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政治理论根基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2 17:28:05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篇1

一是要树牢理想信念。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引导广大党员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二要严守政治规矩。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广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把牢政治方向,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始终心中有党、对党忠诚。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根本在于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家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战略,多次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牢固树立”到“积极培养”再到“铸牢”,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和现实依据。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续的必要条件,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结构性基础,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框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篇2

关键词:朗读;感悟思想

笔者是一名职业高中的教师,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现在的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习基础非常薄弱,但他们也有强烈的学习知识的愿望。

学习文言文的重点:①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基础。②理解文章各段落关键句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而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和思路。难点:品读,理解孟子的“仁政”主张在本文中的具体内容;研读,分析孟子运用的论辩手法,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魅力,培养探究意识,提升精神境界。

1 诵读——疏通字词,梳理结构,夯实基础

1.1 疏通字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教师范读,正音断句。学生分成两组,就各节文言知识分为提问组和解答组,诵读翻译,梳理归纳。教师点拨并适时以激励。

(1)字音。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 饿殍(piǎo)

不王(wàng)者 孝悌(tì)

(2)重要词语。①通假字:“无”通“毋”、“颁”通“斑”、“涂”通“途”、“直”通“只”;②一词多义:凶、兵、鼓、王、之、于(援引学生学过的古诗文例句,帮助学生理解);③词类活用:填然鼓之/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然而不王者;④特殊句式: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非我也,兵也(判断句)/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⑤语言积累: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名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以同桌为单位,检查落实对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教师抽查。

1.2 梳理结构思路,感知文意

学生边诵读边抓住文中关键句,互相交流,形成以下板书:①提出问题:民不加多,原因何在;②设喻论理,回答问题;③养民教民,王道之成;④反面论证,万民归顺。

2 品读——分层解读主题“仁政”,夯实基础

(1)这篇文章一开始梁惠王就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战争和统治者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拓展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梁惠王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自矜“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但“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于是提出了“民不加多”的疑问。

(2)孟子对梁惠王这个问题是如何分析的?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争设喻,用“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梁惠王的“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3)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文章自然过渡到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结合第三、四自然段说说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明确:两个方面:王道之始,王道之成。

王道之始:“不违农时……材木不可胜用也。”(排比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3种措施及效果,强调养民、安民。

王道之成:“五亩之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组排比)又提出了发展生产的3种措施及效果,强调养民、利民、教民。

(4)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那么使民加多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明确:“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接着运用比喻指责了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最后言简意赅地提出使民加多的态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同时也回答了梁惠王开篇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

学生小结:“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孟子主张仁政,反对暴政,仁政的基本内容,孟子认为不外教、养两个方面,所谓“养”,就是使民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所谓“教”,就是礼仪道德的教育,二者的关系是在“养”的基础上施“教”。行仁政的具体做法,孟子认为,应先给“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使“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然后“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就可“王天下”。

3 研读——分析论辩手法,感悟思想魅力

(1)文章气势充沛,朗朗上口。下面大家朗读,体会一下本文的充沛气势。进行小组朗读竞赛。各组评论,形成共识。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读。

(2)合作讨论,归纳出孟子善用的论辩手法和本文气势充沛强的原因。

明确:第一,善用比喻说理,如“五十步笑百步”。

第二,语言上多用排比的形式,使文章气势充沛,如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小结:本文朗读,既要读出作者的说理气势,更要读出作者那种高尚的情操,那种民为国本的思想。

(3)拓展引申:我们常常说“古为今用”,同样孟子的“仁政”思想在今天也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我们对孟子的“仁政”思想可以作哪些合理的引申呢?

提示:可以从两方面引申:①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第二,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第三,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②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乱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而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4)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本课教学就是针对笔者所教的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而进行设计的。

首先,通过朗读,疏通字词,梳理结构,夯实基础。学习文言文,读懂弄通是第一步,而这对于学生更为重要。因此在疏通文意时,学生分组,互问互答,归纳重点。在疏通文意后,再加强对重点字、词、句翻译的检查与落实,夯实他们的文言基础,并适时以鼓励,让他们从中获取学习的成就感。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篇3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职业化视角;成长体系;职业生涯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43-02

