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法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4 12:08:00

外语教学法

外语教学法篇1

【关键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

欧美地区国与国的交流容易,得益于语言的相近和通用语言(英语、法语)的普及。汉语虽历史悠久,有许多优点,使用的人数达十几亿,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要刻苦地学好她,掌握她,运用她,也只有学好我们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才有助于学好外语、用好外语,但汉语对外国人来说毕竟学起来比较难,使用的国家也比较少。为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便于交流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扩大国际的交往和合作,学习和掌握英语等外语对中国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交往迅速扩大,对外语和外语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相比之下,亚洲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甚至孟加拉、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由于英语比较普及,对外交往就比较容易,而且成了它们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和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我国由于英语等外语普及不够,影响了对外交往的规模和效率,也吃了不少亏,对我国许多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对外交流合作也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后进的地区甚至制约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须研究改进,我国在各阶段的教育(基储高教)对外语教学一直是重视的,开课很早,课时不少,从中学(有的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很多学生经过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因此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外语知识,提高外语水平。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教学方法问题。

我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找到一种适合于中国人更有效的学习外语的方法就好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有个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并用了一个星期天的时间从头到尾看了他在北京介绍他的教学方法的录像,看后感到很高兴。张思中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的一位特级外语教师。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效的,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提供了一项可贵的经验。

对于教学,我不是高用,但根据我们自己学习的体会,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法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利用青少年记忆力好的优势,集中一段时间,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大量常用词汇,熟背经典课文,然后再通过反复阅读、翻译,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掌握文法,强调按照记忆的规律,通过反复和循环,加深记忆;注意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趣味性,还有一条就是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自信心。我们中国人在学习外语方面有不少优势,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将近四十年时间)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在几十年的探索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方面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并作出了不少贡献,甚至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所以说,这种教学法也是许多老师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晶。这种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际情况,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学外语,我看对成人学习外语也是有效的;既适用于英语,又适用于其它某些外语,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现在提高外语教学水平还有一 个难题是教师队伍问题,而张思中教学法恰恰对教师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经过一段培训,一般外语教师都可掌握,解决了我们师资问题上一个人的难题。总之,它比较符合中国国情。见效快,容易推广。

正确的理论对指导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但正如《实践论》中讲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断理论是否正确,“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我们不论搞现代化建设,还是搞教学改革,都要提倡实践、实验。凡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实际效果的经验、方法,就应该加以肯定,进行总结、提高和推广普及,使之在更大的范围产生更多更好的效果。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一种好的经验、作法并不排斥其他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意见。但不要因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和争论影响了对基本上是好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的推广。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张思中老师的外语教学法,扩大推广面,要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编制计算机教学软件(在制作外语教学的音像制品及计算机教学软件时,要注意尽可能采用母语国的教师的录音,以便外语的发音更加准确),加快师资培训,提高外语教师的业务能力,下一步还要研究教材和教学体系问题。

国家教委和所属的中央教科所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希望你们坚持不懈地继续做下去,进一步总结、完善、推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争取在一 两年内取得更多的经验,然后在更大范围推广。真理是没有终极的。任何一种好的教学理论和经验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张思中老师的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探索也并未终结,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学无止境,教也无上境。希望张思中等老师戒骄戒躁,努力实践,继续不懈探索,以总结我们自己经验为主,也要吸收国际上的好成果,逐步形成一套更加适合中国人学外语的有效的方法,为提高中国人的外语水平,扩大对外交往,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初中英语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梁仪 1997.2

外语教学法篇2

一、体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主要环节和方法

(一)对所教的内容必须做浅化和简化处理

浅化和简化处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感性化

可以把感性化概括为:感性认识——感觉——概括出来——牢记不忘。如我们进行“把”的量词教学时,先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即“把”的偏旁与“手”有关,“把”的动作是用手抓的意思,那么用手抓的东西可以用“把”称量,如“一把伞”等。从而用手抓来称量的一些东西可以用“把”作计量量词,如“一把土”“一把花生”等。上了年纪的人胡子长,可以用手去捋了,我们用全手捋胡子,故有“一把胡子”,由“一把胡子”引申出了“一把年纪”。

2.条理化、公式化、 图示化

用这种方式可以让那些较繁琐的表述一目了然。如我们在教学“多”这个概数的表达时,可以用以下公式或图示:数词(10以下) 量词 多 名词,如“两斤多苹果”;数词(10以上) 多 量词 名词,如“十多斤苹果”。在教授“几”时,可以用数字列出来,让学生印象更深刻、这样学生就会更易理解。如“几”是指1-9,“十几”是指11-19,“几十”是指20-90。

3.语法内容的取舍

一个词、一个句型有时会牵涉到多种用法,那么是不是我们要讲解所有的用法呢?当然不是,我们要根据对象学习的阶段,当堂课的要求及常用的程度等等来进行取舍讲授。如在《成功之路1顺利篇》中的一语法点:“就”和“才”的区别,我们在此只需讲解“就”表示时间早、快、短,“才”表示时间晚、慢、长。这二者都位于主语的后面。至于“就”在主语的前面表示“只有(only)”和“才”的“刚刚(just)”之意,我们在此就不能讲解,否则学生就易混淆,出现很多的错误。这就是说在讲解语法时,我们一般讲解常见用法,特殊语法暂时搁置。

4.学术概念和定义的处理

我们在语法教学时要少用术语,少讲定义,尽量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解结果补语时,如果我们用字典意思解释“结果补语”,学生可能会理解,却不会使用,因为术语的解释太深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直接举例说明:动词后跟动词或形容词,这个动词或形容词作的就是结果补语,表示谓语动词的结果。如“写错”,补语形容词“错”表示“写”的结果。

