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评价意见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7-10 17:1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设计评价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毕业设计评价意见

篇1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实践教育是根本出发点。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教学进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已成为上级教学主管部门衡量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优劣的一项关键指标。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越加重视,各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但目前为止,高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现状,找出质量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完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对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成绩仍采用校方主导的毕业设计成果评价模式,采用以答辩成绩为主的毕业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已难以对高职教育毕业设计质量作出公正科学的评价,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求

2.毕业设计配套管理制度不健全。高职院校虽大多有独立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但缺乏专项的毕业设计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的情况时有发生。

3.毕业设计监管方法陈旧,过程监管不到位。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教学,它具有环节多、任务重、综合性强等特点,且大多与顶岗实习结合实施,传统的面对面监管无法涵盖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部分环节指导教师无法掌控学生的具体情况。

4.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与反馈主体单一。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评价反馈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答辩教师等高校教师为主体的反馈意见,缺乏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反馈意见。

针对目前高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各高职院校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高职毕业设计教学急需重视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企业、行业、教育职能部门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因而急需制定一套相对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模式,让毕业设计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质量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二、基于互联网的分层多元化高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1.分专业制定和完善基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的各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标准》

毕业设计为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的专业必修课,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是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1]。各专业需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本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标准》,对毕业设计各环节含课题选择、实施流程、技术规范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毕业设计课程标准》一般包含课程概述、教学目标、教学安排与组织、选题、考核标准与方式、课程实施条件等。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色补充相关内容,建立对接产业、服务产业,规范、专业、可行的毕业设计课程标准。

2.构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分层管理体系

全校毕业设计工作在主管教学副校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学校教务处负责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全面指导以及有关制度和规范的制订,负责对毕业设计工作总体的管理、监督和评估。学校成立毕业设计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各学院建立毕业设计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对本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并指定专人对毕业设计进行检查,掌握毕业设计质量与进度,协调有关问题;各系部建立毕业设计专项工作执行小组,制定详细的毕业设计工作方案,明确学生设计要求及评价标准,组织实施毕业设计。

3.依托互联网强化分层多元化过程监管

教务处与各院系均要做好毕业设计过程中各环节的检查工作,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采用自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相结合,对毕业设计前期安排、中期实施、后期总结等各阶段进行过程管理和督查,并及时公布各阶段检查和抽查结果。同时学校、学院、系部、指导教师、学生均可依托世界大学城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毕业设计专栏,展示毕业设计各阶段的进展和成果,突破时空的制约,及时进行指导、沟通和反馈。教育职能部门对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工作和成果进行专项检查,开展高职毕业设计相关专题研讨,全面评价各高校毕业设计工作,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促进各高校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4.建立多元化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

逐步推行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 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鼓励指导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任务。加强学生、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三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学生毕业设计进展和质量。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评价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成果为依据,需综合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评阅结果和行业企业专家的评阅、答辩意见。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完整地执行毕业设计实施计划,成果评价主要考核其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答辩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设计任务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完善学校毕业设计质量反馈机制,除学校指导教师、答辩专家等高校教师为主体的反馈来源外,结合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专项抽查的指导反馈意见,形成校、企、政多方联动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

篇2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使用设计软件,熟悉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流程,使之初步具备与客户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当前,毕业设计选题价值较低是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受限于指导教师承接的社会设计项目少、种类单一等因素,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难以为毕业生提供合理的“项目库”,导致多数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大多是与实际生活脱节的虚拟课题,“真题真做”或“真题实做”少之又少,毕业设计流于形式与表面,难以深入开展。这与高职院校一贯秉持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教学理念相背离。除此之外,在评价方面,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也存在很大问题。许多学校的毕业设计评价时仅由专业教师自行承担,缺乏引入设计公司社会性评价的环节;同时,答辩环节缺乏必要的淘汰,造成考核和评价形式大于内容以及企业和社会参与评价少的问题。

二、基于创业理念下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一)鼓励学生自主选题

基于创业理念的毕业设计实施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自己走向市场,设计选题。毕业设计项目或是来源于学生与同学的交流,或是来自于网络的项目外包,不论是哪一种,其真实性必须得到保证。以近几年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项目而言,大致有视觉识别系统、宣传册、房地产公司楼书、包装设计、企业网页设计等几大类。毕业设计的自主选题虽然是带有学生个人偏好的一次主观选择,但项目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真实设计,因此,能够使学生获得设计过程的完整训练。学生的选题大多比较贴近本人的职业期望,能够训练学生掌握相关设计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中的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导师应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使课题类型多样化,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各自的潜能。学生在启动带有独立工作性质的选题中,自然也会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选择深度、广度和难度适当的项目进行毕业设计。而作为毕业设计实施的管理者,学校专业教研室需要客观评估学生的选题,比如,判断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是否具有典型性,其训练是否具有实效性与可行性等。

