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管理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9-13 17:35:58

交通工程管理

交通工程管理范文篇1

交通工程管理模式分为三种:决定层、协商层、操作层。交通工程管理采取的是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1.1决定层

决定层是交通工程管理模式的规划和调整层,是在交通工程施工之前对工程目标以及工程施工状况的规划,还是工程活动内部与外部关系的桥梁。

1.2协商层

作为制定交通工程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案的协商层,会根据决定层的目标,建立可行性的方案,达到交通工程详化的目的。

1.3操作层

在交通工程管理模式中,操作层是距离施工模式最近的层面,它是工程组织架构中的最基层,其主要的管理工作是将交通工程项目进行划分,分阶段的实施操作层的管理。

2交通工程管理模式的作用

交通工程管理模式是采用决策职能与管理职能分离的管理模式,它是建立在组织变论和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基础上的,采用这种职能划分的方式,能够使工程管理人员的职能结构更加合理,而且各项职能在运行中都很清晰,不会令人觉得繁琐。在实施交通工程管理当中,要在职能管理方面分工明确,应该尽量实施专家参与管理的方案,以防出现问题无从下手,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具有及时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交通工程管理工作效率。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会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并且使工程造价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而不再由工程管理单位直接承担,充分的利用了社会监理的管理作用。实现交通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工程进度以及质量等的良好控制。

3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材料质量管理是交通工程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其中对钢材、水泥、石灰等主要的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不严格,有些交通安全设施产品质量检测把关不严。在检测工作方面,人员资质不足,不能够按照规范的操作进行检测,也有可能出现检测虚假现象,在施工现场,工序交接检查控制不严,每道工序间检验、交接只注重形式,给工程质量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我国交通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现在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事业型的管理体制,这样的管理体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法律约束,对养护管理的要求缺乏约束力。在交通工程管理中,一些地方虽然在技术设备上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有些地方仍旧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重复配置,浪费了人力和物力。管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入不足,造成养护人才短缺。对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轻,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有一部分监管人员由于素质不高或者是从未从事过有关监管的工作为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监管人员对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不突出,使得监管人员缺乏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对工程控制不到位。

4交通工程管理的改革对策

4.1交通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的改革手段

(1)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抓好各个阶段的管理,做好对施工单位定期检查的工作,要细化每一项工作,针对问题提出的措施要合理,让施工人员信服,为了提高工程的质量,质监部门还要以书面的形式把这些问题反映给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的投标机制来应对项目招投标所存在的问题,要严格遵守程序完成任务。管理人员还要对施工人员做好合理的安排,做到对每个人员的工作分工明确,加强现场工序管理,严格要求每一位施工人员按顺序完成每一项工作。(2)在施工时,要注重施工质量,把“质量第一”的观念灌输给每个施工人员,一级一级的落实下去,使施工人员认识到质量问题对公司和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量做到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减少经济损失。同时,质量管理人员也要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并且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施工。

4.2交通工程管理中养护管理的改革手段

(1)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要通过功能型软件,使数据管理通讯便捷,能够准确和及时的为交通工程提供大量的信息,还要应用高科技手段,对工程进行检测和评估,还要学习国外先进的养护技术,以达到延长交通工程使用寿命的目的,进一步实现交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2)由于在交通工程中应用了新的技术,使得建筑产品的革新加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才能确保任务顺利完成。要全面的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从而适应高等级的交通工程。(3)管理人员应该要求养护人员要有竞争意识,尽量培养一批训练有素、安全措施完备的养护人员,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4.3建立完善的交通工程监督制度

(1)交通工程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更新交通工程管理的理念,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还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做好交通工程市场的监督。提高其管理水平。在修建工程的内在上,要注重安全性与耐久性,实现“以人为本,使用方便”的理念。外观上,要与环境、生态、景观协调统一,建造外观形象优美、科学技术高强、环保意识强、文化氛围浓的工程。(2)在交通施工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工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落实下来,对不明确的规章制度要实行政府有关部门督促的措施,使其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管理制度的完善。另外,交通部门也要大力加强管理力度,抑制腐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5结束语

交通工程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交通工程管理;管理体制;管理模式

公路以及交通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关乎城市建设质量,而且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作为公路建设的基础管理环节,交通工程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公路建设。如何规避和解决当前交通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交通工程以及公路建设的质量成为行业的一个热点课题。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做出可行性的解决策略分析,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1我国交通工程管理的现状

1.1工程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缺陷是交通工程管理问题频发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当前我国的交通工程管理体制主要采用的是事业型的管理体制。这种模式的管理体制由于缺乏足够的法律约束力,在对交通工程管理上自然没有有效的约束,既不能有效预防问题的发生,也不能对已经出现的管理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1]。此外,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也导致了在具体的管理细节上出现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这都直接影响了交通工程管理的正常运转,交通工程质量也没有得到有力的保障。

1.2管理人员素质

管理人员是进行交通工程管理的直接实施者,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影响着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许多交通工程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并不能达到管理的要求,有的甚至是施工单位从社会上直接找来的临时工,并且在进行工程管理之前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规范的指导示范,导致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问题无法解决的现象;还有的管理人员因为自身素质较低,常常推卸责任,不能全心全意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的现象等等。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交通工程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3工程质量监管

交通工程管理的核心环节就是对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积极有效的监管。目前许多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不能严格执行“三检”标准,对于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重大隐患。另外,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许多企业常常简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序,在一些关键材料的选择上也没有严格依据行业标准进行选用,在工程监管不到位的前提下,为交通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会由此引发重大安全事故[2]。加强工程的质量监管,确保交通工程质量势在必行。

2应对交通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2.1采用先进的交通工程管理模式

创新管理模式是进行科学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采用决策职能与管理职能相分离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基于组织变论以及系统论的原理构建一种职能分离、职能明确的管理模式,能够将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予以细化和明确,而且能够通过发挥社会监理的作用确保工程管理的正常运转。在这一模式下应该注重发挥行业专家的积极作用,把专家纳入到管理中来,确保管理问题完全合理解决,也能够实现对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起到良好的控制。

2.2建立健全定期巡查落实制度

协调和组织好当地的公安交管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定期的巡查制度,特别是对列入生命防护工程治理的路段进行重点排查,对于在巡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和形成相应的书面报告以备后用。切实落实“两公布一提示”的要求,对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事故多发的路段进行及时的公布提示,依据实际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和分流方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对于正在施工或者正在治理的路段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相关的准备工作,对可能出现拥堵的路段进行合理的疏导和管控,对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和依法严格处置[3]。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巡查落实制度,以确保交通工程顺利进行。

2.3优化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

管理人员在交通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优化管理人员的配置,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十分必要。首先施工单位应该依据工程实际选择符合要求的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在选择时要严格依据行业规定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务必避免非专业人士参与到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其次,在进行施工之前应该通过专业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强化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他们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进行科学的解决;并且要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争取能够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4]。最后,应该建立符合实际的奖励措施,选择合理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人为性故障,有效提高交通工程建设质量。

2.4健全和规范交通工程监督制度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思路,要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建立健全对交通工程的监理制度,既要严格按照和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实施工程管理,也要做到对工程管理中各个细节的准确掌握。可以实施监理机构完全负责制,将工程管理完全委托给专业的监理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借助专业监理机构的专业水平,在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能够使交通工程建设得到较高质量的保障。另外,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责任落实制度,在实施监管的背景下,还要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制度进行管理责任的落实。应该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及早建立和形成完善的监管制度和落实制度。

2.5提升管理、养护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管理理念的更新,在交通工程管理中应用现代技术实施管理成为可能。首先应该是对交通建设施工的管理实现现代化,应用先进的设计软件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进行科学的现场施工。由于交通工程建设的特殊性,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精确十分重要,应用现代化的施工手段进行工程施工能够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其次是对公路养护管理实现现代化。可以应用云技术建立起完善的数据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对公路养护的全方位管理,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设备对公路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而且能够节省人力成本。另外,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养护技术,加大养护投入,尽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和最大限度地确保交通工程的质量。在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交通工程管理中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既是行业的发展要求,也是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趋势。

3结语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公路交通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交通工程管理是交通工程顺利进行的坚实保障,从管理制度、管理队伍以及质量监督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提高,能够切实解决当前公路交通工程中存在的缺陷。因此,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交通工程管理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史重阳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公路工程材料供应处

参考文献:

[1]张俊伟.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6(2):177,180.

