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安全管理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17 17:17:26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大学安全管理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人才培养;信息加密;系统设计;对照实验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体系,利用规定的管理方法与评估体系,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1998年,教育部首次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并在会议当中确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定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1⁃3]。我国各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身处在科技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信息流动较快,各高校需要对学生管理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以人为本,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学校工作、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一体化,打造出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为师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校园服务[4⁃6]。校园当中的人员流量较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问题;且国内的综合型高校理工科偏多,涉及到的实验场所环境复杂,若使用不当,极有可能造成学生与教职工的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为此需要建立安全管理危机调控平台,加强高校对于学生安全的管理工作,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7]。

1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硬件设计

1.1总体结构优化。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的设计,需要围绕校园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以及对学生人身安全的影响,全面监管校园中所产生的突发情况。在现有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可扩充性,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其具体物理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1中,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利用终端节点负责校园中各突发情况信息的采集,同时控制与之相关的相关联动设备;利用协调器将所采集到的有效信息归纳汇总;通过通信接口传输至嵌入式网关模块,完成监控服务器所发出的控制指令[8⁃10]。这一系列操作的顺利运行,需要得到协调器节点的支持,其选型是十分重要的。1.2协调器主控芯片选择。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网络参数的设定,信息数据的管理与维护,都需要协调器的支持,通过协调器的辅助,建立应用层与安全层之间的联系,其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公司的soc芯片cc2530,其内部集成了增强型8051微控制器以及符合ieee802.15.4标准的rf收发器,以此满足高校校园当中的无线传感需求[11]。该芯片能够自由切换不同的运行模式,以此降低功耗,在发送端结束数据信号的编码调制后,将其转换成为rf信号输送至天线,发送到调控终端。1.3射频识别卡扩展。在选取了合适的协调器主控芯片后,将射频识别卡扩展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作用于电子标签的双向通信以及控制指令的传达接收,校园中教学楼以及实验室等地可以采用支持⁃iso/iec14443⁃a协议的读卡器,完成协作,其具体实物如图3所示。将射频标签附着在所需要识别的设备上,实现设备信息的提取,可以在图书馆的书籍借阅,食堂的饭卡以及宿舍出入门卡中广泛应用,其具体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由于读写器与射频卡片之间不存在接触,为此减小了两者由于接触而产生的故障,在射频识别卡中加入防冲功能,使读写器能够在同一时间分辨出不同卡片,使卡与卡之间互不干扰,以此提高应用的稳定性及系统工作速度[12]。在结束硬件部分的优化设计后,参考现如今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软件部分。

2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软件设

2.1调控系统架构。在实现了硬件部分的优化后,确定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的基本需求与应用范围,将高校的需求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并按照需求,设计出相应的数据架构,通过软件平台将需求转化为后端设计,具体如图5所示。虽然该系统是为各高校大学生而服务的,但其平台涉及到的相关人员众多,需要相关的教职工来完成系统的运行与监测。对于各专业学生的基础信息分类管理,预先将所采集的初始信息录入到相关模块,以便教职工完成查询统计工作[13]。在调控系统当中,需要满足系统使用者的实时查询功能,确保教职工能够随时随地查看系统的基础数据,例如校园的基本概况、人群密集程度以及教学楼平面图等。2.2安全责任制考核。在确保校园内部情况能够得到实时监控的前提下,在系统中增加安全责任制考核模块,将网络上签订的安全包保责任书落实到实际当中,建立网格化管理的安全调控体系,采用量化考核理念,监督基层管理人员。将相关人员的职责明确出来,并按照奖惩机制考核管理,利用系统模块对责任书的内容修订编辑[14]。校园安全项目的底层数据信息各自分布在不同的数据库当中,利用系统网络构建数据通道,将来源于校园学生安全项目外的数据信息,同步到危机调控系统的资源池内。将系统自身数据库划分为其他系统交互至当前系统的数据,以及当前系统自身正常运行产生的系统数据,其两者缺一不可,分别承担着同步与运行的重要部分[15]。按照所规定的安全责任制度,对校园的安全防护措施定时检验,模拟突发情况的发生,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不足,并针对该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相关操作界面见图6。图6检查计划设计界面在上述检查计划实施后,若未发现能够威胁学生安全的隐患及不足,可直接在系统当中添加审核记录,并传输到控制终端;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则需要在检查记录当中标明事故发生原因,以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将其传递到整改部门,并重新提交结果,直至通过审核。2.3学生信息加密。由于上述操作当中会涉及到部分学生的数据信息,若在调控过程中使学生信息泄露,则会得不偿失,为此需要在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当中,增加加密保护措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限及隐私。在创建系统文件时,将校职工的操作终端能够对特定进程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在写入时完成加密,并在信息被读取时自动解密,在系统信息的编辑存储与传输过程中,对未得到授权的访问请求加以控制。对敏感数据实施瞬态加密,其主体部分分为敏感数据用户与管理敏感数据主体,敏感数据用户包括使用主体与分发主体,管理敏感数据主体分为管理主体与创建主体,用d代表主体集,得到:d={}di|||d_user,d_transmitter,d_creator,d_manager(1)式中:d_user表示敏感数据使用主体;d_transmitter表示分发主体;d_creator表示创建主体;d_manager表示管理主体。而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代表了授权主体执行权限的对象:p=p_txt⋃p_app⋃p_img⋃p_exe(2)式中:p_txt表示文本类型;p_app表示可执行应用软件类;p_img表示图像文件类;p_exe表示可执行应用程序类资源。学生敏感信息的瞬态加密需要在内核态安全执行环境中对原始内容在特定的密钥管理控制下实行瞬态同步加解密操作,将所保护的敏感信息表达为:b=package(m)plain,()ke,crypto,km,t(3)式中,t={t|}syn,asyn,表示受到加密保护后的学生数据,按照异步模式或同步模式而最终实现加密的方式集合。为了保障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网络环境中信息的透明程度,在控制监视器的辅助作用下,将教职工的系统查阅过程实时监测。

3系统性能测试

系统性能的测试是对所设计成果质量的检测,也是对高校学生安全的负责,设计仿真对照实验,模拟学生在校过程中上述设计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将其数据吞吐量与常规系统相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验证所设计系统的应用效果。3.1测试准备过程。由于上述内容是为各高校大学生而设计的,为此将实验地点定在某知名高校的监控实验室中,其实验环境如图7所示。2.1ghz,主板拥有5×pci⁃e1×pci扩展槽,能够满足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的运行需求。在该实验平台当中,利用loadrunner负载测试工具,模拟其运行状态,对系统和数据库施加压力,以此测试系统在多用户并发的条件下的运行情况,其吞吐量情况如图8所示。在实验准备阶段,向数据库当中预先存储大量数据,再利用计算机程序执行代码模拟系统运行情况,其部分关键代码如下:{datetimestart=datetime.now;for(intj=0;<1000;j )}图8模拟用户压力测试在完成上述模拟后,即可得到实验仿真结果,并将其与原有系统的运行结果相对比。3.2结果对照分析。为保证实验的严谨以及所得结果的准确性,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各变量皆保持一致。将并发数统一设置为200,整个测试时长为10min,图9为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图9为所设计的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吞吐量与原有系统之间的对比。其中,深色部分为所设计系统的网络数据吞吐情况,与浅色部分的原有系统情况相对照,能够明显看出,所设计系统的数据吞吐量为原有的2倍之多,最高能够达到600000b/s,能够在学生登录拥挤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4结语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篇2

