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考点总结范文五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2022-11-06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篇1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2、海拔高度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耀斑(色球)③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运动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除极点都是15每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公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约1度每天

近日点最快

远日点最慢

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昼夜长短分布: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南半球昼达到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相反

地震波

传播介质

通过莫霍界面

通过古登堡界面

纵波p

固液气

明显加快

突然下降

横波s

固体

明显加快

突然消失

岩石圈厚度大于地壳厚度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地幔2900km、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风

            所受的力

最后风向

近地面的风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成一个夹角

高空的风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平行

常见天气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降雨区域

举例

冷锋

晴朗,温高压低

阴雨大风天气

晴朗温低压高

锋后

北方夏季暴雨,冬天冷空气南下,沙尘暴

暖峰

晴朗,温低压高

连续性降雨

晴朗温高压低

锋前

常见天气

   气压状况

运动方向

对应天气

典型天气

气旋

中间低,四周高

北逆南顺

阴雨天气

夏季南方的暴雨台风

反气旋

中间高,四周低

北顺南逆

晴朗干燥

长江伏旱、秋高气爽天气

气压分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夏季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气候特点

           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气流上升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到40度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暖多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到60度大陆西岸

全年温暖湿润

全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季风)

南亚地区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夏季: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冬季: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大陆东岸20到35度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

夏季:东南风    海路热力性质的差异

冬季:西北风

温带季风气候

(东亚季风)

大陆东岸35到55度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东南分

冬季: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2温度的变化3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河流的补给形式:地下水(最稳定)、大气降水(东部地区最主要)、冰川补给(西部地区)、季节性积雪(东北地区)、湖泊水

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渔场(四大渔场,秘鲁渔场原因不同,其他原因相同)、航海、污染物的扩散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多年的平均径流量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水资源对经济影响:数量影响经济规模,质量影响经济效益。

现在水资源利用出现的问题:数量,随人口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

质量,人类生产生活排污不断增多

面对措施 开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放射元素衰变。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最主要)、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篇2

一、高中地理会考应体现素质教育的功能

高中地理会考是在高考停考地理,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严重向“应试教育”倾斜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的,因 此,带有纠偏的历史使命。在“应试教育”进一步暴露出弊端的同时,社会各界普遍提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主 张。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但就考试而言,大体包含如下内容:考试是一种手段,具有对教学进行评价、 反馈、预测和激励功能。通过对这种手段的运用,测验师生教与学的状况,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法的改 进,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目的。

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考试,我们以为应具有以下四点。

1.各种考试都必须从整体课程计划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在考试中渗透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 身体心理素质的评价因素。

2.要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学习的状况,尽可能地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使所有学生从考试中认识到自己的 学习成绩,并能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3.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

4.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对高中地理会考的性质、目的和内涵的认识

高中地理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成绩考试。它不同于升入高一级学校所进行的选拔考试,而 是属于以标准参照为主的终结性考试。也就是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的水平考试。其任务在于考核学生地理课 程的学业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因此,它必须严格区别于高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会考的内涵:我们认为主要应该考核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所应具备的地理素质。具体说 ,包括作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地理科学文化知识、地理思维方法、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意识、 全球意识、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了解的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要强调指 出的是,上述内容是普通高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按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应属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应 考虑高中地理课在高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以及我省民族众多、薄弱学校较多等因素,在制定考试目标时,需在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允许的范围内,把合格的下限适当下调,合格以上分出若干层次,以激励不同学习状况的学 生产生再学习的欲望。

高中地理会考,要全面贯彻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这是地理会考 的总精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通过教研途径,对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抓好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训练;2.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球观念和正确的人 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地理素质教育内涵丰富,而且随时间、空间而异,要充分体现它,就需要从许多方面作不懈努力。

三、拟订会考命题计划的指导思想及设想

高中会考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深刻体会到,会考是否真正反映了贯彻地理教学 大纲的精神,是否真正反映了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命题的恰当与否是关键。然而,命题计划的编制 ,又从根本上控制着命题的质量。因此,在历年会考中,都把编制会考命题计划,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拟订命题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试卷中试题的能力和层次要求,应在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范围之内。

2.代表性原则。试题的内容,能力要求,应对地理会考目标总体具有代表性。

3.结构性原则。试卷中各种题型的比例设计,要符合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要求。

4.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

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是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根据会考目的,把总体设计定位为 :重点考核学生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考查,既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达到会考合格要求,又要使及格以上学业水平有一定区分度。根据这 个总体设计,把有关问题作如下处理。

