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栽培技术规程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0-07 18:09:05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篇1
关键词: 沙地; 辣椒; 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64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189-02
榆林市长城沿线风沙滩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属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这一区域地势平坦,面积广阔,地下水资源较好。由于长期受流沙南侵和风沙覆盖,使原本是草原、农田变成了沙丘地。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在这一区域实施60万亩粮副基地建设项目,把昔日的沙丘改造成了水、电、田、林、路配套的“井灌农田”。在这一区域实施了“滩水地优质辣椒高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研究出《沙地辣椒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推广后辣椒生产面积不断扩大,成为高海拔生态型秋辣椒生产基地。
1 材料与方法
1.1土壤质地粗测
在定边县白泥井镇和堆子梁镇,选择有代表性的辣椒地取样,风干后用土壤筛分级,计算出土壤粒径所占比例(详见表1),其中白泥井乡土样>3mm的砂粒0.84%,0.15-3mm砂粒占49.2%,而<0.15mm砂粒占49.9%;堆子梁乡土样>3mm的砂粒占8.91%,0.15-3mm砂粒占30.3%,而<0.15mm砂粒占60.8%。与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对照,所测土样属砂土类型,属典型的风沙土,颗粒组成十分均匀,细砂含量高达90%以上。
1.2沙地辣椒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2.1培育壮苗
1.2.1.1种子消毒、浸种。播种前将备好的种子倒出,在阳光下摊晒2-3天,然后在容器中盛种子量5倍的55℃温水(一份凉水加二份沸开水),将种子倒入,搅动10分种,期间加适量开水,使水温保持在50-55℃之间。等水温降至30℃时,洗去杂质和种子表面粘液,换净水浸泡12小时后捞出、晾干种子表面水份即可播种。
1.2.1.2准备苗床。苗床应选在避风、向阳、无遮阴处,一亩辣椒需24m2的苗床,用小拱棚罩膜保温。首先画出苗床四条边线,挖去边线内5cm厚带病菌、杂草种子的表土堆在四边外,挖去的部分即为苗床。然后取腐熟的猪粪0.6方打碎过筛,填入苗床中,再加入草木灰2公斤,过磷酸钙一公斤,在苗床中翻地10cm深,再用钯子把猪粪与翻起的土壤反复拌匀、踏实、搂平。
1.2.1.3苗床播种。育苗播种量按150g/667m2计算。3月20-30日是育苗播种的最佳时期,在备好的苗床中灌足水,水渗完后用少量草木灰与处理好的种子拌匀、均匀地撒入苗床,上面盖1cm厚的明沙。如有蝼蛄危害时用麦麸或小米炒熟拌少量胃毒农药撒入苗床,然后密闭拱棚。
1.2.1.4苗床管理。小拱棚在出苗前夜间加盖草帘或旧塑料布保温,白天去掉。出苗后,寒流来时小拱棚加覆盖物,寒流过后夜间不需要加覆盖物。如发现带壳出土时,再用少量明沙覆盖,防止带壳出土。出苗后要通风降温,白天保持25-30℃。幼苗长出第一片真叶,结合拔草、间苗,拔去撮苗、弱苗。第二片真叶展开时进行定苗,间隔4.5cm留一株,1m2留苗484株,移栽前4-5天全部揭去棚膜进行炼苗。幼苗长到15cm,顶端出现花蕾时是移栽的最佳时期。
1.3选择地块、整地施肥、移栽定植
1.3.1选择地块。种植辣椒沙壤土、壤土最好,粘壤土、盐碱地不适宜,对茬口要求严格,不宜连作,不宜与茄科作物(西红柿、茄子、马铃薯)和瓜类作物连作,前茬以葱蒜类、豆类、禾谷类作物为好,与不宜连作的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1.3.2整地、施肥。耕翻前重施农家肥,亩施农家肥5000-7000公斤,各种化肥50-70公斤(基肥和追肥),占农家肥的1%。其中二铵20公斤,尿素15公斤,草木灰50公斤或硫酸钾20公斤,化肥与农家肥混合后撒在地表,结合翻地一次施入。耕翻后打碎土块、起垄覆膜。带宽90cm(一垄一沟),垄底宽50cm、高10cm,用60cm宽的农膜覆垄,两边压实。
1.3.3移栽定植。5月25日-6月5日是辣椒移栽的最佳时期,一垄两行,窄行距33cm,宽行距57cm。在垄膜两边打孔,孔的直径5cm、深10cm,一孔栽2株为一穴,每亩4940穴。幼苗尽量切成4cm见方,10cm厚的方块,尽量带土移栽。要选择晴热天、中午移栽,阴雨天移栽缓苗慢、病害多。
1.4田间管理
1.4.1苗期管理。定植三天后开始锄草、松土,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定植七天后,轻灌一次缓苗水,即进入蹲苗期。这一时期不追肥、不灌水,要多次锄地,疏松地表,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一直到开花结实,第一个辣椒长到一寸长时,结束蹲苗。
1.4.2中后期管理。蹲苗结束后,要开始追肥、灌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搭好丰产架子。第一次追肥要大,可追n、p、k复合肥20公斤,或二铵5公斤、尿素10公斤、草木灰50公斤,有条件时随水追沼液或腐熟的鸡粪液。以后随着灌水,隔一水追一次肥,化肥每次小于10公斤,不可单一追尿素或碳铵,要结合硫酸钾或n、p、k复合肥,最好随水追2次农家肥腐熟液。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植株旺长,需水量增加,三伏天时2-3天,温度稍低时4-5天浇一次水,应在早、晚进行。
1.4.3病害防冶。辣椒病害种类多,但大多数随种子和残枝落叶在土壤中传播,只要我们采用轮作倒茬、种子消毒、清洁田园等农业预防措施,是可以控制的。重施农家肥能增强植株的抵抗力,是预防病害的最有效措施;雨涝时要及时排出积水。田间如发现少量病株后,应及早拔除深埋。如发生病害,要选相对应的、高效低毒的农药防冶,不可乱打农药。
2 结果与分析
2.1辣椒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
经过大量技术培训和生产示范,椒农逐步掌握了“沙地辣椒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辣椒的产量不断提高,2006年平均产量2500公斤/667m2;2007年平均产量300/667m2;2008年平均产量3500/667m2,部分面积产量达到5000公斤/667m2。
由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辣椒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辣角果肉厚、长20-25cm、单果重50g左右,外表光滑鲜红,深受消费者青睐。
沙地辣椒亩投入500元左右,净收入普遍1500-2000元/667m2,部分椒农净收入2500-3000元/667m2,几年来年际间差别不大。椒农净收入普遍4000-5000元/667m2,少部分净收入6000-8000元/667m2。
2.2沙地辣椒病害发生轻
定边县堆子梁镇西堆子梁村,1997年最先开始种辣椒,农民不掌握技术,育苗像韭菜一样密,甚至把烂辣椒当肥施,到2000年疫病等病害大发生,烂辣角满地都是,损失惨重。另有靖边县杨桥畔村,2001年第一次种辣椒4hm2,疫病大发生。生长中期,黑病斑绕茎一周后植株死亡,分文未收。实地察看后,除化肥过量、灌水不当、田园未清洁外,两个村子辣椒地都不是沙地,而是黄绵土和粘壤土,同样不懂技术而沙地种的辣椒发生病害较轻。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培训和示范,椒农逐步掌握了“沙地辣椒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使这一基地辣椒连年增产,已有7年的种植历史,至今未发生过病毒病和损失较大的病害。这一基地90%种植的是保加利亚羊角椒品种,这一品种曾经在全国各地种植,由于对疫病的抗性差,发生严重而逐步被淘汰。而在沙地种植从来没有发生过损失较大疫病。
2.3沙地辣椒病害发生轻原因分析
2.3.1田间观察。沙地辣椒田灌水和过量降水后,不易积水,能很快渗入地表下,由于沙地通透性好,植株不会缺氧,能正常生长。
2.3.2重施有机肥。由于种辣椒效益高,椒农的农家肥大多数施入辣椒田中,还从定边县城、盐池县城拉大粪,从内蒙、延安等外地购羊粪、鸡粪种辣椒,亩施农家肥普遍超过5000公斤。措施就是逐年增施农家肥,到第五年已增加到亩施纯羊粪3立方。椒农从实践中认识到“农家肥投资最合算,一方鸡粪150元,种一亩辣椒净收入2000-3000元,越是重施农家肥,病害越少,效益越高”。
2.3.3空气干燥。陕北气候干燥,在作物生长盛期的6-8月,空气干燥度为1.1-2.2之间,不利于辣椒病菌的生存和侵染。
