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组织在促进学风建设中探讨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7-07 16:48:42
导语:学生组织在促进学风建设中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学风建设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高校内良好的学风建设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大学发展观,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但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环境的多样化从行为举止、道德规范和思想意识多维度地影响着高校学生发展,进而影响着学生组织的积极性、正规性和纯洁性,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一大支点,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会推动高校学风建设正向发展,文章从学生组织推动学风建设的角度出发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学生组织促进学风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学风建设;学生组织;班杜拉理论
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把青年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因此必须要把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今国际格局动荡,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学生是我国实现一超多强的重要支撑,因此要求我国高校要解决如何培养大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的根本问题。学风一般是指高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与风气,优良的学风建设是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体现,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标准,同时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不变的主题。在推动学风建设发展因素中,学生组织对于学风建设的影响不可忽视,学生组织作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群体,具有活动范围广、影响力大和传播能力强的特点,是连接学校和学生的桥梁,也是以学生视角传承学校精神的重要载体。从高校角度看,学风建设会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从学生角度看,良好的学风建设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目前推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仍受到环境、学校内部以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对于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因此本文以学生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出发点,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探索学生组织促进学风建设的路径,从而促进高校高水平人才建设,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对学风建设的研究从2010年开始出现喷井式增长,大部分学者围绕着学风建设展开开发研究和管理研究,还有一部分学者围绕着高校学风建设进行研究,有少数人是在特定的环境或主题下对学风建设进行研究。各位学者研究主题不同,但大致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风建设的定义和作用研究
马博虎、李娜认为学风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1]。陈玉栋从三个方面对学风的概念进行理解。他认为:首先,学风与人们的学习活动密切相关,所阐述的问题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其次,学风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同时存在实质上的共性要素,均具有各自的目的、形式和主体。最后,学风具有相应的引导作用。针对于高校学风而言,优良的学风能够对高校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邵兵、张勇和彭飞认为学风建设是指对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进行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实践行为[3]。
(二)学风建设的途径研究
杨晓东认为加强学风建设可以从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加强教师责任感教育,增强对学生的示范作用;通过学团部门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做人意识;加强教育教学制度与法规建设,重点整顿高校学生考风以及整顿学校周边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4]。金文斌从教风和学风两个方面提出推动学风建设途径。教风方面,要加强教师理念信仰与职业道德,并且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育和谐共融的师生关系。学风方面,要制定可行的培养方案,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塑造求真的求学精神[5]。王涛指出应该围绕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来推动学风建设,如建设优良的师德师风,营造校园文化,良化教学效果,建立奖惩机制,搭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平台[6]。
(三)学风建设研究方法研究
目前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方法主要围绕着调查问卷法以及一些数学建模方法展开调查研究,还有部分学者基于管理学理论来提出推动学风建设的对策。苗红霞、王志华、刘群选择山东省5所院校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并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得出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并作出综合评价[7]。张挺面向学生发放了1000份问卷对学风状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8]。谢俊慧根据00后大学生的特征,从学生、教师、高校、社会四个层面分析了影响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邀请专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推动学风建设的路径[9]。杨子天、温上海用关联分析算法将高校一卡通、教务信息系统、学生工作数据等多渠道多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辅助[10]。通过对国内学者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不同学者通过不同视角对学风建设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对于学风建设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表面,大部分文章还停留在对政策以及字面意思的解读,使高校对学风建设没有良好的入手点。二是上述研究大多数都是以自上而下的视角来解读学风建设的内涵和路径,对于从某一个点入手研究学风建设的文章较少。三是对于推动学风建设路径过于单一,在新时代的情境下,对于促进学风建设路径应随社会的进步而改变。
