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利用调研报告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3 06:18:51
综合利用调研报告篇1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围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新发展”参考课题,科技局班子问计于专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和开展了泥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述
(一)泥炭的概念
泥炭(peat)又称草炭、泥煤,是由沼泽植物残体在水下缺氧环境中经厌氧菌的不完全分解形成,具有多组分、多级分、半胶体特性的高分子复杂亲水物质。泥炭是一种在农业、工业和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泥炭有机质由腐植酸和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组成,有疏松的结构、含抗甾类、黄酮类等。被称为“乌金散”的腐植酸(简称 ha)药物记载起源于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二)我国的泥炭资源概况
水热组合条件是影响泥炭形成与发育的主导因素,因此,泥炭的空间分布主要决定于泥炭形成时期的气候状况,其次是地质、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全球泥炭的分布具有地带性特点,从高纬到低纬可分为4个地带:带湿润广泛发育的弱泥炭堆积带;温带湿润发达的强泥炭堆积带;热带湿润不发达的弱泥炭堆积带;赤道雨林或热带雨林较发达的强泥炭堆积带。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形成多种多样类型的泥炭。泥炭资源的调查系统数据变化大,1963年列入世界泥炭资源统计表中的泥炭地面积10万公顷,泥炭储量只有2亿吨;1980年的数据是,泥炭地面积348万公顷,储量达270亿吨;1988年国家地质矿产部在“全国泥炭资源报告”中指出,全国有泥炭地面积104万hm2,储量为46.8亿吨(绝干重量计),该数据是按泥炭矿层自然状态下超过30cm(埋藏泥炭大于50cm)的标准调查获得,比较接近世界规范。如按世界泥炭含水量40%要求计算储量,我国泥炭的容重0.8-0.85g/cm2(干容重0.3-0.45g/cm2)。这样一来,我国泥炭总储量应是124.8亿吨(不包括近50年已开采用掉的约10亿吨泥炭)。 近年来我国泥炭列为矿产资源后,地质调查工作水平有很大提高,1986年地质矿产部所组织的全国性泥炭资源远景调查,采用了地质填图、钻探、取样和测试等手段,配合航测、卫片解译及现代化仪器分析,实现了规范化的泥炭调查,在获得的总储量中属可用资源量的有115.6亿吨,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2.5%,其中探明储量或称勘探储量为8.8亿吨,占全国可用资源量的7.6%;推断储量81.3亿吨,占70.4%,预测储量为25.3亿吨,占21.9%。
从泥炭存在形式看我国泥炭量与质量分布特点是,泥炭明显多于埋藏泥炭。泥炭和埋藏泥炭分别占总量的70.72%和29.28%。从泥炭营养类型分析,以富营养泥炭占优势。富营养泥炭储量为43.2629 亿吨 ,为总量的99.91%;中营养(173.33 万吨) 和贫营养泥炭(221.86 万吨) 甚少,分别占0.04%和0.05%。从泥炭的残体类型看,草本泥炭极其丰富。草本泥炭储量为42.6567万吨,占总量的98.51%,混合泥炭(3923万吨) 占0.91% ,木本泥炭(2311万吨) 占0. 53% ,藓类泥炭为(221.86 万吨)最少,只占0.05%。并且,大部分营养型草本泥炭中氮、磷、钾含量高,分别为2.1%~3.0%、0.06%~0.2%、0.5%~1.2%。
我国泥炭分布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主要集中分布在五大泥炭聚集区:东北山地现代泥炭聚集区,西部高原现代泥炭聚集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埋藏泥炭聚集区,云贵高原埋藏泥炭聚集区,雷州半岛埋藏泥炭聚集区。从省、市、自治区泥炭储量来看,四川省泥炭资源最丰富,云南省次之,甘肃、江苏、、黑龙江、安徽、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均是泥炭储量超亿吨的省份。另外,从泥炭的赋存时代、埋藏类型及其成炭植物类型诸方面来看,我国泥炭主要赋存于第四纪的全新统地层中,约占总量的97.12%,部分产于上更新统,仅占2.8%,少量赋存于更新统及第三纪的上新统中,仅占0.08%;泥炭明显多于埋藏泥炭,分别占总量70.72%和29.28%;低位泥炭占绝对优势,为总量的99.1%,中位和高位泥炭甚少,分别占0.4%和0.5%;其中低位草本泥炭极其丰富,占总量的98.51%,混合泥炭和木本泥炭分别占0.91%和0.53%。
如上所述,全国各地泥炭资源量超过1亿吨只有10个省、市、自治区,分别为四川、云南、甘肃、江苏、、黑龙江、安徽、内蒙古、吉林、新疆等,共占全国可用资源量的92%。据有关资料,根据我国各地泥炭的储藏量,其中四川和云南的储量最大,属于最丰富的地区。
(三)**县泥炭资源情况
**县目前基本查明或初步查明的泥炭总储量达4.6亿吨,广泛分布于赤瑞湖、异龙湖区域,且埋藏浅、厚度大、层位稳定、易开采。 圈定泥炭分布面积7.106万亩,其中:湖面水域面积4.654万亩,耕地面积2.452万亩。
赤瑞湖矿区位于**县城区西部10公里的宝秀盆地中,矿区面积17平方公里,泥炭分布面积0.936万亩,其中:湖面水域面积0.06万亩,耕地面积0.876万亩,远景储量达0.9668亿吨。腐植酸含量达35.31%,有机质含量46%-56.69%,总平均值达到50.79%。
异龙湖矿区泥炭分布面积6.17万亩,其中:湖面水域面积4.594万亩,耕地面积1.576万亩,远景储量达3.63亿吨。腐植酸含量达27.4%,有机质含量83.5%。
宝秀泥炭矿区经地质队1983年9月至1985年1月进行了初步普查。施工了深钻4个、50型取样钻9个,完成勘探剖面二条,使用钻探工作量1569.03米,取样钻382.14米,合计1951.17米。基本情况是:
1、地理位置
矿区位于**县城西十公里宝秀盆地中。东经102°22′11″北纬23°45′5″至东经102°22′25″。该泥炭矿是地质队在区调工作中发现的,
2、矿区地质
泥炭埋藏于宝秀盆地中,盆地长约7公里,宽2-4公里,面积约17平方公里。高程1400-1430米,南面较北面稍高,盆地向东逐渐变窄。
**断层控制了宝秀盆地的延伸方向,为一断陷湖积盆地。湖积层(第三系和第四系)厚高大于530米,基底大致呈锅底状。盆地中心赤瑞湖上第三纪时位于小陈营一带(盆地西部),沉积了54米厚的褐煤,第四纪时湖泊中心渐渐东移到火车站附近。
盆地四周发育有昆阳群(pt),盆地内为上第三系(n)、第四系(q),第三系不整合覆盖于昆阳群之上,第四系(q)与第三系呈微角度不整合。
区内第四系发育齐全,从更新统到全新统均有沉积,总厚192.51-310.37米,成因类型多样,有冲积—洪积、湖沼和湖积等。
洪积—冲积发育在盆地边缘,大都为三角形的洪积—冲积扇,厚度可达48米,主要由灰白、褐黄色砂质粘土大小不等的角砾、半滚圆砾石组成。
湖沼相和湖相沉积物分布在赤瑞湖周围,由泥炭、软褐煤、粘土、亚粘土、砂和砾组成。
盆地内第四系自上而下为:
全新统:厚度35-43米,为湖沼湖、湖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粘土、亚粘土,含主要可采泥炭二层。上部泥炭厚8至12米,下部泥炭厚1至5米。其孢粉组合以蕨类孢子为主,占57%,针叶花粉占17%,低矮被子植物花粉占13%。
上更新统田坝心组:厚度47-48米,以褐色、灰白、灰绿色粘土和亚粘土为主,夹少量砂层,含泥炭3至7层,在盆地中部均有工业价值,最大厚度可达4米以上。经c14同位素样品分析测定,年龄距今23100±1000年,属晚更新世。其孢粉组合接近现代植被面貌,蕨类孢子点33%,针叶树木占27%,阔叶乔木花粉占23%,低矮被子花粉占17%。
中更新统大样营组:厚度在45-65米之间,底部为砂砾层,中上部亚粘土、粘土、平砂层和砾砂层,含软褐煤1-5层。孢粉组合以蕨类孢粉为主,占47%,针叶乔木花粉占19%,低矮被子植物花粉占18%。
下更新统小陈营组:厚度在64-156米之间,为亚粘土、亚砂土和砂砾,夹厚1米以下的软褐煤0-5层,在盆地中心部位软褐煤可达2米左右。孢粉组合以蕨类孢子为主,占70%,裸子植物花粉占11%,被子植物乔木花粉占10%,低矮被子植物花粉占5.6%。
与下伏上第三系呈微角度不整合。
上第三系分布在宝秀盆地300米以下,为湖相沉积,厚度大于223米。含50多米厚的褐煤。倾角多为10°-20°,与昆阳群岩层不整合接触。
3、矿床地质
该区泥炭为低位木本-芦苇中偏低分解度泥炭,圈定泥炭分布面积6243750平方米,已获得泥炭远景储量96675014.93吨。
泥炭呈水平层状产于第四系全部统、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中,盆地东部火车站一带沉积最厚,往周围逐渐变薄至盆地边缘尖灭。
区内全新统(q4)泥炭共分五层,第一层及第五层为该区泥炭主矿层,厚度较大,也较稳定。第一层平均厚8.82米,最厚达15.50米。第五层平均厚3.86米,最厚9.28米。第二、三、四层厚度变化较大,其平均厚度分别为1.94、3.15、4.03米。更新统泥炭(或软褐煤)共七层,为六—十二层。其埋藏较深,厚度变化大,六—十二层平均厚度分别为2.13、5.69、1.77、1.50、0.90、2.92和0.57米。该区泥炭总平均厚度21.36米。
该区泥炭为优质泥炭、一至五层各层有机质含量46%-56.69%,总平均值达到50.79%。分析项目共45项,性能多样,用途广泛,使用部门可选择所需要的性能合理利用。
4、储量计算
50米以上(全新统)的1-5层泥炭及50米以上(更新统)的6-12层泥炭分别计算储量。
(1)、一至五层泥炭储量计算:其中第一层和第五层以2米厚度分块段计算。
第一层共分为8个块段,第五层共分为5个块段,块段面积用求积仪求出。第二、三和四层泥炭未分块段,用求积仪求出分布面积,采用平均厚度计算。
计算储量结果:
第一层储量=8825577.344吨。
第五层储量=8434535.625吨。
一、五两层共求得d级储量1760112.97吨。
第二、三、四层储量计算。分别求得第二层储量为5789578.4吨、第三层10292181.10吨、第四层为12247092.46吨。二、三、四层储量共28328851.96吨。
五层合计d级储量45588964.93吨。
(2)、六至十二层泥炭储量计算:
由于只有四个深孔控制,对比也较困难,所以未分层计算,采用平均厚度12.39米,进行估算,面积用方格法计算,为4平方公里,采用干容重平均值1.031吨/立方米。算得远景储量51086050吨。
该区共泥炭d级储量45588964.93吨、远景储量51086050吨、共计96675014.93吨。为大型泥炭矿。
该矿区泥炭厚度大、沿走向稳定、储量大、埋藏浅、交通方便,是开采的有利条件。其不利条件是,多为农田覆盖,水文地质资料较少,但经进一步工作后,在处理好生态平衡条件下,可进行开采利用。
二、泥炭的特性、利用现状和展望
在自然条件下泥炭呈褐色、黑褐色或棕色。泥炭是比较稳定的有机- 无机(矿物物质) 复合体,具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含纤维量30%~90% ,比重约1.3 ,发热量9.5~15kj / kg ,干燥泥炭的最高热值近21 mj/kg (5000kal/ kg) 。泥炭(干基) 主要成分:有机质30%~90% (腐殖酸含量一般10%~30% ,高者可达70%以上) ;灰分10%~70%; 氮、磷、钾含量较多;此外泥炭中丰富的蛋白质和腐殖酸态氮、氨基酸也是潜在的成分。此外,我国泥炭还含有铜、铁、锌、钼、硼等农作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泥炭所含的矿物中包括钙、镁、硅及其它多种微量元素(如硼、铁、锰、锌等) 是其在农业上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条件。而且,泥炭有机质、腐殖酸含量高,纤维含量丰富,疏松多孔通气透水性好是制作土壤改良剂、植物生长刺激素、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的最有效的原料资源。泥炭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和盐分平衡控制能力,是良好的作物栽培基质。泥炭腐殖酸的自由基属于半醌结构,既能氧化为醌,又能还原为酚,在植物体的氧化还原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生理刺激作用和较强的抗旱、抗病、抗低温、抗盐渍的作用。总之,泥炭含有多种有益组分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所以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中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国内外利用概括
现今世界泥炭开采量(近2 亿吨/年) 的70%都用于农业。泥炭应用于农业方面,在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历史,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俄罗斯在近10 年来,用于农业(包括园艺) 的泥炭数量已占年总产量的60%;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美国和瑞典等国家生产的泥炭也大部分用于农业。我国对泥炭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在农业方面的利用也有较大进展。泥炭在农业上的应用具有产品种类多、用量大、综合效益高等特点。但主要是用于制备各种腐殖酸类肥料(主要品种包括腐殖酸铵、腐殖酸氮磷以及泥堆沤肥等)、营养土、营养钵以及饲料等。
(二)肥料方面的利用
肥料是发展农业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机肥料又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产量不可缺少的条件。富营养草本泥炭不仅含较高的有机质和腐殖酸,而且包含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泥炭一般呈弱酸性至中性,是制造腐肥(泥炭腐殖酸肥料) 的优质原料。国外用泥炭作为肥料有如下几种类型:浓缩泥炭—无机—氨化肥料;泥炭腐殖酸肥料;绿化用泥炭肥;温室、温床用泥炭土;泥炭营养钵。我国自20 世纪70 年代初在有泥炭资源分布的省、区都进行过泥炭腐殖酸类肥料(腐肥) 的生产和应用。20世纪80年代初,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加强了对腐肥和腐殖酸类物质的科学研究,改进了加工工艺,在配料、生产和施用等各个环节都加强了科学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长期使用泥炭复合肥能明显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疏松、增加有效养分、增强土壤保肥性能。对于持续农业和无污染蔬菜、粮食的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三)园艺利用
园艺利用主要是指配制泥炭营养土和制备营养钵等。国外园艺泥炭用量大、应用广,可用于草坪、育苗、花卉和各种经济作物,尤其是塑料大棚和玻璃暖房的用量最大。我国近10 年来对园艺泥炭的研究和应用比较重视。如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制的泥炭营养土,用于花卉栽培、水稻育秧、室内园林植物培育、蔬菜育苗与植物组织培养,具有促进生长、成活率高、延长花期、缩短育种期等多种功能,是花卉、苗木和蔬菜育苗、试管苗移栽的优良栽培基质。南昌市园林处花圃采用南昌腐殖酸厂生产的“天女”花肥培植杜鹃、金菊、茶花等十种木本花和、仙客来等九种草本花,结果其肥效优于等养分无机肥和枯饼,长相、长势也较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四川大学利用若尔盖地区的“高原泥炭”,经处理进行花卉、水果和农作物的栽培试验,获得了增产,同时也达到了美化环境的良好效果。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使用塑料大棚和玻璃暖房育苗、种菜、养花已比较普遍,发展泥炭营养土大有可为。
(四)饲料利用
泥炭含有大量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生理活性物质和维生素,用泥炭研制动物饲料已为一些国家所重视。白俄罗斯牲畜饲养研究所试验了八种泥炭饲料配方,认为可用泥炭替代饲料中15%~50%的谷物。但是泥炭用作资料还存在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泥炭饲料还处于试验研制阶段,今后应加强研究试验和推广应用,以减少粮食饲料用量,充分利用丰富的泥炭资源,发展我国的饲养业。