2.3.4综合防治。《沙地辣椒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具有综合防治效果。其中种子消毒、轮作倒茬、重施有机肥等措施,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起到了防止病菌扩散,增强植株抗病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久兴.辣椒丰产栽培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 程永安.辣椒无公害生产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焦志高,张守才.蔬菜设施栽培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篇2
(一)农户文化素质不高,栽培技术相对落后
在辣椒种植上,我省虽为种植大省,种植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种植多为一家一户分散操作,产业化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农户多居住在较边远地区甚至山区,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户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种植技术不强,许多地区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栽培技术模式,椒农种植过程中随意性很强,没有精细培育与管理的意识与技术。
特别是受秋冬季低温少照、连续阴雨、冰雪天气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冬辣椒种植品种选择就要特别注意,还要专门进行苗床管理、大棚内土壤的处理与培护,病菌的清除等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防治根细弱、量少的情形,防治弱苗等状况。管理中没有做到起高垄栽培、通风不当、浇水时大水漫灌、施肥不合理等,这些都能影响到作物根系的发育,造成根系瘦弱不发达;不注意棚内光照条件,造成叶片早衰,无法坐果;开春后进行肥水猛施,造成伤根,又容易造成根系供水供肥不足而落花落果。秋冬辣椒栽培由于前期处在炎热高温、暴雨高湿、强光常照,后期又转处干旱、低温少照的环境中,容易使辣椒免受雨淋与暴晒,直接影响其产量与质量
(二)防病虫意识弱,治重于防
影响秋冬辣椒种植的主要病害还有病毒病,在秋冬辣椒的栽培过程中,病毒病蔓延问题也是椒农种植中普通存在的问题。一些菜农就是“重治轻防”的想法,往往等到病虫害已经很严重了才去关键解决,没有事前防治的意识。如在品种的选择上很随意,有些农户甚至自留种苗,没有选择抗病品。而由于种辣椒根系浅,如果根受到伤害,很容易发生根部病害,形成镰刀菌根腐病、枯萎病、立枯病外,近几年疫霉根腐病危害明显增加。而许多椒农往往就不注意根系的保护,常错过预防根部病害的关键时期,在种植过程中又不注意去打好预防药,冬辣椒容易受到蚜虫、烟青虫、小菜蛾及各种病害的浸害。
(三)布局不合理,市场适应性差
撇开单纯的种植技术不说,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随时掌握市场信息,农产品能够灵活应变,及时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该选什么种,种什么苗,什么才是市场需要的,种多少才合适,这样都是椒户必须要考虑的,而我省由于辣椒种植主要集中在边远地区,做为大部分种植主体的农民来说,他们本身就没有意识也很难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与动态,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常常显得信息不灵,常常是跟风性很强,眼见其他农户种植尝到甜头后自己也大面积扩大种植,看到别的地区种植经济效益好以后马上效仿,处于盲目生产经营状态,供过于求,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差,许多辣椒由于无法销售常常浪费严重。
二、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合理选种,科学管理
针对农户文化素质低,冬辣椒种植技术落后的情况,政府应积极应对不良影响,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进邻村种植专业户,到本地区进行冬农开发,带动当地村民进行冬辣椒示范种植。也可以组织专门的推广技术服务部门,常年深入各村举办辣椒种植方面的专题讲座,组织农户去听座去讨论提出问题,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免费进行标准化种植模式培训,并组织专人进行常年的技术跟踪服务,亲自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户进行实地操作、示范,手把手教椒农选择植株长势强、抗病、丰产的品种,选配疏松、肥沃的育苗土,改栽后浇水为栽前浇水,在浅层适量施用基肥,宜过多使用氮肥,可适量冲施优质复合肥,这样切实地提高自身的种植技术,帮助真正长效地提高其辣椒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二)纠正重治轻防的思想,有效防治病虫害
政府应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特别增强其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意识,改变过去不重视,或者“重治轻防”的思想,在品种的选择上,宜选择植株长势强、抗病、丰产的抗病种如洛椒4号、湘研3号、早杂二号、皖椒1号等。注意清除大棚内病菌,保持棚膜清洁,防止膜面附着水滴和灰尘,播种前要深翻细整,播种后幼苗成长期要及时打好预防药,有效地预防猝倒病、蚜虫、烟青虫、小菜蛾及各种病害。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篇3
湖南省冬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
花椰菜新品种——锦优95天花菜
早熟优质辣椒新品种濮椒一号
苦瓜新品种——闽研2号苦瓜
韩玉白萝卜高产栽培技术
醋糟基质应用于观赏南瓜的栽培技术
大白菜秋播高效栽培技术
华南地区蒲瓜栽培技术
华南地区水果型黄瓜大棚制种生产技术
歙县春季大棚番茄抗线虫嫁接栽培技术
秋延迟中型礼品西瓜种植技术
西瓜嫁接育苗简便实用技术
商丘“福瑞”a级绿色娃娃菜生产技术规范
“两网一膜”越夏蔬菜生产配套技术探讨
早春菜用玉米—夏大白菜秧—秋菜用玉米高效种植模式
草石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西瓜—茄子—菜薹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
番茄缺素症的识别及防治
嫁接栽培防治茄子黄萎病管理技术
编委刘志敏教授
多倍体西瓜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茎瘤芥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
早熟辣椒新品种黔椒3号的选育
3个豇豆株系的性状观察比较试验
对不同繁育方式的2个马铃薯品种原种性状表现差异性研究
茄子耐低温结果习性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分析研究
双孢蘑菇—西瓜—水稻高效生态种植模式研究
嵩明县露地栽培大白菜播期与密度试验初报
不同温度条件对豇豆和萝卜种子萌发的影响
秋季网纹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不同消毒方法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
不同增效剂和调理剂对白银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冷冲击处理对鲜切青椒贮藏品质的影响
甘蓝幼苗期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
铝胁迫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西葫芦单性结实考查与生理机制初步研究
微型结球白菜包装贮藏效果试验
长沙地区早春苦瓜播期及栽培模式比较试验
冀西北坝上地区日光温室环境因子与香椿生长研究
南京市叶菜生产与安全现状的调研
超甜玉米新品种华甜玉4号
耐热早熟大白菜夏绿55
茄子新品种——淄茄一号
杂交线椒新品种秦辣干椒王
西瓜嫁接苗工厂化生产存在的不足及克服办法
莲藕小棚覆盖和埋施稻草栽培技术
早春大棚苦瓜生姜间套模式
生物防治技术在马铃薯无公害生产中的应用
小拱棚黄瓜栽培技术规程
临沂市大棚有机韭菜生产技术规程
上海地区夏季青菜栽培技术
内蒙古河套地区加工番茄的基质育苗技术
有棱丝瓜高产制种技术
大棚春毛豆早熟栽培技术
湖北高山甘蓝栽培技术
苋菜白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贺州市夏阳白高产栽培及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篇4
关键词 加工型辣椒;栽培技术;育苗;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72-02
辣椒(capsicum annum l.),茄科辣椒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番椒、海椒、辣子、辣茄等。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1-4]。辣椒果实形态各异,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紫色、黄色或鲜红色,以红色最常见。辣椒根据果型大小分为大果型、中果型和小果型,辣椒根据辛辣程度分为甜椒和辣椒。辣椒的食用部位是其果实,营养价值丰富,vc含量在蔬菜中居首位。
