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英语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8 21:58:34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交通英语论文篇1
关键词:公交用语;翻译误区;文本平行理论;功能分类;翻译方法
本文系2011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西安市国际化进程中城市公交系统双语服务现状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11jk0389
近年来,随着陕西省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的加快,来陕进行文化交流、经贸洽谈或旅游管管理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2009年国家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但是,西安市内的各路公交线路却存在着翻译错误、双语服务不完善等问题,不仅给外籍人士带来很多不便,也给本市居民的出行旅游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西安乃至陕西形象。
一、西安地铁站内英译公示语误译
(一)词汇
例如地铁列车内会有设有专门的爱心椅,这些座位的上面会贴有这样的标识语“请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位”,而它的翻译则是“please offer the seat for the old、weak、disease、disable 、pregnant passenger and the passenger with baby”。本句公示语是为了提示大家这些作为是为这些不方便乘客所提供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公示语中的“病和残”分别被翻译为了“disease和disable ”。
又如,有一处公示语是在提示乘客小心门缝夹手,然后“小心夹手”仅仅翻译为“be careful”,对于初次乘车的外国友人来说,此句仅有“小心”的意思, 但小心什么,不得而知。 所以它就没有起到提示乘客小心注意人身安全的作用。
二、语法
(一)语法有误
在西安地铁站内还有一张公示语是告诫乘客“灯闪铃响 请勿上下”,它的译文是“no boarding while the light is flashing or the bell is ringing”。英译公示语中的“boarding”并没有完全翻译出句中“上下“的意思。 而且本句话看起来是陈述句,其实是具有警示作用,它原本体现的是公示语的指令功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英汉公示语的不吻合就使公示语的指令功能不明确,从而失去了它的原有功能。
(二)中式英语
通过作者的观察发现,西安地铁站内的站点名称只有中文汉字和拼音,例如, “钟楼”翻译为“zhonglou”,“大明宫”翻译成“daminggong”.但笔者认为西安是一个文明古都,其地点的命名有些是来自文化习俗,对于中文功底比较薄弱的国际友人来说,纯粹的中文汉字和拼音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参照作用。因为“bell tower”与“daming palace”这样的翻译才能显示出西安的重要性的地方特点。
三、公交车英语翻译问题
(一)词汇-选词不当
部分无人售票车上车的译文是“up”,下车时“down”。例如线路223,18,24,27,512,402。更有甚者,部分无人售票车,例如线路6,215,竟然将“下”翻译成“exit”。根据公共场所公示语译写规范,各类车站出口统一译作exit。
部分小型中巴,例如线路213的标志“上”被翻译成“up”。
并且某些公交线路,例如线路6在英语播报中,“站”的英文播报是“station”,而不是“stop”。
(二)语法
1、语法有误
例如,车还没到站,语音播报“now, we get to the bell tower station”, 会令外国友人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这一站不是钟楼,是在开往钟楼。”因而没有下车,结果多坐了一站。再如,6路和5路公交车均用doing的形式进行播报,例如,线路5 we are arriving at ziwu road,会让人搞不清究竟是将要到达这一站还是就在这一站。
2、中式英语
受母语表达或思维方式的的影响,未使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比如,“看管好私人财物”的标识语被一一对应的译作"keep well your possessions",地道表达"be ware of theft"。“暂停服务”习惯性说法为"temporarily out of service",但是我们会有"pause ministry"的标识语。
3、双语和单独母语同用
6路公交车只有“北门”“南门”“朱雀门”“小南们”“含光路”的英语播报。now, we’re arriving at north gate/zhu que gate/small south gate. the next station is south gate/small south gate/han guang road.后面的报站方式则母语到底。既然使用双语标识。
四、在“功能对等”及“平行文本”理论下进行公交用语翻译
在语料库翻译学中,一种对“平行文本”的定义是:“在语言上彼此独立,但却是在相同或相近的情境下产生的不同文本。“平行文本”产生于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但涉及的话题相同,属于相同的体裁和文本类型,具有相同的功能。公交用语的文体按其功能和作用,可分为指示,提示,限制和禁止四大类。我们将据此对公交用语提出正确合理的译法。
交通英语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运用能力
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部分学生相当于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根本不愿学习。身为中职英语教师的我们面临着许多教学难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不少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厌学思想严重,老师在课堂上维持纪律就要占用不少课堂时间。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中职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否合格,忽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向学生灌输英语基础知识,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获得生存能力的社会获得。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中职英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不断探索出能加强中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重语言知识轻语言应用
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和教学课时的限制,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仍然沿用以“词汇”、“课文”、“语法练习题”为教学重点内容的教师主讲模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侧重语言知识的传输,学生大多只是被动接受,练习语言技能的机会很少,语言交际活动缺乏。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生在沉闷压抑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要么讲话开小差,要么在课堂上消极麻木,无精打采,或是昏昏欲睡。即使是那些掌握了一定英语知识的学生,就算是能轻松应付学期考试或者毕业考试,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普遍不高,远远达不到中职英语的培养目标。
(二)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投入
多数中职教师把精力放在了对教材和教法研究上,作业和练习的批改中,而很少去研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接触外,课外与学生接触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交流和沟通很是不够。有的甚至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因而无法进行因人施教。对厌学和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若不及时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因势利导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影响中职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重教学轻科研
目前很多中职教师在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提高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科研是学术性研究性大学的专利,仅仅把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作为完成了教师的本质工作。再加上大部分中职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同时中职教师培训进修的学习机会较少,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近年来,部分中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欲望虽有所增强,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部分教师只是在单干科研,集体合作搞科研的较少,大大影响了整个中职英语教学的科研水平。
二、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各类交际活动中涉及文化的种种问题。波特和莫瓦把影响交际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1)观察事物的过程,其中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世界观及社会组织;(2)语言过程,其中包括语言与思维模式;(3)非语言过程,其中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空间的使用。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中职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基本能力包括:
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
2、文化能力
3、相互交往的能力
4、认知能力
三、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加强中职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思想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更新英语教育和学习观念
