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影响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6 09:20:28

成本影响

成本影响范文篇1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贸易;成本结构

在网络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电子商务应用的日益普及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企业而言,将电子商务应用到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中也是一种投资,是投资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投资分析,即成本效益预测分析,从而辅助企业决策者明确网络应用在企业国际贸易应用中的具体目标和作用,制定出有效的网络应用战略,为企业成功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保障,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

一、网络经济理论基础

(一)网络经济内涵网络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

(二)网络经济特点

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

3。网络经济是中间层次作用减弱的“直接”经济。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因“产销见面”而使中间层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4。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并存、相促进的。

5。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动的信息来进行。

二、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状况及优势分析

(一)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网络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2007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475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39。1%。2011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目前中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移动增值、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这三大传统网络行业的稳定增长,以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的迅速崛起对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的贡献在日益增加。

1。网游、广告是营收主力。2003年~2008年中国网络经济细分行业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08年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依然是网络经济营收的主要来源,两者占比为70。5%。其中网络游戏增长稳定,市场份额为37。8%,与2007年相比基本持平;受奥运因素的显著拉动,2008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180亿元,市场份额增至32。7%。而b2b电子商务、旅行预订、网络招聘分别在奥运、金融影响下市场份额都有所下降。未来网络游戏市场规模有望超过移动增值移动增值的市场份额基本呈逐季下降趋势,这说明移动增值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传统领域,其增长性已趋于平稳,与其他新兴领域相比增幅较小。而网络游戏市场份额则由2006年的17。9%上升至2007年的29。8%,增长速度异常明显,与目前居网络经济市场首位的移动增值的差距在逐步缩小,2007年第一季度两者仅相差1。6%。网络游戏很有可能在以后超过移动增值,成为中国网络经济新的最大行业。

2。中小网络企业对网络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网络经济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大型网络经济企业的市场份额则在逐渐缩小,这种趋势说明网络经济中小企业对中国网络经济的影响在进一步加深,中国网络经济市场正朝着行业多元化、垂直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网络经济企业参与到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的竞争当中。艾瑞分析认为,随着中国诸多网络经济新兴行业的诞生及其盈利模式的成功探索和转型,中小网络企业将持续为网络经济市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未来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这种有效竞争必将促进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加快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的规范和成熟。

3。奥运、金融危机合力影响,细分行业增势差异显著。2003年~2008年互联网经济细分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数据显示,2008年网络购物和网络广告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成为拉动互联网经济增长的主动力;b2b电子商务、旅行预订、网络招聘等行业受经济危机负面影响较大,在增速大幅低于2007年的同时,也低于互联网整体增长。各细分行业增长态势详细情况如下:网络广告成最大动力:品牌网络广告和搜索引擎市场在奥运拉动下增长率都达到70%左右,成为拉动2008年互联网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搜索引擎市场年度增速较2007年的翻番增长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奥运期间广告主更加注重企业影响力提升,广告投放倾向于品牌广告。

网络游戏增势稳定:道具收费比例上升以及玩家消费更加理性,网络游戏市场增长52。2%,与2007年的77。3%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但基于庞大的用户规模及较高的arpu值,增速依然高于互联网经济整体。

b2b电子商务受较大影响: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欧美等海外市场需求紧缩,对出口贸易依赖度较高的b2b电子商务受负面影响较大,增速被拉低至46。4%。

旅行预订大幅走低:由于地震对南方旅游区的影响,奥运期间处于安全考虑对客流的压制,以及民众对未来个人收入前景信心不足,个人出行意愿持续低迷,导致旅行预订市场增速大幅降低至22。9%。

网络招聘增幅垫底:经济危机下投融资紧缩、消费市场低迷导致大批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纷纷采取裁员的方式降低成本,影响网络招聘市场增速仅为13。4%。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从外贸领域扩散至房产、汽车等实体经济。但未来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具活力的新经济体,同时基于中国政府在拉动内需、扩大政府性投资、促进外贸出口等方面持续推出的一系列措施,2009年中国经济依然将保持8%左右。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互联网经济市场整体增速将有所降低,但各个行业发展情况仍然体现较大差异。

(二)网络经济的优势分析以高科技为后盾的网络经济的确能够改变世界,但它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变世界,它对世界的改变刚刚开始,网络经济的真正力量还在后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网络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这是因为:1。信息网络的使用能够降低成本、促进竞争,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接近于完全竞争的状态。经济学理论认为,竞争之所以不完全,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不对称。而网络使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之一便是消除时空差距,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信息的完全性与传播的快捷性,使理性预期大大增强,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自由化。对交易双方而言,网上信息基本上是完全的,因此网络使以完全信息为前提的假设得以实现,从而使市场配置机制更有效率,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市场失灵。

2。网络经济使边际成本由递增变为递减,边际收益由递减变为递增。传统经济学的基础是边际成本递增法则,这是工业社会高成本社会化的反映,其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的扩大而增加。因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都具有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与之不同的是,网络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则是边际成本递减法则,它是信息社会成本社会化的反映。网络成本主要由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和信息的收集、处理制作成本三者构成。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与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个的边际成本为零,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信息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下降趋势。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3。传统产业对网络业的依赖性增强。信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传统产业扩张,从而使两者之间界限模糊,出现了新旧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对网络业而言,它不仅是计算机硬软件、电信、互联网的简单组合,而且通过国际资本迅速渗透到零售、媒体传播、医药等传统产业,并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技术含义。对于制造业、销售业、银行业等传统产业,网络一端连着消费者,另一端连着企业与经销商,使他们得以扩大销售范围、压缩成本、缩短流通时间。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已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对传统产业来说,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

4。网络经济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知识、信息同样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知识已成为所有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要素,……知识正在成为一切有形资源的最终替代。”正是知识与信息的特性使网络经济具有了可持续性。信息与知识具有可分享性,特别是在录制、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其再生能力很强,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正如托夫勒所言:“土地、劳动、原材料,或许还有资本,可以看作是有限资源,而知识实际上是不可穷尽的。”网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工业生产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成本结构影响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交易成本影响1。贸易单据传递减少。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需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形成、修改、传递纸面文件。据统计资料表明,一笔国际贸易业务中至少有46种不同的单证,连同正副本共有360份以上,每年国际贸易产生的纸面文件要以“亿”计。

电子商务使用电子单证代替传统的纸面单证,减少了单证的重复录入,简化了业务流程,使贸易双方的交易更为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单证工作由edi处理,原本从事这些工作的员工人数也相应减少,从而节省了人员费用。据统计,用edi处理单证的费用使文件传递速度提高了81%,使文件处理成本降低了38%,是使用书面形式费用的1/10。

2。贸易中介减少。传统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手续繁杂,需要多方协同配合。网络时代,通过简化国际贸易事务中的繁文缛节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管理费用。据估计,2008年全球国际贸易的管理费用人约为155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值的7%左右。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国际交易涉及1000多个文件和170个不同的组织,要处理交易相关机构的单据约700份~850份,业务流程长达数月,而通过有效的数据编程可获得的费用节省能够高达200亿美元。另外,在公司间共享的所有信息中,70%是从采购订单中获得的,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发掘定单附加的信息潜力,简化数据处理程序,缩短国际贸易的文件处理周期,降低企业的库存水平,消除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人工干预,从而降低成本。