1.内容比例。根据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知识比例,历年会考中,把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分数比确定为1:4:5。在这个框架内,再根据教材知识点的密集程度,确定各单元所占分数的比例。

2.考试水平。设计考试水平的目的,在于用可操作的明确语言,对考核的要点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教学大 纲对教学要求的规定,参照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和教学实际,把地理考试水平由低到高分为识记 、理解、应用三级。从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构想出发,我省从1990年实行中学地理会考以来,一直 强调理解和应用的考核。在进行试卷总体设计时,对此作专门研究。

3.学科能力要求。地理学科能力是学生参与完成地理学习活动的主要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技 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须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同时,结合我省普通 高中实际情况加以实施,提出三项基本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即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事物的名称、 数值、结构、演化过程等)的记忆或再认能力。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即识读、填绘地图和编制地理图 表(包括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曲线图、景观图等)的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对已有地理知识 和技能的迁移,解释、解决和评价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4.题型。根据会考的性质和规模,从试题属性看,以采用学生熟悉的题型为基本题型。把适于考核识记、 理解、应用的客观题和适于考核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综合、评价以及语言运用等的主观题加以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试题结构看,多年来采用了学生熟悉的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和填绘地图三种题型。

5.难度比例。会考命题中,要使试卷符合考试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必须注意控制难度。根据会考的主 要任务和同时兼有的区分性能,地理会考试卷总体难度设计为0.75-0.90,试卷中容易题(难度值在0.80以上) ,中等题(难度值在0.50-0.80之间),较难题(难度值在0.50以下),三者之比为7:2:1。

6.命题力求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考试水平的层次性,并突出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考查。

(三)命题计划表的编制

命题计划表是会考试卷总体结构设计的具体体现,是编制试题、试卷的蓝图。它将不同的考试内容在试卷 中所占的分量,各内容采用的题型,各类试题应占的比重,考试要求的比例等,分门别类地定出量化指标,并 以表格形式作出详细、明确的反映,具体编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以知识内容、题型为横坐标,并按教材的各章内容展开。纵坐标为考试要求和难度值。

第二步 在表格相应栏内,填写出试卷总体设计内容。包括内容分布、考试水平分布、题型分布、难度分 布及合格标准分布。

第三步 确定各章不同考试水平、不同题型、不同难度的分值,即期望值。

总括起来,可以看出,一套试题的产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贯彻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精神,体现素质教 育特征,又要照顾我省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是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四、会考试题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会考试题的特点

我省自1990年高中地理会考以来,共进行了八次。八次试题的特点是:会考的性质、目的、内涵和命题计 划的编制恒定不变;题型结构稳定;1990-1994年,考虑到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知识型试题比例较大。1 995年以后,经过分析,认为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试题结构向智能方向转化,其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点。

1.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的灵活度在层次和角度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尽管试题内 容都来自教材,解答方法也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但不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而需变换方式或重新组合。这样突出 了能力的考查。各大题渗透了逻辑推理、知识迁移、分析地图等能力考查。

2.进一步开发读图题的功能。读图题是地理学科考试特有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分布能力和分析能 力。在1997年试题中,地理图表共22幅,比1994年增加5幅,总计占51分。从考卷看,有寓图于文的试题,有以 文考图的试题,有由静态到动态的试题,也有由平面转化到立体的读图题。

3.国情、国策、环境等知识的考核内容比重增大。地理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载体。高中地理有着 丰富的国情、国策知识,涉及教材中的资源、能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口与城市、环境等内容。这部分 是考核的重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运用会考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逐渐摆脱出来,使学生 在地理素质方面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一定提高。

(二)试题举例1.在下图中,a、b两带的风向应是

附图{图}

(1)在座标图上绘出我国粮食产量增长折线图。

(2)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____位。

(3)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最东的是____,最西的是____。

3.昆明筇竹寺山上的三叶虫化石反映的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这三个试题既包括了基础知识,又包括了基本技能;既有国情、又有省情。它不是直接用书上的现成叙述 作答,而是利用所讲基本原理化文字为作图。题目的深层内涵,既包含着思想教育又有学生能力的培养,比较 充分地体现了会考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面的作用。

八年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命题从反馈的信息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秩序。对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师生均心中有数,因而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排除了猜题、突击应考等“应试教育”的弊端。

