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0-25 17:2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篇1

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是加快我县城镇建设与发展,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水平,增强城镇实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本文拟就如何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浅谈个人思考及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经营城市的重要性

经营城市,是对固有模式的挑战,是对现代化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促进城市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经营城市,就是把现代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运用到城市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的全过程,构建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是政府依据城市发展目标经营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及其附属物等有形资产和城市土地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以及城市品牌、人文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一种战略措施。

城市是重要的国有资产,而且是可以经营的,经营城市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我县历史、区位、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建设与发展起点低,速度慢,规模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总体上看,城市土地资产多头分散管理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比例低,乱批乱占土地时有发生,应由政府取得的土地收益流失严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程度不高,存量资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投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发展,等等。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城市资源利用率低,大量的土地收益白白流失,说到底,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们还是缺乏经营城市的理念。如何变建设城市为经营城市,是我县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冲破一切体制,把经营城市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和关键环节来抓,显得尤为重要。

要走经营城市的道路,就要用全新的理念经营城市土地,全新的机制整合城市资源,全新的方式盘活城市资产,把城市作为重要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努力实现工作重心从单一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从部门分割、封闭运行向集中统一、社会参与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从政府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转变。要通过经营城市,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及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使城市的集聚力、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真正把城市资源转化为城市资本,走出适合我县“以地建城、以城聚财、以财兴城”的新路子。

二、以城市规划为龙头,增强规划调控作用

我县是典型的皖南山区小县,旌阳镇规划区内,人口不多,面积不大,四面环山,徽水河、白沙河穿城而过,自然环境非常优越。要做好、做美这个县级城市,最重要的是总体规划、城市定位及精品的意识。要走出“旧城改造就是拆旧建新”的误区,防止象火柴盒、麻将牌一样的高楼林立,在总体规划及旧城改造中,要站得高,看得远,着力把未来城市的骨架做好。在规划编制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全县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有关部门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完善全县和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及时组织编制全县城镇体系规划,逐步构建和完善具有山区特色的城镇发展框架与体系。按照“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打造新亮点”的发展思路,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充分利用我县四面环山、双水穿城、植被良好等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条件,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不断丰富和完善建设实施手段,突出特色,积极营造和谐统一,独具匠心的城市环境景观,通过“城市四化”、“城市包装”,打造旌德城市名片,树立独树一帜的“皖南山城”形象。同时,要从发展的眼光,考虑规划区的适度外延,尤其应将城东起伏的丘陵地带纳入规划之中,并突出山城特色。

二是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蓝图”,是实施经营城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总规编制要注重城市定位、县城体系布局、山区特色和城市旅游等配套服务功能,突出山城风情、城市个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系统,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通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和城市总体框架,科学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及功能分区,发挥好指导和调控城市建设的作用。要在坚持土地基本国策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目标,培育级差地租,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同时,切实抓好城市土地经营规划的编制工作,为经营城市土地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加快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后要及时开展城市详规的编制工作,编制详规要有侧重,要根据城市建设与发展实际,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确定规划编制范围。对已经形成规模的老城区,短期内无法成片改造的,详规重点应放在新区或发展区;对近期能够实施老城区改造的,详规重点应放在改造区;对近期建设地段以及拟向社会供应的土地,要及时编制出控制性详规,确定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规划指标,形成规划图则和文本。

四是加大对规划工作的投入。在规划编制中,要舍得花钱,大胆花钱,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规划经费,切实解决规划资金不足以及规划滞后和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要拓展规划视野,对外开放规划市场,积极邀请省内外及国内外专家或单位参与规划编制,积极建立“政府决策、专家建议、社会参与”的体制,提高规划技术水准,增强规划科学性、民主性。

三、以土地储备运营为突破口,强化土地经营与管理

城市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资产,要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必须舞活“土地”这个龙头,确保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搞好土地的综合开发,发挥土地的最大、最佳效益,才能使龙身、龙尾都带动起来。如何做到以地生财,本人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从加强土地市场化管理入手,努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加快土地储备。实行“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一个市场经营”的土地供应新机制,彻底根治多头分散批地、管地、供地的现象,坚决堵住政府土地收益流失的口子。强化国有土地储备制度。要抓紧对规划区域内新增和存量国有土地、非法占地、违法供地、土地批租情况等进行清理,分类处置限期收回,并规范供地行为。凡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按计划组织征用收储,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擅自征购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对城市建成区的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规划的经营性用地、旧城改造用地等要有计划地依法统一收回或收购,纳入政府储备。

————加强地价管理,深化有偿使用制度。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继续实行划拨的用地外,无论新增建设用地还是存量闲置划拨土地,都必须纳入有偿使用。主要包括:一是用于商业、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活动的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闲置土地;二是经依法批准改变用途并用于经营性活动的划拨土地,如将住宅、办公等非生产经营性用地(房)改作生产、经营性用地(房)或用于出租从事经营活动的,以及将划拨土地依法用于联建、合营合作和以地易物的;三是依法用于抵押贷款的划拨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减免出让金、租赁金等土地收益,更不得零地价出让土地,积极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严格控制协议出让土地的范围,同时,建立健全地价管理制度,完善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准确显化土地资产。

———加快土地开发,努力掘得“第一桶金”。我县河西区市场繁荣,商业发达,河东缺乏商业气息,但发展空间大,根据平衡发展的原则,应下大力抓好河东区的发展,着力提高商业化程度,建立河东商业新区,要加快调研,做好规划,制定方案,把开发河东新区列入议事日程。

———制定综合措施,盘活城区土地。对旧城改造,本着“政府要环境,商家要市场,居民要实惠”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旧城改造;对新区建设,关键是筑巢引凤,走地产运营建城的新路子,要筑好巢,就要对新区内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搞好“七通一平”,优化开发环境,为引凤奠定基础,此外,打造新亮点,开发精品以及道路硬化、绿化等等,都要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做文章,要借助市场这只手,实现城市建设与盘活存量以及土地置换的互动,为经营城市注入强大的活力。

————加强领导。由县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负责对城市土地开发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和决策。建立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负责县内土地征用、收回、收购、储备、开发整理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财政部门加强对土地收益的监管,按合同规定及时将土地出让金和收益纳入政府财政基金预算,缴入财政金库,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储备。计划部门要会同财政、国土资源、建设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具体项目,并将其纳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通过经营土地筹集更多的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四、放开市场准入,推行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

(一)优化增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对投资收益比较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均应吸纳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公共客运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经营,都要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和经营主体,中标者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管理运营全过程负责,并享有一定期限的收益权。对出租车营运权、公交线路经营权、道路桥梁广场冠名权、城市公共空间广告经营权等各类无形资产,要采用拍卖、招标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放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准入限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鼓励法人和自然人利用社会资金、外地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三)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在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有序开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培育有序竞争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走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经营的路子。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的日常养护、城市公共场所保洁等要逐步推向市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面向社会选择作业单位、承包单位或个人,建立和实施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的承包制度,增加市场透明度。

(四)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经营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建管分离、管养分离的改革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分割垄断行业,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增强行业发展活力。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形成机制。市政公用事业要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合理价格,逐步实行价格听证制度。企业、个人及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建设和运营的市政公用设施,其价格按收回投资并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除国家政策规定外,由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具体实际制定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交、出租车、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报县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实施。

五、改革投融资体制,优化投资环境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政府投融资体制。政府经营城市的各种收入(含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及其他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出让收入、特许经营权出让拍卖收入等)同地方财政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以及各种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要纳入同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集中用于城市建设和土地储备、开发整理。坚持“集中投入、有限使用”的原则,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上,逐步加大政府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投资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计划、财政部门要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和财力状况确定投资计划,合理安排资金支出,建立有效的经营城市的成本控制机制和相关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控制盲目借贷,避免财政风险,实现资产负债动态平衡。

(二)拓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抓住发展县域经济机遇,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倾斜和支持,选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好项目库,用好的项目争取各级对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和用好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中的导向作用,对于不能市场化经营的公益性项目,要调整政府资金投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保证城市功能完善和居民需求。

(三)加大金融部门对经营城市资金支持的力度。金融部门要为经营城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城市建设项目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试办以城市有效资产作抵押发放抵押贷款、以经营城市各种有效收费账户作质押发放质押贷款业务。

(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清理规范与投资有关的法规和规章,减少和规范投资领域的各项规费,对一切投资经营主体实行国民待遇。严格实行民主、科学的投资决策、咨询制度,重大项目要实行专家评估制度和公示制度。严格政府项目审批和监督制度,建立政府项目代建制、稽查制度和项目后续评价制度,实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三分离”的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必须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工程承包商和设计、施工、监理及材料设备供应商,运行管理必须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相应的项目运行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加快制定和推行非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的办法,培育规范化的投资中介机构,加强对投资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城市信用诚信体系,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规范信用行为,整治信用环境,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等级制度及奖惩制度。

六、落实配套政策,加快城镇化进程

第一、全面推进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积极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实行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凡在我县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公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申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可以随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按照户籍管理相关法律规定,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人户一致,建立健全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更正七项户口登记制度。有关部门不得对公民依法申请登记户口设置各种障碍,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放宽户口迁移限。对未落常住户口人员,要按照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予以落户,以落户条件取代计划指标,引导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学生的户口迁移政策按引进人才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的思路,培育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增加进城农民的就业机会。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政策,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妥善安置好因经营城市而新增的符合社会保障条件的人员,切实解决城镇职工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三、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解决城镇人员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结合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拓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渠道。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就业服务和维权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流动。