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是目前在社会学界经常用于研究学生教育的理论之一。徐欢、吴国斌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观察,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观察和凝练,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三元交互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自我效应理论四项内容,该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受到个体和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并且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模范来改变[1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观察学习理论、三元交互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自我效应理论四部分内容(如图1所示)。其中最主要也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观察者可以通过观察被观察者的示范行为进行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复制被观察者的示范行为,而是加入自我理解。这个环节由四个过程组成,观察者通过注意过程观察和学习示范行为,然后在保持过程和行为重视过程中对示范行为进行消化和吸收,最后通过动机过程将行为重现。第二个是三元交互理论,班杜拉指出个人的认知和行为与环境因素是不可分开的,三者之间相互决定,相互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与环境正相关,相反当人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时,所处的环境也会跟着改变,因此不能把三者单独放在比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观察者在自我观察环节将消化后的示范行为进行评价并不断完善,随后在自我评价环节过程中形成对外展示前的心理预期来衡量与示范行为之间的效果差距。效果差距所产生的情绪会在自我反应环节中给观察者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最后一个内容是自我效应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效应是衡量观察者的认知、行为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影响程度。受到成败经验、观察经验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成败经验是自我效应形成的前提,观察经验是观察者行动的基础。观察者首先通过成败经验来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对应的能力,再通过观察经验预判事情的心理预期以及结果。此外观察者的自我效应还受到能力强的示范者的言语劝说和自身情绪的影响。所以依据上述的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学风建设可以通过树立某一个人或某个组织为示范者,让学生们作为观察者在认知上产生学习和观察的意愿,进而模仿示范行为,实现正循环效果,促进学风建设正向发展。那么作为开展学生活动主战场———学生组织应在学风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
三、学生组织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组织是以学生为主力军,是开展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协助学校开展一系列工作的重要力量。学生组织能依据自身优势,通过“二课”阵地,搭建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平台,推动校园内学风建设的良性发展,作为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促进学风建设过程中仍受到互联网、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认知性、稳定性和认识性问题,对学风建设的效果目前仍有一些局限性。
(一)自媒体下对学生组织的认知性问题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近几年以自媒体形式出现的各大娱乐软件大行其道,信息之间的界限逐渐削弱,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影响改变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理论,当这类具负面影响视频大肆传播后,学生会下意识地模仿视频中“被观察者”的模样,导致学生干部对学生组织存在的意义模糊化,出现一些违纪现象,不利于学风建设。
(二)学生组织营造的学习环境稳定性问题
相较于其他学生组织,高校学生会的特点要求学生会中的学生干部不仅要成绩优异,工作能力也要突出。班杜拉认为环境和个人认知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当学生所处的环境积极时,个人认知同样也会积极化,反之,则会消极甚至极端化。学生会作为学生代表的集体,在营造学习环境中有着重要“带头雁”作用。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学生会更多的是某一次活动中的组织领导者,如果学生会整体的学习成绩不佳,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到表率作用,也代表着他们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权威性,举办的一些活动也不会有学生来参加,不利于学生个体发展以及学风建设。
(三)家庭对于学生组织的认识性问题
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不断的升级与更新,教育方法也层出不穷。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一些想法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决定。有很多家庭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发展并没有达到正向的引导,家长会干扰孩子在校内的发展,尤其是面对学生组织的态度尤其强硬,他们认为参加学生组织没有意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那么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观察者在开始某项工作之前会衡量自己有没有胜任的能力,这种认知会受到言语劝说的干扰,尤其是当劝说者的声望、地位都很高时,言语劝说的效果会成倍增加。因此当学生听从家长极端的劝导后,他们认为加入学生组织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在平日表现中也会失去一定的活跃性,不积极参加举办的活动,会失去很多表现的机会,个人发展受限。
四、学生组织促进学风建设的路径选择
学风建设是高校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风建设的好坏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风评和发展,可以说是高校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高校学生会组织和学生会成员是开展课余学生活动的主力军,学校可以通过学生会组织举办各种课余活动来培养学生能力,增长学生见识,加强学风建设。那么作为学生会成员就要在学风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大学学习,优化教育环境,加强学风建设。因此,从学生会组织角度出发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为学风建设提供了路径选择。
(一)加强学生组织党建工作
