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新项目新技术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3 17:43:08

骨科新项目新技术

骨科新项目新技术篇1

一、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编制创新发展规划,探索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制度,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建立自主创新稳定增长机制,完善激励保护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培育发展创新文化。符合条件的,优先支持其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对已列为国家、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的,根据各自特点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力争到2015年,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基本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或省级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支持其争取进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行列。

二、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落实企业研究开发经费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经认定的新开办软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实行“两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经认定的技术企业按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按国家规定准予扣除。符合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三、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创新载体和平台。鼓励和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核心,集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先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和属于独立企业法人的研发机构,符合条件的,给予配套支持。优先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建立国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上述机构给予配套支持。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大企业、大集团共建各类创新载体。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省级区域、行业创新平台,符合条件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创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认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支持。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收购或控股国内外研发设计、知名品牌、营销渠道等价值链高端环节,迅速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到国内大中城市和海外设立的研发机构并实质性开展业务的,给予补助。优先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建立研发机构或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符合条件的,享有有关优惠政策。

四、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申报的各类科技项目,符合条件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立项。支持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863、973、国际科技合作等科技计划项目,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配套支持。

五、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参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北大等“两院十校”及国防科技系统科技合作,参与我省与中科院开展的“432”工程,推动高端科技成果落户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转化,支持高层次人才到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挂职。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与国防科工系统的合作,推进民与军民两用技术的联合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发、承接境外工程、参加国际会展等。支持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项目为抓手,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向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放,为其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科技人员以访问学者身份参与高校、院所的科研工作。

六、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强强联合,以大带小,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符合条件的,给予资助。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探索运行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向非营利性组织或者公司化方向发展,支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更加紧密的利益机制,积极吸引原有的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国外院校与企业加盟。鼓励和支持以联盟的形式探索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等,充分利用国际优质科技资源。

七、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转化应用重大科技成果。鼓励和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围绕节能技术、减排技术、光伏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新材料、重大工程配套技术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程,联合高校、院所或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向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转移技术成果的省重点科技中介机构,按照其实绩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全面落实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政策。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按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骨科新项目新技术篇2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环境保护方面各专业及环保技术信息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学历、资历

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三、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要),撰写有较大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2、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2篇以上。

3、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交流论文2篇以上。

4、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四、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环境监测、监察、稽查专业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完成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一项以上或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二项以上的技术骨干。2、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编写区域性环境标准、监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二项以上,或主持编写环保部门中长期规划二项以上。3、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三项以上复杂污染事故或重大环境污染案件的调查处理,并能编写水平较高的污染事故报告或调查处理报告。4、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三项以上大中型环保项目污染防治设施验收方案设计和报告编写工作。5、在环境监测、监察、稽查、信息利用工作中有独到见解,主持起草有关环境状况(含污染事故和重点污染案件)等专题报告二项以上。6、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环境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一项以上或环保应用软件开发一项以上。7、负责县、市级以上排污申报登记(年审)或违法案件调查处理从事监察、稽查工作三年以上,承担违法案件调查报告编写、排污申报技术报告编写并成为行政主管部门决策依据的。

(二)从事环境科研工作的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主持或主要参与二项以上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市(地)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省内空白。3、主持或主要参与三项以上不同类型的新技术成果推广项目,并取得显著效益。4、负责开发环保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三项以上并取得显著效益。

(三)从事环境工程工作的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日处理量十万吨以上的水处理工程二项以上,或总投资二十万元以上的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二项以上,或年处理量二万吨以上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2、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噪声控制、辐射防治工程二项以上。3、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二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或市级以上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二项以上。4、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完成二项以上市级以上环保科研课题或环保应用软件研究开发工作。5、主持编写国家或地方水、大气、固废、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环境标准二项以上。

五、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旬条件之一:

(一)省级以上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2、获市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二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3、获有较大价值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一项。4、主持或作为业务骨干参加日处理量十万吨以上的水处理工程,或总投资二十万元以上的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5、主持或作为业务骨干参加年处理量二万吨以上固废处理处置工程,或噪声控制、辐射防治工程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6、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二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或市级以上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查验收合格。7、获得国家或省级优质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负责人。8、在大型企业一线从事环保工程的技术人员,获得本企业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的获奖者。9、在环境监察、稽查工作中对排污费核定、计算,污染防治设施技术提出重大改进意见,并被实践应用的;对查处违纪行为,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而贡献突出者。10、负责重大监测、监察、稽查技术工作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环境科研、环境调查、环境规划以及准则条例、手册、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监测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监测质量保证、监测方法研究开发、监测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监测仪器研制、改进等,其成果有一项以上受到市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上表彰并被采用。

六、外语、计算机条件

1、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2、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七、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二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

1、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被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3、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两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4、在国家或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三篇,或省级五篇,或正式出版专著一部(独著十万字以上,合著二十万字以上)。

八、附则

(一)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二)疑难技术问题――指在项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本专业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问题。

骨科新项目新技术篇3

(一)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简介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特大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集团下属有太矿集团、山西煤机、榆次液压集团等山西省大型机械企业,主要生产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机、轧钢设备、锻压设备、煤气发生炉、大型油膜轴承、航天发射装置、火车轮轴、大型铸锻件、工矿配件、煤机成套设备等,科技人员3000多人。建厂50多年来,为冶金、矿山、水电、交通、建筑、化工、国防等基础行业,特别是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600余种、7000多台(套)、100余万吨重矿机械产品,创造了340多个“全国第一”。公司先后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科技成果奖10项、国家重大装备研制成果奖7项。公司生产产品种类多、范围广,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近年来,公司围绕“打造百亿太重、构建和谐太重、创建世界太重”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观念创新,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4亿元,实现利润5.75亿元,其中新产品产值率达40%以上,公司成为了全国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之一。公司技术中心在575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排名脱颖而出,跃升至第13位;理化检定中心为国家级理化检定中心。集团公司成功申报了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到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起重机、油膜轴承、减速机三大系列产品相继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tz”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二)企业创新方法及需求分析

以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根据中国科协《企业技术创新方法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为目标,以开展技术创新方法深度培训等工作为手段,加强技术创新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骨干提升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从2008年推广技术创新方法以来,仅用一年的时间全年公司申请国家专利达88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授权专利28项。目前累计申请专利220余项,“国家国际合作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矿山重型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陆续挂牌,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公司形成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企业内延伸至各分公司研究所和技术科、企业外与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联合研究室、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校和著名公司进行合作的集产品开发、科研攻关、实验试制、推广应用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为将技术创新方法真正应用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去,按照集团公司的指示,成立了“技术创新方法太重培训基地”。“基地”不仅设有专门的多媒体培训教室、座谈室等硬件配备,还有专人负责,制作了大量的创新方法宣传材料,在集团内部刊物、网站、电视台、广播中向大家普及创新方法的基本知识。