第四、大力推进城镇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搞好城镇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社区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物业管理体制,搞好社区管理。抓好社区人员、场地、经费三落实,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建立以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便民服务、社会化服务、再就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为经营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第五、加强城市管理。完善“两级政府(县政府、镇政府)、三级管理(县、镇、居委会)”的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强城市管理与执法队伍建设,推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大力整治城市综合环境,加快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城市品牌。

七、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经营城市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县政府成立经营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经营城市工作的领导及组织协调工作。切实加强对经营城市的领导力度,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落实好经营城市工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打破一切体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经营城市的主体虽说是政府,但政府不能直接运作,必须有一个代表政府经营的主体。建议由“县基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实施运作。要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经营城市的积极性,既要坚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防止“一阵风”、“过度过热开发”和泡沫经济的产生,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经营城市模式。

(二)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经营城市工作涉及面广,各部门要密切协作、通力配合,确保经营城市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篇2

一、加强思想锤炼,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思想的先进性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核心和关键。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坚持每年向党作思想汇报,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实践党的工作理论,使自己的思想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特别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该同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行动准则,时刻对照和各项纪律规定规范自己的言行;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该同志十分注重党性修养,保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安于清贫,乐于奉献;只要工作需要,不分节假日,不计报酬,任劳任怨,今年配合全市中博会环境保障工作,上半年没有休息一个完整的双休,经常加班加点,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该同志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群众解答疑难;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在今年局机关党委组织的向袁才顺学习、支持抗震救灾等活动中踊跃捐款,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

二、坚持开拓创新,始终保持对城管事业的满腔热忱

热爱工作才能干好工作。自*年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一直在综合材料这个又苦又累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了六年。进入城管部门后,面对城市管理工作职能广、突击任务多、材料任务繁重的挑战,努力调整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和追求创新的信念迎接每一份材料撰写任务。近几年,主要取得了以下工作成绩:一是广泛参与各类综合文稿撰写工作。从*年至今,每年参与起草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总结、城市管理工作思路和要点、城市管理工作会议材料等全局性综合文稿;参与起草了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目标办等部门的各类城市管理工作汇报;参与起草了全市查违、广告亮化、绩效管理、执法队伍建设等工作会议材料,多次为李宪生、胡曙光、胡绪鵾、万勇等市领导撰写讲话稿;配合双创、环卫、市政、查违、亮化等业务工作,起草了各类专项材料。*年共撰写了60多篇综合文稿,约30多万字;仅今年上半年,就参与了10多个会议的材料起草工作,撰写了各级领导讲话材料、汇报材料30多篇,为局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推动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独立起草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稿。围绕城市管理重要工作会议,撰写了李宪生市长在全市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胡曙光副书记在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会上的讲话、全市查违工作书记办公会汇报材料、全市查违工作市委常委会汇报材料、全市城管系统绩效管理工作汇报;配合有关宣传活动,撰写了2006年全市城管系统大练兵解说词、“璀璨灯光、靓丽江城”——《长江日报》景观灯光建设工作的专版宣传材料、全市城管系统向袁才顺同志学习的决定等,展示了城管工作的重要成就;服务于领导决策,起草了《学习先进城市经验,促进科学和谐发展——刘家祥局长赴沈阳、大连、深圳学习考察的思考》、《创新城市管理,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等一批重要文稿。这些综合性材料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刘家祥局长的学习考察报告,市委书记苗圩作了重要批示。三是积极开展各类综合调研。深入城管工作一线开展调研,完成了中心城区一楼开门面调研报告、青山双创工作、查违工作、加强街道城市管理职能等方面的专项调研材料。同时,广泛收集图片、整理资料,完成了《*城管》画册编辑任务。

篇3

关键词:农村干部职业化;城乡社区管理者;城市经理制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4)06-0098-08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取得了显著成就。新时期的城镇化模式,应该是“人的城镇化”和“地的城镇化”的协同推进,其中关键是鼓励农民在居住和就业两方面向县城和小城镇集聚,实现就地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化,促进农村社区在就业方式、居住样态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向小城镇演进。

目前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在基础建设等硬件方面:村庄连片发展,基础设施、公建、商业配套广泛共享;住宅连片建设,出现大量多层农民住宅,村庄内空地少,居住密度高;交通方式向机动化的方向发展,各类私人机动车保有率和使用率高,公共交通连接城乡;农村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由专职人员承担。在人口和产业结构方面:非农就业比例高,农村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外来人口规模庞大,加上村庄合并,一些行政村总人口接近万人;农业生产初步实现规模经营,不少承包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大棚农场经营经济作物。在公共服务方面:农村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高;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在基础教育方面基本无差异;农村便民服务大厅普遍建立,农村居民可以就近办理党务、民政、社保等各项事务。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不断强化,这些都对村级组织建设和村干部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在农村治理中,在继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同时,如何促进农村治理绩效的提升,提高农村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和农村干部的职业化水平,满足农村群众对村级公共管理与服务日益提高的需求,是各地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需要关注的核心议题。

城市经理制(city manager plan)是美国三大市政管理体制之一,在25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中普遍采用。虽然美国的城市经理制在产生的历史背景、具体的制度安排等方面,都与我国的农村干部制度有众多差异,但前者还是给后者很多启发和借鉴。在发展民主政治的同时建立起职业化的城乡社区管理者队伍与科学化的社会治理体系,这是美国的城市经理制与我国的农村干部制度需要共同应对的核心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职业化城乡社区管理者制度的探索,也符合这一精神。本文将介绍美国城市经理制并探讨其对我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

二、我国职业化农村社区管理者制度的探索

应对农村社区化、城镇化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的职业化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村级组织的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一些地方探索推行农村专职干部制度。农村专职干部制度是一些地方探索职业化农村社区管理者制度的积极探索,其目标是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在村委会配合下,建立一支能承担农村公共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职业化农村社区管理者队伍。以较早推行此类制度的浙江省某县级市为例,该制度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管理体制上,在维持村级组织(村党组织、村委会)班子成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制度不变的条件下,建立“农村专职干部”队伍专门从事具体的村务管理。以村级组织班子成员为主体,通过适当加入党员村民代表,形成村务议事班子,负责重大村务议事;农村专职干部则作为村务执行班子,负责具体落实村务议事班子的决定和具体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镇(街道)党(工)委对村专职干部实行直接管理,市实行村专职干部备案制度。

第二,在专职干部规模上,根据村庄人口规模核定专职干部数量,以上年末全村人口规模核定,包括上年末户籍在册人口和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其中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按30%比例折算。

第三,在选聘方式上,由村党组织负责招聘,镇(街道)党(工)委授权村党组织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镇(街道)党(工)委、村级组织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组成评审组,对竞聘人员进行现场考评和投票表决。村党组织书记直接聘用为村专职干部。村级组织班子成员参与议事,但不一定被聘为专职干部,没有工作精力但有议事能力的村内人才,可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中发挥作用;有工作精力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村内外人才,可成为专职干部,不一定是现有的村级组织班子成员。专职干部需在村内全日制上班。

第四,在考核与培训机制上,建立专职干部与镇(街道)党(工)委和村级组织就工作进行“双述双评”的制度;建立村干部培训分级负责制,市委组织部负责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市民政局负责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其他村干部由所在镇(街道)党(工)委负责。

第五,在专职干部工资待遇和福利上,积极探索村干部“工作职业化、报酬工薪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最低基本报酬保障制,与上年所在地级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依据行政村人口规模核定报酬水平。村专职干部工资均由市、镇(街道)两级财政承担,村集体不再负担,全面保障村专职干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四大保险,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定向招录农村专职干部制度。

在农村专职干部制度的探索过程中,一些基层党政领导干部提出,可以借鉴美国的城市经理制,在我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中探索村务决策与执行适度分离以及村干部职业化。浙江省某县级市一位镇党委书记说:“美国州以下的地方政府设置很不一样,其中有一种叫做‘城市经理’制度,这个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就让选举和日常管理分开,同时又相互渗透。我的想法是:民主管理、互动共赢。选举,就是产生议事干部,干活的就是干事干部。”①

同时,国内已经有学者提出,可以把美国的城市经理制引入我国的农村治理中,探索中国特色的“村庄经理制”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他们认为,既有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主要是在制度建构方面强化了民主价值和民主程序,但是相对忽视了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即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能否有效地承担村务管理工作。他们进而提出,美国城市经理制鲜明的企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管理的特点,将对解决我国农村治理绩效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村庄经理制的建设,把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引入农村治理领域,以提升农村治理绩效[1][2]。那么,“城市经理制”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三、美国城市经理制的发展历程

城市经理制在美国起源并蓬勃发展,是美国三大市政管理体制之一,并且目前已经推广到加拿大、瑞典、印度等国家。城市经理制的基本特点是在民选产生的市长之外,再设置由市议会聘用和管理的城市经理这一职位,专职负责城市公共管理事务,因而代表着公共管理中职业化社区管理者制度的发展。

美国独立以来,绝大多数城市都采用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原则,效仿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形式,立法、行政两权分立并互相牵制。这种体制被称为“市长暨议会制”(mayorcouncil plan),当时具有如下一些特征。其一,市长、议会议员以及一些重要的市政官员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其二,市长是法定的行政首脑,可以经议会同意任命部分市政官员。其三,议会是立法机构,但通常也有一定的财政权,如筹措市政管理经费,编制财政预算等。其四,市政厅各职能局负责具体的市政管理工作,局长多数为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工作上独立于市长和议会,直接向选民或州主管部门负责。这种体制中议会相对强大,市长相对弱小,市政厅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于市长,市长很少有任命行政官员的权力,既没有权力对市议会的决定实施否决,也无法控制各职能局管理的城市行政管理事务。因此,这一体制又被称为“弱市长制”[3][4]。

