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19 06:05:36

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范文篇1

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深对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以及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内容:

本次实项内容:

1.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各种成本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综合训练。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章做题练习,经过实习我基本能够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在这些章节中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题训练,就能熟练掌握了。可以说这些章的内容不难,学好了这些,以后的部分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在材料费用方面,分配费用比较简单,比如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材料消耗定额或材料定额费用分配,从而计入各产品成本;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如实际工时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方面,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这里用的方法相对来说难度比前面的大,不过最重要的求分配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废品损失计算,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很难很重要的部分在实习中我们主要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费用分配法来做,在这里我们花费了好多时间。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综合运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讲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其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业都用这中方法,在实习过程中花费了好几节课;而分批法是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分步法是最难的,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分步法实际是品种法的多次应用,最难的部分是要成本还原,学习了这些方法后老师带着我们对这些方法分别做了综合训练。

心得体会:

1.经过四周的实习,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作,它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每一个过程都是非常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要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

2.经过实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前没有学懂的一些东西,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我基本把它们弄懂了,可以说这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深化;

4.实习中以前教我们财务会计的那个老师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同学来讲,同学讲后又亲自来给同学讲,我认为这种方法很好,它可以锻炼同学的能力又可以督促同学的实习,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来给同学教授好的方法和知识。

实习中不足:

1.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实习教材做题训练,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做一些题,但是没有到校外企业进行实习,没有在实际环境下亲身实际操作过,以后工作中碰到有些实际东西我们仍然不会做;

2.在实习过程中因为认识上有许多不足,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仍需加强训练,并投入更多的实践。

实习建议:

1.我希望学校给同学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实习,只是在教室里做题和讲题不太好,并且有时会让同学感觉到很枯燥;

成本会计范文篇2

关键词:成本会计创新;资源消耗会计;研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资产、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大,因此,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就对会计成本的创新和资源消耗会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资源消耗会计

1.资源消耗会计的概念

西方国家一直致力于研究怎么才能使资源消耗会计和成本会计之间更好的融合起来。比如,怎样将各个不同部门的成本会计和资源会计使用恰当的成本方法和测量手段侦测每个资源节点从而使其更加完善。另外根据资源消耗的方式来对成本本身的特质进行判断,对于成比例的资源供给,在它本身的成本模式下依然有消耗的特质。

2.资源消耗会计的特点

(1)资源消耗会计的计算对象广泛更好的掌握公司的情况,并对公司在运行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资源消耗情况完全掌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资源消耗理论认为需要准确的计算公司在运营中企业本身和外部环境消耗的资源。因此,资源消耗会计的计算范围包含了公司存储的材料数量、公司的固定资产、员工的工资福利和维修固定资产的花费,资源消耗会计的计算对象包括了公司所有的资产。(2)资源消耗会计具有客观动因性成本会计是依据资源消耗的前后顺序来计算资源的消耗因素的。成本会计一般使用具有主观不确定性的测算方法来计算资源消耗率。为了避免在测算资源消耗时的不确定性和在测算中的不准确性,从而使用具有客观动因性的资源消耗会计来测算。

3.资源消耗会计的优点和使用条件

资源消耗会计能够对公司的成本资源进行二次分配,提供准确的信息给公司的决策层使其做出正确的决定,通过资源消耗会计能避免错误的决定造成公司的损失,使公司经营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公司市场地位,加快提高公司管理者的决策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资源消耗会计还可以更好的弥补成本会计的不足。因为资源消耗会计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做到整体全面的考虑而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公司的部分问题上,所以资源消耗会计也有其自身不足的地方。此时,公司管理者为了使经营风险降至最低,在使用资源消耗会计这一方式时就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和预防工作。但是资源消耗会计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公司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这是因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本身的成本消耗巨大,而公司无法对其本身需要的资源进行精确的测算,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此时就要用到资源消耗会计这一方法。

二、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流程

为了更直观的分清资源消耗会计和成本会计的不同之处,以下就根据成本会计法对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流程进行举例说明。假设某公司从事经营范围中的某一项工作的成本活动包括六个方面:上层管理人员工资、基层工人工资、员工福利、电气、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的折旧,开展四项工作,第一用叉车将货物从托盘上卸下;第二分类放置卸下的货物;第三将完成分类放置的货物进行码垛;第四用叉车重新把货物装上托盘。采用成本会计法,这四项工作一般只有一个成本中心,围绕这个责任中心所产生的费用,即上层管理人员工资、基层工人工资、员工福利这三项归入到这四项工作中,电气、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的折旧就只能够归入第一和第四项工作中去。如果采用资源消耗会计,就要重新划分计量结构,把这四项工作进行归纳划分成两部分。上层管理人员工资、基层工人工资、员工福利可以划分为和人工有关的一部分,电气、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的折旧则可以划分为和叉车有关的另一部分。这样一来,我们能够发现:采用资源消耗会计,因为每一个工作部分都只对应一个计量单位,进行划分之后,每个工作部分都只对应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另外,可以根据每一个工作部分都只对应一个成本核算的对象这一特点来进行公司计划任务的编制,对员工业绩的考核以及进行分析生产差异。