第二,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由于长期坚持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正确教学导向,所以,到1995年,虽然试题的灵活性提高了,但考试成绩仍保持稳定,说明素质教育的 贯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增强。

第三,从上述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卷面考试不是只能考查书本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考 查学生的基本素质。试题、试卷都只是一个载体,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

第四,卷面还清楚地反映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教学差距。这给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指导教 学的有力根据,也为当地开展教研活动提出明确的课题。

可以认为,从会考的角度看,高中地理会考命题是成功的,是值得分析、研究并加以总结的。至于从卷面 上反映出来的诸多教学问题,形成因素较为复杂,需要从许多方面进行工作。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篇3

新课标高三化学总复习减负高效策略方法新课改的提出,特别是化学课时的大幅减少,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意识到给学生减负的重要作用,而减负高效课堂也是我们新课改的目标,是我们新课改过程的必经之路。那么,作为高三的化学教师,在面对高考的压力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花较少的时间轻松达到学习的目标,使学生既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又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高效减负”的目的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来谈一谈我们高三化学教师如何在总复习中完成减负、高效的目的。

一、抓住高考要点,突出主干知识

我们都知道,高考内容离不开课本和两纲,课本是高考的根,两纲是高考的指挥棒。为了给学生减轻负担,作为高三化学教师就一定要吃透教材,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教师要紧紧抓住高考总复习的重点纲要,明确命题的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的重点。认真系统地整理出新课程实验区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归纳及能力双向细目表,对照一个一个的把知识点和本省区历年高考试题对应分析,难度多大?赋分值多少?是常考选择题还是大题?同时教师还要认真研读最近几年的其他省区高考试题,总结高考的必考点,高频点,哪些是年年考,哪些是隔年考,哪些很少考,并且也让学生仔细研究这些以往真实的文本资料,把这些高考真题作为高考复习的依据。教师只有抓住高考要点,突出主干知识,才能精准地瞄向高考;才能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不出偏差;才能使学生的复习有方向性,有针对性,避免大海捞针,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同时还能取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准备资料,合理制定复习方案

新的化学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而且新课标下的化学教材的知识点不像老教材那样系统,也不像老教材那样条理清晰。这就给我们高三教师和学生在复习时加大了难度。我们高三化学教师要想在给学生减负基础上提高高考复习的效率,就一定要在复习前认真的梳理教材的重点知识,理清复习的知识点,理清整个教材的知识脉络,整合所有的复习资料,制定合理的复习方案,在复习前就明确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复习的内容,复习的重点和复习的思路等。第一轮重在基础和知识网络的建立,学生的在原高二各知识点的基础上要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第二轮要重点进行专题整理复习,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无机框图,有机合成,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混合物计算,数轴讨论法,离子检验和物质检验,筛选法等一些必考知识点进行专题训练,总结其解题规律和技巧,由于这些知识点相对独立而且涉及面广,命题角度千变万化,难度大,学生常常会了忘,所以对重点知识点要滚动复习,多次重复,让学生形成一次成型的牢固印象,只有教师精心准备复习资料、合理制定复习方案,才能给学生减轻负担,才能使复习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三、精选复习练习题,自编和使用校本教材,提高复习效率

在高三的复习课堂上,教师要合理选用复习材料,同时要为学生准备严谨、全面、系统的练习题作复习资料,这些练习题最好是用本校的校本教材(一般叫内部资料),可以组织本校教师以集体备课的方式编撰完成。这样的练习题既结合本校实际,又可以加入市面上现成资料没有的或者来不及编入的新练习题,这样既能避免学生因大量做题、盲目做题而造成的课业负担,又会使练习取得事倍功半的结果。事实证明:凡是使用教师自编练习题的学校往往能大幅提高高考升学率,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世纪中学从2005年建校到现在,仅仅用了8年时间二本上线率就由百分之二十提高到百分之七十,总结经验就是一直使用本校的校本教材,而不使用市面的现成资料的原因,所以,我们化学教师要认真研究近几年各地的高考真题,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把握好高考命题趋向。此外,教师还要在老材料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高考试题每年都在推陈出新,所以我们的选题命题也不能墨守成规,所以,教师要想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还要有一定的编题能力。