美国传统的政治生活在农村地区,乡镇和县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发源地,其选举政治和公共服务体系都反映了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的分散性、直接性和志愿性等特点。当这一传统的民主政治机制运行于人口稠密的新兴工业城市的时候,由于外来移民大量涌入工业城市导致城市社会结构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巨变,城市政治的运行背离了民主制度应有的政治价值与社会伦理。在城市普选的体制安排之下,一些城市出现了所谓的“城市老板”,即职业化的城市政客。他们利用政党势力操纵选举,安插亲信在市政厅中担任要职,而自己身居幕后遥控指挥。他们把城市公权力作为交易资本,进行各种营私舞弊的活动,导致城市政治中腐败泛滥,管理异常混乱。其次,由于市长、议会、市政厅各职能局相互独立、各自为政,极易出现相互扯皮、推诿的局面。而市长受到议会及其他方面过多的牵制,使整个政府体系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管理,行政效率低下。再次,大量市政管理官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由于选民不可能对数量众多的候选人深入了解,所以就很难保证政府一定能得到品德高尚和有业务能力的人才,反而是一些居心不良的职业政客在选举中胜出并在市政厅中担任要职,变成了城市老板在其利益集团中进行政治分肥的工具。这些问题都导致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无法跟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要求[3][4]。

作为美国进步运动(progressive movement)的一部分,从18世纪70至80年代开始,美国城市中的新兴工商业者和中产阶级,开始发起城市改革运动。在政治领域,城市改革运动提出城市自治的原则,要求铲除城市老板,排除州立法机构对市政的过分干预并实行无党派的市政选举。在行政领域,则提出要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采用科学化管理原则进行城市管理,加强城市行政部门的权力。同时,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市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其中弗兰克・约翰逊・古德诺(frank johnson goodnow)提出,城市的政治和行政应该分开,政治留给政党,行政交给专家,城市的行政权力应该适当集中。根据城市政治和行政分离的原则,一些美国城市探索扩大市长的权力,市长成为唯一由民选产生的行政官员,集中行使城市政府的行政权力并与议会共享立法权,有权任命各职能局局长并直接统领行政事务,有权罢免不称职的市政官员,负责编制城市财政预算案以备市议会审议。这一体制被称为“强市长制”,它削弱了议会对行政工作不应有的控制(尤其是把编制预算权转交给市长),提高了市长的声望和地位,保证了各行政部门在市长领导下的协调和合作[3][5]。后来许多大城市对“强市长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在市长之下设立首席行政官(chief administrative officer)职位,由市长任命并向市长负责,协助市长履行行政管理的职能,市长则集中精力扮演城市政治领导者的角色[4]。

美国一些中小城市也在探索今日美国的另外两种主要的市政体制形式:城市委员会制(commission plan)和城市经理制。作为一种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城市委员会制首先诞生于20世纪初的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市(galveston)。面对飓风和海啸的袭击,德克萨斯州议会任命5位在当地有很高名望的企业家组成一个委员会,集立法权与行政管理权为一体,将一切城市管理事务分为4类,每类由1人负责,余下1人为协调人,但其地位与其他4人等同。然而,城市委员会制也存在问题:一是城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门的城市管理知识,而民选的委员不一定具备这种才能,而城市管理专家又因为厌恶政界争斗而不愿出任公职;二是该体制完全放弃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几个委员地位相等、权力分散,缺乏有力的政治领导,不易集中进行有效的市政管理。

弗吉尼亚州斯汤顿市(staunton)则率先进行了城市经理制的探索。城市经理制也称市议会暨经理制(council-manager plan),它是先由市民在无党派前提下普选或按城市区域选举产生小型市议会,通常由5人~7人或9人组成,负责制定城市有关政策和法令、批准市政年度预算等事宜。市长是市议会的首要官员,负责主持市议会的会议,并作为城市象征性的最高长官参与各类重要仪式,但并没有具体的行政职责,往往是兼职不领工资的。市议会聘用一位受过专门训练并有丰富管理经验与才干的专家担任市经理,全职、全权负责城市管理事务。城市经理的选聘完全依据候选人的才干和资历,无需是本城市市民。市议会也负责确定城市经理的薪酬标准与考核方式。城市经理负责起草市政年度预算,任命与奖惩市政各行政部门官员,直接对市议会负责,任期不限,由市议会根据其政绩而定[5][6]。

城市经理制形成于20世纪初,虽然时间上比较晚,但一产生就发展迅速。1945年,全美共有455个城市采用了城市经理制,在所有人口在2.5万人以上的城市中,有1/4采用了城市经理制。到1965年,有超过1600个城市采用城市经理制。在全美所有1万~2.5万人口的城市中,有2/5采用城市经理制;2.5万~1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一半采用城市经理制;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有1/3采用城市经理制。19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型政府”理念在美国得到广泛推行,城市经理制成为美国25万以下人口的城市所采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市政管理体制。而在同时,1917年之后,城市委员会制逐步衰落;“强市长制”逐渐成为市长暨议会制的主流形式,为美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广泛采用[3][5][7][8][10]。

四、城市经理制的原则――科学化管理与决策、执行适度分离

斯汤顿市最初的实践探索相对简单,只是设立城市“总经理”职位,负责市政厅的行政管理工作,类似企业经理制,但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理论。著名改革理论家理查德・蔡尔兹(richard childs)则把斯汤顿市有关城市经理的实践探索与城市委员会制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一套较系统的城市经理制理论。这一理论基本涵盖了城市经理制的核心原则,对后续的制度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经理制总的原则是:区分立法权(决策)与行政权(执行),明确界定州政府与城市政府的权限范围,防止城市老板利用州立法机构操纵城市事务;重申市政选举的无党派原则,遏制党派势力对市政厅的操纵。在政治权力安排上,市议会与市经理各有明确的分工。城市经理制要求减少普选产生的市政官员的数量,将城市政治权力集中于普选产生的小型议会中。市议会议员负责立法与评聘市经理,但不得随便干预行政事务。城市管理需要建立行政权力集中、统一和简洁的行政部门,从而体现出“行政集权”的特征,而城市经理就是城市的行政长官。作为市议会中的一名成员,市长仅仅是名义上的行政首脑。城市经理由市议会选聘,向市议会负责,并有权任命城市各职能局的行政官员。城市经理不卷入政党政治,也不参与议会立法活动。在市政管理机制上,城市经理制提出市政管理科学化的理念,强调市政管理应该有效率观念,城市经理的任职者必须具备市政管理的专业知识,从而体现出“专家治市”的特征。这种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安排,城市经理制与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制相类似,既提供了议会负责的稳定的集体决策,又建立了城市经理这一负责执行政策的单一的行政官职位。

市政管理问题错综复杂,涉及各个阶层和社区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市政决策中要更广泛的促进基层民主参与。城市经理制也考虑到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如何促进城市民主政治发展的问题。通过普选或分区选议员的方法,以及创制权(initiative)、复决权(referendum)、罢免权(recall)等直接民主措施,扩大了市民间接参与市政决策的范围。因此,虽然城市经理并非民选产生,看似违背了民主原则,但是通过扩大市民间接参与市政决策的方法,也增加了市民对城市政府的监督,因此仍能确保公共权力行使的公正性[3][5][9](pp.163178)[10]。

五、城市经理职业群体――职业化城市社区管理者

城市经理制的出现,催生了城市经理这一职业群体,城市经理这一职业也逐渐发展为美国公共管理领域中一类重要的职业类型,即职业化城市社区管理者。城市经理这一群体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具有专业人员的从业经历和专业教育背景。早期的城市经理多为工程师,这也适应了工业化初期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快速发展的需求。此外,银行家等商界管理人员、前任市政官员也常成为城市经理的人选。后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提供公共管理专业教育,有越来越多具有公共管理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担任城市经理。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城市经理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此外,城市经理一般被认为是政治中立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一般不参与政党政治。

第二,从业资格制度逐渐完善。早期城市经理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因此城市经理一般都没有经过标准化的培训,也无需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但是国际城市/县管理协会(icmainternational city/coun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一直在推动城市经理的职业道德和从业资质建设。此外,城市经理也越来越多地接受常规的在岗培训。

第三,岗位职责涉及面广。城市经理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城市日常事务,保持与议会和市民的沟通协调,管理政府组织人事并协助政府职员的职业发展,编制城市财政预算,处理与主要劳工组织的关系,对市民咨询提供反馈,确保城市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四,籍贯偏好从外地人向本地人转变。总体上看城市经理的选聘并不看重候选人的籍贯,本地人、外地人均可担任。但早期的城市经理多为外地人,因为当时的观念认为城市需要外来观念给市政管理带来新思维。但20世纪初以后,随着城市经理制的发展成熟,有越来越多的本地人担任城市经理。各城市经理的任期不定,但总体而言平均为五年左右。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城市所聘用的城市经理,其职业流动性最大,一般流向更大的城市[10]。

第五,薪资水平普遍较高。城市经理的薪资水平一般高于城市中的民选官员,而且远远高于其下属。整体上看,城市经理的收入水平在美国属于中上层,与其他专业技术职业相比也处于较好的位置。一般来说,城市经理的薪资水平与其所管理的城市的人口规模成正比。

六、城市经理制对我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

我国与美国在经济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方面差别很大,但美国在经济、社会、政治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仍值得我们学习。城市经理制是美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制度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其城市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职业化发展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而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正处于城镇化与社区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项公共服务正在农村逐渐完善推广,这一背景与美国20世纪初的城市化历程有很多的相似性。我国的农村治理需要适应新时期城镇化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向科学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城市经理制主要在美国的中小城市中实行,城市规模较小。而我国在经历了大规模的村庄合并之后,很多村庄已经接近万人,管理规模已经向着小城镇的方向扩张。美国的城市经理制能够给我国农村治理以很多启示。