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情况介绍

(一)推广应用创新方法的情况

2008年11月,集团公司科协派人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在京举办的企业科协秘书长创新方法培训班后,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即在全公司举办了300人参与的技术创新报告会,此次报告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山西省科协、太原市科协联合组织;同月在公司举办了第一期创新方法初级培训班,选择公司技术中心和主产分公司的55位技术带头人、骨干参加此次培训。培训人员大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其中包括集团公司各主产设计所长、技术科长等。本次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集团培养了一批创新方法应用人才、解决了一批困扰企业技术创新的科研难题,更加激发了技术人员学习创新方法的兴趣,纷纷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一理论。

2011年,经过省科协和集团公司的积极争取,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将太重集团列为中国科协创新方法培训示范企业,在师资和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为企业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一年时间在企业连续举办了初级、中级、深度共4期培训,并两次邀请韩国triz专家金昊宗博士对技术人员进行深度培训,使学员更深入地掌握应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012年通过创新方法培训直接解决技术难题24项,申请专利4项;为企业培养创新方法师资30名;组建了创新方法解题小组,深入集团各公司针对典型的技术难题探讨,将创新方法解题模式全面推广。

(二)具体的推广应用模式

太重集团采用“a 3 4 x p”的模式进行培训,效果突出。太重集团的培训工作已开展了两年,企业人员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经过与企业、中国咨询中心沟通,组织课题研发组,选择高难度课题,通过深度培训,最终解决技术难题,申报技术专利。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具体模式如下:

“a”是“advertisement”的缩写,就是宣传发动,初级应用。第一步,由集团科协牵头,通过各种形式,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进行创新方法的普及性宣传,使集团所有人员对创新方法这一理论有大概的了解,并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第二步,由企业的师资为集团的技术骨干进行创新方法初级应用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学员能初步掌握这一理论,了解其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能运用这些步骤和方法,对技术难题能够进行矛盾分解,并解决生产中简单的技术难题。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在集团内部营造创新方法学习的良好氛围。并挑选出学习骨干,参加下一阶段的培训。

“3”就是每期3天的初级或中级培训班。教师讲授,学员使用。向选拔出的学习骨干征集企业的重大技术难题,邀请韩国专家结合技术难题,向学员讲授“实用triz理论”。采用在解题过程中将理论贯穿其中的实战式讲课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并能掌握其解题模式,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4”就是指4天时间的实战训练。学员实战,教师辅导。在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学院通过实际应用,对应用过程中的难点和新出现的技术难题,邀请韩国专家再次授课。本次培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导地位。采用以学员自己独立解题,并向教师汇报解题思路和所遇到的难点。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辅导,达到进一步深化对这一理论的实际掌握。

“x”是指天数、形式不确定的学习应用理论。用“x”表示。这个阶段主要是深入,深化应用、提炼成果。培训结束后,以课题组为单位,组建相应的triz理论解题小组。应用这一理论进行难题攻关,要求每个课题组都产生难题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根据产生的难题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继续攻关,最终解决技术难题,甚至申报专利。

“p”是“popularize”的缩写,就是健全机制,普及推广。以前一阶段推广应用的成果为示范,制定详细的集团公司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在全厂的普及培训。并列入集团的科技创新计划,争取一定的经费,以分厂或分公司为单位,开展轮训工作。并将此常态化,制度化。同时制定详细的激励机制,对于培训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应用骨干、应用这一理论解决的技术难题以及申请的专利,在集团的科技创新大会上,都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推广应用创新方法取得的成效

(一)培训人员及解决难题取得成效

企业选派了技术骨干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试点企业师资班”,并在企业开展100人的创新方法初级培训班,使参加培训人员基本掌握创新方法,突破日常工作中解决问题的传统思维模式,能够初步应用创新方法去研究、解决公司研发工作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矛盾和技术难题。累计申请专利220余项,解决了上百个成功案例,并形成了运用技术创新方法典型案例报告,设立了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方法成果展示室等。

(二)应用成效

1.培养企业师资,实现自主培训

随着推动triz理论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单靠邀请外部专家来授课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了能够更加及时方便地实施triz理论培训和应用,提高培训绩效,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了triz理论培训队伍,尽快形成企业内部培训能力。集团从技术中心骨干中挑选了对创新方法有一定了解,并且学习积极性高的两名技术人员赴京参加中国科技咨询中心举办的为期七天的创新方法师资培训。为迅速提高对triz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水平,集团技术中心骨干先后赴中国科学技术咨询中心、亿维讯公司、莱钢、东汽等外出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为triz理论推进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2.培养企业创新专家

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咨询中心组织的创新方法师资培训,以及聘请韩国triz专家金昊宗博士在太重开展的两期培训,企业师资在创新方法理论基础上,更进一步熟悉并掌握实用triz的解题模式,并将其用于生产实际。在前期开展创新方法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triz解题小组,以共同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

编印了《太重集团公司创新方法培训讲义》等内部讲义,合理安排了培训时间、人数,使学员更好、更快、更准的了解创新方法,以及创新方法对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3.建立完善triz推广应用保障、激励机制

为了表彰先进,推动创新方法培训推广应用取得更好成绩,公司科协决定,对在创新方法培训中,能够提出工程技术问题,能利用创新方法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学员给予奖励。起草了《太重集团科协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激励机制》等文件。2012年1月,在集团“2011年度创新方法培训推广应用工作情况总结表彰大会”上,为17位学员授予“创新方法培训推广应用积极分子”称号,同时给予物质奖励;并针对太重集团创新方法应用成果予以表彰,评出奖项8个。

(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太重集团通过推广应用创新方法,培养了一批理论应用的骨干力量,解决了一大部分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例如国家重点项目三峡工程的一部分关键技术问题,风力发电的一部分技术难题,以及超大型挖掘机缆绳的关键问题等。一方面保证了这些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缩短研发周期;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和国家节约了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技术经验丰富、能熟练应用创新方法的科研骨干。

2.经济效益

骨科新项目新技术篇4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重点骨干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程,进一步扩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二)指导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围绕预期市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上新项目,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坚持企业是技术进步主体的原则。引导和促进企业自觉地、主动地、较大幅度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投入的主体。

3、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三改一加强”,把技术进步机制建设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改革中推进技术进步。同时,加强企业管理,保证技术进步成果取得实效。

二、“十五”期间主要目标

1、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平均年递增10%以上;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年递增20%以上。

2、每年抓好20项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含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实施进度。

3、2002-2003年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0项,争取再有1户企业技术中心获得省认定,实施10项产学研联合项目,认定5户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培育1-2家产学研联合经济实体,推进5户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累计开发新产品120项。