(二)让学生与客户充分沟通,明确设计任务

学校在强调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或“真题实做”的前提下,应积极开展虚拟创业。市场上的项目大多是有条件的限定性设计,比如,针对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选题,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必须了解消费对象、产品、媒体特定、制作工艺等要素;针对有关室内设计方面的选题,则必须详细了解客户意愿、工程预算、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艺术设计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客户资源,一个设计师只有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固定客户,才能够被市场认可。有创意的设计并不一定适应于市场的竞争,这其中涉及到设计营销与管理的重要性。如何让设计达到预期的市场效应,首先就要对所涉及到的市场进行分析,找到最恰当的目标消费群,进行市场定位,然后确定项目的核心。一切设计行为都围绕着核心概念展开,这样才能使设计不偏离客户的想法。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前期,需要深入市场进行调研,积累有关市场信息和工艺方面的资料,在与客户就设计风格、造价成本、媒介材料等设计问题进行交流时,面对客户的质疑,应适度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应完全被客户牵着鼻子走,要用创意引导并说服客户,使客户认同自己的设计作品。

(三)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习见的做法是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的评分组成,两部分的比例各占50%,从本质上来说,这属于“校内循环”。对于以创业理念为导向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而言,答辩小组的成绩评价可以做弱化处理,而将社会(或客户)对学生个人设计得失的评价放在重要位置。具体内容包括:设计理念是否合适,功能设计是否符合业主需要,技术措施是否合理,哪些部分还需要改进,界面设计是否悦目,植物种植设计效果是否美观,家具与陈设选择是否得当,风格采用是否合适,氛围营造是否到位,如何平衡个人设计理念与业主决策之间的矛盾,施工效果如何,采用何种材料和施工工艺完成设计等等。在整个设计实施和现场跟踪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摄影或工作笔记等方式进行记录、总结。基于创业理念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对毕业设计教学与质量管理的整体效能要求更高。同时,通过分析个人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以使毕业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更加多元开放,实现毕业设计教学系统中目标、实施、反馈、控制子系统的协调统一。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在工科类本科教育过程中,毕业设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大学生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工程技术问题。通过毕业设计,学生们的文献阅读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都能受到训练,其价值观、工作作风等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提高,有助于其顺利适应工作岗位,早日成才[1]。因此说,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质量主要通过成绩来评定。毕业设计成绩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1)指导教师评阅成绩;(2)评阅教师评阅成绩;(3)答辩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各学校有所不同。该方式的主观因素多,难以做出客观、准确、定量的评价,对学生乃至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影响[2]。本文从研究工科类毕业设计的特点入手,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以期对提高工科类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借鉴。

1 目前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及存在问题

上述质量评定方法主要存在下列问题[3]:

(1)带有主观性,评价原则和标准难控制

三部分成绩按照比例组合成总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但仍无法避免主观性。一般说来,某个评阅教师或答辩教师只了解自己所设计题目的工作量、难易程度、创新性和学生的完成情况, 对其他老师题目的情况只知其大概,于是在评价时往往受到指导教师的影响。而指导教师所给成绩一般存在一定主观性,甚至存在打“人情分”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评阅教师参考指导教师的做法,就会放大这种主观性影响。答辩教师的评分依据来自于三方面,一个是指导教师给的成绩,一个是评阅教师的成绩,再就是学生在答辩现场的表现。答辩教师参阅前两者,会把前述的主观性影响再度放大。而学生的答辩表现虽然起决定性作用,但短短的10~20分钟,对于那些善于表达和表现的学生往往有利,对于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则不大好,有时会出现平时不好好工作的学生答辩成绩很高,而好好工作的学生却不高的情况。

(2)缺乏过程性评价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高凌飚教授[4]提出:“过程性评价不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 三位一体的评价”。教育界已经普遍认识到过程性评价方式具有全面、灵活、及时、深入、可持续性等特点,不过目前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中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研究还比较少,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有待加强和完善

很多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在进行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改革。其中, 以开题考核、中期考核和结题答辩考核为主要方式的“三阶段考核”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的结题答辩考核的不足,但是很多院校的开题考核和中期考核仍属形式主义, 只是为了应对管理部门的检查,并未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另外,若涉及校外聘请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那么导师间的分值权重以及指标设置、指标分级等方面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2 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采用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应遵循如下原则[5]:

(1)导向性原则。指所建立的质量评价体系要围绕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反映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利用导向性评价指标权重,使评价重点突出,引导并调动毕业设计教学各个环节创新思维的产生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综合提高。

(2)科学性原则。指质量评价体系应遵循学历教育规律,符合教育管理要求;评价指标的分类要科学合理,各项指标之间相互独立,自成体系,能客观合理地反映本科教育毕业设计的情况。

(3)客观性原则。指质量评价体系应考虑本科教育的现实客观情况,在结构和内涵上体现出客观正确性和结构平衡性,较准确、较完整地提供毕业设计质量状况的信息,把主观因素降到最低,以利于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加强。

(4)系统性原则,即评价体系覆盖毕业设计全过程,对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全面进行质量管理和评价。

(5)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原则。指评价体系应遵循重点突出、通用与兼容、简明与可操作的原则,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以达到对毕业设计质量的科学、客观、全面的量化评价。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简单,具有可操作性。

3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评价目标的类型来分,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两大类。成果评价就是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例如论文、图纸、作品等,进行评价;过程评价就是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进行评价。必须将二者结合,才能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具体地说,就是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由各个阶段的各项评价成绩共同构成,每项评价内容都有独立的评价规则,并对应一定的成绩权重,最后加权计算出毕业设计的总成绩。