3。贸易库存周转费用下降。网络贸易的实施,对于卖方,其可通过互联网络把其公司总部、商、以及分布在其它国家的子公司、分公司联系在一起,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很容易沟通,决策者可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及库存情况,及时地对各地市场情况做出反应,并据此安排保持合理的库存,即时生产,即时销售,从而避免大量的库存积压,降低其存货费用,并有可能用快速既定的运输方式按顾客要求提前提供交货服务,这种方法所需的费用仅仅是网络管理员的工资和极为便宜的上网费用,人员的出差费和仓库的租赁费用都不再需要了,从而获得成本优势。例如美国通用电器使用网络化国际贸易后,公司平均供货时间由原来的30天降到6天。ibm公司通过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公司存货周转率上升了50%,销售额增加了20%,节省了经营费用5000万美元。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采购成本影响传统的原材料采购是一个程序繁锁的过程。而利用inter-net,企业可以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将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制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进行集中采购,从而减少了管理成本,节约了差旅费,也堵塞了采购过程中的一些漏洞。有资料表明,全球采用edi在增值网络上进行的产品和劳务交易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使用edi通常可以为企业节省5%~10%的采购成本。如果说大公司可以通过增值网络降低采购成本,那么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同样提供了降低采购成本、获取新交易的机会。例如,中国石化利用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采购成交1。97万笔、成交额209亿元,节约采购资金约5亿多元;据通用电气公司的报告称:它们利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可以节约采购费用30%,其中人工成本降低20%,材料成本降低10%;2008年头10个月,中石油网上交易额为150亿元,其中电子采购92亿元,电子销售58亿元。平均节约采购成本5%,“西气东输”工程中,一笔6亿多元网上采购仅7小时就完成,节约资金1。2亿元,石油专用管材电子采购一项,中油股份每年就可以节省2亿元。

(三)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新增转换成本分析1。技术成本第一,软件成本。例如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时需要运用一些专业的翻译软件来处理外文商务信函,还需要运用专门的会计软件来管理财务报表等。软件成本的高低由两个因素来决定:一是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如果用户采用的是一台微机构成的系统,那么初始的软件翻译成本可能低于500美元。如果用户采用的是主机翻译系统,那么无论是自己开发的还是外购的,初始成本都在20000美元以上。为保证软件能够按照最新版本的标准进行工作,还必须对软件进行日常维护工作。这种维护成本视所采用的电子商务系统而定,一般在单机条件下每年成本不超过200美元,在主机操作条件下,每年成本可高达2000美元。

第二,学习成本。员工培训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负责实施电子商务的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绝大部分培训费用属于电子商务先期的成本开支,即在使用电子商务之前产生的,如对员工进行商务软件操作培训所支付的费用;另有一小部分成本是在电子商务运行后产生的,主要是为了让已在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员工能够及时跟上技术和标准方面的发展变化而支付的员工继续教育费用。

第三,维护成本。外贸企业在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时,需要聘请电子商务专家顾问来解决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积极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良好的电子商务实施战略,做出正确的商务决策。同时,由于网络交易的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因此,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还需要聘请专门的法律顾问及时获得相关的法律咨询,有效避免交易中的违规行为发生。

2。风险成本。当买卖双方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其交易信息存在着被窃取的危险,攻击者可以通过篡改交易协议变更交易金额,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随着网络开放度的加强,交易双方还面临着交易抵赖的风险。一方面,买方可能对发出的交易指令予以否认;另一方面,卖方也可能对接收到的买方支付费用予以否认,这使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都得不到保障。

为了避免这些意外发生,企业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安全机制和信用管理体系,保证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同时还要使用相应的安全交易协议(如set、ssl等)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预防交易抵赖现象。

3。时间价值成本。由于采用电子商务使资金周转时间减少将会产生另一种成本。买方对供货方的提前支付就会产生这类成本。这是一个可变成本,它是以下几个变量的函数:贸易支付中采用电子支付的比重、所损失的现金流量,以及货币成本。

四、总结网络贸易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方向,这是由国际贸易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标准化和信息中介类的工作适合用网络贸易来做,因其能够有效地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误差、节省交易费用。国际贸易的标准化运营特点和中介性质使其适合向网络贸易方向发展。

成本影响范文篇2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现行的融资体制中仍具有不可拆解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事实上锁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责任,同时也决定了改革过程中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这种融资体制对于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外生”的而很难与之相兼容。

体制的排斥性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另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宁愿将钱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也不愿意贷给有效率的民营企业。目前,由于商业银行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规避风险上,因此,它们对那些预期的高回报、高风险的项目已经失去兴趣。央行要求各大专业银行推行个人贷款负责制后,更没有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了。(三)信用担保机构

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在建立中,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全社会有信用危机感。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呆坏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从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己经很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等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完善。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企业和银行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但是,目前信用担保机构在数量上的匾乏、运作方式上的不规范不仅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贷歧视

尽管许多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经营绩效较好、产权结构较为完善、资本结构因依托于内源融资机制也较为完备的优势,它们却很难与商业银行建立普遍的金融联系。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所有制歧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仅占总数的

24%左右,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其主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不兼容”问题,影响银行授信。国有银行不愿也没有必要因为给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即便是民生银行这样的纯粹的民营银行,主要客户也是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和大项目。二是客户评价标准歧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是针对较大型企业制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而大企业的各项信用指标是中小企业无法相比的,该评定办法过于强调企业资产规模,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客观上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信用标准歧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

(五)企业自身

现实中,中小企业违约行为已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随着银行信贷业务趋于谨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信用度低、风险度高的中小企业。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没有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中有22.5%是由于自身信用不佳造成的,这就是常说的“道德风险”。

总结

要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三方面的协调合作。

成本影响范文篇3

1加强园林景观项目投资估算管理

长期以来,园林工程造价管理放松了项目前期的投资估算管理。结果造成层层超标,投资出现缺口,今后应对不同的投资主体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加强投资估算,确保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

2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加强本土经济观念

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时常不重视当地苗木的供应情况,一味追求外地高档植物的栽植效果,导致大量的物资浪费,把技术和经济统一起来,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本地的苗木,会节约园林工程造价。设计人员要深入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设计方案,改变目前设计过程中存在不算经济帐的情况。

3初步设计阶段要重视方案选择

要把竞争机制引入园林工程设计部门,实行园林设计招标,促进设计人员增强竞争意识,鼓励设计人员解放思想,开拓新路,激发创作灵感,使功能好、造价低、效益高、技术经济合理的园林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4在园林景观施工图阶段直至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园林设

计变更的管理工作在园林景观施工图设计阶段直至栽植施工过程中局部修改、变更,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要尽量提前实现。因为变更发生得发生越早,损失就越小,反之,损失就越大。如果在园林设计阶段变更,只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果在采购苗木阶段变更,则不仅要修改图纸,乔、灌木还要重新采购;若在施工中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栽植或铺装的部分还需移植或拆除,势必造成更大变更损失。为此,要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对影响园林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先算帐后变更,使园林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5严格办理栽植施工中变更签证

5.1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严格按投资计划执行,严禁擅自提高园林建设项目标准,严禁计划外开工项目有些对原设计影响很小的修改项目,只经甲、乙双方确认就可执行,对某些有可能引起造价较大的变更,如设计不适合使用要求,平面景观布局、各小品建筑结构、铺装标准和植物配置风格及档次有大的变动,需要召开建设方、承建方和设计方三家参加的联席会议,从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论证商定,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文字纪要备案。

5.2严格园林景观设计变更签证审批程序一般性变更由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起草,交施工负责人及工程指挥部领导审批,大项变更,应先做概算,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同时要注重变更的合理性,对于某些不合理或保守设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

5.3加强对园林景观设计变更工程量及内容的审核监督对于变更中的内容及苗木栽植面积增减,乔、灌木规格,由施工、绿化预算人员进行现场抽项实测实量,以保证变更内容的准确性。制定统一的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要求变更单编号连贯一致,提高变更单的内容质量,同时变更要准确及时。

6竣工结算时严格设计变更单的审查

6.1审查园林设计变更内容是否符合规定审查园林景观设计变更内容与原工程标底预算是否重复列项,即园林景观设计变更增加的经费是否已包含在合同造价中。

6.2审查手续是否符合规定凡设计变更都应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签章,比较重要的设计变更还应有设计单位有关人员的签字,方能生效,手续不全者不予计算。

6.3审查内容是否清楚设计变更都应资料齐全,内容表达清楚,有具体的变更部位、原因、内容、数量,以及特殊情况的技术处理意见等。设计变更应满足做增减预算的要求。如有的变更内容不清楚或过于简单,应核实具体内容情况,补充设计变更签证。

