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工程管理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30 17:23:45

经济与工程管理

经济与工程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经济风险;优化措施

1引言

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越来越多先进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不但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而且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当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影响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加强此类问题研究的工作,对于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风险的概念

风险管理就是在准确识别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的控制和管理风险因素的方法,从而达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风险发生后造成的不良后果的目的。由于风险是影响未来目标顺利实现的一种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在开展风险识别管理工作时,不仅要做好风险源的识别工作,严格的按照风险表现特征,判断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然后在确定风险发生概率的情况下,分析工程项目承受风险的水平和能力,以便于施工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另外,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在风险事件发生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制定相应的风景南回归线补救措施,降低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3公路工程管理的原则

3.1以人为本。公路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诸多便利,所以相关部门在开展公路工程的管理工作时,必须严格的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1)根据公路工程建设制度的标准,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确保公路工程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2)在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符合相关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加强公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工作,确保工程整体施工质量。3.2预防为主。公路工程建设不仅是一项复杂程度高的综合性工程,而且其涉及到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因此,施工企业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公路工程的建设。首先,根据公路工程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将安全管理制度融入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确保公路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其次,将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避免因为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疏漏而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3.3质量第一。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事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严格的遵循工程施工质量第一的原则开展公路工程的建设。此外,因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也是影响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工作,才能达到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性有效提升的目的。

4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经济风险

4.1招投标阶段的经济风险。目前,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在招投标阶段存在的经济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施工图纸无法满足工程量清单提出的要求。为了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建设单位从公路工程进入设计阶段后就参与到了投标工作中,这一现象也是造成施工图纸无法满足工程量清单要求的关键原因之一。由于建设单位设计的图纸中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少,最终出现了工程量清单与图纸之间差异过大的线下,如果建设企业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未能在合同中增加相应附加条款的话,那么必然会因为工程建设风险转嫁至施工企业,而影响到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工程量计量方式无法满足工程量清单的要求。建筑单位在参与公路工程项目的招标时,由于无法明确计量规格,而只能依靠企业自身的施工习惯和经验施工,所以出现了计量规格无法满足工程量清单的现象。4.2施工阶段的经济风险。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出现的经济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施工方案的选择实施。由于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等因素是影响施工企业选择和确定工程施工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在公路工程施工开始前,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然后根据勘察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啊,才能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的发生。(2)施工工期。公路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施工工期延长等问题都会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3)劳务分包。施工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安全意识的高低是决定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能否高效顺利完成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很多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都存在着安全意识薄弱、综合素质偏低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不仅增加了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安全隐患和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的几率,同时也导致企业不得不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4.3保修阶段的经济风险。对于保修阶段的经济风险在整个工程中意义重大,例如,施工单位拒修和发现了质量问题而不能及时反馈,由于施工单位拒修导致的中断或者业主投诉,对于开发商而言影响较为,因此需要加以防范,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和施工方沟通的顺畅性,如果施工单位有可能拒修时,请第三方维修的准备工作;采取控制工程款和保留金的支付手段,牵制施工单位;当一旦不能及时维修时,及时向业主合理解释,令业主能理解接受。关于发现了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的情况。

5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经济风险的优化措施

5.1充分发挥工程合同的作用。建设单位必须在施工企业中标后,及时的与施工企业协商并签订公路工程的施工合同,并按照要求完成施工企业报价的审核工作,为后续公路工程建设做好准备。在签订公路工程施工合同时,应该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对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建设单位在于施工企业签订公路工程施工合同时,应该按照相互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共同协商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的内容和相关条款,一旦合同内容和条款确定后,任何一方不得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决定或者更改合同条款中的内容。另外,施工企业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自身权益维护的重要性,一旦出现了建设单位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事件,施工企业应该在第一时间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条款和内容向对方提出索赔。5.2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1)公路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力度的加强。由于公路工程各个施工环节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话,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和影响。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监督挂篮制度,同时安排专职监督管理人员,监督管理公路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确保工程施工的规范性与科学性。(2)加大施工材料控制的力度。首先,详细公路工程施工材料的来源、质量,避免因为施工材料质量问题影响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其次,做好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工作,定期的抽查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禁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5.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公路工程中,安全是施工的生命线,只有保证施工工人的安全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一般而言,对于安全管理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应当具备高度的施工意识,在具体的操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要求,制定有效的检查制度并落实到实处,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人员方面的经济风险得到最大限度地降低。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工程建设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其在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相关部门可必须加大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力度,深刻的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对于公路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规避公路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才能促进公路工程建设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振宇.探讨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经济风险及改进措施[j].居舍,2019(28):11~195.

[2]张丽素.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经济风险及改进建议[j].交通世界,2019(15):140~141.

经济与工程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探索,虽然已取得明显进展,但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侧重于是围绕需求结构、产业投入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展开,而对知识群体创业本身及与创新驱动的关系研究不足,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驱动密切关系的关注与重视不够等。工程管理专业属于交叉学科,需要在工程、经济和管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复杂问题。财经类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与工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背景不同,具有独特的教学特色和优势。文章针对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优势,在创新创业教育时展背景下,对财经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为财经类高校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财经类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优势分析

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与工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相比,学科背景显著差异。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如《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和《施工技术》等工程类课程,财经类院校所开课程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而在《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等课程中存在着优势。因此,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针对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学科资源优势,更加突出财经类高校学科特色培养“经济 管理”特色突出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完善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改善和优化财经类高校人才队伍培养的结构和素质,提高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竞争力[1,2]。

二、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财经类高校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其经济和管理专业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竞争力不强。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起到保障作用。此外,也缺乏对教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激励机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二)师资队伍薄弱

财经类高校,缺乏工程背景教师。财经类高校的学科特点,不能给工科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导致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背景课程的资源匮乏,缺乏相应专业教师。工科与经济和管理专业学科评价机制差异较大,学校的晋升机制中,科研和教学的评价无法与其他专业教师比较。大部分专家都是经济和管理学背景,不懂工程。导致在科研和教学评价中,工科背景的年轻教师处于竞争的劣势,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因此,财经类高校应针对工程管理的学科特点,加大引进人才和培养机制,完善教师晋升机制,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三)课程设置与学生期望存在落差

近年来,各高校逐渐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然而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实用性一般,与学生期望的落差较大,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期待[3]。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强调经济与管理方面的教育,在培养方向和学生期待方面存在落差。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工程管理的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目前,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从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性较弱。目前,国内高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尚未纳入其中[4]。因此,对于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时,要将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中,结合专业教育更加突出创新创业教育。

三、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标准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发展阶段,对于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而言,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学科背景,其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与工科院校背景应略有不同,应该在充分发挥其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标准,消除目前财经类院校培养目标不统一,口径差异大的现状,建立差异化、多样化和特征化相结合的具有财经类院校特色的“经济” “管理”的创新创业模式和标准。

(二)积极引导财经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财经类高校要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特点,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原有“经济” “管理”特色实践基础上,融入土木工程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bim大赛和大数据智慧城市等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比赛,并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完善各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教师和学生的奖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创新创业比赛,财经类高校要积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市场化引导,让学生们了解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积累创新创业经验。

(三)科学设计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关课程

加大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能力,必须完善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因此,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应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紧密融入专业教育中,配套设置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实现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与补充。此外,还应积极采用经典案例、专题讨论等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相关的教学方法。还可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研修班和社会机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机构等单位收集经典案例素材,既要注重从正面的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也要有反面失败的典型的创新创业失败案例,为财经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完善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保障体系