首先,应从师生的意识形态上消除语言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的陈旧观念。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绝不是独立于文化之外的单纯的符号系统。戚雨村先生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最初始的文化,但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人们在语言中储存了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词语则记下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叙了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后人通过语言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整个文化。反之,语言包括语言的使用方式均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文化是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英语就必须学习其文化背景知识。中职英语教师不仅自己要转变这一英语教学理念,更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掌握英语文化的重要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单纯的知识传输性教学会使课堂沉闷乏味,学生往往失去听课的兴致而搅乱课堂教学纪律,造成课堂教学缺乏实效。因此,教师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点时,应结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输和讲解,让所讲的语言知识点在丰富趣味的文化内涵中娓娓道来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栩栩如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词汇教学
在讲解英语生词时,应采用英汉对比法,结合词汇文化内涵进行讲解。目前,许多英语教师讲解词汇多以概念意义为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而语义学告诉我们,英语词义有七种之多,只讲解概念意义而不解释其它意义是不能达到对词义的全面理解的,当然也就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深刻记忆和巩固。词汇的文化内涵是各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对特定事物的独特感情评价及联想等。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形象,汉民族一向以“龙的传人”自称。相反,在英美文化中,dragon 是民间传说中凶残的怪兽。在史诗beowulf 等传说中有叙述为证。再例如,汉语里说一贫如洗,而英文却用as poor as thechurch mouse,因为西方人信佛基督教,常见建筑物是教堂。由于教堂里通常没有可供老鼠吃的事物,所以形容一个人极度贫穷在英文中就被比喻成了教堂里的老鼠。
2、语篇分析和讲解
除了词汇讲解,在做语篇讲解和分析时,更要重视文化因素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语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文(text)。对此我们可以采用“文化旁白”法给学生就课文有关内容加入文化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授中专英语课文all about me时,教师可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各自的家庭模式,生活方式等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看看哪种家庭模式或是生活方式更好。既让学生学到了规定所学语言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3、跨文化交际情景对话练习,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培养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除了教师的科学合理讲授传授知识和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才能让学生记住所学的,运用学到的。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例如,当学生迟到时,一定要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may i come in?”如果他不会说,老师可以教授几遍,等他会了,然后再让他进教室。这样他再迟到,就会想起并运用这句话来进行交际了。这对其他的同学也是一个教育学习的实情实景机会。中职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参与式”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英语跨文化交际实用能力的培养。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打招呼的练习。教师安排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外国学生tom、中国学生lingling、外国老师mr.brown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给出早上在学校见面的情景, 让学生做跨文化打招呼表演。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扩展对话内容,除了用“good morning”或者是“hello/hi”向对方打招呼,还可以与对方进一步交谈,例如讨论对方的穿着服饰,或是当天的课程等等。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鼓励其说出“good morning” 或者是“hello/hi”即可。
(三)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知识
中职英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如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有趣的英美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并督促他们在早读时注意文化知识的积累,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听原版录音或看原版录像、电影以及多媒体画面,通过真实的交际情景,通过视听感官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加深对英语语言和交际运用的印象。在逐步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价值道德观等基础上,又不断促进自身英语交际实用能力的培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四)、强化阅读输入
阅读和记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可以强化巩固记忆,阅读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中职学生阅读英语主要从早读和课外阅读来实施落实。英语早读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式之一,中职学校应该把学生的英语早读当成一件坚持不懈的长期工作来抓。英语教师应该在早读时间进班辅导。中职学生自律能力差,早读的场面往往是老师前脚刚走,教室里要么是鸦雀无声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要么便是乱哄哄的说闲话。因此英语教师应当为负责的班级制定行之有效的早读计划,并按计划逐步实施落实。做到早读有安排,有检查。这样才能有早读的实效性。学生只有通过英语早读,记住了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词汇和句型,才能学以致用。除了早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趣味性强,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英美报刊小说和书籍。既可以丰富课外生活,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同时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也是一个积累和促进。
四、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它具有多学科性质,与它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有四个学科,即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和传播学。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交际实用能力有待于学者、教育家以及工作在中职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们的合作和研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a]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何自然.语用者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张静.强化高职英语日常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上海翻译,2011(03)
[4]张书青.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01)
[5]王晓军.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02)
[6]马玉梅.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交通英语论文篇3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交通工程学;试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c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05-03
一、“交通工程学”开展全英文教学的意义
“交通工程学”是国内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也是国际上本专业的通用基础课。“交通工程学”的国际化程度和教学水平,是衡量整个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质量乃至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开设“交通工程学”全英文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国际化的必然需求。通过“交通工程学”全英文课程建设,能够实现扩大本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增进国际学术、教育交流的目标,也能够为国际著名大学与国内高校进行师生互访活动提供课程支持,对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亦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二、全英文课程的定位及其与双语课程的关系
