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09 17:4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施工项目策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管理;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1]。由此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体系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对绿色建筑的引进和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有关绿色建筑风险管理的问题有待探索和解决。,而且绿色建筑一旦出了问题,则很难补救,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一个客观、普适的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科学的风险评价模型。
1绿色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理论及方法综述
1972年,罗森布朗在其出版的《风险管理案例研究》中则提出,风险管理是处理纯粹风险和决定最佳管理技术的一种方法[2]。1983年通过的 “101条风险管理准则”成为了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也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3]。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制定的《pmbook》将项目风险管理作为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有我国才接触到关风险管理方面的书籍[5]。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标志着我国风险研究正式步入自主研究阶段[6]。
在实际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目前在项目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访谈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绘制风险管理流程图法、现场考察法、参考统计记录法、外部咨询法等[7]。前期预测和识别是项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风险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找出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找到方向。常用的分析分析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外推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2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中的风险和风险识别
由于传统施工模式的思维习惯影响, 以及缺乏绿色施工经验, 人们往往会忽略绿色这一主题,这种偏离“绿色”目标的不确定性便是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因此,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可以定义为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8]。包含了三个基本特征: 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
本文把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因素划分为以下几方面: 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等[9]。
3 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评价模型
3.1评价指标构建思路
为了避免人们的主观臆断,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风险的判定,使风险评定工作数据化、程序化, 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10]。此评价指标体系分二级,其中一级指标要素与二级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一:绿色施工方案中的风险因素
3.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是指某一单项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具有权衡比较不同评价指标间差异程度的作用。根据本文指标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4 评价方法应用步骤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评价步骤:
①u={u1,u2,u3,u4,u5,u6}={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u1={u11,u12,u13,u14,u15}={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②建立权重集:根据每一层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采用专家打分法,分别给每一因素赋予相应的权数,就得到了各因素相应的权重集。如第一层次的权重集a=(a1,a2,a3,a4,a5,a6),第二层权重集:a1=(a11,a12,a13,a14,a15)
③确定评语集:不论评价指标有多少级,评语集只有1个。将风险程度设定为五级: 低风险v1; 较低风险v2,中等风险v3, 较高风险v4, 高风险v5。五个风险评定等级构成v={v1, v2, v3, v4, v5}。
④建立各因素的评分隶属度函数和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由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房地产行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对施工方案中的每一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经统计即可得到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
式子中的n为各子集中所含的二级指标数,rij表示指标因素i(i=1,2,...,n )对评价等级j(j=1~5)的隶属度。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bi=airi,其中ai=(ai1,ai2,ai3,ai4,ai5),i=1~6。
⑤进行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进行模糊综合运算,b=ar, 其中a=(a1,a2,a3,a4,a5),r=[b1,b2,b3,b4,b5]t
⑥得出评价结论:由b中元素的大小,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的综合评价结论。项目策划人员在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要给于关注, 采取对应措施提高策划质量。
6结论
绿色建筑的施工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问题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各种措施的有效配合。企业的施工成本、社会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干扰程度都与绿色施工方案的优劣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绿色施工方案中存在风险,风险概念的引入, 可以使策划者的头脑中树立风险意识, 提高施工方案策划的科学性, 使项目更好的实现绿色目标, 进而具有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 从而能够更好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对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论坛组织.《绿色建筑评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杨建平,杜端甫.《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动态模型研究》[m].海洋出版社,1997
[3]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101 rules of risk management》,1983
[4]项目管理协会(卢有杰,王勇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郭捷.《项目风险管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7]霍娟.《项目风险管理中定量识别方法研究》.《科技风》,2008
[8]周芳.《建筑项目施工的绿色风险管理》[j].《工程项目管理》,2009
篇2
【关键词】绿色施工;规范;标准;标杆项目
1.住宅小区工程面积大,要求高,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大量消耗资源,对环境有严重的影响。
国家为了使建筑领域逐渐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部了《绿色施工导则》,积极推广绿色施工,逐步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转变为建造施工管理的常态将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辽阳京都城a组团项目工程开工伊始就着力做好项目绿色施工的策划、部署、实施、改进。
2.特点及难点
绿色施工对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来说,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达到保护环境,从而取得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双赢”的目标结果。
由于本工程是公司的重点工程。作为直接展示公司在辽阳项目管理的窗口,为了达到公司及当地建筑行业的要求,项目积极推广绿色环保施工。
3.管理难点
(1)辽阳京都城a组团项目工程为群体性住宅工程,由五栋小高层、三栋多层、二栋沿街综合楼构成,结构造型多变,楼层变化大,当地气候冬季易形成难于开挖的冻土层,施工难度大。外部装饰复杂,界面交接多,材料品种繁多。
(2)项目围绕“四节一环保”这个中心理念,不断更新项目管理思维,提前策划,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着力实现绿色施工的过程控制。
4.管理过程与方法
(1)绿色施工管理策划
策划制定绿色施工样板工地实施方案,制定全体作业人员绿色施工教育培训计划,并确定相应的费用支出计划,文明施工与绿色施工的款项专款专用。力图突破过去仅局限于选用环保型施工机具和实施降噪、降尘等简单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以及保护环境和施工人员健康与安全的绿色施工项目目标。
(2)组织管理
公司成立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指导委员会,公司总经理担任主任委员,由公司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担任具体负责,公司工程部、安设部、技术中心、物资部是具体的管理与控制部门,项目部是具体的执行和实施部门。
(3)绿色施工的实施举措
a.绿色施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这个阶段对绿色施工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要求做总体规划。实现绿色施工,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一是单独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内容包含《绿色施工导则》的要求的绿色施工方案的内容。二是考虑施工组织管理,目标设立,监督管理,宣传培训,考核评价。三是技术措施符合绿色施工。四是重视不同施工阶段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与管理。
b.对绿色施工目标进行量化,因地制宜统筹节材节能措施。
考虑西侧有高压电线杆,安全通道从中间留设,沿街综合楼中间有高支模900mm高的悬挑梁板,做好安全通道的设计方案至关重要。通过验算,改变用方钢或槽钢的原有设想,确立用双立管支撑及顶部钢管桁架支撑体系,达到了节材降本的目的,又便于混凝土泵车的进出。现场东北角,设立办公生活区域,在楼与楼之间设置钢筋,模板加工场。做好材料供应计划,保证衔接,减少临时周转区占用,充分利用已完成结构面堆放材料,并优化设置。
c.节水举措
现场所有水龙头全部采用节能水龙头,避免长流水现象,在现场设立两个用水收集池,冲洗车辆、混凝土泵等施工用水必须经过二次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使用。卫生间进水管用水利用施工现场的小河流水,采用自吸泵,排污管排入化粪池。
d.环保举措
施工道路全面硬化,定时洒水、压尘。在路的围墙一侧,设有明沟排水,排水沟上盖铁栅盖,并设有专用沉淀池,在进门口处分别设有冲洗汽车场地,清洁出场车辆轮胎,清理剩余混凝土和杂物,防止出场遗撤。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封土方及时进行覆盖或进行绿化,所有木工棚场作隔声处理,进行环境美化。
e.节材措施
充分利用彩钢板可拆卸的周转性建筑作为临时办公、生活区用房。原有拆除的旧砖用在临时道路中。围墙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钢管和彩钢板进行美化,沿街部分设计标准的支撑体系,以适合房地产广告宣传的配套围墙体系。结构施工期间,动态控制混凝土计划,减少浪费,钢材,木材专用场地集中加工。装饰材料、石材、玻璃等各种板材在工厂定制加工,不在现场加工。充分统计实际施工材料与预算材料的差异,加强损耗控制。
f.节能措施
现场照明除低压照明外,一律采用节能灯具,办公区和生活区分别安设节能空调和油汀,确保控制在26度左右。屋面外墙加强保温隔热,御冷防署,做好围护结构节点处理,降低热桥效应。施工配电,进行计量管理,均采用节能环保型施工设备。
g.资源节约与可再生利用
ⅰ.利用公司的推荐工艺,废钢筋焊接后形成可拆支架替代混凝土垫块。钢管脚手架部分采用租赁方式,减少一次性投资。ⅱ土方临时存放,再利用。充分计算挖土、回土用量,基坑西北角设置临时堆放区,用于基础回填及房心土回填,这不仅减少了部分土方的往返运输,而且回收再利用原土方,减少了施工弃土。
h.保安值守与电子眼监控相结合
工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在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分别设置了电子眼监控体系,使现场管理不出现盲区,避免了长明灯、长流水现象,个别农民工随地大小便得到了有效遏制。保安轮班值守更好了实现了防火防盗,进出人员安全,使得绿色施工实施起来更加井然有序。
5.应用经验与结论
绿色施工技术管理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运行、设备维修和竣工后场地的生态复原。绿色施工的重点在于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在于鼓励项目部不断探寻新的办法,促进绿色和文明施工的实现,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潮流,施工过程中能为人们提供健康、低耗、无害空间,又对环境危害降低到最低,诚然值得项目部倡导,当下绿色施工与安全文明工地的施工理念并不矛盾,经过对项目部实现“四节一环保”各种因素的分析,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研究了绿色施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了人员、工艺技术、现场条件等,结论是绿色施工是可行的。其不单提高了项目综合管理水平,也被当地建设行业列为标杆项目进行推介和观摩,同时满足了建设单位对质量、进度、安全的要求,也为项目部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2007
[2]吴涛,《建设工程项目经理执业导则》实施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张希黔,林琳,王军.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施工技术,2011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政策法规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will achieve target task when legislation which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bine with "economic incentive" and "force" the government will implement .