(一)村务决策与执行适度分离,拓宽村干部选拔渠道

在农村治理中应实行村务决策与执行的适度分离,一方面确保农村村务决策的民主机制;另一方面也确保农村公共管理事务执行的绩效。

城市经理制把城市政府的最高权力统一于市议会,市议会是所有城市重大事务决策的最终裁定方。此外还设立城市经理这一职位,专职从事城市行政管理工作,他有权任命各职能局负责人,并对重大事务决策拥有重要的建议权。这样,市议会和城市经理分工明确,分别承担城市事务决策与执行工作,由此不但确保决策的民主,也确保了执行的有效。

自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我国的农村治理结构一直是以“两委(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关系”为核心。村党组织是农村治理中的政治领导,村民委员会则负责经营村集体经济和村级公益事业。然而在现实当中,两委班子人员交叉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村务议事和执行并没有实行适度分离。村党组织和村委会选举,确实以民主机制保证了村务议事班子的合法性基础,是农村政治中不可动摇的基本制度。然而随着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日渐完善,农村治理事务日益复杂化,对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的需求也在增加,选举产生的村班子成员,未必具备村务管理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此外,一些具备村务管理所需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通过选举进入村班子为村工作。

在完善现有的以村党组织、村委会为组织基础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建立农村专职干部制度等多种形式的探索,逐步实现村务议事与执行的适度分离。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由民主选举产生,负责农村村务民主议事工作,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一部分党员村民代表纳入村务议事班子中来。村专职干部则由村级组织选聘产生,向村级组织负责,承担村务执行工作,其工资待遇和业绩考核由村级组织决定。村务议事班子和执行班子在主体一致的前提下适度分离,没有精力全职工作的村级组织班子成员,可以以兼职方式参与村务议事工作,而村务执行班子必须全职工作,专职负责村务的具体执行。专职干部也不必一定从议事班子人员中产生,而是通过公开招考等形式多渠道产生,从而为有能力从事村务执行工作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机会选进村班子的村内外各类人才提供为村工作的机会。当然,村务议事与执行并非泾渭分明的关系,只是在班子成员主体一致的基础上适度分离。这样就既保证了村务决策的民主,又保证了村务执行的绩效(参见表1及图1)。

(二)农村治理科学化与农村干部职业化

在农村治理中,应以科学化和职业化为发展方向,重视农村治理中的科学管理制度与方法以及农村干部的职业化。

美国的城市经理制提出市政管理科学化的理念,强调城市经理的任职者必须具备市政管理的专业知识,从而体现出“专家治市”的特征。城市经理一般均为工程、工商管理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前任市政官员,他们在任职过程中,也越来越普遍地接受公共管理专业教育。城市经理也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需要经过标准化的培训并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也越来越多地接受常规的在岗培训。

我国的农村干部主要是从本村的党员村民中选举产生,这些人对村子和村民的情况熟悉,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适合从事村务议事工作。但目前村务管理工作对专业技术知识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如社会保障、土地与基建工程管理、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选举产生的村干部由于自身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的局限,很多干部不具备所需的这些专业技术知识,开展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而目前还存在一些人才,他们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适合从事村务管理工作,但是他们无法通过选举进入村班子(如有些人长期在外地生活居住,本村人对其不了解)。通过探索建立农村专职干部制度,就可以使这些人才进入村子工作,发挥他们的所长,专职从事村务管理。

长期来看,农村干部应该发展为一种定位于职业化农村社区管理者的专业技术职业,从业人员应该在教育背景、从业年限等方面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经过标准化的培训教育并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在从事村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要接受各种形式的常规的在岗培训,以不断适应农村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村专职干部的招聘,也应该逐渐打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拔人才。选拔过程应该公开透明,充分体现普通村民、村级组织和上级党委政府等多方面的要求,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群众,更好地协助上级党委政府开展农村公共管理与服务工作。同时,应允许村专职干部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适度提高职业流动性,以促进村干部的岗位竞争力度,促进村际之间的工作交流,不断为各村带来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维。

农村专职干部应发展为一种职业化的岗位,因此在工资报酬和福利方面,也应该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财政适度拨款的方式,适度提高村专职干部的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以体现他们的工作价值和社会认可度。此外,还需要拓宽村干部职业上升通道,如建立面向村干部的定向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制度。

(三)建立统一的农村干部管理平台

应建立统一的农村专职干部管理平台,负责村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和联络以及村务管理研究工作,一方面保障村干部管理的统一高效,另一方面培养村干部的职业群体归属感、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城市经理产生以来,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类专业技术职业群体,其队伍不断壮大,职业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城市经理职业群体自身的协会组织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城市经理协会首先对城市经理的职业资格进行相关规定,负责全美城市经理职业群体的联络交流工作。目前它还发挥着培训、出版刊物、研究等很多重要功能。

我国的村干部管理长期以来是由各地的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负责,这基本适应了我国的政治体制。然而,这也导致了村干部管理中的一些局限性:村干部管理制度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程度不足;村与村之间缺乏长效的村干部交流机制;村干部群体尚未培养出职业群体归属感、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农村干部的管理,应由当地县级党委政府统一管理,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设计村干部选拔、培养、考核和激励机制,在保障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督促各村严格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村干部管理规定,以确保村干部管理的标准化与科学化,推动村际干部交流。此外,还可以建立农村干部协会,作为职业化农村社区管理者的常设联络自治组织,以推动农村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培养农村干部的职业群体归属感、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还可以自主开展村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或者以设立科研课题、基金会等形式委托第三方开展相关研究,以促进村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注释:

①2012年12月24日和2013年7月3日,笔者在浙江省某县级市所做的访谈。

参考文献:

[1]宋虎,沈虹燕.把美国城市经理请到中国农村来――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探讨[j].才智,2010,(11).

[2]宋虎,施从美.村庄经理制: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思考[j].学习与思考,2013,(3).

[3]邢佳佳.城市化与美国市政体制改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4]罗思东,何艳玲.城市应该如何管理――美国进步时代的市政体制及其改革[j].公共行政评论,2008,(2).

[5]王旭.富有生机的美国城市经理制[j].历史研究,1989,(3).

[6]张凌.美国的市经理-议会行政管理模式:对摩根市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查与思考[j].浦东开发,1997,(10).

[7]孙建军.美国城市经理制的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3,(82).

[8]金怒江.美国城市经理制研究[j].社会科学,2004,(11).

篇4

2.略论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中国社区规划师制度王婷婷,张京祥,wangtingting,zhangjingxiang

3.信息动态

4."艺术·景观·城市":释读城市艺术公园邰杰,taijie

5.住宅区规划实施后评估方法探究——兼议"海上名门公寓"的规划实施后评估于江,yujiang

6.土地储备规划编制的实践思考——以上海宝山区土地储备规划为例叶晖,yehui

7.上海村庄规划探讨:以农民的意愿来描绘农村张娴,zhangxian

8.长三角视野下的环淀山湖地区发展研究林华,linhua

9.装饰艺术风格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尝试——上海市向明中学西校区教学楼立面改造设计分析邹勋,刘寄珂,zouxun,liujike

10.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上海市嘉定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修改(2009-2020年)》介绍

11.让申城之"睛"更加亮丽——记"2010世博静安国际雕塑展"洪崇恩,hongchongen

12.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人文理想——从世博意大利馆看上海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张亦佳,zhangyijia

13.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管理实践和探索戴明,daiming

14.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与城市规模的关系研究岳宜宝,戴慎志,yueyibao,daishenzhi

15.关于把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纳入上海城乡规划体系的探讨沈阳,shenyang

1.对上海向海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探索张绍樑,zhangshaoliang

2.上海测绘应用服务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姜正芳,jiangzhengfang

3.自然生态原理对城市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启示刘昌寿,liuchangshou

4.征稿启事

5.桥兴上海兴,桥梦今初圆——林元培院士话浦江造桥与城市发展史洪崇恩,吕书平,hongchongen,lvshuping

6.上海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暨修建性详细上海城市规划 规划

7.中山公园地区一体化规划

8.上海综合交通战略规划的演进陆锡明,顾煜,luximing,guyu

9.重要地区城市设计作用于规划管理的研究——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四川北路站地区城市设计为例张乐彦,zhangleyan

10.步行系统规划的探索及实践张娴,zhangxian

11.基于城市经营的园区人文环境建设——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张琴,zhangqin

12.城建档案gis系统的创新设计与实现刘静,朱卫锋,liujing,zhuweifeng

13.弥足珍贵的人文生态觉醒——述评上海近年城市历史文化风貌意象的保护传承魏达嘉,weidajia

14.城市更新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探讨于江,yujiang

15.上海土地利用前景探讨刘慧,季德明,段浩,liuhui,jideming,duanhao

16.充分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塑造特色城市景观——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海视角"规划》为例衣全然,黎东莹,马其建,李柯,yiquanran,lidongying,maqijian,like

1.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加快推进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上海城市规划工作发展与展望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shanghaiurbanplanningadministrationbureau

2.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完善政策,追求和谐——各界专家畅议新形势下旧区旧住房更新之路《上海志市规划》编辑部

3.理顺关系协同管理科学控制——提升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管理中的作用毛俊毅,maojunyi

4.从"宜居城市"到"宜居区域"由翌,明立波,youyi,minglibo

5.打造世界级魅力都心,构建静安国际商务港上海市静安区规划局,jinganurbanplanningadministrationbureau

6.东正教"圣母大堂"折射的拜占庭建筑艺术蔡颖佶,林驹,caiyingji,linju

7.上海世博会浦东园区高架平台客流需求分析林洋,linyang

8.上海郊区村落历史建筑调研侯斌超,houbinchao

9.上海郊区自然村落综合整治的规划思考及实践——以崇明华西村整治规划为例倪益军,niyijun

10.剖析上海轨道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李蕾,郎益顺,lilei,langyishun