一、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中的特殊队伍,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骨干力量[1]。高校辅导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近年来,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期求越来越高,心理素质要求逐渐成为高校辅导员建设过程的核心和焦点,也逐渐成为高校辅导员成长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同时,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职责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素养,如良好的道德品质、深刻的思想认识和较高的精神境界[2]。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和水平,每年新进的辅导员以刚毕业的大学生居多。年轻大学毕业生有活力和朝气,但是工作经验和历练较为欠缺。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亟需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辅导员成长体系。目前,国内外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体系的研究较少。国内研究辅导员成长体系理论和实践方面课题的学者基本上是从某个角度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成长过程,在体系系统的分析和归纳方面内容较为单一。如:韩伟[3]的重点是高职辅导员与服务对象共同成长,以及其成长过程的社会化等成长特征。陈勇[4]着重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戴飚[5]注重的研究方向是高职辅导员如何改善自我外部环境、自我完善和自我修炼,最终自我成长的路径。高职院校因为其本身生源和硬件环境的不同,迫切需要构建与自身实际管理环境相适应的辅导员成长体系,从而提高高职辅导员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素质,最终促进高职院校管理理念的提升。

二、基于职业化视角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明显感觉到:自我的初始胜任力与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岗位所要求的理想胜任力两者会有很大的不同[6]。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体系的核心是具有实践实施、项目改进,并具有较高的理论设计等顶层设计的研究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具体构建和实施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体系?如图1所示。

1.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体系的设计。舒伯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每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各有次阶段。舒伯对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已接近完善,在其理论中具体阐述了职业匹配、个人特征等相互间作用的动态过程[7]。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成长过程作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一部分与舒伯的职业匹配动态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舒伯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高职辅导员的成长过程划分为职业启动期、职业发展期、职业夯实期、职业创造期四个阶段。

2.高职辅导员成长体系的实施。根据舒伯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高职辅导员职业成长体系中的职业启动期、发展期、夯实期、和创造期,每一时期互为因果,相互连贯。当前一段时间,我们国家迎来了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期,此时我们应从高职院校自我具体条件和高职辅导员自我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实施方案。①职业启动期方案。高职辅导员刚刚从大学毕业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处于对社会的探索初期阶段。该时期是高职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定位,取得了“高职辅导员”这一社会定位,处在这个阶段的高职辅导员将会遇到一些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再加上对辅导员职业提前认识不足,在具体的工作中会感觉力不从心。②职业发展期方案。该时期方案的主要目标是让辅导员为了实现职业化目标,需要自身努力采取的具体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高职辅导员在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明确了自我岗位职责后,基本可以明确今后自我职业发展的方向,进入职业夯实期。③职业夯实期和职业创造期方案。此阶段的高职辅导员开始自我角色的稳定,能成熟地处理高职学生具体的生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等管理工作和任务。在这一阶段,为了给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的支持和后续力量,单位应该为其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高职学院从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角度,支持辅导员选择相关专业和导师继续深造、学习,在经费和生活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8]。

3.高职辅导员成长体系的检查流程。①制定检查方案。结合每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并根据高职辅导员成长体系设计的内容,对入职培训、岗位分析、职务职责是否熟悉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总结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高职辅导员成长体系的设计组织,设计组织需据此及时修正成长体系内容。②绩效考核。建立以高职辅导员工作效率、工作完成度、个人职业能力、个人职业素养和修养、学生评价成绩等考核指标。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情况、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辅导员工作考核周期、辅导员薪酬考核计算公式、高职辅导员工作完成标志项目名称等。制定合理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奖惩制度,设计完成绩效激励办法、绩效考核醒目名称等。

三、结论

在职业化视角下,以舒伯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部分为主要理论依据,从成长体系的设计、成长体系的实施、成长体系的检查等角度构建了高职辅导员成长体系,提出了高职辅导员需要做好四个阶段的准备:职业启动期、职业发展期、职业夯实期和职业创造期,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实施流程和效果检测。实现了所提出的高职辅导员成长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对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z].2004-08-26.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3]韩伟,刘利才.高校辅导员成长特征探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56-60.

[4]陈勇.高校辅导员成长路径的阶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1):119-121.

[5]代飚,严俊,周丹.高校辅导员成长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5):157-159.

[6]赵耀.基于胜任力的g大学辅导员培训体系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0.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篇4

[关键词]农村;阶层分化;党组织;权威;重构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5-0053-03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民”有着相对单一的内涵。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社会急剧变动,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政党能否容纳不同的阶层?能否整合不同的社会力量?能否满足不同利益团体的需求?能否缓和社会冲突并消解不安定因素?这些都成为考验政党权威的重要挑战。”[1]与此同时,伴随村级党组织执政资源的日渐流失,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权威弱化”,甚至被“边缘化”的严重境地。[2]有效应对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带来的权威挑战,不仅仅关系到村级党组织的命运,更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命运。基于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农村阶层分化带来的权威挑战,突破困境,重构村级党组织的权威,真正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一、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对村级党组织权威的挑战