[2]卢雷.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5(22):177,179.

交通工程管理范文篇3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交通物流需求的提升,当前交通建设工程的规模与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工程发展速度的提升并未带动项目管理水平的进步。目前,我国交通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属于起步阶段,各交通工程的管理者还缺乏对其前期工程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不了解具体的前期工程管理方法,使得交通建设工程出现各类管理问题,影响项目的正常建设秩序与造价成本水平。

2交通建设前期工程在管理方面的问题分析

2.1交通建设前期工程中投资决策管理问题与成因

伴随各类交通建设工程规模与数量的增加,使得目前部分政府投资的交通建设项目在前期工程上,存在准备不够充分等问题。部分交通建设工程为了尽快立项,往往缺少对工程建设预期成果、资金准备、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对本地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论证工作,同时即使部分工程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其论证内容缺少详细数据与信息,与其他交通建设工程论证内容大同小异,造成论证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发挥自身应用作用等问题。由于部分交通建设工程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不完善,使得其对工程整体的建设工期预估准确性不足,进而造成本工程项目的实际征地拆除与测量放样作业进度,无法满足前期设计的工期要求[1],进而延误后续的施工作业进度,影响整个交通建设工程的施工效率,给建设单位带来极大的工期延误成本负担,甚至还会迫使部分工程为追赶工期,进行高风险性的反季节建设作业,给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及安全带来危害,增加工程的投入成本与建设费用。部分交通建设项目在前期工程投资决策管理工作上,存在施工手续准备不齐全等问题,部分工程往往未批先建。由于自身准备工作不足,仓促立项等原因,造成项目的审批手续与工程作业进度未能相互配合、跟进,进而延误交通建设工程的资金落实情况[2],使得工程的各类建设款项无法及时支付,带来严重的劳资纠纷与冲突。此外,项目前期工程审批手续准备不齐全,也会使得工程无法进行及时验收,相应固定资产也难以做交接处理,影响建设单位资金回收效率。

2.2交通建设前期工程中造价设计管理问题与成因

在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程造价成本设计阶段,部分设计单位时常因为过于注重本工程设施的造型新颖程度,所用建设技术的先进性以及过高的安全作业规划,使得整个工程在成本设计方面过度重视产值与技术先进性,忽视项目本身投资建设的经济性要求。并且设计单位还会时常将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规划到交通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中做运用推广。但此类材料、技术往往因本身技术研究不成熟等原因,会给项目的具体施工建设带来质量安全隐患。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成本也比传统工程技术、材料更高,相应抬升交通建设工程的整体投资费用水平。

3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管理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研究

3.1优化、改善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的投资决策管理工作

针对当前交通建设项目在前期工程投资决策上存在的问题不足,就需要建设单位在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基于影响整个工程造价成本与投资建设的各类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工作计划与方案,以此避免因投资决策与论证等工作准备不足的原因,造成工程出现各类管理问题并引发经济损失。这就要求项目建设单位细致、深入地研究工程施工材料的需求与市场供求关系,并由此预测本工程建设各材料的实际需求量与投入成本[3]。以此为基础,进行整个工程的精确建设预算规划,在提升交通建设工程整个作业计划与方案合理性的同时,也能相应避免因前期工程投资决策失误,而带来的一系列隐患问题。由于交通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一旦出现失误、偏差,后期施工环节无论进行怎样的管理改善,也无法避免相应的成本损失问题。因此,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做好前期工程的投资决策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杜绝相应管理问题与损失的发生。

3.2规范、限额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的造价设计作业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交通建设前期工程中存在的造价成本设计过高问题,就需要工程在造价设计费用上转变过去依照项目标准投资额度进行比例计算的方式,此类计费模式下交通建设工程的总体造价水平越高,相应设计单位所收取的费用就越多。因此,在此类计费模式驱使下,设计单位往往就会为了追求更高的设计费用回报,尽可能规划、使用各类成本高昂的新材料与新技术,而不会主动为建设单位进行投资成本节约设计,使得各类交通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水平一直居高不下,也难以进行成本管控与降低。对此需要交通建设工程在造价设计工作管理上,转变造价设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将其与设计权益做对接整合。即将工程的造价设计计费模式,转变为在保证基本设计费用的前提下,为设计单位提供节省工程造价投资的奖励机制,以鼓励设计人员为追求更好的设计费用回报,为交通建设工程选用更为低廉、高效的材料技术,实现工程项目在造价投资设计上的经济性目的。规定工程实际作业中由于设计变更所带来的额外成本,也需要依照比例从设计单位的费用中做调节支出,以此促进设计单位将其成本控制理念深入落实到交通建设工程的各个实际施工环节上。此外,交通建设前期工程在造价成本设计管理上,还应推行限额设计规范,依据工程的可行性论证资料与投资预算的初步预估结果,以及所获批准的施工方案设计,在保证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工程总体造价设计限额设置。在管理、控制工程投资限额的基础上,避免相应造价设计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变更问题,进而保证所设计的工程造价成本不会超出预先设置的限额额度,确保项目施工建设的经济性。同时还应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前期工程管理工作的教育培训,令其明确前期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

4结语

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的管理工作本身关系到各类项目整体的建设效率与投资成本控制水平。若建设单位能在前期工程中妥善、高效地进行管理作业,确保项目组织规划与决策设计等工作的顺利、合理开展,就能极大地提升项目前期工程的实际作业进度,并相应降低及管控工程的整体造价成本,提高建设单位的作业速度与经济效益。

作者:秦春阳 单位:秦皇岛市昌黎县交通运输局

【参考文献】

【1】刘卫东.浅议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科技风,2014(24):133.

交通工程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交通工程管理;现存问题;解决策略

1引言

近年来,交通工程的管理模式开始趋向于向多元化形态发展。当下交通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完成时展赋予交通行业的使命,促进交通强国愿景的快速实现,根据交通工程管理现状问题和构建需求,辅以相应完备的管理和优化策略显得至关重要。

2交通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交通工程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在新时代背景下强化交通工程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一是能够更加科学、规范地保障交通工程项目有序开展。因交通工程与其他小型工程项目不同,其具有资金投入体量大、建设周期长、施工工序复杂等特点,如若没有科学专业的配置与管理手段,不仅会造成施工现场混乱、进度缓慢,甚至可能因管控不力让部分人为谋取私利降低施工质量,减少交通项目使用年限,违背交通建设初衷。二是有助于提升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整体效能。使用专业的方法加强对交通工程各个环节的监管,如使所涉及的工作人员、项目资金流水、设备采买与租赁、合同制定等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安排及利用[1]。与此同时,也能够定期检查和及时排查交通工程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并给予有效的解决之策和防范措施,发挥良好的监督和管控作用,达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三是有利于交通行业持续且良好发展。新时期,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交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各大交通工程承建单位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而要想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中求生存、促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强化交通工程项目管理,优化对交通工程施工流程,保障整体建筑质量,才能更好更快地助推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实现“交通强国”美好愿景,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撑。

3交通工程管理现存的问题

3.1施工环节管理问题

施工环节作为交通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交通工程的质量、安全与后期使用。故此施工管理问题不可轻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纵观当下,在我国交通工程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施工工法,无法根据社会潮流发展,创新和引进全新的工艺设备和施工方式,使得施工效率低下,质量问题无法全面保障。第二,部分施工方的管理人员为了减轻工作压力,将自身管理重权和职责全权委托给第三方。而现下市面上有很多第三方代管公司在资质、信誉等方面还有待考察,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的评估和审核将就该类重大项目重任交付给并不专业的管理团队,很难保障管理工程效率、施工质量以及进度。第三,从施工方的内部来说,部分施工方的管理及领导层对于施工管理不够重视,不但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没有招聘专业的管理人才。而且大多数管理人员不是临时组建就是内部举荐,这使得很多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实际管理能力和经验,让很多有限资源白白流失[2]。第四,部分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不足。虽然关于交通工程施工问题存在相关制度和规定,但是却没有细化到具体问题上,过于模棱两可,同时,也无法使交通项目做到全程透明和公开,人民监督渠道受阻[3]。第五,交通工程的施工大多为外部作业,其在施工时很容易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例如,现场的突发事件、物料以及设备问题或者外部天气问题等。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影响下,很难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和科学决策。但是很多施工管理者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成本资金投入,未全面考虑外部因素影响,使工程安全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2后期养护管理问题