6.4审查签证是否准确有无把不属签证范畴的内容列入签证参与决算的情况,诸如像施工单位自身原因返工的项目,施工现场1临时设施项目,及施工单位现场用工等。

7抓好园林景观项目实施及竣工结算中审计制度的落实

目前在各园林施工企业经济独立核算的情况下,施工单位都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因此,要把好开标前编标,评标、开标、定标、合同审计,及结算审计关。开标、评标、定标、合同审计,主要是审查其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及可操作性,而竣工结算审计是最后一道关i:1,主要目的是促进建设单位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等,使工程建设投资达到最佳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人员须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从严把关;工作中应坚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变更内容的具体做法,熟悉园林景观工程变更增减工程量情况,为结算审计打下基础,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审减率直接和岗位责任、评功评奖等挂钩,只有坚持严格的办法和程序,才能保证决算的真实性、严肃性。严格坚持项目全程审计制度,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7.1在审查园林工程结算中最重要一点必须复核园林施工单位栽植的乔木是否为设计时要求的规格及高度,灌木栽植面积的植距是否为设计时要求的植距。如设计无单方面积株数要求,结算时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株数进行计算。

成本影响范文篇4

关键词:税收遵从成本影响因素

早在1934年,美国学者海格对美国联邦和州税收的税收遵从成本进行了研究,但是没有明确地对税收遵从成本进行定义。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外才开始重视税收遵从成本的问题研究。其中,尤以英国、美国为代表,在此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与国外相比,我国对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则显得比较落后,我国是在近二三十年才开始关注和研究税收遵从成本的。在我国,税收成本通常被分为三类,即经济成本、征收成本(也称管理成本)以及税收遵从成本。长期以来,有关前两类成本的研究细致入微,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有关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显得比较滞后。但是国内外已有研究对于加深税收遵从成本相关方面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税收遵从成本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一)税收遵从成本的组成因素

雷根强等(2002)指出,税收遵从成本是指纳税人(自然人和法人)为遵从既定税法和税务机关要求,在办理纳税事宜时发生的除税款和税收的经济扭曲成本(如工作与闲暇选择的扭曲、消费或生产选择的扭曲)以外的费用支出。税收遵从成本的测算和计量相对比较困难,这是因为税收遵从成本的构成比较复杂。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税收遵从成本主要由以下几类成本组成:货币成本、时间成本、非劳务成本、心理成本以及税收筹划成本、贿赂成本、诉讼成本等(雷根强,2002;薛菁,2010;王琨,2006)。但是主流研究认为税收遵从成本主要由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心理成本以及非劳务成本组成。

一是货币成本。货币成本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向税务顾问进行咨询所支付的咨询费用或者交由税务等中介机构办理纳税事宜所支付的中介费用及拜访税务机关所花费的交通费用等。这是由纳税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发达国家由于税制复杂,纳税人如果不聘请专业的律师或者会计师,他们自己很难正确填写纳税申报表。因此必然产生货币成本,这部分成本一般可以通过调查计算测量。

通常货币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所安排的办税人员经费。这部分开支是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必不可少的开支,这部分费用一般反映在企业的管理费用当中,不能够剥离开来。在一般的大型企业中都有专门的办税人员,在中小型企业中则多由企业的财务人员兼任。

办税设备经费。办税设备如同办税人员经费一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地税部门的税控收款机,国税部门的防伪税控机及ic卡、发票认证软件、扫描仪,办税用计算机等。这项费用属一次性投入,其费用可以在一定年度内分摊。当然存在更新换代的情况,这又需要企业投入一笔经费。

税务费用。纳税人雇请税务机构或人员代为办理涉税事宜的费用。税务费用的发生是与纳税人委托行为的发生相联系的。服务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要也催生了纳税服务的产生,不仅方便了纳税人员,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它还有一些费用视情况而定,如有些纳税人在与征税机关发生纠纷时,需要聘请律师,就会发生行政诉讼以及费用;纳税人未按照税法规定限期缴纳税款需要缴纳的罚款以及税收滞纳金。

二是时间成本。时间成本是指纳税人搜集、保存必要的资料和收据,填写纳税申报表所耗费的时间价值。时间成本又分为个人纳税人的时间成本以及公司纳税人的时间成本。个人纳税人的时间成本,表现为个人纳税人和无偿援助者在办理纳税事宜中所花费的时间数量和单位时间价值的乘积。公司纳税人的时间成本,表现为公司雇员办理纳税事宜耗费的时间数量和单位时间价值的乘积。

三是心理成本。心理成本是指纳税人认为自己纳税并没有得到相应报酬而产生不满情绪或者担心误解税收规定可能会遭受处罚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心理成本的测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心理成本却又是比较重要的。

税收征管由以前的源泉扣缴向纳税申报有了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心理成本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它与税制的公平性、税负的适度性和税收政策的普及性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税制的公平与纳税人的心理平衡是正相关的关系,即税制越公平,纳税人的心理便越容易平衡;纳税人在承受税收负担的能力之内,其心理压力便越低;而税收政策普及得程度越高,纳税人对税收的恐惧感便越少。

四是非劳务成本。非劳务成本主要是指纳税活动发生的如计算机、复印机、电话、传真、信笺、邮票等通讯设备和办公用品的成本以及专门拜访税务机关所花费的交通费用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非劳务成本是目前税收遵从成本研究中的难点,也是经常被忽视的部分。

(二)税收遵从成本的影响因素

税收遵从成本是在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中由纳税人承担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约束,特别是遵从成本中包含了“心理成本”这种难以计量和测算的成本以及“非劳务成本”这种难以定义的成本。与遵从成本相互联系的因素比较多,一方面遵从成本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遵从成本也会影响如政府税收收入等因素。考虑我国纳税实际情况,目前对税收遵从成本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税收体系的成熟程度、税收环境安全程度、税收立法稳定程度、税制简化程度、征管部门专业化程度、个人纳税意识程度、中介组织完善程度,当然还包括诸如税率的高低、税种的不同以及税收腐败程度等。其中有些因素与税收遵从成本负相关,有些则刚好相反。近年来,我国纳税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让广大纳税人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处。从税收遵从成本的角度看,企业认为税收信息服务可以为其节约搜集查找资料所需的时间成本和非劳务成本;征管部门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广大纳税人节省了不少时间成本;针对不同税种的不同税率让企业最优化生产,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薛菁(2010)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基础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企业税收遵从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薛菁采用的指标包括税法的稳定性,税法的明确性,税制的复杂性,税率的高低,主体税种的不同,税收政策的公平性,税务机构的设置(国税、地税合一还是分设),税收征管效率,税务人员的职业素质,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措施的完善,对偷、逃税的稽查、惩罚力度,税收腐败程度,税务机构完善程度(独立性、专业性、守法性),企业办税员或财会人员对税法和纳税事务的熟悉情况,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履行纳税义务情况等,同时笔者将所有指标分成税收征管情况、税制特征、企业的纳税素质、税收环境、税法特征和税收要素的规定等六个因子,运用所搜集的数据逐步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当然,笔者只选取了125家的基本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具有代表性的,没有说服力,但是就选取的样本情况,笔者得出一些结论,认为税务机关的征管效率、税率的高低、税收制度的复杂程度以及税制是否公平等依然是影响税收遵从成本的主要因素。

这一结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合我国近年来的税收改革,目前影响我国税收遵从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税收管理体制和税收税务机构设置的变化。1994年,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有了较大变化,主要是组建了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套税务机构。虽然这样的改革对于确保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以及调动积极性有重大意义,但是对于广大纳税人来说,则是严重的负担。纳税人需要在两级机构登记注册纳税,这样加大了纳税人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这与前面所讲的应该着手努力降低成本是相违背的。

科技发展带来的税收征收手段的现代化。不可否认,科技发展带来的税收征管手段的现代化在长远意义上来说是具有极大意义的,但是从短期来看,由于公众并未熟悉现代化的征管手段,不仅需要时间成本,同时还需要适应成本;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政,各地自主设计一些软件,当旧软件不适用时,开发新软件又带来巨大的成本,这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法制不健全。我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统一、完整的税收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我国现行的两部法律,其它税法条律由于缺乏规范性以及存在随意修改的现象,造成了法律效力的缺失。然而这导致了广泛存在的自由裁量权,相应产生了执法的随意性。执法随意性导致公众对于税收征管的抵触情绪,这无疑是加大心理成本的主要因素。