3.1 选题阶段

在选题阶段,学生和指导教师要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课题。这个阶段是毕业设计的开始阶段,是后续工作的基础。

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之后,要同时给出设计任务书,说明课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作为毕业设计过程的指导依据和最终结果的评价标准。在任务书中,每个课题都须对课题的难度、工作量、综合训练程度、和科研项目的相关性、创新性等信息给出说明。上述信息都可以用参数(如a~e)来表达其程度,既能使学生对课题一个清楚的了解,又能作为未来评价的依据。

3.2 开题阶段

在开题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献,二是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总体方案。

文献阅读的成果是文献综述报告和外文文献翻译。文献综述报告和外文文献翻译都要按照科技文献的书写规范进行撰写。指导教师对其报告的阅读量、深度、翻译的准确性以及格式的规范性、文字数量这五个方面进行评阅,并给出评价结果。

毕业设计课题的总体方案要通过开题答辩来进行评价。在完成开题答辩之前,学生要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当包括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和归纳、课题技术方案的设计、实验条件和可行性分析、预期成果,以及清楚的进度计划。开题答辩则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考核学生的科研表达能力。开题阶段的评价主要由指导教师来完成。

3.3 课题研究阶段

在课题研究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日常管理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因此指导教师需要保持与学生见面指导的频度,及时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

课题研究阶段的评价,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日常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其依据是与指导教师见面的频次;还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主要依据是学生每个时间间隔内完成工作的情况,以及对出现问题时是否积极主动去解决等;还有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依据是学生是否有突破性思维或成果。另一部分则是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可以设置在学期的中间时段,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设置一次。中期考核的方式可采用书面材料和中期答辩结合的方式。书面材料可以反映出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状况,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而中期答辩可以由指导老师安排,由其所指导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集体答辩。中期答辩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提高其口头作报告的能力,还可以让掉队的学生看到差距,起到督促作用。中期答辩可由指导老师邀请其他老师参加,采用小组同学互评和老师打分结合的方式给出成绩。

3.4 答辩阶段

在答辩阶段,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参加毕业设计答辩。答辩阶段的评价,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毕业设计的实物成果评价,包括纸质论文;另一部分则是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设计的实物成果评价一般采用双评阅法,即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采用背对背方式分别评阅学生论文,对照“论文规范程度”、“综合运用知识及文献资料能力”、“论文的难易度及工作量”、“论文创新性”、“文字表达及逻辑性”以及“论文水平”、毕业设计任务书内容和要求,开题报告的研究目标以及论文阅读的观后感给出评阅成绩。

毕业设计答辩的评价由答辩小组给出,根据学生的课题表述和回答问题情况等现场表现,以及课题的实质性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和答辩小组给的答辩成绩应当独立完成,避免后续工序受到前工序的影响,产生主观因素。

3.5 后答辩阶段

学生答辩后,毕业设计还有后答辩阶段。

毕设论文经修改完善后,学生应当将的相关毕业设计资料一起进行整理,并提交完整的毕业设计纸质和电子资料。根据学生整理提交的资料的质量、完整性进行评价,既有利于毕业设计成果的长期保存,也可以培养学生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及时整理和移交的习惯。还要用一定的分值,鼓励学生对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延伸研究或利用,包括、书写专利、开展后续研发、产品转换等。

4 结论

针对当前毕业设计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中首先提出了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针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课题研究、答辩、后答辩五个阶段,论述了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该体系能比较系统地包含了毕业设计的各个方面,能比较准确地体现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教师不同的评价目的,又能比较全面地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作出较客观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孙守昌,韩红芳,林康红.高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3,(31):174-175.

[2]柳巧玲,米天胜.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7(3):100-104.

[3]马敬峰.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7,(6):36-37.

篇4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的特点

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准确地评价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是准确地评价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总体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特点,分析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进而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涉及面广,从工作层面来看涉及学校、学院、系、教师、学生五个不同层次的工作,从工作性质来看涉及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三个不同主体的工作,有多元性特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不同层次、不同主体工作的综合反映,从整体来看也具有综合性特点。由此可见,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对象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具有层次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特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评价也应体现层次性、多元性和综合性。

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根据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的层次性、多元性、综合性等特点,我们可以对不同工作层次和不同工作对象进行分层次、分对象的评价,形成层次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应该从制度建设、组织管理、设计(论文)成果、学生情况、指导教师、教学条件等6个方面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综合性评价体系。综合性质量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选题、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文字表述与图表质量、规范要求、学生工作和答辩情况以及从设计(论文]成果反映出的学生学术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等,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校、学院、系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的教学管理工作,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质量。由此可构建由6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和31项主要评价内容组成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质量评价和管理工作质量评价两大方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包括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和文字表述、图表质量等规范要求在内,是衡量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核心。学校、学院、系在不同层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的管理,以及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工作是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保障。

1、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质量评价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由设计(论文)正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三部分组成,对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评价就是对这三方面的综合评价。

对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的评价主要应是对设计(论文)所反映出的学生选题的正确性,学术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的评价,其次考虑对设计(论文)的文字表述与图表质量等规范要求的评价。