(五)刺激素
从泥炭中提取的腐殖酸类物质属生物活性物质,可作为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强化农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腐殖酸对植物的刺激作用,无论是草本或是木本植物,都是首先通过刺激植物体内酶活性,促进植物体内呼吸作用、新陈代谢的旺盛进行,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叶功能,使植物体内物质的制造、运输、吸收、转化和积累加快,产品品质和产量提高。将泥炭腐殖酸类物质作为动植物生长的刺激素利用,国内外已有成功的先例。如前苏联全苏泥炭工业科学研究所,用不同的氧化剂,对分解较强的泥炭进行氧化,制得腐殖酸生长刺激素等系列产品,用于处理种子,一般可提高产量10%~15%;用于营养体生长阶段的西红柿时,可增产25%。我国农用的腐殖酸类肥料和植物生长刺激素,主要以富含有机质、强分解的泥炭和风化烟煤作为原料,用于植物生长刺激素的腐殖酸盐类。
(六)泥炭资源利用展望
1.泥炭在农业上的利用可以保障我国农业持续发展
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是土壤质量下降,而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则是土壤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由于化肥的廉价、便利、卫生等有点,长期大量施用,加之环境污染物的投入致使土壤质量下降。目前虽有不少企业拟通过用大型养殖场的动物粪便作商品有机肥,已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目的,但是与此同时会引动物粪便的施用而产生重金属污染、病菌传播、抗生素通过食物链的传播等不可严重问题。因此,制作泥炭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是既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质量,又保障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泥炭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生产卫生食品
由于泥炭是以自然植被衍生来的,所以与动物粪便比较,泥炭不含饲料添加剂的残留,如重金属、生长素、抗生素等。故此用泥炭为主要原料开发的农用复合肥生产的农作物材应该是真正的卫生食品,材应该是绿色食品。因此泥炭型复合肥可称之为绿色食品专用肥。
3.泥炭作为天然饲料添加剂也有广阔的前景
泥炭腐植酸还可以作饲料添加剂,在猪,牛,羊,鸡等畜禽饲料中添加0.1-0.5%的ha-na, 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生长发育,改善肉质,增加肉,蛋,奶的产量,并可使牲畜皮毛发亮,发病率减少,增加动物机体抗病能力。
就目前的利用现状看,泥炭的利用面窄,多集中在肥料和基质两个方面。提高泥炭开采和利用的经济效益取决于扩大泥炭的用途。采用高新技术,研制生产较高技术含量的泥炭农用、非农业新产品,对于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简化农民劳动,提高经济效益,对改善环境和增加泥炭的附加值,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泥炭产地人民收入和发展边远地区经济具有深远意义。
三、**泥炭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泥炭开发产品单一,产品科技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根据有关科研单位多年的研究积累,就**泥炭的综合开发项目分以下两部分提出项目建议。
第一部分:利用现有技术可以开发的产品
(一)以泥炭为主要原料开发护坡草坪泥炭贴
1、产品名称:泥炭护坡草坪泥炭贴
2、产品用途:
( 1)高速公路两侧坡地。用于速生和提高坡地草的成活率,从而减少路旁坡地滑坡。
(2)用于江河两岸坡地植草,一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江河水中的泥沙和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河流湖泊水系污染。
3、主要原料:泥炭、控释肥料(华南农业大学专利产品)、成型剂。
4、主要设备:制贴整形机,播种机。
5、关键技术:草坪泥炭贴的配方;控释肥料制造技术;种子包衣技术。
6、技术来源:与相关科研单位共同开发。
(二)以泥炭为主要原料开发屋顶绿化泥炭基(或泥炭砖)
1、产品名称:屋顶绿化泥炭基(砖)
2、产品用途:
用于城市屋顶绿化,即屋顶植草、种植观赏植物的轻质、保水保肥、肥效持久的栽培基质。从而达到了既绿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绿色面积,又能降低顶层楼房室内温度,而不会过多增加屋顶承重的三重效果。该泥炭基也可以用于家庭阳台种植采苗(食用)或叶菜。
3、主要原料:泥炭、控释肥料(华南农业大学专利产品)、成型剂。
4、主要设备:制基整形机,播种机。
5、关键技术:泥炭基的配方;控释肥料制造技术;种子包衣技术
6、技术来源:与相关科研单位共同开发。
(三)以泥炭为主要原料开发优质有机复合肥
1、产品名称:泥炭系列有机复合肥
2、产品用途:
(1)用于大棚保护地(如大棚蔬菜、大棚花卉地等)
(2) 适用于大田果树、蔬菜、粮食作物等。
(3)适用于烟草等经济作物。
(4)适宜于城市绿化、家庭绿化等园林观赏植物。
(5)适宜于草坪。
3、主要原料:泥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粘结剂。
4、主要设备:熟化车间、搅拌翻堆机、传输机、混料机、提升机、造粒机、包装机等。
5、关键技术:专用系列复合肥的配方;熟化技术;造粒技术;推荐施肥技术。
6、技术来源:与相关科研单位共同开发。
第二部分:药用腐植酸及高端泥炭系列产品
根据**县科技局与华东理工大学双方签订的技术开发合同协议,华东理工大学通过对**泥炭的研究,目前已开发出泥炭药用腐植酸及梯度利用的高端泥炭系列产品。
(一)高端技术产品——泥炭药用腐殖酸
在提取泥炭黄腐酸的基础上,着眼于“分子基础”,按照药典标准,说明药用腐植酸用于不同疾病的关键组分(成分),并通过医院的临床试验正式申请腐植酸类新药。如:nf-护肤防裂软膏(利用泥炭黄腐酸形成可促进角质软化的尿囊素功能结构);bnh-抗癌药(利用泥炭黄腐酸形成有生物活性可抗癌的吡喃酮复合结构);zf-抗心血管药(利用泥炭黄腐酸形成可抗心血管疾病的植物多酚复合结构);以及kf-消炎止血胶囊(利用泥炭黄腐酸形成可止血的含维生素k等元素的复合结构)。并联系选择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上海中山医院、福建泉州中医医院进行有关的抗癌、抗心血管药物的临床试验。药用腐植酸的研究目前已申报2个专利:天然泥炭腐植酸改性尿囊素制备护肤药的方法、吡喃酮-天然泥炭黄腐植酸降解物制备抗hiv病毒前药的方法,
(二)泥炭种植板
将抽提出黄腐酸的泥炭梯度利用于泥炭营养钵的制备,在钵内种绿豆、种芝麻比正常土壤育绿豆、育芝麻快10-15%,并对节水,对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分解流失量有效果。
(三)隔音抗震泥炭复合板
将抽提出黄腐酸的泥炭梯度利用于泥炭复合板的制备,可压制成硬质板、软质泡沫板、具有隔音、节能、绝缘等功能,其理化性接近于木材制品,具有防虫、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
(四)污水治理基
将**泥炭 有利于淡水养殖的生物酶(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下属的公司提供)用于异龙湖的水体净化,cod可降低30-50%,并有抑制蓝藻等生长速度的效果。
(五)替代燃料
泥炭气化(沼气化)、液化、焦化,可用于能源紧缺区。因为与秸秆等生物质相比,泥炭的能源密度要大得多。
提取药用腐植酸、研制育苗钵、泥炭板技术路线及产品示意图
图1.化学萃取与离子交换树脂法 图2. 泥炭钵及其应用
制备药用泥炭腐植酸原料
图3. 隔音抗震节能的泥炭复合板
泥炭制备系列育苗钵泥炭复合板的流程示意图
这些项目的研发对于**泥炭开采和利用无疑增加了后续产品的竞争力。如果说项目第一部份产品是投资泥炭开采的眼前效益保障,那么梯度开发高瑞产品的研制就是投资泥炭开采的长远效益的保障。
四、**泥炭资源开发投资指南
(一)投资政策:严格执行**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二)主要支持机构:县发展改革局、科技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经贸局、工商局等。
(三)工作程序
1、项目单位承办人员到发展改革局索取、咨询申办企业所需文件资料及范文。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办理完工商登记注册、用地预审意见、矿产资源采矿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后到发展改革局办理备案手续。
综合利用调研报告篇2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的定义 特点 操作建议 研读分析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义、特点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加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素养的整合推进和协调发展。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 1)整体性。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 2)开放性。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书本,而是走向家庭、社会、大自然。
( 3)综合性。体现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途径的多个层面上
( 4)实践性。它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要求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操作建议
1、学习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确认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2、学习的开展阶级。主要是指导学习的实践;运用媒体与实际操作;获得即时的或综合的信息与直接的经验。
3、学习的总结阶级。培养学生总结自已策划、组织、协调学习实践的能力,总结学习的综合运用成果。
三、《走进信息世界》一课综合学习的研读分析及操作设想
1、根据需要活用“阅读材料”
教材选编了五篇针对性很强的阅读材料,必须充分利用。这是为学生提供的开展综合性学习必需的资料,特别是对无图书馆可去,无网络可上的农村小学生,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条件的地方,还是要引导学生拓宽搜集资料的渠道。比如通过访问专家、亲身体验等形式,进一步搜集资料,更广泛地了解信息的传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一次调查结果两次运用
“做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都从那些渠道获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据记录做一些分析,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在调查前,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调查中,引导学生通过留心自己和家里人获取的信息及获取信息的渠道。调查后,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分析,发现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规律。
3、学习写“研究报告”的五个步骤
( 1)研读例文,打开思路
引导学生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让学生感悟到像“爸爸咳嗽”这样的小事也可以进行研究。进而形成这样的认识:搞研究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留心观察生活、注意收集信息,就可以进行研究,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欲望。
( 2)选定主题,制定计划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从“小小的陀螺”到“神秘的u f o”,几乎都感兴趣,他们列举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合适的研究主题。选题首先得是自己感兴趣、乐于研究、适合研究的;选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尽量浅、小,多着眼于身边的现实问题。确定选题后,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 3)搜集信息,分类整理
计划确定之后,要引导学生运用第一板块学习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如“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这一选题,就可以通过调查家人、亲朋,从衣着、家具、电器、过节消费、交通工具几个方面搜集资料,归类整理。
( 4)阅读资料,形成观点
小组成员要充分阅读整理好的资料,要注意筛选为自己观点作支撑的、对解决问题有价值的信息,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为写研究报告做准备。
( 5)研究写法,撰写报告
再次研读两篇研究报告,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报告的不同写法。写研究报告要做到问题明确,资料充足,分析合理,结论清楚。掌握基本写法后,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并集体进行修改,完善。
4、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综合利用调研报告篇3
关键词:综合收益 传统会计收益 决策有用性 列报
一、引言
如何衡量企业的财务业绩,一直都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准则制定机构所关注的中心议题。近年来,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迅猛发展,市场中出现了大量产生利得和损失的交易或事项。传统的会计收益过多地强调历史成本、谨慎性和实现-配比原则,而没有考虑通货膨胀、持有利得、商誉以及它们价值变动对企业收益产生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列报和披露这些利得和损失,人们便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综合收益又叫全面收益, 是指“一个主体在一个期间内非业主交易的权益(净资产)的全部变动”(sfac 3,1980),其不仅包括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 还包括非经营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比净利润提供了更全面的财务信息。
