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理念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13 20:25:08

奥运理念

奥运理念范文篇1

关键词:奥运理念高校思政方法途径

北京2008奥运会筹办了7年,将13亿人民向世界做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庄严承诺变成一份提交给奥林匹克运动的特殊答卷。7年来,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实践,对文明进步的不懈追求,浓缩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之中,既书写了社会发展的宏图雄篇,更化为人们身边的点滴之变,诠释出东方文明古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独特理解。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一脉相承,回应了当今时展的呼声。

实然性:奥运理念的深度解读

(一)绿色奥运: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人类发展模式的自觉矫正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高歌猛进,“征服”自然的力量空前强大之时,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基础却正被撼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困惑不可避免地映射于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从最初的十几个国家参与到成为全球第一盛事,随着场馆建设耗资日增,环境代价难以估量。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都在思考,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奥运是一种战略选择,也是一种生存智慧。1999年,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提出奥林匹克运动要全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环境与体育、文化并列,成为奥林匹克面向未来的三大支柱。绿色奥运的理念,深深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蓝图。而此次绿色奥运的内涵是,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和系统的保障制度;广泛采用环保技术和手段,大规模多方位地推进环境治理、城乡绿化美化和环保产业发展;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科技奥运:奥林匹克精神的不竭动力与奥运史的伴侣

回首百年,科学技术以其惊人的渗透力进入奥运赛场,为“更快、更高、更强”提供不竭动力。一部奥林匹克发展史,科技的身影相伴始终,密不可分。从优质精良的运动装备,到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从精确到毫秒的计时装置,到环保节能的竞赛场馆;从五彩缤纷的开闭幕式,到覆盖全球的赛事直播……科学技术让奥林匹克竞赛更加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在你争我夺的赶超中汲取不断创新的力量。

科技奥运支撑起北京筹办奥运的框架。在智能交通、洁净能源、场馆建设、信息通讯、奥运安全、运动科技等诸多领域,北京奥运会的7年筹办展示着中国的自主创新之旅。奥林匹克盛会让科学技术散发亲和时尚的光彩,在潜移默化间提升科技的魅力,催生着亿万国人的创新意识。它吸引更多民众学习科技知识,接受科学精神,投身创新行列。

(三)人文奥运:奥林匹克运动的进步机与世界潮流的助推器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不仅关注个体的人,更关注整体的人,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闪耀人文精神的奥林匹克运动,与走过五千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相遇,为奥林匹克精神添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人文奥运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奥运是指“奥运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奥运参与人文现象,其核心是“奥运”,其现象是“奥运人文”;“人文奥运”不等于“人文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文现象”才能称之为“人文奥运”,把中国的文化融入到奥运的参与文化之中,才能是名符其实的“人文奥运”,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直接形成的“奥运文化现象或景观”才是“人文奥运”。人文奥运构筑起北京筹办奥运的基石。北京奥运会将奥林匹克的人文底蕴深深锲入中国,又通过奥运会的舞台,将中华文明的精髓献给世界。人文奥运着力于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促进各种文化相互了解与尊重,展示悠久的东方文明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新贡献,成为北京奥运会为奥林匹克精神写下的新注脚。

必然性:奥运理念的意义

(一)奥运理念涵盖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三大理念的构想发端于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之时,彰显了中国价值观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交融交汇。申奥成功一年之际,2002年7月,三大理念被郑重写入《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从申办到筹办,从承诺到行动,三大理念既顺应了当今时代进步的潮流,又踏上了中国科学发展的节拍,这一切闪耀在筹办奥运会的无数细节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扬。正如《国际奥委会评估报告》所言:“北京奥运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在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灵魂,绿色奥运与科技奥运是两翼。三大理念指向“以人为本”的核心,形成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循着和谐发展的轨迹前行──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类世界和谐。

(二)奥运理念是奥林匹克运动与时代相结合的必然选择

奥运会四年一届的周期和主办城市的变换,使奥林匹克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丰富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现代奥运之旅走到北京,已有22个城市有幸成为东道主。每个东道主都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了自己的色彩,贡献了独特的理念。

1948年,二战后的首届奥运会在伦敦举办。不少摆脱了殖民统治的国家虽然还没有训练有素的选手,但出于对和平与团结的向往,纷纷应邀前来。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终于能够汇聚在五环旗下交流竞技,奥林匹克的舞台奏响了和平团结的时代强音。从汉城奥运会的“和谐进步”到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永远的朋友”,从悉尼奥运会的“分享奥林匹克精神”到雅典奥运会的“欢迎回家”,这些各具特色的鲜明口号,表达了东道主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

奥运会百年之旅,正是世界走向全球化的过程。如今,人类已进入“地球村”时代,勃兴于全球的奥林匹克运动,同样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只有与时俱进,变革创新,奥林匹克运动才能聚集人类文明的精华,浩荡而行。北京奥运会用三大理念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源自东方的活力,成为奥林匹克之舟的新航标,也为尚在种种发展模式中折冲斡旋、时有困扰的人类文明进程扬起一面风帆。

(三)奥运理念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

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正展开全球化的视野,融汇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走过百年的奥林匹克运动,始终以开放的胸怀接纳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北京成为奥运会东道主,使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对话有了一个极佳的载体。三大理念展现出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发展的趋势,蕴含着应对现代文明发展挑战的探索,更注入了东方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用奥林匹克的语言求同存异,在中华大地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舞台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对三大理念的弘扬与实践,使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文化找到了相通的脉络,两者的结合不仅呈现了世界性、开放性和平等性,也充分体现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既是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的馈赠,也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回报。

(四)奥运理念彰显了我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979年,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大家庭之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之际。中国的奥林匹克之路叠加于改革开放的历程,投射出一个民族复兴进取的伟大身影。城乡面貌的巨变,生活水平的改善,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无不与环境、科技、人文的进步息息相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不仅是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契合,更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总结历史经验、经过深思熟虑写下的心得。

在这30年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尊重自然、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的重要。“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金碗银碗不如科学饭碗”。每一次观念的变化,都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生动写照。没有30年的物质积累,没有30年的思想解放,举办奥运会不过是个梦想,弘扬和践行三大理念更无从谈起。中国在前进道路上所做的思考与抉择,正通过北京奥运会这座舞台,通过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展现给世人。

绿色奥运不仅是一片绿地,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当绿色的种子深入民众之心,生态文明的森林便会蓬勃生长。科技奥运不仅让人们惊叹“鸟巢”和“水立方”的雄奇,更增强了全民自主创新意识。人文奥运不仅是一次文化盛宴,更激发了人们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对世界和平、友谊、进步的向往。三大理念带来了北京的成长、中国的进步,在实践中提升中国人的生态意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三大理念从无形到有形,使奥林匹克宗旨和精神更全面地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塑造着一个民族昂扬向上的气质,展现着一个国家团结奋进的形象。同时,三大理念的回响不会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而休止,中国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

应然性:高校奥运理念教育的方法途径新探

(一)系统教育:奥运理念教育方法的主流

1.积极开展奥运理念“三进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两课”,多年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显性教育模式存在着内容单一、方法简单等问题,需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填充,而相关奥运教育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以北京2008奥运会为契机,积极开展奥运理念“三进教育”,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都能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对大学生这一重要特殊群体进行奥运理念教育的主流方法。

在奥运会期间,中国奥运健儿不断超越自我,屡破记录,使得中国在近年来的奥运会上所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总量一直名列前茅,因此《义勇军进行曲》会在奥运赛场频频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也会一次次地高高飘扬,每当在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心中升腾,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引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培养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开展以这些内容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教育大学生积极响应“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号召,结合高校实际开展“绿色校园”、“科技校园”、“人文校园”的创建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热爱环保的意识,献身科技的理想,弘扬人文主义的精神,把他们打造成具有可持续发展思维,蕴涵科技创新能力和充满人文主义气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

2.积极开展奥运理念专题教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认为:“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目的不是去推行竞技运动,而是把竞技运动纳入教育,把体育纳入一般的教育,进而把一般教育纳入人类文化和生活的过程中”。它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追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就是以教育为核心。奥林匹克理念教育就是利用体育竞技运动这一形式,来传播奥林匹克理想、精神、宗旨、格言。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奥运知识演讲征文,开展体育比赛,邀请知名教育家、体育学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对奥运理念进行深入的解读,这些措施都能使大学生们深刻理解奥林匹克的精髓,践行奥林匹克的生活哲学、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日常教育:奥运理念教育方法的有益补充

1.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建立奥运理念教育网站。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使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上的局限,但没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面对面的直接真实,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管理制度的约束,这是它的不足之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照搬照抄传统方法的内容和形式,而是要依据网络特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运行体制,创新教育手段和表现形式。充分理解科技奥运的内涵,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建立奥运教育网站,是对大学生进行奥运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教育载体而言,它所依托的网络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快;就教育内容而言,要更加生动形象,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就教育过程而言,更加强调平等沟通和疏通引导,这些都给奥运理念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开办主题网站和博客等形式,运用现代媒体强大的功能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奥运教育,使奥运理念真正烙在每一个大学生的心中,体现在每一个大学生的行动上。

2.借用学生社团资源成立奥运理念研究组织。学生社团决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构成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成才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部和团中央已经明确了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独立、自治、开放、容忍,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秉持理想以及在坚守这些传统理念与作为变革前沿之间保持张力,是我国高校在几个世纪以来展示出来的形象,也是大学之为大学的基本特质。学生社团是大学精神的天然承载者。所以说,在一个公民人格不够彰显的社会里做一个负责任的现代公民,在一个压抑个性的社会里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宽容精神,在一个民主不完善的体制下开始我们建设性的民主实践,在一个自由不足的体制下探索并拓展自由,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界中学会合作,在一个志同道合的集体中全面地锻炼和发展自己,就是在现代我国大学生社团的真正使命。再加上当今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知识更新快,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所以可以借用学生社团资源,成立各种奥运理念研究组织,使大学生深刻体会到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尊重社会公德,崇尚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生活哲学。这有助于教育青年大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具备完善的审美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

3.构建“一个理念、两个平台、三层构架、四级教育”的奥运理念日常教育体系。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我们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会早已超越了运动本身。奥林匹克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从一种新的角度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形成友谊、和平、尊重、公平竞争等奥运理念和价值观,完善人格,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大学教育而言,对奥林匹克理念的传承不应该是应景教育,而要触及其精神的“内核”。所以构建“一个理念、两个平台、三层构架、四级教育”的奥运理念日常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一个理念是指以奥运理念传承为理念。北京奥运会之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口号也许会淡出人们的记忆,但绿色、科技、人文将成为关乎民生的长远课题。以举办奥运为契机,在高校涵养友好和谐的环境意识,弘扬崇尚科学的文明风尚,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两个平台是指有效利用校内校外两个平台,对奥运理念进行全面宣传,增强奥运教育的影响力,实现校内外奥运理念教育的“共振”效应,使他们对奥林匹克精神有更深的感悟。三层构架是指学校行政牵头,院系团委组织,学生辅导员落实的三层教育构架。四级教育是根据各个层次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各种奥运教育。具体而言,对大一新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奥运教育,大二学生可以进行日常性的奥运理念教育,对大三学生应对其进行重点强化专题教育,对大四学生可以将奥运教育穿插于职业教育之中进行。此教育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最大教育功能。