根据《消防法》的要求,为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以及消防管理的问题,把火灾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建立防火安全检查制度。1)学院防火责任人或消防管理人,安全管理处及有关部门每月在学院范围内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各部门、系(院)每周对所辖区域的防火安全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并按学院巡查制度做好检查记录。2)安全管理处坚持消防安全日查工作,特别是重点防火部位,着重对电源、火源、电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器材、以及安全值班情况等进行检查,发现违章行为及时制止,发现隐患及时处置,当场无法整改的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3)每年四大节日及“119消防宣传日”、署假、寒假等安全活动前由安全分管领导带队对学院所辖区域进行一次大检查,对重点防火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并指定专人负责,由安全管理处作详细的检查记录,备案待查。4)各级防火负责人在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须及时制订消除隐患的措施,并加以整改,同时作好安全检查记录。重大火灾隐患除在安全管理处备案外,须报学院办公室及上级消防部门,整改后及时报告整改情况,不留后患,对一时无法整改的火灾隐患,必须增加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5)对限期整改的火险隐患到期要组织检查,对火险隐患措施拖延不改的将按学院有关规定对各级责任人实施处罚。

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整改火灾隐患是预防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为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需要建立火灾隐患整改制度。1)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和安全值班人员在日常安全自查和安全巡查中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无法当场整改的应及时通报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以保障整改前的安全。2)学院安全管理处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应责成隐患部门人员当场整改。无法当场整改的,应填写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隐患部门限期整改,隐患部门负责人应签字认可,隐患整改完后安全管理处应将复查情况上报学院防火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签字确认并存档备查。3)对重、特大隐患,安全管理处和隐患部门应向学院防火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汇报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学院领导确定整改措施,期限和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及整改资金。必要时在整改之前应将危险部位予以停用,以保证安全。4)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整改的火灾隐患,应当在限期内改正并向公安消防机构报送整改复函。

三、防火安全值班制度

值班守卫人员担负着维护学院集体财产和人员安全的重任。为规范值班人员的行为,明确职责,及时发现、制止案件及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学院安全,需要建立防火安全值班制度。1)值班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坚守岗位,履行职责。2)安全管理处是学院安全值班的总负责人。一旦发生应急事件,应全面负责指挥和处理突发应急事件。3)各部位的安全值班责任人,在检查巡逻中,要做到以防火为中心,以防盗为重点,特别要加强对火源、电源及电器设备的检查,对所辖区域要进行全面的认真检查,不留火源、电源隐患,确保学院安全。4)安全管理处值班人员要对学院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清查,对查出的火灾隐患,盗窃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并作详细记录,如不能及时整改的应上报部门领导,同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安全。5)各级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作好值班记录,值班用具不得丢失损坏。6)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值班制度及规定,严禁迟到、早退、睡岗、脱岗、酒后值班。

四、用电管理制度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篇3

1.加强安全教育及普法宣传,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基本防范技能,从而减少上述各类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高校正常的工作秩序。该方面重点包括以下内容:(1)改革教学培养方案,把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并配套相关教材。安全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是针对上文提到的八类安全事故展开,授课形式不拘泥于课堂上的讲授模式,而是要注重效果打动学生内心。可以采取模拟演练、案例讲座分析、召开班会讨论、举行知识竞赛、观看教育宣传影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总之,安全教育要规范且深入人心,使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意识都得到切实提高。(2)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或组织分管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需要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应建立一个领导有力、机构健全、信息畅通的工作和运行机制。(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因此网络安全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校应该重视网络相关法律的宣传,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财产账户、专业资料等,并对常见网络犯罪、网络诈骗手段有辨别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4)加强并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教育。高校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重视消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防患于未然。另外,还要举行消防事故模拟训练,锻炼学生在事故发生时的逃生与自救能力。(5)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心理问题可引发一系列的高校安全问题,因此心理安全教育也是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只有当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才能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读书、运动等积极向上的活动中。高校应坚持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心理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心理知识,健康的人格与心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挫折应对能力等。除了上述的普遍教育外,还需要结合专业心理咨询,对个别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建立心理安全预警系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达到教育和预防的双重目的。

2.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消除校园安全隐患(1)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值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组织机构方面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各学院、系部、实验室、办公室或行政机关的部门各科室,都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保证学校每一个物理区域都有专门的安全负责人。其次,工作制度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的工作规范,定期进行检查与报告、审批与整改、认定与追究等工作。(2)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检查制度。校舍安全方面,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机房、供电线路、消防设施等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食品卫生方面,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并定期督促炊事人员进行身体检查,防止流行病、传染病的发生;设备检修与隐患排查方面,高校应定期对校园内的消防设备、电水气供应设备、体育运动设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高校教学、实验、科研、工作和生活等安全。(3)建立健全学生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学校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校园学生安全信息,全局掌控与调度工作人员,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掌握高校学生的安全信息,就需要有通畅的信息渠道。高等学校可以建立以下三条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一是从学生宿舍长→班级干部→班主任或辅导员→学院学生工作部门→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部门→主管校领导的纵向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二是建立从学生宿舍→宿舍楼栋值班室→公寓管理中心→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部门→主管校领导的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三是建立从教学楼及活动场馆→教学楼与场馆值班室→学校保卫部门和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主管校领导的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以上三条主要渠道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大学校园的学术安全信息渠道,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信息时时畅通。

3.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措施方案(1)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侧重于预防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此阶段的重点工作是不断加强宣传、教育、管理,真正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并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学校安全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值班室人员、班主任和辅导员、学工负责人、保卫人员、校主管领导)的安全防范意识。(2)突发事件处理阶段。处置学生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需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快速反应机制。首先,校园安全快速反应机制,要针对前文提到的八类安全突发事件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相应的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的发展,抢救在突发事件中受伤者,制止因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3)突发事件的善后阶段。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认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尽快恢复高校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避免由于处置不当而造成的次生、衍生的突发事件,避免事情进一步扩大。首先,通过快速反应机制控制住突发事件的发展势头并制止进一步损失之后,应尽快着手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并依法(规)做好责任认定和初步处理意见。其次,及时向突发事件各相关方面相关信息,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猜忌。最后,突发事件常会对当事人或者旁观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从而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心理恐慌。因此,需要学校宣传部门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疏导与治疗,从而尽快恢复突发事件影响人群的身心健康,恢复正常学习与工作。

二、结束语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校园安全;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系统的改革发展,近年来高校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校园中学生的人数也急剧攀升,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复杂的校园内外环境及日益增多的校园安全问题,校园安全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是指通过一切管理手段尽可能消除校园内外的不安全因素,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是高校日常管理的核心工作。但是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不够到位,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亟待高校科学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对策。