当然浅化、简化处理与知识的补充并不冲突,只要掌握好度和量。笔者认为对有用的、教材上未提到的且影响了平常交际的知识就应该进行补充,但要选择好时间。如教授“是……的”句型时,教材只讲了表强调、动作已发生及其否定形式。我们在讲解教材的知识前就应该列举对比一些有“是……的”句子和没有“是……的”的句子,这样学生自己就明白区别,如:

他是坐飞机来的。≠他坐飞机来。

作业是用红笔改的。≠作业用红笔改。

从这两组例句的对比分析就能体会到“是……的”的意义。

另外还应讲解此句型中“的”与以前学过的“了”的区别。如:

他已经到家了。

他是下午三点到家的。

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给学生讲解它们的区别,否则学生会出现“是……了”的句型。

(二)将对比或比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不管是什么教学,对比是我们常用的方式方法:

1.汉语与汉语相近现象的对比

我们要把易混淆但有相似的汉语语法点进行对比,如“正”“在”“正在”与“着”的对比,“了”“过”的对比,“旅行团”与“旅行社”的区分,平常我们经常说“社团”,但“社”和“团”的意思并不一样。

2.汉外对应形式的意义与用法的对比

我们要进行适当的汉外对比,但不可滥用,尽量举汉英例子让学生自己对比。如在学习判断句时,汉语的结构是“汉语n. 是 n.”,汉语的“是”是“be”的意思,学生就容易将汉语的判断句误认为和英语句型“be adj.”一样,从而产生偏误。如:

我觉得美国的中国菜不是地道的。

结果补语的英汉对比。汉语有结果补语,但英语中无这一现象,故对英美学生而言学习起来较困难,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洗衣服以后,我晒晒衣服。

﹡在图书馆一看书就去小卖部买零食。

词性的英汉对比。有时英汉的词性根本无法对应起来。如英语中形容词responsible与名词responsibility 翻译成汉语都为“责任”。但汉语的“责任”为名词,没有“责任”这一形容词,从而英美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我爸爸说我很责任。

介绍的对比。汉语做自我介绍时都说“我叫/是……”,但英美学生在介绍时会有“这是……”的偏误。如:

﹡这是missy,我今天生病了,不能来上课了。

关联词语的对比。英语的关联词语只能出现一者,但汉语同时、单独出现都可以。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等等。

3.汉语正确形式与错误形式的比较分析

汉语正确形式与错误形式的比较分析会使偏误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先让学生造句,然后教师讲解句法规则并且提供典型的例子,最后学生自检。

(三)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即讲解——练习——偏误分析、重温——练习或反复——上升——整合——重新编码的过程。

二、对外汉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模式

对外汉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模式分为语法教学的项目和语法教学的程序,其中语法教学的项目包括语法点的展示、语法点的解释、语法点的联系和语法点的归纳。

(一)语法点的展示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听写引出这种方法较机械。

2.师生对话。这种方法只能针对实用、简单的语法点。如:

t:我们班的学生都是日本学生吗?(当然不全是日本学生)

s:不是,我们班还有一个加拿大学生。

t:除了……以外,还……

3.实物引出。这是一种较形象的方法,如在教授“的”时,就拿老师和学生的书作示范“这是……的书”。

4.道具、印刷品、地图、图片等引出。这是我们教学中简单、实用、形象的方法。

5.例子写在黑板上,反复念,学生轮流朗读。这种方法就要求:例句经典、突出语法、易理解、生动活泼、激起兴趣、避免其他因素干扰、生活实例最好。例句放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最好从已学过的句型或语法点中推演出来。

(二)语法点的解释

1.形式上:便于记忆,指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如我们由已学过的“a比b adj.”引出“a比b adj. 数量词 n.”“a比b adj. 数量词 得多/多了”“a比b adj. 数量词 一点儿/一些”等比较句句型。

2.语义上:解释语义方面的特点,如:

我吃饱了=我吃,我饱了。

这个字我写错了=我写,字错了。

我比他高=我高 ≠他高

3.功能上:该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如:“几岁”和“多大年纪”在使用对象上的不同;“对不起”和“劳驾”在使用语境上的不同。笔者的学生造出这样的句子:“为了有自由的生活,你应该听你妈妈的话。”在我们看来如果听妈妈的话则就不会有自由,由于学生和我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我们的观点不同。

外语教学法篇3

关键词:外语教学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

当代英语教学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流派和学派,理论也各不相同。现就外语教学界较广泛使用和影响较大的一些理论进行介绍: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的祖先。早期的语法翻译法教授外语生词和语法往往是分头孤立地进行,主要方式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后来在实践过程中,该法逐渐克服了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严重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并过渡到用有意义的课文来达到教学的目标。

翻译法的优点是:1、通过这种教学,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2、由于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3、便于使用。对教师的口语及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要求不高。4.不需要复杂的教具和多媒体设备。

在使用语法翻译法时应注意:1、在讲授难句、长句及较难理解的语言材料时,可适当使用翻译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材料。2、在进行翻译教学时,有目标的地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3、在教学的初级阶段,适当的翻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有许多不足之处:1、过多地使用母语,把外语当成知识来传授,而不是当成语言技能来训练,造成了所学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教学材料的与现实脱节。2、过多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会助长学生使用外语时进行翻译的习惯,很难养成良好的语感和养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这种教学方法较为死板,往往以讲规则和死记硬背为主,课堂气氛不活跃,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否认,直至今天,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英语课堂上, 它依然是很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进行语法讲解, 难句解析时, 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在许多语言学家强调教学要以意义为主,但同时也倡导适当的注意形式。这说明语法翻译教学法并没有完全过时。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欧,与语法翻译法的理念恰恰相反。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是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它反对母语的翻译和语法教学。提倡让外语直接与直觉和思维联系起来。认为可以像幼儿学习母语那样去学习英语。后期的直接法,允许用母语教授语法和解释较为抽象的词义。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通过由易到难的问答法来引导学生开口说外语。教学时,重视语音语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和熟记,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熟练技巧,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不断检验所学语言,达到自动化。由于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直观教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特别在较少人数的班级,老师往往能照顾到每位学生更适合使用这种教学法。直接法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至20世纪20年代逐渐被冷落。

