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5-06 18:19:34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1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调查的对象来自浙江省重点高中、市级教学研究机构、县级教学研究机构以及基层普通中小学校设计的听课笔记,这些听课笔记的设计者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和代表性;设计和使用听课笔记的主体有来自经济和文化发达的省级重点高中,也有来自于经济欠发达的小县城所属学校,还有优秀教师集聚的优质民办学校,这些听课笔记的设计者分布于浙江省各个不同区域,这次共收集了80余本,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听课笔记65本加以分析研究。
二、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听课笔记的编制主体
表1
课堂听课笔记的设计和编写者称为编制主体。从调查的情况看,课堂教学听课笔记的编制主体主要是教学研究部门和学校。从总体情况看,教学研究部门编制的课堂听课笔记比较规范、使用面比较广。高中学校大多有自己编制的课堂听课笔记,初中学校约有一半的学校有自己的课堂听课笔记,小学以使用教学研究部门编制的听课笔记为多,编制听课笔记的部门还有如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育局,各类学校编制的听课笔记针对性较强,但设计栏目和规范性差异十分明显,能起到引领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作用的较少。
(二)听课笔记的各种信息称谓
1.听课笔记的称谓
表2
从调查情况看,取名为听课笔记的为最多,达到29本,可见“听课笔记”最容易被大家接受。除了表中列出的名称外,还有以下名称:听课评估本、听课卡、听课录、观课记录、听课评课本、听课记录表、课堂教学实录本、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教师成长记录手册、校本研修手册等,这些名称有的显得偏小,如听课卡、听课记录表;也有的名称显得偏大,如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教师成长记录手册、校本研修手册等,将听课笔记纳入了教师校本研究或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之中。
2.上课教师所在单位的称谓
对上课教师所在单位的称谓以学校为多,超过了一半,这让听课教师容易搞明白上课教师所在的单位;将学校和班级合为一栏的有9本,将两者分为两栏会更方便有关信息的填写;有12本听课笔记未将上课教师所在单位栏列出(这类属于学校编制的居多,到校外听课时会出现上课教师的所属单位无处写的状况),这会让听课教师把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搞混淆;“听课学校”容易让听课教师将上课所在地学校与上课教师所在学校混在一起。
3.听课班级的称谓
表4
听课班级的称谓以要求填写“班级”的为多,超过了一半;只要求填写年级的有9本,但由于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区别还是很大的,因此只填写年级容易将班级混淆;虽然将学校和年级合为一栏的有9本,个人觉得还是分开两栏填写为好;开课班级、听课班级、授课班级、年级班、上课班级等称谓不如“班级”来得简洁明了。
4.上课教师的称谓
表5
对上课教师的称谓以书面语和简明为好,教师一般是指具有正式编制、获有某个职称并担负实际教学任务的老师,比老师的概念范围小,教师比老师在文字上更加专业。教师适合做职业代名词,老师比较趋向平时口语上的称呼。其他称谓如执教老师、开课老师、授课老师、施教老师、任教老师等显得口语化,还有的称谓如授课教师简况、执教者和单位、执教老师和学校等显得有点烦琐。
5.上课时间的称谓
表6
从调查统计情况看,关于上课时间的称谓多达24种之多,有的对时间的区分列得很细,如年月日星期几上下午第几节、年月日星期几第几周第几节等;有的较为实用,如表6中所列。从简明实用的角度考虑授课时间的称谓采用“时间节次”较好,因为时间包含了年月日,节次便于教师的区分,至于第几周、上下午或星期几,只要稍加推算即可。
6.学科分类的称谓
表7
除了一些听课笔记未注明科目外,比较一致的称谓为“科目”或“学科”,其他的学科称谓还有课程名称、科目内容、科别和执教者学校、学科和活动名称等,显得混杂或不太合乎中小学的常规称呼,其中的课程比科目范围要大。
7.上课课题的称谓
表8
从调查看,直接称课题或课题名称的接近三分之二;但教材这种称谓却显得过大,一节课是教材中的某一课时;授课内容和教学内容又显得略为偏小,容易让人不易把握;也有的叫内容,则显得不够贴切;还有的未按要求填写课题,这样听课记录会显得缺少主题。
(三)听课笔记的栏目设计
1.纵向栏目设计
除了给出上课的有关信息外,一般将听课记录的页面设计成两栏的最多,占三分之二强,这种设计能为大多数教师所采用;设计成一栏的约占四分之一,其他的较少。
表9
设计两栏的第一栏一般为“教学过程”或“课堂实录”居多,这种称谓最容易为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第一栏的称谓还有听课笔录、教学过程与记录、课堂教学记录、随堂摘要、教学行为师生行为及话语记录、教学过程记录、听课记载、教学程序和策略、教学内容过程及方法、听课记录、听课内容、课堂活动记录、教学过程及意见、过程等,其中有的过于复杂、有的略显简单,会让使用者感觉模糊,甚至带来不便。
表10
两栏的第二栏一般为评价与建议为多,它能提醒使用者既要及时给出评价,又需思考自己的建议。除了表11中所列的外,其他还有教学评议、议课记录、点评及交流、教学特色与待改进之处、情况记载、对教学意见和建议、教学建议、听课感言、综合评价、听课教师评议、分析与思考、听课意见及建议、观课随笔、意见建议、听课随感、总体评价、评价与探讨、听课随感、分析与评价、听课与心得、分析评议、评课意见、听课评议、听课感、评课与建议、听课意见、感受与磋商、教学评价、评课意见、评点和建议、听课意见与反思、师生行为及活动记录等。
表11
2.横向栏目设计
听课笔记除了纵向划分为若干栏外,还有横向的设计。横向设计中还增加了用于板书设计的空间,这种设计的听课笔记有7本,还有两本设计了学生座位表情况,便于教师记录学生的发言情况及师生交流情况的记录。
(四)听课笔记的大小与页码
1.大小情况
表12
