西班牙尚无一部中医药专业期刊或报纸。几年前,由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与中国《中医杂志》社合作,在西班牙出版发行了《中医杂志》西文版。该杂志除了全文或摘要翻译《中医杂志》中的部分论文外,还自办栏目,宣传报道中医药在西的医疗、教学情况。这对扩大中医药在西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思考和建议

2.1尽快立法,获得政府支持

法律的保障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在西班牙的中医药立法对于西班牙的中医药教育及医疗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拉蒙先生的介绍,由于中医药“回归自然”的优势及其神奇的疗效使得其在欧洲日益盛行,加之在西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目前西班牙政府已有建立中医药法律法规的意向。估计在2一3年内,有望使中医药在西班牙通过立法的形式得到认可。据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发来的最新消息,今年3月18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卫生部门负责人正式宣布:该大区官方正式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是西班牙政治经济影响力最大的地区,故中医药在该区的合法化将会推动该国对中医药的立法。

2.2加大全日制小规模中医药院校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中医药学术内涵博大精深,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生,必须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以及临床各科的知识,任何断章取义、试图走捷径的做法都会违背学习的自然规律,都会把握不了要领,导致无的放矢。

当前,西班牙应该在原有中医药学校的基础上,在马德里、瓦伦西亚等地建立全日制中医药院校,本科教育专业方面可设置中医、中西医结合、针推、骨伤、中医美容、中药、康复医学等,方可使中医药的教学工作做得扎实而有效,不断提高本国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和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

2.3注重师资培养引进,编写适宜教材,保证教学时间

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一个学校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故西班牙应加大中医药学校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专职教师的比例。可采取从中国国内引进或在本国选拔后外送到中国培养等方式,使教师的中医药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方面,应该重新组织欧洲中医药专家总结多年来使用的教材的优势及不足,同时聘请国内到西班牙讲学或工作过的中医药高级职称教师,共同编写出适合欧洲及西班牙实际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中医针灸、推拿、中药、中医康复、中医内科等科目,并全面兼顾其他学科。

在有较好的教师队伍并有适宜的教材后,适当增加全脱产学习专业学员的招生比例,增加周末班及函授班学员的面授时间,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及学习效果。

2.4设立正规医疗机构,有规模合法执业

如果西班牙政府正式承认中医药在西的合法地位,则可在西班牙的公立医院设立中医科室,下设中医内科组及针灸推拿组,不仅对疼痛病症,还可对内科疾病及肢体经络的病症实施中医治疗。

散在于各地的各个小诊所,在得到法律认可后,应履行报批手续,获准后由管理机构规范管理;要设立诊所条件标准,如诊室、治疗室,如果有内科诊室的,必须设置中药房;还应有必要的设施、设备要求。

2.5引进中药饮片,发挥中医内服汤药的优势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可引进中药原生饮片,至少有300一400种饮片供临床使用。中药的矿物药及动物药在许多急重病及疑难病中能发挥奇特的疗效,应解除对动物药和矿物药的禁忌,让中药饮片进药店;同时,放开对单味药颗粒剂的限制,在正规的药店内凭医师处方配方。

中药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非药物疗法,只有应用了中药,才能体现中医的精髓,整体发挥中医的优势,让西班牙广大的患者受益。

2.6加强对从业中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诊治水平

要使中医药真正在西班牙有较大的发展,除进行初期专业培训外,对已经在西从事中医治疗的医生,也应进行相应的在职培训,如参加个人爱好的专题讲习班,并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强化学习等,以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和针灸诊治疾病能力。我校派往西班牙进行专题讲学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基础理论欠缺的特点,讲课中有重点地讲解理论,并了解学员对针灸实用技术需求较具体之实际,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针药结合。即使是非针灸专业的教师,也要注意尽可能地介绍针灸知识。

只有将现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大夫们的临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使西班牙民众切实体会到中医药神奇的疗效。

2.7采用报纸、期刊、电视等媒介形式,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篇4

一、县情概况

位于省中部,全县国土面积269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3个县直场,人口45万。县城面积达1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5万人。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去年全县新农合参合率为96.47%,财政资助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优抚对象15582人全部参加新农合,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了5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60%,统筹基金使用率78%。农民可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就医,一次报帐率达到95%以上。从近年全县医疗服务情况来看,群众健康需求呈现高增长的态势。

二、医院概况

县中医院位于县城大园北路,占地面积25亩,现有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近9000万元,其中医疗设备约3000万元。全院共有职工312人,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93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共18人),40岁以下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52%。医院科室设置齐全,有急诊科、内科、儿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肛肠科、五官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康复科(针灸、推拿、理疗、疼痛科)等临床一级科室,设置有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等医疗辅助科室。拥有西门子螺旋ct、cr、西门子四维彩超、体外震波碎石机、德国弹道碎石机、汽化电切机、德国狼牌腹腔镜等先进设备。多年来,业务收入在全省县级中医院名列前矛,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2010年1—12月份诊疗总人次176519人次,同比增长18076人次,其中门急诊量167341人次,收治住院病人数为9442人次,住院手术病人2210人次;全院业务总收入达4377万元,同比增长38%,创历史新高,今年1-10月份全年业务收入达5110万元,预计全年业务收入可达6000万元。