综上,新的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而奥林匹克蕴涵的博大精深文化体系与这一要求具有一致性,所以寓教于体,把奥运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利用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通过社会上有利的奥运舆论和氛围来开展高校奥运教育,教育青年大学生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集体主义人生观、和谐的价值观、爱国主义的情怀、国际主义精神,增强人文底蕴,提升精神状态,实现自我超越,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未来和谐国际社会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国宽,王琴.奥运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契机[j].职业圈,2007(21)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奥运理念范文篇2

(一)绿色奥运: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人类发展模式的自觉矫正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高歌猛进,“征服”自然的力量空前强大之时,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基础却正被撼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困惑不可避免地映射于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从最初的十几个国家参与到成为全球第一盛事,随着场馆建设耗资日增,环境代价难以估量。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都在思考,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奥运是一种战略选择,也是一种生存智慧。1999年,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提出奥林匹克运动要全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环境与体育、文化并列,成为奥林匹克面向未来的三大支柱。绿色奥运的理念,深深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蓝图。而此次绿色奥运的内涵是,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和系统的保障制度;广泛采用环保技术和手段,大规模多方位地推进环境治理、城乡绿化美化和环保产业发展;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科技奥运:奥林匹克精神的不竭动力与奥运史的伴侣

回首百年,科学技术以其惊人的渗透力进入奥运赛场,为“更快、更高、更强”提供不竭动力。一部奥林匹克发展史,科技的身影相伴始终,密不可分。从优质精良的运动装备,到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从精确到毫秒的计时装置,到环保节能的竞赛场馆;从五彩缤纷的开闭幕式,到覆盖全球的赛事直播……科学技术让奥林匹克竞赛更加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在你争我夺的赶超中汲取不断创新的力量。

科技奥运支撑起北京筹办奥运的框架。在智能交通、洁净能源、场馆建设、信息通讯、奥运安全、运动科技等诸多领域,北京奥运会的7年筹办展示着中国的自主创新之旅。奥林匹克盛会让科学技术散发亲和时尚的光彩,在潜移默化间提升科技的魅力,催生着亿万国人的创新意识。它吸引更多民众学习科技知识,接受科学精神,投身创新行列。

(三)人文奥运:奥林匹克运动的进步机与世界潮流的助推器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不仅关注个体的人,更关注整体的人,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闪耀人文精神的奥林匹克运动,与走过五千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相遇,为奥林匹克精神添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人文奥运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奥运是指“奥运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奥运参与人文现象,其核心是“奥运”,其现象是“奥运人文”;“人文奥运”不等于“人文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文现象”才能称之为“人文奥运”,把中国的文化融入到奥运的参与文化之中,才能是名符其实的“人文奥运”,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直接形成的“奥运文化现象或景观”才是“人文奥运”。人文奥运构筑起北京筹办奥运的基石。北京奥运会将奥林匹克的人文底蕴深深锲入中国,又通过奥运会的舞台,将中华文明的精髓献给世界。人文奥运着力于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促进各种文化相互了解与尊重,展示悠久的东方文明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新贡献,成为北京奥运会为奥林匹克精神写下的新注脚。

必然性:奥运理念的意义

(一)奥运理念涵盖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三大理念的构想发端于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之时,彰显了中国价值观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交融交汇。申奥成功一年之际,2002年7月,三大理念被郑重写入《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从申办到筹办,从承诺到行动,三大理念既顺应了当今时代进步的潮流,又踏上了中国科学发展的节拍,这一切闪耀在筹办奥运会的无数细节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扬。正如《国际奥委会评估报告》所言:“北京奥运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在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灵魂,绿色奥运与科技奥运是两翼。三大理念指向“以人为本”的核心,形成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循着和谐发展的轨迹前行──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类世界和谐。

(二)奥运理念是奥林匹克运动与时代相结合的必然选择

奥运会四年一届的周期和主办城市的变换,使奥林匹克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丰富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现代奥运之旅走到北京,已有22个城市有幸成为东道主。每个东道主都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了自己的色彩,贡献了独特的理念。

1948年,二战后的首届奥运会在伦敦举办。不少摆脱了殖民统治的国家虽然还没有训练有素的选手,但出于对和平与团结的向往,纷纷应邀前来。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终于能够汇聚在五环旗下交流竞技,奥林匹克的舞台奏响了和平团结的时代强音。从汉城奥运会的“和谐进步”到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永远的朋友”,从悉尼奥运会的“分享奥林匹克精神”到雅典奥运会的“欢迎回家”,这些各具特色的鲜明口号,表达了东道主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

奥运会百年之旅,正是世界走向全球化的过程。如今,人类已进入“地球村”时代,勃兴于全球的奥林匹克运动,同样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只有与时俱进,变革创新,奥林匹克运动才能聚集人类文明的精华,浩荡而行。北京奥运会用三大理念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源自东方的活力,成为奥林匹克之舟的新航标,也为尚在种种发展模式中折冲斡旋、时有困扰的人类文明进程扬起一面风帆。

(三)奥运理念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

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正展开全球化的视野,融汇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走过百年的奥林匹克运动,始终以开放的胸怀接纳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北京成为奥运会东道主,使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对话有了一个极佳的载体。三大理念展现出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发展的趋势,蕴含着应对现代文明发展挑战的探索,更注入了东方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用奥林匹克的语言求同存异,在中华大地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舞台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对三大理念的弘扬与实践,使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文化找到了相通的脉络,两者的结合不仅呈现了世界性、开放性和平等性,也充分体现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既是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的馈赠,也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回报。

(四)奥运理念彰显了我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979年,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大家庭之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之际。中国的奥林匹克之路叠加于改革开放的历程,投射出一个民族复兴进取的伟大身影。城乡面貌的巨变,生活水平的改善,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无不与环境、科技、人文的进步息息相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不仅是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契合,更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总结历史经验、经过深思熟虑写下的心得。

在这30年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尊重自然、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的重要。“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金碗银碗不如科学饭碗”。每一次观念的变化,都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生动写照。没有30年的物质积累,没有30年的思想解放,举办奥运会不过是个梦想,弘扬和践行三大理念更无从谈起。中国在前进道路上所做的思考与抉择,正通过北京奥运会这座舞台,通过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展现给世人。

绿色奥运不仅是一片绿地,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当绿色的种子深入民众之心,生态文明的森林便会蓬勃生长。科技奥运不仅让人们惊叹“鸟巢”和“水立方”的雄奇,更增强了全民自主创新意识。人文奥运不仅是一次文化盛宴,更激发了人们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对世界和平、友谊、进步的向往。三大理念带来了北京的成长、中国的进步,在实践中提升中国人的生态意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三大理念从无形到有形,使奥林匹克宗旨和精神更全面地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塑造着一个民族昂扬向上的气质,展现着一个国家团结奋进的形象。同时,三大理念的回响不会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而休止,中国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

应然性:高校奥运理念教育的方法途径新探

(一)系统教育:奥运理念教育方法的主流

1.积极开展奥运理念“三进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两课”,多年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显性教育模式存在着内容单一、方法简单等问题,需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填充,而相关奥运教育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以北京2008奥运会为契机,积极开展奥运理念“三进教育”,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都能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对大学生这一重要特殊群体进行奥运理念教育的主流方法。

在奥运会期间,中国奥运健儿不断超越自我,屡破记录,使得中国在近年来的奥运会上所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总量一直名列前茅,因此《义勇军进行曲》会在奥运赛场频频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也会一次次地高高飘扬,每当在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心中升腾,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引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培养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开展以这些内容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教育大学生积极响应“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号召,结合高校实际开展“绿色校园”、“科技校园”、“人文校园”的创建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热爱环保的意识,献身科技的理想,弘扬人文主义的精神,把他们打造成具有可持续发展思维,蕴涵科技创新能力和充满人文主义气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

2.积极开展奥运理念专题教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认为:“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目的不是去推行竞技运动,而是把竞技运动纳入教育,把体育纳入一般的教育,进而把一般教育纳入人类文化和生活的过程中”。它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追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就是以教育为核心。奥林匹克理念教育就是利用体育竞技运动这一形式,来传播奥林匹克理想、精神、宗旨、格言。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奥运知识演讲征文,开展体育比赛,邀请知名教育家、体育学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对奥运理念进行深入的解读,这些措施都能使大学生们深刻理解奥林匹克的精髓,践行奥林匹克的生活哲学、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日常教育:奥运理念教育方法的有益补充

1.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建立奥运理念教育网站。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使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上的局限,但没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面对面的直接真实,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管理制度的约束,这是它的不足之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照搬照抄传统方法的内容和形式,而是要依据网络特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运行体制,创新教育手段和表现形式。充分理解科技奥运的内涵,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建立奥运教育网站,是对大学生进行奥运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教育载体而言,它所依托的网络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快;就教育内容而言,要更加生动形象,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就教育过程而言,更加强调平等沟通和疏通引导,这些都给奥运理念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开办主题网站和博客等形式,运用现代媒体强大的功能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奥运教育,使奥运理念真正烙在每一个大学生的心中,体现在每一个大学生的行动上。

2.借用学生社团资源成立奥运理念研究组织。学生社团决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构成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成才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部和团中央已经明确了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独立、自治、开放、容忍,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秉持理想以及在坚守这些传统理念与作为变革前沿之间保持张力,是我国高校在几个世纪以来展示出来的形象,也是大学之为大学的基本特质。学生社团是大学精神的天然承载者。所以说,在一个公民人格不够彰显的社会里做一个负责任的现代公民,在一个压抑个性的社会里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宽容精神,在一个民主不完善的体制下开始我们建设性的民主实践,在一个自由不足的体制下探索并拓展自由,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界中学会合作,在一个志同道合的集体中全面地锻炼和发展自己,就是在现代我国大学生社团的真正使命。再加上当今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知识更新快,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所以可以借用学生社团资源,成立各种奥运理念研究组织,使大学生深刻体会到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尊重社会公德,崇尚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生活哲学。这有助于教育青年大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具备完善的审美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

3.构建“一个理念、两个平台、三层构架、四级教育”的奥运理念日常教育体系。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我们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会早已超越了运动本身。奥林匹克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从一种新的角度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形成友谊、和平、尊重、公平竞争等奥运理念和价值观,完善人格,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大学教育而言,对奥林匹克理念的传承不应该是应景教育,而要触及其精神的“内核”。所以构建“一个理念、两个平台、三层构架、四级教育”的奥运理念日常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一个理念是指以奥运理念传承为理念。北京奥运会之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口号也许会淡出人们的记忆,但绿色、科技、人文将成为关乎民生的长远课题。以举办奥运为契机,在高校涵养友好和谐的环境意识,弘扬崇尚科学的文明风尚,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两个平台是指有效利用校内校外两个平台,对奥运理念进行全面宣传,增强奥运教育的影响力,实现校内外奥运理念教育的“共振”效应,使他们对奥林匹克精神有更深的感悟。三层构架是指学校行政牵头,院系团委组织,学生辅导员落实的三层教育构架。四级教育是根据各个层次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各种奥运教育。具体而言,对大一新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奥运教育,大二学生可以进行日常性的奥运理念教育,对大三学生应对其进行重点强化专题教育,对大四学生可以将奥运教育穿插于职业教育之中进行。此教育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最大教育功能。