第一,很多交通工程承包企业在养护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陈旧的养护手法和管理体系,对于各项工作要求较为松懈,使得施工作业人员在进行后期养护工作时流于表面,工程质量无法达到既定标准。而管理规定的缺乏,也使得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无法形成正比。同时,该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递减,让管理工作实施愈加艰难。另外,监管力度过轻,出现问题时,相关的责任承担较轻,让部分管理者不以为然。第二,养护管理技术有待提高。大部分养护单位为了节省建设成本,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较少,导致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浪费,不仅无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也降低养护效率。而这一问题也体现出管理者对养护研发的重视。养护不到位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4]。第三,后期工程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养护单位没有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责任划分,加之无法为养护施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导致养护施工团队能力停滞不前,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3.3项目安全管理问题

任何项目的建设安全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重点,而伴随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很多工程承包企业为了能够顺利获得交通工程项目权限,在竞标过程中,存在恶意压低竞标价格的现状,造成工程成本资金不足。而为了能够保障工程质量达到检测标准,大多从安全成本中克扣资金,引发项目施工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施工使用产品与劳动人员配备的安全防护用具质量较低等现象。另外,交通工程项目区别于其他建筑项目,交通工程施工面积较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点较多且较为复杂。实际工程中存在安全管理人员较少,无法正常分布,或者安全员无实际监管能力,大多为企业临时抽调,缺少相关培训以及考核的现象,使得施工现场容易出现不规范的行为和操作,使得工程危险系数大大提升。

4交通工程管理解决策略

4.1强化施工管理的策略

第一,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首先,健全监管制度。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交通建设规章制度与要求,而要想将理论落实到施工环节的每一个步骤之上,便需要将管理制度进行细节化规定,明确所有负责人,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其次,要建立施工准入制度,主要针对工程无关人员和第三方监管部门,对于第三方管理部门的资质、信誉、能力能进行综合评估,并采用公平选拔的方式,结合第三方企业实际情况,对应自身需求,选出最为合适的合作企业。而对于第三方企业的监管人员要进行能力考察,避免出现管理漏洞,以实现对交通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全方位监管。最后,健全责任制度。要求所有第三方的监管人员要立足于项目之上,宏观地对待项目监管,在管理中,能够相互约束和监督,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第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交通工程承包企业需要多为管理人员提供外出深造和培训的机会,内容需要包括安全管理、技能培训、专业实际操作等方面,以此综合且全面地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其次,企业要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不断招聘专业管理人才,要求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且及时的监管。最后,完善考核制度。企业需要根据管理者的实际能力与经验制定薪酬标准,以此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良性竞争。另外,还要制定配套的奖惩制度以及晋升制度等,以此鼓励每一位员工能够积极向上,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第三,做好施工进场的准备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对接测量人员和设计人员,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做好现场勘查并结合施工图纸标注施工要点、流程以及工法等[5]。其次,原材料方面,原材料进场前需要详细核对生产厂家、质量是否符合本次项目建设标准,而后抽样检查,检查无误后,根据原材料化学性质放置在适当位置进行保存。

4.2强化养护管理的策略

1)健全体制。根据国家标准以及交通工程实际情况,完成后续养护工作。并及时更新管理理念,结合实际管理经验,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整个养护过程中的全方位监管。2)引进全新养护工法及技术,对于传统陈旧的养护管理技术需要及时淘汰,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1)可以利用人工智能、bim等技术的优势,将其应用到养护作业管理中;(2)联合诸多应用软件,使养护数据更加精准,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数据单据,整合归档,提交管理实证,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依据[6];(3)增加检测技术,比如,运用自动化检测技术判定交通工程可使用的年限、维护的间隔时间等,以此最大化延长交通项目使用寿命,减少社会负担。3)引进大型设备。在后期养护中,需要使用的设备与施工不同,而人工养护的质量和效率较低,故此管理者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并开发出更多功能,满足多元的交通工程养护需求。

4.3强化安全管理的策略

首先,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企业可以为每一位管理者提供既往疏忽安全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数据报告,以此警示管理者无论在施工前的测量还是施工中或是后续养护中都要树立安全意识,秉持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其次,为了提升安全知识普及效率,管理者可以借助媒体传播优势,引导人员进行施工者安全防范知识学习。例如,在食堂的电视屏幕中投放关于安全施工等新闻、信息,各种引发社会关注的施工问题以及当下安全防范问题的社会热门事件,为所有施工者敲响安全警钟。同时,当天气等原因导致无法施工时,管理者可以集合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专题知识培训活动,其中可以穿插关于安全问题抢答、标记等相关步骤,答对问题最多者可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如奖金或者其他生活物品等,激励所有施工者严格执行标准施工流程,坚守职业操守,为自身和他人安全保驾护航。最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防护硬件问题,管理者在保障资金成本的基础上,规划好安全预算,避免因成本不足克扣安全费用,或者选用专业人员负责采购工作,与业界口碑较好的企业合作,避免选择劣质安全器材。同时,安全器材进入场地时,必须进行检查,为施工人员提供绝对安全的作业环境,发挥管理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交通工程管理中还有诸多需要优化的部分,如施工环节管理方面、后期养护管理方面、项目安全管理方面,这便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如明确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做好进场准备、引进全新养护工法及大型设备、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等,助力交通工程行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馨,沙萱,陈明芳,等.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工艺及管理作用[j].黑龙江科学,2021,12(22):151-153.

[2]陈靖.路桥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影响因素及策略评价[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44(10):182 184.

[3]焦禹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9):252-253.

[4]穆守峰.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筑,2021,18(24):189-191.

[5]张川.上海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信息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城市建筑,2021,18(20):177-179.

交通工程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

abstract:thispaperisproceededfromthecharacteristic,thecurrentsituationandtheexistingproblemsoftheprojectmanagementofurbanrailtransportation,emphasizesthenecessityofthelife-cycleintegratedmanagement,tellsaboutthemaincontentsofthelife-cycleintegratedmanagementsuchasthetrainofthought,targetsystem,tasksystemandorganizingsystem,highlightsthekeypointsoflife-cycleintegratedmanagementintermsofintegratingtargets,linkinguptasks,optimizingfunctions,controllingcosts,renovatingorganizationandconstructionofintegrated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

keywords:urbanrailtransportationlife-cycleintegratedmanagement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等)是属于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从单一的线路布置,发展到采用先进技术组成的复杂而通畅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交通建设引入了立体布局的概念,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迅速发展,很多大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的困境,都纷纷在策划并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我国大陆现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共计约250余km。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深圳、大连、武汉、重庆、长春等,共计约300余km。沈阳、成都、杭州、苏州、西安、哈尔滨等也在积极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达数千km。

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1.1.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1.2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①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②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所用高新技术领域;③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人民币;④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⑤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⑥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1.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难度大

对项目业主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管理单元(要素)繁杂,包括项目组成的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包括项目的各种组织形态(单元、部门、单位),包括各种技术(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等。

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上述特点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考虑集成化管理。我们将集成化管理的内涵描述为:集成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单元(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成体)的行为和过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集成体)不是管理单元(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的再构造和再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从本质上讲,集成化管理强调集成体形成后的整体优化性、功能倍增性、共同进化性、相互协同性、结构层次性等。集成化管理的效应最终体现在管理活动的经济效果上,主要包括聚集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等。同样,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面向全寿命周期。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作为一个完整过程,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和制约成为一体,必须加以全面考虑。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就是必须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应该面向项目涉及到的各种管理单元(要素),包括项目资源、组织、技术等,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考虑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管理,提高项目的整体功能和管理效应。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根据各参与方在整个工程中管理内容和重点的不同,一般分为两个管理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主方项目管理,它是业主对项目建设、运营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始终,涵盖项目全部,管理的内容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终结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建设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项目投产运营,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系统中,业主方项目管理始终处在核心位置。第二层次是实施方项目管理,它是受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单位、运营单位实施项目中标签约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所以,他们属于对工程项目的局部管理。本文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特指业主方项目管理。

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及其集成化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是将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整体来考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它可定义为对整个线网系统的考虑,也可定义为对一条线路的考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等),项目建设实施阶段(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运营管理阶段(运营准备、运营使用)。建设项目的价值是通过建成后的运营实现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想是要求项目策划、建设面向运营,要求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的资源、组织、技术、过程一体化,即在项目的策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营的情况,通过工程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充分结合,使工程项目面向运营最终功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