“交通工程学”全英文课程是面向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的通用课程,授课语言、讲义和多媒体课件均采用英语,对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均有很高要求。全英文课程只是对现有中文课程的一种有益补充,现阶段并不能替代中文课程,也无替代中文课程的必要。作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交通工程学”是历来各类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全英文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是双语教学。自2003年教育部将推进双语教学的要求写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纲要[1],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校开设了中英文双语讲授的“交通工程学”课程,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全英文课程与双语课程有不同的定位,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都存在明显区别。从授课对象来看,双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主要目的是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提高本国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而全英文课程面向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教学尝试。从教学语言来看,双语专业课程通常以中文为课堂讲授语言,辅以英文多媒体课件和讲义;而全英文课程的授课语言、课件及讲义均为英文。从授课内容来看,双语课程的授课内容与中文课程并无太大差别,而全英文课程由于受到语言的限制,其讲授内容需要做较大调整。因此,全英文课程与既有的双语课程并非简单的升级和替代关系,而是具有不同受众和不同教学模式的互补课程,两者都有存在的必要,应根据学科自身的发展需要开展。“交通工程学”全英文课程需要学生有较高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与表达能力。一般高校本科专业英语课都安排在第七学期开设,而交通工程学专业课通常安排在第五学期。从课程安排顺序来看,通过专业英语课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全英文课做准备并不现实。因此,需要在学生选课阶段对全英文学习存在的困难有充分认识。
三、“交通工程学”全英文教学试点
2011年秋季学期,本校交通工程专业首次开设了“交通工程学”全英文课。本次试点授课聘请了一名外籍教授作为主讲,本学科配备两名青年教师作为助教,组成了教学团队。教学团队针对课程特点,全面剖析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案设计、团队合作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次授课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为进一步推进英文课程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教材。“交通工程学”涉及的覆盖面广、理论体系比较复杂,是交通工程专业授课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在本次全英文试点授课过程中,基本上沿用了外籍教授所在国外大学的授课大纲和授课内容,其基本知识模块包括:交通工程的概念和发展、交通系统组成、交通流基本模型和分析方法、交通规划、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管理、交通能源与环境、交通安全、交通信息等。课堂讲授共计36学时,与同时期开课的“交通工程学”传统中文课程学时相同。与中文课程相比,全英文课程讲授的内容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与当前本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结合也更加紧密。但是从内容深度来看,每个知识模块的理论讲授深度不及同时期开设的中文课程,特别是在有关数学模型的讲解方面,英文讲授深度与中文课程有较大差距。这一方面是由于英文授课,涉及到数据模型等较难理解的部分讲授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内外对于本科教学定位的差异性,国外注重知识覆盖面,而国内更注重知识体系上有一定的深度。在教材方面,本次授课以外籍教授自编的课程讲义为主,辅以国际通用的、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使用教授自编讲义作为主要学习资料具有其合理性。首先国外原版教材内容体量非常大,更适合学生课后花大量时间自学,这种学习方式目前并不非常适合国内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有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另外原版教材与外籍教授的课题教学内容有所差异,为使学生少走弯路、克服畏难情绪,首次试点授课决定以教授讲义为主。
2.教学团队与教学方法。本次试点组建了3人的教学团队,包括1名外籍主讲教授和2名“交通工程学”中文课青年教师。考虑到开设全英文课程的目标以及实施难度,在课程建设初期的2~3年内引进外教是必要的。本次引进的外籍教授系国外著名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资深教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善于运用各种实例说明问题,语言风趣,富有个性,课堂感染力极强。本次试点配备的中文课青年教师是系本学科教学骨干,均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专业英文水平较高。中文课教师与主讲教授配合默契,在教学辅导、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首次试点情况来看,配备中文课教师配合外籍教授非常必要。由于学生尚未学过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因此对于大量的专业英文词汇非常陌生,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汇,需要中文课教师及时进行必要的中文释义,否则会影响到整堂课的理解。通过与外籍教授配合,中文课教师在国际化教学理念、方法与教学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今后逐步代替外教、独立开设全英文课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教学方法上,外籍教授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在讲到交通系统规划和建设时,外教列举了自然界的蚂蚁作为例子,说明其交通系统的合理和高效。同时,课件中还大量采用了动画、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其中许多视频资料在国内“交通工程学”课堂尚属第一次出现,启发性非常强。这也说明在课件制作的生动性方面,国内与国外相比确实有较大差距。近年来虽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但“灌输式”教学方法仍旧扮演了主要角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课件制作方面没有下到功夫,国内教师也缺乏在这方面的培训和支持。
3.课程作业与考核。全英文课程作业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课内作业以交通模型计算分析为主,课外作业以主观题为主,开放性较强,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交通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对于交通问题的初步识别和解决能力。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要求全部以英文作答,对学生要求较高。从考场实际答题情况来看,有约30%的学生由于英文写作水平受限而明显影响答题的效率,有10%的学生影响较为严重(试卷中部分题目用中文作答)。
4.教学效果与问题。从本次试点授课的实际效果来看,全英文课程在学生中的受关注程度非常高。选课人数共计32人,占本年级全部人数的四分之一。学生对于全英文课程的态度非常积极,学习兴趣比中文课程更为浓厚。从学生提交的课程学习报告来看,80%以上的学生认为全英文授课知识面更宽、趣味性更强,有利于开拓视野。学生普遍认为选修全英文课程能够为将来出国深造打下基础,这也是不少学生选择英文课的初衷。本次试点授课基本上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反映出了若干比较突出的问题,列举如下。①英文课的理论深度不及同期开设的中文课程。因受到语言的局限,理论模型讲授达不到中文课程的深度。从学生提交的课程总结报告来看,7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文课程讲授内容的难度明显低于中文课程。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仍将面临研究生升学考试、面试等环节,而交通工程学又是此类考试的主干科目,因此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授课内容深度问题。②师生比偏低。本次试点只开设一个班级,共32名学生。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课堂发言和讨论机会相对较少,学生的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特别是当教授讲解一些比较难懂的章节时,课堂变成了英语“听力课”。根据试点实际情况,建议将班级规模控制在20人以内。③作业量偏少。作业量偏少也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考虑到语言理解效率不同,相同学时的中文课程与英文课程相比,信息量更大,更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在课后通过加大作业量与辅导力度,弥补课堂听课效率的差距。④选课学生英文水平差距较大。虽然选课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略高于中文课学生,但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甚至英语基础较差,本着“加强英语学习”的目标选择全英文课程,其专业知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英文听说能力不平衡的现象,加强中文教师的辅助作用。也可以考虑对学生进行一次英文水平摸底测试,未通过者建议选择同期开始的中文课程。
建设全英文专业课程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学科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交通工程学”作为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全英文课程建设对本专业其他课程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交通工程学”全英文试点授课的总结,比较了全英文授课和同期开设的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分析了试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授课内容深度、课堂规模、课后作业、学生英语水平等方面,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下一步继续深化全英文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何雅琴,丁卫东.“交通工程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1):88-90.
[2]杨孝宽,曹静,赵晓华.交通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182-184.