1992 年10月,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颁布了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frs3),率先引进“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报告综合收益信息。1997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题为“报告全面收益”的财务会计准则第130号(sfas 130),并提供报告综合收益的三种选择方式:扩展的损益表式、第二业绩表式和权益变动表式。同年8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题为“财务报表的表述”的ias 1,提出采用第二业绩表式或权益变动表式来突出显示企业的全部利得和损失。随后,iasb于2007年的新修订的ias 1和fasb于2011年的《2011年第5号会计准则更新――综合收益(主题220):综合收益列报》均取消了综合收益的权益变动表披露方式。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也在积极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财政部也于2009年6月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以下简称《解释第3号》),其中规定:企业应当在利润表“每股收益”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其他综合收益明细项目及其所得税影响则在附注中详细披露。
二、综合收益理论分析
综合收益作为一种新的收益衡量指标,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因而其日益受到准则制定者和报表使用者的重视。从综合收益的定义可知,综合收益采用资产负债观,特别重视净资产的计价。在计量属性上,不限于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允许采用现值、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因此综合收益符合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发展的要求。综合收益把当期确认的所有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都包括在收益当中,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也符合总括收益观的要求。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传统收益只是对主体在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实现的经营成果进行报告而不报告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导致其内容不全面,报告不及时,并存在收益操纵的可能性,继而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和潜在风险的判断。而综合收益不仅包括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 还包括受物价、汇率等影响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提供了更全面的财务信息,更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报告综合收益还能促使管理者去关注影响企业价值的所有因素,最大可能地提高企业价值。
三、综合收益相关研究
尽管综合收益在理论上优于传统收益,然而关于综合收益的决策有用性和列报位置,国内外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的观点。
(一)综合收益决策有用性研究
cheng et al(1993)对营业利润、净利润和综合收益在解释证券回报上的有用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相对价值相关性方面,营业利润最强,其次是净利润,综合收益最低;在增量价值相关性方面,其他综合收益无增量价值相关性。然而文章只是简单比较每个模型r2的大小,并不能在统计上可靠地说明一个模型的解释力优于另一个模型。
dhaliwal et al(1999)比较了广义的综合收益cibroad(扣除普通股分红影响后的股东权益变动值)、sfas 130要求列报的综合收益ci130和净利润在股票回报、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和对未来现金流和利润的预测能力,得出的结论是净利润比两种类型的综合收益都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和预测能力,而受金融公司的影响,可供出售证券利得或损失是唯一可以增强综合收益与市场回报相关性的项目。然而分析其回归结果不难发现,在报酬模型下, ci130比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高,此外,在金融行业ci130的价值相关性也显著高于净利润,与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
chambers et al(2007)认为在sfas 130实施之前,其他综合收益及其组成部分没有在报表中列示,研究者需要估计这些项目的数据,这就会存在较大的计量误差,这些计量误差也是导致其他综合收益及其构成项目没有被市场定价原因之一。然而在sfas 130实施后,其他综合收益及其构成项目在报表内直接列示,却受到市场的积极关注;尽管净利润在预测未来净利润及经营活动现金流方面优于综合收益,但综合收益及其构成项目具有价值相关性,且比净利润能够提供增量价值相关性信息。然而其选取的只是纳入到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公司,并不代表所有上市公司,而且其研究期间经历了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但净利润的回归系数在这两个具有不同经济形势的期间却没有变化,让人不可思议。
kanagaretnam et al(2009)用同时在美国和加拿大上市的加拿大公司的实际披露数据,发现总额的综合收益比净利润价值相关性高,能更好地预测未来现金流,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现金流量套期两个项目与股票价格、市场回报显著相关,净利润仅仅在预测未来净利润方面优于综合收益。然而其研究的是大型跨国公司,很可能存在样本选择问题。
在我国,谢获宝等(2010)基于2007-200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相对于净利润,综合收益总额信息不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但是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总额两种列报形式对股价或回报的解释力度更高,其中分项列报的解释力最高。而唐国平等(2011)基于2009年沪市a股数据,没有发现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大于净利润,综合收益中包含的其他综合收益基本不具备价值相关性。由于我国提出综合收益概念较晚,大部分研究只能利用《解释第3号》实施之前或当年的少量数据,无法进行大样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必然受到影响。
除了研究结论存在不一致以外,文献中都会发现其他综合收益组成项目的一些奇异的系数,文章却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在biddle and choi(2006)的回归结果中,净利润的系数(前后两年分别为0.24,0.01)均小于未实现的证券利得和损失(前后两年分别为1.17,-0.17),且其持续性系数(-0.04)也不如未实现的证券利得和损失(0.17)。chambers et al(2007)也发现未实现的证券利得和损失项目的系数显著大于净利润的系数。作者做了一些补充回归试图去解释这一现象,然而未能找出真正的原因。同样的,在kanagaretnam et al(2009)的回归结果中,在sfas 130实施之前期间,净利润的盈余反应系数(0.097)也远远小于未实现的证券利得和损失的盈余反应系数(0.47)。所以这些奇异的系数影响了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还说明了其他综合收益组成项目不同于一般的收益性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综合收益列报的研究
hirst and hopkins(1998)通过比较综合收益两种报告方式(权益变动表式和损益表式)对分析师估计盈余管理公司股价的影响程度,发现通过权益变动表报告综合收益及其组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分析师对该公司股价的估价,然而影响程度不及通过损益表报告。从而得出在损益表中报告综合收益更具有透明度,对使用者决策更有用。maines和mcdaniel(2000)则发现,无论使用何种列报格式,非专业投资者都能获取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信息,然而非专业投资者对不同列报形式的综合收益信息赋予不同的权重,当使用综合收益表形式时,非专业投资者能觉察出综合收益的波动性。然而两篇文章都是在sfas 130实施之前进行的调查研究,综合收益的列报还没有实施,人们对综合收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势必会影响到调查结果。而且实验研究具有固有局限性:研究的只是个人的反应,无法真实描绘复杂的资本市场对综合收益的反应。
chambers et al( 2007)则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合计数)的系数仅在权益变动表披露方式中显著,从而认为投资者对在权益变动表披露的其他综合收益比在损益表披露的给予更多的关注。然而在其样本中,损益表披露方式的只有535公司-年(相比权益变动表披露方式的2272个公司-年),样本量较小也可能导致其回归系数不显著。而且,在分项回归模型中,其中最小养老金负债调整项目和未实现证券利得和损失项目在损益表披露方式中系数是显著的。
linda smith.b et al(2010) 从基于权益的激励和工作安全感两个方面来考察为什么大多数公司选择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披露综合收益,而没有采用sfas 130所推荐的损益表披露方式。其研究发现,在损益表报告综合收益,更容易让投资者感知收益的波动性,而较高的波动性会损害公司的股价和对管理绩效的评估,因此具有较高权益激励和缺少工作安全感的管理层倾向于选择权益变动表式报告综合收益。
(三)其他相关研究
jones and smith(2011)比较了其他综合收益和特殊项目(special items)的价值相关性和持续性,发现两者都具有价值相关性,然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具有负的持续性(随时会部分地反转),对未来盈余和未来现金流预测能力较低。shahwali khan(2011)研究了综合收益的波动性和风险相关性。其认为,相对于净利润,综合收益更具波动性,然而其增量波动性并没有更多地解释市场风险,也没有被市场定价。由此得出市场并没有被其他综合收益的波动性误导,而且在单独的一张报表中披露综合收益可以降低分项师的信息解析成本。igor goncharov et al(2008)采用basu (1997)的模型,发现综合收益由于更及时地确认好消息,改变了传统收益所倡导的谨慎性。
四、我们的思考
长久以来,净利润一直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为人们理解和运用。而综合收益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新收益指标,涉及到许多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成长和规范的过程,也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探讨。尽管目前报告综合收益还存在争议,然而,真实全面及时地报告企业的财务业绩,满足广大投资者和其他外部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是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唐国平,欧理平.“其他综合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吗?-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j].会计论坛,2011
[2]谢获宝,尹欣,刘波罗.综合收益及其构成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珞珈管理评论,2010
[3]biddle,g.,c.,choi,j,2006,is comprehensive income usefu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june):1-32
[4]chambers,d.,t.j.linsmeier,c.shakespeare,and t.sougiannis,2007,an evaluation of sfas no.130 comprehensive income disclosures,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12 (december): 557-593
[5]dhaliwal,d.,k.r.subramanyam,and r.trezevant,1999,is comprehensive income superior to net income as a measure of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6 (january): 43-67
[6]denise a. jones and kimberly j. smith,2011,comparing the value relevance, predictive value, and persistence of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special items,the accounting review, 86, 2047-2073
[7]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1997,reporting comprehensive income,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 130. norwalk, ct: fasb
[8]hirst,d.,and p.hopkins,1998,comprehensive income reporting and analysts’ valuation judgment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6, 47-74
[9]igor goncharov and allan hodgson,2008,comprehensive income in europe:valuation, prediction and conservative issues,annales universitatis apulensis series oeconomica,1(10):1-33
[10]kanagaretnam,k.,r.mathieu and m.shehata,2009,usefulness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reporting in canada,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8(4): 349-365
[11]linda smith bamber,john (xuefeng) jiang,kathy r.petroni and isabel yanyan wang,2010,comprehensive income: who's afraid of performance repor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85,97-126
综合利用调研报告篇4