综上,新的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而奥林匹克蕴涵的博大精深文化体系与这一要求具有一致性,所以寓教于体,把奥运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利用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通过社会上有利的奥运舆论和氛围来开展高校奥运教育,教育青年大学生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集体主义人生观、和谐的价值观、爱国主义的情怀、国际主义精神,增强人文底蕴,提升精神状态,实现自我超越,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未来和谐国际社会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国宽,王琴.奥运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契机[j].职业圈,2007(21)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人民出版社,2006

6.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奥运理念范文篇3

关键词:绿色奥运;三维;发展;和谐

奥运百年,华夏梦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一经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华夏文明相遇,“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便从纸上跃然进入人们心中,从华夏大地悄然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其中绿色奥运理念以其先进的、深邃的哲学内涵成为了现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急先锋。

一、绿色奥运理念的基本结构是三维的

现代奥运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对人的体力的单纯考察演化成对人的体力、智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等的全面考验,与之相适应的是,奥运理念也必然是雍容大度而非单一维度的。因而我提出绿色奥运理念的三维构想。

绿色奥运理念的第一维是天人之维。天人之维是指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即世界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世界,人与自然是一个活的、有机的、系统的整体。整体主义“把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看作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只能是受自然制约下的主体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作为活的有机系统,自然界也不完全是消极被动的。当人类的行为违背了生态系统的规律后,自然的报复往往就很主动了。”所以北京承诺,“到2008年奥运主要场馆周边、绿化带、隔离带都将以大树为主,整个北京掩盖在绿荫之下;二环、三环、四环和五环及主要道路连接线上,将有3000万盆花卉竞相开放;各个富有中国风的园林将向中外游客展示北京文化。并且通过奥运,北京市民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争取实现绿荫覆盖,花团锦簇,特色突出,景色宜人的宜居城市的目标。”

绿色奥运理念的第二维是人际之维。人际之维是指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根据整体主义的自然观全面调整和改造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举止,借此实现反对浪费、追求简朴、善待环境、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要鼓励人回到传统,回到“有限人性”,使人对己有自知之明、对人有知人之智、对自然有尊重之情、对生命有敬畏之心的“天理人情”。例如,《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倡议书》中提倡的十项倡议:“(1)身上常备一个布口袋上超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2)家里常备2个水桶,让废水循环利用;(3)一个家庭拥有3种节能环保产品,支持环保产业;(4)一年家庭每年参与4次绿色环保活动,教育孩子;(5)在厨房装一个5瓦节能灯;(6)冬天将暖气供应的时间节约出6天的时间;(7)每年拿出7件旧物做交流;(8)有车族每年做8次公交出行;(9)一年少吃9两肉;(10)一个家庭每年捐10元钱给环保组织机构。”

绿色奥运理念的第三维是人的身心之维。身心之维是指在处理人的身心关系时根据整体主义的自然观努力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绿色意识是指人们保护环境的信念与行为是无条件的,是从内心的自然生发的信仰;而不是仅仅从外在的功利出发,出于对利益得失的算计。例如奥运会的参与者,包括奥运会的组织者、裁判员、运动员、随队人员以及奥运会举办地城市的居民都应具有良好的绿色意识。“组织者的绿色意识体现在他对奥运会和宏观调控和微观改造上;裁判员的绿色意识体现在他对比赛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的把握上;运动员的绿色意识体现在他对公平党争的理解和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上;随队人员的绿色意识体现在它对本国奥运选手在奥运会上的发挥和对奥运会举办国的支持和鼓励上。奥运会举办地城市居民的绿色意识体现在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上,体现在他们对奥运的理解上,体现在他们的文明水平上,体现在他们对国际化的一种认可上,体现在他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上。”

二、绿色奥运理念的根本要求是发展

奥运会推崇“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这暗含着一种发展的理念、增长的逻辑。但是在绿色奥运的语境之下,我们应当对这耳熟能详的“真理”做出新的解读。

从发展的内涵上看,绿色奥运理念语境下的发展的内涵不只是经济的一维尺度,而是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环境和人等多维的向度。经济的增长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众多要求之一,尊重发展的多维度原则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高智慧。绿色奥运理念语境下的发展应该不仅仅追求经济的合理性,还要追求社会的平等性和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以期促进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

从发展的动力上看,绿色奥运理念语境下的发展的动力不知包括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硬动力,还包括诸如艺术、哲学、伦理和宗教等等为代表的软动力。社会发展不是单纯的科技攻关,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无疑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单靠科技进步是不可能完成社会发展的全部任务的。绿色奥运理念语境下的发展应该不仅仅把发展与自然科学技术相结合,还要把发展与社会文化因素相结合,由此摆脱对科学技术的无限的单纯的依赖,实现“两条腿走路”。

从发展的价值上看,绿色奥运理念语境下的发展的价值不仅在于人的物质家园的金碧辉煌,还在于人的精神家园的无限完满。一方面,发展意味着人的经济理性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体力、智力、创造力、文化素养、道德操守、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绿色奥运理念语境下的发展应该不仅仅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有规律地认识与改造,还表现为人们对主观世界的有规律地认识与改造,并务求人的主客观世界相统一,从而在根本上实现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

发展的自然结果是富裕,而“富裕是绿色的,贫困不是。是富裕提供了保护野生生物、森林、海岸和大洋的手段。”绿色奥运理念决不反对发展,但是坚决反对为了实现富裕的绿色不顾惜环境承载能力的盲目追求物质财富的“有增长无发展”的“发展”。可见,发展是绿色奥运理念的根本追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奥运理念语境下的发展是包括了经济和非经济要素的多维度的,整合了生产力和非物质生产要素的动力源的,争取实现人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都永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奥运理念的本质属性是和谐

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存在的前提不一样,古代奥运会是为了宗教信仰而“神圣休战”,而现代奥运会之所以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为世界人民提供了一种和平的公平的竞争场所。和平和公正是和谐的应有之义。“和,谐也”、“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和谐并用表达了人们期盼均匀、对称、适当、适中和协调的心情。

奥运理念范文篇4

赋予奥运以人文的特色

现代奥运理念的创新

从词源上说,“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是指通过教育与教化的方式来确定与巩固人本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人文精神与奥运理念相融合,赋予奥运以人文的特色,这是现代奥运理念的创新。从中英文互译的角度,可以把人文奥运理解为人本奥运、文化奥运和大众奥运。

人本奥运,是指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体现尊重人、关爱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主义中包含关爱、友谊与和平的思想。关爱,是指对运动员的关心与爱护;友谊与和平,是指奥运会反对任何形式的谋杀、流血等暴力活动,当运动场上出现矛盾与误解时,提倡宽容、理解与谦让。奥林匹克运动既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一项教育运动,后者的作用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法国教育学家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就是通过体育运动教育青年。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鼓励着人们不断奋进、不断追求,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奥林匹克宪章》将“良好的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文化奥运,是指奥运会为世界各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展现、交流与融合的舞台。国际奥委会2000年论坛强调:“奥林匹克所推崇的绝不是一种标准的现代化或文化的单一化,更非欧洲化或西方化,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是多元文化的又是跨文化的”。从奥运会日益增多的具有各国文化特点的比赛项目可以看出,这项世界最著名的体育赛事已经融合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并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从未间断、绵延至今五千年的文化,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是世界各国朋友近距离接触和感受这一文化的最好机会。同时,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盛会。届时,将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2万名以上的注册记者和3万多名的非注册记者,以及几十万名游客来到中国、来到北京,这为世界文化集中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大众奥运,是指奥林匹克运动旨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现代奥运会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体育竞赛的范畴,奥运会的申办、筹备以及举办,动员了社会各方面民众的广泛参与。同时,奥林匹克运动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维护人的生命健康的权利,注重通过体育锻炼达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事实证明,只有建立在大众参与和普遍健康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

继承与发展了奥林匹克精神

北京在申办奥运会时提出的人文奥运理念,适应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回归人文精神的时代要求,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强调人文精神与体育运动结合的人文奥运理念,是对古代奥运会人文内涵的有效传承。起始于公元前776年的古希腊奥运会,不仅注重展现人们发达的肌肉和健美的身躯,同时通过音乐、唱诗、戏剧等文艺方面的比赛,展现人们的精神状态。这种在身心和谐状态下的公平竞争,正是古代奥运会的魅力所在,也是其人文内涵的重要体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继承了这种人文精神。《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精神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使奥林匹克运动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是展现人文精神的窗口,它所宣扬的和平、友爱、尊重、拼搏的思想已远远超过了体育赛事本身,这也正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所在。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突出体现了这一奥林匹克精神。

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理念相互联系的人文奥运理念,是奥林匹克精神在当代的丰富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日益凸显:自然资源的枯竭、自然环境的破坏,带来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过度的功利主义和商品化,造成价值观的错位和失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强烈呼唤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关注科技健康发展的人文精神回归。以弘扬人文精神为己任的奥林匹克运动,自然也在回应人们的这种呼唤。

实施人文奥运战略

为推进奥林匹克运动积累经验

北京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文奥运理念的战略实施过程。这一战略的实施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推进奥林匹克运动积累了重要经验。

奥运会筹备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北京奥运会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体现着人文奥运的理念。例如,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比赛场馆;形成了以公共交通网络为主,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现代交通体系,为赛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保障;为保障残奥会的进行,建设和改造了符合残奥会要求的体育设施与人性化的公共设施;重视环境整治,在新能源利用、污水处理、大气治理方面都取得了成效,为奥运会的举办提供了一个清洁无污染的环境等。

奥林匹克教育促进了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北京奥组委与教育部在全国4亿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确定了206所中小学参加“同心结”交流活动,促进北京市中小学生与奥林匹克大家庭各成员所在地青少年的交流;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促进广大市民养成热情礼貌、文明观赛、遵守秩序的良好文明风范。

奥运理念范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入手,明确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意义,并进一步论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的互促性,预期“绿色”和“精益”的良性循环。

2008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后,当前的当务之急是推广北京奥运会中成功的理念和方法并灵活应用于各行各业。正值全球对“绿色”的呼声越来越大之际,本文拟针对08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论析08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的互促性,试图将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引入我国建筑业,并力达以“绿色”促“精益”、以“精益”促“绿色”的目的。

l2008年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

2008年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不同于一般的“绿色理念”,而是系统、完整、科学的“绿色理念”,包涵了“生态绿色”、“意识绿色”、“经费绿色”和“管理绿色”四大方面。

