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评价理论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26 15:18:34
财务风险评价理论范文篇1
关键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企业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 1.4x2 3.3x3 0.6x4 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 (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 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 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①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图3是现金成本分析模式,即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常采用赊销方式,但往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由于长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建立后评价机构
↓
确定评价项目
↓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
资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
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
总结与反馈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陈忠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3]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郭复初.财务新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侯红兵.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健全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论丛,2003,(5):60—62
财务风险评价理论范文篇2
关键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企业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 1.4x2 3.3x3 0.6x4 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 (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 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 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
3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建立后评价机构
↓
确定评价项目
↓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
资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
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
总结与反馈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陈忠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3]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郭复初.财务新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侯红兵.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健全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论丛,2003,(5):60—62
财务风险评价理论范文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问题;对策
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与国际先进体系的比较,可以发现,无论从体系的建立还是具体的运作上,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与国际水平相差很远,尤其是在财务风险评价系统的完善性上差距很大。而且,大部分企业没有从灵魂深处对财务管理的关键作用有透彻的认识,在财务风险的控制上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时由于没有给予足够的理论支撑,实际经验也相当不足,导致了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积累了大量弊端,极易发生财务风险。
一、当前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体系的弊端
(一)不能深刻理解财务风险体系的内涵。从现状来看,我国的财务风险体系的建立,无论从理论基础还是内涵、以及具体的应用,在世界范围上都处于落后状态,企业的管理阶层中广泛存在着轻视财务风险的管控的问题,只注重当下的获利水平,没有从企业长远利益着眼进行考虑。企业举债进行投资时,由于领导层仅将眼光停留在其收益与成本的降低,不重视负债率指标的指导意义,从而在企业未来运行上出现了相当多的危机。并且,因为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不重视,造成了领导层对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认识与分析上的缺失,内部环境方面,由于没有能够将财务的具体情形实施有效调研,缺乏专业性人员,在风险制约的机制上也相对缺乏,在企业发展水平上的错误判断等会令其在风险的预判上失去相应的能力。企业外部存在的风险是由于企业对企业范围以外的环境缺乏科学理性的分析,以一成不变的观念看待市场变化,在市场风险的研究不力,在对手分析上不全面,造成企业风险体系的建设落后,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危机。(二)未从实际出发组建符合实际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企业之间由于行业的区别,其各自的发展方向也不相同,所以在不同类型企业中推广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也应有所区分。大部分的企业当中,财务风险体系的运行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缺乏主动性,更缺乏理性的选择过程。当前国内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无鲜明的特征而言,没有联系企业所归属的行业状态落实运行,不同行业在评价体系上只有一套系统。无论是企业从事哪一方面的行业,由于行业专业之间的差异,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相应的风险评价方法与管理体系是不可能相同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更是千差万别。同时,当前企业风险评价体系在财务方面的建设是缺少科学论证的,在实施分析的过程中只重视定量工作,对于其性质的认定是不足的,仅依靠固定的数据、报表来分析企业财务的风险程度,未考虑市场的动态变化,在此背景下,采用以往的公式与算法,不能以动态的理念实施评价,而是实施封闭、固化的研究,是无实用性可言的。(三)相关专业人员与管理团队严重不足。企业的正常运作与相关专业人员与管理团队的选择是息息相关的,管理团队与人员的专业性的强弱,决定着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运行效果。当前大部分企业并没有专业的理论研究团队对其运行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调研,在财务风险上没有足够的认识。未给予外部环境足够的重视,同时缺乏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如果再加上对财务风险管理成员素质的低下,就算企业在思想上有了一些转变,且在相关部门引进风险控制人员,然而由于人员不具备专业培训的背景,未接受过完整系统地风险评价体系的学习,最多只是与财务相关的专业,在其风险管理上只有基本了解,只能在企业会计中已经显现的风险实施控制,而在财务管理上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能从专业角度进行完整评估,对企业财务风险不能实施有效的管控。(四)相关体系的设计中的非财务指标。设计不谨慎企业财务系统如果想正常运转,其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于企业的财务贡献极大,符合企业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然而当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在设计过程中仍有不足,许多时候未将非财务指标做严格分析。以企业风险为对象的财务风险分析,采取的分析方式为定性与定量相整合的方式进行,然而数据只能反映某一时刻的固定值,并不代表企业全部,如果仅仅对某一数据进行研究,则这种分析方法是片面的。必须以非财务指标进行辅助管理,方可将财务指标未涉及的部分进行完整化处理,在当前严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以市场定位与服务质量为工作目标,时刻重视企业本身的创新水平,与各方特别是金融部门进行持续的联络,通过以上措施方可将风险评价体系在企业财务建设中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以上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在企业财务风险体系中的实际作用是愈发明显的。
二、改进当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相关措施
(一)在意识上提升对财务风险体系的理解。管理层在企业发展中指引着发展的方向,在风险评价体系的具体运行中,不应只关注内部的运作,应以长远的发展策略去适应市场变化,甚至将眼光投向世界市场,关注全球经济走向,在面临未来的世界经济竞争以及充满变数的国际市场,只有实现“走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充分认识到竞争对手的经济状况以及具体的评价体系运作情形,相互借鉴,才能逐步实现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飞跃。企业内部因素的分析一定要建立在与外部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企业高层应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与目标有明确的理解,如制造型企业,一定要对产品的属性有透彻的认识,了解产品的优缺点所在,以及未来可能的获利水平,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之后,将实现的利润有多少,以及达到利润的预期所需成本,对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所应选择的类型与建设流程实施进行监督,使企业具备足够抗击风险的能力。正确的决策要以有力的执行为支撑,这对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要求,不仅要重视强化业务素质,还要加强其思想建设,使其意识到财务风险关乎企业与个人的切身利益。(二)从结构与制度上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当前企业发展财务的风险控制中,建立健全合理、符合现实的风险评价体系是工作中的重点,其中结合具体实际是重中之重。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进而组建成覆盖各个方面的风险评价网络,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评价的同步性,通过网络体系进行的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不管涉及企业的领导层还是企业的财管层,均能够利用这个体系,及时准确地得到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企业的决策层与管理部门以分类汇总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分析,为财务方面的决策建立基础,相关管理部门也能利用这个系统开展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财务部门获取相关信息与加强管理上面的时效性与高效性。而且以此为依托,组建相应的风险管控体系,能依据在财务实践中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做进一步分析比较,对将要出现的风险开展预测,并按预案进行应对,保证企业的利益。同时还要注意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效性,这是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质量密切相关的。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状况,需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持续沟通,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从企业自身出发,要注意对负债的认识,对于负债的科学运用,能保证其的可控性,就可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收益杠杆,对企业是有利的,能大大缩减企业支出,为企业创收。(三)提升专业人员与团队的技术水准。团队与成员的作用是所有体系得以正常运转的动力所在。所以,企业如果要逐渐进步,就必须对其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维护与改进,第一应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成员的专业性水平,第二,认真对企业内部人员,尤其是涉及财务管理的相关成员,必须要通过培训实现风险管理水平的飞跃。企业应对其中的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奖励,让高素质的人员以此为契机实现更好的发展,要重点关注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上的用人机制,才能保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质量。在进行企业的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才团队与外部环境的动态调整,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与激烈竞争,保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现机动性与有效性。(四)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中融。入非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非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由于其与财务的非直接关联,常常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被忽略。实践中的非财务风险管理,具体表现为关联方交易和对外担保方式。尤其在关联交易过程中,其具有区别与其他方式的突出特征,占股份居多的股东有可能利用其优势大规模利用公司资本来获利,此类形式的交易极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中的假账与为私利而操纵交易等违法行为,因而在实施此类交易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分析风险因素。在实施对外担保的过程中,通常都以企业担保方式进行,其对于企业的财务威胁较大,企业的财务水平很可能由此而大幅下降,造成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因此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应及时对此进行分析,以保证风险评价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结束语
随着“地球村”的概念逐步深化,企业必须经历地区、全国、甚至全球经济的不断冲击,其今后的竞争将进入愈发白热化的阶段,企业财务水平与对抗风险的实力将决定其未来。所以,必须从思想入手,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设成为完整、成熟的系统,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实力完成对风险的防控,促进企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罗吉平.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学习,2018(18):59-60.
