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贺电范文五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2022-11-04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开业贺电篇1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xx电信营业厅今天隆重开业。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对xx电信全新营业厅的开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xx电信的全体干部、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电信事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电信事业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电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大为提高,服务质量日益改善,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电信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在当今电信行业打破垄断,企业靠服务质量、靠网络质量赢得发展机会的今天,服务被越来越重视,甚至被提升到了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可以说,服务是电信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立足之本,是永恒主题。“用户至上,用心服务”是中国电信的服务理念。我们希望xx电信通过真正的,认真的实践“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以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发展,从而为自贡地方经济做出积极的贡献。

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了xx电信公司对服务的重视。为满足我们消费者的服务需求,营造出了舒适轻松的服务环境,真正秉承了“用户至上,用心服务”,努力创造服务先机,实现企业品牌领先。xx电信这次全心打造檀木营业厅的举措,可以说直接反映了xx电信企业为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地服务于广大消费者所下的决心和努力。在此,我代表广大的电信消费者对电信公司所做的努力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也祝愿电信营业厅红红火火、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为本地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谢谢大家!

开业贺电篇2

冯小刚作为电影界的“泰斗式”导演之一,其拍摄的贺岁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欢度新年不可或缺的电影盛宴。冯氏电影贺岁片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爱戴,一方面是冯小刚常年以来在电影界成就非常卓越,另一方面是其拍摄的电影与时展、市场需求相吻合,观众定位以广大的普通中国老百姓为主。

一、冯小刚贺岁电影的观众定位及特点

(一)商业性

当前,电影已经与商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冯氏电影贺岁片几乎已经成为众多商业品牌的“代言人”。

1.注重观众需求

贺岁电影只有满足了市场观众的需求,与观众的审美情趣相符合,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因此,冯氏电影在进行贺岁片电影选材和策划时都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拍摄,观众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显影,看电影的目的是什么,冯氏电影都抓得很准。冯小刚摸准了观众的这种心理,把生活的现实与理想的幽默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了生活性和传奇性的特点。比如,《甲方乙方》故事看似荒诞搞笑,但却着实让老百姓畅想了一次自己的“明星梦”,而《不见不散》则把一个小人物的爱情梦想描绘得淋漓尽致,一层一层剥开,抓住了观众的“感情化”心理。

2.宣传运作

冯小刚自己就曾经说过,贺岁电影如果缺少了“商业”特色,其投资、制作、发行、宣传以及放映等五个环节必须经过市场的宣传炒作才能让社会大众接受,这是推销电影这种特殊商品不可或缺的环节。www.lw881.com冯小刚说贺岁片《甲方乙方》票房业绩从500万、700万,一直到1 000万,很大程度上在于市场的操作,尤其是新影连发公司的媒体宣传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同时,冯小刚贺岁电影制作小组也善于洞察事物的本质,几乎每次贺岁电影“杀青”,其都会马不停地到各地造势宣传。比如,《一声叹息》拍摄完毕之后,冯小刚、徐帆、张国立等主要演员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促销”,冯氏电影的“品牌”效应再加上这些明星大腕的助阵宣传,可以说想不红都难。

3.贺岁档期

冯小刚1997年拍摄的《甲方乙方》开创了我国的“贺岁档期”,首次以贺岁片名义在北京地区进行宣传,同年春节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可以说,贺岁电影的出现,给处于风雨飘摇的中国电影市场开创了一个新的思路。自此开始,冯小刚几乎年年不缺,相继推出贺岁电影,无不获得巨大的成功,票房也不断突破新高。“贺岁档期”也就成为人们欢度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道盛宴,冯氏电影的贺岁档基本上在12月1日到次年的2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贺岁档期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一道独立的风景线。

4.隐形广告的植入

冯小刚电影的隐形广告随处可见,几乎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一声叹息》,傅彪与刘蓓说:“打电话还是得用吉通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卡”;而《手机》中,所有的演员都无一例外地使用摩托罗拉手机,严守一更是把宝马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广告不仅与现实生活中流行的东西相联系,而且还给影片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了影片拍摄的风险。《手机》的总投资仅仅为1 600万,而其中的隐形广告却高达2 200万;再比如《天下无贼》隐形广告的收入为4 000万,超过其投资成本3 300万达到了700万之多。可以说,冯氏电影贺岁片实现了自身效益与赞助商的双丰收。

