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践体会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6 09:11:46

社会工作实践体会

社会工作实践体会篇1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是,我觉得个别惭愧,都怪自己不够争气,不珍惜这好的时间和机会去好好读书,整天都无所事事,在家里一点事也不会做。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对自己产生,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总是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的。于是,我便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我相信,自己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范文二、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我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

实践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实践地点:xx学校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一段的寻找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耐心、虚心地。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麻木的自夸,而是对的能力肯定。在多次的面试中,明白了自信的性。你社会工作经验没系。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积累的,次又何来、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胆怯的心态。

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暑假工时,就害怕了。觉得挺多的,的社会经验,学历等种种原因使觉得很渺小,懦弱就表露。几次的尝试为克服内心的恐惧。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征服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位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地知识。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是我觉得次暑假社会实践学到了觉得在社会必不可少的项目。

正是有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的双手和大脑维持的生存,,也想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更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的才干,培养的韧性,更为的是检验一下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社会实践,找出的和差距所在。

找工作也易事。的工作都需要有经验的,有知识的。一听我是大一生,就说你先回去吧,决定了再通知你,但从未有回应。看见有饭店找勤杂工,我进门说明来意。没想到,那老板看了看我的穿着,说不招了。我一头雾水,不知是我看起来不像个能吃苦的?!机缘巧合,居然让我在学校找了一份美差,让我整理看管图书馆!

本以为是放假期间会没事,结果天下来累到不行。学期下来了,教师还有学生都在学期结束是还书。,图书的整理当务之事。消除原先记录,再从新分类放架……小个子的我拖着个凳子爬上爬下,有时真感到太枯燥无味了。可到下午,我就可以闲下来看看书,也算是苦中一点甜。

十五天的图书馆生活很快就结束了。看着熟悉的一桌一椅,有些欣慰,有些不舍,更有些激动。它给我的仅是十五天,还有勇敢,还有坚强,还有信心!

感谢洪泽实验小学给了我这次实践的机会,也感谢半个月中对我的照顾。

范文三、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

我在酷暑中迎来了暑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炎热,烈日当头,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xxx,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范文四、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

我在酷暑中迎来了暑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炎热,烈日当头,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xxx,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范文五、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

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 这一天,我去居委会劳动了一天。

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劳动确实很辛苦,但却是苦中带甜的。劳动的感受,在劳累时大汗淋漓的感受。这些都不是能从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触摸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

这一天,(至于是哪天,你自己写好了)我去居委会干了一个上午的活儿,居委会的负责人让我去小区里面刮小广告。我高兴的应承了下来,心想,弄小广告有什么不容易的,拿手一撕不就成了!于是信心满满的拿着负责人给我的铲子和水桶就走了,谁知道事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还不小。

我先找到一个贴在地上的小广告,貌似真的很难弄,拿铲子刮了半天也没有太大的结果,

本想放弃,然后去干点别的事情,但是不服输的性格使我想到,还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我呢,然后,我就在哪里冥思苦想,想主意我就突然想起一次下雨天走在路上时候的情景了,被水冲过的地面上的小广告,很容易就掉了,所以我想到了,将小广告上面弄上水,等了2,3分钟,果然,很有效果,拿手轻轻一撕,小广告就掉了。

看到自己想到的方法取得了成果,当时心里挺兴奋的,于是更加满怀信心,去劳动了!

呃…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被我清除过的地方确实看着干净,整洁多了。

我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己动手动脑解决了问题是我收获最大的,学习亦是如此吧!

而且北京奥运会也开始举办了,作为北京人的我,为北京的环境美化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我乐于做的,什么事都要从小事开始。

社会工作实践体会篇2

【摘要】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染病医院实行后勤社会化保障,对提高传染病医院医疗质量,减轻医院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就传染病医院在实践后勤社会化管理出现的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收到的成效作出总结。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 后勤服务 社会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53

后勤服务是一项非常繁琐、又比较辛苦的工作,是医院的“门面”和“窗口”,也是医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没有有效的后勤工作做保障,医疗工作就不可能顺利开展,甚至无法完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各个领域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后勤管理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医院后勤管理必然由自我配套封闭式的“供给后勤”和“福利后勤”向社会化服务转化,以适应医疗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后勤社会化不是简单地将医院后勤推给别人,而是要引入第三方专业的服务和管理理念以及高效的用人方法。

医院后勤社会化的目的是要降低后勤部门的服务成本,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维护患者、职工、医院和国家的利益[1]。为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医院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社会化,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传染病医院实际,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传染病医院的后勤社会化管理工作还面临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思考和探讨。

1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原因

1.1思想观念保旧,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传染病医院是国家事业单位编制,吃公饭的保旧思想仍然存在,后勤部门人员的问题更加凸显。“大锅饭”的思想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主动意识,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存在等、靠、懒、拖等现象,缺乏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种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导致员工队伍精神状态低沉,不思进取,严重影响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已不能适应医院的发展、医改的需求和形势发展的要求。

1.2服务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要求

传染病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服务场所,后勤服务工作涉及医疗活动的方方面面,后勤服务工作面对的不单是医院职工,也要面对各种类型传染病的病人及家属;既要面对常规的衣食住行后勤保障,也要面对环境卫生、医疗废物处理、院内感染部分流程控制、职业暴露防护等,这些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医疗救护工作的质量,甚至可能成为医疗安全隐患。而现在传染病医院的后勤部门,设施装备落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很难满足医院建设发展的要求。