[2]吴建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纳税,2018(19):43-44.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财务风险评价理论范文篇4
[摘要]通过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基于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从预防高校财务风险和化解已出现的高校财务风险两个方面进行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控制策略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为我国高校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条件。由此各个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问题随之而来,一方面为维持高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需要大量的高校建设资金;而另一方面,国家无法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满足所有高校的建设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高校普遍“举债兴教”。因此针对高校财务风险相关研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在分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财务风险特征分析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受国家财政的支持且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财务风险不会表现为因资不抵债而破产,而是通常表现为流动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等。因此本文定义高校财务风险为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无法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基于上述分析,高校财务风险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1.1高校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高校具有公益属性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只能用支付能力评价高校的偿债能力,无法准确评价高校的长期偿债能力。高校所贷资金大部分用于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此类项目所需资金大并且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并且其未来经济效益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使得高校财务风险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1.2高校财务风险的强破坏性
高校财务风险具有更强的破坏性,因为一旦高校发生财务风险,高校只能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所谓“开源”,高校的一般措施是扩大招生规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学费,尤其是扩大高学费生和在职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所谓“节流”是对学校正常财务支出的非正常削减,例如降低学术成果奖励标准,削减学生实习经费等。这些行为会导致高校人才流失,教育质量下降,进而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2.1高校财务风险内部成因分析
2.1.1偿债能力不足
高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收入:①国家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日常支出如教职人员工资、教学经费、行政管理经费等。②科研经费,为专款专用,只能用于科研支出。③学费、住宿费等事业收入,其通常作为高校日常支出的补充。④校办企业经营收入及捐赠收入,这部分款项数额较小,不能满足高校大规模扩招和高校校区基础设施的需求。由此可知高校的自身偿债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财务风险。
2.1.2经营水平较低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自办企业开始逐步与高校母体脱钩,从事相关经营活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这部分自办产业本身并没有法人资格,甚至其法人为母体高校负责人,因此其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就由母体高校来承担,而且企业决策受到高校行政干预,与此同时,高校自办产业还继承了母体高校的巨额债务,其经营收入用于母体高校还债,导致其不能进行正常的投资扩大再生产和经营,也阻碍了其正常发展。所以在校企产权不明、财务捆绑的情况下,往往自办产业的经营水平也较低,从而加剧高校的财务风险。
2.1.3资金支出控制不严
高校需要资金支出的项目众多,日常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都需要支出。如果高校的财务管理落后,财务支出制度不够规范,极易出现高校财务失衡的风险。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对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存在好大喜功、盲目跟风的情况,随意扩大借贷规模,投资项目不考虑高校自身成本。在高校所需还贷资金和日常必要支出相冲突的情况下,将会加重高校财务风险,引发资金链断裂。
2.2高校财务风险外部成因分析
2.2.1教育体制改革因素
高校大规模扩招后财政拨款却没有相应的大幅增加。高校的公益属性,决定了财政拨款仍是高校各项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尽管财政拨款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是国家财政拨款必须统筹兼顾全国各地区的教育情况,因此导致了财政拨款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不能匹配,相对高校规模的扩张速度,财政拨款无法同步增加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高校一般选择向银行贷款以弥补教育经费缺口,这一行为使得学校将来面临高额银行贷款利息和欠款,为高校财务埋下了隐患。
2.2.2财政政策因素
由于高校扩张速度与财政拨款增长速度不匹配,国家一定程度上鼓励高校通过向银行贷款来缓解经费不足,但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这一行为,因而形成了较为宽松的贷款环境,使得高校忽视自身还款能力大举借贷,给高校带来了财务风险。国家从2001年以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此之前,高校的财政拨款、学费及住宿费收入等都储存在各个商业银行的高校账户内,这笔资金数量大、稳定性高,并且有巨大的增值潜力,有这笔资金作保障有利于银行放款给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高校失去了存储在商业银行的稳定资金,银行也出于对信贷风险的控制而减小贷款数目甚至终止贷款。上述政策因素都为高校财务埋下了隐患。
2.2.3资金使用情况监督不到位
政府利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监督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同时利用审计部门审计高校资金使用情况,但是由于高校的相对独立性,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政府始终没能形成对全国高校的全面有效监督。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政府不能合理评估高校在其债务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阻碍了高校财务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形成,加剧了高校财务风险。
3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3.1财务风险预防策略
面对日益加剧的高校财务风险,高校通过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来预防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部门需要结合本校的发展规划,以及本校的偿债能力、运转能力等情况,对本校的中长期财务收支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并且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和财务收支实际完成情况,对本校的发展规划进行不断修正,使得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成为高校科学决策的依据。高校预防财务风险首先要树立财务风险的意识,尤其是高校领导者和高校财务人员。领导者需要正确认识学校所面临的风险,财务人员作为管理者、监督者,更应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高校领导者组织制定完善的贷款管理制度,财务部门运用财务知识优化贷款结构,加强预算约束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力,强化财务收支管理。
3.2财务风险化解策略
如果高校财务风险发生,则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即风险化解。化解风险的两种途径是风险自担和风险转移。风险自担即高校自己承担所有风险,通过各项收支的结余来偿还债务。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进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需要高校削减不必要的支出,并且通过加强资产运作和提高自办产业经营水平来增加财务收入。如果负债超出了高校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则需要进行风险转移,即将财务风险转移给利益相关者,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政府主导债务风险转移,通过补贴利息的方式将高校在商业银行的债务转化成为政策性银行的债务,并通过贷款展期缓解高校短期的还贷压力;政府搭建社会资金捐资助学的平台,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资高校建设。第二种,由于高校有国家财政拨款作为保障,不会出现破产的情况,所以高校资产相对优良,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大多只是流动资金短缺的暂时困难,因此可以引导债权人适度让利,在其他方面使债权人获得利益,或者是引入竞争机制,在众多银行中选择更合适的贷款银行,降低高校贷款成本,减小其财务风险。
4结论
尽管高等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但是高校的财务风险始终存在于高校发展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在高校高速扩张的今天,高校的领导者以及财务部门更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将财务风险管理落实到日常财务工作中去,有效避免和化解财务风险,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李媛 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正体.高校财务风险探讨及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4(85):36-40.