选题是进行毕业设计,撰写论文的第一步,选好了题目是成功完成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否选好题就要看选题的正确性与否,而选题的正确性主要反映在选题是否紧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本专业相关的密切程度;是否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合适的深度和难度;能否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实践进行,现实意义是否明显等等方面。在学术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的评价中主要应考虑设计(论文)研究方案的合理性,见解的独特性;研究是否富有新意,有否较高的学术价值或较强的应用价值;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成果的价值;以及能否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等。在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评价中主要应考虑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表述概念是否清楚、正确;掌握计算方法的熟练程度,以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等。在规范要求方面主要是评价文字表述、图表质量、文本格式、外文摘要、参考文献等,如设计(论文)结构是否严谨,逻辑是否缜密,论述层次是否清晰,文字是否流畅;图表制作是否精确、优美:文本格式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文本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与结论)字数是否达到标准;外文提要是否正确清楚,参考文献是否丰富,其他资料是否齐全等。

文献综述是由学生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从而撰写的综合性叙述和评价文章。对文献综述的评价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综合性、描述性、评价性”的特点,也就是在文献综述中是否较全面地反映了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一定时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是否指出了本课题继续研究的意义,以及对原有成果的综合比较和评论情况。文献综述文字数量和所阅读的参考文献的丰富程度等方面也应有一定的要求,也是评价的要素。另外,在收集文献资料时应对一部分外文文献进行翻译,形成外文翻译稿,对其的评价应考虑外文文献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密切程度、译文准确性、字数是否达到标准等等。

2、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质量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包括学校、学院、系在不同层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的管理,以及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工作,因此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质量的评价既是对学校、学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又是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

篇5

如何克服目前机电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之一。笔者根据近些年毕业设计的指导经验,从设计选题、组织形式、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1选题以机电类为主

兼顾多样性现代机械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先进的机械设备都是机、电、液、光、微机和控制的精密结合体,机电类题目对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综合能力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机电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应以机电综合类题目为主,题目来源于真实课题,强调真题真做。毕业设计选题在以机电类真实课题为主的同时,须适当兼顾多样性[3],如结构设计类、软件开发类、控制类、工艺类、仿真类、探索类课题。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1)由于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扩大,每个教师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新的机电类真实课题不是很现实。教师的科研工作除了熟悉的领域外,还需要从事一些领域前沿的探索性研究。这些工作对于教师也同样是未知的、有很强的挑战性,却是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教师安排少量涉及领域前沿动态的题目,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做,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即便都是机电类学生,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培育和发扬个性。学生参加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的成果,可以进一步的深化、扩展和改进,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质疑、改进或推广,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类选题由于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学生乐于投入精力,易于产生创新性成果。

1.2组织形式以课题小组为宜

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宜以3~5人组成毕业设计小组,一组一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设计内容中的查阅文献、方案选择和系统总体设计,要求所有成员共同完成,而局部计算和结构设计等分工进行。设计小组在每人分别调研的基础上经讨论得出统一的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将方案确定下来,然后明确分工,各展所长,协作互补,这个过程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与一人一题的形式相比,课题组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因为几乎没有项目是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的,一个人哪怕是天才,如果他不能融洽的和他人沟通合作,一味的孤僻自傲,那么他的价值将大幅度下降。

1.3重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管理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构成,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进程和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4,5]。

1.3.1严格过程管理确保设计质量在第七学期布置题目,使学生放假前就能够带着课题和问题学习。督促学生大量查阅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分析研究课题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每周两次课题组集体讨论,开展以学生交流沟通为主的交互式研讨。通过集体讨论,列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个进行分析,找到最佳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和减少风险的方法。方案确定后,要求课题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制定出任务进程表,并严格执行。讨论过程中,教师作点评和提问,既要对学生的设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及时指出方案和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同时,要注意个性教育,及时发现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闪光点、创新点,并加以正确引导。每个设计阶段末,即在开题阶段末、方案确定阶段末、设计阶段末等,都要及时要求学生将所做的工作形成文字,整理成为毕业论文的章节初稿。对学生的出勤情况、提问情况、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情况、阶段工作的完成情况等,教师都要做详细记录,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提供较全面的依据。

1.3.2组织阶段汇报和专题讲座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毕业答辩都要求学生整理资料,制作ppt,进行汇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工作进度的有效控制,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ppt展示能力。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经历的第一次综合设计训练或第一次科研项目活动,教师可以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组织开展一些讲座活动,如关于文献查找、阅读和整理的讲座、关于科技论文写作和排版的讲座、关于课题相关领域前沿的学术讲座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3.3培养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毕业设计工作的一大内容,它要求设计者对毕业设计的具体工作,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进行总结、分析论证和说明。指导教师要重视学生论文的撰写过程,要求学生撰写提纲并审查,应对论文的结构、内容、格式、规范等提出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归纳问题、阐述问题,应对论文初稿进行检查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