实践教育是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基础的重要体现。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要结合专业背景,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支撑体系,并不断完善和拓展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开展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社会现实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校可通过创新创业专业师资提升,培养和鼓励教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深入企业调研、与联合开展课题攻关,提升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并聘用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相关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从而为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师资方面保障[5]。

(五)加强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理念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新的教育理念,是经济新常态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加大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高等院校不断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大力倡导高等院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这就需要将专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相匹配。对于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而言,这就需要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应要融入创新创业元素,树立和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树立起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的理念。

(六)优化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工程、经济和管理的相关理论,同时又必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因此,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设既有工程、经济和管理理论知识又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6]。财经类高校应从经费支持、教学考核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和发挥高等院校的社会和校友资源,聘请行业经验的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讲座,搭建实训平台完善校外导师的规范管理制度建设。

(七)推动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充分发挥专业教育的基础和优势,在培养学生工程,经济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工程管理的专业教育中。因此,对于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应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引入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考虑不同专业和学科的差异,并应积极推进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专业和学科标准。在统一创新创业教育标准下,对高等院校进行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

(八)完善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环境建设

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教育部应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高等院校各级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并不断完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并不断加强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建立政府、高等院校和科技产业园区的三方联动机制,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实习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财经类高校本身而言,在国家差创新创业教育的框架下,在设备、师资、资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使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依托财经类专业学科优势,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与工科背景的人才培养特色各异。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从师资队伍、相关体制、创新理念、课程体系、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作者:汪振双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汪振双,赵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问卷调查及教学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5):168-170.

[2]汪振双,赵宁,张建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业创新教育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5,23:57-58.

[3]李时椿.创业与创新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李肖鸣,朱建新.大学创业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经济与工程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精细化;路径

一、概述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现代化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还是水利工程由传统向现代进行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水利工程现代化以及精细化的建设与管理更加的重视。因此,水利工程在管理中通过加大建设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工程建设技术,不断完善利于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以及管理方法等一系列措施,力求使水利工程管理与建设在安全运行与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不断的提高,并且使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更加完整。

二、水利工程管理简述

(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其中重要的保障不但需要水利工程的管理现代化,管理体系也应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设备进行更新,建设与管理的思想、方法也应现代化,形成符合我国经济体制的科学管理的体制。实现水利工程的硬件与软件同步进行不断的发展与进步。[1](二)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的基本涵义。所谓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要在“精”与“细”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管理。充分保障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的管理工作中的每一项都能切实的落实到位,不论是在细节的管理上、过程的管理上、质量的管理上以及效益的管理上,都力求达到最佳的状态,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精益求精。[1]

三、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路径

(一)水利工程管理的观念要先进。水利工程管理实现现代化与精细化,其管理的观念要改变,不能只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轻视了水利工程的管理,应当以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理论为指导思想,水利工程的管理者在树立先进的管理观念的同时,对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进行全面的发展。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应对水资源的保护加以重视,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建设规范化,一切以保证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2](二)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要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实现现代化与精细化,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保证水利工程各项的工作有序、顺利运行的同时,实现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规范化、制度化、细致化。1.水利工程管理运用流程化的管理方法。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以充分了解各项水利工程业务工作后,细化水利工程管理的流程(人力管理、水情管理、水环境管理、项目管理、调度管理等),细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标准(落实、细化到每一个管理部门、工作岗位等),使水利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得到有效的减少。2.水利工程明确落实岗位责任制。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当明确的落实好各岗位的责任,以简洁高效的原则对各岗位进行管理,合理化分工,各岗位共同合作。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行岗位聘用制,促进全体员工竞争上岗,并且合理的、科学的建立薪酬体系,对薪酬进行等级划分,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充分的落实,根据考核制度对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进行考核,并通过考核的结果进行奖励或惩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2](三)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与手段现代。化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应当使水利工程在管理上实现信息化。当前计算机的现代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利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因此,利用这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1)设置监控系统。通过对水位、大坝、闸门等重要位置进行实时监控,使最为原始的数据得到很好的掌握,为水利工程的各项工作(水资源的利用、防汛工作等)提供依据;(2)利用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系统汇总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充分进行了解,对于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处理;(3)维护监控系统。为了确保整个监控系统能够更好的起到信息化的作用,应当对监控系统定期进行巡查以及维护工作,真正的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练化进程。[3](四)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高素质水平。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需要建立一个素质高、水平高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是水利工程管理发展的基础。水利工程通过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并且定期对员工进行强化培训,以此对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等整体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员工的管理实行刚性化与柔性化制度并存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起员工参与培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鼓励员工对知识的储备进行完善,使员工充满责任感,使员工成为水利工程专业知识与信息管理能力兼备的全方位人才。[3]

四、结语

水利工程管理实现现代化与精细化,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更加的完整、系统,使得水利工程不断创造与提高各项效益,实现水利工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杜立霞.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1):95-96.

[2]李杨.水利工程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管理[j].四川水泥,2018(10):163.

经济与工程管理范文篇4

(1)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20世纪90年代,我国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重点为大江河水利工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农村。在这个阶段内,农村水利建设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在80年代解体之后,农村地区开始广泛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集体逐渐分散化建设,集体作为农村经济建设主要单位,传统农业水利逐渐消失;在1990年之后,我国政府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高度关注,农村劳动力需要承担水利工程建设义务,较好地推动了农村水利建设。但是由于当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经济成本投入比例很低,工程维护质量十分也不高,导致部分工程甚至出现废弃。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水利管理体制主要向两个方向划分转变。首先,逐渐市场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虽为事业单位,但要逐渐实现自负盈亏及独立核算;其次,增加基层群众管水组织,依托国家管理组织进行管理,构建群众性管水组织难度较高,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落实难。(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后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本质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原有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经济生产实际要求。与此同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农村运营模式存在较大差距,水利工程管理难度显著提高,对水利工程效益提升造成较大影响。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开始积极尝试通过多种产权划分方式,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进行明确划分,有效解决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漏洞,让农民群众成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主体。

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性质不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本质性转变,传统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和农村地区生产体制之间存在显著差别。改革开放之前,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基本上都是在政府部门及农村自筹情况下开展,建设完毕之后产权归政府及群众所有。农村联产承包制在全面落实之后,农村地区经济运营逐渐从集中运营模式转变为分户运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政府部门及群众自筹建设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产权上就出现了模糊情况,水利工程管理难度显著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进行明确划分。但现阶段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问题仍不少。(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归属不清,导致部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完成后,没有专门的管理单位进行管理,即便工程出现破损,也没有专门人员进行修复,工程运行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加速了工程的老化,用水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水、跑水等情况,部分工程出现漫灌或者是串灌情况,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3)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投资主体单一。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投资主体及资金来源十分简单,“等、靠、要”思想仍十分严重,农村自我投入观念不强。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逐渐完善过程中,国家投融资体制发生了根本改变,传统资金来源已无法满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实际需求,财政拨款越加严苛,同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贷款贴息机制构建及有偿投入上发展相对滞后,群众自筹能力低下,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效