【key words】green building;evaluation system;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1. 引言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 〔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指出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城镇供热系统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建筑工业化,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该方案的出台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较多。如何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给我国现有法规政策的不足,并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制定,促进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措施
2.1 健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在建筑行业组织和协会的努力下,各种自成体系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相继出现,通过对绿色建筑节能效果、环境影响以及经济性能等指标的评估,为决策者和设计者提供依据。典型的评估标准如英国的《建筑环境评估法》(breeam)、美国的leed 以及加拿大等多国合作建立的《绿色建筑工具》(gbtool)等 [1]。这三个评估体系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完善且成功运作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是其他国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范本。这些评估体系都是非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第三方认证的形式以保持自身技术与管理上的权威性 [2]。
(2)美国的leed 评估体系是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
gbc)倡导制定的以自愿遵守为基础的国家标准,为新建商业建筑和现有建筑的改造提供了指导原则,其目的在于建立衡量绿色建筑的共同标准,促进建筑的整体设计,承认环境因素在建筑业中的重要地位,刺激绿色消费竞争,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良好效益的认识,实现建筑市场的根本变革。leed认证采用分级制度根据对下述六个方面的考虑分别评分:可持续选址开发、节约用水、能源和空气、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以及创新和设计程序。一个建筑项目的得分多少取决于满足以上各项技术要求的程度。
(3)《建筑环境评估法》(breeam)是同类评估方法中第一个成功的例子,由英国著名的建筑研究机构“建筑研究院”于1990 年推出,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成为此后许多国家制定本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范本和基础。美国的leed 就是在模仿该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欧洲其他国家及加拿大也是在受到该方法的启示后纷纷仿效才制定了各自的评估方法的 [3]。并根据该体系制定“能源之星”标识,针对取得“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和建筑物,进行节能补贴或减免税收。一些贷款机构为获得“能源之星”认证的建筑物提供低息抵押贷款和现金返还。
(4)gbtool是另外一个对建筑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的方法。该方法是一个通用的体系,使用时需要与本地情况及法规相结合。gbtool可以视作第二代的评估方法,从设计一开始就反映了存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的优先考虑、技术、建筑传统甚至是文化价值 [4]。欧盟许多国家都利用gbtool来完善本国的评估制度,包括英国使用的评估体系breeam。
(5)日本则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2001年在国土交通省的主导下开发了以环境效率为基础的建筑综合环境性能评价工具casbee,从建筑的规划、设计、材料的选择、建设、使用、改建到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环境负荷进行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 [5]。目前casbee 已成为日本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涵盖了日本所有建筑类型,被24个主管部门用于建筑性能管控,截止2012年3月,这些管理部门在网站上了8700条评价结果。
(6)此外,新加坡也设立了“绿色建筑标志系统”,是用以评价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和建筑性能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该“绿色标志”采用打分制将建筑分为了5个等级,分为不合格、认证合格、金奖、超金奖和白金奖。
(7)综观上述的几个评估体系,总体设置合理、指标条款、评分要求比较明确,简明实用,评估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实施中也十分重视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包括建造者的经济成本和使用者的利益两方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还设有专门的、独立于建设单位的第三方认证,从而使评估体系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2.2 以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及消费需求。
(1)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是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的关键,经济激励政策强调的是市场在解决绿色建筑发展问题中的作用。设计合理的政策激励机制通过税收调节、财政补贴等经济杠杆可以降低绿色建筑投资者的成本,调动绿色建筑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扩大市场需求。实践证明,只有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建筑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就。
(2)运用经济手段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鼓励和扶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在新加坡,在绿色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通过2000万新元奖金鼓励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和设计单位进行奖励,从2006年至2009年,共对102个绿色建筑项目进行扶持奖励,使得新加坡绿色建筑由最初的25个项目增长到367个项目,建筑面积由2.1万m2增长到15.3万m2。并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现阶段)提出了“绿色建筑额外建筑面积奖励计划”,其中,项目“绿色建筑标志”达到白金奖的可获得最高达2%的额外建筑面积(高于规划容积率),最高达5000m2。以此来鼓励私人发展商建造更高级的绿色建筑。同时,政府出资1亿元新币奖励对既有建筑能效运行进行显著改善的开发商和业主,提高开发商和业主参与度和积极性。另外,通过绿色建筑能效改造融资计划和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纳入房地产资产价值增量等激励措施,鼓励私人开发商开发更高效、更高等级的绿色建筑。通过以上措施的开展,新加坡绿色建筑由2009年的367个项目增长到2012年的1377个项目,建筑面积由2009年的15.3万m2增长到2012年的46.9万m2。
(3)同样,在日本也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如住房购买低息贷款。例如在川崎市自2006年10月起,住宅群需进行强制casbee评级方可进行广告宣传,并且川崎市银行会根据casbee评级结果,对b 以上的项目提供低于普通利率1.2%的低息贷款。住友信托银行也会根据casbee评级结果,提供比普通利率低0.8~1.2%的低息贷款。
(4)而在美国,许多州都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政府投资等多种形式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扶持 [6]。例如,北卡来罗纳州对商业建筑中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税收抵免;马里兰州对处于特殊地段,如棕色地块的建筑给予相应的税收抵免;佛罗里达州对建筑中使用的太阳能体系免除一定的销售和使用税;乔治亚州对生物质能产品提供免除销售和使用税;阿拉巴马州对生物质能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利息补贴等 [7]。另外,一些政府机构还向自愿遵守绿色建筑行业标准的建筑企业提供经济扶持。加拿大政府也对设计和建造能源效能较高的建筑的企业提供财政支持。例如,加拿大实施的“商业建筑激励计划”将会为较之传统设计提高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能效的企业提供最高达六万美元的财政支持。
2.3 以立法形式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许多国家在采取激励政策的同时,通过专门立法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实践。例如,新加坡在2008年4月根据《建筑管制法》,增加“建筑管制条例(建筑可持续性)”部分,该条例针对所有建筑面积超过2000m2的新建和重大改扩建的既有建筑应按照《建筑环境可持续规范》规定的方法达到绿色标志分数50分。之后,于2009年开始,对《建筑管制法》进行修订,将既有建筑改造时必须符合最新绿色标志最低要求纳入条例当中,同时规定中央空调系统必须进行3年1次的能耗审计,而对建筑业主也做出了规定,要求业主必须每年送呈能耗数据和建筑使用信息。
(2)同样,日本的立法体系也有较强的代表性,采取了基本立法和专门立法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制定了节能方面的基本法,还制定了一些专门针对建筑的立法。日本早在1979 年就颁布了《关于能源合理化使用的法律》并先后经历四次修改,不但对公共建筑有明确的节能指标要求,对民用住宅的节能也有相应的规定,要求新建、扩建或维修房屋的建设方、业主或使用者、管理者要想方设法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3)而在美国有些州和地方政府已经采纳了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专门立法,号召州或地方机构遵守可持续性指导原则。其中一些立法还通过设立经济激励机制鼓励私营公司采纳可持续性实践。少数一些城市也已经尝试通过立法为建筑可持续发展设定最低标准和义务,例如旧金山、西雅图和华盛顿等 [8]。俄勒冈州于2001年通过的《可持续发展法案》颇具代表性,该法不仅从立法上明确了“可持续性”的概念,还确立了该州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要求州政府及有关机构协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经验
3.1 我国的绿色建筑研究始于2001年,近年来发展较为快速,尤其是2005 年,由建设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重要部门共同召开的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充分显示政府对绿色建筑的重视和推动力。2006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2008年,10个项目获得中国绿色建筑认证。截止到2012年7月底,正式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达到488个,加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权的省市地方政府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总数估计超过600个。6年多时间,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数以平均每年300%的速度高速增长。
3.2 随着2013年1月1月6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中《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还对“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确。北京、重庆和武汉等一线城市也纷纷出台了强制推行绿色建筑制度的相关政策法规,这标志着我国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3.3 北京市政府先后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关于转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等部门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3]32号)》和《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其中,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工作重点放在“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居所”上,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绿色建筑规模达到3500万m2,实现公共机构单位面积能耗比2010年下降12%,同时打造一批住宅系统化集成应用示范, 2015年实现产业化住宅面积占当年新建住宅面积比重达30%。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中提出了“2015年当年建设的绿色建筑面积占当年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10%,“十二五”时期累计新建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向绿色园区扩展,重要功能性园区建成绿色低碳园区,园区建筑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在《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中提出4个主要目标:
(1)自2013年6月1日始,新建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2)“十二五”期间,各区县至少创建10个绿色生态示范区。(3)“十二五”期间,各区县至少创建10个5万平方米以上的绿色居住区。(4)新建项目中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二星及以上标准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应达到40%以上。另外,该方案中还提出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率先实现居住建筑节能75%的目标”。
3.4 重庆市2012年3月6日获得国家发改委《关于同意重庆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批复《重庆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十二五”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和发展非石化能源的目标。《通知》还要求“将重庆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城市。”另外,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要求,了《2013年建筑节能工作要点》,提出已发展绿色建筑为重点,用系统工程方法扎实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并《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注你》和《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将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评价的技术要求纳入新建建筑节能监管的全过程,自2013年起在主城区公共建筑中率先执行一星绿色建筑标准。此外,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规程》、《绿色建筑检测标准》、《绿色建筑建材评价标准》和《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导则》,修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形成涵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别建筑从设计、施工、验收到运营管理、评价全寿命周期的绿色标准体系。同时,着力推进政府规章《重庆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
3.5 而武汉市在2010年以市长令的形式颁布了《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试行办法》,现正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立法工作。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在全市全面禁止使用烧结实心砖,积极发展绿色新型建筑材料。
4. 结语
截止2012年底,我国评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742项,建筑面积7581.44万平方米,与 “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达到10亿平方米的目标相比差距显著。因此,必须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激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将成为完成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薛明等.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 [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3):25.