三、特色中医院建设情况

根据省卫生厅的布署和安排,结合医院实际,我们开展了特色中医医院建设工作,并制定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以“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粹精神、更新服务观念、完善规章制度”为主题,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工作的发展,多次专题研究中医院的发展工作,拿出黄金地段(原汽车站)用于我院建设医疗综合大楼,并通过立项规划,要求把我院的医疗综合大楼建成全县的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和标志工程。医院高度重视特色中医医院建设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由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特色中医医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人员,分成十个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有组长和责任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了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创建工作层级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院长负总责,班子成员具体抓,医务科组织协调,各工作小组、各科室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集中精力,稳步推进特色中医医院建设工作,营造了全院“人人参与,事事关心”的氛围。

2、明确发展目标,进一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医院以中医为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年度创建计划,并将规划和计划具体为院、科、个人三级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严格实行奖惩考核。形成了全院上下做中医人、说中医话、干中医事的良好氛围。

3、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中医药卫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结构。

实现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复兴,中医药人才是关键,中医药队伍是前提。我们从配备和充实中医药人员入手,通过人才选拔、引进和培养三驾马车并举的办法,不断优化医院的卫技人员结构。5位院班子成员中有4位班子成员懂中医、讲中医、用中医。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等主要临床职能科室干部和急诊科、内科、骨科、五官科、针灸康复科科主任均选拔中医药专业人员担任。全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临床科室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均达到60%以上。医院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达100%,为实施医院中医医、教、研强院兴院战略,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4、突出中医特色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医院按照中医基本技能的要求,把辨证施治作为临床诊疗技术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制定了临床科室常见病治疗的一系列常规和工作路径,各临床科室都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目前,医院配置了中药煎药机、中药熏蒸床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设备20余台,开展了肝病、脾胃病、骨伤等中医诊疗技术30余项,采用针刺、艾灸、敷贴等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62种。全院辨证论治优良率达96%,住院病人中医治疗率达51%,门诊病人中医治疗率达65%,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数比达10.1%,门诊中药处方占总处方比达30%,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达30.5%,急诊病人中医参与治疗率达92%,急诊中医证候诊断准确率达98%。

5、实施“三名”工程,打造品牌重点专科。

我们按照医院的发展战略和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大力实施了名院、名科、名医创建工程,不断提升医院的专科品牌。制定了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实施了重点专科常见病、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大力开展重点专科医、教、研活动,定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分析中医药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不断优化重点病种的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开展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有3人被省卫生厅选拨为省中青年名中医培养人。五官科被省卫生厅授牌为“省中医五官医疗中心”,骨伤科为“省中医院特色科室”建设科室,针灸康复科正在申报省级重点专科,肛肠科为我院重点专科。

6、健全中药药事制度,规范中药药事管理。

认真进行了中药房达标创建工作,设置了120m2的中药饮片库房、130m2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调剂室、20m2的中成药库房、20m2的周转库和与医院业务相适应的中药煎药室。实行了中药剂科主任主管中药师任职资格、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老药工、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主管中药师任职资格、煎药室负责人中药师任职资格。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了中药饮片验收制度、中药处方规范、中药饮片调剂制度、中药煎药操作规范、中药煎药质控程序、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等管理规范,中药处方审核和调剂复核率达100%,每剂重量误差在±5%以内。

7、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实施辨证施护。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文件精神,以《中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为指导,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规范,有计划组织实施、督查、整改,积极开展辩证施护工作。从管理体系与职责、人员管理、临床护理实施、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中医特色护理及持续改正等六个方面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辩证施护工作中,病区实有床位与在岗护士人数已达1:0.41,各科护士能熟练掌握本科室开展的3个病种以上常见病的中医护理技术常规,2项以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够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情志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工作。

8、体现中医医院基本特征,彰显中医药优秀文化。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体现在以人为本,大医精诚。医院注重把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贯穿到整个医疗活动中,形成医院中医人誓词,凝炼院训,明确宗旨,树立理念,标志院徽,制作院歌,确立中长期发展战略,并融入医院环境形象。在医院环境形象建设中,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在医院庭院显著位置,投资近10万元建设了体现医院中医药特色的文化亭。在医院种植了银杏、杜仲等名贵中药材,每颗树都建立了名片,在各病区和门诊部设置了中医知识篇、名医传记篇、医德仁术篇、中药知识篇、养身知识篇等不同专题的中医药文化走廊。

9、应用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防病治病。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篇5

1.1证据确凿,违法事实清楚本案卫生执法人员

通过细致的现场检查、问询和调查,取得了充分的证据:《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诊疗科目为中医);《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执业范围为中医);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门诊处方、门(急)诊病员登记表;药品等。调查发现,雎某中医诊所内无中草药,只有部分中成药,治疗多采用输液、打针、服用中成药及西药等方法;该诊所从2013年12月10日到2014年1月25日治疗的88名患者中,中医治疗率仅为40%,违反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相关规定。综合以上情况,认定雎某中医诊所超出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从事诊疗活动的违法事实成立。

1.2法律适用恰当,处罚裁量合理雎某中医诊所

超出登记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因无收费票据、财务记录,无法计算其违法所得,考虑其超诊疗科目范围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未给患者造成重大伤害,情节较轻微,经合议,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警告、罚款人民币2500元处罚。雎某某中医诊所于2014年3月3日向工商银行仪征支行营业部缴纳了2500元的罚款,履行了处罚决定。