1.1生态绿色

生态绿色是指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绿色”,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要求。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必须达到“绿色”标准,这是主办奥运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2意识绿色

奥运会筹办者、奥运会建设者、奥运会举办地居民、奥运会参与者等都必须具备“绿色”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等“绿色”观念,并坚定不移地将“绿色”观念贯彻落实下去。例如:奥运场馆的设计和建设除应独具匠心、美观实用之外,还应充分利用环保、节能技术,做到科学文明、经济化及和谐化,并于奥运会后可持续使用。

1.3经费绿色

每一届奥运会的投资都是巨大的,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就因为投资过大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奥运会的经费也应该是“绿色”的,即要求奥运会的每项投资都是必需的、应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以最少的资源办好奥运会。

1.4管理绿色

举办奥运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管理十分复杂。如果事先没有确立科学的管理原则,就很难于实践中做到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理念,也包涵了“绿色管理”理念,即精简管理机构、形成高素质管理组织、充分协调和优化资源配置、在做好计划和控制工作基础上灵活应对各种临时情况。

2建筑业引人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意义

2.1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评价项目价值的重要指标。客户满意度与客户需求息息相关,因此,要提升客户满意度,首先必须了解客户的最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层次之分,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有可能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生产力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使绝大多数人对居住、工作处所的主导需求从“遮风挡雨,安全实用”转变为“安全实用 美观舒适 居住健康(绿色环保)”。如此一来,“绿色”就成为大多数客户的需求倾向,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无疑将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企业的持续生存及发展奠基。

2.2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降低成本

奥运“绿色理念”包涵“经费绿色”,提倡节俭、节能及消除一切浪费,毫无疑问,建筑业引入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及项目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2.3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提升质量

奥运“绿色理念”包涵“管理绿色”,提倡科学管理、高效管理,充分协调和优化组合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柔性应对突发事件,取得高质量的管理成果,并对环境造成最小影响。因此,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将有力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和项目质量。

2.4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缩短项目进度

奥运“绿色理念”的“管理绿色”提倡科学高效的管理,计划和控制系统完善,合理搭接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资源,有效保证了奥运项目进度,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将其所倡导的“管理绿色”柔性应用于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项目进度。

3精益建造思想的内涵

精益建造思想最初源于精益生产思想,是指通过多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励和动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追求“零浪费”,不断改进和完善建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种先进、高效的建造思想。

精益建造思想具有传统建造思想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实践证明:精益建造思想在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三大目标管理中都具有卓越的贡献。目前,精益建造的建筑管理模式已在国外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丰硕成果,该模式不仅可以降低项目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例如:据有关资料显示,丹麦大建造商mthoejgaard属下一建筑公司成功应用精益建造的建筑管理模式,公司利润及员工收入增长10%一20%,施工现场安全和工程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了10%以上。

4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互促互进

4.1“绿色”促“精益”

推广应用精益建造思想是我国建筑业降耗提效、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建筑业对精益建造思想尚欠足够的重视,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可以有效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4.1.1“生态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思想对客户的“绿色”需求重视不足,“绿色”措施难以充分落实,“生态锰色”往往不到位,客户满意度较低;精益建造思想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充分重视并满足客户的“绿色”需求,实现生态绿色。我国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后,势必要求充分重视“生态绿色”并将“生态绿色”做到位,传统建造难以让人满意,精益建造思想的应用和落实成为必然趋势。

4.1.2“意识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思想观念落后,强调眼前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绿色”意识薄弱,环境污染、能源浪费、质量缺陷等现象屡见不鲜;精益建造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建造全过程与环境视为系统,强调“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等“绿色”观念,降低成本、保证建筑物经济实用的同时,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节约物质及能源、提高建筑质量和可持续性。随着我国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其“意识绿色”要求必与传统建造思想相冲突,建筑业的意识革新呼唤先进的精益建造思想。

4.1.3“经费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浪费现象严重,例如:流程安排不科学;返工;错误的操作;资源配置不合理;计划和控制不力;等等。精益建造思想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通过识别和分析价值流,精细判断增值活动与非增值活动,消除所有不能创造价值、却必需花费成本的活动(即浪费),精简管理组织并系统设计施工过程和管理程序,优化人、资金、材料、土地、时间等各种资源的配置,利用专门方法和工具(如:最后计划者体系)制定精细计划并实施动态控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使项目成本较传统建造大幅度下降。“经费绿色”要求下,传统建造方式必将因为经费过高而遭受淘汰。

4.1.4“管理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思想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难以正确处理项目成本、项目质量及项目进度三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结果往往是: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就难免降低工程项目质量;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就难免提高工程项目成本、延长工程项目工期;精益建造思想以其全方位、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了“低成本、高质量、短工期、少污染、无浪费、高客户满意度”的理想目标。我国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后,其“管理绿色”要求势必对我国建筑建设全过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有更高更新的要求。也对精益建造思想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2“精益”促“绿色”

我国目前虽有不少建筑业企业认识到“绿色”的重要性,但真能如北京奥运会那样从“生态绿色”、“意识绿色”、“经费绿色”、“管理绿色”四大方面系统实施“绿色理念”的建筑业企业很少。精益建造思想与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相辅相成,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并系统实现“绿色”理想。

4.2.1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绿色”

精益建造思想的出发点是客户价值最大化,从项目设计到项目交付使用全过程,始终将客户需求放于首位,通过加强沟通、直接与客户对话等途径及时了解客户的意图,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提高设计与现场实情、客户需求的符合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多数客户追求舒适健康、“绿色”的生活,相应地,在精益建造客户价值最大化思想指导下,实现“生态绿色”势在必行。公务员之家

4.2.2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意识绿色”

精益建造突出“精”字,要求建造全过程,从设计、到生产准备、生产全过程、乃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相应地,建造全过程的管理意识也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其“精”。因此,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和意识更新是互为基础的,意识更新是应用精益建造思想的基础,而应用精益建造思想也是意识进一步更新的基础。顺应社会这个大客户对“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益建造思想很在乎建筑产品是否满足“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的社会要求,也不断推动着“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等“绿色”意识的形成。

4.2.3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经费绿色”

“消除一切浪费”是精益建造思想的核心,精益建造思想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贡献格外卓越。由于精益建造以先进的精益建造思想为基础,以价值管理、并行工程、最后计划者体系、流程管理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为工具,使其得以实现在保证质量、缩短工期、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的理想目标,有力地促进了“经费绿色”。

4.2.4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管理绿色”

建筑业企业传统管理浪费现象较严重,无法适应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的精益建造思想,因此,精益建造思想的应用必推动管理改良。例如:臃肿的管理机构首先必须精简——低素质、无效益的管理人员也是一种浪费现象,必须马上淘汰;人、资金、材料、时间、机械等资源必须充分调动起来,并且优化配置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传统的计划和控制往往由上层管理人员来制定和实施,结果经常因为“计划不如变化快”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造成计划不实、控制不力等不良现象,必须通过精益建造最后计划者体系做好可靠的计划和控制;等等。这一系列管理改良有效促进了“管理绿色”,促进高效、科学的管理。

奥运理念范文篇6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给定材料

1.随着奥运倒计时l00天的钟声响起,北京已成为全世界人关注的焦点。奥运的三大理念,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其中的"人文奥运"呢?

以下是一段记者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冯惠玲教授的对话。

记者:请您首先谈谈人文奥运的特点。

冯惠玲:人文奥运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含义丰富,可解释性强。可以有文化奥运(cul-turalolympics)、人本奥运(humanisticolympics)、人民奥运(people''''solympics)三种代表性理解。二是涉及面广。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以外的所有领域,都可纳入其中。三是影响更为久远。四是可操作性强。人文奥运不仅是一个立意高远的文化理念,而且还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的发展战略。在北京奥运会的"三大核心理念"中,人文奥运是灵魂。

人文奥运是北京乃至中国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它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为底蕴,展示了北京乃至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挖掘。"人文奥运"又是一个开放的有着巨大生命力的创新理念,其内涵非常丰富,寓意深远。.记者:面对一个具有如此丰富可解释性的概念,应当如何来确定和阐释人文奥运的内涵呢?

冯惠玲:关于人文奥运的种种阐释,都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倾向于把人文奥运理解为文化奥运。当然,我们把对人文奥运的理解表述为文化奥运、人本奥运、人民奥运,只是一种表述上的方便。实际上,"人文"已经是一个很精练、很概括的词,不能再用其他的词来代替它。我认为,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人文奥运:人文奥运是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相互丰富、相互发展以实现和谐的奥运。

以下是记者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系的大四学生李某某的对话。

记者:"同学你好!奥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能谈谈你对人文奥运的理解吗?

李某某:"您好!我本人即是一名奥运服务自愿者,为更好地服务于奥运,我阅读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

1.我对''''人文奥运''''的理解是:人文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其核心是''''人'''',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到那时全世界人民都相聚北京,我们一定要爱护、关心、尊重他们,向他们传播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展示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灿烂文化,展示我们的良好精神面貌。同时我们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我是这样理解的。

2."我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从文艺复兴的历史看,人文应该是重视人的文化。

3.人文奥运学者金元浦认为在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核心与灵魂,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是技术性和工具性的硬指标,而人文奥运是软的,却是最重要的。我们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我国举办奥运会最大的资本。

金元浦说:"事实上,人文奥运在根本上是自身的素质,是从人心出发,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们常常说,人文奥运是''''动心''''(即打动人心)的工作,是要老百姓做个有礼仪的人。人文奥运是''''攻心''''的工程,是长期提高国民素质的过程。人文奥运的推动是无止境的。"

4.北京2014年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在申奥成功一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接受媒体的联合采访时说,"人文奥运"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领域,已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一大亮点。

刘淇说:"要展示出北京奥运会的特色,就要把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充分展示出来,因此''''人文奥运''''的理念很受关注。北京申奥成功以来,市民关注程度最高的就是''''人文奥运'''',提出的建议也最多。中国人民大学还专门成立了''''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积极开展''''人文奥运''''的理论研究工作。"

5.奥运会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化珍品,是因为它所展示出的是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倡导的积极、朝气蓬勃的生活方式。在奥运会这个和平的国际舞台上,绚烂多彩的文化、美与尊严的体育魅力充分显现。2014年的北京奥运会,将会以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底蕴丰富人文奥运的内涵。