三、工作重点

1、做项目。一是抓好规划、选好项目。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抓紧认真编制好“十五”发展规划,并围绕本地优势资源、预期市场做好项目,充实项目库。二是按照程序报批项目。三是建立完善重大项目责任制,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对每一个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到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时间、定工作目标、定奖惩措施。做到项目储备一批、可研审批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实现企业技术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2、争项目。2002年国家将加大国债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我省针对中小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一些领域的技术改造滞后的状况,选择企业信息化、机电一体化、轻工产品、特色出口产品、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及新医药、物流配送及电子商务、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集中资金,组织实施一批专业化程度和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企业要早准备、早行动,认真选择项目,扎实做好工作,积极争取一批新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各类项目计划。

3、建项目。要加大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已批准的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并早日建成投产。在项目实施中,要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项目管理合同制,加强全过程管理和服务,规范投资行为,监督和检查项目的工程设计、工程承包、物资采购、施工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与管理等环节,做到投资、质量、工期“三包干”。同时,要抓好竣工项目投产达产和后评估工作。

4、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大中型骨干企业要瞄准国内外竞争对手,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主业,加强发展战略研究,与国内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技术中心或研究所;成长性企业要围绕强化技术中心基础建设,从技术中心的定位、模式、研发条件、资金、人才、机制、功能等7个要素入手,加强技术中心的软硬件建设。我市重点骨干企业在“十五”期间,要将技术中心真正建设成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中心,技术进步战略的决策咨询和组织实施中心,产学研联合和对外合作交流的中心,吸引、凝聚和培养技术人才的中心。

5、加强产学研联合。一是实施“1 2”工程,每户重点骨干企业至少要与2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设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推动企业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期权、股权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以高新技术为纽带、以技术入股为主要模式,实行新项目、新机制,培育1-2家产学研联合经济实体。四是培育认定5户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产学研联合工程稳步实施。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努力,逐步形成产学研联合的工作网络和有效机制,实现我市产学研联合由成果转让为主的松散型模式向共同开发、共建技术中心、共办经济实体的紧密型模式转变。

6、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已经上网的企业要抓紧建立独立域名网站,落实专人从事这项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数据库。二是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将计算机广泛应用到财务、工资、购销、库存、档案资料等管理领域。三是在重要骨干企业推进工厂网建设和运用gims系统,实行企业生产经营、设计开发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近两年内,引导、推动5户重点骨干企业完成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

7、做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7个可持续发展相关规划,规范我市的节能降耗工作。二是以节能环保、节水节油、综合利用、新能源产业为重点,鼓励和引导企业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同时注重安全生产措施的改造。三是继续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认定工作。四是进一步抓好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工作。五是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的推广运用。

四、保障措施

1、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关于支持企业推进技术进步的各项优惠政策

(1)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

(2)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中间试验费等,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

(3)企业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逐年增长。其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经财税部门核实后,可再按实际增长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

(4)企业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部分,经税务机关核定,免缴所得税。

(5)企业为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需要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仪器、设备以及配套件的,由海关按照现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手续。

(6)经国家、省确认的新产品,自确认之日起,国家级新产品3年内、省级新产品2年内新增增值税的地方留成部分,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由财政部门按照不低于25%的比例返还给企业,用于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

(7)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竣工验收合格的,从项目投产之日起,国家项目3年内、省重点项目2年内新增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行先征后退,全部用于企业归还技术改造贷款。

(8)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抵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9)企业为验证、补充相关数据,确定完善技术规范或解决产业化、商品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而进行中间试验,报经主管财税机关批准后,中试设备的折旧年限可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加速30-50%.

2、加大对技术进步的投入

(1)按照《安徽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条例》的要求,加大对技术开发的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费用,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5%;大型企业、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和建立省技术中心的企业不低于3%;其它企业不低于1%.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企业,各类项目计划原则上不予支持。对企业据实列支技术开发费用超过当年销售收入2%的部分,经财税和经贸等部门认定,在对企业经营者考核时,可视同利润。企业技术开发费的提取和使用列入企业年终审计。

(2)“十五”期间,市、县(区)科技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有所增加,并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科技三项费用用于企业技术进步的补助费用的增长幅度,不得低于科技三项费用的增长幅度。

3、建立技术进步激励机制

(1)建立与技术进步相配套的分配机制和用人机制,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将技术开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建设成为企业的人才“特区”,并实行“特区”政策,实施“事业、待遇、感情、荣誉留人”的人才工程。鼓励企业大力推行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积极探索建立期权、股权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对技术骨干给予一定的期权或股权,对有重大贡献的给予重奖。

(2)设立“池州市工业技术进步奖”。对在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将按照规定的程序,分别授予“池州市工业技术进步优秀经营者”和“池州市工业技术进步优秀工作者”称号,发给证书,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池州市工业技术进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对连续2次获得技术进步奖的企业科技和管理人员,授予“企业技术进步带头人”称号。

骨科新项目新技术篇5

骨科主任就是这样一个以勤求业精、以思求发展的科室带头人。他从医廿载,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教授,身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年作为学科带头人被引进我院骨科。三年间,在他的带领下,骨科从学术技术水平到工作服务质量,整体上都有了质的变化。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种类的扩大,包括颈椎手术、各种人工关节置换及翻修等手术的逐步开展,骨科收治的病例数和临床疗效在杭州市属医院里处领先地位,患者的满意度也不断增加,赢得了市民的信任,为市一医院赢得了荣誉。

在病人自主择医的今天,医院间的竞争相当激烈。朱主任居安思危,在发展科室的同时,怎样吸引病人、扩大医院影响是他经常认真思考的问题。他一方面要求大家积极申请、开展新项目和特色项目,紧跟最新医学前沿技术。仅2008年,就选派4名医师分批赴海法国、瑞士、新加坡和韩国学习,引进了脊柱微创手术、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骨狭窄症等领先技术,提升了科室的核心竞争力。新年伊始,又有1名医师赴德国学习人工关节置换新技术,1名医师即将赴国外学习关节镜技术。另一方面,他狠抓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将每天早晨的读片会、术前讨论和疑难病例分析变为科室常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让各种手术能精益求精,朱主任规定科室利用每天早晨查房前几分钟,每个治疗组都将自己已经手术的x片放在读片灯上,让大家一起探讨,寻找手术存在的不足,以求手术能进行得更完美。天长日久,“晒”片子成为了一种习惯,大家相互之间开始敢于“攀比”,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如今,全科室的手术水平显著提高,术后x片在杭州骨科同行会议时展示讨论,得到同行的首肯,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渐渐地,病人的口耳相传和x片自身的无言广告,让杭州和周边的病人对市一骨科有了充分的信任感,许多外地病人也都慕名而来。