税收服务发展滞后。税收服务应该包括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和税收机关的专业服务。而目前我国税收服务,尤其是税收专业服务例如税收信息服务、税收环境服务、纳税技能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到位的现象,在服务中质量不高、不规范、不专业。另外,有些税收部门为了提高业绩,违反法律法规提供一些有偿服务,这都严重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当然,由于我国税务出现时间不长,行为还存在较多不规范的现象。种种问题都加重了我国的税收遵从成本。

我国税收遵从成本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国税收遵从成本的时间成本较高。首先,纳税人申报纳税,申报表多,填报纳税表时间长;其次,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还不够先进,不能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采用电子化申报,还需要纳税人到纳税申报机关或银行缴纳税款;最后,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够强烈,又不主动去熟悉了解相关政策。这些都导致时间成本提高。

二是货币成本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带动我国税法法律法规的完善,加之竞争驱使的企业规模化发展,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向税务顾问进行咨询或交由税务等中介机构办理纳税事宜的现象将不断增多,这必将导致货币成本不断提高。

三是税收遵从成本的心理成本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伴随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体系将变得更加复杂,纳税人了解税法将越来越困难,同时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现代人产生的各种焦虑以及不满情绪愈发严重,心理成本必然增加。

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建议

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构建简单高效的税收体制,减少纳税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我国税制建设的发展方向是要构造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少减免的税制结构。简明的税制可以清晰界定税收义务,减少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减少纳税人在征税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劳务成本以及各种费用,进而降低税收遵从成本。

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税务机关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定期提供纳税咨询服务;规范纳税程序,加强税务服务人员再教育,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研究更加简单明了的税收表格以及高效快捷的电子化纳税申报系统,方便广大纳税人。

加强立法。正如前面提到的,我国有关税收的法律不多,一方面应该加强立法,另一方面应该改善现有法律法规。这一点可以效仿欧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将税收遵从成本最小化写入法律。

加强普法意识教育和宣传。首先,政府应该改进税法的宣传。相关研究表明,对税法知识的了解和税收遵从程度高度相关。政府不仅要在一年一度的“税收宣传月”中做好本职工作,还应该将税法宣传和教育工作常规化。政府的各项工作应该落到实处,将宣传工作做到全年税收工作的始终。知法方能守法,只有了解税法,才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事,最大限度地降低纳税人学习、了解税法的成本。其次,宣传工作应结合纳税人自身知识和能力,应尽量简化相关程序,免费提供通俗易懂的税收手册。这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有利于纳税人合理安排时间,给纳税人带来了诸多方便。

参考文献:

1.雷根强,沈峰.简论税收遵从成本[j].税务研究,2002(7)

成本影响范文篇5

关键词:税收遵从成本影响因素

早在1934年,美国学者海格对美国联邦和州税收的税收遵从成本进行了研究,但是没有明确地对税收遵从成本进行定义。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外才开始重视税收遵从成本的问题研究。其中,尤以英国、美国为代表,在此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与国外相比,我国对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则显得比较落后,我国是在近二三十年才开始关注和研究税收遵从成本的。在我国,税收成本通常被分为三类,即经济成本、征收成本(也称管理成本)以及税收遵从成本。长期以来,有关前两类成本的研究细致入微,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有关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显得比较滞后。但是国内外已有研究对于加深税收遵从成本相关方面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税收遵从成本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一)税收遵从成本的组成因素

雷根强等(2002)指出,税收遵从成本是指纳税人(自然人和法人)为遵从既定税法和税务机关要求,在办理纳税事宜时发生的除税款和税收的经济扭曲成本(如工作与闲暇选择的扭曲、消费或生产选择的扭曲)以外的费用支出。税收遵从成本的测算和计量相对比较困难,这是因为税收遵从成本的构成比较复杂。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税收遵从成本主要由以下几类成本组成:货币成本、时间成本、非劳务成本、心理成本以及税收筹划成本、贿赂成本、诉讼成本等(雷根强,2002;薛菁,2010;王琨,2006)。但是主流研究认为税收遵从成本主要由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心理成本以及非劳务成本组成。

一是货币成本。货币成本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向税务顾问进行咨询所支付的咨询费用或者交由税务等中介机构办理纳税事宜所支付的中介费用及拜访税务机关所花费的交通费用等。这是由纳税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发达国家由于税制复杂,纳税人如果不聘请专业的律师或者会计师,他们自己很难正确填写纳税申报表。因此必然产生货币成本,这部分成本一般可以通过调查计算测量。

通常货币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所安排的办税人员经费。这部分开支是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必不可少的开支,这部分费用一般反映在企业的管理费用当中,不能够剥离开来。在一般的大型企业中都有专门的办税人员,在中小型企业中则多由企业的财务人员兼任。

办税设备经费。办税设备如同办税人员经费一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地税部门的税控收款机,国税部门的防伪税控机及ic卡、发票认证软件、扫描仪,办税用计算机等。这项费用属一次性投入,其费用可以在一定年度内分摊。当然存在更新换代的情况,这又需要企业投入一笔经费。

税务费用。纳税人雇请税务机构或人员代为办理涉税事宜的费用。税务费用的发生是与纳税人委托行为的发生相联系的。服务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要也催生了纳税服务的产生,不仅方便了纳税人员,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它还有一些费用视情况而定,如有些纳税人在与征税机关发生纠纷时,需要聘请律师,就会发生行政诉讼以及费用;纳税人未按照税法规定限期缴纳税款需要缴纳的罚款以及税收滞纳金。

二是时间成本。时间成本是指纳税人搜集、保存必要的资料和收据,填写纳税申报表所耗费的时间价值。时间成本又分为个人纳税人的时间成本以及公司纳税人的时间成本。个人纳税人的时间成本,表现为个人纳税人和无偿援助者在办理纳税事宜中所花费的时间数量和单位时间价值的乘积。公司纳税人的时间成本,表现为公司雇员办理纳税事宜耗费的时间数量和单位时间价值的乘积。

三是心理成本。心理成本是指纳税人认为自己纳税并没有得到相应报酬而产生不满情绪或者担心误解税收规定可能会遭受处罚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心理成本的测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心理成本却又是比较重要的。

税收征管由以前的源泉扣缴向纳税申报有了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心理成本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它与税制的公平性、税负的适度性和税收政策的普及性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税制的公平与纳税人的心理平衡是正相关的关系,即税制越公平,纳税人的心理便越容易平衡;纳税人在承受税收负担的能力之内,其心理压力便越低;而税收政策普及得程度越高,纳税人对税收的恐惧感便越少。

四是非劳务成本。非劳务成本主要是指纳税活动发生的如计算机、复印机、电话、传真、信笺、邮票等通讯设备和办公用品的成本以及专门拜访税务机关所花费的交通费用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非劳务成本是目前税收遵从成本研究中的难点,也是经常被忽视的部分。

(二)税收遵从成本的影响因素

税收遵从成本是在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中由纳税人承担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约束,特别是遵从成本中包含了“心理成本”这种难以计量和测算的成本以及“非劳务成本”这种难以定义的成本。与遵从成本相互联系的因素比较多,一方面遵从成本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遵从成本也会影响如政府税收收入等因素。考虑我国纳税实际情况,目前对税收遵从成本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税收体系的成熟程度、税收环境安全程度、税收立法稳定程度、税制简化程度、征管部门专业化程度、个人纳税意识程度、中介组织完善程度,当然还包括诸如税率的高低、税种的不同以及税收腐败程度等。其中有些因素与税收遵从成本负相关,有些则刚好相反。近年来,我国纳税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让广大纳税人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处。从税收遵从成本的角度看,企业认为税收信息服务可以为其节约搜集查找资料所需的时间成本和非劳务成本;征管部门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广大纳税人节省了不少时间成本;针对不同税种的不同税率让企业最优化生产,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薛菁(2010)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基础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企业税收遵从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薛菁采用的指标包括税法的稳定性,税法的明确性,税制的复杂性,税率的高低,主体税种的不同,税收政策的公平性,税务机构的设置(国税、地税合一还是分设),税收征管效率,税务人员的职业素质,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措施的完善,对偷、逃税的稽查、惩罚力度,税收腐败程度,税务机构完善程度(独立性、专业性、守法性),企业办税员或财会人员对税法和纳税事务的熟悉情况,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履行纳税义务情况等,同时笔者将所有指标分成税收征管情况、税制特征、企业的纳税素质、税收环境、税法特征和税收要素的规定等六个因子,运用所搜集的数据逐步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当然,笔者只选取了125家的基本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具有代表性的,没有说服力,但是就选取的样本情况,笔者得出一些结论,认为税务机关的征管效率、税率的高低、税收制度的复杂程度以及税制是否公平等依然是影响税收遵从成本的主要因素。这一结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合我国近年来的税收改革,目前影响我国税收遵从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税收管理体制和税收税务机构设置的变化。1994年,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有了较大变化,主要是组建了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套税务机构。虽然这样的改革对于确保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以及调动积极性有重大意义,但是对于广大纳税人来说,则是严重的负担。纳税人需要在两级机构登记注册纳税,这样加大了纳税人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这与前面所讲的应该着手努力降低成本是相违背的。