(1)用水户协会的建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在进行改革过程中,农民作为改革核心,构建用水户协会之后,能够有效了解农村水资源应用情况,从而保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顺利落实。所以,需要对农村用水户协会进行调整充实,加强维护,充分发挥出用水户协会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中作用,让用水户协会成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有效的组织者及保证者。(2)明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之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得到了明确划分,工程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农民真正成为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归农民所有,基本上能够实现小型水利工程自建及自用。(3)管理机制得到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及管理模式在明确划分之后,管理主体责任明晰,有效解决了传统建设过程中管理低下的问题。管理人员及所有者都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规章管理制度,自觉接受水务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管理协议内容,最大程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及时对工程进行修缮维护,推动良性化运转,有效保证农民经济效益。(4)农民利益得到保证,管护积极性得到提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后,工程运营模式更加灵活,也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运行安全程度,农民利益得到了保证,管护积极性得到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得以实现。推动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4结论

经济与工程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1.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广大农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农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农田粮食产量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长久发展下去,还可能对农村、农田、农民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1.1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请管理”的现象,也就是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高度重视,一般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甚至有个别地区一直在频繁的建设各种农田水利工程,但是对于建好之后的工程,缺少必要的管理,给农田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缺少必要的管理,或者不重视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可能会造成农田水利工程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另外由于缺少管理,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不够,大大的缩短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寿命。造成农田水利工程缺少管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农田水利工程建成之后的产权不明确,其归属的界定范围不明,也就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推卸管理责任;其次是农田水利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和管理责任没有得到落实,这样导致管理过程中缺少监督,造成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严的现象;第三是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够重视,普遍没有意识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只是将重点放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上。1.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建设也一直在前进,关于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不断发展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相匹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但是我国目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我国今天进入了市场经济体制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所制定的,落后的管理体制无法满足现代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1.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位不清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位不清晰也是造成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定位,在机构性质和机构职能上存在不清晰的状况,目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具有行政主管机关和水管单位的性质,又具备管理、维护和运营的职能,这就造成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另外还存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分工不合理的现象,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了一部分人工作负荷过大,任务量过多,不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长期发展。

2.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提高农田粮食产量,促进新农村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改变原本“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加强水利工程建好之后的管理工作。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是加大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往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欠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增加对于工程管理的财政支持,资金的使用需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保证资金都被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去。第三是加强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监督,从这个层面去约束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责任到人,监督时发现问题,要有相应的负责人。最后是要建立项目法人制度、招标投标制度、监督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从体制方面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进行规定和约束,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稳健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除了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之外,还要注意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性质有三种,公益型水管单位、经营型水管单位和准公益型水管单位,性质区分的主要标准是管理单位的盈利情况,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支出为经济来源的是公益型水管单位,通过经营获得盈利的是经营型水管单位,国家财政支持和盈利兼具的是准公益型水管单位。按照这一规定对单位性质进行区分,能够更好的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

作者:蔡前炎 单位:商城县水利局

参考文献

[1]孙秀凤.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问题及措施[j].科技展望,2017,(04):191.

经济与工程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思路;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作为我国的一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显得愈加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对于水利工程管理整体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新时期,随着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在水利工程管理中逐渐暴露出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加强,促使其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及其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希望为后期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2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产生了严重地制约,因此,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不断地加强十分必要。以下主要结合我县水利单位管理的实际,对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具体如下:

2.1水管单位现状

奉节县水务局下设置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科室有7个,其分别对水资源的管理、水库管理、水政执法以及河道管理与防汛抗旱等公益性方面的工作负责,同时,对全县人畜饮水、农田灌溉用水以及水费征收等经营性工作负责。从我县水务局管理人员人数来看,共有近70人,小(2)型水库无专职管理人员,其中大多数管理人员属于专科学历,小(1)型水库现场管理人员为临聘人员,部分管理人员的年龄在45岁以上,图1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框架图。从其管理人员方面来说,综合型管理人才比较匮乏。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与国家建设的各项需求相满足,而且还需要符合市场的发展需要。因此,其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我县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因而,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鉴于此,水利工程管理人员需要秉承严谨科学的态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市场化运作。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对于既懂经营又懂管理的人才比较缺乏,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对于这方面的高精尖管理人才更加缺乏。

2.2缺乏有效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公益性人员的经费支出来源

我县设有的7个水管单位科室除了具备人畜饮水供应、农田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等各项职责,对于防洪救灾、水政执法、水资源的管理以及水土保持等也有所涉及。目前,我县始终没有有效地落实公益性事业的补贴,长期以来,经营性的人员承担着公益性的职能,并没有任何的收益,这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良好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我县水管单位比较贫困的原因之一。因此,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公益性事业经费支出来源。

2.3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比较缺乏

目前,我县建有52座具有防洪、灌溉、发电与饮水功能的水库,建设的引、排洪渠道将近1000km,这些工程维护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极大,但是,在对这些工程的维修养护方面,相关费用却比较缺乏,水费征收未落到实处,这对于水利工程管理极为不利。经过一定的推算,可以得出,为了使得各类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得以保证,每年需要投入大概1500万元的资金来用于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维护,但是,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比较缺乏,仅仅依靠有关部门与群众的筹集是远远不够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水利工程维护及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4水利工程管理维护资金难以落实

水利工程管理维护,国家都需要县级配置一定比例的资金。我县比较贫困,财力不足是我县面临的又一个棘手问题,大部分的配套资金难以有效地落实,这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维护项目的开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与措施

3.1对水利工程管理理念进行切实地更新与转变

水利工程管理理念的更新与转变,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对于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来说,其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长期性,且比较艰巨的工作,消除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正确认识与理解,为日后的工作做好思想准备。同时,还需要对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变进行加强,积极地转变那些与现代水利工程不相适应的传统的管理模式。①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将科学发展观视为指导思想,并转变水利工程管理的模式,使其能够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②有关部门应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政策与法规,促使水利工程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政府要适当的参与到水利工程管理中,并对岗位责任制进行进一步的制定与明确。此外,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法律监管、行政监管以及社会监督进行加强,从而促使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2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地健全

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地健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效果得以进一步地提升,推动水利建设事业不断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新形势下,水利系统的良好运行,与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而且其还能够使社会生产以及人民群众对于水利资源的需要得以满足。与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加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①为了保证制定的水价能够使市场的供需平衡得以维护,就需要对水价调控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并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得出合理并统一的计算水价的方法;②为了能够使水利资源得以充分且高效地利用,可以对用水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并通过对节水及计量用水等各项建设与改造活动的强化来实现;③通过对水利工程维修与养护机制的不断完善,确定水利工程维护工作的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得以有效保证。

3.3对综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加强

目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对于综合型管理人才比较匮乏,因此,需要对相关专业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进行加强,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与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相关的教育培训,促使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得以不断地提高,使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拥有一支综合型的管理人才队伍,切实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与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由于某些问题的存在,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使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更加科学与规范,就需要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对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一系列的探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从而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不断强化,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6).

[2]陈林.黔南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06).