11.城市个体机动交通出行的限制对策刘婷婷,宋海瑜,liutingting,songhaiyu

1.上海创意空间的崛起与城市复兴石崧,shisong

2.上海老年社区规划和老年住宅建筑设计的探讨章晓庆,叶松青,zhangxiaoqing,yesongqing

3.关于上海社区规划实践的思考——以虹口区为例张玉鑫,zhangyuxin

4.规划管理信息化规划的决策程序研究王磊,顾景文,wanglei,gujinwen

5.旧城核心区的复兴——以山东省济南市魏家庄商务区为例杨军,高珊,陈永强,yangjun,gaoshan,chenyongqiang

6.征稿启事

7.关于上海市杨浦区门面装修规划管理的调研杨乐敏,yanglemin

8.宝山:规划建设中的现代化滨江新区宝山区规划局,baoshanurbanplanningadministrationbureau

9.上海郊区风貌演变与发展白滔,baitao

10.上海郊区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与规划布局毕吕贵,洪清华,周效门,bilugui,hongqinghua,zhouxiaomen

11.名桥百年名垂千秋——上海外白渡桥世纪纪念洪崇恩,hongchong'en

12.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交通政策研究——北京旧城实例分析朱洪,zhuhong

13.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经验及其借鉴叶瀛舟,厉双燕,yeyingzhou,lishuangyan

14.德国国家空间规划的最新进展解析与启示孙斌栋,殷为华,汪涛,sunbindong,yinweihua,wangtao

1.传承历史、延续文脉,提升城市历史风貌保护水平--上海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管理实践毛佳樑,maojialiang

2.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战略思考阮仪三,丁枫,ruanyisan,dingfang

3.保护文化遗产与延续历史风貌并重--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的特点周俭,范燕群,zhoujian,fanyanqun

4.上海产业遗产保护进程的简要回顾张松,zhangsong

5.陕西南路上的中国科学社旧址李燕宁,卢永毅,liyanning,luyongyi

6.上海城市规划 重视城市设计,保护历史风貌毛佳樑,伍江,倪秉,罗小未,阮仪三,耿毓修,卢济威,周俭,张松,俞斯佳,王林,俞挺,张海涛,马成樑,乐星

7.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城市规划的新思维研究王家庭,wangjiating

8.注重城市与文化关系的研究郝俊芳,张春祥,haojunfang,zhangchunxiang

9.打造花园滨水城市--上海市青浦新城规划与建筑简介上海市青浦区规划局,上海市青浦区新城建设公司

10.资源节约型城市与省地节能型住宅--我国城市住宅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于春刚,yuchungang

11.美国"新城市主义"评介刘海生,liuhaisheng

12.《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对更好实践的建议(英)》评介王新哲,周珂,wangxinzhe,zhouke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城市规划管理要处理好『八个关系毛佳樑,maojialiang

2.统筹兼顾,完善机制,开创上海城市规划工作新局面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supab

3.上海都市圈港群发展探索张绍樑,zhangshaoliang

4.上海市中心城区商务办公区区位研究戴军,李翠敏,白光润,daijun,licuimin,baiguangrun

5.新老规划工作者共话上海城市发展

6.临港新城规划简介杨晰峰,yangxifeng

7.从规划理论的发展过程看社会研究在居住理论形成与发展中的地位肖达,xiaoda

8.信息窗

9.发挥上海土地储备运作中规划价值效应陈伟,chenwei

10.电子政务背景下城市危机管理初探陈强,程伟,chenqiang,chenwei

11.上海地区建筑日照有效时间浅谈黄均德,王戈瑞,huangjunde,wanggerui

12.关于环境艺术化的思考樊高珉,fangaominhttp://

13.实施"三个集中",加快南汇城市化进程朱连根,zhuliangen

14.惠南新城商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李华彪,lihuabiao

1.上海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的回顾和若干建议杨帆,yangfan

2."两规合一"背景下的土地储备规划编制初探——以上海浦东新区近期土地储备规划为例顾秀莉,guxiuli

3.使用bim方法发展三维规划管理系统势在必行田峰,tianfeng

4.以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我国房地产业——兼议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先锋城市陈秉钊,chenbingzhao

5.对上海居住小区规划和建设的反思蒯国斌,kuaiguobin

6.都市区地域空间组织结构研究——以江西赣州市及周边区域为例宋凌,陶成刚,陶英胜,songling,taochenggang,taoyingsheng

7.信息动态

8.世博,为了绿色长存——"期中考"回眸世博园绿化规划洪崇恩,hongchongen

9.产城一体,水城融合——上海市青浦城区总体规划修改简介

10.城市总体规划视角下的上海市陆域风电场规划影响因素分析陈克生,chenkesheng

11.中心城区电力隧道规划选线问题研究——以世博站进线电力隧道为例夏凉,xialiang

12.中国城市的郊区化与公交导向开发robertcervero,jenniferday,刘贤腾,孙中亚,robertcervero,jenniferday,liuxianteng,sunzhongya

1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十二五"发展之我见李耀鼎,liyaoding

14.初识地名胡建东,hujiandong

1.倡导研究型、协调型、引导型规划管理方式——关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实践的思考万勇,wanyong

2.产业集群与特色产业园区——我国城市产业空间新的发展范式王世营,wangshiying

3.以新制度经济学及产权理论解读城市规划冯立,fengli

4.征稿启事

5.五座老卫星城与两座财富之山——上海卫星城建设故事上海城市规划 王同旦,wangtongdan

6.城市空间轴向发展的交通诱导因素分析王建华,wangjianhua

7.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防控的关系——基于上海部分社区的实证研究周向红,zhouxianghong

8.休闲文化街规划建设的思想基础研究严国泰,汪瑾,yanguotai,wangjin

9.2005-2008年度上海城市雕塑获奖作品上海市规划和国国土资源管理局风貌保护处(城市雕塑处),thestyleprotectionofficeofshanghaiplanningandlandresourcesadministrationbureau

10.建筑师学院教育、继续教育与注册制度的联结——英美建筑教育的借鉴吕国昭,lvguozhao

11.上海市规划系统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初探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干部学校课题组,topic-basedgroupofshanhaiurbanplanninginstituteofofficaialadvancedstudies

12.山因水而火——精湛规划带动佘山生态房产圈兴起洪崇恩,hongchongen

13.现代策划思想在大型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以天津经纬城市绿洲规划设计为例查君,zhajun

14.虹桥综合枢纽建设对上海市长宁区人口发展影响研究李娜,lina

15.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上盖开发模式初探——上海市吴中路停车场上盖开发项目秦战,杨心丽,qinzhan,yangxinli

2.城郊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理论思考周志清

3.浙江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有关问题探讨孟海宁,陈前虎,孙天钾

4.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市人户分离的空间分布特征耿慧志,王岱霞

5.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何骏

6.了解上海,从这里开始——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7.上海安亭新镇规划建设的经验借鉴和问题思考翁奕城

8.宅基地置换在上海农民居住集中中的运用——以松江区江秋中心村为例张正芬,王德

篇5

代表们认为,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把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作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督检查,打造精品工程,市场化运作等手段,加快了城市建设管理步伐,城区规模逐步扩大,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和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目前我市城镇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代表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加快编修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停车场规划等配套的专业规划,抓紧修编乡镇总体规划和重点村庄规划,科学编制旧城改造规划,使其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形成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随意变更。继续加大对城市规划法和城镇规划的学习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违反规划和违规建设的人和事要依法查处,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律权威。

二、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开拓城市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化运作新机制,鼓励和吸引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服务运营的市场化。突出抓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停车场、公共交通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开发区和城东项目区建设步伐,增强城市发展活力。要树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和品牌意识,做到精心设计、规范施工,打造精品工程。实施大改造、大整治、大建设战略,加大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力度,把“一事一议”的旧城改造政策转为“简明、统一、有特殊问题特殊解决”的开发政策,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使城市面貌实现新飞跃。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建议从财政、规划、土地、房管、建设、城管、公安、街道等有关单位抽调得力人员,组成联合办公室,具体负责旧城改造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检查、指导、验收等工作。重点抓好假日广场、舜华园小区、金屋小区和开发区诸冯村改造等建设项目,使旧城改造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为目标,发挥好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理顺职能部门、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之间的关系,尽快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乡镇)参加的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使政府职能到位、市场作用入位、社区功能归位,逐步建立起“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社会监督、依法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机制。牢固树立“建管并举、以管为主”的思想,不断健全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法规和制度,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和交通意识,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活动,重点解决背街小巷管理难的问题,塑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把监督检查与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注重发挥市民作用,确保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篇6

对新时期成都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和机遇挑战的再认识

政府公共决策利益博弈的抉择

“五清五帮”活动与服务型政府的基层建构——以从化市的实践探索为例

“大村制”改革的背景、争议与逻辑

行政规范性文件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对防治闹访现象对策的思考

行政程序法中参与原则的制度设计——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

浅析我国行政程序中的证明标准

征地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对策

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制度完善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学探索——一个比较分析

关于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探讨

成都经济区的产业分工与布局研究

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的探索与实践

产业转移视角下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探析——以成都经开区为例

青羊区“十二五”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研究

成都田园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农业发展思考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成都实践”