[2]王晓燕.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6(7):125-126.
[3]张平.公立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j].财会通讯,2015(23):125.
第二篇:可拓学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高校区别于企业的特点,根据可拓学的相关理论,以陕西高校财务风险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关财务指标建立高校财务风险可拓预警模型,运用现有公开数据对可拓预警模型加以检验、分析及预警,以期望能够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可拓学;预警模型
高校教育的推广推动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愈加重视,高校如何更好的服务地方与国家,在保证自身正常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规避因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也成为了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高校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应地各种风险预警模型的选择也成为进行风险预警研究的前提。传统的模型与算法受到样本数据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不合理以及预测力影响等多方面限制而产生了不足之处。鉴于此,本文结合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相关指标,依据可拓学理论中的物元分析方法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将以陕西省某高校为例,运用现有的公开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以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与研究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高等学校规模日益扩大。为了满足日常教学的基本需求,各高校开始不断扩建新校区、改善教学设施,高校规模的扩张导致了高校对建设发展资金的巨大需求。作为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生均财政拨款增长速度的滞后以及公办高校学费标准的固定,使得现有的资金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由此在资金筹集与教学经费使用等方面也给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校财务风险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在资金运作方面,受政策法规、市场因素以及内部管理控制等方面影响面临的风险;二是近年来部分高校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等原因创办了校办企业,但其在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却反而使高校产生了相关的财务风险;三是由于高校建设资金匮乏,利用银行贷款来缓解学校建设中的资金压力成为大部分高校的现实选择,由此而带来了贷款举债的财务风险;四是由于高校管理不当而造成的高校财务总体收支失衡。高校财务风险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研究可以使高校决策者消除潜在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与资金运作效率。对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早在1932年由fit-zpatricki用一元判定方法就进行了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将z值判断模型、f值判别模型以及神经网络模型等新的研究方法逐步引入到了风险研究中。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其中对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借鉴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刘艳华介绍了几种典型预警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贝叶斯方法、模糊分析法、神经网络预警模型;马宏建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选取一定的指标,建立风险动态预警体系模型;吴海鹏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选取16个财务指标对高校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目前从国内的众多研究来看,更多的是采用定量分析法,定性研究较少。
二、可拓学及其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的适应性
可拓学是研究事物的可拓性以及开拓的规律与方法,它以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理论为基础,把客观世界中的矛盾问题转化成物元之间的矛盾问题来进行处理。可拓集合既不同于经典集合所描述的确定性概念,也不同于模糊集合所描述的模糊性概念。高校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财务风险,它是指由影响高校正常运营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高校无法实现财务收益及发生财务损失的可能性。高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可以有效及时提醒高校管理人员采取措施来避免潜在风险变成现实损失。国内外关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较多,在已有的各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单变量模型虽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割裂了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多变量模型虽侧重了定量数据的使用,但对定性指标考虑不全;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在运用过程中又过于复杂,在实际运用中受限较多。与传统的模型算法相比,可拓理论的应用在样本的数量、假设条件等方面要求较少,而且既可以利用物元的可拓性确定定性的方法,又可以利用可拓集合论,通过关联函数进行定量计算。根据物元的一物多征、一征多物、一值多征的理论,将各种定性、定量因素结合起来,建立起高校的可拓模型,为综合评价高校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依据。
三、高校财务风险可拓预警模型的构建
可拓学是1983年由广东工业大学物元分析研究所的蔡文研究员在《科学探索学报》上发表的题为《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的研究成果论文中提出的一门学科。从可拓学的观点来看,任何问题都是由目标和条件两部分组成的。可拓论是以物元和可拓集合生成的知识体系,它试图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形式化,通过构建相应的物元模型,发展新的计算方法,为高水平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的开发创造条件。1.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确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以高校自身财务数据为依据,对高校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价分析,进而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本着科学性、总体性、敏感性、可比性和可行性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以上原则、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分辨能力及高校自身特点,本文建立了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图1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高校不同的财务风险预警分类为4个模式:无警、轻警、中警以及重警,分别代表高校运行正常,财务状况稳定,风险极小;高校财务状况基本稳定,风险较低;高校财务状况不稳定,财务风险较高以及高校财务状况恶化,管理出现困难,财务风险很高四个级别。为了便于计算,四个模式分别以02.5,2.55,57.5,7.510为标准。2.可拓评价模型的建立建立可拓评价模型有五个步骤:(1)确定相应待评价物元的经典域和节域。同征物元体的经典域r0=(1)其中nj表示将事物p划分的第j个等级,ci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分别为nj关于指标ci的量值范围,即各评价等级关于对应的评价指标所取的范围经典域。同征物元体的节域r(p)=(2)其中:r(p)表示高校财务风险待评价物元模型的节域物元;n为所分等级的全体,是表示待评价高校n中指标ck的取值允许范围,即n的节域。(2)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简单可拓关联函数法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权重。令表示vi与区间vij的可拓关联度,设,则:(3)令,如果vi落入到区间中,其偏向bij的程度越高,则权值越大,有:,则ci指标的权重为:(4)(3)计算待评价事物的各个指标关于各个等级j的关联函数k(x)。利用距和位置的定义,计算相关指标的关联函数。(5)其中,为vi与vij之间的距。(4)计算待评事物关于等级j的关联度。(6)(5)等级评定。如果,则初次评定该事物p的等级为j0,再令(7)则j*称为p的等级变量特征值。该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克服了传统方法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不需要提出严格的假设条件,并能建立分段或离散型的关联函数。方法本身的开放性,使其可以和其他的专业方法取长补短,兼容并用。
四、可拓学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以陕西省某高校为例,采用该高校2016年财务数据为样本数据。按照上文提出的方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确定经典域并通过公式(3)与(4)计算指标权重,得出:根据公式(5)计算关联函数并计算评价指标ci关于j的关联度矩阵kj(vi):计算待评价高校财务状况关于等级j的关联度:=[0.4860.4590.3970.103]中最大数值所对应的等级即为待评价高校所对应的预警等级,本例中关联度最大值为-0.103,由此可判断该高校财务风险级别为无警,进而表明该高校在日常的运行管理方面正常进行,财务状况稳定,无指标存在明显问题,财务风险极小。
五、结论
本文针对原有研究方法的限制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提出了基于可拓理论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对经费自给比率等12个指标进行了权重系数计算,用实际数值检验的方法证明了模型的预警优势。实践证明,相对于传统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采用可拓学分析方法和物元理论建立的模型设计简便,能够将评价指标的量变和质变进行定量化的描述和相关性分析,关联度的应用能够更加真实反映风险等级的客观情况。较为准确的评价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状况,增强了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用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工作中。其结果可以作为高校管理者进行财务管理和风险评价的参考,对于高校自身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建立的模型只是结合自身经验考虑了与高校财务管理比较密切的12个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各高校自身实际情况选取指标进行研究。通过以上研究分析,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大力推动,在经费紧张的现实困难前,高校的财务风险将会逐渐呈现出来。高校财务风险的预防、控制和化解不仅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理论研究,而且要在日常工作管理过程中从多角度、全方面采取措施,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增强自我防范财务风险意识,确保资金安全,以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是高等学校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作者:徐蕾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计划财务处
参考文献
1.刘艳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研究.事业财会,2008.