(二)艺术性

1.关注平民生活

冯氏贺岁电影的气质、情趣和品味都更加平民化,紧紧围绕普通受众的需求进行制作。冯氏电影几乎都把逗乐观众放在首位,而这一点与许多大牌导演的不屑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事实上,电影的制作场面制作再壮观,投资再大,如果不能与观众的喜好联系在一起,往往也很难有大的市场可以开拓,这或许是许多所谓的大片的一大败笔吧!冯小刚几部贺岁电影体现了普通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心态,而不仅仅是电影符号的简单堆砌。冯小刚拍摄的平民化的贺岁电影是其多年生活、演艺等经验积淀的结果,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而不是凭空的想象,这就使得其拍摄的电影更加“平易近人”,尤其是在当前金钱至上的社会里。如《甲方乙方》中,四个自由者的赚钱的手段以及好不容易有了结婚房,却毅然让给了一对身患绝症的夫妇,观众看到此无不为其情义所打动。《手机》把手机的方便与男人的花心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无疑是对当下的“手机”生活一个巨大的穿透力。

2.小人物的哲学

冯小刚贺岁电影往往通过小人物的生活表现,体现出了当前大众的生存哲学。冯氏贺岁电影中的小人物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没有地位的,不被社会所重视,但是,在生活中,这些小人物却无惧无束、尽享生活的乐趣,或许这是那些富豪们都很难体会到的一种快乐。小人物在影片中虽然“小”,却是中国千千万万老百姓的代表,这更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比如《没完没了》中的韩冬、《不见不散》的李元等这些都是小人物,但却演绎出了不一样的精彩生活。再比如葛优饰演的秦奋,由于一夜暴富,征婚喜剧接连不断,把人间的丑陋百态体现无遗。可以说,冯小刚贺岁电影基本上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出发的,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工作、爱情和生活经历的描述,引起观众的关注。

3.独特的喜剧语言风格

京味是冯小刚贺岁电影的调侃式语言的重要特点,其与港台贺岁电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人物的喜剧语言来取胜也是冯氏贺岁电影的主要特点之一。事实上,冯氏贺岁电影的语言特色深受王朔的影响,经过雕琢更显细腻、生动。喜剧、浪漫、讽刺性的语言融合在一起,使得每个贺岁片的高潮此起彼伏。《不见不散》中,刘元说:“本来智商就低,再不给他们好看的景,不是更看不过去了吗?”韩冬对自己无奈的调侃——不是正人君子;《大腕》中“鞋店24小时营业,就是一个字——贵,来买鞋的不是第二夫人就是小蜜以及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等这些调侃式的语言无不是对生活现实的一种莫大讽刺。

4.贺岁思路的创新

京味虽然是冯小刚贺岁电影成名的一种重要的语言风格,但是,冯小刚不断进行创新,敢于颠覆自己的创新思路,也是其贺岁电影长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天下无贼》京味的改变,到《夜宴》中艺术情结的描述,再到颠覆以往电影特点的《集结号》,冯小刚的大胆以及敢于自我颠覆的胆色不得不说是对我们观众的一种震撼。

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商业、艺术相结合的特点,与当前电影市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冯氏贺岁电影成为广大中国观众春节的一道电影大餐。

二、冯小刚贺岁电影的修辞与叙事研究

冯小刚贺岁电影都是围绕着一个个小故事展开的,除了《集结号》之外,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没有什么大事可言,仅仅是对生活中琐事的提炼和演绎。