1.3员工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岗位发展的要求

作为一所有着50多年历史的传染病医院,医院后勤部门的人员基数偏多,年龄层段偏大,普遍学历偏低,技术含量不足,加上一些人事制度照顾性安排,医院的后勤部门成为名符其实“收容站”,这些导致后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层面较低、专业技术不强、能力水平不足;另外后勤人员定期培训不够,综合素质能力偏低,不能满足医院后勤工作岗位不断发展的需求。

2传染病医院后勤社会化的难点

2.1观念转变问题

传染病医院的后勤人员,因为缺乏系统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习,对传染病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加上医院是实行聘任制的用人机制,后勤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影响了后勤队伍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另外,社会化管理服务公司进驻医院的传染病区也存在一定的顾虑,在人员培训和职业防护上须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导致公司和医院的协作性降低,整体影响工作的成效。

2.2体制转变问题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涉及体制的根本转变,后勤服务职能和人员最终与医院整体规范分离,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使职工从感情上难以割舍,思想上难以接受。但现有的医院后勤服务体系从医院行政建制中剥离已成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的要求,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极深刻的内涵是医院后勤服务体系将从医院行政建制中剥离,通过市场竞争的磨练,在产权清晰、确立法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将医院原来的自我封闭的后勤部门,逐步转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服务实体,与医院完全脱钩,实现后勤服务企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动态发展。

2.3职业暴露防护问题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包括后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和后勤服务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包括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作为传染病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是首要重点和难点工作。后勤社会化后,医院和社会化服务管理公司完全脱钩,成为两个自主经营的个体,在后勤人员职业暴露防控方面存在不少隐患,例如培训不到位、防护措施不到位、职业暴露发生后处理救助体制不健全等,都危害着后勤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3传染病医院后勤社会化的实践经验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医疗机构的内部机制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深刻变革,传染病医院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要牢固树立以发展卫生产业来推进卫生事业的观念,打破传统,引入竞争,完善监督和考核体系、提高服务专业技术水平[2],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改革解决传染病医院后勤发展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一线和病患对后勤工作的需求,促进医院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加强教育,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思想教育,通过正面宣传教育、医院文化熏陶、个别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使后勤人员认清形势、顾全大局、转变传统观念,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医院的改革发展。医院后勤社会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提高医院后勤保障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必须要解放思想,破除陈旧的传统观念,才能与时俱进[3]。加强职业教育,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工作责任感,正确认识后勤服务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自觉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树立技术荣耀、凭技术服人的思想观念。要从根本上“治愈”医院后勤管理的顽疾,必须从转变思想开始,进而改革现有的运行机制、人才任用与培养模式和建立完整而有力的规章制度[4]。

3.2加强培训,提升能力,适应岗位发展的需求

传染病医院的后勤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严格掌握防护职业暴露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避免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因此,作为医院管理部门,必须要求社会化服务公司严格按照传染病医院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按照岗位职责和要求,对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对新入职的员工必须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对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的员工要采取多次循环培训,确保培训全覆盖、人人都合格。引导后勤人员要自觉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真正掌握医院感染和防护知识,不能存在侥幸和麻痹心理。采取岗位自学与有计划的组织培养相结合的形式,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后勤人员的专业知识,从而增强其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3.3加强督导,健全组织,完善考核监督机制

考核监督是医院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对后勤社会化管理工作的督导,对改进和完善后勤保障工作至关重要。以科学、高效、专业化的管理为手段,积极倡导“医患至上,服务一流”的管理理念,为医患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5]。加强后勤社会化督导工作,成立督查小组,抽调专业骨干人员,坚持按照传染病医院后勤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对后勤工作进行定期督查考核,考核采取现场抽查、突击抽查、联合督查等方式,对量化的工作指标进行逐项考核,按照分数多少进行排名和奖罚;在制定发展目标、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服务响应时限、人才培训、质量考核及薪酬奖惩等,尽快建立符合医院特点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6]。定期召开考核监督通报会,对考核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社会化服务管理公司当场对问题进行整改答复,承诺整改的措施和时限,如在承诺期限内不能完成整改的,将按照双方约定的合同进行罚金,连续三次整改不到位的,医院可单方解除合作协议。

分三个类别开展满意度调查,一是本院职工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二是住院病友及家属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三是门诊病友及家属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根据满意度情况对社会化的后勤工作进行考核评定,满意度不达标的将进行罚金。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后勤社会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不断提高,医院后勤建设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4小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染病医院后勤社会化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明确医院的定位和职能,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结合传染病医院实际,不断调整阻碍发展的后勤管理体制机制,树立“以患者和临床一线为中心”的后勤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后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后勤服务能力水平,更好地保障和促进传染病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麟,唐羽,谢磊,等.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创新[j].中国医院,2013(11):4-5.

[2]陈锟.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实践体会[j].现代医院,2012,12(11):136-137.

[3]郭灵常,何贵强,周之平,等.高原部队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做法与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03,13(5):549-550.

[4]李延年,赵铁.后医改时期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4):77-78.

社会工作实践体会篇3

一、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开展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身体力行实践科学发展观,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创业热情,必将使我们的思想得到新解放,认识达到新高度,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增强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时刻树立群众的事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社区的工作虽然比较复杂,但只要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工作理念,就一定能把社区工作做好,就能更好地服务与居民群众,就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让群众感到满意。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社会工作实践体会篇4

自05年4月市社会保险稽查大队正式运作以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坚持“稽查就是服务、执法就是维权”的工作理念,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工作取得突出成效。至今年10月底,全市累计稽查各险种缴费单位45944家,通过稽查扩面参保170585人,稽查补交及清欠各险种社保费3.76亿元。并在三年内完成了搭建两级网络、市大队升格、出台地方法规、召开全国现场会等四大项工作目标。05、06、07连续三年被市政府授予“社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被局授予“创新发展先进单位”,被省劳动保障厅授予“06-07年度优质文明服务窗口单位”,群众送来很多感谢的锦旗和牌匾。通过几年的辛勤探索,目前,社保稽查的专业队伍基本建立,稽查执法的工作规程和基本方法已经确立,各项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基本健全,互动协查、信息和成果共享的两级网络架构基本完善,社保稽查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社保稽查发展的基础工作基本完成。回顾这些,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有两点体会。