三、资源消耗会计在公司中的应用意义

1.有利于公司资源和成本的管理

公司对资源消耗情况的监管和利用情况的监测离不开资源消耗会计这一方法。因此,在公司出现资源消耗严重的情况时,又或者公司需要监测资源的利用状况时,可以使用资源消耗会计这一方法。在加强公司的成本管理方面,资源消耗会计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加快成本会计的创新发展脚步,加大对公司管理的力度,加快公司管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使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能够更深刻的知道,要想使各个部门都能各司其事并承担各自的职责就要合理的利用成成本资源的分配,并使资源消耗会计和作业成本法相结合。这样一来,也使成本会计的创新发展有了理论支撑。

2.有利于公司建立完整的控制体系

资源消耗会计能帮助公司建成一整套完整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为了将公司的成本降至最低,使用资源消耗会计从成本库到作业,再从作业到生产进度,对成本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最大限度的使成本差异降至最小。

3.有利于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组成了资源消耗会计,因此可以帮助公司做出正确的分包决定,提高公司本身的生产能力。将公司不精通的和需要消耗较大资源的工作部分分包给第三方公司,而公司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自身精通的有着市场竞争力工作上面。四、结论综上所述,时代在不停变化,成本会计的创新与发展也顺应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成本会计有利于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它的基本管理模式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有着很大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其自身的一些问题。此时,资源消耗会计应运而成,它能够弥补成本会计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将来在公司管理经营中的运用必定更加广泛。

作者:鲍秀文 单位:山东泰开自动化有限公

参考文献

成本会计范文篇3

关键词:碳成本;碳排放成本;低碳经济

一、碳成本的相关定义

(一)环境成本。广义的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资源获取,加工,销售产品,废品处理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和损失,以及化石燃料燃烧排出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代价。目前比较权威的观点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会议(1998)在《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对环境成本做出了如下定义: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二)碳排放成本。针对目前碳排放成本的定义,国内学者主要有以下观点:宁宇新,廖春如认为,所谓碳排放成本是建立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包括生产、制造、物流、使用和废气而产生的有关碳排放代价及由此而产生的补偿等方面的内容。桑军朝做出如下定义:碳排放成本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节能减排、低碳生产而发生的支出。(三)碳成本。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概念指出,碳成本是指每单位排放进入空气的碳超过可接受水平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本文认为狭义的碳成本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于碳排放成本,但是碳成本的涵义比碳排放成本要更涵盖更多方面,而碳排放成本核算仅限于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或企业为节能减排而产生的费用。

二、碳排放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一)碳排放成本流程的确认。与传统成本概念类似,在企业中,如果该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与碳排放有关,或者有碳排放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即可确认为碳排放成本。其次能否确认为碳排放成本还应当遵循两类确认原则,一类为理论确认原则;第二类为实务上的确认原则,即应当划分为资本性支出还是收益性支出,并执行权责发生制的确认原则。(二)碳排放成本的计量。有学者曾将碳排放成本形象的形容为碳黑箱这是因为碳成本所独有的无形性以及不确定性导致的,在这方面无论国内外都无权威性的研究与著作。为了将曾经作为外部成本的碳排放成本逐渐的变为内部成本,ratnatunga和balachandran两位教授提出了一种做法: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通常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原材料等,如何将碳排放成本从这些传统成本当中分离出来是这种方法主要研究的重点。据两位教授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除了碳排放成本,还应当将碳排放权交易,碳固会计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碳排放交易的管理系统。

三、碳排放成本的分类

(一)按不同空间范围划分的碳排放成本。对于不同范围的碳排放成本,按照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内部碳排放成本与外部碳排放成本。属于企业应当承担的、经过明确的计量的就属于内部碳排放成本,外部成本就是那些企业无法进行准确计量、未能由企业承担的碳排放成本。(二)按不同的时间范围划分。按照对碳排放成本的会计处理与实际发生时间的时间差,可将其分为三类:过去碳排放成本、当期碳排放成本以及未来碳排放成本。过去碳排放成本是指当前会计期间造成的费用是用于补偿以前会计期间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损失。当期碳排放成本是指在当前会计期间内发生的费用是用于清理当期碳排放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未来碳排放成本是指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与碳排放有关的费用是用于对未来的环境污染个损失进行补偿的资金准备。(三)按不同功能划分。对于与碳排放相关的支出的功能,可以将碳排放成本分为三类:弥补已经发生的损失、维护当前现状以及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弥补过去的损失也可将其称为弥补成本,该成本是指企业支付的费用是为了弥补以前的损失的支出。维护当前现状是指为了维持现状而不至于恶化的目的而支付的一种成本。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状况是用于将来碳排放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发生的费用。

四、研究建议

(一)政府加强引导,完善法规。政府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应当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碳交易市场秩序并据此逐步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更新碳排放交易市场相关制度提高运作效率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碳排放交易市场当中。制定出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详细规定披露内容,并将其作为一条法规强制执行。(二)企业加大技术投入,节能减排。企业作为政府制定的政策的最终执行者,自身也应当努力完善披露模式,加大对节能减排方面的科技投入并积极推动碳成本核算研究。根据自身企业所在的地方政策、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的研发出适合自己的企业的碳成本管理方法。定期组织人员去发达或经验丰富的国家学习先进技术与经营增进友好往来。

参考文献:

[1]宁宇新,廖春如.低碳时代的碳成本及其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1):98-99.