2建议与思考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篇6

1.流失严重,基层人才整体环境需要改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对医院的住院条件、检查设备、服务态度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医生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相对来说,基层乡镇的社区服务体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人员数量不够,后继乏人;二是质量不够,缺少骨干力量。从县级医院自身的发展来说,医务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工作压力大、医患矛盾紧张。同时,和同类型的医院相比,没有办法提供较优厚的薪酬来吸引高技能的人才,以湖北十堰市县级医院为例,新进员工在拿到医师资格证之前,工资还不到1000元。与之相对的,刚刚毕业的中医院校毕业生对工作后的待遇期望较高,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让很多毕业生的不愿意来到县级基层医院就业。人才的流失,也局限了县级基层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2.误解重重,中医药事业同社会认知之间存在隔膜。从西医的引进开始,中医文化就一直屡屡受到冲击。自清末太医院被废止,中医就走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鲁迅先生曾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中医的愚昧和落后,他自己本人也是为学习西方的医疗手段而求学日本,更有现代学者中南大学的张功耀教授提出应废止中医的论调,并由此引发了全国医疗界对中医科学性的一次大讨论,打假卫士方舟子在网络上攻击中医不可信。此外,县级中医院前来就诊的多是来自农民,很多人对中医治疗的效果也是半信半疑,缺乏中医治疗的意识。其实,作为一个绵延华夏五千年的重要遗产,中医自有其可取之处,以整体观来观察病症,寻求解决之道。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知识,它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自然、山川的一种哲学思考,讲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内心自身的和谐相处。在尊重非物质文化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学会用科学、全面、理性的眼光去分析、研究、筛选出其中的合理成分,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欲盖弥彰,中药市场与需求矛盾突出。中医与中药的关系密不可分,中药市场的有序管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广大患者的就医环境。伴随全球老龄化的趋势,人们日益看重中药的养生保健功能,对中药的需求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2007-2014年,很多中药材价格上涨了两倍以上,中药材价格上涨过快不利于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不利于中药产业的发展。患者服用中药消费成本提高,不利于中医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

二、县级中医医院管理以及当下中药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视人才,注重基层中医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早先时期,中医的培养模式一直是师徒授业,这种私人性质的培养模式限制了人才队伍的扩大,也满足不了现代化医疗环境建设的需求。首先应特别重视老中医专家的作用,以新带老,发扬原有的师承传统,使原有的中医历史不致失传。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专业的积累,特别是对中医这样一个传统行业。同时,加强同相关中医药学校的合作和培养,以实习基地、进修等方式进行联合培养,吸引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前来筑巢。其次,加强县级中医院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加强乡村和社区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农村与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为员工创造上升空间,建立良好的上升渠道,做到人尽其才、优才优用,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最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中医学院毕业生到基层县级卫生机构展开工作,加大对基层医生培养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县级医师的工作待遇,形成相关的稳定配套政策,合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和收入。

2.加强宣传,建立积极、健康、协调的中医文化。中医是一门十分复杂的自然科学。在形成初期,它吸收了天文、地理和数学等自然科学,是一种经验科学,带有朴素的自然哲学的特点。由于其自身缺乏一定的参照物和行业标准,因此经常会遭受到他人的质疑。但我们应当看到其具备优势的一面,将其延续下去。在平时的工作中,鼓励医务工作人员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将政治思想工作同中医的文化内涵结合在一起,定期展开学习,通过对中医历史的了解,提高自身修养。借助多种自媒体途径,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广大群众宣传养生保健知识,介绍中医的文化,弘扬中医尊重生命的入世情怀,提高中医事业在人们心中的可信度。

3.统筹协调,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2008年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出“充分发挥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事业发展的看重,希望借助中医的治疗手段为广大群众谋福利,实现医疗系统的深化改革。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篇7

一、基本情况

**市中医院是一所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融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医疗设备、功能较为齐全。目前拥有美国进口全身螺旋ct、5**max光机、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算仪、尿分析仪、消化道电子内窥镜、电滋波碎石机、彩色多谱勒b超、心电监护仪、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机、十二导心电图机、心脏临时起搏抢救设备、脑地形图机、脑电图机等先进设备,建立了医院信息服务系统。先后荣获清远市、省文明医院、省先进集体、省百家文明医院、“放心药房”、“爱婴医院”和“文明窗口”等称号。近几年来被定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等多间院校的实习教学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7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45人。住院部开放病床1**张。本院龙头科室骨伤科运用中西医治疗各种创伤和骨折,可施行开颅探查及颅内血肿清除,开展了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显微外科的肢指血管吻合(断指再植)修复术、植骨融合加reflex钛板内固定等;重点科室内科,擅长使用中、西两法进行治疗急危重、肾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人。普外科可施行肾切除、肾造瘘术、肾输尿管取石 膀胱癌膀胱切除术、肝叶切除术、甲亢甲状腺全切除术、直肠肿瘤切除术等60多种手术。五官科可施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斜视矫正术、视网膜脱离修复术、重睑美容术等20多种手术。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格局。