2.马宏建,邓敏,龚鸣.高校财务风险动态预警体系建立研究.会计之友,2013(1).
3.吴海鹏.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会计之友,2012(12).
4.蔡文.可拓论及其应用.科学通报,1999(7).
5.shyam,sunder.theoryaccountingandcontrol.aninternationaltheoryonpublishingcompany,1997.
6.蔡文等.可拓工程方法.科学出版社,1997.
7.蔡文,杨春燕.可拓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科学通报,2013(58).
第三篇:如何提升高校财务工作服务效率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的发展日益快速地增长,人类物质生活逐渐提高,国家对财政法规的规范日益完善,财政法规政策的施行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内涵式的发展模式逐渐被高校发展到日常的模式,财务工作的环节越来越紧密,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这就对高校的财务工作服务效率的要求提高了许多。可以说这是对高校财务工作产生了一项巨大的挑战,高校财政服务工作就要面对这样的压力想出相应的对策,比如提高创新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模式,加强财政服务工作的管理。
关键词:高校;财务工作;服务效率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决定着高校的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况且高校财务工作的服务对象也越来越多,每个财务工作的服务对象都有各自的特点,面对这么多样的服务对象就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如果服务的效果不好就会惹来一定量的麻烦,给工作的展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样就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和运行。因此,需要转变财政服务观念,积极应对问题,主动地适应当今社会产生的新形式,构建创新型的服务理念,深度把握财政服务工作的本身的性质,彻底了解财政服务的内涵。
1高校财务工作服务效率的发展状况及在服务过程中的体现
1.1高校财务工作服务效率发展状况
说到高校财务工作服务效率就是为别人服务,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受到益处。在广义来看,这是属于内部营销模式,营销的对象也是高校的职工和学生,通过我们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用正确的服务态度去迎接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服务对象,就可以吸引在校职工和学生,这样就可以获得竞争的优势,给工作带来一定的满意度。我们高校的财政服务工作多数是在单位内部进行的,服务的对象就教师和学生,这就决定了服务主体的特定性,也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主体创造出不同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高校财政的服务工作,也不仅仅是针对学校的在职教师和学生,也包括向其他的整体服务部门服务,比如说,财政厅、教育厅,向部门中的每一个人进行服务,传播自身营销的工作理念,让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认同部门的文化目标,这就使得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了。
1.2高校财务工作服务效率在服务过程中的体现
1.2.1在服务的过程中更加灵活、互通
服务的生产和服务的消费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个过程是不可以分隔的,如果分开就是去了存在的意义[1]。在校的教师职工和学生都会参与到财政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财政服务人员再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时候就是这些主体消费的过程,两个者在时间上就是同步的,这个过程就体现了高校财务服务工作的交流性和互动性,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与财务工作的接触是极其密切的。财政服务工作也是这样的,财政服务工作的生产和消费也是要结合在一起的。把握高校财务服务工作的交流性和互动性就把握了财务管理的基础。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运用财务工作的交流性和互通性就一定会提高工作的效率。
1.2.2在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变化
总体来看,我们每一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比如,人和人之间的喜好不一样,擅长的不一样。每个人的阅历和经验也都不同,他们都会把这些渗透到财政服务工作当中,也会对自己的服务质量产生认知。何况,在面对财政服务工作的时候,遇到不同的服务对象就是更加正常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会有个体差异,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都是有差别的。这方面的因素,也就要求,我们的财务工作服务人员要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知识能力,才能更好地针对服务对象,进行服务。在评价服务质量的时候,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标准,即使是同样的服务也会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所以说,在服务的过程中体现了差异性和可变性。
2提高高校财务工作服务效率的途径
2.1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
高校的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项长期任务,各个高校对经费和资金的投入不足也是一个问题,高校的领导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服务工作的管理工作[2]。财务工作管理做得好,就能保证高校顺利地进行运作,也决定着重大的经济事项,决定着学校的资源配置。
2.2改革经费预算,经费能够得到充分的使用
财政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在财政预算方面应该合理进行。每个单位都要求提倡收支平衡。在支出预算上,要量入为出,坚持根据收入进行支出的选择,紧紧围绕收入的多少去选择支出。避免出现赤字预算的情况。在编制预算时,还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遵守人员的经费按照标准,公用的经费就需要按照定额,专项的经费就是要按照项目的原则来编制。
2.3提出新颖的服务方式,财务建设信息化
在高校的财务建设信息化方面,高校的工作还是属于相对落后的,这就要求高校,能够完善财务建设信息内容,完成不同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3]。要完成相应的数据与学校的相关部门对接,打造财务信息数字化,这样就会全面提升财务信息的管理化水平。满足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2.4公开财务信息,建立财务信息长效机制
财务信息是推动高校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公开财务信息。有助于很好地管理高校的财务信息,让人们监督的角色充分得到发挥,加强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工作更加法制化。但是信息公开并不是一时的,要建立长效的法律机制,财政部门就要严格按照建立的法律机制认真地履行,做得不好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长效机制的建立也使教育收入更加规范化,避免贪污腐败的行为发生,为高校的管理工作也减轻了负担。
2.5根据学校的现状,制定内部控制机制
认真贯彻执行高校下达的任务,在程序上要合理有效,并且严格遵守程序,保证程序的有序性。学校要运用多种手段对风险和数量进行评估,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决策,执行和监督都要分离,相互制约和平衡。推行系统化的信息建设。政府部门应该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运用审批权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大财务工作进行审批,让任何人都不能滥用职权,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学校的内部财务也要建立监督制度。监督的主要内容就是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避免了作弊行为的多次发生。
2.6实施稳健的财会建设,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是高校工作的主心骨,在国家的事业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时展的步伐,这个道路能不能走好,就要看财务的管理能力了。因此,高校要提升财会的管理能力,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建立一个高水平的财会队伍,队伍中的人员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不仅是个人的提升也是单位的进步。同时也可以采取专业的财会培训,让财会的工作精益求精,不要求最好,只要求更好,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一定会稳健财务管理建设,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
3结论
本文通过对如何提升高校财务工作的服务效率进行了讨论。让我们了解到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高校的正常运转,规范化也体现着法律制度的完善,千万不能忽视这一个环节,但是在很多方面都是需要我们去努力的,可以加强服务人员的服务管理意识,通过专业的培训提升财会人员自身的能力,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财会人员的行为。相信通过本文一定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到来一定的启发。
作者:宋武婷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静.从高校报账难谈财务服务管理方式的改进[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169-170.