辣椒原产中南美洲,15―16世纪开始传播世界,17世纪落户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以及气候复杂,栽培制度多样,我国的辣椒品种资源十分丰富[3]。辣椒除作鲜食外,绝大部分以加工品的形式消费,因此,用于干制的红椒和加工的辛辣类辣椒栽培面积大大增加[1,5-10]。近年来,我国在加工开发辣椒红素上有很大进展,年产量在200 t左右。为方便加工型辣椒的田间生产管理,对加工型辣椒栽培技术做如下探讨。
1 主要特征
辣椒喜温暖而不耐高温,喜光照而不耐强光,喜湿润环境而不耐旱涝,喜肥而不耐土壤高盐分浓度。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30 ℃,35 ℃时不能发芽。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 ℃,开花结果初期稍低,盛花盛果期稍高,夜间适宜温度为15~20 ℃。辣椒是茄果类蔬菜中较适宜弱光的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高,仅是番茄光照强度的50%,其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分别为1 500、3 000 lx[4]。辣椒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不严格,但延长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果实生长发育。辣椒需水量不大,对土壤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既不耐旱又不耐涝,生产中应保持土壤湿润,见干见湿。空气湿度在60%~80%。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为好,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比例约为1∶0.5∶1,且需求量较大。
2 栽培技术
2.1 栽培时间
露地栽培一般在上年的11―12月播种育苗,4月定植,5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收,收获期长达6个月。根据品种不同,时间略有变动。
2.2 整地施基肥
辣椒忌连作,忌与同科作物如马铃薯、茄子、烟草、番茄等连作。选择排灌方便、排水良好的地块,并进行深耕。最好能冬耕,休闲冻土。定植前整地,表土仍保持较大土块,以利透气爽水。畦宽1~1.3 m,栽植2行。做畦的同时,施腐熟厩肥37.5~60.0 t/hm2、过磷酸钙225 kg/hm2、草木灰375 kg/hm2作基肥。
2.3 育苗
辣椒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育苗前先晒种,用55 ℃温水浸种,并不断搅动,浸5~6 h,也可再用10%磷酸三钠浸种15 min后用清水冲净,达到再次灭菌的效果。
采用72孔规格穴盘育苗,在温度适宜的大棚内育苗。育苗基质采用泥炭和河沙,其体积比为2∶1,播种后用霜霉威盐酸盐800倍液浇灌灭菌。2~3片真叶时用25%多菌灵500倍液喷施1次。用0.3%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混合液叶面辅助追肥1~2次[5]。此时,白天、夜间温度分别保持在23~28、15~18 ℃。在大棚内保持基质见干见湿,防止徒长。9:00―12:00浇水,浇水后2 h,再检查1次,若发现局部仍呈干象[1-2],为保持辣椒苗生长一致,要补水。应注意的是,阴雨天不浇水。
2.4 定植
适期定植,促早发根。选择株高18~20 cm、6~7片真叶,叶色浓绿、肥厚、无病斑、无虫害,生长健壮,根坨成型,根系粗壮发达的苗定植。定植时浅覆土,以后逐渐培土封垄,定植后只依靠干旱蹲苗会损伤根系,因此辣椒苗期管理要小蹲苗或不蹲苗,一促到底[6]。一般青椒生产密度为4.5万~6.0万穴/hm2(双株),行距、株距分别为50~60、25~30 cm。一般多采用双株,能获得较高的产量。选晴天定植,浇足定植水。定植成活后,及时浅中耕1次。定植后要抢晴天追施适量提苗肥。
2.5 田间管理
2.5.1 及时补苗。不管是直播还是育苗移栽,都应注意对死去或缺失的苗及时补栽。
2.5.2 中耕除草,追肥浇水。中耕培土定植成活后及时中耕2~3次,封行前大中耕1次,深及底土,此后只锄草,不中耕。地膜覆盖的不进行中耕。结合浅中耕施二铵、尿素的量分别为225、150 kg/hm2。苗期至门椒坐果前,控制氮肥用量。门椒坐果后至采收初期,加大施肥量,视坐果情况追肥[7]。早春因光照不足,地温较低,幼苗易徒长,前期要适当控苗。开始现花后及时随水追施复合肥,及时采收门椒[1-3],并浇水追施三元复合肥300~375 kg/hm2[6]。结果后期,加强肥水管理,将追肥与浇水交替进行,为促进发新枝,形成二次结果盛期,增加后期产量,追肥应以速效肥为主。
6月下旬,进行沟灌,要避免灌水后下雨,应注意的是灌水前先除草、追肥。每次灌水相隔 10~15 d,以底土不现干,土层表面不龟裂为准。在辣椒开始挂果时插竹占、拉绳、设支架,进行绑枝扶苗[8]。对长尖椒类型的品种,进行整枝,保留第一茬果以下生长健壮的2~3个侧枝,摘除其余侧枝[9]。2.5.3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严格实施轮作制度,清洁田园,深翻改土,减少越冬虫源。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间烧毁或深埋[10]。①疫病。疫病多发生于茎基部,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发生。发病初期,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中后期,发现中心病株后,用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病株根部。②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以减缓病毒症状,间隔5~7 d喷1次,共喷3~5次。③青枯病。辣椒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可用100~200 mg/kg农用链霉素或春雷霉素1包对水75 kg淋湿土壤,连防3次,10~15 d灌根1次,连续2~3次。其他有效措施还包括:实行轮作,防止重茬或连茬;调整土壤ph值,施石灰750~1 500 kg/hm2;及时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在穴内撒施石灰粉。④炭疽病。发病初期,用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800~1 500倍液[1-3],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1∶200倍波尔多液喷雾,7~10 d喷1次,连续2~3次。⑤白粉病。白粉病在田间主要靠气流传播蔓延。稍干燥条件下该病容易流行。种植前深翻土壤,喷洒新高脂膜800倍液杀菌消毒。发病初期,可喷洒多氧清1 000倍液加杜邦福星3 000倍液并加施新高脂膜[1]。⑥蚜虫。主要用黄板诱杀蚜虫,用100 cm×20 cm的黄板450~600块/hm2,当黄板上布满蚜虫时,涂上1层机油,7~10 d涂1次。也可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喷施防治。⑦烟青虫。防治烟青虫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40%乙酰甲胺磷乳油、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功夫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
2.6 采收
加工型辣椒采收时要求果蒂红,不变软时采收。及时分次采收,红熟一批采收一批,选择在晴天进行采收。采收后,挑出烂果、虫果进行保存。
3 参考文献
[1] 辣椒[eb/ol].[2016-03-02].http:///link?url=prdmdfva7m yzc4lzbkstfmbx5fnfanqw0rw9msyjf1e_ctmw48ahinq9llvaganc pneylmstb 6hnc2ogh6ivn4bfs9ot-6glzzthgdl-lcm.
[2] 张艳玲,李洪梅,冯定超,等.加工型辣椒露地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5(2):15-16.
[3] 李春.辣椒专用品种引种筛选及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4] 吴立东,罗英,曾绍贵,等.加工专用型辣椒品比试验初报[j].上海蔬菜,2010(2):31-32.
[5] 济南市农业局.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规程[j].山东蔬菜,2012(2):20-21.
[6] 周绪元,王献杰,高中强,等.绿色食品露地辣椒生产技术规程[j].山东蔬菜,2011(1):24-26.
[7] 张世才,蒋长春,黄启中,等.重庆加工型辣椒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j].辣椒杂志,2013(1):15-25.