1949年至改革开放之前,鉴于农村社会高度同质性,村级党组织依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制度和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拥有足够的权威。但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变迁,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使农村社会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原来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村级党组织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村级党组织权威带来巨大的挑战,导致村级党组织权威日渐弱化。具体说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挑战之一:利益诉求多元化。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不同阶层之间资源占有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明显的不均,由此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其利益需求也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农业劳动者阶层的利益诉求更倾向于从村级党组织那里获取资源,能够致富并实现地位的回归。农民工阶层与村级党组织的离心力较强,不过也希冀村级党组织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取消歧视性的待遇,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3]先富起来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占有较多的资源,有着较高的地位,政治要求更为强烈,往往利用其经济势力影响、控制着村庄,挑战着村级党组织权威。农村管理者阶层,因其农民与干部的双重身份,其利益诉求一方面希望现有体制为其提供更好资源,同时也希望带领群众发展农村。当村级党组织不能准确把握各阶层利益的最佳契合点、较好的整合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时,极易引发各阶层的不满乃至敌对情绪,严重影响到村级党组织的权威。

2.挑战之二:内部矛盾激烈化。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后,农村社会由同质化向异质化转变,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多,“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及时化解,阶层之间的裂痕不能及时弥合,矛盾就有可能激化,裂痕就可能继续扩大,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就会受到严重威胁。”[4]更值得注意的是,分化的阶层依据其占有组织、经济、文化资源数量形成了不同的等级。包括成为农村强势群体的农村管理者、乡镇企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三个阶层,处于中间阶层的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农民知识分子和农民工以及作为农村弱势群体的农业劳动者和雇工。不同等级的资源占有状况和社会地位差距明显而且有扩大化的趋势。这种等级差别虽然没有上升为阶级差别,但其严重后果就是使农村内部矛盾开始从个体与个体的矛盾向阶层与阶层的矛盾过渡,从鸡毛蒜皮的小冲突到多种利益纠结的大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村级党组织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处理矛盾的压力剧增,任务更加艰巨。一旦处理不好,村级党组织容易成为冲突各方的泄愤对象,成为“众矢之的”,严重影响到权威。

3.挑战之三:价值追求物质化。随着物质财富对村民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等的决定性作用日渐明显,农村社会从政治本位转向经济本位。农民“理性执着的追求物质利益”,成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从过去迷信权威、崇拜权威发展到开始用合乎理性的目光评价现实政治,并形成不同意见”,[5]村级党组织历史形成的权威日渐流失,“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能否赢得政治忠诚和支持的重要因素”。[6]这意味着政治绩效在权威构建中占到越来越大的比重,单纯依靠历史威望和法规支持已经不能树立村级党组织的权威,难以保障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现实社会中的农村,“富人治村”或“老板治村”不仅占到相当的比例,而且越来越多村级党组织向富人靠拢,严重弱化了村级党组织的权威。这一挑战甚至深入到党组织内部,党组织不仅发展党员困难,而且部分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异化。大量的调研资料显示,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希冀于“个人魅力型”党支部书记来维系村级党组织权威,前景堪忧。

4.挑战之四:政治参与多样化。农村社会中处于上层的阶层,有着更为强烈的政治参与愿望和争夺农村话语权的强烈动机,极大冲击着村级党组织权威。农村社会中处于下层的阶层,基于其现有弱势地位,“对于自身的经济、社会状况的关注要远远超过政治发展进程,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过,当其利益持续得不到保证时,强烈的“社会剥夺感”会让这一社会群众同村级党组织的离心力加大,各种非常态的政治参与方式就会乘虚而入,例如上访、宗教迷信行为、大规模等,这些都会严重冲击村级党组织的权威。农村社会中处于中层的阶层,既会以其知识、阅历质疑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合法性,对村民自治组织有着较强的认同,但也并不排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

二、社会阶层分化下村级党组织权威重构的路径选择

村级党组织权威弱化的根源就在于村级党组织执政资源的流失,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挑战加剧了这种资源的流失。因此,针对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挑战,必须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重构的执政资源。本文将执政资源分解为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强化村级党组织的经济基础,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重构的经济资源。讲过:“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予政治教育。”[7]要整合农村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就必然要求夯实村级党组织的经济资源,为权威重构打下坚实经济基础。一是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村级党组织的经济实力。要理顺村级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支配关系,增加村级党组织的资源配置量,使村级党组织依然能够成为农村重要的资源供给者。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建立稳定规范的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和农村干部补贴定期调整机制,防止村级党组织因“无钱办事”而出现“空巢”、“空缺”现象。[8]二是要增强造血功能,提高村级党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给以物质利益”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钱财物的帮扶,更强调的是村级党组织依靠其发展经济的能力去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从而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需求,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当然,各级相关部门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扶持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展,为村级党组织发展经济提供坚强的外部保障。