主任不但自己勤奋钻研业务,积极探索,而且还时常鼓励科里的年轻医生努力学习。近年来,他已在中华级杂志上3篇,参编专著《现代骨科学》。这些硕果,来源于他从医二十年,一直保持着每晚看两个小时专业文献的习惯。他常说,追求业务的精熟,不光是对自己的磨砺和升华,更是一个合格医者的责任所在。朱主任以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精髓!朱主任十分关心年轻医生的成长,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教育培养年轻人成为好医生的同时,也要求他们成长为严谨的医学科研工作者。每次市级省级科学基金申报的时候,他都督促年轻医生努力开拓新课题。在他的谆谆教诲下,大家鼓足干劲,成功申获了两项市级科技面上项目和一项南京医科大学科研项目。朱主任十分重视和其他医院同行间的每一次重大学术会议,要求大家积极参与,鼓励拿出病例参加交流讨论。渐渐地,在全省骨科年会乃至全国的骨科年会上,市一骨科脱掉了一贯沉默寡言的帽子,在关节置换和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应用领域里显山露水。

骨科新项目新技术篇6

另据记者了解,11月17日下午,在本届盛会开设的“脊柱骨折与颈椎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分论坛上,来自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的王建教授,做了近两个小时的专场学术报告。王建教授报告的主题为《寰枢椎损伤微创外科新技术》。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听取报告的与会专家们纷纷表示,王建教授这场报告中述及的、由王建教授领衔开创的新技术——“寰椎骨折的微创修复技术”,叩开了世界骨科的一个“学术难区”,填补了国内国际脊椎外科学术界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这标志着我国脊椎外科在“寰枢椎损伤外科”领域,迈出了“微创修复手术”的新步伐。

会议间隙,本刊记者就此领域所涉及的诸多问题,独家专访了王建教授。

脊柱外科之微创,

理念的“新”和效果的“实”

采访一开始,王建教授首先向记者简要介绍了微创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他说:“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来看,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最早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它是在显微外科和经皮介入外科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大家都知道,脊柱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一旦受到损伤,相对于其他骨科领域的治疗而言,其手术不仅风险高,而且操作难度大;由于脊柱外科手术往往时间较长,需要透视引导,这就导致施术医生要承受更多x光照射,损害自身健康。”

“种种复杂的、实际存在的客观情况,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王建教授继续介绍说,“但是,随着现代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再加上诸多有志探索微创脊柱外科的同仁们的不懈努力,近10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脊柱外科事业的发展。”

王建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微创脊柱外科的重大技术进步具体体现在:一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组织牵开器及一些特殊手术器械的出现,外科医生可以通过一个小切口来完成以往的手术操作。二是由于微创脊柱外科技术飞速进步并应用于大量的临床治疗中,培养和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微创外科技术人才,确保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更好的光学和成像仪器、通道、器械系统及新的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使大部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得以以微创侵袭的方式进行。同时,由于脊柱微创手术对软组织的牵拉和剥离较少,因而能够降低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无疑有着诸多的优势,也是脊柱外科手术发展的大方向。与开放手术相同,微创手术的目的同样是对神经结构进行充分减压,稳定脊柱运动节段,以及脊柱畸形的矫正等等。比如,目前临床上开展的较为成熟的‘后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后侧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腔镜辅助下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微创脊柱经皮内固定技术’以及‘髓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发展是和很多医务工作者热爱这个专业分不开的。我想从这些事实说明,脊柱外科的微创技术,已经在日益受到大家的追捧,并显现出它的临床价值和学术意义了。”

随后,王建教授又用十分感性的话语,概括了他对于微创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的认识。他坦陈:“现在学界对脊柱外科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应该讲首先是医治‘创伤’,第二是医治‘退变’,第三是矫正‘畸形’,第四是医治‘肿瘤’——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吧。那么结合到微创来讲,应该说在治疗‘退变’方面,是更具有优势的。这方面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现在人口日趋老龄化,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不仅脊柱蜕变发病率很高,而且因为他们的疾病特点,生理方面的制约,就需要医务人员以更小的创伤、更有效的治疗办法为他们解除痛苦,医治疾病。在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微创,可以减少患者可能受到的并发症的伤害、以及传统手术方式的伤害等等。而所谓微创,就是如何减少手术相关的损伤及并发症,这是关于‘微创’的定义,也是它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高度体现。但是,微创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很‘高精尖’、一定是要很‘高科技’,它还有个适应证问题。因为任何外科手术,都必然会涉及到手术的创伤,涉及到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外来干预;也就是说,外科的治疗方式,它既是治疗、也会对患者机体带来一定的伤害。而如果采取微创技术的话,就能够有效地减少这种创伤,优化手术效果,提高手术疗效。所以,我对于微创手术适用于脊柱外科有两点感悟:它既是理念上的一个‘新’,同时也是效果上的一个‘实’!”

人体构成之寰椎,

部位的“难”和手术的“险”

由于在此次学术大会上王建教授带来了他的最新研究成就——《寰枢椎损伤微创外科新技术》,因此,谈完脊柱外科领域的微创技术发展现状之后,我们的话题便围绕着他的学术报告内容展开了。

据王建教授介绍,所谓“寰枢椎”,即“寰椎”和“枢椎”的并称。“寰椎”,即指人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的第一颈椎。寰椎成环形,没有椎体、棘突和上关节突,而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构成;侧块位于两弓的侧方,左右各一。而“枢椎”,即是指人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的第二颈椎。枢椎的特点是椎体有一个向上的齿突。齿突在发生上原是寰椎椎体的一部分,以后脱离寰椎而同枢椎椎体融合而成。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形成关节。椎体上方在齿突两侧各有一向上关节面与寰椎连接。 棘突宽大且分叉,横突较小且朝下。第二颈神经从关节突后方通过。

王健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从解剖学上讲,寰椎和枢椎定义为‘上颈椎’。颈椎的解剖学功能特点以及损伤的病理特点,有它特有的表现,所以从学科划分上来讲,它是独立出来的,叫‘上颈椎’。在人体结构上,寰枢椎和其下的颈椎相比较,差异颇大。它维持着颅颈区重要的运动功能,同时又很好地保护了延髓与脊髓交界结构,所以它是一个十分特殊的部位。在骨科医生来看,在所有的脊柱问题中,‘上颈椎’部位的病变、损伤的治疗,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在外科手术上,是一个大家比较禁忌的治疗区域。其原因,就是因为寰枢椎的结构太复杂,由此而成为一个‘学术难区’和外科手术的‘高风险区’。很多医生对此望而却步,尤其是很多基层医院的同行,他们一般更不会涉及到‘上颈椎’手术……”