经济与工程管理范文篇7

【摘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大知识平台为支撑的综合性管理类专业,培养具有广泛和深厚基础的实用人才。而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将成为评价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考虑到项目管理平台的强大独立性,而现有的课程设计,课程实践,综合培训,生产实践等已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导致毕业生在职业上的适应期延长等等。本文针对bim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管理;bim;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bim技术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要求

bim技术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整合到一个信息平台,从而服务于各方的一个建模过程。最终我们可以更直观、更具体地查看相关数据和图文等信息。此外,除了应用于施工过程管理,还可以据此进行碰撞检测,从而做到事前控制。简单来说,它是将原来各种不同阶段的信息载入到共同的平台,避免了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的重复、流失与冲突。bim技术是一种创新的设计与管理方法,更是传统工程管理工作的一种更直观的体现。bim技术能更好地诠释工程管理专业未来的方向和任务,可给从事工程管理的人们开拓更宽的视野。基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这一核心任务,bim技术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谈及与之相应的实践技术能力,bim更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具备bim技术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能力,即bim软件的操作能力、bim模型的生产能力、bim应用环境的建立能力、bim项目的管理能力、bim业务的集成能力。这些能力中,bim项目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的集成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所更应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随着案例实操而不断培养与强化的能力。其次,考虑到bim是一个协同作业和管理的过程,因此也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内容相互割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践等更多依赖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和建立知识系统,而教师不太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水平或垂直接触,甚至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技术标准更新不一致的情况。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实践内容的单一和分散,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和系统的实践。2.参与工程实践广度、深度不够客观上来讲,目前的实践教学安排不能让学生看到项目建设和生产的整体情况。而主观上,由于学生不能完全进入实践和学习的状态,另外,实习周期短,流动性特别是安全风险大,再加上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满足具体的工作要求,这将导致实习企业的投资远远大于其直接效益,从而使相关企业不愿主动提供实习机会。而目前的实习已成为“访问”或一种形式的生产实践。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已成为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多数青年教师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的控制和指导略显不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热情。目前,通过引进高职称和高学历人员,支持和鼓励现有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培训,是解决“双师型”教师短缺的有效措施。然而,在人才引进和在职培训领域,大多数师资培训缺乏相关激励机制。

三、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与目的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换句话说,知识是指导实践的力量,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教育是指在相关专业培训后完成一定程度的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目前,很多高校在多个专业中都会设定一定的实习教学时间,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更清晰的理解,加深专业方向的理解。工程管理专业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培训目标一直是培养土木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的综合管理人才,服务于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而建设项目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施工阶段涉及多个参与者,几十项工作。这就要求施工过程管理者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学生学习的愿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是重中之重。

四、教学改革阻力及应对

由于bim知识体系是跨学科的,而教学又取决于多学科,多教师的合作,此外,技术和知识更新也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势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也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抵抗情绪。同时,对于软件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植入bim也会增加学习难度,学生必然会产生恐惧。更重要的是,高校一般重视科学教学改革,而相应的缺乏bim教学改革。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bim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抵抗力。1.采用渐进方式逐步推进bim实践教学首先,打开bim认知课程的困难;其次,加强相关专业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bim的结合;再次,强化项目系统教学中bim技能的培训,等待硬件条件——bim实验室的成立,进而开展跨课程的专业综合培训。最后,落实bim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毕业项目中实施。有必要合理规划相关课程和实践的顺序,实现课程与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合理联系。2.邀请有关行业专家进行bim专题讲座专家讲座应侧重工程应用与bim结合的实例,以及在该领域的尖端科学和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加他们对大规模项目现场管理的感知知识,激发学习bim的热情;此外,教师也应该提高专业讲授的业务水平,不妨引入新的工程案例来丰富教学资源。专家进入教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教师资源短缺的作用,同时,创建专家讲座还可以逐渐改变一些管理者或教师对bim实践教学改革的态度,提供良好的思想氛围,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对改革的抵制。3.建设专业团队bim实践教学需要整合大量教学资源,建立多学科共享的bim案例平台。这必须依靠长期、稳定的专业团队建设和深度的校企合作。一、bim软件公司可以与高校共同建立bim实验室,提供软件升级和维护、硬件管理和教师培训服务。二、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企业也可以为教师提供现场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三、企业还可以选择派员工兼职以减轻教师初期短缺的压力。

五、结束语

总之,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目前教学效果的实践出发,迫切需要引入新的实践资源和实践方法,更好地反映“回归项目”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bim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思考如何结合bim和专业实践教学是遵循这一趋势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bim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困难,提出了可行的措施。这不仅为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也对bim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和挑战带来积极思考。

作者:赵文婷 单位:开封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赖芨宇,魏秀萍,张晋.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导向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2):82-86.

[2]张静晓,李洪涛.工程管理专业模拟仿真教学问题与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86-90.

[3]张尚,任宏,albertp.c.chan.bim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一)—基于美国高校的bim教育分析[j].建筑经济,2015(1):113-116.

[4]张尚,任宏,albertp.c.chan.bim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二)—bim教学改革的作用、规划与建议[j].建筑经济,2015(2):92-96.

[5]刘红勇,何维涛,黄秋爽.普通高等院校bim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5):98-101.

第二篇

【摘要】目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建筑工程行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性行业,自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之下,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此项工作。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极为重要,笔者将在本文浅析该学科改革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教学;改革;刍议

在管理学科的具体教学中,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建筑工程行业而言,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对于此行业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也就是说,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是要负担起具体的决策管理职责的。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均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无法适应具体工作的开展。因此,相关院校需要从多角度入手,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教学进行改革,为建筑工程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是目前建筑工程专业中的一门核心学科,该学科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如何管理相关的建筑工程项目。由于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学科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科教学的实效性,也无法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所以,只有对该学科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满足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集成能力。与此同时,该学科教学改革也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如何对建筑工程管理学科进行科学改革

(一)学科目标及标准的改革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并不高,但是基层工作经验却极为丰富,个人专业技术的水平成为其胜任该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从以上方面就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具备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等多方面操作技能,并具备组织、计划、调控等全方面素质。此外,在学科目标及相关标准的改革中,相关院校还需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岗敬业意识,确保学生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还要有很高的责任感,可以注重团队协作等,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做到负责、诚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只有将上述内容作为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目标,才能为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奠定坚实基础,进而确保教学改革的整体质量。

(二)提高教学队伍质量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学教学中,一些教师的个人素质较低,并不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也不够突出。这样一来,就会给实际教学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中,针对教师方面的改革也极为重要。在对建筑工程管理学科进行改革的时候,应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为教师安排相应的技能培训。

(三)加强校企合作

在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中,相关院校可以选择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改革。院校可以选择当地技术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建筑工程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合作协议等。院校可以在企业的帮助下投入资金购买相应的教学软件、教学设备等,并为学生成立相应的实训基地。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带有工作性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在校企合作中,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从院校中选择较为优秀的的学生到企业内进行实习。

(四)提供完善保障

在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工作中,相关院校还需要给予该学科完善的保障,按时拨付必要的资金,并且为该学科购买相关的设备等,这样才能确保该学科的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在相关的保障工作中,还需要院校定期检查建筑工程管理学科主要设备及实训基地内各项实施的质量,如果发现相关设备、设施等质量出现问题,院校需要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以免设备等性能不佳导致学科教学无法正常开展,这样就会给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工作带来阻碍。

三、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行业而言,行业的整体发展除了与建筑工程的自身质量息息相关之外,更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因此,就需要相关院校利用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来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较强的管理人员。但是,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学科带有明显的封闭性,其教学模式多以学科为中心,无法与目前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导致人才培养及学科相关质量达不到预期目标。相关院校需要把握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选择多重对策进行学科改革,进而保证学科整体质量。

作者:吴洋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娜,许崇华.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科技视界,2012(22).

[2]卜婷婷.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1(12).