关键词:综合报告;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企业是社会公民,拥有众多资源及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除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外,还折射出社会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者、供应商、投资者等相关利益者渴望知道企业的真实状况和信仰主张,期待着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与义务,是合理且必然的趋势。传统财务报告是史料性的,关注过去交易形成的结果,报告内容主要是财务信息,仅依靠有限的财务信息无法对企业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价。虽然目前社会责任报告越来越普及,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分离,缺乏对企业整体形势的把握。在各方压力的压迫下,企业不得不更好地报告公司的健康状况和行为举动,新的报告形式呼之欲出。
一、综合报告的起源及定义
2009年9月11日,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哈佛大学、联合国绿色经济倡议组织、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均富集团、毕马威、普华永道等组织在伦敦圣詹姆斯宫举行了一次会议,这些包括标准制定者、联合国、审计机构、公司甚至投资人的团体聚集在一起,探讨如何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进行融合,最后与会者达成了共识,即“应当由一个国际机构来推动那些在公司透明度、会计及报告领域有所专长并享有国际声誉的组织,来共同考虑开发一个整合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体系和财务报告体系的框架,作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在综合报告的研究上,南非正在全速前进。国际公司治理大师莫文·金(mervyn king)是南美综合报告委员会(简称ircsa)的主席,一直致力于推动综合报告的应用。2009年9月,该机构了《南非公司治理金规则》(king code of governance for south africa,简称king iii)和《南非公司治理金报告》(king report on governance for south africa),其中规定,“董事会不仅仅对公司的财务底线负责,而且对公司运营所遵守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原则负责,由此得出结论,董事会应该经济、社会和环境业绩的整合报告。”
2010年8月在威尔士亲王可持续性会计项目(the prince’s accounting for sustainability project)、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简称gri)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简称iirc)。iirc发出倡议,呼吁改革国际企业报告制度,它不仅针对财务事项,还涉及治理、管理层评述、薪酬、社会和环境等问题,该项倡议的参与者包括英国100名顶级财务总监、哈佛商学院、gri、可持续会计组织(asi)、众多全球知名企业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也对此表示支持。2011年9月,iirc了题为“迈向综合报告:在21世纪传播价值”的讨论稿,对综合报告的指导性原则和报告要素进行了一定的阐述。2012年6月,iirc了2011年意见讨论稿的回复摘要,并决定于2013年年底世界上第一个综合报告框架。
在上述机构和其他一些国际性机构的推动下,综合报告(integrated report)的概念应运而生,但是对“综合报告”一词仍无法给出统一的解释和定义,ircsa和iirc分别给出了代表性的解释。
ircsa认为,“综合报告是对组织全面的阐述,是向股东提供关于组织战略、业绩和活动信息的报告,股东基于这份报告能够评估组织创造,以及在短中长期内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一份有效的综合报告反映了组织基于财务、社会、经济和环境、与股东关系质量等因素,创造和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综合报告应该用清楚的、可理解的语言进行描述,以成为对股东有用的资源。”
iirc认为“综合报告将组织战略、治理、业绩和前景等重要信息整合在一起,以反映组织运行的商业、社会和环境。它清楚而准确地描述了组织目前及未来如何管理,如何创造价值。综合报告将目前分散在不同报告形式(财务、管理评论、管理和酬劳、持续性)中的大多数重要信息融合为一个整体。其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显示这些信息之间的连通性,一是解释它们如何影响组织在短中长期内创造及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通过以上两个机构给出的定义看出,综合报告是指将公司年度报告中的财务及重要叙述性信息与该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中的非财务及重要叙述性信息(战略、治理、财务、社会、环境等)整合起来的一份统一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统一报告并非意味着只有一份报告,而是指“以一种可显示信息内在关系的方式来报告财务及非财务信息”。
二、综合报告的编制
综合报告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尚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为了帮助引发对如何指导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发展的讨论,为综合报告的编制做好准备,iirc在其讨论稿中了一系列准则和要素。
表1 综合报告要素
注:资料来源于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2011讨论稿《迈向综合报告——在21世纪传播价值》
在判断六大要素时可能会使用六种资源,分别为财务、制造、人力、智力、自然和社会。除了六大要素,iirc还提出了五项指导原则。
1.战略关注。使我们更能洞察组织的战略目标、这些目标与组织随着时间创造和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组织依赖的资源和关系。
2.信息关联度。显示组织商业模型的不同组成部分、影响组织的外部因素、组织及其业绩依赖的不同资源与方法等信息之间的联系。
3.未来方向。包括管理层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其他能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明白及评价组织愿景和面临的不确定性的信息。
4.反应能力和利益相关者态度。提供一些观察组织与关键股东的关系、企业如何并在多大程度上明白考虑和回应关键股东需求的角度。
5.简洁性、可能性和重要性。提供简洁、可靠的信息,这些信息对评估组织在短中长期内创造和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不得不承认,简洁性可能是综合报告编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除此以外,由gri制定的g3是目前全球广泛被采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但完全是自愿性的,缺乏任何强制性的指令,2010年在gri的网页上有约2000份报告明确声明采用了2010年出台的g3。其他可持续发展相关框架、准则、法典和管理体系已经激增,包括适用于管理和报告可持续发展业绩的aa1000准则、connected reporting framework;适用于管理劳动力的sai的sa8000;关于可持续发展管理的iso26000;the greenhouse gas protocol等等。在管理领域里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md&a披露条例;英国的enhanced business review 规定;关于在年报中纳入非财务关键业绩指标的欧盟modernization directive 2003(现在被所有成员国采用);澳大利亚的national greenhouse and energy reporting条例。
南非于2010年成为第一个正式综合报告制度的国家,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除经审计的财务和可持续性报告外,需要按照king iii编制综合报告(如果没有提供,要解释原因)。德勤南非在对上市公司报告情况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在编制综合报告的道路上,一般公司才走了一半不到的路程。但是,这些已经接受综合报告概念的公司正在稳步前进,并且符合德勤南非标准的60%到75%。
而统一报告的先行者毫无疑问是丹麦,它要求大型公司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整合到一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前文提及过的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该公司从1995年开始尝试披露非财务信息,命名为“环境报告”,此后十多年经历过“环境与生物伦理学报告”、“环境与社会报告”、“三重底线报告”、“可持续报告”等名称和内容的变更,2004年改名为“年度报告”,该报告即融合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综合报告。
这些走在前列的企业开始关注综合报告的某些内容,都属于自愿行为,因此在格式和范围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从而限制了可比性和有用性。
三、综合报告面临的挑战
综合报告的研究和应用刚拉开序幕,诸多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较好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主要挑战有:
1.非财务信息的筛选和计量
综合报告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整合报告,前者是传统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发展至今有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后者包括公司管理层评述、公司治理和薪酬报告、可持续发展信息等大量信息,涉及面广,不仅重要性概念尚未明确,而且不同相关利益者群体的需求各异,具体范畴的确定实属不易。此外,由于非财务信息形式的多样化,如何将“无形”变“有形”,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主要因素。
2.编制成本高
不同于传统财务报告主要由财务人员一手包办,编制综合报告还需要管理层、市场、人力、公关等各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对这些部门而言,搜集相关信息不仅是陌生的任务,由于筛选和计量难题的存在,更是困难的任务,这无疑会导致报告编制成本大幅增加。
3.信息披露监管难度大
综合报告中非财务信息主观性大,其真实性的评判难度很大,在综合报告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逐步形成有效的监管和评价机制,避免出现监管漏洞。同时,信息多样性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底是由多个部门分别对报告的不同内容进行监管还是统一交由某综合性监管机构,也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4.与现有准则框架的适应困难
综合报告一旦普遍推出,必然对目前较完善的国际准则冲击较大,这就需要iirc与其他机构(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证监会,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进行有力的沟通和磋商。
总体而言,综合报告的推行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技术,即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报告理念转化成具体的、易实施的具体编制原则,并对内容、关键指标、监管和外部审计等给出明确的指引。
四、综合报告的前景
2011年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针对可持续发展报告现状及最新趋势进行了全球性调研,调研范围包括全球250强(下简称g250)和不同地区34个国家的100强(下简称n100)企业,结果表明:在数量上,g250中报告的比例高达95%,n100中的比例也达到了66%,其中英国、日本、南非等国家的n100接近或已达到百分之百;在驱动力上,67%的企业驱动力来自声誉,44%提到创新,47%表示可以从可持续发展活动中获得经济上的回报;在标准和内容上, 66%的企业均采用了gri报告编制标准,其中g250企业中已经有25%在年报中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但是融合度不高。2012年,另一家名为corporateregister的国际机构调查后发现,2011年度综合报告的数量已占csr报告的6%,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通过两家机构的调查结果可见,大多数有影响力的企业都已经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综合报告数量也在增加。iirc委员会讨论稿后,截止2012年10月,共有200多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组织机构提交了反馈意见,大部分机构都对综合报告的制定以及报告框架的创建持支持态度。
将传统报告转化成综合报告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企业短期成本压力,并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如此,公司透明度的增加可能会伴随披露风险的增加,从而影响企业短期业绩。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有形资产甚至传统财务报告中的要素占市场价值的比例越来越小,企业商业模型的改变没有完全反映到传统财务报告中去。
此时综合报告出现,精髓在于描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梳理清楚这种关联关系,有利于管理层评估风险和机遇,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也促使各职能部门之间更好地合作。在更高水平的内部协调中获利后,综合报告同样通过披露更多信息,向利益相关者充分展现进步、创新以及运用所有资源持续创造价值的潜力,良好的预期会对企业长期价值产生正面积极地影响,并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对全体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也更加了解,从而从外部协调中收益。
正如全球稳步采用财务报告准则一样,向单一、全球、共同的综合报告框架发展似乎是唯一的可能性并且不可避免,不确定的只是采用的时间,但综合报告必将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robert g. eccles, michael p. krzus. 2010. one report: integrated reporting for a sustainable strategy,p.8
[2]institute of directors in southern africa. king report on governance for south africa 2009. september 2009,p.22.
[3]discussion paper by ircsa. .
[4]us_deloittereview_integrated_reporting_the_new_big_picture_jan12,p.128.
[5]robert g. eccles, michael p. krzus. 2010. one report: integrated reporting for a sustainable strategy,p.10.
[6]钟德明.毕马威全球调查显示:csr报告呈现新趋势[j]. wto经济导刊,2012(1):82.