(一)叙事

符合大众口味的贺岁电影叙事手法使得冯氏电影深受广大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冯氏电影主要以线性结构叙事和情节性的叙事模式为主,环环相扣,使得广大电影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以《天下无贼》为例,傻根的钱的得失及其过程,警察在火车上把所有的贼都逮起来等,傻根所拥有的天下无贼的梦想并没有破灭,但是王丽却失去了丈夫,故事情节看似沉重,但是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缩影,引起人们的思考、探究。《手机》中的故事情节、严守一的经典对话都可谓拍案叫绝,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严守一那张嘴就来的撒谎本领,有点让人瞠目结舌的感觉。《集结号》则采取了明显的情节叙事模式,谷子地的一帮兄弟因为阻击敌人而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人们却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谷子地为了让自己的兄弟们在英雄榜上占有一席之地,四处奔波,依靠自己的坚强与执著,去为兄弟们“正名”。这些情节的展现,可谓是我们千千万万革命先辈为国牺牲的真实写照。

(二)语言

冯氏贺岁电影带有明显的商业特色,但是,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的合理化运用,又是其取得成功的一大砝码。除了《集结号》的场面彰显悲壮之外,其他的贺岁电影几乎都是幽默和轻喜剧为主题的题材,语言都是以电影受众的接受为主导。视觉方面多以全景和大景为主,使得电影体现了轻松愉快和感染性的双重特点。《手机》中开场的和谐、安静的小山村,严守一骑着自行车传递了一种快乐、自在的幸福生活。另外,冯氏贺岁电影中“消解式的京韵对白”的听觉语言,不乏幽默、诙谐和智慧之感。比如,《甲方乙方》中的“打死我也不说”,《天下无贼》中的“人才最贵”,都是一些简短、精练而又赋予智慧的对话。冯氏贺岁电影的这种视听艺术的综合运用,使得其情感的表达更为真实,更加富有感染力。

(三)修辞

冯氏贺岁电影具有浓厚的民族叙事风格,无论是修辞的风格还是尺度上,都深得观众的喜爱。冯氏电影的修辞可谓是真实和夸张、对美的颂扬丑的批判、诙谐的夸张现实的揭露的统一体,《甲方乙方》中的大量对比修辞、《集结号》中的特写修辞等,都是好故事与美好情感的合理化修辞。可以说,好的结构、好的题材、好的情感、好的叙事,再加上好的修辞铸就了冯氏贺岁电影。

三、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品牌塑造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个性化的电影风格,这不仅成就了冯小刚的个人品牌,也塑造了冯氏贺岁电影的“品牌”。

(一)电影风格

冯小刚把观众当作自己的对手,一切以观众的需求为最高导向。冯小刚在《甲方乙方》《没完没了》等几部电影相继取得成功之后,为了避免观众出现审美疲劳,而不断地探索创新,进行风格的转型,从喜剧为主、深刻的人性关怀、理想的浪漫主义,一直到《集结号》的历史主义思想风格的电影,冯氏贺岁电影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四次大的转变,正是其对自己电影风格的不断颠覆,使得其在强手如云的电影领域里不断创造出被广大观众喜爱的电影。

(二)贺岁品牌

冯氏贺岁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品牌之一,冯小刚是第一个票房突破10亿元的内地导演。冯小刚贺岁电影属于商业、文化、艺术、时尚的综合体,很难说它在哪一方面更为出色,因为几乎在每一部贺岁电影里都在引得人们捧腹大笑之余引发人们的深思。冯小刚的个人品牌,大腕明星的云集开创了冯氏贺岁电影的天地,精彩的演绎加上民族化特色的体现,冯氏贺岁电影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一个“贺岁品牌”。

四、结语

开业贺电篇3

电影《一粒米》是在孝感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以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安陆市农业局植保站站长周小贺先进事迹为原型,由湖北霖慧集团投资1135万元拍摄的主旋律题材电影。影片艺术地再现了周小贺同志的崇高精神,情节真实生动、表演朴实感人,催人泪下。

当前,孝感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今年6月21日,安陆市委将电影《一粒米》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必看影片,并专门下发文件,在安陆全市巡回放映电影390场,全市近3万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据了解,未来影片《一粒米》还将陆续在湖北全省各市县进行公映。