2.维护村级党组织核心地位,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重构的政治资源。面对村级党组织失去农村话语权的挑战,维护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夯实村级党组织的政治资源成为村级党组织权威重构的关键环节。一是要理顺村级组织关系,保证村级党组织的政治权威。关键要协调好村的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当前,法规的含混和操作性的缺失,事实上导致了农村形成了二元权力结构,局部乡村形成两个权威中心,导致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弱化。因此,建议对相关法规进行修改,通过制度建设合理划分两委权力边界,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从法规层面明确村级党组织的政治权威。二是要改革创新,增加村级党组织的法理权威。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下,随着农民对党的离心力增强和党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的“本领危机”,单纯依托法规强化村级党组织权威日渐乏力。因此,要积极改革创新,通过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执政合法性,以期获得更多的法律权威。重点是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办法,积极探索两票制、公推公选等方式。

3.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重构的组织资源。组织规模、党员素质、作风纪律、组织原则与方式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着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强弱。为此,要有效应对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带来的挑战,必须夯实村级党组织的组织资源。一是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针对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特点,要“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9]消除因社会流动分化后产生新的社会领域中党组织的盲点,不断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要推进村级党组织工作创新。村级党组织要适应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下带来的新特点新变化,创新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坚持和完善“制度”,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三是要加强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高素质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值得注意的是,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重构的组织资源不能走“个人魅力型权威”的老路,即过分看重农村中上层阶层的经济能人或政治精英来维系村级党组织的权威。关键要立足制度机制创新,夯实村级党组织的组织资源来构建法理型权威。

4.教育和引导农民,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重构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凭借的精神层面的资源,它是执政资源中的精神软件。”[10]它能够有效地获取群众的心理认同,是政党权威的重要来源。农村阶层分化导致了农民的价值追求呈现物质化的倾向,使意识形态的导向力、价值观念的作用力、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功能弱化,严重冲击着村级党组织权威。因此,必须教育和引导农民,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重构的文化资源。一是要重塑党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广泛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使农村中不同阶层的群众能够认同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从而认同共产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并拥护党的领导权威。要最大限度地整合农村社会不同阶层的意识形态。二是重塑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要依托新农村建设这个平台,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诚实守信、文明谦让等传统价值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念得以回归和光大,有效抵制极端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宗族主义和封建迷信。特别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农村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共识。三是要弘扬先进文化。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文化武装头脑。通过夯实村级党组织执政的文化资源,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让农民正确理解当前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必然性和阶段性,增强对未来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信心。

三、结论

村级党组织权威重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本文仅从农村社会阶层分化视角,就阶层分化对村级党组织权威带来的具体挑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因此,这些对策并不能整体解决“村级党组织权威重构”的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复杂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不仅不同村庄社会阶层分化的程度不同,而且即使同一村庄在不同时期社会阶层分化也呈现不同的状况。一言以蔽之,农村社会阶层分化是历史的产物,不同时期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意味着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并没有结束,农村社会结构仍然在不断的裂变之中。因此,对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下村级党组织权威重构的研究远未结束,有待理论界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松.政党权威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学术界,2001,(4):19-29.

[2]李勇华,雷志松.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重塑[j].理论导刊,2007,(7):68-70.

[3]林炳玉.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与村党组织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3):84-91.

[4]孔繁金.农村阶层分化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j].理论探讨,2007,(4):24-26.

[5]顾文浩.论社会转型与中国共产党权威的互动关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103-106.

[6]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84.

[7]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73.

[8]秦广强,李亚雄.村级组织的“空巢”、“空缺”现象研究――基于鲁西北a村调查[j].长江论坛,2006,(4):40-43.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26.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篇5

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课标和考纲中的目标要求,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各章节生成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如教材共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共有几课?每课共有几节?每节共有几框?单元与单元、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混淆?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自己去建构、认知,而不是教师简单地越俎代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导学生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然后进行巩固训练,夯实复习的基础。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富有创意的主观题,其答案绝大部分就在教材中,就在大家所学过的基础知识中。考生丢分,尤其是选择题的失分,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能熟练掌握造成的。因此,在政治总复习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夯实基础,熟练掌握高中阶段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做到“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概念、范畴、原理的基础上去强化记忆,而且要学会同遗忘作斗争,运用心理学规律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图表化。学生在总复习过程中,应当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本学科的知识体系。