一、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安全管理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校园安全管理一直是高校发展运行的核心工作之一,高校上下都把校园安全管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深究来看,高校对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视大多局限于政策和理论方面,形式化痕迹较重[1]。首先,高校领导没有从思想上将校园安全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在他们的思想中,教学和科研仍然是头等大事,他们将大部分注意力以及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对校园安全管理只是在口头或文件中强调,潜意识中认为当前国家社会安全稳定,不会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因此对校园安全管理关注不足;其次,受到高校领导管理思想的影响,高校在建立和完善安保设施及制度时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安保设施不够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为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再次,思想上的懈怠导致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比较松散,对潜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对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彻底追究责任,严重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二)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不到位。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可以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可能的安全事故,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还不到位,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首先,在高校中,安全教育没有被正式纳入教学计划,高校对安全教育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大多通过讲座、校园宣传、知识竞赛等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而这些方式比较单一枯燥,内容也缺乏趣味性,因此很多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参与热情不高,安全教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除此之外,还有的高校安全教育缺失,学生难以接触到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能力得不到提升。其次,安全演练也是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高校会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组织火灾、地震等安全演练,但是由于高校人数众多,很多演练难以做到人人参与,而是以观看为主,这样一来就偏离了安全演练的目的,大大降低了安全演练的实效。再次,学校的安全教育未能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未能配置专门的安全教育人员,很多时候都是由辅导员兼职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导致校园安全教育的专业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三)对来自校外的不安全因素防范不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与此同时,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来自校外的不安全因素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例如,大学生生活环境单纯、防范意识不高,社会上很多不法分子会利用招聘、恋爱、中奖、租房等名义对大学生实施诈骗,导致很多大学生损失财产、健康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除此之外,当前很多高校的某些部门实施市场化管理,社会元素越来越多地进入高校,例如食堂大多由外来人员承包,校外人员在校内开设各种超市、小店等,大学生接触的校外不良因素增多,无形中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面对校外的不安全因素,当前高校的校园安全工作大多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预防措施,有的高校也试图建立管理机制,但是由于校外因素过于复杂,高校安全管理者对其缺少了解和执法权,难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能会给高校安全带来较大隐患。此外,国外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也是高校容易忽视的,导致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安全缺乏有效教育,一些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这对大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也是相对不利的[2]。

二、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个体因素。学生是校园安全管理的直接受众,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校园安全管理面对的群体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因此学生个体因素会对校园安全管理产生较大影响。首先,当前大学生的生源结构较为复杂,他们进入大学之前的生活地区、家庭构成、学习经历、思想观念等各不相同,进入大学后,面对不同的人群和学习环境,很多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好,容易对其他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等产生嫉妒或仇视心理,长此以往会使有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和极端行为,容易给校园安全增加隐患,阻碍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其次,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在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抑郁、悲观等心理疾病,或者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如沉迷网络、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这些都是校园安全的重要隐患,也是校园安全管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二)管理人员因素。管理人员是校园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校园安全管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校园安全管理队伍通常由高校领导、辅导员和安保人员组成,当前的管理队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有的高校领导对校园安全管理重视不足,没有认识到校园安全对高校发展的作用,重教学和科研而轻安全管理,对于安保队伍和安全设施投入建设不到位,从领导层面影响了校园安全管理的开展;其次,辅导员是安全管理队伍的重要构成,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对他们了解最深,开展安全管理具有天然优势,但是当前高校辅导员数量较少,一个辅导员通常要负责大量学生的日常管理,精力有限,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限制;再次,安保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安保人员是校园安全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管理效果,但是目前高校的安保人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缺乏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问题,无法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校园安全管理。(三)社会环境因素。高校的发展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高校面临的不安定因素不断增多,校园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首先,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反动势力为破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会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电台、文字等向我国渗透反动和负面思想。而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意识薄弱,且接触信息渠道繁杂,因此大学生容易受到反动思想的影响,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诱导他们做出过激和不安全行为,破坏高校的安全稳定,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带来阻碍。其次,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并在高校广泛普及,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和数量急剧增加,互联网在带给学生便利之外,也带来很多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造成不良影响,如很多学生受到网络影响产生暴力、拜金、不劳而获、对社会不满等消极情绪和行为,为校园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3]。(四)管理制度因素。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开展需要各种法律及制度的协调规范,然而当前涉及校园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是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家对于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前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涉及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不够健全,存在缺失现象,校园安全管理法律体系还未建成,由此导致在校园安全管理中遇到很多问题难以做到有法可依,很多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没有相应法律法规来支撑,实施效果不佳,极大地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4]。其次,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近年来,高校规模和学生数量急剧扩大,高校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所忽略,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大多比较陈旧、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的校园安全管理需求,影响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建设专业的校园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等直接影响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至关重要[5]。首先,高校管理者要转变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思想和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到校园安全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校园安全,一切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无从谈起,高校管理者要将这一理念作为各项校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并积极落实。例如,安排专门领导负责校园安全工作,建立校园安全管理指挥小组,从全局指挥和调控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其次,充分利用辅导员与大学生亲密接触的优势,发挥辅导员的安全管理作用,一方面要增加辅导员数量,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让辅导员在教学管理之余有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辅导员的安全管理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管理能力。再次,提升安保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一方面招聘时要严格审核年龄、学历、身体素质等要素,提高安保人员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对安保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使他们掌握专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他们发现和处理校园安全隐患的能力。(二)开展科学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高校安全教育是学生获取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园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安全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6]。首先,高校要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在必修课或选修课中安排安全教育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安全知识;其次,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针对以往安全教育形式及内容单调枯燥的问题,高校要不断进行创新。例如组织趣味性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安全小品表演、进行网络安全答题竞赛等。此外,教师要及时从电视、网络中收集最新的校园安全知识和校园事故案例,不断更新安全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他们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再次,为学生创造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机会,让学生实际参与到安全检查、隐患发现、事故处理等事务中,对校园安全管理有全新认识,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效果。(三)构建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要切实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保障高校师生的安全,就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来规范与指导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保证校园安全管理的规范性。首先,国家和政府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当前我国关于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因此国家要针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满足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制需求,使校园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可以依法进行。另外,高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中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升师生的安全法律意识,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加强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针对高校发展方向和安全管理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流程、安全监督和考核制度等,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校园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保证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四)打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管理外部环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外界环境中的负面和不安全因素可能会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进而可能导致校园安全事故,因此净化校园外部环境,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识别不良信息和反动思想的能力,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和金钱诱惑。其次,为大学生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就业等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利,因此高校要重视网络环境建设:校内网络方面,学校通过技术手段安装不良信息筛查和拦截系统,为学生创造绿色网络环境;校外网络方面,联合相关部门对校外网吧进行检查监督,尽量消除其中的网络不良因素。再次,高校要加强校内后勤服务建设,尽量减少学生外出就餐、住宿、购物、娱乐等的频率,避免可能由此导致的安全事故,保障校园安全管理效果。

总之,校园安全管理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复杂艰巨的工作。因此,高校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从当前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出发,有针对性地完善人才建设、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外部环境等环节,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质量,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安全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任龙刚,王伟,刘峰,高奇.基于平安校园建设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j].安全,2019(3):68—71.