2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的毕业设计成绩考核多侧重于知识的终结性评价,教师主要关注结果展现,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展现的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动手能力、发展潜能和个性特长等项的评估。学生今后的发展不仅仅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很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是依靠专业知识以外的某项特长而获得长足发展,因此,充分挖掘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并给予鼓励和引导,才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所以,有必要构建设计结果和实践过程并重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是指多人多角度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价,体现成绩的公平和公正。“多人”包括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答辩老师“;多角度”包括文献查找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表达展示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绘图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等。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并不是苛求所有的学生都做到“全面发展”、“遍地开花”,而是为了更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和闪光点。对于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如论文立意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特强的学生、以第一作者撰写论文并在核心期刊发表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应该评优,并且要设法给他们以展示个人才华的空间和机会。

3结束语

篇6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三全三系统;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89-02

一、构建体系的意义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规范本科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上承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中间环节,它的完善和发展、发挥的力度和效果对学校教学管理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院尝试通过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全面的质量管理理论,构建三全三系统,即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教学监控实施及教学评价三个系统,构建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它的意义体现在,首先适应了目前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随着学院本科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设置和学生数量都在不断增多,要求强化院一级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注重建立和规范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其次它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水平,使教学培养方案的设立、教学计划的实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更有利于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快速的成长[2]。

二、目前的现状

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普遍存在以下现状:(1)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不完善,不系统;(2)教学监控管理层次不清晰,管理职责不明确;(3)教学监控手段较为单一,覆盖面狭窄。如更多的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监控措施,对实践教学环节涉及不多。监控的对象多为教师,对评学方面做得很少;(4)教学监控缺乏常态化,尚未形成长效机制;(5)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处理能力较差,没有后续改进的机制,且对于改进状况缺乏监控,反馈后的整改情况缺乏有力度的保障制度和措施[3]。

三、构建三全三系统的实践运用

(一)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系统,为体系保驾护航,奠定基石

1.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的管理组织。我院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组,由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团队及团委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督导组是在院党委书记直接领导下的教学督促、检查、指导和评价组织,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系统中起主导作用。此外,各系部设立系督导小组,由系主任总体负责,对本专业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督导。教科办设立教学信息联络员,主要由各行政班学习委员组成、负责对教师教学执行情况及班级学习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4]。

2.完善质量监控管理规章制度。我院不断加强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建设,下发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教学质量管理文件,如《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的管理与职责》、《教师评学管理办法》、《学生评教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工作要求》、《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工作指导意见》等等。这些文件和制度使教学活动有章可循,为顺利开展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

3.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最根本的依据。我院对教学全过程中的五个环节(制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考试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设定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完善和加强。学院各教学系、实验中心对教学大纲多次进行梳理和修改完善,要求各专业教学环节的实施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执行。

(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系统,为体系运行实效,丰富内容

1.完善督导听课制度。近三年来,学院针对教师层次不断年轻化,为尽快帮助年轻教师站稳讲台,我院督导组将课堂听课作为督导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听取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每个学期初都制定听课计划,涵盖学院所有青年教师及所有教学班级。督导组制定专门的《教学督导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对教师各方面教学情况(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给予评价,给出改进意见,对先进案例进行表扬推广。

2.加强学生信息联络员工作。各班教学信息联络员负责收集、汇总学生对任课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班风学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联络员每月登陆教学信息学生反馈系统进行教学信息反馈,由学校教务处汇总后再将意见反馈至学院教科办,再由负责教师向教学院长进行汇报,对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时加以修正。

3.完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院在常规教学工作检查基础上,不断丰富其内容。在教学层面,开展督导组与青年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对他们的教学进行有意义的指导。各系教学系、实验中心召开系内座谈会,就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经验、教学改革创新等内容进行教学研讨。在师生教与学互动方面,采取分系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的形式,师生群力群策共同商讨教学存在的问题,成为促进教学改进的有益环节。

(三)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与反馈

我院从2014年开始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意见反馈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向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其个人发放《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毕业生)》两表,邀请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配合学院做好此项工作。2014届毕业生共发放两表600余份,毕业后半年内基本都收回。经一年的试运行,效果明显: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办学水平,更好地了解我院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思想表现以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此项调查将成为我们分析、评价及改进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并予以逐年推广下去。

(四)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评价系统,为体系当表立杆,评价全局

我院主要实行的是三方评价系统。三方评价主要是指督导评教、教师评学和社会评院[4]。

1.完善督导评教系统。督导评教实际上包含三个方面的评教,即院督导组评教、系部评教、学生评教。我院从2014年起已将督导评教数据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并拟与教师年度评优、职称挂钩起来。系部评教主要以系部青年教师听课说课及讲课比赛形式体现。学生评教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教学信息联络员每月网上填写班级教师授课情况信息反馈;二是所有学生学期末都将到网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质量测评;三是学院不定期发放《学生评教表》,对所指定的课程任课教师情况予以反馈。目前第二种学生评教的结果已作为教师评优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

2.完善教师评学系统。教师评学是任课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基本手段,也是学院了解学风建设情况的有效渠道。我院通过制定《教师评学管理办法》,采取随堂评学的办法,由任课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表现、班风学风、学习兴趣及效果等十个方面做出优良中差等级评价。并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整体做出评价和加强改进意见。教师评学主要由学院团委组织,每学期开展两次,反馈的结果将作为班级评优和学生考核的重要依据。