直接法有以下几点不足:1、在外语教学中过分注重经验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主性、创造性估计不足。2、忽视了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能适当利用其优势。事实证明,适当使用翻译法,对外语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3、使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虽然口语能力较强,但对所学语言了解得不透彻,往往囫囵吞枣,不能举一反三。

直接法比较适合于在以培养外语听说能力为主的教学班。也特别受幼儿英语学习者的欢迎。根据天赋论的说法,幼儿凭借语言天赋可以根据情景理解语言材料。对于初学外语的幼儿较有效。直接法对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无疑是教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为之后的外语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起源于二战期间,是对赴海外的部队人员进行训练的有效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效果显著的军中教学法(the army method),。由于当时参与研究的专家多数是结构语言学派的重要人物, 非常重视语言结构的学习,认为语言学习是习惯的形成,强调做句型操练。听说法在20世纪60年代辉煌风靡之后,也同样开始受到冷落。主要原因是,人们经过大量的机械训练后,并不能流利地进行实际的口语交流。

听说法也被称作结构法或句型法。《英语900句》《新概念英语》是听说法的典型教材。听说法实际上是语言结构的研究成果。把这种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无疑对教学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它对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对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它重视外语教学的运用性,强调听说领先。这种教学法有着完整的训练体系。以句型训练为中心。在教学中注意进行母语与目标语的对比。同时,鼓励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听说法还是有许多不足的:过分进行句型操练等机械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造性,对学习的语言不会灵活运用,造成部分学生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但我们不能否认听说法对外语教学的贡献。它将外语教学法建立在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上。因而,可以说听说法在外语教学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应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学习阶段,语言基础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综合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教学时不应单纯使用某种教学方法,而全盘否定其他教学方法,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取长不短,外语教学就会更加有效,更加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 n j: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44

【2】neman, b.s.1995.teaching students to write.2nd ed. new york: ox

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3】 swain, m.1985.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in s.gass c. 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rowley, ma: newbury houses.235-253.

【4】简庆闽等,关于大学英语考试写作部分评分标准的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第3期

【5】邵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6】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外语教学法篇4

扶风小学   潘晓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各种各样的教学流派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可借鉴的一面,但也不可全盘照搬,因为没有一种教学法可以适合整个外语教学。我们每个教师要根据自己教的实际情况,借各个外语教学流派的精华之处,创造性地运用适合自己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本人把外语教学中的几种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一、形象直观法 

运用生动的语言或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幻灯等直观性教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他们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利用挂图、简笔画或幻灯创设一个语言情景来教3a let’s go to the park,我们可将 b部分的四幅画面有机地联系起来,设计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就每幅图的情景练习词汇、句型,进行问答、复述,然后把四幅情景用英语串起来,做综合练习。学生可以不打开课本,只在图画提供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听说就能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汇句型,并能讲述整个故事,流利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印象深刻效果好。 二、愉快游戏法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游戏是最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在游戏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做英语游戏,采用游戏方法讲授和巩固知识,把知识寓于游戏中,如在游戏中运用语法结构练习词汇、套用句型等。学生用英语解释所学单词、词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重点句型和有趣的对话变成chant,poem,还可将音乐、美术以游戏的形式融合到英语教学中来。总的来说,游戏种类有很多,就小学英语课堂中就可有听、说、读、写、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几大游戏训练种类,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就可以为课堂创造一种适合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轻松愉快的气氛,有效地防止疲劳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境表演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扮演角色表演,让学生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符合儿童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表演既可以是分角色的会话表演,也可以是制作简单道具,上台表演。如译林版book4中的shopping, asking the way等在学完后,可以让学生摆放商店模型,搜集各种实物,警察的小旗和帽子等简单道具,让学生几人一组上台表演。这种方法可以使演的、听的、看的学生全部进入角色,在表演中巩固所学知识。只有使语言同语言情境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和它所表达的情境直接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情境表演中学,在情境表演中用,在情境表演中理解和交际。 四、电化教学法 

电化教学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教学。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能优化教学过程。利用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创设情景,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深难的内容通俗化。小学阶段的儿童对具体、形象、鲜明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电教法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 

1、  以利用录音带组织学生,模仿,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如:字母和音标的正确发音和朗读;课文情景对话的语音、语调的模仿;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地灵活多样的听力训练等。 

2、   利用幻灯、投影、录象、多媒体来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边写,充分调动学生用耳、用眼、用手、用嘴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见景生情、情中有感、有感即说的大胆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习惯。其中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可以用声音、动画、音乐将整个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强烈地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整个学习活动,熟练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五、趣味练习法        利用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使小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情感,这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人在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力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在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些富有 

情趣的活动,能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比如,针对小学生爱猜谜的特点,教师把一些教材内容编成谜语,让儿童猜谜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起积极性,也可通过对谜语的分析、综合培养其思维能力。在学过字母之后,我们可以编出以下谜语帮助学生记忆字母: 三合一(打一大写字母)(y) 一条曲折的人生之路(打一字母)(s) 半把剪刀(打两个小写字母)(d, p) 幼苗出绽(打一小写字母)(r) 永远走不完的路(打一元音字母)(o) 六、轻松音乐法 