第一、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是群众需要的,也就是我们要“为”的,群众的需要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即我们的事业前进和发展要符合其客观发展规律,发展一定要科学、要有群众基础,要克服不符合群众意愿的盲目发展、无序发展、不计成本发展的观念和做法。我市社保稽查工作,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局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局党委紧紧抓住反映民生需要,贴近百姓需求,为群众社保维权提供极大便利条件这个根本,在我市目前尚未实行各险种统一经办的情况下,从整合各险种分散的社保稽核资源入手,大胆突破,科学决策,率先在全国成立相对独立,专门履行各险种社保稽查监督职能的社会保险稽查大队,实行各险种统一稽查执法。此举不但将分散的稽核资源进行整合统一,为充分发挥其拳头作用,提高稽查效率,发挥稽查效能提供了必要条件,并且,这种模式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有关社保问题的投诉举报,为群众维权提供了专门机构、人员和地点,群众到一个地方就可以对所涉及的不同险种的社保政策进行咨询,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映,为政府广开言路提供了平台。同时,这种模式还有效地降低了社保执法的运行成本,大大减轻了用人单位的事物性负担,方便了用人单位办事,化解了广大用人单位对以往重复执法、重复检查的抵触情绪。从几年来开展工作的事实可充分说明,这种体制是符合社保事业发展方向的,也是符合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也是广大群众和用人单位所期望的,因此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正因为此,它才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群众需要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作为政府部门要“为“的,我们的事业也只有符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才能得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保权益落到实处。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就是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结合社保稽查工作实际讲以人为本,就是我们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最大限度地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各项社保政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保权益。市社保稽查大队自运作以来,始终把以人为本,人性化执法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社保稽查执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但同时更是为了增加基金的积累,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保障支付,维护广大群众的社保权益。正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这个出发点,为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维权,我们狠抓一流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着力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用优良的作风和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认认真真为广大群众服务,不但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一致肯定,更是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扬,使社保稽查工作具备了较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也更坚定了我们为群众执法、为群众维权的信心。这几年,社保稽查工作虽然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但因我们这项工作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有群众和社会的需要支撑我们,使得社保稽查劈波斩浪始终在发展、始终在前进。

以人为本还有一层涵义就是要让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出党和政府公平的原则。具体到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保障事业,事事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事关群众的事情办好,把“公平”原则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并不是一句空话。作为政府的执法部门,首先就是要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落实好,落到实处。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而不是从局部的、狭隘的部门利益出发以各种主观或客观的理由去偏面理解,甚至棚架、抵制、或者拒绝党和政府各项为民政策的落实。再一个就是从群众利益出发去制定部门的工作制度、运作程序、服务规范等,使我们的工作尽可能的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满足群众需要。

但是,社保稽查工作毕竟是个新生事物,由于成立时间有限,各项工作离党委政府的要求和群众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上月有幸参加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组织的全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大检查活动,到一些省、市、地区、县看他们的经办模式、经办手段、经办管理、经办理念以及经办质量,深感我们与人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需要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变观念,迎头赶上。下一步,在进行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中,结合我市社保稽查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研探索,着力解决一些制约社保稽查发展的难题。

一是调研探索社保稽查工作规律,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加大社保稽查工作力度,提高工作实效,满足广大群众需求。

二是探索完善市县两级协查互动,稽查信息和成果共享的联动机制,树立大稽查、一盘棋思想,发挥社保稽查最大效能,促进社保稽查工作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加快社保稽查业务信息系统建设进程,探索科学先进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一流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社保稽查行为,继续保持和发扬社保稽查队伍的良好形象。

社会工作实践体会篇5

1.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升其实践技能。日常学习生活,大学生们更多的是局限于校园环境中,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接触社会。走出校门,大学生才会真正的了解社会现状,正确地认识到国情的发展状况;与此同时,社会实践还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监控评价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舞台上,积极发挥创新思维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能够做到沉着冷静,考虑全面。

2.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促进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认识本国国情,增强社会历史责任感。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推动当代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国内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

1.社会实践活动偏于功利化。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思想的影响,造成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一些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不再按照是非准则而是考虑着如何处理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且一些担当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教师或团体在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也是以利益作为工作分配的准绳,而忽略实际标准。

2.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重视度不够。尽管有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忽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许多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只是流于形式。前期有关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很到位,但是到了真正的实践工作中,很多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都是走马观花似的完成实践活动,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偏离了先前的工作意义。

3.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周期较短。大学生的整体思想较好,但总会有一些大学生因为难以克服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半途而废。甚至在开始时,一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等到新鲜劲过了,参与热情不再高涨,他们便会打退堂鼓提前退出,最后导致许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常常有名无实。

三、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不断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系,正确处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各种问题,全面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发展。首先,必须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相关体制。规范、稳定、可执行性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体制是大学生实践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体制是有关部门当期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构建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监督、评估及奖惩的等一系列制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效率。其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政府的责任尤其重大,政府必须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社会各界投身于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氛围创造中,鼓励社会各界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给予高校在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针对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积极帮助。再次,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中要勇于不断地创新。一方面,学校要大胆创新原有的教学课程设置。高校的教学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的框架模式,尽量减少太过理论化的部分课程,多增加社会实践性的相关课程,与此同时,高校在设置选修课时,可以多开设些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课程,从而迎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在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也要敢于创新。尽管中央的一些相关文件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但是高校不能只局限于文本规定当中,而是联系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符合本校大学生实践工作开展的制度,从而推动学校本身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程。最后,我国高校要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探究新的发展规律。学校的教育体系建设要注重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就业实习等方面的紧密联系。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专业化的实践队伍的组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化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单纯的理论学习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过渡。