第三篇

【摘要】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情况,从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工程管理是围绕工程活动过程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其研究和解决的是工程技术活动所涉及的管理规律和问题,是有鲜明的务实性和应用性特征。该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量较大,就业的范围较广泛,就业的单位前景较好,但是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教育与社会需求、工程实际需要相互脱节。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具备相关的工程管理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的基础知识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部分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形成体系,在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中缺乏系统性,与就业单位的工程管理工作未能实现相对接,与现实工作脱节。部分高校的课程设计开设的项目较少,同时课程设计的内容较简单,在认识实习、生产实训、毕业实训的环节中,设计的题目综合性不强,与实际工作脱节,设计质量不高,设计效果不理想。从实习的环节来看,流于形式,一些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出于风险的考虑学生在企业参与不到项目中,认识来源于实践,学生在校学到知识及能力达不到企业的需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学校的专业实训室建设落后,利用率低,学生得不到应用的锻炼,有的实习只能变成“参观”了。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一)实践培养环节的内容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能在建筑工程领域从事项目过程管理、项目咨询、项目监理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能力、确定工程造价的能力、项目综合管理能力等。高校应以此为基础,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换。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分配:工程测量实习1周、房屋建筑试图与构造1周、建筑施工技术1周、施工组织1周、工程预算1周、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训2周、毕业实训16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针对前期课程设置的内容,毕业实训安排在大三下学期,主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就业打基础,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的方式

在实践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可以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举办识图大赛、设计方案大赛、建筑档案管理大赛、cad大赛。在比赛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设计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作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配备能力强的教师承担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实训教学的工作。同时可在一些公司、企业聘用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学校的实践教学的工作。学校应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工作环境。通过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将来就业的工作场景,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并获得宝贵的经验,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定期开展专业调研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针对建筑企业用人的标准和学校办学的定位,定期举办专业座谈会,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等内容提出宝贵的建议,这样才能确定教学计划的合理,更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以“培养建筑行业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不断调整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

(二)优化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现状提出的综合型实践教学模式,近几年,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针对这一情况,必须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特别强调课程实训和毕业实训,让学生能提高综合素质,否则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企业的用人要求高,而且企业的用人标准常常发生变化,大量的毕业生被企业的用人制度淘汰,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该模拟建筑企业实际运行的模式来进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工程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仿真的教学工作环境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更多的经验,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要跟踪和回访,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认真做笔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实践教学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了解工程实际内容的基本途径。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包括课程实训设计、认识实习设计、生产实习设计、毕业实习设计,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了优化,特别强调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建筑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田游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立强.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第四篇

1引言

自1998高校本科专业修订后,工程管理专业正式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至今为止,国内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将近420所,发展非常迅速。苏州科技大学(简称苏州科大)的工程管理专业定位是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面向建筑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经济与管理服务需要的,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基于上述定位,该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对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等知识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近几年的调查,苏州科大工程管理专业85%以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等工作。所以,《工程结构》作为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课程组以培养工程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契机,对《工程结构》课程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其目标是将《工程结构》课程建设成为学校工程管理专业示范课程。

2课程建设

2.1制定和修订教学大纲围绕《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和修订工作,课程组进行多次研讨和修订,完成了工程结构i和ii以及相应课程设计的课程大纲和实践环节大纲,新的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调整了课程的教学内容,适量减少理论教学内容并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适量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新的教学大纲还指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2编写和选用教材《工程结构》课程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以往一直以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和同济大学三校合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为选用教材,这两本教材均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强调理论、重视理论”,适合一流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苏州科大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般从事施工、监理、造价和房地产等工作,更应该强调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根据应用性本科“理论够用,重在应用”的原则和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该校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重新编写或选用该课程的教材。课程组成员将主编或参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教材作为《工程结构i》的主要教材;此外选用唐岱新主编的《砌体结构》、陈绍蕃主编的《钢结构(上册)》作为《工程结构ii》课程的教材。这些教材均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推荐教材或省级精品教材。其中,课程组主编和参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明确了教学要求,进一步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紧密结合现行规范,全面修改和补充计算例题,增加了有关科研创新成果,充分反映目前国内外在结构设计方面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该教材力求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非常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2.3制作和修订多媒体课件根据苏州科大最新的培养方案,工程结构分为i和ii,分别安排在本科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讲授。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偏少的矛盾,实现“启发式、互动式”等现代教学方法,需要设计和制作符合课程教学大纲以及与教材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此外,我国已经修订了与《工程结构》课程相关的三大规范,因此,多媒体教学课件也要反映新规范的修订内容。在课件的制作和修改过程中,课程组认真提炼教学内容,使课件内容的逻辑更加清晰。对于大量文字性或推导性的教学内容,课程组确定采用教师阐述和板书的方式来讲授,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内容,理清学习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还要注意文本、色彩、动画、图形、图片、视频等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由于工程结构课程实验性、实践性较强,还要需要增加一些试验视频和工程图片等。譬如,增加一些受弯构件适筋梁破坏的全过程的视频材料,超筋梁、少筋梁破坏的试验照片,以及斜截面斜压、剪压、斜拉破坏的试验照片,让学生加深对这些重点内容的感性认识。2.4建设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且操作方便、互动性较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意识。为此,课程组建设了课程网站,开放了课程资源、并补充课程拓展内容。网络课程规划了10个模块:(1)课程概况(课程介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教学改革、课程特色);(2)教学队伍(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师队伍、教学成果、科研成果);(3)课程建设(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资源建设、建设目标与规划);(4)教学条件(课程平台、实践教学条件、网络教学条件、扩充资料的使用);(5)教学管理(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进度表、教学小结表);(6)理论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学习指导书、习题集、阶段测验卷、综合试卷);(7)实践教学资源(设计任务书、设计指导书、设计例题);(8)参考文献;(9)课程拓展(著名高层建筑的简介、一栋楼的诞生、视频录像、结构震害案例、工程结构实例图册、电子书籍、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友情链接);(10)在线答疑。从学生的抽样调查来看,有超过80%的学生使用该网络课程,复习课程内容,延伸学习课程知识,对掌握该课程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2.5编写授课教案课程组教师采用集体备课方式,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工程结构》课程教学质量,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针对新大纲并以拓展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为主要原则,精心编写了全部课程内容的授课教案,其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辅助手段和多媒体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等。2.6编写适用于课程教学的习题集和试题集工程结构课程具有实验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内容存在“七多”,即概念多、公式多、系数多、符号多、构造规定多、教学环节多以及内容文字叙述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很多的难度。课程组精心选编了新的习题集和模拟试题集,其不仅覆盖全部教学内容,还更强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课程教学改革