针对小学生喜欢唱歌、跳舞,教师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有机地改编成教学歌曲,让学生在哼一哼、唱一唱、跳一跳的活动中记忆单词、套语等,因为好的旋律和节奏已经和有关教学的歌词一块儿记住了,也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编成富有节奏的童谣、儿歌,让学生用说唱的形式背诵,这种形式文字简练,容易上口,好读,好记。在教唱、跳、说唱时,也可利用表情、动作和手势,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欢乐,引导学生记住语言知识。 如:在学习了句型“what’s this?”以后,可选择句型编成有节奏的说唱形式,让学生按一定的音乐节奏说唱: 

what’s this?             what’s this? 

it’s a book.              it’s a dog. 

yes! yes!yes!             no!no!no! 

it’s a book,      it’s not a dog. 

it’s a book,      it’s not a dog. 

在说唱熟练之后,在用所学其它内容替换相关部分。 如:利用简笔画教下面这首歌谣: 

my hair is on my head. 

my head is on my neck. 

my neck is on my body.

my body is on my legs. 

外语教学法篇5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把汉语作为外语在外国人中进行教学,教学时间一般只有一两年,最多四年,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始终要遵循实践性原则、与学生母语进行对比的原则和启发学生自觉性的原则,短暂的学习时间内,在此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观,有趣,体验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考虑的方法原则。

汉语是有声调的分析型语言,书写形式是方块字,汉语语法又有一些独特之处,所以,母语是没有声调、以拼音为书写形式的屈折语言的学生对汉语感到特别陌生,这就要求更加讲究教学方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受传统教学法的束缚,对外汉语教学对初学者还是通过翻译讲解语音、语法理论。后来有所发展,开始为了培养语言技能而强调精讲多练。其间受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也有部分地采用过听说法。七十年代句型教学也曾被试验过。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法倾向,即加强文化内容的教学。

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语言习得过程均有不同,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汉语学习属于外语学习,对某些人可能是第二外语甚至第三、第四外语。必须在没有现实语言交际活动的条件下,创造学习汉语的环境,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和模拟的交际活动。基于这个基础,对外汉语教学有不同的方法。直观法就是其中一种。

直观法就是用卡片、实物、图片教具,直接解释词语意义的方法。比如:解释“杯子”,只要举起茶杯;解释“龙”,只要举一张画有龙的图片,也就一目了然了。

直观法最常用的就是教具的使用。别出心裁的教学用具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每节课的教具都能花样翻新也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除了根据课文内容尽量地创造各种各样生动形象的教具外,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那些最为通常而平实的教具,如:生字卡、多媒体、板书等。在利用这些教具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合理、恰当、有趣地进行开发利用。

例如,在利用“生字卡”复习汉字时,可以“闪卡”,即老师迅速地更换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生字词,让学生逐一迅速地认读,老师再迅速地叫出那些能够既快又准确地认读的学生名字。这样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并更积极的配合课堂教学,在快乐中学习汉语。

直观法适用于生活中常用,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词语。其不足处在于很多词语,我们既无法把实物搬进教室,也很难用图片表现它的外表特征。例如“霜”。另外,如果学生所学的是生活中不太常用的词语,尽管学生当时明白得快,记得也快,但未必能长期记住。因此,对于这类词语,仍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重现,从而加深学生印象。

汉文化教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内容。虽然广义来说,汉字、语音包括语法、语汇的学习都属于汉文化学习,但词法、句法中的民族情感、习俗、“言外之意”等反映, 也颇具趣味性,能引发学习兴趣,此外还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汉语,所以也应当重视。

在“汉文化”教学中,不妨采用“情境设置法”。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阅历。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汉语中的各种意味,需要帮学生“身临其境”。“情境设置法”就可起到这样的作用。“情境设置法”即布置类似于国内的场景,让学生们充当各种角色,在体验中学习汉民族的文化、习俗,从中感受汉语中的情感。在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学者必须了解学员祖国文化背景,并能对学生有尊重,使语言教学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当然,在情境中,中西方文化可能会产生碰撞,让学生产生本文化基础上的“汉语意味”,不但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对象对汉语的理解,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此外,“情境教学法”还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并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积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情境教学中,不直接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组织设计好学习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思考和探索去发现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汉语课文是汉文化的浓缩,课文里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也是汉文化的结晶。利用汉语课文教学也是汉语教学的主要途径。

背诵汉语课文或简易的古诗对学生来说难度算是比较大的。老师良好的引导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当场记诵,可以尝试“板书逐步擦拭法”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如:小一《汉语》第三课《爸爸是老师》:爸爸是老师,妈妈是医生,我是学生。弟弟、妹妹是学生吗?他们不是学生。 引导步骤:(1)全文抄于黑板。处理生词“老师”、“医生”、“学生”、“弟弟”、“妹妹”, 让学生能够认读生词并理解其意;(2)全文共三句,逐句理解其意。(3)、记诵引导。如:第一句:①读:老师带读――学生认读;②擦拭单下划线词语,将其换为简笔画(如:“老师” 用“眼镜、三角板”代替,“医生”用“听诊器”代替,“学生”用“书包”代替等。);③学生看着带 有图片的课文再读;④擦拭图片,学生回顾,最终记忆。其他各句方法类似。 运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导学生记诵课文能够调动学生强迫记忆的紧张感,同时在③④ 环节中,学生回顾字词并争先恐后的抢答的良好气氛有助于提高他们记诵课文的积极性,使其迅速记忆。

总而言之,对外汉语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中心,而教师则只是学习活动中的协调者和组织者。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外语教学的特征,“直观”“有趣”“体验”当是帮助学生尽快喜欢、更好掌握更多汉语知识的三个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对外汉语教学发挥其更好的文化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其杰.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益――“以学为主”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论坛.2010.12

