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及人文精神培养策略-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9-14 11:07:3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有经济层面上的竞争,文化竞争也是重要内容。民族凝聚力与文化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同样也决定着国家在国际中的竞争地位。大学生作为建设国家的重要储备力量,在校期间必须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毕业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高校随着不断改革与发展,虽然逐步扩大了招生规模,但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够重视,有些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没有融入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这限制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因此,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工作的主要方向。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面对的挑战
(一)人文精神培养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同时,学生还需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解放思想。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还是当代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近几年,虽然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活动,并且在思政教育中增加了很多与人文精神相关的内容,却并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从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文精神培养活动。
(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人文知识占据很大比重,但若仅仅掌握了人文知识,无法将其灵活地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则无法发挥人文精神的现实作用。具备人文知识只不过是初步了解人文精神的前提,实际上,人文精神的培养属于一种精神教育,其本质并不是让学生存储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人文精神,加深其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将人文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人文精神的培养要结合专业课程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为了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进一步提高人文精神培养的效果,增设了大量与人文教育相关的课程,并在校园中建立了很多人文社团,定期举办一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活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但还不够,应该将之融入专业课程中。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学习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课程,所以对本专业的知识往往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人文教育知识融入专业课程,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应该明确专业教师才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力军,若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人文教育知识,将会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更加轻松地培养人文精神。
(四)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人文精神的培养属于一种精神教育,所以,这也意味着人文教育与知识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若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只会让人文精神教育变为知识传授,最终导致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却没有人文精神。现阶段,多数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灌输大量的人文知识,使学生长期处于对人文精神的浅层认知,无法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的教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人文体验,升华学生的情感。
二、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一)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样也不例外。而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政教育是一项重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解放思想,提高思想觉悟。高校在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应将最终目标放在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层面上,从而让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时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主体性道德人格指的是一种相对自由、理性和独立的道德人格,不仅反映出社会强调个人自由,同时个人也强调社会的责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降低授课的专业性门槛,选取的案例尽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增强人文教育课程的趣味性、生动性,这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手段。
(二)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的利益格局也出现了较大变动,这同样会给高校学生带来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人文精神培养工作时,要时刻关注社会与经济发展,提高自身视野,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从容面对今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高校也应该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可以在现有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基师与道础上,不断提升其深度与精度、品质与内涵,开展艺术、科学、文化竞赛等活动,彰显人文精神的价值,巩固思政教育成效,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人文学科体系建设
高校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要加强人文学科体系建设,适当融入艺术、哲学、历史等学科内容,促使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一同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社会发展保持统一,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得到综合发展。同时,高校在开展人文精神培养活动时,还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增设一定比例的人文教育实践课程,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人文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掌握的人文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以此检验自身的人文知识掌握水平,实现人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统一。(四)强化教师的人文素质高校思政教育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相对较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效果,尤其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人文素质更加重要。在大多数学生心中,教师就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品格素养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高人文素质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为接下来的人文精神培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高校应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一方面,高校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发展需求,以现有的思政教材作为基础,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探讨,完善思政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除了在课堂上阐释教材内容之外,还要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作为延伸的主要方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确保思政教育内容中关于人文精神的知识更加突出,让学生找到思政教育的趣味性,深刻体验人文教育的新颖性与可操作性,实现有效的人文精神培养。
(六)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手段较为枯燥、教学理念相对滞后等方面,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降低积极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不高。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高校可以将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引进校园中,对在职教师进行统一培训,确保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并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看待事物时,可以在课堂中应用一些特殊的几何体,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面的不同之处,再循序渐进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明白今后看待事物时不能过于片面,要从整体出发。此外,由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受我国相关政策影响较大,因此与时事政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结合实际案例开展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比如适当穿插一些我国最近的时事新闻或政策改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帮助,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另外,教师的授课要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多选择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以此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效果。
三、结语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仅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还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应通过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加强人文学科体系建设、强化教师人文素质和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等方式,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效果,确保学生能够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作者:范慧涛 张佳硕 贾飞霞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