3.完善社会评院系统。社会评院方面主要指毕业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及学校上级各主管部门多方对我院教育质量和办学质量的测评。毕业生用人单位测评主要通过每年发放《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来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来自学生家长的评价,由学院团委每学期向学生家长邮寄学生成绩单及学生成长手册,来征求家长对学生一学期成绩的评定及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来自学校上级部门对学院的测评主要包括每年度对领导班子的考核、教师工作总结评优、及对各教学条件、办学手段的测评等等。

(五)需待提高和改善的问题

1.需进一步细化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使质量标准更具可操作性。理论教学重点从课前准备、课堂讲授、考试考核三个方面制订质量标准;实践教学环节则要围绕实验教学、各类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四个方面来更好地给予完善。

2.有的放矢地明确所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并进行评分量化,设计相应的采集方法,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保证采集的信息全面、真实、有效,将通过不同渠道由不同层面收集者采集的样本信息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依据。

3.完善信息反馈体系,建立科学性的统计方法,最好能通过软件开发,构建灵捷型的、能对学生和教工提供的信息进行迅速处理的网络平台。同时通过信息编码技术实现对信息的检索、分类、统计,建成界面友好、安全有效、评价合理的高校教学反馈综合信息决策支持系统,从而使信息传递更方便、更快捷,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5]。

4.进一步加大社会评院力度,在总结以往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经验基础上,拓宽调查范围和渠道,将教学实习和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也纳入质量跟踪调查范围,多方面听取来自社会各方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及其他相关媒体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j].黑河学刊,2012,(11):22-23.

[2]关于建立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探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9,(9):80-80.

[3]二级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2,(5).

篇7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昨天,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考改革细节亮相,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改革重在改变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依据教育部《意见》,上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正在制定中,预计明年上半年公布。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9月20日教育部公布的《意见》指出,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已经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意见》明确了试点地区要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部分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确定其他具体科目及数量,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加重学生负担。此外,《意见》提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同时,《意见》明确,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唱主角”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意见》中,顺应新高考改革的总体思路,“综合素质评价”要在中考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意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评价重点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评价程序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 《意见》要求,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此外,《意见》指出,要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上海中考会发生哪些变化?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起,上海便开始了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探索。目前,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科目设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体育、理化实验操作技能。其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科目考试成绩采用分数制,总分为630分。思想品德科目和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采用等第制。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部公布的《意见》中,要求学生在选择录取计分科目时,要做到文理兼顾,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而上海目前中考计分科目中除基础科目外,只有一张“物理化学合卷”。在上海,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上海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主招生录取过程中。当下,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前招生录取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40%,分为推荐生和自荐生两类。承担试点“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和上海交大附中4所学校的提前招生录取计划可增加到学校招生计划的50%。教育人士预测,未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前招生录取计划比例或将进一步增加,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配套,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提供更多渠道。而依据《意见》 精神,克服“唯分数论”,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或将面向所有学生,成为中考招生录取的主角。

篇8

关键词:军队院校;工科;毕业设计;质量;提高途径

作者简介:张林森(1982-),男,湖南邵东人,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讲师;赵军(1967-),男,江苏宿迁人,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33)

中图分类号:g624.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02-02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1]对于培养学员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质量好坏直接反映了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军队综合大学作为承担军队成长干部培养任务的主体,必须切实做好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历史时期下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培养出真正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初级军事人才。[2-5]本文结合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实践,分析了军队院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方式和途径。

一、 军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

1.毕业设计选题存在欠缺

毕业设计选题是否恰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能否顺利进行,是毕业设计最终质量的关键所在。目前,军校工科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主要由指导教员事先拟定,有的选题内容陈旧、范围狭窄,反映不出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些选题虽然体现了本学科的前沿技术动态,但难度太大,工作量过大,不适合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虚拟选题较多,真正具有工程背景的选题少。另外,大部分院校在第八学期开学才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学员必须在一两天内完成选题,这种方式使学生往往只能仓促进行选题;或者直接被安排设计题目,很少结合学员的兴趣和实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员对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资源不足

工科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需要一定的实验经费和硬件设备作为保障,而且每个选题所需要的经费和硬件支持不尽相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军队院校给予指导教员用于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经费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指导教员必须从自己的其他课题经费中补贴一部分资金才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对于年轻教师而言,科研经费较少,往往不得不通过压缩实验的规模和工作量以节约费用。除了经费,实验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的缺乏也是制约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原因。因为大型设备昂贵,配备数量少,往往是满负荷运行也不能同时满足本科生、研究生和其他从事科研的教师的使用需求。

3.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不足

一个完整的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查阅资料、理论分析、方案设计与实现和撰写论文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较好完成。目前笔者所在学校规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的第九周至第十八周进行,为期十周。这个时间还要除去论文格式调整、答辩准备以及节假日休息时间等,此外,学员毕业联合考核等工作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容易使学生精力分散;个别学员队为了方便管理,不允许学员熄灯后到实验室加班;对于考研分数过线的直通车学员,还要除去参加复试的时间。总之,这些现象的客观存在,使得大部分学员的毕业设计实际有效时间平均在八周左右,这对于需要进行大量实验的军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来讲显然是不充分的,这也是当前军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4.存在复制抄袭现象