外语教学法篇6

为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便于交流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扩大国际的交往和合作,学习和掌握英语等外语对中国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交往迅速扩大,对外语和外语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相比之下,亚洲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甚至孟加拉、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由于英语比较普及,对外交往就比较容易,而且成了它们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和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我国由于英语等外语普及不够,影响了对外交往的规模和效率,也吃了不少亏,对我国许多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对外交流合作也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后进的地区甚至制约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须研究改进,我国在各阶段的教育(基储高教)对外语教学一直是重视的,开课很早,课时不少,从中学(有的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很多学生经过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

因此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外语知识,提高外语水平。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教学方法问题。我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找到一种适合于中国人更有效的学习外语的方法就好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有个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并用了一个星期天的时间从头到尾看了他在北京介绍他的教学方法的录像,看后感到很高兴。张思中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的一位特级外语教师。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效的,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提供了一项可贵的经验。

对于教学,我是外行,但根据我们自己学习的体会,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法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利用青少年记忆力好的优势,集中一段时间,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大量常用词汇,熟背经典课文,然后再通过反复阅读、翻译,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掌握文法,强调按照记忆的规律,通过反复和循环,加深记忆;注意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趣味性,还有一条就是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自信心。我们中国人在学习外语方面有不少优势,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将近四十年时间)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在几十年的探索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方面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并作出了不少贡献,甚至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所以说,这种教学法也是许多老师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晶。这种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际情况,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学外语,我看对成人学习外语也是有效的;既适用于英语,又适用于其它某些外语,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现在提高外语教学水平还有一 个难题是教师队伍问题,而张思中教学法恰恰对教师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经过一段培训,一般外语教师都可掌握,解决了我们师资问题上一个人的难题。总之,它比较符合中国国情。见效快,容易推广。

正确的理论对指导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但正如《实践论》中讲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断理论是否正确,“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我们不论搞现代化建设,还是搞教学改革,都要提倡实践、实验。

凡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实际效果的经验、方法,就应该加以肯定,进行总结、提高和推广普及,使之在更大的范围产生更多更好的效果。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一种好的经验、作法并不排斥其他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意见。但不要因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和争论影响了对基本上是好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的推广。

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张思中老师的外语教学法,扩大推广面,要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编制计算机教学软件(在制作外语教学的音像制品及计算机教学软件时,要注意尽可能采用母语国的教师的录音,以便外语的发音更加准确),加快师资培训,提高外语教师的业务能力,下一步还要研究教材和教学体系问题。

外语教学法篇7

关键词: 日语二外 教学方法 阅读能力 听力能力 日语歌曲

1.引言

第二外语(以下简称“二外”)在当前高校的外语教学中意义重大。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二外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大多数高校的二外只开设日语,所以日语二外的教学事关重大。但是在当前高校的日语二外教学中,大多只重视单词和语法的教学,往往忽视对读、听、写能力的培养,这是不科学的。教育部颁布的《大学日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规定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一定听的能力、初步的写的能力,使学生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全面提高日语运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在二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听、写能力进行了探讨。

2.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个体通过阅读方式进行学习的行为表现,以实现心理任务完成的目标。常见的阅读法有:五步阅读法和质疑阅读法。

2.1五步阅读法

五步阅读法是英美等国流行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包含浏览(survey)、发问(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cite)、复习(review)五个步骤。这种方法适用于阅读需要深入理解的读物。浏览是为了把握文章大意;发问是为了抓住文章主要问题;阅读(即所谓精读)是为了回答问题;复述是为了记住文章的主体内容;复习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文章的内容。

2.2质疑阅读法

这种阅读法可以看做是五步阅读法的简化版,主要对应五步阅读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不过这儿的阅读不是精读,而应该是泛读,以找出答案为主。这种阅读方法很适合学生做阅读题,方法基本同于上面的方法,只是侧重点不同,在此不再详述。

3.听力能力的培养

听力是指启动听觉器官、接收语音信息的一种能力,其能力运用的有效性一般取决于倾听是否专心。听力能力是指通过收听语音材料获得信息的一种能力。中国人学外语,听力普遍差。日语的语速较快,情况更严重。大多数高校日语二外教学的课时少,根本没有安排听力课。这就导致二外学生的日语听力水平非常差。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强听力的训练,具体方法有:听课文、听新闻、听日语歌曲。

3.1听课文

听课文是练习日语听力的第一步。先一句一句地听,听上三遍左右就可以连续听了。就听的材料而言,先听学过的课文,再听没学的课文,在听的时候尽量不要看课文。

3.2听新闻

对于二外学生来说,听日语新闻是有难度的。可以让学生先听“慢速新闻”(ゆっくり),等意思听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听“普通语速新闻”(ふつ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试着挑战“快速新闻”(はやい)。但这一点不推荐,毕竟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听得懂普通语速新闻。因为做笔记可以提高听力效率,所以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3.3听日语歌曲

日语歌曲中所用的词句都是比较经典、文采比较好的,所以听日语歌曲不但能够锻炼听力,更能够提高日语素养。就选材而言,可以先听一些语速慢的、简单的,例如儿歌、民谣等等;接着可以听一些语速较快的、流行歌曲;最后可以听一些诸如摇滚之类语速很快的歌曲。就方法而言,先泛听上几遍;再一句一句精听,并写出歌词;接着找出原版歌词进行校正;然后看着歌词听几遍;最后就开始不看歌词盲听。