二、具体做法和措施

(一)认真贯彻农村中医药工作各项政策,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农村中医工作中的作用。

中医药作为祖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文化精髓和独特的医疗效果。“**”期间,我院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进行了“龙头”单位组建工作,加强了“二甲”中医院的硬软件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住院大楼,拓展了医院规模,扩大了服务范围,添置了大批医疗设备,完成了各项中医医疗指标,规范了医院管理,强化中医内涵建设。于20年分别被评为省及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龙头”单位。使我院成为市中医医疗、保健、康复、教研中心,对推动和促进全市中医工作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把农村中医工作纳入了医院的长期工作目标,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发挥了中医药在农村中医工作中的作用。

(二)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巩固我院“二甲”成果,发挥中医药在农村中医工作中的作用,我院制定了建设中医特色专科的发展纲要,围绕“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的要求,大力发展中医专科(专病)。加强了医院急诊科建设,设立了急救电话和各科室的联系网络,设置了电脑服务系统配备急诊设备、药物和救护车,投入资金建设了中药制剂室、中药标本室。积极发挥了“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防治中心”和“中西医结合创伤急救中心”等两个中医特色重点专科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创伤急救中心”新开展了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钛空心螺钉内固定 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移植术和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 腓肠肌皮瓣填充术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此项技术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全年开展各种手术2**多例;“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防治中心”开展应用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充分发挥了“龙头科室”的作用。不断完善专科(专病)、中药制剂、中药标本室、“放心病房”的建设。同时加强了病历书写规范,甲级病历率达93%以上,中医治疗诊断率为95%以上,急危重疑难病中医参与治疗率85%,病房中医治疗率78%以上,治愈好转率为99.5%,抢救成功率为88%以上,病历归档率1**%,病人满意度98%以上,医务人员撰写和发表医学论文159篇,向省、市申报科研项目10项,其中获省级进步二等奖2项,市科技三等奖5项,已立项的项目3项,应用和开展技术协作项目7项,确定了副主任医师为学科带头人,负责学术工作,为我市的农村中医工作发挥了重要的“龙头”作用。

(三)加强协作,全面推动镇村两级中医药工作的发展。

为全面推动我市农村中医工作的发展,我院经市卫生局批准,成立了“中医基层指导科”,由院长分管并担任中医基层指导科科长,分别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实施实地指导和检查工作,投入10多万元扶持卫生院作为中医科建设,指导基层单位建立中医专科(专病)共41个,赠送了大批针灸模型、针具、火罐、针灸挂图等传统设施给卫生院和卫生站,使基层单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中医、教研中心,我院还积极为基层培训中医药人员。2**0年以来举办5期中医药知识学习班和8期推广适宜技术班,每年下派主治以上技术专业人员多次到乡镇卫生院挂钩进行业务技术扶持。接收基层进修人员2**多人次,接收各医学院校实习生3**多人次,大大推动了镇村两级中医药工作的发展。

(四)以点带面,逐步发挥中医专科专病在农村中医药工作中的作用。

我院中医药工作的发展是立足于建设有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基础上,通过借助专科(专病)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我院大力发挥了两个重点专科优势。创建成立了骨伤专科和脑血管病专科以来,在社会各界享有较好的声誉,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中医药的作用和效果,扩大了社会效应,从而带动了其他科室的发展。在基层的农村中医工作指导过程中,我院也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为基层卫生院开展、创建中医专科,根据各地不同又相对集中的病种来为其建设中医专科,并为其提供专病中医处方,在取得一定成效后再带动全院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通过此种做法,为基层单位的中医建设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五)注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才是单位发展的基石。在历年的发展中,我院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纵向培养人才的方式,每年规划选派人员到省级医院进修或培训,并以优惠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引进了高、中级职称专业人才,并招聘高层次专业毕业生,减少低学历人员,提高整体素质和整体实力。全院人才结构相对合理,进一步提高了技术力量,为山区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

(六)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宣传力度。

对于山区群众来讲,对中医药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对发展农村中医工作的目的理解更少,加上村一级的中医生没完全普及,对中医药的宣传和使用为数不多,故此,我院每年组织4次“健康直通车”到各乡镇进行义诊,加大中医药健教宣传力度,扩大媒体宣传效应,积极宣传农村中医工作,促使农村中医工作得到了加强。

(七)不断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篇8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中医药;用药现状;调查研究;医疗费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对完善中医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在临床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1]。妇产科是临床的主要科室,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也得到了重要应用。有文献报道,目前中医药在妇产科主要用于保胎、不孕症、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人工流产、阴道炎、宫颈炎等[2]。随着中医药使用率的增加,不合理用药问题日渐凸显。本文就医院妇产科使用中医药情况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医院妇产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年龄23~76岁。所有患者就诊过程中均使用中医药治疗,相关治疗资料均有完整记录。1.2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总结本次研究中100例妇产科患者治疗期间使用的中医药,评价患者中医药使用的合理性,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医药使用种类数、中医药使用费用等,所有数据均由专业人员完成统计与分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合理用药》等对不同中医药使用合理性予以评价[3]。1.3观察指标。①中医药名称。②中医药使用合理性。③用药不良反应。④中医药使用种类数。⑤中医药费用。1.4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软件spss23.0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