民生为本推进统筹城乡新跨越

“软实力”理论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分析

完善地方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思考

论构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多重价值

网络监督下政府形象提升模式的构建

公务员责任意识培育机制研究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

网络问政:政治民主与社会和谐的选择

关于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法基础

法院调解中的审判权运行与管理——以民事审判为例

浅谈我国强制拆迁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深入学习侵权责任法提升政府管理效能

城乡关系与农民的发展问题

城乡统筹视阈下的新型农民浅析

全面提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水平让农民“乐于”集中居住——成都市成华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程中的个案研究

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加快推进纯农业地区发展的实践探索——崇州市桤泉镇纯农业地区发展试点的作法和成效

关于成都市“198”区域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传统产业高端化的路径分析

论世界田园城市建设中的农村文化产业

关于金堂县加快产业聚集实施组团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后危机时代的治道变革

反思公共行政的发展逻辑——兼论现代行政发展的正义导向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的政府改革

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从“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看“服务型”政府职能定位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行政三分体制的地方实践模式分析

化危机为动力抓重建促转型——彭州市灾后重建与扩大内需调研

大邑县灾后恢复重建与扩大内需的调查与思考

统筹城乡背景下灾后重建与扩大内需的思考——以都江堰为例

灾后重建与扩大内需——对崇州市的调查与研究

影响法治政府建设进程的深层原因与对策分析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依法执政

对政府权力异化的法治思考

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化解

青少年网络犯罪法律成因及其规制

金融强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新思维

论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论我国高房价理论谬误及实践缺陷

浅议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体制原因

关于金堂县在统筹城乡建设中土地流转的调查及思考

邛崃市部分乡镇统筹城乡发展的情况调查

城郊农民社会资本模式解析——以成都城郊农民为例

从丘陵地区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制度建设保障政府转型——金牛区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及思考

基于“行政人”假设的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

关于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探讨

当前我国行政问责研究综述

推进依法行政助推和谐社会建设

论《物权法》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影响

依法行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保障

论民事检察监督的司法理念——基于现代民事诉讼理念视角

shibor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城市公用设施投融资机制思考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的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素质结构研究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

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篇7

为顺利完成全年各项任务而努力——2002年7月29日在农口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关于通州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和建议

都市农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对策

海淀区农业科技进步与推广研究

社会主义经济利益关系与国有企业改革

北京市郊区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及原因分析

社区股份合作制创新机理及其发展趋势

对知识经济时代乡镇企业档案队伍建设的思考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成功的经验和启示

北京郊区农村城市化问题研究

关于通州区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情况的调查

利用远程教育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

提高京郊农民素质的途径及措施研究

加拿大绿证培训对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启示

北京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研究

加强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提升农民科学文明素质促进朝阳和谐新农村建设

休闲农场运用农业与农村资源营造特色

论我国都市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京郊山区农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预防蛋种鸡热应激综合技术措施研究

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免疫及净化策略

我国东北地区野生玫瑰种质资源状况调查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关于北京市大兴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

商业人身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协调发展问题探讨

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政府的功能定位

对高等职业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高职生化学理论课教学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现状及其开发研究

关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思考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总目录

《北京新农村建设和高职教育发展研究》课题在我院开题

《梨红色品种引种试验及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统筹推进郊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北京市2011年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北京市草莓生产的问题与对策

蒲洼沟域经济:都市型现代农业立体循环模式

京郊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技术减排的影响评价——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视角

北京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延庆县沟域经济发展研究

黄松峪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调查

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农村身份信息盗用问题研究

北京市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及思考

马坡镇加快农民市民化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金海湖镇新民居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模拟拆迁;城市管理;决策

一、模拟拆迁现状透视

所谓模拟拆迁,就是政府结合城市规划建设需要等实际情况,根据群众主动要求拆迁的意愿程度确定模拟拆迁区块,然后模拟有关拆迁法律规定程序中的内容开展丈量、评估、签约等工作同时解决模拟拆迁区块内各种矛盾与问题。由被拆迁人与拆迁人自愿签订拆迁安置协议 最后拆迁主管部门根据矛盾与问题的解决情况,被拆迁人与拆迁人签订协议的情况决定是否对该区块组织实施。实施单位在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之前,先对拟实施改造地区住户进行拆迁意愿调查,根据住户意愿再与住户协商拆迁补偿安置事宜,签订模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如果同意改造住户所占总户数比率(下称拆迁意愿率)和签订模拟拆迁协议住户所占总户数比率(下称模拟签约率)均达到一定比例(一般为90名以上),则按相关拆迁法规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所有已签订的模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按约定转为正式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如果拆迁意愿率与模拟签约率未达到一定比例,则不再对该片区实施拆迁。具体实施的步骤有以下几点:

(一)由居民写报告申请拆迁,拟定“模拟拆迁”区块,针对部分居民要求拆迁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该区块内的骨干力量及所在居委会干部,说服本区块居民由居民主动联名写报告申请。拆迁政府结合城市规划建设需要等实际情况对联名申请拆迁者达到所在地总户数90%以上的区块确定为模拟拆迁区块。

(二)然后模拟法律规定的拆迁程序,由拆迁评估工作人员深入模拟拆迁区块内,开展被拆迁房屋丈量、评估等拆迁前期工作 全面掌握模拟拆迁区块的总体情况之后,将房屋面积丈量、价格评估等情况向所在区块居民进行公示全面征求意见,广泛接受监督。

(三)签订拆迁协议,有关部门收集模拟拆迁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根据先多数后少数、先普遍后特殊、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进行分类解决。在解决矛盾与问题的同时,按照“同意一户签订一户”的原则,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安置意向协议。

(四)拆迁公告,依法实施拆迁。当拆迁人与所有被拆迁人全部签订了拆迁安置意向协议后,县政府再将模拟拆迁区块列为正式拆迁区块,并按有关规定,由拆迁主管部门对该区块办理拆迁许可申报手续,拆迁公告,依法组织拆迁。

二、模拟拆迁折射出的城市管理思路

(一)民众掌握主动权,被动变主动

由于拆迁中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对拆迁的想法也有差异。模拟拆迁中,虽然住户对居住环境改造的热情很高,但仍有极少数住户,因种种原因不愿搬迁。对此,在现有的拆迁模式下,被拆迁人往往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那是拆迁人的事,即便是自己希望房屋被改造,对未搬迁者也不闻不问。而模拟拆迁中,拆迁意愿率、模拟签约率成为是否实施拆迁的一个前提,这就极大地激发了这部分住户的积极性,实现了从“要我拆”到“我要拆”的转变。先签定模拟拆迁协议的住户为了实现及早搬迁的愿望,会主动做不愿搬迁住户的工作。由于他们与不愿搬迁的住户同属被拆迁人,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其说服力远高于拆迁工作人员。这样就促使住户能从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大局出发积极搬迁,从而加快了片区整体改造步伐。

以浦江县为例,自2013年夏季宅区块居民申请拆迁以来,浦江县城目前已有城区东街、广场 北站等社区的400多户居民通过所在居委会或直接向县政府提出了拆迁要求。这在实行模拟拆迁以来,从未有达到过的情况。由此可见,模拟拆迁的实行,不仅提高了民众的意愿,减少了双方的矛盾,更是帮助转变民众的观念。并且也从此折射出了政府从以我为主开始向以民为主,在城市管理上民众成为城市的主体。可以说,这种变被动为主动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大进步,被动的接受永远不能让城市管理成为民主进步的有效率的城市管理。毕竟市民是城市的主体,让市民参与其中,激发市民的热情,更利于整个城市的向心发展。

(二)充分尊重民意,双方矛盾减少

模拟拆迁是在充分民意调查基础上实施的,其协议的签定是被拆迁人为实现补偿安置要求而与实施单位进行友好协商的民事行为,故被拆迁人抵触情绪减少,双方矛盾减少。同时,实施单位在操作上完全尊重民意,拆迁强制性弱化,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磨擦和纠纷,住户上访也相应减少。模拟拆迁开创了拆迁工作新局面,问题是拆迁工作中的难点,拆迁牵涉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上访事件。实施模拟拆迁办法,成都市有 90%以上的群众支持拆迁,许多被拆迁人还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干部做不愿拆迁居民的思想工作,工作重心下移,效果明显。由于在拆迁公告前已将一系列矛盾纠纷解决完毕,并已签订拆迁安置意向书,避免了由于拆迁引发的群众来信来访等难题。成都市部分地区拆迁出现了零的良好局各种拆迁矛盾与问题的减少,减轻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压力,减少了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此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行政效力。同时,也更好的利用节省下来的成本投入到其他更需要的事情上去。

尊重民意,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环节。不再由政府拍板决定,把板子交给市民,这才有可能越来越向市民社会发展。市民社会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理性的模式,尊重民意是形成市民社会的重要一步。让民意成为政府决策、城市管理主要风向标,才能更好解决双方矛盾。

(三)尊重市场规律,协调双方利益

退出机制有效解决了群众补偿期望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根据《成都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成都人民政府令第88号,2001年11月1日)中的相关规定,被拆迁房屋的评估价格都要按照其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合理的确定。不仅成都市如此,实行模拟拆迁的地区都实行市场评估,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居民利益的而受损。不仅如此,在以往的拆迁中,尤其是一些低洼棚户区,住户对居住环境改造的呼声很高,但列入拆迁范围后,这些住户往往因追求自身更大经济利益,提出过高要求,使拆迁受阻。模拟拆迁时,拆迁意愿率、模拟签约率需达一定比例后,才能正式对该片区实施拆迁;反之,则退出拆迁,除了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工程外,较长时期内不再考虑对该片区进行改造。这有利于住户理性思考拆迁补偿安置问题,权衡利弊,提出合理的补偿安置要求,从而加快拆迁进程。