[2]马京.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上旬),2015(1):200.

[3]沈方龙.新形势下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9(7):110—111.

[4]佘斌.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策略[j].科技风,2019(29):76.

[5]唐水宝.我国高校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4):97—98.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安全文化;文化建设;管理策略

一、安全文化和高校安全文化

安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人类一切文化的始祖。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对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报告中,该报告提到“苏联核安全体制存在重大的安全文化的问题”。1991年出版的《安全文化》报告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我国自1991年开始引进、研究和推广安全文化,相继成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等专门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全民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参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中安全文化的定义[2],论文将高校安全文化定义为被高校全体师生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按照文化的结构层次,高校安全文化是多层次的复合体,由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组成。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将安全目标、安全宗旨、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哲学和安全价值等要素内化到全体师生的意识中,最终转化为全体师生遵章守矩的自觉行动。安全文化是高校安全管理的灵魂,高校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安全文化深刻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高校安全文化是校园和谐稳定、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坚持统筹发展,将安全文化投入视为一种战略投入,这对高校建立良好社会形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g大学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针对g大学安全管理的实际现状,结合pdca的管理模式,借鉴《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国际标准的核心内容,从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管理制度、师生安全行为和安全设备设施等维度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发放采取“问卷星”线上调查的方式展开。本次发放学生卷305份,有效问卷305份;发放教师卷73份,有效问卷73份。重点调查数据的分析情况如表1、表2所示:结合表1、表2对于重点调查数据的统计,以下从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和安全设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高校安全发展理念方面,g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在高校安全理念方面有较好的认知,这和学校定期组织安全宣讲有直接关系。但教师对于高校安全理念、安全工作愿景了解程度为一般,这和教师较少参与学校定期的安全培训有关。学校对于安全管理的宣传,主要有校内宣传栏、学校网站、电子屏幕、专题培训等方式。在高校安全管理制度方面,g大学的学生对于学校体系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并不了解,但对于安全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较为熟悉,该问题主要源于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整改落实较为熟悉。教师对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有较多诉求,这源于教师的自身认知和专业水平。师生对于学校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都有较好评价,这说明学校在进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高校师生安全行为方面,g大学的学生对安全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对于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较多地归结为安全意识不强,超过一半的教师也认为安全意识不强是导致学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师生的安全行为,降低校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目前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有安全知识竞赛、专项应急演练等。在高校安全设备设施方面,g大学的师生都认为学校在安全设备设施方面投入合理、运行状态良好,这说明学校在安全设备设施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学生关注更多的是信息安全建设,这与目前社会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有一定的关联。较多的教师认为学校安全设备设施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这也是信息化时代的管理诉求。

三、g大学安全文化发展阶段分析

依据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通过对上述调查问题的分析,结合实地的调研访谈结果可知,g大学有较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学校各层级对于安全管理有明确的思想认识,但师生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行为仍然是被动接受,因此g大学的安全文化发展处于依赖严格监督阶段,并逐步进入独立自主管理阶段。此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管理特征:1.管理承诺各管理层从上到下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较好。学校各管理层对安全管理十分重视,近年来不断完善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和体系。2.合法合规全体师生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但自主性仍不足,对于校内的安全管理处于按章行事的水平。3.制度流程学校已建立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师生的执行往往是被动的。[3]师生对于安全的执行程度限于遵守已有的各项安全制度,但对于安全制度的持续改进未有进一步的认识。4.目标绩效学校各级的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通过不断强调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和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保证安全绩效的达成。学校日常重视安全宣传,制度化的监督巡查也有较好的执行。5.全员参与学校把安全视为一种组织价值,除了关注高校本身的安全绩效,同时对相关方进行安全管理,包括外来人员、承包商等。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师生对于校园安全的参与意识,通过提交改进方案,及时评比、奖励等方式为安全文化建设注入动力。6.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受训的对象包括全体师生、承包商等。培训目的在于培养全体师生的安全技巧和应急能力,不断改进自我安全行为。

四、g大学安全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g大学的安全文化发展处于依赖严格监督阶段,为了提升g大学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结合高校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从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和安全设备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1.安全系统理念学校领导做出表率,让各二级院系、职能处室、教研室和全体师生感受到学校领导层对安全承诺的自觉实践。学校领导在制订整体发展规划时,对安全发展应予以考虑,保证安全文化的资源投入。各级管理者积极参与安全培训,配合校领导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应更偏向人性化,以人为本,拒绝条条框框,从高校师生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更好的安全文化制度,切实保证高校师生的安全。2.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对全体师生建立校内、校外相应的安全责任,明确各自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后,统一实施。高校应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程序,通过组织相关领域的安全专家,识别涉及高校的各类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判断风险可控性,制订风险措施,编制高校安全风险注册表,并对安全风险变更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师生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全面推进高校安全文化的建设。3.师生安全行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可通过安全教育、安全会议、安全培训、安全演练、安全月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有效的沟通方式,确保高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方,以及各级管理者与师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全体师生主动上报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环境,高校安全责任部门及时处理和反馈。对于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宣传,通过树立安全模范和榜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4.安全设备设施制订高校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设备设施的责任人。对于校园建筑物、教学设施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尤其应关注高校实验室安全,对于国内外已发生的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事故横展宣传,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高校的新建、改建、扩建设施应重点关注,保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安全技术要求,实现高校安全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

五、结语

安全作为高校一切活动实施的首要前提与基础,安全与稳定是高校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高校安全研究的意义重大。安全文化是高校安全管理的灵魂,高校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安全文化则深刻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高校安全文化是校园和谐稳定、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安全文化和高校安全文化的特点,对g大学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提出g大学安全文化建设的管理策略。高校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将安全文化投入视为一种战略投入,这对高校建立良好社会形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以瑾,刘博智,孙梦捷,等.大数据透视两会热点把脉“后疫情时代”教育走向:2020全国两会教育舆情分析报告[n].中国教育报,2020-05-30(3).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篇6

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都是市场需求比较大,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大学生们往往最终成为建设工程的主力军,在建设工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发挥自己的才华,因此可以说他们的专业能力决定了中国未来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由于近几年来城市的不断发展,高楼大厦的建设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飞跃,而人们对建设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建设的原材料、工艺、手法等等多个方面都在不断改进,但是安全问题也逐渐随之而来,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让人们痛心疾首,也越来越重视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同时,应当时刻审视社会的要求,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改革,让大学生注重安全管理的内容,并掌握具体的行为方式,在建设工程当中将危险防患于未然。目前在高校的安全管理课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应当进行梳理并改进。(1)安全管理的教学没有落实:通过对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调研可以发现,目前很少有高校设立工程安全管理的专门课程,所有的学校都将重点放在的专业的工程课程当中,并将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内容与职业健康等课程进行杂糅,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介绍具体的知识内容的时候,顺便提一下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比如教师在介绍施工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教材中提及到而来工程安全管理的内容,教师会在课堂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简单介绍与施工技术有关的工程安全管理的内容,学生对于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接受的比较零散,并没有形成具体的系统。(2)实践运用机会少: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课程的认真学习,对基本的建筑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还应当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的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书面上,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工程安全管理的学习机会是非常少的。一方面,学校的环境比较闭塞,很多学生并没有尝试过自己走出校园,走向工地,锻炼自己,还有的是因为大学生的身份原因,不愿意从基层干起,总觉得自己毕业之后应当不会从事地层劳动而放弃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并不多,和企业的交流比较少,实习的机会非常少,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工程安全管理的实践教学工作。还有的企业对来实习的大学生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认为大学生也不能成真正的员工,就让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跑腿打杂,一些比较重要的施工场所都不让大学生进去,以防止出现危险难以交代,很多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多的收获。(3)学校与企业的衔接脱节: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和生产规范等方面,一些具体涉及到的机械和设备都是很久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长时间都没有进行更新,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已经被企业所淘汰,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之后,对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完全没有相关的理念,在学校学习的那些知识已经逐渐被企业所淘汰。