4.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是无法写出好作文的。

提高写作能力具体有四个方面:写作能力,包括:①立意能力,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把其中包含的意思加以提炼,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②布局谋篇的能力,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要求组织材料,用什么表达方式,都能运用自如;③书写能力,指书写成文的能力。就日语写作而言具体方法如下:

4.1日语写作类型及写作格式讲解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文章的写作格式是很重要的,也是写作的基础。要讲写作的格式,先要讲写作的类型。文章类型的分类方式很多,本文借用学校教学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分类如下:私用文(包括自我介绍、贺年卡、书信、日记)、记叙文(包括说明文、感想文、记录文)、论说文(包括演讲稿、研究报告、论文)、公用文(包括事务文书、实用文书、商务文书)。每一种类型的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格式,这里限于篇幅就不详述。给学生讲清楚这些格式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

4.2专题练习

有针对性的专题练习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类型文章的训练,训练时按照3.1所给的顺序由易到难地练习。每一周练习一个类型(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这样一学期后,所列的类型基本可以训练完毕。

4.3情景练习

情景练习就是不给学生设定文章类型,只给个题目让学生自选文章类型,自由发挥。经过前两个,特别是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掌握日语文章的写法。这时我们就应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写作的终极目标。

5.结语

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听、写能力既是《大纲》的要求,又是社会对当代外语人才的要求。只有按照《大纲》的精神教授学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课程教学要求研订组[编].大学日语第二外语课程教学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互动百科.阅读能力[z].

外语教学法篇8

一、教学活动的方法论探讨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工作者一直将“寻求正确的方法”视作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一些人认为,外语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学方法的质量,因而最根本的就是要发展一种有效的方法。他们假定,语言学理论的进展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突破最终将揭开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的奥秘并形成一种新的“超级方法”,从而一 劳永逸地解决外语教学中的问题。另一些人更为乐观地相信,这种“超级方法”就蕴含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暗示法”、“自然法”等方法之中,充分挖掘这些方法将会戏剧性地改变眼下外语教学质量不高的状况。教学方法果真具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吗?下面的分析在一定意义上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

所有的教学方法似乎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特征,牋即它们都包含着一套关于“如何完成教学”的规则。有的方法提倡先加强说的训练,以便建立起基本的语言模式;有的强调发挥所记住的对话或课文的作用;有的则要求使学习者运用自己的语言资源尽快地进行相互交际的尝试。尽管不同的方法有不尽相同的侧重点,但它们对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的规定则是一样的,其中对教师的要求包括出示何种材料、何时教和如何教,对学习者的规定主要在于通过何种途径学习,由此确定教师、学习者和学习材料三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按照这个规定,教师的工作就是设法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及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方法的要求相一致。

“理性主义”方法是指那些“指向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把语言视作一个整体,认为对语言功能的理解是语言学习的“居先步骤”,其中包含着批判性地思考和交际的愿望;而“经验主义”方法则注重于四种“互不关联”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其排列顺序的不同也说明主张的差别,这里暂不涉及)的训练。那么,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别能否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呢?斯沃弗等人发现,人们用对比的方法找出的各种不同教学方法间的“差别”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并不存在,因而“贴”在教学活动上的某种方法论“标签”并不说明什么。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对教学活动性质的限定并不是基于对教学过程研究的结果,而是基于某种假设。这也是方法与实际“脱节”的重要原因。尽管如此,教学方法仍然很有“市潮,新方法的兜售者在各种会议上频频露面,教师们也时常聚集一堂聆听关于最新“超级方法”的描述。然而,这种表面的“繁荣”既无法掩饰更无法消除以使教学概念化这种企图的严重局限,即它呈现给教师的只是某种经过精心包装的静态的、“预先决定”的货色,而把特定的教师和学习者角色、教学活动过程等强加于所有的教师和学习者,对课堂经历的研究表明:从时间上来说教学并不是静态的、固定的,而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方法来源于教师和学习者与教学任务和活动之间长时间的相互影响,有些人不顾这些事实而根本否定教师的作用,认为如果让每个教师各行其是,教学活动将陷于一 片混乱,因而必须有一些适用于一切教师和一切教学情境的“一般方法”。殊不知,任何教学方法,如果不能得到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技巧等重要变量的影响和补充,它也就谈不上发展和完善。

鉴于此,另一些人在对教学本质进行了研究之后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上述的教学观。他们认为:①教学效果的差异,原因在于教师而不是教师所采用的方法;②某种意义说,教师的工作方式并不依赖于特定的方法;③“高效教学”的特性是可以测定的。此外,他们还将注意力部分地转向了学习者,并试图确定“高效学习”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注意观察和反省自己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和思考。

转贴于

二、“高效教学”特性的策略研究

要探讨“高效教学”,必须对促成教学“高效”的策略进行分析和评判,其中包括教师的策略和学习者的策略两个方面。

研究者发现,教学过程的几个维度都可以说明“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之间的差别,其中包括课堂组织、课堂结构、课堂任务和分组教学等环节 。在“高效教学”过程中,其教学论原则建立于对“高效”教师实际运用的课堂实践的形式及过程的研究,因而不能将其“高效”简单地归功于甲方法或乙方法的应用,也不能归因于教师对照某套来自教学过程外部的原则而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是教师对课堂中的教学、学习和交际过程的主动控制和驾驭能力及其对这些过程的理解的结果。这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充满着教师的授课目标、学习者的学目的、课堂任务及活动、教师的讲授行为和学习者为完成指定任务而采取的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不断发展着的、动态的相互影响。