四、根据复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及时归纳总结,提高复习课质量

我们知道,高三复习课有别于新授课,复习的内容都是学生们学过的知识,所以,部分学生在复习时,没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新鲜感,提不起精神来,致使复习课堂死气沉沉。更有部分学生,老师在黑板上讲的天花乱坠,他在下面自己复习作题,他们认为听不听都是一个样,还不如自己多做几道题,所以,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上复习课,必须就要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把由高一高二原来只注重一个课时一个单元一个章节的知识教学提升到一个模块整体或高中6本书的高度,让学生居高临下地重新看待这些知识在高中化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本节课在知识体系中联系和应用能力,设置一些联系其他知识点的综合试题让学生练习,这样学生就感到复习课和原来新授课的本质不同,就会天天有提高,同时应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适当的方法。科学探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地设疑,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对一些复习题进行多方位的独立思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力集中,还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缓解学生的疲劳,诱导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减负高效的复习目的。

五、限时训练,设置考试氛围,规范答题

平时练习时就限时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得分,考完后把错题进行重点复习,一直到会熟练应用为止,同时要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答案,明确如何用最少的字规范的写出答案要点,实验表明要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的高考理综答案抄一遍大概用70分钟,这样更显的规范答题的重要性,否则即使会做也可能做不完。

总而言之,高考化学总复习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教师要根据课改的要求、根据高考的宗旨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制定复习方案,精心选取复习练习题,要不断地根据复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往、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复习课堂变得更加完美,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陈勇.浅议高三化学总复习中变式题的编制策略.新课程学习(小学),2009,(04).

[2]李化琳.如何搞好高三化学总复习.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06).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篇4

一、新课程高考命题特点

1.总体保持相对稳定性

课标、教材在变,学科知识体系稳定;高考模式在变,试题呈现方式在变,考查的指导思想不变――“基于大纲,但不拘泥于教材”;理念、观念在变,高考选拔的方式不变.基于以上三点,新课程高考总体保持相对稳定.

2.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是近几年新课程高考试卷的突出特点,这一主题在各省市高考试题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理解能力

例如2012年北京卷第1题,以“atp和膜”为知识结点,考查“细胞的物质、结构、功能”,综合性较强,考查理解能力中“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例如,2012年福建高考命题涉及实验能力考查的试题(第2、3、26题)总分值高达40分.第26题侧重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生物实验教学中获得的原理、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初步探究.

新课程高考对实验的考查发生了一些变化,全程实验设计的考题逐年减少,呈现出命题来源及考查方向特点是:

(1)以经典实验、生物新技术的实验内容为背景,重点考查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新的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教材实验内容为命题材料,考查考生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如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实验程序;重点考查考生实验水平、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实验结果作出科学描述或解释的能力.

(3)注重实验探究,题材向课外延伸.探究性试题能较好地体现能力要求,并且有良好的开放性,这将会是今后试题命制的重要方向.新课标近三年实验题目平均分值超过总分的20%,其中2010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以上,这些实验题实验情境在教材中能找到原型,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试题体现了高于课本,源于课本的人文关怀.

(3) 获取信息能力

试题的呈现注重图、文结合,考查考生识图及图文转换能力、分析推理能力.2012年新课标卷以新信息方式呈现试题所占的比例很大,例如第5题、第6题、第29题至32题,占试题总量的54.5%,此比例说明高考信息呈现的多种多样性,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情景,要求考生具有从全新的情境下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综合运用能力

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011年福建高考试题,涉及玉米、花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另外,核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结球甘蓝的杂交育种,人类体外受精、辅助生殖等优生措施,具有深厚的生产生活气息,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的联系.

所以,考生想提高成绩,必须把力量放在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上,而不要过多地追求新题型、新思路、新概念、难题、花花题.因此,主攻中、低档题乃“一本万利”之策.

二、备考策略

1.认真解读高考文件,把握高考新动向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等是高考指导性文件,从中可领悟命题指导思想,理解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全国已进入新课改的省(市、区)高考试卷,捕捉高考新信息,把握高考新动向,体验试卷难度,发挥新高考样卷的引领、示范作用,正确指导考生进行复习.

2.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复习时应踏踏实实地抓好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技能和方法.对于核心知识,关键词、字一定要分析到位,通过举一反三来强化理解.回归课本,注意课本内容、图文比照复习和课本实验的流程细化复习.应特别关注新课标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例如细胞生命历程中细胞的坏死与凋亡以及细胞癌变的机理、植物激素调节新增点、兴奋传导的机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膜的功能、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内环境稳态及调节和失调等.