从统计情况看,听课笔记小开本(32开本)的比大开本(16开本)的略多,但近年来新设计的听课笔记以大开本为多,小开本便于携带,大开本显得更大方、使用更方便,16开本较适合教师的课堂记录。
2.版式
听课笔记的排版方式以竖式为主,达到了64本。横式的只有1本,这种版式对于使用者显得更为方便。其色封面设计的有18本,彩色本显得更为漂亮,这种听课笔记以学校编制的为多。
3.内页页码
表13
其中最多页码达到170页,最少页码的只有30页。页码的多少还与开本情况有关,一般来说,小开本的页码较多,大开本的页码会少些。小开本会让教师写不了多少字就要翻页,页码过少会出现一个学年要用上好几本听课笔记的情况,页码过多会出现一年只能用上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容易造成浪费。
(五)导向性语言设计
有25本听课笔记印有听课要求或评课标准,如听课要求、课堂教学评估标准(评价表)、评课原则、一堂好课的标准等;有2本听课笔记有使用说明;一些民办知名学校的听课笔记甚至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名人名言印上了,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约有一半的听课笔记没有任何导向性语言。
三、听课笔记设计策略与建议
编制听课笔记的目的是让广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及时、有侧重、方便地记载上课的各种信息,引导教师课后开展切实有效的互动式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推动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推进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规范各种信息称谓
听课是教师借鉴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听课记录是教师教学资源积累的重要内容,规范的听课信息记录能为教师日后的查询、联系和交流带来方便。课堂上有许多信息需要教师去记录,相关信息栏目要规范:各种称谓尽可能采用通俗易于理解的简明名称,各种称谓采用书面语为好;内页除注明“听课记录”外,用于记录各种信息的可分为两个横栏,分别记录上课的有关信息如学校、班级、学科、教师、课题、时间(含年月日第几节)等,前四项安排在一个横栏内(分成四个纵栏),后两栏安排在一个横栏内(分为两个纵栏);封面除注明“听课笔记”外,还要加上单位、姓名(使用者)、学科、时间(或学年)等信息,这样便于校际间开展教学研究交流,也便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方便广大教师使用
编制听课笔记的目的是方便教师的课堂记录,听课笔记的版式、栏目安排、内页数量、纸张质量等都要从美观、便捷、留有余地的角度来为教师提供方便。听课笔记采用横式排版能方便教师的课堂听课记录,便于将师生活动同步并列式记载,还可将评价与建议及时记下;听课笔记本后面要留有若干页,可用于黏贴或存放资料的空间,方便教师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附上,以免散失;记载页加上暗线方便教师的课堂记录书写,利于课堂记录内容的整洁排布;在每课时课堂记录的页眉加上编号,便于教师对听课数量的统计;保证听课笔记的印刷质量,改变听课笔记尺寸较小、纸质较差的现状;一个课时设计为两页,且以翻开时呈左、右两页为佳,减少教师翻页的麻烦,方便记录和查看;听课笔记设计成16开本,页码控制在90~110页,能记载40~50节课,方便教师一个学年听课记录的使用。
(三)优化记载栏目设计
听课笔记能起到让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回忆在头脑中再现教学主要环节和情境,记载栏目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上述各种信息两个记载横栏外,余下的听课记录页再分为两个横栏。第一横栏用作时刻、课堂教学活动和评价与建议的记载,这个横栏再分为三个纵栏:第一栏记载时刻,引导教师记载课堂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情况,利于课后对各个环节的用时效率展开评价;第二栏记载课堂教学活动(主体),及时记载师生的各种活动、课堂上发生的各种事件,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行为和参与课堂的情况;第三栏记载评价与建议,引导教师在听课的同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意见,方便课后的进一步梳理和归纳,有助于教师养成听课后的进一步反思,达到提高教研效果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活动横栏的下面,设计成一个横栏并分成两个纵栏:第一纵栏用于记载板书,板书记录能反映课任教师对学科知识产生、演变、形成结论的逻辑发展过程,重难点的处理方式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状况,从中能引导教师深入思考怎样才能将编者的逻辑序列、教师的教学序列整合为学生可以接受的认知序列;第二纵栏用于布置学生座位表,座位表可以引导教师及时方便地记载学生参与课堂的频率与分布、师生互动的情况及合作学习状况。
(四)引领教师教研路径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2
在线上大家对“课堂笔记该记什么?采取何种方式记?怎样记录简洁而又直观?如何与课本更好结合?新授课和复习课的课堂笔记有哪些不同?”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一、课堂笔记什么时候记?课堂上老师语速放慢特别强调的地方,一节课上老师反复提问的地方,重点圈画、课件中突出演示的地方往往就是这节课的重难点。这些地方都需要记。记课堂笔记时,要捋顺听、思、记的关系。先听明白、听懂了理解了再开始记。
二、课堂笔记怎样记?整节课的大提纲要列清,然后小标题和序号要标清。不需要一字不落地写出来,记录时要抓核心词、提纲挈领地记。还可以借助直观图帮助记录。
1.按条目,分层记录要点
2.网络图记录结构
3.充分结合教材记
数学概念、公式的表述是精确严谨的。一个关键字往往隐含丰富的数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潜台词”,解释清楚,并适时在数学上加以圈点和标注,这样做标记既简洁又能突出重点。
通过线上的交流,共同体的老师们纷纷感言收获巨大!