[2] 于一凡等.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j].上海环境科学,2009(1):8~9.
[3] 高升,艾军艳.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的国外经验借鉴 [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3~57.
[4] nils larsson,canadian green building strategies,20-21(2001) [db /ol].[ast visited feb.11,2009]
[5] 李积权.日本建筑节能对策 [j].福建建设科技,2009(3):20.
[6] charles j.kibert.policy instruments for a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 [j].j.land use & envtl.l.2002(17):379-393.
[7] melissa a.orien.theresa laughlin silver,climate change is heating up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j].wtr construction law,2008(28):36~37.
[8] timothy beatley. americanizing sustainability:place-based approaches to the global challenge [j].wm.&mary envtl.l.&pol'y rev.2002(27):217.
篇4
abstract: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urrent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aced with pattern backwardness and lack of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life cycle cost concepts, which make construction scheme optimization and selection confusion are put forward. next, the value engineering is used to green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life cycle cost factors of green building are clarified. then the construction schemes are optimized and selected via value engineering. finally, taking the example of green demonstration project of china - denmark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the application of value engineering theory in green construction is introduced.
关键词: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优选;价值工程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construction scheme optimization and selection;value engineering theory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50-04
0 引言
当下城市化进程加剧、基础建设量激增、节能减排及环境治理压力巨大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1]。然而,国内绿色施工大多采用传统方法,较少涉及绿色管理内容[2],并且在施工中缺少对绿色建筑全寿命期功能性和成本方面的考虑,致使绿色建筑各阶段的方案优化、选择比较混乱[3]。如此重要的管理内容必然要求有好的方法做支撑。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是通过经济技术的协同,对研究对象进行功能及成本分析,持续创新,旨在节省成本、提高价值的资源节约型管理技术和思想方法[4],在国际上已有60余年实践,其低投入高回报的优势在制造业、农业、科研、工程方面取得很好的应用。因此,结合绿色建筑特点,将价值工程应用于绿色施工方案优化与选择,可为提高绿色施工效率提供一种新思路。
1 绿色节能建筑施工管理研究现状
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是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前提下,在施工中做到“四节一环保”,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优化用能结构、降低环境负面影响,以人为本,保障人员安全健康的施工方式[5]。结合绿色施工定义及国内外的绿色施工文献[2,6,7],总结出绿色施工4个特点:
①以客户为中心,在满足传统目标的同时,考虑建筑的环境属性。绿色建筑的出发点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客户的需求,管理人员需要更多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偏好及施工过程对用户的影响,优先考虑环境属性,讲究与自然和谐相处。将环境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将不利影响转换为有利影响,不仅要交付一个舒适健康的内部空间,还要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最终追求“天人合一”的目标。
②最大限度利用被动式节能设计(passive design)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运营阶段需要尽量使用可再生的能源与自身的节能。可以在方案中提倡被动式建筑设计,通过建筑物本身收集、储蓄能量使得与周围环境形成自循环系统。被动式节能设计的方法有建筑朝向、保温、体形、遮阳、自然通风、采光等。另外在决策设计中也要合理利用光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③注重全局、全寿命期优化。绿色建筑从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直到筑物拆除过程中追求的是全寿命周期范围内的建筑收益最大化,是一种全局的优化,这种优化不仅仅是总成本最低,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采取技术经济措施,做到一次投入,全寿命期受益。
④重创新,提倡新技术、新材料、新器械的应用。绿色建筑是一个技术的集成体,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诸如能源优化、管线的优化、采光设计等的技术问题。这就需要利用多种先进技术、新材料及新器械,将同等单位的资源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发挥更大的效能。国内外实践中应用较好的技术方法有bim、采光技术、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
目前国内绿色施工多以传统的施工流程为基础,在应对绿色施工绿色节能、全寿命周期优化以及持续创新的特点时显得有些欠缺。选取国内外文献[8,9]及绿色建筑施工案例包括:北京某奥运场馆、深圳市康沃工业园、钦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等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业主一般采用平行承发包的方式招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各方目标不一致,缺乏统一的绿色建筑成本节约目标和经济技术分析方法,致使很多勘察阶段的问题暴露在设计、施工、运营中,会增加返工补救措施,加之绿色节能指标和全寿命周期成本考虑不足,造成前期的方案优化、选择比较混乱,给后期的运营维护增添很大负担。因此,对绿色建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是很有必要的。
2 价值工程在施工方案优化中的应用
目前绿色建筑施工与绿色建筑的需求不匹配,可以将施工流程向全寿命周期延伸,并考虑绿色功能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均衡。鉴于价值工程强大的成本、功能分析,新方案创造及评估的作用,可从全寿命期的角度给出功能定义和成本的主要因素,确定绿色建筑的节能对象以及改进规划、设计、施工及维管等方案选择与改进,实现多目标约束下均衡、优化绿色管理内容。本文将价值工程方法引入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2.1 价值工程的原理
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它是功能与实现这一功能所耗成本的比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v=f/c(1)
其中:v 表示价值系数,f 表示功能系数, c表示成本系数。这一公式使功能和成本变成相互可比的数值,可以衡量工程、材料、构件等的功能与成本匹配问题,从而取得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一般存在5条提高价值的途径,见表1。
2.2 价值工程在绿色施工方案优化应用
价值工程的主要思想是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安排以获得最大价值,主旨是抓住和利用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整合技术与经济手段,系统地解决问题和矛盾。因此,价值工程在绿色施工中主要用途有两方面:挑选出价值高、意义重大的问题,予以改进提升和方案比较、优选。其流程为:
①确定研究对象。在价值工程基础上常用的方法有abc法和比较法而比较法,两种方法对比见表2。
②全勖周期功能指标及成本指标定义。在确定研究对象之后,进行功能定义和成本分析。参照leed标准[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1]以及实践经验总结绿色建筑研究对象的功能的主要内容,见表3。价值工程理论一般将功能分为:基本功能、附属功能、上位功能以及假设功能[12],基本功能关注的是使用价值和功能价值,即该产品能做什么;附属功能一般是辅助作用,一般是外观设计,关注的是产品还有其他什么功能;后两种功能超出产品本身,一般不在功能分析里讨论。
全寿命周期成本一般包括:初期投入成本和后期的维护运营成本[4]。细化来看初期成本包括:直接费(原材料费用、人工费、设备费用)、间接费、税金等;后期的运营费包括:管理费、燃料动力费、大修费、定期维护保养费、拆除回收费等。
③恶劣环境下样品试验。由于建筑物的绿色特性,在设计施工中常常会用到一些新材料、构件,此时需进行样品加工、交检,经检验员对样品进行恶劣环境下如高温曝晒、干燥、潮湿、酸碱等环境下试验,由质监员根据样品的性能指标做最终评审,并记录各项实验指标。
④价值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价值分析,可以有效地避免功能过剩和功能不足。在计算价值系数时,需要进行功能分析确定f,成本计算确定c。
对于功能系数,首先根据功能定义,在试验中确定指标的大小,然后通过专家评判确定指标所占权重,最后计算功能系数,假设研究对象包含n个功能指标,为x1,x2,…xi…,对应的权重为w1,w2,…wi…则:
对于成本系数,需要先收集影响指标,然后确定指标大小以及所占权重,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无量纲数据,最后计算成本系数c:
c=c前期 c维护(6)
其中,c代表成本系数,c前期代表初期投入的成本,c维护为后期运营维护的成本,成本系数也是无量纲数据。结合式(1)、式(2)、式(3)、式(4)(或式(5))及式(6)可以计算各方案的价值系数,然后对价值量进行分析。
⑤方案评价及选择。依据样品试验以及所求的价值系数,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已有方案进行价值提升或者对于新方案进行优选。
3 案例应用
3.1 工程概况
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绿色示范工程为丹麦全额捐建,是其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科研教育建设项目,面积10865.48m2,工程造价为9310万元,由中铁建工集团总承包,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leed的绿色施工要求,项目部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精心策划,科学组织绿色施工。工程集科研教育、教学、公寓于一体的综合性微能耗建筑,工程以其节能低耗环保而被称为“会呼吸的建筑”。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出发,在策划阶段初期就介入项目论证,参与了建筑策划、设计、施工等过程,应用价值工程进行关键问题改进优化和新技术、材料、机械等方案优选。在策划阶段将价值工程方法应用到高价值方案的审核;在设计阶段大到主体和各绿色方案,小到各单项工程、构件的对比,方案的优化与选择,如采光、通风被动式节能方案优化;在施工阶段可以将价值工程应用到绿色材料、新技术工艺的选用,通过对比,试制,确定可行方案以及选取关键主要的节能对象予以方案改进,比如天花吊顶材料、tabs管等材料选取,编织状耐候钢遮阳板施工工艺优化等。在之后的运营维护阶段,价值工程还可以用于运营维护方案的优化以及关键故障的维修。以下对价值工程在天花吊顶方案优选的应用做重点介绍。
3.2 价值工程在天花吊顶绿色材料方案选择的应用
天花吊顶施工方案根据丹麦设计风格及其设计特点、工艺要求、使用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及深化改进。最初有芍址桨福悍桨1为木制天花,材料为松木聚合件,松木的生长周期长、木材的质地柔韧,而且本身的阴阳色分布均匀,美观、环保;方案2是竹天花,材料为南方的毛竹,利用竹材本身,做简单处理,其中竹材繁殖能力强、速度快、直径小、壁薄、木质素、纤维素组成特殊。以下对价值工程在两种方案中对比选优进行阐述:
3.2.1 圆形木桶天花功能系数计算
天花吊顶是一种特殊的装饰结构,包含诸多功能属性。借鉴文献[13,14]及实践中材料选择所用的功能标准,选取了f1到f9的功能指标,其中,f1到f7为基本功能,f8,f9为附属功能。通过对业主、项目部、设计部门以及供货商代表进行调查,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功能满意程度进行打分,见表4;然后确认各功能的重要性系数,如表5;结合表4与表5的内容,对应相乘得表6功能得分。
根据式(2)求得:方案1的功能系数f1=8.35;方案2的功能系数f2=6.88。
归一化后:f1=0.548,f2=0.452。
从方案功能系数得分上看方案1要比方案2得分高,但从功能构成上看,方案1松木天花在环保、绿色及节能属性上不如竹天花,这和竹制天花是原竹加工,而松木天花是经过聚合加工有关,然而这也导致在其余属性上竹天花不如松木天花;从功能指标重要性上看,项目参与方认为材料的稳定性是最重要的,整体性、防火、防潮以及施工简易程度上也是比较重要的,竹天花选材使用的是南方的毛竹,对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应性不如松木,容易开裂,导致其在稳定性和整体性方面得分较低,同时,竹天花生产加工厂商少,属于定制产品,货源供应不充足,也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3.2.2 圆形木桶天花成本系数计算
在充分考虑了方案1与方案2的材料成本、运输成本、施工成本以及运维保养成本后,采用竹天花的单位成本要高于圆形木桶天花,两方案的成本系数为:c1=0.429,c2=0.571。
3.2.3 圆形木桶天花价值功能系数计算
根据式(1)可求得:v1=f1/c1=0.548/0.429=1.279;
v2=f2/c2=0.452/0.571=0.791。
根据价值工程原理,方案1的价值系数大于1,说明各项功能重要程度要大于成本;方案2的价值系数小于1,说明成本的重要程度是高于功能。从两方案的实际成本以及项目利益相关方对两方案功能的评价上可以看出松木圆形木桶天花方案价格和功能上都要胜出,为物优价廉的材料,因此在施工中选用方案1。图1为天花吊顶的情况,图1(左)为吊顶的装饰效果图,图1(中)为天花单元的效果图,图1(右)为所选松木天花圆筒组件的实物图。
4 结语
梳理了绿色节能建筑施工特点,明确了当前绿色建筑施工对从全寿命周期的功能设计和成本考虑方面的不足;从绿色建筑施工特点出发,将价值工程引入到传统施工中,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选择;通过在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绿色示范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对绿色施工方案优选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对其他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绿色节能建筑施工的管理模式,施工的进度、费用、信息、风险的协同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等,从而提高绿色节能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做好示范先导作用,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肖绪文,冯大阔.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j].施工技术,2013,42(1):12-15.