2结果

2.1中医药使用情况分析。结果见表1。2.2中医药使用合理性评价。结果显示,用药合理性为96%,有4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见表2。2.3中医药使用不良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中医药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见表3。2.4中医药使用种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使用种类为1~4种,平均(1.39±0.38)种。2.5中医药费用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费用为450.68~653.84元,平均(528.64±50.42)元。

3讨论

3.1中医药在妇产科治疗中的应用优势。妇产科较多疾病虽不会致死,但诸如慢性盆腔炎、阴道炎等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中西医结合医院而言,一方面西医可快速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另一方面通过使用中医药,依靠中医药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巩固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相关疾病的复发[4]。西医虽起效快,但易出现不良反应,而且费用高昂。与此相比,中医药用于妇产科疾病治疗具有以下优势:①安全性更高。将中医药用于妇产科疾病治疗,可避免直接手术。中医药使用更方便,多为口服药物,原料为不同植物或动物,与西医的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相比,用药安全性更高[5]。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证实中医药在妇产科的使用安全性较高。②效果显著。西医在妇产科疾病治疗方面强调对症支持治疗,虽然能够快速缓解症状,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相对而言,中医药治疗妇产科疾病强调辨证分型和整体用药,不仅有助于改善症状,还能调节体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妇产科相关疾病的复发率。陈蓉等[6]指出,宫血宁胶囊在妇产科异常子宫出血、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恶露不尽、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人工流产、药物流产等方面均有重要应用,且该药安全性较高。王雅楠等[7]分析了妇产科围术期中医药的应用,指出作用较多,能够缓解术后疲劳,调节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等。③经济性好。妇产科使用的西药费用较高,而中医药费用低廉,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患者的用药需求,在患者经济承受范围内。本研究结果显示,平均中药使用(1.39±0.38)种,符合中医药使用要求,平均费用为(528.64±50.42)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医药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经济性较好。3.2中医药在妇产科应用的问题分析。中医药用于妇产科疾病治疗的疗效已经得到证实。谢萍等[8]指出,中医药在高龄妇女助孕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用于妇产科需以合理用药为前提。本研究结果显示,妇产科患者治疗中使用的中医药较多,其中益母草使用率较高,常见的难产、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人工流产、药物流产等均可使用益母草。安坤颗粒在调节月经紊乱方面有独到优势,妇康丸可用于调节流产、剖腹产及产后妇科疾病等。从用药合理性方面分析,妇产科中医药总体用药合格率达到96%,存在4%不合理用药情况,表明妇产科用药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如重复用药、无临床适应证用药、存在药物配伍禁忌等,直接影响了用药效果与用药安全。此外,妇产科患者使用中医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应重视中医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做到有效预防。中医药使用中,中药使用率较高,中医技术的使用相对缺乏。3.3妇产科中医药使用与管理对策。①中医药在妇产科常见疾病治疗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不合理用药问题,需注重中药处方点评,开展妇产科中药药学干预,通过药师参与,提高中药治疗方案的合理性,降低重复用药,避免违反禁忌证用药。②加大对临床医师的药学知识培训,提高其中医药知识与业务能力。妇产科在日常诊治和患者和护理中,需不断加强中医治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除重视中成药的使用外,更应重视针灸、按摩、艾灸、足浴、中药熏蒸等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中医药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9]。③从用药安全性角度分析,需建立不良反应上报制度,善于总结中医药不良反应特点,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原因,如超剂量用药、超疗程用药等,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完善中医药管理;开具处方尽可能选择基本药物,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患者知晓中医药的优势,加强中医药治疗的主观意向。

综上所述,妇产科的中医药应用尚可,兼顾了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与经济性,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妇产科中医药使用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仙.妇产科医疗差错调查分析与管理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1):1920.

[2]陆建萍.质控小组在妇产科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1):118120.

[3]刘姣,尹姝珂,李宛蓉,等.中医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meta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8):159162.

[4]董景霞.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临床治疗探讨[j].当代医学,2017,23(17):114116.

[5]李莉.人文关怀对改善妇产科护患关系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4):169171.

[6]陈蓉,贺丰杰,李长忠,等.宫血宁胶囊妇产科临床应用指导建议[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4):383384.

[7]王雅楠,宋殿荣.妇产科围手术期中医药的应用研究[j].河南中医,2017,37(1):178180.

[8]谢萍,刘梦.中医药对高龄妇女的助孕策略[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12):89.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篇9

关键词:治未病;质控管理;战略管理;防胜于治;全局观;预判机制;科学规划;防患未然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祖国亦需认为最佳的医疗方式是降低患病几率的医学。“治未病”即治疗未来疾病,重视健康养生理论。“治未病”形成于中医名家扁鹊的思想,《黄帝内经》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防患于未然在健康管理中卓有成效,同理可推论,对于医疗质量管理一样有效。战略管理规划是当下常用的管理工具,组织内部管理部门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元化,要求医院质控管理岗位中融合前瞻性的目标战略管理理念,并指导实践。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需要融合以“治未病”为思想的战略管理方针,科学的制定管理目标与管理机制,再集思广益,广开言路,不断修正后,形成最适合组织内部的管理思想与实践方案。