对如何做数学课堂笔记的认识大家也有了质的飞跃:新授课首先应记录整节课的整体知识结构,采用提纲式整理方式。单元复习课则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理。其次,课堂上应充分利用教材,把知识的来源、推理过程等记录在书上。最后,应做好二次修改和完善。课余把书上记的东西整理到课堂笔记整节课的整体架构和知识提纲中去。二者结合,不仅提高课上记笔记的效率,还把学过的知识又复习了一遍,因为有整个知识的提纲结构在,学生也很容易把散乱的知识串起来,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记录课堂笔记的方式也丰富了很多 ---框架式、表格式、记关键词、符号记录法……尤其注意到了这样的细节,记数学课堂要用暗格线笔记本。这样既能保证记录内容的整齐度,又便于绘制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3
在听的时候要作一些简要的笔记。在听录音的过程当中,自始至终要有目的地捕捉你要得到的信息。要心平气和,全神贯注,并做适当记录,比如人名、地名、数字、时间等都是需要记下的,可以采用简单的符号或阿拉伯数字帮助记录。特别听清每个问题的疑问词。如:what,where,who,which,whose,when,why等。语篇的问题一般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设计,根据问题的选项,可以预测故事的一些情节。这样我们便可以在听录音时做到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捕捉有用的信息。录音播放完后不要急着往下作答,而要再看你所记录的内容,再回忆你所听到的录音,从语法、逻辑等方面再印证一下答案是否正确,以避免失分。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常规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
【热门课程】: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90592(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长春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长春京翰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90592
【同志街校区】长春市---- 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591
【十一中校区】长春市----绿园区 400-0066-911转90592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考试命题和阅卷任务。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京翰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4
听课,看似寻常事,其实并不寻常。听课过程会涉及诸多要素,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切实提高听课的效益。听课是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它是了解师幼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材教法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关键词
听课 幼儿教师 准备活动
听课是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它是了解师幼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材教法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那么何谓听课呢?如果望文生义,听课似乎只是用耳朵去倾听教学活动中师幼的一言一语。而实际上,听课不仅仅指的是“听”,更主要是去“看”,即仔细观察教学活动中的过程变化,用心去发现许多“明明白白”现象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深刻地洞见其中的局限并分析症结所在。因此,“听课”有时也被称为“看课”或“观课”。
听课,看似寻常事,其实并不寻常。听课过程会涉及诸多要素,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切实提高听课的效益。
一、听课的准备要充分
听课的准备可以分为内部准备和外部准备。所谓内部准备,是指听课者要心怀一种包容认真的态度去听课,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课。所谓外部准备,是指事前熟悉有关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这些重点难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中很想克服的困难,也可以是听课者很想在听课过程中关注的部分。如果听课者事前没有准备,就有可能因为对教学内容的不熟悉而导致听课不深不透,流于形式。另外,听课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或情绪大起大落。发现问题时,听课者要默默地思考分析,不可神态骤变,甚至与邻座窃窃私语、妄加评议,从而破坏正常的教学氛围。
二、听课的数量要恰当
听课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若无计划、无准备地盲目听课,则可能使听课流于形式走过场。一方面,听课者需要听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教师的课;另一方面,听课者也要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有选择、有计划地参与听课活动。
至于到底听多少课算是适当,这要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新教师来说,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还是要多听一些课。一般来说,新教师每学期要听课40节以上,并坚持二三天听一节;一般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左右并坚持每周至少听一节。对于园长,特别是分管教学的副园长来说,每学期听课的数量也不能太少。通过听课,有利于发现教师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三、听课的重点要选择
由于听课的目的不同,听课的形式也非常多样。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所听的重点应有所不同。比如,一般性听课可以了解日常教学情况;集中听课是为了解决某几个问题;听示范课往往是为了推广经验;而要推行教学改革就要多听研究课。如果听的是不同教师使用同一教学内容上的课,那么在听课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是连续听课或跟踪听课,则可以从教师的课中总结经验,帮助教师进步。总之,听课者必须对听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分配。
另外,几乎每个听课者都想在听课过程中有所收获,学到好的方法和经验,在比较和思考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在听课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呢?毕竟一个教学活动呈现的资料实在太丰富了,一个人是无法把握全部信息的。所以,关键还是在于要学会在认真听课过程中选择重要的内容来听,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听教学环节。
教师是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教学环节来组织幼儿进行学习的。听课者要留意教学导入时的情境创设,活动过程的层次递进等,也就是要看清“教学活动的结构”,这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授课者的教学水平。
2.听承接语言。
就是听教学各环节之间是如何进行具体衔接的,教师使用了哪些语言和方法从一个环节向另一环节转折的,过渡得是否自然,是否符合情境,教师的思路是否流畅,符合逻辑等等。其中,教师承前启后的关键性话语千万不能放过。
3.看师幼活动。
除了关注教师的语言之外,师幼活动是一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听课者要通过观察教师本人的展示或者演示活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问答、幼儿小组之间的活动等,判断活动的设计是否必要,教师的处理是否合适,活动的效果究竟如何等等。
4.看时间分配
听课过程中,听课者也要注意授课者的各个主要教学步骤,分别占用多长时间。以此判定这个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突出重点内容,是否有利于充分解决难点。
听课的记录要注意以下问题:听课者在用心观、听、思的同时,还要详实地记录师幼双边活动和自我感受,以备研讨时切磋交流,使听课记录成为具有教研价值和借鉴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之一。听课过程中的记录,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是力求详实的记录。在听课的过程中,记录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既要用耳听,又要用眼看;既要用手记,又要用脑想,即耳闻、目睹、手记、脑想。听课者不能光听不记或光记不想,顾此失彼。听课者要记录活动中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以便在讨论时和授课教师一同研究;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直接和个别幼儿交谈,收集部分幼儿的作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用录音、录像设备进行重点记录,以便在讨论时分析研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听课者可以把听课记录分成两大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内容是听课记录的重点。在听课过程中如认为有可取之处,可将主要内容及安排形式记录下来。另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听课过程中尚不能理解、判定的问题也要做好记录,因为这是有待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能够进一步引起思考的资源。另一部分是快速记下听课者对活动事件的观点和评述,譬如自己对某一个环节反映出的亮点或问题的看法。这部分内容可以记得省略些,但要在听课结束后立刻补充完整。