四、结语

社会工作实践体会篇6

【关键词】社会实践;管理;机制;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了解和服务社会的活动过程,其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一门让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殊课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作为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日益受到重视与青睐。具体的说,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机制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机制

(一)健全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根据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指导思想、任务以及高校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机制。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生活的先试剂,管理机制的建设应当总体规划,分阶段推出,分步实施,做到明确思想指导下的有序建设。努力从制度上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工作规范,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探索出务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制度体系,这势必对高校的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巩固、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加强创新性的设计机制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设计是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追社会的趋势。新生代的力量,生机就体现在创新上,创新性的思维,创新性的设计,创新性人才日益受到各高校、组织、单位的重视与青睐。开创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名牌社会实践项目,能够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生命力。

(三)坚持项目化的运作机制

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将分散社会实践活动按项目管理的形式进行规划整合、组织实施、考核评估。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其他校企或社会实践团队签订社会实践项目责任书,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逐步形成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吻合的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项目,达到校社共赢。高校主动加强与社会机构的联系,巩固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使社会实践活动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实现项目一体化。

(四)完善基地化的建设机制

完善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和发展趋势。各高校部门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联系,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基地。高校应主动提供大学生实践机会,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要仅仅局限于寒暑假。应不断拓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共同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

(五)构建实体化的激励机制

要做好社会实践工作,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体化的激励模式。改善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良性作用,学校可通过发放证书、表彰大会、认证记录、提供高层次的培训,作为大学生推优评先、就业考评等等的实际措施,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对长期从事社会实践指导工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作出贡献的老师,学校应在职称评定开展科研的条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必要奖励,从师生方面共同达到机制的长效。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综合能力

当今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用人标准是一致的,就是对大学生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树立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高校大学生实践中更好体验生活,认识自我、完善人格。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在学期或假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过程。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身素质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从而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更好地锻炼、认识、调整自己,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社会需要,才能在未来把知识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社会建设的事业中,实现理想就业。

(三)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是检验高校大学生成才的标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看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课堂知识都是理论性的东西,不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社会实践解决了这一点,实践本身就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了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加强竞争力

现代大学生,主要在校园内生活,大多是从书本、媒体和与师友的接触来了解社会,对实际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变,强化其角色类型的分辨能力,扮演角色的心理能力,角色的适应能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更要有实战经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使其体会到社会的竞争力、社会生存的危机感和工作方面的紧迫感,在实践过程中找寻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逐步加强竞争力,最后实现人生价值。

社会工作实践体会篇7

一、高校社会实践和党员培养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能够有助于提高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持续开展培训教育,以及在党员的吸收、晋升中把好关,来确保党员队伍综合素质能够持续提升。而社会实践和党建管理中的这一目标之间又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主要是由于在社会实践开展的过程中,会有明确的目标、方针和计划,同时也会对参与社会实践的成员的认知和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因此,促进社会实践常态化,对党员思想认识的提升,对观念意识的引导,对实践能力的丰富等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时候因为客观需要,也往往会采用一些合适的方式,加强对党员的培训教育,以达到促进党员思想认识,提高实践效果的目的,从这一点看,社会实践工作和高校党员教育、培训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交集和联系。

(二)社会实践能够促进党员思想认识的提升在培养党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党员的集体主义精神、服务精神和较高的政治觉悟。而我们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其目标往往是为了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促进参与成员对相关社会现象的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以绵薄之力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实践的内容设置中,也往往会围绕区域内的社会结构、发展实际情况等。同时,在社会实践组织开展的模式上,也会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并向发展。因此,作为高校,如果能够通过社会实践,组织党员积极研究并探索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现状、解决方法,将更加有助于提升党员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现实发展的衔接程度,增强党员在认识层面为社会发展助力的把握,这些对于党员思想认识的提升而言,至关重要。

(三)社会实践有助于激发党员队伍的活力党员队伍能否有活力,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价值能否提升、党员自身能否更好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在高校党建过程中,比较习惯于采取的方法还是用一些党章党规来进行约束,或者是采取一些一成不变的培训活动来开展教育,在效果方面总体上较为乏善可陈,在党员队伍的活力激发方面更是难以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尤其是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年轻党员在思想观念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多元化的意识越来越明显。而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有共同目标、统一组织和集体参与的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能够解决一些党员在思想认识上的困惑,不断统一党员目标认识,凝聚正向精神,促进党员在社会实践中,在日常行为中多作更多贡献,产出更多价值。

(四)社会实践有助于促进党员成果产出对于党组织来说,能否有具体的成果产出,往往是评价党组织运行质量,党员作用发挥的重要尺度,但是目前在很多高校,对于党员成果产出的相关推动还是比较缓慢,成果产出效能底下,制约了党组织的作用体现。针对这些情况,要切实提升思想认识,狠抓机制建设和执行。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成果产出的价值与意义,确保制度、工作、任务始终运行在规范的轨道上。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机制提升党组织工作效能,兼顾要点工作任务推进的效率与质量,各级党组织成员要结合自身承担的要点工作任务,积极主动思考、想法设法破题,形成成果价值输出。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够将社会实践和党员培养关系相结合,实施实践活动的常态化管理,进一步聚拢力量,强化活动效果,同时以“真正选取最重要、最需要的实践活动”为原则,兼顾兼顾党组织自身的精力、能力,将能力提升、思想觉悟提升、政治意识提升、集体精神提升作为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将有助于党组织产出更多的有价值的实践成果。