[2]梅怡,章道云,熊青.环境成本界定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1,(05):61-63.

[3]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208.

[4]林万祥,肖序.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2,(06):14-16.

成本会计范文篇4

1.成本会计教学实效差,学生掌握难度大。

成本会计在会计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多数学生都表示其是学起来最难的。这主要是因为:首先,一般会计类专业没有关于生产流程方面的课程内容,而成本会计和企业的生产流程间是密切相连的,如果缺乏该方面的内容,学生就很难熟知生产过程,不懂得生产术语,严重阻碍了他们全面了解成本作业流程及其方法。其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在成本会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会非常的吃力。

2.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有部分成本会计教育者未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不知道现代市场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有什么样的需求,因此,教学过程中,常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以社会的发展需求角度出发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有极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却较低的局面,根本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强化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转变考核方式。

现在有不少高职学校中所开展的成本会计教学均以传统的实践方式为主,致使成本会计理论和实践教学两者间无法有效的融合起来。在新的教学方式涌现后,教育者教学中应采用诸如情景教学、小组调查等诸多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方式,通过先进高效的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实际考核时也必须注重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随着诸多新形式的应用,会使学生成绩的构成得到一定的改变,把学生成本会计总成绩分解成五个小部分,即卷面成绩、课堂成绩、课后案例分析成绩、课外活动成绩和实训成绩。结合成本会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确立这几个部分的重要度。

2.注重案例教学法。

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很好的学习,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案例教学实质上就是除了为学生介绍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外,还通过一些事例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度。比如,向学生介绍某企业中执行的关于成本管理方面的措施方法,并要求学生查看该企业实施的成本管理措施方法的合理与否,怎样对成本加以改进完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快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多媒体的使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直观的形式向学生演示教学内容,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重介绍所有成本计算方法自身具有的特征、流程,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成本费用、成本要素以及成品的成本核算各项内容。通过多媒体播放图形、图像,使学生全面掌握了解各种方法,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成本理论瞬间生动形象起来,带动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效果理想。除此之外,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快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不过,实施电算化过程中不可只一味的模仿手工核算方式,还应不断加快电算化的持续有效发展,尽早实现管理型的电算化目标。

三、结论

成本会计范文篇5

一、成本管理与成本会计

成本管理是一个组织通过产出管理信息,对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进行比较的持续性的流程和系统。而成本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不仅可支持产品成本计算和存货估价,还可支持很多不同的管理决策;成本会计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会计包含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两大职能,而广义的成本会计就是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七大职能。就狭义而言,成本管理包含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是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计算),其作用表现为:(一)双重性。一是为存货(资产负债表)和主营业务成本(利润表)的列报提供计量标准;二是发挥管理会计作用,为成本管理系统的其他环节(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业绩评价)提供信息。(二)服务性。一是根据管理需要和企业自身运营特点选择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二是采用某些不符合会计准则与法定会计报告要求的成本方法;三是根据管理需要深化细化成本计算的维度,例如分产品、部门/业务单元、客户、订单、作业活动。

二、企业在成本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相对业务增长严重滞后,表现在:第一,企业对会计工具的运用侧重在财务会计和对外财务报告,对其在管理和战略层面的意义认识不足。第二,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施erp,企业应用工具软件,本意是成为企业管理层的有效的管理工具,但事与愿违,由于管理层所做的工作是决策性的,会涉及票据和流程处理,而这恰是erp的短板,管理层所需要的是一个决策工具,而不只是一个数据处理的工具,致使成本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系统中计划、预测、分析、报告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三,产品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不扎实,劳动对象与活劳动消耗定额数据偏离实际过多,导致生产成本分析结果粗放,可信度不高。第四,制造费用占比不断增加,但费用分配方法简单且分配标准单一,影响成本计算结果,进而影响产品盈利性分析和产品组合与定价的决策。第五,成本管理偏重于对总成本的控制,缺乏对不同成本对象的利润率分析。第六,缺乏成本相关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工具,大交易量和多种系统给数据模型的标准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成本会计的变革与发展

(一)成本构成的转变。间接费用比例的增加使制造型企业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成本与费用的划分,从传统的关注直接材料与人工成本向管理间接费用转变。(二)辅助职能的拓展。近年来科技行业和创新商业模式的涌现使企业更加关注传统价值链上的辅助职能———产品开发、品牌推广、客户服务、订单交付流程、物流服务,如何管理这些职能消耗的资源(间接费用)成为成本管理的重点。(三)成本计算方法的多元化。传统单一的成本计算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管理需求并应对高度竞争性的市场和易变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开发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并存或相结合的成本管理系统。(四)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会计核算与报告流程的标准化与自动化,也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更多分析与报告的工具,使成本管理朝着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五)成本会计的角色转变。以上这些变革促使成本会计由传统的成本数据处理、记账、出具法定会计报表的角色过渡为成本决策支持者。目前成本会计发展的趋势是除了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外,更需要服务于企业的战略,提供运营活动的成本分析和决策支持,并且这种分析与决策支持是贯穿企业完整价值链活动的。