6.以下是社会各界对本届奥运会的看法:大学生a:"国家提出北京奥运的三个主题不是仅就体育比赛来讲的,这三大主题特指宏观方面。特别是在中国这么一个古老的国家举办奥运会,就是想借此机会向世人展示我们国家今天与过去不同的东西。"军人b:"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为此,我们一定要加大对奥运的投入,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在奥运场馆建设上,要不惜重金,在全国各地普遍建设大型、豪华型体育馆,向世界展示我国国家形象。"品牌策划者c:"2014年北京奥运会现在是作为北京市的一个大型品牌项目来做,这对整个国家也是有帮助的。因为科技发展融入这样一个大的品牌项目,更容易得到政府和民众的认同。"专家d:"奥运会不仅仅是一个体育大事,更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大事。三大主题的提出具有指导意义,我国应该借此机会大力发展奥运经济,展示国民素质,不但在体育竞技上要有新突破,也要在经济发展和人文建设上有新的成就。"某企业经理e:"人文奥运的口号提出十分及时,这个口号不仅仅是对2014年的奥运的一个口号,更是对全国文化事业的口号,尤其对首都北京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应该用这个口号影响和带动整个国家的方向。"自由职业者f:"虽然我们提出了''''奥运经济''''的口号,但是所谓的''''奥运经济''''不过是奥运场馆建设和体育用品之类的市场需求罢了,而且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这么短,需求并不会很大。

更何况,这些已经成为大企业的''''豪门盛宴'''',中小企业很难参与其中了。"

7.人文奥运不仅是一个文化理念,而且是一个具有实践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发展战略。其核心理念是和谐,其用意旨在以奥运促发展,以城市的发展带动奥运的筹办。它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定位放在城市建设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的优化相结合,经济增长与市民人文素质、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8.人文奥运提出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相契合。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保证人类健康的生存环境、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人文奥运的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作为北京城市、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一结合点,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组织体系、社区服务、文化宣传和体育活动等,以奥林匹克运动为纽带,带动城市社区建设,建立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9.北京市将启动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规划,计划5年投资6个亿,营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格局。

这是继2014年5月,北京市政府拨出3.3亿元专款对文物古迹进行抢修之后,进行的又一项文物保护工作。

经过两年多的大规模抢修,文物保护的工作重点将从单体修缮转移到整治和改善环境上来。其总体设想是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营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格局。

10.人们如此执著地关注奥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奥运会迸发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北京在申办2098年奥运会过程中响亮地提出"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和"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三个主题概念。这种提法在国际奥林匹克界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赞赏,为北京在激烈的申办角逐中战胜强劲的对手,获得"7.13"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新北京"意为古典与现代相结,东方与西方相融的北京,而"新奥运"则意味着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推出一个独具特色的人文奥运。人文奥运之所以是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目标,不仅因为对环境的关注是大文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体现,从而形成绿色奥运的概念,也不仅因为人文精神决定着现代科学技术具体的应用方向与操作的道德标准,从而引发出科技奥运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是人文的,抓住人文奥运就是抓住了奥运的实质。

三、作答要求

1.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你对"人文奥运"的理解,字数在150字左右。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20分)

奥运理念范文篇7

[摘要]本文从奥运理念和奥运经济两个视角,探析了北京奥运在培育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中的作用与影响。[关键词]北京奥运体育消费科学观念现代奥运早已不单纯是体育行为,北京奥运更是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北京奥运的三大理念“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自2001年,中国政府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报告中提出后,随着奥远会的筹办深入人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亦深刻影响着中国体育消费的现在和未来。本文试就北京奥运在培育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中的作用与影响方面给予探讨。一、北京奥运三大新理念蕴含和引导了多重体育消费因素的发展1.奥运理念倡导着多重因素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在奥林匹克宗旨下,北京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奥运会举办理念。“绿色奥运”的含义既指生态绿色,也从更深层次上的物质绿色和意识绿色两大方面来阐释北京奥运,北京2008奥运将以绿色清新的面貌出现,为世界环保运动注入新的动力。“科技奥运”将反映中国科技的最新进展,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推出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典。“人文奥运”的含义是北京奥运会也是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构建人文关怀理念的奥运盛会。在北京奥运三大新理念的倡导下,以及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推广,中国的体育健身观念和体育的消费结构近年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如北京体育局这几年利用五一黄金周期间,为丰富节日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人文奥运理念,组织了经营性体育场馆开展优惠活动,并利用朝阳区体育资源优势,在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健身场所推出趣味竞赛活动,使体育消费市场成为“五一”黄金周的新热点。体育消费逐渐进入传统消费领域中,得以普及和高调发展。与体育消费相关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信息、消费体育食品、饮料、体育等消费市场和行业,近年开拓愈来愈广阔的体育消费市场,成为新世纪我国产业链条中的朝阳产业。1998年中国的体育消费总额为1400亿人民币(其中城市人消费总额1040亿元),尽管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但增长的速度极快,近几年来,平均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有60.7%的城市居民到过经营性体育场所参加体育消费,估计到2010年,体育消费将为国民经济贡献300多亿美元。甚至更高些。2.奥运理念倡导着多重因素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绿色奥运”不仅带来了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宣传、观念和行动,促进了北京和中国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还由于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使国民的体育消费开始崇尚绿色、健康色和科学色。户外体育活动人们更注意保护活动周边的环境了,活动过后尽量清除影响和污染;户内体育活动人们更注意举止言谈的礼节。在进行体育活动和消费时,人们往往较以往会多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会影响环境、影响他人、影响自己的健康等等,国民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染上了浓浓的绿色。“科技奥运”令国人认识和接触了有着紧密结合国内外科技最新进展,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的体育产品,人们在惊叹和欣赏新技术与体育的优美结合的同时,也在接受和消费新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思想。国民体育活动不再限于简单个体无器械化锻炼,而是开始大范围地普及和接受新技术体育产品,在“科技奥运”的指引下,国民体育消费有了科技色彩。“人文奥运”理念完美地融合和传播着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展现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市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促进着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二、北京奥运经济体系与体育消费的互动推进和发展1.奥运经济的概念奥运经济是指为举办奥运会和利用奥运会创造商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通过举办奥运会,可以给举办城市乃至举办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令城市功能得以大幅度提升,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并带来长期和深远的全方面积极影响。[1][2][][]2.奥运经济与体育消费的繁荣发展是互动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了北京及全国的全民健身热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体育事业也蒸蒸日上。北京奥运与经济发展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奥运经济体系,它带来的是经济、体育、体育消费等的双向互动发展与促进。北京奥运催生了北京奥运经济或者说中国奥运经济体系的形成。如北京政府2006年多项政策出台,抓住奥运商机,全面推进北京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加快建立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经营方式多元化,与首都经济相适应的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格局。北京体育消费市场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从2000年至2007年末,在全市gdp的比例逐年上升。从范畴上,体育消费是属于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的,奥运经济与体育消费却并非是相等的同一事务,而是在北京奥运经济体系逐步确立后,交叉发展、交叉影响的有不同有交叉的两个事务。奥运经济与体育消费这二者的繁荣发展是互动的。近年来,体育消费在中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富裕农村地区相继成为消费热点,正是社会消费结构合乎规律的变化给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越来越大助力的体现。三、结束语北京奥运既是一个体育盛典,也是一个经济助推力,同时也在国民工作、生活、学习领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上积极引导着大众消费,北京奥运开启的体育文化市场,提高了体育市场服务的质量和层次,正在也将以高质量高水准的体育服务引领体育消费时尚和潮流,满足国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北京奥运在培育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中的作用与影响是巨大的和深远的。参考文献:[1]张小玲:我国体育消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2)[2]杨黎:奥运经济:巨大商机对中国的影响[j].河南社会科学,2005,(03)

奥运理念范文篇8

[摘要]:

由远及近的中国国家“健康史”,始终没有放弃寻找一个具有“颠覆性能量”的舞台和契机来重塑自身形象——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显然为此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同时这种可能也为“健康传播”在中国的勃兴预留了巨大的资源空间。一方面,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和即将举行,激发出全民对于体育运动直接而持续的关注;另一方面,现代奥运会作为重大媒介事件的形象已然深植人心,因此在全球大众传媒的聚焦之下,北京奥运会特定的地缘语境和预设的目标语境完全可以将“健康”主题着重纳入到大众媒介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内核之中,并作为核心议题加以推广和普及。

abstract:thehistoryofhealthinchinahasalwaysbeenseekingan“upside-downrevolutionary”stagetoreshapeitsownimage.however,the2008beijingolympicgamesmakeitpossibletoprovidetheopportunitytoformtheimageoftheenterpriseofchinesehealth,hencemorespacesforhealthcommunicationinchina.ononehand,thesuccessofbiddingandholdingsuchhallmarkeventcangreatlystimulatethepublicattentiononsportsandhealthissues;ontheotherhand,themodernolympicgamesasaveryimportantmediaeventhasdeeplyrootedinpeople’sminds.therefore,undertheparticulargeographicalcontextandthepresupposedcontextofbeijingolympicgames,thethemesabout“health”canbemergedintotheprocessofwide-spreadingofolympicspiritbyattractingglobalmedia’sattention,andcanbeformedkeyideastospreadandpopularize.

keywords:olympicspirit;reference;contemporarychina;healthcommunication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所谓的“奥林匹克精神”大体呈现出了核心价值理念不变,但外部边界不断完善和择机调整的发展态势。而这种基本判断的得出,不仅与百年奥运所历经的时代变迁高度相关,同时也与不同奥运举办国特定的地缘语境和预设的目标语境密不可分。由是观之,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对于奥林匹克精神外部边界的动态划定和选择性强调,也势必会与“当代”“中国”的存在客观形成一种现象学上的整体张力和局部表征。其中,与“健康”有关的奥林匹克精神传播无疑代表了这种张力和表征的一极。

从“东亚病夫”的民族性称谓,再到sars和禽流感的民族性“浩劫”,由远及近的中国国家“健康史”,始终没有放弃寻找一个具有“颠覆性能量”的舞台和契机来重塑自身形象——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显然为此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同时这种可能也为“健康传播”在中国的勃兴预留了巨大的资源空间。

一、2008年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国健康传播的一次时代指涉

作为传播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健康传播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往往根据各自的关注点和研究取向,试图回答健康传播的内涵。美国学者rogers更是在1996年提出: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这样一个边际层次涉及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定义,尽管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仅就奥林匹克精神与大众传媒极度默契的当代合作来讲,显然过于宽泛了。因此本文将基于健康传播“就是以大众传媒为信道来传递与健康相关的资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jackson,1992;转引自:燕晓英,2003)的理论向度来研究大众传媒引导下的健康传播与奥林匹克精神之间的指涉性关系。

事实上,较之于西方国家,我国对“(大众)传播促进健康”这一事实的认知相对晚近,而且多少有些迫于现实际遇的巨大压力(比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出现)不得不被动正视和逐渐认同的意味。但北京奥运周期的到来,却令健康传播在中国的发展获得了一次主动的利好机遇。一方面,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和即将举行,激发出了全民对于体育运动直接而持续的关注,这显然有利于开启人们对于隐藏其后的“身体力学”与“身体美学”的进一步关注,而“健康与否”则是达成“力与美”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现代奥运会作为重大媒介事件的形象已然深植人心,因此在全球大众传媒的聚焦之下,北京奥运会特定的地缘语境和预设的目标语境完全可以将“健康”主题着重纳入到大众媒介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内核之中,并作为核心议题加以推广和普及。