二、如何促进社会实践在党员培养中发挥正向价值

(一)加强党的领导要能够促进高校社会实践有效带动党员队伍建设,首先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要把党的要求和指示摆在我们平时在社会实践工作策划、组织、实施等一系列工作的首要位置。集中力量做好对党的相关要求和指示的贯彻工作,抓纲带目,让党的先进思想和理念渗透于我们社会实践工作的方方面面,促进我们社会实践工作站上新台阶,把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到社会实践的管理工作和创新提升中,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来统一思想,增进我们对社会实践工作的价值共识,凝聚推动社会实践质量提升的正能量。

(二)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党员综合素质要把握好社会实践和党员综合素质提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注重通过社会实践来不断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要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党员争先进位意识的培养,营造“争做活动先行军”的良好活动氛围,并要求党员队伍中的骨干成员身体力行,引导和感召所属团队人员共同进步。二是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党员的学习培训,比如可以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整合成相应的培训教育素材,向党员进行传导,不断提升党员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在社会实践中还要加强民主建设,不断优化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通过良好的党组织氛围来不断激发党员的创造力、责任心。三是要在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着力加强对党员的跟踪考察,观察党员的吃苦精神、奉献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能力水平,全面把握党员在素质能力上是否达标。

(三)在社会实践中重视党组织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文化内涵首先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在全体参与社会实践的党员中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办实事、求实效,要引导党员同志在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中展示真才实学,树立个人形象。其次,要汇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要大力弘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活动精神和工作热情,要引导党员看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深刻价值,要让党员能够深信自己工作能够产生的深刻意义,并通过不断的传导、交流,聚集强大的“正能量”,鼓舞并团结全体党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群策群力,共同克服困难,为党员队伍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总而言之,要本着继承与发扬的原则,不断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丰富党组织文化的内容,深化其内涵,真正发挥文化力量对党组织队伍建设发展的精神引领作用。

(四)积极邀请一些理论和经验兼具的实践辅导老师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针对培养党员能力和思想方面的需要,并结合不同党员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征得相关领导同意的情况下,积极从他校或者是社会机构中一些在教育、引导、培训等方面有突出作为和能力的人士来校为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帮助党员真正获得在实际情况下能够用到的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能够紧密联系党员,采用合适的方式了解党员的能力提升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五)坚持开拓创新,提升实践知识储备在组织党员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到当今外部发展的态势,牢固树立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思想,对不断冒出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挑战,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摸索和总结有效的党员实践活动组织和管理方法。同时,作为高校党组织管理教师,要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要加强知识储备的积累,上到党组织班子成员,下到普通的辅导员,共同学习,做到知行合一,从工作中拓宽学习的范围,针对当前大环境下的知识迭代,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以提高自身内动力,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工作的需求,用新的思维去发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注意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党员培养工作的需求。

三、结论

社会实践活动是现代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社会实践的各项外在条件都得到有效补充的基础上,我们也应在党员的培养和提升上倾注更多精力,按照“以党建为目标、靠实践来补充”的目标要求,全力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为高校党员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

[2]吴霞.浅谈新形势下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2(2).

[3]易建生.高校党建工作的水平提升和工作艺术[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4]王熹.新时期加强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的思考――以科学发展开创高校“第二课堂”的新局面[j].中国集体经济,2011(5).

[5]魏培徵等.高校第二课堂与高校党员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99-102.

[6]王多明.整合一二三课堂教学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昌吉学院学报,2008(4):54-56.

社会工作实践体会篇8

大家下午好!今年,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展开,“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深入推进,我校也将在2005年12月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深入分析2005年时代背景基础上,我校开展了主题为“青春奉献奥运,共建和谐家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将今年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给大家作以汇报。

一、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校就围绕社会实践主题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工作。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组团筹备后,我们按照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机制,分校院两级对所有申报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估答辩。论文百事通最终,共确立社会实践项目145个,其中校级重点项目15个,校级项目12个,院级项目118个,直接参与组团实践的师生1365人,加上参加暑期返乡调研的同学,参与今年社会实践的总人数已经突破8000人。

实践队员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分别奔赴京郊、河北、河南、内蒙、黑龙江、辽宁、甘肃、青海、陕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全国20多个省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服务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和实践单位的一致好评。

实践归来,我校各实践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实践成果,共提交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1000多篇。我校赴平谷社会实践团第三次来到挂甲峪村,经过一周的生态资源普查,完成了《平谷挂甲峪植物志》和挂甲峪生态多样性总体评价等实践成果;我校博士团在仔细考察实地情况后,为内蒙古自治区做了《鄂尔多斯市新区建设规划》和《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发展战略分析》;我校校环保志愿者联合首都数十所高校志愿者利用假期对环北京奥运水系进行了水样调查,完成了《北京奥运水环境及河流水质考察报告》;我校法学、心理专业学生深入贵州山区,为当地农民和少年儿童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我校学生支教团再次来到“赤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和那里的孩子共同学习、生活……可以说,我校大学生用行动为地方发展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今年,我校组建了“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团,志愿服务2008北京奥运主题实践团,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实践团,支援西部、振兴东北博士服务团,“保持党员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宣讲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色主题实践团,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这些实践团队紧密结合实践单位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实践内容、活跃实践形式、强化实践效果,充分展示了北林学子优秀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1、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12月份教育部专家组将进驻我校,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迎评促建工作是我校的头等大事,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着重结合评建工作需要,组建成立了校院两级“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实践服务团,这些实践团围绕学校教学评估中心工作,辅助评建部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依托各级学生组织组建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校风督导团,加强校风学风监测,及时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有效维护我校校风、学风建设成果。同时,实践服务团以大学生特有的青春朝气,大力繁荣校园文化,浓厚学术氛围,倡导良好校风、学风和学生干部作风,开展丰富多彩的“青春北林、活力北林、文明北林、学习北林”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我校迎评促建工作和学校长远发展贡献广大学子的青春智慧。