1质控管理现存问题

1.1管理意识薄弱。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工作繁忙,相对于法律意识而言,目前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意识相对薄弱,认为临床工作只要按部就班达标不出错即可。作为公立医院,在提升医疗质量的道路上,远远不够。一些医务人员,确实工作繁忙且任务量大,但对于电子病志程式化记录,机械化填写交班本,术前核对匆忙,仍有手术申请时左右侧写错的低级错误,病历书写超时时有发生。1.2管理惰性思维。医患矛盾实际上可解决的,虽然患者投诉率高,但是在未产生矛盾之前,医务处可提前介入协调,将矛盾化解在未发生之前,防患未然,减少医患冲突,营造和谐医患氛围。医务部可每日安排医务处急诊管理工作者,进驻急诊科参与早会工作,了解急诊与专科和患者之间的三方矛盾,提早发现,提早解决。医疗管理相关行政科室,对于急诊医患矛盾、科室间收治的困难充耳不闻,导致矛盾激化,互相推诿。指责划分清楚,建立赏罚管理策略,将医生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病救人的专业领域内,医疗管理科室支撑起医患管理的指责与担当,疏通好、处理好当下发生的问题,不搁置,不懒惰,积极面对,科学管理,把可能发生的危机及时处理,减少未来医患矛盾管理工作的冲突与纠纷。1.3处理问题缓慢。患者来反馈,问题才得以记录反馈,个别问题,在患者视角是长期无人解决。其中有两个方面,第一,从患者自身的角度出发,患者不具备医学常识或者较少的医学背景知识,试图干预医院临床科室的治疗工作,反馈后医疗管理部门与临床解决后并未及时告知患者;第二,医疗管理部门本身处理问题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因为合适的人并没有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分配过程中,除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以及年资等客观原因外,工作人员性格特点和处事方法也时常影响着工作推进。如中医治病用药,用对配伍,见效快,没有用对药,可能起到反作用。工作人员的安排和用药也是同样的道理。1.4工作分配混乱。其一,会诊工作是一项直接对接临床一线的重要工作,最先掌握临床医疗质量情况的信息枢纽,没有预判就配备不到经验最丰富的、临床专业出身的工作人员去负责会诊,就无法第一时间处理急诊和icu的专科分流顽疾,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往往是医务处的会诊主持者得知最新进展,没有立刻解决。几日后必定等到患者家属的投诉与不满,这时候会诊管理者与家属解释和沟通,负面情绪已经在急诊蔓延,又拖到医务处,急诊请会诊就是希望专科分流,尽早收治患者。医务处在明知道个别科室因为平均住院日等原因不愿尽快收治患者,也没有主动事先调节矛盾,增加医患矛盾的发生概率。其二,手术核对和手术分级必须分配外科专业的医务处工作人员负责,一些医院将此工作交给管理岗工作人员负责,专业背景知识无法做到对岗位职责的全面掌控,这也是分配工作的混乱现象之一。