[8] 黄启中,吕中华,黄任中,等.重庆加工型辣椒配方施肥技术[j].南方农业,2007(1):81-83.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篇5
关键词 青椒;设施构型;优化选择;抗逆栽培技术;品种引进;苏北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090-02
青椒是大丰市的重要蔬菜品种,全年栽培面积在4 666.67 hm2左右,在蔬菜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大丰市地处苏北沿海地区,秋季气温下降快,早春气温回升慢,要获得理想的效益,必然要借助于不同的设施条件和相配套的技术运用[1-4]。通过设施构型的优化和配套抗逆栽培技术的开发,为青椒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推动青椒产业整体效益水平的快速提升。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方法
采取验证性试验、试验区展示、示范区辐射和辐射区推广的方式,在保证技术成熟性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促进苏北沿海地区适宜青椒设施构型优化选择及其配套抗逆栽培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具体的技术方案与方法如下。
1.1 设施构型选择与青椒栽培最佳棚室小环境调节技术
以《钢管塑料大棚(单体)通用技术要求》为标准,根据大丰市气温、光照条件,对早春栽培、越夏栽培、秋延后栽培、越冬栽培等栽培方式,确定不同季节最佳设施构型。并依据不同构型和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对温度、光照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出配套管理措施,以创造出最利于青椒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
1.2 适宜品种筛选和配套栽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引进省内外设施青椒品种和部分国外品种,同时对现有设施栽培品种进行评价,从抗逆性、抗病性、耐低温能力、耐高温能力、高产稳产性、产品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大丰市种植的青椒新品种3~5个。满足青椒周年生产对品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从设施环境的调节、肥料运筹、植株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技术管理规程化和量化配套,从而达到青椒设施栽培技术应用的系统标准管理。
1.3 不同季节青椒壮苗培育技术
培育壮苗一直是技术难题,其重要原因是设施标准水平较差,不能满足培育壮苗的条件。通过多层覆盖、无纺布覆盖保温、led灯补光、穴盘轻基质电热丝育苗、遮阳网覆盖降温等综合环境调控技术,在不同季节创造出适宜青椒育苗的最佳环境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椒设施栽培构型调查
根据各种青椒设施栽培构型,在不同构型栽培条件下,对环境小气候的变化特点进行了调查。大丰市青椒设施栽培类型有钢架大棚、钢架(竹架)中棚、小棚栽培4种形式。钢架大棚栽培又分为双层覆盖栽培、3层覆盖栽培;钢架(竹架)中棚栽培分为单层覆盖栽培和双层覆盖栽培;小棚栽培均为单层覆盖。为了确定在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方式的效果,对不同栽培方式进行了调查和覆盖试验。
2.1.1 采用大跨度和3层以上覆盖栽培方式。极端低温条件下,凌晨内棚温度可以达到6.8 ℃(表1),在该种温度保证下,青椒不至于受到严重冻伤,安全越冬的基本条件得到保障。因此,采取大跨度3层以上覆盖方式在大丰市可以进行越冬覆盖栽培,但冬季生长量偏小,挂果受到一定影响,该种栽培方式在春季温度稍有回升后,青椒可快速恢复生长,在季节争主动上的优势非常突出。这是大丰市目前应重点推广的一种越冬青椒栽培覆盖方式。
2.1.2 采用双层覆盖栽培方式。该方式保温效果较好,在极端低温条件下,棚内外温差值达到9.2~9.6 ℃,但在全年最低温情况下,只能达到4.7~5.1 ℃的水平,不能保证青椒安全越冬。因此,采用双层覆盖只能作为春提前或秋延后的一种栽培措施。从试验结果看,从2月上旬开始达到稳定于8 ℃以上的水平。因此,大丰市青椒春提前栽培的定植期应确定为2月3日以后。
2.1.3 采用单层覆盖栽培方式。该方式保温效果较差,特别对极端低温的忍耐能力差,且大棚与中小棚的保温能力差距明显,大棚栽培从2月12日开始可以进入定植期,而小棚应延后至3月上旬,季节上差距较大。因此,小棚栽培方式在大丰市推广的效果十分有限。
2.2 越冬育苗技术的试验
按照100 w/m2的功率进行电热线铺设,采用100孔或127孔的穴盘进行育苗试验。通过育苗过程不同控制程度的比较,得出育苗不同阶段的关键对应性技术措施。
2.2.1 播种出苗前管理。电热线设置均衡,考虑到热量散失的因素,周边电热线适当增加密度,确保整床电热线温度均衡。种子播前要充分消毒,播种时采取干籽下种、每钵1粒的办法,播前基质要充分窨足水,钵床四周土壅实,播后用地膜覆盖不断完善,出苗前采取高温高湿的办法,将床温控制在35~38 ℃的水平,促进一播全苗。
2.2.2 出苗后的管理。出苗达60%以上时揭去地膜覆盖,将温度调节至30 ℃左右,晴好天气时揭膜照射阳光。待出苗率达到90%以上时,再次降温到25 ℃左右。此时看基质表面颜色,如有发白脱水现象在9:00前适当喷雾补水,切不可大水漫灌。此后根据天气情况,如光照不足采用人工补光,电热丝加温根据光照条件灵活调整,在外界光照不足时,适当降低电热线加温的温度,防止出现高脚苗现象。当光照充足时及时加温至17 ℃以上的水平,促使根系活力与叶面光合作用的协同提升。
2.2.3 定植前的管理。定植前适当控水,并逐渐降低和加大通风量,在定植前7 d交叉移动穴盘,以利伸出穴盘外根系断根和再生。定植前3 d采取肥药混喷的方式,补肥和防病1次,以利壮苗。
2.3 多个青椒品种栽培试验
初步确定适宜大丰市栽培的部分青椒品种,引进青椒相关品种6个,分别是湘优203、新苏椒5号、博育巨辣、洛辣98a、杭辣2号、朝天椒。
根据目前对6个品种的比较,除朝天椒外,其余青椒早发势都比较好,但考虑抗逆性等综合表现[5-6],目前以杭辣2号和苏椒5号其产量、前后期商品性、综合效益等方面较为突出。
2.4 大棚肥水一体化应用和植保综合防治展示
2.4.1 肥水一体化示范应用。肥水运筹采取“基肥 滴灌补肥”方式,通过肥水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既满足了青椒对肥水的需求,同时又达到省工节本的目的。基肥选用南京邦禾有机无机生物肥1 500 kg/hm2,前期以滴灌补水为主,从挂果期开始,追肥选用复合肥与尿素随滴灌分次施入,根据田间长势,每次施尿素45~75 kg/hm2或复合肥75~105 kg/hm2。此项技术的应用,在肥料追施上十分省力且十分主动,管理措施能及时到位,在宣传展示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4.2 植保综防措施。重点展示的技术措施为:黄板诱杀、蓝板诱杀、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防治和烟雾剂熏杀,辅助使用化学药剂喷雾防治。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苏北沿海地区适宜青椒设施构型优化选择及其配套抗逆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青椒设施栽培构型调查结果表明,采用大跨度和3层以上覆盖方式栽培使安全越冬的基本条件得到保障,可作为大丰市重点推广的越冬青椒栽培覆盖方式;双层覆盖栽培的保温效果较好,但不能保证青椒安全越冬;单层覆盖的栽培方式,保温效果较差。通过青椒越冬育苗技术试验总结出适宜苏北地区青椒设施栽培的适宜技术措施和环境控制措施,包括播种出苗前、出苗后以及定植前等各阶段的管理。开展多个青椒品种的引进栽培试验,筛选出抗性好、产量高的适宜青椒品种,其中以杭辣2号和苏椒5号的产量、前后期商品性、综合效益等方面较为突出。通过大棚肥水一体化应用和植保综合防治展示,肥水运筹采取“基肥 滴灌补肥”方式,在肥料追施上十分省力且十分主动,采取黄板诱杀、蓝板诱杀、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防治和烟雾剂熏杀,辅助使用化学药剂喷雾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各项管理能及时到位,在宣传展示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参考文献
[1] 陈彬.南方设施大棚辣椒冬春大茬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173-174.
[2] 郝永丽.2011年赤峰市设施番茄及辣椒生产情况调研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129,133.
[3] 文廷刚,江雨晴,杜小凤,等.不同肥料处理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3(3):34-36,39.