王建教授接着说:“尽管寰枢椎由于部位的特殊性,成为了外科的‘学术难区’和手术的‘高风险区’,但它作为人体的一部分,仍不可避免地会因各种原因受到伤害,导致各种损伤,这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到医院治疗了。”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王建教授经常接触到的寰枢椎部位的损伤有:寰椎骨折、齿状突骨折、寰枢椎不稳、枢椎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等等。作为一名有着高度责任心和学术探索精神的医生,王建教授面对这个“学术难区”和外科手术“高风险区”,开始了锲而不舍的临床研究和学术探讨……

寰椎枢椎之微创,

临床的“惑”和学术的“获”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王建教授在脊柱创伤、退行性疾病及脊柱矫形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他的科研方向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相关基础研究;尤其是在微创颈椎和腰椎技术方面,更是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他致力于包括脊柱退变性疾病、创伤、肿瘤和畸形的诊断治疗,尤其是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和研究。

在这样的学科研究背景下,王建教授回忆道:“首先感谢池永龙教授在上颈椎微创技术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启发和引导了我的学习进步。对于寰枢椎损伤微创外科新技术的探讨,我们科室是从2003年开始关注这一课题的。到了2005年,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初步的临床研究数据,于是,便开始系统地开展上颈椎损伤的微创治疗研究。寰枢椎损伤发病率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因此,这也迟滞了我们临床研究的进度,但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接着,王建教授简要介绍了其在“寰枢椎损伤微创外科新技术”领域已经取得的一些成就。

“首先是寰椎骨折方面。寰椎骨折是一种少见的脊柱损伤,其发生率占颅颈椎损伤的25%,占颈椎损伤的3%至13%,占脊柱损伤的1%至3%。其治疗选择依据骨折为单发或合并损伤,横韧带完整性及上颈椎稳定性。”王建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根据landelis 及 van peteghem的分类法,寰椎骨折可以分为以下3大类:ⅰ型,任何累及前弓或后弓的骨折,骨折线不经过寰椎的侧块;ⅱ型,包括前弓及后弓的骨折,骨折可同时累及寰椎的侧块,典型的jefferson骨折即属于此类型;ⅲ型,主要涉及侧块的骨折,多数累及一侧前弓或后弓。

在针对“寰椎骨折”的微创治疗方面,王建教授目前独创的新技术之一,是“显微内镜下植骨修复术”和“显微内镜下钢板固定术”。此两项新技术的优势在于:寰椎骨折前弓分离经颅骨牵引不能复位,分离大于5mm者,需要植骨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寰椎结构完整和力学稳定。在显微内镜下植骨修复安全有效,并具有显著的微创技术优点;此外,微型钢板复位固定可能是目前更好的治疗选择。

其次,是王建教授对于枢椎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的探索和创新。对此,王建教授坦陈,尽管hangman骨折治疗目前还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不稳定hangman骨折需要开放性手术,c2椎弓根螺钉直接固定被证实安全有效,可保留c2、c3的运动功能。但王建教授仍尝试用微创的方式,探索出了第二项新技术——“hangman骨折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经过临床实践,王建教授得出结论:经皮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获得部分hangman骨折的直接固定,保留上颈椎运动,而且还显著减少了患者的软组织损伤。

王建教授在这次学术大会上报告的第三项寰枢椎微创新技术,是他探索出的“寰枢椎不稳微创治疗方法”,即“经皮前路关节突螺钉固定内镜下植骨术”。传统的经寰枢椎关节突螺钉(tas)普遍用于寰枢椎不稳后路固定治疗,与其比较,前路经关节突螺钉(atas)固定减少软组织剥离损伤;而王建教授探索出来的“经皮前路螺钉固定和内镜下植骨”相结合,则更加微创。经几年来的临床观察,经皮前路关节突螺钉固定及内镜下植骨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与后路开放手术相比较,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等优点,可用于上颈椎不稳的治疗,尤其适合于解剖异常、不能行后路tas固定的患者。目前,这种新的治疗方式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王建教授探索出来的第四项新技术是“经皮前路螺钉固定术”。对此,王建教授介绍说,成人齿状突骨折发生率为颈椎骨折的9%至15%,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是不稳定骨折。自1982年国外学者bohler报道了前路螺钉固定以来,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这项技术却不具备微创性。王建教授研究出来的“经皮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经过大量病例的临床观察,安全有效,是治疗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的微创技术。与bohler报道的开放手术相比较,这种方法显著减少了患者的组织损伤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以上针对寰枢椎损伤的四项微创新技术,介绍起来,也许是十分简单的一两个小时,但在临床和学术方面的探索之路上,有谁知道王建教授承受着多大的风险,需要多大的勇气呢?

之所以这样说,缘于在采访中王建教授所说的这样一段话:“寰枢椎部位,由于它的位置十分独特——上面紧挨人的生命中枢——延髓,也叫延脑,属于人脑的最下面的脑组织;下面,又与脊髓相连,脊髓是人体的中枢神经,其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人的四肢、体壁和内脏。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寰枢椎部位开展手术,一旦出现问题的话,就是致命的,即使是微创手术,也存在着极高的风险。因为就寰枢椎手术本身来说,原来的、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方式,它是显露的,医生操作起来,很容易达到你要进行手术的部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去追求微创手术,其潜在风险也就更大。这也是许多存在‘为微创而微创’思维误区的同行们,在临床上最感迷惑的问题。而我们则在学习和总结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仅去学,还要创新。我们就是秉持一种‘创新思维’,去攻克一个个寰枢椎微创技术方面的难题的……”

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报道之后,王建教授发现,他所独创的“寰椎骨折的微创修复技术”等寰枢椎损伤和创伤方面的临床研究成就,不但国内没有先例,在国外也未见报道;也就是说,他攻克了脊柱外科方面的一个“学术难区”,走进了国内国际该领域的一个“学术空白地带”。

为军为民之新桥,

历史的“久”和学科的“优”

采访到最后,王建教授满脸自豪地谈起了他所供职的新桥医院:“坐落在十分有名的歌乐山脚下的‘新桥医院’,实际上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上的称谓。我们医院始建于1944年,前身陆续为军政部陆军医院、军队重庆总医院、联合勤务总司令部重庆第八总医院、国防部陆海空军第四总医院,中国人民西南军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西南军区甲级陆军医院、中国人民西南军区第十六陆军医院、中国人民第七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7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现在已经建成为一所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教学医院。作为一家军队医院,我们既‘为军’,更‘为民’,在完成部队卫勤任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而据记者了解,由王建教授所在的“新桥医院”骨科,不仅是全军腰椎退变性疾病微创治疗中心,还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还是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站点学科,系中华脊柱教育中心西部微创脊柱培训基地、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基地、全国首批骨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微创脊柱外科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微创脊柱外科培训基地、美国枢法模微创脊柱外科培训基地、德国joimax微创脊柱内镜国际培训基地和美国smith-nephew关节镜技术培训基地。