[2]n w, y y h, j h z, et al. elementary introduction to the green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 whole process[j]. physics procedia, 2012: 1081-1085.
[3]何小雨,王佳杰.价值工程在绿色施工方案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6,24(1):44-48.
[4]付建兵,邱菀华,易卫平.价值工程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中国能源,2006,28(6):14-16.
[5]鲁荣利.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0(03):104-107.
[6]hwang b g, ng w j. project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green construction: overcoming challenges[j]. 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2013, 41(2):87-103.
[7]lockwood c. building the green wa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6, 84(6):129.
[8]wu p, low s p. project management and green buildings: lessons from the rating systems[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0,136(2):64-70.
[9]薄卫彪,周明.常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项目中应用的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1):46-49.
[10]张志勇,姜涌.从生态设计的角度解读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以casbee、leed、gobas为例[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4):29-33.
[1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2]斯图尔特.价值工程方法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绿色交通,交通规划,出行结构优化,高密度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小汽车的普及,现代都市受到城市无序蔓延、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困扰,带来了巨大的直接和隐性经济损失。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迫切要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发展绿色交通,是目前大城市尤其是高密度开发区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 [1] 。而首钢位于中国最大、最繁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其开发密度高,过境和自身交通产生吸引量较大,只有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转变交通结构,构建绿色高效的一体化现代交通才能满足其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绿色交通将从根本上缓解因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多重矛盾,建立一个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综合交通体系,还城市一片蓝天,也为未来留下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绿色交通包含政策、投资、环境、工程、管理、规划、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交通规划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对绿色交通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绿色交通规划意义深远。
1概述
1.1 绿色交通概念
1994年,chris bradshaw 提出绿色交通体系,将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单人驾驶的自用车[2]。对于我国来说,可分为: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交通、出租车、私人机动车、货车与客运空运、摩托车。
结合当下国内城镇化和城市交通特点,笔者认为现阶段的绿色交通其内容和含义已与原始的概念有很大区别,最显著特征就是须要保证绿色交通的“三位一体”,才能在中国这个经济、人口、城市等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实现:它是一种理念,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2];也是一个实践目标,为人们描绘了健康、宜人、和谐的理想的交通蓝图;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多个子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构成。
1.2内涵
绿色交通的内涵为:交通与环境、未来、社会、资源的协和[3]。
这与“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诉求是一致的,突出交通规划中“人”的核心地位,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3 规划原则
基于绿色交通的理念,在交通规划战略或方案制定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a、以人为本; b、平等性原则;c、协调性; d、高效便捷; e、多元性; f、阶段性。
2 绿色交通规划的对策和规划内容
2.1规划框架
绿色交通彻底改变以机动车出行需求为主导的规划思想,注重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提高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引导小汽车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提出绿色交通规划框架如图2-1所示。
图2-1 绿色交通规划框架
2.2 土地利用
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交通与土地的关系,从交通的缘起根本性地解决交通问题,其有两个重点:
土地的混合利用
包括城市组团的混合利用,同一组团、同一地块,乃至同一座建筑的混合利用,注重功能搭配和职住平衡,减少功能区集聚和不同功能区分散布局造成的大量交通流动,是消除现代都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性措施;
优化土地开发的强度政策
发展以公交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政策(tod):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及大容量的优势,促进土地集约使用,增强公共交通的服务性和竞争力。
2.3 出行结构优化
通过政策倾斜、规划设计、引导改变出行选择的优先级,促使人们出行向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转移,形成绿色出行优先的出行结构,如图2-2所示。
图2-2 交通工具的优先级与碳排放
2.3.1 建立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是推进出行结构转变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未来交通出行中处于主体地位,它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它的承载能力、服务范围、便利性和出行效率决定了其在各交通方式中的竞争力,对居民出行结构向绿色交通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
全面推进公交优先策略,在政策倾向和支持、规划理念、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突出公交的地位;
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公交系统,注重整体布局优化,尤其要重点处理基于轨道交通的公交规划;
轨道交通的规划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倾斜,保障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先导性;
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尤其是与慢行交通的衔接,大幅减少整个出行链的时间;
加强公交枢纽设计,实现多方式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4];
提高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交设施的作用;
在城市规划的各阶段首先保障公交用地的预留。
2.3.2 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改变人们以小汽车为主的出行观念,构建一个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打造社会自然环境与“人”相融合的活力聚集城市。它的主要内容为:
以人为本,改善慢行环境;
构建慢行网络,为慢行提供足够的空间资源。
积极推行公交 自行车(b r)换乘系统,将轨道交通或其他大容量公交系统的远距离快速输送和自行车的近距离良好的可达性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步行网络地上、地下全覆盖,减少人车冲突,提高人行系统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结合地铁、地下商业、地面过街设施、地上建筑连廊、空中花园等建立一个步行无所不在,无处不达的立体步行网络;
2.3.3 低碳、环保、高效的机动车出行
对机动车的发展和使用进行有效调控,引导机动车的合理、有度发展,但不是排斥机动车的出行,而是追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和谐发展,平衡道路、空间等交通资源的分配。因此,机动车的绿色低碳和高效性也是绿色交通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适当的机动车道供给水平;
采取适当的停车管理与控制手段;
保障慢行交通的用地和空间供给;
积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推行新型机动车出行方式等。
2.4 绿色交通工具和燃料
交通工具是交通出行绿色化最直接的因素,是绿色交通工具的推广和普及,除了需要新能源科技的发展外,还需要相关部门和人们长期的努力,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重视相关的配套设施。
考虑到技术成熟等因素,近期推荐发展燃气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远期推广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辆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应当指出的是即使所有车辆能够达到理想的耗能和排放标准,也不能独立支撑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土地优化和绿色交通结构的转变依然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
3 北京首钢商务区绿色交通规划实践
3.1 项目概述
项目位于北京市西部边缘地带,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约为800万平方米,含办公、住宅、商业、酒店等多种业态。功能布局如图3-1所示。
图3-1 项目功能布局图
3.2 绿色交通规划建议方案
(1)土地利用优化
充分考虑了空间布局调整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在地铁站点覆盖500米范围内高强度开发,覆盖范围外限制开发规模,这样有利于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和提高出行效率,提升土地价值。组团、地块、建筑内部混合性土地开发大大减少出行需求。
上述土地建议在与城市设计相互反馈、优化后,成为其设计的基础。
(2)路网方案
由于位于城市边缘地区,需要维持一定的机动化水平,以方便居民;但是在绿色交通战略中,未来的道路网仅提供能够满足项目绿色交通建议的方式划分下的机动车出行需求。
项目用地呈长条形,对外联系以纵向为主,其界面相对开放,为其提供良好的天然条件;永定河附近商业、综合用地亲水需求高,现状向河边放射线不足。
因此,建议路网规划注意增强对外联系,加密纵向道路密度,加密对永定河放射线路,提高内部道路连通性,注重道路均质化和能耗最小化,增强内部道路微循环系统。路网建议方案为如图3-2所示。
图3-2 建议路网方案
改善后道路密度达9.0公里/平方公里,相比上位规划7.68公里/平方公里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支路的比例为0.28:1:2.2:3.5,除西北及东南分别的遗址保护和大型住宅区外,路网结构及级配合理[5]。
(3)公共交通
重新梳理公共交通网络,建立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架,普通公交、接驳巴士为补充的公交线网体系;并根据该区域特点设立班车,为功能区提供高可达性的公交服务;同时增设部分支线公交在社区、支路运行。
对轨道线在项目内部的线位微调,以适应土地利用的改变;同时分别增设站点与客运铁路、地下快速轨道线形成换乘枢纽。
为解决项目中心线两侧地区的公交服务不足的状况,设内部电车线和2条内部接驳线,接驳轨道站点与周边区域,方便内部组团间的联系,对3个高密度开发的区域及沿河开发带进行了有效串联。
(4)慢行交通
按照绿色交通的对策和原则,自行车系统共分五个层次:
绿化自行车道--区域自行车主干道,依绿化带、景观公园等设置,绿化、景观条件好,适宜交通和休闲双重功能;
沿河休闲健身自行车道--沿永定河综合休闲慢行带设置,与多种休闲娱乐设施结合,具有休闲、健身、娱乐等复合功能;
功能性自行车道--区域自行车交通性干道,主要为日常出行、接驳地铁、轻轨、公交站点服务,以实现其交通功能为主;
景观性自行车道--设计规避石景山路机动化,为展示石景山路和首钢的文化、景观服务,从另一个角度连接永定河东西两岸。
图3-3 建议自行车网络方案
在此基础上,设立多个自行车停车场,以满足接驳地铁,服务于办公、商业等人流聚集区。
行人系统在绿色交通对策指导下,针对不同的路段设立不同功能的步行空间,比如在河边设立绿色休闲带,在商业区设立了集人行、商业、娱乐于一体的活力步行区,在绿化公园附近设绿色步行走廊等,一切皆为实现绿色和谐的交通体系和城市空间服务。
4 结论
绿色交通是以满足城市发展为前提,确保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是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交通规划是实现绿色交通的有效保障。本文提出实现绿色交通规划的框架和对策,并以北京首钢商务区为例,进行了绿色交通规划的实例研究,以期为实施绿色交通规划实践项目提供借鉴,也为绿色交通规划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宋新生.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建设“和谐交通”社会的必由之路[j]交通标准化, 2006,(6).
[2] 杨晓光等.南宁市“中国绿城”建设规划研究专题报告之六—绿色交通[c].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所.2001, (2)
[3] 宋新生.城市绿色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6,(04).
篇6
一、目标任务和标准要求
目标任务: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年“绿色乡镇”创建任务,年创建单位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水平,使我区乡镇绿量大幅度增加,绿化档次和水准明显提高,风景名胜区的基础建设步伐加快,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得到进一步保护,景区安全等各项管理日趋规范,乡镇公园绿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标准要求:
1、乡镇规划区范围内有一座公园,公园绿化面积占陆地总面积为70%以上,能够满足群众休息、观赏及文化活动的需要。
2、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8.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5.5平方米以上。
3、乡镇建成区道路、乡镇住宅集中区及各单位庭院绿化美化,房前屋后种植乡土植物。
4、江、河、湖等水体沿岸绿化及沿街护坡挡墙垂直绿化。
5、乡镇历史文化保护措施有力,注重文物古迹及所处环境保护、古树名木保护。
6、乡镇环境建设与管理到位,镇容镇貌整洁美观,垃圾收集处理有序;乡镇各项环保监测指标合格,大气、水环境良好。
7、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档案资料分类整理、内容齐全。
具体工作参照《省绿色乡镇标准》和《省绿色乡镇验收考评表》执行。
二、工作步骤
创建“绿色乡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方案(~2012年)的通知》要求和职责分工,“绿色乡镇”创建工作由区建设局牵头协调落实并负责指导“绿色乡镇”规划编制工作。为确保全区“绿色乡镇”创建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区创建“绿色乡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建设局。各“绿色乡镇”创建单位要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绿色乡镇”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镇长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绿色乡镇”创建单位要区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于年月20日前报送区“绿色乡镇”创建办。
2、科学编制规划。一要注重规划的整体性。要加快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修编)工作,已完成乡镇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或已完成的乡镇总体规划有绿地系统规划章节,纳入乡镇总体规划统一实施。二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根据各乡镇的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等特点,合理分布绿地,科学配置植物种类,统筹考虑乡镇绿化建设。要按照《省绿色乡镇标准》,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乡镇公园、水体沿岸、建成区道路、住宅集中区、单位庭院等创建区域的具置和范围,做好一次性规划布点,分阶段实施。三要注重规划的长远性。注重品位,提高绿色建设档次,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型绿化。四要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因地制宜,全面实施平面和立体绿化。能绿则绿,规划建绿,见缝插绿,镇中映绿,路旁植绿,拆墙透绿,环镇建绿,拆违建绿。五要注重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不得随意改作它用,更不能随意进行新的经营性开发建设,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要按规定的绿地指标,与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原已建成的绿地,如被违规占用、挪用和改变用途的要限期整改到位,确保“开发一片,绿化一片”。
3、落实责任主体。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规划设计、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协调管理、政策落实等工作,确保“绿色乡镇”创建有序、有力、有效推进。要认真总结年第一批“绿色乡镇”创建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基本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督促指导第二批“绿色乡镇”创建单位制定年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推动工作落实到实处。各“绿色乡镇”创建单位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进一步细化创建工作,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奖惩,做到管种管护管活,见苗见树见绿。
4、打造绿色精品。一要按照“四绿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珍贵化、色彩季节化、林分高质化、效益最大化”要求,认真做好造林绿化规划,积极开展乡镇绿化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绿化覆盖率。二要注重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突出自然山水及田园风光特色,因地制宜确定植物种植结构,采用的绿化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乔灌花草合理配置,加强养护管理,塑造绿化精品。乡镇公园绿化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绿地养护管理良好,能够满足群众休息、观赏及文化活动的需要。三要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建筑和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的保护,要把各地特有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绿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文化与绿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化特色。四要按照绿化总体目标、分年度、季节对绿化任务进行分解,划分时段,适时造林,保持各乡镇园林绿化指标的逐年增长。
5、全程严格监管。一要强化技术指导。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城镇绿化工程建设工作的监管和技术指导,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对绿化建设工程开展跟踪反馈、查遗补漏、检查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二要强化督促检查。各责任部门要加强对“绿色乡镇”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建立和完善督导制度,推行领导挂钩、对口帮扶等措施,指导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要建立每旬通报、逐月考核、半年督查和年终考评制度,确保创建活动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和互评活动,及时纠正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态势。三要强化考评问责。为确保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各乡镇要在年底前对本乡镇绿化建设项目、指标完成、“绿色乡镇”创建工作等情况进行自评,年底由区建设局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对辖区内的“绿色乡镇”年度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成效明显、任务完成好、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不好、效果差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问责。同时,要做好迎接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考评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四要强化信息报送。建立项目旬报、月报制度是省、市绿化委的硬性要求,各创建单位要按照要求指定专人负责,建立畅通的信息报关渠道,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把信息报送工作纳入考评内容。
三、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绿色乡镇”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涉及面广。各单位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促的工作机制。要落实工作责任制,按属地分管原则抓好落实。
2、用活政策,加大投入。要加大对创建“绿色乡镇”的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渠道。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实行项目与政策的捆绑,多途径争取国家、省和市专项资金支持。各创建单位要用活用好省出台的鼓励加快造林绿化的12条扶持政策,统筹安排各级补助的绿化经费。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城乡绿化市场机制,把城镇绿化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各种主体参与,推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
3、履职尽责,优化服务。区直各有关单位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改进服务方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要依法依规及时给造林经营者颁发林权证,充分调动各界积极性。要扩大小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扶持更多的农民参与造林绿化。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绿色施工
一、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首先,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要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应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应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打破传统施工管理模式,整体把握和研究管理中的各项影响因素,并逐一进行分析,突出创新,找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其次,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残酷。这种市场环境奠定了创新在建筑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地位,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成本控制、质量管理、进度控制上突出创新,初步实现建筑企业制定的目标,以此使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再次,是建筑施工企业谋求发展的时代要求。为了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应不断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改革,在施工管理中寻求新方法、新路径、新思维;最后,是建筑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
二、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应重视管理创新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措施,逐渐缩小与国际建筑市场的差距。加大软、硬件方面投入,注重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突破传统管理理念束缚,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机制,并在其中不断融入新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更好的应对挑战提供保障。
(一)管理机制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需要有完备的管理机制做支撑,因此施工管理应紧跟建筑市场发展步伐,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施工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给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管理机制的创新应在保证施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从容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保证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手段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满足市场发展需要仅仅依靠管理方面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未来建筑市场的发展还应注重寻求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实现施工管理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水平,这就需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摒弃原来落后的管理技术,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注重在新设备、新技术方面的投入,尤其重视新材料的应用,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技术含量,以此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绿色施工概念
绿色施工是建筑行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符合未来环保要求,即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级的前提下,通过运用新技术进行科学的施工管理,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做到节能、节地、节材、节水以及环境保护。另外,绿色施工还强调保证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从而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相结合的新的施工方式。
四、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中强调新技术的运用,以此保证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这足以说明绿色施工管理在绿色施工中处于重要地位。绿色施工管理包含层面较广,主要有组织、规划、实施、人员安全与健康以及评价管理,下面重点探讨绿色施工管理的具体实施。
(一)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首先设计和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绿色施工目标和管理制度,从而使施工整体任务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支配下,建筑参建各方都能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保证绿色施工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首先,建立两级绿色施工管理机构,一级机构包括施工单位、建立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二级机构主要指施工单位成立的负责管理的机构,例如绿色施工管理小组等。这两级施工管理机构全权负责整体绿色施工管理工作,两级机构的第一责任人应分别由施工和建设单位项目经理担当。各级机构应挑选综合素质高的人员负责处理分项任务和协调。