第二是运用恰当的记录方法。为了能记录下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听课者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采用一些速记的方法,如记一些关键词,以起到提示作用,在课后整理时再补充完善。也可以采用一些符号作评论,如用“∨”“×”“”“”等分别表示幼儿回答正确、错误、有创意、教师鼓励等。需要注意的是,听课毕竟是以观察为主的活动,听课者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看、听和思考上,不能把精力全放在记录上。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随堂练习本;效率
一、随堂练习本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计算能力以及培养数学思维的主要时间段。小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基本上来源于课堂教学,而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更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强化。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规范数学随堂练习本的使用是教师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随堂练习本是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专门用来记录课堂知识要点、进行数学解题练习、随时记录数学学习心得以及打各种数学草稿的本子。一本随堂练习本基本上可以囊括小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基本情况,包括知识点的记录、解题方式的分析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积淀。规范随堂练习本的使用,能够让小学生专注于数学课堂教学,认真听课,参与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实现师生的良性沟通与交流,帮助小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最终形成优秀的班级学风,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二、规范随堂练习本使用的有效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随堂练习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随堂练习可以让教师及时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数学思维的理解,检验他们是否能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加强随堂练习,可以使师生的交流更加紧密,让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计划,保持合理的教学进度,帮助学生切实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解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规范随堂练习本的使用,提高听课效率。
1.运用随堂练习本记录知识要点,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随堂练习本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学生可以利用随堂练习本进行随堂知识点的记录,并且逐渐积累成数学笔记,将整学期的数学知识点和理论知识要点集合起来,最终形成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作为自己平时的小测、月考和期中考、期末考的复习笔记,有利于小学生随时记录新知识,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温故知新,方便他们随时回顾旧知识点,加深印象,而且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与旧知识形成对比和联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牢固掌握数学知识要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督促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认识到随堂练习本的重要性,随时随地做好随堂知识点的记录,并经常整理随堂练习本中的理论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说,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中关于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时,就要提醒学生做好记录,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重要,学生如果没有认真听课,不理解其中的计算原理,就不容易记忆它们的计算公式,或者是容易记错公式。而教师可以一边教学,一边提醒学生记录相应的知识点,如,教师在演示了求圆的面积过程之后,要求学生记录下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或者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过程后,提醒学生记下公式: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即c=πd=2πr。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又能够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记忆,方便他们以后对于公式的运用,加强数学整体知识体系的联系。
2.运用随堂练习本,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运用随堂练习本,能够通过案例教学和题目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做错同一种类型的题目,并且缺乏有效的解题能力和完整的数学解题思维。而规范随堂练习本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规范随堂练习本的使用,要求学生做好平时的错题归纳和分析,督促学生在随堂练习本中记录下自己平时最容易做错的题目类型,归纳出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和原因。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各种题目的结构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案例教学中将它们一网打尽。比如说,教师在教学“植树问题”的时候,可以将它的所有题目类型都罗列出来,然后教学生解决每个类型的问题。如,植树问题的不同情形: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 1=全长÷株距-1以及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等等。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记录各种重要题目,并在案例教学实践中记录各种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3.利用随堂练习本,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在随堂练习本中随手记录学习心得和体会的习惯,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中及时记下自己的学习感悟,积累更多的数学学习经验和方法,从而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阮林萍,李富.小学数学有效当堂练习的思考[j].学苑教育,2013(07):52.
[2]华丽英.基于差异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随堂卡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3]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6
【关键词】听课 评课
听课记录是听课的第一手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财富。
那么听课时记什么?如果是传统的听课,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划步骤,即记录全课教学环节。如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后,按照几个小环节逐层学习新课,总结全课,巩固提高升华,布置作业等。
第二,抓转换。就是记录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转折和衔接。这种转换,既有对前面讲课内容的小结,又有对下面要讲内容的启发和开端。因此,教学环节转换时,教师关键性的话,要记上一两句,千万不能放过。
第三,加备注。就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以外而又有记录必要的东西,用加备注的方式记载下来。如教师使用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板书,学生活动次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听课反应等。
第四,记时间。听课过程中,对教师主要教学步骤,各用了多少时间,要计算记录,以考察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突出重点。
第五,勤评点。听课过程中,对讲课教师的教学步骤环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听课者要及时进行思考、整理,迅速作出反应,用随堂短评形式记录下来。从教育教学理论角度,对讲课教师的做法或加以肯定或提出建议,或进行理论上的总结。
第六,录板书。一堂课结束时,一个完整的板书也就出来了。如认为板书设计有可取之处,可在最后将板书主要内容、形式记载下来。
要使听课真正达到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必须在听后进行思考评价,并同授课老师切磋交流,进行评课。当然如果是听公开课,评课是绝对少不了的。那么,评课评什么?无论用何种方法进行评课,都要反映以下几方面内容:
(1)本节课的主要优点或经验或特色是什么?