城市管理离不开市场,过去的教训早就告诉我们计划、政府主导决定肯定是行不通的。无论是在拆迁上还是在经济等城市各方面管理上,市场的作用都不容忽视。政府重视市场规律,也是尊重民众利益,协调政府和市民关系。

三、模拟拆迁中的不足与待完善之处

(一)决策民主性问题

在模拟拆迁中,90%的比例已经是很高了,但是仍有10%的人即使不愿意拆,也不得不成为大多数人的牺牲品,这就导致了“多数人的暴政”的问题。毕竟房子是私有财产,而多数人票决的方式必然会造成这10%的民意绑架。我们不得不说,模拟拆迁中存在着这样关于“民主性”的问题。尽管在公共政策领域,需要以对数人的利益为主,但是这少数的人的利益,尤其是涉及到私有财产这种领域的时候,这种比例的选定更应该慎之又慎。当然,我们不可能苛求一项政策能百分之百的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当前的政策实行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考虑。这样谨慎的思考才能使我们的政策更加精益求精,更加符合多数人的利益,也更加具有民主性。

(二)政府观念转变问题

虽然我们看到模拟拆迁的种种好处,但是模拟拆迁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都那么那么理想,部分实施者为了达到能拆的比例,并未客观真实地分析拆迁的利弊,更会为了让百姓签约,而采取封路、断电、砸门等骚扰方法来逼迫百姓签约。在成都西南石油大学青龙场校区的模拟拆迁中,马知远教授就因没有签约而被骚扰,甚至连私有财产都受到破坏。这恰恰体现了,这样的政府始终没有改变要拆的想法而设法引导民意造成的。而这与原来的“逼你拆”并无本质区别,不过是将“逼你拆”转变成了“逼你签”,这种强迫民意的本质并未改变,即使实行“模拟拆迁”也没有办法真正解决拆迁。所以在实行模拟拆迁的过程中,政府只有真正的改变“官僚作风”“以我为主”的观念,真正把民众放到首位,在拆迁中切实考虑人民利益才是解决拆迁问题“治标又治本”的根本之策。

(三)市场与政府间协调问题

一方面,目前模拟拆迁的房价评估是由市场来定,而由于房屋的评估价格一旦制定,往往会伴随拆迁的整个过程而不会变动。倘若拆迁过程较长且房屋的市场价格变动较大,则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若房价涨势过强,当被拆迁户拿到的实际补偿款已不能满足购买合适的住房时,拆迁就会走向僵持。若房价跌势过强,拆迁业主单位就会出现亏损。在房价方面,市场和政府以及民众的协调就会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模拟拆迁的退出机制由于弱化了拆迁的强制性特点,因此不适用于所有性质的拆迁项目。如果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性质的拆迁中使用模拟拆迁,那么当拆迁意愿率、模拟签约率不能达到一定比例时,则势必导致拆迁实施困难重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难以继续,最终影响城市建设,阻碍城市功能的提升。

四、结语

从目前的实施状况来看,模拟拆迁基本上是朝着有利的方向走的,它相较于过去的拆迁来讲,是很重要的进步,也是符合新公共管理的治理思路的。但是,我们不能沉醉于它的好处而忽略了它的问题。模拟拆迁要想成为我们国家拆迁方式的典范并逐步推广下去还需要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看到了政府的转变,也看到了城市管理的新思路。我们期待着这样的政策能够越来越多,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新型城市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巍,魏宇亮.浅议成都旧城改造“模拟拆迁”模式实施中的问题[j].四川建筑,2009,6(29).

[2] 宋斌.模拟拆迁,折射新的执政理念[n].浙江日报,2005 (3).

[3] 金见映.城市拆迁制度的缺陷及其重构[d].浙江师范大学,2008.

[4] 张引.旧城改造的拆迁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

[5] 李树俊,张营.模拟拆迁:解决拆迁难问题的新思路[j].中国房地产,2008(1).

[6] 李兴平,张宗汇,张以进.“模拟拆迁”:浦江县旧城改造的启迪[j].小城镇建设,2005(6).

篇9

城市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大课题,是政府为保障城市高效运转和协调发展所采取的必要行为,关系民生,关系发展,关系形象。加强城市管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学习城市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开拓工作视野,更好地服务贵溪社会经济的发展,2013年11月22日-23日,市政府 带领城建口相关单位人员,赴玉山、婺源学习考察城市管理相关工作,实地参观了玉山县菜市场、居民生活小区、城市街道以及工程施工现场,参观了婺源县城市广场、居民生活小区、城市街道以及绿化景观,所听、所看、所谈深有感触,倍受启发,整体感觉两县的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意识超前,水平很高。所到之处城市市容整洁、有序、靓丽,环境优美宜人,人民安居乐业。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收获不少,认为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两县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1.领导高度重视。考察中,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县领导亲自抓城市管理,带动了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空前好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领导作用。婺源县实现网格化城市管理,每个县级领导挂片包干,一包到底;小区物业费收缴存在困难,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亲自调度等。

2.专项整治有力。在参观的过程中,考察组沿途主要道路无流动摊贩、沿街店面无占道现象、没有发现乱贴和乱涂,在主要街道没有发现一条乱挂的跨街横幅。这些都深刻体现了城市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和管控能力。此次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其中三项整治的力度,一是户外广告的整治。二是工程车辆抛洒的整治。三是城市“牛皮癣”的治理,给专业清理公司承包治理,既节约成本,又效果明显。这些做法体现了强有力的管控能力,给我们很大启发。

3.营造与管理投入多。两县在城市公共环境营造和管理方面舍得投入,使我们考察组感触很深。据了解,玉山县在去年绿化、亮化、环卫保洁、道路平整等城市管理方面投入了  元。婺源县在去年绿化、亮化、环卫保洁、道路平整等城市管理方面投入了  元。正是其巨大的人、财、物的投入,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部门配置高规格。两县在城市管理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单位都是高规格配置,如设立了正科级的综合执法局、环卫处、市政局、园林局等,还设立渣土中队、路灯所等。

5.督查质量到位。由县委县政府督查组、纪委督查组、创建办督查组、组织部督查组四个督查组针对各个不同侧重面进行督查,就某一个问题,实行一事一议,专题调度。

二、几点建议

通过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思路完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为我们城市管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照两县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建议下步要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规划方面的建议。玉山县、婺源县在规划上注重标准、注重品位,注重特色(如玉山教育、婺源徽派建筑),城市框架大;新建道路绿化到位,建筑距离退让大,为以后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建议:一是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要把城市外环路的建设早日提上议事日程。二是在规划中要注重城市的发展标准和品位。三是在城市规划中要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预留空间。四是在土地出让前要坚持先完善基础设施,再出让。

2.关于注重大项目带动的建议。两县非常注重城市综合体等大项目带动,如玉山通过教育园区带动周边发展,注重大项目周边功能布局,凸显城市特色。

建议:要注重大项目的布局,以大项目带动片区发展的思路,将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宫等统筹考虑,整体布局,以点带面,提升城市品位。

3.关于绿化方面的建议。两县绿地休闲公园多、城市绿化率高,行道树套种合理,特别是婺源,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休憩空间。  

建议:在规划上要预留、布局绿化空间,进一步加大城区绿化力度,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加强建流动绿地建设,积极开展全城造绿活动;市园林所出台精细养护方案,加强园林绿化的养护,实行精细化管理,如加强苗木土质、肥力管理,切实管护好树木。

4. 关于广告清理的建议。两县所有主干道无灯箱广告,市容市貌清新,其他道路的广告管理规范。

建议:进一步规范广告管理,做好广告清理的加减法,市城市管理局尽快拿出意见,明确从那条路开始,启动主干道广告的清理工作;充分结合人防宣传等,做好广场屏幕的广告经营,在重要道路、节点设置高品位广告,提升城市形象。

5. 关于整治牛皮癣的建议。两县看不到牛皮癣广告,治理成绩突出,均从浙江请专业公司管理(第一年40万,以后每年20万承包给专业公司);执法力度大,玉山坚持严管勤罚,通过集中整治加日常管理办法,婺源对贴牛皮癣广告人员抓到后通知公安先进行24小时拘留,要求家人清理后再罚2万元。

建议:学习玉山、婺源方法,实行社会化管理,请专业清理公司来管理;加强和法院沟通获取支持,建立城管、公安等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重拳出击,常抓不懈。

6.关于渣土运输的建议。两县渣土运输均采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扬尘少。

建议:严格按照渣土运输百日整治办法,规范、标准化管理,在施工场地内,由建设局负责对全市项目建设现场出入口做标准场地(含清洗池、水泥路段、喷洗轮胎),一周内分别在开发项目、公建项目各选2个做示范;施工场地外,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要规范操作、加强管理。

7.关于卫生保洁工作的建议。两县卫生好,清扫力度大,保洁人员作业每天不少于10小时;垃圾处理费收取科学合理,单位办公区域采取单位代扣方式,有物业的小区采取和物业签订合同;两县洒水车每天洒水都不少于3次,夏天重要路段4次以上;婺源县07年成立了8人的河道保洁组,确保河流干净整洁。

建议:对路、小区实行划分区片,由市领导对每个片区挂点负责,采取网格化管理;市环卫处要加大清扫力度,主干道每天不少于3次洒水,其他道路不少于2次洒水。

8.关于市政建设工作的建议。市政工程管理科学;市政基础设施质量、品位高,如路灯的造型、材质等;投入大,每年市政养护经费财政预算高达270万。

建议:对于市政工程需要开挖的,要按照相关程序审批并及时告知相关单位;要采取精细化管理,如路灯的开启、更换,品种的选择等。

9.关于物业管理工作的建议。两县封闭式管理小区多,如婺源县有40个,并且采取县领导挂点;物业管理费收取上升到领导层面、法院层面,对经常不缴物业费且有单位的,先告知业主单位,有相应单位领导出面,仍然不缴的,通过法院追讨。