四、管理会计视角下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会计范文篇6

(一)19世纪以前的成本会计

这一时期成本会计的特点是成本核算与会计账户体系处于分离状态,难以全面地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加之在成本归集时,没有考虑折旧和间接费用等因素,使成本核算结果的有效性产生不足"原因有三:一是当时的工业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一样,采用的是小规模和个体经营的方式,它们对准确的成本核算没有迫切的需要;二是重型机械设备还比较少,间接费用占比很小,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占了全部成本的八成左右;三是企业之间处于对成本核算方法相互保密、缺乏交流的阶段,新的成本方法难以快速延展"这一阶段的特征是:(l)成本核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供完成财务会计记录和报告所必要的期末存货信息式2)人们对成本构成要素和成本习性的认识不足,没有对期间费用进行分配,(3)成本核算是一个简单的数据累计过程,并不能反映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没有明确区分工厂成本与管理成本,甚至没有区分费用与损失"。

(二)怕世纪的成本会计

这一时期的背景是工业革命和科学管理运动处于新兴阶段"大型重机械被大量引人,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管理人员和设备费用增加,与之匹配的管理与控制提到议事日程并得以强化,成本核算与会计账户一体化变为现实,它标志着工业成本会计已经形成"两者的结合,不仅改善了财务报表中资产、收益要素计量的质量特征,还可以揭示出产品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不过,将成本核算与账户结合并不能满足当时经营管理的现实需要,那个时期的整个社会处于产品供不应求状态,管理者关注的是生产效率,企业管理的重心在于生产管理"随着经营活动的深人,这种计量模式在结构上的不足开始呈现"。

〔三)20世纪的成本会计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成本会计开始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成本会计系统不仅为财务会计的存货计量提供成本信息,而且还定期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制造成本表和成本费用明细表"该阶段的成本会计,不仅在功能上得到增强,而且在计量手段上也得到了改进"成本计量已经由过去只重视满足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转为开始重视内部管理决策和控制的需要油只对实际成本的计量,扩展为对实际成本和未来预期成本的计量.由只建立单元成本计量模式,扩展为建立多元成本计量模式,满足多用户和多目标需要"但是,这一时期的成本计量仍然受制于会计账户体系的约束,实施创新,使成本计量系统摆脱账户体系的束缚成为该阶段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企业相继出现了作业成本会计、资本成本会计、战略成本会计、环境成本会计等新的成本会计方法,这些新成本会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显成效,并为今后构建新的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提供了实践基础"传统的成本会计主要停留在产品成本的分类,以及产品成本的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的核算方面"近年来,随着各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的步伐加快,质量、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成本会计开始出现,并有进一步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社会学和环境学等融合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成本会计的触合化的手段: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的结合

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企业的成本被限定为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为零.而新制度经济学则十分重视交易成本的作用,如何将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成本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综合起来加以考察,这对成本会计的发展来讲,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对成本会计学科本身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卜)交易成本的特性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资本等的结合"即,将企业看成是生产函数"并且,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相关原理"但是,古典经济学者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企业的运行还需要交易成本,且交易成本对产出具有重要作用"新制度经济学探讨的主要层面是企业的成因,却没有深人考察企业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内生于专业化分工的收益"从信息角度看信息的不完备或不对称决定了交易成本的存在,如何配置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实际上,企业就是一种配置信息的组织或者市场"企业就是在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条件下,经济行为人最大化效用而做出的一种反应,只不过这种反应以企业的形式出现而已"信息的不完备与不对称可以被减少或有限规避,但是,不能被消除或无限规避"对信息的配置就是对信息不完备和不对称的减少或有限规避"因此,企业配置信息减少了或有限规避了信息的不完备或不对称,但并没有消除或无限规避信息的不完备或不对称"因此,企业作为一种市场,一种组织结构,在与外界的交互中,以及在内生的变动中仍存在交易成本"可以认为,这种交易成本内生于要素的结合"换言之,企业的交易成本内生于要素的结合(即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统一于专业分工的收益,即统一于企业的产出.总之,基于经济学的成本就是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的统一"罗纳德#科斯(1937)在研究企业性质时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交易成本是指企业为销售产品(或劳务)实现其价值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广义的交易成本是指所有交易活动中所付出的代价的总和,通常以社会性交易成本的形式体现出来,有货币性的和非货币性的,其交易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团体、甚至国家"就企业而言,广义的交易成本则是指为取得资源以及实现产品或劳务价值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相关费用,包含供需双方为实现交易而进行的谈判、签约、监督合约的履行、仲裁等费用"企业成本是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的结合体"即,通过引人交易成本,科斯将企业的边界定在外部交易成本与内部管理成本相等的地方"当企业的生产达到静态均衡时,作为企业的共同成本,交易成本的边际产出率与生产成本的边际产出率相等"。