(2)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或不足或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
(3)你的建议是什么?如改进教学的建议,推广经验的建议等等。
评课具体内容分成以下几项:
1.评教学思想
2.评教材处理
2.1 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
2.2 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
2.3 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中难点是否得到突破。
2.4 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
3.评教法选择
3.1 教法选择是否符合教改方向。
3.2 教法选择的依据是否科学合理。
4.评学法指导
4.1 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4.2 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付诸实施。
4.3 学法指导的方式是否可行。
5.评能力培养
6.评师生关系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7
一、当前听评课存在的三大问题
1.目的任务取向
听评课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常见形式和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听评课活动的有效开展,借助于教师间的集体智慧,达到改进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发展。然而,现行学校对于教师间的“听评课”要求仅有数量化的规定,而无质量要求。这种纯数量化要求造成了教师听评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虽然教师的听课数量都达到了要求,但其效果和质量却没有得到真实的体现。教师“为听评课而听评课”的任务取向具体表现为:一是进入课堂前,听课者毫无准备,对教材、学生、执教者的教学意图等缺乏详细的了解;二是在听课过程中单向关注教师的执教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及整个课堂缺乏有效、全方位的观察;三是评课的形式化与随意化,评课时,评课者要么默默无闻、一言不发,要么信马由缰、不着边际,评课缺乏基于证据的有效推理。
2.过程处理简单
真实的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多端的[2]。听评课也应如此。首先,听评课的视角不同,其所确定的内容也就不同,听评课者既可从教育学的角度界定一堂好课应该具备哪些标准,也可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去评定;其次,听评课的标准也会因学科、课程类型及所依据的理念不同而迥异。因此,客观的、科学的听评课应该直面真实的课堂教与学的情境[3]。然而,现实中的听评课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漠不关心、视而不见,用预设的、固定不变的一套标准去量化。这种听评课的简单化处理具体表现为:一是听课工具的单一化,所有的听课教师都是带着相同的听课记录本走进课堂,关注的均是教师的施教行为及过程;二是评定标准的绝对化,按照评课标准形成的量化分数难以对真实课堂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形成有效而合理的解释。
3.不合而作
听评课的不合而作现象主要体现在听评课主体对听评课的三种内在真实意图。一是“仿课”,即听课不为评课,而是为了模仿别人的课,以便在自己公开教学时有一个可参照、可模仿的对象,成为这类角色的往往为教学新手;二是“评课”,即听课只为评课,这类人自己很少上课甚至不上课,却把评课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三是“造课”,所谓的“教学名师”容易成为这类角色,他们在全国各地借班上课、上“示范课”,其真实目的并不是要同行来进行研究,而是把“公开课”作为自己“秀课”的“秀场”,以便成为他人的教学“典范”。
基于上述听评课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中的听评课专业化程度极低。听评课作为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应与上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4]。
二、基于合作体的听评课模式
基于合作体的听评课是一项完整的、连续的、专业性的活动,该模式可分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等三个环节构成,如下图所示。
1.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以明确听评课的观察点为主要任务。上课教师针对所授课程的主题分析、学情分析、课程目标定位、教学流程、教学创新及困惑、学习监控等内容进行说课,提供学生座位信息表(标注学优生、学困生等相关信息)。听评课成员在了解课堂的预设之后,合作体成员相互交流、讨论,确定并分解观察主题,明确各自的观察点,设计、开发或选用各自相应的观察工具。
2.课中观察
课中观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课堂资料。在这一环节中,合作体听评课成员携带相应的观察工具、依据各自的观察任务进入课堂,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进行课堂观察,并按照时间序列和空间场域如实并连续记录其所观、所听课堂中的种种现象,避免重要而关键信息的遗漏。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合作体成员头脑应保持冷静,表情不能过于丰富,以免其行为对正常的课堂教学产生干扰和影响而造成课堂信息的“失真”现象。
3.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反思、总结与分享。在该环节中,合作体成员针对课堂教学的情况展开探讨、对话、分析与总结,达成共识并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首先,上课教师基于以下关键三点进行反思:一是教学目标的生成与达成;二是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提问、讲解、交流、指导等)的有效性和资源利用的实效性;三是教学方案的预设产生的变化。其次,听评课成员在课中观察原始资料统计、整理的基础上,基于各自观察的角度对观察点、观察工具及观察结果进行适当的说明,基于原始证据,着眼于优点、缺点及特色作出适当的推理。再次,综合合作体各成员的报告,形成整个课堂听评课的结论及改进的具体建议,并在整个合作体内共享反思、总结的资料。
三、基于合作体听评课案例
以下是江苏省某高级中学《等差数列》听评课案例。本合作体由该校数学教研组成员11名教师组成,为了表示方便,我们分别用a、b、…k描述(其中a为执教者,b为合作体主持,其余的均为听评课成员)。
环节一: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由合作体成员b主持。执教者a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流程、教学检测陈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指出其两点教学创新之处:一是在概念的引入中使用了大量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二是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概念,以便概念的合理形成。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三点困惑:一是大量教学情境的设置以及学生自己抽象出概念的设计势必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如何做到时间的合理分配?二是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抓住不同具体情境的关键点及共同点?三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等问题的设置到达学生端是否高效?