[4] 张鸣,朱忠选,张永杰,等.无公害辣椒的育苗技术[j].种业导刊,2010(4):36-37.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篇6
关键词:河南;泡椒;育种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4-0017-03
河南省是我国辣椒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hm2以上,巨大的辣椒市场需要大量的优良种子,也催生了河南省从事辣椒育种研究的众多国有及民营科研单位(公司),选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其中,选育的泡椒品种更是享誉全国,在全国辣椒育种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河南省泡椒育种概况
泡椒,也称炮椒,是对粗牛角形辣椒的一种俗称,现在辣椒育种界、种子界也普遍使用了这一叫法。泡椒是采用羊角形或牛角形的尖椒自交系与甜椒自交系杂交育成的一代杂交品种,为微辣型品种。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开展辣椒新品种选育的科研单位很少,河南省更是空白,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几乎都是常规品种。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辣椒的杂种优势已被人们所认识,我国科研单位育出了早丰一号、湘研一号等优良一代杂交辣椒品种,开始在国内种植,并逐步淘汰产量低、抗病性差的老品种。
国内辣椒育种取得的成绩引起了河南省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河南省多个科研院所及单位先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了辣椒育种研究,并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推出了十几个优良辣(甜)椒新品种,其中最早育成的泡椒品种有洛阳市辣椒研究所选育的洛椒四号(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豫椒四号”),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8801(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豫椒五号”),开封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河南早椒,是河南省培育的第一代泡椒品种,成为河南省辣椒生产的主栽早熟品种,并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汴椒一号育成,以大果、高抗病毒病、肉厚、耐贮运、高产的特点,迅速在国内大面积推广,成为第二代泡椒代表性品种。进入21世纪,河南省又育成大果型泡椒品种301,以超大果、抗病、高产的特性,受到各地普遍欢迎,成为第三代泡椒代表性品种。
纵观三代品种,因市场对大果型品种的需求,以及对育种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创新,泡椒品种的果个越来越大。
除上述品种外,河南省众多的国有及民营科研单位(公司),先后育成了很多优秀新品种新组合,并各自占据着省内外一定的市场份额,如洛阳市诚研种业有限公司(原洛阳市辣椒研究所)育成了洛椒98a、洛椒九号、洛椒十二号、洛椒红金龙、洛椒326、洛椒3068、洛椒超级十五号等品种;河南红绿辣椒种业有限公司育成了领航者、好农78、好农6号等品种;开封市蔬菜研究所育成了科赛椒王、开蔬大椒、开蔬春华等品种;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了郑椒9号、康大系列泡椒、郑椒18号等品种;开封市辣椒研究所育成了中华大椒、汴椒皇冠、红果王、汴椒极早、改良汴椒2号、超大椒王等品种;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成了豫艺墨秀大椒、豫艺特大墨玉大椒、墨玉新元帅、墨秀三号、豫艺墨秀红等品种;方城县蔬菜研究所育成了超越106、中原红、方育巨椒等品种;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育成了福祺青秀大椒、福祺青皮大椒、福祺8号等品种;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了安椒18、安椒108;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董三岐育成了d椒5号、d椒6号、d椒25号等品种;河南豫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成了国椒209、国美、全能冠军、豫椒龙、国宾等品种;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育成了驻椒18、驻椒20;周口市农业科学院育成了周椒201;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育成了平椒杂1;濮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了濮椒4号;郑州果树研究所育成了中优椒王、中优二号、中研新六号。
据保守估计,河南省各类泡椒品种在全国各地推广面积应在67万hm2以上。
2 泡椒育种分析
目前河南省泡椒育种手段主要是采用常规育种与杂种优势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大果型品种容易销售,所以选育商品性好、产量高、抗病的大果型泡椒品种成为育种者的目标。而要育成大果型品种,根据遗传学规律,要求双亲果实要大,配合力要好。一般来说双亲中尖椒要求是大果型长羊角形或长牛角形优良材料,甜椒要求为大果型灯笼甜椒,大果型长灯笼甜椒更好。当然并不是只要双亲果大就可以配出好的f1代的,配组时还要考虑f1代的果形、抗病性、结果能力、产量等综合性状。洛椒四号、301、安椒18等泡椒品种的双亲符合上述的条件,配出的f1代果型较大,综合性状较好,而汴椒一号的母本则为小果型羊角椒自交系,与甜椒杂交后汴椒一号果实的缺憾正如育种人所言,果实还不够大。
泡椒组合的选配,因为考虑母性遗传,尖椒作母本的泡椒组合抗性较强,基本上以尖椒作为母本,甜椒作为父本。邹家华等研究认为,以甜椒作母本的泡椒组合果实的商品性明显好于以尖椒作母本的组合,在栽培技术提高和对商品性要求较高的背景下,采用甜椒作母本选配泡椒组合是一个新的育种思路。在以上所列品种中,洛椒四号是以甜椒作母本,尖椒作父本的。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缺乏创新性
拥有优良的辣椒种质资源,是辣椒育种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目前河南省从事泡椒育种研究的单位众多,但由于亲本材料来源少,不注重材料创新,遗传基因日趋狭窄,育出的很多品种相似度高,缺乏独创性。今后育种必须从亲本材料创新上入手,一方面加强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的搜集、引进、研究和利用,另一方面要采用新技术创新资源。
3.2 新技术在育种中应用少
目前主要采用常规育种与杂种优势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品种。而目前大果型泡椒育种已达到较高水平,要想取得重大突破越来越难。今后要加大育种投入,加强雄性不育系、生物技术、分子技术研究,提高育种技术水平,创造出更优秀的育种材料。
3.3 繁种产量低
由于泡椒双亲果大,制种时果实种子少,结果数量不如小果型品种,一些大果泡椒品种667 m2产量15~30 kg,产量不高。而育种工作者一般存在着重育种研究,轻制种技术研究的现象。今后需要加强新品种相关制种技术的研究,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3.4 亲本流失
选育一个新品种,需要育种单位或育种人花费数年时间,投入大量资金和汗水。而繁种需要为良繁基地提供双亲种子,如果选择基地不当或繁种人因利益驱使而私留原种、生产种,则会造成亲本流失、种子被套购的现象。在目前国家有关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下,育种者要加强新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出现盗取亲本、套购种子等恶劣行为。
3.5 缺乏专用型泡椒品种选育
辣椒栽培模式多样,各种栽培模式对品种有独特的要求,要求育种者针对不同的栽培模式选育出适合此种模式的最佳品种。而目前所育出的很多泡椒品种看介绍给人一种万能的感觉,什么模式都可以栽培。尽管辣椒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但一个品种肯定不会在所有栽培形式下都表现很好。今后在育种时要更加细化,培育专用泡椒品种,如早春保护地专用、秋延后栽培专用、南菜北运基地栽培专用、夏季栽培专用、春露地栽培专用、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专用等。
4 展望
河南省在泡椒育种研究上具有传统优势,研究者众多,新品种新组合众多。河南省各级政府部门对辣椒育种也很重视,辣椒育种被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一些地市也被列入科技攻关等项目。目前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重新开展了辣椒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对辣椒新品种进行农作物品种鉴定,参加品种从第1轮的8个品种增加到第2轮的22个品种,这将对河南省辣椒育种,包括泡椒育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及育种新技术的逐步应用,河南省会育出更好的泡椒品种,并进一步推动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才诚,王汝莹.洛椒四号(豫椒四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j].蔬菜,2000(12):13-15.
[2] 马文全,许海生,季珊珊,等.大果辣椒新品种安椒18的选育与推广[j].长江蔬菜,2009(12):8-9.
[3] 江南雨.袁俊水和他的汴椒一号[j].当代蔬菜,2004,8:14-15.