财务风险评价理论范文篇5
在新形势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面临的破产风险越来越大,很多企业由于营运资金不足导致经营风险,进而演化为破产风险。造成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足。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当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无法实现财务目标,以至于引发企业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财务风险伴随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公司治理的每一个环节,财务风险的防控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得到企业管理人员或者财务人员的认同和实施。目前,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因此,综上所述,企业应当逐渐完善相关财务指标,构建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从而增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水平,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中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主要来自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代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由于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其相关的财务数据存在被粉饰或修改的风险,以至于相对应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值得怀疑。财务报告中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则由于收付实现制的原因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不易遭受修改或调整。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现金流量变化的状况,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水平最终也要反映在现金流量的金额上,总之,合理的现金流量对于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从而使得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企业必须引入以现金流量为代表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然后严格监督和审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指标的变化状况,从而及时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对非财务风险指标的重视不足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守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要求,其中不应该仅仅包含财务指标,也应当引入非财务指标,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但是,很多企业重视财务风险指标的设置,对于非财务指标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据调查发现,只有财务指标来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是不够全面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创新水平、研发能力、市场地位等非财务因素设计指标,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照应,从而提高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工作效率。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丰富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有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满足标准要求。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其不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不重视对最新的财经法规的学习,也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的工作步骤。也有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缺乏对相关业务的职业判断能力,对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不熟悉不了解,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
以往的财务风险指标比较重视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而缺乏对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的重视,合理的现金流量能够保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偿付债款的能力,企业应当逐渐引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实现其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现金流量特点,适当引入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综合分析多种因素,设置恰当的现金流量参考指标以及浮动范围,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和防控财务风险。现金流量是企业持续运营的血液,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量作保障,企业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长远发展。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能够偿还企业债务的不是企业的资产,而是银行存款、现金等现金形式的货币资金,因此,引入现金流量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水平。另外,在综合评定企业的盈利能力时,企业可以依据利润指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来反映净利润为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从而使得盈利能力的反映更加的真实可靠。
(二)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主要依赖于财务指标的运用,而缺乏对非财务类指标的使用。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同样重要,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经营状况,甚至会引发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和行业竞争,因此,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应当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职业特点,来设计、选取非财务指标。在非财务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因素,比如研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因素、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因素等,从而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更加高效、科学。
(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需要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不是会计核算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更高。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是具备核算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也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同时也应当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另外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知道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市场定位并及时关注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综合性的技能,才能更有利于实行财务管理工作,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经济业务的整个过程。因此,企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人员学习最新的财经政策以及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及时交流学习经验和培训心得,监督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岗位管理制度,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决定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实施水平。因此,企业在具备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的推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进而更好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财务风险评价理论范文篇6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但无论是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还是公司内部治理不善引起的财务风险,这两者最终均可以在公司的各项财务状况中体现出来。[3]本研究根据制造型企业财务活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现有学者对这类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的相关研究,[4][5]从制造型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等这五大方面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的构建。其中,偿债能力用流动比例和资产负债率来计算;运营能力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来计算;现金流量用净利润现金比例和销售现金比率来计算;盈利能力用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来计算;成长能力用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计算。为了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得到较为可靠的计算结果,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相关文献基础上,将ahp以及topsis法结合起来对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以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可信。
2基于ahp和topsis法的财务风险评价原理及步骤
2.1采用ahp法确定权重系数
首先需要构建比较矩阵。在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中,对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个因素采用1-9标度法两两比较进行评分,可以构建一个评分矩阵。然后根据评分矩阵,采用方根法计算出特征根值。接着计算一致性指标值,检验评分矩阵的一致性。当一致性指标小于0.1时,评分矩阵才满足一致性检验,否则需要对矩阵做调整后再进行一致性检验。
2.2ahp—topsis评价模型构建
首先对影响财务风险指标数据构建初始决策矩阵。然后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决策矩阵。再将该矩阵各个元素按列与ahp所确定的权重向量相乘,得到加权标准化决策矩阵。再计算正、负理想解,根据这个解再计算贴近度,最后,计算各参与方的综合评价结果向量,根据向量即可确定满足最靠近最优解的三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小。
3算例分析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以江西赣州的a、b、c三家制造型企业为例进行分析,邀请五位财务方面的专家对这三家企业这五大方面对应的二级量化指标两两进行评分。经过计算,a、b、c这三家企业财务风险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对应的权重比例分别为30.814%、23.736%、18.337%、9.748%和17.365。然后计算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计算结果表明,流动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37%和38.63%,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5.83%和44.17%,净利润现金比例和销售现金比率分别为53.69%和46.31%,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58.37%和41.63%,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6.42%和43.58%。基于以上数据,可得到正、负理想解集合分别为:c ={0.378,0.289,0.326},c-=﹛0.021,0.046,0.033﹜。在贴近度方面,以偿债能力为例,a、b、c三家公司分别为0.690、0.573和0.341。最后,计算出a、b、c三家公司的财务风险的综合评判结果向量为:f=(0.283,0.317,0.406),表明,c公司的财务风险在三家中最大,b公司次之,a公司相对最小。事实上,这一计算结果符合三家企业真实的财务风险评估结论。
4结论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近些年来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制约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难点。[6]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较多,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从制造型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这五大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此,构建了基于ahp和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对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三家制造型企业财务数据进行了实际案例检验,展示了本文所构建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模型的过程,结算结果客观表明了本研究模型能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为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的这一研究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或财务人员及时发现企业目前总体财务状况及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朱经湖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参考文献:
[1]pani,korrea,durucans.asystemsbasedapproachforfi-nancialriskmodellingandoptimisationofthemineralprocessingandmetalproductionindustry[j].computers&chemicalengineering,2016(89):84-105.
[2]王冬梅,王旭.企业财务风险评价:误区与框架重构[j].财会月刊,2016(31):22-27.
[3]徐伟,陈丹萍.财务风险预警建模原则及几种预警新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6(8):150-153.
[4]王庆华,杨杏.基于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探析[j].财会月刊,2015(6):64-68.