2剖析原因

(1)重视性不足:目前高校的关注主要重点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获得好职位,因此高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投入能够收获比较高的就业率,带动学校的发展,但是工程安全管理技能并不能像专业素质一样获得很明显的回报,学校考虑到课时等方面的原因,就不会安排工程安全管理的课程,实际上还是高校对工程安全管理重视不足的原因。(2)认知有限:高校对工程安全管理的问题不够重视,施工单位比较注重的是完成工作的时间和投入的成本,对于一些安全问题也认识不足,政府的监管力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监督效果并不显著,一些施工单位出现安全事故就隐瞒,政府发现的不够及时,而且不能大力惩处,如此循环往复,各方对工程安全管理的观念都认知不足,导致工程安全管理不能得到重视和实施。(3)师资力量不足: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应当对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有一定的了解,有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背景,然后还要对实践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技术有自己切身的体验,这样才能在教导学生的过程当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真正让学生们学有所成。

3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改进策略

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解,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对我国高校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下面是对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改革的几条建议。(1)引起高校的重视:在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中需要开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专业课,首先学校必须对工程安全管理足够重视,看中它在未来的建设工程中的发展前景,以及目前重要地位,然后做好传达工作,让高校中的教师也足够重视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最后在设立专业课的同时,要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在给孩子们讲课的同时,也要注重介绍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意义,让学生明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之后,学生自然就会自主去学习[6]。(2)项目法:运用项目法进行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安全管理课程中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能学会团队协作,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3)教学方法多样化:由于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也比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困难,很多问题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转换,这也加大的教师教学的难度,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当中,容易分心,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保证趣味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8]。(4)优化师资力量:对于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当多提供学习的机会,可以是到国外短期学习,吸收国外的优秀指导意见,还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真正学习到实践知识,不断提高高校中教师的工程安全管理的专业能力,在学校里面逐渐培养出能够教授学生的优秀教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对于教师而言,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也是成长的契机。

总之,通过对目前高校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高校改进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策略,希望能为高校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作者:张哲弘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与探索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重要场所[1],是探索未知、探求真理的学术场所,是实践育人的重要空间和载体。实验室安全与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高效的、服务优质和特色鲜明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实验教学实践创新和科学研究质量与水平、建设平安校园的前提。

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1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实验室有以下特点:易制毒、易制爆等管制危险化学品使用频繁;试验用仪器中电器设备较多。其中,气体钢瓶、烘箱、高压灭菌锅等仪器使用普遍且频率高,使用者出于便捷需求,电源接线不规范,仪器设备临时存放地点不合理,占用安全通道,存在消防安全风险;实验室数量较多、类型多元、功能多样、结构复杂、分布相对分散、使用相对独立,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服务幅度宽,管理难度高。尤其是管理人员偏少,不足以满足目前实验室建设、使用、服务与管理等多层次需求,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1.2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缺乏

安全隐患也体现在师生安全意识淡薄方面,其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心存侥幸,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置能力。实验室安全责任人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尤其是科研实验室,实验室管理责任人为专职教师,实验人员为导师的研究生,而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更多侧重在科研产出上,导致重科研产出而轻教学和安全管理的现象较为突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责任心不强,管理流于形式。

2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借鉴国内外名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2],根据实验室建设规划,有序加大实验室硬件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与之相应的实验室软件建设和日常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室安全管理呈现健康有序发展。从健全制度、加强培训、实验室分类管理、监督检查常态化、危化品精细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经验,探索并建立了实用高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保证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提升了实验室安全性。

2.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有赖于健全的制度。结合学院实验室管理实际,在调研和充分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着力建立和完善了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验室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实验室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应急制度,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落到实处。学院成立了环境和安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学院实验室安全三级责任制,与实验室责任人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承诺书,同时制定了安全管理相关细则,包括《园艺林学学院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园艺林学学院环境和安全巡查通报制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室危险品废弃物管理办法(试行)》,并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和《园艺林学学院环境和安全巡查评级标准》,明确了实验室安全“谁上课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还具体规定了使用实验室期间不得大声喧哗、聚众聊天、钥匙转借,在室内不得乱接、乱用电器、电脑等使用完毕后须关闭电源等容易被忽视但存在安全隐患的内容。

2.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强化“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使师生认识到安全关乎人人切身利益,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在宣讲普及安全常识的基础上,为全面提高师生安全技能,坚持准入培训、专项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应急处置知识学习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相结合,做到覆盖全员、覆盖全程。安全培训内容一般设置实操培训内容,匹配培训学时数[3],注重安全文化宣传[4]。针对学院学科特点,结合南京大学的培训体系[5],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低温液体的安全使用、高压灭菌安全操作培训、放射性安全岗前培训、压缩气体的安全使用、安全检查培训、生物及转基因安全岗前培训、防火培训及演练等专题,讲解内容以鲜活的案例为素材,避免枯燥的规定和制度宣讲,注重针对性和实践性,更具可操作性。安全教育和培训覆盖了需进出实验室的全体师生,做到安全重担人人挑。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专题及师生进入实验室前的安全准入考试等途径,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思想意识;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和考试系统,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并进行安全在线考试,通过考试(90分以上)方能开通实验室门禁系统。

2.3实施实验室分类管理

园艺林学学院实验室分为教学实验室、科学研究实验室和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3大类,各具特点,需因地制宜的管理。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根据实际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着重强调实验操作细节、实验行为规范、实验步骤。如不在防护条件不健全的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管理相对复杂,未获得指导教师审核许可不得进行实验、不单独进行实验;科学研究实验室严格要求实验操作室应与药品室、学生自习室等分开,实验室内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杜绝将食品和饮料带入实验室等。结合图片、案例等解读,效果颇佳。对实验室实行分类分级信息化管理,根据涉及的实验室,通过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安全考试,开通相应的实验室门禁权限。如通过生物温室的实验室培训,可以出入温室;通过色谱分析实验室培训,可以开通色谱分析实验室的门禁。未按要求完成学习并通过考试的,只能在有门禁权限人员陪同下出入该实验室,使用仪器。