二、把握重点,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选准重点和难点,抓住重点和关键,突破重点和难点,是知识结构的枢纽,是学生认识教材的核心内容。教师对每课中的重点、难点要选准,并在复习过程中反复强调和训练,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对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坚决反对死记硬背。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而且还要让学生多关心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及社会热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启发诱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观点和原理来认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从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就是高考政治复习的重点,因为这部分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比如说物质概念就是哲学大厦的基础,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对整个哲学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是政治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考生在全面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注重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路线,学会将当年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相联系,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当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必考点和新增加的考点是政治总复习的又一个重点。对重点内容要把握其内涵与要领并能够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明确方向,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考试说明不仅明确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能力要求,而且规定了试卷的结构、难度系数、考试方法和考查的知识范围等,这为高考命题提出了较为科学、规范的依据,也为高考的复习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考试说明中列举的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更为大家进行总复习提供了指南,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总复习之前,必须全面认真且深入地研究往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当年的考试说明,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创新之处,明确方向,进而把握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篇6

体会一:充分领会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要求我们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充分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会二:深刻理解党的政治性建设的丰富内涵。包括把准政治方向、坚持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例如在政治方向上要把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在政治领导上,中国国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政治根基上,就是要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等。党的政治性建设内涵丰富,要求我们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体会三: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思想上的指南针,化为行动上的务实举措。要坚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南,在“守初心担使命 找差距抓落实”中切实增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具体做法

注重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推进党的建设。通过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引导党员职工朝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政治方向奋勇前进。通过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节前廉政谈话,学习党纪国法,严明政治纪律。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批评团结党员同志。通过肃清孙薄王遗毒专项行动,净化政治生态。通过业务知识培训,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夯实政治根基。通过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廉政风险点,梳理台账,降低政治风险。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这些活动是经常性、长期性开展的,党的政治性建设是务实的、具体的。

三、差距不足

支部在党的政治性建设上作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一是党员职工学习主动性、思考性不够,在党的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多以集中学习为主,私下学习很少,对政治理论的思考不够深入、领会不够彻底。二是在担当作为上不够。部分党员职工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畏难怕事的思想。

四、努力方向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篇7

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后发展国家发展困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当前首要任务,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实践者。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当前,我们正站在“十一五”发展的新起点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这个阶段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对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改革的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对从法律和制度上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是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增强,对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编制发展规划、确定奋斗目标必须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制订政策性意见的着眼点、研究工作方法的出发点、推进工作的落脚点。

总书记提出的“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要求。“思路、模式、质量、基础、后劲”,是我们必须致力研究的具体工作切入点。根据省市的发展思路,结合我区实际,我们要坚持工业立区、三产兴区、科教文卫体强区,创建中国模具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而增强发展后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直接、最具体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正确的政绩观,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树立打基础是政绩而且是最重要政绩的观念,树立解决积累性问题就是政绩而且是最重要政绩的观念。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基层来说,既要明确总体目标和长期任务,又要制订阶段性目标,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打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发展速度。经验表明,投入产出之比的要求越高,能源和环境容量占用越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投入,又要加快发展,打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投入提供有力支撑。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尤其是工业性投入的增长,这是落实发展思路的重要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的基本动力、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举措、夯实发展基础的内在表现、增强发展后劲的根本标志。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生产要素投入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社会事业的超前投入和积累性问题的及时解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自主创新投入是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措施。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创造良好的发展软硬环境。在环境建设上,既要防止“见物不见人”,也要防止“见人不见物”。要从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标本兼治,软硬兼施,努力营造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良好环境。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篇8

【关键词】 新常态;高校党建;问题;措施

党的十以来,将党的建设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在“三严三实”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动下,呈现出了全面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作风建设新常态,这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机遇,也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受全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影响,高校党建面临着一系列新难题,这就要求高校在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同时更要适应新常态抓党建,不断改进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常态

1、高校党建面临新的要求

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他同时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非常明确地将“坚持立德树人”为高校党建“定调”。党的十围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总体要求,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把握“一条主线”、做到“两个坚持”、建设“三型政党”、增强“四自能力”、加强“五项建设”的全新要求,新要求既是党对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最新认识,更是新形势下党加强执政能力的行动指南。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建设目标和高校育人要求开展,这才是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1]