2.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大致有以下2种模式。一是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管理模式,即投资以政府控股公司为主,建设、运营分别由几家公司参与竞争,政府负责监管;二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即以政府为主负责资本金投入,一家法人公司负责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其存在的问题是,“四分开”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责任主体对工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定义、分析、集成和管理,没有解决全系统管理的完整性和全过程管理的一致性,削弱了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内在联系;“一体化”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通过市场对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的选择性和竞争性,没有解决全寿命周期不同环节的制约和监管,削弱了对工程效率的比较、分析、选择和控制。要加快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必须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水平,必须针对这些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探讨解决方法。

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或者使建设项目策划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相互分离,或者使管理者的选择缺少竞争性,导致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在或者使工程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的成本、接收、功能目标脱节,最终用户需求自决策阶段开始定义偏离,项目参与各方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为全寿命周期目标的实现服务,对不同阶段的任务不能进行很好的衔接,对不同任务之间界面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生成的信息不能共享;或者使业主不能利用竞争提高管理效率,不能通过相互制衡来规避风险。随着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尝试用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技术集成、供应链集成、内部业务集成、外部资源集成和工具集成等系统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已经十分必要。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和内容

3.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主要是将现行管理模式中相对分离的建设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运用管理集成思想,在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业主开发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同时解决业主主体利用市场进行充分选择管理者的问题,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

3.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主要由目标系统、任务系统、组织系统几个方面组成。

3.2.1目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系统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①应从建设项目的整体出发,反映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要求,既包括建设期的目标,更注重运营期的目标;

②应有较大的包容性,既注重业主和用户的需求,也应包括其它相关方的需求;

③应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反映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对项目的要求。

目标系统包括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建设目标着重指向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投资控制目标。运营目标着重指向服务质量目标、运营成本目标、经济收益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强调整合延伸资源,创造延伸收益。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是指对上述目标的整合,着重体现功能目标、费用目标、时间目标、社会目标的统一。全寿命周期功能目标着眼于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目标的统一性,涉及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运营质量、使用功能等,追求系统的整体功能、技术标准、安全保证的优化。全寿命周期费用目标整合了建设投资、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延伸收益目标,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全寿命周期时间目标包括设计寿命期、建设工期、服务寿命期目标,涉及工程物理寿命与经济寿命的相互关系,追求合理延长物理寿命和正确把握经济寿命。全寿命周期社会目标主要强调项目的社会效应,追求各方满意、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2.2任务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系统主要包括过程管理任务、接口管理任务、信息管理任务。

1)过程管理任务

过程管理任务是任务系统的主体,主要涉及:①项目策划;②项目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前期工作计划,招标计划,工期计划,质量计划,资金计划,资源计划)、各任务分项计划、计划管理;③任务结构分解,包括建设任务结构分解(线网规划、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工程验收、资源利用准备、运营筹备)、运营任务结构分解(运营乘务、车辆保障、设施设备)、资源利用任务结构分解(房地产、广告媒介、商贸、通信、咨询);④项目筹资与财务管理,包括筹资模式与方案、财务管理方法与方案;⑤项目招标,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模式、招标方案;⑥合同管理,包括合同分类、合同管理模式、合同结构内容、合同风险防范、合同管理方案;⑦项目实施控制,包括总体控制和各任务分项控制,涉及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资源控制、安全控制;⑧调试与验收,包括单系统调试、系统总联调、工程与设备验收;⑨运营管理,包括运营模式、运营组织、运营方案、安全保障。

2)接口管理任务

接口管理是任务系统的界面联系,主要涉及接口特点、接口条件、各任务间接口、各任务内接口、接口整合、接口方案。

3)信息管理任务

信息管理是任务系统的交互平台,主要涉及信息标准化(任务结构分解与编码规则)、信息沟通(不同组织、不同过程、不同方面的沟通与信息共享)、信息集成化(基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集成平台框架技术)。

3.2.3组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是指业主组织管理模式,包括建设管理组织模式、运营管理组织模式和资源利用管理组织模式。他既涉及不同管理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业主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又涉及同一组织中的整合。

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主要包括:①不同阶段目标、任务下的项目组织选择;②不同项目组织管理目标的一致性;③管理任务的衔接性;④管理界面的协调性。在同一组织中主要考虑:①岗位设置,包括岗位横向结构(任务部门、职能部门、岗位分解、岗位职责)、岗位纵向结构(扁平化与垂直化、分权与集权)、岗位设置原则(因事设岗、权责对应、指挥集中)、岗位设置方案;②人员配备、考核、培训,包括配备原则(因岗择人、因物器使、择优选用、能级对应)、考核原则(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观察过程、注重结果、考核与奖惩升迁相结合)、培训原则(更新知识、强化观念、加强沟通、发展潜能)、实施方案;③组织文化与制度建设,强调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与优化;④力量整合,突出整合组织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优化。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主要有: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任务衔接、功能优化、费用控制、组织创新和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4.1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着重解决建设期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服务目标的脱节,使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服从于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最终突出交通功能目标,优化费用效益目标,重视服务寿命目标,提升社会发展目标。

4.2全寿命周期任务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任务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必须十分重视各任务的衔接,既要做好不同主体所承担任务的衔接,又要处理好同一主体所承担任务的各种接口关系,特别应注意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任务的衔接。

4.3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应着重功能分析,力求用较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全寿命周期功能,提升全寿命周期价值。可以用价值工程的基本表达式v=f/c进行功能优化的分析,其中v代表全寿命周期价值,f代表全寿命周期功能,c代表全寿命周期费用。轨道交通工程的价值取向应是合理的全寿命功能实现、经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下全寿命价值的提升,思路应放在确定全寿命周期功能的合理匹配,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降低上。尤其是功能定位要全面反映工程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规定和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包括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环境要求、经济性、美观性等诸多方面,这种满足应贯穿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以实现合理的需要、适度的满足。要注意功能的匹配,保持功能结构的合理。要着重对工程的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外观功能等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定位,保证工程实施的功能前提是正确的,确保基本功能,重视辅助功能,兼顾外观功能。功能优化的最好时机是在工程的决策和实施阶段,功能优化的效果检验和提升是在工程的运营阶段。

4.4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期费用控制,①是指项目业主和管理者在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源利用中,在确保功能实现和优化及收益较大化的同时,使全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合理并最小化,从而实现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②是对项目全过程费用的控制,其控制流程应贯穿项目的决策、建设、运营、开发全过程,通过对项目费用的计划、贯彻、执行、反馈、纠偏、修正和再贯彻这样一个循环管理程序,尽量将项目费用控制在系统最小的范围内。③也是对项目全方位费用的控制,项目管理者要有效地处理项目的费用目标与项目其它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功能、时间、收益等目标的关系,以实现合理功能、时间、收益条件下的费用优化,从而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分析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结构和控制重点。要从整个系统的结构中分析其全寿命费用的构成,了解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大小,确定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比例结构。根据费用比重分析法(也称abc分析法)的原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整个系统10%—20%的部分其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很高,可定位为a类,作为重点控制考虑,其余可定位为b类和c类,作为次要和一般控制考虑。各个部分的建设费用(一次性投资)和使用费用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可考虑将不同部分的建设费用或使用费用作为费用控制的重点。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分为策划、建设、运营等过程,根据经验,越是项目的前期,费用节约的可能性越大,越应该成为费用控制的重点。②分析系统各部分的费用结构和组成。要从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中分析建设费用和使用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功能分析指导下寻找合理的结合点,确定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纵向结构。③分析系统各部分建设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要重视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要充分利用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来降低费用。④分析系统各部分使用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要研究不同的运营维护和设备维修模式,考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对降低费用的作用。⑤分析全寿命周期费用与全寿命周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找收益减费用的最大化。

4.5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重点,应解决业主在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优化下项目管理组织的选择;解决业主在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管理组织中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管理任务的衔接性、管理组织的互补性。无论选择何种组织管理模式,应是以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为主体,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或集成管理班子,对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进行一体化考虑。在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阶段,业主可通过市场选择或委托的方式确定一个管理方或自己作为管理方,既作为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者,又承担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等具体的管理任务,进行一体化整合,同时,业主要加强对管理质量、效益的监管和考核,及时纠偏,提高效率。

当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又具备了多个投资主体和可供选择的多个管理者时,业主或业主联合体可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确定一个独立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中需要集成整合的一体化问题,并委托或与其一起通过市场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或某条线路项目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方;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也可直接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并与其共同建立一个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联合班子,全面考虑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不管何种组织模式,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班子全面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问题,这是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核心。这一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业主。

4.6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要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整合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组成联合班子,运用公共的、统一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始终全面地考虑全寿命周期的集成问题,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这一平台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一个城市的所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参与方为用户对象,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进行信息处理,为所有参与各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其进行决策、控制、实施的集成化人机系统。这一系统构建应由业主推动,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组织或委托专门班子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何清华,陈发标,芦勇.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思想和组织[j].基建优化,2001,22(2):38-40.