3.整合资源,形成体系

新课程要求考生构建知识体系,从记忆平台上升到应用平台.有利于考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能准确、快速的知识再现,促进考生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

(1)以专题复习为主线,突出重点、渗透考点、联系热点,把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教材内容可归纳为八个专题:

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与基本结构

专题二:细胞的代谢

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专题四: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

专题七:实验实习与探究性课题

专题八:选修内容

(2)将一个单元内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

(3)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复习和巩固.如:细胞与生殖发育;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发展与进化等.

(4)以一幅图、一个图解、一张图表等材料为题,围绕该部分内容展开讨论,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提高综合能力.

在复习中,不仅要善于总结教材中的生物学思想和研究方法,还要加强比较归纳、归类整理和总结,当再次遇到此类问题时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4.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新课标基本理念之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温室效应;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人造生命;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干细胞技术、航天生物学;流感、艾滋病、糖尿病等.

这类试题多以信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起点高,落点低”,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热点问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尽量把问题与教材知识挂钩.解题思路是:读懂信息即审题找出问题的实质联系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写出完整答案将答案与信息回检.

5.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能力

训练不仅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精选习题.习题必须做,但绝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避免陷入题海中.要围绕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选择有助于提高能力的习题进行训练.

第二,要重视变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对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变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而且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三,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对于同一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在解题时,通过一种方法找到正确答案后可以再思考一下,看是否有别的方法,如果有,哪种方法更为简洁.

第四,要注重总结反思.在训练过程中,对解题中出现的差错要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错在哪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如果是知识掌握不牢,要及时进行补缺;如果是审题失误,就要有意识地多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形成细心审题的习惯;如果是表达不精确,就应分析具体原因.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篇5

关键词:强化记忆;强化训练;多媒体;总结观察

一、回归教材,强化记忆,提高学生的成绩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教材是学生第一个强而有力的武器,面对物理总复习的临近,我们应该回归课本,在课本中,通过寻找例题、解答例题,来完善自己解答题目的步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我看来,学生只有通过回归课本,强化训练,才能够窥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会有充实自己在物理知识方面的动力。例如,学生在复习到加速度这一小节时,忘记了加速度的计算以及加速度的原理。那么学生可以通过对书本的解读,来看课本中的实验,补充自己遗漏的知识点,促进自己知识能力的提高,从而完善自己。

书籍是学生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让学生不断地强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回归课本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通过强化训练提升物理成绩

在总复习过程中,强化训练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训练,第一是为了检测学生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的纰漏,没有复习到位的地方,以便于在以后的复习中不断地完善。第二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考试观念,让学生形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考试题目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把握好时间,从而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第三是为了让学生适应题型,把每一次小的考试当做是大型考试,那么在最后的考试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逐渐提升,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加强。

在总复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应试能力,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从而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是应试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在考试中寻找做题的感觉,才会让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提升,从而让学生成绩进一步提高,所以说,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模式提升总复习的质量

物理的复习是一个白热化的过程,我们在进行物理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技术模式,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遇到一些不懂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查询网络平台来解决,一方面促进学生成绩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强化知识点和巩固我们的知识平台。教师在总复习中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讲解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给学生进行讲解。好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地强化和巩固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学生在学习时,现代化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不断地增强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自身的成绩,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是,在物理总复习中要注重网络的合理使用,让学生有信心进行复习,对知识点不断地进行巩固,增强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注重总结,善于观察,有效地提高成绩

在进行物理复习中,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成绩的提高,而是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让学生自己能够做出总结,把知识难点疑点进行充分的总结。在每一次考试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考试的试卷进行试后反思,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哪些是自己粗心丢失分的,这些都应该进行总结,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

在物理复习中还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对一份试卷能够进行很好的把握。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把握知识点外,还应该进行分类,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不断的强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总结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很好地把握,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复习物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强而有力的引导,不能让学生钻牛角尖;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掌握知识点,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地强化学生自身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绩进一步提高。

我们在进行高中物理总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掌握复习的方式方法,回归教材,通过教材掌握知识点。强化训练,通过训练来促进知识点的考查,这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不仅要较好地掌握知识的难点疑点,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复习方法。物理的复习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心就会发现,物理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深化知识点并且进行总结的过程。只有选择好的方式才会让知识点根深蒂固,才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提高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3.

[2]余远奕.三评四讲五为主浅议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讲评课的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4(12).

[3]耿立志.高考新思维物理总复习[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