2.4做好常态化安全检查和监督管理

安全监督检查实行常态化管理机制。实验室安全检查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环境中安全隐患的排查是安全工作实施的保证。借鉴浙江大学[6]和中南大学[7]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理念[8-9],管理人员利用手机微信公众号,创建了“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平台,将该平台用于常态化实验室安全检查。学院对实验室安全实行定期检查、专项督查和日常巡检相结合的方式,落实问题排查、登记、报告、整改的“闭环管理”,实现安全检查的信息化和制度化。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采用实时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及时告知实验室责任人,整改后通过图片反映整改情况,检查结果按期通报,并在微信工作群中及时告知,避免安全检查流于形式、重点防护区域不清晰、安全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将限期整改并复查整改效果,使安全检查真正起到了督促和整改的目的,基本杜绝了实验过程中不穿工作服、不戴手套、不分类收集实验废弃物、乱拉电线等现象,实验室废弃物得到了管控,固体有毒废弃物集中归置,并交由学校统一处理,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实验室安全检查、管理、监督只是手段,安全工作必须要有“千斤重担人人挑”的意识,要依靠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共同协作。

2.5完善设施,精细化危险化学品的日常管理

2.5.1完善设施,保障到位保障实验者的人身安全是以人为本的基本体现[10]。园艺林学学院为各实验室楼层统一安装了门禁系统,配备了危险化学品专用储存室和剧毒品存放柜,并投入资金,为各实验楼层安装紧急喷淋装置、安全警示标识、消防栓和灭火器,每个各实验室配有气瓶柜(架)、急救箱等安全防护设施与用品,确保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齐备齐全。2.5.2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全周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是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的关键一环,因所涉工作内容烦琐,亟需对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进行集中、合理、分类管理。基于信息化平台建设,针对该类试剂实验室用量少、种类多的特点,如何实行试剂全过程、可追溯的闭环管理一直是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8]。近年来,借鉴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的精细管理经验[11],管理人员通过biolab管理平台,从试剂申报、采购、在线选择供应商、入库存储、分领使用及实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入手,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化学品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到危险化学品使用有记录、剧毒品“双人双锁”的规范管理,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等信息电子台账,避免了不同实验室重复采购、药品存量过大、药品混放等潜在安全问题,杜绝了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的流失。

2.6育人为本,加强实验室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正确的实验室安全观和环境保护理念也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主要方法是在宣传栏、实验室墙面张贴安全知识、要求和制度,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讲座、报告、应急演练,以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安全宣传和警示教育等,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即行为文化。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言传身教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途径,既要严格要求、敢抓敢管,又要明理传道、落细落小。如实验前检查安全隐患,实验操作中合理摆放物品,实验结束将物品原位归放,废液入桶,关闭水电门窗等。

3结语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篇8

一、安全管理学教学内容的现状

综观目前本科安全工程课程教学的常用的教材进行分析,基本上所有的教材都有一致的内容体系,现简要分析如下:第一,原理介绍部分主要体现在几个章节,首先是绪论部分,由安全形势严峻来描述安全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引出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第二部分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安全学的理论基础,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安全文化论述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第四部分安全管理方法主要论述安全管理计划方法,安全决策方法,安全管理组织方法,安全激励方法,安全管理控制方法以及安全目标管理的方法和原理,系统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原理,简单的安全生产法规;第四部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主要论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概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原理、特点及作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第五部分安全信息管理主要论述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第二,方法介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事故统计及分析,对事故调查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事故调查与处理,事故调查分析的方法和原理的分析和介绍;第三部分事故预防与控制,介绍了基本的事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第四部分灾害事件与事故应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第三,知识拓展主要介绍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新发展,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安全管理比较先进国家的介绍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对最新的安全管理方法的介绍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从教材的内容来看,目前的安全管理学教材基本做到安全管理原理技术和方法的全覆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和学生都对这样的教材编制感觉很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过于庞杂,重点不够突出。安全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管理学和安全学的交叉学科,由于管理学本身作为一个学科体系,包涵了管理经济学、管理组织学、管理哲学、管理社会学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而安全学包括安全哲学、安全社会学、安全基本原理,安全基本技术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这也客观地造成了安全管理学教学内容的复杂性。第二,实践操作性不足。这个特点其实从属于第一个特点,由于课程内容过于庞杂,技能型的知识不足,导致学生学习之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能得到实际的应用,也由于理论的大量堆砌,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也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二、安全管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目标

1教材的革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以一定的教材内容为依托的。具体教材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和主要信息来源,同时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实质性的东西,没有它难以进行教学。所以教材在安全管理学的教学改革中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认为教材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材的针对性,安全管理学的教材编写应该根据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背景展开,这是因为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通常依据于本科院校的行业背景,比如国内比较领先的安全工程本科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其安全工程专业通常较多有采矿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的就业倾向也以采矿业为选择方向;石油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更多的体现了石油化工、石油开采等行业背景。这些学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就业率以及雇主满意度在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中处在领先的地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安全管理学的教材必须体现行业针对性,大而繁杂的课程,已经不适应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了。第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安全管理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由于刚刚离开校园,或者是缺乏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践,该课程的教学往往会造成照本宣科的情况,缺乏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实际的管理方法应用环节,这样的教学内容,对老师和学生都是非常不利的。

2安全管理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具体媒介和桥梁,不同教育观念下的不同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学内容也呈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下面主要从四方面探讨安全管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改变安全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情况:第一,减少原理教学的比重,由于管理学的内容过于庞杂,在课堂教学中,想讲清楚基本不可能,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提供课外参考书目的方式解决,经典的管理学书籍汗牛充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选择周三多编著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这本著作也是管理学本科教学的经典教材,对管理学的源流、原理、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剖析,通过这本教材大学生可以对管理学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安全学原理本身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学习进度设定上,我们把安全学原理作为安全管理学的先导课,这样在教学内容设定上,就可以大大减少原理课程教学的分量和比重。第二,提高案例教学的比重,安全管理学的目的就是针对以后学生实际的安全管理实践,所以案例教学十分重要,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以理论指导案例分析,以案例分析来提高对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大量选取了与化工生产相关的安全管理案例来进行深入的剖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三,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在本科生的认识实习和工厂实习阶段,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学的现场教学,对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企业管理实践对照教材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改革安全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在教材编写中体现教学选择性和要求的层次性,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实践性和针对性,不断强化突出行业特色,才能最终使安全管理学让学生喜欢学、老师喜欢教,能够学以致用才能到达这门课程应有的效果。

作者:郭健 叶季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2):87-92.

[2]王海啸.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66-72.

[3]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

[4]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163-168.

[5]徐晓飞.抓住mooc之机遇促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29-33.