科技发展带来的税收征收手段的现代化。不可否认,科技发展带来的税收征管手段的现代化在长远意义上来说是具有极大意义的,但是从短期来看,由于公众并未熟悉现代化的征管手段,不仅需要时间成本,同时还需要适应成本;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政,各地自主设计一些软件,当旧软件不适用时,开发新软件又带来巨大的成本,这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法制不健全。我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统一、完整的税收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我国现行的两部法律,其它税法条律由于缺乏规范性以及存在随意修改的现象,造成了法律效力的缺失。然而这导致了广泛存在的自由裁量权,相应产生了执法的随意性。执法随意性导致公众对于税收征管的抵触情绪,这无疑是加大心理成本的主要因素。

税收服务发展滞后。税收服务应该包括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和税收机关的专业服务。而目前我国税收服务,尤其是税收专业服务例如税收信息服务、税收环境服务、纳税技能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到位的现象,在服务中质量不高、不规范、不专业。另外,有些税收部门为了提高业绩,违反法律法规提供一些有偿服务,这都严重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当然,由于我国税务出现时间不长,行为还存在较多不规范的现象。种种问题都加重了我国的税收遵从成本。

我国税收遵从成本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国税收遵从成本的时间成本较高。首先,纳税人申报纳税,申报表多,填报纳税表时间长;其次,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还不够先进,不能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采用电子化申报,还需要纳税人到纳税申报机关或银行缴纳税款;最后,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够强烈,又不主动去熟悉了解相关政策。这些都导致时间成本提高。

二是货币成本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带动我国税法法律法规的完善,加之竞争驱使的企业规模化发展,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向税务顾问进行咨询或交由税务等中介机构办理纳税事宜的现象将不断增多,这必将导致货币成本不断提高。

三是税收遵从成本的心理成本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伴随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体系将变得更加复杂,纳税人了解税法将越来越困难,同时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现代人产生的各种焦虑以及不满情绪愈发严重,心理成本必然增加。

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建议

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构建简单高效的税收体制,减少纳税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我国税制建设的发展方向是要构造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少减免的税制结构。简明的税制可以清晰界定税收义务,减少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减少纳税人在征税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劳务成本以及各种费用,进而降低税收遵从成本。

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税务机关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定期提供纳税咨询服务;规范纳税程序,加强税务服务人员再教育,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研究更加简单明了的税收表格以及高效快捷的电子化纳税申报系统,方便广大纳税人。

加强立法。正如前面提到的,我国有关税收的法律不多,一方面应该加强立法,另一方面应该改善现有法律法规。这一点可以效仿欧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将税收遵从成本最小化写入法律。

加强普法意识教育和宣传。首先,政府应该改进税法的宣传。相关研究表明,对税法知识的了解和税收遵从程度高度相关。政府不仅要在一年一度的“税收宣传月”中做好本职工作,还应该将税法宣传和教育工作常规化。政府的各项工作应该落到实处,将宣传工作做到全年税收工作的始终。知法方能守法,只有了解税法,才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事,最大限度地降低纳税人学习、了解税法的成本。其次,宣传工作应结合纳税人自身知识和能力,应尽量简化相关程序,免费提供通俗易懂的税收手册。这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有利于纳税人合理安排时间,给纳税人带来了诸多方便。

参考文献:

1.雷根强,沈峰.简论税收遵从成本[j].税务研究,2002(7)

成本影响范文篇6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控制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我国处于上升趋势,通过数据可知,201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开工面积为360万m2,到2018年已上升到2.9亿m2,实现行业59%的复合增速。因此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备受相关单位关注,但是在多个层面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很大一部分建筑公司仍倾向于传统施工方式,主要原因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高于传统施工方式,并且施工条件和技术相对薄弱。但由于我国对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大力支持,其仍然处于上升发展趋势。

2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因素

2.1设计费增加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对设计师要求比较高,而且设计师一旦确定设计,在制作和施工过程中方案无法再变更,所以必须选择专业能力强、认真负责的设计师,确保设计的精度与深度,同时建筑师、结构师等与设计师紧密合作,设计人员也要和技术人员、制作厂家以及施工单位保持紧密联系。此外,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师的要求比较高,同时需要不同部门的设计师同时展开设计工作,配合难度系数较高,综合性较强,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成本。

2.2pc材料成本高

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与传统建筑工程在具体施工用材上有所差异,传统的现浇建筑材料主要为钢筋和水泥等,而装配式建筑除了钢结构还会大量用到pc材料,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材料成本有所增加。

2.3缺乏必要重视,未构建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其过程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的参与和配合,更需要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制定一系列关于合理使用和管理设施的计划,还需要对现场进行在线后台监控和现场管理。另外,施工人员要有协作意识,准确汇报各阶段工作,按照成本计划开展工作。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成本管理在大多数施工团队中得不到重视,主要原因是更加重视短期利益回报,从而忽略了长久的发展,因此片面认为缩短工期或以其他方式压缩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够了解成本管理内容和作用,导致成本上升[1]。除此之外,由于缺乏标准化管理,在人员配置上也没有根据人员工作内容和适用性合理分配工作,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成本管理人员积极性降低,成本管理工作无法发挥作用。

2.4生产阶段

1)构配件标准化程度较低相较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的标准化程度有所区别。传统的现浇式对于构配件的标准化程度讲究“稳”,对于其标准化程度要求相对固定。相较而言,装配式建筑在构配件的标准化程度上要求并没有传统式高,反而比较低。2)构配件生产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由于我国构配件生产技术有限,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耗材现象,耗资成本主要表现在pc构件费用上,由于平常构建成本高、所需量大、用量难把控,导致装配式建筑成本大幅度增加,从而加大整体成本的管控难度[2]。3)构配件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小,构配件的生产规模没有扩大的必要;二是没有竞争,缺少同类产品的对比,缺乏学习进步的机会。4)工期。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材料比较多,而且整个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因此生产效率不理想,施工进度同时也会被影响,虽然整体施工时间比传统建筑施工时间少,但仍会对成本产生影响。

2.5生产技术

虽然bim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项目合作模式,并在建筑结构中对于水电暖气等各个方面能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从而降低设计成本,但是实际上,选择应用新兴技术减少成本的企业并不多,这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成本预算的合理性,也降低了成本预算的合理性,从而影响到建筑行业的发展。

3以某小区为例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措施

3.1案例概况

某项目为一个公租房小区,小区建筑总面积约为11万m2,目标房量为22000套,整个小区全部采取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为实现领包入住,全小区安装环保节能的卫浴以及橱柜。本文选择该小区的三号楼为案例,采用数据对比的方式比较装配式施工形式和传统现浇施工形式,其建筑面积为42713.562m2,实际占地面积为410.912m2。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和传统现浇建筑两种施工方式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装配式建筑施工工期虽短,但是pc材料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的费用较多,对整体预算影响较大,因此为了实现装配式建筑成本管控效果,要对pc材料进行管控,具体表现在安装和使用策略两方面,见表1。

3.2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策略

1)合理选择pc生产厂家。控制pc成本首先要控制生产成本,即原材料成本,其次控制其构件运输成本,其实现方法是尽量选择距离施工现场比较近的厂家。2)提升安装施工的水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安装施工为整个工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其安装水平会直接对成本产生影响,为避免返工等延误工期的情况出现,要注重提升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安装施工的水准[3]。3)转变构件运输形式,减少运输费用。为减少车辆使用次数,提高用车效率,实现运输成本的缩减,在运输前,对构件尺寸和车辆荷载量做周密的核算,这样不但能节约运费,而且能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其他费用。