〔一)交易成本的形成与发展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里,由于生产能力有限,供给小于需求,一切便由卖方市场所决定"其生产方式往往表现为手工生产,这种情况下产品一般供不应求,无需作广告宣传,也不需要有众多社会监督机构(如工商管理部门等)来维护交易双方的权益"因此,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就是一种典型代表(陈应侠等,2005)"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产品按计划生产,国家包销,因此企业一般情况下也不存在交易成本的问题"进人市场经济之后,生产力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产品的供求关系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于是广告费、商品展销会费、包装费、营销渠道开发费、营销人员培训费、促销佣金等大幅度提高,导致企业狭义的交易费用呈几何式上涨,同时广义的企业交易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表现为:一是为防止机会主义者,就必须增加商检、公正、索赔等成本;二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原因,合同的谈判、签订、执行、监督要支付费用;三是交易次数的增加也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四是交易过程中,人们为了搜寻、加工处理、业务终止等也会付出一定的交易成本"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的材料物资和设备的采购、人才的招聘及安置、资金的筹集、技术的引进以及产品或劳务的销售等必须通过交易,因此也必然发生大量的相关交易成本。

(二)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共生性

企业产品成本是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的统一体"企业产品(或劳务)除了在生产制造或劳务提供过程中发生生产性的成本外,在销售、资源供应等生产活动中同时会伴生各种交易性的成本,这种交易活动发生的成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价值实现环节"市场经济的深人带来了人们对个性化特征的追求,生产厂家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其花费在促销等市场环节的成本,即直接或间接的交易费用大大提高,如广告费、营销渠道的开发费、价格折扣与折让、销售人员培训费等"同时,为了占领市场,企业必须加大技术投入,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工艺流程,在产品样式、包装等方面投人更多的资金等"与此同时,企业的生产性成本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二是发生在资源供应环节"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无论从何种途径取得都必须采用某种交易方式,相应地需要发生各种交易性的成本"具体而言:(l)人力资源取得的交易成本"它是指企业在招募和录取员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和安置成本等o(2)财力资源取得的交易成本"财力即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实力,企业获得的资金渠道不同,资金成本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大的方面讲,企业的资金不外乎来自债务资金与股权资金;具体而言,其资金来源及成本包括:¹债务资金的取得与成本构成"企业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除了需要支付固定的利息外,还需要支付手续费用等交易成本;企业发行债券募集资金,除了支付各期应付的利息外,还需要支付发行费用等相关的交易成本"º股权资金的取得及成本构成"企业发行股票除了需要支付筹资费用外,优先股需要设置预先确定的还本期,其股息(或红利)也是以税后净利支付的,不会减少企业应上缴的所得税,但付息或支付红利的数额可随企业盈利状况和企业股东大会决议而定"企业通过吸引投资或参股形式取得的资金,应支付的股利、分红或增减股权应视企业盈亏情况而定"此外,企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其交易成本则由具体的文本加协议规定等来决定其成本的高低"(3)物力资源取得的交易成本"它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物资以及设备等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企业材料物资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物资流通费、信息流通费和物流管理费等;设备交易成本主要包括设备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运杂费、包装费、仓储费、保险费等"此外,还有其他物资取得的交易成本,如企业通过市场交易取得的专利技术、特许经营权、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资源"这些资源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与搜寻费用、谈判过程中发生的招待费、工资及合同中所规定的超额利润分成等"特别是在交易中因接受不利条件而签订的一些特殊条款让利而造成的损失等"。

三、成本会计触合化的目标:实现持续创新

传统企业努力从内部降低成本,方法具有单一性,不能重复使用,成本降低的空间是有限的,内部成本的消减具有不可持续性和短期性"因此,未来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将企业融人社会,从经营社会的视角经营企业,对此需要重构企业,通过调整成本结构,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持续创新"。