交通英语论文篇4
【关键词】文化学习;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跨文化的交际问题。跨文化交际就是指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的交流,要想达到跨文化之间交际的目标,首先要对高中生进行英语教学,进而使得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交流。所以说,在高中英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化教育。实际上,文化与语言的学习是息息相关的。现代外语学习的主要理论是由j.schumann创立的文化移入模式,这个理论强调了文化移入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学生对外语掌握程度的深浅直接收文化移入的制约,学习英语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文化学习与英语学习综合起来,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学习。因此,要想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成绩,保证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提升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我国高中使用的英语教材是教育部门根据教育大纲编写的,每个单元都涉及交际方面,便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外国的文化在英语教材中有所渗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了解外国文化,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进而达到提高英语成绩的目的。高中英语教师应当挖掘英语教材深处的内容,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英语教材的作用,将文化交际教学作为课堂的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外国文化的意识,提高其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1.词汇教学,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效率
对于英语来说,其最基本承载信息的载体是词汇,词汇、典故、成语、谚语都与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首先要将词汇的文化内涵将清楚,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汉语中的词语与英语中词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例如,在中国,龙是一种吉祥的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而对于外国人来说,龙是一种十分凶猛的动物,象征着恐怖、邪恶,所以,在翻译四小龙时,英语里用asian four tigers 代替asian four dragons。又如,在学习英语中酒这一知识点时,英语中酒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名称,如wine,brandy,beer,champagne,spirit等;而中文里对于酒没有单独的名称,为区分不同的酒,常常在酒的前面加上不同的词语,如啤酒、葡萄酒、红酒等。英语教师还应当多向学生传授一些英语中的典故、成语、谚语等,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是你是一个幸运儿的意思;penny wise,pound foolish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的意思。引导学生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提高英语成绩。
2. 对话教学,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效率
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对话进行教学,将文化形式与语言形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降低因文化差异而出现误解的概率。在对话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反复的联系,然而,要想使学生的交际能力真正的提高,只反复联系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学会交际的技巧,如交流的风格、策略,交流的场景等。高中英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进行语言交流,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一册unit8,lesson29时,教师可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传授给学生,西方人吃东西比较简单,每顿饭只做一到两个菜,请人吃饭最多也就四个菜;而中国人在招待客人时却会做很多的菜。中国人请吃饭喜欢给客人夹菜,而西方人不会这样,当他们吃饱了或者不喜欢吃某道菜时,会直接的回答:“no,thanks.i’ve had enough”。通过了解西方人的饮食文化,就会使学生在情景对话中降低犯错误的频率,使得情景交际更加的适当、得体。再例如,在讲解第二册unit7,lesson25时,英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说出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不同,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如: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and canadian english或者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and american english;再引导学生说出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让学生运用之前学的英语知识与新的英语知识,回答上述问题,既巩固了之前的知识,又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通过处理文化信息,能够使学生顺利地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跨语言文化的交际能力。
3. 课文教学,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效率
高中英语教材中含有体裁与题材都相对较多的阅读,大部分阅读短文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关系。例如,语言(unit3 american english)、音乐(unit2 music;unit11 country music)、地 理(unit13 usa ;unit22 britain)、媒体(unit4 newspapers ;unit5 advertising ;unit12 english programmes)等等。高中英语教师在讲解这些英语课文时,应当将其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一并讲出,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英语国家。例如,在学习第三册lesson49 new york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上课前查阅并整理与美国、纽约相关的资料,当学完课文后,在课堂上进行一个小组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提问自己准备的问题,回答问题又多又好的小组获胜。学生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不光只是课本上的内容,例如:do you know what nasdaq is或者why is new york called a big apple等等,这种相互提问题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增强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的能力;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外国的文化。英语教师可推荐优秀的英语文章让学生在课下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英语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英语教师在讲解第二册unit21 music时,可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国外的文化展现在学生眼前,也可以借助vcd、dvd等视频、音频资料,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classical music与country music的不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jass、blues与rock。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西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还进一步加深了对英语课文的理解。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国外的文化背景、风土文化有所了解,还要结合分析英语语篇模式,使学生对这个国家的英语文化有所掌握。众所周知,英语短文的思维模式是固定的一条直线,都是先将论点提出,再用论据证明提出的论点;而我国的思维模式是在主题外展开论述,不是直接从主题入手进行讨论。英语短文的主要思维模式是,先总体概况全文,再利用细节一点点展开,将论点提出后,再利用论据证明论点,层次相当分明,构思十分缜密。英语教师通过分析中英文语篇模式的不同,使学生了解到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模式也不同,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性格与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交通英语论文篇5
小组分成之后,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让学生根据这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进行不断地鼓励,让学生通过话题的陈述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以使用一些常用的语句,例如asfarasi’mconcerned;inmyopinion;ifyouaskedme等,如果有的同学不同意某一个观点时,可以通过excuseme,but;may/couldisaysomethinghere;i’msorry,but;caniinterruptyouforaminute等语句在同学陈述观点时进行打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再进行全班的讨论,教师也需要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和评价。最后通过话题对教材内容进行复述,英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对教材进行续编或者评价,从而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在中专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促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学生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关键还要依靠自己。英语的学习比较困难,在英语口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一个实际的交际环境,主要的锻炼就是在英语课堂上,这样远远不能够满足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需要,因此,学生必须在第二课堂上不断地加强对英语的自主学习。第二课堂上的英语自主学习涉及多种形式,比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更个性化,学习内容也更加丰富。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可以在第二课堂收听地道的英语朗读来提高自己的发音。例如,某个同学想表述“ilikeyourkidsverymuch.”由于自己的发音不是很标准,很容易让别人听成是“ilikeyourkissverymuch.”而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可以浏览一些相关英文的网页,观看一些比较经典的英文电影,学一学英文歌曲,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进行小组的英语学习,通过英文歌曲演唱比赛和英语小品的表演等活动练习英语口语,掌握一些符合英语语法的表达方式,从而不断地提高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
3、规范口语测试,科学评估学生口语能力
交通英语论文篇6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商务英语;写作课程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16)01-0195-04