其次,施工过程中,明确划分不同单位的管理任务。准确掌握各项任务具体负责的单位和部门,为提高管理效率,避免施工出现错误,监督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从而及时协调单位间的施工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建立有效的内外信息传递机制,使施工单位各部门准确把握外部政策变化及项目内绿色施工的整体情况。
(二)规划管理
规划管理,负责制定和执行总体的方案及具体施工方案,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落实绿色施工各项要求,以达到绿色施工目标要求。
首先,编制总体管理方案。总体管理方案编制质量关系着实际的管理效果,因此应注重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管理方案中,并兼顾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以保证总体方案的顺利实施。首先,要求实际编制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将详细、真实的有关绿色施工资料提供给设计、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编制招标文件时应明确绿色施工的目标要求,提供涉及施工项目各方面的支持,同时还负责不同单位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其次,设计单位应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综合机电设备、装修、土建等各方面内容,使其形成一个便于管理的整体,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正式开工前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底,使其充分把握施工要实现的目标和意图。同时,监理单位应负起责任,认真审查和监督绿色施工任务的具体落实情况,保证其施工单位按照设计目标要求进行施工。
其次,编制具体施工方案。根据建筑工程任务将总体施工方案进行细分,编制时应注意准确把握以下内容:首先,应将施工中涉及的材料使用、资源节约等进行量化,通过明确的数值表现出来。其次,在满足总体方案要求前提下,详细列出不同施工阶段应注意的具体控制要求。列出绿色施工具体控制措施,例如节地措施、节材措施等,同时还应列出能够反映绿色管理的内容。
(三)实施管理
实施管理是绿色施工方案的具体落实,因此应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保证其满足绿色施工方案的要求。施工管理主要包括对绿色施工目标的控制和施工现场管理两方面内容。
1.绿色施工目标控制
首先可以将绿色施工目标进行分解,按照具体施工要求划分绿色施工目标,并将其划分成不同的阶段进行施工,注重绿色施工策划目标在实际施工中的体现,以此对施工中的目标进行控制。其次,建筑工程建设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为了实现绿色施工目标,应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控,收集现场工程实测数据和各项参数,定期将其与绿色施工目标规定的内容进行对比,出现偏差应认真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同时还应加强对施工整个环节的控制,包括材料采购、施工策划和准备等环节。
2.现场施工管理
现场施工是建设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阶段,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体绿色施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绿色施工现场管理包含准确把握绿色控制要点、制定管理计划、制定专项管理措施、监督实施四方面内容,其中把握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的最根本任务是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施工的每个细节的绿色施工控制目标,尤其对项目重、难点部分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大力宣传绿色施工控制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绿色施工环境,使施工人员自觉规范施工行为,满足绿色施工目标要求;明确不同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使其准确掌握外界与现场,以及管理成员之间的交流途径和方式;并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专项管理措施,通过培训、定期举行技术交流大会等措施总结施工管理经验,提升一线施工管理的管理技能;认真监督施工过程,保证绿色施工控制要点落实到位。
篇8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城区 绿色规划 绿色建设 运营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4.06.00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但是,快速城镇化却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新城市建设必须以人口密度、产出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科学合理编制规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建设标准过度超前;应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保障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1]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绿色生态城市概念辨析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resource environmental bear capacity),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包含了资源、环境要素的综合承载力概念。
任何一个系统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同样,一个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也是有限的。超过这个承载力,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城市病”。所谓的“城市病”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交通拥堵、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社会问题。“城市病”的出现拉响了资源环境承载力风险预警。[2]
(二)绿色生态城市
绿色生态城市是指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中,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控制总量提高效率。总之,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秉承“以承载力定发展、以承载力促发展”的理念,根据城市自身资源环境承载力来确定城市建设规模,求特色而不贪大,求宜居而不盲目扩张。
2013年,国家住建部在《“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市发展规划》文件中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以及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市示范建设的具体目标。随后,各地方省市纷纷出台地方绿色行动方案来指导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国家和地方省市的行动证明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病”。
二、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策略
增强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管理策略,如建立科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决策机制、补偿机制、优化机制、合作机制和评估制度,从政策管理方面来提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另一方面是实施技术,本文以绿色生态城市创建为抓手,以提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目标,重点阐述城市在绿色规划、绿色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需要的绿色生态技术策略。[3,4]
(一)增强资源承载力的管理策略
1.构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制定土地、水、能源、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条例;明确资源环境保护开发的法律责任边界,制定科学决策程序;完善科学决策组织机制,建立地方资源环境决策委员会制度;建立专家智囊团队,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2.建立资源环境平衡补偿机制
创新土地管理模式。推动低效存量土地功能更新与置换,建立可建设用地指标的空间交易制度;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通过税费调整等调控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生态受益区向生态保护区提供经济补偿的方法;建立环境权益交易中心,环境治理项目可采用“招挂拍”方式对外开放。
3.统筹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利用
优化资源承载力内部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破解资源环境瓶颈;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创新,使产业结构向科技化、信息化转变;推广资源重复使用与再生,加大对节能降耗、能源替代等新技术的研发、投资、补助和贷款支持力度;统筹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资源环境开发利用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4.开展资源环境保护开发利用的区域合作机制
在承载力上开启大循环思路,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为原则,构建区域发展分工协作、利益协调机制;开展环境保护的区域合作机制,成立区域环境保护治理各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完善区域合作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区域协作环境保护与治理常态化、固定化。[5]
5.建立资源环境治理水平与效率成效评估制度
对资源环境治理水平与效率进行考核。政府部门列入资源环保社会征信体系考量范围,将提升资源承载力目标列入领导实绩考核中,建立资源承载力风险评估制度,推动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形成承载力预警系统。
(二)增加承载力的绿色生态城市创建策略
资源条件既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开发利用创新生态技术,可为绿色生态的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1.生态规划
一部好规划可以改善和提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加城市竞争的资本,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要强调规划之前的协同性,确保可操作性,真正成为城市建设的纲领和依据。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实施的核心与基础,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
(1)项目定位策划:生态城市定位是整个生态城市建设迈出的第一步,一个具备现实可操作性和饱满想象力的城市定位,将决定该生态城市建成的水平,也是其对外宣传的特色口号。生态城市定位必须立足于城市的资源、环境、人文以及发展定位等因素。
(2)指标体系构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是度量、描述、判定、评价和预测本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有效工具,调研国内外低碳建设案例、评价标准及国内低碳生态政策,综合参考区域绿色生态相关政策、气候特征,以及项目的上位规划,通过借鉴、对比、优化等研究分析工作,构建既突出项目特点、又满足国家绿色生态建设要求的绿色生态指标体系,用以指导和控制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和管理,保障区域的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如图2所示)。
(3)绿色生态规划:在生态规划理念的指引下,以绿色生态指标体系为目标,基于对商务规划的绿色生态分析,编制包括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低碳能源、水资源综合利用、固废处置、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项规划,指导和保证项目绿色生态建设指标在规划阶段的分解落实。
2.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阶段为实施操作层面的内容,将规划阶段工作内容落实到实际的开发建设中。主要包括通过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南、建设导则和其他相关技术文件要求,以支撑建设单位对生态建设要求的落实,保证项目的落地与实施。同时希望能够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1)建设管控:建设管控是绿色生态城市能够建成实施的重要保障。该部分工作主要由三方完成,承担建设的二级开发企业负责设计、施工建设等事项,第三方监管机构则对其技术指标进行审查,再由政府职能部门对各阶段的审查进行批复,最终保证各项建设工作有序、保质、安全的完成。管控模式如图3所示。
(2)生态建设导则:针对绿色生态指标的不同落实主体,将建设技术导则分为绿色城市建设导则与绿色建筑建设导则,分别对一级开发企业和二级开发企业的绿色开发在技术层面进行指导,以指标体系为建设目标,针对指标内容分别从标准条文、条文说明及实施要点等内容展开描述,确保指标的技术可行。
(3)绿色生态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根据项目特点、所处自然资源及气候条件、开发主体的经济实力、市政设施和当地政策等,梳理出适宜生态城市的技术措施,为最终建成绿色生态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3.运营维护
运营维护阶段是生态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包括生态城市运营和生态城市维护两部分。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挥园区的技术优势,探索建立专业化的运行管理服务机构,搭建实时在线的信息监管系统平台以对园区生态进行监控。
三、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后世博园区是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地,是上海“十二五”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物质和文化底蕴,在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发展模式上有很好的自然人文条件。规划用地为5.28平方公里,建筑总开发量约为66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面积约为540万平方米。项目前期工作已对园区市政能源供给量、交通现状、环境现状等资源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且考察了全区内可再生能源潜力,以对园区内资源承载力有定量的结论,为接下来的生态规划工作铺垫。目前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标体系构建
遵循国家政策规定,结合控规,考虑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及资源环境条件,同时与园区规划建设目标相一致,在确定的碳减排总体目标基础上,对承担减碳任务的项目进行详细分解,制定了13个指标层、27个指标项的城区建设指标体系,对指标项逐项解释,并按园区片区实施分解。