(一)转变成本会计观念.实现成本会计

从经营成本向成本经营的方向转变近年来,随着成本管理工具的不断创新,诸如精益成本会计等方法的推广与应用,企业成本会计理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降低成本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更多地应该从外部来降低成本"外部成本降低的方法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它不仅可以重复使用,且其成本降低的空间巨大,具有可持续性和动态有效性"成本会计从经营成本向成本经营转变,必须将企业有限的资源与外部无限的资源进行对接,即通过外包、契约关系整合等的管理工具,将原来不属于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已所用"譬如,围绕价值链分析,将那些成本高、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外包给社会的企业来经营,而自己着重抓技术、品牌和标准等高附加值环节的生产与经营,从全国范围内整合资源,这样不仅可以缩短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通过与外部科研院所的合作不仅可以降低研发成本,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而利用外部资源整合内部环节,反过来降低企业的内部成本"过去,整个社会生产能力短缺,企业要想进行生产,就要自建生产能力,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企业固定成本,有多大能力进行多大规模生产"现在外部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地选择外部的生产能力,把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而且要多大规模有多大规模,只要整合能力足够强大"可变成本的资源配置效率要高于固定成本的资产专用性,而可变成本的资产专用性低于固定成本的资产专用性"把企业内部的固定成本变为企业外部的可变成本,把自己的固定成本变成别人的固定成本"用别人的可变成本替代自己的可变成本,置换出自己的可变成本并集中于核心业务的经营上"这样一来,没有有形资产也能够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而拥有有形资产的企业可以用同样资源实现比原来更大的发展(李海舰等,2008)"传统的成本会计知识告诉我们,企业的生产是通过可变成本的投人来逐渐抵消固定成本的,这样即使企业可能没有利润,但只要产品价格高于可变成本就可以进行生产,目的就是为了抵偿企业的固定成本投资:在外部生产能力过剩的条件下,固定成本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束缚,它不仅占用资金量大,资产专用性高,环境适应性差,尤其在技术不断进步、设备生命周期明显缩短的现状下,企业固定成本的投资成了企业成长的障碍"必须转变成本会计理念,将企业内部的固定成本转化为企业外部的可变成本"具体做法是,借助于契约关系和市场关系,充分利用社会的外部资源,通过获取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的形式,充分利用社会的价值网络,在整合和集成各种功能和资源的前提下,确保自己所选的功能和资源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及时灵活地调整功能与资源,使生产的各种要素实现动态的配置与优化"此外,企业还可以灵活地利用外部的技术创新资源,借助于全社会技术发展的动态来把握趋势,确保最先进的技术归自己所用"。

(二)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企业成本结构

从企业成本结构动因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交易成本,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需要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经济关系,加快制度建设,推动成本会计的创新"宏观方面:一是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制度,包括工商、司法等部门规范与协调交易双方行为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信用制度"在这一信用制度的引导下,企业之间可以使商品流通方便、快捷,从而节省流通费用"尽管社会交易费用可能会增加,但企业交易成本却会因此而下降"二是提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及其工具"政府应对一些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资金投人,确保畅通与有效,并通过经济杠杆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并完善相关工具"三是构建相关的制度体系"政府应制定与市场竞争机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人才自由流动机制、价格机制、利率机制等使企业产品(或劳务)销售、资源的获取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使企业交易稳定,避免因交易环境等因素造成各种损失"微观方面:一是建立企业价值网络"从分工角度看,企业之间应当重新安排网络成员企业的契约制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更深层次上抑制各方之间的交易摩擦,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从资产专用性特征看,企业之间的网络化稳固了交易各方的经济关系,资产的专用性越强,交易双方签约关系保持长期合作的意义越大,企业间的合作意愿就会越积极"从交易的不确定性看,建立价值网络可以充分利用组织的稳定性抵消外部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二是遵守社会信用制度"信用反映着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其实质是交易双方对交易规则的共同认同"信用是契约的基础,契约是信用关系的表现和维系信用的手段"契约成为保障交易进行的基本信用工具,并在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适应商品交易的法律制度"对于成本会计而言,企业往来款项的交易行为是企业、尤其是制造类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信用问题"产品销售出去固然重要,而更关键的是要看款项能否及时收回"面对大量的赊销,企业的呆账与坏账就会增加"因此,加强对交易客户的信用调查,选择重合同、守信用的交易对方十分重要"交易双方格守商业信用规则,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还有助于促进企业成本结构的优化和经营活动的持续改善"三是加强供应链管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扮演的是方角色,加强供应与销售环节的管理可以起到抓两头、带中间的积极功效"供应商是制造类企业信用风险控制的源头,材料、设备、零部件供应商是制造业的重要卖主,是企业的核心客户"企业应选择信用好的供应商,同时采用各种成本管理的新工具,如比价采购、网络采购等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一些企业的实践表明,比价采购法由于其操作的公开、公正、管理程序严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往账实不符、库存亏损、物资流失的现象基本提到了有效治理"销售环节要通过加强技术性的管理来节约交易成本,如合理选择销售环节的运输方式,根据企业的销售规模合理开发销售渠道,安排经营方式等,通过整条供应链的规范与运作,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价值最优化;同时,还可以发挥供应链的媒介作用,为有意并购的各方提供帮助"若并购对象为企业的供应商或经销商,一旦并购成功,则既能保证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销售渠道畅通,又可降低企业产品价值实现环节产生的交易成本和企业资源供应环节产生的交易成本"在并购形式上如果采取兼并方式,那么在同一法律主体下的不同会计主体间的交易,不仅可以大量节约销售环节的广告费、推销费、价格折扣与折让等,还可以节省购销环节购销合同签订中的各种费用,如差旅费、谈判费、公证费、印花税等"如果企业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方企业的管理团队或专业人才,则同为一条供应链企业之间的运作,则又可节约一定的人力资源取得时的交易成本"。