[3]清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4):75-80.

交通工程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轨道交通;支付管理;业务流程;总体结构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1]。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新热点。“十五”期间中国城市交通投资达到8000亿元,其中至少有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五年中将建成总长度为450km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中国人口超过百万的34个城市中,已有20个正在建设和筹建轨道交通线路[2]。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武汉市轨道交通2010年的建设规模是67km,投资259亿元;2020年的建设规模是130km,投资520亿元[3],其线网布局覆盖了城市的8个发展轴向。一号线工程全长约27km,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由宗关至黄浦路,全长10.24km,是一条全封闭的高架线路,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以上,已正式投入运营。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大、周期长、工期紧、参与者众多、涉及专业面广、技术难度大且相互间接口复杂,工程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从业主合同支付管理业务来看,轨道工程所涉及到的合同众多,按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土建合同、装饰装修工程合同、设备采购合同、设备安装合同、勘察设计合同、技术咨询合同、监理合同、借款合同、拆迁安置合同、材料采购合同及轨道施工合同等。按合同的付款方式分可以分为固定总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及单价与工程量乘积价合同[4]。

目前业主合同支付流程主要采用手工上报,审核纸质文档,效率低下。一方面,各类型合同支付审批流程复杂,需要业主不同部门的人员相互协作,业主合同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影响审核效率;另一方面,采用传统方式,从申请到审批,信息传递速度慢,周期长,影响业主决策精度,同时,业主各支付管理部门之间缺乏交付事务之间的及时信息交互,不能对各合同支付状态进行动态监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业主合同支付管理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设计并开发基于网络的工程支付审核系统,辅助业主合同支付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操作,并为业主决策层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成为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实际,探讨基于网络的合同支付管理系统。

1合同支付管理系统总体功能

作为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支持系统,广义上,合同支付系统首先是轨道公司的一个日常业务处理系统。基于此,该系统的数据可为轨道公司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角度提供决策支持。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参与方众多的系统工程,作为系统的外延,必须能够反映参与各方之间的经济合同要约条件,提供业主单位与其他有关部门包括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信息交互接口。因此,合同支付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包括2个层次(图1)。

1.1ics(信息采集系统)

ics(informationcollectingsystem)是项目外延部门的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支付系统提供支持,包括对施工承包商、材料供应商及监理往来单位的支付信息采集,以此为业主的日常业务处理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各实施单位的信息采集(采编)包括:施工单位基本情况、相关人员(计量工程师及项目经理)、支付证书申报时间、本期申报工程量、本期申报支付金额、工程量计算依据、工程量计算公式等附件;监理单位基本情况、相关人员(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本期)监理审定量、(本期)监理审定合价;材料供应商基本情况、各施工承包商供应的材料品种、规格型号、材料供应合同价格、(本期)材料供应数量、材料差价的计算公式以及各种材料供应的附件。

本子系统主要采用“主动采集”的信息采集方式,由各相关单位将其相应的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系统自主传送到业主的信息中心。

1.2mis(日常管理系统)

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为日常业务管理系统[5],包含了作为工程业主单位的对项目支付工作所有日常业务处理,包括两个职能子系统:支付证书提交及审核子系统、工程量清单维护子系统。智能支付子系统是从通用的支付管理流程出发而构成的项目管理系统,包括对轻轨项目的支付流程管理以及工程量清单库创建及维护管理。各子系统的功能如下。

a.“支付流程管理”主要是按武汉轨道公司“工程款支付实施办法”的精神,对工程参与各方(业主、监理、承包商及材料供应商)的支付证书申报、审核工作进行全面的信息支持。包括提供以合同为导向的工程量清单库、系统自动汇总的支付累计信息、系统自动形成excel格式的支付证书表格以及表格打印功能,还有业主快捷的支付证书审核状态查询功能。

b.“工程量清单库维护管理”主要是针对工程合同结构来定义本期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库。创建工程量清单库时,系统提供一份轻轨工程总的工程量清单,用户只需要根据合同内容来点击相应的项目、子项目便可。维护工程量清单库时,系统提供多途径的查询方式,使用户可以方便地找到相关项目,并对其信息进行修改。

2合同支付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根据对轨道交通工程支付业务流程的分析,其业务流程涉及工程现场、业主职能管理层和业主决策层三个层次,涵盖支付证书上报、支付证书审核(工程量审核和单价审核)、合同应扣款项计算、支付证书会签、领导批准等全过程。不同角色的用户采用不同权限登陆系统,完成相应的业务操作。同时,通过实时查询,可以实现支付证书不同状态的动态监控(图2)。

3合同支付管理系统结构设计及开发

3.1合同支付系统结构设计

结合系统总体功能和业务流程设计以及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一般至少包含基础数据管理和系统管理)[6],轨道交通工程合同支付管理系统由七大子系统组成(图3)。

a.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维护工程基本信息,包括工程信息、合同信息、往来单位信息等,为其他子系统提供信息支持。

b.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维护系统信息,包括登陆人员信息、身份识别信息、财务编码信息等。

c.变更流程控制系统。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工程量清单变更流程,通过网络实现多方网上处理。

d.支付流程控制系统。处理工程量清单计量支付流程,通过网络实现多方网上处理。

e.财务管理系统。处理支付审批完成后,财务付款流程。

为了保证上述5个子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系统还增加了安全系统和系统管理两个子系统,确保支付流程的顺利进行。

3.2合同支付系统的开发实现

针对精益投资控制要求,动态跟踪工程支付信息,系统运用面向对象分析设计理论,基于webservices体系、多层系统结构、中间件技术构建松耦合、高扩展性、动态集成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实现合同支付系统总体架构;采用rsa算法、数字签名技术实现多应用主体加密身份认证;利用动态报表模板生成技术实现用户在线即时报表。

4系统开发工具及应用情况

现代项目管理往往是跨地区的异地管理,为实现异地和多项目的管理就必须依赖于构建在项目数据中心基础上的项目总控数据服务,提供可靠、准确和适时的工程项目信息。webservice[7]作为构建互联网分布式系统的基本部件,成为合同支付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的实现手段,并以此建立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有效平台,为工程项目总控信息和处理提供更加广阔的延伸。

由于sqlserver数据库的可移植性、并行性、安全性及分布式的数据结构[8],选用了sql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建立了有效的数据库技术平台。该方案技术可行,规模适当,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目前,合同支付管理系统已在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成功运用,极大地减轻了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支付审批效率,为业主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同时也实现了业主、监理及承包商多方获利的效果。其中的支付申请和支付证书审核界面如图4和5,系统部分功能也正在完善,力图实现与现有其他业务系统接口,更好的为业主管理层服务。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j].城市公共交通,2006,(12)11-14.

[2]刘拓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2,(12):40-43.

[3]邱志明.关于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评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2):3-4.

[4]高峰,何萍,黄静.把脉政府采购工程合同方式[j].中国政府采购,2005,(7):70-72.

[5]方俊,朱全忠,叶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浅析[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4):125-127

[6]周文波.盾构隧道信息化施工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04,(4):21-24.

[7]张渝,刘枫.一种远程监控系统结构的设计与实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105-109.