[4] 邹家华,朱圣贤,张薇.泡椒新组合品种比较及其亲本选择研究[j].辣椒杂志,2004(4):13-18.
study on breeding of pickled pepper in henan province
shen aimin1, zhao xiangmei1, liang xin'an2
( 1.zhengzhou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450015; 2.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pickled pepper breeding in henan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and analyzed the breeding method of pickled pepper. in addition,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five problems existing in pickled pepper breeding, and looked forward the prospects of pickled pepper breeding in henan.
key words: henan; pickled pepper; breeding
基金项目: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申爱民(1968-),男,本科,副研究员,从事辣椒、茄子育种研究,电话:0371-67171573,13673979612,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篇7
11 139穴和7 977~9 831穴时产量最高,667 m2产量可达到194.40~233.37 kg和198.76~259.04 kg,经济效益最好。
关键词:辣椒;定植方式;密度
近几年来,贵州辣椒产业在市场建设、基地生产、产品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发展,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辣椒产业已成为推动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1]。毕节地区地处乌蒙山脉,海拔较高,年均温13.2℃,无霜期260 d左右,年降雨量950 mm,年日照时数1 377 h,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典型的高原湿润季风性气候,特别适宜辣椒的生长,所产辣椒颜色鲜艳,油分含量高,辛辣味浓,品质极佳,是贵州省主要的辣椒产区。目前在当地辣椒的生产中普遍采用双株定植,生长后期常常发生相互抑制的现象,影响了辣椒生产力的发挥。为此,研究了不同定植方式和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辣椒大面积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其中大方皱椒的试验场地设在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地方名优辣椒科技示范园内,海拔1 380 m,土壤为黄泥土,肥力中等,其前茬作物为小麦。毕节线椒的试验场地设在永丰村,海拔1 480 m,土壤为黄壤,肥力中等,有良好的排灌设施。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辣椒品种设5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长7.5 m,宽4 m,面积30 m2,重复间过道宽0.5 m,四周设保护行。
种植规格:实行大垄双行定植移栽,宽行60 cm,窄行40 cm,作成高垄,每垄2行,按要求进行定植,穴距35~40 cm。
试验地准备和苗期管理:育苗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苗床1次;苗期喷施多元素叶面肥1次;移栽前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次,并及时耕翻,667 m2施腐熟有机肥 2 500 kg,辣椒专用肥 50 kg,施后翻耕入土,整细整平;坐果后667 m2施尿素10 kg,或腐熟菜籽饼50 kg;进入盛果期后每20~25 d追1次肥,667 m2用尿素5~8 kg,硫酸钾5~10 kg或腐熟饼肥50 kg。肥料施用时按小区分别称量,均匀深施,覆土,其他生产管理同大田。辣椒成熟收获时以小区分别收获计产,全生育期注意防治病虫害[2]。
田间观察记载:分别于2009年3月25日和4月2日将大方皱椒、毕节线椒采用小拱棚播种育苗,播种前用温水浸种催芽。定植后每个处理定10株观察记载辣椒生育期及生育性状。
适时收获:试验各处理采取先熟先收,分4次采收,烘干,各次收获累加计产量(干椒)。
1.3 统计方法
试验数据使用excel 2003将2个试验点各处理的辣椒产量折算成667 m2的干质量产量。使用dpsv 7.05对各处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性检验(lsd法),并建立密度和辣椒产量的数学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计算
由表2可见,相同定植密度下,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的单株定植较双株定植产量都显著增加,其产量分别高出15.2%和13.5%。单株定植栽培条件下,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大,2个品种的辣椒产量呈峰值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处理2,即8 000穴/667 m2时,667 m2产量最高,分别为203.35 kg和229.6 kg,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栽植的产量。当667 m2栽植株数大于8 000穴时,2个品种辣椒产量逐渐降低。
2.2 辣椒产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单株定植移栽方式下,以定植密度为自变量(x),辣椒产量为依变量(y),建立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 大方皱椒:y=-59.946 6 0.054 262x-0.000 003x2 (f=0.827 7);毕节线椒:y=-34.225 0 0.060 035x-0.000 004x2(f=2.564 4)。
对回归方程进行解析可得,当单株定植密度为9 391~11 139穴/667 m2时,大方皱椒的667 m2产量最高,为194.4~233.37 kg。而毕节线椒在栽植密度为7 977~9 831穴/667 m2时,667 m2产量最高,为198.76~259.04 kg。
2.3 生育性状分析
各处理下大方皱椒的播种期、出苗期、假植期、定植期、始花期、始收期、终收期都保持相对一致,但各处理间辣椒的株高和开展度等植株性状存在差异。相同密度条件下,单株定植促进了株高的生长,而降低了开展度的大小,增加了分枝次数,降低了初花节位。相同定植方式下,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辣椒的株高呈现升高趋势,开展度则趋于减小;而分枝次数在处理2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初花节位在处理2时最低,之后逐渐升高(表3)。
由表4可见,毕节线椒的栽培过程中,播种期、出苗期、假植期、定植期都保持了相对一致,但是相同密度下单株栽植较双株栽植的开花期短,分枝次数多,开展度较小,初花节位低。同样是单株栽植,随着毕节线椒栽植密度的增大,其开花期逐渐缩短,株高逐渐降低,开展度降低,而分枝次数呈现峰值变化,峰值在8 000穴/667 m2,而此时其初花节位最低。
2.4 经济性状分析
由表5可见,大方皱椒产量中有70.6%~77.5%出自第一和第二台果,处理2较处理1辣椒的总产量高出15.2%,其中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高出24.3%,可见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辣椒的总产量,而定植方式的不同对第一和第二台果产量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了辣椒的总产量。随着栽植密度的加大,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降低,栽植密度为10 000穴/667 m2(处理4)时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最低,只占总产量的70.6%(处理2为77.5%)。相同密度下,单株栽植较双株栽植单果产量增加,而相同栽植方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大,其单果产量呈现降低趋势。
各处理中毕节线椒产量出与大方皱椒的变化趋势相似。总产量中有69.4%~78.6%出自第一和第二台果,处理2较处理1辣椒的总产量高出13.5%,其中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高出27.2%。随着栽植密度的加大,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降低,处理4的第一和第二台果的产量最低,只占总产量的69.4%。与大方皱椒相似,相同密度下,单株栽植较双株栽植单果质量增加,而相同栽植方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大,其单果质量呈降低趋势(表6)。
2.5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经济效益的计算,单株定植,定植密度为 8 000穴/667 m2时,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的经济效益最好,其纯收入分别为1 731.21元和2 054.03元,高出同等密度双株定植的21%,17.4%,投产比达到1∶3.25和1∶3.67(表7)。
3 结论
试验得出,相同定植密度(8 000穴/667 m2)下,单株定植较双株定植的产量大方皱椒高出15.2%(p
参考文献
[1] 詹永发,姜虹,韩世玉.贵州辣椒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与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2005(4):98-101.
[2] 梁称福.蔬菜栽培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侯超.不同密度和整枝方式对辣椒光合特性、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0(3):159-162.