得益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院校的图书馆都有海量的文献数据库,非常有利于学员查阅资料和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但这也助长了一些学员学术不正之风,个别学员缺乏科学研究态度,畏难情绪较重,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抄袭他人成果,导致整篇论文基本上是他人论文的堆砌,毫无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5.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不够严谨

目前,军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两个方面。论文评阅一般由指导教员评阅和评阅教师评阅两部分构成。对于指导教员而言,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所带的学员毕业设计被评价为“差”,这就导致指导教员评阅意见存在明显的主观性。此外,由于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并未采取匿名评阅的方式,往往碍于同事的面子,评阅教师的评阅意见也缺乏充分的客观性。对于论文答辩而言,其情况与论文评阅类似,结果都是皆大欢喜,答辩流于形式。

二、 提高军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途径的探讨

毕业设计是提高学员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形成和培养学员今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具有深远影响,为了进一步加强军校工科专业学员毕业设计的针对性,应当对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毕业设计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结合本科生导师制,推行毕业设计先行模式

近年来,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培养学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6]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军队院校所采用。本科生导师制的出发点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学员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本科生导师制的一般做法是低年级学员采用导师组方式,高年级学员采用固定导师的模式,帮助学员制定课程学习计划,指导学员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带领学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科研项目。

对于进入高年级的本科学员,指导教员可以尝试推行毕业设计先行模式,即以不影响院校整体教学计划和正常课堂教学秩序为前提,提前与本科生商定毕业设计题目,使学员有意识地提前进入状态。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毕业设计可以从第七学期开始,直到第八学期结束。在第七学期,学员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前期知识能力的准备。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后,学员开始检索文献资料,明确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毕业设计的内容和目标,并完成开题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员要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指导。第八学期为毕业设计的主体阶段,学员按照开题报告中的实施进度推进毕业设计工作,教师定期检查节点,并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指导。

2.依托指导教员科研课题,进行本科毕业设计选题

依托指导教员科研课题指导工科学员毕业设计,是解决毕业设计选题欠缺的有效途径。[7]因为教员承担的科研课题大都是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这样既容易实现在选题上推陈革新,保持毕业设计题目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又便于学员在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有充足的经费开展实验研究,从而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除此之外,学员的毕业设计作为科研课题的一部分,如果学员无法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势必会影响课题的完成,这样可以增加学员完成毕业设计的压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依托科研课题进行毕业设计、题目设计时,需要注意恰当选题。毕业设计题目首先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否则选题再好也不适合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其次要注意难度适中,因为题目太难会让学员无从下手,题目太容易则达不到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

3.保证师生之间有效沟通,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与指导

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与指导,对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至关重要。由于学员的自控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很多人遇到困难往往会想退缩,加之毕业设计期间还有毕业学员联合考核等事务的干扰,毕业设计也很难一成不变地进行。为此,指导教员与学员之间保持有效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在笔者指导学员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首先根据毕业设计进程设计好时间节点,并据此进行考核。此外,还建立与学员进行每周例会的讨论制度,每周固定一个时间,让学员汇报前一周的工作及进展,并讨论学员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其做好引导和启发,最后布置下一周的任务。

为了检查学员各阶段的毕业设计任务完成情况,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组织学员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以教研室为单位,导师组通过学员答辩等方式,掌握学员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后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学员能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

4.合理组织毕业设计答辩,科学开展毕业设计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制订规范的毕业设计考核办法,合理组织毕业设计答辩。指导教师在指导学员完成论文撰写后,应该事先指导学员进行预答辩,学员按照正式答辩的要求完成预答辩工作,指导教师则根据学员在预答辩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修改后并经指导教师确认后再准备正式答辩。正式答辩时,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共同商议确定,成绩不合格者经修改后重新答辩。

有的院校将答辩成绩直接作为学员的毕业设计成绩,笔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科学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应该全面衡量学员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工作量及完成水平,合理地确定每环节所占比重,例如平时的工作态度占15%,毕业设计工作量和论文水平占40%,答辩成绩占45%,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员完成毕业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保证毕业设计的最终质量。

在毕业设计结束后,应该以学院或系为单位,按比例评选出若干优秀论文,并对获得优秀论文的学员和指导教员给予奖励。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军事院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推行毕业设计先行、优化毕业设计选题、强化毕业设计过程控制与指导和科学开展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毕业设计是军校学员在院校培养的最后一个阶段,指导教员和学员都应该充分重视,合理安排,抓好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真正使毕业设计达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爱红.浅谈多元化毕业设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20):137-139.

[2]高博,赵荣,赵云.提升我军综合大学“合训”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3):7-9.

[3]毛力,袁励红.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8(206):35-36.

[4]刘进,赵锋,肖顺平.军事指挥类学员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9(35):118-120.

