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对分课堂对学生的影响-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12-22 08:48:56
摘要: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与信息渠道多元化,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对教师和课堂的关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把教师讲授时间与学生讨论时间对分并错开,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时间。采用此模式后,学生上课看手机的比例显著降低,课下自主学习的时长显著增加,60%以上的学生非常认同该教学模式,70%以上的学生对此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表示满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关键词:对分课堂;网络时代;学习效果;综合素质
网络“泛娱乐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及时性等特征。在资本逻辑运转及新媒体技术助推下,娱乐超越自身限度渗透到社会各方面[1]。对于成长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学生而言,长时间保持对教师的关注比较困难。高校学生缺课、上课玩手机、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普遍存在[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有的教师以幽默风趣与表演性强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3],但教师不是演员,片面强调提高教师的讲授能力,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内容虽丰富系统,但单向灌输,学生被动跟随,不能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尝试问题解决,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4]。讨论式教学是教学改革上的一种尝试[5]。但教师讲完,立刻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对所讲内容尚未完全理解和充分吸收,很难有新颖的看法。国内高校的学生一学期需要修七、八门甚至十几门课程,为了提升综合素质,学生还要参加各种兴趣社团,以及参与集体活动。据调查,30%的学生有辅修其他专业或者考取一些资格证书的安排。在网络化及忙碌的大学生活中,学生很难静下心来阅读较多参考书目及资料,在讨论的开放性特性下,讨论浮于表面,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能力目标方面的效果有所降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革新,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取舍折中。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类似传统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其他类似讨论式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把教学在时间上清晰地分为3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为pad课堂(padclassroom)。那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可以解决学生上课知识掌握不牢,课余时间无所适从,不能合理、科学地安排学习的普遍问题?是否可以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达到学生重要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一、学生使用网络现状调查
本问卷共随机发放183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100%,文中所有图表均根据本次调查整理所得。在问卷中,使用对分课堂教学的有67份,未使用对分课堂教学的有116份;女生占比72.1%,男生占比27.9%。如图1所示,周一至周五,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长3小时以上的占比超过80%,周末,此占比也超过80%;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长5小时以上的占比超过40%,周末,此占比也超过40%。而学生在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学习时长(包括上课时间在内)在5小时以下的占比超过50%,周末,此占比超过70%。由此看出,学生学习时长存在明显的节假日分界线,而上网时长在节假日与非节假日差别不明显,这说明,上网已成为学生每日相对固定的行为。而在上网所做事情的排序里,94.54%的学生选择上网聊天,89.62%的学生选择上网看电视、电影、听歌等休闲娱乐活动,40.98%的学生选择上网打游戏,67.21%的学生选择上网购物。虽然有70.49%的学生选择上网查询资料,但对上网所做事情按照时间长短进行排序时,只有2名学生把上网查询资料排在第一位,其他181名学生都将其排在了上网聊天、休闲娱乐之后,甚至排在最后一位。可见,上网聊天、休闲娱乐等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常态。
二、采用对分课堂对学生学习时长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最核心的特点是本堂课讨论上堂课的内容,称为“隔堂讨论”。除第一周和最后一周外,每周课堂的前一半时间学生讨论上次课的内容,后一半时间教师讲授新内容,先讨论后讲授,先温故后知新。这种教师讲授、学生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上课注意力更集中,课下学习主动性增强。如表1所示,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平均每节课不看手机的比例为35.82%,显著高于未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比例(10.34%)。而平均每节课看手机时长在1~10分钟和10~20分钟时长的学生,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比例显著低于未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比例。平均每节课看手机时长在20~30分钟与30~40分钟的学生的比例相对较小,且没有显著差异。这部分学生一般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律性差、网瘾大,依靠单纯的教学改革很难改变。总体上,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与学习专注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表2所示,本学期课下一周学习本门课程的平均时长在1小时以下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占比为20.90%,显著低于未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的比例(51.72%)。而在1~3小时与3~5小时的时长段里,采用对分课堂的学生占比又显著高于未采用对分课堂的学生占比。同时,在5~8小时的时长段里,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对于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有67.17%的学生深刻意识到课下不学习很难参与课堂讨论,缺课也会影响整组讨论。因此,总体上看,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三、对分课堂对学生综合素质产生作用的机理分析