综合利用调研报告篇5
关键词:广告学;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我校广告学专业主要为国内大中型企业和经营策划类广告公司培养应用型高级策划人才 ,根据这个定位,结合我校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性质,八年来完成了三版培养方案,一 次比一次完善,为广告学专业教学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在广告本科教育实践中,我们十 分重视广告实践教学,每一版教学培养方案都设计了若干实践环节,并在执行中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有必要列专项进行研究。因此列出本文题目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广告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思路
广告学综合了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文学、艺术设计、工学等多种学科, 形成了知识理论系统比较完善的应用性强的新学科。应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教 学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能力的塑造,因此要设计研究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满足教学目标的 需求。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实践环节的设计安排,它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实践 和创造,是对理论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广告学不是纯粹的文科专业,从业务看,它属于知识 技术智慧密集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操作性较强。这种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属性给实践教学 环节的设计带来了难度。
我们的思路是:从培养高素质广告学人才的目标出发,根据广告科学和行业发展的现状 与趋势,以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广告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以调整设计实践 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为手段,对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 建立新的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提出设计出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模式的 改革思路。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是单纯以消化吸收所学理论为目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的 单科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本研究欲将其转化为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设 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践课程为主导的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彻底 改变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依赖和附属的地位,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中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广告学是文、理、工、艺、经 、管兼容的专业,实践教学要体现知识手段的综合化。广告学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 和内容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二,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与业界发展结合,体 现业界发展的先进性,体现职业化和技能化特点。第三,将各实践环节的设计置于整体课程 体系中来统筹考虑,既要互相独立,不重复交差,又要彼此连贯,逐层递进。使每个实践环 节既具有不可替代性,又被整合到统一的实践目标体系链条中,并做到四年不间断。
二、实践环节方案及类别
1、认识实践类
认识实践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对广告行业和业务有一定的接触,观察了解所学专业的用 途,增加专业的感性认识。该类别设置三个环节:广告见习、读书报告、广告市场调查。
广告见习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实习的第一步,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比较合适。该实习一般做 法是通过参观各级各类广告公司,请公司专职人员作专门讲座、学生在公司做短暂停留观察 ,认识并了解广告公司及业务情况,了解项目的策划与广告推广工作流程,使学生对广告业 务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感受,为陆续学习的专业课积累专业认知经验。
读书报告是大学一年级结束时的读书实践活动。通过修养类和专业类图书的阅读,开阔 视野,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积累,为以后的其他实践环节打下文化基调。 读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然后在全年级召开大型读书报告会,最后每人上交一份读书报 告。
广告市场调查是对全部商业活动的资料、情报和数据进行系统、客观、广泛且持续的收 集、记录、分析、评价,并做出结论与建议,供企业经营决策者参考的一种活动。在广告学 专业中,广告市场调查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它为广告策划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广告决策者提 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是一项独立的工作技能,专门从事各种信息调查与研究。由此 可见,广告市场调查是训练学生掌握调查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该项目安排在第三学期, 是在学习了市场营销和广告调查及相关调查软件等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活动。
2、课程设计类
课程设计走的是工科路线,就是在某一门课程学习结束时,利用课程的基本原理或核心技 术设计一个项目。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部分策划、制作类课程可以设计此环节。如广告策 划与创意、公共关系与实务、影视广告摄制、企业形象策划等课程。
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设计实际就是做一个项目的策划,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
基本 功训练。教师给出选题或学生自拟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广告策划方法和创意技巧, 作模拟策划,要求在策划程序规范上与市场接轨,要有操作性。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作 相关细节要求,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展示。
公共关系与实务课程设计主要是做一个公关策划。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立足于某一 企业的形象传播和公众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挖掘机会,形成公共关系活动项目,然后对项目 所涉及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形成公共关系活动框架,并对其进行合理性、 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分析论证。之后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形成公 共关系活动策划书及活动项目计划书。最后通过一定的评价程序,选择质量高、可行性强的 项目进行模拟实施。整个过程在老师指导下由项目组长组织控制,活动结束后集体讨论项目 的可行性、创新性等,发现问题并作弥补。 影视广告摄制课程设计主要进行影视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技巧训练,将理论与实践 结合起来,进行影视广告的摄制和简单的影视广告的编辑。该项目通过实践操作,应使学 生了解影视画面的含义、影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及影视广告的基本原理,了解影视画面编辑的 艺术与技巧,掌握影视广告的策划与创意、影视广告拍摄、制作技术的基本技能,掌握并能 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影视广告拍摄和基本的影视广告编辑与制作。一般分组进行,必须实地 拍摄,编辑制作方面规定应用具体技术或艺术技巧,最后拿出一个15或30秒的广告作品及 工作脚本。
企业形象策划课程设计通过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等的全案策划 训练,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企业形象策划与形象传播的能力。在操作中可以灵活设计或选择项 目,可以选择现实中形象传播不佳或没有形象传播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立项,也可以自己考察 合适的创业项目,成立一个模拟公司并为公司进行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 系统的策划及其内外传播策划,形成企业识别系统手册和企业识别系统传播策划书。最后组 织成果讨论、评选、展示。
3、创作实践类
创作实践类设计了一个项目即广告创作。广告创作包括广播广告创作、电视广告创作( 含拍摄与制作)、平面广告创作,每一个品种都含文案,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项目是 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制作的研究性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项目。通过该环节 的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单项创作中对策划、创意、制作理论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 力和创新能力。广告创作的内容: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分析,以产品或品 牌定位为核心,确定产品卖点,选择最佳创意角度,通过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广播广告进 行品牌传播;从广告传播的角度对广播广告、影视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 ,制作相应的广告作品。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说明会或展示。
4、研究类
研究类项目设计了科研训练两项,一项是文案研究,一项是模拟课题训练。
文案研究是在第五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对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 究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究训练,学生基 本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广告文案的文字部分鉴赏与分析能力;影视广告作品鉴赏与分 析能力;平面广告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各类广告案例的分析、研究能力;写作分析评论 文章的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品鉴赏与案例分析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搜集相关资料,整 理数据,撰写评论和报告。
模拟课题训练是在第七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 序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序训练,学生基本 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专业论文选题能力; 科研项目的基本申报能力(含申报程序、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填写课题申请书、实施课题研 究等);答辩能力;学术道德修养自控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的申报要求与规范 进行选题、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论证课题、撰写报告、结论研讨、答辩等环节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科学研究能力。
5、综合类
综合类项目设计了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任选一个)、毕业实习。
学年论文是在二、三学年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综合项目,安排学生结合该学年专业课程, 练习撰写学术性论文。这是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广告领域某一课题 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广告业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巩固、充 实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学术论文 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各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广告实践 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全部学习成果的总结性作业,是衡量毕业生 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毕业论文也是学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 生在导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或行业 的某些问题。写作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掌握正确地提出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 题的方法,培养科研能力、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和写作 能力,提高思考和创造力,为毕 业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一次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长期以来是针对理、工、艺术等学科专业安排的综合实践环节,相当于文科的 毕业论文。该项目应用于广告学专业,主要与我们培养目标定位有直接关系。我们主要培养 策划类人才,策划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学生毕业时可以选择作策划方案,要求策划的产品 或服务必须结合当前市场,作实地调查和战略分析,制定可执行的营销、传播策略,并作效 果预测。作出一个完整的策划方案,请相关企业代表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审查。这个成果与 毕业论文同样是衡量学生毕业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毕业实习是专业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科目,是实践教学的高潮。该科目的进行,是对学 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检验,是对学生整个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能力结构的总考察;是 教师对教学成果的验收,是学生对广告职业生活的全面熟悉、适应和演习过程。此项实习, 拟达到以下目的:让学生深入广告行业,参与具体业务,熟悉工作流程,锻炼操作能力,为 毕业后进入广告行业作心理准备;使学生将所学的广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锻炼学 生在广告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检验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检验 教学质量,反馈人才培养规格,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毕业实习设计了广告策划、 广告管理、广告设计制作、广告教育等内容,要求在双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承担或参与实 质性的业务,回交工作方案和对方案的分析、相关工作调查分析、可视性实习成果、实习 报告等。
以上实践环节安排见下表: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bg(!〗〖bhdfg6mm,fk20mm,k25mm,k35mm,k15mm,k15mm,k30mm,k20mmf〗
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特点及诸环节之间的关系
1、实践教学方案的内容与理论课程紧密相连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拓展和提升,在方案中体现出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紧密相连。 实践项目大多为理论课程的延伸。因为广告学的应用学科性质,理论教学要有与之相配套的 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实践教学方案中的项目设计体现了较完整的结构性特点
作为一个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一定要注意从人的认识规律和专业技能整体构成出发去构 建。本方案的设计从认识实习到社会调查,从策划与创意、公关、cis、影视到广告案例研 究、广告课题模拟,适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并且科学地阐释了广告业务的各构成部 分。
3、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体现内容上的逻辑关系
综合利用调研报告篇6
一、切实加强监督法的学习宣传教育
1、结合实际,抓好学习教育培训。一要制订可行的计划,注重学习与培训,逐章逐条学好监督法,深入讨论,吃透精神,熟悉内容。二要加强宣传,以总书记关于监督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指导,提高对监督法颁布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三要联系实际抓好落实,把握监督法的要领,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监督法的精神上来,把工作部署规范到监督法的规定上来。
2、强化认识,正确把握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的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对“一府两院”实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目的就是要有效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把人民通过法定程序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正确行使权力,防止滥用权力,确保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因此,要结合监督工作的政策性、法律性和程序性很强这个特点,定位不错位,在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严格按照监督法办事,正确履行监督职能,有效行使监督职权。
3、主动作为,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各级人大组织要以监督法为依据,不断改进监督工作,努力提高监督实效。积极主动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切的焦点问题,组织代表活动,发挥代表作用,利用平台优势,架起“一府两院”与代表之间的桥梁,收集反映民声、呼吁社情民意,当好喉舌,守好阵地,确保党委、人大的决议、决定得以落实,彰显人大的地位,突出人大的作为,树立人大的形象。
二、重点明确经常性监督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根据监督法第二章至第八章规定(共七个方面的监督职责),人大常委会的经常性监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2、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
3、组织执法检查;
4、进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前三项为工作监督,后一项为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就是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等形式,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监督就是人大常委会通过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有权力、有责任予以撤销同级政府制定的违法的或者不当的法规、规章和作出的决议、决定或者的决定、命令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三、努力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
1、加强三个建设。
监督法的规定是抽象的,具体应通过一定的形式落到工作上,见行动,重实效。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工作规范化上下功夫。要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围绕中心工作,以及人大自身的职能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制度落实。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规范工作。
二要加强作风建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区人大常委会及各工作机构要树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工作作风,坚持为发展、为人民、为代表做好服务,为群众代言,替群众说话,关心群众的疾苦;要深入实际,开展活动,特别要围绕一些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注的问题,一些事关科学发展的问题,积极跟进,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视察和调研,力求每年能促成解决一两个事关全区发展的深层次的问题;要敢于、善于监督,把监督与帮助、支持结合起来,把握好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清政廉洁,勤俭办事。
三要加强代表队伍建设,在发挥代表作用上下功夫。第一是培训好代表。切实抓好新一届代表的学习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学习代表法、监督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学习人大制度、代表工作等知识,不断提高其履职能力。第二是服务好代表。建立联系制度,细化服务措施。加强与驻地单位、与代表的联系,从组织上、政治上、时间上、物质上为代表活动提供保障,加大经费投入,认真落实政策,为代表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方便。第三是开展好活动。组织活动时,注意科学性、创新性、针对性、时效性、可行性、规范性,切实增强代表活动参与率、有效率、吸引力。第四是发挥好作用。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界、各个阶层、各种知识层面,人才资源非常丰厚,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整合、利用上述资源,切实发挥他们在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在活动中的参与作用、在决策中的智囊作用,在群众中的联系作用等,为三个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2、精心选好议题。