2、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开展“大学生青春奥运贡献行动”

我校每年都要在暑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迎奥运”志愿服务活动,为北京奥运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我校重点依托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首都青少年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绿色环保教育中心的组织优势,组建成立“大学生青春奥运贡献行动”实践团,组织志愿者全方位参与首都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奥运创建和奥运志愿者培训工作,并以奥运建设为契机,健全我校志愿者招募、培训运作机制,推动《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绿色环保培训规划》有步骤、按阶段顺利实施,为首都2008年绿色奥运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3、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建设,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活动

我校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在北京周边郊县开展社会实践工作,早在1998年就在平谷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至今已走过8年社会实践历程。今年4月又和平谷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区校共建协议。为了更好的服务首都基层,帮助郊区农民摆脱困境、走上致富之路,我校今年特别成立“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实践团,组织学生前往平谷等远郊区县,针对地方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当地人民群众“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我校重点组织两支高水平的实践团奔赴平谷开展科技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这两支实践团分别就挂甲峪村生态多样性调查、挂甲峪村旅游路线及道路优化和平谷芳香植物发展规划与策划等课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赴挂甲峪生态多样性调查实践团用一周的时间对挂甲峪的各个山头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样地11块,共发现该地区植物物种300多种,动物100多种,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资料,编写了《挂甲峪植物志》、《挂甲峪生物物种名录》,同时,结合挂甲峪丰富的生态资环和当地发展旅游需要做了题为《挂甲峪生态环境总体评价》、《挂甲峪旅游线路与道路优化方案》和《旅游开发对挂甲峪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风险规避》的论文,对本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今后深入发展生态旅游、开展多种经营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赴平谷芳香植物品种种植与市场策划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测量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的实地调查资料,完成了香料植物套种技术分析、市场管理策划、环境分析、品种定位、目标定位、效益分析、公司经营理念的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了课题为《远景植物发展有限公司选种育种和栽培方案》的实践论文,对于在平谷开发种植芳香植物,发展芳香原料加工产业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我校在平谷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8年来,实践活动得到了平谷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实践成果显著,切实为平谷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4、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帮扶弱势群体,广泛开展社会调研.

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校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结合学生特长和专业优势,组建社会调查实践团,广泛组织大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参加社会调查有利于青年学生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劳动生产规律,有利于青年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今年暑期,我校社会调查实践团针对农业税减免、耕地沙漠化、奥运交通环境、高校周边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展开调研,撰写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另外,我校今年全面实施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发起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选派了31名优秀大学生奔赴新疆、、青海、贵州等19个省区开展农民健康状况调研和农民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改变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5、服务大学生就业,开展就业见习实践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原先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经向大众教育转化,这种转化造成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产生很多不适应,影响他们的正常就业。为进一步转变我校学生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机会进行“预就业”,我校组建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

三、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社会实践工作品牌

1、广泛参与,规范管理,形成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实践育人的工作品牌。经过一代代北林人的努力,我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的实践育人之路,形成了“三五五”社会实践工作机制。“三”是指社会实践运作模式上采取“三化”即项目化、社会化、阵地化;第一个“五”是指社会实践管理体制上体现“五结合”即和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第二个“五”是指社会实践在内容设计要体现五个方面的结合,即结合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结合首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结合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生态文化繁荣的目标。新晨

2、创新载体,深化品牌,夯实成果。

我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20多年来,实践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效果大幅度提高;同时,社会各界给予我校社会实践工作很高的评价,地方政府和实践基地纷纷发来感谢信和表扬信。社会实践工作成果具体体现在:

一是,社会实践为学校育人中心工作做出了贡献。一批批北林学子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砥砺品格、磨练意志,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已经成长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优秀建设人才,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二是,社会实践发挥了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平台,一代代北林师生将科技、文化的种子撒向祖国的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勤奋、求实、拼搏、创新”的北林精神,用实际行动服务了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三是,社会实践拓展了学校办学资源。经过多年的

努力,以社会实践为纽带,不断推动学校与地方、企业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成效明显。今年我校先后与北京市平谷区、宣武区、青海省、内蒙古森工集团等一批单位签订了区校共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协议,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和办学资源;四是,社会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校每年组织上百支社会实践队伍奔赴祖国各地,全面展示了北林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连续十一年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社会实践是我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平台,今年,我校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平台的作用,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逐步建立起实践育人长效工作机制,实践育人功能也得到了很大拓展。另外,结合我校独具特色的“红绿相映”办学理念实施实践育人,在实践中全面突出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在实践中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工作实践体会篇9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机制

作者简介:陈平(1979-),男,江西进贤人,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江苏 南京 21003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重中之重课题“林学本科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jsjg007)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108-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的若干原则要求和、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的具体实施意见,都对大学生实践工作做了要求,提出了指导性建议。[1]就大学生实践工作本身而言,应当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实践的过程,即大学生向社会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个体角色的实践过程。二是服务的过程,即大学生对社会施加影响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角色的社会化过程。[2]实践证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既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暴露出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保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持续发挥实践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有必要就相关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与社会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难以替代的价值,但目前由于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和社会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仍显不够。分析原因,高校方面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活动经费少。资料显示,多数高校划拨的活动专项经费数量很少,提供的用于支持社会实践的其他资源也非常有限。[3]二是执行力弱。多数高校服务于社会实践工作的组织机构还不够完善,没有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存在政策贯彻不彻底、执行不到位等现象;[4]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工作敷衍、“抓大放小”、“抓点放面”的现象。在社会方面,现今的社会经济体制是以市场经济制度为主体,高校的主要职能和社会责任是人才培养,而社会的其他部门或主体对其没有义务,更没有责任,导致其他社会群体对实践活动表现被动,部分地区或部门甚至视其为一种负担。