巡诊把脉护庄稼

周小贺1961年8月8日出生于汉川县南河乡河沿村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学的是农学专业,1982年中专毕业后,周小贺被分配到了安陆市农业局植保站工作。安陆,作为传统农业发展为主的县市,其农业人口近36.75万人,此前又被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粮油机械之都”称号,所以农业发展一直作为安陆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周小贺到任农业局植保站工作后,更是体会到了每年农作物的大丰收对农民致富意味着什么。在他的工作日志中,记录了当时他在职业选择上对农业和农民兄弟的一番炙热情感:“那段时间,我也曾犹豫、彷徨过,可是当我深入乡村,接触农民兄弟,感受到他们的贫困和对科学技术转化为财富的热切渴盼,感受到他们对农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和火热的深情,我的心灵被震撼和洗涤了。于是,我默默地定位了我的人生目标:像儿子一样,为广大农民服务一生,奉献一生”。在周小贺的信念中,将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更快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更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成了他一生追求和实践的目标。

病虫害是农民最头痛的事。在安陆, 51万亩耕地每年都遭受着病虫害的侵袭。而周小贺精专的农业技术推广正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了能把农业技术推广给农民,周小贺早在2001年就参与组建了“安陆农业110服务队”。从业31年,周小贺下乡的时间每年都在200天以上,每年在田间直接指导农民超过了1000多人,开展的大大小小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近百场。他用自己的汗水滋润着脚下的土地。为了能及时为农民排忧解难,周小贺把手机号向社会公布了出去。农忙时节,他从早到晚电话时刻在响。时间久了农民遇到问题想起来的第一个人就是找他,能在电话里说清楚的当时就讲解清楚,一时半会儿听不明白的,周小贺会第一时间赶到地头手把手指导。

周小贺的同事告诉《小康》记者,一次北城徐岗村3组农户的秧田遭受病虫害,局里几个技术员先后提供了几套方案都没有解决农田里的病虫害问题,甚至几度喷洒农药都无济于事。周小贺得知情况后主动到田里去看,蹲守一个多小时后,发现秧田的稻叶里藏着吭食庄稼的小虫。发现问题的周小贺赶回农业局后连夜查找资料询问专家,最终搞明白庄稼地里的害虫是稻秆蝇。周小贺打电话告诉农户病虫情况后,随即给出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按照他的嘱咐,农户对症下药后,受病虫侵害的稻谷地没几日便恢复正常生长,农户对此感激不已。“他个性很幽默,跟他一起共事的同事不论哪个年龄段的都能聊得来,而且每次有晋升机会,他都会先推介办公室的年轻人,自己从来不争,对待工作很专心。”

在与周小贺同期进入安陆市农业局工作的现任安陆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邹明召的印象里, “为了能帮助农民们做好病虫害防治,周小贺几乎天天都往地里跑,有些村子比较远路不好走,他骑车要走一个多小时,而且只要下乡,他永远都是早出晚归。”邹明召说。

2013年安陆遭遇了50年来最大的一次干旱,持续高温无雨,日蒸发量达14.6mm,旱情迅速蔓延,全市33.8万亩农田受旱,重旱面积达14万亩。“那段时间旱情严重,局里的农技员要给农户宣传对抗旱灾的农业技术,除了入村入户给村民指导虫害防治,更多的还是做技术业务的培训。小贺的宣讲课一般比较亲民,农民听得懂,所以每次培训课能来不少村民。”

2013年8月2日,按照工作计划,这一天周小贺要赶往安陆最北边的孛畈镇青龙潭村做旱期水肥管理技术的宣讲,习惯了早起的他一早便骑车赶往青龙潭村。骄阳炽烤中进行的宣讲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由于在烈日下暴晒,周小贺的汗衫很快就湿透了,被晒得通红的脸上,汗珠大颗大颗顺着脸颊留下来。培训结束后,周小贺又马不停蹄地和几个农户来到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了最新的虫害情况。下午为了更详细地调查采集水寨试验站的水稻田虫害数据,周小贺高温作业下持续了近四个钟头。返回办公室后已经是下午五点,周小贺把采集的照片病理图用电脑上传给孝感市植保专家刘梦泽,并一起进行了会诊。“那天他忙完还和我讨论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就徒步回家了。”邹明召说,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愿别人提及周小贺,因为长期共事,他和周小贺一起的时间比陪家人的时间都多。周小贺的突然离世,对他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事实。