商务英语写作作为国际商务往来经常使用的书面沟通方式,是开展国际交流和商务活动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写作尤其是商务英语写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商务英语写作既涉及英语写作知识与技能,又涉及一定的商务知识与技能,还与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沟通、国际商务礼仪等有一定联系。无疑,商务英语写作这种跨学科性、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必然加大该门课程的教学难度。目前我国商务英语写作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实施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从事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社会文化理论从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和人际交流互动等视角,对语言学习尤其是二语/外语的学习提出全新的诠释。同样,该理论也为创新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非常重要的启示。本文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所倡导的语言观、学习观和评估观,对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目标、教学实施及评估作了全面系统的探究。
一、社会文化理论概述
“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也叫维果茨基文化心理学或文化———历史心理学,在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领域常被称为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因强调个体心智发展的社会来源和文化中介而得名。社会文化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十八九世纪的德国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学、经济学,但主要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社会文化理论包含了维果茨基本人的思想及其同事在他去世后对其理论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引入西方后所形成的体系。社会文化理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文化理论包含维果茨基文化心理学、语言社会化、情景学习理论、批判话语和社会关联理论等。狭义的社会文化理论主要是指维果茨基的文化心理学。社会文化理论主要包含中介(mediation)、控制(regul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支架(scaffo1ding)、私语(privatespeech)/内语(innerspeech)、活动理论(activitytheory)以及心理发展研究方法(ge-neticmethod)等核心概念和思想。其中,与语言学习(含二语/外语学习)密切相关的概念有中介、内化、最近发展区、支架、活动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认为语言的学习是由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决定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互动的重要性。这为语言习得(含二语/外语学习)及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非同寻常的理论视角。
二、社会文化理论语言观与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目标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包含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信息,语言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相互渗透,互为一体,无法分离。每个国家、民族、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特色,这些文化特色都与其对应的语言息息相关。另外,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存在于社会交际活动中,人类语言的认知与学习是他们和自身所处的环境,尤其是社会文化历史环境通过中介持续不断互动的结果。因此,中介在人类语言的认知与学习以及社会环境交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介一般通过调节工具如文化制品、概念和活动等发挥作用,文化制品含物质工具如笔、电脑和心理工具/符号如语言等,其中语言是最重要的心理工具。社会文化理论学者指出,物质工具和符号工具如语言的使用本身就是“活动”。据此,他们提出了“活动理论”(activitytheory)。活动理论强调社会活动是人的认知学习和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形式。中介和活动理论告诉我们,语言的认知与学习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语言学习者(二语/外语学习者)借助中介工具展开的认识外部物质世界和调节内部心理世界的一系列活动及过程。中介和活动理论在社会文化理论和语言学习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传统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目标通常为:培养商务背景下学生五项语言技能中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商务英语写作字词句段篇以及商务文体的写作规范,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运用英语成功进行书面沟通的能力。显然,该目标背后的理据是传统的结构主义学派的语言观。结构主义学派认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短语、句子、段落、篇章等语言结构单位组成的一套符号系统,认为各语言结构单位互为基础,呈层级关系,是抽象的,静止不变的。结构主义学派把语言当作一套由不同层级结构组成的符号系统有其合理之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便于教师开展教学。但是,随着人类对语言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语言并不完全是由一套脱离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抽象的符号系统组成,语言是活生生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存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之中,语言是具体的,会不断发生变化。由此,根据社会文化理论,按下述来确立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似乎更为科学合理:商务英语写作是以商务书面英语为中介,以国际商务活动为载体,主要培养学生撰写语词准确、格式规范、结构清晰的商务英语文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跨文化商务环境中运用英语成功进行书面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商务英语写作过程中关注写作对象的商业心理和心理接受程度的思想意识。
三、社会文化理论学习观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
社会文化理论学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心理内化的过程,lantolf(2006)将学习定义为:“社区成员通过交际活动获得交际需要的符号工具,继而转化为心理活动工具,作为心理活动中介的过程”。lantolf指出内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人际交流(interpsychological),即学习者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与社会各成员的互动习得社会文化符号工具———主要是语言;第二阶段为人内交流(intra-psychological),即学习者通过自身探索学习,将社会文化符号工具如语言转换为个人内部心理交流的工具。swain(2006)认为语言产出是人内交流活动与人际交流活动的接口,是促进语言学习者思维发展,帮助他们理解复杂概念的重要媒介。也就是说,语言产出使得语言学习者个人内部的心理与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相联系,这一联系主要通过中介和活动(包括个人内部心理活动和与外部社会文化互动的活动)进行。由此可见,语言产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中,写作属于语言产出技能,是一项能够反映出语言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输出技能。写作是一项高级思维活动,是写作者内部心理和外部社会文化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写作,语言学习者把内部活动与人际交流联系起来,并达到向他人传达自己意图的目的。商务英语写作主要是在跨文化商务环境中,结合相关商务知识和商务礼仪,在掌握和了解对方商业心理情况下开展的一项书面沟通方式。纵观目前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过于注重单项写作技能如词句选择、句子仿写、段落重构等写作基础知识讲解与训练,写作任务设置脱离真实社会文化语境,写作课堂成了教师一言堂,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很少甚至近乎没有。鉴于此,有必要以社会文化理论为依据,改革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理念,创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基于任务驱动开展教学从社会文化理论可知,商务英语写作既是学习的对象也是学习的工具。而任务型教学法倡导通过用语言做事,在完成相关任务过程中掌握习得语言技巧,即“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因此,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虚拟真实商务环境,布置相关英语写作任务,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在与他人讨论协商过程中、在与他人不断互动过程中,学会商务英语写作技能。2.基于案例分析开展教学商务英语写作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书面英语在涉外商务环境下与国外客商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处理国际商务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把跨国公司或涉外企业真实的写作案例,作为写作教学素材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案例内容,撰写出相关商务英语写作作品。案例分析过程本质就是个人与外部社会环境、个人与自身内部心理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这一点与社会文化理论所倡导的语言学习观不谋而合。3.基于网络平台创设学习情境如前所述,商务英语写作既涉及语言又涉及商务,还与跨文化交际、商务沟通与务礼仪等有一定联系。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各种商务环境下熟练使用英语成功进行书面沟通的能力,商务英语写作跨学科性、实践性和情景性的特点需要教师模拟或创设真实商务文化情景和国际商务工作环境。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如网络课程、微课视频等可为教师模拟或创设真实商务文化背景和国际商务环境。另外,教师还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商务工作场景,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四、社会文化理论评估观与商务英语写作评价
社会文化理论学者指出,影响学习者认知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是社会文化环境和人际间的动态互动;认为人的语言认知与发展的过程实质就是他们与社会互动的动态历程,学习障碍学习者是社会互动环境不佳所致,经由教学介入与引导,可予以克服。由此,社会文化理论倡导者对语言学习效果评价提出动态评估观。动态评估观核心思想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论和“支架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经验的成年人指引下或与能力高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潜在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个体的最近发展区。“支架”,是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在父母、老师或有经验的同伴引导下不断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随着自身经验的逐步积累,他人给予的协助便越来越少,直至儿童最终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主要以课堂小测、期中(期末)考试、水平测试(考证)如bec资格证书等静态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机械、评价环境脱真、评价主体一元、评价结果不科学等弊端。另外,这种静态性评价因过份强调写作结果、过份关注学生写作能力在其群体中所处的水平,忽略了学生的写作学习过程,忽略了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认知行为和内部心理方面的变化,一直以来广受诟病。因此,有必要依据社会文化理论动态评估观,改革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第一,评价内容要全面。依据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目标,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评价内包含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评价。(1)知识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商务英语写作知识如商务词汇、基本句型、段落篇章等掌握情况进行评价。(2)能力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3)素质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学习态度、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团队精神、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评价。第二,评价主体多元化。商务英语写作评价主体除写作专任教师外,还必须含有学生本人、教学督导、学生家长、企业人士、第三方专业写作评价机构等。在评价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效果服务。第三,寓评于教,评教相融。社会文化理论评估观认为评估与教学是一个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任务的辩证统一体。换而言之,教学即评估,评估即教学,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各种反应,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评估,必要时给他们提供帮助。