根据执教者a的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困惑、听评课成员关注的观察问题,合作体确定了四个听评课观察点,并依据成员各自的意愿与兴趣进行了分组:一是教学情境的创设(c、d);二是学生的活动(e、f);三是教师的提问、理答及回答(g、h、i);四是教学目标的预设、生成与达成(j、k)。
环节二:课中观察
进入课堂,合作体各观察小组携带了事先准备的观察工具及记录表,根据各自的观察要求确定自己的观察位置,如合作体成员c和d由于要观察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所以他们选择教室靠后的位置;e、f选择在教室前排的一左一右的位置坐下并将关注的目光置于全体学生,为的是便于观察学生的活动行为。合作体的观察记录既可以是写实描述性记录,也可以是基于被观察行为发生的时间和频率等数据的定量记录。在该课堂教学中,合作体成员之一g教师观察的重心是“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他对执教者a整堂课中的提问情况按照上课展开的时序分为13个具体问题,并分别从提问的指向性、层次性、回答形式及理答情况等进行了定量记录,其记录显示:教师提问指向清晰性的次数为12次,模糊的有1次;识记层次的为3次,理解层次有8次,应用层次有2次;在回答形式上,学生个人回答有11次,启发回答2次,无集体回答形式;教师的理答有13次是表扬,1次是对于问题的补充,没有引导性的理答方式。
环节三:课后会议
基于课中观察相关数据、写实性记录等来自于教学现场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形成相关报告,合作体成员进入课后会议研讨阶段。
执教者a从其课堂教学中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度反思。
对于学习内容的设计,a认为:“等差数列”第一课时以概念为主,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都离不开等差数列的定义。因此,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是围绕和紧扣等差数列定义而展开,其本意是产生水到渠成、一气呵成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其预期效果基本达成.最后的总结提炼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体教学效果较好。另外,执教者a也坦言,教学中未能充分考虑教学细节,如累加法中应检验n=1的情况,应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迭代法是如何想到的并体验提炼迭代法的必要性。
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执教者a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三个维度对设计理念与课堂实情两方面进行反思。首先,学生对数学自然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的翻译能力参差不齐,发言的同学虽然回答正确,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做数学”,还应教学生“说数学”,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再次,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从等式组的结构特征出发,观察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课堂实践说明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另外还应根据数学学习内容来设计贴合于学生的多种合作学习方式。
执教者a对其教学反思之后,听评课成员就各自课中观察的侧重点阐释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如合作体成员j和k从“教学目标的预设、生成与达成”的观察数据,给出了四点看法:第一,从递推关系谈通项公式时,学生1直接提到了累加法,这是一种技巧的方法,学生其实掌握得不够,只是从书本上预先到的;学生2利用归纳法得到通项公式,这是一种经验所得,至于迭代法的得出应进一步探讨其前因后果及与其它方法的联系;第二,通项公式的给出,学生得到的具有不同形式,但最后都为何要整理成这样的形式?教师未能清晰阐明。第三,例1的讲解,学生超出了教师的预料用了抽象的想法,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看课本上方程组的方法,即归一法,回到首项和公差,这两种想法有无内在联系?第四,细节不能忽视,需要再推敲。如等差数列定义、对等、项序数和项之间的关系、不完全归纳的过程等均要教师给予充分诠释。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基于合作体的听评课模式采取教师群体高度分工、合作,秉承科学逻辑分析方法,着眼于多维视角、全面透视课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完全改变了传统听评课过程中“跟着感觉走”的经验式、印象化的判断态势。正如在听评课结束后,合作体全体成员发出一致的感叹:“这样的听评课才是专业的、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 赵小雅.合作是教师重要的专业品性.中国教育报,2007-05-08.
[2]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8
1、要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协调性发展
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学校必须依据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制定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细则要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引领性、方向性、标准性、全面性、人文性和发展性。在此次检查中发现级段管理和教导处管理的矛盾冲突。表现在课程安排上的不协调,教导处总课表和教室里的分班课程表不一致性,在听取推门课时出现与总课表课程不一致的现象。造成检查目标无法圆满实现。在学校教学常规文档的管理上,也要加强分级段管理与学校教导处统一管理的协调一致,既有分工,又有统一,协调发展。避免出现在检查过程中看级段情况容易,看全貌难的现象发生。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上,级段教研活动落实到集体备课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落实到各级段衔接与协调发展上。在学校各项教学常规检查上,各组检查标准要一致,形式要统一,记录要规范,避免出现同在一所学校,因教研组、级段不一样,教学常规检查结果不一样。要加强统一备课组成员的教学常规管理力度,检查中发现同在一级段任教同一学科,教案节数,布置批改作业次数相差悬殊,差数在20以上。追问一下,学校的集体备课制是否形同虚设。学校的教学常规月查和不定期抽查意义何在。
2、要强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实效性。
各学校要有意识的加强构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系统,使之全面合理科学化。在学校常规检查记录中发现,学校检查得认真细致,记录真实,问题暴露明显,在检查总结中没有突出问题和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更没有整改的措施,让问题在下次检查中重复出现,丧失了学校常规检查的作用。从察看教师的听课记录发现教师的听课记录学科属性弱化,听课记录没有学科特色,听课学科与自己任教学科关联相差悬殊,不反对跨学科听课,互相学习,兼容并蓄,但要突出学科特色。但是,对学校领导的听课要求是全校老师的课都要听,不要再分学科了。领导和教师的听课要求因其职能不同而不一样。
对教学常规管
理全面性表现在不仅要查看次数,格式,规范度,更重要的是要看质量,比如教案,不仅要节数足,还要环节全,过程有效,备课时间要在上课前。课后补教案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教师大喊教案费事、教案无用,校长冤枉,费力不讨好。教案不仅要有新授课型,还要有复习课型教案,讲评课型教案,研讨课型教案,练习课型教案等等。听课记录的管理,不要只看次数,要从科目,听课时段、记录项目,交流程度去考察教师听课的实效性,真正实现校本教研的同伴互助。作业的管理,不仅要从布置,做、批改的次数管理,还要从布置时间、作业量、作业内容、作业类型,做的质量(做的正确率、卷面等),批改质量,批语质量,反馈质量等方面做好,避免作业应景现象发生。使各项常规工作既精细,又精致。
又如,学校对计划的管理,不仅要有,篇幅要够,更重要的是要看编写计划者,是否能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效地落实计划。这就要求学校对教师和各教学职能部门的计划进行有效管理,跟踪落实。从检查中发现,有些计划编写者仍然意识停留在只写计划不打算落实计划的阶段,即为了应付检查,所以就出现了对计划的编制审慎不够,计划就高谈阔论脱离实际或不痛不痒,随便瞎说,针对性不强,落实困难。所以期初,学校要对学校各项教学常规的计划管理要做到既要有,又要好。例如,有的有总结没有抓落实,问题没有改,下一次还是如此。这样长此以往,工作不深入,作风不扎实,落实不具体,容易使教师产生应付思想,干好干坏一个样,何必那么认真呢。有的学校细则要求一月一检查,但四个月过去了,只检查二次。检查也不总结,某个教师缺项,也不补检,就有一个空格。