妻子眼中周小贺:时刻牵挂庄稼地

一样备受打击的还有周小贺的亲属。“他走的时候我们亲人都没有在身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周小贺的妻子詹继东心中总盼着丈夫能回家,每每一到饭点,思念丈夫的情绪就更强烈。詹继东回忆起见到丈夫的最后一天,一线连续奋战8天的周小贺当天回到家后便倒在了躺椅中昏昏睡去。当她回到家中时,周小贺泛白的脸色让她立即感觉到情况不对。匆忙将丈夫送医后,詹继东和女儿陷入了从未有过的惶恐。当医生宣告周小贺因高温引起中暑,诱发急性心脏病抢救无效死亡时,詹继东仍然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在丈夫三周年祭日时,当她看到丈夫生前几位同事也一道来祭拜,难掩悲伤情绪。“他如果没那么早过世,大概也会像他同事们一样壮年黑发。”詹继东说,丈夫一辈子清贫,最困难的时候工资300不到。即使生活困难,也从不求助于人。“他常常说钱够花就好,有机会跳槽也不走,他很多朋友都建议他用自己掌握的农科技术去私人企业发展,但劝了几次都没劝动。他说在农口干了几十年,就喜欢和庄稼地打交道。”

这些年,詹继东虽然抱怨丈夫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庭管的比较少,却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曾有几次詹继东陪同周小贺下乡工作,无论周小贺走到哪儿,都会有人拉上他去家里坐坐,或者要请他吃饭。“特别是有时候有些农户之前受过他帮助,想要感谢他,用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把收成了的稻谷和蔬菜拿给他尝一尝。每次回家他也特别开心地和我分享一天与农户们之间的事情,讲起来的时候停不下来。”詹继东常说周小贺停不下来,因为他心里时刻牵挂着地里的庄稼和农民。周小贺过世后,安陆当地近千人自发来到殡仪馆为他送行,曾经与周小贺打过交道的农户,也一并出现在送行的队伍里。

电影《一粒米》重现周小贺事迹

周小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宣传后,迅速得到中央的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号召全国农业系统学习“周小贺精神”。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作出批示,并派专班到安陆调研其先进事迹。农业部组织周小贺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全国12个农业大省开展巡回宣讲。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孝感市委书记陶宏相继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学习宣传“周小贺精神”。

2014年1月,电影《一粒米》开始筹拍。这部电影正是以周小贺生前不图名利,扎根基层,一心为农、一生为农的事迹为原型。导演刘一君拍摄电影、电视剧30多部,有5部影视力作在国内外获奖。他说,粮食种植关系国家安全,周小贺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农技植保事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怎样把“这个小人物,大英雄”的先进事迹搬上银屏,感到压力重大。电影取名《一粒米》,即从小处着眼,将周小贺热爱农业,根植于土地“一粒米”的种子精神表现出来,平凡而又伟大。

主演周小贺的影视演员、歌剧表演者及主持人周浩东则表示:“看了剧本之后,深深地被周小贺的事迹所打动。首次扮演农业基层典型人物,身感压力巨大。在人物的细节、情感表现等方面,我感觉自已揣摸的还不够深,表现的还不是那么细腻、完美。周小贺一身倾注于农业,关心农民,受到老百姓的高度称赞,他的精神永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周小贺精神”继续传扬

2015年8月9日,电影《一粒米》在湖北省委洪山礼堂举行了首映。当日,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讲话,湖北省副省长任振鹤致辞。

余欣荣在讲话中说,以全国农业战线典型、“最美农技员”周小贺同志为原型创作的这部电影,既是全国农业战线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深化“三严三实”教育的创新之举,也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创新先进典型人物宣传形式的有力探索,是对周小贺同志最好的纪念。