[5]李九生,管爱娟.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09-110.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论文 质量监控 评价体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独立学院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发展至今已有303所 (2012年3月教育部数据),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论文也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毕业论文进行质量监控,强化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必然要求。但质量监控效果如何?如何构建对质量监控体系的评价标准是衡量独立学院毕业论文组织、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对该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从动静两个方面构建毕业论文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独立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有的学校从第7学期期中就开始,直到来年的5月份结束,持续6个月之久,学分达到7.5或更多。对于学院、系部、指导老师、学生而言都是工作、学习中的“重头戏”,对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评价应从动、静两个方面全面考察。静的方面包括教学文件(如毕业论文工作大纲、计划、各种统计表格、评分标准等)是否齐全、师资力量是否具备、可供文献资料是否充足;动的方面包括选题环节是否安排有序,毕业论文组织、中期检查过程是否严格,指导老师指导环节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写作态度、纪律、答辩过程管理是否严格等。对评价的各项内容分等级设定不同的标准予以评分。

二、注重师生有效联动构建毕业论文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老师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两大能动主体,教和学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在毕业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应注重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有效联动,既要评价教师的指导态度、指导方法,又要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学风、纪律方面进行考察,在写作中有好的态度、良好的学风及严格的纪律是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必要前提。评价毕业论文质量决不能仅从论文本身着手,在实践中,存在学生找人的严重情况。因此,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中应包含对师生互动的管理措施,如要求指导老师每周与学生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就论文写作情况加强沟通,通过指导日志的填写记录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

三、以毕业论文质量作为评价监控有效性的重要内容

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组织、管理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论文。因此,毕业论文质量监控进行的实际效果,最关键还是要看毕业论文本身的好坏。在评价体系中应突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考察。从选题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能做到结合实际、选题的深度、广度等方面,从论文的字数、格式、结构、论点、论据等各个方面分等级进行评价。另外,还应就毕业论文的相似度检测结果予以关注,近年,一些独立学院把对毕业论文进行相似度检测作为学生论文合格的必经程序,在设置具体评价标准时,大多以40%为分界线,这一举措客观上给学生造成一定压力,为了检测过关,在论文写作中,通常会有社会调查、座谈会、数据分析等内容,保证了论文的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重视学生对毕业论文监控体系的评价

在构建毕业论文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时,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认可度,并将此作为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的主要依据,掌握通过写作毕业论文,认为收获较大或一般的学生比例,并进而收集学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组织、管理中予以改进。

总之,加强独立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对于深化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切实使学院、系部、教师、学生各个主体重视毕业论文工作,严格规范毕业论文质量监控过程,强化责任心,积极创新才能使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施少敏等. 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问卷调查分析[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15-118.

篇10

关键词:预防医学;论文;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230-02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的必需环节,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1,2]。就此笔者对青海某高校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影响论文质量的相关因素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关键人物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本次调查的资料来源于某高校2003-2014届预防医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对连续12届的789份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逐一进行了评价。

2.研究方法。对789份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逐一进行了评价,评价体系涵盖论文研究类型、资料来源、撰写格式(题目凝练、中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统计方法使用、内容以及研究意义。对即将90名毕业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3.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2.1软件建库录入调查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一般情况。789篇论文资料中,预防专业372人,占47.1%;地方病防治方向272人,占34.5%;卫生管理方向67人,占8.5%;妇幼保健方向78人,占9.9%。论文研究类型中描述性研究623篇,占79.0%;实验性研究76篇,占9.6%;分析性研究70篇,占8.9%;meta分析16篇,占2.0%;其他类型4篇,占0.5%。其中来源于指导老师的课题(为校级或院级)20篇,占2.4%;指导老师协助下设计并完成的760篇,占97.6%;无省级及以上课题。总体来看,每年毕业论文以描述性研究居多,近年meta分析逐渐增多。

2.写作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常见错误和不规范情况中,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情况最多,476篇,占60.33%。其次是正文格式有误的359篇,占45.50%,第三位的是统计图表的使用有误的127篇,占16.1%。论文整体质量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2003年论文无误率仅为50.7%(36/71),2014年论文无误率达85%。

3.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对90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态度是论文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调查显示,68%的学生认为重要,22.70%认为不是非常重要,7.60%认为不重要。对毕业论文认识的调查显示,65.10%认为是重要的实践,63.40%认为是对专业知识的总结,50%认为是锻炼自己的机会。毕业论文撰写对科研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作用的人数调查显示,68.60%的学生认为可提高科研的能力,61%认为可以增加对科研的兴趣,70.30%认为是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36.60%认为和学位证挂钩,涉及毕业成绩,不写论文就不能毕业,存在应付。此外,调查显示67.50%的学生认为经费不足,73.60%认为资料来源匮乏,61.90%的学生认为缺少老师指导,58.80%认为缺少设备条件,46.50%认为缺少院系支持,44.10%认为缺少政策激励。指导教师对论文质量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46.20%的学生认为是指导老师的责任意识,38.30%认为是指导老师的科研水平。

4.考核体系演变。整体来看论文考评体系演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3―2007年),考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实际的意义与创新性、论文内容、写作格式及答辩环节等,其内容从论文撰写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进行考量;第二个阶段(2008―2010年),考量体系发生明显变化,涵盖了开题报告和论文两部分;第三个阶段(2011―2014年),其评价体系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趋于完善不仅注重于论文选题的价值与合理性,还增加了论文写作的规范化程度考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