建议:由房管局尽快拿出我市一年整体提升计划(意见),对当前6个试点小区进行具体细化,形成我市物业管理“领导挂点、单位出面、法院追讨”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10.关于停车秩序问题的建议。硬件条件好,如婺源县四车道道路有11条,停车位5000多个,社会停车场2个;城管、交警密切配合、高度合作,停车秩序管理到位,基本上看不到乱停乱放现象,尤其是玉山菜市场的汽车停放、人行道非机动车的停放秩序井然,婺源步行街专门驻扎步行街城管中队,整个街面无任何车辆停放。

建议:建立城管、交警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宣传,加大乱停乱放打击力度,研究制定完善停车收费方案。

11.关于亮化工作的建议。城市亮化主次突出、层次鲜明,色调选取科学(以白黄蓝为主,凸显徽商的儒雅、恬静)。

建议:对亮化重新规划,色彩重新定位;根据三座桥不同特点进行特色亮化;在铁路、高速、国道等城区出入口布置能彰显贵溪特色、文化内涵的亮化航道标志。实行全面亮化,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12.关于店面招牌问题的建议。玉山、婺源都对店招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要求,店面简洁大方,城市街面清新。

建议:加强主要商业街店面招牌的规划、管理,适时选择一条或几条街进行规范,重点打造示范,逐步推开,提升品位。

13.关于市场服务中心工作的建议。玉山菜市场蔬菜食品摊点布局规范合理,干净整洁犹如果蔬食品超市。

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市农贸市场功能,科学布局、加强管理。市场服务中心要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对禽类市场的管理,做到让市场更干净、更有秩序。由市场服务中心负责尽快拿出在城东选点增建农贸市场初步意见供研究。

篇10

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等镇考察情况的报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水平。经请示市委主要领导同意,由市委**同志带队,率市农委、**等镇党政主要领导及其相关站所负责同志一行十人,于***日至8月6日,对**镇,**市**镇、**市**镇、**市**镇,***市***镇等五个省内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关于**等镇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等五个试点镇大多都为老建制镇。而且均为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被确立为省乃至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的。近十年来,它们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强化改革、加速发展。客观上已成为所在县、市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扭带和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缩小了城乡、工农差别。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城镇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这五个镇均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先进单位”。1、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制定城镇建设发展目标。为使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上述五镇根据《**省小城镇“十五”总体规划》,结合各自实际,都调整、制定了自己发展规划,为本镇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镇投资50万元,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家来镇实地考察,研究制定规划,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县城规模10万人口,设计了50年不落后的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发展方略,即:“改造旧区、开发新区、全面推进、共同发展”。明确了近、远期城镇建设发展目标。**镇投资10万元,对本镇的原来规划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调整,与此同时,按照环境园林化、街道柏油化、住宅楼房化、管理城市化的“四化”标准,建设小城镇。在执行规划上,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坚持做到宁可不建,也不乱建。各镇在实施小城镇规划中,都能够严格执法,对无视总体规划,挤占红线、标准较低、不分功能和私建、乱建,都强行制止、严格处罚,有力地维护了规划的法律性和严肃性。2、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赋予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强镇政府管理城镇功能。从199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鼓励和扶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若干政策》、《关于加快省“十强镇”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意见》。应该说,这些政策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上述五个镇所在县(市)党委、政府不失契机,不折不扣地落实了这些政策。具体说向镇里下放了五项权力:一是下放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权。县(市)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由镇委、镇政府负责实施,除建筑工程参加县(市)建设部门组织的公开招、投标外,其它各项工作均由镇政府直接管理;二是下放了财税管理权。各镇财政都自设金库,与县(市)财政之间严格实行分税制,超收分成,赤字不补,充分调动了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三是下放了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凡在镇域内建设的项目,镇政府与县(市)政府享有同等的立项审批权,凡是县(市)政府能够立项审批的项目,一律下放给镇政府立项审批;四是下放了机构设置和人事管理权。镇委、镇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由镇委、镇政府根据需要研究决定,只需报县(市)有关部门备案;五是下放企业、事业单位管理权。凡是县(市)企业、事业单位在镇境内的,能下放给镇里,下放后对小城镇发展有利的,一律下放给镇里。除公安、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外,其它行业驻镇企、事业单位全部放给镇里。既扩大了镇委、镇政府的权力,又明确了镇与县(市)之间的利益关系,镇委、镇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借助这些政策的落实,各镇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实施了财税、户籍、城建、土地、教育、卫生等项综合改革,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向前发展。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整体功能增强。在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镇始终都坚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整体功能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重点围绕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舍得投入,建成或改造了一大批道路、桥梁、供水和排水、市场等设施项目,增加了镇区绿化面积,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昔日萧条、破烂景象正在被繁荣、整洁、规划有致的形象所代替。***镇按着城镇总体规划,投资2,500万元,新建一条长3000米,宽40米,双向三排车道的吉港大街。建设了环城外环路及主要街巷路,完善了路上、路下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建立、完善了农贸、轻工、牲畜、建材、煤炭、车辆等七个专业市场。其中,肉牛市场已成为东北最大肉牛交易市场。城镇基础建设的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建筑、运输、建材、饮食、服务等行业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在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等方面起到 了积极的促进作用。4、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镇域经济。各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从本镇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并初步形成规模。***镇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立足资源,突出特色,积极培育了养牛、造酒等六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工业推动农业,城镇推动农村”的发展之路。**镇充分利用本镇资源,发展重工业,先后引资10亿元,新建了**水泥公司,两个企业已成为**镇支柱产业,推动了全镇经济健康发展。**镇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处畜牧养殖厂,该厂投产后,效益相当可观。**镇20xx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3.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9.55亿元,全口径财税收入4,18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914元,成为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排头兵。5、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在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五个试点镇还有一共同点就在实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他们既注重城镇建设、发展经济,又十分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入手开展工作,用城市标准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此同时,各镇加大了对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普九”义务教育工作全部达标,小学入学率达100,中、小学巩固率达98以上。镇卫生院达一类标准,普遍开通有线电视,计划生育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各镇内基本上形成了事业兴、人气旺、商气浓、二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促进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关于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存在的的主要问题就我市的小城镇建设而言,应该说,经十多年的实践,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各镇分别成为国家、省、通化市的综合改革试点镇,各方面指标和工作均居全市乡镇(街)之首。客观上已成为***市西、东、南部区域经济中心。但严格地讲,按综合改革试点镇要求,和上述试点镇比,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试点镇领导有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改革发展意识不强,实施小城镇建设积极性不高,工作存有短期行为;二是上级赋予试点镇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的不到位。如试点镇应享有部分县级经济审批权始终没有完全到位,致使工作出现严重两层皮现象。城建项目管理、审批等权限还没有放下来。驻镇企、事业单位管理权限不明确,今天放权,明天上划,随意性大,镇级管理权限不稳定;三是投资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严重制约发展;四是管理人才短缺,政府及所属部门管理人员思维方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缺乏现代思维意识和现代管理城镇能力;五是缺乏科学规划。据了解,只有***搞了简单的建设发展规划,其深度和水平远远不够,***镇还没有一个成型的建设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无所遵循;六是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等项制度尚需改革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既包括了经济基础的微观改造,又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全面改革。因此,我们一定要按上级的有关要求,借鉴兄弟试点镇经验,搞好小城镇建设,防止出现“新城镇、旧体制现象”。强化改革,积极探索,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三、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建议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改变城乡两元经济结构和加速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根据我们工作存在的差距,参照兄弟试点镇经验,建议在今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实践中,坚持做到”六抓”。一是抓思想。就是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是认真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成功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深层次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市镇两级主要领导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切实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以此统领农村工作全局。二是抓领导。根据兄弟试点镇的成功经验,试点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亲自抓负总责。要把此项工作摆上位置、抓在手上。试点镇的事不仅仅是镇里的事,也是市里的事。因此,市、镇两级主要领导要自觉把小城镇建设当作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三是抓重点。目前看,各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总的原则应是抓好国家级试点镇带动省“十强镇”和**市试点镇,指导一般镇的综合改革工作。实行重点突破,梯式推进的工作模式,力争把全市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四是抓落实。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吉发[1995]22号)、(吉政办发[1997]1号、(吉办发[1999]36号)、(吉发[20xx]7号)等文件精神,要不折不扣地给予落实,使试点镇真正做到有权有责、权责挂钩。市直相关部门应着眼大局,彻底解决政策不到位问题,理顺市镇之间关系,增强镇政府管理城镇功能。具体说,市委、市政府应给试点镇下放如下权力:(1)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2)凡镇内市属企、事业单位管理权(垂直管理部门除外);(3)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管理权。包括建设项目审批、工程监理,独立执法等权限。五是抓考核。为确保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顺利进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试点镇”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度,部门联系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建立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引入竞争机制,将试点镇综合改革,城镇建设,经济发展总目标,年度任务,阶段性成果纳入到小城镇建设考核内容,强化考核标准,实行目标管理。六是抓规划。科学合理规划是保证小城镇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健康发展重要基础,是改革、建设、发展懒以遵循的法律依据,也是一项功德无量、利在千秋的伟业。因此,市里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各镇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规划,要立足优势,面向未来,突出特点,产生合力。使改革、发展、建设在规划上融为一体,三者成为有机整体。同时注意强化特色意识,突出本地资源、地理、交通、人文等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类型各异的小城镇经济发展模式。此项工作应在10月末前全部结束,确保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健康有序进行。以上情况,特此报告。市小城镇建设考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