首先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重点从六个途径来拓展选择议题的视野:一要善于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突出问题(由有关工作委员会负责汇总),二要善于在代表的建议、批评、意见中综合集中反映的问题(由人事代表选举工委负责整理),三要善于关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由办公室负责汇总),四要善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突出问题(由组织调查研究的部门负责汇总),五要善于从人民来信中发现问题(由办公室负责汇总),六要善于捕捉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由办公室负责汇总)。
其次要认真梳理,综合平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和综合分析各个途径的反映,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认真提出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等议题建议,确保议题建议有内容、有分析、有理由,达到并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每年11月上旬提交研究,以确定下一年度听取和审议议题的建议。
3、讲究监督方式。
依据监督法的规定,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四个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一是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相结合。既要对“一府两院”贯彻实施法律的情况、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任务与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又要做好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还要通过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对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相关法规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使之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是专项监督与综合监督相结合。在进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把互有内在联系的若干问题集中起来,进行全面的综合监督;同时在综合监督的基础上,抓住几个突出问题,深入进行专项监督。
三是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相结合。对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年度计划中安排的初次监督事项,在监督检查、提出整改建议以后,为促使整改措施切实落到实处,必要时应当进行跟踪监督检查。
四是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与开展工作评议和组织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相结合。在重点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的同时,对各个途径反映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重要问题,综合运用组织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手段,两者互融互补,使监督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更佳效果。
4、提高审议质量。
提高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质量,关键是要提出高质量的审议意见。而要做到这一点,常委会组成人员会前要注重调查,掌握情况;会中要认真审议,积极发言;会后要跟踪反馈,抓好落实。并及时把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各项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加以整理,形成《审议意见》。有关工作机构要按照综合整理、突出重点的要求,负责对各项报告分别归纳整理《审议意见》。《审议意见》要努力做到真实、全面、准确、鲜明。
《审议意见》初稿应送各相关分管副主任核阅,由办公室呈请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同意,提请主任会议研究。有关工作机构根据主任会议研究意见修改完善后,由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签发,办公室负责将《审议意见》连同审议的报告,分送“一府两院”研究处理,并报区委。“一府两院”对《审议意见》的处理情况要在规定的时限向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必要时,根据常委会的委托,有关工作机构可以跟踪检查,务求取得实效。
5、注重沟通协调。
监督工作能否做到位、起作用,与各方面的和谐一致、协调配合密切相关。人大的监督必须克服监督与被监督两张皮的情况,在监督的前、中、后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相互沟通和协调:
一是与“一府两院”的沟通。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的年度计划方案初步拟订后,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和办公室要与一府两院进行沟通,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的年度计划方案,并听取“一府两院”的意见。“一府两院”依法要求报告专项工作的,要给予充分考虑,尽量予以安排,力求与有关方面取得一致意见。
二是深入基层调查情况。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视察、执法检查前,区人大常委会和各工作机构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执法检查要请各方面参与、配合。
三是跟踪督促了解结果。在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审议后,办公室及有关工作机构要继续保持与有关方面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研究处理情况,督促有关方面向区人大常委会反馈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四、自觉公开接受人民监督
根据监督法规定,人大常委会工作情况应该公开的必须公开,并接受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应当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向区人大代表通报、向社会公布的事项,按照以下分工,明确责任,确保落实。
1、根据监督法第八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年度计划、常委会年度执法检查计划,经主任会议通过后,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这项工作由办公室牵头负责,经常委会批准后执行,并负责协调将计划交《今日蜀山》等媒体公布。
2、根据监督法第十四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常委会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计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一府两院”对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或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区人大代表通报。通报一般采取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通报内容由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提出,征得有关工作机构同意后,经常委会批准后发送。
3、根据监督法第十四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常委会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计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一府两院”对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或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社会公布。公布的内容和形式由办公室提出,经常委会批准后执行。
向社会公布,可以采取刊登区人大常委会公报,在区人大常委会网页、区政府网站和《今日蜀山》上公开报道等多种形式,具体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综合利用调研报告篇7
第二章投资项目管理第十一条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制度。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和发展建设规划,由政府有关部门和项目业主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并经投资综合管理部门组织咨询论证后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列入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应当从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中选取。第十二条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项目概算;其中总投资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可以合并编报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三条政府投资项目业主应当委托符合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规定程序申报。第十四条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在批复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应组织进行咨询评估,并征询财政、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重大的,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应当采取听证会、征询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意见。第十五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前,规划建设部门应当提出规划选址意见;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提出用地预审意见;环保部门应当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意见。第十六条项目业主应当委托符合资质的设计单位依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和项目概算。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范,遵循估算控制概算的原则,进行限额设计。第十七条初步设计和项目概算由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委托符合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进行评估,并征询财政、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批准。第十八条项目概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重新报请原审批机关批准:(一)超过投资估算10%以上的;(二)超过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三)其他超过投资估算应当予以报告的。第十九条项目业主应当依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和项目概算,遵循概算控制预算的原则进行施工图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第二十条政府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应当依法实行招标。工程设计依法应当招标而未招标的,不得批准初步设计。第二十一条政府与其他出资人共同投资的项目,各方资金应当同步到位。第二十二条政府投资项目逐步实行财政直接拨付资金制度。项目业主凭批准文件和设计、施工、监理等合同以及项目业主负责人签署的拨款申请,到财政部门办理拨款手续;财政部门经审核后直接向设计、施工、监理或设备供应等单位拨付建设资金。政府以资本金注入的,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项目业主。
第三章投资计划管理第二十三条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应当遵循量入为出、综合平衡的原则。投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汇总本级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和有关项目业主的申请,并征询行业主管部门意见。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将汇总的政府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性质、功能、投资总额分类,并组织评估、论证后,会同财政部门衔接部门预算,编制年度政府投资项目建议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第二十四条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年度政府投资总额;(二)具体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总投资、建设周期、年度投资额以及资金来源;(三)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费用;(四)待安排的预备项目;(五)其他应当说明的情况。第二十五条政府投资项目必须落实资金或明确资金来源。未落实或未明确的,不得列入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当年度政府投资总额在执行中有追加时,应当优先安排待安排的预备项目。第二十六条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经批准后,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各项目业主下达投资计划,并通知本级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投资综合管理部门。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第二十七条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年度政府投资总额或者增减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财政、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第二十八条因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对已批准的年度投资进行调整的,由项目业主提出,经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征求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审批,但累计安排资金不得超过计划明确的该项目政府出资额。第二十九条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投资信息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政府对投资的调控目标、主要调控政策、重点行业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产业指导目录等信息,发挥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第四章建设管理第三十条政府投资项目应当组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兼任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第三十一条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应当推行建设制度(以下简称代建制)。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对实施代建制的项目,应当在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时予以明确,代建单位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确定。代建单位的资格条件、选定程序等具体实施细则,由省投资综合管理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另行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第三十二条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履约担保制度。合同签订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依照合同约定向项目业主提供由金融机构出具的一定金额的履约担保函。第三十三条政府投资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建设。确需变更设计的,应当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概算应当报原批准机关重新审批:(一)超过项目概算10%以上的;(二)超过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三)其他超过投资概算应当予以报告的。第三十四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完工后,项目业主应当编制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报财政部门审核。审计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概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未经审核、审计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第三十五条政府投资项目涉及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消防、人民防空、安全生产、建设档案等专项验收的,应当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组织验收。各项专项验收、工程质量的核定、竣工决算完成后,应当由投资综合管理部门或由其委托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第三十六条对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政府项目稽察机构应当参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对其实行稽察,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第三十七条大中型政府投资项目交付试用期满后,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有选择地进行项目后评价,后评价包括前期工作、实施情况、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内容,后评价结论应当报告同级人民政府。第三十八条项目业主应当于竣工验收后向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综合利用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公允价值 全面趋同 综合收益表
2009年财政部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路线图的讨论稿,这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工作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时间表。其中,对于未来利润表有关项目的调整是一个亮点。在该路线图中,利润表新增加“其它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报表项目。由于资产与权益存在联动关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资产与负债价值的动态变化,必将直接或间接引起企业收益项目的增减变动。在我国已做出的全面实质趋同决策的前提下,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导致的企业收益的波动,这种经济后果对我国会计准则实施的全面趋同是否构成阻碍?我国新的利润表内部框架结构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或调整?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前提下,全面实质趋同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与挑战?报表使用者对于增加了信息含量的新收益表能否做出正确的分析与评判?从趋同视角研究此问题产生的经济后果对于我国准则的重新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公允价值计量与企业收益及理论基础
(一)公允价值与企业收益 会计计量在会计确认与报告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陆建桥,2005)。准则制定者在选择会计计量基础时,应采用多种计量基础相结合的方式是恰当的。理论上,一些权威的准则制定机构认为应选择多种计量基础并行。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其概念框架中指出,会计计量是指:“确定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确认和列报的财务报表要素的货币金额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特定计量基础的选择问题”;英国会计准则理事会(asb)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tatement of principle for financial reporting)亦认为:任何一个计量基础都无法实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要;美国fasb的第5号概念框架也认为采用多种计量基础相结合的会计模式会持续较长时间。会计计量过程必然要选择计量基础。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现行财务报表都是多种计量基础相结合的模式。虽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一度遭受质疑,从2009年iasb的《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征求意见稿)》中看出,公允价值的选择权仍然被保留。国内外也有专家对现存报表的多种计量属性结合的模式提出质疑,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安东尼教授提出“由于各个项目按照两种不同的计量体系(即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算得出的金额进行列报,导致总资产和权益变得毫无意义,资产负债表是没有意义的数字”;我国会计学家葛家澍认为“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而产生的利得与损失……不过是承认了估计的、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允许在一个企业业绩中增加一些虚假数字(葛家澍,2009)。”公允价值遭受质疑源于其计量属性本身固有的特点,但是其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及时反映风险的存在,而历史成本则不具有反映市场风险的能力。公允价值的运用让报表使用者通过阅读报表,了解主体最新、最近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及经营成果,并对其做出合理的判断是符合使用者导向的财务会计目标的。无论公允价值是一种嵌入了其他计量属性的总称(常勋,2004),还是一种全新的复合计量属性(谢诗芬,2001),公允价值计量都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深远影响。立足于“现在时点”的“公允价值所带来的收益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5倍(王守海,2009)”。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报表项目概念框架的设置上,还体现在表外披露部分。根据iasb的征求意见稿,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应当计入损益。如果金融资产属于权益工具而非交易性的,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以应计入其它综合收益(刘玉廷,2009)。从我国改进后的利润表看,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及综合收益都将产生影响。从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的逻辑关系来看,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若以公允价值计量,利润表中将体现资产的价值变动额,这个变动额最终体现在利润表中损益的变化上。资产负债表表和利润表的这种财务上的联动效应及由于公允价值常常是一个“没有真实交易的假想市价”等因素都会放大这种影响。而投资者在一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不够完美、投资者不够成熟),要针对兼具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多重计量基础并存的会计信息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着实不易。