[4]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effect of planting method and density on yield of hot pepper
xiao li1, zheng yuanhong1, wang hui1, mu dongling1, li congxin2, wu wenqing3, wang yang2
( 1.bijie economic crops workstation, bijie, guizhou 551700; 2.dafang agricultural bureau; 3.bijie agricultural bureau )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篇8
[关键词] 辣椒 机械化生产 制干加工型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218-01
辣椒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有利于人体健康,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同时,从线辣椒中提取的辣红素是一种具有广泛工业用途的天然色素,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之一。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效农业的推进,干辣椒和制酱辣椒生产面积迅速扩大,产值和效益相当可观
制干辣椒的生产是近几年来一八四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来一条发展思路。针对本地区环境条件通过品种优化选择,农业机械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成功摸索一套适合本地区制干加工型辣椒高产栽培技术。2015年一八四团已种植制干加工型辣椒红龙13号7.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7%.总产干椒在3.4千万k产值s2.03亿,占农业总值43.2%.2016年种植8.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42.5%.由于效益好,占农业比重越来越大,目前采收100%人工采收,费用高时间长。严重影响后续晾晒销售工作。所以机械收获势在必行。
1 辣椒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区种植辣椒工艺比较复杂、环节多、费工费时和技术含量和要求标准高等原因,目前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也制约一八四团农机化综合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辣椒生产――耕、整、耙、播、田管生产环节中已实现机械化,使用的机具已形成系列化、通用化。但是辣椒收获机械化技术还末突破。综合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也满足不了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需要,也成为全团农机化综合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辣椒收获机械的改进和推广是关键环节。
2 制约机械化生产因素
2.1 品种的制约因素
前几年我区以线椒品种为主,线椒结果集中在中部主茎秆周围主要分支秆上,因分支秆比较粗用弹齿式辣椒收获机不容易拔断,收的比较干净。近几年引进品种红龙13号,早熟、丰产、抗病、色价高、果实成品率高,定值至红熟期105天左右等特点,很受农户情迷。该品种属无限分支类型果实从中部结到顶部,分支果实比较多,植株旺盛。采用弹齿式辣椒收获机很容易将分支细秆和辣椒一起收入舱内,在摊晒的同时还要捡拾茎秆,如果不及时辣椒会发生霉变,造成费工费时,效益下降局面
2.2 地膜质量因素
由于地膜太薄(0.008)以下,在地膜辅设同时机械对地膜有一定的拉力才能展平。然后才能进行播种。有时受土壤条件影响或机械滚动作用造成拉力过大,由于在地膜上打孔后地膜张力不匀使地膜局部位移,出现位移现象。
2.3 脱叶剂处理动力机械及施药机械准备不足
脱叶剂处理目前常用有三种动力机械,一种是离地间隙60m以内常规牵引喷雾机,另一种是离地间隙高于60m高架自走式喷雾机,再是这两年来发展起来的航空喷雾机即无人机和小型直升机。
2.3.1 常规牵引式喷雾机:由于高度不够在大田行走时有挂椒和挂株碾压现象,出现辣子叶片堆积,造成中下部着药差。再是脱叶时期辣椒已封行,机械分合器分离不彻底出现行走轮压株现象。
2.3.2 高架自走式喷雾机:相对常规牵引式喷雾机解决了挂椒、挂株和叶片堆积现象。还是解决不了机械分合器分离不彻底出现行走轮压株现象。
2.3.3 无人机喷雾:从目前来看相对以上两种机型解决了挂椒、挂株和叶片堆积和机械分合器分离不彻底出现行走轮压株现象问题以及人工不需要翻行走行等问题。但是从喷药效果来看上部脱叶好中下部差。漏喷、重喷现象严重。
2.3.4 现在推广使用无人机和小型直升机都是过路植保机械,只是在采收前10天左右淼奖镜厍进行辣椒脱叶处理。喷完就走了。职工不可能按照预定计划要求分次喷施。造成成熟度不一,只能人工采收。
2.4 职工对脱叶认识不足
职工对脱叶剂生理调节功能认识不足,只知道脱叶越快越好忽略了辣椒品质,造成植株过早衰退,色素度不高,销价不高情况。
2.5 栽培模式变迁带来不利因素
近几年辣椒在栽培模式上趋于探视阶段,如株距变化从27m变到23m又变到19m;从使用地膜宽度来看由70m变到150m目前又要变到2050m由此可见栽培模式变化比较大。加速播种机更新给农机户带来经济压力;密度增加给脱叶增加困难。
3 发展辣椒机械化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3.1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辣椒机械化生产的意义。目前人工捡拾辣椒人工费平均800元/亩。使用机械采收只需要300元/亩。发展辣椒机械化生产有明显降本增效,对职工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3.2 建议选育适合机采品种果实集中,增加茎秆节点亲合力及茎秆的柔性;建议选用厚度在0.01l以上并且是当年生产的地膜;因无人机价格贵建议制定购机优惠政策鼓励当地农民或农机合作社购置;加强职工或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农艺与农机密切结合;加强农资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宋文胜,袁丰年,张新贵. 新疆制干加工辣椒产业概况及发展趋势[j]. 辣椒杂志,2010,03:5-8.
[2]韩秀云. 工业辣椒全程机械化技术在新疆和静县的推广应用[j]. 农业工程,2013,06:47-49.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篇9
河南省是被誉为“中国粮仓”的第一产粮大省,粮食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10,为全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周口市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其中小麦总产约占全省的1/6,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350万t以上。但是近年来,单一生产小麦的效益不高,由于棉花多年重茬,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品质效益降低,小麦和棉花套种模式已不再是小麦和经济作物套种的理想模式,迅速探索一种新的栽培模式,是确保小麦栽培面积不滑坡,实现小麦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小麦套种小辣椒栽培模式进行了探索。
1 小麦套种小辣椒栽培模式
在秋季小麦播种时预留空当,翌年3月上旬开始,小辣椒采用小拱棚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到小麦预留行内,小麦与小辣椒有1个多月的共生期,6月上旬小麦收割后,小辣椒单独生长至收获。
1.1 作物配置与套种程序
小麦秋播时按100 cm的播种带幅进行规划设计,然后按照
20 cm播种2行小麦,预留80 cm空档。小麦收获前30~35天,每个预留行栽2行小辣椒,小辣椒距小麦20 cm,麦收后形成60 cm和40 cm的宽窄行,小辣椒行距为40 cm,株距20 cm,每667 m2定植小辣椒7 000株。改变种植模式后,小麦可以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合理改善小麦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产效果显著。小麦收获后及时清茬中耕。
1.2 套种品种的选择
小麦应选择矮秆、早熟、分蘖力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优质丰产的抗病品种,如矮抗58、周麦17、周麦22等。
小辣椒应选择抗病、优质、丰产、株型紧凑、早熟性好、椒形标准、辣度高、商品性好、适应市场的品种,如紫红塔、三鹰椒、南洋红、子弹头等。
2 小麦套种小辣椒的增产性能分析
由于小麦套种小辣椒形成的生物学互助效应,形成的田间特殊小气候更有利于小辣椒的生长(表1),并且延长了小辣椒的生长期,小麦套种小辣椒比单一种植小辣椒增产16.7%。
2.1 套种期间温度因子与增产性能
小辣椒苗期对温度的要求是21℃,是根系生长的最佳温度,吸收功能最强;开花坐果期在日温25℃、夜温16℃情况下开花最多、坐果率最高;果实膨大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3~28℃,总体看在20~25℃时产量最高。由此可见,在小麦和小辣椒套种期间,小辣椒正处于苗期和开花期,温度适当低一些增产效应明显。
2.2 套种期间光照因子与增产性能
小辣椒的光补偿点是1 500 lx,光饱和点是
30 000 lx,生育结果期需要中等的光照强度。在生育结果期要适当地降低光照强度,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小麦和小辣椒套种期间的光照强度是单种时的90%,有一定的增产效应。
2.3 套种期间水分、湿度与增产性能
空气湿度对辣椒生长发育亦有影响,定植后小辣椒的生长量加大,需水量增多,要适当浇水以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但仍然要控制水分,以利于地下根系生长,控制植株徒长。初花期需水量增加,要增大供水量,满足开花、分枝的需要。一般空气湿度在60%~80%时生长良好,坐果率高,湿度过高有碍授粉。在小麦和小辣椒套种期间,小辣椒正处于苗期和开花期,稍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有一定的增产效应。
3 小麦套种小辣椒和套种其他经济作物种植模式效益比较
通过对2012年小麦套种其他经济作物与小麦套种小辣椒的效益进行比较。由表2可以看出,以小麦种植为基础套种其他经济作物,其中小麦套种小辣椒效益最高,是麦棉套种模式的1.35倍,是小麦玉米种植模式的1.78倍,是小麦花生种植模式的1.55倍,是小麦大豆种植模式的2.4倍。可见,在确保小麦面积和产量基本不下降的基础上,小麦套种小辣椒种植模式是产值和效益最高的一种,也是老棉区在重茬严重、产量和经济效益严重下滑情况下较好的一种轮作模式。