[8]冯博,冯皓,徐莹.sql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交通工程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交通工程管理;问题;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

1概述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交通工程管理对施工过程、技术、工程质量、后期养护等一系列环节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和调控,是保证建设过程中技术完备、程序顺畅、质量达标、养护到位的基础管理,因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1],众所周知,交通工程建设的关键是质量,如何建设符合实际的工程质量保障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工程质量管控体制,是需要在交通工程管理中持续探索的,要高质高效地完成一项道路工程,就要全面把握施工过程的每一步,做好管理[2]。同时,随着交通建设的日益发达,我国道路已形成庞大的交通体,工程建设范围大,质量要求高,那么,要充分发挥交通道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道路养护则成为道路持续有效应用,提高道路使用效率,谋求国家投资发挥最大效益的重要保障。道路养护管理是长期、全面的持续性管理工作,一套适合的养护管理体系将大大提升道路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不仅能够节约资本,还能够促进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3-6]。

2交通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虽有很大的发展,但因内部管理职能交叉,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方式不够科学等原因,造成了在施工管理中不能系统科学地做出规划和调整,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施工过程中又存在监管不严等情况,出现道路质量不达标,坏了修,修了坏的问题,这些都急需我们进一步提升交通工程管理水平,强化工程管理监督[4,5]。

2.1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管理体制仍然较为陈旧,各管理部门在职能上的状态表现为既交叉又分散,部门管理职能重复,却衔接不明确,不能很好地融为一体,看似都在管,实则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系统性的管理体系,导致出现决策失误,管理效率低、范围小,管理方式不规范、不科学,制约机制不全面,监督管理不严格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大大增加了成本浪费,也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管过程造成影响,监管不力,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工期拖延等问题也随之而出。并且,现有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资、执行、监督实为一体,交通管理部门在实际管理中只有自我监督,而这种监督需要一种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因其本身所具有的不透明性,很容易在公平公正上出现偏差,出现不科学的项目决策,而这种监督对于民众而言,形同虚设,无法得到认可。相应的,这样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如信息化、智能化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就没有能够在我国很好地推进。

2.2养护管理方面的问题

养护管理在整个交通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是养护资金投入较少,仅限于财政拨付,跟不上道路管理企业的社会化步伐,导致了养护管理得不到较好的发展;二是制约机制不严格,因为没有强制性的管理要求和严格的法律约束,所以当道路养护方面出现责任事故时,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在处罚上往往会较轻,无论对管理者还是责任人都不能起到警醒的作用,更加制约不了下一次的养护过程;三是管理方法老旧,创新途径很少,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整体素养跟不上,专业人才缺口很大;四是养护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且科技创新和研发水平低下,不能很好地借助养护机械节约人力成本,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反复浪费;五是道路养护在技术和投入资金等方面没有统一、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增加了管理难度。

3解决问题的方案探究

3.1强化施工管理

3.1.1完善管理体制

把管理纳入到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管理体制,结合项目实际,细化管理目标及考评标准,明确责任,定期考评,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书面告知,且强化问题的后续跟踪,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自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开始至工程完工,都要监管到位,切实保证各项程序的合法合规和公平公正。

3.1.2更新管理理念

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及管理程序,将目前脱钩的管理环节重新衔接在一起,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要紧随时展,根据新要求和新需求,利用现有优势管理经验,充分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有量化标准,通过建立全面的制度体系,来为交通工程管理作出精准定位,增强管理环节的约束力,提升工程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3.1.3严抓质量管理

好的工程质量是工程的根基,要真正把质量问题放在项目施工的第一位。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思想教育及质量管理培训,让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项目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时刻绷紧质量第一这根弦;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让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责任人,直接对该工程环节质量负责,把出现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尽量减少损失,保证工程质量;强化监督管理,管理人员要切实深入施工现场,规范工程进程。

3.1.4做好工序管理

管理协调好工序问题是工程规范有序推进的保障,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对开工前的技术交流,施工中的现场工序,工程结束后项目养护都要有专人跟踪督导,确保工程程序合理规范。

3.2强化养护管理

3.2.1强化队伍建设

要提高养护管理水平,首先要从培养专业养护人才着手,只有不断全面提高养护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人员专业能力强、技术先进,器械及安全配套完善,才能保证养护队伍的综合竞争力,真正在养护道路,最大限度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上发挥作用。

3.2.2改善养护水平

随着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对道路养护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适应交通工程发展的新要求,实现公路养护的现代化,就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强化人员培训,完善机械配套,提升养护机械化运用水平,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其次,要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优化管理程序,将数据管理由人工转为自动化,更加高效精准地为道路养护提供数据信息。

3.2.3加大监管力度

要充分认识到道路养护管理在推动交通管理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督,制定出适应运营高等级道路的养护技术、操作标准和规范,便于统一管理,严格监管。

作者:代冠军 单位: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桃花峪黄河大桥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孙伟.我国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2(10):379-380.

[2]张运政.中国交通工程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解析[j].工业,2016,3(7):10-13.

[3]王长君,代磊磊,刘东波.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应用的若干思考[j],工程研究,2014,12(1):101-109.

[4]任福田,刘小明,柴旭东,等.中国交通工程展望[j].中国公路学报,1995,23(s1):243-247.

交通工程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等)是属于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从单一的线路布置,发展到采用先进技术组成的复杂而通畅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交通建设引入了立体布局的概念,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迅速发展,很多大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的困境,都纷纷在策划并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我国大陆现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共计约250余km。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深圳、大连、武汉、重庆、长春等,共计约300余km。沈阳、成都、杭州、苏州、西安、哈尔滨等也在积极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达数千km。

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1.1.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1.2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①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②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所用高新技术领域;③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人民币;④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⑤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⑥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1.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难度大

对项目业主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管理单元(要素)繁杂,包括项目组成的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包括项目的各种组织形态(单元、部门、单位),包括各种技术(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等。

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上述特点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考虑集成化管理。我们将集成化管理的内涵描述为:集成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单元(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成体)的行为和过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集成体)不是管理单元(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的再构造和再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从本质上讲,集成化管理强调集成体形成后的整体优化性、功能倍增性、共同进化性、相互协同性、结构层次性等。集成化管理的效应最终体现在管理活动的经济效果上,主要包括聚集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等。同样,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面向全寿命周期。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作为一个完整过程,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和制约成为一体,必须加以全面考虑。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就是必须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应该面向项目涉及到的各种管理单元(要素),包括项目资源、组织、技术等,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考虑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管理,提高项目的整体功能和管理效应。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根据各参与方在整个工程中管理内容和重点的不同,一般分为两个管理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主方项目管理,它是业主对项目建设、运营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始终,涵盖项目全部,管理的内容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终结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建设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项目投产运营,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系统中,业主方项目管理始终处在核心位置。第二层次是实施方项目管理,它是受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单位、运营单位实施项目中标签约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所以,他们属于对工程项目的局部管理。本文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特指业主方项目管理。

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及其集成化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是将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整体来考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它可定义为对整个线网系统的考虑,也可定义为对一条线路的考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等),项目建设实施阶段(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运营管理阶段(运营准备、运营使用)。建设项目的价值是通过建成后的运营实现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想是要求项目策划、建设面向运营,要求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的资源、组织、技术、过程一体化,即在项目的策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营的情况,通过工程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充分结合,使工程项目面向运营最终功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

2.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大致有以下2种模式。一是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管理模式,即投资以政府控股公司为主,建设、运营分别由几家公司参与竞争,政府负责监管;二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即以政府为主负责资本金投入,一家法人公司负责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其存在的问题是,“四分开”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责任主体对工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定义、分析、集成和管理,没有解决全系统管理的完整性和全过程管理的一致性,削弱了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内在联系;“一体化”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通过市场对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的选择性和竞争性,没有解决全寿命周期不同环节的制约和监管,削弱了对工程效率的比较、分析、选择和控制。要加快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必须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水平,必须针对这些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探讨解决方法。

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或者使建设项目策划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相互分离,或者使管理者的选择缺少竞争性,导致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在或者使工程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的成本、接收、功能目标脱节,最终用户需求自决策阶段开始定义偏离,项目参与各方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为全寿命周期目标的实现服务,对不同阶段的任务不能进行很好的衔接,对不同任务之间界面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生成的信息不能共享;或者使业主不能利用竞争提高管理效率,不能通过相互制衡来规避风险。随着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尝试用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技术集成、供应链集成、内部业务集成、外部资源集成和工具集成等系统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已经十分必要。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和内容

3.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主要是将现行管理模式中相对分离的建设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运用管理集成思想,在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业主开发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同时解决业主主体利用市场进行充分选择管理者的问题,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