2、高校党建面临新的局面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加深,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高校党建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局面。高校不仅要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有用之才,更要培养能够为国为民做贡献的有德之才。“立德树人”的任务更加紧迫,这不仅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教职员工的根本职责和神圣使命,决不能出现重学术能力、轻思想素质的“瘸腿教育”。因此,学校应不断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选拔制度,通过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精神品质和学术水平的毕业生,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学校建设发展来说,通过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进而推动党建工作发展,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引领、促进和保证高校在新形势下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要求。

3、高校党建工作需要新的突破

互联网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 ”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社会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带来了新考验,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大学生敏感、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紧随时展的步伐,因此高校党建要适应新的形势,必须要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要抓住机遇,把工作领域拓展到新的媒体平台,不断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让党建工作进课堂、进公寓、进社区、出校园,更好更快地传播主流文化,凝聚正能量。

4、从严治党上升到新的高度

党的十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对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上升到新的高度,深化党建、正风肃纪、高压反腐成为党建新常态。高校党建工作要贯彻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必须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坚持不懈纠治“”、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不断促进高校党员队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高,为提高党建水平夯实思想根基、作风根基。

二、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难点

1、全球化带来信仰危机

作为“90后”大学生,处在全球化蓬勃发展的时代,受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思潮互相碰撞、全球文化交织渗透的影响,信仰缺失、信仰危机已是不可忽视的现状。政治信仰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盲目崇奉西方价值观,对高校党建工作这片“红色阵地”提出了巨大挑战。

2、规模化增加管教难度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不断扩大规模,学生数量激增、管教压力加大,负责党建工作的教职员工同时还要从事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分散了抓党建、抓思想的精力。另外,因为制度机制不够健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党务干部和团支部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民主评议、推优制度流于形式,致使学生入党考察把关不严、学生党员表率作用弱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党建水平的提高。

3、信息化增多认识误区

世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随时随地影响着人们的认识,传统思维方式、认知渠道和交流模式几乎被完全改变,主流价值观、权威思想受到极大挑战,受利益驱使,低俗化、快餐化、边缘化信息大量涌现,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期的大学生,充满新鲜好奇,富有激情和批判精神,但辨别力不强、自制力较弱,更容易受所谓的便利、快捷的“教育”渠道影响,在辨别是非对错、真假美丑等方面出现偏差,这将为主流思想的灌输、渗透带来不小的阻力。[2]

三、适应新常态,破解新难题,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几点措施

当前,国家改革在深化,高校也处在由传统大学向现代化大学转型的关键期,要适应新常态,必须要抓住根本、夯实基础,破解难题,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实效。

1、加强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

这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根基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高校党务工作者提高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也是矫正学生思想航向、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缺乏理论学习、缺乏应有的理论修养,即便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热情,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时仍然会陷入束手无策、“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窘境。要坚持学优良传统、学经典著作,从先辈身上学经验、找方法;要坚持学创新理论、学先进理念,在前沿求索中悟真谛、求突破;要坚持制定学习计划、完善学习制度,在系统学习、深入学习中完善自我、提升本领;要坚持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中增强实效、促进工作。

2、健全组织生活,加强基层建设

这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近几年,党中央开展了“创先争优”、“三严三实”、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教育等教育实践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但是,基层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组织生活不正常、组织制度不落实、服务基层不到位等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党建工作的质效。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选好带头人,切实把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沟通技能好的人员放在关键的岗位;要从严落实规章制度,切实把“”落到实处、形成常态、形成自觉;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深入学生思想传播党的理论、了解学生实际帮忧解难,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量、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

3、创新方法路子,增强党建实效

这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高校党建工作要适应全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必须不断探索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在工作中,不仅要继续落实好传统的“”、贯彻好“进教室、进教材、进头脑”的“老三进”,还要探索“进公寓、进社区、进网络”的“新三进”。[3]尤其要抓好网络思想阵地,积极通过qq、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跟踪师生思想政治动态,利用“微平台”,开展“微教育”,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有效进行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引导作用,传播正能量。还要积极推进专任教师“一岗双责”制度,发挥教师专业知识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双重职能。通过立足现实,融入师生实际生活,摆脱以往那种居高临下、威严郑重的凝重感而呈现出亲和性,能够在师生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无声”地开展党建工作,发挥党建的效用。

4、加强作风建设,严格党的纪律

这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从严发展和培养党员。党员素质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学生党员更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旗帜和榜样,必须要严把选苗关、培养关、入口关和继续教育关,严格执行选拔标准,畅通党员入口和出口,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长期跟踪问效、坚决清退不合格党员,切实净化党员队伍,不把遗留问题留给社会。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十以来,中央颁布了“八项规定”,开启了纠正“”和“有腐必反”的作风建设新常态。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高校建设的成败;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纠治“”、反对腐败,高校“既不是看客,也不是盲区”;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在基建工程、采购招标、考试招生、选拔任用、科研经费使用、财务管理等重点领域和敏感问题上,也应自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反腐败长效机制,切实落实“两个责任”、担负起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任。[4]

【参考文献】

[1] 符涛,薛建.坚持立德树人创新高校党建[j].科教文汇,2015(10)119.