(一)奥林匹克精神中对于“健康”的追求与颂扬

1896年,在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的极力奔走下,第一届奥运会大获成功。奥林匹克精神也由此诞生。在顾拜旦看来,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普遍的概念,除去《奥林匹克宪章》中所谈到的mutualunderstanding(相互理解),friendship(友谊),solidarity(团结)和fairplay(公平)的核心价值理念之外,所有能使人变得更好的原则,都应包容在它明亮的光环里。而“健康”这一与体育运动最为亲近的理念便天然地应当成为那些“能使人变得更好的原则”之一,并在传播实践中动态地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外部边界。在《体育颂》这篇传世的散文诗中,顾拜旦充满激情地讴歌了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并分别从“身”、“心”、“灵”三个层次描摹和传播了“健康福音”——匀称、协调、美丽、富有节律、优美、柔中带着刚毅、防病患于未然、茁壮有力等的肌体之健康;欢喜、开阔、清晰、散心、解闷、欢乐、甜蜜等的心灵之健康;身体与精神的同时抓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过度行为引起警惕等的精神之健康。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百年奥运史上,“健康传播”始终是与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同时演进的,前者为后者所承载的有关于体育、文化和教育的宏大人类理想提供了一种全面均衡的先在前提和基础要件。

(二)奥林匹克精神指涉下的当代中国健康传播新纪元

当我们试图以“他者”的目光去宏观地、立体地,甚至是超脱地审视中国自2000年便开始的奥运申办之路的时候,便不难发现中国人对待“奥运会”的态度在世界范围似乎都显得过于隆重和沉重——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几乎都在自发地形成对奥运命题的富于历史感的“拆分”与“破解”,力争获得某种以利发展的契机。而其中,当代中国之健康传播尽管没有如同政治传播、经济传播、文化传播等领域那样获取了直接和丰厚的利益回报,但其凭借着自身与奥运会——这一全球最重要的媒介事件之间的天然关联,迎来了目标更为具体、指向更为明确的新纪元。

一方面,所有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对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本身,就是我国健康传播之现状和水平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明,大众传媒可以透过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树立起当代中国之健康“群像”;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取得了优异竞技成绩的中国运动员,大众传媒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将其打造为中国新的最具时代特色的“健康传播领袖”,并依赖他们进行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理念的推广;第三,奥运周期的全面开启,将把以北京为中心、向全国辐射的官方与民间的健康氛围都推向一个极致,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媒无疑可以为健康传播搭建资讯平台、意见平台和情感交流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大众传媒与健康传播之间实际上蕴涵了密切的内在关联,如图所示:

二、奥林匹克精神指涉下当代中国健康传播的错位呈现

从理想状态来看,由大众传媒所联系起来的健康传播与奥林匹克精神理应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毕竟健康传播中的所谓“健康”,其内涵早就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界定为“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吴垠,魏晓辉,袁岳,2006)1989年who又进一步发展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道德健康。”(吴垠,魏晓辉,袁岳,2006)此“健康”之内涵恰恰暗合了奥林匹克精神所宣扬的“身”、“心”、“灵”的“健康”理念。

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大众媒介往往囿于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文化原因以及媒介素养等原因,在健康传播的内容、导向、策略和传播格局等的设置上,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指涉发生某种自觉或不自觉地碰撞、冲击甚至是矛盾。这对于即将举行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中国来说,也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从当下来看,我国各类大众传媒尽管正积极致力于奥林匹克精神框架下的健康传播实践,但在某些领域和某些议题的设置上显然缺乏科学而理性的传播态度,致使一些与奥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驰的负面效应不断出现。

(一)“利益诱导”下:大众传媒积极推介奥运赞助商的“非健康”产品广告

奥运会与大众传媒之间的“经济联姻”由来已久。这不仅体现在奥运会转播资源的全球竞卖上,同时也体现在大众传播媒介为奥运会提供的效益巨大的广告资源平台。而后者也正是目前我国健康传播与奥林匹克精神旨趣相左较为隐秘的公共领域。当下在与奥运主题相关的各类商品广告中,被纳入北京奥运赞助计划三级架构中的商家广告无疑获取了奥运周期中最长效和最集中的受众注意力资源。而如果这类广告再邀请到奥运体育明星成为自己商品的“形象代言人”,那么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气积累将极为可观。

“这些公司利用赞助商身份,用年轻、运动这种积极的外观包装自己,力图在社会上树立起一个公益和健康的形象”,(k•吐依,a•j•维尔,2004:131)但如果我们对目前北京奥运赞助计划所涉及的商品广告进行全面盘点,便不难发现其中着意体现和显露的对“健康”的种种诉求,部分却隐藏着对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真正人类“健康”的威胁,比如作为全球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top)的可口可乐、麦当劳公司,其旗下产品早就被证明是对人体有害的。但现行奥运会的体育政策使得这项赛事的组织者、大众传媒与支持奥运会的既得利益集团成为事实上的“合谋者”,因此,明知是“非健康”产品还会照样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2007年,由刘翔、郭晶晶、杨威等众多体育明星代言的可口可乐广告,就在我国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高密度播出。而之前由刘翔代言的“鹤舞银沙,我心飞翔”的白沙香烟广告和郭晶晶代言的“果冻我就爱喜之郎”等广告,尽管厂家并非奥运会赞助商,但都在无形中对健康传播产生了消极影响。

事实上,对于类似产品在大众媒介上的传播,很多国家都是明令禁止的。如英国电信局(统管并制定英国的广播、电视等行业规范的机构)和英国传媒监管机构——通讯办公室就曾分别在2003年和2006年为减少英国儿童肥胖症发病率,禁止英国电视台插播针对儿童的食品饮料(主要指包括汽水、炸薯条、汉堡包等在内的高脂肪、高盐分或高糖的“垃圾食品”)广告以及禁止明星出现在针对儿童的食品广告中。而在2008年1月举行的俄罗斯政府首次会议上,俄罗斯政府已通过了“关于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联邦法案,决定全面禁止香烟广告。

由是观之,当代中国健康传播与奥林匹克精神指涉之间的错位之一,便是由大众传媒在利益驱动下所导致的对“身体健康”理念的逆向引导。

(二)“举国体制”下:大众传媒重点聚焦“金牌体育”而非“快乐体育”

如前所述,奥林匹克精神提倡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们能够获得肌体之健康和心灵之健康。但返观我国,在长期运转的体育“举国体制”下,大众传媒常常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过度渲染“金牌体育”,表现之一便是在各种报道中极力神圣化、崇高化运动员的“奋斗精神”,但却对运动员夺取金牌前后所付出的沉重的身心代价关注不够,常常是运动员出了事传媒才会从“爱国”、“荣誉”、“英雄”等角度对其进行密集宣传,而不能履行对运动员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展开的预测性舆论引导之责。无论是“冠军搓澡工”邹春兰事件还是前长跑运动员艾冬梅卖金牌事件,都集中体现了中国体育运动员退役后的生存困境、身体困境和心理困境,但遗憾的是,这些极端个案都未能首先作为“媒体议程”进而成为“政府议程”予以救助和干预。如果不是“公众议程”在民间的集中爆发和披露,媒体恐怕仍然不会主动关注到运动员在现实生活中正在经历着窘迫、自卑、消沉——这些与奥林匹克所提倡的“肌体之健康”、“心灵之健康”完全背道而驰的负面情绪。

除此之外,“举国体制”影响下的大众传媒介还在事实上成为令所有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甚至是体育观众都背负起巨大思想包袱的“环境再作业者”——仿佛进行体育活动的最终指向和唯一动机就只能是夺取金牌。参与悉尼奥运前线报道的著名记者白岩松曾这样描述当时媒介所营造的舆论氛围,“每次奥运会,何时夺得一块金牌都是中国代表团一个巨大的心理障碍。正式比赛的第一天,悉尼艳阳高照,但由于我们的首枚金牌迟迟不来,我仍然能感觉到很多人心中都是阴云密布,连获得银牌的王义夫和铜牌的姜翠华、高静、吴文雄都没有获得应该得到的祝福,甚至背上了丢掉金牌的罪名。这有些太苛刻。”(黎莎,2007)2007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理性看08奥运指标”的长篇文章。耐人寻味的是,文中一方面提醒人们要淡化奥运金牌意识,一方面又颇为细致地盘算起中国在2008奥运的金牌走势。这样的行文,或许很适合说明中国人面对奥运金牌的复杂情感。(《财经》,2007-12-05)

由此,大众传媒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报道与“身心快乐”的健康传播理念渐行渐远。从中我们不难深切地体味出,当代中国健康传播与奥林匹克精神指涉之间的又一错位,即大众传媒在举国体制下对“身心健康”理念的普遍漠视,对健康理念和健康素养的内在缺失,以及对奥林匹克运动价值观的严重误读。

(三)“受众期待”下:大众传媒边缘化群众体育和非竞技体育

《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就在于鼓励所有的人(即使是“地位最底下的公民”)都能够“享受”竞技和非竞技的活动。“体育为大众”和“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而并非只有竞赛和对抗)。但是在我国,尽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经颁布了十几年,民间的群众体育活动也方兴未艾。但大众传播媒介对于群众体育和非竞技健身活动的报道频率、报道力度、报道水平都无法与竞技体育运动相比,我们甚至可以说前者在版面、时段、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投入都长期处于劣势,是体育传播领域普遍遭遇“歧视”的媒介产品——如此迥异的对待差别最终导致的便是大众传媒丧失了借力体育传播进行健康传播的绝佳平台。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便是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在职业化程度、激烈程度、精彩程度,以及明星运动员的号召力等方面都远远不敌竞技体育运动(赛事);同时,由于大多数竞技体育赛事通常都有雄厚的商业资本赞助,媒体可以通过报道、转播等途径从中获得客观的广告费用和其他收入,而民间的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则多带有“公益属性”。因此,大众传媒通常都会在满足“受众期待”的堂皇旗号下(实为提升阅听率和收视率),倾力进行针对竞技体育展开的传播行为。但这样的做法无非体现了我国健康传播与奥林匹克精神指涉之间的第三重错位,即大众传媒执着于少数精英追求极限挑战的体育运动,而边缘化惠及绝大多数人身体健康的非精英体育运动。而错位之根源就在于,无论是从视体育为一种重要教育手段的奥林匹克运动来看,还是从大众传媒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过分倚重和倾向竞技体育运动(赛事)而忽视甚至是轻视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做法,都是缺乏理性和舍本逐末的。

三、当代中国大众传媒:如何做好奥林匹克精神指涉下的健康传播

如前所述,健康传播在我国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发展相对滞后,有关健康理念的培育更是一直存在着“重疾病轻锻炼,重治疗轻预防”的误区。当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即,大众传播媒介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指涉下做好健康传播。