3.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主要由目标系统、任务系统、组织系统几个方面组成。3.2.1目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系统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①应从建设项目的整体出发,反映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要求,既包括建设期的目标,更注重运营期的目标;

②应有较大的包容性,既注重业主和用户的需求,也应包括其它相关方的需求;

③应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反映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对项目的要求。

目标系统包括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建设目标着重指向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投资控制目标。运营目标着重指向服务质量目标、运营成本目标、经济收益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强调整合延伸资源,创造延伸收益。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是指对上述目标的整合,着重体现功能目标、费用目标、时间目标、社会目标的统一。全寿命周期功能目标着眼于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目标的统一性,涉及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运营质量、使用功能等,追求系统的整体功能、技术标准、安全保证的优化。全寿命周期费用目标整合了建设投资、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延伸收益目标,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全寿命周期时间目标包括设计寿命期、建设工期、服务寿命期目标,涉及工程物理寿命与经济寿命的相互关系,追求合理延长物理寿命和正确把握经济寿命。全寿命周期社会目标主要强调项目的社会效应,追求各方满意、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2.2任务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系统主要包括过程管理任务、接口管理任务、信息管理任务。

1)过程管理任务

过程管理任务是任务系统的主体,主要涉及:①项目策划;②项目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前期工作计划,招标计划,工期计划,质量计划,资金计划,资源计划)、各任务分项计划、计划管理;③任务结构分解,包括建设任务结构分解(线网规划、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工程验收、资源利用准备、运营筹备)、运营任务结构分解(运营乘务、车辆保障、设施设备)、资源利用任务结构分解(房地产、广告媒介、商贸、通信、咨询);④项目筹资与财务管理,包括筹资模式与方案、财务管理方法与方案;⑤项目招标,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模式、招标方案;⑥合同管理,包括合同分类、合同管理模式、合同结构内容、合同风险防范、合同管理方案;⑦项目实施控制,包括总体控制和各任务分项控制,涉及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资源控制、安全控制;⑧调试与验收,包括单系统调试、系统总联调、工程与设备验收;⑨运营管理,包括运营模式、运营组织、运营方案、安全保障。

2)接口管理任务

接口管理是任务系统的界面联系,主要涉及接口特点、接口条件、各任务间接口、各任务内接口、接口整合、接口方案。

3)信息管理任务

信息管理是任务系统的交互平台,主要涉及信息标准化(任务结构分解与编码规则)、信息沟通(不同组织、不同过程、不同方面的沟通与信息共享)、信息集成化(基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集成平台框架技术)。

3.2.3组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是指业主组织管理模式,包括建设管理组织模式、运营管理组织模式和资源利用管理组织模式。他既涉及不同管理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业主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又涉及同一组织中的整合。

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主要包括:①不同阶段目标、任务下的项目组织选择;②不同项目组织管理目标的一致性;③管理任务的衔接性;④管理界面的协调性。在同一组织中主要考虑:①岗位设置,包括岗位横向结构(任务部门、职能部门、岗位分解、岗位职责)、岗位纵向结构(扁平化与垂直化、分权与集权)、岗位设置原则(因事设岗、权责对应、指挥集中)、岗位设置方案;②人员配备、考核、培训,包括配备原则(因岗择人、因物器使、择优选用、能级对应)、考核原则(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观察过程、注重结果、考核与奖惩升迁相结合)、培训原则(更新知识、强化观念、加强沟通、发展潜能)、实施方案;③组织文化与制度建设,强调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与优化;④力量整合,突出整合组织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优化。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主要有: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任务衔接、功能优化、费用控制、组织创新和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4.1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着重解决建设期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服务目标的脱节,使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服从于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最终突出交通功能目标,优化费用效益目标,重视服务寿命目标,提升社会发展目标。

4.2全寿命周期任务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任务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必须十分重视各任务的衔接,既要做好不同主体所承担任务的衔接,又要处理好同一主体所承担任务的各种接口关系,特别应注意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任务的衔接。

4.3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应着重功能分析,力求用较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全寿命周期功能,提升全寿命周期价值。可以用价值工程的基本表达式v=f/c进行功能优化的分析,其中v代表全寿命周期价值,f代表全寿命周期功能,c代表全寿命周期费用。轨道交通工程的价值取向应是合理的全寿命功能实现、经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下全寿命价值的提升,思路应放在确定全寿命周期功能的合理匹配,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降低上。尤其是功能定位要全面反映工程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规定和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包括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环境要求、经济性、美观性等诸多方面,这种满足应贯穿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以实现合理的需要、适度的满足。要注意功能的匹配,保持功能结构的合理。要着重对工程的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外观功能等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定位,保证工程实施的功能前提是正确的,确保基本功能,重视辅助功能,兼顾外观功能。功能优化的最好时机是在工程的决策和实施阶段,功能优化的效果检验和提升是在工程的运营阶段。

4.4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期费用控制,①是指项目业主和管理者在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源利用中,在确保功能实现和优化及收益较大化的同时,使全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合理并最小化,从而实现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②是对项目全过程费用的控制,其控制流程应贯穿项目的决策、建设、运营、开发全过程,通过对项目费用的计划、贯彻、执行、反馈、纠偏、修正和再贯彻这样一个循环管理程序,尽量将项目费用控制在系统最小的范围内。③也是对项目全方位费用的控制,项目管理者要有效地处理项目的费用目标与项目其它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功能、时间、收益等目标的关系,以实现合理功能、时间、收益条件下的费用优化,从而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分析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结构和控制重点。要从整个系统的结构中分析其全寿命费用的构成,了解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大小,确定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比例结构。根据费用比重分析法(也称abc分析法)的原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整个系统10%—20%的部分其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很高,可定位为a类,作为重点控制考虑,其余可定位为b类和c类,作为次要和一般控制考虑。各个部分的建设费用(一次性投资)和使用费用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可考虑将不同部分的建设费用或使用费用作为费用控制的重点。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分为策划、建设、运营等过程,根据经验,越是项目的前期,费用节约的可能性越大,越应该成为费用控制的重点。②分析系统各部分的费用结构和组成。要从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中分析建设费用和使用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功能分析指导下寻找合理的结合点,确定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纵向结构。③分析系统各部分建设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要重视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要充分利用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来降低费用。④分析系统各部分使用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要研究不同的运营维护和设备维修模式,考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对降低费用的作用。⑤分析全寿命周期费用与全寿命周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找收益减费用的最大化。

4.5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重点,应解决业主在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优化下项目管理组织的选择;解决业主在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管理组织中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管理任务的衔接性、管理组织的互补性。无论选择何种组织管理模式,应是以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为主体,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或集成管理班子,对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进行一体化考虑。在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阶段,业主可通过市场选择或委托的方式确定一个管理方或自己作为管理方,既作为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者,又承担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等具体的管理任务,进行一体化整合,同时,业主要加强对管理质量、效益的监管和考核,及时纠偏,提高效率。

当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又具备了多个投资主体和可供选择的多个管理者时,业主或业主联合体可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确定一个独立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中需要集成整合的一体化问题,并委托或与其一起通过市场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或某条线路项目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方;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也可直接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并与其共同建立一个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联合班子,全面考虑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不管何种组织模式,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班子全面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问题,这是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核心。这一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业主。

4.6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要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整合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组成联合班子,运用公共的、统一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始终全面地考虑全寿命周期的集成问题,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这一平台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一个城市的所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参与方为用户对象,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进行信息处理,为所有参与各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其进行决策、控制、实施的集成化人机系统。这一系统构建应由业主推动,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组织或委托专门班子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何清华,陈发标,芦勇.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思想和组织[j].基建优化,2001,22(2):38-40.

[3]清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4):75-80.