(二)园区相关规划编制
由三部分组成:1.园区结构规划,通过土地规划形成园区的功能结构强调以核心功能为引导,完善配套功能,并塑造与主体功能相适应的各具特色的空间环境;2.详细规划,基于园区地块完成地块详细规划,突出各地块功能、生态方面的特色;3.专项规划,世博园区编制了包括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和低碳市政的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了能源、建筑、交通和市政方面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实指标体系中指标项的目标值,并提供了各专项规划的空间布局和技术策略。各专项规划空间布局如图4所示。
(三)资金管理措施
为了使有限的市级财政资金切实可行地用于世博园区绿色建筑建设,避免漏用、滥用、挪用或其他不正确的使用行为发生,需加强对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从项目启动前期、中期和后期各个阶段对专项资金进行全过程控制,通过事前论证、事中检查、事后评估审计等手段,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人炸式的增长给城市建设及城市资源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探索实践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非常迫切。目前,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城市发展模式能像绿色生态城市这样存在如此普遍的共识,它必然是中国乃至世界城市的道路选择。
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对我国城市发展来说还是任重道远,国内绿色生态城市模式大多停留在提出生态发展目标和理念的理论的概念层面上,具体的实践尚在进行。但只有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不断总结,科学的理论再指导建设实践,绿色生态城市道路才能越走越远。
说明:本文系上海市科委项目“世博园区后续低碳、绿色、节能综合开发与改造研究”(课题编号:11dz1201502)。
参考文献:
[1]李旭,刘炎.低碳、生态、绿色――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城市规划学刊,2011(2).
[2]姚毓春,宋冬林.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社会承载力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1(5).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节能环保;绿色施工;实践策略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国内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形成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也为绿色建筑工程发展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础。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引入绿色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消除各种负面影响,为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社会收益提供保障,是建筑行业稳固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助力之一。
1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引入绿色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行业的日益发展与大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创新发展的有效助力,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合理引入绿色施工技术,不仅可以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同时可以为环保事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具体而言,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当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绿色施工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建筑工程环保效果。通常而言,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将会伴随一定资源浪费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而在绿色施工技术合理引入后,可以有效管控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流程与各个施工行为,竭尽所能减少对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与破坏[1]。②绿色施工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在建筑施工现场涵盖大量的人员因素、施工材料因素以及施工设备因素,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为建筑工程项目带来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与社会损失。而在引入绿色施工技术后,无论是现场施工环节,还是材料运输环节,都可以有效管控人员操作行为,在各项管理措施的助力与支持下,将会显著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行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③绿色施工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效率,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可以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项目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引入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合理运用各种可持续利用材料。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在施工现场提升施工材料循环率有效管控施工成本,而且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结合目前国内建筑行业技术发展形势可知,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合理引入节能环保技术,对于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施工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助力,确保建筑工程长远发展平稳发展[2]。
2绿色施工技术施工要点分析
在绿色施工技术助力之下,绿色建筑工程整体呈现系统性管理、全面性管理趋势,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当中的应用优势极为明显,不仅可以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同时可以有效节约施工材料,实现高质量施工、经济性施工。为保证优势与作用可以得到有效发挥,绿色施工技术应当配合系统性管理模式,在保证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对传统管理模式作出优化与调整,引导各个参建单位深入到施工现场展开科学考察,积极转变传统工程管理理念,引入新型管理模式来开展施工管理工作。结合绿色施工技术的各项要求,引入施工技术,需要提前开展策划工作以及深度设计工作,制定出完善的施工标准与施工方案,结合施工方案与施工策划施工目标来开展全过程管控,制定完善的绿色施工制度,显著提升绿色工程施工效果。①结合策划书开展节水方案与节水实施计划制定,充分应用施工现场的水资源,通过环保技术开展技术检测后方可投入使用,根据水质质量来展开区别应用,以此提升水资源应用率[3]。与此同时,用水器具也应当选择节能环保型器具,通过技术手段来展开水量管控,达到节约用水的最终目标。②制定出详细的用电方案与用电实施计划,可以借助计量管控这种方式来实现节约用电,大型器具与施工设备皆选用能源消耗量较小、环保型设施,通过引入绿色施工技术来提升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施工效果。③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开展合理规划,减少对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在材料选择环节,应当尽量选择节能环保型材料,通过绿色施工技术来加强材料绿色管控效率与材料利用率,发挥绿色施工技术的作用与优势。④制定完善的施工实施细则与环境保护计划,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现场环境展开检测,并且应用绿色施工技术来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将环保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共同完成全过程管理工作与环境保护工作[4]。
3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引入绿色施工技术的实践策略
3.1选择绿色建筑材料
为保证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优势,应当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绿色建筑材料,这也是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性内容,因此要结合科学设计这一原则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展开科学选择,引入材料成本管控理念,有效降低建筑材料消耗。与此同时,在建筑材料选择环节,也应当结合节能环保要求,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就是一项绿色建筑材料,为起到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建筑工程就可以合理选用这种施工材料。混凝土拥有极佳耐火性能,将其与钢筋混合使用,可以有效避免钢筋温度提升对钢筋强度带来影响。为保证建筑材料既符合绿色施工理念,同时也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标准,需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开展材料选择:①对于砂石等主体施工材料而言,应当秉承就地选择这一原则,这是由于此类施工材料应用广泛用量较大,且容易得到。但需要配合科学的加工方式,以此提升混凝土性能。②对于外墙砖、外墙保温材料、进户门则需要结合国家认定的节能材料,这样才可以确保绿色施工技术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③在建筑材料储存期间,应当积极对湿度因素与温度因素展开科学管控,避免在材料储存环出现受潮情况或者结构变形,不仅无法满足经济施工标准,同时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当对材料选择工作与材料储存工作提升重视,避免建筑材料浪费的现象发生。
3.2科学选择施工场地
绿色建筑工程应当结合绿色施工理念来展开施工环境与施工场地选择,对施工占地面积展开严格管控,确保施工现场拥有良好的施工秩序,避免由于施工行为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与此同时,应当充分结合施工现场的气候特征以及自然条件来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建筑工程受到各种地质灾害以及自然气候的影响,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提供基础保障。在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当中应用环节,还应当避免环境污染问题,针对施工环节出现的废弃物品应当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避免由于施工行为不当,而出现各种环保问题。具体而言,对仓库以及垃圾桶要做好防渗漏处理,同时有效解决各种污染物以及危险化学品排放问题。针对施工期间出现的土壤腐蚀情况与植被破坏情况,应当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预防管控措施与补救措施,促进施工环境和谐发展、稳定发展。在建筑工程实施环节,应当重点关注水文探测工作与地质勘察工作,合理运用各种施工方案,消除对地质所带来的影响,减少地下水污染[5]。
3.3合理引入节水施工技术
节水施工技术也是绿色施工技术的核心构成部分,因此在绿色工程施工期间,也应当关注水资源使用情况,合理引入节水施工技术。为实现这一目的,建筑企业应当遵绿色环保理念,加强水循环利用,促进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结合目前形势而言,国内建筑工程通常采用常规性用水,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应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尤其对于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在建筑项目施工期间,合理管控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防止一切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这样可以将水资源的应用效果清晰呈现,只有节水技术的作用有效发挥,才可以助力建筑工程实现绿色施工目标。在建筑工程地下通常会蕴含一定地下水,因此应当提前做好地质勘探工作,将地下水资源作为施工用水的重要构成部分,施工环节为提升地下水的利用率,应科学选择施工降排水。在施工后期也应当利用地下水来开展绿化工作,这样既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可以避免自来水过度使用。施工人员应当对混凝土养护工作提升重视,其中涉及覆盖以及浇水等关键性内容,将这两大环节有机融合,可以实现对水量的科学管控,并且采取相应的网管布置措施,起到节约用水这一施工目标。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容易受到场地硬化这一问题影响,需要施工企业尽快出台相应的解决措施,结合地面实际情况入手,选择方格砖提升雨水渗透效果,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施工场地硬化现象发生。
3.4加强绿色施工设计
由于建筑工程所处施工环境相对复杂,因此施工设计也会对能耗方面带来些许影响,同时建筑设计风格也会与周围气候因素与环境因素产生相互作用,导致建筑工程能源消耗加大。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应当秉承绿色施工理念、节能施工理念与环保施工理念,在外部环境设计环节做出科学设计、精准判断、科学调整。具体内容如下:①考虑建筑工程的实际发展需求,引入绿色设计理念与生态化设计理念,修缮人工湖泊以及建筑水池,这样可以发挥水体对局部气候的调节优势与作用,在干燥地区多风地区取得良好效果。②在建筑物周围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以及树木都可以起到吸烟、滞尘的效果,为住户提供绿色生活环境。
4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施工技术与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高度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建筑企业通过选择绿色建筑材料、科学选择施工场地、合理引入节水施工技术等方式来引入绿色施工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同时为建筑工程成本管控工作提供保障。这不仅是建筑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同时也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环保事业发展的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顾立鸿.浅析绿色施工在历史保护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以中国大戏院改造项目绿色装饰施工工程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7(9):53-55.