再如,对教研活动的管理,教研活动离开了课堂教学,纯粹的教研活动,往往会演变为话聊闲事的境地,对教学改进毫无意义,所以,学校教研活动要切实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真实现象,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记录教学研究的有效过程,总结有用的研究成果。切忌为研究而研究,为检查而记录研究。要做到教研为教学服务,教学因教研而精彩。
3、要重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龙头效应,
抓好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关键是一开始就要养成优秀的好习惯。学校要重视抓好学期出的第一次常规教学普查,校长要对教学常规中每一项工作中的第一次要严把关,例如计划,第一节教案,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次教研活动,第一次读书笔记
,第一次作业与反思等等对这些常规工作审阅签章,有效了解学校各工作人员是如何进入工作状态的。师生也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到学校领导对教学细节的高度重视,从内心深处领会到自己对各项教学工作是马虎不得的。中心校要别关注各中心小学校长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跟踪监控。通过查看各乡镇中心小学校校长的听课记录发现,从听课次数看多的文昌小学校长53节,个别校长3节,同是中心小学校长工作的深度差别太大了。从专干听课记录发现差别也较大,多的茨沟乡专干听课55节,颍阳、城关专干听课40节以上,其它20节以上。总体看各业务专干都在用心管理本乡镇的教学常规,效果也是显着的。
4、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要抓严细节,抓实过程
从这次检查发现,学生的作业字迹普遍不好,卷面布局不够美观,要思考解决这一细节问题。建议学校要提出“我们一定要把字写好”的教学要求,要把这一责任交由学校的语文老师负责,一学期下来师生的字仍没有写好,就要追究语文教师的责任。另外,还发现学校有很多跨科兼职教师,例如语文教师兼任历史课,历史教案就可不备不写,上课的随意性很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殊不知,“副科上不好实际是一种破坏。”师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教学习惯,经过一节漫不经心的副科教学,好习惯就又归于马虎了。还有,作文批改不注日期,教案不注日期,谁知是那一周的作文或教案等等。学校的各项计划制度的制定与行文要严谨、准确、科学,要咬文嚼字,用字准确,这是我们教育者做的事,一定要精益求精,拒绝给人以口实。细节决定成败,这道理都懂,从细节做起并抓严就很难了。我们一定要知难而进,促使我们的工作精致化。
5、课堂教学改革的管理与研究是立校之本
观念是灵魂,行动是形体,坚持是根本。没有课改的理念作支撑,一切改革都将会发生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加强学校理念更新是关键,途径就是做好校本培训,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教育。
有老师说:“在初中的课堂上,出现教师讲课讲不动的现象。”这是事实。为什么讲不动?究其原因,有基础太差,生源素质不好,这是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与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衔接问题。但我们自己的课堂就很有效么?七年级还举手好动好问好答的学生,不知怎么了,经过老师一年来的调教和训练,到了八年级,就文静怯懦了,按某一老师的话说“到了八年级,学生就变哑巴了。”
教师不顾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体验,精神需要,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的意愿一味的讲下来,造就了大量的学困生和辍学生,还不自觉。听课中发现,老师满堂讲,满堂问,电子满堂灌,提问没有深度和思考性,课堂启发没有情景创设,复习课没有教案,上成补习课,查漏只对答案,没有拓展和延伸。学生在课堂上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生活单调,生命滋润枯燥。所以加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和管理势在必行。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非常重要。校本教研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实录是目前各学校学习的首要任务,切实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
从课堂教学技术上来看,学校教室前面的电视显示器相对学生数来说小了点,所以告诫教师们在选择设计课件时,要特别注意视听效果,要少文本,多图像和声音动画,声音设计要柔和悦耳,避免造成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避免造就现代化教学的学困生。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9
1989年至1994年,木心在纽约为一小群中国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开始了为期5年的“文学的远征”,他不让录音,后来也只字不提出版。
只要木心在讲话,当年听课的陈丹青就记录,听课5年,累积笔记共5本。艺术家通过朋友的手,将礼物赠给世界。木心大量精彩的文学识见,连同率尔离题的妙语趣谈,都在笔录中悉数呈现。
木心先生的写作,始于少年时代,但在青年与中年期,长达20多年,从未在大陆发表过任何作品。1982年,木心移居纽约,开始在台湾文坛陆续发表作品,59岁时,由台湾初次出版他的散文、小说、俳句、杂论、诗集。20年后,他的著作在大陆出版,时年79岁。去年,他的作品的第一册英译本,在美国出版。
今年陈丹青将当年听课的5本笔记整理成书,取木心先生生前的定名《文学回忆录》。 陈丹青先生在《文学回忆录》后记中,为我们详细交代了这场为期5年,被木心称作“文学远征”的往事――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听木心先生讲述,十余位听讲者,分别是当时旅居纽约的中国画家、舞蹈家、史学家、雕刻家。
“我们当年这样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这是陈丹青对这场听课所作的描述。木心讲课的底本和体例,是郑振铎先生出版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学大纲》,内容包括古希腊神话、新旧约,诗经、先秦诸子、楚辞,印度、波斯、阿拉伯、日本文学,以及欧洲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各国文学,之后,应听课生要求,添加了二十世纪现代文学的讲述。
1994年元月9日,木心在最后一课中谈了3个主题:“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并借纪德的话忠告学生:“人应该时时怀有一种死的恳切。”
对于这场漫长的“文学远征”,木心先生说:“我们讲文学史,是在讲文学的圣经,我们学文学,就是文学的神学。”
他又说:这场讲课,是他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
而陈丹青对5册听课笔记,这样描述:“我不是个好学生,但我是一个好的速记者,这些笔记忠实记录了木心的讲述和语气,包括他无数次离题的笑谈。”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写于1973~1974年,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顾准与其弟陈敏之在通信中的学术讨论笔记。在那个充满禁锢的年代,作者始终进行着独立而深入的思考,在哲学、历史、经济、政治等广泛的领域中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启迪良知的问题和观点。作者顾准曾被两度打成“”,仍然坚持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在逆境中,他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以及大量的笔记,提出了“娜拉出走以后怎样”――即“革命之后,政治和经济往何处去”问题。
作者|顾准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作者是北大国际emba & mba教授,主要从事不确定环境下的领导力与竞争战略、战略文化与战略行为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本书内容脱胎于作者的主打课程《曾国藩的管理方略》,全面解析中国式领导力,从政为官,为人处世,修身必有所获,开卷必有所得。随书附有梁启超辑录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便于读者进一步领略中国式领导力的智慧与境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国际mba项目国际院院长杨壮热情作序并推荐。