电影《一粒米》很好地传扬了“周小贺精神”。但是“周小贺精神”具体指的是什么?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批示:周小贺同志热爱农业、坚守农业、服务农业、牺牲奉献于农业的事迹和精神是全省农业战线的学习榜样。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说:将我省的先进典型相继搬上银幕,有利于弘扬主旋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有利于营造深化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电影《一粒米》既是我省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之举,又是创新先进典型人物宣传形式的有益探索。我们要深入宣传学习周小贺同志先进事迹,传承发扬周小贺精神,凝聚起“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强大精神力量。

开业贺电篇4

当晚,央视《新闻联播》把它作为十贺电的第一条播出。新华社播发的消息中还附上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回复中央委员会的内容。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是台湾地区领导人改善两岸关系的信号,我们的回应也是积极的。”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杨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十召开前后,中国共产党陆续收到许多友好政党、组织和政界人士发来的贺电(函),祝贺党代会召开。

本刊记者梳理了自1982年9月1日十二大召开到2012年11月14日十闭幕期间,《人民日报》上刊登的外国政党、组织和政界人士发来的贺电(函)。历届党代会收到的贺电(函),每封短短几百字,字里行间透露着发电(函)政党、组织或政界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对中国建设成就的认可以及进一步合作的期待,同时也是政党之间、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投射。

从17到313

外交官潘新明在1985年撰文定义国际贺电(函):在国际上,向对方国家或国际组织发贺电(函)是一项重要的外交举动,在国家关系中起着一种纽带作用。

“发贺电(函)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表示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一种关切的姿态。”杨晖说。

十二大收到的第一封贺电,来自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这个和中共有着传统友谊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的贺电(函)中从未缺席。

韩国新韩国党代表委员会李会昌在十五大首次带来了韩国政党的祝福,贺电中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发展,“为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为韩中两国的共同繁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共产党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时发来贺电。

从十二大收到的17个国家政党的贺电(函)来看,来自亚洲国家5个,欧洲国家9个,非洲国家3个。

十三大有36个国家的政党发来贺电(函),十四大时这个数字迅速上升到70。其中,来自亚洲、欧洲和非洲国家的数量相当,墨西哥民主革命党等外国政党首次发来贺电。或许是因为数量过多,从十四大开始,《人民日报》开始采取部分刊登贺电(函)内容的形式。

上述数字在十五大召开时上升至137,十六大增加到185。

十六大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首次党代会,也是中国共产党进入21世纪以来首次召开的重要大会,因此十六大贺电(函)中有了“划时代”这样的关键词。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在贺电中说:“此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事件。”韩国新千年代表最高委员韩和甲在贺电中说:“此次代表大会将成为中国在21世纪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希腊新主席卡拉曼利斯在贺信中说:“中共十六大定能取得成果,成为中国繁荣昌盛政策的新起点。”

十七大贺电(函)为226封,十则已经收到了313封来自全世界各国政党、组织和政界人士的祝福电函。“党代会贺电(函)数量的递增,是和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成正比的。”杨晖说。

十,截至11月14日大会闭幕,收到政党贺电313封,这不包括后来对中共新领导人当选的贺电。

贺电背后的中朝关系

在逐年增多的党代会贺电(函)中,朝鲜劳动党以其从不缺席和风格鲜明而值得一提。以其十二大、十三大贺电为例,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表达对中共党代会的祝贺;第二部分称赞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三部分称赞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所作出的积极贡献;第四部分表态,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坚决声援中国人民使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全中国的正义斗争”;最后一部分用极具感彩的词语讴歌友谊。

对于朝鲜贺电中反复出现的形容朝中友谊的词语“鲜血凝成”,杨晖做了这样的解读:“这是尊重历史的表现。朝鲜一直坚持给我们发贺电,说明他们把与中国的关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而从十四大开始,贺电内容变为4个部分,这种变化背后是中朝关系随着时代的动态发展。

2006年10月朝鲜宣布成功实施首次核试验后,中国政府表示反对。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开,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贺电164个字。