财务风险评价理论范文篇7
(一)学校风险管理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学校的特点,学校风险管理是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具体包括对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的可靠性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
(二)学校财务风险
不论学校规模大小,财务风险是学校风险中的重要风险,风险管理必须以财务风险为重点。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是指导致学校发生资产损失、财务困境等不利财务事件的可能性。资产损失指资产被盗、贪污挪用、意外事故导致损失等,财务困境是指一个学校处于经常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银行借款本息、商业信用等),导致正常运转受到影响,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财务困境可以通过若干方法解决,比如,(1)出售主要资产;(2)减少资本支出及研究与开发费用;(3)与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组。学校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
(三)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学校战略规划、业务运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认识财务风险的性质和特征,为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奠定基础;实施风险管理对学校财务风险采取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以合理判断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发生后影响程度的大小;实施风险管理,针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影响,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提出回避、接受、降低、分担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风险管理审计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定义
王晓霞在《企业风险审计》一书中,给出企业风险审计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mis)、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综合以上观点,在内部审计中风险管理审计可定义为: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围绕组织风险,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从组织整体层次到职能层次,对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风险管理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1.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协助学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能够从机制、制度方面强化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管理。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没有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对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起到前瞻性作用,能够提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合理建议,使最高管理层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促使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对学校财务风险实施规范管理。当学校已经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管理过程时,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提出建议,能够协助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完善,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
2.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学校整体出发,从全局考虑,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学校管理层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能以独特的身份调控学校的风险策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财务风险。
3.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采取独特的技术手段,检查、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调查、取证、分析等手段评价主要财务风险因素,测定关键风险点、风险度,以判断学校财务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适当、监控报告是否充分有效,财务风险分析是否全面、防范措施是否完善;对管理层自我评估进行测试,检查其依据是否准确;评估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薄弱环节并与有关管理层进行沟通;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式与学校活动性质是否适当。
4.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建议直接报告给学校最高决策层,能够引起高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
5.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对学校预算管理进行评估,促进学校严格执行预算,按预算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机制,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独立客观的监督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帮助学校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学校的终极目标。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以校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公立中小学校)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对公立中小学校也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内审机构向学校(大规模)或乡镇(小规模学校)下派专职或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审职责,实行对下进行监督评价,对上进行职能报告的内部审计机制,这种方式必须进一步提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内审机构的地位,确保独立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确保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内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水平高低,是保障内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学校高层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要重视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为内审人员学习内审领域先进的审计理念、技术、方法提供各种保障,不断促进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只有永远保持专业水平的先进性,才能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合理防范财务风险。(三)使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保证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先进的审计技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能够从内审角度对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使用的技术有:(1)风险控制自我评估(csa)。csa是一种预防性审计工具,即针对硬性控制也针对柔性控制,是针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咨询业务,可以评估旨在减缓风险的各项控制以及有关政策和规程的全面遵循情况,可以采取协调性小组讨论会(专题研讨班)、问卷调查、管理人员分析三种方法。专题研讨班可以采取:“目标-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估”的形式,强调列举阻止实现目标的的壁垒、障碍、威胁和风险,接着对控制进行检查,以确定控制过程是否足以对关键风险进行管理,其目的是确定严重的剩余风险;(2)头脑风暴法。针对问题,把能想到的一切主意集中起来,通过一群人的交流,来激发新思想产生;(3)德尔菲法。采用函调方式,分别向有关专家提出问题,之后将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并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多次重复,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4)抽样技术;(5)共同研讨法;(6)系统分析法。
(四)确定财务风险重点领域,揭示风险暴露,加强风险预警
学校的财务风险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筹资、投资、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及使用。
1.筹资。学校应重点关注债务风险。吉林大学陷入30亿元债务困境,说明加强债务风险管理举足轻重。学校债务须经最高层批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还本能力、还息能力,揭示债务风险是否达到警戒状态。对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既要看比率的大小,又要分析预期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对于还本、还息能力分析应重点分析预期所有者(各级政府等投资者)是否不断增加偿还债务本息的投入;可以分析利息保障倍数(预计不含利息费后的结余/利息),利息保障倍数至少为1,越高还息风险越小。
2.投资。应重点关注校办产业、工程建设、闲置资金的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益分析,如新建学生宿舍是否有效改善了学生住宿状况,筹办产业企业的未来收益如何。闲置资金应投资于国债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不要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天津大学发生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就是巨大教训。高校依托先进技术筹办产业企业,内审人员必须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以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项目申请,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纳入资本预算,在建工程支出控制是否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和使用。内审人员应重点审查评价资产采购的控制制度是否完善,采购是否进行竞价选择;资产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记录是否规范;哪些资产经常使用,哪些资产不需用,各类资产的年使用次数及使用效率。确定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控制、固定资产处理的控制是否恰当,以判断其是否足以防范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方面的财务风险。
4.资金管理及使用。应注意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实物接触控制不当、盗用及错误处理资金、潜在舞弊和违规、支出未经授权或审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等财务风险及暴露。如两免一补、中职、高教的助学金专款专用,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效益如何。
5.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学校高层应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参加重大财务事项的预测、规划等重要会议,使内审人员以独立的视野分析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合理建议。对重点风险领域应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防范,避免学校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摘要]本文介绍了学校风险管理、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及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阐述了风险管理审计的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对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校风险管理学校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审计
2006年11月,天津大学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2007年2月,南开大学校办企业允公集团总裁杨育麟贪污1.1亿,另外,因杨担任总裁期间管理失误导致3亿元债务;2007年3月,吉林大学财务处贴出通知,详细介绍了吉大目前负债30亿元,每年支付的银行利息高达1.5亿至1.7亿元,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这三大财务事件暴露了高等学校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效益低下,未能有效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导致发生巨额经济损失和陷入财务困境。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实施风险管理,分析了内部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强调学校应当实施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改进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及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有效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促进学校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刘霄仑,朱军霞,李旭红译.cia考试指南.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李海风,李媛媛译.cia考试指南.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5]沈征.内部审计禁忌120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内协网,2004.