[6]王鉴,王明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生活世界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7-83.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野外科研平台;安全管理;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已成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首要工作,各高校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了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1-2]。农林院校开展诸如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学和草学等学科的实习实践和观测研究,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科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各高校陆续建立了很多野外科研平台[3-5]。然而,高校开展野外科研平台的安全管理一般参考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使得野外工作涉及的安全风险未能得到有效防控[6]。为此,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代表性野外科研平台为例,在分析其基本特征和安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安全管理对策,以期为高校野外科研平台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1高校野外科研平台运行特征

北京林业大学为了支撑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学和草学等学科建设,建立了山西吉县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吉县站)、山西太岳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太岳山站)、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盐池站)、云南建水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建水站)和内蒙古林草过渡区草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简称内蒙古基地)等野外科研平台。这些平台涉及森林、荒漠、喀斯特和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开展环境和生物要素监测、生态系统过程观测、土壤侵蚀机理及防治、退化土地生态修复等教学科研工作。为了深入了解野外科研平台的安全风险状况,笔者对其运行特征进行了深入解析。

1.1专业性北京林业大学野外科研平台在开展课程教学、科研观测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由于不同的野外科研平台具有特定的气候、地貌和植被条件,需根据教学科研工作内容选择合适的平台。例如,开展森林生态学野外实习和监测研究,可依托吉县站、太岳山站;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和半干旱区土壤风蚀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可分别依托吉县站、建水站和盐池站;开展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过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则可分别依托内蒙古基地和盐池站。

1.2综合性野外科研平台因其周边环境复杂、科教活动多样、保障内容多元、自然变化频繁等,具有综合性特征。以盐池站为例,由于平台地形复杂、地势起伏且道路条件较差,当依托平台开展定位观测、科学研究、技术示范、课程实习、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等科教活动时,在提供食宿、学习、科研和通勤等综合保障的基础上,需极力防范频发的灾害性气象事件造成的危害。

1.3长期性野外科研平台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派出机构,可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长期稳定的平台保障。以吉县站为例,站内有不同的造林年限和植物组成的人工林、不同类型的治理设施,为开展水土保持治理成效科学评估、教学实习和科普教育创造基础条件。此外,野外科研平台如要长期发挥科教功能,需格外注意保持设施设备的完好率和操作安全,并不断提高其使用率,更要充分保障平台工作人员的安全。

1.4开放性高校野外科研平台除为本校教学科研提供便利之外,还向其他相关单位开放。例如,依托建水站,北京林业大学开展石漠化防治科学研究,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建水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开展科学研究、技术示范和人员培训等工作。依托盐池站,北京林业大学开展荒漠化防治相关的科研示范和实习宣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宁夏大学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专业课程实习,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等开展合作研究和调查取样等。

2高校野外科研平台安全风险分析

野外科研平台多位于林区、沙区和牧区,地理位置往往较为偏僻。因此,依托野外科研平台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时,在人员通勤、调查取样和设备维修中,极易发生因自然灾害和意外情况引起的安全事故。

2.1气象地质风险开展野外教学科研活动,易受恶劣气象和地质灾害的不利影响。对野外教学和科研影响较大的恶劣气象事件包括高温严寒、暴雨暴雪、大风沙尘和雷暴闪电等,地质灾害包括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例如,依托盐池站开展野外科研工作,春秋季的沙尘天气极易导致工作人员迷路和设备受损,夏季因场地空旷易造成雷击伤人,冬季的大风严寒易引发人体失温。在内蒙古基地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冬春季易受突发大风和暴雪影响;在吉县站开展野外科研工作,夏季的暴雨可能会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极易造成人身安全危害。

2.2交通通勤风险野外科研平台的观测和试验点位,往往分布于县域范围内,野外工作人员由驻地外出工作常需乘坐交通工具。由于野外地形复杂且道路条件较差,交通通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很多时候,野外工作人员往往无法乘坐交通工具直达工作场地,还需步行较长距离。对于吉县站、太岳山站和建水站等以森林植被为主的野外科研平台,乘车时要谨防复杂地形引发的交通事故,林中步行要谨防迷路和意外受伤。在盐池站和内蒙古基地深入沙地和草原开展调查时,要谨慎涉水涉沙涉冰,防止发生车辆受困和人员伤害。

2.3人为操作风险野外科研平台承担着环境和生态要素的长期观测任务。野外观测设备往往需要定期维护和不定期维修,如涉及用电要谨防人员触电,涉及电焊和用火要严防烫伤和火灾发生,涉及高压气体使用则操作人员需佩戴相应护具,开展高空作业需佩戴安全帽和防坠落安全带,使用大型机械需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进行操作。人为操作不当是各类实验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野外开展工作,由于不具备快速救援和医治条件,因此要严防人为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

2.4其他类型风险在野外科研平台开展工作时,要谨防野生动物和家畜造成人身伤害,谨防采食野果、野菜、野蘑菇等引发中毒,避免人为活动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造成干扰,避免进入法律规定的禁入区域等。此外,盐池站和太岳山站的部分观测研究样地位于自然保护区内,因此在野外作业时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按规定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进行必要的请示和报备。

3高校野外科研平台安全管理对策

3.1管理制度北京林业大学主要依据《北京林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对野外科研平台进行安全管理,因此亟待根据野外科研平台的运行特征及学校科研平台安全风险建立专门的管理办法,为野外科研平台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并由具体管理部门对制度的执行成效开展监督和检查。

3.2管理部门北京林业大学野外科研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主管学院负责。学校科技处负责平台管理,但其不具备安全管理职能。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校本部室内实验室安全管理,但无法延伸至派出机构。野外科研平台还要为本科生课程实习和研究生驻站研究等提供平台,包括大量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因此,笔者建议成立由学校科技处牵头,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主管学院和学生工作部共同参与的野外科研平台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野外科研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

3.3管理措施首先,应加强安全和技能培训,相关人员需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和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依托平台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其次,野外科研平台管理员应及时自然灾害风险预警、规范交通通勤,规避安全事故发生。最后,野外科研平台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需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以免事故再次发生,对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情况予以纠正。

4结语

高校野外科研平台具有专业性、综合性、长期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野外科研平台因地形复杂,极易引发各类安全事故,其安全管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需制订专门性管理制度、设立综合性管理机构、采用针对性管理措施。做好野外科研平台的安全保障工作,是依托平台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参考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20.

[2]尹孟奇,张英,刘喜云,等.高校化学试剂信息化采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5):12-13,29.

[3]樊登星,余新晓.面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46-249.

[4]高广磊,丁国栋,赵媛媛,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实习的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6):53-56.

[5]姜俊,梁小红.形成性评价在林学本科野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4):254-256.