朝鲜劳动党向中共十发来的贺电又回归十二大模式,热情洋溢,感彩浓烈。

“目前释放出许多改革信号,中朝关系可能会增加新的观念、模式。”杨晖分析说。

贺电中的“实质内容”

日本政党发来的祝贺十胜利召开的贺电(函)比以往有所增多。

来自日本政党的多封贺电(函)包含这样的内容:我们期待两党进一步加强合作,为解决日中之间各种悬而未决的问题,发展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防止有悖历史潮流的动向,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

日本社会党首福岛瑞穗在贺函中说:“维护日中友好关系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至关重要,双方应通过真诚对话解决彼此间分歧。特别是日本,更有义务认真反省历史错误,通过加强对话发展两国友好关系。”

像日本社会这样,电文中除了表达祝贺之意,更包含“实质内容”的,还有那些认同中国模式、期待与中共进一步合作的外国政党。

保加利亚社会党主席、政府总理斯塔尼舍夫在贺函中详细表达了对中国社会的关注重点:“中国共产党将切实担负起对人民的历史重任,继续致力于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的事业,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和住房等领域也一定将取得更大进步。”

“这是为了回应2006年两国签署的联合声明,其中一条是双方愿意扩大在文化、教育、科技、民政、旅游、新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贺电中点明这些领域,说明保加利亚对中国模式是比较赞赏的,愿意看到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先行探索,并进而从中国的实践中获得启示。”杨晖分析。

给十发来贺电的新成员中,芬兰中间党是一个。“芬兰是1950年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近年来,芬兰中间党与中共的关系不断发展。进一步深化双方党际关系对芬兰中间党至关重要,已成为确保两国未来有效合作的最佳途径。”杨晖说,从芬兰中间党主张维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能看出,中芬两国的合作将集中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领域。

“芬兰急切希望打开中国市场,中国也许同样愿意从芬兰入手进一步发展中欧关系。”杨晖分析说,“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环保合作也是科学发展观向外传播的一个过程。”

开业贺电篇5

最早的贺岁档来自香港

贺岁片(hesui files)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到岁末香港演艺圈内的一些明星都会自发地凑到一起,不计片酬地拍摄几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影片献给观众。

这些影片大多以“恭喜发财”、“家有喜事”及“福禄寿喜”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词来命名,内容上也基本满足以下两点:首先是喜剧,其次由知名明星演出。

贺岁档泛指每年11月初到次年3月初的电影档期,在八九十天左右。业内共识则为从11月20日左右开始一直到春节长假结束,以影片大规模上映为开端。最初的贺岁档是从12月上旬延伸至1月上旬,后来由于大片扎堆态势愈演愈烈,使得贺岁档日期一再提前至11月初,并延至新年2月底3月初,横跨圣诞、元旦、春节、元宵以及情人节等多个节日。现在的贺岁档被视为目前国内最完善、竞争最为激烈、票房产出能力最高和消费能力最强的电影档期,多部大片均选择在此档期内上映。2008-2009年的贺岁档,总票房额达到了14.7亿元,相比2007-2008年的贺岁档,增长了55.3%。

香港贺岁片的发展

在中国,香港是最会制造娱乐神话的地方。

贺岁片在香港的出现和成长不仅创造了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档期,更让中国电影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现在,细细回味香港贺岁片的形成和发展,不少电影大腕也都是与“香港贺岁”一起成长的。

80年代初,是香港贺岁档的形成时期。虽然一开始贺岁的概念还比较朦胧,但是1981年许冠文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摩登保镖》的成功,无疑给后来的“贺岁片”立了一个标榜,于是大家便把其卖点集中到了喜剧这一类型上。