五、结语
交通英语论文篇7
关键词:英语课程改革;应用性;跨文化性;建构主义
基金项目:2014-2015年燕山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4
根据我国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并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课程要求》融合了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的教学理念,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建构主义认为认知的形成和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强调“协作”、“会话”和“情境”(曹盈,王善江,2009)。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课程要求》表明,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不再拘泥于口传笔授的课本教学,而应当以语言应用技能为目标,进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同时将语言技能作为沟通能力的一个方面建构学生整体沟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而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应用视角下的英语教学目的以语言应用技能为目标,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则注重学生整体沟通能力的构建(汪火焰,2012)。目前高校的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仅凭自己的喜好给学生补充一定的文化和交际类知识,这样的知识传授是间接且断层的,而系统性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技能的过程中系统地增加应用性和跨文化交际类的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英语课程的实用性,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多数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这样的传统模式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交流性的语言在交流中的实际作用。而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必须通过自己主动的、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这种科学的学习过程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
因此在大学英语的课程改革中设计了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环节,强调在不断创设的交际情境中让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提高,并同时促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整体素质得以提升。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总体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跨文化实践能力,其中包括三个构成维度,即文化知识和意识、专业学科实践、交际实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本国和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以及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2)能客观公正地描述和对比本民族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3)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并能运用手势语和身势语等非语言手段交流,同时能运用一些交际策略;(4)能将英语运用在专业学科的信息搜集和学术写作中;(5)能将英语实践于求职过程和职场工作中。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基础教学内容,跨文化交际及应用性英语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和第二学期中开设每周六学时的语言基础必修课;第三和第四学期除了每周四学时的语言基础必修课,还开设两学时的跨文化交际类或英语应用类课程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水平和所学专业选择其中一类课程;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中,学生进行每周两学时的交际类或英语应用类课程选修课程。在这一原则下,大学英语课堂以文化性和应用性为导向设置相关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方面,语言基础课采用统一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程,讲授听、说、读、写、译。文化交际类课程包括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诗歌小说欣赏、圣经与希腊神话、英美社会与文化概况、英语电影视听、中西文化比较。英语应用类课程包括商务英语、法律专业英语、文学专业英语、医学专业英语。通过不同学期向不同专业学生开设跨文化类与应用类的课程,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在交际环境和各类实践环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文化类课程中,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前提下,广泛了解英语国家学生的学习生活基本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实例完成主题任务,不仅通过阅读和听力输入知识,并通过演示文稿和书面报告的形式展示成果,并辅助以演讲、辩论、话剧等方式进行。应用类课程中在专业学科教师的辅助下,英语教师选取文献,布置给学生阅读和讨论,并让学生用英文写回馈报告,培养锻炼学生使用专业英语术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两类的系列课程中加强了英语的口语和写作的强化训练,循序渐进,达到最终可以进行运用和交流的目标。在教学的同时,安排学生每周听取学校外教讲授的文化讲座,鼓励学生与学校的留学生交流,进行文化会话和文化日志的书写,并通过参观、表演、研究、俱乐部、主题海报等方式开展文化延伸性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如果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就无法与教师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合作式学习”和“研讨式学习”的教学理念。运用综合文化教学法,将自然习得文化知识的隐性教学法,与较为直接系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系统学习知识的显性教学法结合,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探究能力。改革后的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不仅作为课堂教学与活动的组织者和检测者控制教学的内容与进度、也同样作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课堂活动的参与者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立足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布置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语言或应用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围绕不同文化或应用项目拓展学生的交际体验,形成教学的系统性。
结语:
经过一学年的改革实践后,通过问卷测试及部分学生访谈得知,基于“建构主义”的应用性和跨文化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原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上构建了系统的学习脉络,而教学策略充分考虑自主性、探究性、协作性和反思性等特点,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提高。此项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不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增进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基本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了学习中的学科交叉、拓展了实践渠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具有很强的改革意义。
参考文献
交通英语论文篇8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同化,顺应
随着英语在全球的扩张,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lingua franca)的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英语不再是属于英美诸国的专利而是属于世界,这一国际通用语在不同领地区和域的广泛使用,使之有机会与其他语言和文化长期接触,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本土化(nativization)。免费论文参考网。而本土化又必然衍生出大量不同的英语变体(variety)。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外交流的机会日益频多。英语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一变体。但是中国英语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洪水猛兽, 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也非常注重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介绍,再三叮泞表达要符合英语习惯, 切忌说中国式英语。本文通过区别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不同,说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及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在中国,首先提出“中国英语”(chinaenglish ) 概念的是葛传槼先生。他在1980 年谈到chineseenglish 和china english 的区别时指出:“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 如科举( imperial examinations )、四书( four books)、八股文( eight-legged essay )、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赛先生(mr. science )、德先生(mr. democracy)、双百方针( two hundred policies)、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等。葛先生认为上述英语都不是英语本族人的惯用词语,应当称作china english, 而不是会有“洋泾浜”意味的chinese english 。汪榕培于1991 年提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它是英语的一种变体。