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在讲授环节,介绍教学内容的框架、重点和难点,不覆盖细节。在讲授和讨论两个环节之间,学生有一周的时间阅读教材、完成作业,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内化吸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下次课堂上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讨论交流。针对这种学习方式,本调查通过设计5个等级的评价方式来揭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产生作用的机理与机制的过程。对于教师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熟悉章节内容,理解重点、难点,为课后学习打下基础,67.17%的学生非常认同与认同,29.85%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效果一般。对于对分课堂以亮考帮(学生在听课、读书、完成常规作业后,要总结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称为“亮闪闪”。要把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用来挑战别人,称为“考考你”。要把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或想要了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在讨论时求助同学,称为“帮帮我”。)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章节内容的认真学习,为分组讨论做好准备,62.69%的学生非常认同与认同,32.8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62.69%的学生非常认同与认同对分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互相促进、化解疑难,达到对章节内容的深入理解,但有34.33%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73.13%的学生非常认同与认同对分课堂鼓励平时学习,把有效学习分散到整个学期。每一周,学生课下都需要对所学内容内化吸收,并以作业形式体现自己的学习成果,23.88%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61.2%的学生非常认同与认同对分课堂以学生的分组讨论为开端,温习上次内容,自然进入后续内容的学习,无需导入技巧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35.82%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总体来看,60%以上的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认同与认同的,20%~30%的学生认为一般,不足3%的学生不认同,没有人选择非常不认同。如表3所示,在本学期课程对学生能力提升最大的方面,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选择自我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显著高于未采用对分课堂的学生占比。65.67%的学生非常认同与认同在对分课堂上,教师有引导,但不穷尽,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67.19%的学生非常认同与认同对分课堂把互动交流放到课堂上,学习环境好,学生带着问题来,相互协作,共同解答。学生学会借鉴他人视角,相互启发、促进,深化理解,对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明显。在调查中,62.68%的学生非常认同与认同对分课堂通过布置传统作业,总结亮考帮,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明显。59.7%的学生非常认同与认同对分课堂通过先分小组讨论,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明显。52.21%学生非常认同与认同对分课堂布置作业,总结亮考帮,对突破思维定势、提升创新与探索能力有推进作用。尽管在提高能力最大的单选中,对分课堂对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与探索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凸显出来,但通过学生的分项选择,50%以上的学生非常认同与认同对分课堂对其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与探索思考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30%以上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10%以上的学生认为稍微有点,没有学生选择没有任何提高。由此可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采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
对分课堂的授课原则是精讲和留白[6]。教师精讲的部分是讲解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其他内容的关联和关系、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等,是做引导性、框架式的讲授,是在相对宏观的层面上,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明白了学习内容对自己的好处,了解了学习内容的整体图景,知道了自己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学生会对知识由被动灌输转为主动汲取。对分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理念[7-8]。调查结果也显示,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77.61%的学生认为并没有加重其学习负担,70.74%的学生认为对分课堂很好,72.75%的学生很满意自己在对分课堂中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网络时代背景下,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建波.“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72.
[2]崔艾举.从逃课现象看高校改革的着眼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9):114.
[3]宋德发.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540.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6.
[5]陈兰萍,贾淑云.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6(1):74.
[6]马陆艳,张学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讲授”的特点[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74(10):75.
[7]廖明星,张学新,黄大星.对分课堂教学的课堂生态释义[j].教育观察,2021,10(41):10.
[8]尚小华,张学新.对分教学范式与创新思维的养成———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分析[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6.
作者:胡雪枝 张学新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 上一篇:
- 下一篇:
网络时代对分课堂对学生的影响
2022-12-22 08: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