财务风险评价理论范文篇8
(一)国外学者研究综述。企业运用债务融资实施收购导致的债务危机和企业经营危机的一种风险就是并购风险(jeffrey•c•hook,2000)。并购中产生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是并购后并购双方的适应能力不强和整合计划不合理(robert.j.borghese、paul.f.borghese,2001)。如果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购风险,就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充分调查目标企业,制定详细具体的并购计划,并购后注重人才和相关机构的整合(smidt,2015)。(二)国内学者研究综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并购活动未能达到预期财务目标的可能性(崔洁、袁放建,2011)。宝能系通过建立四层风险指标体系对并购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发现该阶段总体风险较高,具体有支付风险、融资风险、竞争风险和舆论风险(马浚洋、李昱、张曾莲等,2016)。有学者以实例为基础,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以模糊综合评价等级为标准,评价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王玉梅、卓凤娇,2013)。对于防范并购风险,要贯穿于并购全过程。以并购时间轴为基线,对并购前的准备阶段、并购过程中的执行阶段、并购后的整合阶段所有可能的风险进行控制,以此来降低风险(李天剑、于海,2012)。国内外对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宽泛的层面,研究细节和研究角度考虑的并不周全。因此本文针对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具体到某一案例企业,运用hhm从全方位多角度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并购方天神娱乐是一家以游戏研发运行为主,同时又涉及影视、广告等多产业的泛娱乐集团,于2010年成立,2014年上市以来,为迅速扩张,实现了大大小小的并购十余次。(二)被并购方幻想悦游于2011年成立,市场定位主要是针对海外市场进行发行和运营游戏,因为有雄厚的海外市场,所以与多家游戏研发商都有合作关系。
三、基于hhm方法天神娱乐并购幻想悦游财务风险识别
本文以互联网企业并购的全生命周期视角,结合天神娱乐并购幻想悦游案例,找出该案例相关者,并对并购中所有可能的财务风险进行分类,即将全生命周期子系统和财务风险类别子系统、并购相关者子系统相互迭代,由此构建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识别模型。
四、对并购财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根据模糊集合隶属度理论,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来计算。首先是对所有并购风险进行分层次,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是利用专家调查问卷结果确定各级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形成模糊矩阵。最后专家对各个风险进行打分,再根据权重计算最终得分,与评测结论集比较分析结果,对结果进行评价。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天神娱乐并购幻想悦游这一事件的财务风险为71.41,处于较高风险。从并购阶段来看,并购中的执行阶段风险最高,其次是并购后的整合阶段。从风险类型来看,并购后的商誉减值风险最高,其次为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以及融资风险。这些高风险范畴方面,需要企业重点防范。
五、并购风险防范
(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专业机构的胜任能力直接影响并购前的调查效果,因此企业在并购前应选择专业能力强、主持并购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这样可以搜集更有价值的信息,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市场情况,统一战略定位,对目标企业合理估值,降低商誉减值风险。由于是互联网行业,实有资产占比特别低,所以价值评估的难度也就加大,因此选择符合资质且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是必不可少的;对目标企业合理估值,保证交易双方、监管部门认同是取得并购成功的关键一步。(二)充分考虑公司财务状况。企业在并购前应充分考虑自身财务状况,特别是在目标企业规模特别大的前提下,防止并购后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正常的运行。如果目标企业规模过大可考虑放弃并购。另外如果执意并购还要考虑融资成本和风险,这与融资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现金支付资本成本低,但是流动性风险高;债务融资偿债压力大,资本成本较低;股权融资虽然偿债压力小,但是如果并购后的企业发展不好,会影响每股收益。融资方式各有利弊,因此企业应选择合适多样的融资方式,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风险。(三)有效整合资源。企业在并购完成后要对目标企业的人员和组织机构进行有效整合,从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目标、岗位设置、人员分配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制定明确具体的原则和方案。对于被并购企业品牌减少直接干预,提供经验辅助发展。逐步推动产业和产品的整合创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在平台、渠道、客户等方面实现共享,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jeffrey•c•hook.m&a:apracticalguidetodoingthedeal[m].london:wiley,2000.
[2]robertj,borguese,borgese.m&afromplaningtointe-gration[m].newyork:mcgraw-hill,2011.
[3]崔洁,袁放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与防范[j].理论导刊,2011(04):35-38.
[4]马浚洋,傅颖诗,等.宝能系并购中期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基于ahp-aga改进综合模糊评价方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09):48-55.
[5]王玉梅,卓凤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j].财会通讯,2013(08):106-108.
财务风险评价理论范文篇9
(一)学校风险管理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学校的特点,学校风险管理是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具体包括对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的可靠性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
(二)学校财务风险
不论学校规模大小,财务风险是学校风险中的重要风险,风险管理必须以财务风险为重点。学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是指导致学校发生资产损失、财务困境等不利财务事件的可能性。资产损失指资产被盗、贪污挪用、意外事故导致损失等,财务困境是指一个学校处于经常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银行借款本息、商业信用等),导致正常运转受到影响,而被迫采取改正行动的境况。财务困境可以通过若干方法解决,比如,(1)出售主要资产;(2)减少资本支出及研究与开发费用;(3)与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组。学校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
(三)学校风险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学校战略规划、业务运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认识财务风险的性质和特征,为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奠定基础;实施风险管理对学校财务风险采取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以合理判断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及发生后影响程度的大小;实施风险管理,针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影响,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提出回避、接受、降低、分担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风险管理审计定义及其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定义
王晓霞在《企业风险审计》一书中,给出企业风险审计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mis)、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指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综合以上观点,在内部审计中风险管理审计可定义为: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围绕组织风险,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从组织整体层次到职能层次,对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风险管理审计在防范学校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1.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协助学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能够从机制、制度方面强化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管理。目前学校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没有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对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起到前瞻性作用,能够提出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合理建议,使最高管理层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促使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过程,对学校财务风险实施规范管理。当学校已经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管理过程时,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提出建议,能够协助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完善,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
2.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学校整体出发,从全局考虑,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学校管理层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能以独特的身份调控学校的风险策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财务风险。
3.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采取独特的技术手段,检查、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调查、取证、分析等手段评价主要财务风险因素,测定关键风险点、风险度,以判断学校财务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适当、监控报告是否充分有效,财务风险分析是否全面、防范措施是否完善;对管理层自我评估进行测试,检查其依据是否准确;评估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薄弱环节并与有关管理层进行沟通;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式与学校活动性质是否适当。
4.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客观的风险管理建议直接报告给学校最高决策层,能够引起高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
5.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对学校预算管理进行评估,促进学校严格执行预算,按预算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机制,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独立客观的监督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帮助学校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学校的终极目标。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以校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小规模学校(特别是公立中小学校)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学校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对公立中小学校也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内审机构向学校(大规模)或乡镇(小规模学校)下派专职或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审职责,实行对下进行监督评价,对上进行职能报告的内部审计机制,这种方式必须进一步提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内审机构的地位,确保独立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确保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内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水平高低,是保障内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学校高层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要重视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为内审人员学习内审领域先进的审计理念、技术、方法提供各种保障,不断促进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只有永远保持专业水平的先进性,才能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合理防范财务风险。
(三)使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保证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先进的审计技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能够从内审角度对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可以使用的技术有:(1)风险控制自我评估(csa)。csa是一种预防性审计工具,即针对硬性控制也针对柔性控制,是针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咨询业务,可以评估旨在减缓风险的各项控制以及有关政策和规程的全面遵循情况,可以采取协调性小组讨论会(专题研讨班)、问卷调查、管理人员分析三种方法。专题研讨班可以采取:“目标-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估”的形式,强调列举阻止实现目标的的壁垒、障碍、威胁和风险,接着对控制进行检查,以确定控制过程是否足以对关键风险进行管理,其目的是确定严重的剩余风险;(2)头脑风暴法。针对问题,把能想到的一切主意集中起来,通过一群人的交流,来激发新思想产生;(3)德尔菲法。采用函调方式,分别向有关专家提出问题,之后将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并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多次重复,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4)抽样技术;(5)共同研讨法;(6)系统分析法。
(四)确定财务风险重点领域,揭示风险暴露,加强风险预警
学校的财务风险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筹资、投资、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及使用。
1.筹资。学校应重点关注债务风险。吉林大学陷入30亿元债务困境,说明加强债务风险管理举足轻重。学校债务须经最高层批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学校的资产负债率、还本能力、还息能力,揭示债务风险是否达到警戒状态。对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既要看比率的大小,又要分析预期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对于还本、还息能力分析应重点分析预期所有者(各级政府等投资者)是否不断增加偿还债务本息的投入;可以分析利息保障倍数(预计不含利息费后的结余/利息),利息保障倍数至少为1,越高还息风险越小。
2.投资。应重点关注校办产业、工程建设、闲置资金的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益分析,如新建学生宿舍是否有效改善了学生住宿状况,筹办产业企业的未来收益如何。闲置资金应投资于国债等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不要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天津大学发生违规挪用资金炒股,造成巨额损失3750万元就是巨大教训。高校依托先进技术筹办产业企业,内审人员必须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审查评价,可以采取贴现现金流量等技术。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项目申请,是否进行招投标,是否纳入资本预算,在建工程支出控制是否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和使用。内审人员应重点审查评价资产采购的控制制度是否完善,采购是否进行竞价选择;资产保管制度是否健全,记录是否规范;哪些资产经常使用,哪些资产不需用,各类资产的年使用次数及使用效率。确定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控制、固定资产处理的控制是否恰当,以判断其是否足以防范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方面的财务风险。
4.资金管理及使用。应注意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实物接触控制不当、盗用及错误处理资金、潜在舞弊和违规、支出未经授权或审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等财务风险及暴露。如两免一补、中职、高教的助学金专款专用,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效益如何。
5.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学校高层应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参加重大财务事项的预测、规划等重要会议,使内审人员以独立的视野分析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合理建议。对重点风险领域应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防范,避免学校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刘霄仑,朱军霞,李旭红译.cia考试指南.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李海风,李媛媛译.cia考试指南.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理论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5]沈征.内部审计禁忌120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内协网,2004.