对此,王建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我们新桥医院骨科,目前拥有床位270张,年门急诊量6.7万余人次 ,年手术量超过5000台次,其中微创手术1600余台,累积完成9000余例。科室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5名,已经培养了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我们科室以脊柱及关节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为主要特色,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为重点研究方向;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居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至今已经先后获得50余项国家、军队、省部级课题。”

谈及该科的学科特色,王建教授说:“我们骨科共分四个病区,其中的‘骨一病区’,即‘全军腰椎退变性疾病微创治疗中心’,主要侧重于腰椎退变性疾病微创外科治疗。‘骨二病区’,也叫‘骨创伤部’。主要侧重于脊柱脊髓损伤的微创外科治疗,包括胸腰椎骨折的微创外科治疗及上颈椎损伤的微创外科治疗等;此外还包括严重四肢和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骨三病区’即‘脊柱部’,主要侧重于颈椎病的微创外科治疗与非融合治疗技术,包括前路med下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病等离子消融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治疗,以及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等。‘骨四病区’,也叫‘骨关节部’,主要侧重于复杂髋部畸形功能重建外科治疗技术,包括复杂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和股骨畸形的全髋关节置换技术和大龄先髋脱位的多入路三相髋臼截骨术等,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复杂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高屈度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关节镜辅助下关节骨折的微创手术等等……”

简要介绍完该科室的学科建设情况,王建教授强调说:“我们这四个病区开展的各种治疗技术,均是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项目和单位之一。”

采访临结束时,记者对王建教授说,有这样一个卓越的学科团队和优良的发展平台作支撑,他在脊柱外科领域所能够取得的各种卓越成就,记者也就丝毫不感到奇怪了。

骨科新项目新技术篇7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科技扶贫工作的领导,县经商科技局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县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十三五期间,每年组织召开专题研究科技扶贫工作会议4次,安排部署科技扶贫工作;每年的科技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针对性的开展科技扶贫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市对县科技扶贫目标任务。

二、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到位情况及投入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县共获得省级科技扶贫立项项目8个,立项资金350万元,获得市级科技扶贫立项项目6个,立项资金60万元。获得“省级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信息员及专家补助资金30.8万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

已立项的省市科技项目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开展实施,已基本完成项目任务,部分项目已完成项目验收。

(三)开展培训情况

组建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成员与各乡镇贫困村签订了帮扶协议。建立了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户结对服务关系,实现科技特派员对我县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下一步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将不定期下村开展科技扶贫帮扶工作,助推精准脱贫。以科技活动周为契机,积极开展“四下乡”活动,抓好科技骨干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科学素质和增收能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40余场,开展技术骨干培训和科普宣传活动8次,培训500人次,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取得成效

2017年我县成立了“科技扶贫在线”县分平台建设,每年持续优化提升“专家服务、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四大服务,利用平台建设项目资金,完善了平台运管中心软硬件设施。截止目前,平台内有专家185人,信息员459人,共录入农户13857人,平台共收到技术咨询数4625条,完成技术在线咨询4484条。现已发放信息员与专家补助资金30余万元,以平台运行为载体,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宣传,鼓励科技人员信息员下乡帮扶开展科技扶贫平台在线工作。结合各村实际,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手机app操作手册培训宣传,了解平台作用。将农户的技术需求与专家服务实现有效对接,着实解决农户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精准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建立健全了运管中心工作职责、信息分诊员工作职责、专家工作职责、信息员工作职责,扎实推进科技扶贫在线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素质亟待提高

广大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科技基础薄弱。部分群众由于长期贫困,思想意识落后,生产观念保守,这种心态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加大了扶贫开发的难度,导致技术推广难度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速度慢。

(二)科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科技扶贫项目由于技术要求高、资金需求大,筹措配套资金困难,使一部分项目得不到后续扶持,推广普及能力有限,影响了项目效益的最大发挥。

(三)科技扶贫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较弱

我县科技基础薄弱,部分群众由于长期贫困,思想意识落后,生产观念保守,“等靠要”的思想没有消除,这种心态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速度慢。

五、意见建议

(一)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目标完成

继续深入推进科技扶贫工作机制,加强对上联系协调,建立科技扶贫工作机制,定责到人,责任落实到位,确保科技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二)以科技项目引领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农业科技需求,引进推广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培育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保护、特色旅游等技术应用与示范,实施一批助农增收致富作用大的科技项目。

(三)以平台建设助推脱贫奔康

依托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契机,加快科技扶贫在线、科技扶贫驿站等平台建设,整合各类优势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致富政策,为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农业创业者和县内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以及培训、远程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和市场营销等服务,助推脱贫奔康。

(四)抓科学普及,培育新型农民

突出抓好科技骨干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科学素质和增收能力;组织科技人员实施一对一精准扶贫,实行一村一名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户一对一对口帮扶。

骨科新项目新技术篇8

我们**卫生院地处泰山西麓,桃乡南部,驻地有济兖、泰东公路纵横穿过,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我院始建于1956年,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100万元,占地1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床位120张的一级甲等医院,设有内、外、妇、儿、中医、放射、后勤等32个科室,梁氏正骨是特色专科,现有职工105人,其中主治级26人,初级71人,大中专毕业生83人,下设15处卫生所,有乡村医生78人。

近几年来,我院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业务主管的领导支持下,选准“突出专科优势,加快改貌配套建设,带动整体发展”的路子,造大培强“梁氏正骨”特色专科以提升知名度,加快改貌配套建设以增强竞争力,使我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带动全镇卫生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连续三年在泰安市农村卫生工作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一、找准差距,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建院四十多年来,在几代医院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医疗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同其他许多乡镇卫生院一样,我们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卫生院自身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缺乏特色等原因造成发展后劲不足。房屋陈旧,医疗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在医疗水平高、设备精良的市级医院和经验丰富的村级诊所的前后“夹击”下,卫生院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尽快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迅速摆脱困境,作为关系卫生院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摆在了院领导班子面前。在经过广泛考察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符合世界医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安驾庄梁氏正骨”三百年来形成的良好声誉是我院特有的无形资产,它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医院所无法比拟的。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梁氏正骨的名牌效应,造大培强这一专科龙头,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院步入良性轨道,健康发展。同时也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环境,提高装备水平,为专科建设构建发展平台。思想认识的到位,使我们迅速确立了“以加强骨伤专科建设为突破口,形成龙头带动,以改貌配套建设为基础,提高硬件水平,促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随后,我们经过科学部署,精心组织,迅速集中力量投入到了建设中来。