(三)扩展成本会计视野.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率

成本会计范文篇7

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进步,从应用范围上讲成本会计越来越广泛。眼下成本会计界定的主张是其有七项基本内容:成本的计划、控制、预测、分析、考核、决策、核算等。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的看法,其主要原因是:还被传统计划经济观念限制的成本会计,其它方面及环节的成本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专注于生产领域的产品成本研究,最后的结果就是出现成本信息失真,导致成本丧失控制及经济决策出现错误。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强,在企业总费用中已出现生产成本比重减少的趋势,而研究设计、销售、供应等这些相关于产品的工作,使成本出现上升,其上升数额相比于生产成本有很大超出。将成本会计混合于成本管理,成本会计的目的就实现不了,成本会计的中心地位也就会被淹没,各部门的职责也处于不清楚状态。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中心,财务会计是成本会计的本质特征,这对于成本会计来讲,无论是其作为独立的学科,还是在财务会计之中包含,这点非常重要,不会改变。具体讲,提供成本信息的方式、对象以及内容等问题是成本会计所要研究的,成本会计的目标即在特定历史阶段与条件下,会计主体希望实现预期的或成本会计所努力的标准或境地,从而促进经济效益提高、成本管理加强。但是成本会计内容迷失了方向,在盲目横向拓展的误区里徘徊,使一些曾经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如成本分析、控制等,由于失真的成本信息而失去了其效用,由于过于简单的成本项目而导致控制没有了针对性,所以成本会计服务于成本管理服务的目标难以实现;同时,并非由某一个部门负责现代成本管理工作,而是由所有员工和企业各个部门共同承担,并非由会计人员负责现行成本会计赋予的成本控制、分析、预决策等职责。在成本会计中把全部有关于成本价值的事项都罗列进来,致使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其它学科有重复交叉的内容出现,有碍于学科建设。预测、决策及控制成本是管理会计涵盖的基本内容,计划、分析、考核成本是其它管理人员与财会人员共同开展的工作,把它划到财务管理学科恰当一些。成本会计的基础理论、“费用”要素、成本计算模式及计算方法对于成本会计来讲极其重要,如果不能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出现成本会计落后于时展的步伐,其应有的作用在实践中就发挥不出来。总之,在对现行成本会计加大完善及发展的过程中,陷入横向扩充的误区,没有向纵向深入发展。成本会计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是:成本会计基础理论,这是成本会计的根本;成本信息报告模式;成本计算方法及模式;构成及反映“费用”要素的方式;在成本计算中完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等方面。

二、当前成本会计的发展

(一)应用推广作业成本法

针对在新环境下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的问题,美国会计学者将作业成本法(即abc法)提了出来,眼下在西欧、美、日等国的企业,特别是在那些人工成本很低和竞争严峻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西方之所以广泛采用作业成本法,是由于在对产品的赢利能力进行衡量的方法中,作业成本法更加精确,精确衡量是作业成本法最突出的优势。

(二)不断更新技术方法与手段

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将手工记账取代,而且在内部网络覆盖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实时报告即将成为现实。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在企业中逐渐形成,甚至可获得工厂无人化的效果。企业如果实现自动化后,就会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但成本会减少,其质量还会得以迅速提高。

(三)积极拓宽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

为使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得到满足,建立了质量会计。因产品质量提高所出现的收益无法计量,所以质量成本的记录、确认、计量以及报告是质量会汁的重点,从而在质量成本领域中有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延伸。新经济时代中,企业需要更全面的、更真实、更系统的质量成本信息,这将由成本会计提供,从而满足质量全面管理的要求。

(四)持续更新成本管理思想

成本会计范文篇8

学习成本会计已近一学期,在这半年的学习中,不仅对成本会计有了比较系统和科学的认识,并且学到实用的技巧去处理相关方面的问题。本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有关成本会计的知识,对会计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接触。

通过对这些章节的学习,对会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改正了过往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对会计的态度。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企业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其次,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再则,会计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就有责任按照其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考核和评价。正是由于其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把会计学好,学透成为从事财经方面学习的人的不可逃避的任务。

会计的学习特别需要细心和专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核算过程中出点小差错就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进展和完美,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次在做资产负债表时,因为丁字型账户中有笔活动只有借方项目没有相应的贷方项目,结果在最后填写报表时没法配平,又不得不回到丁字型账户中去检查每个项目的变动和调整,而且还是检查好几次才查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事后算了一笔账,这个查漏就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但除去浪费时间不说,还影响了整个工作的进度,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划算。所以学习会计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还要考虑全面防止对一些问题的忽略。如果坚持下去,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出差错的次数,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这样才会在学习工作上表现出色,受人赏识,才能够被人信任去做重要的项目。

尽管现在对会计还只是浅尝,但是会计也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我学会如何把自己日常生活开支账户做的更好,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每个月的开支详情,还懂得该如何规划下个月的开支以使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我觉得这有利于我以后的理财,有利于我形成较好的花费习惯,也是一笔不错的收获。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把会计只是学以致用的,而不是让其束之高阁,而且会计的真谛正是用其科学系统的理论来指导社会经济的运行,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成本会计范文篇9