3.1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梳理根据《工程结构》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四大基本构件截面设计”为主要线索,将各部分内容进行梳理,使教学内容的逻辑更加清晰。譬如,在讲授“四大构件”的内容时,坚持一条主线: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立相应的基本假定和简化;根据基本假定和简化建立计算模型,推导计算公式和公式的适用条件;根据计算公式和公式条件进行构件的设计计算,同时,满足构造措施的要求。3.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常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传授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工程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多、理论公式推导多,实验性和实践性强,这些都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更好的完成教和学的教学任务。譬如,在讲解预应力的内容时,结合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先启发学生思考哪些是应用预应力的原理的、哪些是没有应用预应力原理的,其工作的机理是什么,等等。此外,为了更好地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程组收集了大量的典型工程案例、并编辑成工程实例图册,结合图片和录像资料等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工程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些启发式教学措施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非常重要,该教学方法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譬如,讲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后,增加课内和课间的询问、讨论环节,由此,授课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便于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教学。在互动式教学中,授课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学内容也要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这样,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去思考,并能给出自己的见解。当然,更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必须有响应。3.4注重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即“黑板 粉笔”。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授课教师应该适当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譬如,在推导受弯构件适筋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公式时,就适合采用板书的方式,即绘制破坏状态的应力应变图形、阐述四个基本假定、绘制简化后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以及等效矩形应力图,由此,得到了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简图,列出力和力矩的平衡方程,得到了计算公式。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这些内容采用板书的方式,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当然,对于一些构造要求,特别与规范应一致的条款,不适合进行大量的板书,此外,对于基本构件中相应的破坏形态,用多媒体试验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和演示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诸如此类的教学内容都更适合采用多媒体的课件进行讲解。3.5改革考核方式基于培养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课程组确立以“强化自主学习,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评价考核模式,把学习过程也纳入课程的考核指标。根据课程的公式和系数多、较复杂等特点,采用平时考核(占课程总评成绩的40%)和期末有限开卷考试(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平时考核,作业、出勤、课堂提问、互动讨论、平时测验等都是重要的指标。而在有限开卷考试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复习和整理的知识点写在一张a4纸上,允许将a4纸带入考场。这种考试改革效果良好,不但避免了学生不必要的机械记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复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4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工程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掌握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结构布置、计算和构造,增强学生对基本计算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识图能力,熟悉结构施工图绘制方法。该课程学习后,学生应能够依据国家技术标准规范,综合应用工程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这些都为学生从事相关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训练。以前的课程设计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题目相对比较单一。但是,由于识图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无论是学习后续的工程概预算、毕业设计等课程,还是以后的工作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获得识图能力的扎实训练,而其中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其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工程结构ii》课程增加了结构平面整体表达法及系列图集的相关内容,并相应增加了由平法施工图翻样成框架立面配筋图和截面配筋图的课程设计,由此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此外,对于重要的内容,在课程理论内容讲解结束后就进行课程设计,由此,把实践环节内容分步骤实施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分步完成课程设计。这个实践教学的改革,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工程结构》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特色

《工程结构》课程是一门工程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以下课程特色。1)提出“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原则,并据此原则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编写了相应的学习指导书、习题集和综合试题。2)提出了“三结合”的课程内容,即传统知识和工程结构最新技术进步的结合,教材知识和教师科研成果的结合,理论概念和实际工程案例的结合。适时更新了课程教学内容,显著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3)提出了“三延伸”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向网络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延伸,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4)建立以“强化自主学习,提高应用能力”为评价目标的课程评价模式。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有限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将整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指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6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专业课程更需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工程结构》课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从学生的信息反馈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课程的成功经验能够为同类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结构》课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段红霞 张尚 劳裕华 蔡华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s].1999.

[3]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s].2015.

[4]常军.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6):91-94.

[5]牛鸿蕾.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探索与改革——基于房地产专业[j].建筑经济,2015(4):117-120.

[6]邵永健,段红霞,方有珍,等.应用型本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建设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0(6):69-71.

第五篇

摘要:分析了财经类大学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优劣势,并以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从明确办学思路、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教师队伍、优化教学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旨在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财经类院校,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1998年正式出现在国家专业目录中,是一个学科跨度大、特色鲜明、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1]。全国目前已经有121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如何提高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一名专任教师,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教学改革的方式和路径。

1学科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以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个平台课程为主线,将工程管理分为5个专业方向,即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物业管理方向、国际工程管理方向,旨在为工程建设领域培养既懂相关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能胜任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2]。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中,承担教学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管理类或经济类院校,如合肥工业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由其管理学院来承担教学任务,河海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由其商学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类则为建筑类或土木工程类的教学单位,如武汉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由武汉大学的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来承担[3]。目前,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作为我国最著名的几所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各有不同。中央财经大学开设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从其网站介绍可以看出其工程管理系专业老师水平较高,但老师数量依然不足。同样,我校工程管理系也是我们所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中老师最少的系部。上海财经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立在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投资系,其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定位侧重于甲方的工程项目管理,另其网站对老师的介绍也体现大部分老师从事房地产开发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立在投资工程管理学院,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在2003顺利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是唯一一所通过专业评估的财经院校(2008年,2013年通过复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立在金融学院投资系。西南财经大学的工程管理设立在其独立学院天府学院中,西南财经大学自身没有开设工程管理专业[4]。财经类大学开办的工程管理专业其经济、管理、法律平台课程相对较多,而技术平台的课程不足,如中央财经大学的技术平台课程中只包括工程监理、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而土木工程传统学校,则会增加技术类平台课程,如东南大学的技术平台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等。

2优势劣势分析

就开设工程管理专业而言,财经院校的优势和劣势非常明显,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学习的四大平台课程中有三大平台都是财经类大学的优势学科平台,即管理学、经济学、法学[5]。另外,财经类院校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经营意识,这有利于学生走上社会,进行工程管理相关工作[6]。就安徽财经大学而言,我校经济学院开设的经济学专业为部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学院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法学学科是安徽财经大学三大主干学科之一,在安徽省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立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在开设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时,可以借助我校这三大优势学科更好的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平台课程,财经类大学的劣势也比较突出。从硬件角度来说,我们几乎没有工程技术类的相关实验室,一个原因是专业的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等造价很高,且财经类除了工程管理专业,其他专业不需要使用,利用率太低;从软件角度来说,我们不像传统的建筑类院校拥有强大的土木工程技术方面的师资力量[7]。就我校而言,工程管理专业配套的实验室只有一个测量实验室和两个软件实验室;从师资力量来看,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数量相对偏少,其中研究工程技术方向的老师相对不足。

3改革思路

结合财经类院校的现状以及我校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3.1明确办学思路,差异化发展,多元化发展,办出特色我们学校目前的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我们的培养方案必须紧扣定位,不能随大流。针对定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定位,做好终身学习的思想准备[8]。坚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让别人一听到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就想到这是一个有特色的专业,至于我们的特色究竟是什么,综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可以重点培养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或国际工程管理方向。首先,经济学、管理学是我校的强势学科,走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可以借助这些优势学科来提高专业培养水平;其次,我校有国际贸易学院,可以把国际贸易的学科资源与工程管理结合,走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再者,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高,全校范围来看,cet4的通过率可以达到95%以上,cet6的通过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也为我们的学生进入大型企业出国工作奠定了基础。借助我校其他优势专业的实现途径有两种:一方面,在培养计划增加相关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课程;其次,鼓励学生修双学位,将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作为第二学位进行辅修,毕业时获取两个学位。目前,我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攻读双专业或双学位,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申请限制条件较少且完成要求学分后可以获得第二专业学位证和第二专业毕业证。3.2加强校外合作,资源共享我校作为一所财经类高校,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工程技术平台方面的建设不足,即使以后加大工程技术平台的实验室建设,投资回报率也很低。例如我们建设一个建筑材料实验室,除了我们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的学生需要使用,学校的其他专业并不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寻求校外的资源,比如与我校相邻的蚌埠学院和安徽科技学院(蚌埠校区),这两个学校都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并拥有相关的工程技术实验室,这两所高校与我校存在长期地交流合作,共享实验室是可行的。3.3培养教师队伍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9],让教师接触工程管理的实际工作提升其时间能力;另一方面,多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专业培训、校际专业建设交流等,让教师与时俱进,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比如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关于bim的研究是一个热点,国家并没有制定出台相应的设计规范,但在实际工程中,国内已经有很多项目使用bim软件。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提前结合实际给学生介绍bim软件,等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所以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3.4进行应用型教材建设高校教学长期面临的一个通病就是教材落后,在工程管理专业尤为明显。例如大二学生学了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教材本来就有一点滞后,等学生两年以后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大二所学的内容与工程实际问题相差甚远,而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应用型教材建设。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组织教师自编教材,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深入企业,紧跟规范;第二,编写讲义,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已经有部分课程不适用教材,仅使用讲义授课,结果显示教学效果良好,主要是授课教师自己编写讲义,上课时内容更加熟悉,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5优化教学方式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工作,翻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讲座教学,开放性实验课教学。翻转课堂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考试两种方式来强化学生学习力度。案例教学就是利用工程案例进行教学,采用真实的工程项目资料[10],甚至是在建工程项目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结合建造师实务考试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实务书上的案例比较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以致用。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意识。