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 or chinglish)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它是介于中国学习者不规范语言和规范目的语之间的“中间语言”(interlanguage)。中国式英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只重视语法、词汇、句型等英语结构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英语本族语者的思维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培养。这样一来,他们在使用英语时,必然受到汉语思维及其表达方式的影响,表达出来的英语自然就不符合英美人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中式英语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征,这主要是由学习者个体的语言能力欠缺所引起的。像中式英语中的词汇冗余、搭配不当、滥用副词等现象,除了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以外,与个人的语言能力欠缺不无密切的关系。免费论文参考网。随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实践的不断丰富,中式英语的现象将逐渐减少直至消亡。
二 中国英语的存在必然性
在英语全球化的扩张中,英语的本土化造就了今天世界英语多元化的格局。除了英国和美国外,几十个国家和几百个民族都在使用英语。这些英语被kachru分为了三类:内圈英语(theinner circle),外圈英语(the outer circle)和扩展圈英语(the expanding circle)。内圈英语是移民的产物。作为传统英语基地的内圈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均把英语确立为母语并为圈外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英语语言规范。殖民统治促使英语在外圈国家扩张。这些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把英语作为第二或辅助语言来使用并加速被视为规范的内圈英语的本土化进程。像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扩展圈国家,把英语作立为外语学习和使用。外圈和扩展圈的人们会把本土文化融入到英语中去而造就大量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英语变体。一旦这些变体被当地民众广泛使用,人们会进一步将其标准化并加以推广。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母语对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习得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上称之为语言的迁移作用或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起促进、推动作用的迁移是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拐棍,则出现负迁移现象。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二者之间的差异远远多于它们的相同之处,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就成为了必然。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充分解释了中国英语出现的必然性。皮亚杰提出了“格局”或“图式”(schema)的概念。他认为,格局就是个体用来适应和组织环境的认知或思想结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是格局的建构和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皮亚杰认为同化(assimilation) 就好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 是个体把刺激纳入原有的格局之内, 同化不能使格局改变或创新。当刺激进入大脑时, 个体就根据已有的格局对它同化。但是同化并不能总会成功, 因为个体所具有的格局是有限的, 并不是包罗万象的。在这种情况下, 个体要么建构一个新的格局,要么对原来的格局进行修正。这两种作用方式被皮亚杰称为顺应。因此, 顺应就是新格局的建构或对旧格局的修正。通过顺应, 原来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变化了, 新一轮的同化和顺应又开始了。依照皮亚杰的观点,同化和顺应都有一个度的问题, 两者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如果同化的成分多了, 那么顺应的成分就相应的少了, 这样一来学习者就没有能力发现事物的区别。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如果同化的程度多了, 也即意味着受汉语的影响大,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 所学的英语就带有中国腔,“中国英语”就这样出现了。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汉语中许多词汇特别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如“太极”、“气功”、“孔子”、“武术”等。所以,无论是美国英语、英国英语、加拿大英语还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英语都没有能力能够生动准确地表达具有中国文化背景和特点的事物。为了促进对外交流的发展,为了让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们不得不采取音译、意译等手段使这些词语进入言语交际,从而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在加上汉英两种语言在发音、语法方面的不同,中国英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英语的一种变体,但这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所共有的一些特征,是有一定极限的,在交际方面并不会造成困难和障碍。中国英语很好的表现了中国文化背景和特点,也能够充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及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三 中国英语的中国特色
交际中两种语言的交流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的交流,中国英语本身就有其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它表达的是中国特有的事物, 而这些事物在原标准英语中还未找到现成的对应表述形式。中国英语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和语篇、表达等方面。
在词汇或短语方面, 中国英语主要通过音译, 意译的手段从汉语中已经大量引入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引入表现中国特有的事物的词汇,这一方面是中国英语最为突出的特色。免费论文参考网。据统计,进入英语标准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的汉语借词(chinese borrowing)有上万个,这些汉语借词已经在英美国家被广泛使用,融于了英语词汇当中。通过音译引入的词汇如表示武术类的阴阳(yin yang),功夫(kungfu)等等;表示茶叶的乌龙(oolong),铁观音(twankay)等等;表示食物的豆腐(tofu),荔枝(litchi)等等。通过意译引进的中国特有词语一般是通过翻译手段借用英语表达方式。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 儒家思想(confucianism),五经(five classics),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 等;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 两个文明 (two civilization),一个中国政策 (one china policy),铁饭碗(iron rice bowl),流动人口(floating population),菜篮子工程(vegetable basketproject), 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 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等等。这些词汇不但不会影响对外交际,还会使外国人深感耳目一新,对中国的文化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的语音语调同英语本族语者的语音语调总是存在差异。汉语有四个声调,而英语中没有声调的区别,只存在单词的重音和句子语调的区别。在重音、音渡、弱化、同化和连读方面,对于中国人是难点,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使用者的发音也很难达到本土的英语使用者的水平,更不用说普通的中国英语使用者。以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为例,播音员或主持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读冠词、介词和连词,缺少同化和连续等现象。这种语音上的差异一般不影响正常的对外交际。
语法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句式的英美用法并用,如:have you a…? 和 do you have a …? 其次,中国英语习惯把修饰语前置,例如把状语放在动词之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之前,所以中国英语单句偏多,句法结构也比较简单。此外,中国人的时空顺序是从大到小,英语民族是从小到大,所以汉语和英语表达时间和地点的方式正好相反,这一点在中国英语上也体现出来。
语篇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中国人用英语写的文章中,其行文与与篇章结构往往带上汉语的特点,这主要是中国人思维方式在写作中的体现。如果是由汉语的文章直接译成英语,其特点就更为明显。但这种差异也不会影响对外交流。
在语言的表达上,中国人习惯见面就询问对方的隐私如去向、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等,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中国英语在打招呼时用的“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 your meal?”就比谈论天气是多么的好更能显示中国传统的互相关切尊重的习俗。在受到赞美“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中国英语习惯表达“oh, no,my english is quite poor”,而不是“thankyou!” ,这正是中国传统的谦虚的美德。而在中国的外国人也会入乡随俗地理解和习惯中国人的这些表达,这就表明这种与文化或风俗相关的表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四 结束语
首先我们要改变过分强调标准英语的观念。我们不应该再把国际英语(international english)等同于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而应该充分认识到英语的多样性。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一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使自己的观点在自己文化背景下被别人理解,决不是为了把自己的观点转化成外语或者外语文化的产物”(杨国俊,2003)。在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并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取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后,英语的学习在中国持续升温, 社会上各种类型的英语学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到处涌现,中国人对外交流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只要有国际交流存在, 表述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就必不可少, 中国英语也就自然成为世界英语中的一部分, 我们甚至可以说它实际上是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标准英语的补充。我们也应该努力提高中国英语的地位,以此弘扬中国文化,促进对外交流。正确地用中国英语进行交流,是我们每个英语学习者能做到的,每一个英语学习者都有责任将富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中国英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葛传槼 . 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 翻译通讯,1980, (2) .
[2] 李文中.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4) .
[3]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4] 汪榕培.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86, (3) .
[5] 吴潜龙.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第二语言习得的几个问题[j ]. 外语教学, 2000, (1).
[6] 杨国俊. 走出标准英语的误区[ j ]. 外语教学, 2003 (1) .