3.3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水平,降低成本,相关人员应注重从设计阶段有意识地采取成本控制措施,并且在施工阶段控制好施工质量和进度,避免返工和窝工。同时,树立装配式建筑经济管理的新理念,促进物联网、大数据、bim交叉融合,还要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以及改进预制构件生产工艺,多种措施并行,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1)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首先,根据发展特点制定装配式建筑推广政策。好的项目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要发挥其职能,大力支持类似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其次,关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标准和设计措施,要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方案和管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同时为了长远发展,储备人才,政府领导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为企业与高校搭建桥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发掘人才,最终实现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大力发展的目标;最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生产的主要依据是设计图纸,因此需要保证设计的准确性、设计团队体系的完善性,提高设计水准[4]。2)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和进度。工程质量和效率是企业实力的一种体现,二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实现成本控制也并非仅仅在原材料上进行成本压缩,而是管理者根据项目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质量检查机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做好价控,需要组建专业的采购团队并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为了避免返工,在项目实施之前要对项目进行集中分析,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控制项目成本还需要项目负责人员对项目有充分了解,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对施工系统进行监督和整理信息,对施工系统进行动态调整。3)树立装配式建筑经济管理的新理念。①要有远见卓识,按照以小为主、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对装配式建筑经济成本实施管理[5];②对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到预制构件项目的收尾,经济成本的管理贯穿项目始终,树立动态管理理念,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确保经济成本管理落实到项目的动态发展中;③树立成本全面管理的理念,注重预制经济成本的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做出科学成本的战略规划;④树立全球规划与协调的理念,加强统筹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调,突出领导部门的主要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协同推进,科学细化和合理分解成本管理,确保其贯彻实施[6]。4)提高融合水平。推动物联网、大数据、bim交叉融合,提升融合水平。例如全面审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协调修改,避免运输和安装阶段的不协调修改,才能真正减少后期修改,降低成本,促进新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加强跨行业、跨领域技术和创新应用的深度融合,完善图纸,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建筑图纸和施工图的统一和完善。5)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施工安装阶段的现场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制构件的安装效率是影响安装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现场管理人员的安装顺序、安装能力和现场调度资源分配能力是影响安装成本的重要因素。同时,安装施工是不同于现浇建筑的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技术。因此,加快装配式构件安装关键技术的国产化,优化改进关键技术,采用分段流水施工,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实现不同工序同时施工,从而提高安装预制组件过程中的施工效率,降低安装成本的目的。6)改进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在设计阶段,装配式构件生产工艺的创新和选用是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关键。选择更先进的预制构件生产技术是设计的首要任务。只有生产技术的选择迫使技术创新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同时,在相同的施工条件下,建设者才能转变思维,放弃现浇建筑而选择装配式建筑。

4结束语

由于装配式建筑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有必要控制其成本,经分析可在以下方面做出调整:首先控制pc成本,其次确保施工计划、运输计划的周密性,最后提高施工水准。希望本文探讨能为今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管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爽,蒋思思,孟昭九.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因素分析[j].江西建材,2020,40(3):139-140.

[2]李晶晶.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j].福建建材,2020,39(6):14-16.

[3]高欢欢.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影响因素与控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

[4]曹静,沈志明,王晓玉,等.装配式建筑经济性分析及成本控制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68(8):211-213.

[5]曾念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优化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20,35(1):102-104.

成本影响范文篇7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影响因素与控制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流程及优缺点

(1)预制柱的安置关于预制柱的安置,要点是将柱子与承台及其相邻柱的节点联系,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为:使用在制造时预留伸出的钢筋进行衔接,然后再浇筑砼进行覆盖。这么做法既简单,又能够达到相对安全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而预制梁架设过程中的具体施工要求,将在下文作详尽阐述。一是垂直调整用于完成连接预制柱与端部设置的型钢连接件,从而完成梁与支座承台、柱与其他柱的衔接。对于调节立柱的垂直程度,可利用预先准备立柱和支承台间的底部螺栓组件加以调节,增加施工的效果,提高建筑品质。二是在剪力强度键的设置以及预制梁的设计施工过程当中,都必须重视它的抗剪特性,并成为一个很关键的设计内容。要进一步提高预制柱的抗剪特性,就必须采取适当的结构措施,在必要时添加剪力强化键以进一步提高抗剪才能。剪力键通过相互嵌套的混凝土结构形式传输剪力强度,拥有优异几何形状的剪力强化键就拥有了优异的抗剪特性。三是纵筋的连接,根据所用的连接方法不同,一般分成两大类: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连接的纵筋,还必须保证在连接件和连接段之间的纵筋的清洁度,以提高连接性能。四是后浇砼的浇筑,要点后浇砼连接时采用双套筒灌浆连接方法。为了提高稳定性,在进行构件的纵筋连接和必要的水泥浇注后,需要后浇注水泥,构成整体。(2)预制梁的安装。为提高预制梁的承载力特性,可针对其体的受力状况,在预制梁的二头设置钢筋、钢板等,以提高钢筋的受扭、受剪力,从而提高在施工与运用过程中的机械性能。对部分跨度较大的桥梁,在条件许可时也可以采用外部预应力结构。当预制钢筋就位后,根据设计条件,预留受力钢筋,或在预留的后浇混凝土处浇注砼。(3)预制板的安装。一是标识必须准确在施工现场,因为使用不同功能的木板的种类有许多,所以在施工前就应该开展好针对何种类型木板的标识与整理,以免因为组织错误而导致工期拖延,或者产生隐患。在施工中,对所有必须完成吊装工作的预制板按图样实行了编码,并做好正确的现场布局,为以后的吊装工作创造了条件。二是铺设水泥浆层吊装过程,除去了前面一章中所讲的注意事项以外,由于地板自身在厚度上相对的比较单薄,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遭遇很大的集中负荷会产生伤害或者损坏。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除根据标准所要求地在间距三百mm处缓慢下放以外,也必须充分考虑支柱和承重墙对板所形成的集中负荷对楼板结构的影响。三是在接缝地处理好预制板安装就位后,再按工程设计要求安装附加钢筋,并在把水、电等各类管道安装完成后再浇筑砼。(4)预制墙的安装。在中国传统的现浇砼结构当中,对预制墙体的安装工作通常分为定位、捆绑钢筋、支模、浇注砼、养护、拆除等过程,周期一般较长。而在pc结构中,由于结构材料在施工现场就已预制完毕,从而大大减少了施工环节,在一方面提升建筑速度的同时,又从另一方面提高了质量。在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住宅建设进程中,通常将保温板材等材料直接在生产阶段中就完成了装配,从而形成整体结构,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由有效的二者之间的黏结性。而对于一般的叠合板的装配过程,通常分为:梯子筋调整、墙板吊挂就位、斜撑装配、墙板精调等阶段。

2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因素

2.1设计阶段影响因素

(1)设计的标准化程度比较低。当前的装配式建筑物的设计一般是将建筑物的单体设计好后,再进行建筑结构的分割与深化设计,而不同的建筑物往往分割出来的结构也有所不同,而预制建筑构件的种类的增加造成了模具的摊销费的提高;同时由于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的不健全与不统一,将导致设计复杂度的增加。(2)设计的集成化程度比较低。另外,由于在产品结构拆分与深化设计问题上,把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相互整合开来,提高了产品设计的难度,也造成了对产品设计的考虑不全面,从而造成了制造、物流,以及设备安装阶段生产成本的提高;但是,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造、搬运与装配必须是统一的,必须加以全面地考察。

2.2预制构件生产阶段影响因素

首先,因为产品设计规范化程度较低,导致整个制造阶段的模具摊销成本居高不下,且项目之间模具的周转率低。其次,对许多预制构件生产厂而言,基本将其定位为生产公司,生产成本管理归于财务部,在实践中大多只进行了核算,缺少了生产成本的计划、分析与管理。