(二)公允价值理论基础会计实务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不同的理论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也不相同。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计量观和契约观。在计量观下,根据奥尔森的净盈余理论:在市场不那么有效、投资者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会计应尽可能多地依靠市场价值来计量企业某个时点的资产和负债,以减少投资者从其它来源估计企业价值的需要,会计人员有责任使用公允价值报告财务信息,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葛家澍,杜兴强,2010)。根据奥尔森的理论,我国转轨时期的市场经济现状似乎符合其描述的净盈余理论的基础条件,据此推论,我国应较多地采用公允价值。从我国公允价值适用范围的几次更迭来看,采用公允价值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层次也越来越深入。在契约观下,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不需要过于关注,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合体,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瓦茨和齐默尔曼认为契约将不会减少利益冲突的成本,为解决企业契约间的激励冲突,契约当事人会引入会计数据。而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不同的信息,最终影响到企业价值。这就要求准则制定者应该考虑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与程度。比如,我国06版的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允许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模式。但是同时又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了严格的限定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要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并且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不允许采用估值模型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可见,我国06版准则已经充分关注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并且对实施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做出了较具操作性的规定。这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进一步的全面趋同而不失中国特色赢得了时间。
二、公允价值计量及新收益表全面趋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一 )公允价值计量如何使利润表报告的收益更接近真实的经营状况 2009年财政部颁发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在国际准则制定机构充分考虑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准备积极参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和财务报告的修改工作。同时,我国准则制定机构也表示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将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表示担忧,赞同在利润表中引入其它综合收益项目。进一步,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第3号》作为06版准则的补充,已经为适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变化将与综合收益有关的项目增加列入利润表中。选择计量基础及每一种计量基础的应用程度、报表项目框架的建立及表外信息披露的选择等内容安排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已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规定:企业应当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反映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从报表整体结构上看,变动不大。只是在原有报表项目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个别项目,不影响投资者对原收益表的理解,而且报表编报者的学习成本也不会提高,更不会带来较高的系统转换成本。当然,也不会在现有条件下,产生其它相关法法规的系列修订和配套问题。从“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反映的内容来看,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根据06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利得与损失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损益的;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期末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这个差额在扣除了所得税的影响之后的净利得或损失即为“其它综合收益”要列报的内容。该项目的列报要受到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财务报表概念框架等要素的制约。我国利润表的改进使企业的收益更接近于经济学上的经济收益概念。经济收益追求的是收益的真实性,经济收益涵盖的内容比会计收益更加全面。它能够反映会计收益核算系统以外的因素如通货膨胀、持有利得、商誉提高及其他价值变动对收益产生的影响。而公允价值作为对资产和负债现实的市场价值的一种公允的计价,能够很好地体现经济收益内在的要求。虽然改进的利润表是对原会计收益的一种经济改造,但是其报告项目的改进也是在原会计收益的基础上向企业真实收益迈进了一步,而这一步的实现,公允价值计量功不可没。理论的运行与会计实践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利润表编制过程中还有许多具体问题没有解决。如我国的利润表概念框架还不成熟、有些收益与损失的所得税计量问题按现行准则还无法进行具体操作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不够等都将是使利润表偏离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因素。
( 二 )计量企业收益时公允价值应用范围如何界定 当企业会计计量过程中存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其财务报告就会延伸财务风险的理念。在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应用的广度与时间跨度都会产生企业业绩的超额变动。根据会计计量与报告的联动效应,只要是某项资产或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会计期末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变动值就会自然影响到当期企业的业绩(资产负债观的体现,或者说资产负债表比利润表更具有信息含量。在理想的环境下,资产负债表已知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得到企业的收益值)。因此,合理界定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应用范围是准确把握和评价企业业绩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是对属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价值变动额进行科学分类。这样做可以避免主体在会计事项的计量上有过多的选择性,主观地造成主体收益的波动。操作上可以由准则制定部门采用分类列示的方法将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及相对应的变动额应计入损益或权益(最终是对企业综合收益产生影响)进行明确列示。负债也是如此。在我国准则中,哪些负债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即负债的计量分类规定尚不明确。当然,无论从实施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还是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我国都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 三 )报表使用者有是否意愿接受多种计量属性下的利润表 基于资产负债表项目计量属性的多样化,主体收益的报告也要相应做出调整。此次利润表的变化,一方面是追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调整以加快准则全面趋同的脚步,一方面也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渐趋成熟的表现。在利润表中增加新的项目,不仅能够增加财务报表提供相关信息的数量,还使原有的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关联度增强。对报表使用者而言,报表增加新的信息,无疑在其未增加任何取得成本的情况下是经济的,何乐而不为?财务报表的根本职责是报告真实、客观的信息,以便于投资者用于投资决策。财务会计是一种“基于价值”的会计,适应资产负债表项目计量属性的变化,收益报告要求以价值为基础,如综合收益(夏冬林,2006)。财务会计信息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要,而与投资者决策需要更为相关的信息是及时的,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更加及时,更能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要。
( 四 )公允价值的运用和利润表的改进如何获得其它国家的认同 为了适应全面趋同的需求,我国的会计准则一直在与时俱进。就像iasb单项趋同于fasb一样,是否中国会计准则与iasb的趋同也是由中国单方面做出的?仅就公允价值计量在iasb单项趋同于fasb时存在环境差异、准则制定时间上的差异和适用性上的差异等困难与挑战的情况下(于永生,2008),我国这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其话语权不强而又特色鲜明,与iasb的全面趋同(不仅含有公允价值问题、还包含其它所有准则的制定)也同样是风险与挑战并存。即便是在国际会计协调过程中保持长期联系和具备强势地位的国家,也发现其自身居于趋同的不同阶段。未来中国能否有效处理准则制定的“国际化”与“国家化”之间的矛盾是西方发达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美国fasb及欧盟准则制定机构等对我国会计准则趋同进程认可的关键。我国的会计实践正在向此目标迈进。2009年,我国财政部会计司(财政部会计司,2009)经过调研发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后,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损益变动额影响较小,即对利润的影响不足1%。尤其是金融危机较严重的国家如美国等过度创新的金融产品在我国基本不存在。在此背景下,财政部会计司决定 “不跟风”,即提出了不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变动而修改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议,其主要意图就是不调整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对我国的做法,iasb明确表示赞同与认可,认为我国的做法不构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也不影响中国会计准则的趋同。
三、结论
我国为了与iasb接轨,针对利润表而言其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第一,完善现行的利润表框架,使之与iasb趋同,并且得到有关国家的认同。这个认同很重要,它是一种标志。象征我国企业编制的报表与其它国家的报表一样具有效力,而不需要再按其它国家的准则重新表述而发生不必要的成本。第二,对每个报表项目涵盖的内容及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或可选择的方式建议明确规范。如新增加的“其它综合收益”项目。准则解释公告只给出了一般性的定义,至于它含有几项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分类等都没有明确的说明。根据公允价值的计量观,我国应较多地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就需要解决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问题即计量基础的选择问题。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选择(支晓强,童盼,2010)即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常见的逻辑基础选择有市场基础和主体基础;可选择的价值基础主要有买入、脱手、在用价值。目前fasb和iasb这两个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准则制定机构均选择市场基础作为公允价值的逻辑基础,而fas157明确选择脱手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价值基础。而我国的现实条件是市场还不成熟也不完美,投资者对准则和报表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准则层面对公允价值的具体计量基础还不明确,迫切需要准则制定者尽快完善相关的准则,使投资者有的放矢,实现会计的终极目标即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第三,漓清全面趋同不是完全等同。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国民、国力等的特殊性,在我国会计准则与iasb实施全面趋同的进程中更重要的是取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欧盟等国家或权威机构的认可。在2010年2月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会计审计发展大会”上,财政部刘玉廷司长对我国几年来企业准则建设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陆建桥,林启云,2010)。认为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准则建设与趋同的关键是执行。经过三年的跟踪分析,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平稳有效实施,得到了包括iasb、世界银行等在内的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并且被世界银行认为是其他国家效仿的典范。中国要建立与iasb的准则长期趋同机制,确保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第四,报告全面收益是会计国际协调的需要(刘永泽,2009)。会计最终要与经济学所倡导的收益概念相统一。无论是iasb还是fasb,还或是中国等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其签署备忘录或是准则趋同等都是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有用性。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在追随全面趋同的脚步。温青山等(温青山,2009)根据iasb和fasb于2008年10月16日共同的《讨论稿――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discussion paper――preliminary views on financial statement presentation),改进了现行的综合收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结构。改进后的综合收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共同点是都把报表项目按照营业(包括经营和投资活动)与融资进行分类。并且基于现行报表的杜邦分析结果证实改进后的列报方式会计信息含量显著增加,且财务报表的有用性增强。根据温青山等(2009)改革的报表结构,再加上计量基础的选择及相关费用项目与对应所得税项目的考虑,更加完善的利润表简易结构如下(表1)所示。
*本文系黑龙江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应用范围研究――兼论公允价值计量对黑龙江省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项目编号:115441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5期。
[2]葛家澍:《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王守海:《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稳定研究――金融危机视角》,《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4]刘玉廷:《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5]葛家澍、杜兴强:《联合概念框架与公允价值研究》,《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第6期。
[6]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会计研究》2010年第1期。
[7]陆建桥、林启云:《国际会计审计及其监管的最新发展与中国对策》,《会计研究》2010年第3期。
综合利用调研报告篇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加强我区人才工作调查研究,摸清我区人才队伍现状及问题,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着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推进跨越式发展,打造全市首善之区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二、目标任务
围绕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我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经验做法,分析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形成全区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蓝图。
三、调研课题及牵头单位
1、经济开发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牵头单位:党政办参加单位:各社区中心、街道)
2、经济开发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牵头单位:财经局参加单位:各社区中心、街道,经司、招商中心)
3、经济开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牵头单位:党政办参加单位:财经局、国土规划局、建设局、社会事业局、市容局、社区中心、街道,经司、招商中心、建设服务中心、航空服务中心)
4、经济开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牵头单位:湖滨社区中心参加单位:淮河社区中心)
5、经济开发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牵头单位:社会事业局参加单位:各社区中心、街道)
6、经济开发区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牵头单位:党政办参加单位:各社区中心、街道)
各单位也可以结合部门工作实际自选角度,组织力量对相关领域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摸底调研。
四、调研方式和工作进度安排
(一)调研方式
调研采取综合调研与典型调研相结合,运用发放表格摸底统
计、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从8月中旬开始,集中利用约1个半月时间完成。
1、摸清基本情况。通过普查、抽样调查、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摸清全区各类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包括数量、结构、特点、分布和总体评价等。
2、总结先进经验。结合各单位实际,认真总结我区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和典型案例。
3、分析存在问题。通过认真开展调查,了解和掌握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如在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
4、进行趋势预测。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分析"十一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发展趋势,及对各类人才数量、结构、专业等方面的需求。
5、提出对策措施。研究提出促进我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目标任务、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等。
(二)工作进度安排
1、召开动员会议。8月中旬,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明确工作任务。
2、开展摸底调研。8月中旬-9月上旬,各责任单位采取调查问卷、召开各类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综合调研。
3、统计分析汇总。9月上旬-9月中旬,各类摸底表统计分析汇总。
4、形成调研报告。9月中旬-9月下旬,在综合调研基础上,形成书面调研报告,上报区人才办。
五、组织领导
全区人才工作综合调研需要各相关单位紧密联系、相互合作、统筹推进。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经济开发区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人才调研工作的综合协调,徐国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牵头单位负责人担任各课题组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
六、有关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综合调研工作,确定专人负责,并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协调、衔接和合作,切实把本次调研作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综合利用调研报告篇10
关键词:经济学收益 会计学收益 综合收益 资产负债表观 低碳经济