二、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加快骨伤专科建设步伐

虽然梁氏正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传统优势,但在目前医学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就显得科技含量低,规模相对较小。为保证骨科建设尽快步入快车道,真正在全院起到龙头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一是出台政策措施。1998年,我们集思广益,制定了《安驾庄镇卫生院骨伤科发展规划》,明确了“传统引路,中西结合”的办科方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梁氏正骨传人聘为副院长,调拨2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骨科内部人事管理自主,奖金分配自主,骨科人员在晋级晋升、住房分配、参政入党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年,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我们又适时召开了由院两委和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作出了《关于加强骨伤科建设的决定》。这些文件措施的制定,为推动骨伤科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在卫生经费不到位,各项建设投入增加,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院对骨科建设一直实行财政单列,每年的骨科专项经费增幅都保持在15%以上。为提高改善骨伤科的医疗装备水平和诊疗环境,我们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高标准骨科病房楼和手术室,配齐了骨科手术器械,更新不锈钢折叠床及橱具50件套,并全部安装了空调,购置了骨科牵引床、m-904e多功能麻醉机、自动洗片机等设备。

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群体。专科优势要靠人才去发挥,骨科特色要靠人才去体现。我们看准这一点,在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上下了大量工夫。选好人,任命梁氏正骨第十七代传人梁华兴为学科带头人,充当领头雁,搞好传帮带。大胆提拔重用一批年轻业务骨干,为骨科发展输入新鲜血液。目前,骨科医护人员已经达到了20人,人才结构趋于合理。育好人,制定详尽的《骨科人才培养计划》,在新分配学生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骨科,作为后备人才培养。每年定期派出1—2人员到泰安中心医院、济南90医院及省内外知名骨埔皆航扪啊s煤萌耍瞥奥圩逝疟病钡木晒勰睿岢秩稳宋ㄏ汀⑽ú攀怯茫杂姓娌攀笛у囊滴窆歉裳沟w樱ɡ攀钟茫鞘共呕峁┕憷杼ā=改辏以航鲇糜诠强迫嗽迸嘌怠⒔萄э蒲小⒊晒崩木丫痛锏?5万元。骨科大夫孙波从济南进修回来后,大胆实践,将所学新技术很快应用于临床,带动骨外手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骨科病房护士长张蕾年仅23岁,但她扎实肯干,团结带领全科同志创造性工作,连续两年被授予“肥城市十佳护士”、“泰安市优秀护士”的荣誉称号。经过多年努力,我院高素质、业务精、年轻化的骨伤科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为骨科技术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四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年我们将骨伤科做为试点,并逐步向全院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以岗定人、择优录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对竞争岗位、任职条件、选拔程序做了详细规定。经过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面试答辩、民主测评后择优上岗,每两年一个聘期,保持聘任动态性。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我们实行了院科两级核算,坚持“想闲无钱,劳动有酬,多劳多得,向一线倾斜”,科室每个人的效益工资与个人工作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相挂钩。改革后,收入高的同志每月能达到两千多元,低的仅能拿到几百元的基本工资。在骨伤科试点成功后,我们又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全院推开,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职工实行合同制管理,对行政后勤科室实行“岗位目标得分考评责任制”,临床医技科室实行“成本核算”管理,充分发挥出了每个岗位的最大潜能。

五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我们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扩大梁氏正骨的知名度。先后在山东电视台、山东广播电台、《山东卫生报》、《泰安卫生》等多家新闻媒体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去年初,我们还专门建成了骨伤科网站,全球用户只要登录国际互联网,就能轻松浏览到梁氏正骨的有关信息。

“突出专科,培植龙头”的工作思路,使骨伤科在几年时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1年,我院骨科门诊量达到30800人次,占全院门诊量的38%,收住院1060人次,占全院住院量的67%,床位使用率达92.3%,业务收入突破300万元,占全院总收入的46.5%。梁氏正骨的牌子越来越响,接诊范围辐射6省16地50多个县市区,梁氏膏药也远销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为海外人士带去福音。

三、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全面实施改貌配套工程。

在实施改貌配套工作中,我们以“外塑形象,增强后劲”为出发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标准,对医院医疗区和生活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布局。基础建设方面,1998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以门诊楼和病房改造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建成了开放式中西药房;1999年投资400万元,完成了以病房楼和康复楼建设为主体的二期改貌工程,率先完成了泰安市卫生局下达的第二轮改貌配套任务;**年又对门诊楼进行了外部装修改造,建成了风格别致的绿地广场,使整个院容院貌有了很大改观;2001年重点抓好“安居”工程,建起了面积3200平方米三室两厅的职工宿舍楼。在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医疗设备的投入,近几年先后投资120万元,购置了f-820血液分析仪、c980c电解质分析仪、cx—9000b超、美高仪心脏工作站、sdn-660脑电地形图仪、lh2802胎儿监护仪、三氧消毒机、自控式洗胃机等一批高新医疗设备。安装空调120台,更新升降式不锈钢病床、全棕床垫100件套。购进南京依维柯救护车,改善了医疗服务条件。配置了一批ibm电脑,实行了微机系统化管理。医院技术装备力量进一步增强。

在搞好院内改貌建设的同时,我们结合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加强了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对全镇的村级卫生所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将每村一室合并为15处卫生所。卫生所由村里提供房屋,镇里适当扶持,镇、村、院共同建设。针对原村卫生所建设标准普遍不高的实际,引入竞争机制,采取“谁建设,谁受益”的办法,哪个村工作力度大,建设标准高,就把卫生所设在哪里,充分调动了各村投资建所的积极性,加快了改貌建设的步伐。人口只有800人的西江村经济并不发达,但村两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筹资4万元,将原村委大院重新装修改造,屋内吊顶,铺地面砖,墙壁刮瓷,外墙贴墙面砖,改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卫生所,切实为村民解决了看病就医的问题,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全镇各级的共同努力下,目前15处卫生所已顺利完成了改貌任务,并全部达到了第二轮改貌建设的标准要求。

骨科新项目新技术篇9

【关键词】骨科护理发展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医学也在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护理对象的转变,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骨科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和患者的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想出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骨科护理的发展。

1骨科护理的新发展

1.1疾病谱与病种的改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受伤的患者成了现代骨科主要的护理对象,他们往往表现为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甚至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此类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单纯的四肢骨折、脱位等则以老年人为多。

1.2老年骨科护理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占骨科患者数的30%~35%,老年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患者增多。以往老年四肢骨折的保守牵引治疗也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年龄从50~60岁扩大至80~90岁。同时高龄与手术后非手术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而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这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1.3诊疗手段的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骨科医生所能应用的诊疗手段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特别是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的增加,由于高龄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骨折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患者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干预成了老年骨科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严重开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毁损面临截肢的肢体,经过清创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皮瓣移植的保肢手术。关节置换拟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书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4护理对象的需求在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患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骨折患者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患者要求再次手术、恢复肌力、重返社会,关节重建患者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患者要求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需要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手术、最优质的护理。