(一)推广健康传播与体育传播合作共赢的和谐奥林匹克运动

作为两个独立的传播分支,健康传播与体育传播尽管存在着内容、边界与形式等方面的种种差别,但从根本上此二者却有着极为紧密的渊源:关注人的身体、心灵以及精神的和谐与完善。从这一点出发,大众传媒应当充分借力奥林匹克运动,在体育传播中融入健康传播的理念与宗旨,在我国现有的特定传播资源分配格局中,“以强带弱,以热带冷”,并适时纠正目前体育传播中违背奥林匹克精神与健康要义的不当倾向,力避因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等牺牲全民健身权利的现象,争取打造健康传播与体育传播合作共赢的奥林匹克运动。

(二)挖掘“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中蕴藏的健康传播资源

众所周知,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三大基本理念,而大众传媒完全可以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资源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健康传播。比如人文奥运理念就包含了体育对人本身的关心,在以人为本的奥运发展理念下,体育对人而言不仅仅是“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心”对价值和意义的追求——传媒对人文奥运理念的宣传实际上就是对“身心和谐”这一健康最高境界的宣传;再比如科技奥运的内涵就是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奥运会,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让科学精神、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而传媒对科技奥运理念的宣传则可以找到更多的现实注脚,其中兴奋剂检测就是一个运用先进科技维护体育纯洁和运动员身心健康的经典命题;还比如“绿色奥运”理念的核心在于绿色体育,即文化、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容、共同发展,以展示人类的健康体格和人格,倡导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对于此传媒可以更多地关注环保议题、以回归绿色自然为主要特征的户外体育运动(野营、登山、攀岩等)以及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价值观念。总之,北京2008年奥运会可以成就大众传媒在报道体育传播的同时兼顾健康传播的双重愿景。让科学精神、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被先进科技成果装备起来的体育盛。

(三)借助奥林匹克运动的成功范式提升国民对健康传播的兴趣和认知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民众对于健康传播行为的接触通常都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和事后补救性的特点,也即只有在罹患了某种疾病之后才会对与某一部位有关的健康资讯产生求知欲。这种国民健康习惯尽管在近些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总体来说仍然比较普遍。而奥林匹克运动则内蕴了一种由教育深植人心的贯穿生命全程的健康观和一种强调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体魄、乐观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生活态度。其体现出的明显的“预防”思维、“保健”思维和寓教于乐的方式都为大众传媒进行健康传播提供了科学而理想的范式。另外,围绕奥林匹克运动所展开的体育传播通常都带有正面引导健康潮流之功效(比如明星代言健康食品、保健品、运动装备等),因此,大众传媒在习惯运用“恐惧诉求”来进行健康传播的过程中,不妨借鉴体育传播的长处,规避由传播分寸不当而造成的受众自发的防卫性反应等负面传播效果。

四、结语

围绕当下我国健康传播的发展现状,大多研究者都将重点停留在自系统内的封闭层面上,“各种研究力量各自为政,研究成果和实践脱节,这种研究现状和社会在健康渴求方面的期望是不相称的”。(燕晓英,2003)——而类似本文这样以大众传播的实践为切入口,探讨奥林匹克精神与健康传播之间指涉性关联的尚属首次。而这样的研究视阈不仅有可能揭示出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体育传播对健康传播的巨大影响和帮助,也有可能最大程度扩展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效能外延和最富针对性地延伸奥林匹克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外部边界。而以上也正是本文所做的研究尝试最大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燕晓英(2003).萌芽中亟待关注的研究领域——我国健康传播的现状分析和前瞻.新闻记者,(11).[yanxiaoying(2003).studyareaneededtobenoticedinthebud—analysisofhealthcommunicationsituationinchinaandprospect.shanghaijournalismreview,(11).]

[2]吴垠,魏晓辉,袁岳(2006).中国居民健康传播的实证研究.人民网./gb/22114/73900/73902/5032885.html.[wuyin,weixiaohui&yuanyue(2006).empiricalresearchonhealthcommunicationofchineseresidents./gb/22114/73900/73902/5032885.html.]

[3][澳大利亚]k•吐依,a•j•维尔著(2004).真实的奥运会(朱振欢,王荷英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31.[toohey,kristine,&veal,anthony,james(2004).theolympicgames:asocialscienceperspective(translatedbyzhuzhenhuan&wangheying).beijing:tsinghuauniversitypress,p131.]

奥运理念范文篇9

感受奥运精神,并在全身心地弘扬和践行奥运精神的同时,以谦逊的态度、开放的姿态、宽广的胸怀和大国的风范升华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奥运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相融相通的坚实基础

从本质内涵看,奥运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志指出:“中国各族人民始终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奥运精神的本质内涵与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息息相通的。现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在亲手设计五环标志时指出:“五环象征五大洲通过奥林匹克理想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在奥运会仪式上,所有运动员联袂携手而行,亲如手足,使人们感到世界是一个大家庭。这些都表明,奥运精神同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样,也有着团结统一的内涵。公元前490年,希腊士兵斐迪辟为了传达胜利喜讯、传递和平信息,从马拉松平原一直跑到雅典城,因长跑过度劳累而不幸逝去;古希腊火炬手在将圣火传向战乱频仍的各个城邦时,一边奔跑一边高呼“和平!停止战争!参加运动会!”的口号;《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表示,“支持和平与人类的相互理解,包括倡导遵守奥林匹克休战”。这些都表明,奥运精神同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样,也有着爱好和平的内涵。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千千万万名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这一宏伟事业;历届奥运会都勇敢地同歧视、阻碍圣火传递等各种消极行为作坚决斗争。这些都表明,奥运精神同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样,也有着勤劳勇敢的内涵。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不仅是指在竞技场上不断地战胜自己,挑战新的极限,同时也鼓励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超越自我,永远保持奋斗不止的蓬勃朝气;奥运会一届届举办,圣火一次次点燃,激情不断燃烧,梦想代代相传。这些都表明,奥运精神同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样,也有着自强不息的内涵。奥运精神与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本质内涵上的高度一致性,决定了我们通过弘扬奥运精神来升华民族精神,是以保持民族精神的本质内涵为根本前提的。

从发展特征看,奥运精神与民族精神都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自古以来就呈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历经数千年而生生不息、常盛不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精神的开放与包容显得更为自觉和理智。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主导性价值观念和多样化价值观念的统一体。民族精神作为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必然要求全人类的优秀精神文化成果作为其生存发展的资源,必然能够兼容并蓄人类一切优秀精神文化成果。奥运精神也具有广纳博收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服装、不同语言、不同生活方式的各个民族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相遇,各种精神文化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汇集。面对这些差异,一届又一届主办和参与奥运会的人们营造了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氛围,使这些差异得以和谐相处,使差异成为人们互相学习的动力,使差异汇成精彩。正是这样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千姿百态的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荟萃于奥运会,使奥运精神成为人类精神的集大成。奥运精神和民族精神共同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决定了在弘扬奥运精神中升华民族精神是完全可行的。

从价值取向看,奥运精神与民族精神都坚持促进文明发展的进步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文化交流的必然性,这种文化交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不断推动人类文明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的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作为人类文明的推动者,始终坚持进步的价值取向,坚持维护和促进文明的多样性、促进文明发展。数千年来,“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始终是中国人民宏大智慧和宽广胸怀的证明。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就是在保护和繁荣发展中华大家庭内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铸就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就是在促进各民族弘扬优秀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正是维护和促进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成就了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不仅如此,这一价值取向还是中华民族对待世界上其他民族文明的一个根本态度。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明确指出:“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坚持这样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就能为维护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世界文明和人类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一样,奥运精神也始终坚持维护和促进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顾拜旦在亲手设计五环标志时指出:“五种颜色代表世界上所有国家旗帜的颜色”。这实际上就把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发展作为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印在了奥运精神的旗帜上。坚持这样的价值取向,就使现代奥运会成为充分展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巨型舞台,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整合、提高的桥梁和纽带。参加奥运会的人们坚持这样的价值取向,就能跨越民族、宗教、政治和文化上的障碍,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理解、欣赏和借鉴其他文化,进而促进与他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奥运精神和民族精神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包含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个民族站在了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维护和促进文明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同一阵线上,决定了在弘扬奥运精神中升华民族精神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弘扬奥运精神为升华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契机、载体和生长点

弘扬奥运精神,为升华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契机。奥运会是国际体育的最高盛会,聚焦着亿万中国人民的目光,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人们渴盼着参加奥运会、申办奥运会、主办奥运会。从72年前第一位中国人走进奥运赛场,到1984年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中国人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用了48年的时间;从1990年7月邓小平提出“中国要申办奥运”到2001年申办奥运会成功,中国人民申办奥运走过了11年的艰难历程。可以说,主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百年一遇的良机;跟随奥运会一起走来的奥运精神为升华民族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契机。奥运会是世界文化交流的巨大舞台,这次东西方文明的伟大握手和雄伟交汇,必将为升华民族精神提供广博的精神文化资源,因而是弥足珍贵的,是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把握的机遇。随着2008年中华民族奥运梦圆,亿万华夏儿女的奥运情愫不断得到升华和释放。这样的奥运情愫是民族激情和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激情第一次在国际性体育盛会中得到如此淋漓尽致的体现,把这样的民族激情和凝聚力转化为升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动力,同样是中华民族难得的机遇。

弘扬奥运精神,为升华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载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生产活动、抢险救灾、共敌外侮、建设改革、发展创新等实践为载体,创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今天,筹办奥运会、弘扬奥运精神,是中华民族全新的实践,为我们升华民族精神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奥运会本身是体育盛会,但它又是超越体育的,是以体育的形式来高扬正义的主张和理念。正如顾拜旦曾表达的,奥林匹克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教育。通过体育形式教育民众、传播文化,最终促使更多理念在奥运这一平台上被宣扬,进而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原则。我们主办奥运会,弘扬奥运精神,就是在举办一场场体育赛事的同时,使奥运精神的理念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达到升华民族精神的特殊效果。

弘扬奥运精神,为升华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生长点。筹办奥运会、弘扬奥运精神,在使我们民族更加成熟的同时,也使民族精神得到新的洗礼。尽管奥运精神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一样,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涵,但也拥有很多其他宝贵的精神元素。弘扬奥运精神,就能使这些精神元素注入民族精神的内涵,使民族精神进一步成长。奥运会作为体育竞技的盛会,是以诚实比赛、公平竞争为道德基础和基本原则的。弘扬奥运精神,就能在打击假球、黑哨,抵制和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同时,使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理念融入民族精神的血液;奥运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服务来整合社会力量的盛会,是以大力倡导社会志愿精神为导向的。弘扬奥运精神,就能在调整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关系,使全社会为筹办奥运会贡献力量的同时,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民族精神中;奥林匹克精神倡导以开阔的视野看待各国的文明成果,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各民族的精神文化,以尊重代替歧视,以交流代替排斥,以竞争代替对抗,以共处代替冲突。弘扬奥运精神,就能在保证奥运会各项赛事在和平、和谐、友好的氛围中举办的同时,把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理念在民族精神中更为强化,等等。广泛吸纳奥运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能在不断更新中永葆蓬勃朝气和旺盛活力。