2科学探索与思考

2.1提高管理意识。自上而下的构建先导性思维,营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管理意识。减少消极怠工的负面工作态度,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建立提前预判的工作机制,不要等医疗质控出现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再去解决。很多质控管理中的质控点,无法临时作出最科学的决定,如药事管理、医疗事故、预防保健等。门、急诊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必须定期召开例会,通报目前医疗质控管理情况,反馈各个渠道传来的质控工作管理细节的不足,完善当前医院医疗质控管理制度,讨论并提出最新的医疗质量改进措施及其检查方案。2.2建立沟通机制。沟通是组织内部连接外界的声音介质。良好的沟通机制能建立医院内部沟通桥梁和外部沟通纽带。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抬起头来关注患者的需求、医护人员的临床一线工作的真实反馈,以及世界医疗管理最先进理论研究的引领。及时公布质控管理新方向,保证沟通渠道顺畅,呈现质控管理的工作全景,全体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对自身岗位职能有参与感,也有工作热情,同时也融入质控管理的日常工作,打破对制度的机械化执行,为医院的质控管理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2.3提前思考对策。在实际医疗质控管理工作中,面临很多问题,无法拖延,必须建立预判思维,应对复杂的医疗质控管理工作。①病历工作预案,可预知面对的问题就如患者转诊、出院、公检法调病志之前病历书写工作是否提前完成,应对科室繁重的医疗临床工作。转诊、出院、调病志都是时间紧任务重,部分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忙于治疗病患,很多规范化质控工作没有完成,造成患者及家属等待和投诉。②危急重症及首诊负责制度预判。在质控工作中最容易被诟病和误解的就是这个工作环节,患者危重急症,刻不容缓,患者也是身处急诊或重症医学科,家属心理负担重,经济压力较大,治疗方案抉择压力大,治疗转归后护理患者压力也大。在多重压力下,医患对立情绪严重,在这个医疗质控环节,必须坚决执行,首诊负责制。首先,符合转出icu治疗标准的患者,便由首诊科室先行接回病房治疗。其次在急诊留观的病人符合分流专科的危、重、急等标准一定要及时协调重患收入专科治疗,在短时间内无法判定专科归属,依据首诊负责制原则,急诊日接待的首个科室收入专科进行治疗,在多学科辅助的情况下,根据临床治疗标准酌情进行科内会诊或全院大会诊,病情复杂及时转入上级医院或外请权威专家协助治疗,不得延误病情,在专科分流上互相推诿,必要时医务处介入协调安排患者的科室归属,病情界定复杂者,也要迅速裁决,为患者收入专科及时治疗,不得延误。③会诊工作的预判。会诊工作可能出现的预判管理是会诊时间的临时更改,患者病情突然加重,被邀请医生因紧急抢救工作不能参会,会诊结果患者归属的分歧与异议。首先对这部分工作要建立预案应对。医疗管理科室必须有专项负责会诊的工作人员处理此项工作。一旦时间更改,医生临时缺席,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到所有参会医生,通知相应科室补充同级别医生参加会诊。会诊工作的负责人员应该在接听会诊电话通知的同时,询问管床医生,会诊初步病情、病患病情轻重情况、参会临床科室都有哪些、是否涉及转科治疗、临床接收是否困难、会诊医生参会是否困难等待解决的问题。在出发主持会诊工作之前,先在his系统浏览患者病情,预判收治科室,如会诊过程中有收治难度,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人员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特殊情况请示上级领导迅速裁决,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优质的医疗服务。2.4及时有效处理。面对患者对临床工作的疑虑困惑无法疏解,其中既有沟通技巧的问题,肯定也存在患者对专业临床治疗的不专业导致的误解。医务处是否在对医生岗前培训中提到,面对不同年龄层、知识水平、配合度的患者如何进行解释交流工作。目前较少医院有相关对辅导与培训。更多的是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用专业技术的科学思维去对接来自全国各地各年龄段的不同知识水平和理解力的普通患者,沟通难度较大。对此,一些医院从没提前做过任何预先的指导与冲突发生时及时调节工作。被动等待事情变小、矛盾淡化、患者平息,等医生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处理矛盾重重的医患关系,这是来不及的,也是不可取的。面对医生,质量控制工作也有一些不足。临床医务人员反馈,很多工作重复做,多次做,多个部门一先一后布置相同的工作。一个部门中针对一项任务却由多头指令,工作难以高质量推进。医疗临床工作不同于行政管理工作,临床服务主体必须是患者,医疗管理的职能科室长期数据不共享,反复对临床提出要求,一线医务人员在繁忙的高压的工作之下不停的为行政科室提供质控数据和相关的信息。行政科室缺乏横向合作,公开的数据高效共享的方式来节省时间。同时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在发放任务之前并没有事先规划好工作方案导致反复更改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使得临床配合质控管理工作举步维艰。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该服务于患者与医生,为他们未雨绸缪,出谋划策。尽可能的凡事想在患者和医生前面,提前预判,提早预案,快速决断。人命关天的问题不要拖,不要推,不要打太极,小矛盾小情绪及时介入,化解为零。做两者沟通交流的润滑剂,不是让医患双方自我解决,自我消化,那么医疗管理部门就形同虚设。2.5工作专项负责制。质控控制工作能有充分的提前准备空间,能具备未来的科学规划,能实现防胜于治的科学管理成效。最基础的就是对人的管理。质控工作要走在前面,走在科学战略规划的前沿,必须做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专人定责。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医疗质控管理工作组,给每位工作人员分配好适合自身特点的质控工作,也可根据性别、专业特长、性格特点来分配工作任务,并在院内oa系统的医疗管理栏目中,把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公布,权责明确,欢迎院内临床医生的反馈与监督,也方便繁忙的一线临床工作医生清晰的对接质控工作,提高全员工作效率,明确哪项质控,找固定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负责,工作规划有全局性,发展性、科学性和整体性。

3防胜于治必要性

3.1“有备无患”与“防患未然”侧重的是预测、计划、战略规划。中医素来强调治未病,重视患者疾病的预防,《淮南子》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减少患病机会,同理可证管理中,对医学管理的战略规划中,也要体现出,掌握规律,随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医院的医疗质控工作做到万无一失、未雨绸缪。做好对质控工作的监控与预防,建立在预防观之下,进行质控管理的标准建立、计划方案、调整创新。保证医疗质控管理平稳运行的同时,建立长远的发展的大局观,为质控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质控管理的防胜于治的“预防观”则是其创新性、前沿性的,它是质控管理科学性、整体性的发展保证。战略规划与防胜于治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3.2管理工作条理清晰先期预测工作尤为重要。做好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做好应对方案,是现今各大医院都具备的“医疗管理预案”。对医疗管理中质控工作的预测,也至关重要。这一年度中,医院会在质控工作中,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医院院管理层随之应对想到对策;做好对未来的规划与展望;实施执行的同时调整质控细节。医院的质控管理,不能仅仅完成制度的要求,完成文件的标准,也要将医疗管理层面及其相应的职能科室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医院时刻注入活力,只有将质控工作发展方向基调定位设定好,人才软实力储备好,管理战略规划好,就会为医院发展注入改革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最终做到:①质控管理必求责,权责明确,任务清晰。②质控管理必求本,物有本末,追根溯源。③质控管理当顺时,适者生存,顺势而为。

4结论

中医治疗培训范文篇10

1做好总体规划,完善规章制度

1.1组织机构方面

科主任挂帅监督,临床教师齐抓共管,临床秘书实际操作。详细记录温病临床教学文献,随时反馈信息,调整方法,提高质量。

1.2规章制度方面

按照临床见习、实习管理规范和规定,有监督有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1.3总体规划