4 小麦套种小辣椒种植模式与瓜菜类作物种植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通过对2012年河南省主要农区栽培瓜菜类作物的经济效益调查看出(表3),露地西瓜种植、大蒜种植和大白菜种植的产值、效益均明显高于小麦套种其他经济作物的产值,经济效益露地西瓜种植和大白菜种植明显高于小麦套种小辣椒模式,大蒜种植经济效益略低于小麦套种小辣椒。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瓜菜类种植面积增大,势必缩小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影响小麦的产量,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提出,蔬菜产业发展主要是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设施、改善条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优化品种与区域布局,实现内涵式发展,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产业格局,促进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在未来十年中,蔬菜种植面积仅从173.3万hm2增加到180万hm2,扩大规模在种植面积上受限。蔬菜的价格波动较大,如大蒜2010年价格很高,而2011年出现了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价格相差2倍,大白菜的价格波动更大,一年之中价格就会出现大幅度波动,范围在1~2倍,蔬菜种植效益稳定系数较低。
5 小结
小麦套种小辣椒种植模式是最近几年河南省农民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该种植模式不仅能够保证小麦种植产量不降低,又能够大幅度提高种植效益的种植模式,小麦套种小辣椒形成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2种作物增产,与小麦套种其他经济作物相比,具有明显的增效效应,与瓜菜类作物种植模式比较,发展空间大,效益稳定系数高。同时小麦套种小辣椒种植模式也是长期进行麦棉套种种植模式地区较好的一种轮作模式。
参考文献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篇10
关键词:玉米;旱地作物;套种;研究
中图分类号: ts213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栽培的现状
(1)、种植粗放收成低
我国很多地区,在对玉米种植与管理方面,普遍都存在着管理不适当、科技不发达、收成较少的缺陷。导致这方面的主要原因除过自身土地资源的限制外,很大程度上存在不当的人为管理原因。
(2)、对玉米施肥的不合理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存在着对其未按适当的量进行施肥的情况,往往出现磷钾肥使用量少,而氮肥的使用量过多的现象,从而使玉米的营养元素不平衡。反之,则将会使玉米秸秆降低其柔韧性,致使玉米容易出现倒伏的情况。
(3)、玉米的种植不规模
由于农民缺乏土地规划使用的意识,所以就造成了各种如种植的蔬菜、水稻、大豆、玉米的分布区域不均,混乱不堪的情况。并且,种植的玉米仅仅用于自家饲料之用,完全没有销售的意识。所以,就导致了种植玉米的区域范围不大,形成玉米产业化的局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由于农民对种植玉米的目的和使用用途的不明确,在种植,生产的时候,通常都是忽视的最为重要的质量而只是注重产量。这种思维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同时也阻碍了玉米的质量的提高。
二、玉米与旱地作物间作套种研究
(1)、大豆与玉米套种的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
和玉米一起套种的大豆品种,应当选择浙春3号、鄂豆4号、浙春2号、等品种,另外玉米应当选择湘玉6号、掖单20号、掖单21号等。
2、适时播种
播种选择时间的正确与否也关乎产量的多少,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播种,选则晴天,并确定苗床。播种前先用温水浸泡十个小时。每hm2玉米秧苗的营养土内加复合肥30-45kg、钙镁磷肥150-225kg,播种后双膜覆盖保温。大豆播种前用铝肥拌种,按20g钼酸铵的量用50kg豆种的比例,将钼酸铵用温水溶解后兑水3kg喷洒豆种,边拌边喷,晾干后即可播种。大豆播完后,玉米及时带土移栽。
3、整地施肥
确定套种的土地之后,应当保证土地内排水通畅,不出现积水、堵塞的情况。即开好围沟、厢沟、腰沟,使三者相通。而相对玉米而言,对肥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需要多下功夫,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机肥15000kg、复合肥225kg等等。大豆则每平方米使用钙镁磷肥与农家肥相混合。
4、合理密植
玉米和大豆套种时,对两者面积的安排应当按照3:7的标准进行种植,畦宽约270cm,种植2行玉米,间种5-7行早大豆。每hm2种植玉米22500株左右,早大豆定苗118-2万株。
5、防治病虫害
玉米产量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病虫害的影响,玉米蚜、纹枯病等等为主要的病虫害。因此,在对玉米进行种植的时候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其发病率。主要的措施有,及时清除杂草,以及玉米老叶,增强通风透光,从而降低纹枯病的发病率。同时,使用氧化化乐果和敌敌畏可以解决蚜虫的发病。同时,还应当加强清沟排渍的工作预防渍害。
(2)、玉米与蔬菜作物间作的栽培技术与潜力
在玉米生长成熟的夏秋季节,高温多雨。这一时期也是各种蔬菜的栽培时期,合理利用土地,施行玉米与蔬菜的间作套种,不但能够提高各种肥料的利用率,对于自然条件的利用也能达到极致,充分发挥中国雨热同期的优势气候条件。合理的作物间混作可通过协调作物间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作物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
有关对玉米与番茄间作套种的实际生产研究得出:间作条件下,番茄病毒发病率显著降低;并且间作下明显改善了番茄生长的气候条件,使番茄定植后不缓苗,幼苗生长健壮;在施肥方面,番茄定植前,在玉米宽行施入大量优质有机肥及二胺、尿素等作底肥,此时正值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时期,也是决定玉米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另外,番茄第一穗果追施膨果肥时,正是玉米籽粒灌浆时期,能一肥多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促进了玉米增产。
在辣椒方面,玉米与辣椒间作对辣椒疫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的病害发生均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另外,对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作物对氮、磷和钾的吸收利用特征做了研究。通过有关的田间小区实验得出玉米辣椒间作(10:2)条件下,辣椒和玉米的产量分别比单作增加13.29%和28.36%,在n、p、k的吸收利用效率方面,辣椒第l行受到一定的影响有所降低,辣椒中间行利用效率明显增加。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研究玉米与辣椒间作密度、剪叶剪枝及微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来确定玉米辣椒间作条件下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栽培条件。结果得出所考察的因素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程度为:辣椒密度大于微肥大于剪枝剪叶大于玉米密度;辣椒产量高的栽培条件为(种植玉米2.340万株/hm2,辣椒4.650万墩/hm2,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对辣椒素含量的影响程度为:玉米密度大于剪叶剪枝大于微肥大于辣椒密度;辣椒素含量高的栽培条件为(种植玉米2.805万株/hm2,辣椒3.315万墩/hm2,不剪枝剪叶,施浓度0.2%硼酸溶液)和(种植玉米2.340万株/hm2,辣椒4.650万墩/hm2,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对辣椒vc含量的影响程度为:微肥大于玉米密度大于剪叶剪枝大于辣椒密度;辣椒vc含量较高的栽培条件为(种植玉米1.995万株/hm2,辣椒3.315万墩/hm2,辣椒剪枝,喷浓度0.2%硫酸锌溶液)、(种植玉米2.805万株/hm2,辣椒2.580万墩/hm2,玉米剪叶1/2,喷浓度0.2%硫酸锌溶液)和(种植玉米2.340万株/hm2,辣椒4.650万墩/hm2,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辣椒干物质含量较高的栽培条件为(种植玉米2.340万株/hm2,辣椒4.650万墩/hm2,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
综合来看,以(种植玉米2.340万株/hm2,辣椒4.650万墩/hm2,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为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有试验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群体的光合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间作使玉米单株生产力提高缘于间作条件改变了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使玉米中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增强;而间作使马铃薯导致单株生产力下降,这是由于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速率下降造成;但马铃薯因品种的29不同受到的影响也差别很大,有些品种较耐间作,产量不会有明显下降,而另一些品种不耐间作则产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有进行甜玉米与蔬菜间作种植对作物主要病虫害的控制作用的研究,主要做了甜玉米分别与甘蓝和辣椒的间作试验工作。结果得到了一种可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栽培管理模式:与其他种植模式相比,玉米与甘蓝以2:4带型间作种植后,小菜蛾虫密度明显降低,玉米锈病、玉米小斑病、甘蓝霜霉病平均病情指数也均有所降低;与辣椒单作田相比,玉米与辣椒以2:4带型间作种植后,辣椒霜霉病、蚜虫及棉铃虫密度均有所降低;以此得到对玉米、甘蓝和辣椒主要病虫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种植模式:玉米分别与甘蓝、辣椒以2:4带型种植。
总体来看,玉米与蔬菜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间作套种体现了很多与单作相比的优势,尤其体现在产量方面。以此看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结语
玉米的间作套种对于提高粮食及经济作物的综合效益,以及提升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力提倡玉米间作套种技术是实现农村经济实力提高的前提。因此,这就要求更多的研究者通过更全面更细致的研究实验工作来尽可能服务于当今农业生产,玉米的间作套种必将在中国农业生产领域取得极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 上一篇:
- 下一篇:财务信息化系统管理办法
辣椒栽培技术规程
2023-10-07 18:09:05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2022-04-28 09:18:53
2022-08-30 10:35:11
2022-02-09 04:35:06
2022-02-20 02:54:32
2022-08-02 03:32:17
2022-11-16 03: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