[2] 彭旭丹,郑琳娜.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j].高校管理,2012(8)256.

[3] 高群.论高校党建的“三进”工作[j].理论前沿,2008(24)43.

[4] 王俊.建国初期党内教育活动对新常态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启示[j].山东高等教育,2015(7)21.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篇9

一、思想政治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党员干部思想基础。进一步学习宣传党的各类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学习脱贫攻坚、健康扶贫,推进国家统编教材相关政策、扫黑除恶、意识形态、党章党规党史、第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支部坚持领导干部示范带动,带头学习研讨、带头讲党课、带头抓好整改落实,提升党员素养,进一步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契机,以“学习强国”为平台,引导全体党员热爱学习、以学促践。今年,我支部共开展集体学习50次,观看警示教育片一次,召开研讨会8次,领导干部讲党课5次。党员干部打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

二、组织建设方面

按照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完成了对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确认工作。对党员的组织关系进行了再次排查梳理,完成了所有党员的“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和党内统计工作。严格党费收支,落实党务公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加大党务干部培训力度,组织新任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新党员参加党务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激活组织活力,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2020年度科区卫健委机关支部共发展一名预备党员,一名正式党员。

三、作风纪律建设

深入学习领会全面从严治党丰富,坚守政治纪律,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坚持以上率下,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深化群众评议机关活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机关工作的第一信号,充分运用测评结果,认真抓好群众的反馈、整改,以扎实的整改取信于民、惠及于民。创建机关服务品牌,优化工作流程,促进服务质量再提档、再升级,打造与卫生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政务环境。

四、党风廉政建设

持续整治庸懒散奢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活动,组织系列网络答题、知识测试和学习座谈,引导党员干部把党章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今年共开展主题党日12次、革命传统与警示教育等活动1次,参观任明德精神传承工作室教育基地1次,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五、制度建设方面

坚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列改为支委会讨论汇报一项研究部署,坚持每月利用支委会听取机关党建工作汇报,综合各部门建议对党建工作进行再部署,较好地发挥了机关支部在推动中心全面工作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篇10

关键词 排水系统; 基础设施;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60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排水设施是收集和输送城市产生的各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的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及时和可靠地排除城市区域内产生的各种排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积水等),使城市免受污水横流和暴雨积水之害,从而给城市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存和生产环境。市政排水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将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是属于隐蔽工程, 存在着维修费用大, 甚至于无法进行维修等弊病。 所以, 确保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一、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现状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 应保证管道不裂、不漏、排水畅通、不倒流水, 管道之上或检查井周围的地面或路面不发生沉陷、变形。 但由于施工中的管理和操作失误, 常产生一些质量缺陷, 使得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质量不容乐观。 一是因为从事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比建筑工程少得多; 二是贯彻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水平相差很大; 三是市政排水管材, 尤其是小管径的素混凝土管, 生产厂家多且杂,混杂有不少的劣质管材流入建设市场。 再加上近年来, 建设工程大量使用民工, 一些企业施工管理力量薄弱, 又缺少熟练的市政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造成施工质量粗糙, 质量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 迫切需要施工企业加强自身基础建设, 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操作工人的技术素质, 增强预防质量通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尽量消除质量通病的出现, 确保工程质量。

二、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2.1 管道位置偏移

( 1)表现形式: 中线位移超标、管道反坡、管道错口。( 2)产生原因:a、测量差错: 施工人员施测时, 读数误差过大, 引用高程错误。 b、施工变形: 管道挂边线安装, 挂线出现松弛, 致使井段中部出现缓弯;浇筑混凝土管座时, 单侧灌注高度过大, 将管道推动移位; 管道胸腔回填土, 双侧夯填高度不一致, 导致中线错位; 意外避让原有构筑物, 产生位置偏差。 c、管材不标准: 管材质量不一, 管壁厚度薄厚不均匀, 造成管道内径偏差过大, 施工时易产生位移。