三、立足弘扬奥运精神的实践不断开拓民族精神的新境界

弘扬奥运精神,使之成为升华民族精神新的动力。弘扬奥运精神,不仅需要有接纳和包容奥运精神的胸襟和气度,也需要国民践行奥运精神的境界和品质。毋庸置疑,中国人民有能力、有素质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但也要看到,提升群众素质和境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在某些地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漠视交规等陋习还没有完全杜绝;诚信缺失、弄虚作假现象仍较为突出;赛场起哄、一输就乱等不文明行为还有一定市场;等等。这些既不利于成功举办奥运会,也不利于奥运精神的大发扬。我们要力争把高扬奥运精神的必然要求转化为全民族净化精神境界、升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奥运精神,使奥运精神所蕴含的理念和高扬奥运精神的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升全社会弘扬奥运精神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奥运精神的感染力转化为对社会文明风尚的影响力,使人们的奥运情结和爱国热情转化为升华道德、改进观念、趋向文明的源泉。

奥运理念范文篇10

在奥运培训和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既是对做好2007年奥运培训工作的一次动员部署,也是公司成立后今年的第一次党委书记例会。刚才,党委对奥运培训和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两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宣读了对奥运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决定。各个单位回去以后,要认真研究贯彻办法,认真组织实施,稳步推进工作。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增强奥运决战之年的紧迫感,按照实战必胜的要求,切实推进北京邮政奥运培训工作

当前,北京奥运筹办工作已经进入了决战阶段。“决战”代表了时间的紧迫、任务的繁重和要求的提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的奥运培训工作能否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直接决定了北京邮政在08年奥运会期间的工作和服务水平。

应该说,经过不懈的努力,北京邮政服务奥运已经具备了一个较好的基础。通过培训,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明显的提高,奥运意识、文明礼仪服务意识在进一步增强,北京邮政树立了“服务奥运、贡献奥运”的企业形象。总结以往的奥运培训工作,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并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

首先是领导有力,支撑到位。奥运培训工作得到了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纳入了年度计划,纳入了议事日程,纳入了考核重点,各级奥运培训领导小组和工作人员积极发挥了作用,形成了奥运培训全局一盘棋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其次,有明确的规划和任务分解,责任层层落实。从市公司到各个单位,都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的对象、内容、目标和措施,确保培训有计划、有重点、有落实地进行。

第三,突出了知行转化和点面结合。工作中注重培训,更注重将培训成果转化为行动;既注重培养选拔服务明星,又注重职工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使奥运培训与职业文明建设、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单位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同频共振,在培训的形式、内容和效果检验的手段上不断地创新。

正是因为有了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北京邮政奥运培训才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全市召开的表彰大会上,北京邮政荣获了2006年首都窗口行业奥运培训工作优秀组织奖,还有一批成绩突出的基层单位与个人,分别荣获了首都文明服务示范窗口、首都文明服务明星、首都窗口行业奥运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特别是郊区的十个区县局中有八个都通过当地推荐被评为奥运培训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路欣怡也代表邮政行业,与公交、公安、卫生等行业代表一起在“百万员工迎奥运”活动启动大会上做了誓词宣誓,这些都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

2007年,我们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奥运培训工作已有的成果,各二级单位要主动适应奥运决战之年的需要,以决战的精神状态、决战的工作力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继续抓好奥运培训的计划制定、方案实施、基础建设、宣传发动和成果转化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要紧紧围绕市公司奥运培训工作的部署,进一步深化奥运五大内容培训。一是加强奥林匹克基本知识培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人文奥运理念;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激发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的干劲;三是深化岗位技能培训,激发职工岗位成才的热情;四是提升服务规范与文明礼仪培训效果,增强服务奥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积极拓展职工外语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培育奥运邮政服务的主力人员。

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奥运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职能作用,不断完善领导和工作机制。要在认真落实会议协调、督促检查、信息反馈、经验交流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四项制度,即:培训管理考评制度、培训质量检查制度、服务测评制度、培训证书颁发制度。最终形成一套符合邮政行业特点和规律的培训模式。

要以奥运培训为切入点,在职工中广泛开展“迎奥运微笑服务行动”,不断提高邮政服务水平。首都窗口行业百万员工“迎奥运微笑服务行动”,是全市深化“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奥运培训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活动在3月27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之际正式启动,贯穿全年。北京邮政作为全市服务奥运的重要窗口,要积极响应、落实市里的统一部署,通过参与活动,把邮政行业特点、把奥运培训效果、把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和良好风貌、把企业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所做的工作充分展示出来。有关工作,市公司已经做出了安排,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使自身的工作更好地与首都北京和北京邮政决战奥运、构建和谐的重点工作、热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全员齐参与的强大声势。

今年,奥运培训工作要全面完成。按照计划,我们已经开始了英语暨国际业务与国际礼仪的强化培训。培训涉及12个单位的240名职工,历时半年,是奥运会召开前夕北京邮政最重要的一项培训,任务非常艰巨。希望各二级单位能够按照市公司的统一部署,广泛发动职工,有效整合资源,鼓足干劲,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奥运培训任务。

在此我也说一下,原来觉得邮政的奥运培训水平、规模还是可以的。但据最新了解,我们与银行业特别是中行、公安系统相比,无论是从培训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相差甚远。特别在英语的水平上,中行和公安系统都是四、六级以上的水平,而北京邮政27000名职工中去年通过北京市统一外语考试的只有68人,数量非常少,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相对较低的。所以在英语培训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请人教处、党群部和公服处认真地把240人的重点培训抓好。这次培训后对确定的最终人选,市公司还要安排不少于两个月的集中培训,争取过了“十一”开始,在年底前结束。如果有时间,在明年上半年还要进行强化培训。同时,按照服务奥运的要求,仅仅240人还不够。奥运会期间,将有50多万外宾遍布全市各地,除原来要求的以东区局为主的工作继续做好外,其他单位也要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既要突出重点,还要注意覆盖面,在奥运会举办时,我们力争做到每个服务网点至少有一人在英语上比较熟练。

二、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北京邮政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

今年是北京邮政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年,公司党委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刚才,管局党群工作部已经谈了推进工作的思路。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有效手段和企业管理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公司上下要进一步增强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站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凝聚职工队伍、营造和谐氛围、塑造企业形象的高度,重视和抓好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各项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把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作为关乎企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来抓,在日常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中自觉地运用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理念、手段,使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渗透于企业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使邮政服务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使企业的人文色彩更加浓厚,最终通过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形成竞争)力,推动北京邮政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不遗余力地抓好企业理念的总结提炼和宣传灌输

企业理念是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核心。今年的党委工作报告,提出了北京邮政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铸魂、立道、塑形的三项主要任务,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构筑企业理念之魂,弘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一是对未确立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志向、管理理念等,要抓紧总结提炼。目前,在总结提炼企业精神、管理理念、企业志向和经营理念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提出了初步的选择方案,要加快工作进度,最好能够在今年第三季度之前确定下来。

企业精神是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现有的“以邮为业、爱局如家、邮件似生命、时限抵万金”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这一理念曾经对北京邮政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进入21时世纪,特别是面对政企分开的新形势,这一理念也显示出了局限性。希望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走内部征集、向先进单位取经和专家论证相结合的道路,尽快提炼出一个能够体现邮政特点、体现历史传承、体现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的能够为广大干部职工所认可的企业精神。只有企业精神确立了,我们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才有了统领。

其他如企业志向、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我们已经经过了多次研讨,形成了多个方案,待确定下来,要把这些内容汇编成册,拿出一个规范的文本向专家征求意见。最终我们要经过必要的程序,形成《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手册》。

二是对已经推出的“服务人民、造福职工”的企业宗旨、“用户是亲人”的服务理念和“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育人理念等价值理念,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继续持之以恒、毫不放松地抓好宣传灌输工作,切实使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理念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促进干部职工对企业理念由认知到认同、由认同到自觉执行的转变。

在加强理念宣灌的同时,还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基本知识,并及时地把北京邮政有关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的方针目标、工作部署、办法规定等传达给干部职工,使干部职工对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心中有数。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实践和推动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今年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安排学习,重点解决好领导班子成员什么是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为什么建设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和怎样建设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认识问题,为加强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的领导奠定基础。

先进典型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代表。加强典型建设是弘扬企业精神、推动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各单位要进一步重视发挥典型的作用,积极培育、选树和宣传典型,用典型来推动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以典型的先进思想和高尚情操影响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在加快企业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上周,北京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北京邮政速递局田洪珊同志荣获了这一光荣称号,受到刘淇书记、市长的接见,北京日报连续两天在头版刊登了相关消息。除给予精神奖励外,市委市政府还对首批获奖的30人在物质上给予重奖,在奖励数额上已经超过了全国劳模。今天通报一下这个情况,同时要求全局的干部职工向田洪珊学习,争取在第二次评选时,北京邮政还能够榜上有名,有更多优秀的企业职工进入到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行列之中。

(三)以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今年是北京邮政公司成立的第一年,按照公司化运作的要求,企业机制、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任务很重。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行速递体制的调整,其他的改革也要陆续展开。昨天,计财处拿出了全公司1-3月份的报表,整个情况是近年来最好的,但与兄弟省市的差距还是比较大,完成计划进度仅列全国邮政第28位。

确保北京邮政各项改革措施能够顺利实施、实现企业新的发展,需要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与支持;需要企业内部始终保持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因此,党政工团各级组织要进一步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利用好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这一载体,在营造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氛围、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以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的创新。在北京邮政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把广大干部职工的认识统一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热情和干劲激发起来,不断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按照公司党委的统一安排,精心组织好“热爱邮政,忠诚邮政、贡献邮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掀起广大干部职工投身邮政改革发展实践的新高潮。

(四)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党委部门的工作,必须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要进一步树立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是管理文化、领导者文化和一把手工程的观念,不断增强齐抓共管的意识,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领导干部带头推进、党政工团组织各尽其责、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加大对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的软硬件投入,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作为公司党委2007年度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已经将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纳入了对各单位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各单位要广泛发动各方力量,集思广益,上下齐动,切实把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一方面按照市公司党委的统一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另一方面结合实际,选准突破口,开展有本单位特色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活动,不断创造新的有益经验。

三、巩固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推进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作风建设是2007年北京邮政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公司党委专门下发了意见,在廉政大会上进行了具体部署。同时,根据北京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党委和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组织了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主题的两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根据各单位反映上来的情况看,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紧密围绕主题,结合本人工作实际,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方面认真对照检查,剖析思想根源。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会前征集意见、会上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了存在问题,明确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应该说,各单位生活会质量普遍较高,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这个基础上,各基层党委、总支、各个单位要进一步把改进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工作抓紧抓好,对会前征集上来的基层意见和建议,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针对群众反映较突出的领导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等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教育,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特别是在当前企业实施各项调整、改革时,要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公司人教、纪检、党群等部门要继续跟踪各单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

对于部分单位领导班子在生活会上向市公司反映的一些具体问题,公司党委责成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会以适当形式向各单位作出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