4结语

财经类院校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水平在于学校明确自身优势劣势,找准办学定位和思路,走差异化路线,办出特色,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校外合作,资源共享,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切从培养学生竞争力出发,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王志远 彭现美 陈玲玲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蚌埠学院基建处

参考文献:

[1]李靖华.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情况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6(1):41-46.

[2]汪应洛,王能民.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j].中国工程科学,2006(3):11-17.

[3]王迎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探析———国外经验的启示[d].济南:山东大学,2007.

[4]缪燕燕.论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2):30-32.

[5]同玉洁.我国财经类院校趋同化现象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2010.

[6]颜海珍.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2010.

[7]刘成.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商业时代,2007(27):61-62.

[8]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2):33-38.

经济与工程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应用研究

想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落实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建筑行业对我国国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可以满足大众对于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也将追求经济利益放在了主要的位置,让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好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并充分重视其工程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工程建筑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工程经济的有效性还没有完全彰显出来,所以就需要工程经济的管理人员不断转变工程管理的模式,让建筑行业可以进一步得到提升。

1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从几个方面来阐述:①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制度不完善;②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缺乏一定的人才。1.1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制度不完善。一直到现在为止,很多工程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都没有意识到工程经济的主体地位,导致很多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制度不完善,让整体的建筑施工没有一个很好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限制了工程的施工进度,还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员工的工作能力,对于整体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进程没有完善的了解,造成很多施工人员在编制成本管理方案中出现敷衍了事的状态。1.2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缺乏一定的人才。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来进行推动,所以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自身的知识点都不丰富,而且建筑工程经常会聘任一些没有经验的人员去上岗,而且这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经常在建筑工程中出现失误。而且在建筑工程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些工作人员不知道要怎么解决问题,从而对建筑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1]。

2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在对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从几个方面来阐述:①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对工程经济加以全面的认识。②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要明确工程施工进展以及利益之间的相互作用。③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注重建筑工程技术与工程经济的有效结合。2.1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对工程经济加以全面的认识。在传统的建筑工程行业中,很多工程的管理人员往往更为注重经济效益的高低,一味让工作人员开展建筑工作,但是并没有让工作人员对工程经济有全面的认知,导致很多工人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不会采用新型的工作模式。想要工程行业不断的发展,就需要逐渐转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让工作人员可以对工程经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让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多融入一些新技术,从而将工程经济的有效性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充分地发挥出来。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中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都比较低,大多数建筑施工人员的学历都属于小学、初中毕业,所以这些人只是凭借多年的经验来进行工作,反而对工程经济没有足够的理解。而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工程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只有了解工程经济才能让工人更好的进行工作,从而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在工程经济不断融入建筑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树立工程经济管理的意识,同时多学习一些新型的工作模式,进而减轻工人的工作压力,这样不仅仅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工程的成本,让建筑企业可以在工程施工中获得最大的利益[2]。2.2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要明确工程施工进展以及利益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建筑企业就需要逐渐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以及工作理念,让员工可以采用更符合时展的手段来开展工程能建设,同时还要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点的培训,让工人可以学习到大量的新知识。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获得更高的利益,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经营与管理的统一。在传统工程经济的形势下,很多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往往注重工程的进度、工程施工的效率等,并没有注重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导致管理人员在追求建筑建设速度的同时忽视了建筑工程的质盘问题,导致很多建筑的本身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不仅仅会给施工工人带来危险还会使工程所获得的实际效益自然相对较低。而且在传统的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都需要注重工程经济,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让工作人员了解到工程的施工进展与施工利益之间的相互作用,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工程经济来不断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确保工程经济的主体性地位[3]。2.3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注重建筑工程技术与工程经济的有效结合。想要更好的发展建筑工程,就需要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采用更合理的管理模式,将工作人员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中,不断完善内部工作人员的分工。但是从具体的发展模式中来看,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衔接性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建筑工程中的工作人员开始注重建筑工程技术与工程经济的有效结合。一个工程想要更好的施工,就需要造价人员对整个工程的资金进行估算,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工作人员在各个方面考虑的不够全面,导致工程经济无法与工程施工融为一体,降低工程施工的效率。而现阶段想要工程更有序的发展下去,就需要将建筑工程经济与工程管理进行巧妙结合,将二者充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都将注意力放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让人们逐渐感受到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一直到现在为止,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建筑工程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人员需要逐渐开始重视建筑工程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的动力,让更多的人都逐渐意识到建筑行业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保障。所以说只有将工程经济管理的优越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让工作人员更加有效地推动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杰,杨慧迎,刘帅.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23):230.

[2]廖莺燕.刍议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18(11):120-121

经济与工程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管理模式;管理方法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价值

(1)有助于控制建筑企业的投资成本。通常,建筑工程企业提高自身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有助于其降低项目投资成本,避免在项目中浪费过多的人力与物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任何一个建筑企业在承揽项目的过程中都要历经投标、中标、签约、施工等一系列环节,做好建筑工程管理能够令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更为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科学地配置各种资源,合理地安排各项施工工作,控制好投资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2)能够提高项目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居民对于自身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企业在开展建设活动时应全面落实各项法规的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实现施工的规范化。建筑企业应做好相应的检查与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并排查各种问题。针对此,建筑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管理水平,借助高效地管理而减少安全事故,在项目减少中做好各项检查与监督工作,确保项目施工达到各项质量要求。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建设单位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实状况

在全面研究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状况时发现,建筑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宽泛,其面对的环境更为复杂,必须在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依照各项管理标准而落实具体工作。只有这样,建筑工程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施工质量与安全水平,减少建筑企业的投入成本。从整体上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实状况如下:(1)普遍存在着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从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状况来看,很多建筑企业都缺乏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建筑企业没有严格落实相关法律要求,未科学地运用好安全施工技术,内部管理制度存在很大漏洞。这些都导致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实效差。在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单位却没有意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未做好该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工作。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更新管理知识,实际工作水平得不到提高。此外,建筑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投入比较少,未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管理效率低下,导致施工现场各种安全隐患未能够及时排除,引发多种施工质量问题。(2)建筑工程管理缺乏规范性。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较以往扩大很多,项目施工难度持续增加,整个建筑行业正朝着工业化与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局面下,建筑工程管理应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而在实际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方说未充分细化安全生产标准、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方式单一化、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低、安全技术水平差等问题,这些都给建筑工程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是当前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倘若在施工现场中,施工单位未依照既定的施工工序开展工作,未科学、合理地运用好施工技术,则会出现多种安全事故,给相关主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如果监管人员未做好项目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检查与监督工作,将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质量与安全问题,给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有必要从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入手,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标准,健全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行,从而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并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3)施工进度与整体效益等难以有效协调。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筑行业与多种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市场中,非良性竞争现象非常突出,导致很多人有机可乘,增加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与整体效益等难以有效协调起来。从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等方面看,个别建筑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忽视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未落实相关法规,也没有积极更新施工技术,导致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严重。(4)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下。在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中,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功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建筑企业必须配置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然而当前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比较差,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从整体上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普遍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相应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都比较落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现施工现场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建筑企业蒙受损失[1]。