加强学生组织党建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也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因此应该把党建工作纳入到学生组织日常工作中。通过学生组织的特点来引导和组织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转变学生对于大学学风的态度,形成正确的大学学习观、生活观和发展观,使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能够最短时间内找到学习目标,脱离迷茫期,找到学习动力和方向,焕发学习热情,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和磨练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组织中,因为学生会的组成人员大部分为学生,因此可以通过“小班思政课”进班级和寝室,让学生会带头开展党建工作。将“小班思政课”模式与学生组织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会的支点作用,进一步强化育人效果。依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学生会部门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应根据工作内容和特点,与各年级辅导员联动,开展系列“小班思政课”内容,作为示范人员传授知识或优秀经验,从党史知识宣传、爱国主义教育、专业认可、励志求学等课程主题出发,前期以学年为单位,通过“试讲 培训”确定授课人员、教学主题和授课时间。中期开始授课,最小可以以寝室为单位达到“1∶6”的授课范围,与之前大班课不同,缩小授课范围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小班思政课”课堂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后期当课程结束后,利用假期时间对本学期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并逐渐对课程体系进行升级。通过这种形式,转变传统以教师为授课角色,学生吸收程度不高的状况,进而为推进学风建设打好基础。
(二)强化学生会队伍作风建设
学生会组织想要以团体的力量促进学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学生会内部作风建设,其中包括学生会成员的选拔机制以及培养机制。在部门负责人选拔过程中,将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作为衡量的第一标准。因为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来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模范示范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而学习是高校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又是学风建设的主要方面。那么作为从学生群体中选拔出来的一批部门负责人,虽然名义上称为部门负责人,但他们的身份仍是学生,因此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平衡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是首要工作,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面前,更应该展示出模范作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传递一些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让低年级学生来学习和模仿,促使他们更快地找到学习状态以及发展目标。在学生会组织中,低年级学生一般会充当部门志愿者的角色,从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来了解部门,因此作为部门负责人,在学习好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开展的部门工作更容易获得信任和支持。在学生干部培养方面,应给予一些政策上的鼓励,形成隐形标准,激励学生不断学习,推动学校学风建设。因为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自我效应内容,学生在面对某个任务时,为了使效用最大化,会通过成败经验以及观察经验来控制自己的努力程度,那么通过选拔机制设立硬性指标后,选拔成功的学生,属于一种成功经验,再在一些政策上给予鼓励和偏向,会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这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成功经验可以让他们知道差距,这些差距就会带动一批人努力地向成功经验靠拢,逐渐形成以点代线,以线代面,利用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来改变所处的环境,推动学风建设。
(三)通过学生会各部门开展学风建设活动
在学生会组织中,设立学习部、生活权益部、宣传中心等部门,其中学习部是专门负责学生学习的部门。可以以该部门为阵地,开展针对性的活动。首先,构建学习互助平台,该平台对全体本科生开放,当低年级学生在高数或者专业课上遇到不会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时,可以在该平台发布,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答疑的场所。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可以让较活跃的学生开展全体性的课业指导,因为相较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从学生角度的答疑更能让同学们理解。其次,学习部可以带头开展朋辈教育、简历编写培训、就业经验分享等一系列讲座性、实操性活动。这些活动均是从树立典型,引导学生观察获得的奖惩角度出发推动学风建设。朋辈教育可以围绕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寝室、三好班级等荣誉展开,根据不同情况按年纪开展专题性讲座,鼓励学生通过事迹分享模仿其发展路径达到促进学风建设的效果。开展就业经验分享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目前就业岗位的需求。当素材累计一定程度后,可以汇编优秀学生集锦,在集锦中写清学生获得的成绩与奖项以及毕业后的去处,最后附上大学四年的心得体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推动学风建设。作为学生会组织中的另一个部门,生活权益部要健全学生权益维护流程,定期收集学生在学校或学院建设上的意见,开展权益会议,并且申请一个权益邮箱,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提出建议和问题,并安排专人及时将意见解决结果给予反馈,若学生提出的意见实现不了,也要说明原因。因为学生认知、行为与环境三者相互影响,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好学生根本权益,就是间接地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自我能力培养上。
总之,高校学风建设一直都是高校发展避不开的话题以及工作重点,这些与学生的认知、行为以及所处环境都密不可分。学生会组织作为一个支点,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从学生组织与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入手,阐述了自媒体、家庭观念等因素影响学生会组织阻碍学风建设的发展。其次,探索了学生会组织应该从学生干部、部门职责两个方面出发规避阻碍因素,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和开设对应活动来推动学风建设。最后,学生会组织作为高校内的一个大型学生组织,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因此加强学生会组织管制和梳理,使其更有效地发挥部门职责,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本上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起到树立典型的带头作用,这样也会更容易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对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雷 汪楷博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