2009年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提出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解释第3号的规定编制2009年利润表,同时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进行了调整,并对在附注中需详细披露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规定了统一的格式。这表明我国虽然没有单独增设综合收益表,但综合收益概念已经被正式引入了企业会计准则。鉴于此,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解析会计收益指标选择的演进过程,阐述综合收益会计的理念基础、实现技术等问题,力求从中发现其演进的内在规律性,进而展望会计收益指标选择的未来研究方向。
一、文献回顾
( 一 )国外文献综合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概念于1980年12月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sfac no.3)《企业财务报表要素》(elemen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中首次提出。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1992年10月了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frs3)《报告财务业绩》(reporting financial performance),要求企业将“全部已经确认的利得与损失表”(statement of total recognize gains and losses)作为对外编报的主要财务报表并与利润表共同反映企业的全部经营业绩。fasb基于解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问题的需要并受英国frs3的影响,在1996年10月《报告全面收益》(reporting comprehensive income ed) 征求意见稿,并于1997年6月正式公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30号(fas130)《报告全面收益》(reporting comprehensive income)。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受英、美等国的影响于1997年8月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ias1)《财务报表的列报》(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进行重大修订,要求财务报表中应有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来突出显示企业的全部利得和损失,包括直接在权益中确定的项目。2003年9月,iasb修订《报告全面收益》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关注于财务业绩的提供与收益表格式的变化,从而导致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相关改革的取向重点均放在收益表上,改革目标基本一致,都是要求报告更全面有用的财务业绩信息,尽可能使会计收益指标更接近于经济收益,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 二 )国内文献 自20世纪90年代,国际会计界对业绩报告相关准则的一系列改革也引起国内许多会计学者的关注。2000年,程春晖博士发表题为《全面收益会计研究》论文;2001年王辉博士发表《综合收益会计》论文,这是关于会计收益指标如何反映经济收益问题的较为系统而全面的两项研究成果。《全面收益会计研究》系统地比较研究asb、fasb、iasc对业绩报告的改革及未来趋势,将全面收益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分析。《综合收益会计》从综合收益的基本理论入手剖析传统会计收益的局限性及改进方向,为我国报告综合收益问题提出分段报告的建设性建议。此外,葛家澍教授指出,英美等国和iasc颁布的某些准则已经陆续冲破传统的实现准则,确认了某些未实现的利得,这种改进将能大大地提高“净收益”和“全面收益”的有用性,必然受到广大投资人和市场的欢迎;黄世忠从会计计量理论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方面为综合收益的计量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王松年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和会计国际协调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综合收益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综上所述,我国对综合收益理论相关问题的现有研究虽成果颇丰,但因受国情的特殊性以及研究水平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角度略显单一。
二、会计收益指标选择研究
( 一 )会计收益是经济学收益的会计学选择通常人们将经济学里的收益概念称为经济收益。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将收益视为“财富的增加”,这一观点为很多古典经济学家所信奉,马歇尔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收益概念具体化并引入对企业问题的研究,继后的一些经济学家虽然也曾对收益概念进行过相关的描述与刻画,总体来看大都强调“经济收益是建立在实物资本保持上的企业所有财富的增加,是在实物资本保持前提下的企业本期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事实上,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收益的概念却不能解决收益的核算问题,核算财富的增加量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由会计学来承担。会计学一直把及时而有效地反映经济学收益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计学一直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会计收益指标。可以说,每一个新的会计收益指标的推出都是经济学收益的会计学选择。(1)净现金――现金制的选。假设,在一个静态的、完全封闭的经济环境中,物价是绝对稳定的并且任何技术进步所引起的价值变动都不存在;任何交易完成之后风险与报酬完全转移并且只能通过货币现款交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并且企业也不需要考虑各种风险等。在这种环境下,通过“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净额”模型就能基本真实地反映经营者在一个期间内经营活动的净收益,而且与通过两期净资产对比的方式(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净收益)确定的净收益额基本相同,也就是经营者在某一期间内“财富的净增加额”。上述的经济环境是非常理想化的,在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但是,与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却非常近似。如据有关文献记载,在早期的航海贸易中,商家的经营盈亏是按每次航程来计算的,每次航程终了,商品正好卖完,商家将船只也卖掉,只要数一数启航前后的现金变动额,盈亏自然揭晓。每次贸易的现金变动额就是该商家的财富增减额,累加起来就是该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富增减变化额。这就是早期的“收付实现制”,简称“现金制”。在此情况下,净现金就成为了会计收益指标的初始表现形式,并且净现金与经济收益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也正是当前经济社会中对于基本不存在经营活动的单位(如国家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来进行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2) 净利润――应计制的选择。然而,企业经营活动大多是周而复始地交错进行的,无法像古代航海贸易似的一次次地切割开来,除非企业停产清算,否则,似乎等不来营业周期的真正完结。出于对企业“财富增加量”(经济学收益)考量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会计分期”报告盈亏的要求。在前述假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是连续的、跨期进行的,赊销或赊购交易时有发生,并且企业购置了大量非流动性资产等。那么,企业在每一期间增加的财富是多少哪?显然,如果仍以收付实现制下的净现金增减变化额作为会计收益指标,就会与企业当期实际获得的经济收益相去甚远。于是,“权责发生制”(简称“应计制”)便应运而生,即不论当期是否实际收到或实际支付现金,只要属于在当期已经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予以确认。通过“收入-费用=净利润”模型反映经营者在一个期间经营活动的净收益,净利润指标涵盖了净现金指标,并且,净利润=净现金 非现金净利润-非现金净亏损。由于这里的费用是历史成本计量的,而收入却是当期发生当期或以后期间才会收现的,并且不考虑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因素等的变化,特别是职业判断使净利润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产生一定背离。因此,此时的净利润只能做到比净现金更接近经济收益,仍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实际的经济收益。可见,无论是净现金还是净利润,作为传统的会计收益指标都力图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富的增加量,并且,会计收益指标也有可能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下实现与经济学收益的暂时性一致,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新情况,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使传统的会计收益越来越偏离经济收益。事实上,作为传统会计收益指标的净利润,是以历史成本为绝对计量属性并建立在单纯交易观(即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费用观)基础上的会计收益,对于动态的市场经济环境往往缺乏表现力。
( 二 )综合收益是传统会计收益的经济学演进 在前述假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继续引入风险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如企业从事虚拟经济运作,购买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并且金融市场交易活跃,物价指数、利率和汇率等不确定因素变化频繁;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处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企业拥有大量的处在不断生长变化中的生物资产等。那么,企业在每一个期间财富的增加量又是多少哪?对此问题,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缺陷已经暴露无遗,收入费用观核算下的净利润不但不能正确回答,而且还容易引发信息使用者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会计收益指标的提出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1)财务报告目标是综合收益概念提出的内在动。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化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在国内外会计界已达成共识。并且,由于投资者是企业资本的主要提供者,如果财务报告能够满足这一群体的会计信息需求,也就可以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需求。因此,各国企业会计准则均将保护投资者利益、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放在了突出地位。既然企业投资人被认定是企业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使用者,那么投资人最关注的会计信息就理所应当成为会计核算最应突出反映的内容。企业投资人最关注的会计信息是什么?显然,是财富是否增加,这也正是经济学收益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这里的财富增加量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既包括因交易发生而形成的净收益,又应包括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因自身价值变动带来的净收益。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 1980年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3《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中的解释,综合收益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动。”在1997年,fasb又了sfas130《综合收益》,综合收益被定义为“在某一期间内,除所有者投资和向所有者分配以外的原因所导致的权益的全部变动。”2007年,在我国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的第31章《财务报表列报》中也首次提出综合收益是企业在某一期间与所有者之外的其他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2)资产负债表观是综合收益会计的核心理念。资产负债表观最为本质的特征是对资产和负债要素的关注程度要高于收入和费用要素。我们之所以说对资产、负债要素的侧重实质上是对企业净资产的强调,是因为资产减去负债等于净资产会计恒等关系的存在。可以说,强调企业某一时点上的资产与负债的真实就是强调静态的净资产的真实;强调企业某一期间的资产与负债的真实就是强调动态的净资产的真实,即综合收益的真实。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之基本准则对企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为例。资产首先应当是企业的一项资源,但并不是企业的全部资源都是会计意义上的资产,只有那些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才是会计意义上的资产。既使是企业的资产和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为资产同样不是一个概念,只有那些既符合资产的定义又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并且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可计量性的资产才应当将其确认。尤其是,即使一项资产已经确认并进行初始计量后,该项资产当初的入账金额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市场环境因素等变化,既定的账面价值将很有可能不再自始至终地真实反映该项资产的将来经济利益流入情况。会计学出于资产负债表观的考虑,必须对资产进行界定、确认和计量并对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反映。由于会计学的资产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学的资产,因此,既使会计学收益已经考虑了资产的价值变动额,综合收益与经济学收益还是存在着差距的。(3)公允价值计量是实现综合收益核算的前提。当企业动态考虑资产、负债的真实价值时,总是要站在今天看未来,寻求真实价值并用其调整当前账面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反映企业财富的动态变化,给投资人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更加相关的信息。从经济学角度看,一项资产的真实价值可以从其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去考虑。交换价值是一件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社会劳动的经济关系。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反映,交换价值在会计上是公允价值的最佳表现形式。有些时候,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不在于出售,其真实价值的确定应该侧重于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使用价值在会计上表现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实务中,当某项资产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只能可靠确定其中的一项时,这一项金额就作为在这个时点上的资产真实价值;当某项资产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都能可靠确定时,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考虑,选择较高者作真实价值。并且,资产的真实价值未必一定都低于账面价值,当真实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从来理论上说,也应该将超出部分确认为资产的增值,但出于谨慎和监管水平有限的考虑,在我国目前只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的增值和以现值计量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增值予以考虑。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使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在非交易状态下的价值变化情况(利得和损失)得以反映,使资产负债表观取代利润表观成为现实,使综合收益指标取代了净利润指标的核心地位,从而使会计收益向经济学收益迈进一大步。正如净利润涵盖净现金一样,综合收益也同样涵盖净利润,即综合收益=(收入-费用) (利得-损失)。综合收益是会计收益指标在经济收益目标指引下的一种发展和演进,综合收益比其他传统会计收益指标更接近与经济收益,仍然不等同于经济收益。
三、会计收益指标未来趋势展望
( 一 )绿色会计收益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因能源使用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为人类所认知。不仅仅是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低碳经济概念因此提出并风靡全世界。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前,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应用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现行的财务会计综合收益指标却更多的强调企业的收益数量而忽略了企业收益本身的质量,尤其是,对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体现得不够明确与充分。美国学者约翰・马雷斯卡曾指出,企业是用来创造财富的,但是,企业应该负责任地创造财富,确保整个过程造福于整个社会,企业应对更多的公众,应对国际社会和世界负有责任,而不是仅对其拥有者和股东负有责任。持这此观点的学者从受托责任的思想和理论出发,强调企业应当提供环境责任信息。如在论文《会计、受托责任和环境因素》中,布伦顿・菲尔德( brentonfielder)和格伦・莱曼(glen lehman)提出,环境信息应该公开,以便其他人士可以接触到这些信息并对之进行评价。作为社会成员的公司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有责任考虑环境因素,同样它也有责任将环境信息提供给社会其他成员。同理,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本文认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应该积极推进企业绿色会计的发展,通过绿色会计核算体系计算并披露企业绿色会计收益信息。并通过绿色会计收益指标占综合收益指标的比重来评价企业的收益质量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
( 二 )绿色会计目标绿色会计的目标在于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包括构建绿色会计收益指标并使之成为企业综合收益指标的一部分。发展绿色会计就要支持、鼓励企业自觉、主动披露自身的环境信息,这是绿色会计能否正确地、迅速地发展的关键。通常,企业积极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实施节能减排等,虽然从长远来看最终是内部经济,但从短期来看往往是外部经济。因此,为了推动各企业乃至全社会自觉发展低碳经济,非常有必要在现有企业财务报表体系中加入企业的绿色会计信息数据,实现对企业低碳效果的会计核算和考量,进而评价一个企业乃至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低碳经济效益。本文认为,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在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与完善生成绿色会计信息,增添有关绿色会计的核算资料,再辅之以附注、文字说明等,揭示企业基本的绿色会计收益指标信息。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栏内应增列环境资产项目,即符合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负债项目栏内应增列环境负债,即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所有者权益下面增列自然资本项目(即静态绿色会计收益)等。在利润表中列示环境支出,即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需要进行赔付和补偿,也可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措施主动治理可能发生的污染而发生的支出,这些支出会影响到企业当期或以后的损益进而影响环境利润;同时在利润表中还应该反映环境收益,即会计主体积极参与治理污染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收益,如相关的税收优惠等。最终,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绿色会计收益项目(在金额上与资产负债表自然成本项目相衔接)。此外,在报表附注中还应客观揭示企业生活所消耗的资源、环境污染的程度及所造成的社会责任成本等情况,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不仅能反映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而且能更充分地反映绿色会计信息。这样就使得绿色会计收益信息成为综合收益总额信息的一部分,并且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绿色会计收益占综合收益总额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2]ieta,uk emission trading group,deloitte&touche discussion paper,accounting for carbon under the uk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3]the world bank,state and trends of the car-bon market, 2007.
[4]michel callon,civilizing markets:carbon trading between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9.
[5]donald mackenzie,making things the same:gas-es,emission rights and the politics of carbon markets,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9.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医学微生物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探索 2023-03-24 11:55:36
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评价及提升 2022-11-04 16:36:30
植物学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 2022-10-14 15:40:22
中医针灸护理管理综合质量探讨 2022-10-11 15:49:36
听力活动设计原则及综合语言能力分析 2022-10-09 14:37:34
steam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2022-10-09 14: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