交通工程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改扩建工程;运营前置

1工程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改扩建工程的实施一般基于当时的设计水平与目前实际运营需求不匹配,包括新增停车列检列位、新增设备设施、既有设备设施调整等内容。(1)城市轨道交通在伴随新线开通以及线网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客流增长迅速,往往会提前超过设计同期水平。针对新线开通后的客流变化和实际设备设施水平进行研究,并提前开展增车计划,以满足运力需求。新增列车后,既有场段停车能力已无法满足新增车辆的停放及维护要求,需要增设停车列检列位。(2)根据车辆实际镟修工作量及远期车辆镟修工作量预测,既有场段不落轮镟床亦不能满足全线车辆镟修工作需要。因此,在改扩建工程基础上还需同步增设镟轮线及相应的不落轮镟设备。(3)由于改扩建工程引起的既有线路的同步调整以及新增检修需求也需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一并考虑,比如受电弓检测装置等。同时,在其他场段及空余部位同步做好改造后的远期预留建设条件,从线路及线网的角度充分考虑未来改扩建工程实施的可能性。

2工程规划与设计重点

从流程上看,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改扩建工程从项目建议书到交付使用,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工可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实施等阶段。虽然各个阶段的侧重点不一样,但又紧密相连。工程实施整体流程见图1。(1)根据理论研究,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对投资影响的比例约达70%。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改扩建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更要从多专业角度提前谋划,在充分考虑既有工程的特点以及尽量减少对既有线路运营影响的前提下,从“运营前置”的角度出发,对工程实施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进行细化研究,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从而分析项目实施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评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改扩建实施过程中对运营产生的影响以及实施后对既有线路运营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在工程前期规划与设计稳定的前提下,结合投资估算控制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的图纸及说明书、设备清单、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取费标准等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和确定整个改扩建工程全部建设费用。建设单位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筹措资金,将有限的资金利用好,从改扩建建设顺序、改善优先级及新增功能等方面着手,做到广泛调研和分析,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3工程实施管理重难点及改进措施

3.1工程实施管理重难点

(1)安全管控难度大。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改扩建工程一般都是在既有线路或者场段中进行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但要面临项目本身特种作业、三临施工等安全管控压力,而且还要面临影响既有线运营的安全管控压力。(2)涉及专业接口多。从整体上看,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改扩建工程涉及范围不大,但涉及专业很多,包括土建、轨道、接触网、综合监控、给排水等10余个专业。同时,各专业还要与既有设备完成接驳或接入,大幅增加了工程实施管理难度。(3)交叉施工作业组织难度大。改扩建工程实施过程中,在施工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多专业交叉施工作业必须提前注意预留预埋,同时还要考虑既有管线的迁改,如消防水环网的断开及接入、洗车线迁改后的及时恢复等,整体交叉施工作业组织难度较大。

3.2改进措施

(1)改扩建工程工期紧张,需要尽快完成工程建设以及功能优化,确保对既有线运营的影响降至最低。由于新增车辆先后到段,既有场地已经不满足停放要求,给调车作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因此,整个工程实施需结合车辆到段及调车需求进行优化。同时,涉及供电、信号、通信、综合监控等系统专业需要无缝无扰接入既有系统,要求整体工程实施在优先级的基础上尽量“见缝插针”,以保证不影响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尽快实现新增系统接入[2]。(2)运营单位作为主体实施综合改扩建工程,可有效体现“建管合一,运营前置”[3]的建设管理理念。在项目实施前建立建管合一相关管理机制,并在合同签订、设计联络、图纸会审、出厂验收、安全技术交底、既有线改造实施方案及各专项实施方案审批等流程运维人员全程介入,提前从运维使用的角度对项目实施安全、质量进行监管,确保项目实施完毕达到实际运维要求。(3)提前组织项目实施各方在既有场段相同专业进行观摩学习交流,结合施工图会审流程以及改扩建后的功能提升需求,各方均从运营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细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确保工程实施一次性达到运维标准。(4)针对大型改扩建工程场地实施空间有限的情况,提前梳理场平优化布置,包含材料堆放、作业面划分、渣土堆放、吊装及混凝土浇筑等机械作业点,提前布置沉降监测点位,作业前做好承载力检查,避免在作业过程中由于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施工风险。同时,危险源辨识要分专业细化并配套应急处置方案,在作业现场分区设置并做好动态管理,确保当天危险源交底落地执行。

4关于大型改扩建工程的思考

4.1标高方面

既有线改扩建需注意新建部分标高基准点,特别要复核既有线标高,避免后续施工出现接驳偏差。后续进场的各专业施工前也要复核标高,尽量避免出现误差,前期对于x、y坐标复核也要做仔细,避免整体建筑物出现偏斜。测量及交桩工作对于整体项目实施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该环节必须做到现场复核与资料归档同步进行,尤其要加强核对外部影响因素。

4.2既有功能调整方面

在改造过程中涉及既有功能迁改的部分,设计单位严格按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如出现与初步设计偏差的情况,在核实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并与业主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图深化设计工作。设计交底时,设计单位对各专业的设计方案要点以及与初设存在差异部分进行重点介绍,各参建方以及运维使用方再次复核图纸后方可实施,以避免后续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使用。

4.3节能方面

工程实施需同步做好节能工作,在满足相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系统、设备自身的能耗。同时,采用合理设计及先进技术,选用低能耗、高效率、节能型设备及材料,以确保项目投运后节能措施的有效落实。其中,新增建筑优先采用自然通风,以节约能源;照明以led灯具为主;给排水系统水泵选型尽量选用节能效果显著的优质节能水泵,选用优质管材、阀门和节水型卫生设备,确保后续使用中尽量避免和减少水的跑、冒、滴、漏。

4.4降噪方面

由于施工场地较为紧张,部分施工点位较难避开噪声敏感点,同时周围存在居民区密集、道路狭窄等问题,优先在施工场界修建隔声围墙进行隔声降噪。施工期间的振动影响主要是破碎路面和主体结构施工,高频振动机械对项目周围的建筑影响较大,施工中应尽量使用低振动设备,特别是对临近振动敏感区域,产生振动较大的施工作业,尽量避免安排夜间施工。

5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改扩建工程建成投入运营后,解决了既有线路增购列车的停放和检修需求,有效提高了既有线路运量和服务质量,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可以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发挥交通运输的能力越大,就能替代更多的公交车和私家车的出行,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减少环境治理支出,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后续从综合改造项目成本控制出发,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改扩建工程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廖健,张冠锋.工程项目管理在地铁运营后期改造施工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4(1):106-107.

[2]周鹏.浅谈地铁运营期改造施工中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5(20):160.

交通工程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工程管理教学内容衔接关系

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有交通规划课程、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及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及课程设计、概预算课程及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及课程设计。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并有一定的交叉重复现象,课程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及对实践工作技能的训练也是如此。这已成为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一、原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理论教学上的重复。例如在交通规划课程和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中都涉及到社会经济及交通调查、分析与预测内容,其中包括o-d调查及预测o-d。在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中有投资估算内容,而投资估算与概预算课程中的内容雷同。在概预算课程中,概算或预算的编制首先要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但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确定又比施工组织课程中讲得简单。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投标文件技术标部分就是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内容,而投标文件商务标部分要做施工预算,并据此调整报价。

二是实践教学环节重复训练及脱节。例如,交通规划课程没有开设相应课程设计。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设计包括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以及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内容。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包括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管理曲线等内容。概预算课课程设计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格等。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和工程报价文件等。由此可见,投资额测算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存在重复训练。同时,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等内容在交通规划课程理论教学后没有及时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进行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设计时,绝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没有开设,如桥梁工程和道路工程等,此时进行投资估算则明显难度太大。所以,从整体情况看,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着重复训练和脱节现象,缺乏总体的规划和安排。

三是实践教学的时数和内容要求存在问题。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若要完成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以及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内容,则明显时间不够,若只要求完成经济评价,一方面任务量偏小,另一方面实践技能训练不够。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若要全部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则感到时间不足,若不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则时间偏长。同时,概预算的电算技能训练放在哪里进行都感到不合适且时间不够。

二、新教学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交通规划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重点是社会经济和交通的调查、分析与预测,其中包括o-d调查及预测o-d,并开设相应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要求学生完成社会经济分析与预测、运输量与交通量的分析和预测、预测o-d等内容,最后提交包括调查、分析与预测等全部内容设计成果。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重点之一为经济评价,其相应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要求学生完成经济评价,最后提交包括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分析的全部计算表格及文字说明等设计成果。施工组织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重点为施工组织设计,其相应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要求学生完成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管理曲线等内容,最后提交包括组织设计全部内容的设计成果。概预算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重点为预算文件的编制原理与方法,其相应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要求学生手工完成预算文件的编制,最后提交包括编制说明及所有预算表格的设计成果。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重点是施工投标文件的组成及报价调整,其相应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要求学生完成投标文件的编制,包括根据预算进行报价调整和统编文本等,最后提交一套完整的投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