作者|宫玉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2
《公天下》
关于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专注中国几千年政治史的书籍不多,其中大多借助传统的文字描述和简单的史实堆砌,而能够言简意赅地透彻分析4000年来中国政治史并使用数理逻辑分析论证的方法来论述的书籍更少之又少,这也是本书最大的阅读点。 本书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为近三十年难得一见的政治(史)学架构,核心是“多中心治理”,亦称“制度化分权”。吴稼祥思考近二十年,历时3年完成,用他的话说:“此书,朝成夕死可矣。”
作者|吴稼祥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
《木心作品八种》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篇10
【关键词】 新课程 历史笔记 过程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62-01
1 历史笔记的现状
大多数历史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但着眼点却只关注教师讲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学生历史学习中思考、感悟、交流、讨论的笔记关注不够;只关注课堂的笔记,不关注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笔记,重视了“历史课堂笔记”,不重视“历史学习笔记”。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把笔记当作任务、课堂笔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较好笔记习惯的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仍是不少学生的尴尬境地。以下试结合我班学生的历史课笔记的几种类型作一简要分析:
1.1 标注教材型笔记
这类笔记做起来较容易,上课相对轻松,主要功能是帮助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很多学生选择这种形式的听课笔记,有划划写写在书页旁边的,有用不同颜色涂出相应文字的。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这种笔记方式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认真听讲的时间,又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批注学会看书,找出书中的关键词句和信息,对后续的复习也有一些作用。但整本书划划写写的,有时会重点不够突出。不能反映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方面明显不足。
1.2 知识结构型笔记
这类笔记基本上较好地囊括了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清晰而详备,也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有些教师喜欢用各种示意图、表格来呈现历史知识结构,相应的表格式、图示式的笔记在本质上仍是属于知识结构型的。)在课后历史学习和复习的某些环节中,可以用看笔记代替看教科书,达到“把书读薄”的要求。从笔记的过程看,这类笔记所花的时间较多,如果是随堂记录的,听课时必须非常认真。调查发现,做这类笔记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形成习惯后,多数学生也不会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部分学生笔记速度较慢,需要课后结合教材和其他同学的笔记加以补充。这类笔记无论从历史知识掌握的角度,还是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都对学生历史学习有不小的帮助。但这种笔记仍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的,往往对历史问题的质疑、探究明显欠缺,有待进一步改进。
1.3 问题重点型笔记
比较而言,这类笔记既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也记录了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不仅能反映听讲的情况,还能反映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说明这类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听课很积极、思维很活跃,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习惯。调查发现学生中这样的笔记比较少,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笔记知识点太少,参考答案记录不够,不利于阶段性复习。
综合考察以上四种类型的笔记,总体上还是基于听课的,体现的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历史学习方式。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笔记作为经典历史学习方法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基于看书的笔记、基于思考的笔记、基于讨论的笔记、基于探究的笔记等都付之阙如,这方面做得最好的问题重点型笔记,也是浅尝辄止,效果并不理想。
2 开发笔记在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下的新功能
2.1 使笔记成为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载体
从笔记的功能看,要让笔记不仅成为复习巩固工具,还要成为保证听讲、启发思考、记录过程的载体。从笔记的内容看,要改变只记知识点、提纲、知识结构的传统,增加笔记的内涵,特别是要记录阅读所得、听课所感、思考所悟,反映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从笔记的形式上,可以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分栏目笔记形式,例如,可以通过知识结构、问题探讨、错题集锦等笔记栏目,记录历史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使笔记成为自己复习巩固的好帮手,也成为历史思维发展的成长记录册。
2.2 使笔记真正成为辅助学习的一种方法
很多历史老师规定上课必须记好笔记,有时还要加以检查,很多学生因此把笔记作为一项历史学习的“任务”来完成。有不少历史成绩好的同学笔记比较“随意”,有的根本没有笔记本,把很多重要的内容、问题标在课本上,但他们上课时从容听讲,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些还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记了很多自己思考的问题,学习非常主动。这一现实告诉我们:笔记不在于形式问题,不要把笔记变成一项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不必对笔记本的具体形式有硬性要求,不能被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束缚了手脚。历史学习的一项“看家本领”就是会记笔记,要从方法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笔记:包括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的关键信息,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记录思考和讨论中思维的火花……,笔记一旦成为习惯,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终身受用学习方法。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2023-05-05 08:47:44
小学英语课堂减负提质策略 2023-02-16 08:34:02
小学家校沟通现状与对策 2023-01-28 09:20:38
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探索 2022-12-23 08:38:14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深度教学的思考 2022-12-05 11:32:04
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与探究 2022-12-04 1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