从20世纪80年代的贺岁片演员阵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参与演出的基本是一些擅长演绎喜剧的本色艺人,比如 《富贵逼人》系列里的董骠、沈殿霞,还有内地观众最早接触到的由香港导演洪金宝执导的贺岁片《福星高照》里的吴耀汉、曾志伟等。这个时期的香港贺岁片卖点完全是搞笑的内容和演员的演技,而非艺人的人气。80年代末期,香港开始出现由当红人气偶像担纲的贺岁片,像周润发所主演的《八星报喜》、《吉星拱照》以及《花旗少年》等。张曼玉也曾参与《富贵吉祥》、《家有喜事》、《东方三侠》以及《东成西就》等贺岁片的演出,那几年也正是她在香港影坛渐入佳境的时期。

到了20世纪90年代,是香港贺岁片的成熟和鼎盛时期,贺岁片几乎成了可以一窥艺人当年人气的试金石。贺岁片的演员阵容,不仅可预期影片的票房,甚至成为港产贺岁片运作的潜在规则。说到90年代的香港贺岁片,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无厘头之王周星驰,另一个是动作喜剧之神成龙。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贺岁市场是周星驰的天下,那时无厘头喜剧迅速走红,周星驰自然也成为贺岁片的常客,几乎每年农历新年期间都有作品问世。像1993年获4000万票房的《唐伯虎点秋香》,1995年获4500万票房的《大话西游》,1996年获3600万票房的《大内密探零零发》,1997年获4800万票房的《家有喜事》,1999年获3000万票房的《喜剧之王》等等,都是星爷为观众献上的新年贺礼,而且每部都堪称当年最卖座的香港影片之一。

一直是香港电影顶梁柱的成龙介入贺岁档领域的时间比星爷要晚一些,但是他的介入,却让贺岁片出现了一个新转机。1995年岁末,成龙的《红番区》成为第一次被正式引进内地的“贺岁 片”。8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让一直以来票房低迷的内地电影市场为之一振。1996年至1997年,成龙借着《红番区》的成功,在内地接连推出了《白金龙》、《义胆厨星》等贺岁片,且都非常成功,这都给内地电影人极大的启示。

内地的贺岁片

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是第一部以“贺岁片”名义引进中国内地的影片,当年的票房收入仅次于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1998年著名导演冯小刚拍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该片获得当年“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项大奖。《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出此后几年的贺岁片大战:投拍的贺岁电影一年多过一年,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加入执导贺岁片的行列。其中影响最大、票房最高的要属1999年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特邀冯小刚赴美拍摄的《不见不散》。

贺岁片几乎已成为华人地区的一种新年习俗,但是进入21世纪的香港贺岁片却失去了一人独大的优势。内地、好莱坞都从混沌中清醒过来,于是,三者在贺岁档拉开了电影的又一个战场。1998年,冯小刚导演的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使内地贺岁片开始有了属于它自己的生命与灵性,好莱坞也意识到贺岁档的优良商业时机,这时的香港贺岁有点无奈,大场面、大制作不敌好莱坞,其一贯的喜剧风格又受到“冯氏幽默”的挑战。尽管香港影人出产了不少《功夫》、《无间道》之类的好片,但是由于像《喜马拉雅星》一类烂片频频的出现,几部好片实在难保香港的绝对主力位置。那么新世纪的擂主是谁?好莱坞不能很好地把握中国人贺岁档的口味,所以21世纪贺岁档的擂主是新生崛起的内地的,更准确地说是冯小刚的。

贺岁档

贺岁片已经蔚为大观,不仅具有类型性状研究的价值,更具有观念形态研究的价值。在国产电影数据蓬勃发展的时候,探索改革实际效果与推而广之,是贺岁片研究的价值所在。

一、贺岁电影确立了电影的社会文化新观念——文化不是简单的艺术理论归纳,而是和社会环境、人心期盼以及经济时潮相互呼应。

二、贺岁电影确立了电影的市场文化新观念——市场不是看不着的虚拟物,而是和实实在在的票房获取、投资回报以及影院银幕块数相关联。

三、贺岁电影确立了电影的传播文化新观念——电影在现代背景下不能不靠传播或宣传来扩展影响,吸引大众。

四、贺岁电影确立了电影的艺术文化新观念——电影既是作品也是产品,艺术片内涵的优秀当之无愧,但没有时代大众的心理呼应创作的意义难以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