1.3.1温病见习

中医7年制第4学年《温病学》课堂教学期间均安排穿插课间见习,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开放临床教学基地,组织同学利用晚上、周末、假日等休息时间进入温病病房见习,由病房临床教师负责介绍温病典型病例,以组织讨论的形式,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早接触多接触临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其临床实践能力。如斑、疹鉴别见习和风温、湿温、暑湿等病种见习,使温病教学真正理论结合临床,实现“课堂教学,课间见习”的温病教学新模式。

1.3.2温病实习

按班种、阶段不同要求,各有侧重。第一阶段:课间实习(第5学年的课间3个月)。要求了解温病常见病种辨治,同时要求掌握温病常见病的鉴别诊断和中医辨治。第二阶段:毕业实习(第6、7学年间18个月)。除要求掌握温病常见病外,还要了解岭南温病特色和最新发展方向。而温病学专业7年制学生则要求掌握温病常见病中医药辨治特色和温病与现代医学相关诊治。

2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条件

2.1完善教学场所,改善教学设备

完善必要的教育用房,如病区示教室、实验室、医生办公室及必需的电化教学设备。尤其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经过多年努力,现已经建成与重点学科相配套的具有岭南温病特色的病区温病实验室(分子生物试验室),为7年制学生进行临床课题研究和岭南温病研究提供良好条件,为高水平的现代中医药临床科研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2.2提高师资力量,重视学科建设

教研室承担了临床教学工作,因此,重视教研室的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是搞好临床教育的关键所在。在科主任挂帅下,选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医师作为临床师资,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同时,科室多年来形成“一帮一,一带一”的帮带传统,即由一位老资历教师帮带一位年轻教师,每一位新毕业到科室的老师都要挂靠一位老资历教师,通过老专家教授的传、帮、带作用来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室还通过外派进修,分阶段深造等方式积极为临床教师创造良好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条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申请科研课题,充实教学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基地学术水平。

2.3增强教学观念

科室上下时刻不忘教育学生,人才培养这一根本。增强责任感,树立临床教学观念,对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在临床教学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同学以示范。尤其是科室元老,学科带头人93岁高龄的刘仕昌教授,身为名老中医、终身教授,仍坚持每周一到病房查房,临床带教示范和会诊中医疑难病例。刘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模范行为为学生作出很好表率。正如孔子言:“其身正,不令也行。”这种良好的医德医风无疑对同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4积极教学改革,探索岭南温病特色教学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教学管理制度的转换,教研室积极配合学校临床教学和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探索新型中医7年制临床教育运行机制。在临床温病教学中,注意结合临床病例和学科多年研究成果,重点强调岭南温病具有明显的热象偏盛、易伤气津和多夹湿为患的特点,治疗上宜清化并举,顾护气津,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伤脾。突出中医特色和岭南温病特色。我们根据岭南气候、环境、人体体质特点提出岭南温病理论,使古典医学课程内容不断新生(有关成果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3强化专业思想,重视专业基础

从基础抓起。首先,强化专业思想,在温病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外院久治不愈的发热病例的成功辨治,让同学亲身体会中医药的优势,增强对中医药的信心。如本院2005年3月收治1例经外院治疗无效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例。该病是脑部深部真菌病,临床极少见,治疗棘手,疗程久,易复发,死亡率极高,但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多月,尤突出中医温病辨证优势,使患者各方面恢复良好,随访4个月未复发。这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说明中医药在某些疑难重病救治方面的优势。通过亲自参加发热病例的辨治,增强了学生对中医药救治热病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中医专业的兴趣。其次,要求学生起码掌握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这是温病临床学习的中心。最后,要求同学熟悉温病常用方剂。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带教老师在查房时随时抽查学生,监督他们勤学、多练,打好基础。

4重视教学方法,立足综合育人

以争取最佳临床教学效果为目的,实施多方位、多途径临床教学法。具体措施如下。

4.1主治查房

每周的主治查房内容丰富,是对学生中西医基本技能的培训。

4.2主任、教授、老中医查房

每周的主任、教授、老中医查房,更是内容丰富,通过这些“指点江山”的老专家对疑难病例的精辟讲解和讨论,使同学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提高专业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把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如刘仕昌、彭胜权教授曾会诊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西医治疗无效转请中医。刘老、彭教授予停用全部西药,中医按卫、气、营、血辨治,早期予清热凉血解毒,中期予养阴凉血,后期予补血凉血,效果斐然,使患者从垂危状态恢复稳定,坚持纯中医治疗,使血小板从2000上升至8~10万。诸如此类的病例分析使同学们深得中医精髓。

4.3疑难病例讨论

每两周1次的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临床的疑难病例讨论,加深了同学对一些疑难病的了解,巩固临床所学,效果显著,深受同学好评。

4.4小课制

举行每周1次的结合临床和专业的小课,加深对一些特殊病的了解,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巩固临床所学提供了极大帮助。

4.5学生跟师

每位学生每周都安排1次跟导师出门诊学习时间,直接学习导师经验。

4.6转科考试制

要求每位同学在本科室实习结束前参加转科考试,由带教老师考核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收治病人书写温病病历的能力。考试成绩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实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