2、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于教师的作用,殊不知学习者为达到成功的学习而采用的“策略”也具有重要作用。魏林等人就认为学习者无论在教师采用何种方法和技术的情况下都可以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这种观点使得研究者和教师们开始更多地注意学习者本身,以图发现成功的外语学习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正如对“高效教学”的研究试图证明哪些教学行为可以导向优质教学一样,对“高效学习”的研究也试图验证哪些学习行为能够最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研究者发现,一些外语学习者之所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表现欠佳”,主要是学习策略的运用不当造成的,因而他们认为,通过验证并指导这些学习者运用“成功学习的策略”就有可能使其“表现”得到改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对外语学习中的“学习者策略”进行研究,以帮助其他学习者改善其学习语言的能力。

为了向学生提供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必须将“策略”具体化为特定形式的技巧,然而关于如何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目前尚无一致意见,其中心问题在于“策略”是“学得的”还是“习得的”,一些研究者主张直接了当地训练学习者对某种策略的运用,并教会学生如何有意识地检验自己的策略;另一些研究者则倾向于将某种策略融入其他学习内容之中,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策略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习得策略”。需要指出的是,两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干预,问题在于教师是让学习者放弃现有策略并换用别种策略还是仅仅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驾驭现有的策略。

外语教学法篇9

关键词:语法翻译交际法

从中世纪的欧洲人学希腊文和拉丁文所产生语法翻译法起,在外语教学方法上已经历了语法翻译法(脚mmar一ranslationmethod)、直接法(directme小od)、听说法(theaudio一lin只ualmethod)、认知法(theeo即itiveapproach)、交际法(theeommunieativeapproach)、功能法(thefunctional即讲oach)的演变。在现阶段笔者认为,高校的外语教学应从语法翻译和交际法两项入手,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语法翻译法是用本族语讲解,强调语法的作用,强调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和背诵,侧重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其长处在于利用文法和学生的理解力着重阅读,着重使用原文,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是比较适合有思考力的外语学习,者的方法。丹麦语言学家ottojes沐rson在他的《为什么母语学得这么好》的文章中曾对学语言的婴幼儿和成人作了一番比较研究,得出的结果是:在孩子这方面无论孩子有多愚笨,对语言都有一个完全的掌握,而在成人那方面,无论成人在其它方面的天赋有多高,大多数情况下,对语言的掌握,都是漏洞百出而且不正确的。如果从这个结果看,我们似乎应采用直接法,也就是以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本族语的方法,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音习惯。讲述中只用外语加手势、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法。但直接法恰恰忽略了人的理解力的不同,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的不同。一个儿童头脑的“知识”含量是绝对比不得成人的,成人由于长期思考习惯的养成,已难以象儿童一样运用直接法,因此,针对成人的教学法与针对儿童的教学法不应相同。

对于学外语的成人来讲,使阅读理解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是一个更重要的目的,而语法翻译法恰恰给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研究空间。成人可以利用学到的语法知识,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主谓宾的结构来分析一个较难理解的句子,这时候,就会发现面前的句子似乎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理解的难度减弱了。可是,我们光能理解是不够的,还要进行书面或口头形式的交流。因此,必须培养由汉语再翻译成外语的能力,才可以说对外语有了初步的掌握。应用语音学家h·g·widdowson在谈到“语法”和“学会”时说:“对学习者而言,欲知晓语意,则应知晓语法在单词与语境之间所起的作用(what15erueialforleamerstoknow15气how脚nunarfunetionsinallianeewithwordsandeontextsfortheaehievementofmeaning)。”由此可见,语法翻译法忽视了语教学,忽视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过分强调翻译而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法产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它主要是在社会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既要求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求学会具体运用,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比如说新闻报导、广告、通知、表格、新闻广播、电话谈话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因此,交际法可以弥补语法翻译法所带来的口语练习方面的不足,我们也可以尽可能地利用直观教学带来的各种好处,列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所学与他们每日的活动息息相关。而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各种交际中的语音,知道怎样去说,说什么,这恰好迎合了j·a·fishman等提出的社会语言学的任务“谁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对谁讲话(从小。speakswhatla眼u眼etowhomandwhere)。”所谓交际能力正如miehaelganale在其文章((从交际能力到交际语言法(fromcommunieativeeompetencetoeonununicativela雌u职eped眼。盯)》中所说,是“知识和技巧:在交际能力的运用过程中,知识指的是人们对语音和交际语音运用的其它层面的自觉和非自觉的认识;技巧指的是人们在真正的交流中对这种知识运用的程度有多高。”可见交际法的最终目标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要以人们的知识积累作为基础。同时,我们在学习中还要分清语言和语言知识的内涵,语言内涵是指能够与不同语言的人进行简单的交流,那么你已经掌握了这种语言的某种法门;而语言知识则不同,语言知识是指系统的规则,这规则可以使一句话听起来语序正确,合乎这种语言的特点。因而,对大学生来讲,仅仅靠浅层次的交际是无法在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只有掌握了包括语法翻译的语言知识,才能弄懂深层次的交际内容。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应采取博采众长的态度,既让学生对语言能够流利地运用,使之成为有效的交际手段;又要让学生懂得语法翻译的知识,在不断的理解领悟中去体会语言的更深层次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授一、二年级学生时除了正常的教材,还应让他们多读些各个领域的原著,以适应不同语体的特点,这个阶段也是词汇量积累和扩大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以语法翻译为基础的,其目的就是让他们尝试地进行部分运用;在三、四年级时可以利用视听手段让学生自发地学习在各种交际场合中的语言运用,提高听说能力,使其对语言的掌握从稳健中走向灵活。

外语教学法篇10

 

关键词:外语教学 直接教学法 间接教学法 

 

一、外语教学法的变迁 

 

在古罗马帝国时代,罗马贵族雇佣希腊人为家庭教师,委托他们对学生进行希腊语教育,当时他们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直接教授法”。使用拉丁语和希腊语两种语言来训练学生,使学生成为会用两种语言的人才。 