3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在建筑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应做好该领域的法制建设工作,建筑企业应意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在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2]。建筑企业应持续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做好该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1)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意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正不断提升,建筑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不断加强。在这种状况下,建筑企业要想获得发展的机会必须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为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提供保障,最终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建筑工程管理与其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在施工中,建筑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总结经验,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工程建筑标准的作用下,各参与部门及岗位能够互相监督与制约。建筑企业应从实际工作入手,持续健全管理机制,所有施工人员都必须严格依照既定的标准而开展工作,提升项目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比方说,应从施工要求入手,全面推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通过监督及控制手段来及时发现与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建筑企业应做好该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使得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及工作热情,能够参与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使得各个工作环节有效地衔接起来,这对于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管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建筑企业应将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汇总起来,整理编制成册,发放到所有员工手中,使得员工能够明确工作要求,更好地落实各项制度,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环境[3]。(2)管理好施工现场中的各种施工材料。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直接影响到管理成效,这些施工材料在建筑企业总投入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所以,管理好施工现场中的各种施工材料,能够提升各种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等不良影响,促使建筑企业更好地控制好工程造价。从实际情况看,建筑企业要想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施工材料未正式进入施工现场之前,施工单位应严格地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查、检测,只有当材料符合要求才能够进场;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依照相关标准与要求来使用材料,由专人对材料的使用状况进行记录与跟踪,实现供应、管理、发放、使用等多方面的全面监督,有效地控制好施工成本;三是对施工材料的采买量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来说,施工单位会依据市场状况而采购到性价比最佳的施工材料,并为该项工作配置高水平的采购人员。这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4]。(3)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现代人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及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建筑企业在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从实践状况来看,施工队伍水平的提高能够解决施工技术水平低下等多种问题。所以,建筑企业应从实际需求入手,加大管理与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组建起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施工队伍。比方说,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与宣传工作,使得其具备极强的安全意识与良好的施工习惯。此外,建筑企业还积极开展施工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人员应对管理及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自觉地维护好企业的利益,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产生更大的效力。(4)全面推行绿色施工管理。在现有建筑方面的法律体系中,应融合绿色施工内容。建筑企业应全面推行绿色施工管理,具体策略为:一是做好绿色施工方面各项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主体数量非常多。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监管部门应对相关主体进行有效监督,促使绿色施工管理全面推行;二是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如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应依照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确保各项绿色施工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做好强制性政策的执行工作。根据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积极推进绿色、高效与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及时更新施工工艺,改变落后的施工状况;四是制定并推行科学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在管理方面实现统一化与量化。建筑企业应树立起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出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推动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5]。

4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下,建筑工程管理对于建筑企业节约投资成本,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局面下,建筑企业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就必须解决好管理意识差、建筑工程管理缺乏规范性、施工进度与整体效益等难以有效协调、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下等问题,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意识,管理好施工现场中的各种施工材料,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推行绿色施工管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效性,为建筑项目的安全性、功能性等提供保障,推动整个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张煜.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a].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2015:1.

[2]杨超.建筑质量管理与控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7.

[3]郑江南.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4]雷凯.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6(9):144.

经济与工程管理范文篇10

在国内,有51.3%的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本科毕业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其余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且各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时间较长,且工科实力较强的9所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统计,其中相关专业课程学时的平均比重为51.54%;同时,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大平台课程的平均学时比例为:6.6∶6.1∶3.1∶1。通过对国内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以下特点:

(1)与国外相比,国内相关专业课程的比重较低,也就是通识性课程(比如:外语、数学、体育等)的比重较高,体现出“厚基础、窄口径”的特点。

(2)与国外相比,平台课程中的工程技术类课程的比重低,注重工程技术课程与管理课程之间的平衡。

(3)核心课程不明确,相关专业课程比较分散,缺乏具体的特色。

(4)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的教学和培养。国内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学时比重一般在20%以内,而国外超过了35%。上述四种现象,在工科实力比较薄弱的财经、师范类院校内的情况更加突出,有的院校专业课程比重不足20%。当前,由于工程管理是就业热门专业,很多院校盲目跟进,然而其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具备,在课程设置时往往很被动。根据2014年对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读研率、工资水平和工作胜任能力五个指标均低于土木工程专业。因此,优化现有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势在必行。

2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与知识的关联性分析

根据哈佛管理学者罗伯特•卡茨(robertl.katz)对有效管理者的能力判断,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人才应当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且三种技能存在递进关系,与管理层级的高低正相关。同时,研究表明,作为职业工作人员,随着工龄的增长以及职业发展阶段的变化,其学习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技术性技能更加重要。工程管理的技术性技能则指在工程管理中如何“处事”。也就是对工程管理中的某项活动、任务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专业工具和条例、规章、政策的熟练应用;尤其是在具体的、特定的活动和任务下对工程管理方法、流程、程序或者技巧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职业工作人员具有三种职业发展通道,即“纵向发展”“横向发展”“综合发展”。随着企业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导致个人在职场中纵向发展空间受限。同时,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个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比较弱,横向发展的通道发展缺乏比较优势。因此,走综合发展的通道,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职场发展中更为理想的选择。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类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工程管理、经济、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为后续职业的综合发展打好基础。

3以职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设置的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应回归大众教育的特性。学校和学生都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观念。在课程设置上要与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工作岗位素质、能力和知识需求,按照“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高质量”的思路,以应用型、实战型教育为主,围绕工程管理对象本身,突出解决工程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和素质。首先,学习工程技术、施工原理,熟悉施工现场环境与管理范围、内容与目标,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一线岗位上的生存技能。其次,学习工程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注重培训学习的分析、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所学知识在工程技术工作中能融合运用和创新。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形成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具备从管理岗位向领导岗位转变的能力。只有这样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建筑领域需要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4课程设置优化措施及建议

(1)在设置和调整课程时,应重点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就业方向和岗位工作进行重新梳理,侧重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经营管理知识的工程技术应用部门的从业人员,重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具有发现、解决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所学的有限知识的实用性。

(2)在学分、学时分配上应突出工程技术课程,兼顾管理、经济课程,适当加入工程法规课程,尤其是财经类、师范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适当控制工程力学、工程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比重。突出工程地质、工程材料、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运用性、实战性课程分量。工程管理面向的专业领域要从房屋建筑专业向市政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等方向多元扩散。

(3)要针对国内建筑领域内,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招标师、咨询工程师(投资)、造价师、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能力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调整具体知识输出结构和内容,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实操锻炼,具备工程项目所需“五大员”的上岗能力,为个人职业转向专业注册类人才发展打好基础。

(4)要在工程技术课程的授课中,融入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在管理、经济和法律平台课程中结合工程技术的专业背景。平时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复合性、交叉性思维模式和能力。

(5)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应更多地思考在工程管理中会面临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精心选择优秀案例,将工程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教室内、课堂上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者角色的身份对案例进行分析,在情景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发挥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5结语