2.3预制构件运输阶段影响因素

当前预制构件的物流利用率低下使得货物的费用的偏高;很多预制构件的体积较大、外形不规则,不得已通过散件方法运送,加之对运送的途径、交通条件、运送车辆和搬运方法等实际状况考察得不周全,造成运送的成本费用偏高。

2.4预制构件安装阶段影响因素

(1)对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不足。首先,组装式的建筑施工方法对员工的要求更高,把大量的砌筑墙体、用水泥砂浆抹灰的普通农民工,替换为更熟悉专业技能和施工工序的产业工人,但在蓬勃发展的初期,这种更有知识的员工却极度短缺;其次,建筑业的施工管理技术团队的流动性也相当大,在培养新人使其更熟悉技术以后,常常因为工程项目的完成而离职。(2)企业管理人才经验少。当前不少工程项目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工期组织设计,不能分段地流水施工,致使工程出现了工人窝工、机具闲置等现象,且不少项目技术人员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大多只能现学现用,对装配式建筑安装的全过程也无法周详考虑,甚至有些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也缺乏工作经验,只能事先将管理人员带到外省的工程项目中学习,或是直接由外省较有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带领,因此装配式节点建筑人工费的节省并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优势,相反还形成了大量增量的成本。(3)施工安装的效益并不高。首先,在生产过程中劳务技术的熟练影响施工的速度;其次,对于大型塔吊的选择以及施工现场的水平面布置疏忽了考虑,导致起吊频次和效率较低,更有甚者造成了劳务人员的降效,引发成本的增加。

2.5外部环境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落实,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已势在必行。北京住建委出台《有关发展装配型建筑设计的具体实施建议(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2022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将占北京新增面积的比例,重要达百分之四十以上。伴随着政府的支持,未来装配式建设一定会成为主导发展方向,市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并将涌现出一批优质优价的装配式厂家。

3基于施工过程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3.1规划设计阶段

伴随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设计愈发成熟,相关规范愈发完善。设计单位在响应业主需求的同时,也要兼顾构件生产人员与现场劳务人员的可行性和便利性。例如,在保持模块化设计的同时,尽量以线性构件为主,减少转角构件的数量,用边缘约束现浇构件取而代之,在方便构件加工生产的同时也方便了现场施工作业。

3.2工厂生产阶段

构件生产厂家往往兼具二次深化设计的功能。二次深化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施工成本,小到构件支撑预留孔的设置都会改变现场施工的难易程度从而影响整体施工进度。构件厂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发挥以往装配式构件生产的经验优势,提供合理化建议。

3.3构件运输阶段

合理选择运输次序。在实现单元模块的物流运输功能时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加以调整,实现随发随用,以减少需求的货物不能按时发送,将不需求的货物堆放在现场的情况出现,同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次序降低了部件物流费用和二次搬运等成本费用的产生,从而便于成本管理。

3.4施工安装阶段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顺序。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及装配式施组(经专家论证可行)统筹考虑,在保证工期与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划分施工流水段,减少不必要的支撑体系的配备。合理安排现场的劳务作业人数,有效防止了窝工现象的产生。

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控制的对策

4.1加强产业链各主体合作

施工单位应当主动配合其他参与者,以充分发挥整体的最优效应,依靠一切合力完成工程质量目标。设计单位应当综合考虑业主要求和装配式施工标准与技术规范,并尽量地选择标准模数,以便于加工、制造、运输;而装配式施工构件的供应商则应确保构件的品质、进度及相关性能的优化并通过过往工程积累的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监理单位驻构件厂监理应及时验收,及时反馈;现场作业单位通过预拼装将构件生产问题及时反馈到构件厂及设计单位,及时调整,避免后期出现过多的现场作业造成费用增加。

4.2完善计价体系和标准规范

新建筑的工业化,也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它需要依靠相应的环境基础建设和物质保障。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我们当前的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水平。目前的2017年,《〈北京市工程计算基础—预算消耗量定额〉装配式住宅建筑》已经实施了四年,各清单项下的人才机单价已经由施工单位的不断摸索逐步完善,下一步施工单位的重点是结合各自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装配式企业定额,并通过对比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施工水平进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4.3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1)装配式建筑设计人员的培养。在知识训练上,可以围绕预制建筑构件专业中的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容开展系列培训,并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加在技术培训会和经验共享会中,以提高工程设计技术人员的装配式施工全过程管理的意识,并使之可以充分地考虑到后续制造、运输和施工等的各种因素,制订具体的考评指标并加以考核;可以培养设计人员使用bim进行建筑全寿命周期各专业的初期模拟,发现各专业交叉时易发生的问题(如管线碰撞、预留孔洞位置合理性等),在设计之初就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避免发生重复作业增加建安成本。(2)预制构件生产工人的培养。首先,企业必须对生产员工进行预制的结构生产技能、工艺等方面进行训练,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熟练度与生产效能;然后,设立了生产工人的实训基地,为生产工人的训练、在校学生的实习,创造了机会;最后,更加注重制造工人的来源,各大高等职业院校都提供了预先准备装配式构件制造的有关专业知识和课程,让学员培养了集成生产管理的意识,把产品设计、制造、搬运加工和装配的基本逻辑统一了起来,为日后的各产业园企业提供了新鲜血液。

4.4构建了完善产业链体系的现代建材工业化运营模式

在中国,由于建筑单位、pc构件的制造单位和施工公司等各自拥有独特的管理体系,因此即使是在大型建筑公司内,也会受公司自身的生产成本费用和内部管理各种因素的直接影响,而使得公司不同板块间的协调也受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因为这个行业链的断条和高度社会化的分工,导致了施工公司的税收和利润都被重复核算和征收,而这也是导致了装嵌式工程在中国建筑施工造价很高的原因所在。

5逐步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领域,将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建筑整体效率,并提高了对生产成本的有效管控。在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的一体化流程当中,设计师在进行各项关键性结构选择工作时可以直接根据具体的建筑技术标准、结构部分的主要技术参数资料完成整体结构的产品设计确定工作以及整个建筑的方案设计,从而大大减少了后期的建筑技术冲突;同时在建筑设计施工流程当中,相应的建筑设计施工队伍也可以直接根据整个总体设计方案执行,从而大大减少了因为深化设计原因导致的建筑施工无效与重复性,也可以更合理地限制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姚燕雅.建筑装配化pc技术的关键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20,(03):40-42.

[2]陈刚,陆烨,钟才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用预制构件驻厂监理要点及措施[j].建设监理,2020,(08):26-27.

成本影响范文篇8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现行的融资体制中仍具有不可拆解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事实上锁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责任,同时也决定了改革过程中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这种融资体制对于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外生”的而很难与之相兼容。

体制的排斥性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另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宁愿将钱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也不愿意贷给有效率的民营企业。目前,由于商业银行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规避风险上,因此,它们对那些预期的高回报、高风险的项目已经失去兴趣。央行要求各大专业银行推行个人贷款负责制后,更没有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了。

(三)信用担保机构

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在建立中,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全社会有信用危机感。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呆坏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从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己经很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等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完善。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企业和银行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但是,目前信用担保机构在数量上的匾乏、运作方式上的不规范不仅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贷歧视

尽管许多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经营绩效较好、产权结构较为完善、资本结构因依托于内源融资机制也较为完备的优势,它们却很难与商业银行建立普遍的金融联系。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所有制歧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仅占总数的

24%左右,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其主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不兼容”问题,影响银行授信。国有银行不愿也没有必要因为给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即便是民生银行这样的纯粹的民营银行,主要客户也是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和大项目。二是客户评价标准歧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是针对较大型企业制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而大企业的各项信用指标是中小企业无法相比的,该评定办法过于强调企业资产规模,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客观上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信用标准歧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

(五)企业自身

现实中,中小企业违约行为已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随着银行信贷业务趋于谨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信用度低、风险度高的中小企业。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没有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中有22.5%是由于自身信用不佳造成的,这就是常说的“道德风险”。

总结

要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三方面的协调合作。

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增强信用意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报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给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使用银行贷款并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杜绝逃费银行贷款债务行为,提高自身素质。