经过17至19世纪,语法进入系统化。教授们根据这个系统化的语法来教授学生。其教学方法是:首先是语法规则和语法变格,其次是教翻译。这种语法翻译教学法到19世纪中叶由普雷斯们完成了系统化。 

19世纪末期,语法翻译受到批判,代之提倡的是语音教学法和自然教授法。所谓“语音教学法”就是使用发音记号进行教学的方法。该方法到20世纪初就衰退了。所谓“自然教学法”就是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强调侧重心理规律教学。这种方法被系统化后,就渐渐发展为直接教授法。20世纪初直接教授法进入极盛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行动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开始流行结构语言学,逐渐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口语领先教学法”;即强调声音(听、说)优先原则,文字(读、写)为其次。这种教学法到20世纪50年代末进入极盛期,对全世界外语教学影响很大。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这种教学方法提出来质疑。他认为“口语领先教学法”是将耳朵听到的语言立即原封不动的模仿出来,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固定句型;往往是从耳朵进去立即直接从口出来,不考虑意思。他认为学外语应该是从耳到脑然后到口的过程。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以加罗鲁和奥斯贝鲁为代表的认识主义心理学家,批判了“口语领先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采用“有意思的学习”的外语教学理论。从而使外语教学进入了“认识记号学习理论”的时代。 

 

二、直接教授法与间接教授法 

 

如上所述,外国语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出现了视听觉教育法、文法翻译法、声音教授法、心理学教授法等等,但都可以归类于直接教学法和间接教学法两种。 

所谓“直接教学法”,则是不借助母语,直接用要教授的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 

大阪大学文学部日本学科教授对直接教授法这样介绍到: 

“他(大津木)教我们英语时所用的教学方法是很明确的直接教学法。学生即便是初学者也几乎不讲语法,当教科书中出现不懂的单词的使用方法时,用例句加以说明,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教科书进行日常会话,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说,这样可以简单的矫正口语中的错误。尤其对于初学者,既不需要用他们的母语来教学,也不必没完没了地解释语法。” 

与此相比,日本东亚大学中文讲师谢素晗这样论述到:“语言学教师的素质就是要了解所教语言的文化,努力地做到用学生的母语加以解释,通过语言的相互理解,才能做到两种语言的比较表达,才能得到巧妙的教授法”。两位语言教育者分别强调了两种不同教授法的重要性,似乎各有各的道理。对此 本文予以分别论述。 

如前所述,直接教授法与间接教授法的根本区别有两点。一是课堂教学使用所教授的语言是不是学生的母语;二是外语语法的教授问题,简单的说,直接教授法不先讲语法,而是直接进行日常生活的会话。间接教授法是先讲语法,然后进行会话练习。 

 

三、教授法与思维方式 

 

教授法与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思维方式一般分为演绎式思维和归纳式思维。演绎式思维与归纳式思维方式的区别之一在于特殊和一般的关系问题上。先特殊后一般为归纳思维;先一般后特殊为演绎思维。这与本国语言的学习和外国语言的学习的过程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本国语言的学习当然采用的是归纳思维。而外国语言的学习多有教材和老师,即使是外语教学也是在抽象化后的理论基础上,若是使用教材就更是如此。无论怎么说演绎思维的要求要多一点。极端的讲,外国语言(外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演绎的思维过程。 

这是本国语言教育和外国语言教育的区别和结论。教授提倡直接教授法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笔者认为是顺应

了语言学习的自然思维过程。即在该语言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无疑是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谢素晗老师主张的间接教授法,是因为符合了外语学习的自然过程。在日本教授日本人学习中文,这对日本人来说当然是外语(外国语言),所以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特殊才是顺理成章。

四、教学法与学习的阶段性 

 

这说明教授法与语言教学的阶段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初级阶段采用直接教授法,手里拿着一个苹果说“this is an apple.”,大家都能模仿并猜测到:“这是苹果。”的意思;采用间接教学法在黑板上板书“this is”是判断句的基本句型,“this”在判断句中提示主语,“is”是“是”的意思。然后问学生:“this is a desk.”是什么意思,学生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书桌”。 

可是要表达一些抽象的意思,直接教授法靠老师的动作是不可能的,这时必须依靠书或几个例句或音像资料来的讲解。一个句型一堂课能否消化可能是个问题。应用间接教学法,在黑板上写下所要表达意思的基本句型,同学们就会用各种词套这个句式。一个句型三五分钟就足以处理。 

在外语系高年级的教学课程里,一般有翻译课,“翻译就是用以民族语言准确的再现另一民族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的活动。”因此,作翻译工作就应该通晓两种语言的特征,所以在讲述各种翻译技巧前就必须介绍双方语言的异同。这时间接教授法就大显身手。 

同样,在有了一定的语法基础上,要想提高听说能力就必须导入直接教授法。这是能力的培养,只能靠反复的练习才能提高,只讲理论(道理)无济于事。 

 

五、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于外语教授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研究和探寻外语教授法是一个有价值的活动,不同的教授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必要开展分析和测试,以及设立典型案例研究,提高外语教育水平。 

其次,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环境、学生的状况和学习阶段决定。在中国教授外语,直接教学法从理论上讲,比间接教学法更适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教授法,听力,会话和读解应多采用直接教授法。 

最后,直接教授法与间接教授法并非水火不相容的对立物,应提倡综合教授法。 

不同的教学法,所培养的方向准确地说,效果也不同。所以在外语教学课程的配置上应把工作做细致。 

 

参考文献: 

[1] howatt, a. p. r.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苏琦.《世界大百科事典》汉日翻译教程[m].商务印书馆,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