2.倡导者与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认知不同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都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受许多客观限制性因素和主观障碍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一项以农科类本科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1.9%的学生是靠学校(院)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靠自己联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仅占16.2%;有7.7%的本科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价值,对活动不感兴趣,仅有49.6%的本科生认为社会实践是必修课,值得参加。[5]此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7天以内的占46.7%,而仅有6.5%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在一个月以上。[5]此项调查表明,一方面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在逐渐减弱,实际参与社会实践的比率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时间普遍较短,实践活动难以深入,使实践活动成为“鸡肋”型工作。

3.全员化要求与社会实际需求的不协调

“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在660万左右。[6]按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要求,多数高校的1~3年级学生都需要在每年的7~8月份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以每年新入学660万人为基数进行统计,每年要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人数在1980万左右。而目前,社会实践的主要类型有三大类:一是知识服务社会;二是技能服务社会;三是公益服务社会。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完成现有社会实践条例规定的实践内容,社会每年需要向大学生提供约1320万个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临时性岗位,同时还要组织约660万人参加社会公益服务,这对于社会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4.考核制度化与实践复杂性的不匹配

由于参与实践活动的群体庞大,因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目前,多数高校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考核制度和机制不能很好的反应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学校在对实践活动进行考察时,主要采用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进行检查、批改的传统考察方式,考察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文学角度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实践报告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文学功底;二是从社会认可角度进行评判,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对实践活动的评价来佐证实践活动的真实性,主要考察的内容就是实践单位的评语和公章。这种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上述考核制度对采取自由实践方式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的实践情况无法做出考核,为“虚假”实践提供了空间,与实践所倡导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初衷相违背。二是考核指标较少,对过程考核不够。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社会化实践是大学生尝试从学生角色向劳动者角色转换的过程,是从学习成长性实践向劳动创造性实践过渡与转换的过程。[7]这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次良好的实习机会,提供一个了解社会的平台,有助于将校园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为此,结合工作实际和社会调研,认为高校有必要加大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投入力度,提高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平台,以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依据社会现状,结合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高校和社会应从体制、机制和考核等方面着手思考对策。

1.进一步提升高校和社会对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

社会方面,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具备战略眼光,不能“短视、近视”,不能因为实践活动的短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是公益性事业而忽视对相关工作的投入,要切实提高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将其提升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有序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认真对待,并积极组织安排相关工作;要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为社会支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要有“引进来”的开放型发展思路,积极主动的与科研院所联系,通过不断接触,增加了解,增进互信,以“双赢”为目标,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活动提供平台,增加机会。高校和科研院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指导机构,健全部门职能,增加经费预算,要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上升到与科研、教学同样的高度予以重视,秉承“教学育人、实践育人”的教育思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人才培养的场所扩展到社会,如可以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本科生教学实践、实习活动结合起来,纳入学校正式的人才培养计划,为提升实践工作的影响力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制度保障,资源整合,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8]保证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2.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暑期实践参与者的思想认识水平

不重视、不关心、不理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象仍然存在。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从地方向高校蔓延的趋势,目前,包括大学教师和学生在内的许多人,都对实践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存在曲解。从活动的意义来看,有些人简单的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理解成暑期夏令营活动,与学校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没有根本区别,其作用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增加假期交流互动;从活动组织的责任主体来看,有人认为这类活动应该是辅导员、团委干部和学工人员的事情,上升不到中心工作的范畴。基于上述现状,高校要重点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通过广泛宣传,来提高社会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如高校可以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设立新闻宣传组,通过编制活动简报等形式,对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新闻报道;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组织人员创建专门的网上宣传平台,通过博客、qq等网络宣传手段,凝聚人心,汇聚人气,保留实践活动材料。

二是完善组织动员工作。高校要特别注意做好对实践活动的分类指导工作,通过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分层次、分年级、分专业的指导来提升工作效率。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实践选题,帮助同学做到有针对性的设定实践环节和预期目标,如在社会实践开展前,高校可成立专门的实践选题立项咨询组,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同学为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提供指导,帮助同学了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促进同学认同实践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扩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参与率,提升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质量。

3.进一步完善活动组织形式,拓宽实践活动领域

社会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其不能提供充足的临时性就业岗位或实践机会时,高校就应及时转变观念,积极主动的争取各方资源,构筑平台,促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高校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思考:

一是学校的各级部门和相关教师应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要从书斋和象牙塔里走出来,积极融入社会,了解社会,为进一步丰富实践手段,献计献策。

二是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实践活动,体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热情。高校要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育人规律,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来明确社会实践的教育目标,[9]通过积极联系行业相关部门寻求合作机会,为实践提供平台,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是拓宽实践活动的渠道,拓展活动空间,结合时代热点和社会需求,转变暑期社会实践的传统观念。

4.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注重过程考核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具有“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时间紧迫”的特点,为考核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许多困难。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完善考核体制,做到既明确处罚措施,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又给予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如高校一方面可将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和奖学金挂钩,与先进个人评选和推荐入党挂钩,甚至可与学位申请挂钩;[1]另一方面在已经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可将社会实践与素质学分结合起来,规定凡是暑期社会实践合格者将获得一定分值的素质学分,这类素质学分等同于非专业模块的素质学分,且能用于弥补非专业学分模块中学分的不足。

二是完善考核方法。由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评估上既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同时又有模糊性的方面。因此,评价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形成综合评价结果;评价方法上可采取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自评、服务地测评、学校实践指导机构考评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既能作为社会实践评价的依据,又能体现实践的思想效果。[8]

三是强化过程考核。高校可在原有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过程考核的力度,增加考察内容,要求做到科学设计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手册,用于佐证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减少“虚假”实践现象的产生,促进实践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君芳.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机制实效性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

[2]黄飞.略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

[3]戴育滨.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4]白珍.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体制和保障体系研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5]刘培军.对农学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特点的调查分析——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0,(2).