2.2 管道渗、漏水

( 1)造成后果: 地表沉陷, 水土污染, 甚至于管道断裂, 影响正常使用。( 2)原因分析。a、管道基础问题: 基础不均匀产生沉陷, 或槽底土基被水浸泡, 土质变软产生较大变形, 造成局部积水, 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 b、管材质量原因: 管材质量差, 存在裂缝或局部混凝土松散、有蜂窝, 抗渗能力差, 产生漏水。c、管道接口施工质量问题: 接口施工质量差, 主要表现在水泥砂浆抹带产生横向和纵向裂缝、空鼓、脱落、接口不严、钢丝网偏移、砂浆质量不稳定、管带与管座结合不严密、平基管座接口处混凝土不密实、冬季施工保温养护差、接口填料不合适等。d、检查井施工质量问题:检查井施工质量差, 井壁与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 e、预留支管处理问题: 预留支管未封堵或封口不密实。

2.3 检查井变形

( 1)产生的影响: 地面沉陷不平整, 影响使用质量。( 2)原因分析: 检查井基础未浇成整体, 降低了整体承载能力, 造成井墙掰裂; 砂浆和易性差、砌筑砂浆不饱满, 使井墙竖缝内砂浆不实或无砂浆, 造成空缝、通缝、鱼鳞缝, 影响整体强度; 井室抹面空鼓裂缝, 腐蚀性气体及水质, 侵蚀砌体降低强度; 圆井收口不均, 受力不匀, 造成表面不平, 井盖坍塌。

2.4 回填土沉陷

( 1)产生的后果: 地表凹凸不平, 沉陷处易出现地表积水, 影响行人和车辆的正常通行。( 2)产生原因。 沟槽填土局部地段或部位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含水量控制欠佳; 沟槽内积水、淤泥、有机杂物没有清除; 碾压夯实时, 局部漏夯; 松土回填, 未按要求分层夯实或超厚夯实; 检查井周边回填土夯实未达到标准要求。

三、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管道位置偏移的控制。(1)施工前要按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 施工放样结合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严格控制测量误差大小, 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 精心测设全井段的中线和高程的控制点。(2)采用挂边线安装管道, 管子半径高度丈量要准确, 挂线要绷紧, 安装过程中要随时检查。

( 3)浇筑管座前, 要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 将管子两侧与平基相接处的三角部分填实后, 两侧再同

时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振捣时, 防止振捣器与管子碰撞。

(4)回填夯实两侧同时进行, 其高差不得超过300mm。

(5)意外遇构筑物须避让时, 应在适当位置增设连接井, 其间以直线连通。

(6)严把进场管材的质量检验关, 对个别规格超标, 管壁厚度偏差过大的管材, 施工时要控制使用。

3.2 管道渗、漏水的治理

(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 保证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对受水浸泡的槽底土基, 应进行换土处理, 挖除松软土层, 用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2)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 要进行槽底部排水和降水, 保证干槽挖掘。(3)管材质量要符合设计标准, 应有质检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 外观无松散、蜂窝、麻面现象, 对有问题的管材应进行有效处理方可使用。(4)选择合适的接口填料, 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5)冬季施工, 要覆盖进行封闭养护。(6)检查井砌筑前封堵预留支管, 砂浆标号不低于m7.5, 并具有良好的稠度。

3.3 预防检查井体变形

(1)检查井基础与流槽、管端基座要整体浇筑。(2)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 内外抹面要全面, 并注意养护。(3)要保证检查井的砌筑质量, 控制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 防止井体变形。

3.4 保障回填土密实

(1)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式机械。(2)填料中不得含有碎砖、100mm以上的干硬土块及粘土块和冻土块; 含有的淤泥、树根及其腐植物要清除彻底。( 3)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实器械, 以取得较好的压实效果。

(4)检查井周边应有机动夯、人力夯补夯措施。(5)填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 潮湿的填料应晾晒后再分层填筑压实。( 6)对于局部小量沉陷, 应将土挖出, 重新分层填筑夯实; 面积、深度较大的严重沉陷, 除挖出夯实外, 还应会同设计、建设、质检、及监理等单位共同检验管道结构有无损坏。

结语

市政排水系统具有埋深相对较深、建设成本高、系统具有不可逆性等特点,彼此间难以互为调节,所以一旦形成以后再进行返工维修和改造建设的话,不仅施工难度相当大,涉及面广,而且成本高昂。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是一项公共基础设施, 其质量的优劣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 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努力克服各种质量通病, 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参 考 文 献

[1] 李创宇 厉勇 汪望淮城市雨水管道系统设计理论与标准问题的探讨 [j] 江苏城市规划 2011(04)

[2] 柳秋菊,周英姿 有关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的分析与探讨[j] 河南科技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