1.5护理对象康复地点及模式的发展骨科患者需要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恢复缓慢、易出现并发症等特点,再加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部分患者需要在医院治疗康复的基础上,逐渐扩展护理的范畴,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2],进一步发展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在国际范围内,均有一种新的趋向,即重视在家里给骨科患者(包括术后患者)良好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因为大多数骨科患者的康复过程是长期的,无法长期住院完成。k.s.lin等观察了一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和家庭康复患者的功能结果,发现两者相同。类似的研究提示:只要加以指导和监测,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来说也是有益和有效的[3],且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超级秘书网

2针对骨科护理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1)常见病的变化要求骨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分秒必争的急救意识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同时要拓展知识面,不仅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还要掌握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针对老年患者知识层次低,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应勤、细。巡视病房要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要勤,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要勤。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观察病情要细,不仅要观察手术的局部情况,更要观察全身情况。交接班要细,做到床头交接班,当面讲清、看清,避免意外发生。(3)由于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同一种疾病症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故护理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应多与医生沟通,参加医生查房及术前讨论,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同时要加强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而且要根据职称、工作年限,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训。随着国内外护理事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要的变化,使得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骨科护理需要专门化、细分化,骨科需要开展社区和家庭护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科护士。骨科护理的发展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多种类的、个性化的服务,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护理专家。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临床护理专家的出现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骨科护理的发展与骨科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4]。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老师指出,“要抓好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5],使我们的护理队伍形成一个“t”字形的人才队伍。(4)随着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加强沟通,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缩短护患距离,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5)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到家庭康复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在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患者持之以恒的锻炼,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门从事骨科患者的康复工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骨关节疾病已日益构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甚至导致残疾。1998年who在瑞典隆德召开会议,决定将2000~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一项针对骨与关节疾病的运动[2]。“骨关节十年”给骨科康复护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给骨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平台,要培养专科康复护理的人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开发应用。护理专业内部的分化程度也在增加。专科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我们骨科护士在忙于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加科学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小峰.骨科护理的新趋势及对策.河北医药,2003,25(1):62-63.

2许红潞,张瑞芳,陈晓玲,等.从“骨关节十年”谈专科护士发展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3,3(1):25-26.

3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242-244.

骨科新项目新技术篇10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关节病是目前我国肢体致残的两大主要原因之一,远远高于脊髓灰质炎、脑瘫及交通事故等,而在这些关节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致残率高居首位。ra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致残性自身免疫病,相关专家预计,目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超过440万人。遗憾的是,大量患者未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

张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师从我国著名骨科专家戴尅戎院士,主攻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和治疗。

作为知名骨科专家秦岭教授领导的转化医学中心的核心成员,张鹏博士研究团队以骨科炎症性疾病为研究重点,从病因、发病机理、治疗以及康复等方面进行系统研发。以对发病机理的探讨作为基础研究提升水平的基石,以对该类疾病治疗手段的创新以及相关产品或技术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作为最高目标,以服务广大骨科患者作为宗旨,正在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骨科转化研发之路。

“老药新用”,攻坚类风湿

张鹏曾在导师戴尅戎院士的指导下,在国际上首次验证了手术悬吊方式刺激迷走神经进而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于ra模型早期炎症发展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sci 期刊《inflammation research》上。随后该论文陆续被《nature review rheumatology》和《nature review immunology》等高端杂志引用,截至目前该文章已被引用11次。

针对目前全球范围内新药研发遇到“冷冬”的大环境,张鹏课题组联合计算机化学及生物信息学相关的专家,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预测结合目前骨关节炎基础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在临床用药中筛选具有治疗ra及骨关节炎等疾病的药物新功效,即“老药新用”在骨关节炎症中的应用。

张鹏曾在《inflammation research》、《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usculoskeletal disease》、《scientificworldjournal》等杂志发表文章,阐述了ra治疗中的“老药新用”策略:以胆碱能受体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通过应用最新的药物靶点检索手段—“蛋白质折叠码”技术,在临床用药中筛选新的抗风湿功效,进而通过临床前实验手段(体外细胞学、动物模型体内)验证其生物学特性,从而提出了一整套基于现代生物信息学最新技术的“老药新用”策略,并在ra治疗中进行具体实施。

目前,基于神经内科用药gts-21(胆碱能受体激动剂)探讨其治疗ra的研究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进展顺利。该项目是张鹏博士倡导的骨关节炎症“老药新用”策略的具体实施之一。

研究小组基于传统中药在ra治疗中的特殊疗效,从祖国医学理论出发,结合现代药理学的开发,从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中药品种中提取若干有效成分,用于对ra疗效的观察。从临床前研究的角度,采用体外细胞及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前期实验。目前已经筛选到了若干有效的中药活性成分,推进下一步的机理研究,最终期望将有活性的成分开发成ra治疗中的疗效确切的药用品种。

本项目应用研发团队核心成员杨家安博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质折叠码”技术,可将复杂的蛋白空间三位信息转成具有一维结构的编码,并对药物结合靶点特性以及药物数据库进行扫描比对,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张鹏博士主导联合杨家安博士等核心人员建立了一整套“基础研究靶点—蛋白质折叠码技术扫描分析—临床用药数据库比对筛选—生物学有效性验证”的“老药新用”研发策略体系。

据张鹏介绍,该研究策略在目前原创性化学新药研发遇到巨大挑战的大背景下,可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借鉴。“老药新用”的策略可为新药(1.6类新药)的研发提供捷径。由于“老药”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在安全性上具有保障,可避免药物上市后因不良反应而“退市”的情况,同时可大大降低药物研发成本及临床用药价格,进而惠及大众。

除此之外,张鹏研究团队对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cia 模型)的创新性发现完善了对该疾病模型的认识。在此项研究中,张鹏发现了先前文献中未作报道的cia模型发病足爪关节破坏规律以及特殊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全面了解cia模型发病的特点和规律提供了实验依据。通过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进一步完善了对其发病特点的描述,明确了该模型距下关节以及距舟关节为最早受累足爪关节的发病特点,在组织学观察中发现了相邻关节软骨的“融合”现象,并在“融合”部位发现了新生血管的侵入以及新骨的生成,进而提出了“炎症影响关节软骨的终末分化状态进而启动软骨内骨化”的科学假设,为研究ra发病中关节软骨在骨赘生成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支持。相关成果发表在风湿病领域国际sci期刊《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上。

致力转化医学,打造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