[6]白天亮.民生视线:好工作,真难找[eb/ol].,2012-03-01.

[7]王文华.试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

[8]张瑞.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社会工作实践体会篇10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突出的优势。200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明确提出了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以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适应国内外形势和时代环境的变化,结合社会需要和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浙江师范大学近年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就如何更好地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不足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主要是靠学校的团学组织进行组织安排。但是,由于团学组织各种事务繁忙、工作头绪多,只能抓重点,而顾不到面,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等,往往造成校级和院级实践队的社会实践有声有色,而分散的学生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流于形式。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则是纳入学校正常教学计划的实践课程,“所谓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是指学校正式设立的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获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经验为组织形式的一种课程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特点。因而,没有一个科学合理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体系,就不可能有效地组织开展这项工作。从浙江师范大学近些年来的实践看,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顺利开展,必须从三方面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

首先,成立学校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体制,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顺利开展,必须成立以校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科研处、社科部和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委员会,并建立办公室,一般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由它具体负责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修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制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年度参考选题;审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课题);组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活动等。

其次,建立学院(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小组。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在各个学院(系)建立了由各学院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的学院(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各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指导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规程;确定学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年度工作计划和内容;组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辅导工作;组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队;审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课题);审定学生社会实践成绩与学分等。

再次,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系学院制度。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中,应将学校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解到各个学院(系),组成由各个学院团总支、学工办主要负责人、辅导员和联系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小组,并建立协调活动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职责是参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规章制度的制定;负责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辅导、讲解、咨询工作;指导、帮助学生确定实践计划和内容、制订调查方案、调查问卷等;带队指导或巡查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整理材料、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根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评价标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作出评价,并确认成绩与学分;深入社会生活,掌握第一手材料等。

二、建立和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度化机制

实践表明,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制度化、常规化机制,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环。我们必须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以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机制。

一是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完全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计划。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常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分和课时,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重要举措。自2000年起,浙江师范大学就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常教学计划,规定2个学分和不少于2周的社会实践时间。在2005年后,我们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门必修课程单列,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和课程管理系统,与其他实践类课程一视同仁,从而保证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

二是制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大纲。为了保证社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按照必修课的要求制定学分课时、教学大纲、实施办法等具体的管理制度,编制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目标、步骤、要求、方式方法、考核指标等各项教学环节,并要求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实践教学,进行成绩考核,并对社会实践的时间都作出了适当安排,以确保每年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过程,既要注意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与高校大学生一般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区别,有要注意两者的联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与学校常规开展的学生社会实践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公益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勤工俭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寓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于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公益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使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多样化。为此,应结合所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针对社会热点、疑点和难点和大学生的关注点,确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参考选题,安排调整确定相关社会实践内容,编制相应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书,选题内容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法律、思想、道德、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个领域。在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内容和方案时,我们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实践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应的研究与调查;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在吸收以往好的社会实践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确立价值大、有创意的社会实践内容与方法,申报社会实践项目。

四是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规程。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规程,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很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成效,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缺乏一个严格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规程。因此,在组织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将工作规程细化,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安排,以便分步实施,有序展开。我们学校的做法是,首先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制度,对每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从运作过程上做出统一安排;其次,制定每年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方案,规定提出本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主题及参考选题,供广大学生参选;再次,建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管理制度,即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要求指导思想、主题和要求,组建相关实践队,并申报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包括选题、组队、申报、核准、实施、总结评价等阶段,社会实践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过程;第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机制,由学校团委、学工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主要领导和专家、指导老师组成,不仅注重对社会实践结果的总结评估,也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第五,建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日志,规定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根据每天开展的情况详细记载本人和团队主要活动内容、体会,并将它作为认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学分和成绩的重要依据,以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质量。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为了能确保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顺利开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第一,规范考核激励机制。严格考核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保证。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依据学生围绕在社会实践的表现和所撰写的调查报告(论文)的质量进行,应严格按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评定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德的实况。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实践队、指导教师和学生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第二,优化师资队伍。高水平和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教师队伍,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实效性的关键。除了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外,还应充分调动校内各种资源,将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和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管理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整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队伍中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增强指导力量。

第三,确保经费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的落实,是保障实践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学校应专门下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专项经费,制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规范经费管理和使用。如浙江师范大学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中,就拨出了生(指当年招收的新生)均100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经费,其中60元划拨给学院,由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小组管理使用,其余部分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管理使用,实行专款专用。

第四,加强基地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建设,是社会实践规范化的前提,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是使活动得以长期开展的基本条件。学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如浙江师范大学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使用办法》,并先后与浙江奉化滕头村、兰溪诸葛八卦村、永康科技五金城、永康刘英烈士陵园、东阳横店影视城、义乌小商品城、温州正泰集团、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纪念观等20多个地方签定基地建设协议书,建立了学校层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此外,各学院也都相继在各地签约建立一批院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从而为广大学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平台。

总之,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良性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