[7]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内协网,2005.
[8]孟焰,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06.
财务风险评价理论范文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在我国企业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建立现代企业模式挺进时,自身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挑战,那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严重滞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以会计核算代替财务管理,有些企业决策者甚至对财务的基本概念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财务杠杆等都不了解,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合。事实上,财务管理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充分认识其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网络,搞好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防范和减少财务风险,才能真正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意识,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
1、理顺财务组织结构。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得好坏,关键取决于其组织是否有效。企业组织结构既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内部条件和财务战略,决定其适宜的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内部摩擦和降低组织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区域分布状况,确定统一集中控制还是适度分散管理,建立立体化的组织结构还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按管理控制成本与效率相适应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的职务分工、严格的职位设置和严密的授权管理,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①,确保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运行。
2、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好的企业预算制度,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产生的管理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从国际惯例看,预算指标在现代企业中被视为强有力的硬约束指标。西方先进企业衡量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程度时,不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而是与“预算指标”相比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幅度,因为预算指标经过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测算、论证、汇集,是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实施管理和控制、考评和奖惩的科学的依据。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约束性以及与之配套的奖惩激励机制,其实施后,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②。
3、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大批企业的衰退都是缘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当。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资金筹措、重大投资、营运资金、债务清偿、资产损失和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
4、建立健全评价和奖惩机制。企业应在全面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在科学合理的效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对企业董事长、经理层人员,可通过实行经营风险抵押金制度、年薪制或股票期权制度等建立奖惩机制;对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可通过调整薪金和职务的方式建立奖惩机制;对普通员工,可通过建立薪金奖励和全员持股制度完善奖惩机制。为保证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将业绩考核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奖惩决策的执行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5、实现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信息化。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新的内涵。国际上,跨国大公司的财务管理都是高度集中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母公司可以随时掌握、监控遍布全球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这种管理、控制能力实际上也应当是公司大型化、集团化和跨国经营的一个基本前提。我们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应当紧紧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借鉴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先进经验,使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全面实现信息化,尤其应该注重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观念,深入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改革、内部控制创新之间的关系,广泛引进国内、国际先进的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信息电算化系统,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中的充分应用。
二、改进财务管理的分析方法,运用现代的分析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对过去财务的状况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为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1、短期预测和决策方法。主要运用了变动成本法、边际贡献法、本量利分析等等方法。这些方法科学地解决了许多短期经营决策问题,比如:保本和保利问题,亏损产品应继续生产还是停产,半成品是直接出售还是深加工,特殊价格的订货是否接受,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等等。
2、长期预测和决策方法。在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现金流量等因素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方法.这些方法科学地解决了许多长期投资决策问题,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项目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有价证券投资等所有投资方案的评价和抉择。
3、筹资分析法,主要运用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边际资本成本法、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在不同的可行性筹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从而优化资本结构和降低资本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4、风险分析方法。主要运用杠杆原理,通过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数的计算,分别分析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企业风险,为企业加强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强化风险管理提供了保证。
5、财务分析方法。一方面,运用主要财务指标分析体系,针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成长能力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评分法进行企业综合财务分析。这就使整个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置于企业管理层的严密监控之下,以便及时纠正偏差,为财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6、重组与并购分析方法。主要运用资产价值基础法、市盈率模型、拉巴波特模型、风险分析等方法,进行重组与并购的可行性分析,以避免盲目扩张或重组失败③。
三、企业财富积累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战略决策与风险控制的过程。防范与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1、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讲,企业财务风险的识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运用“阿尔曼”模型建立预警系统。这种方法是由美国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基于多元判别模型的财务预警系统。他利用逐步多元鉴别分析逐步提取五种最具共同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建立起了一个类似回归方程的z计分法模型,综合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第二,利用单个财务风险指标趋势的恶化来进行预测和监控。通常,按照财务比率指标的性质及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能力的大小,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比率主要有:其一,现金债务总额比。它等于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负债总额。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其二,流动比率。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该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于1.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有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其三,资产净利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资产总额。它是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同时,资产净利率又是一个综合指标。企业的资产是由投资人投入或举债形成的,净利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和资金占用量的大小等。其四,资产负债率。它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通常该比率应以低为好,但当企业经营前景较为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负债经营带来的收益;若企业前景不佳,则应减小资产负债率,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其五,资产安全率。它是资产变现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差,其中,资产变现率是预计资产变现金额与资产账面价值之比。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总资产变现偿还债务后剩余系数的大小。系数越大,资产越安全,财务风险越小;否则反之。企业可以应用比较、比率分析法来考察其自身历年以来财务比率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借鉴行业指标的平均值与先进企业的指标值来判断本身财务状况的好坏,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延缓危机甚至杜绝危机。第三,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环。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可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当然,一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稽核制度,否则即使最先进的预警系统也得不到正常的运转。由于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规模等存在差异,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符合其自身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2、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抗险能力。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第一,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比如参加社会保险)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第二,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第三,可以在选择理财方案时,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风险回避机制。第四,可以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④。
3、加强与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领导人员应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摈弃经验决策、“拍脑门”决策等主观决策习好,降低财务决策风险⑤。
4、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5、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还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各部门要明确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及被赋予的相应权力,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注释:
①李心合。关于财务理论若干问题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1,(1)。
②宋献之。财务理论与机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③曹岗。财务报表分析[m]。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0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农药制剂销售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2023-05-15 08:40:25
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 2023-05-11 09:39:26
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研究 2023-05-11 09:20:39
新租赁准则对航空公司的财务影响研究 2023-05-06 14:58:51
项目全过程智慧财务管控体系 2023-03-22 09:52:49
高校财务队伍建设探讨 2023-03-20 09: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