金融机构加强贷款产品的设计以及信贷业务的创新,以满足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创新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如民营企业联保、仓单质押等,既方便民营企业贷款,又减轻其担保费用负担;政府倡导建立由民间发起、民间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小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激活国有银行的活力,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完善银行业整体架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来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探索建立贷款保险制度来适当转移贷款风险,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穆争社.“浅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3

2.牟伟明.“企业融资成本新探”,《经济师》,2003.8

成本影响范文篇9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成本影响范文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成本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从一个国家自由地“冲浪”到另一个国家,商业活动也因此改变了固有的传统模式,电子商务随之兴起。

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而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不仅仅是改变了商业的交易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引发了一系列深刻而深远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全面的、整体的,既包括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也涉及社会文化、人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企业成本也不例外,企业一方面获得了更便捷、更价廉的商务运营,另一方面也付出了相应的商务运营成本。

电子商务在企业成本节约中的作用

(一)采购成本的节约

企业利用网络和电子商务可以拓展自身的经营和市场活动的空间,可以大范围甚至面向全球地选择和采购原材料。企业通过与供应商建立企业间电子商务,通过即时信息交换和在线交易的采购活动,实现了网上自动采购,减少了双方为进行交易而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采购的效率,降低了采购的成本。

(二)库存成本的节约

企业通过与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顾客建立起完整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以销定产、以产定供,实现物流的高效运转和统一,最大限度地控制库存,从而使得库存成本降到最低。

(三)中间费用的节约

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的市场运作模式,由工业经济时代的间接商业模式改变为直接模式,缩短了b2b、b2c的距离,摆脱了对传统商业中介的依赖,提高了运作效率,大大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从而减少了经济资源在各个中间环节上的占用和耗费,节约了中间环节的开支,降低了经营成本。

(四)信息成本的节约

由于商业中间环节的减少,使得商务活动的透明度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提高,企业可直接借助互连网实现从采购到销售(包括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联络,企业只要花较小的代价即可获取尽可能多的商业信息,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市场能力,而且降低了成本,也避免了社会整体资源的浪费,节约了社会平均成本。比如可以不必花费太多的成本,就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到大量的消费者(需求)或供应商,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上述选择,找到较为理想的消费者或供应商。

此外,信息传递效率和传递质量的提高,使得信息失真现象减少,准确率和全面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决策的准确性,避免了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五)生产成本的节约

在网络时代,消费者个人消费需求更趋向于个性化,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厂商表达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欲望,直接向生产、供应企业订购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企业的定制化(个性需求订单化)生产就变得越来越普遍了,这实质上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直接参与了生产与商业流通,使得“以销定产”和“定单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避免了生产不适销对路的产品,节约了生产成本乃至商品的全部成本。

(六)销售费用的节约

电子商务将商品本身及其相关信息(包括物理信息、服务信息)全面地、直接地在网络上,消费者可以直接从网络上采购商品,而且更多的消费者也将愿意从网络上采购商品,从而使得企业营销方式需要发生变革。商品营销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咨询、比较、谈判、签约、履约、付款、结算等等均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人员的促销作用变得没有先前那么重要了,这不仅提高了营销运作效果而且减少了人员促销费用,从而大大节约了营销过程的费用。网络广告宣传相对于传统广告宣传方式如报纸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固定广告,它覆盖范围广、时间长、信息量大,而且费用相对低廉,从而降低了销售费用。

(七)管理成本的节约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直接冲击了传统组织管理理论,引发了企业管理组织形式的变革。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加速了企业的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显著减少和简化了企业原来的管理层次,从而精简了企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数量,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又降低了管理费用。例如,美国西雅图的网上大型书店,提供250万册图书可供读者在线购买,却只有两个人负责在网上书店提供书目和服务,几乎可以像200人管理的传统书店提供的书目和服务一样。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也使企业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整合得以实现,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有利于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提高了决策与行动的效率、正确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管理成本的节约。

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所需要的成本分析

(一)技术成本

电子商务的技术成本包括软硬件成本、学习成本和维护成本。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必须具备各种类型的终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以便于将系统接入因特网,这需要企业花费一定的购置和安装设备的成本。而这些设备中有些很快就会过时,会被新的、功能更强的、速度更快的、兼容性更好的硬件所代替。此外,企业也必须具备相关的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和网络软件,才能完成电子商务必须具备的功能,如商品目录显示、购物车功能、交易处理等。在电子商务中,软件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软件的发展速度很快,生命周期较短,使得企业要很好地运用电子商务往往需要支付用来购置和开发相关软件的费用。

实施电子商务系统还必须配备相关的人员、建立相关的机构,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这些人员在招聘的时候需要花费选择成本,进入到企业后还要对其加以培训,使得他们在从事电子商务工作中能得以了解和学习新技术和相关立法方面的变化和进展。

电子商务系统运行以后,为了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对网站上的信息同步更新,并对硬件和软件加以日常维护。此外,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客户使用系统后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企业相关部门还需要倾注大量的精力提供系统维护、功能改善、信息管理等所需的服务。

因此,企业为了架构电子商务系统,为了让电子商务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了让电子商务能正常地运营,为了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目标,企业需要为此而支出额外的软硬件成本、相关人员的学习成本和系统运营的维护成本。

(二)安全成本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也是企业和消费者考虑是否使用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消除企业和消费者的顾虑,保证他们在网上交易的公正性和安全性、保证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以及交易的不可抵赖性,是电子商务推广的关键所在。而上述交易的一系列安全要素,必须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保证。

目前,安全标准的制定、交易安全协议的应用、防火墙和防病毒产品的研发以及安全技术的开发为解决网上交易和支付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要让电子商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需要投入用于交易安全的协议、规章、软件、硬件和技术的成本。

(三)信息成本

在电子商务中,人们通常是通过广告、朋友推荐或搜索引擎来了解商品信息,企业作为互联网信息的来源之一,面临着信息成本最大化降低的问题,企业要如何将自己的商品信息通过互联网、如何挖掘潜在客户、如何设置商品的关键字等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客户源和电子商务所能带来的商机。

为此,企业要让信息资源的回报率最高,要让多数企业和个人能利用有效的途径从数百万记录的数据库中访问到有用的信息,要让电子商务带来一系列的效益,企业需要支出能让信息在网络上迅速地、准确地传递的信息成本。

(四)物流配送成本

在电子商务中,除了电子产品、信息咨询等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进行外,多数商品和服务仍要经由传统物理方式传输。物流配送需要有商品的存放网点,由此需要增加运输、配送人员的开支。

此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与传统物流配送有所不同,它具有信息化、产业化、智能化、人性化等特点,这就需要一个能够处理订单服务、配送、退货管理、客户满意度调查和投诉反馈及物流数据管理与分析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而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在提高电子商务效率、优化库存、创造物流附加值、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电子商务的投入成本。

(五)风险成本

由于受到各种各样不确定性和不易把握因素的影响,电子商务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试图忽视风险的防范,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因此,应该对电子商务方面的特殊风险,如对需要估算减少多少书面作业量,提高多少信息准确度,改善多少与客户的关系等应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才有利于规避风险。

同时,由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攻击,网络零售欺诈的发生,使得电子商务企业要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在信息技术和web技术方面走在行业的前端,这客观上增加了电子商务企业防范风险的成本。

本文结论及启示

分析表明,电子商务正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企业要开展电子商务需要额外支出如上述的技术成本、安全成本、信息成本、物流配送成本及风险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又可以通过节约采购成本、库存成本、中间费用、信息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来降低企业的总成本。

电子商务带来企业成本降低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那么企业是否要实施电子商务,或者说电子商务企业更适合做什么?哪个领域对它的应用更有利?企业只能在成本分析中进行选择。企业在分析电子商务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时,往往容易估低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所需的成本。实际上,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后,这些成本很有可能会随着企业的发展、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猛增,因此,特别需要对这类容易忽视的,或者说容易被它其中的一面所迷惑的成本进行认真分析。

只有对直接影响企业的电子商务成本和对通过电子商务所能节约企业运营的成本进行认真分析,才能相应地将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而多支出的成本和电子商务为企业运营而节省的成本再进一步降低,使得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趋利避害,让电子商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更好地通过电子商务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运作效率,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敏,李丹,周芳.amazon的成功之道[j].互联网世界,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