交通英语论文篇9
论文摘要: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商务英语语言基础和优异的商务交际能力。本文分析了经管类专业学生商务交际能力的内涵以及现有专业英语课程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商务英语课程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商务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娴熟的专业技能和灵活的商务交际能力。据世界贸易组织估计,至2010年年底,全球1000强企业中70%的员工的母语不是英语,所以他们必需使用英语进行企业内部沟通,与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及客户进行沟通交流。
目前阶段,国内各大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都要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与专业应用能力,如物流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物流英语,国贸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外贸口语和函电写作,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会计英语等。但是,专业英语是否满足经管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奠定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专业的商务交际能力,值得我们予以探讨。
1 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商务交际能力的内涵分析
因为专业和学校的不同,又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全国各大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差异很大。基于培养充分适应经济全球化,胜任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要,我们可以确定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商务交际技能。
1.1 商务英语沟通能力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商务人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商务沟通能力。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我们不仅在传递信息或表述事实,同时也在表达感受和陈述意见。在经济活动中,商务沟通可以是公开演讲,可以是贸易谈判,可以是主持会议,也可以是小组讨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尽早培养商务沟通能力,从而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1.2 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商务写作能力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商务写作有以下两大基本功能:传达信息和表达意见。商务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商务活动中代表本机构有效的传达信息和表达意见。用来履行这两种功能的各类商务英语文件包括:通知、备忘录、分析报告、商务信函、商业简报等。这些商务文件的写作必须纳入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在学习中予以掌握。
1.3 跨文化交际能力
著名跨国公司文化差异研究专家戴维a利克斯认为,凡是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市场开拓、贸易往来、市场调研、宣传策划等工作,有较为频繁的机会与来自全球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因此,在市场、劳动力和资金都全球化的今天,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现有专业英语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
但是,目前各大高校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各种专业英语课程,显然不能完成上述培养目标。下面我们以物流专业英语为例来分析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与经济管理类专业人士商务交际能力培养要求的客观差距。
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物流专业英语词汇,提高英语的阅读、听说水平外,还应使学生在学习物流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的任务: 转贴于
(1)掌握一定量的物流专业英语词汇;
(2)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3)熟悉物流企业的管理技巧与方法;
前导课程:《大学英语》、《物流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综合运输》。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由此可见,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物流专业词汇和物流专业知识展开的,在教学任务上偏重的是对物流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这对上文提出的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直接起到发展培养的作用。
3 通过商务英语课程培养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
前面我们分析了经济管理类专业英语的自身局限性,那么商务英语如何能够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
3.1 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
商务英语最明显的特点是语言技能和商务背景知识的密切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以英语为主要的工作语言,与同事、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和境外客户进行流畅有效的商务沟通。但是这些学生大多不具备任何的商务经验,因此,在今后的商务实践活动就面临着沟通不畅的问题。商务英语课程可以以商务交际活动为主线,设置虚拟的商务活动场景,模拟相关的商务活动,通过求职面试、部门分工、商务谈判、内部协商、市场调查和处理投诉等相关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各类常用的商务英语文件包括:通知、备忘录、分析报告、商务信函、商业简报等。如备忘录可以用来向公司员工通知公司内部政策的变化,也可以寄给客户作为进一步协商的依据。分析报告可以反映市场行情的变化,也可以作为市场准入的依据。商务简报可以通报某个项目的进展,也可以为领导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商务英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类型的商务英语文件,讨论各种文件的特点和功能,并且提供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商务文件写作练习,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各类商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
3.3 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更需要强调文化差异,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胜任今后的商务工作。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将语言传授和国际商务活动中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商业社会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可以灵活运用交际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利用各种真实语料来模拟商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化差异,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发达的今天,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开设经济类专业英语的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商务英语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商务沟通能力,商务写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成为真正实用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交通英语论文篇10
关键词:教学研究;关联理论;商务英语;口语交际
当前的全球化快速发展,主要是国际之间经济交流的快速发展,商品进出口已成为有些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支拄,同时,商品出口也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3年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预计4.14万亿美元,中国的进出口业的发展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商务英语口语交际教学也面临着新挑战。
涉外商务活动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即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过程,不可避免地既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冲击。在商务英语口语交际中,交际者之间不仅存在母语环境、语言建构、语言熟练程度等差异,还存在着商务专业综合素养的差异。其中,商务专业综合素养的差异经常是商务英语口语交际的主要交际障碍,因此,商务英语口语交际是专业的、特殊的、高级的英语口语交际类型。进行商务英语口语交际时,交际者之间如何破除商务专业素养差异产生的交际障碍,是高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商务英语语言讲究修辞艺术。在商务活动中我们要通过有效的语言交际和修辞技巧,尽量避免商贸摩擦,赢得经济效益。商务英语涉及多个环节,从商务活动的启动到结束,具体包括磋商、保险、运输、保险、索赔、理赔等各个方面。由于商务工作者秉承“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商务英语口语的文体均力求通顺、简洁、客观,很少使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这是为了保证商务活动的严肃性和逻辑性。商务英语口语是一门专业英语,也是一种专业得语言,它关系着贸易的成败。所以能够正确、有效率的运用商务英语去与他人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商务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如今国内关于商务英语口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领域,尤其是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在教授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水平上。如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素质、 注重“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善英语口语教学设施、创造语言环境、选用实时更新的教材等。但在关于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理论性研究方面不够深入,创新少、新思维、新方法少。对运用关联理论去指导商务英语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几乎空白。
关联理论认为: 交际活动属于认知活动,语言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能被听话人识别,是由于他们对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具有共识;也就是说,交际是否成功,就看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能否显映(manifest)和互相显映(mutually manifest)。这就需要交际者之间对共处的认知环境的进行成功的认识和把握。
因此,商务英语口语交际者之间如何对共处的认知环境的成功地进行认识和把握就是破除交际障碍的关键,同时,由于商务活动的特殊性,商务英语口语交际者之间共处的认知环境存在一定的隐蔽性,交际者之间对共处的认知环境进行认识和把握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的突破点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对交际者之间共处的认知环境进行成功地认识和把握。
关联理论提供了我们引导学生对交际者之间共处的认知环境进行成功地认识和把握的思路。sperber和wilson提出:“对语义的表达和解释,必须与其它事物发生关联,是在与其它事物的关联之中进行的”。 虽然商务英语口语交际者之间共处的认知环境存在一定的隐蔽性,但是商务英语口语仍然存在共处的认知环境,商务英语口语对语义的表达和解释,仍然是在与其它事物的关联之中进行的。我们在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不能只听他的表面字义,而是要结合他所说话的背景、语境来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知道他的言外之意。那么在进行商务英语交际的时候更是如此,没弄清楚对方的言语意思,有可能会给自己公司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因此,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研究怎样引导学生对交际者之间共处的认知环境进行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力求传递受话人最佳的关联,是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所要追求和努力的。
总所周知,商务背景下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商务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它决定商务沟通的成败。当然,一个人良好的沟通、交流,不仅仅是语言流畅,更重要的是言之有物。说话是一门学问,关联理论的交际观会让商务英语口语交际“事半功倍”。 从商务英语口语特点与关联理论的内在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是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的。商务英语口语交际与关联理论是一体的,他们的相互依存对外贸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master, peter & donna m. brinton, (eds). 1998. new ways in english to speakers for special purpose. [m]. alexandria, va;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2] stevens, p. 1997. special purpose language learning: a perspective [j].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s: abstracts 10,
[3] wilson. relevance and understanding.[j]
[4]游玉祥.《关联理论与语境研究的范式演进》.宁波大学学报,201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交通英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21:58:34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3-03-07 15:15:50
城市轨道交通bim建模探讨 2023-01-16 09:38:01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改造设计研究 2023-01-13 09:37:08
城市交通的应用及发展研究 2022-11-15 13:55:36
交通运输碳排放决策支持平台建设探讨 2022-11-15 13:35:25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及电力技术分析 2022-10-17 15: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