学习成本会计已近一学期,在这半年的学习中,不仅对成本会计有了比较系统和科学的认识,并且学到实用的技巧去处理相关方面的问题。本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有关成本会计的知识,对会计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接触。通过对这些章节的学习,对会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改正了过往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对会计的态度。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企业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其次,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再则,会计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就有责任按照其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考核和评价。正是由于其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把会计学好,学透成为从事财经方面学习的人的不可逃避的任务。

会计的学习特别需要细心和专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核算过程中出点小差错就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进展和完美,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次在做资产负债表时,因为丁字型账户中有笔活动只有借方项目没有相应的贷方项目,结果在最后填写报表时没法配平,又不得不回到丁字型账户中去检查每个项目的变动和调整,而且还是检查好几次才查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事后算了一笔账,这个查漏就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但除去浪费时间不说,还影响了整个工作的进度,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划算。所以学习会计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还要考虑全面防止对一些问题的忽略。如果坚持下去,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出差错的次数,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这样才会在学习工作上表现出色,受人赏识,才能够被人信任去做重要的项目。

尽管现在对会计还只是浅尝,但是会计也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我学会如何把自己日常生活开支账户做的更好,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每个月的开支详情,还懂得该如何规划下个月的开支以使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我觉得这有利于我以后的理财,有利于我形成较好的花费习惯,也是一笔不错的收获。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把会计只是学以致用的,而不是让其束之高阁,而且会计的真谛正是用其科学系统的理论来指导社会经济的运行,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成本会计范文篇10

1、缺乏理论研究

成本核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节,当下,我国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只是在知识的表面还没有进行深度的探究。可能我国会计的发展也会影响到这一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成本会计人员没有依据可言,只能做简单的数据统计,不能深入了解,这就不能使成本会计的职能得到发挥。

2、成本会计制度不完善

为了完善成本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制度,确保得到的信息真实、完整,就如国家新颁布的制度,也会继续征求建议,再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大多数的制度规范会相互借鉴,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因为性质和核算对象的不同,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没有完整的成本会计理论可以依据,得到数据就会不准确、不完整,成本会计的核算工作不能够正常运行。

3、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成本

会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要顺利经营下去,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拥有活力。生产过程是不断循环进行的,生产-销售-再生产-销售。以前在会计核算中,人们总是看到实实在在的实物而忽略了无形资产,而没有把他们列入收益或者费用。人们总是优先考虑物质资产,参与重复生产与设计,而往往忽略了无形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没有把它们作为价值补偿的一部分。现今随着知识的不断发展,也应该考虑进成本中。

4、新的制造环境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成本会计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制造业的发展,生产工具不断更新换代,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现在的生产机器多为自动化,由电脑控制。使企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使生产出的产品尺度更精确,保证质量。由于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成本会相应减少,企业的利润会逐渐增大。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产品用的成本低,时间少,可得到的成本信息就会不准确,在进行产品成本分配时会出现麻烦。

二、解决成本会计问题的对策

1、提高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要使全体人员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并能使企业通过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当然仅仅增强人们的意识还远远不够,还要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使成本管理工作能够系统进行。要把握整体,对成本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2、构建合理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深入理论研究

成本会计要想取得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所以要建全理论体系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更要凸显中国的特色。理论研究者不能被传统的观念束缚解放思想,探索新的研究领域,要有创新的思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到实际工作中去,了解实际工作者的想法和工作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对案例进行分析,逐渐提升理论的高度,从中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成本会计理论,使成本实践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取得发展。

3、建立新的成本会计方法体系

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能反映出成本核算的过程,由成本会计的理论出发落实到成本会计工作中,明确各部门、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的方法体系。我们设置成本会计学课程是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之后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分析,从而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资料,使其作出正确的决策。成本会计学的这一目标并不是不可实现的,这需要成本会计在提供资料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分析数据,形成比较条理的内容。

4、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

现在,大家对成本管理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一提到成本人们往往想到财务,并没有想到实际的工作。实际并不如此。为了加强我们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和了解要建立成本责任制度。企业通过建立社会责任制度,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让责任追究到人,能够提高企业的多方面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一个更大范围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每个部门的权利和义务联系起来,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时时刻刻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行赏罚分明的制度,只要能够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的成本就进行奖励。第二,不要仅看到局部的利益而忽视了整体的利益,虽然有时候成本的降低会促进某一部分经济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却是损失,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应该在考虑整体利益的时候要兼顾局部的利益,从而实现真正的发展。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每个企业都不应忽视,不要因小失大。

5、加快成本会计知识更新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会计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会计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得到完善。企业中的会计人员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来更好地指导实践。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积极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相应的增加会计人员培训费用及时间,使会计人员能够接受系统专业的教育,同时企业还要设立考核制度,对于考核不及格的人员进行再培训,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学习,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为企业带来效益。

6、大范围推广会计电算化应用

目前,成本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的掌握程度还不够,企业要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熟练运用电算化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国家也要增加相应的等级考核制度,培养大批的电算化人才。同时对于在校的会计专业大学生也要加强相应的课程建设,并鼓励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增加他们的社会和工作经验,为其以后踏入社会进行工作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