大学安全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纺织工程

化学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重要性在清华大学才女朱令铊中毒、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博士生一氧化碳中毒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等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状况下已被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广泛认知,但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其管理工作,如何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如何最大限度的预防和避免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如何尽快的缩小与国外之间的差距是摆在广大高校面前的紧迫任务。众所周知,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效益。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和高校协同作战。

1中外高校的实验室的差距

1.1硬件设施建设。通过调查研究国外的大学在实验室安全硬件方面的建设,并对比国内高校现有的实验室安全硬件资源,取长补短,为进一步优化硬件资源提供参考。例如:像日本、美国等有一些知名企业会对相关专业学生设置诱人才培养计划,可以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1.2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在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从贴画到互联网宣传、从日常安全友好提示到法律法规制定、从实验安全设施到规章管理制度到防护用品穿戴等都体现了其严肃、认真和务实地对待实验室安全,他们已经处在“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大家安全”中的“我会安全”或“大家安全”高级阶段,而我国的大多数高校还处在学校的管理制度“要我安全”的低级阶段,文化建设培育任重而道远。1.3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1.3.1澳大利亚的安全管理制度。[1]为了保障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阿德莱德大学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结合在一起,通过从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高度来推动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将学校、学部和学院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安全辅导是阿德莱德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这就使得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并得以延续。1.3.2美国的安全管理制度。在美国的大多数高校都有一个类似于环境、健康与安全中心的机构,该机构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与校园建设,例如:麻省理工学院以ehs(环保、健康和安全管理)总部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机构,为实验室提供专业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包括安全培训服务、实验室的设备布局服务、废弃物的管理服务等。除ehs外,在mit的安全管理体系中,还有一些重要的人员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和保障起了关键作用,如首席研究员、安全导师、实验室安全负责人等。1.3.3日本的安全管理机制。[2]日本的高校设有适合于自身的安全环保管理机构,例如:日本京都大学有环境安全卫生部和环境安全卫生委员会两个安全管理机构。1.3.4德国的安全管理制度。[3]德国的大学不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但是具有一套安全管理体系,整个实验室的管理井然有序,运行效率高;各个实验室相互独立,资源共享,能够保证需要的人都可以使用,实验室安全问题基本不存在。1.3.5新加坡的安全管理制度。[4]新加坡的大学大多数设有“组织环境与健康安全办公室”和“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委员会”两个机构专门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大学生与研究生所有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必须通过学校的认证,获得学校颁发的pi(principleinvestigator)证书,其所获得的各种科研经费才能够实际用来进行科学研究。1.3.6国内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实验安全是国外高校一直致力于做的事情,但在国内,实验结果有时候比人身安全重要的多。很多老师做项目,为了实现最好的实验效果,采用一些比较危险的实验药品、实验方法,有一些学生为了毕业,由于时间有限,很多实验之前都是草草的看一眼实验药品说明就开始动手做实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很多高校开始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如实验室安全与设备管理处、安全科、安全管理部门等,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主要是实验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另外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培训等,很多时候都是学生自己琢磨探索,由于自身阅历有限,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与国外高校相比,我们仍需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1.4实验室化学品的管理机制。1.4.1国外化学品的管理机制。国外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一般由专人负责、统一管理。例如:在美国,新来的实验室人员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员是谁、在哪,在做实验之前必须清楚自己实验的有关化学品的如何使用、安全问题如何解决,如有不清楚的可以向其咨询,然后再进行实验[5-6]。在欧洲的各个高校,有一个公用的实验室平台,专门放置实验室常规化学品,而且准备量充足,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方便地查询到化学品所在[7]。在日本,实验室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验要求特别高,实验之前要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实验现象的记录要求极为严格,并且经常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情况[8]。国外的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比国内成熟很多,不仅体现在管理体系上,还体现在对化学实验室人员安全、操作培训的重视程度上。国外的化学实验室着重培养实验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制度这是起到一个更加规范的作用。1.4.2国内化学品的管理机制。国内关于化学品的管理,国家出台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1)采购过程不规范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人员为了图方便、怕麻烦,基本都是自行采购危险化学品,没有正式的审批,之后也没有备案,有时候供货商甚至没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资质,给高校实验室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2)使用管理不规范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不规范,导致使用管理登记不完整,实验室内存储的危险化学品过多等问题。同时,实验室内的危险化学品随意摆放,很多化学品的购买时间不明、数量不清楚、随意拿取等,给实验室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3)使用之后的废液处理不规范目前,多数高校为了图方便,实验之后将实验废液直接倾倒在水池、垃圾桶,有机、无机废液桶不按规定使用,废液堆放过多,试剂空瓶到处扔,给收拾垃圾的环保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对环境、人们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国外的规范化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2.1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在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经费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一般的企业、民间团体参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热情不高,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再仅仅只靠政府拨款补助,教育水平会受到很大限制,教育不能够快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体来讲,化学实验室是很多安全隐患的集中处,所以要通过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来实现安全校园。例如:化学实验室要进一步增加安全设施的购置、维护和更新。目前,常规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危险品易制毒柜、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安全柜、气瓶柜、洗眼器、喷淋装置、急救包、畅通的安全出口、通风橱等。试剂电子化登记,随时更新,试剂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还有一些基本的设施,如单独的休息区域,实验区域与休息区域分开,危险实验区域,危险仪器的隔离区间等。2.2安全文化建设。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搞好化学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走廊墙面排版一些安全常识、应急措施。(2)平时多做一些贴画、展板、微信推送、网页宣传等让实验人员在闲暇时间可以方便的学习一些实验室安全知识。(3)组织一些安全常识为主题的活动,科谱一些实验室安全常识,增加每个人的实验知识储备。(4)开展实验室安全培训与宣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降低实验安全的风险。2.3安全管理制度。2.3.1制度建设与实践。(1)管理制度。其包括组织构架建立、管理内容细分(水、电、火、化学试剂储存和使用、辐射、石棉、压力容器、易制毒试剂、易爆试剂、剧、废液处理、人员结构和分工、安全手册、操作流程规范化、检查标准和清单)以及职责划分等,它是管理能否顺利开展的核心。通过对比中外管理制度的差异,学习先进经验,改善管理方式。实验室应该设置一些安全机构,其应该通过网页介绍实验室安全与健康知识,进行日常安全巡视、危险化学品的登记管理、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集中收集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定期的实验室安全大检查、不定期的应急演练等,规范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2)加强化学实验的污染控制和管理,建设生态型化学实验室。加强通风,合理使用通风橱,将污染物控制在最少。2.3.2管理文化培育与实践。(1)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体系。研究包括教育与培训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对象为教师、实验员、安全协管员、管理人员、访问学者、参观人员、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内容为上述管理制度中的相关管理内容;形式为考试、小测验、多媒体培训、网络培训与测试、课程学习等,根据不同人员采取不同方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2)紧急事件处理。包括紧急事件预案的制定、公布和演练,以及事后的总结、惩罚与表彰。在进入化学实验室做实验之前,实验人员都必须有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有一个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来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如果实验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建议不单独操作。(3)安全评估。尤其是在化学实验室,美国普遍采用pi自我评估或安全监理评估的办法监管,在我国高校这方面还未见报道和执行。

3结语

国外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管理模式,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管理制度、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体系、紧急事件的处理、安全评估、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紧急事件的处理方面)。然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安全责任意识相对落后,人力、财力投入较少,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因此,展开中外化学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对比研究,寻找之间的差距,取长补短,借鉴其成功之道对我们迅速提高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形成后发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借鉴[j].平安校园,2016(3):82-83.

[2]李志强.日本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65-167.

[3]顾锦龙.德国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做法值得借鉴[j].化工安全与环境,2012(42):13-14.

[4]关继祖,俞宗岱.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3.

[5]张育新,董萌,郝晓东.新加坡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及经验借鉴[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358-360.

[6]许红霞.美国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模式及借鉴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3):1420-1421.

[7]刘玲,张旋.欧洲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方法对我国实验室管理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