[2]邹雪辉,陈捷.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以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绿色施工教学为例[j].职业,2020(30):27-28.
[3]胡明桃.绿色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应用与成效分析———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迁建一期项目绿色管理为例[j].建筑·建材·装饰,2020(13):22-23,17.
[4]程忠国,蒋晓云.面向农村社区开展绿色建造技术继续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74-76,80.
篇10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blm理念;工程项目管理;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017―03
目前,环境与气候变化和资源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问题。当前,我国也正面临着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低碳经济与建材工业紧密结合起来,绿色建筑成为了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它加速了中国绿色环保发展进程。在全寿命周期的视角下,绿色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也就是以“绿色”为核心,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低碳原则的绿色设计。从全寿命周期评价的视角上观察问题,更有利于我们指导绿色评价,有效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本文引进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和blm理念,结合绿色建筑,对其工程项目管理各阶段展开论述。
1全寿命周期的主要内容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起源于英国人a.gordon在1964年提出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文中指出,建筑物的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维修乃至拆除各个阶段的管理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全寿命管理系统,为保证和延长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年限,必须根据其全寿命周期来制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因此,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阶段,有效的运用全寿命周期,从而保证其长远利益的持续获得,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即是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的管理,如图1所示。
2全寿命周期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1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是工程项目选择和决定工程项目行动方案的过程,并且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上的比较选择,从而做出判断和决定。它是项目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前提,在合理利用资金时间价值、成本效益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有:项目规模、建设水平、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的选用。在绿色建筑中能够合理的利用资源需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在规划阶段,比较不同方案,选择最优化的项目方案;运用用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把握科学程序,遵循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2)整个设计队伍应综合评判,运用知识和经验,广泛的信息源,科学的论证方法,将环境、经济、社会文化要素、公共政策和技术基本元素考虑到项目投资决策中去,提高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其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收益的最大化,促进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地发展。
合理的运用资源,使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在使用中能节约各种能源的消耗、维修及拆除费用,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
2.2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强、复杂程度大的工作,它属于绿色建筑项目的前期阶段,在设计阶段前期,设计队伍需要综合考虑项目设计方案在功能,质量,成本等方面能否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实际上,在建筑物的整个寿命期中,要考虑环境和经济因素,有效地控制成本,需要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各方面采取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设计阶段的内容包括减少室外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的高效利用等方面。
(1)减少室外环境污染。
对于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降低室外环境污染,设计团队在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如何防止污染。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降到最低,还应如在建筑群中合理设计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中心,分解垃圾。工地的临时厕所、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并有防蝇等措施,防止污染水体和环境。
(2)节约资源。
利用建筑物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在节约水资源方面,制定科学详细的用水规划,考虑采用雨水回用、新型给排水系统,加大在节水器具和设施的使用;建厂搅拌站废水、现制水磨石的污水等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再排放,最好将陈点水用于工地洒水降尘或采取措施回收利用。保护可循环利用的施工设备,例如脚手架、模板等。在土地资源节约方面,降低建筑密度,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层数,从而减少占用土地的面积。处理好功能与成本、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均优的目标,减少由于过多的以及不必要的设计变更所造成的消耗,有效使用建设资金。
(3)提高能源利用率。
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可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条件,改进供暖制冷系统。在室内外设计方面,优化建筑配置、朝向、间距、建筑体量,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4)与周围建筑相称,改进建筑材料的选择。
尽量保持周围生态环境设原状,保持周围古建古树。设计使用可循环的绿色材料,还要注重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等。此外,应扩大相应的绿化面积。要注重建筑物与环境的自然和谐地发展。
2.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规划、设计的实现过程,也是大规模的改造和材料能源消耗的过程。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把建筑团队各方割裂开来,使得项目参与方缺少交流,相互独立,造成了工程项目质量的下降和工期的延误等问题。在全寿命周期的方法指引下,我们应综合多方面因素,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的合理。施工阶段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组织管理。
发包商、承包商以及后期运营商等,各个项目参与方应多协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与各种施工工具及施工材料,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既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用必须互相联系。建立一定的管理层次,统一指挥,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能力。
(2)减少材料浪费、对边角料进行回收并加以合理利用。
合理安排工作,流水作业,降低材料的消耗及浪费,提高材料的经济价值及使用价值;仔细勘察,减少设计的变更;对建筑材料的边角料进行回收并加以合理的利用,例如对建筑渣土可视其情况加以利用,废钢可按照需要做金属原材料,对废电池等废弃物应分散回收,真正做到绿色环保。
(3)场地有效管理。
建设项目施工大多都在露天的环境进行,如何对施工人员及材料的堆放,直接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环境。因此,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是消除对外部干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需要。减少施工扰民,对场地进行有效管理,及时采取防止措施,是施工生产的基本条件。
此外,在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合理地运用blm理念可以有效的解决建设工程在全寿命周期内的信息创建、管理和共享问题,便于项目各个参与方进行高效的沟通和协作。
blm(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是基于bim理念来建立集成化的建筑信息模型,用于协调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的工作。它的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的管理、共享。对于一个建设项目来说,施工过程中的各单位间的协作是极其重要的。通过blm理念,合理地运用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将分散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工程项目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和采集,便于施工方、承包方、监理人员、业主、设计方等各个单位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分析,使其在运营阶段更具有科学性。如图2所示。
第二,对工程材料等资源进行追踪,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建筑行业正在步入标准化、工厂化、数字化的阶段。通过工厂加工建筑和设备构建,再运送到施工的现场对其进行组装的现状越来越普遍。通过blm管理信息系统,合理安排施工现场人员、工程材料的采购等工作,并对其资源进行跟踪,并建立施工承包商现场材料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全面把握施工的实施和进展;对其产生的矛盾及时进行解决,便于施工的管理者及时追踪材料的实际消耗量,便于管理者及时做出改进,提高了工程的管理水平。如图3所示。
2.4运营、回收阶段
在建设项目的后期,做到使一个建筑的寿命周期不仅仅局限在50年左右,管理者的决策和与控制的良好结合对建筑项目极为重要。在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缺少对建设项目真正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分析,全寿命周期目标成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实现;此外,各团队往往缺少了沟通协作,使得项目在运营阶段没有进行专业、全面的管理;传统管理模式没有也不可能以建设项目的运营目标来导向决策和实施,最终用户需求往往自决策阶段开始就很难得到准确、全面的定义,这些不利因素最终都使得项目无法实现运营目标的优化。项目各方应集成化管理,包括业主方、运营方、开发管理方、项目管理方和物业管理方组成的联合,拥有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组织、管理、经济、合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为全寿命周期目标实现奠定了基础,以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作为共同目标,实现和谐的管理,在价值观统一的情况下,力求以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工程项目目标,达到工程项目管理全寿命周期的最优化。
在其全寿命周期达到终点后,对建筑物的废弃物进行转化,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对土地的占用,还能在经济上获得一定的效益。这个阶段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拟定要相应的合理的拆除方案。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拟定合理的拆除方案对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在后期处理中是非常重要的。拆除方案应选用成本低、效益高且造成环境影响小的方案。
(2)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在建筑物的拆除过程中,应对拆除资源、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3)对废弃物送往专业部门回收利用。
安排人员将废弃物和材料送往有关专业部门,将回收品转化为再生资源,积极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水平。
在建筑物寿命的末期,合理的处理好建筑物,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减少土地的占,提高项目的收益。
3结论
本文在全寿命周期的视角下,通过对绿色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各个阶段的划分(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分析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应注意的事项及blm理念在施工阶段的运用,证明了blm理念在对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建造效率的提高、人员的管理和工程质量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对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分析可以看出,建议在整个项目不同阶段的利益各方从项目全寿命周期节能、经济双优的目标出发,各方协调管理,共同作业,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让绿色建筑发挥其自身存在的意义,最大限度的节约能耗,降低投资成本,并且能够长久的获得经济效益。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我国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田淑芬.绿色建筑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2006,(12).
[2]孟力,张宏宇.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9,(1).
[3]黄靖雯,彭盈.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考[j].新疆经济,2010,(9).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